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性策略(精选12篇)
互动性策略 篇1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互动之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 是具备有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两种特征的高等教育类型。因此, 这种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 一方面是要具备高等教育的文化素养, 另一方面也有有一定的职业能力, 能够更注重在现实就业过程当中的实践能力, 并且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以及应用技术能力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也成为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候的一个关键环节。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 当前中国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的市场贸易和交流, 更趋向于国际交流和国际市场, 所以,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日后参加工作, 要有更高程度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我国的教育部也提出并启动了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方面的改革工程, 这在一定程度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 也提出了改革的要求。
不过当前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过程当中, 高职的英语课程相对安排比较紧张, 课时仍然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 加上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时候, 所具备的英语水平和基础是相差较大的,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 要兼顾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教学的进度, 教学的难度是比较大的, 有一定的挑战。而且当前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化, 高职院校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程, 课堂学生的数量也比较多, 教学上的任务也相对比较重, 所以这些客观上的原因, 也都加重了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开展互动教学的负担。因此, 该问题也是促进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 以及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持续发展的一项关键性问题。
二、新阶段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互动性策略的思考
(一) 课堂提问部分
课堂上进行提问一直都是作为教师最为常用的互动方式。不仅是高等职业院校, 而且也包含很多中小学校, 都会采用提问作为课堂互动的形式。课堂的互动形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关注, 并且鼓励学生集中和注意力, 进而参与到课堂当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 课堂的提问可以让学生不仅仅只是语言知识的被动输入者, 还可以做到语言知识的输出者, 在输出知识的过程当中, 让学生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
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 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课堂则很少会进行提问, 一些英语课程的授课教师也不会刻意去提起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上比较少有学生的交流以及互动, 进而将大部分时间放在讲授课本知识和内容上。而且在一些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提问之中, 语言点的问题以及展示性质的问题基本上都占掉了比较多数。虽然这些问题设置较为简单, 学生也容易回答, 但是这样不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
而事实上, 学生所使用的语言应该是要更为复杂的, 要让学生把握到在最为自然的语言环境下所使用的语言。所以, 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提问部分, 应该更多地考虑采用一些参考性质的问题, 而减少使用一些展示性质的问题。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方面的实践之中, 很多展示型的问题过多使用的英语课堂都会有比较消极的影响, 取而代之应该促进展示性质的问题和参考性质的问题两者进行结合。把握好提问的难度以及内容, 以阶梯层次的方式进行提问的实践。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往往是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 学生应该更多地注重开口, 避免课堂的呆滞, 教师这方面就要更为注重课堂提问的涵盖特性, 能够从容易到困难, 从展示型的问题过渡到参考性的问题, 更多地联系到生活的实际中。
(二) 文化的导入部分
语言不是无源之水, 语言毕竟承载着文化, 同时也构成着文化。不同民族在使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时候, 所采用的语言表达方式都是有一定的差异的。所以,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 课堂互动部分也应该注重对英语这种语言背后的文化进行恰当的导入。
对于目标语言的文化进行介绍, 也是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所不可以缺少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有时在阅读过程当中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原意, 除了可能所掌握的词汇量仍然不足, 对于部分的复合性质的局势以及词汇没有很好的把握之外, 还可能是因为对于英语的文化了解不够, 很多都是采用自身的语言文化去揣度愿意, 结果导致理解出现偏差。
比如一文章之中, 原文作者谈到要摄取更多的铁离子, 可以去食用一些red meat, 那么这个词语直接翻译成为中文为“红肉”, 红肉究竟是什么?很多学生如果不了解英语语言的文化, 可能就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个词汇应该是羊肉或者是牛肉。
而造成这样的一种误解, 归根到底是“red”这个单词在中文和英语环境下存在不同的含义。这个时候高职院校的英语授课教师是可以进行恰当的英语课堂知识的互动, 对这个知识进行延拓。
中国文化背景之中, 对于红颜色是十分崇尚的, 这和西方的日神崇拜也有一定的联系。而传统婚礼或者是寿宴, 都会采用红颜色表明喜庆, 这种中国的文化背景在西方也有相似的对应。比如英语之中的词组“roll the red carper for somebody”, 这个实际的意思是表明隆重且热烈地欢迎某个人。但是有些时候中国的红色意义和英语却存在差别。比如汉语俗称的红糖, 在英语中则表达为“brown sugar”, 变成“棕糖”, 或者是红茶则应该表达为“black tea”。如此这些都是中文和西方红色表达的差异点。而更为差别大的, 如同“red tape”, 其实际意思则是官僚主义的作风。
又比如在讲授词汇的时候, “poverty”表明的贫穷在中西方含义也是不同的。在中国, 贫穷、贫困应该是物质资料的绝对匮乏, 但是在美国的时候, 贫穷者往往是每小时的工资收入每小时5美元左右之下的人, 那么这类人可能家中也有汽车等, 却也会被视为“poyerty”。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之中, 有时会缺乏兴趣和信心, 教师应该更多通过课堂互动来勉励学生, 让他们主动学习, 喜欢学习, 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嫔荣.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成功 (教育) , 2008 (7)
[2]孙川.高职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3)
[3]李淼.小组互动策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文学, 2012 (5)
互动性策略 篇2
互动广告的整合不仅包括广告传播系统中广告传播主体、广告传播媒体、广告传播形式与内容之间的整合或融合,还包括在不牺牲营销、传播、消费分工带来专业化效率的前提下,用互动广告整合广告主的营销渠道和消费者的购买平台,使互动媒体不仅仅是广告信息传播的管道,更是营销的渠道,还是消费者购买的平台。
通过互动,原本分化的营销、传播和消费系统可以整合成为一个融为一体的有机循环体系。如前所述,互动概念的核心是参与,通过互动媒体消费者可以参与到广告主的生产和营销过程,广告主也可以据此收集消费者资料,从而行行个性化大规模定制生产、营销和传播。而消费者也可以由此而获得所需信息,并能通过互动媒体实现网络购物、电视购物、手机购物等行为。
在这个意义上,整合式互动广告与电子商务有很多相似之处,都追求商品销售、信息传播和消费服务的一体化,但电子商务更强调商品销售与消费服务,而整合或互动广告更重视信息的传播,两者各有利弊。在我们身处的信息社会中,重视信息传播的整合式互动广告更符合时代的需要。
一、互动广告与营销渠道的整合
尽管广告作为营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但它的本质是信息传播活动。 自从广告专业化发展以来,广告虽始终以促进销售为终结目标,但其主要负责的内容集中于信息的传播。这种差异使广告公司制作的广告与广告主的营销系统经常出现脱节的问题。加上商业秘密的存在,广告公司对广告主的营销意图只能“基本靠猜”,广告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广告主的公关、直销、销售促进、人员推销等营销子系统之中去。广告对于销售的贡献也因受到多种干扰因素的影响而无法精确地衡量,
这些都使得广告的效果受到众多质疑。
这种状况在互动时代将得到极大的改观。因为,互动媒体不但可以作为广告信息传播的管道,还可以成为营销的渠道。互动广告不仅仅是一个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手段,其互动技术更可以令其成为一个良好的营销渠道。这样,就可以精确统计广告对于营销到底有多大的贡献。广告主还可以通过互动广告了解受众接收广告的时间和地域分布,据此,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广告策略,制作更加个性化的广告作品。
同样地,营销渠道也是互动广告的媒体。叶茂中曾提出“终端媒体化,销售传播化”的主张,建议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将“终端售卖”这一销售环节,整合成为一个重要的媒体,并在此进行产品核心价值信息的互动式集中传播。 在营销渠道做互动广告可以集中电视广告的生动直观、报纸广告的深度说服、广播广告的亲和力和网络广告互动性等优点。
二、互动广告与购买平台的整合
传统广告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影响往往存在着时间上的滞后性。造成这种滞后的因素比较复杂的,既有经济、文化方面的因素,又有社会风俗习惯、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广告对大多数广告受众的影响是有限的、短暂的。有时,消费者虽被激起了购买欲望,但由于不能立即购买,而使已经产生的购买欲慢慢消失。这种传统广告起作用的滞后性严重影响到广告的效果。
家园互动策略 篇3
关键词:家长 策略
我园于2002年10月创办,是淄博市实验幼儿园的第一所分园。虽说有总园二十多年的办园质量和管理经验作为积淀,但开园之初也遇到了预想不到的压力和困难,而这主要来自幼儿家长的不配合、不理解、不支持。请看下面一组镜头:
镜头一:家长接送孩子如入无人之地,对老师不理不睬,叫着孩子就走。宁宁的父母矛盾较深,平日一直由妈妈接送,一天,爸爸突然来接,老师因不认识他,便仔细询问了几句,哪知,这位爸爸竟指着老师的鼻子大声斥责:罗嗦什么?上一边去!
