产品造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2024-06-29

产品造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共12篇)

产品造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篇1

1 产品造型特征线

任何一件产品都必须依靠一定的形态来吸引消费者, 消费者则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心理感受和体验。这种体验和感受的好坏, 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形态的解读。而最能影响消费者的判断和分析的, 正是产品的造型特征。

在产品的造型设计中, 任何一个形态都是由点、线、面、体这些基本元素构成的。设计者也正是通过对这些基本元素的运用, 造就了千变万化的产品形态。

点, 在几何学上被界定为没有长、宽、厚度、大小而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线, 则可以看作是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轨迹;面是线的轨迹的集合;体则是由面运动而形成的或是由面围成的。由此可见, 点在造型设计中由于过小而不能构成产品的形态特征, 常被用在细节处理上;而面和体则相对过大, 其特征往往不明确、不强烈, 造成“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所以在以点构线、以线构面、以面构体的造型基本规则中, 线是本身具有特征而又最能影响整体识别的最小单位。因此我们可以把对产品特征的考虑简化为对造型元素的线的特征的考虑。

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 能够获得一定的心理体验和感受, 但是当他们描述所使用的产品是什么样子的时候, 他们不会像工程师或设计师那样使用定量的词语来描述, 更多的是用诸如“大方”、“简洁”、“时尚”等等模糊的词语。而在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今天, 消费者的这些定性描述, 就成为了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活动时的指导性原则。这些描述来源于消费者的体验和感受, 反映的是消费者对产品造型特征的定性认知, 但是影响消费者感受与认知的是产品造型特征中的线的特征。

于是, 我们在产品设计活动中引人“特征线”作为产品造型信息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的结合点。我们可以将特征线定义为:在产品造型中, 对产品的特征形态、表达意象产生重要影响的线条, 即影响产品特征与造型风格的关键线。特征线的影响产品特征的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是对使用者, 它可以影响使用者对产品的认知, 另一方面则是对设计者, 它可以指导设计者选择合适的造型特征。

英国知名设计师Baxter在其著作《产品设计与开发》中提出:“人们观察物体时, 先快速扫描整体, 然后才注意其细部。通常前期的认知过程具有整体意象优越性, 而此整体意象优先性也会形成对细部观察的影响或支配。”根据Baxter“整体意象优先性原则”, 产品的外观整体造型在视觉前期中占影响人类视觉的统治地位。由此推断出, 产品造型外观轮廓的线条更易影响人们对产品的感受与意象, 这也正符合设计中的“先整体, 后局部”的原则。

产品造型的特征线可以分为整体轮廓特征线和局部特征线。整体轮廓特征线指的是能够影响产品造型风格的外观轮廓线条;局部特征线指的是影响产品局部造型特征的线条。局部特征线往往依托于整体轮廓特征线存在, 并在风格上与整体轮廓特征线保持一致。一般来说, 整体轮廓特征线是影响消费者注意力前期的特征线, 它对消费者产生的影响较大;局部特征线属于影响注意力后期的特征线, 虽然在整体上对注意力的影响较小, 但是在产品外观造型类似的情况下, 局部特征线的差异也会带给消费者不同的体验。可见, 不论是影响消费者注意力前期的特征线还是影响消费者注意力后期的特征线, 都是设计者要仔细考量的。

2 特征线的提取和使用

形成产品造型的线条有很多, 但是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明确, 特征线指的是影响产品特征与造型风格的关键线。因此在利用特征线指导产品造型设计的时候, 我们必须能够准确的找到并提取出特征线。我们在设计分析与定位的过程中引入了“意向尺度图”的方法, 来对当前流行的同类产品的造型特征进行分析, 进而从中提取出对我们的造型具有指导意义的特征线。

首先我们收集要进行设计的产品的形容词若干对, 再将收集到的形容词对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实验, 挑出其中比较准确、主要的10对形容词, 如年轻的—成熟的、流线的—直线的、硬朗的—柔和的、理性的—感性的、高贵的—典雅的……然后由若干个具有设计相关背景的专业人员, 以小组讨论表决的方式, 主观角度进行第二次筛选, 选取出最具有代表性或是能代表消费者需求的两组四对形容词。如我们选择硬朗—柔和, 简洁—丰富这样的形容词对, 并根据该形容词对建立语义空间坐标。对收集到的产品图片进行分析并确定其在语义空间坐标中的位置, 建立意向尺度图。

根据意向尺度图的分析, 我们提取出不同造型的特征线, 然后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 可以发现不同的特征线对某些感受影响力比较大。如客车造型的外部轮廓特征对硬朗-柔和这类偏重于整体意向描述的形容词影响较强, 而局部特征线则对简洁-丰富这类偏重于细节描述的形容词影响较大。在以往的研究中, 我们发现不同的线型能够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 如直线常表示力量、稳定、刚强、生气;曲线常表示优美、柔和、文雅、运动;圆有饱满充实、光滑、封·闭统一的感觉, 还可以使人感到周而复始地旋转运动的动感……这些结论可以指导我们利用特征线针对不同的感受语素和客户心理需求进行设计。因此我们就可以根据客户的目标需求, 结合我们分析得到的结论, 选择合适的特征线进行造型设计。

使用特征线指导设计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满足心理需求, 一是满足生理需求。满足心理需求主要是利用不同线型带给使用的不同感受, 针对目标感受语素进行造型设计, 如庄重的纪念碑常采用垂直硬朗的造型;满足生理需求则是根据人机工程学的分析结论, 选择符合人类生理曲线的线型进行造型设计, 使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时候更为舒适, 如座椅的设计, 其靠背的特征线与人类脊柱的生理弯曲相吻合。

在设计过程中, 设计师要先分析所设计产品的特征线, 并根据客户提出来的意向目标要求和技术要求, 结合不同线型的含义和特征, 有目的的改变产品特征线的形态, 使其在整体形态上满足客户的心理需求, 完成意向的表达, 又能够在相关的技术条件的限制下, 完成产品的生产制造。设计师在进行三维电子模型的制作表达时, 可以利用特征线对产品形态进行把握, 从而准确的表达出产品形态, 并方便设计师在后续工作中进行调整、修改。特征线也可以在设计后期用来对产品造型进行设计评价, 即评估一个产品的好坏的时候, 通过特征线的影响力分析、判断产品造型的合理性, 并最终确定设计方案。

3 结论

特征线是产品的理性描述与感性描述的结合点, 也是设计师在进行产品造型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的一个最小的造型元素, 它是连接产品语义表达于产品生产技术的桥梁, 是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综合表现, 因此, 特征线的把握与使用能够使设计活动具有更强的方向性。

根据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得知:通过产品特征线的分析及合理使用, 可以在设计的不同阶段影响产品的形态。因材研究产品特征线对产品设计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摘要: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消费者也已经慢慢参与到了设计活动中来。但是消费者或客户在描述他们的需求时, 往往会使用一些定性的词语, 如“大方的”、“简洁的”、“现代感的”等等, 而产品的造型设计则通常是以定量的信息进行描述, 如“直径”“、曲率”等等。因此设计者可以通过对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之间的结合点的分析, 最终设计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产品造型。特征线正是这样的一个结合点,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产品造型特征线的分析, 可以使产品造型设计过程更简单明了。

关键词:定性描述,定量描述,特征线,整体意向优先性原则

参考文献

[1]闫卫编著.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程序与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32-36, 126, 146-147

[2]赵江洪.设计艺术的含义.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1999, 38-4.

[3]杨正.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10-12, 55, 232-233.

产品造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篇2

第一章 前言

1.1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家用电饭煲的种类和功能,家用电饭煲的技术,家用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家用电饭煲中的人机工程学应用,家用电饭煲应有的主要功能和附加功能,家用电饭煲造型的优化设计,家用电饭煲的色彩应用,家用电饭煲对消费者心理学方面的影响。1.2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包括:市场调研和分析,实地考察,对各类电饭煲进行功能分析,设计初步定位,绘制草图,分析草图并优选方案,根据优选方案重新定位并再次绘制和优选草图,确定最终方案,根据人机工程学确定产品尺寸,进行建模和效果图的绘制等。1.3课题背景

“民以食为天”,小小的电饭煲承载着千家万户的饮食需求,经过20多年的市场推广,电饭煲已成为中国家庭普及率最高的小家电产品之一。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一大电饭煲生产销售国,年产电饭煲7000万台。另外国内的电饭煲并没有及时响应消费者的需求,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大多数电饭煲功能相对较少,主要停留在电饭煲的基本功能上,而国外电饭煲的功能较多,如国外已出现可以脱糖、发芽的电饭煲。而且国外企业特此外国内市场上的大多数电饭煲的设计不够人性化,如米饭的保温时间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保温时间短,则米饭不够熟、较生硬;过长则干硬、没味,煮粥时会溢出等。

1.4选择电饭煲作为研究对象的突出意义 作为比较成熟的小家电产品,电饭煲不仅是城镇家庭厨房的必备电器,而且农村家庭的使用率也很高,但农村市场向来只注重价格的特点,给了一些低端品牌很大的生存空间,与前几年区别不大,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其市场更换量和购买量都还处于增长期,因此市场前景仍十分可观,但是电饭煲市场的发展,只是很注重增加电饭煲的科技含量,一些中低端的产品还存在一些不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高端电饭煲的功能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是闲置的。选择电饭煲作为研究对象还有一定的意义,在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电饭煲比国外要落后得多,市场竞争能力也相对叫弱,因此,提高国内电饭煲市场竞争力,还是非常重要的,使产品更加人性化,实现多功能,易操作,方便消费者的使用。

辽宁科技大学工业产品艺术造型设计课程论文

第二章 产品思考

2.1产品种类思考

产品种类不丰是目前市场的一个缺陷。正如前面提到,目前电饭煲产品种类其实最主要为普通的大众型电饭煲和智能电饭煲。但在这两种产品中间的过渡产品却不多见,普通的大众型电饭煲虽可以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智能电饭煲的附加值太高,价格较高,正所谓“产品高科技,不如产品好功能”,因此这种高端电饭煲并不适合大众消费。开发新形式的产品,可以进一步拓展市场需求,加强设计成果的生命力。2.2色彩运用思考

