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课程(共12篇)
“产品设计”课程 篇1
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的教学时主要考虑设计三要素:产品功能、工艺性和形态美学。在此三要素中, 学校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造型设计能力, 即形态美, 导致学生对产品功能及工艺知识知之甚少, 和企业实际需求间存在一定的错位。因此, 以手机行业为背景, 从企业生产实践出发、对产品设计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了有意探索。
1 企业对产品设计人才的具体要求
作为高校教师, 经常看到毕业生在双选会上找到对口的工作的同时, 学生明显缺乏胜任岗位的信心。虽然, 学生在校期间成绩较为优秀, 但是实践能力欠缺, 面对用人单位的专业且接地气的面试问题, 经常显得无所适从。其主要原因在于核心课程产品设计教学和企业需求之间出现了错位。产品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产品的功能, 产品只有具有一定的功能, 才是其得以存在的价值基础, 而产品功能的实现, 必须依赖于一定的零部件单元, 产品零部件单位在三维空间中的大小及布局是产品设计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 也是对形式追随功能的有力解释;其次是产品功能实现的工艺性, 即材料、结构、工艺等内在生产要素可行性;最后考虑的是产品美的形态, 形态的考虑必须要考虑实现产品功能的零部件单元大小及布局对外观造型的影响。
在于工业设计作为应用型为主的专业, 应该强调设计实践, 重理论、轻实践 (或理论与实践脱节) 的设计教育定位难以满足市场的要求。[1]据调查, 现在国内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培养计划中开设产品设计课程的高校很多, 但是仅限于一般的产品设计流程, 虽有工艺知识的讲解, 但是讲解内容过于简单, 且和企业实际有一定的偏差。虽然有模具设计课程学习, 对产品成型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 学生毕业时一般不懂产品内部结构的组成, 更谈不上结构工艺上的实现, 设计的产品造型往往不易制造, 甚至根本没有考虑生产工艺要求, 导致无法生产制造。因此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课程教学应结合企业需求, 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 重点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相关内容的教学, 使学生在产品功能单元布局合理的情况下, 实现产品外观造型及内部结构设计。从而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推进产教融合。
2 产品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
设计必须基于一定的行业背景, 不同的行业有不用的设计标准, 并结合设计材料有产品结构设计的推荐值。本文结合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设计及设计管理。主要以产品设计中小型产品 (手机行业) 为背景, 进行了产品设计课程理论和时间教学的有益探索。
2.1 产品设计课程理论教学探索
产品设计核心课程, 表达了对设计问题多样性、复杂性的关注并促使教学情境作出适时改变。[2]以手机行业产品设计为例, 塑料零部件居多, 钣金件较少。因此, 在产品设计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工程设计的内容应补充加强:手机堆叠2D布局、常见LCD LENS规格参数、前盖、后盖、按键设计、DOME设计、电池盖设计、电池盖按键设计、天线设计、耳机插孔设计、speaker设计、microphone设计及装配结构等。
(1) 零部件的堆叠:针对手机产品设计, 首先要对实现产品功能的所有零部件进行有效合理的布局。在Pro/Engineer三维参数化工程设计软件中, 有强大的产品零部件布局功能, 能够在设计之初保证所有功能实现的零部件单元进行合理的布局。
(2) 结构及工艺:钣金件主要为冲压工艺完成产品结构的设计。塑胶件的设计, 主要是结合手机制造过程中常见生产加工工艺 (如注塑工艺) 对诸所涉及的产品零部件的壁厚、拔模角度、圆角、凸台、加强筋、装配柱、嵌件、螺纹、表面装饰花纹及图文标识、卡钩、卡扣、止口、链接等结构依据行业标准规范及推荐值进行详细的产品结构设计。
(3) 掌握常见的表面处理方式如真空电镀、丝印、移印、化学腐蚀、喷砂、抛光、拉丝、滴胶、激光焊接、电泳涂装、镭雕、镶钻、阳极氧化及高光切削等原理及加工后效果。
2.2 产品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探索
(1) 案例式教学。
鉴于学生基于手机行业背景的产品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薄弱, 实践能力不强的特点, 宜采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是指把案例引入课堂环节, 以手机产品设计实践案例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设计实践,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去分析解决产品设计过程中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将部分真实设计案例引入课堂, 使学生在一段相对短的时间内, 亲历手机产品设计所有过程, 通过实践、视频结合的方式实际、生动, 富有吸引力和启发性, 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深入企业进行设计实践。
工业设计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早在包豪斯的教学体系中就明确提出了“干中学”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深入企业进行设计实践, 其对象不仅是学生, 课程教学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今年我院毕业年级学生深入重庆小康动力有限公司进行设计实践, 在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学校鼓励教师进行行业背景培训, 我院工业设计专业三名老师赴四川长虹电器有限公司进行为期连个月的企业实践锻炼。通过企业间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实践平台在提升老师实践教学水平的同时, 对专业学生结合企业实际需要,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3 结论
在分析了目前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人才培养与企业实践之间的偏差后, 提出了工科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课程教学的基本想法。因院校不同、办学层次、办学条件、专业方向不同, 在此, 对于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给同行提供必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严波, 严春妍, 丁治中, 等.产品设计课程群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5) :128.
[2]张浩, 曹明.产品设计核心课程在定位:从方法导向到问题导向[J].装饰, 2016 (7) :128.
[3]薛亚平.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 (7) :86.
“产品设计”课程 篇2
课程名称: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代码:MPRC3006 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For Die Design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学分/学时:2学分/2周 开课学期:第7学期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工实习、工程材料、模具设计基础及模具CAD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大纲执笔人:朱伟珍
课程负责人:朱伟珍 大纲审核人:杨宏兵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针对塑料模具设计的特点,以单分型面注射模、多分型面注射模为例,着重介绍了一般模具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步骤,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运用模具设计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模具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模具设计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模具装配图的设计、零件工作图的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总结及答辩。通过相关功能模块的指导和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具体塑件模具结构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设计针对模具结构设计的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模具设计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来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具体设计问题,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课程的知识。
2.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步骤和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查阅技术资料和手册的能力,熟悉并正确应用有关的技术标准。
4.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
1、概述(0.5天)(支撑教学目标2)1.1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的目的 1.2塑料模课程设计的内容 1.3 塑料模课程设计的步骤 1.4 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目标及要求:
1)掌握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的目的; 2)熟悉塑料模课程设计的内容; 3)掌握塑料模课程设计的步骤; 4)了解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2、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3天)(支撑教学目标1、2、3)2.1 模具结构型式及注射机的初步确定 2.2 分型面及浇注系统的设计 2.3成型零件的设计 2.4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2.5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 2.6
