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互动性的激发(共10篇)
口语交际互动性的激发 篇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运用语言的阶段,口语交际作为新生事物在小语课堂中备受重视。口语交际是一个双向或多向互动的过程,要在语言实践中进行。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上,口语交际课往往更多地被上成单向的口语课,“交际”的成分体现得很少。那么,如何扩大口语交际课的交际含量呢?笔者认为应增强互动性,以下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学会转述》为例,谈谈口语交际的互动性的生成与激发。
一、游戏导入,激趣互动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口语交际课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尽快进入敢言、乐言之境,游戏是最好的导入方式。因此,在教学《学会转述》这一内容时,教师采用“传话游戏”导入,即老师和一组学生配合,将一句话悄悄传给第一个同学,然后依次往后传。规则是只能说一次,而且不能让其他同学听见。游戏的结果可想而知,最后一位同学听到的话和老师传出的话大相径庭。学生哈哈大笑之余,老师适时提问:“你知道传话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吗?”学生顿时安静下来,细细回想,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传话(即转述)的注意点:1.听清楚;2.说明白。采用这样一个游戏互动的环节导入学生兴趣盎然,丝毫没有拘束感与紧张感,在玩乐中老师及时点拨,又顺势归纳出来转述的特点,可谓一举多得。
基于低年级学生胆子小、开口难的特点,口语交际教学更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引导他们做有意义的游戏。在玩中学,在学中乐,有益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有益于学生接受知识。
当然,口语交际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并不一定局限于游戏,但凡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使之有积极的语言表现的方式,如表演、插图、故事、多媒体等都可以采用。这些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利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巧妙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学生情绪也会随之变得高涨,调动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动力,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中,语言也会像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二、模拟情境,广泛互动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实际就是生活的工具。所以口语交际训练的天地是广阔的,途径是多样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会给口语交际提供活水、源泉。苏教版的口语交际内容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更充分,十二册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再现生活情境的训练。特别是低年级口语交际课更是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生活的侧面,成了学生走进生活、实践生活的阵地。
如《学会转述》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就是学生最熟悉的学习生活情境的再现:向一位生病的同学转述“树叶贴画比赛”的通知。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将这部分的教学过程分为两步:
第一步,练习简单转述,即将“1.今天下午,在操场上举行跳绳比赛。2.明天下午,班级举行树叶贴画比赛。3.明天的美术课,请同学带来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这三句话采用不同的方式转述给别人,这中间有学生转述给老师的,有学生转述给学生的,还有学生转述给自己的好朋友,再由自己的好朋友转述给老师,等等。三句话由简到难,层层递进,为文本内容的转述做好了铺垫。方式方法上是多元互动的,训练目标指向全体学生。
第二步,学习文本内容,为了能更生动地展现文本内容,教师事先录制了这则通知,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播放,使学生一下子有了身临其境之感;再让学生回归课本,到教材中细读这则通知,搞清通知的几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最后在练习转述这则通知时,教师又从生活的角度多元考虑,分三个层面练习转述:同桌互述,提醒纠正———师生合作,表演转述———生生表演,评价提升。这样,学生的体验非常充分,从自由练习到上台表演,从师生合作到生生合作,层层深入的训练步骤让学生在最后登台表演的时候驾轻就熟、出口成章,已然把自己真正当成了文本中的主人公。
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整堂课的重点,“学会”是重中之重。要让学生亲历具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的过程,达到“学会”转述的目的,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采用,都要充分考虑。要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善于”到“善于”,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同时,还要注意,训练的主体必须是全体学生。口语交际三维整合的教学目标,以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而能力的培养有赖于科学的训练。因此,只有扎实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科学训练,让师生在课堂创设的情境中真正互动起来,才能实现能力培养的目标。
三、切入生活,多元互动
语文是教育资源最丰富的、与现实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口语交际又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语文活动,必须通过大量实践才能内化为能力。因此,《学会转述》第三大块的内容,教师将目标定位于“课外延伸,实践体验”,主要创设了以下三个情境:
情境一:电话铃响,老师离开。一位老师进来发布通知:周老师是在这儿上课吗?我是四年级的陈老师,请你们通知她,今天下午四点,谭校长让她到接待室开会,请她带好下学期的工作计划。老师回来,学生及时进行转述。
情境二:在生活中,除了转述通知,转述的内容还有很多。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有人打电话来谈事情,你能转告吗?师生合作、小组合作表演《接电话》,学生练习评价。
情境三:新课即将结束,让学生替上课老师将“欢迎你们来星辰实验学校!希望你们对今天的课多提宝贵意见!”这句话转述给一位听课老师。
这三个情境的设置与安排可谓独具匠心、水到渠成。无论是时机的把握,还是内容的选择,不仅与教学过程很好地融合,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口语交际活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另外,这三个情境的设置,既是巩固练习,又是一种互动的反馈评价。无论是怎样形式的口语交际训练,都应重视交际后的反馈,这是检验口语交际互动效果的重要一环。“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语言实践”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创设情境”更是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时,我们要营造宽松、民主、愉快的交际氛围,创设多样、灵活、可行的交际情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课堂才会生动、有趣,学生才会勤于观察,乐于思维,敢于表达,才会真正让口语交际“动”起来。
摘要:口语交际有着很强的互动性。口语交际以交际为核心, 是交际双方通过口头语言进行沟通的动态过程, 它基于一定的话题, 展开交流, 或陈述事实, 或抒发情感, 或议论评析, 从而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要实现“交际”目的, 就必须互动。文章以《学会转述》为例阐述了口语交际的互动性。
关键词:口语交际,互动性,游戏导入,模拟情景,切入生活
参考文献
[1]李明洁.口语交际新视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6.