色彩,已经成为了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对于产品设计来说,色彩通常具有心理和结构两种功能。不同的人们对颜色的喜好及心理承受程度都不一样,通常高纯度的、鲜艳的颜色容易引起人们的心理紧张不适,例如饱和的红色、橙色和紫色等。产品色彩使用不当就会成为一种视觉污染,会使人们容易加剧工作、生活的紧张感。合理的产品色彩构成设计在创造舒适的作业、工作和生活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比如,通过色彩调节可使环境变得更加明亮,减轻眼睛和全身的疲乏,增强工作的乐趣,提高劳动效率,创造一个特定的环境,体现某种风格和情调,还能减少事故和灾害。首先,特定的色彩具有特定的视觉含义:例如,红色,是强烈的刺激色,多用于提示危险的标志、火警、消防栓等等;黄色,是醒目色,通常用作警示,在电动工具的设计上比较常见;而蓝色具有平静、凉爽的特点,在工业中用作管理设备上的标志;相对柔和的绿色,对人的心理很少有刺激作用,不易产生视觉疲劳,给人以安全感,在产品设计中多用作安全色„„当然其他颜色,也有广泛的作用,尤其是白色,具有减色的作用,加入适量的白色来提高其明度来减少强烈的色彩感受。其次,色彩的设计还要适合产品的特性、功能与使用环境:例如,儿童玩具要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与生理需要,多用五彩缤纷的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办公用品多突出整洁、冷静、理性的特性,而选择暗色调或灰色调,较少用刺激、明快的纯色。

色彩的结构功能,是指色彩影响物体被察觉方式的能力,也就是说通过不同的色彩设计可以影响观察者的视觉感受,在这种情况下,色彩就成了可以影响产品可见结构的手段。

辽宁科技大学工业产品艺术造型设计课程论文

第三章 选定方案分析

3.1色彩方案分析

色彩是符号系统中使人感觉最直接、印象最深刻的元素,对信息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产品设计中合理应用色彩,有助于产品信息的传播、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商品营销,同时也是美化环境、提高生活品位的重要途径之一。色彩的选配要与产品本身的功能、使用范围、环境相适合。在电饭煲色彩的应用上,设计者从色相、明度、纯度、质感等几方面入手,以消费者的心理、情感为核心,并兼顾到产品与环境的协调统一。色彩的情感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色彩的世界中,积累了许多视觉经验,视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剌激产生呼应时,就会在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

红色:是强有力的色彩,是热烈、冲动的色彩,高度的庄严肃穆。在深红的底子上,红色平静下来,热度在熄灭着;在蓝色的底上,红色就像炽烈燃烧的火焰;在黄绿色的底上,红色变成一冒失的、鲁莽的闯入者,激烈而又寻常;在橙色的底上,红色似乎被郁积着,暗淡而无生命,好像焦干了似的。

橙色:是十分欢快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

橙色稍稍混入黑或白色,会成为一种稳重、含蓄又明快的暖色,但混入较多黑色,就会成为一种烧焦的色;橙色中加入较多的白色会带有一种甜腻的味道。橙色与蓝色搭配,构成了最响亮、最欢快的色彩。

黄色:是亮度最高的色,在高明度下能保持很强的纯度。黄色的灿烂、辉煌有着太阳般的光辉,因此象征着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黄色有金色的光芒,因此又象征财富和权力,是骄傲的色彩。黑或紫色的衬托可以使黄色达到力量无限扩大的强度。白色是吞没黄色的色彩,淡淡的粉红色也可以像美丽的少女一样将黄色这骄傲的王子征服。

黄色最不能承受黑色或白色的侵蚀,稍微渗入,黄色即刻会失去光辉。绿色:鲜艳的绿色非常美丽,优雅,很宽容、大度,无论蓝色或黄色渗入,仍旧十分美丽。黄绿色单纯,年青;蓝绿色清秀、豁达。含灰的绿色也仍是一种宁静、平和的色彩。

蓝色:是博大的色彩,是永恒的象征。蓝色是最冷的色,在纯净的情况下并不代表感情上的冷漠,只不过表现出一种平静、理智与纯净而已。真正令人情感冷酷悲哀的色,是被弄混浊的蓝色。

紫色:是非知觉的色,神秘,给人印象深刻,有时给人以压迫感,并且因对比不同,时而富有威胁性,时而又富有鼓舞性。当紫色以色域出现时便

辽宁科技大学工业产品艺术造型设计课程论文

可能明显产生恐怖感,在倾向于紫红色时更是如此。

紫色是象征虔诚的色相,当紫色深化暗化时又是蒙昧迷信的象征。一旦紫色被淡化,当光明与理解照亮蒙昧的虔诚之色时,优美可爱的晕色就会使我们心醉。

用紫色表现混乱、死亡和兴奋,用蓝紫色表现孤独与献身,用红紫色表现神圣和爱和精神的统辖领域——简而言之,这就是紫色色带的一些表现价值。

根据色彩给人的心理感受的不同,设计者主要应用低调,朴素的色彩,最终选定的色彩方案为浅蓝,浅绿,淡黄。这几种颜色都不张扬,无论电饭煲摆放在什么样的环境都不会显得突然、不协调。在人们压力日益加重的今天,朴素低调的色彩不仅可以平静人们的心情,而且还可以让人们有一种情感上的归属感。3.2材料分析

材料是一切形态存在的物质基础,没有材料,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人类认识和利用材料的历史基本上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石头、木材、陶器、青铜、铁、钢材、玻璃、塑料„„材料在人类进步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美国著名建筑师赖特说过:“每一种材料都有它自己的信息,材料因体现了本性而获得了价值。”

材料质感与产品的设计密切相关,设计材料以其自身的固有特性和质感特征传达给我们不同的信息和判断,直接影响到产品设计的成败。不同质感的材料给人以不同的触感、联想、心理感受和审美情趣,只有正确地运用产品材料质感传达功能才能准确地设计产品,使产品更好地服务大众的生活。

辽宁科技大学工业产品艺术造型设计课程论文

设计总结及致谢

通过本次设计,我觉得自己收获颇多,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使以往的知识得到了综合的运用,好多已经快要遗忘了的知识也重新得到了巩固。由于整个设计过程中要参阅很多资料,获取资料的能力和知识运用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本次设计也使我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也为我找到了以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认知实习体会出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深刻的了解自己的专业,理解了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懂得了设计需要坚持学习和不断创新,了解机械设备与工业设计在各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培养作为一个设计师应该需要具备的更宽广的视野和更敏锐的洞察力。

本论文是毕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徐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感谢徐老师提供的各种资料以及整个设计过程中给予的批评指正,感谢徐老师对本论文所提供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让我也体会出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我的专业,理解了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同时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的方面,懂得了设计需要坚持学习和创新,了解了机械设备与工业设计在各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同时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需要更多更高的素质,需要更宽广的视野和更敏锐的洞察力,对我的要求依然很多很多。我的路也依然还很远很远。

在设计过程中,也得到许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他们提出的宝贵意见使作者的思路得以开阔,在此一并道谢。

产品造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篇3

关键词:色彩设计;产品造型;环境艺术;展示设计

1 色彩与人的关系

色彩在产品造型设计中可多方面反映人们心理审美的视觉感受,直接体现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与空间、人与环境、人与光色等)。[1]因此,色彩设计的研究应根据生理和心理需求,以及人的情感,观念,习惯,情报活动,法律,舒适性和其他限制。所以,设计师重点是设计产品色彩,以达到人的各种不同要求。

首先,从色彩对生理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色觉是一种感觉,感觉与其他颜色同样也存在适应。在色彩的色觉变化的影响所造成对人类眼睛的刺激,即颜色适应。为了适应特定的颜色到另一个颜色,它必须适应作为色带的颜色添加成分,那么这种感觉会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颜色,它主要是指工作能力,提高视力,减轻视觉疲劳的生理作用。在色彩视觉上,人们可以根据色相,明度和纯度,以了解一个或多个对象(在依靠非亮度对比色在视觉识别智能)之间的差异,从而增加了识别的敏感性。[1]当对象具有色彩对比,即使在亮度、对比度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也有良好的视觉条件,眼睛不会疲劳。

不同颜色的身体机能等生理过程发生在不同的角色,甚至影响内分泌系统,水盐平衡,血液循环和血压。例如,红色很容易让人兴奋,促进快速的心率,提升血压的功能;蓝色调,使各器官趋于稳定的功能,可能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脉搏减慢;绿色,黄色和紫色中立,但紫色有负的生理反应,因此在工作场所更多的使用黄绿色。

其次,从色彩对人心理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人对色彩感觉的完成首先要有光、要有对象、要有健康的眼睛和大脑,其中缺一不可。有时两个颜色在人们感觉心理的性质,一个情感型,可也成为情感功能,每个人的经验、文化教养和其他因素,其他普通型的感情,这情感功能对人的关联依赖,这是一种特定的颜色和生活经验的东西,看到接触到的事情。[2]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看到了一种特定的颜色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有的人甚至对某些颜色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在自然环境或协会中,这是心理状态和本能的反应,而有些则是由于长期经验已修复。该协会是分为特定的颜色协会和抽象的协会。研究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目的是进一步了解色彩的特点,尽可能设计形式美的产品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

2 对流行色的把握

流行色是一个外来用语,其意思是指在一定时间、地区内深受人们喜爱的几种或几组合乎时代风尚的色彩,也可以通俗的译为“时髦色”。[2]流行色具有时髦、新颖、变化快、敏感性强等特点。

流行色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消费具有积极指导作用。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日本、香港等一些消费水平很高的市场,流行色的敏感性更高,作用更大。英国、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法国、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瑞士、捷克、荷兰、西班牙、联邦德国、日本等17个国家于1965年联合成立了国际流行色委员会,总部设在法国巴黎。该组织每年举行两次色彩专家会议,确定第二年的春季和秋季的流行色。流行色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国内流行色协会于1982年开始,在1983年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流行色的协会。[3]流行色在中国同样也有很大的应用范围,除了服装服饰类产品以外,汽车、家居、电器产品甚至室内环境都有流行色应用问题。

3 产品造型设计中的色彩设计

工业产品设计的色彩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形式,形状与颜色相比,颜色具有一个更直观,更激烈,更诱人的魅力,所以该产品是好或坏的色彩处理性能与内在品质的产品质量在市场上增强竞争力的外观相称,并满足用户的审美要求,负责协调用户的生理和心理的平衡,提高效率,创造一个人造的舒适的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产品的设计,必须把重点放在考虑颜色的问题上。可以说,在人类的视觉感知中,颜色对产品存在整个第一幕形象夺人的潜在偏见。产品的颜色,如果处理得好,可以协调或弥补某些缺陷的造型,以使其更加完善,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青睐的感觉,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不合适的产品的色彩处理,不仅影响其功能,整体造型及产品的销售,而且很容易摧毁工作中人们的情绪,使人产生枯燥,乏味,寒冷或无奈的情绪,分散运营商的关注,降低工作效率。因此,产品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颜色更不能被忽略,可以说,颜色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在产品造型色彩设计中掌握好色彩设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分析:首先,满足产品功能要求。广泛的工业产品,不同的功能,他们可以在一定的经营环境,以完成其功能效用。该产品的特点和色彩结合,以符合该产品的功能发挥,并取得良好的结果。其次,满足作业环境要求。产品造型设计中的颜色也应考虑使用环境。从地理位置上讲,产品一般以温暖为好,在寒冷地区,让人们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达到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户外使用的产品,根据它的周围的颜色或背景颜色,为提高用户关注和认可,以高纯度的颜色与背景颜色形成强烈反差。产品所使用的设备和周围的条件和环境,一般使用低纯度,明度和温和的冷色调在室内照明。在一个纯粹的,干净的环境,应使用高纯度的温和的浅色调。再次,符合时代的审美要求。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和档次的这种变化,也改变了人们对美和追求美丽的标准。在一定的时间,某些颜色受人倾向,这些颜色因在某一國家受人民的欢迎,而大受欢迎,这是流行色。创新,现代风格,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新颖性的风味,能适应人的心理变化,结合广告的宣传作用,因此常常为流行的色彩和符合产品销售条件的颜色,如此受欢迎的颜色会在一段时间内,特别引人注目,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颜色。

总之,产品的色彩,首先应该是有利于人们使用的,在使用时给人们带来温暖的感觉,有一种舒适,安全,幸福和美的享受。如用在机器设备上,一般最好是纯色,使整机看起来更加坚实。如用在工作台上,则应采用浅色调,以减轻工作人员的沉闷感。

参考文献:

[1] 裴俊超.灯具与环境照明设计[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 曹雁飞,徐晓亮.产品造型设计中的绿色思想[J].包装工程,2008(02).