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 2.7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2.8
排气系统的设计 2.9
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目标及要求:
1)掌握塑件成型特性的分析、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明确生产批量、计算塑件的体积、确定型腔数量、确定注射成型工艺的方法,初选注射机; 2)掌握分型面及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合理选择分型面及浇注系统结构; 3)根据注塑件的结构特点,合理设计成型零件的结构及其固定方式、脱模推出机构、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4)合理选择模架和标准件;
5)合理设计模具的排气系统和温度调节系统。
3、模具装配图的设计(2.5天)(支撑教学目标1、2、3、4)3.1 简单模具装配图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3.2 多分型面模具装配图的设计特点 3.3带有侧抽芯模具装配图的设计特点 目标及要求:
1)掌握简单模具装配图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2)熟悉多分型面模具装配图及带有侧抽芯模具装配图的设计特点; 3)合理绘制具体塑件模具装配图∆。
4、零件工作图的设计(2天)(支撑教学目标1、2、3、4)4.1 型芯(凸模)类零件工作图 4.2 型腔(凹模)类零件工作图 4.3模板类零件工作图 4.4模具零件材料的选择 目标及要求: 1)掌握型芯(凸模)、型腔(凹模)、模板类零件工作图的设计方法; 2)
掌握模具零件材料的选择原则; 3)合理绘制零件工作图∆。
5、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总结及答辩(2天)(支撑教学目标1、2、3、4)5.1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5.2课程设计总结 5.3课程设计的答辩 目标及要求:
1)掌握编写的规范化、计算的正确性、内容的完整性等要求; 2)
从课程设计学习到的知识及能力;
3)充分理解模具结构的工作原理及各零部件在模具中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启发法和自学指导法,通过引入问题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提高课堂的积极性。在目前的实验教学条件基础上,及时采用实验练习法,强化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以单分型面注射模、多分型面注射模为主要内容,分概述、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模具装配图的设计、零件工作图的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总结及答辩等5个模块,各知识模块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学生所设计的具体模具,给学生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引导学生自学拓展,强化对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工程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本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说明如下:
1.概述、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教学内容涉及具体的模具设计内容。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和讨论法相结合。设置明确的模具设计目标,训练学生完成模具设计的主要内容,予以适当指导,及时强化教学内容。
2.模具装配图的设计、零件工作图的设计。教学内容涉及模具装配图、零件工作图的设计步骤及方法。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自学指导法和讨论法相结合,强化对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工程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3.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总结及答辩。教学内容涉编写的规范化、计算的正确性、内容的完整性等要求。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和自学指导法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顺利完成答辩。
在教学方法的实际执行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都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同时,以上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程度不高时,应适当调整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演示法或现场教学法,或在讲授后续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前后联系,结合前置难点内容进行讨论,强化知识掌握。在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较好,系统性较好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或增加发现学习法和自学指导法,设置具体应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解决方案。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平时测验及作业,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答辩
成绩评定方式:平时成绩15%,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70%,答辩15%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伍先明.塑料模具设计指导[M].3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参考书目: [1]
宋玉恒.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实用手册[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 [2]
李德群.塑料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3]
申开智.塑料成型模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
李建军,李德群.模具设计基础及模具CAD[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
“产品设计”课程 篇3
关键词:工作坊产品设计 实践
工业设计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已有近三十年的时间,全国共有二百多所本科院校设有工业设计专业,已形成世界上较为庞大的工业设计教育规模。然而,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与产业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设计教育与设计需求增大,专业化的设计队伍与合格的设计人才却相当缺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工业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产品设计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设计观念和设计意识的重要环节。产品设计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业设计教育的成败。很多学生在基础课的学习中成绩很好,可在实际工作中却显得束手无策,自己虽然学过众多的美学法则、设计方法,却不知在具体设计任务中如何运用,这是缺乏设计实践带来的后果。产品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应该通过设计实践的过程来锻炼对整个设计程序的把握能力和扩展知识的能力。
对于产品设计课程这一综合性知识及实践性强的课程设置,目前国内各等级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都各自制订有不同学时.不同形式、但内容基本相同的课程教学大纲。很多学校的产品设计课程大多大多遵循的上课流程为教师讲授阶段、概念形成阶段、草图绘制阶段、模型建立阶段、实践阶段。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课题进行某个设计的制作。实际上学生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包豪斯的培养方向定位中指出:把一个富有个性的学生塑造成具有全面完整的创造能力的人,是根本性的问题。”产品设计教学的根本在于唤起具有不同气质、才能的学生富有人性的创造性反应,引导学生进行具有独创性的创作。基于此,我们必须在理念上、实践上改进这一缺陷。让学生真正的可以学到知识,并且有兴趣去主动学习.这才是产品设计课程的方向。
一、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目前产品设计课程大多遵循产品设计流程来进行,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课程的训练。而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一些很常见的现象:很多学生喜欢在一个人“埋头苦干”,不和老师甚至是同学交流,也不去调研。当老师布置一个命题的时候,就依靠自己过往的经验和阅历不多的人生进行判断,这样的结果通常会导致发现问题的狭隘性和设计定位的不准确性。设计定位是一个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好比建造房屋的地基,基础都错了,那越往后走,哪怕是盖的房屋造型多么漂亮,也是枉然。
比如在课程中组织参与华帝工业设计大赛过程中,设计主题着重解决厨房工作的问题,涉及到灶具系统,厨房设施系统。但是现在90后的学生厨房的经验很少,于是他们就靠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想象,最后设计出一批完全不能使用的产品。究其原因,他们没有从人的角度出发,分析人群的生活形态,研究人在厨房的各种行为,然后再从产品的功能、形态、色彩、材质等方面进行设计,从而发现问题并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设计教学中的另外一个问题表现在学生在做设计的过程中盲目的追求设计灵感。期望能突发灵感,设计出惊天之作。设计灵感有时的确有一种奇迹般的超常表象,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灵感有如下三个重要特征:突如其来,稍纵即逝和不由自主。设计领域确实存在一些以盲目、非组织和非系统方式促成的设计作品。设计师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灵感闪现的产物,但是这种灵感的闪现不能重复,不能教,也不能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阶段处于设计的初级阶段,基本功都没打扎实,应把精力放在扎扎实实的设计手法的训练上,设计是一项计划性极强的意念活动,受众多的客观条件限制,通过产品分析和市场调查等方式诱导出设计灵感来。从而创造出即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二、“Workshop”定义