[2]刘焕辉著.言语交际学基本原理.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7.
口语交际互动性的激发 篇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将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合二为一,称之为“口语交际”。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科学认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对语文教学的更高要求。那么,在低年级课堂上怎样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呢?请看以下教例: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红领巾电视台要办一期谈理想的节目,事先派记者到各个班级去采访,选出那些讲得好的小朋友上电视。你们想不想上电视呀?
生:想!
师:那得先接受记者的采访。你们被采访过吗?
生:没有。
师:你们在电视里看见过吗?说说别人是怎么接受采访的。
生:别人是先听清记者的问题然后才回答的。
生:他们把话说得很清楚。
师:对。你们看,接受采访能这样吗?(师故作身体摇晃、抓头摸耳状)
生:(齐)不能,不能!
生:接受采访时应该站好,有礼貌地看着记者,然后把话说清楚。
师:你们真聪明,知道了怎么接受记者采访。那么现在让老师当一回记者,采访大家,行吗?
生:行!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采访的,被采访的同学又是怎么回答的,待会儿请你们也当一回小记者。
师:(戴上记者证)我现在可是一名记者了。(从旁边上)二(4)班的小朋友,你们好!今天到这儿来是想让大家谈谈自己的理想,愿意吗?
生:愿意。
师:(走到一学生面前,握手)你好!
生:记者,你好!(握手)
师:请你先自我介绍一下。
生:我叫沙乐天。
师:你好,沙乐天。请问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沙:我长大了想当空军。
师:你怎么会想到当空军的呢?
沙:我觉得当了空军以后,就可以很神气地在蓝天上翱翔,连白云都在我的脚下。
师: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
沙:不用谢!
师:沙乐天在接受采访时自然大方,声音又响亮,我们把掌声送给他!(生纷纷鼓掌)
师:我再来采访一位小朋友。(略)
师:刚才是秦老师当记者,现在请小朋友来当记者采访别人。
(生自由组合进行采访活动,师巡视指导。教师安排的活动时间很充分)
第一组:
记者:张中华,你好!请问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张申华:我长大了想做个农民。
记者:为什么呢?
张申华:因为我想种出四四方方的西瓜,让别人放在车子上不会滚下来,运输很方便;我还要种一种五颜六色的棉花,用它织成美丽的布而不用颜料来染,每个人穿在身上都很漂亮。
记者:太好了!祝你早日实现你的理想!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
张申华:不用谢。
第二组:
记者:你好,沈佳杰。请问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沈佳杰:做个足球明星。
记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呢?
沈佳杰:因为听爸爸说进一个球就可以挣很多钱。如果我挣了很多很多钱,就可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让他们可以和我一样,在学校里读书、写字、学知识。
记者:灾区的小朋友一定会感谢你的。你开始练球了吗?
沈佳杰:是的。爸爸还为我请了教练呢。
记者: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
沈佳杰:不用谢,再见!
这一教学片断给我们的启示有这样三点:
一、激发动机是前提
口语交际,实际上是指以口头语言为主要中介手段而进行的、交际双方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有人说,使这一活动得以进行的要素有四个:一是交际的主体;二是交际的对象;三是交际的媒介(口头语言);四是交际的环境。但当这四要素都具备时,交际行为就一定会发生吗?心理学研究表明,它还需要动机的激发,因为动机是激起人去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的内在原因。上述片断的执教者深谙此理。她巧妙地通过学校红领巾电视台要办一期谈理想的节目这一设计,激起学生想上电视的愿望,从而引出练习采访这一话题,使交际活动自然地得以进行。由此可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交际动机,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前提。
二、示范引导是关键
示范是“做出某种可供学习的典范”,也就是做个样子给别人看看。为什么说教师的示范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呢?原因有两个:一是根据语文是工具的观点,可以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教学生学习、掌握语文这个工具。正如木匠师傅教徒弟使用刨子,除了必要的讲解外,还需要亲自刨一刨的道理一样,在教学中的许多情况下,教师都有必要为学生做个样子。二是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中,由于儿童知识、经验的贫乏,模仿就成了他们的心理需要。可以说,儿童的一切学习最初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虽说在学生的生活中口语交际几乎是无处不在,但自然状态下的口语交际还存在不少问题,离大纲要求有较大的距离,如文明礼貌的缺失。那么,怎么说、怎么做才算是讲究文明礼貌了呢?讲解当然是一种办法,但实践证明最简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教师适时适当的示范。从上述教例来看,这一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除教师的示范以外,有时候也可以利用电教媒体,让学生来作示范。
三、自我实践是保证
柳斌同志曾说过: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言文字能力。目前讲语文知识太多,许多时间都花在分析技巧上。讲得多,做得少,考试多,训练少,所以教学效率不高。语文学习应强调应用,这是很有见地的。事实早就证明,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而培养这种技能,光靠分析、讲解是达不到目的的。它必须通过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言语实践才能形成。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否定教师的讲解,而是说教师的活动要适时适量。教学中,教师更多的应是为学生的言语实践创设条件。这里,教师通过示范向学生提出要求(如自然大方、声音响亮等)后,即给学生以充裕的时间,引导他们在自由的空间内自主地进行口语交际,在此过程中教师仅是作个别化的指导。从反馈情况来看,效果是很明显的。
江苏海门市教育局教研室 沈荣
实现口语交际的有效双向互动 篇3
因此,如何在口语交际中实现有效甚至高效的双向互动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挥主体,突出互动参与
现在的口语交际课堂,往往成了优等生、能说会道者的舞台,而大部分同学参与的范围小,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口语交际课堂,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调动主体的积极性,增强主动交流的参与意识,这需要一个宽松、民主的交际氛围。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人文关怀,满足所有学生的交际需要,让学生学会充分展示自己,并从中获得自信和交际的乐趣。教师要把交际的任务交给每一个学生,应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采用讨论、游戏、课本剧表演、小记者采访、实话实说、演讲会、画画解说、自我介绍、问答等多种交流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责任,进而积极参与到交际活动的过程之中。
创设情境,营造互动氛围
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最基本的办法。特别是对于教材中交际互动性不明显的内容,教师必须巧妙地处理教材,增强互动性。例如,五年级教材中一则口语交际“设计一条公益广告用语”,很容易上成一节指导写作课。教师必须精心预设,让学生先去收集校园中那些不够和谐的地方,再引导学生跳出文本,深入校园生活,并为他们设计公益用语,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更加重视倾听、关注评价了。另外,教师让学生互动起来,巧妙地化解了难点,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丰富教材内容,充实教材内容,才能满足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双向互动交流的需要。例如“介绍我的小制作”,这是一则介绍类的口语交际。怎样丰富教材内容呢?如教师应布置学生独立或者合作完成一件小制作,学生亲身体验了制作过程,他们的感受会更为真切。在随后的小小展示会中,教师要提示学生:听一名同学介绍完自己的小制作后,可以给他提出建议,作出评议;可以从材料的选择、方法是否恰当、如何设计更为美观等谈一谈你的看法。这样一来,就充实了教材内容。