[3] 李吉.光影在建筑室内空间的艺术表达[D].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 孔键,丁敏,新汶.现代室内光环境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5] 高馨.照明心理的灵性把握[J].科讯信息中心,2010(01).

[6] 王玫.浅析色彩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规律[J].大众文艺,2009(07).

[7] 李文华.室内照明设计[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产品造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篇4

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的理论认为人的生理需求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和保障, 而安全需求是人类在能够保证自己的基本生存条件的前提。人身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其次才有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成就需求的实现。随着时代变迁, 人们对于需求层次的认识有了新的认识。以徐德蜀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应与时俱进, 需要修正。他们提出来的新的看法则是认为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层次发生了变化, 安全需求应该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与前提。

其实, 在当今社会, 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层次应该是一体的, 二者很难区分, 不能简单地说谁一谁二, 二者是相互依存才能够实现的。因此, 对于产品设计而言, 作为设计师应该明确的是必须同等对待两者的关系, 处理好两者在产品设计中的关系, 这样才能够使得它们共同为人类其他活动提供保证。

1.1课题研究背景

据联合国统计, 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儿童超过20万, 平均每天有540多个儿童因为意外伤害而死亡, 意外伤害死亡占儿童死亡数量的1/3。每天大约就有40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有40~50万左右的孩子受到中毒、触电、他杀等意外伤害, 如图1所示。

每一个婴幼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伟大祖国的强盛与繁荣。正因为婴幼儿童安全问题的层出不断, 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婴幼儿童的安全问题。婴幼儿童作为特殊人群, 其产品设计有其使用者和使用特点的特殊性。目前, 关于婴幼儿童的产品市面上数不胜数, 但真正完全适宜他们使用的产品却不多。

1.2 课题发展状况和研究意义

目前, 从已有资源分析国内、外关于设计安全方面的研究成果表明, 在艺术设计领域内系统分析婴幼儿童产品设计安全的研究并不多。关于产品设计与婴幼儿童产品设计、使用安全系统分析的书籍几乎是没有。但关于个别产品安全性问题案例的分析则普遍大同小异。在婴幼儿童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与使用过程中, 关于安全性问题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据美国儿童事故防治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近1亿的儿童在家庭事故中受害, 其中一半以上是四岁以下的幼儿。根据资料数据统计, 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儿童意外伤亡事故中, 大约有二百万起是由于家中的不安全状况造成的。

关于婴幼儿童安全立法, 美国于1995年制定了关于儿童安全保护法, 其中明确规定了所有小于1.75英寸或者44.45毫米的球类产品 (弹珠、滚球等) 的禁用情况, 如图2所示, 这些物品很容易被孩子误食吸进气管引起窒息, 因此禁止三岁以下儿童使用。我国为保护儿童安全, 避免发生因家具不安全因素造成的事故, 2012年8月1日实施了首个儿童家具强制性国家标准《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工业设计体系也日渐完善, 工业产品设计的定位、分类也越来越细化。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文明、生活富裕的程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对于安全需求的水平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并随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赋予了全新的内容。

2 我国婴幼儿产品安全设计分析

儿童产品设计因为其使用者和使用特点的特殊性, 和其他产品设计有很大的不同。笔者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分析0~6岁婴幼儿的产品设计。在婴幼儿产品设计中, 因为这个年龄的儿童常常是缺少自我保护意识的, 首先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产品的安全性。这个问题在婴幼儿产品中显得比其他任何因素都更重要。在现有的产品中, 或多或少的都会关注到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但是, 有时伤害和被伤害常常是相互作用的。在设计中, 要结合婴幼儿童自身的特征和人机工程学的分析, 不仅要考虑到产品不能对儿童产生伤害, 同时, 结合我国现有市场, 设计更为人性化和更具有安全性的婴幼儿童产品, 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成长环境, 这也是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之所在。

2.1 婴幼儿童自身的特点调研分析

根据人机工程学和生理学分析,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在行为能力、兴趣爱好和心理感知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表现, 根据调查, 本文主要从孩子对于游戏或者说是他们的娱乐方式进行详细分析。主要分为0~6个月、7~12个月、13~23个月、24~36个月、37~60个月和61~72个月六个阶段, 通过调研分析每一阶段孩子都会呈现出相对有特性的肢体语言, 简单总结如下。

0~6个月新生婴儿阶段, 大部分的宝宝具备了控制手部的能力;7~12个月大部分的宝宝开始想要独立坐起, 有的宝宝还可以爬行或者匍匐前进或者能够扶着家居行走或者小距离的短暂独立行走;1岁左右的宝宝能够较为平稳地站立;2~3岁的宝贝处于学步和学话的宝宝学会技能越来越多;3至5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行为能力;6岁左右的孩子开始以自我为中心, 有争先意识, 意识到领导能力的重要性。

2.2 设计师在婴幼儿童产品设计中的安全性分析

产品是有功能作用的物质结构, 安全则是能够保证功能有效实现的前提。产品在使用或者未使用时直接与使用者发生安全关系是设计师很早就关注的问题。对于产品设计的安全性问题分析, 过于安全性的产品给人死板的感觉, 不够生动。不同层度的安全需求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是克服因使用产品给用户带来的危害, 另一方面是产品本身就能够提供安全并且尽可能的帮助用户应对外来危险。

唐纳德·诺曼 (Donald A·Norman) 在他的著作《设计心理学》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中谈到他对人为错误的看法:“如果某种错误有可能发生, 就一定有人犯这样的错误。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到所有可能出现的错误, 在设计时尽量降低差错的可能性或者减轻差错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因此, 设计师应该尽可能全面的考虑产品设计的诸多影响因素, 努力适应时代潮流, 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关于安全性问题首先应该研究和预测使用者的人机、生理特点、行为习惯、心理活动及使用环境特点, 而不只是因循守旧的设计思路。例如一把婴儿椅 (如图3所示) , 在造型上如果不充分考虑婴儿的人体适应性, 设计过小、过大、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婴儿的生理安全。过小、过低使得婴儿身体受到挤压, 不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过大使得婴儿易脱离座椅, 如椅子过快推进, 婴儿有可能脱离出椅子;过高使得婴儿的脚够不着地, 婴儿的脚和整个身体都不会舒服;坐垫的材质过于硬质或有尖角, 则会给婴儿的身体带来不安全因素。

2.3 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分析

产品在使用中需要考虑的安全问题还应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关注产品正常使用时可能发生的危险, 另一方面是要防止产品在错误使用时潜在的安全隐患。在产品设计中, 准确的设计定位是设计成功的前提条件。现有婴幼儿产品, 往往只考虑到儿童的特点, 却忽略了这一类产品中的潜在的使用者。人的行为动作与产品使用有着直接的密切联系, 产品都是在人的操纵下进行运作的, 完全不受人的控制而自行运作的产品目前还没有。在婴幼儿与产品的关系中, 婴幼儿常常不能作为独立的主体, 而是需要成年人的辅助。在婴幼儿产品的使用时, 往往设计师把产品的危险性就已经考虑到了, 而有些潜在的安全问题则是使用者没有在意识到, 会在不正当使用时导致危险的发生。

正常使用时会产生的危险是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就应该考虑到的, 而有些使用产生的安全问题是使用者自己误用导致的危险。例如保护儿童安全的楼梯门是专门防止幼小儿童从楼梯下摔落而设计的, 但是有些大人常常忘记关上门, 使得楼梯门形同虚设, 根本发挥不了作用, 有时候反而起到了反作用。之后设计师改良了产品设计, 放上了电子报警系统装置, 用来提示人们关上楼梯门 (如图4所示) , 还有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因为疏忽让孩子发生意外造成严重的后果。

婴幼儿作为特殊群体, 他们处于成长阶段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甚至有些时候不能躲开一些意外伤害。因此, 应该把婴幼儿童的产品安全性设计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然而婴幼儿产品设计的安全性是非常具有价值的课题。

通过以上调研与分析, 婴幼儿童产品设计新的设计方向应该遵循现有婴幼儿产品进行安全要素研究的基础上, 对设计过程和使用过程的会出现的各种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加以优化。主要是以下几点。

(1) 造型与结构

在满足功能的同时注重形式美感, 尽可能的使婴幼儿产品造型多样化、简单化、趣味化。同时, 在婴幼儿童产品的结构设计中首先要遵循婴幼儿童的身体特点符合人机工程学, 不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健康的因素;并且还要假想家长和孩子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 如果有设计时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危险系数, 这样设计产品的造型与结构才能保证孩子的安全。

(2) 色彩设计

孩子的感知觉是在孩子出生后就随之而来, 随着他们的成长会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与刺激。色彩会因色相、明度、纯度的不同给婴幼儿带来不同的刺激, “必要的刺激”可以培养婴幼儿对于色彩的感知, 但如果色彩过度的颜色可能会刺激到婴幼儿的视力、情绪等。因此, 婴幼儿产品在设计时就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审美情趣、年龄等因素选用不同的配色才能保证色彩的安全性。

(3) 材料与工艺

人通过感知觉来认识世界孩童也不例外, 他们接触的产品的材料是否是国家标准检测范围内的产品直接关乎孩子的健康。因此, 在婴幼儿产品设计时应采用无毒、无污染绿色环保材料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安全。

(4) 人体尺度

从人机工程学原理来分析, 婴幼儿的人体尺寸与产品的尺寸密切相关, 因此,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严格按人机工程学的原理进行设计。

3 结束语

总之, 婴幼儿童作为特殊人群, 其产品设计必须遵循人机工程学设计原理, 综合把握造型结构、色彩、材料与工艺、人体尺度等的因素, 通过有针对性的、合理的设计来满足婴幼儿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 设计出更实用更安全的婴幼儿产品。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人们对于安全需求的水平和质量越来越高, 并随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并赋予了他们全新的内容。针对中国市场上的婴幼儿童产品安全问题, 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主要从设计师设计产品中的结构安全性方面、使用者的使用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和对婴幼儿产品设计的展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婴幼儿童,结构,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2]Donald A·norman.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3.