“workshop (工作坊)”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中。在1960年代美国的劳伦斯·哈普林则是将“工作坊”的概念引用到都市计划之中成为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立场、族群的人们思考、探讨、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甚至在争论都市计划或是对社区环境议题讨论时成为一种鼓励参与、创新、以及找出解决对策的手法。
参与式工作坊的角色有三种,分别为参与者、专业者、促成者。参加活动的人称之为参与者,如:群众。具有专业技能,对于进行讨论之专业主题直接助力者称之为专业者,至于主持及协助工作坊进行的人则称之为促成者,促使工作坊有效推动的人包括如何让参与的民众彼此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或是协助参与者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但绝对不是强势的为参与者做出决定。
所谓“工作坊教学模式”是指将教学、研究、实践三者融为一体,以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的教育教学形式。“工作坊”教学模式既是一种可以促进不同立场的人们探讨与交流的方式,也是一种帮助设计者创新、找出解决对策的方法。“工作坊”教学模式需要学生、设计师、教师的积极参与。尤其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在学生与企业、学生与设计人员之间的桥梁作用。根据议题的不同,“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操作方式各有不同,但一般均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资讯分享。“工作坊”教学实施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参与者将已持有的资讯互相分享,使参与者在平等的氛围中共同讨论、交换意见,进而凝聚意识。
第二,小组提案。第二阶段主要利用分组讨论的方式,由参与者自愿结成小组深入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参与者进一步地交流意见、激荡脑力、共同创造。这不仅是个凝聚意识的过程,更能拉近参与者之間的距离,有利于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三,全体表达。“工作坊”教学的最后阶段就是各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报告。每一小组将之前共同讨论得出的成果公开报告,与其他小组互相交流。由于各个小组的价值观与设计理念不尽相同,专业设计人员的视角、立场与教师、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这种交流可以促进设计方案进一步完善,由各小组共同寻找一个最适合的方向,将设计活动延续下去。
三、产品设计课程中“workshop”教学模式
以2011年我们开展的一期产品设计课程的“工作坊”教学活动为例,当期活动的主题为“日用品之低碳设计”,要求参与者为企业开发一组日常生活用品,以契合当下社会之低碳潮流。在工作坊执行前,老师先将低碳设计——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课程的导入,讲述社会热点问题对设计的影响,低碳设计主要的内涵。然后分小组进行workshop实践教学。首先安排分小组资料搜集,小组同学分别通过网络,书籍,数据库等进行查询,搜集低碳设计相关的概念定义,符合低碳设计的产品以及低碳设计对除设计外的相关行业的影响等,并对其进行样本资料分析,进行资料的整理。
进入课堂的workshop的第一步骤“资讯分享”中,学生组,教师和企业设计人员进行的互动式的探讨,明确低碳设计在设计品中的表现形式,并从企业的角度对搜集的各项产品进行创意,成本等可行性分析。这一过程中,学生,教师和企业人员之间互动频繁,在脑力激荡的过程中渐渐明确。低碳设计在日用品设计中的表达方式。
在第二步骤“小组提案”中,各小组就前期的调研整理,确定日用品中的设计类别,确定低碳原则在日用品中的表现形式再用创新设计的方法进行设计,老师在其中会提示前段课程中设计到的创新方法,模仿设计、移植设计、替代设计、集约化设计、文化的设计等等。随着通过深层次、持续性的交流,设计点慢慢的浮现出来:能引发低碳思考的纸巾盒,铅笔,便签纸。能再次利用的鞋盒、购物纸袋、酒瓶、茶叶、儿童食品包装设计,能再次利用的水资源,例如卫生间生活用水的再利用,厨房洗菜水的再利用,洗衣清洗用水的再利用, 能利用再生能源的灯具,手电筒,玩具汽车,小夜灯,马桶照明等。能节省能源的预警插座,待机提醒装置,家庭集中照明控制系统设计,能节省能源的家庭生活用品的一物多用。
第三步骤中,各小组分别就前期提出的方案进行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其中,老师和企业设计人员所占据的立场和视角各有不同,会对提出的方案进行进一步完善,剔除一些虽然在概念上符合低碳的潮流,但是在实际的生产和销售中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概念构想。由各小组确定能够进行下去的设计方向,进行最终方案的设计。在后续的设计中,专业设计人员还向学生进一步说明了市场对产品的定位要求以及不同产品行业制作规范等业界常识。
四、教学效果评价
将工作坊的体系运用到产品设计课程后,在一定程度上使工业设计教学逐渐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逻辑、从不可教到可教.整个过程感受最深的是设计方法的转变:
(一)设计来源和设计定位变得更加有依据,不再是以往的灵感思维。
(二)方案的发展建立在对资讯的分析表达上而不是先入为主的主观设计意图的预设。
(三)由以教师的言传身教到通过系统的workshop流程弥补教师水平和经验的差异。
(四)学生建立了系统化设计思维模式,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了教学互动。这过程中教师从主导者转为引导者,也使学生从被动者转为主动者。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沟通,更利于教与学的互补。
(五)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工作坊教学模式”下,老師将项目任务根据各个工作组的学习情况分配到各组。工作组间要建立相互合作的关系才能完成任务。组长要根据任务情况及组员能力制定分工合作计划,因此所有任务是多人协作完成的,学生个人完成得好与坏会影响整体的项目任务的完成质量,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整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结语
实践证明,产品设计课程“工作坊”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与老师都从中受益良多。学生加强了对市场设计的需求的了解,提高了其实践动手能力,不再局限于纸上谈兵。老师与学生有了共同面对市场需求的机会。在“工作坊”教学模式中,打破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涌现很多意想不到的创意,同时也养成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性学习的良好习惯。为今后的设计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对于企业,校企对接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的灵感,甚至是产品开发的可能性。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度重点专项规划课题(08CX04050)和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0818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孙颖莹.设计的展开---产品设计方法与程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
[2]郑建启.设计方法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
“产品设计”课程 篇4
关键词:版式设计训练,项目课程训练,应用
对于项目课程训练是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要求在课堂内的训练的模式,是模仿现场的接手的实际项目运行模式。如某个企业的产品项目说明书的版式制作,已有版式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对其项目书的版式进行再创作,需要对其进行排版,要求新颖大方,有时尚感。
不同时期版式要求不同,有很大的差异,极富有个性的要求,是现代客户的必须的要求,版式也要求量身定位。
以广告设计专业中各个实训项目案例进分解讲述,掌握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VI是以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进行展开的完整系统的视觉表达体系,标志中的文字组合及文字排版决定了视觉风格取向;报纸版式以刊载新闻的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时向公众发行印刷刊物,采用新闻纸印刷,具有轻便、便宜的特点,版面通过矩形网格分栏处理,以左向右的对角线为流程安排文章。审美水平提高可趋于杂志化,标题醒目,视觉冲击力强,彩色印刷黑白,吸引现代时尚的版式特点,更加自由、时尚、新颖、生动;杂志版式多以网为主,穿插自由版式,版面设计,在统一中寻找变化,又以新奇的方式展示内容;平面广告版式,以创意和编排组成,图形占视觉的大部分,文字由两方面组成,图形和文字要密切配合;书籍版式特别是其中的封面设计俗话说:看报看题,看书看皮,因此封面的版式是承载信息的主体视觉冲击尤为重要。
与版式类型相似是我们在设计中任何视觉形式,关于任何视觉主题其中的图形、文字、色彩以及它们在人们视觉中形式出现给人们的感受,我们常常很难用语言描述清楚,只能说这是一种深度,富于动感的视觉形象,我们视觉语言告诉我们,所有视觉元素都在同一个平面上,同一个表面上,不同视点稍有微妙的差别,视觉冲击也有不同的体现。
人们很重视每个项目版式给人们呈现的效果,因此版式设计训练课程的设计应用有一定的深度空间。设计信息最佳承载时代出现了,版式不再死板,不同类型广告公司项目的版式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自由,时尚,最快传达信息已成为现代版式的火箭式的追求,因此版式项目课程训练是高职院校的必须品,针对性项目版式训练大大拓展了信息快迅承载视觉元素的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可能。
项目版式设计课程特点:
有位著名的设计家说过:等待设计师进行创作的一个平面—一张招贴广告,一个包装的立面或样本广告的封面。都是有生命的,会呼吸的。项目型的版式课程设计更是根据具体项目的类型进行要求,训练,这个被设计的项目的平面会呐喊,会喧嚣,会抓住人的视线,会打动人的情感,会将特定的信息。“清晰、快速、有力”地传递给每一个用眼睛接触过它的人。项目版式训练完美体现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使设计在效果与功能上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项目版式中要遵循版式的形式美的法则,项目版式训练通过形式传递客户的信息美感。其一:平衡特点,元素的安排有一定的趋势,可以通过形式的设计构成膨胀和缩减的概念,使客户和读者感受到下一时刻的平衡。视觉元素如:文字的大小,文字的多少,色彩,肌理,动势等。同时平衡点两边分量与人的心理联想有关。平衡的功能才能发挥出来,平衡中有对称,对称有点对称、线对称;有力场的平衡,在项目中不同的元素以不同的位置放置所产生的力的感受,在形式表现中,需要在项目训练中对抽象的字图,空间有符合逻辑的心理判断。有均衡的平衡指在中心线或支点的两侧,形象各异而量感等同。其二:秩序特点,古人云:“人以类聚物以群分。“项目训练中把设计元素进行整体化一,秩序排列后,能够给人一种畅通愉悦的心理感受。在不同实训项目中要表达的信息内容多少不一,这就需要视觉化的处理,进行有目的传递。如:重复,渐变,方向,对齐,间隔,分割(其中有审美,功能性)。统一等表现形式整齐又有秩序感。
根据版式项目的类型多样性,版式的变化越来越丰富了。不同主题的内容版式的风格是不同的,给人的形式美感也是不同的。
项目型版式设计训练的设计应用
与以前版式教学相比,现代设计显然有了更充足的施展创造力的空间,但对于一种新的高职教学模式在改变,由理论到实践,由传统教学到企业广告公司的项目类型的教学是很大的提升,如何应用和发挥其项目类型的最大潜力是非常重要的。图与文的版式设计在以前的教学设计只是照形式按部就班的模仿性的临摹版式,但是现在教学改革了以项目类型完成教学任务大大的超出以前的教学效果,在国外早已有了项目类型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项目的角色提高了自身的积极性,从下面学习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高职院校已把企业的具体项目拿到了教学中来,学生一目了然,学生也知道如何掌握与控制有的放矢,环环相扣十分扎实无一疏漏。
学习情境名称:
学习情境1:报刊广告版式训练
学时:
理论4学时、实训6学时
学习目标:
1. 熟悉报刊广告版式的各种尺寸、位置;
2.掌握报刊广告版式的设计、选择与布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能够根据项目要求完成项目的版式设计、表达与选位;
4.能够按照要求设计版式方案,并制作完成方案最终效果。
学习内容:
项目单元名称:
报刊中缝广告版式训练;报刊通栏广告版式训练;报刊半版广告版式训练;报刊正版广告版式训练
主要学习内容:
中缝、通栏、半版、正版广告的页面尺寸、基本要素、内容;根据广告主的要求完成中缝广告的版式编排设计与电脑稿制作,完成样稿打印。
教学方法设计:
1. 在数字媒体实训室或图文工作室收集资料、进行报刊广告功能分析、分组讨论、教师启发,采取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学习;
2. 在数字媒体实训室或图文工作室进行临摹、查阅资料、方案分析、教师启发,采取项目教学;
3.在数字媒体实训室或图文工作室进行设计、查阅资料、方案分析、教师启发,采取项目教学,完成方案的电脑制作稿,教师辅导、监督;
4.成果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析。
教学条件:
1.教学媒体:
教学课件、项目案例、报纸、杂志、图书资料、实例、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教学资源、工作任务单等;
2. 教学场景:
数字媒体实训室、图文工作室;
3. 工具设备:
多媒体设备、设计绘图设备、打印输出设备;
4.教师配备:
专业教师1人。
成果考核与评价:
1.成果形式:
项目设计方案草图、实施方案、项目完成成品。
2.评价方式:
按五级记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的方式,以过程考核为主;
3.考核标准:
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和风格、尺度的把握,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执行的准确性,传播信息的准确性。
并对每个学习情境进行项目式的教学设计,课程思路设计如下:
1.培养学生以版式设计的不同应用媒体为该课程内容设计依据,确定工作任务;
2.将课程的内容具化为学习情境,以版式设计的组织工作流程编排课程内容;
3. 以实际版式设计制作的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
4. 具有综合性、可扩展性,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
教学项目教学设计深度的提高加强了学生在学习版式设计中的认知度。更好与市场专业需求挂钩。应用型项目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得到原有版式训练的深度学习,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减少很多的实习适用的时间,提高了高职培养应用的人才的特色。大大提高了图文编排的创新和提高的力度,版式项目得到加深,空间得到了延伸,项目教学是高职专业实践课程的必要环节,是市场的需求和专业的发展,由项目型的表格设计我们看到企业针对专业的不同,项目分工细密,这样的项目实训也满足了市场的技术和设计要求。
现代的设计与编排设计的联系紧密,尽可能充分的了解版式的类型和要求。才能完美的有效的表现版式项目实践设计理念。版式设计训练项目型的改革和深度空间更好地淋漓尽致发挥版式设计训练在专业的重大的作用,美在这里启航,又在这里满载而归。
参考文献
[1].《包装与设计》广州包装与设计杂志社出版社2000
[2].《版式设计原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产品设计”课程 篇5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数字电路与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在此输入项目设计题目)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
小组成员、分工及签名:
年
说明
组织形式
每个小组3-5人,每组选择一个题目,每人独立承担一部分设计内容,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设计任务
每个小组完成电路设计与制作、程序设计、软硬件调试及演示工作。答辩及演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设计答辩。要求介绍设计原理,分析计算过程,并
演示设计成果。 各小组答辩时间共计15分钟,其中,演讲8分钟,演示2分钟,回答问
题5分钟。成果提交
实物及打印材料(答辩时提交)
每个小组需提交一份电路板实物;每人需提交一份独立完成的课程设计报告(A4纸打印,以软件开发为主要设计任务的学生需要提交完整的程序清单)。 电子版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打包压缩后,答辩时提交)
每个小组完成并提交一份答辩材料(PPT文档)、实物照片、演示视频(并配音)。每人独立完成的课程设计报告(word文档,以软件开发为主要设计任务的还需提交程序清单电子版)。
注意事项
由于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没有安装Protel等软件,为方便答辩时讲解,请将电路原理图粘贴到PPT文档和Word文档中,重点部分局部放大后再粘贴,确保电路图及标注清晰。 为节省答辩时间,每个小组提前准备好电子文档并考入U盘的同一个文
件夹中(以“班级+小组编号”为文件夹名)。文件夹中包括:小组每个成员提交的课程设计Word报告(以学生姓名作为文件名)、小组答辩PPT电子文档、程序、演示视频。
(在此输入项目设计题目)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摘要:(100-200字)
(以下为课程设计说明书参考结构,请每人根据具体完成的课程设计任务进行适当的增减、修改。)
1.课程设计任务概述
1.1 课程设计任务描述(或定义)1.2拟达到的设计目标
1.3拟采用的技术手段、方法
2.系统功能、技术指标分析
2.1系统功能划分与定义 2.2主要技术指标分析
3.系统方案设计与主要参数计算
3.1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系统原理框图
3.2系统主要模块工作原理、各模块间的关系 3.3主要参数计算
3.4主要器件选型及其主要参数
图1 H-桥驱动电路原理图
4.算法及软件开发
4.1算法分析与选择 4.2软件框图
5.系统调试、实验及结果分析 5.结束语
课程设计总结、感言、思考、建议等
参考文献
1.胡乾斌等编,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第二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年。
2.槐创锋、李振军、张克涛编著,Protel 99 SE电路设计基础与典型范例,北京,电子
工业出版社, 2008
交互设计课程体系设计与建设探讨 篇6
随着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的发展,交互式产品设计及界面设计的范畴和需求日益增加。本文旨在这一新形势下,探讨如何进行交互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设。作者提出的课程体系设计与建设思路是“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根据作者的教学体会及对交互设计发展的认识,拟为工业设计专业下的交互设计方向设计四门专业课程:《工程应用物理基础》、《交互设计基础》、《界面设计》、《交互设计专题》及一门实训课程《交互设计综合实训》。
关键词:
交互设计 课程体系 界面设计 学科交叉
中国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149-02
一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的发展,交互式产品设计及界面设计的范畴和需求日益增加。在这一新形势下,各高校都开始了交互设计方向的教学,但究竟如何进行交互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设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作者学校经八年教学探索,初步形成一套交互式界面设计的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又在推进新一轮交互设计教学改革。作者提出的课程体系设计与建设思路是“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
二 交互设计教育现状
交互设计方兴未艾,已经越来越受到设计界和教育界的重视,这也为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外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就开始形成交互设计专业,而国内仅仅是近期才开始在各大高校开设交互设计相关课程,并且尚少见单独的交互设计方向。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交互设计课程仅停留在界面交互的范畴内,少有涉及产品交互领域。一方面互联网、物联网的迅速发展使交互式界面设计的市场需求广阔,并且门槛较低;另一方面产品交互领域涉及诸多学科的知识,如电子电路技术、电磁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语言等诸多非设计类学科知识,可谓是真正的跨界学科,学生需要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学习与研究,需要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 课程体系的基本设计