口语交际最终要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因此,教师要设计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易表达、乐表达,在真实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注重示范,加强互动引导
口语交际课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是动态的,难以掌控。教师不能忽略了必要的指导。学生由于阅历浅,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无论是倾听、表达、应对能力,还是交际态度、听说习惯、文明素养都比较缺乏。教师要适时地扶一扶,帮一帮,在学生有困惑的地方多进行指点。教师要注重示范,尤其是让那些思维敏捷、善于表达的学生发挥他们的积极影响作用,通过同学间的互动、交流以及示范,影响、带动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容易模仿,快速地悟到一些表达交流的方式、态度等。
参与评价,反馈互动成果
评价必须在特定的口语交际语境中进行。这种评价不仅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话、心灵沟通,更是一种特殊的口语交际过程。
评价、反馈都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进行。如在“向父母介绍自己的朋友”中,学生可以从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做客原因等方面介绍。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聆听:“你想对同学提出哪些建议”“听一听扮演家长的学生的感受”,再启发学生评价对方,包括眼神、注意倾听、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介绍的口吻、有条理、尊重朋友、用词准确、态度自然大方等等情况。多元化的评价反馈策略的实施促使学生明白,自己在交际过程中到底哪些地方出现了问题,应该怎样改善提高。
激发学生上口语交际课的兴趣 篇4
1.创设情境 ,让学生乐于交流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教师的强制力, 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要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上好口语交际课,首要的办法就是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具体活动的情境中,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多数学生只是甘于充当“录音机”,能开口说话的人不多,说得从容自如的更少。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创设角色表演游戏交际、校园交际和家庭交际等情境引发他们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以角色表演为例,角色表演可以诱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 尤其是有趣味的表演更能激发他们参与交际的热情。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课《风景优美的地方》时,我先用导语引入新课“同学们 ,你们到哪儿玩过 ? 那儿风景美吗 ? ”我话音刚落 ,学生立即兴致盎然地说自己出去玩的经历。我接着提出:“谁愿意上来当导游和游客? ”我选了五名胆子比较大、口语交际能力较强的学生上台表演,一个扮“导游”,其余四个扮“游客”,并向他们说明“导游”要给“游客”介绍自己玩过的地方,在介绍的过程中,“游客”可以随时向“导游”提问题,“导游”要耐心解答。这五名同学表演得很认真、滑稽,课堂气氛由静变动。他们表演完,许多同学纷纷举手也要上台表演,连平时内向的同学也举手了。这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成“旅游团”,组内的每一个人轮流当“导游”,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在互动中活跃思维,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应对的能力。
2.多元互动 ,让学生参与交流
多元互动是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基本要求。学生只有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强倾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1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更是语言交际的参与者。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第八单元口语交际课《有趣的动物、植物》时,我以“老师也喜欢很多有趣的动物、植物你们来猜一猜好吗? ”导入,学生听后,立即产生浓厚兴趣,个个精神专注,思维活跃,这时再稍加引导就取得了良好效果师生互动确实有助于学生参与表达交流。
2.2生生互动。面向全体 , 人人练说 , 生生互动是最好形式。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课《我们的小制作》时,学生在班上展示自己的小制作,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评一评谁的手巧,谁说得清楚、明白。这时教师就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互说互评,让学生在问说、议、评中互动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3群体间互动。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互问互答 、表演、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要求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动脑筋想办法,为自己的小组获胜获奖出力。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课《猜谜游戏》,采用“打擂台”形式,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说得多,猜得多,听得认真,并请各小组的同学当小评委,打出分数,评出优胜组。
2.4师生与环境的互动。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课《我们身边的垃圾》,学生可以将课堂上讨论的话题带回家与父母、邻居交流,并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回到课堂上发表看法。这样就拓展了口语交际课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交流表达。
3.开展活动 ,让学生愉快交流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大自然景观是学生口语交际取之不尽的源泉。灵活多样地组织教学,调动学生乐学、乐说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课《春天在哪里》前,我带领学生到学校的花坛、草坪及校门口的田野找春天。上课时,以校园内和田野的美丽景色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又如开展一次跳绳比赛,比赛后可以以比赛过程及自己在比赛时是怎样跳的, 心里有什么想法之类为话题,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这样活跃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欲望,使学生愉快地进行口语交际。
4.激励评价 ,让学生敢于交流
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 而且能激活学生思维。那种“一锤定音”、无视学生学习的发展态势,告诉学生“船已到岸”或强拉学生“回头是岸”的行为,容易挫伤学生积极性,造成学生甘当听众的消极心理。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教师就要给学生营造宽松的环境。对学生的评价,要多表扬,多鼓励,不批评,不指责。要用表扬与肯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如果学生表达的意思不清楚,或者有说错的地方,教师就要用婉转的语言,启发引导改正。如:“这句话的意思我们明白了,如果××词能换一下,那句子的意思就更明白了。”“你能根据老师的问题,把这句话的意思再说一遍吗? ”“如果你在××方面再努力一点,那就更好了”……一次次鼓励,能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评价的同时,要调动学生之间互评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欣赏倾听,培养学生的欣赏、合作、交流能力,品尝成功的乐趣。