[3]江牧.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安全原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4] (美) 库法罗.工业技术标准常备手册[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

[5]罗仕鉴.儿童产品设计[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漫谈产品设计交互设计 篇5

1.改版、产品的迭代升级

2.创造开发新的产品。

这两种类型的设计,在许多稍有规模的公司里并行着。由于在行动的目标及期望上的不同,它们在设计方法上有一些的不同,对应到实施流程上,也相应会有差别。用户体验设计,估计读者对这个词,眼睛都起茧了。下面的字眼,如果过敏者请绕开。

首先我认为用户体验设计更偏重于较长周期的在线服务,互联网产品大都具备这样的特征,所以不重视都不行。虽然我坚信这个时代才是刚刚开始,犹如变革之初,杂草丛生。

有些朋友说用户体验设计是商业设计,有一段时间也信以为真,现在看来,起码有点夸大了它的外延。并且在实践中,以及同行的实践中,还没有看到成功的案例,如有,欢迎赐教。

我一直深刻的体会到,虽然交互设计难以救产品。但差的交互设计却会害产品。

这里救,是指,交互设计师往往向上个环节要到的米不一定合格,做的饭自然就不香,在那里空寻思研究了一番整套细节,可谓是煞费苦心,最后结果不一定好。后面说的害,就恰恰是说产品设计过程中,交互设计的重要性。有好米,做法不恰当,饭要不是糊了就是稀了,总之。在产品设计系统内,糟糕的交互设计也是致命的。视觉设计同理。

说到这里,那么交互设计师究竟能做啥呢?

首先,摆脱名词的束缚,按照不同公司的环境、可允许的资源、特定的项目需要进行取舍和判断。这个title的问题一直很害人,许多朋友都为此争辩不休。并且永远都不会有答案。

我的建议是,交互设计师,必须是善于切换拿来主义和我拿主义,务实的推进项目。

说这个就得详细从产品设计系统讲起,各位客官是否有点疲惫。

产品设计系统,其实白话点就是做产品过程中的所有的那些事,就我看来,产品设计,无非都要经历一系列的解决问题的阶段。这些阶段自然就构成了设计的流程。

有些时候有些同学容易陷入设计流程而不能自拔。如果流程不能协助思考和解决产品问题,那还是不要的好。

一个产品设计机会,它不断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无非是:

1.为何产生?(需求、机会、优势&扩大优势、前景和利润、期望、社会变迁)

2.产生的合理性(相关行业领域、自己的资源、优势、概念、规格、时机、环境)

3.如何产生?(产品目标,吃透目标用户,用户目标,需求的层次,功能,信息组织,运行原理,团队协作,实施方法与过程)

4.正确的执行(方法、工具、伙伴、技术、沟通、求证与修正、判断决策、迭代)

5.反馈优化(发布反馈、分析、总结教训&问题、下一步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前两条针对战略,后三条针对战术,

战略是米的来源,战术是煮饭的方法和过程。在这个整个过程中,创造性有大有小,就像设计也分大小。

产品设计系统中,每个环节都有无数琐碎的问题和考验。1.2阶段决定了产品的一个良好的战略层基础和范围层。这个过程也是最兴奋和最痛苦的。3,4,5阶段分别解决框架层、结构层和表现层。这个阶段起码是心中有底的,整个过程,用户研究的行为一直在不断进行,辅助决断。

具体到每个环节如何执行,这里就不赘述了,我相信有些不是书本能教会的。基础知识和信仰启蒙可以看行业的诸多专业博客。多倾听,多体验,多实践,多思考。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

最后谈团队协作。

在实际产品的设计开发中,每个团队的实际情况差别甚远,个体能力很多情况下参差不齐是不争的事实。关键是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协作方法。

项目中所要求的不同角色分工,绝无主次轻重之分。如果团队里,有足够强大的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会舒服很多,相反,如果有足够强大的交互设计师,产品经理也会很舒服的。如果彼此都很强,团队协作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在团队中,分工绝对是不可能量化清楚的,尤其是很多公司,产品经理可能更多的是担当着组织和行政方面的职能,作为交互设计师,就必须主动出击,去找米做饭。不然真就是产品经理给了你做饭的任务,而你却只能做无米之炊。含冤而X。

对很多设计师来说,具体工作中,按照项目实际需要,要判断自己在不同项目中的角色,依然是灵活性的体现。真正做到以产品研发为导向的话,就需要自己主动、适时的补缺项目团队中的漏洞和不足。不局限于title的称谓,团结力量,良性推进项目。这当然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交互设计师都能按照上述的要求操作,交互设计师本身的工作份额并不小,精力有限。按此说下去:产品设计师在很多公司体制限制下,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微型产品研发团队来说。

产品设计,需要来负责上传下达,资源争取,关注团队的人才培养和鼓舞士气的组织管理者。需要全局把握产品、用户、技术、产出比、市场等事关产品命运的产品设计者或产品经理,需要把握了解用户,擅长信息组织,具备相关专业技巧,严谨推敲细节的交互设计者,以及如何把信息用视觉优雅的表现和传达出去,并且营造合适氛围的视觉设计者的通力合作。

好的用户体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目标。

好的产品设计师or产品经理。如卧龙凤雏,至少是二者必有一个。如果二者皆有,那是团队的幸运。至少,就那份情投意合,十分难得,团队战斗力自然也不会差。

之所以很多人说现在互联网产品,如SNS,没有创新或者创新余地。一是自己团队可能还没能力找到机会,或者没环境实现机会,在中国的环境,产品创新需要一个防止被抄袭的基因。很多企业,也多少有很多投机的心态。不敢承担创新的风险也是一个现状,更何况一介草民的设计师了。甚至有时候是设计师有情,他人无意。做能做的,就好了。

产品:值得圈点的产品设计 篇6

1.产品命名要通俗易懂,容易联想。“爸爸去哪儿?”这是小朋友和爸爸在一起时经常会问的一句话。产品的命名不能让消费者费解,甚至有歧义,能很快联想到和自己将要消费的产品是相关的,或者是一致的。在建材家居行业出现很多品类,一些企业在命名时,要么涵盖范围广、具体意义不明确,如实木家居、原木家居、整木家居……让消费者很是费解,企业也浪费了营销费用。

2.用户互动、体验式、参与式营销方式,代替推销式、灌输式销售方式。这档节目的策划,两个看点,小孩的真实,大人的窘态,并由此引出的高关注度话题,小孩教育过程中,父亲角色的缺位,以及对小孩性格成型的影响。如果企业的产品在营销策划上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单从传播上就事半功倍。我们所处的这个定制家居能快速发展,也得益于消费者能参与进来,可以按自己的需求设计产品。

这档节目,或者类似的节目能否持续被关注,看节目的后续策划,内容的真实和观众的互动性能否持续,这两点,一点弱化,节目走下坡就在所难免。

产品设计中的“情感设计”探析 篇7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 人们在物质方面的需求已基本上得到了满足。然而, 这时人们对于情感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物质上的需求。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讲, 人是产品的设计者和使用者, 无论是在设计过程中还是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对产品产生一定的情感, 而且在产品和人之间建立某种情感上的联系也是人性化设计的最终目标。因此, 产品设计除了具备良好的使用功能之外, 更应该具备情感方面的功能。所以, 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时, 必须要考虑到人们的情感因素, 使得产品带给我们情感上的满足, 符合大众精神上的追求。

二、产品设计中“情感设计”的产生

(一) “情感设计”概述

“情感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产品开发的理念与方法, 1986年美国诺曼和德拉泊出版《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设计》, 首次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计算机人机界面设计。“情感设计”是一种创意工具, 以表达和实现设计师的思想和设计为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种创意工具将变得越来越锐利。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在《情感化设计》[3]一书中总结出了“情感设计”的三个层次: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在本能层次上, 感官接受刺激后, 人会无意识地做出反应。本能层次的设计来自于人类本能, 大多讲求的是即时的情感效果。行为层次的情感来自使用的效能, 即人在使用产品时所感受到的情感体验。在行为层次上设计产品时需要考虑产品的可用性、性能和反馈。反思层次与文化、教育和经验等, 它能使人追忆过去并展望未来, 满足自我形象和社会地位身份的需要。

(二) “情感设计”产生的背景

1.“情感设计”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

当社会经济发展处在一个较低层次并且发展缓慢的时候, 人们对产品设计强调的是它的功能性, 能够满足自己生理上的需求就可以, 对其情感上的设计则不以为然。当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处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时, 人们不仅仅会要求产品设计带来功能上的方便, 而且对情感上的需要也会提出要求, 希望它能够满足心理上的需求。以前我国工业设计处在外来加工阶段和模仿阶段,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我们对产品设计的要求仅仅体现在功能方面。而今天, 我国的工业设计已处在创新阶段,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有了较大提高, 所以我们应更重视产品设计中情感的表达。

2. 情感设计是人类需求上升的结果

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产品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生理与心理双方面的需求, 前四个需求在产品设计中逐步实现后, 那么自我实现需求便成为重中之重。达到自我实现的最佳途径是在产品设计中注入情感, 实现个人理想、抱负, 将个人的能力最大程度, 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3.“情感设计”是生产者提高商品竞争力的途径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生产者一方面靠引进机器生产, 扩大规模, 降低成本, 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又从设计角度努力使得产品更具特色, 更加吸引消费者的兴趣。而“情感设计”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 所以生产者逐渐把“情感设计”作为迎合消费者趣味的途径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比如在16世纪初期, 首先在意大利和德国, 新兴的设计师们开始使用图案书籍来满足这种需求。

(三) 情感的概念及分类

情感是态度的一部分, 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 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通常发生在人与人之间, 但是人与产品之间也可以产生感情, 一方面产品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 另一方面人在产品的设计与使用过程中也融入了丰富的情感。仇德辉的《统一价值论》, 将情感分为7类, 其中与产品设计相关的可概括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根据价值的正负变化方向的不同, 将情感分为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正向情感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增加或负向价值的减少所产生的情感, 如愉快、信任、感激、庆幸等;负向情感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减少或负向价值的增加所产生的情感, 如痛苦、鄙视、仇恨、嫉妒等。第二类是根据价值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 将情感分为心境、热情与激情。心境是指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 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 如绵绵柔情、闷闷不乐、耿耿于怀等。热情是指强度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的情感, 它是一种强有力、稳定而深厚的情感, 如兴高采烈、欢欣鼓舞、孜孜不倦等;激情是指强度很高但持续时间很短的情感, 它是一种猛烈、迅速爆发、短暂的情感, 如狂喜、愤怒、恐惧、绝望等。