作者学校已开设交互设计相关课程8年,初步形成了一个交互式界面设计的教学体系;目前正在逐渐开拓交互产品设计相关课程。根据作者的教学体会及对交互设计行业发展的认识,拟为工业设计专业下的交互设计方向设计四门专业课程:《工程应用物理基础》、《交互设计基础》、《界面设计》、《交互设计专题》;以及一门集中实践课程:《交互设计综合实训》。这五门课程逐级深入,并在课程设置的顺序上以理论——实践一一理论一一再实践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最终让学生掌握较全面的交互设计知识体系,包括界面设计及产品交互设计两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先了解物理、界面设计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交互设计综合实训》作为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再进行交互产品设计相关理论学习,并在课程中进行真实或虚拟设计项目的实践,为毕业设计阶段打下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对相关支撑课程进行调整以配合交互设计教学,如图1所示。
四 交互设计相关课程的设计与计划
1《工程应用物理基础》
《工程应用物理基础》拟定32课时,2学分,开课学期:第4学期。本课程为交互产品设计提供工程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课程主要讲授电路、电磁、光学知识以及传感器技术等工程知识。此门课程与传统的物理课程教学内容不同,知识规划针对交互产品设计与开发而定,结合当代先进技术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讲授。使学生在公共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学习产品设计中会涉及到的声光电知识,为后续的产品设计、交互产品设计相关课程做好铺垫准备。课时大致分布如下:
2《交互设计基础》
《交互设计基础》拟定32课时,2学分,开课学期:第5学期。本课程主要为界面设计提供技术支持。课程主要讲授界面设计基础知识,包括界面制作基本流程及设计方法,掌握界面设计所需软件的使用,及相关技能训练。本课程会设置大量的临摹作业,以训练学生的表现能力,学生在制作界面视觉效果时所用软件并不局限于课上所教授的软件,也可使用铺垫课程《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上所使用的软件,评价标准以最终输出的视觉效果为主。本课程除了训练学生在界面设计上的质感表达及界面基本制作技能之外,还需讲授基本动画知识及网页制作语言:HTML,以提高学生做界面设计方案时的可实施性。
3《界面设计》
《界面设计》拟定32课时,2学分,开课学期:第6学期。本课程进行界面设计课题训练。课程主要讲授界面设计基础知识,分为软件界面设计和手机APP界面设计两部分。课程中以实际课题为题目,课程内的课堂组织以分组做课题的方式进行,使学生掌握交互界面设计从设计定位——交互设计——页面布局——视觉效果——界面测试的整个设计流程。
4《交互设计综合实训>
《交互设计综合实训》共一周,开课学期:第6学期。本课程延续3.2《交互设计基础》进行集中界面设计课题训练,以网页为主。本课程是界面交互设计的总结和实践,课程中以训练为主,并以科研项目为基础进行实题训练,是对前期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过程。要求学生在一周时间内完成一个整体网站的设计和制作(大致3—4个页面),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运用实际项目使学生掌握界面交互设计的全过程。
《交互设计专题》共32课时,2学分,开课学期:第7学期。在所有产品设计基础课程完成之后,再结合《工程应用物理基础》、《机械基础》、《模型制作》等相关课程所提供的技术知识,在本课程中进行融合和贯通,进行交互产品的创新设计以及产品原型的制作。课程内以教师颁布的特定主题为题目,让学生去发现这些特定生活场景中人的需求,发现问题;并运用交互技术进行交互产品的创作来解决问题。在课题的设计过程中会综合运用到设计研究、情境图表达、Arduino电路板等技能技法进行产品原型的创作,最终实现功能,并进行良好的外观设计。本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有较多交叉,因而需要学生有较好的产品设计基础,及较强的学习能力。
五 课程体系评价
此课程体系的设计是总结笔者在其学校从事数年交互设计教学实践、对学生特点的了解,以及其他院校的交互设计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与总结后,而拟定的一个交互设计教学方案。交互设计是一个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不仅需要工业设计本专业课程知识的支持,如造型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结构设计等;还需要跨专业知识的传授,如C语言程序设计、传感器原理、机械原理等。方案中的课程从易而难,逐层推进,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以理论一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的循环体系,为学生提供较完整的交互设计知识体系。最终实现交互界面设计和交互产品设计两个专业方向的教学。在本课程教学体系中还非常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六 结语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 篇7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是交通土建方向的主干课程之一, 在这门课的教学安排上有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这俩主要教学环节。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是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课程设计一般是安排在理论教学完成后集中时间做。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进行课程设计,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进行道路线形设计的能力。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训练, 可以使学生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内容, 掌握道路线形设计的思路、要点、难点和方法。为后续的道路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通过做这个课程设计,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路线设计的程序、内容、方法, 进一步掌握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以及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熟悉了解本专业的标准、规范、规程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通过熟悉资料, 查阅相关参考书、标准图, 认真计算, 有创见地独立完成规定设计内容。
(1) 在给定设计任务书资料上, 根据各自的起点交点终点进行该段公路的线形设计;
(2) 理解和掌握与道路勘测设计相关的《标准》、《规范》、《手册》的内容及运用方法;
(3)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要独立地系统地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2 课程设计内容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公路平面设计、公路纵断面设计、公路横断面设计。
并具体内容如下:
2.1 公路平面设计
在所给的数据资料基础上根据起点、交点、终点进行路线的确定;确定公路等级和公路技术标准;确定公路平面线形的各个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算各平曲线要素;按公路工程图的要求, 手绘公路平面设计图纸。
2.2 公路纵断面设计
根据任务书给的地面高程的数据, 按照横向比例1:200, 纵向比例1:2000的比例绘制纵断面的地面线;根据地面线按照《标准》、《规范》的要求及路线所经地区的情况确定公路纵断面的坡度、坡长、竖曲线半径, 同时考虑路线平曲线与竖曲线的配合;计算各竖曲线要素;按照公路工程制图要求手绘公路纵断面图。
2.3 公路横断面设计
根据所给任务书上的资料, 任意选六个进行设计根据填挖高度、路幅宽度、路拱超高、路肩横坡度、边坡坡度计算和绘制各横断面图 (1:200) 。
2.4 计算土石方量
3 设计步骤
3.1 绘制“路线平面设计图”
本次平面设计主要是把野外敷设的中线资料点绘在图纸上, 重点在曲线要素的计算和曲线的敷设, 并熟悉道路平面设计图的内容及绘制要求。步骤如下:
(1) 按规定的比例与格式打好图标。
(2) 根据指导教师所给定的起始点的坐标、起始边的方位角, 计算你所设计路段的各交点坐标及各导线边的计算方位角。用坐标法把各交点展绘在图纸上。 (比例1:2000)
3.2 纵断面设计
重点是要搞清楚路基设计标高位置的确定;纵坡设计的步骤、方法以及设计要领;纵坡设计有哪些技术标准规定, 如何掌握;如何进行平纵组合设计;如何避免一些不良设计;纵断面设计时如何考虑横断面设计、路基稳定及经济性问题;纵断面设计图绘制的内容及规范要求。
设计步骤如下:
(1) 纵坡设计的准备工作。按规定的比例与格式打好图标和图中各栏。将所设计路段的各中桩桩号、地面高程抄在纵断面图上的相应位置, 点绘中桩地面高程点, 用折线连接各高程点形成中桩纵断面地面线。
(2) 拉坡。注意各纵断面标准的掌握, 总体原则是纵坡宜尽可能平缓, 避免突变, 连接平顺, 平纵应配合协调。注意满足控制点 (路线起讫点, 控制性控制点, 经济性控制点) 。注意平纵横三者要结合考虑, 在优化纵断面线形应兼顾工程经济性等。
(3) 竖曲线半径选择及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半径尽量选择大半径, 注意指标的均衡性和协调性。
(4) 设计高程和填挖的计算。注意曲线凹凸、纵坡方向对设计标高计算的影响。填挖值=设计标高-地面标高, “+”为填, “-”为挖。设计标高, 填挖值要求取到0.01米的精度。
(5) 绘制纵断面设计线, 抄写各中桩设计标高、填挖值, 绘出坡度/坡长示意线, 竖曲线标注。一定要注意制图的规范化。
3.3 横断面设计
重点是要搞清楚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 要有路幅形式、路面宽度、路基宽度等部分尺寸的确定, 路基断面形式的选取;超高加宽值计算。设计步骤如下:
(1) 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尺寸的确定。根据道路等级条件, 依据标准、规范, 参考路基设计手册或根据当地使用经验确定。
(2) 超高、加宽设计计算。
加宽设计计算:确定加宽类别;确定所设计路段各曲线处的最大加宽值;确定加宽过渡方式;确定加宽过渡段长度;计算曲线上各中桩处的加宽值。
(3) 绘制路基横断面设计图 (逐桩横断面设计图) 。
作路基横断面设计线, 即“戴帽子”工作:注意检查设计的合理性, 路基边坡形式不要变化的太频繁。
4 设计成果
公路平面设计图纸一张 (手绘) ;公路纵断面图纸一张 (手绘) ;横断面设计图纸一张 (手绘) ;课程设计计算书一份。
5 小结
通过以上课程设计的练习, 学生对道路勘测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 基本掌握了做一段道路的过程, 能够对一段道路简单的进行平纵横的设计, 由于课程设计有限, 不可能完整的做一大段道路, 因此学生在课后还需要多看相关的道路设计实例以增加自己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翟京, 罗丽君.“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价值工程, 2012, 15:065.
[2]周亦唐.道路勘测设计[M].四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5.