口语交际要突出“互动” 篇5
没有互动和合作,口语交际就丧失了它的本质属性。因此,如何促进口语交际有效乃至高效地互动,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一、创设互动氛围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扫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敢于、乐于与人交际。口语交际课一定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因为有了兴趣,学生才有交流的动机:有了兴趣,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
因此,一方面,课堂上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自由、信任的交际氛围,尊重学生的表达方式,多些表扬,少些批评,及时发现学生说的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要多以奖励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有位老师设计了“挂金牌”的方法,让学生有一回出色表现,就给自己挂一颗金牌,下课后摘下金牌带回家与爸妈分享学习的成果、收获的快乐。“挂金牌”无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具有强刺激的“兴奋点”,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尽情地展示自我,兴趣盎然地参与交流。
二、创设互动情境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有人说:“环境塑造人。”这些话很有道理,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去自主创造情境,把学生带到具体生动的情境中,由此情此境激发学生的情绪及内在动力需要,从而可以让学生产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所以,教学中一定要依据教学内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惟有如此,才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参与互动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才会增强,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兴趣,走进“交际惰境”,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参与,去作进一步的体验。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在《怎样过“六一”儿童节》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以录像的形式展现幼儿园小朋友欢度“六一”的情景,再配以轻快活泼的音乐,学生的兴致立刻高涨起来。然后让他们回忆过去,“上幼儿园时,你是怎么过儿童节的?”对于过儿童节,每个孩子都有切身体会,再加上教师创设的情境,学生的记忆顿时被激活了,话匣子也打开了。
通过实际练习,学会面对不同的交流对象,确定不同的谈话内容、谈话方式和谈话重点,在真正有效的双向互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除利用游戏、角色表演等方法来创设情境之外,利用现代视听技术手段和教学设备,融视、听、说于一体。更有助于营造语言交际氛围,特别是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广范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口、眼、手、脚等多种器官,使学生得到视听享受。
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增强口语交际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学生口语交际们勇气和信心,养成口语交际的良好习惯,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注重互動实践
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口语交际训练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实际运用,而实际运用反过来又能促进学生合作、互动、沟通、交际能力的提高。口语交际训练不能局限于课堂上,在课外有着更广阔的天地。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交际活动,如接待客人、上街购物、拜访他人、问路等,加强学习和训练。还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有价值的活动,给学生增加交际实践的机会。又如:讲故事比赛,小主持人大赛,成立小剧团搞课本剧表演,参加社区志愿者工作,当电视台小记者去社区采访,走访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等等。
这些“走出去”的实践,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设计活动方案、制定活动规则、布置安排工作,让他们自己去与别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从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应对,从而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说流利、有条理地说准确,并注意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进行对话训练。久而久之,学生济会在对话中不断纠正错误,提高说话质量。
可以在活动之后,学生还沉浸在活动的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如果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自然得到了提高。如在“六一”庆祝会上,同学们兴致高昂,编排了许多生动有趣的节目。活动过后,同学们意犹未尽,教师紧抓时机,让他们谈了对这次活动的看法。同学们侃侃而谈,对活动的编排、演员的投入、观众的参与等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大家紧扣活动,中心明确,语言流畅,内容表达极为清晰。
小学生虽然尚未涉足社会,但他们都喜欢谈论社会上的一些热点话题。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学生谈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并不苛求学生谈论问题的本质。只要学生能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把意思说明白,也就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如我有意识地将口语交际由课本引入到生活,利用晨会课、班队课等让同学们谈新闻、谈时事,或针对班内一些不良的现象谈感想,对行为不端的同学进行劝诫等。
总之,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是面对面你来我往的信息交流,是双向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所以,课堂上应安排大量时间,注重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全班学生都能参与的形式,以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间,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反复经历、体味,提高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深刻性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条理性、机敏性,从而获得真知,增强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
互动教学在口语交际中的运用 篇6