镜头二:孩子们对手工制作很感兴趣,为满足孩子需求,老师想请家长帮忙,把家中不用的牙膏盒、易拉罐等废旧物品带到幼儿园供幼儿制作使用。结果,通知写出去好几天,竟无一人响应。
镜头三:班上召开家长会,通知上明明写着下午4:30开始,可到了5:00到会家长还不到三分之一。勉强召开会议,家长们却时出时进,象赶大集一样。
分析家长们的种种表现,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庭结构复杂,家长无暇照顾孩子。刚入园的孩子中,大多来自单亲家庭、二胎家庭、经商家庭,还有的因父母在外工作而由亲戚帮忙照看。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主要是解决后顾之忧,谈不到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2、观念偏执,把幼儿教育等同于幼儿园教育。很多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就是教师的了,我园较高的收费,更强化了家长的这一心理。
3、对幼儿园工作性质缺乏了解。极少数家长印象中的幼儿园就是孩子聚集的场所,幼儿教师也就是看孩子的阿姨,故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对教师缺乏起码的尊重。
明确了原因,也就找准了努力的方向。虽然刚开园的任务重,头绪多,但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只有转变了家长的观念,才能提升保教质量,才能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园的家园互动工作从三方面启动:
一个口号——“没有不行的家长,只有不行的教师。”我们分别召开各种规模的会议,反复向全园教职工讲明这样一个道理:家长不配合,是因为我们的工作不细致、不到位。要想转变家长观念,不能怨天尤人,坐以待毙,而应主动出击,积极沟通。只要我们把工作做细、做实,就一定能使家长走进幼儿园,就一定能赢得家长的理解与尊长。一句话:“没有不行的家长,只有不行的教师。”
一个原则——观念的转变,激发了老师们开展家园联系的工作热情,但在热情驱使下,难免会出现迁就家长、迎合家长的现象。为此,我们又提出了“相互尊重”的原则,既要求老师热情接待每位家长,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又要求老师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经验引导家庭教育。
三个步骤:树立了信心,确定了原则,具体工作分三步走:
第一步:给予信息刺激,培养家长配合意识。针对家长们不同的工作性质,老师们采取了多渠道、多元化的联系方式:白天工作忙的,老师们就利用晚上进行家访;请别人代接孩子的,老师们就打电话汇报孩子的在园情况;开不成大型家长会,就分批召开小型家长会;开放日满足不了需要,改为家长开放周……铺天盖地的信息刺激,吸引了家长视线,引起了家长关注,幼儿园开始进入家长们的生活天地,家长对幼儿园的配合意识逐渐培养起来了!
第二步:满足心理需要,增强家长配合意愿。由配合意识落实到配合行为,是我们的第二步工作,期间,采用的主要策略是:抓住家长多种心理。
1、抓住家长的求异心理。年轻的家长思维活跃,接触面广,有趣的、新颖的东西自然易被其接受。抓住家长这一心理,我们精心准备每次活动,力求次次有亮点、有回味。就拿三次大型亲子园活动来说吧。第一次我们请家长、孩子品尝营养午餐;第二次向每位幼儿赠送了精美的新年礼物;第三次则以家庭为单位让家长闪亮登场。一个个有创意、有品位的设计,满足了家长需求,激发了家长兴趣,并使家长对下一个活动充满期待。
2、抓住家长的求知心理。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育儿知识却很有限,盼望得到指导,渴望与人交流是一种普遍心理。在让家长感到幼儿园生活多姿多彩的同时,我们在活动内涵上下功夫,力求使家长感到有所提高、有所收获。我们举办“家长辨析会”,让各种家教观念得以碰撞、升华;召开“好爸爸好妈妈经验交流会”,互相交流育儿经验,提高他们家教水平;举办各类亲子活动,让家长在横向、纵向比较中,掌握自己孩子的发展情况。在参与了各种活动后,家长们发出这样的感触:一定密切配合幼儿园工作,要不自己的损失太大了。
3、抓住家长的求简心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人们的工作较繁忙,家长们也不例外。为方便家长,在组织一些活动时,大量的准备工作都由我们做好,留给家长少部分,但又是最主要、最关键的内容,有时甚至是举手之劳。如让家长配合填一些调查表之类表格时,家长只需打打勾即可;家长要写活动后的感想,我们设计好漂亮温馨的纸页,留出填写部分,家长要写几页,自己随意选取即可;再如家长要参加“亲子制作比赛,”积极性很高,但部分家长苦于不知做什么好,我们就提供大量的玩具制作的做法,供家长选择。
第三步:提供各种机会,形成真正家园互动。家长们的积极参与,使家园联系由单轨道变为双轨道,见时机成熟,我们便广开思路,为家长提供来园配合的机会、条件:一是让家长成为师德建设的宣传员,邀请家长来园作“爱岗敬业”专题报告,让教职工了解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增强干好幼教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吸取家长为课题组成员,开展“小班幼儿文明行为培养”、“中班创意思维套课程修订”等各类实验研究。从修订实验计划到完善实验目标,从跟踪实验进程到提出合理建议,家长们都积极参与,对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三是选聘家长成为幼儿园的“编外老师”,以张贴“寻人启事”、散发“请您帮忙”宣传材料的方式,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走进课堂成为编外教师,拓展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四是召开“参与式”、“辩析式”家长会,让家长由听众变为主讲;五是在成立全园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各班成立起“家长委员会”,请广大家长为幼儿园的发展出谋划策;六是邀请家长做评审员,参与“早操观摩”、“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的评选工作。
理工学院英语教学互动性策略研究 篇4
当前, 互动性教学探讨对理工学院教学有重要意义。教育者已意识到有效的互动性教学策略可改进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此外,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标准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引进生动、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这要求教师开发多样的策略把学生吸引到积极、交流和互动的课堂氛围中。[1]本篇论文将分析理工学院学生的学习特点并探索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不同策略。
二、理工学院学生的学习特点
在探讨互动教学的策略之前, 本文探讨了理工学院学生的三个学习特点。
(一) 激发理工学院学生的积极性需要花很长时间
理工学院的大学英语课堂常以一百人的大班形式组织教学。教师很难吸引每位学生的注意力。一些学生选择教室后排就坐, 手中拿着手机浏览网页, 对教师所讲的或教学材料完全不感兴趣, 很漠然地对待课堂教学。因此, 保持学习者持久的注意力和避免他们在听课中的分心已受到很大关注。
(二) 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期望值不一致
虽然大学生已成年, 但他们并没把学习认定为学习者的一种个人行为。相反, 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指令丧失了学习的独立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不做强制的学习指令, 学生将不情愿自学。学生更倾向于倾听教师的讲座而不是积极参与在课堂教学之中。
(三) 一些理工学院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时的英语水平不高
一些学生在词汇、阅读和语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 由于每个学生的阅历和理解力不同, 他们在课堂上相互交流的自信心会大大削弱。
三、互动教学策略
(一) 什么是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侧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优先权。教师和教学材料起次要作用。教师和学生可自由分享、交流和互换他们的想法。教师和学生是合作的, 包含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学生和学生的互动, 学习小组和小组的互动。[3,4]
(二) 如何实施互动教学策略
互动教学策略应以学生为中心, 并具创造性和乐趣性。以下五种课堂互动教学策略会被依次讨论:
第一种互动教学策略是教师和学生共享教学效果期望值。新学期伊始, 教师通过和学生讨论教学效果期望来把握学生的确切要求和本学期目标任务。例如, 新学期第一节课, 我清晰列出本学期目标和其具体要求。然后学生各自写下他们的期望。在收集和分析后, 我将学生的期望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表达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的期望;第二组学生表达了在英语口语和专业英语的运用上的高一层期望;第三群学生把期望定位为看懂英文电影和英文小说。通过此策略, 教师明确了学生所期望学习的知识和他们目前所掌握的知识结构。
第二种互动教学策略是游戏热身。个人经历, 趣闻和新闻动态可激发学生兴趣和课堂参与。譬如, 当我解释新词“tongue-tied (结结巴巴的) ”, 我会引入另一个和舌头相关的词“tongue twist (绕口令) ”。为使学生多练, 我写出一句绕口令:“While we were walking, we were watching window washer's wash Washington's windows with warm washing water.”之后, 我在L081和L082班间展开竞赛让学生们尽展口才。通过游戏热身, 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并展示出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第三种互动教学策略是小组学习策略。将学生分成小组并从组员身上交流学习。[2]比如说, 我要求学生写篇关于低碳生活的四级作文。当学生完成后, 我要求学生和其组员互换作文。通常学生不会从自己的作文中找出错误, 但会从对方的作文当中找出用词、语句和结构错误。与其向学生展示一篇范文, 不如让他们从对方学到经验和优点。此策略可有效降低教师的主导控制作用并使学生融入到合作的氛围中。
第四种互动教学策略是自由讨论策略。除了倾听教师授课, 学生更喜欢在课堂上自由开放式交谈。当我们学习第三单元知名品牌时, 学生举出了现实的品牌效应, 自由畅谈他们钟爱的品牌和这些品牌如何建立起声望。通过此策略, 学生有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和平台给予和接受大量信息。