(四) “情感设计”的意义

设计师对产品进行“情感设计”在产品中融入了情感的因素。从人的角度来说, 它使生产者提高了产品本身的魅力并获得了更多的市场, 使设计师在产品中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拥有了良好的体验;从产品本身的角度来说, 产品通过“情感设计”变得更具亲和力, 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互动性增强, 使得使用者也在产品身上赋予了情感;从设计者的角度来说, 设计师透过产品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使产品成为了设计师和消费者之间交流的媒介。

三、产品设计中情感设计的应用

(一) 产品设计中情感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1. 情感设计的基本原则

从产品的功能角度来看, “情感设计”的基本原则可分为四类。一是针对所有的产品而言, 应该把功能和情感设计的效率协调起来, 不要因为功能忽视了“情感设计”, 也不要因为过度的“情感设计”而忽视了其功能的存在, 就像史密斯说过的:“任何观察自然美的构成的人都会认识到, 实用是美的主要源泉。”二是对于强调实用功能的产品而言, 设计师应该保证其具备适度的正面情绪, 此类产品情感设计的目的是使顾客以轻松的心态接受此类产品然后予以购买。三是对于实用功能不是唯一考虑的因素的产品, 除了保证其具备适度的正面情绪外, 还应该具备一个刺激点从而来吸引顾客的眼球, 从多个角度考虑产品的情感设计。四是以交流、宣传、展示为主要目的的产品, 这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根据其特点区别对待。

2. 情感设计的具体方法

情感设计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五种:一是设计师透过对产品外观的分析和设计, 使得产品的外观更加富有情感, 当顾客靠近它时, 它就会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方面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二是透过实际的交互使得消费者和产品之间更加亲密, 更加具有互动性, 比如带着成年人追忆青春和良好的人机交互页面等;三是注重特色产品的情感表达, 除了在产品的外观上注重情感设计之外, 还要根据各地的不同文化加以区别对待, 为特色产品注入其对应的文化, 进行产品个性化的设计;四是注重其功能方面的情感设计, 比如不同形式的组合等;五是设计师需要关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出现, 从而把更适合表达情感的技术和材料充分应用起来。

(二) 情感设计的运用和效果

情感设计主要运用在产品的形态、色彩、材质和操作技巧四个方面。1.形态一般是指形象、形式和形状, 是产品带给消费者的最直接体验, 是在造型的基础上再赋予产品一定的精神状态, 主要通过其尺寸、比例和线条等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融入情感因素的产品形态会让消费者从心理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消费者和产品产生情感共鸣后, 才能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 所以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中要把情感需求放在考虑范围之内, 用形态打动消费者, 满足其心理方面的需求。比如在《数码相机造型中视觉舒适度的影响因素》一书中, 张嘉强就研究了不同颜色的相机的外观造型对消费者内心舒适度的影响, 以及它在市场交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2.色彩指的是人们能够用视觉接收到的颜色, 其中包括本身的颜色和质感透出来的颜色。产品设计中的色彩能够给人们带来最直观的感受, 使其形态更加完美, 进而从各个方面传递出设计师想要传达的信息。产品色彩设计对人心理的影响比形态的影响更大——鲜艳的颜色能够使人情绪高涨, 柔和的颜色能够使人的心绪更加稳定。色彩的设计要与产品本身的特点、功能与使用环境、使用者的习惯相符合。功能相同的产品, 外观形态和色彩优美的那种更能吸引消费者去购买。因此, 产品设计中色彩的合理搭配会给人在情感上产生不同的心理慰藉, 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3.材质是构成产品的物质基础, 除了其本身具有的特点之外, 还具有其呈现出来的独特的美感。材料如果运用得当, 产品带来的“情感设计”也会更加多元化。在产品设计中, 材质的物理特性和隐形因素被用来进行“情感设计”时, 它们会更加贴切地与设计内容融为一体, 使产品具有独特的情感魅力。4.操作技巧指的是设计师通过对产品的操作方式进行合理的组合, 通过其形态的设计, 明确产品功能, 让消费者能够通过产品的外在对其内在有大致的了解;通过产品的形态, 表示出一种特定的指示性特征, 暗示人们该产品的使用和操作方式。这样的引导性使用会增加用户对产品的情感投入, 从而刺激消费。

四、产品设计中“情感设计”的现状与未来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 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产品能够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所以, “情感设计”必将成为产品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一方面市场上存在着产品的多样性以及消费群体的复杂性, 另一方面因为消费者对产品产生情感诉求是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的共同体现, 所以, 未来情感设计的趋势应该是多个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为了达到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目的, 需要设计师和国内外学者们继续努力探究产品设计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并不断地融合到产品设计中去, 同时也要将产品设计和认知心理学等很好地结合起来, 从而使得今后的消费品中既包含实用功能, 又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成为真正的“以人为本”的产品。

五、结论

产品设计中“情感设计”的作用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对产品设计的过程和结果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只有将情感融入到产品设计之中, 才能达到产品外在与内在的统一, 使产品更加具有魅力,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产品的使用者。

参考文献

[1]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2]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0.

[3]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生态设计之于产品设计 篇8

新石器时代, 原始陶器的出现, 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物进行产品设计活动的开始。具有使用功能的盆、罐、瓶等不同用途的器皿使用了不同的天然原料制作, 人们不仅模仿自然物象, 而且学会运用自然的原理, 根据自然物不同的属性和材质, 依据自然规律设计产品, 并开始设计兼具功能与审美特征的产品。人类最初使用的工具——木棒和石斧, 无疑是天然木棒和天然石块;骨针的使用, 无疑是鱼刺的模仿……所有这些工具的创造、生活方式的选择都不能说是人类凭空想象出来的, 只能说是对自然中存在的物质与某种构成方式的直接模拟, 是人类初级创造阶段, 也可以说是利用自然进行产品设计的起源和雏形, 虽然是比较粗糙的、原始的, 但却是我们今天得以发展的基础。

不同的人文环境和社会形态等因素形成了设计风格的多样化, 即使如此, 它们也都是以人类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反映在设计中的。如中国瓷器名窑——汝窑珍品, 莲花式温碗 (见图1) , 就是以莲花为题材, 造型为十瓣莲花形, 像一朵未盛开的莲花, 线条温柔婉约, 高雅清丽, 堪称完美之作。

从第二次工业革命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科技水平和生产力开始加速发展, 但当时的产品只注重其强大的功能, 却忽视对环境的破坏和对材料的浪费。二十一世纪的科技、经济水平空前强大, 社会生活更是有了质的变化, 人们对产品的要求, 从能用到好用, 又到了今天对自然形式的探索追求, 都在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回顾产品设计的历史, 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 对产品设计而言, 自然不仅是源泉与基础, 更决定着设计的发展和演变。

自然界是最伟大的造型师, 生物学提供了“形态学”的概念, 由此在设计领域有了“生态设计”的概念。以前, 很多产品都是抽象几何形态, 但是, 如将自然生命形态融入产品造型设计之中, 原来的几何线条将逐渐演变为柔和圆润、厚重饱满的有生命的线条, 产品被赋予了“动”的神态, 使“动”魅力在产品装中得到酣畅淋漓的表现。而且, 生态设计有利于突出产品的个性, “个性化”讲求的就是别出心裁。为了追求特殊性, 人们纷纷追求不一样的产品。人们希望产品传递的不是冰冷的理性之美, 而是热烈温情的感性之美。所以, 设计师在产品造型上更多地运用生态设计手法, 赋予产品以生命的张力。大量充满理想色彩和实验个性的自然形态使产品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脱颖而出, 不受羁绊、张扬个性的美, 令人无法抗拒。而且, 生物机体的形态结构为维护自身、抵抗变异形成了力量的扩张感, 使人感受到一种自我意识的生命和活力, 唤起我们珍爱生活的潜在意识, 在这种美好和谐的氛围下, 人与自然融合、亲近, 能够消除对立的心理不安, 能够使人感到幸福与满足。所以, 从动态、个性、互动等方面, 生态设计都能够提升产品设计的魅力。

大自然总是给人以启迪, 这些自然界的设计, 有的机能完备;有的结构精巧用材合理, 符合自然的经济原则;有的形成合乎以最少的材料构成最大合理空间的要求。我们在赞叹之余, 也希望从自然中获取灵感, 用生态设计的方式方法设计出更好的产品。

大自然赋予了人类最强有力的信息, 大部分的设计都可从中获得灵感。设计师生态设计运用到产品设计中, 就使产品具有了生命。产品一旦有了生命, 也就有了生气, 有了生机, 就有了思想, 有了意蕴。设计师把物质蕴涵着的某些特性, 通过自然的手法加以揭示, 让受众或者消费者看见有生命的作品, 进而看见有意蕴的作品, 然后引起心灵上的共鸣。自然形态的造型与时代、思想意识、服务对象、审美趣味和艺术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有简洁、大方、自然、人性化的艺术美感, 主要依赖设计者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自然有时确实能提供一些典范和灵感, 遵循自然、崇尚自然的方法或法则, 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 应注重产品的功能及其本身在整个社会情境下所代表的深刻寓意, 更加注重使用者期望, 以及心理面、社会面、情绪面、沟通面的需求。显然, 让设计回归自然, 赋予设计形态以生命的象征是人类在精神需求上所达到的共识。自然界中无数有机生命 (动物与植物) 有丰富的形体结构, 多维的变化层面, 巧妙的色彩装饰和图形组织, 等等, 各种奇异的形态有助于设计师丰富造型设计的形式语言, 所以对自然形态的挖掘是创新设计取之不尽的智能源泉, 吸引着人们去想象和模仿。

20世纪60年代开始, 进入了后工业化时期。在工业文明继续发展的同时, 全球自然生态环境恶化, 极大影响着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在此背景下生态设计运动的兴起, 成为产品设计的一次伟大变革。生态设计的意识, 最早体现在建筑设计中, 而后逐渐波及设计的其它领域。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已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如在楼房的前后留出空间, 饰以草坪、花草、树木等;在产品设计中, 人们在产品材料的选择上已考虑到材料的再生循环利用, 采用可以循环利用的新型材料进行加工而成。