互动教学即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最大限度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最优化表达内心情感。在互动教学过程中,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在教师引导下进行, 一方面需要教师把握度, 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有充分的兴趣投入对问题的关注。因此,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如何采用好互动的学习方式, 是十分有必要的。倡导这一学习方式的积极意义在于打破课堂上对传统“互动”的理解, 打破一问一答的做法,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锻炼他们的能力, 使得学生“能说会道”, 思维敏捷, 意思表达层次清晰。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选取好的课题,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一个优秀课题能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 学生会无形中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并运用于实践中。在口语交际训练中, 教师一定要选择学生感兴趣、有深度的课题, 比如男生对天文比较感兴趣, 就让学生描述流星雨成因以及过程, 并对流星雨发生时的景象进行现场表达。女生对精美的工艺品感兴趣, 就让女生描述一些复杂的工艺品, 并试着引导她们悟出制作原理, 这样多学科结合, 一下子提起了学生的兴趣, 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兴趣为指导的口语交际教学, 学生会朝着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去思考, 去表达, 几乎不认为自己在上枯燥的语文课, 而认为自己是在和朋友对话, 把自己在行的东西展现出来, 无形中淡化头脑中的课堂和学习意识。这样对学生而言, 似乎在进行平常的交往和沟通, 而不用考虑是对是错。但教师不仅仅是个旁观者, 应该适时地进行引导、鼓励 (通过眼神、手势) , 使得学生在交流的时候感受到有人在认真地听, 并不时注视自己从而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教师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在互动中所存在的弱点, 并因人施教, 因材施教, 如:怎样用词准确, 怎样用词精练、到位等, 怎样描述精彩, 怎么融合无缝等等。
二、尊重学生性格差异
在实践中, 并非所有男生都对天文感兴趣, 也并非所有女生对精致的工艺品情有独钟, 教师要对学生的爱好兴趣有普遍了解, 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口语交际教学中来。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二:第一, 学生爱好大相径庭;第二, 课程安排口语交际课时少。如何合理运用有限的课时做好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是面临的一大难题, 这就要求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在课余, 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备好课, 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比如设计一个能够凸显各种人物性格的游戏或者小故事, 再通过外部激励 (比如小组对抗、期末考试加分) 机制, 使全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交际中, 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以及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条理性, 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
三、抓住互动教学的本质
明确口语教学的目的。“口语交际是交际者在特定的环境里, 围绕特定的话题, 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 运用语言手段, 面对面传递信息, 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言语活动。”因此, 口语交际并非只是让学生记住几个生词, 背诵几个优美句子, 而是要求学生从内心自发地看待一样事物, 用真实的情感去演绎一个人物, 不需要跟着现代“真、善、美”的价值标准而刻意违背本意, 依葫芦画瓢。因此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明白这是演戏, 又要让学生认真地去演, 也就是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交际”, 重要的在于学的过程, 学到了什么, 懂得了什么。
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虽然提倡素质教育, 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逐步提升, 但教师的作用不可或缺。尽管学生主动性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学生毕竟缺少社会历练, 缺少对事物的整体性把握能力。没有教师的循循善诱, 没有教师的合理引导, 学生很容易走进“钻牛角尖”的误区, 而不能进退自如, 游刃有余。因此教师在互动教学中起重要作用, 甚至关键性作用。
及时归纳总结推广。教学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口语教学在进行引导、施教、培养之后也应该进行总结归纳, 将优秀的教学方法推广。推广不仅能呈现学习的结果, 而且能再现学习的过程, 在集体的智慧下, 查漏补缺, 发现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 推向更优的训练模式, 从而再一次引发新的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互动性的激发 篇7
关键词:创设情境,拓展渠道,强化评价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这里强调了口语交际训练的互动性, 学生只有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 才能不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因此,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 应想方设法加强“互动”。
一、创设“互动”情境, 激发训练欲望
创设情境, 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口语训练的欲望, 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 如以图设境、以音设境、以物设境、以演设境、以事设境、以文设境等。下面着重介绍以事设境和以文设境:
1. 以事设境。
就是以生活实事创设情境。教师通过生活实事的情境再现, 把学生带入相应的气氛中, 以激发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欲望。例如以“到商店买文具”为主题的口语训练, 教师可按这样的步骤创设情境:第一步是忆境, 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到商店购买东西的情境, 想想自己和售货员是怎么对话的, 当时各自的神态, 语气是怎样的。第二步是试说, 让学生把当时的情境试着说给大家听, 以激发说话欲望。第三步是设境, 在这个基础上, 教师相机提出:有个学生想到商场买一个文具盒, 可是商场里的品种很多, 他不知道买哪种, 你想想, 这个同学和售货员各自会说些什么话, 是怎么说的?教师在学生说之前, 可进一步提示设境: (1) 售货员服务态度很好; (2) 售货员服务态度不好; (3) 买文具的人很多。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现场交际活动, 让学生上台分角色说、同桌对说、分组说, 以达到口语训练的目的。
2. 以文设境。
就是以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 描述了作者当时所处的情境, 我们教学时应把情境再现出来, 让学生入境说话。教师可设这样的情境:游客要去海滨小城旅游, 需要询问导游, 你们想想游客会怎样问, 导游会怎样介绍, 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游客询问、导游介绍, 同时鼓励学生从不同地方游客、不同旅游爱好角度进行互说。这样做既进行了学生口语交际训练, 又巩固了课文知识。
二、拓展“互动”渠道, 提供训练空间
课堂是口语交际的重要场所之一。课堂上老师不仅要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更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以不同方式“互动”为渠道, 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
1. 讨论式的“互动”。
针对老师或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展开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目前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采用了这种方式。但是, 有不少讨论流于形式, 学生互动性不强, 收效甚微。因此, 笔者认为老师在采用讨论这种方式时, 就注意下面几点: (1) 讨论要适合学生, 不要脱离学生实际。 (2) 要给足讨论时间, 让学生把问题讨论透彻。 (3) 讨论的形式要多样, 可以是全班讨论, 也可以是小组讨论;可以是同桌讨论, 也可以过座位找好朋友讨论。 (4) 要做好讨论的准备工作和组织工作。