第五种互动教学策略是角色互换策略。在大学体验英语课本中, 每一个单元都含文章A和B。对于文章A, 学生从教师的讲解和指令中学习。对于文章B, 学生可以转化为教师的角色。我安排程度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向其他学生分析文章B中的3个段落。他们运用以前所学知识, 课前大量自学, 在课堂上做精彩的解析。一些学生还设计了板书和问答环节。之后教师可对知识内容和学生表现进行点评。通过实施这项策略, 学生更加独立自主地学习。他们将自学、信息查询和个人经验合为一体。
四、结论
通过以上讨论, 我们可得出教育者应加强课堂上互动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这不仅是教师的职责, 更是学习者的职责通过互动教学策略提高和发展自身学习技巧和能力。
参考文献
[1]Jiang Ling, Liu Menglan.Study of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veApproach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J].Celea Journal (Bi-monthly) Press, 2006, (12) .
[2]Jin Guo-chen, Wang Ming-li.Study of the Learner Centered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l in the EFL Classroom[M].Sino-USEnglish Teaching Press, 2008.
[3]Johnson, K.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ResearchPress, 2002.
初中数学互动教学策略探讨 篇5
[摘要]以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为本质的互动教学模式以任务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为桥梁,确保教与学两大主体的实时对话,其生动展现了教学的动态过程,多层次剖析知识的生成过程,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从两方面探讨了初中数学互动教学的策略.[关键词]初中数学 互动教学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8002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自主性以及其与教学各方面的互动关系的价值被重新挖掘,以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为本质的互动教学模式开始逐渐影响数学课堂.其一方面以任务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为桥梁,确保教与学两大主体的实时对话;另一方面其生动展现教学的动态过程,多层次剖析知识的生成过程,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本文试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初中数学互动教学的相关策略.一、互动资源的择取
1.情境式互动教学.情境式互动教学是指以具体、生动的情境为背景,进而开展师生间合作、交流、探究等教学活动的过程.情境式互动教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形象的互动环境,其将抽象的文字叙述、数字符号转化为具象化的感官直觉,从而为互动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因此,教师要善于在具体的情境中寻找互动的可能性,使学生不仅感受到感官的真实,还觉察到言语的真实.例如,在“二次函数”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创设“小球斜面滚落”的实验情境,并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以观察小球滚落的速度.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在这一情境中探讨、推测小球滚落的过程中,距离s(cm)与时刻t(s)之间可能存在着的函数关系.在学生如火朝天的讨论中,拉开“二次函数”学习的序幕.2.问题式互动教学.问题式互动教学是指以问题为契机而进行师生合作、交流、探究等教学活动的过程.问题是数学课堂的灵魂,问题巧妙地连接了师生间的情感,解决问题的同一目标则为互动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问题的导向作用,通过巧妙设置问题和科学组织问题解决来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例如,在“三角形相关性质”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抛出问题:现有四根木条,它们的长度分别为12cm,15cm,25cm,从中取三根搭三角形,可以搭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不难发现,该问题的设置不仅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还需要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来寻求问题解决,具有探索性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性的探究,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还能够优势互补,促进思维发展.二、双向互动,实现“双赢”
生物课堂互动学习策略探究 篇6
【关键词】生物课堂;群体互动;策略思考
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内容比较抽象的学科课程,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学习的难度比较大,如果不去思考一定的策略,去弥补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诸多不足,那么学生学习生物的效果就得先打个疑问号。笔者从教高中生物数年,送出去的学生一茬又一茬,学生学习生物的总体印象是课堂学习的互动效果好,那么学习的质量就高。因此,平时的生物课堂教学紧紧依靠学生的互动推进教学流程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生物课堂互动学习需求形成互动的理念正确
生物课程的教学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只有关注了一个个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只有让一个个学生所积累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世界融入到学生所学的生物学的科学世界中来,那么学生生物学科课程的学习才能得以形成质的飞跃。我们学生生活的经验又何以能够融入到生物学科课程的科学世界中来呢?除去教师在预设前了解学生外,比较现实而有效的办法那就应当是赖于课程教学活动中我们学生之间的互动。我们高知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课程学习的知识以及学习课程的方法,但必须看到的是任何一个人的思维都是有局限性的,这思维的局限性可以严重影响学生思维的更为开阔,如果我们的课程比较抽象,学生的思维又有一定的制约,那么学生在生物学习上是肯定不可能得以发展的。结合平时学生生物学习的现状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生物课堂教学首先必须秉承这样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局面必须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理想追求。因此,在诸多的教学预设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让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凭借自己所积累的生活经验与同学们进行广泛而有深度的互动交流变成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首选。每学习一个内容,总要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互动使得几十个平方的小课堂变成无比广阔的大自然、大社会。譬如我们要让学生以遗传病家系图分析为载体,提高学生对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以及后代发病率计算能力的提高,则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比较广泛的范围内让学生把已经获取的遗传病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互动,这样学生不但能够借鉴他人的经验,而且能够促使自己的判断和计算的更为准确。
二、生物课堂互动学习需求形成互动的氛围良好
课堂教学的互动,并不能简单理解为热闹,并不是学生之间的毫无科学道理的面红耳赤的争执,应当是能够溅起灿烂的思维火花的争辩。这就从一定意义上需求我们学生之间的互动既可以是激励的争辩,又可以是十分平静的思考,笔者以为当是时起时伏的局面。因此,学生之间的互动必须由学生去做主,作为教师则只能是学生之间有效互动的一员。如果保证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又能比较科学地去引导,那么这样的互动才可以保证其氛围的良好。我们每教一班学生都要去做些高考冲刺的工作,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现实,教育教学的实践让我们足以看到的是,高考冲刺阶段如果营造好学生的互动氛围,那么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能力将完全可能得到理想的提高,生物课程教学的大面积丰收乃至学生生物科学的终身探究还是完全可以水到渠成的。在高考复习的整个冲刺阶段,不可避免的是要进行一些模拟测验,平时的模拟测验笔者并不在意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实实在在比较在意的是让学生通过一些学生的解题思路和策略进行互动。首先,在考试后未曾评卷时就将试卷交给学生,让学生相互之间畅谈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解题理由,这个时候学生之间就来了个比较激烈的碰撞,当试卷批阅完毕后,笔者并不把学生的得分写在试卷上,而是让学生写出自己当时这样解答的思维路径。(要求每个学生都选择一条题目完成这样的任务,尤其是答错了那道题),评讲试卷时则由学生去阐释自己的解题,学生之间便产生激烈的争论,引起学生比较有效的互动。