“产品设计”课程 篇8
1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VF课程中不但包括数据库的管理应用, 还包含数据库应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内容, 学习起来稍有难度。在我校的VF实际教学过程中,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课程开设的专业主要是会计、国际贸易、财务管理等一些非计算机类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没有学习过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 所以对于VF这样综合的数据库和程序设计兼而有之的课程, 学习起来会有一定难度。二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机实际操作能力各不相同。不同层次学生对VF课程的学习与理解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常会采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课件、相同的授课形式方法, 这样不利于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学习。三是课程的学时偏少。由于开设VF课程的专业一般为非计算机专业, 总课时量相对少, 实践课时的设置也相对降低很多。基于以上问题, 为了适应在教学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势在必行的, 甚至是迫在眉睫的。
2 VF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
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已经把提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所以本门课程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可以通过学生在平时的上机练习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2.1 优化课程编排、改善教学手段
在VF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任课教师可以优化课程内容的编排, 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实际案例作为编程举例的题目。通过真实有趣的情境案例选为教学题材, 激励学生主动与教师的任课过程中进行更好的互动。教材上的例题多半都是以数学知识为编程的例题, 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觉得晦涩难懂些。所以在案例的选取应挑选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实际案例为讲解的对象。
在本次课程改革中, 我们在课程的内容编排采用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综合程序作为讲解的案例。在开课之初就告诉学生本学期我们的课程会围绕着如何完成制作这样一个管理系统而展开的。这个案例结合VF课程中所讲解的数据库的设计、表的设计与操作、报表、查询、表单设计等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看到我们所制作的综合管理系统, 可以比较直观的了解该课程所涉及的各知识点,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看到所学的知识点如何在该管理系统中进行实际应用, 起到弱化课程难度的作用。
2.2 上机实践课的改革
过去该课程的上机多半采用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 通过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上机的练习, 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预习及有效的实验指导, 真正的实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善这种上机实践课的缺陷, 我们采用针对机考软件进行每章节的练习。学生可以通过每次理论课的学习了解知识的应用, 在上机中进行实际编程练习。通过软件练习题对每章的知识点进行考核, 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重点、难点进行针对性的做题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软件评分情况了解自己的掌握水平。及时的评分系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化被动为主动。而且通过软件的视频讲解还可以做到知识点的时时同步讲解,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学习内容。
2.3 考试形式的改革
传统的VF课程考试都采用纸制理论考试为主, 针对于这种计算机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 笔试只能考查学生的理论基础。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 而不注重课程的实效性。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动手操作能力, VF课程可以采用机考的形式进行考核。考试的内容可以把理论部分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核, 而考试内容通过操作题进行更加全面的知识点细化的考查。因为上机考试难度比较大, 而且考试形式相对客观,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计算机操作水平, 而且能够更好的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
3 VF课程的考核办法
实际教学表明, 一门课程如果单纯以期末考试作为学生的考核, 容易让学生在期末复习的时候通过突击式复习应付考试。为了督促学生更好的学习, 需要设计一个比较全面、科学、完善的课程考核体系, 这样不但可以公正反映每位学生的学习和上机情况, 还可以更加准确地检验实践教学质量与效果。针对VF这门课程既有理论课程, 又有上机实验课程, 我们研究出一套比较科学严谨的考核体系, 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具体课程考核方法例如表1 所示。
本文提出的VF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及实践教学过程中, 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做出进一步研究使得高校VF课程授课形式更加完善科学。
参考文献
[1]程金林, 吴良斌.高校实验教学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4 (4) :76-78
“产品设计”课程 篇9
一、大理白族木雕工艺概述及行业现状
中国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正随着现代进程的迅速发展而面临生存危机,许多手工艺由于后继无人的技艺传承问题或者不被现代生活所需要等原因被迫退出历史舞台。尽管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直在进行,但是仍有许多的手工艺渐渐消失。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去保存它们呢?这实际上不只是文化工作者,同时也是当代艺术设计师们、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去思考的问题。以云南省为例,随着老一辈手艺人的去世,年轻人不愿继承和从事这类辛苦的手艺活,彝族苗族的刺绣工艺正逐步退化萎缩,这种现象同时也出现在其他的木雕、银饰、剪纸等传统手工行业中。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传统产品对技艺要求高,无法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另一方面是行业古老、缺乏创新,跟不上现代化生活的脚步,与现代人生活需要和审美观出现落差,导致市场萎缩。而大理白族木雕产品设计课程的设置就是针对这些情况,希望通过为传统工艺注入现代设计理念的方式,拯救一个古老的行业,让这种古老的工艺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最终打开市场为普罗大众重新接受。
大理白族木雕源于大理州剑川县,始于公元十世纪。白族人民在吸收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后,逐步形成了独特精湛的木雕技艺,剑川县素有“木匠之乡”的称号,目前云南的木雕产业也以大理剑川为中心,剑川木雕主要以整体性、写实性和传统性见强。雕刻技法有浮雕、线雕、透雕等,雕刻选用的木材有云木、红木、西南桦、缅甸红木等,木雕的内容以花草、动植物图案为主,也有神仙传说故事的题材,常见的有“八仙过海”、“八仙庆寿”等。木雕图案有香草、纹龙、纹凤、狮头、凤头、云纹等,变化多端,独具匠心。传统白族木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传统工艺,结合了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并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现有剑川木雕产品主要运用在建筑和居家装饰方面,比如仿古建筑的斗拱、门楣、格子门窗、家具,居家用品的文房四宝、茶盘、桌上器皿等,又或者是小型线雕壁挂、壁画类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其中建筑方面的运用为大型木雕,目前多以机器切割结合手工后期精工处理的方式进行大批量生产,小型木雕比如笔筒、小型壁挂等多为手工制作,以小批量生产为主。
但是我经过实地调研发现,目前木雕工匠大多只注重雕刻技法的传承,图案设计和传统作品相比,有图案简化的趋势,许多作品线条图案粗糙不精致。除了个别实力雄厚的木雕工厂有设计人员进行图稿设计之外,大部分的小型加工厂或者作坊都是参考购买得来的图稿进行描绘雕刻,这类图稿以中国传统图案和工笔花鸟线描图稿为主,纯个人创作的极少。而产品类型方面,无论是大工厂还是小作坊,木雕产品多为传统已有的产品类型,很难看到有新的应用设计。总而言之,现在的白族木雕工艺是有技术无设计,如果不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注入现代设计理念,不在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上寻求创新,白族木雕就会停滞不前,最终将因市场的萎缩而在历史舞台消失。
二、大理白族木雕产品设计课程教学可探索的方向
针对以上提出的大理白族木雕工艺行业的特点和现状,木雕设计课程教学目前进行了可发展方向的探索,主要有以下三个可发展方向。
(一)木雕图案再设计
传统木雕中的线雕是以雕刀刻画线条构成图案,雕刀灵活的手法和力度形成作品的层次感和观赏价值,目前的线雕作品多以传统花鸟人物造型为主要创作内容,大部分的工匠都参照购买得来的白描图稿进行制作,无独创性,线雕人物大多造型呆滞和无变化,画面构成没有故事内涵,大多以单纯表现女性曲线身材为主,观赏性不强,内容空洞。云南是多民族地区,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神秘和美丽的传说故事,这些文化资源都可作为创作蓝本,如果在教学中能更好地利用本土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并结合现代图案设计手法,将为木雕产品带来崭新的面貌。以学生作品《木之本》剑川旅游产品记事本装帧设计为例,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大理白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的火把节和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初一石宝山歌会为主题进行创作。火把节的传统习俗是村村寨寨竖起大火把,夜晚时青年儿童都手持小火把,列队迎宾,手抓松香粉,对着火把撒向行人,泼火以示祝福。香粉一燃,火光冲天,寓意带来光明幸福吉祥如意。设计者从中提炼出夜晚和火光这两种重要元素进行图案设计,最终定稿以“火苗”“月亮”“祥云”“舞蹈的白族少女”等构成画面(见图一),人物的设计风格定位为现代插画风格,线条简单动感切合主题。石宝山歌会的表现沿用类似的风格和表现手法,石宝山歌会是白族人民抒发情怀赞美生活的盛大聚会,也是以夜晚和篝火为背景的节日,最终定稿以“火堆”“黑夜”“弹唱三弦的白族男子”等元素构成画面 (见图二) 。在产品雕刻制作时,尝试选用有别于传统着色的颜料,传统线雕作品多采用红、黄、蓝、绿、黑等高纯度色彩进行着色,而《木之本》则选择了金色和黑色来表现,一方面是为了更突出火苗、夜晚的主题,另一方面是寻求一种突破。但是尽管最终成品色彩效果在突出形体方面很到位,但是由于金色颜料过软,在雕刻时雕刀无法着力,导致作品中一些细节的表现比如手指、头发等都欠缺人意,无法体现精致之美。木雕设计课程不同于其他设计,对木雕工艺各方面的熟悉了解是构成该课程的基础,由于教师在工艺经验方面不够成熟使教学成果不够理想,这将有待在往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改善。
设计者:沈艳艳%%指导老师:黄绮璘
设计者:沈艳艳%%指导老师:黄绮璘
(二)产品创新设计
目前剑川木雕产品主要集中在建筑和居家生活装饰方面,可以称之为传统型产品,新型产品有笔筒、小件壁挂等旅游产品,云南大理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但是设计到位并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木雕旅游产品很少。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启发学生开发出新型的旅游产品,从木雕工艺、材料、实用性等方面启发学生进行产品创新设计。以学生作品《蝶》木雕餐具设计为例(见图三),设计初期,学生计划设计有木雕装饰的桌上器皿,但是在进行早期创意时很难摆脱传统器皿造型来进行设计,无法打开思路,总是停留在“在圆盘子上做装饰”这类的想法上,在课程中看了大量的现代器皿造型设计后,经过教师启发,从产品的造型上去寻找突破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用木雕装饰上,而从木雕装饰的传统纹样中寻找灵感,从而确定了以表现大理著名景点蝴蝶泉为思路以蝴蝶为造型的组合餐具设计方案,并延伸出产品的系列化,同时摒弃木雕繁冗的雕刻手法,以简洁的现代风格在组合餐盘的表面用线刻的技法进行装饰。这种突破,既利用了木雕工艺在雕刻产品造型方面的优势,又赋予了成品现代感,实用性强,使木雕产品融入现代生活气息,容易为消费者接受。
设计者:罗蕊%%%指导老师:黄绮璘
(三)工艺应用设计
由于白族木雕工艺从一开始就是应用于古建筑的设计和装饰,因此木雕一直给人以粗犷大气的印象,但是木雕在表现小型物件时也是有优势的。教师启发学生从工艺应用方面去思考创新,不要把木雕工艺的应用仅考虑为建筑或者家具,而是希望学生能突破传统思维创造出崭新的木雕产品。以学生作品《俏佳人》木雕小镜旅游产品设计为例(见图四),该作品将木雕工艺与女性便携式梳妆镜结合,以柔媚的女性肖像为设计切入点,通过半浮雕的木雕技法来表现作品,作品具有立体感,在该作品中一改以往木雕笨重粗犷的风格,细致的工艺与女性这一主题一拍即合得到很好的体现,产品精致小巧时尚,作为旅游产品便于携带又具有当地特色,易得消费者所喜爱,可以说在产品定位、工艺和设计的结合、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方面都比较理想。
设计者:秦伟伟指导教师:黄绮璘
三、结语
大理白族木雕产品设计课程是发展地方特色设计课程的探索,目前课程的设置主要包括木雕知识学习和木雕产品设计两大部分,在课程中,对木雕工艺的深入了解和认识是这门课程的基础,学生如果不去认识木雕工艺则在进行设计时无从下手。但是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应该是设计师,单纯地学习木雕技术是这个课程所需要避免的。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现代设计理念来改变一个传统古老的手工艺行业,使一门传统手工艺行业能找到新的生存之路,这也是本课程由始至终应该贯彻的教学思路。该课程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有许多的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改进,希望随着课程不断深入,教师经验不断积累,这门课程能成熟起来,真正做到产学结合,培养出优秀的木雕设计师,能给木雕这个古老行业带来新生。
参考文献
[1]王抗生.中国民间工艺风采丛书——民间木雕[M].湖北: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6.