2. 比赛式的“互动”。
教师出示一幅画 (可以是课文中的插图) 或提供一个情节, 让学生你说我听, 我说你听, 赛谁想象最丰富, 赛谁语言 (口语) 表达能力强, 赛谁说得最有表情, 等等。这种比赛, 最能调动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积极性。
3. 辩论式的“互动”。
学生针对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辩论, 各自说对问题的看法, 争某种说法的对错。例如在教完《圆明园的毁灭》这课后, 教师说:“圆明园是那么辉煌, 但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践踏。今天, 你们说说是把它修复, 还是不修复, 为什么?”然后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辩驳。这样辩论, 互动性强, 最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 接力式的“互动”。
教师或一个学生描述一件事的开头, 其他学生接前面学生的话说下去。如老师说:“星期天小明和爸爸到公园玩, 请同学们想想:接下去该怎么说呢?”一个学生接着说小明做什么, 再一个学生说突然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接力, 互动性也很强, 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课外口语交际的机会, 加强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互动”。比如:布置学生向家长转告老师的要求、学校的通知或规定;打电话告诉亲友自己学校的情况;到街道下农村进行社会调查;采访自己最敬佩的人等。教师让学生通过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进行社会实践, 学生在这样的“互动”环境下, 会不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强化“互动”评价, 提高训练效率
口语交际训练除了想方设法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外, 还应注意及时对口语交际情况进行批评。这种讲评需要师生共同参与, 才能加强“互动”, 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效率。评价时应做到下面的三点:
1. 及时评价“互动”表现。
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 师生都要注意观察、了解全体学生的表现, 对于积极参与口语交际训练的学生, 应及时表扬;对于较少说话、怕说话的学生, 则应指出不足之处, 并鼓励他们大胆说话, 以期达到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目的。
2. 及时评价“互动”语言。
对于说话较流利、语言较生动的同学应给予肯定;对于学生说话中出现的错误, 应及时发现, 及时纠正。师生评价的目的要很明确:话宁可说得短些, 也要说得好些, 做到省时高效, 不断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
3. 及进评价“互动”态势。
口语交际互动性的激发 篇8
《推荐或自我推荐》是苏教版小学第八册“练习1”中的口语交际训练。从话题上看, 这是属于“介绍”类的口语交际内容。教材潜在的互动性因素较少, 需要教师精心挖掘、巧妙设计, 创设生动活泼的交际情境来促进交流互动, 层层深入, 步步提高。从学情上说, 四年级学生少有“推荐”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难以准确、具体、形象地把推荐的理由说清楚, 更难于相互之间的“商讨”“应对”了, 需要教师强有力的临场指导和语言支持。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 以学生的主体言语实践活动为核心, 巧妙创设情境, 注重双向互动, 让学生在“学中说”“说中创”, 大胆实践, 自主发展, 使学生学会初步的“推荐或自我推荐”的方法, 形成良好的交际意识, 促进语言能力和交际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
1.创设生动活泼的互动情境, 让学生在语言交际实践中感悟、学习推荐的方法和技能。
2.通过练说、讨论、角度体验、评价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倾听、应对等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学生敢于表达、善于展示自我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双向互动的情境中学习推荐方法、发展语言能力, 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在学生说话、交际过程中出现用词不当、表意不明时, 教师做针对性的点拨和指导, 上出口语交际课的“语言味道”, 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与意图
一、聊天谈话, 前期铺垫
一聊:“我们班有哪些班委?”了解班委组成人员有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文体委员、纪律委员、生活委员、宣传委员等。
二聊:“这些职务分别是做什么的?”让学生认识每个职务的主要职责, 为后续学习提供先期准备。
[意图:考虑到“推荐和自我推荐”这一话题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我采取了聊天谈话的导入方式, 从贴近学生班级生活实际入手, 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口语交际之中。]
二、尝试推荐, 强化指导
1.独立思考, 同桌交流。如果你来推荐我们班的班委, 你准备推荐谁, 为什么?先个人思考, 再与同桌一起交流。
2.指名尝试, 强化指导。指名上讲台说, 让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说的同学是怎么推荐的, 哪些地方说得好, 哪些地方说得不够, 教师针对性地适时加以指导, 教给推荐方法。如: (1) 可以学习本单元习作的写作方法, 用“理由有”的表达方式说。 (2) 怎么没有自己推荐自己的啊?大家不好意思吗? (3) 敢毛遂自荐, 真是好样的。她的说法跟前面同学又有所不同, 她用的是“我的优势”, 其实就是理由, 而且还用上了形体语言, 注意了说话的表情和动作, 这就让人更喜欢听了。 (4) 这位同学说的又进一步了, 用了举例子的方法, 使得自己推荐的理由更充分, 更让人信服。
在此基础上, 师生共同总结出推荐的基本方法: (1) 有“序”表达。先说推荐谁, 推荐他做什么, 为什么要推荐他。 (2) 有“理”表达。可从几个方面说清推荐理由, 让人听得明白, 也可举例子, 使推荐更具有说服力。 (3) 有“情”表达。推荐时, 富有感情, 适当加上动作、表情, 以增强推荐的感染力, 结尾还可以说说自己的愿望或期望。
3.模仿学习, 引导评价。在明确了推荐的基本方法之后, 需引导学生围绕推荐的理由是否充分、语言表达是否有序、仪态是否大方等方面加以评价,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点拨和指导。同时, 还要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大胆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和有创意的推荐, 使学生从中感悟、学习多样的推荐方法, 切实提高表达能力。
[意图:“推荐和自我推荐”不同于一般的人际交流, 要想推荐成功, 需要一定的交际技巧和表达能力, 这就特别需要教师在语言表达和推荐技能上给予相应的指导。所以, 在这一环节中, 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推荐的基本方法, 为自主推荐、成功推荐搭桥。当学生只着重于“推荐”而忽略了“自我推荐”时, 我及时加以引导, 帮助学生及时调整思路, 实现角色转换, 培养了他们敢于展示自我的意识和能力。]
三、层层深入, 步步提高
1.模拟竞选场景, 展开多向互动。
在学生心中都有了自己的推荐对象的基础上, 创设一个模拟竞选场景, 来个现场考核、答辩。要求学生对被推荐的人有什么问题或要求尽可以大胆提出来, 看谁提的问题最精彩, 看谁回答得妙。教师着重在如何“应对”方面进行相机指导。
2.拓宽交流思路, 推进深层互动。
在交流互动中, 学生的思路可能比较单一, 或者是只提一些表面化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提问题, 引发深层互动, 进一步提高“应对”能力。
[意图:在本环节中, 我主要采取摸拟班委竞选、群众提问、候选人回答的方法, 让全班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 展开新一轮的口语交际。在逐步深入的提问与回答中, 训练学生的捕捉信息、准确发问和即时应对的意识和能力。]
四、总结方法, 延伸课外
1.回顾总结:回忆一下这节课, 怎么样才能取得成功的推荐与自我推荐呢?