三、生物课堂互动学习需求形成互动的策略先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动力。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我们人类向前发展的一个极为有效的动力那也就是创新和创造,那么作为我们的课程教学,创新则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我们现在学生知识的创新则完全可以说是人类发展的希望所在。生物课堂学生之间的互动最为先进的策略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学生互动的创新。学生学习生物互动的创新并不可能与生俱来,需要我们学生在比较长时间内逐步培养和形成。作为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窃以为要有激发学生互动创新的内部机制,这完全应当说取决于我们教师。生物课堂教学的目标一定要保证能为学生的互动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要为学生提供创新创造的宽敞空间和非常充裕的互动探究时间。从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看,这样的创新创造互动须从高一开始经常性而又是持之以恒的培养和发展,因为,逐渐让我们的学生形成了互动创新的习惯,其能力也就在渐渐的提高中。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看,学生之间的创新互动其关键是让学生逐步形成生物学习探究的科学精神,这是因为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兼具文理性的特殊课程,学生缺乏或者根本不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是探究不到生物科学的种种奥秘的。所以,形成学生生物课堂创新互动的科学精神最为重要,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也可以借助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可以凭借生物奥秘的科学发现过程等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平时的诸多生物实验中,笔者比较强调学生实验的严谨和求真务实其根本就是在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岳麓书社,2007
读写良性互动的实施策略 篇7
笔者在近两年的教学中尝试实施读与写良性互动方略, 也就是让学生的读和写的活动联动起来, 彼此促进, 使读有目的, 有思考, 有诵读;使写有目标, 有激情, 有过程, 让学生为写而读, 以读带写。写的过程是对读的深化和拓展, 以写体现阅读的成果, 强化学生阅读的兴趣。通过各种方式, 实现读与写的互相转化。
一.视写美文求感悟
视写美文是一种学生根据理解和记忆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美文佳作内容的教学方式。
用自己的语言的过程, 是学生去理解感受、概括、组织的一个复杂过程;叙述是语言运用的过程;美文佳作的叙述, 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经验基础上对内容的感觉、记忆、理解的再现。它把记忆、思考、说话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训练学生记忆力、概括力的同时将三维目标化解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 使学生得到新体验、新发展。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视写美文方法流程:阅读美文→视写美文→再读美文→修改述文。
阅读美文:要求所有学生在课前阅读一篇自己欣赏的美文佳作 (文章也可由老师推荐) , 感悟文章的内涵、技巧、艺术境界, 与作者心灵相拥, 领悟作者如何与自然、与生活对话, 在心理互换中进行阅读体验, 要他们在联想及再造情绪的过程中, 感悟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 加深对作品深层含意的理解。
视写美文:视写形式有口述、笔述之分;视写方式主要有详细视写、创造性视写;视写训练可先练口述, 后练笔述;先练一般性视写, 后练创造性视写。笔者主要采用笔述方法, 也就是要求学生在不参考原文的前提下用自己的语言将课前所阅读的美文独立写出来, 时间控制在45分钟内。
再读美文:视写完美文后, 要求学生再次阅读美文, 将自己的述作与原作进行比较, 并从中找出差异, 看看自己写出了原文的几成水平, 老师此时便指导学生去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引导他们感受领悟和学习借鉴原文的妙处。
修改述文:在再读美文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对照原文, 对自己的述作进行修改增删, 要能找出差距, 自我剖析, 用文字写出自己对述作的评价, 这包括自己述作的优点、亮点、不足以及写作感悟。叶圣陶说过, “文章要自己改, 学生学会了自改作文的本领, 才能把文章写好”, “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这个过程其实又是一个学生含英咀华、体味咀嚼美文的过程。
这四个环节中的任何一环都很重要, 并且环环相扣, 老师的督查不可缺少, 否则只要学生对其中任何一环做假或不认真, 都会使这种训练流于形式。下面是笔者所教一位学生视写散文《沈从文:一个人的沙场》的一个片段及其思考:
文革来了, 大名鼎鼎的他被批斗无数, 遭受灾难无数, 首先被区革委遣送往一个小镇改造。在那里, 他每天的工作是擦地板、扫厕所, 一切让常人看来是足以觉得羞耻的事, 但他提起来却乐呵呵地直道:“苦尽甘来, 苦尽甘来啊!”没过多长时间, 他又被上头组织安排在一间废旧的医务室居住, 那间屋子不仅潮湿, 而且有股怪怪的味道, 让人难以忍受, 可他倒好:“没事, 这样反倒好了, 可以让自己多写点文章, 少睡点觉。”他乐呵呵的样子让人内心有那么一丝丝的生疼。
这位学生视写后在“灾难无数”后, 加入了一句“陷入了非人的境地”, 将“首先被区革委遣送往一个小镇改造”一句改成了“由区委阴暗的阁楼搬进小学的土坯房的教室”。
这位学生对照原文, 这样评价自己的述作:“细节描写没有写出来, 事例不够细腻, 难以感动人。语言表达生硬, 读不出美感。”
实践之后, 学生的积极性高涨, 我班的许多学生对一篇自己钟爱的美文常常进行多次视写, 学生彼此争相阅读别人的述作与自评, 他们彼此进行美文交流, 做到奇文共欣赏, 班上掀起了一股“读美文、评美文”的热潮。在这样的情况下, 笔者便趁热打铁, 开始实行改写美文训练法。
二.改写美文辟蹊径
改写美文是指改变、扩展、评论文章内容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高级叙述方式, 它是将阅读理解转向写作表述的跳板, 更是统一三维目标、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肥沃土壤。改写美文, 灵活多样、别具一格:或改变文体, 或改变人称, 或改变结构等等。
(一) 改变文体
绕文章之精髓——理, 探索文章之蕴涵——情, 是创造性视写的第一步, 即改变文体而写作:可将记叙文改述成说明文;可将说明文改述成记叙文;可将诗歌改述成散文;还可将小说改述成歌词、剧本等等。
笔者的学生在朗读完蓝兮的散文《金色花》后, 都说感觉就像在读一首诗, 我便说:“你们何不就当一回花季诗人, 将它改成一首诗!”学生们的兴致一下便来了, 纷纷动笔, 在文中寻章摘句。他们写出来的文字着实让我惊叹, 请看这首学生习作:
无论阴晴雨雪,
无论干旱枯涸,
你总是挺拔着绿色,
把阳光和空气食啄。
你像一张老人的脸,
皱皱巴巴, 密布细纹,
安详的眼神,
隐藏着智者的光辉。
你默默地开了,
闪现着金色的妩媚,
永不枯萎。
在静静的音乐声中, 这位学生轻轻地朗诵着这首改写的诗, 教室里只有她的声音和着音乐在流淌, 其他同学的目光无一例外地注视着她, 那目光里有对她的赞叹, 也有再次受到情感熏陶的感动。
(二) 改变人称
如学习《老王》时可用“杨绛日记”为题, 将老王这个第三人称换用第二人称, 用“你”替代“他”或姓名, 模拟人物口吻说话, 将心理活动变成自叙, 景物描写变为自我观察叙述, 人物不在场情况可适当省略。
王宗仁的散文《歌的高度》写的是一位女文工团员不顾自己身染严重的高原反应, 为高原战士献上好多宏亮美妙的歌声, 最后长眠高原的故事。学生在读完这篇美文后, 都身受感动, 他们为这位女兵的生命高度而震撼, 我便指导学生从女兵的角度来改写这篇文章。
改过以后, 我就要大家将自己的习作与王宗仁的原作进行比较, 看看有什么不同:哪个女兵在你们心目中的震撼力大?经过一番思考与讨论后, 他们一致表示, 还是原作中的女兵更让人难忘, 因为改动后的作文是从女兵的视角来写这个故事, 它更多的是将镜头对准了那群可爱的高原战士, 赞美的对象与原作不一样, 其对读者的心灵震撼较原作大大削弱。最后我对学生们说:虽然大家的作文不如原作, 但经过改写后, 我与大家更深地读懂了作者的情感与主旨, 许多同学对原作有了更精彩的理解。”学生们立即又有了成就感, 我趁势指导他们细细品读原作的妙处, 体会别人写作上的真功夫。
(三) 改变结构
叙事类文章往往采用顺叙、倒叙、插叙等叙述方式, 形成相应的结构。变换结构, 就是变换叙述顺序。
如施蛰存《纪念傅雷》采用倒叙写作者与傅雷交往的过程。如果改为顺叙呢?有的学生就以“傅雷年谱”的形式整理他的事件, 拟题为《一个刚直的斗士》, 既有概括性, 又有含蓄性。笔者发现, 学生能够借助学习作品, 注重对社会的认识, 挖掘作品中人物的社会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与历史的关系。
三.仿写美文求创新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 有法可循, 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又可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写作水平偏低的学生来讲, 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 积累经验。仿写就像书法绘画者初学时的描红, 是语言表达的临帖, 作文创新的基石。
仿写的对象可以是词句诗文, 也可以是诗文;仿写的内容可以是美文的语言、立意, 也可以是美文的构思、表现手法等技巧。笔者读写教学中, 注意引导学生对美文熟读成诵, 欣赏借鉴, 然后再加以模仿练笔。下面是我班一位学生在读了余光中的《乡愁》后仿写的一首小诗:
小时候
学校是一方欢乐的乐园
我在里头
姐姐在外头
长大后
学校是一片大树林
我在这头
老师在那头
后来阿
学校是一条长长的跑道
我在起点
理想在终点
而现在
学校是一张小小的相片
我在外头
回忆在里头
从上面学生习作可以看出, 仿写本质是一种再创造, 它熔铸了仿写者新的激情, 新的思想。仿写绝不是抄袭, 它是创新的第一步, 开始时可求“与古人合”, 但其后必须“与古人离”, 所以我们必须对学生强调:仿写的目标应是创新。
四.续写美文拓思路
续写, 就是要根据文章提供的部分内容, 展开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 将文章补写完整或对文章进行内容的拓展延伸。
在续写训练前, 本人对学生进行了细致的指导, 主要强调了两点:
(一) 认真阅读提供的文本信息。
只有认真阅读所给文本, 深刻理解作者的本来意图, 才能把续写写好。续写主要是靠自己的想象写成的, 但是想象必须建立在原情节的基础上, 要顺着原作的思路。续写部分要与前面的内容衔接得上, 并且与原文情节发展相一致, 后面的想象才可能合乎情理。在写作前应对所提供的课文或材料进行认真阅读, 弄清文章的主旨与结构, 明确续写的内容和范围、重点与要求, 具体来说, 即要认真理解作文是要求写开头、结局、情节、过渡呢, 还是就人物的肖像、对话、行动、心理等具体的片段进行续写, 或是进一步发展故事的情节、写成故事的续篇等等。
(二) 展开合理想象。
展开想象, 就是对原文故事没有写出的情节展开合理的推想, 打开思路, 多角度地去想象, 想象出几种情况, 几种结果, 然后从中加以选择。笔者在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时要求他们特别要做到符合原文的发展, 符合生活的实际。
笔者为学生展示了小小说《鞋》前三段内容, 要求学生根据这三段文字内容, 展开合理的想象, 为小说续上后文。
他参军时, 她将自己亲手做的鞋送给了他。那时, 她脸上浮着甜甜的羞涩。
三年后, 一个军人送回了当年她送给他的鞋。“他让你不必等他!”军人说。她什么也没有说, 静得像一颗水珠;她也没哭, 连露珠大的一滴泪也没有。她只是平静地接过鞋, 用刀狠狠地剁碎, 然后再抛向天空, 任由那些碎屑像秋天的叶子一样飘满了她的天空。
随后, 她就嫁了人。丈夫是一个瘫子。然而这一切都是她自愿的, 她用自己的勤劳和气力让一个破碎的家重新生气勃勃。
于是同学们续写出了不同的文字。有的续写她成为了当地的企业家, 而他却流落街头, 成为一个乞丐;有的写二十多年后她的女儿谈了一个男朋友, 双方家长见面, 她发现男方的家长竟是“他”;有的写她的瘫子丈夫实际上就是他的弟弟, 他知道后, 对她愧疚万分, 两人重新和好。所以这些学生都是没有能把握好续写的方法与原理。
这时我将原作的后文展示给学生:
她儿子3岁时, 他回来了。她也同别人一样坦然地去看他, 并且带着自己很体面的儿子。这时的她已是村中数一数二的富户了。然而, 在见到他的那一瞬间, 她多年的平静都在那如雨的泪珠中破碎了。
他也无言, 山野的风吹着坐在轮椅上的他, 吹荡着他空空的裤管。
学生们一致赞叹原文的高明:作者通过寥寥几百字写出了“她”的坚强, 勤劳与善良, 更写出了“他”的无私的可贵精神, 小说对“他”虽着墨不多, 但“他”的形象却极为丰满, 令人难忘。我在引导学生品原文之“美”时, 也要求他们审自己文章之“丑”, 他们由此领悟出许多写作之道:续写要尊重原文的文脉;写文章要有波澜, 有起伏;写文章要详略得当, 言简意赅……
随后我又将另一篇同名小说《鞋》 (作者王伟) 全文投影给大家, 要求大家顺着原文的风格进行续写, 给大个子军人添上浓浓的一笔。这时学生续出的文字大为改观:
习作一:小鞋匠心里猛地一震, 军人们为了我们生活的安宁, 在前方不惜流血牺牲, 而我却还要收什么保管费, 相比之下我是多么渺小啊。他的脸上一阵阵地发热。他拿出一块干净的布, 仔细地把鞋擦净, 在夕阳的映照下, 鞋面更加光亮了。他小心翼翼地将鞋收好, 留作纪念。他还打算明天在鞋摊上竖一块牌子“免费为军人修鞋”或是“免费为老弱病残者修鞋”。
习作二:小鞋匠觉得手里的钱好烫手, 当初他来不及取走鞋是因为先让别人补啊, 而我却……他赶紧叫住军人, 说:“他失去双腿一定很痛苦吧, 请代我送束鲜花给他。”军人说:“他很坚强。”“那么就用鲜花表达我一个普通老百姓对军人的敬意吧。”他从附近的花店里买来了一束鲜花。军人笑了, 小鞋匠笑了, 在晚霞的映照下, 这花、这笑显得分外灿烂。
阅读与写作本就没有泾渭之界, 对美文佳作, 只要运用以上几种方法, 是完全可以将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的。事实证明, 对于学生而言, 有时仅靠老师讲, 他们对美文佳作妙处的体会难免隔膜, 而让他们对文章进行视写、改写、续写、仿写, 再引导他们进行审美与审丑,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明晓美文佳作的高明之处, 更可以给其写作以切实有效的指导, 可以较快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小组互动探究的优化策略 篇8
通过低年级的锻炼, 中年级学生对小组互动探究有了初步理解, 在高年级的课堂中, 小组互动探究的质量相对较高。
小组互动探究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往往会出现任务设计不合理、时机把握不恰当、方法指导不给力等现象。如, 某位老师执教四年级 (下) 《祁黄羊》一课时, 提出了三个问题, 一次又一次让学生讨论:“‘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是什么意思?”“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他是如何举荐人才的呢?”第一次提问学生完全不用讨论就可以回答, 属于没有意义的探究;第二、三次的问题其实一样, 没有必要组织两次互动探究。
小组互动探究中之所以存在以上种种问题, 笔者试分析其成因, 并提出优化策略。
首先, 学生合作技能有待提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影响小组互动探究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 对学生的分组不能做到真正的异质分组。
优化策略:
1.科学组建互动探究小组。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是有效实施小组互动探究的基础条件。确定适宜的小组规模, 遵循“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 保证小组成员有自己的角色与分工。有了科学合理的互动探究小组, 学生才能有同伴、有角色、有分工, 才能体会到小组互动探究的优势, 通过合作获得所需知识, 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2.逐渐提升学生的合作素质。学生合作素质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也各有侧重。低年级以“我说你听”“你说我评”的形式开展, 培养学生乐于倾听、乐于表达的能力;中年级以“我做你帮”“你做我学”的形式开展, 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善于交流的能力;高年级以“我做你议”“你说我改”的形式开展, 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究的能力。
其次, 教师各方面能力的缺乏。
教师对小组互动探究的接受理解程度是影响小组互动探究实施的首要因素。虽然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小组互动探究的优势, 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其实质与内涵。
优化策略:
1.让互动探究成为教师的研究目标。加强对小组互动探究基本理论的学习, 重塑教师在小组互动探究中的角色:教师是设计者, 从整体上设计互动探究活动;教师是指导者, 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小组互动探究中并进行指导;教师是学习者, 要不断进行自我提升。
2.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设计能力。作为小组互动探究的设计者, 教师不仅要把小组互动探究的目标、任务、评价等活动纳入设计的范围, 还要考虑学生的各种实际情况和小组的整体水平。小组互动探究的目标不仅包括学科性目标, 还包括合作性目标, 也就是学生通过互动探究在合作意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3.增强教师课堂指导的有效性。教学中实施小组互动探究, 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师的有效指导。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 逐步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素养。教师更要积极参与各小组的活动, 遇到问题及时点拨, 随时监控互动探究的进程和质量, 使小组的合作活动顺利开展。
高中物理课堂互动策略研究 篇9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高中物理教学是物理及相关物理学科继续教育的基础和入门阶段, 高中物理教学以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及技能为基本目的。
新课标要求高中物理课程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思多动的科学探究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 通过师生交流与沟通, 在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励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提高收集、处理信息, 分析解决问题与交流合作等科学研究基本能力[1]。在新课程改革下, 高中物理教学只有在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才能更好地实现新课标要求, 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基本规律、基本知识。
师生互动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 也是很多教师教学时常采用的教学形式。可是在物理教学中, 常出现:教师提出问题后, 学生不积极参与——引而不发的现象。那么如何能是的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 如何更有效地通过课堂互动来提高课堂效果呢?
二、调查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1. 调查结果
从上述图可知, 大多数教师在物理课堂中都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互动, 而提问对象并不针对某一对象, 而是全班都有可能被教师提问;教师在实施问题教学中, 65.64%的教师能根据问题的难易、学生反应来适当的调整等待时间;65.08%的物理教师在提出问题后, 经常能引起学生集体思考;当教师提出问题后, 除了7.527%的学生对提问感到高兴、期待以外, 大多数学生还是感到紧张而不希望被点名;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还不够完善时, 除了极少数教师直接给出答案以外, 大多数教师都能够通过不断地引导讨论促进学生得出答案;而与教师沟通方面, 只有7.373%经常与教师沟通外, 大多数学生还是不习惯与教师沟通交流。
2. 存在的问题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 问题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在课堂互动中采用的主要方式与手段, 但是在互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 在物理课堂中, 教师设问有时过于随意, 并不能调动积极学生参与、引起学生充分思考。