设计从对自然稚拙的模仿, 发展为技法纯熟的逼真再现, 再到重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设计的兴起, 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伴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类对大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层面也随之大大拓展, 今天的设计师进一步从新角度观察研究, 除了自然物的外形之外, 更从其构造机能和形态的关系来寻求更多的启示。如花形钟表的设计 (见图2) 。设计师没有直接模仿花的自然形态, 但却能让人联想起呈现流线型的柔美绽放的花朵。设计师借鉴花朵的造型与功能, 巧妙地运用于钟表的设计, 使产品设计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体现出现代生态设计的理念。这些仿生造型, 使创作具有夸张的造型和充满激情的幻想, 其作品因而也就具有了生命。因此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原生状况中寻找设计的灵感, 追求清新、淳朴, 注重返朴归真和探讨个性的自律, 使得一些极寻常的自然之物, 开始散发出一种幻觉的光芒。融合人体工程学之设计理念, 又符合自然规律及人性要求的生态设计, 浑然成趣, 造型独特, 成为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物, 既富于自然美感, 又具有很强的装饰美感;既有原生态的稚拙, 又极具意象美, 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 改善精神面貌和个性气质, 达到动态的互动效果。

以自然为本的生态设计的提出, 是人类对人与自然、设计与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入的结果。生态设计充分考虑到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人类与自然环境、微生物、生物、气候共同构成了一个互动的生态平衡网, 只有生态的平衡, 才有人类的进步, 才能创造出更灿烂的人类文明。它应该成为当代产品设计的主流。对自然的追求与探索, 无论社会发展到任何时候, 都会不断地为人类的艺术活动注入新的活力, 激发人类创作出更加符合人们审美需求, 并在使用过程中获得健康身心理念的更优秀的产品。同时, 设计灵感来源并不仅仅是大自然万物外在结构的表现形式, 更要从其内部结构, 如骨骼结构、肌理结构、基因结构、生理结构等去寻找灵感。

当今的信息时代, 人们对产品设计的要求不同于过去, 不只是注意功能的完善, 还追求清新、淳朴、返朴归真的个性设计。从大自然的生存哲学即和谐与艺术的角度进行更深意义和层次上的生态设计, 才是这个时代的设计师们应追求的目标。

摘要:产品设计的实践表明, 自然界无疑是启发设计师创作灵感的最好教材。进入21世纪以来, 设计贴近自然, 以及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研究探讨自然与产品设计的关系及其对产品设计的重要意义, 必将为未来产品设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生态设计,产品设计,自然,设计价值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艺术设计原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1.

[3]荆雷.设计概论.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3.

产品造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篇9

如何培养具有良好创新能力的旅游专业学生, 成为高职旅游专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旅游产品设计是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最直接的一门课程, 其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以奥运场馆这一特殊的旅游资源为载体, 进行专题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的选取

1.1 热点或难点问题

教学内容要选择当前社会比较热门或者正在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样的内容对于高职学生可能比较困难, 但当他们对问题有了一些成熟或不成熟的见解后, 会树立自信心, 增强不断创新的热情, 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奥运会是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会, 但当奥运会结束后, 奥运场馆的运营一直是困扰各国的一大难题。旅游是这些场馆赛后利用中的主流方式, 但怎样才能在旅游业中充分发挥奥运场馆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难易程度要适中

高职学生和本科生、研究生相比, 在知识广度、分析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对于旅游产品设计的任务, 只要求高职生展示出要点, 不需要涉及营销等具体内容。

1.3 学生有一定认知度

要选取学生有一定认知度、比较熟悉的问题作为教学内容, 最好有切身的体验。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学生亲身经历的重大事件之一, 不仅是从电视网络上了解比赛, 许多学生还亲身参与过志愿者服务或到场馆目睹过比赛的盛况。

2 教学目标的设定

通过奥运场馆旅游产品设计这个专题任务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旅游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思路, 增强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

3 教学方法的选择

本专题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 以小组为单位, 通过小组成员讨论制定各自的方案, 集中展示后教师点评。

4 教学环境设计

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硬件设施上要求各组学生分区域就座, 座椅设置便于开展小组讨论, 每人提供一台可以上网查阅资料并制作方案的计算机。

5 课堂教学实施步骤

5.1 背景资料介绍及提出问题

5.1.1 旅游产品设计的现状

目前旅游市场上的旅游产品普遍存在产品类型单一、缺乏多样化新产品研发、产品同质化严重等现象, 旅游产品设计中创新性严重不足, 极大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步伐。

5.1.2 奥运场馆运营现状

2008年夏季, 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结束后, 奥运场馆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国内外的众多游客, 创造了相当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伴随着奥运会的结束, 在后奥运时期, 奥运场馆参观旅游必然会慢慢降温, 如何更好地延续奥运场馆独特的旅游吸引力呢?

5.1.3 提出问题

请大家开动头脑风暴, 分析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 探讨可以从哪些方面在后奥运时期针对奥运场馆设计旅游产品?为什么?

5.2 思路引导

奥运场馆这一特殊的旅游资源具有建筑美学、历史文化、科学研究、教育等多方面价值。针对奥运场馆的内在特征, 结合旅游者多方位的体验需求, 可以从多角度设计出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产品。

5.3 发散思维小组讨论并形成方案

各小组学生讨论、查阅资料、完成方案。

5.4 小组展示

每组派一位或几位学生代表, 展示小组方案。

5.5 教师点评

教师根据各小组的设计方案, 最后进行点评。

5.6 旅游产品设计参考方案

5.6.1 目标人群分析

对于“鸟巢”“水立方”, 这类可以作为北京地标的奥运场馆, 有着独具特色的旅游吸引力。它会吸引哪些人群呢?外地乃至外国人, 老人、小孩、学生、单位团体、情侣……他们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

5.6.2 设计思路

(1) 可以设计传统观光体验旅游产品。传统的观光体验依然是我国目前大众旅游的主要方式。针对绝大多数的普通旅游者, 正因为这是一种走马观花式的体验, 所以在行程安排上可以简短紧凑些。在这类旅游产品的设计中, 奥运场馆是北京风貌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 和其他著名的文化遗迹类旅游景点具有相同的地位, 发挥着相同的作用, 是全面了解北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 可以设计赛事体验旅游产品。这是针对体育爱好者设计的体验旅游, 参与比赛是旅游的主要目的, 同时可以深入了解举办地的基本情况。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足球世界杯等著名赛事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前去助阵。除了世界性的比赛以外, 许多国家的单项联赛也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例如:在美国, 职业篮球、棒球、橄榄球有着众多忠实球迷, 这些体育爱好者跟随自己热爱的球队转战各个城市, 不仅使得体育场馆的利用率非常高, 而且为城市间短途旅游带来不可小觑的收益。

相比之下, 我国普通场馆、奥运场馆都面临着体育赛事少、利用率低的问题。而且, 现有体育联赛的影响力、吸引力较低, 运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尤其是球迷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与培育。在我国, 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有着广大的球迷基础, 可以从这些比赛入手, 提高联赛吸引力, 逐步改变多数球迷通过电视等媒体观看比赛的习惯及观念, 促进奥运场馆及普通场馆利用率的提高及自身经济价值、体育文化价值的实现。

所以, 这类体验旅游产品的设计不仅是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在目前更是一种旅游体验和体育文化的引导、培养, 需要旅游和体育行业的密切配合。

(3) 可以设计健身体验培训旅游产品。健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通过各种体育项目的锻炼可以使身体更加健康。但由于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健身的时间和地点都非常紧缺, 即便是有时间也很难找到专业的指导教练。健身房里也只有极少的项目提供专业指导。另外, 我们只看到运动员参加比赛、拿金牌的瞬间, 而对他们平时的训练生活充满好奇。基于这样的背景, 可以设计健身体验培训旅游。此类旅游以健身为主题, 以奥运场馆为载体, 充分发挥奥运场馆的体育特色, 串联不同体育项目的培训, 也可以是单一项目的分级培训体验, 让游客真正体验一次专业运动员的训练生活。并且在参与体育项目的同时穿插各种养生指导, 更可增加对于体育运动起源、发展、运动技术及设备变化的了解, 促进大众健身的普及与发展。

(4) 可以设计教育体验旅游产品。针对大中小学生设计教育体验旅游产品。

奥运场馆不仅是一座座体育建筑, 更是一个大课堂、一部教科书、一座博物馆, 它传承着奥林匹克精神, 体现着现代人的审美取向, 表现出现代环保意识, 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奥林匹克精神通过奥运场馆这一载体得以宣扬、展示, 这是奥运场馆最主要的教育价值。奥运精神不仅对运动员、教练员极为重要, 也鼓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更新, 永远保持蓬勃的朝气。

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比赛盛会, 更是举办国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奥运会的每一场比赛、每一项活动、每一个举措得以顺利实施, 都离不开所有工作人员、志愿者、当地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 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基地。

除此之外, 在奥运场馆中还可以进行环保理念的教育。例如:要实现“绿色奥运”的理念, 北京就必须大力发展清洁、环保、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在北京奥运场馆中主要利用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 绿色能源在奥运场馆中的使用,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京的能源危机, 更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提高了人们对清洁能源的认知程度。

除了比赛用的场馆设施, 开展教育体验旅游还需要专门制作一些相关的展板橱窗等陈设, 使教育内容更加形象化。如可以设计一个专门的奥运博物馆, 作为教育体验形象化的代表。

(5) 可以设计建筑科技体验旅游。奥运建筑的震撼性形象是成就奥运建筑在城市中的标志性和在奥运会历史上地位的必要条件,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求体积庞大的奥运建筑必须具有更加新颖的造型, 必须以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在奥运场馆的建设过程中,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 必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场馆的科学研究价值凸显出来。

建筑或相关专业的学生、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 可以设计以建筑科技体验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在这一类型的旅游产品中, 奥运场馆作为现代大型公共建筑的代表列入其中。

(6) 配套环境设计。为了将奥运场馆在旅游业中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 还应有许多软硬件配套设施的支持。首先, 要加强体育旅游的研究。其次, 要重视旅游产品的研发。最后, 要注重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 尤其是讲解员、教练员、训练员。

6 学生评价标准的制定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师的点评尤为重要。教师的评价标准直接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提高。旅游产品设计方案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没有孰高孰低, 只有观察事物的角度和切入点的不同。在这里没有批评, 只有各自特色的肯定和鼓励, 不管是异想天开的设计, 还是中规中矩的设计, 都是学生努力的成果。因此, 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 要找出每一个方案值得肯定的地方。

不过各组之间总要有成绩的差异, 以鼓励完成的好的学生。可以在完成速度、小组凝聚力、阐述表达水平、方案信息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7 结束语

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一个人所接受教育的始终, 而不是一个阶段、一门课甚至一个教学单元。每一个教师都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调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将创新教育渗透到每一个教学单元、每一节课中。尤其要改变学生评价体系, 不能仅以书本死记硬背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可以根据课程特点适度增加创新意识的考量评价,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营造一个鼓励创新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孟铁鑫.我国旅游业创新型人才开发现状与对策[J].江西商论, 2012 (3) :118-120.

[2]刘亚玲, 刘秀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2 (11) :148-149.