[2]徐华铛.中国传统木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3]谭均平.木雕工艺[M].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4]夏风.破解传统木雕动物花卉之谜[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7.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实践 篇10
1 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也是学生一次综合能力的训练。其基本目的有三个方面: (1)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本课程所学到的理论知识, 并能灵活运用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 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习和掌握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传动机构和零件类型, 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确定尺寸和选择材料, 以及较全面的考虑制造工艺、使用和维护等要求, 进行结构设计, 达到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和方法。 (3) 进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
2 课程设计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 本学期在学习完机械设计基础内容之后, 要进行一次具有实践性的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选择圆柱齿轮减速器作为设计题目, 因为减速器的设计基本包括了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课程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通用零件。设计内容包括7个部分:总体方案确定、传动方案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零件的设计计算和选择、箱体及其附件的设计、装配图和零件图的绘制和编写设计说明书。
3 实施方式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学期未进行, 时间为1周, 时间短, 课程设计期间学生还要复习, 参加其他科目的考试, 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课程设计中来,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在教学和实践环节进行了一些初步尝试。为避免以往教师指导过细、设计作品千篇一律的弊端, 对课程设计的辅导重点在于方法, 教会学生从原理方案的设计和论证、各系统的实施到系统总成的整个过程能够自主进行, 加深对减速器系统的整体认识, 培养他们的创新设计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
3.1 设计前准备工作
由于本门课程理论教学学时数较少, 而且内容抽象, 对于生产实践能力欠缺的学生来说, 激发他们的学习性趣很难, 而课程设计安排在考试前一周内完成。作为指导教师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所布置的任务, 在设计过程中要加以指导。在设计开始时, 轴的结构设计和减速器的外形尺寸的确定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 所以对减速器的设计专门进行了一次多媒体授课。首先让学生看减速器设计和制造录像片, 了解减速器产品及其设计过程。然后做减速器的装拆试验, 形象地认识减速器的结构。本课程设计之前, 指导教师根据课程设计指导书进行了具体安排, 并且制定了具体的设计安排计划和详细的设计任务书。对全体学生就设计的步骤、要求、说明书的书写格式等进行总体的指导, 在设计过程中, 指导教师坚持每天都到现场进行指导。
由于课程设计工作量大, 为了确保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要求学生制定大致的设计时间分配表, 同时, 指导教师在设计开始时要对学生进行集中讲解和辅导, 帮助学生明白设计任务及要求.同时对学生掌握程度不够的设计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集中辅导.本课程设计集中1周进行,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时间不够, 实际执行时, 应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束后就布置设计任务, 要求学生早做前期准备, 查找相关的资料和手册, 但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 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做好这部分工作, 都是临到课程设计的一周来做, 结果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3.2 结构设计
研究设计任务书, 分析设计题目, 了解原始数据和工作条件, 明确设计内容和要求。结构设计是确定零部件形状和尺寸的主要阶段。重点是设计齿轮的结构和轴的结构, 对于小齿轮的设计, 应采用较小模数和较多齿数, 这样, 即可以增加重合度, 又减少了小齿轮的齿顶圆直径, 从而使箱体外廓尺寸变小, 节省了材料, 减轻了重量。对于轴的结构设计, 为了便于轴上零件的装拆, 轴一般做成中间粗两端细的阶梯轴, 然后设计成合理的形状和尺寸。为了清楚的表达设计意图, 装配草图的绘制尤其重要。该阶段不仅要确定减速器的结构和尺寸, 更重要的是通过装配草图的设计过程体会边计算、边画图、边修改的设计方法。
装配草图设计阶段从时间分配和学生成绩考核方面都占较大比例, 为保证装配草图的设计质量, 学生自检后必须教师签字审核草图, 然后才能在图纸上画图。设计过程中教师严格检查、记录和掌握每个学生的设计进度和质量, 并适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到: (1) 随时复习教科书、听课笔记及习题。 (2) 及时了解有关资料, 做好准备工作,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 认真计算和制图, 保证计算正确和图纸质量。
4 几点体会
教师每天到教室指导学生设计、计算、绘图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求每位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及创造能力, 对每个问题都应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反对盲从、杜绝抄袭。在课程设计过程中, 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学习态度不够认真, 不能按进度计划表执行。少数同学刚开始时, 手忙脚乱, 第二天才进入状态。不能按时在规定的教室设计, 出现迟到, 矿课现象, 虽然一再强调平时出勤记入课程设计总成绩。 (2) 独立工作能力差, 设计时不能或不进行独立思考, 学生的依赖性太强, 碰到什么问题都来问老师。 (3) 图纸质量较差, 特别是标准画法、尺寸标注, 出现问题较多, 表达不清楚。 (4) 说明书内容不够完整、工整。设计说明书是对整个设计过程的总结和提升, 要求文字简明、通顺, 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5 结语
如何把专业课教学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 一直是工程教育者努力的方向.目前高校的专业课教学存在与工程实际脱节的问题, 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可大幅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可桢, 程光蕴.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吴宗泽, 罗圣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景观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篇11
专业课程进阶
依据专业学习进度和深度设置三个阶段,初级课程为设计基础和技能基础,是必修课程;中级课程为专业进阶课程,采用选修必修结合;高级课程为小方向课程,主要是顶岗实习,是必修课程。在系统化的课程中实现学生专业知识、
专门技能和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养成。
大平台专业课程
大平台专业课程的构建围绕基础设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训练,通过课程模块将造型、色彩、材料、工艺、技能基础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在工作室中通过数个综合课题的实训,使学生夯实专业基础能力,为专业方向的双向选择提供支撑。
小专门方向课程
小专门方向围绕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能力训练的广度、深度、强度上,设置不同层次的专业进阶工作室课程,形成本专业工作室课程模块。
项目课程开发
基于企业岗位知识能力要求,将行业职场中的典型项目任务转换为若干课程内容。学生参与项目的全过程,从项目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主动获取知识,掌握各
种技能,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关联。
“项目+主题”的课程教学
基于“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要求,构建以核心职业技能为中心的模块组合式、技能层进式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设计中,用主题教学方法开展项目教学,根据项目实施进程、工作流程与学习过程重组专业课程内容(知识点与技能),形成动态组合的知识模块,以递进的技术技能支撑项目要求与目标实现,保障主题教学法的实施。
主题教学法是一种引导性、探求性的教与学的方法,更是一种极具原创性的创作方法和对问题的系统探究步骤,同时也是一种思维的训练方式。
三年教学实施路径
第1学期:主要学习内容是设计基础和技能基础,即通过课题模块将造型、色彩、材料、工艺、技能基础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在工作室中通过数个综合课题模块的实训,初步了解材料和工艺,提升学生的基础审美素养与技能水平。