(2) 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 学生主要依靠教师来设问作答, 还是不习惯与教师主动沟通交流, 在教学中极少向教师设问。
三、策略及建议
从调查结论可以看出, 为了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充分了解学生, 培养互动意识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要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交流, 需要教师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差异, 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对提问的反应, 掌握学生思维动向。比如:有的学生以哗众取宠的目的来回答问题, 造成假热闹现象, 这种情况下的互动看着热闹但效果甚微;又如有的学生比较内向, 虽然对于某些问题有看法, 但是由于害怕自己的问题因为错误被别的同学及教师的嘲笑, 而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 最后表现为人云亦云, 这种情况下互动又会最终变为教师的一言堂。因此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性格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并适当加以激励, 从而真实实现课堂互动。
2. 优化教学设计, 诱发学生思考
传统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设计过程中, 往往过多的关注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和教学实施过程情况, 因此出现设问过于随意, 从而出现学生不知如何参与回答, 或者虽然学生热烈回答, 但是学习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根据新课改对高中物理的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会学、从而促进其自我发展,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 应当精心设计教学问题, 设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设问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 吸引学生参与到其中, 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提问, 最终引导学生提出更多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学习习惯。
3. 改变教师角色, 创设平等互动氛围
传统课堂教学中, 有时也能看到师生之间积极的“互动”, 但往往都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答教师评的模式。这种互动还是以教师为主的, 设问均来自于教师, 往往忽略学生的真实感受, 并不利于学生表达真实地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公平开放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 并且激励学生之间互评, 让每个学生都敢于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让每个学生都能大胆地参与到师生互动活动中去。
初中化学课堂互动策略漫谈 篇10
一、激趣增味, 引导学生参与互动
歌德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 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几乎是人类一切行为的起始和原动力, 在教学中抓到兴趣点, 就等于赢得学生、赢得课堂。初中化学课堂互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的参与, 而学生参与的理由, 不外乎兴趣。
初中化学课堂互动要有滋有味, 作者认为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体现化学学科特点, 增加生活应用案例, 引发学生讨论;二是应用学生语言, 妙用网络载体增趣添味, 激发学生发言热情;三是结合当前热点, 在化学案例中呈现学生关注的话题, 点燃学生参与的欲望。
例如在教授初中化学“元素符号”这部分内容时, 为了激发学生互动欲望, 作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导入:“同学们,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把一个中国人拍在地板上, 那就是一张元素周期表。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这是网上热传的段子, 学生在生活中都很熟悉, 但在课堂上对他们而言却是新鲜的, 于是参与欲望被挑起, 齐答:“知道。”一个学生接着解释说:“这么说是因为中国人体内含有各种各样好的坏的化学物质, 基本上囊括了元素周期表上的化学元素。”“你说得很好, 那么现在我们已知有这样一些元素。”作者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Fe、Cu、Li、H、O”等多个化元素, 继续问学生:“如果我们今天拍在地上的是一个重金属超标的中国人, 那在他体内可能找到哪些元素呢?”这是个识记化学元素的教学互动, 作者利用学生熟知的网络资源作为载体进行引入, 学生感兴趣, 喜爱参与, 互动积极性很高, 互动教学开展也就顺利多了。
二、制造难点, 促使学生进行互动
生活的互动一般出于话题, 知识的互动则一般出于问题。我们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因为遇到问题而产生疑问, 因为产生疑问而开始发问, 一问一答之间, 互动就发生了。初中化学开展课程互动教学时, 可以通过制造难点来给学生设障定坎, 激发学生答疑释难的欲望, 促使学生自觉要求互动。
初中化学要制造难点, 一般要遵循三个原则:首先, 难点的出现要出其不意, 让学生有意外感, 增强学生探索欲;其次, 难点的设计位置要考究, 比如设置在学生即将完成学习任务时, 让学生在将完未完时, 更渴望通过互动尽快完成学习;再次, 问题设置的难易要适中, 要令学生个人较难解决却又不超出他们的认知水平, 要有较高的互动要求, 增强问题对互动的引导作用。
例如, 作者在教授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这部分内容时, 在学生基本上完成了“质量守恒定律”相关知识的学习之后, 作者进行了这样的难点设计来引导学生互动:首先在大屏幕上打出《泰囧》影片中的油霸问学生:“同学们, 相信油霸这款产品大家早有耳闻了, 你们觉得油霸这种东西可能存在吗?”这是个很开放的题目, 有的同学说:“不可能存在, 这只是编剧想象中的东西。”也有的同学说:“是有可能存在的, 只要添加油霸前和添加油霸后质量是守恒的, 形态发生变化并不奇怪, 就像我们的水变成水蒸气。”作者点点头说:“这位同学说得很好, 油霸是可能存在的, 但是目前我们的技术还不到那个水平。那现在如果有人来推销一项比油霸更厉害的技术, 可以使水变成汽油, 你们会购买这项技术吗?”学生又一次积极讨论起来, 有的回答:“买, 因为油霸存在, 这种技术也会存在。”也有的学生回答:“不买, 技术不存在, 因为质量不守恒。”像这样进行设置环环相扣的难点, 激发学生互动讨论, 效果颇佳, 有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
三、多样探究, 推动学生自主互动
探究活动是一种交互性、合作性很强的课堂实践活动。课堂探究的有效运行,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开展互动, 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凝聚。以往的课堂互动教学, 一般只重视和停留在教师发起、引导的课堂互动, 而忽视了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 这使得课堂互动容易缺乏活力和新意, 使互动的效果快速下降。组织课堂探究正好能够弥补这个问题, 通过探究活动,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自己主导互动, 自己引发讨论, 互动形式更丰富, 效果更显著。初中化学课堂互动探究活动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 探究内容应体现生活性和化学性, 增强互动针对性, 提高活动有效性;另一方面, 互动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互动探究, 给予学生自主权, 增强学生创新力。
例如, 在教授初中化学“铁”这部分内容时, 作者设计了“铁的生锈条件”这一探究活动, 活动要求学生每三个人一组, 各小组要通过至少两个实验, 探究造成铁生锈的原因, 并举出至少三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最后作者要求探究完成之后各小组要交流经验, 并做好记录。像这样进行探究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了两次知识互动, 一次是小组内部成员之间为了完成探究活动进行的组内知识互动;一次是小组成员间交流经验进行的一次知识互动。两次知识互动均由学生自主发起、自主进行, 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和引导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总之, 初中化学互动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化学课程优化。但在当前形势下, 初中化学教师要开展有效的课堂互动教学, 还需要着力解决学生不想互动、学生不会互动、学生不主动互动等问题。而问题解决的关键主要看教师能否改变教学观念, 将课程之光照进学生心里, 让互动策略契合学生心理, 提高互动教学手段的有效影响范围, 提高学生互动频率和效果, 最终促进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提高。
摘要:课堂互动教学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化学课程优化。初中化学教师能否高效开展有效的课堂互动教学, 关键要看教师能否改变教学观念, 将课程之光照进学生心里, 让互动策略契合学生心理, 提高互动教学手段的有效影响范围, 提高学生互动频率和效果, 最终促进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初中化学,互动教学,多样探究
参考文献
[1]张春莉.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J].教育研究, 2002 (7) .