[3]潘玉驹, 陈文远, 何毅.对我国高校现行学生评价标准的反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 (2) :99-103.

产品设计中关于仿生设计的探讨 篇10

仿生学是在现代生物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发展起来的、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来建造技术系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它通过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性质、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与处理的原理, 并将所获得的知识, 用来改进和完善现有的科学技术装备、装置, 以及为创造新的科学技术装备、建筑结构和新工艺提供原理、设汁思想或规划蓝图。仿生设计就是以现代仿生学和工业设计学为基础, 通过研究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功能、形态、结构等, 并应用仿生学的研究成果, 为设计提供新的思想、新的原理、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可以说仿生设计恰似“桥梁”和“纽带”, 连接着现代仿生学与工业设计学。

2 产品设计的本质说明

在产品设计中, 我们设计的对象是产品, 设计的目的却是人。也就是说, 无论我们设计什么样的产品最终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设计是人为的设计, 设计也是为人而设计的。产品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精神的需要。产品设计的全过程都有人的因素存在。人的需求在产品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需求是发明之母。”人类的造物行为是在人的需求基础上产生的必然的行为。在历史长河中, 人类从猿进化而来, 其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类能够有目的地造物, 这种目的就是人类的需求。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求的产品就是一个好的产品。而人类的需求大体有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物质需求助能;一个是精神需求。

就仿生设计的设计形态语意产讲是一种人性化的设计, 在设计中考虑到了人的物质以及精神需求, 将生态观念巧妙地导入到设计过程当中, 从而创造出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栩栩如生的形态语义, 使人们从心理上接受它。而且通过仿生特别是对人体本身的仿造进行设计, 可以达到产品形态与人亲和的效果, 能更准确地表达产品的功能.便于产品与人之间良好的沟通。

3 工业产品的仿生设计是一种观念和情感的表达

长期以来, 人们生活在复杂的自然环境当中, 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后, 人们自然就会对事物的形态、色彩、质感等产生一种先人为主的认识, 久而久之, 某些事物的特点就会具有广泛的意义, 成为约定的符号。

美国学者赫伯特·西蒙提出:设计是人工物的内部环境 (人工物自身的物质和组织) 和外部环境 (人工物的工作或使用环境) 的相互接合。这种接合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人”是设计的一个方面, 是设计的主体和设计服务的对象, 而作为“产品”则是设计的直接对象。我们设计一个产品不能单一地考虑产品本身, 当我们看见一件产品时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使用功能、所用材料以及形态外观, 也包含着对传统思考、文化理喻、科学观念等的感觉和认知。任何一件产品的内容, 都必须超出产品中所包含的那些表象。观念和情感是一个产品在设计时就要考虑的, 如何传递给人, 取得与人的感情共鸣。这种感受的传达存在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情感把握在于深人目标对象的使用者的感情, 而不是个人的情感抒发。仿生设计侧重于用自然物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引发心理情感, 体现大自然和谐与共生的精神哲学, 它反映着设计与人的关系。

尤其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 人们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他们不再满足于过去简单的单一的功能设计领先, 而转向了迫求产品外观的清新、自然、淳朴, 注重返璞归真以及情趣化的设计。仿生设计恰好可以做到让设计回归自然并赋予设计形态以生命的象征, 体现人类特定的观念和情感。

4 仿生设计是设计创新的思维源泉

德国著名设计大师路易吉·科拉尼说:“设计的基础来自诞生于大自然的生命所呈现的真理之中。”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一语中的道破了设计界的真理:设计创新的思维源泉源自于仿生设计。自然生物微妙的结构变化始终影响着人类的设计意识。我国古代建筑设计大师鲁班因茅草割破了手指, 于是仿造叶子的齿状边缘发明了木工用的锯子, 现代人模仿昆虫单复眼的构造特点, 造出了大屏幕模块化彩电和复眼照相机, 根据蜻蜒的飞行原理研制成功了直升飞机。1985年瑞士设计师齐尔吉-朵麦斯特拉尔发明了贝尔克洛钩拉粘附带片也是因为他在狩猎时看到裤管上粘满了苍耳籽, 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苍耳籽上布满着倒钩的小刺从而得到的设计灵感。

很多的产品设计者都是人类从极为平常的生物现象中领悟出的深刻结构原理, 从生物功能的进化上对产品进行的有效的设计。科学研究表明, 人类不具备的许多感官特征在生物界的众多动植物身上却存在。如蝙蝠能感受到超声波;鹰眼能从三千米高空敏锐地发现地面运动着的小动物;蛙眼能迅速判断目标的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大自然的奥秘不胜枚举。

每当我们发现一种生物奥秘, 就产生了一种新的设计可能性, 也可能带给我们一种新的生存方式。

仿生设计可以从三个方面应用于产品设计中:a.从功能出发, 研究生物的结构形态,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除去无关因素, 建立一个生物的模型。对照原型进行定性分析, 用模型模拟生物结构原理。b.从生物形态出发, 研究仿生形态、比例、机能。用模型的手法, 对生物体进行定量分析, 掌握生物机体的结构尺度, 从具象的形态和结构中, 探索其特殊功能和运动协调的特点。形态仿生有具象仿生和抽象仿生之分。

a.所谓具象形态是通过人的眼睛真实地反映感觉到的形态。它是逼真的再现事物的形态。情趣性、可爱性、有机性、亲和性、自然性, 是具象形态具有的特点, 所以在玩具、工艺品中应用得比较多。但是在工业产品不宜采用具象形态, 因为具象的形态太过于复杂。b.所谓抽象形态是抓住事物独特的本质特征后用简单的形体把它反映出来的一种形态。此形态必需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 经过联想和想象把形浮现在脑海中, 那是一种不实在的形, 但是这个形经过个人主观的情感联想所产生的形变化多端、色彩丰富, 在产品造型设计中常常会用到这种抽象形态的仿生.他能够体现产品的特征, 而且较为简洁。c.仿生形态直接模仿生物的局部优异机能。如模仿海豚皮制作的鱼雷外壳减少了前进阻力, 船舶采用鱼尾型推进器可在低速下取得较大推力。但是, 在仿生形态的研究和应用中很少模仿细节, 而是通过对生命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研究, 总结出仿生形态的科学规律。

5 仿生性设计是现代化产品设计的大趋势

现实社会的主体是人与机器构成。机器是为人服务的, 人类发明机器是为了让其代替人, 从而解放人类于强的压力之中, 而机器对人类的解放程度取决于人们对之使用的舒适度。

随着生活的进步, 工业化的发展, 工业产品的形态也越来越多了。虽然如此, 在现实生活中, 仍有许多设计师有很多很好的发明不能找到良好的合适的外观造型去实现它。此时运用仿生学的原理, 赋予产品一个形象的外观造型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而且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人们在产品的使用上越来越多地考虑到宜人性。

这种仿生形态的宜人性可使人与机器形态更加亲近并蕴含着生命的活力。产品设计的对象是产品, 但设计的目的却不是产品, 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产品的功能是产品满足人们要求的物质核心, 而产品的外型却是产品满足人们要求的精神核心。所以设计师不断地在设计中做出适应的调整来满足人类需求的不断变化。生物机体的构造不断地生长变化着, 设计师不断地根据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利用生物形态中包含的丰富造型设计语言, 不断调整其舒适性和宜人性, 从而使得人机对话更加轻松。顺应了现代化产品设计的大趋势。

在工业产品设计中仿生性设计思维是对基本产品设计能力的训练, 但是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仿生设计的实质是对自然物的再创造过程, 而不是简单的模仿, 注重“神似”而非“形似”。

6 结束语

自然的人机界面与和谐的人机环境已逐步变成信息世界关心的焦点。因此, 仿生设计使产品有更加完备的功能性界面和更加自然和谐的情感性界面, 更好地满足了人的需求。作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与自然界的契合点, 仿生性设计思维使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 仿生设计势必成为工业设计发展创新的主要手段之一。

摘要:本文对产品设计中仿生设计的方法理念作一探讨, 供大家参考。

产品造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篇11

关 键 词:产品语意交互 城市公共空间 造型设计 符号学

1 概述

沙里宁曾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城市面貌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集中体现,而公共空间中的各种产品则是城市文化的缩影,是公众可以看到和触摸到的“文化”。物质创造价值的工业时代已经开始向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体验经济时代转变。在体验经济中,消费者关注的不仅在于实实在在的产品造型和功能,而更多的是一种高于物质层面上的生理、心理的体验感。而产品传达给我们的这种感觉,就是产品的语意,语意交互的发展,让产品带给我们更多的精神层面的体验。

产品语意构架起了一个充满想象的产品交互环境,通过产品的材料、形态、结构、色彩等交互语言向使用者揭示或暗示产品的工作状态,使产品功能明确化,使人机交互界面内容丰富并易于理解,从而解除使用者操作上的困惑,同时以更加丰富的交互语言和更具象征意义的造型设计,传达给使用者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富有情趣的体验,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

2 产品交互的语意学分析

2.1 语意交互与符号学

语意学是一门研究语意的含义及表达的学科,它是在符号学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广义上讲我们接收到的一切物质表现形式都是符号,符号是利用一定媒介来表现或指称某一事物,它的目的是建立广泛可用的交流规则,从而产生可以被大众所理解的事物。

产品语意交互拥有比传统的交互方式更加丰富和抽象的符号系统,交互本身实际上就是一系列符号的传达,产品造型设计的实质也就是对各种造型符号进行编码,综合产品的形态、色彩、质感、材料等视觉要素,构成了它所特有的符号系统。

产品是人类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而设计的本质正是在于为人类创造更加合理的生活方式。符号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具有的实践性意义十分重要,符号是产品向用户传达功能和精神的媒介,它以产品的感官元素为载体,体现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2.2 产品语意交互的层次分析

2.2.1语意交互的明示意义

产品语意交互的明示意义是用产品的符号特征直接描述产品本身的内容,它是一种更为浅显易懂,更为直接的语意表达,通过形态、构造特征和动作等元素来表达使用上的目的、操作、功能等内容,实现了产品的基本属性功能,是产品存在的基础。

产品语意交互的明示意义所反映的是产品的使用价值,其根本目的是以产品符号特征为手段,使人们能够通过产品的造型设计迅速理解“这是什么产品”、“产品是用来做什么的”、“产品如何使用”等问题。

2.2.2 语意交互的内涵意义

产品语意交互的内涵意义是指在产品的造型要素中不能直接表现出的潜在性关系,即由产品形象间接说明产品具体功能之外的东西。这种内涵性意义是建立在人们有意识的联想基础之上的,需要经过思维的转换形成,体现着产品与使用者的感觉、情绪和价值观交汇时的互动关系,而不像明示意义那样表现为无意识的理性反应。它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感性的认知即产品在使用环境中显示出的心理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等象征价值。