2.课外延伸: (1) 把这节课的交际过程说给家人听; (2) 向同学推荐一首你喜欢的歌, 或一幅美丽的画、一本好看的书。
口语交际互动性的激发 篇9
一、考查探索问题主动性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必须……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近年来的中考试题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考查,通过试题,考查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考查学习的过程。来看一道试题。
【原题】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2011·江苏省泰州市)
班级开展“我爱汉字”的主题活动,你一直参与其中:
⑴【课内学习】某同学的“趣解”汉字给了大家很多启发,也请你参照示例,“趣解”第5题人物画像中的任意一个汉字。(3分,不要求句式一致)
【示例】梦:林间有夕阳,如画一样的美丽风景。
汉字:____趣解:_______
参考答案:
(1)示例:沙(1分),缺少了水,生命将变得像沙漠一样荒芜(2分)。
这道考题的设计源于教材中的“汉字”专题,从示例对“梦”的趣解可以看出此题在说文解字的一般性要求的基础上又着重强调了一个“趣”字,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逆向思维的能力、足够的应变能力,尤其是主动探究分析的能力。学生需要主动地选定目标字、主动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分析各部首和整字之间义项上的关联。对于平时总是被动学习的同学来说,本题解决起来殊为不易。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平时的教学,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引导,加强对学生主动性学习习惯的训练,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
二、考查口语交际知识的积累和语言的综合表述能力
口语交际试题注意考查学生口语交际知识、方法的积累。比如选择适当的称呼,适宜的问候语;比如论据确凿,说服力强;比如观点、理由阐述有条理,婉转而又得体,交际效果良好……
另一方面,许多口语交际试题还要求学生不仅能“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更要求学生能够将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正确而有条理地表述出来。这样的考题,考查的是学生语言的综合表述能力。来看前面例子中的第二小题。
【原题】⑵在某商店门口看到“特效纹香,10元1合”的促销广告后,老师要求你纠正其中的两个错别字,并结合“汉字专题”中有关形声字的知识,说明修改理由。 (5分)
“纹”改为_______,理由:________
“合”改为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蚊(0.5分),形声字,形旁为”虫”,表示与动物有关。写成”纹”,只是读音相同,而与动物之义无关(2分)。盒(0.5分),形声字,形旁为”皿”,表示与器皿有关。写成”合”,只是读音相同,与器皿之义无关(2分)。
这道考题的考查已不仅仅停留在机械改正错别字的层面:一级要求是学生需要明确错别字错在哪里,正确的字应该怎么写,相对而言,这一级要求学生是很好达成的;二级要求是要能明了改正的理由,这一级要求要达成,学生需要调动自己更多的知识储备,理解字的本意,明了造字原理,乃至要理顺字与词语、句子之间的内在关系,当然,这一级要求学生大多也能达到;三级要求是能够将自己的理解正确而有条理地表述出来,这一级要求对于某些学生而言就有些困难了,因为很多同学虽然对形声字有所理解,但却是“茶壶里倒饺子”,是“胸中有数,笔下难名”。这一题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标”中对语文综合实践的评价建议:考查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要让学生顺利解答这样的题目,就要求教师不仅注重口语交际知识的积累,更要注重对学生语言综合表述能力的训练,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发言,反复演说,使学生在平时就能“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而不是蜻蜓点水般浅尝辄止。
三、考查想象、创新等思维能力的实践运用
口语交际试题给学生创设了特定的情境,答案不是唯一的。它还着重考查学生的想象、创新等思维能力,考查学生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灵活性。来看一道试题。
【原题】下面是一则小幽默,若你是小明,你认为怎样回答既幽默,又符合情景?(2分)(2012年·湖北省咸宁市)
某小学二(1)班举行数学单元测试(满分是5分),小明考试回来,爸爸问他,“这次考试得了多少分?”“3分。”话音刚落,“啪!啪!啪!”小明的屁股上挨了爸爸的三鞋板子。爸爸又问:“下次再考,得多少分?”小明回答:_________________。
这里创设了一个对话情境,要求小明在“高压”之下回答爸爸的话。学生解答时需要展开想象,想象出劝说的画面,定位好角色,组织语言。更重要的是,要想达到“回答既幽默,又符合情景”这一要求,学生要跳出正常思维之外,根据情境,推演小明的回答。答案不唯一,但“(下次)我一分也不要得了”“零分”这样的回答显然更胜一筹,既符合孩子的语言特点,又带来喜剧效果。事实上,能够做出类似答案的学生并不算太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创新、想象、求异等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角色教学、重视图例漫画教学,等等;要能够让学生学会尽快地融入情境,设身处地,调动思维,展开想象。
总之,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越来越切合新课标,能够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着力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这些试题也注重考查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的效果,是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有效体现。
摘要:各地中考口语交际试题经过近几年的发展, 越来越切合新课标的要求, 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考查探索问题主动性的培养;2.考查口语交际知识的积累和语言的综合表述能力;3.考查想象、创新等思维能力的实践运用。
口语交际互动性的激发 篇10
关键词:创设教学;互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99-01
我们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境互动,激发全员的参与热情,有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师生互动,营造氛围