第2学期:以简单项目要求学生进行设计初步的实践。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图纸以及计算机软件等多种方式表达设计思想,了解设计的基本方法。
第3学期:通过校企合作工作室,引入项目(真实和虚拟的项目),按照项目流程,运用主题教学法,完成设计课题,使学生初级掌握本专业的设计流程,包括项目设计的过程,项目设计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项目+主题”导入课程,也是向“专业方向”进阶的第一步。
第4学期:按照企业技术标准进行课程的组织设计,实施项目课题,课题采用真实与虚拟相结合,着重解决学生的设计创意培育,提升各类技术运用能力,逐步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法规。
第5学期:进入专业方向课程学习阶段,学生通过双向选择进入专业方向工作室。工作室依托校企合作中心平台引入项目,学生在校内或校外工作室中完成两个完整的项目课程。一个项目课程是真实课题,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技术运用能力,提升技能操作水平,强化职业素质养成;另一个项目课程是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学生可以选择在校内工作室完成,也可以选择合作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完成,与就业接轨。
第6学期:学生进入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准就业时期。学生必须完成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实施节点设计
1.情境化教学
通过校企合作中心平台引入项目,在工作室中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营造真实的实训环境,学生在每个工作任务的操作中,按照完整工作过程进行训练,逐步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训练;同时,教学情境的实施采用项目教学、小组合作、项目汇报等方式加强综合技能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高效应用在线平台,实现师生无障碍的网络交互。
2.精细化管理与考核
由“环境艺术校企合作中心”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评审小组对遴选的项目任务进行审核,制定阶段性质量标准与控制方法;教学小组集体备课,讨论项目与课程教学结合点、切入点和可操作性,课程组织细化到每一节课,确定课程的阶段目标和质量要求,由评审小组审核课程设计,教学小组具体实施教学;评审小组进行阶段性评课;课程结束时教学小组对课程进行全面总结,举办学生作业展览;评审小组对教学效果进行终端评审。
3.项目(工程)弹性学制
在第四学期开始实施“项目(工程)弹性学制”,调整原先实行的暑假制度,以适应企业运行的要求。以项目的完成过程作为一个学习的时间段实现“项目(工程)弹性学制”,每个“学习时段”为一个“项目”的完成周期,并在各“学习时段”结束后安排进行学期项目的汇报与评审。“项目(工程)弹性学制”的设定可以根据项目(工程)的不同分别设定。
4.顶岗实习运行
①依托行业协会、校企合作中心、校内外实训基地,以签订校企双方合作协议的形式,确定与专业匹配的实习岗位。延续“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核定项目,组建工作室实习团队。
②明确实习项目,学习《装饰行业安全生产知识》及实习管理制度、流程、注意事项,了解企业文化。
③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签订《顶岗实习任务书》。确定课程执行人,聘任企业兼职教师,实行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机制。
企业指导老师:岗位信息、岗位要求、基本职责、学生实习进度记录、学生实习状态记录和评分、离岗跳岗信息记录等。
学校专业老师:实习计划安排、实习环节设置、指导老师分配和管理条例、文件发布、学生基本信息汇总,学生实习进度记录检查、整理等。
学生:记录实习日志,实习日志面向实习单位和学校汇报,与顶岗实习的评分挂钩。
顶岗实习综合鉴定,在开放展示周阶段进行项目成果展示验审与综合评定。
“产品设计”课程 篇12
一、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环节是液压与气压课程讲授完成后的一次综合训练, 锻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且对学生绘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查阅手册的能力及团队精神等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未进行改革前为在校制图室进行设计, 学时2周。因校内实验室及实训中心的仪器设备有限, 教师想要给学生布置任务时除了有一两个题目学生能看到实物外, 其余只能靠图片、视频、和反复的讲解。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也多是从书到本、从图到图的过程。随着校应用型本科转型的步伐, 校企合作的深入, 应运而生了校企合作实验班, 在该班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改为在校1周, 在企业1周, 在企业的一周突显了校企合作的作用。
1.实例多样, 开阔眼界
学生在工厂见到了压力机、电火花机、加工中心、平面磨床, 还有液压夹具等, 虽然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第一次课——绪论中就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短片给学生们介绍了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应用, 并且在讲解回路时也配有应用的图片, 但都不及实物给学生带来的视觉冲击大。
2.实例具体, 利于理解
在工厂学生根据兴趣自愿分组, 有些学生详细分析压力机的每个动作过程;有些学生分析平面磨床的换向运动是如何实现的;有些学生则在研究加工中心用液压系统的具体工作状况;还有一些学生在看液压夹具的安装和调试的过程。
3.有的放矢, 目标明确
根据学生的意愿选择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的具体题目, 教师下发给每一个学生不同工作条件的具体数据, 学生开始通过数据计算来选择基本回路, 组成总回路, 及进行元器件选型等课程工作有序展开。
4.感受企业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本次合作的企业有着“只有站得更高, 才能砍得更远”的企业文化, 学生们看着忙碌的每一个企业员工, 感受着他们拼搏进取的精神, 一改校园中轻松的氛围, 自身的懒散也随之消散。
二、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上诉四点作用对人才培养、高校转型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但若要达到良好的效果, 以下四个方面的支持、努力和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1.学生主观学习意识
首先, 人才本位制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企业、政府为人才服务, 所以, 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至关重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艰苦奋斗的意识在一部分学生的头脑里只是个剧中的名词。但是机械类的加工制造业的加工现场, 与学校和家庭的环境比起来, 也是可以用艰苦奋斗这一词语来表达的。甚至有的学生进了一次工厂就说不会做这个, 要转行。
其次, 好多学生不是因为喜欢制造才选择的工科专业, 往往是因为听说机械好找工作而已。可是, 找个一个不喜欢的工作又能干多久啊。没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必然存在转行的可能。虽说青春无悔, 但青春有限, 那么怎样避免学生少走弯路呢?个人觉得, 在初期教育阶段, 地方政府若能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学生参观各行各业的具体工作过程, 不但能帮助学生尽快找到自己的喜好, 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尊重劳动的精神。
2.教师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 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责, 若要完成好教师的任务, 必要的专业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但也是要有些奉献精神的。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若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 只是靠精神方面, 甚至道德绑架来规范教师的行为, 也不是长久之计。
3.企业的无私配合与指导
首先, 优先选择无粉尘、气味等工作环境较好的工厂进行学生实习。其次, 企业技术人员要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足够的配合。但因工厂大多生产任务繁重, 无法实现实时指导和设备的慢动作, 若能实现则对学生的帮助是非常巨大的。并且, 现在联合的企业多是由各位教师和院校领导依靠个人关系联系的企业, 企业主动联系学校的较少。
4.有关管理部门加大支持力度
国家、地方各级政府若能出台一些关于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可减免税收等相关有利人才培养的政策, 必定会吸引大量的企业主动加入校企合作的阵营, 为国家人才培养提供广大场所。
以人才本位制, 应用型本科转型中校企合作体现出突出的作用, 并且要想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到企业中去是必由之路。本文从液压与气压课程设计的这一个点展开, 叙述了如何能够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摘要:本文从课程设计这一点上阐述校企合作的作用, 同时提出了校企合作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条件, 对同样进行应用本科转型的工科普通高校具有参考意义。
【“产品设计”课程】推荐阅读:
《产品设计实践》课程12-22
产品设计09-08
设计思维与产品设计06-12
产品设计之智能化设计09-05
设计创意产品06-23
产品配置设计08-30
产品页面设计10-23
产品协同设计10-29
虚拟产品设计07-20
文化产品设计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