交互的明示意义是产品存在的基础,它较之产品的内涵意义表达更为直观,更为理性,更为逻辑化。而内涵性语意是以外延性语意为前提的,二者相互关联。

3 语意交互在公共空间产品设计上的应用

3.1 产品的身份识别功能

公共设施产品由于面对的使用人群是开放空间中的流动人群,如何让用户在公共空间中找到它是设计者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产品的身份识别主要靠产品的外观特征和产品的符号标识,以及产品所处的环境位置。

对于一些产品拥有其深入人心的传统形态,比如电话、茶壶等常见的物品,大家脑海中想到的都是一些共同的形象。以这些固有形态为基础进行再设计,是实现产品识别性的稳妥方法。城市公共产品代表了一种城市文化,它应当能够反映出当代社会人们的文化内涵和思想观念。在产品语意的表达中,常采用隐喻、象征、符号等方式来传达产品的内涵。应用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征,可以形象化的表现出产品的功能特性。

3.2 功能指示说明和操作引导功能

和个人产品不同,我们不可能为公共环境下的人群印制产品说明书,公共空间产品的语意交互应该引导有利于消费者简便、易懂的掌握操作与使用方法,使使用者直接从形态符号中获得操作信息,通过机器本身的语意表达让用户理解产品的功能,清楚操作步骤。

产品的功能性语意交互强调的是产品的实用性,但它并不是形式上的简化,而是要通过形态语言的自我说明来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在设计中,通过对使用者的认知行为、习惯性反应和文化习俗等,而不仅仅是机器的内部结构来确定产品的造型。形态、肌理、材料、色彩等都可以成为功能性语意的传播介质,许多公共场所的电梯按钮上除了正常的数字、文字标识外,还有盲文的标识和语音的开关配合,使盲人也能正常操作,有些升降梯的入口处还提供了用脚控制的开关,方便了部分残疾人用户和一些双手拿着很多东西的用户,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传达功能和完成操作而进行的设计。

3.3 产品的娱乐性功能

nlc202309041036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巨变,娱乐化功能成为现代公共空间产品的一个重要作用,产品设计的侧重点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产品总是以符号化的手段传递信息,娱乐化的新趋势也使得现代公共空间产品设计中符号元素发生变化。

产品的娱乐性,一是通过趣味化的造型符号来表达的。即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将各种可爱的、幽默的、卡通的、搞笑的元素融入到形体设计中,同时结合人的情感取向,作意向化的细节处理。二是借助经过巧妙设计的造型和结构而产生的新的使用方式来间接实现,用户在进行操作时一些体感上的回馈,不仅可以调动用户的情绪,还能够强化操作。

带有娱乐性的公共产品往往拥有一些具有游戏性的语意交互手段,可以激发各类不同人群的使用热情,在设计将游戏理念融入情趣化的产品中,把产品的使用方式与玩法结合。独特、新颖的操作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刺激人们使用的兴趣,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了传递步行生活的低碳环保理念,南京地铁二号线学则路站的一段楼梯被包装成了一个大型的钢琴键盘,如图3-1所示,当有人在楼梯上行走时,楼梯会发出悦耳的钢琴声,人们甚至可以演奏出各种曲子,使原来许多坐电梯的人开始走楼梯,公共设施的这种娱乐性可以引导人们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

3.4 实现文化价值的功能

实现产品的文化价值,主要依靠产品的象征性语意来实现,随着社会个性需求的提升,产品的差异化特征变得越来越明显,它不再是单一的有形个体,而越来越演绎为一种身份、文化、观念、习俗、时代的象征,并通过产品的视觉符号传达出来,成为功能之外的附加价值,而这也正是产品象征性语意的主要特征。

公共空间产品往往延续了环境的文化特征,在建筑设计上有借景的概念,产品的设计同样如此,在城市公共空间产品的造型设计中,不仅要考虑环境的视觉特征,还应从当地特有的文化元素、历史遗迹和器物中发掘灵感,如积淀下来的绘画、雕塑、古迹、文献、传说甚至音乐等等都可纳入其中,在特定的环境中,独特的历史印迹隐含着当地人的深厚情感。

3.5 人文关怀的体现

公共环境的建设应该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文关怀,应该能够使残障人士、老人、妇女和儿童等弱势群体能平等的参与社会活动,让大家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感受到真正的平等,这样才实现了公共产品设计的初衷,而这正是关怀性语意交互的主要特征。

关怀性语意交互方式的准确表达,离不开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对心理学的深刻研究。设计师需要严格遵循人机工学原理,借助合理的造型符号,赋予人生理和心理上的多重关怀,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情不自禁的被感动,并最终演绎为一种情感的寄托。日本的梅田医院是一间妇产科与小儿科的专业诊所。这家医院的指示标识最大的特征就是标识包裹一块可以更换的白色布套配以简洁的红色文字和符号,如图3-2所示。到这家医院内来的人,主要是即将生产的孕妇,来这里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产前产后这段时间的生活舒适和安全。整个医院的指示系统使用了白色的棉布。布料是柔软的,其传达的语意也变得温馨柔和。白色的棉布,非常容易弄脏,医院也是想通过它表达医院在保证环境整洁安全上一丝不苟的态度,传达给孕妇的是一种无形的关爱,让在此分娩的人感到安心。

3.6安全警示功能与用户的安全感

公共环境中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品非正常使用状态引起的安全问题,这包括产品的机械机构安全和产品人机操作界面安全。二是环境自身的安全问题,如环境的火灾隐患、人员的应急疏散等。

除了环境和产品自身的安全性问题外,用户自身还有一个对产品和环境安全性的心理评判尺度,即用户的安全感,这虽然不涉及实际使用的安全性,但是直接影响了用户的操作体验和产品的亲和力。安全感语意交互的传达主要通过产品的形态、色彩、材质等设计语言来实现。比如水平的形体给人以安定感,直立的形体给人以挺拔感,曲面则给人以柔和、亲切感等等。

产品的环境位置因素也是影响用户安全感的重要因素,根据人的心理边界效应,往往感觉有依托感的场所具有安全感,人们的活动多集中于环境的边缘,产品的朝向与视野的也会给人不同的感觉。所以公共环境的产品位置往往位于空间四周,当产品面向开放空间是,根据研究数据,通常应使产品的使用者与路过行人保持1.5M以上的距离,以维持心理安全边界。

4 结语

随着城市公共空间功能的不断深化,公共空间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也会越来越多,语意化的交互手段在公共空间产品的应用也随之越来越广泛。在公共空间产品的设计上,正确使用语意交互可以使用户更方便地使用产品,提高效率,增加使用乐趣,满足人们使用的情感需求,更好地实现产品的功能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德]马克斯·本泽,伊丽莎白·瓦尔特著,徐恒醇编译:《广义符号学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2] 胡飞,杨瑞.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3] 张凌浩.产品的语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 陈慎任,马海波.产品形态语意设计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工业设计中产品概念设计研究 篇12

1 工业设计中产品概念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

1.1 考虑功能因素

在进行产品概念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才能使产品得到好的生产和销售, 可见产品是功能的载体, 功能是产品的实质, 而且产品的销售都是采用实体形式, 消费者购买的都是产品的功能。因此, 在对产品进行制造和设计的过程中要以产品的功能为核心, 对产品的功能进行优化设计, 为实现功能的最优化提供可行方案, 比如, 在进行医疗器械的形态设计时要围绕提供最优的治疗为中心展开。同时, 对产品概念设计时要合理安排实现功能的紧密结合。

1.2 考虑构成因素

产品概念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产品元素的布局, 对产品的构成元素进行有效地分解和组合得到最优的产品, 上述操作过程被称为定量优化。在此操作中设计师已经对各类组成元素进行了简化和优化, 形成了有序的位置安排。虽然构成产品的元素可以出现多种组合方式, 但是经过筛选之后, 满足要求的设计方案只有那么几种, 因此通过对产品构成元素布局设计的研究可以实现产品设计的最优化。另外, 不同产品的构成因素存在细微的布局差异, 但是不同方案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产品中某些细微功能的差异可以更好地凸显产品的个性化。

1.3 考虑形态因素

由于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快速传播, 工业设计中进行产品概念设计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 并在进行各方面设计时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形态的设计。设计师在进行产品概念设计时要对各类形态因素与知识的关系进行合理处理, 促进产品形态的最优化。形态作为实现产品功能的介质, 应该得到设计师的重视并围绕形态进行设计, 充分反映产品的经济家价值、技术水平和文化内涵。

1.4 考虑色彩因素

色彩作为构成产品的重要组成因素, 往往可以给人们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 从而影响人们对产品的评价。同时, 产品概念设计中可以利用色彩激发使用者的内心, 使其与设计师产生共鸣, 好的色彩处理还可将产品的内涵和意义更加直白地传递给消费者, 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如果在产品概念设计中对色彩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运用, 不仅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 还可以激发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高产品的销量。另外, 设计师在进行色彩的使用时可以借鉴心理学的知识, 用不同颜色传递给消费者不同的设计理念, 比如采用红色表达产品的热情, 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利用代表理智的蓝色让人冷静下来。设计师在运用色彩时还有对产品面向的群体, 对不同的群体采用不同的色彩, 防止出现相反的设计效果。

2 工业设计中产品概念设计可以采用的方法

为了更好的促进产品的概念设计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设计方法, 为此笔者将列举部分方法和使用方式:其一, 类比法。运用此方法时设计师要对相关类似的产品进行观察和比较, 将产品存在的优秀设计方法和思想运用到自己产品的设计中产生新产品;其二, 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当设计师难以对产品进行再次设计时, 设计师可以对自己设计思维和逻辑方式进行适当的逆向, 并对设计顺序和设计方法做出调整, 或许可以有新的收获;其三, 采用移植法。此方法与类比法相似, 区别在于移植法是将其他领域的优秀技术在产品概念设计中应用;其四, 选用列取法。设计师为了更好地对新产品的功能和特征进行了解, 可以运用表格和图形方式进行呈现, 获得对新产品的准确评价;其五, 综合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将与产品概念设计中有关的材质和材料、机理处置方式等运用到新产品中;其六, 采用仿生学。由于大自然的生物经过长期的进化和发展, 形成很多优秀的结构、形态和功能, 设计师可以将其巧妙的应用到产品的设计、发明和改进中, 使产品设计更优化。

3 结语

工业设计中的概念产品设计不是对某一产品进行单纯的设计, 而是重在将新的生活方式和需求传递给消费者, 让设计的产品更加贴合人们的生活。为此, 设计师在进行产品概念设计可以进行大胆尝试, 为产品的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田静.工业设计中产品概念设计研究[J].重庆大学, 2006-04-30.

[2]刘艳.产品概念设计研究及其在工业设计领域中的运用[J].天津大学, 2007-06-01.

上一篇:公益林建设的管理下一篇:合成润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