师生互动,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营造口语交际氛围的前提。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更活跃;如果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
在口语交际中,教师带进课堂的应该是对学生的关爱、得体的装束、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优美的语言、饱满的情绪,教师应转变为“交际合作者”,自己要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成为他们交流中的一员。只有这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如展览会的组织者,表演中的一个角色,辩论赛中的裁判或是一个辩手,以及商品购买活动中的一个推销员、一名顾客,小记者活动中的一名被采访者……教师的直接参与,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调动学生交流的欲望,又能及时而全面发现学生口语交际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立即给予提醒、点拨和纠正。
二、生生互动,激活思维
生生互动,发挥群体作用,促进形成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上互相讨论,交换思想,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就鼓励了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生从合作的经验中获得自尊和尊重他人,社会能力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弄清每次口语交际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独立思考,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如教学《我的家》,师先引导:“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家,每个家的成员各不相同,家庭成员的工作和学习也是不一样的,你来介绍你的家,让我们大家认识你的家,好吗?”在交流中,学生相互询问,自主交流。这样既拉近了同学之间的心距,又培养了学生听、说、思的能力,使同学之间增进了了解,促进了班级的团结,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达到了共同进步。
再如教学《保护有益的动物》一课时,学生说:“我们可以成立一个保护有益动物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到小区去开展宣传工作,另外,写一些宣传标语贴在森林里,这样,市民就不会再去伤害有益的动物了。”生:“我觉得这样做还达不到宣传的作用,如果不到森林去的人就根本不知道要保护有益的动物,我们应该写广播稿到电视台,让电视台帮我们宣传,这样,市民就会有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生:“我们不仅可以这样宣传,还要写表扬信给那些保护有益动物的市民,鼓励他们;批评那些伤害有益动物的市民。这样不就更能促使市民保护有益动物吗?”生:“XX同学的这个方法不错,不过只是让少数人知道,我们应该想办法让所有的市民都知道。”师:“对,这个同学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应该让所有的市民都知道,那该怎么办?”生:“我有办法了,我们可以把表扬信贴在大街上,市民看到了不就知道了吗?”师:“你的办法不错,不过这样虽然达到宣传的作用,但是,会给环境带来污染!我们应该做宣传栏,把表扬信放到宣传栏中,市民不就看见了吗?”也就是教学中,可以是学生说,学生补充;学生问,学生答。使课堂上充盈着轻松、愉悦的气氛和双向互动的语言交流活动。
当然,重视学生交际互动的过程中,一定也需要教师的调控作用。诚如叶谰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指出:“学生动起来了,绝不意味着老师无事可做了,而是意味着老师要在收集整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做更高水平的动,通过教师这一层面的动,形成新的、连续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三、人境互动,入境融情
人境互动,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训练中。课堂贴近于生活,学生在似曾相识的环境中进入课堂,这时候的学生好奇心被诱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情绪变得高涨,在活动中畅所欲言,作出积极而迅速的反应。表达倾听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学到了相应的口语交际知识。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李吉林教授如是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如“我说你猜”这个话题。刚上课时,教师就根据班上某一学生的特征平和、亲切地说:“一个小女孩,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双大眼睛,她呀特别爱笑,一笑起来嘴角旁就露出了一对讨人喜爱的小酒窝,学习好又爱帮助别人。大家都喜欢她。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学生只要加以思索就猜出来了。这时教师揭示了话题:本节课的话题就是“我说你猜”,具体要求是把你熟悉的同学或教师描述出来,让大家猜一猜。由于教师讲述的对象是学生同伴,大家都觉得好玩、亲切,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的讲述又给学生作了示范,为学生参加口语交际做了内容和情绪上的准备。
如《该怎么办》这一节课,其主要训练目标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孩子如果与父母走散了该怎么办?教师设计了这样一幅生活情境:小明与妈妈去公园玩,结果与妈妈走散了,在一阵哭声中,教师问同学们:小明该怎么办?大家快帮他想一想办法吧!同学们的情绪顿时激昂起来,纷纷动脑子,出点子,教师适时地要同学们按照想到的办法进行表演,整节课气氛活跃,同学们在表演中获得了知识。
因此,任何一节口语交际课,只要教师能够设计出再现生活原型的情景,往往那节课就应该成功了一半。
【口语交际互动性的激发】推荐阅读:
浅谈口语交际教学中的情境互动09-04
口语交际的训练05-14
口语交际的误区09-19
口语交际的有效培养08-08
高效的口语交际课12-12
关于口语交际的论文07-14
“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10-11
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11-04
谈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06-08
口语交际中的能力培养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