[2]侯丽静.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学周刊, 2011 (27) .
支持性教学互动策略 篇11
关键词:物理环境的创设;心理环境的创设
G632.4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课堂中各种形式的交流互动,教员需要营造一定的物理和心理环境,从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物质和精神的支持,这类教学策略就是支持性教学互动策略,它包括物理环境的创设和心理环境的创设。
一、物理环境的创设
这主要涉及到教学环境对课堂交流的影响。物理情景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不仅帮助师生确定课堂交流的特定场合,而且确定师生行为的分寸。 物理情景的创设包括课堂中各个方面的布置和安排,主要有班级规模、座位安排和教室布置等几个方面。
(一)班级规模。学校中班级的规模和设计对师生互动是有一定影响的。班级规模过大,在一堂课的时间内教员与每个学员的互动频率和学员之间的互动频率就会减少,在学习与活动中给予学员必要的指导就会受影响。因此,小班制教学要优于大班制教学。
(二)座位安排。结构决定功能,教室里座位安排和互动效果往往是相互配合的。传统的秧田式座位安排是为了集体教授的方便,以双向甚至多向沟通为特征的互动教学需要环形的或者是圆形的座位结构,这样的座位安排将会有更多非语言交流的机会。当教学中需要教员与学员之间和学员与学员之间相互交流观点时,学员坐在围成环形的座位上有了面对面的互动,才能更好的相互交流看法。活动中相互依存的活动结构,能够促成学员之间的合作关系的形成。
教员在利用座位的安排达成互动策略时,需要同时关注几个事项。第一,与学员的身体距离。身体距离的缩短会引起互动质量的显著变化,当教员与学员之间的距离缩短时,发生的更多的是交流的随意性。换而言之,教员接近学员,学生会产生更多的课堂参与感,并且他们会感觉到来自教员的尊重,在被尊重的感觉里,他们会更多地关注教员关注课堂。第二,教员对空间的利用。教师越是靠近学生(1米到2米之内),学生的态度和表现似乎越好。对于教员来说,重要的是尽可能多的在教室里走动,并请靠边就座的学员们发表观点。第三,定期为学员换座位。这样使每个学员都有机会出现在活跃地带。
(三)课件设置。尽可能多形式多元素的呈现课件。伴有轻音乐、背景柔和舒、伴有贴切不失活泼的视频或音频的出现,营造出一个温馨、欢悦、活泼的教学氛围,把师生带入愉快的课堂活动中,从而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益于卓有成效地展开教学互动。
二、心理环境的创设
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气氛和积极的教员期望是促进学员学习的有利因素。
(一)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所具有的情感作用以隐性的方式影响着互动过程,共生合作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互动的主要条件。当师生关系围绕以下特征构建时,更有利于达成互动教学策略。第一,公开、坦诚、相互信任。第二,相互关注和尊重。第三,允许彼此独立,让每个学员都能充分展示其独特性、创造性和个体性。第五,彼此以对方需要的方式去满足,即师生均无需牺牲自己的需要而去满足对方。
(二)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氛围既是知识互动的基础,又是情感互动的结果。置身于尊重、理解、友好、关爱的心理场域之中,师生更易于形成良性互动。教员首先要有一颗爱心真诚地关注每一位学员,引导学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相互支持共同提高。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和激励学员,促进其情感朝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对学员的要求应该宽严适度,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从而营造出爱意融融的心理环境。
(三)教员期望。教员期望是影响支持性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员的期望效应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积极的教员期望对學员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员的期望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主要有如下七个步骤 。第一,教员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产生不同的期望。第二,教员在与学员的相互作用中,重建或修改对特定学员的期望并且确定引导“方向”。第三,教员根据确定的“方向”对学员区别对待。第四,学员根据教员对自己独特的一套信念以及自己与教员的关系来感受教员引导的意义,同时产生自我期望。第五,学员根据自己对整个课堂和教学内容的观察而回应教员的引导去采取行动。第六,学员的行动为教员期望又提供了新的信息,这或者证实了原来的期望,但也可能修改或否定原来的期望。第七,学员解释自己的行为。在整个循环中,教员是根据对个别学员的观察而采取行动,以便可以有区别地对待他们。这样的区别对待和学员的自我期望相互作用,产生出预期的结果。
期望可以被看成是教员和学员两个相互作用的简单的社会双体,在这相互作用的双体内可能产生的期望关系包括:第一,教员对学员学习能力方面的期望;第二,学员的自我期望;第三,双体对学员能力的联合期望。教员在进行积极期望的过程中,要始终以教学为主要职责,对学员倾注自己的积极情感与真诚爱心,在学员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期望,然后根据要实施的期望目标,逐步加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彭小虎:互动主义原理与学生素质之养成[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
[2]《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下) 中央科学教育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3]《现代教学论学程》(修订版) 黄埔全、王本陆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学习策略论》 熊川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
[5]《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 胡田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中学德育课程与教学论》 胡田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策略研究 篇12
一、当前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实施以后, 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课堂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课堂互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课堂里。经过一阶段的实验与反思, 我们发现“师生互动”积极有效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误区。
1. 片面追求表面热闹, 而忽视了学生深层次思维的发展。
现阶段, 课堂中是否有着足够的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都成为评判课堂是否优异的标准。一些教师为了形成师生积极互动的假象, 烘托出热闹的课堂气氛, 只将眼光放在了学生是否参与、参与是否积极上, 而对于学生参与效率高低与否则缺乏相应的关注。这样的现象造就了一大批看似热闹, 学生却学无所得的课堂, 对学生掌握知识、增长技能也没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2. 教师的话语权减少, 很多教师不敢开口说话。
不少教师认为说多了就不是新新改的课堂, 就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权利, 变成了传统的“填鸭式”课堂。
3. 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 将师生互动变成了多媒体与学生的互动。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 很多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得到改善, 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是, 在实际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许多教师过于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让教学互动成为学生与媒体, 教师与媒体的互动。上课变成了教师播课件、学生看课件, 用课件取代了教师的作用。以上现象的存在, 让我们认识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经历一次次的“互动”, 才会真正地掌握知识、技能与思维的方法, 才会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更要使得师生之间关系融洽, 在互动中实现高效,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多项策略研究促进师生互动发展。
1. 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积极改变现行师生关系, 建立有效互动的师生关系, 将学生的知识获得渠道扩展为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通过实验操作、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师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为课堂互动实现高效奠定基础。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互动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要常接近学生, 了解学生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 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 不歧视每一位后进生。教师可建立多种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如课堂上每一个眼神, 每一句话语, 每一个微笑;课下多种形式的谈心、座谈会。惑人心者, 莫乎于情。久而久之, 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情感, 进而乐学。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任, 做学生喜爱的教师, 就要和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 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师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是师生平等关系中的首席。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新课程强调,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 相互沟通, 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 转变角色意识是课堂互动的保证。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 新课标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必须从传统课堂中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参与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 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明确有效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 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 而不是过分关注教师如何“教”, 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师角色, 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平等互动, 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激发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 而是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一员, 课堂教学有效互动“是对双方的倾听, 是双方共同在场、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 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分享”。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师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 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学习过程, 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 教师就不能“一言堂”, 应该给予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主动发言、共同参与的机会;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 教师就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一部分学生成为互动的“主力”, 另一部分学生成为互动的“替补”;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 教师就应该学会倾听, 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 寻找学生思维的火花。
2. 实现多样化学习方式的研究。
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将学生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 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激励、唤醒和鼓舞的作用。这是课堂互动取得实效的关键。
(1) 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学生无目的瞎聊, 教师不主动指导, 少数人参与、多数人旁观等现象。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要尽量利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不同进行异质分组, 组内每一位成员都要有自己的职责, 扮演不同的角色, 并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在学生小组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合理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 要求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 更重要的是要帮助组员实现个人目标及小组目标。
(2) 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固定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良好的习惯应该是:勤思、互动、交流、应用、提升。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3) 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高中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确要“活”, 要看书并要做题还要总结积累, 教学中进行一题多解思考, 优化运算策略;逻辑思维能力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对能力要求较高, 重视题目的转化训练, 体会数学语言。
(4) 形成“自主探究”的模式。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 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 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胜不骄, 败不馁, 形成积极进取, 不屈不挠, 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 要遵循认识规律, 善于开动脑筋, 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 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 经常进行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 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 只看书不做题不行, 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 结合自身特点, 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3. 提高互动实效性教学设计的研究。
研究互动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帮助教师选择、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 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交往情景;研究课堂教学的实效的教学原则、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如何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 列举出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和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及注意问题;研究课堂互动教学实效性的评价策略。为教师提供互动教学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及评价方法等。
(1) 设计有效提问, 激活学生思维。教师的提问, 首先应该在学生“最近发展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问题进行发问, 提问的内容应根据学生已有水平和思维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 逐步逼近数学本质。提问要有思考价值, 能够巩固已学知识、启发思维活动, 引起对所学内容更深层次的思考。其次, 教师的提问要形式多样, 可将问题设计成填空选择题或判断改错题等多种形式, 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再次, 教师要努力创设接近本质的数学问题情境, 在学生观察、实验、猜想、推理、反思过程中的关键处、矛盾处、对比处, 抓住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 适时提出问题, 为学生指明探索方向和思维途径。最后, 教师的问题要具有发散性, 以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和课堂有效互动的空间。问题可让学生有多种解决策略、思考方向、操作方法的选择, 由此产生更大的互动空间和需求, 增强互动的有效性。
(2) 掌握倾听艺术, 将有效互动领向深处。在课堂教学中, 倾听似乎是学生的事, 教师娓娓道来, 学生细细倾听。但事实上, 倾听别人发言、理解别人的意图是与人产生互动的前提。教师倾听学生, 就是对智慧的欣赏、对知识的尊重、对生命的敬佩。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真正地倾听, 就能唤起学生更加自主、专注地投入学习, 实现真正的有效互动。
【互动性策略】推荐阅读:
同伴互动策略05-10
有效互动策略10-07
互动教学策略08-27
小学语文课堂互动策略09-08
互动式培养策略09-26
互动生成的教学策略10-03
互动教学的实施策略07-11
支持性教学互动策略09-07
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策略的研究08-02
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课堂互动设计及策略探讨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