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任务(通用12篇)
口语交际任务 篇1
摘要: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护理人员基本的职业能力, 也是护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以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理念为基础, 以门诊接待为例, 从前任务阶段、任务阶段和后任务阶段3个维度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中职护理,口语交际
由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重阅读, 轻口语”等问题的影响, 在中职语文的实际教学中, 口语教学一直是薄弱环节, 其造成的直接影响是:中职护生在实习工作中存在口语交际障碍。这种障碍主要表现为:语言不文明、不准确;交谈方式较为刻板, 谈话内容空洞等。要改变中职护生口语交际的现状, 除了要加强护生日常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外, 还要突出护生的专业特色, 将语文课堂中的口语交际教学与护理专业的职业口语相结合,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 任务型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中外近几十年来发展较为成熟的语言教学途径之一, 而对于中职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而言, 任务型教学法同样适用。为突出中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的特色, 在实际口语交际训练中以护理人员工作场景为基础, 以任务为导向, 对于培养护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情感将大有裨益。
任务型教学法是根据现实生活的交际需要确定学习任务, 由护生围绕这一任务制订计划, 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 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将课堂交给护生, 以护生为主体开展教学, 使语言教学真实化和社会化, 同时也将语言能力目标与工作能力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与目前职业教育所提出的“做中学, 学中做”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2 以真实任务为基础, 开展口语交际能力训练
为了有效培养护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笔者以门诊接待这一具体任务为例, 引入任务型教学法,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护理专业的口语交际教学中, 使护生所学即所用, 让口语课堂教学真实化和社会化, 帮助护生在任务的解决过程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1]。根据语言学家Willis.J提出的任务型教学的步骤, 将本次任务分为3个阶段:前任务阶段、任务阶段和后任务阶段。
2.1 前任务阶段
前任务阶段是教师导入教学任务的阶段, 亦是护生的准备阶段。教师设计具体而贴近真实护理场景的教学任务, 并由护生分组完成。
在门诊接待这一任务中, 具体包括3个部分:角色设置、资料查询和门诊接待观察。首先, 确定分组以及组内的两种角色, 即护士和不同症状的患者。其次, 为了使护生掌握门诊接待的礼貌用语和接待礼仪, 让护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查阅门诊接待时常用的专业术语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1]。同时, 要求护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习医院进行实地观察, 或请教临床专业课教师。教师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3个维度对护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明确门诊接待时要询问患者的问题, 在导诊的同时还要介绍相应科室的医疗配备情况以及医院的医疗设施;学会从词汇、句式、语法等方面组织语言;培养专业情感。
2.2 任务阶段
任务阶段也称为任务环阶段, 是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部分, 具体由3个部分组成:护生分工完成任务、各组护生讨论和比较任务完成情况、护生补充和完善。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控制讨论的方向和给予明确的时间限制, 以便护生更快速、有效地完成该阶段的任务。
各组护生根据前任务阶段的准备, 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接待情景。表演结束后, 护生根据前任务阶段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 分工完成门诊的观察、资料的查询等。这一任务阶段在口语交际方面尤其要注重对患者使用得体的称呼, 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使用礼貌用语等[2]。同时, 护生在协作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
执行任务的阶段, 教师将课堂交给了护生, 让护生感受到了参与教学的乐趣, 而教师扮演了监督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多重角色。通过各组的互相讨论和比较, 护生能够了解不同场景下门诊接待的注意事项。
2.3 后任务阶段
后任务阶段主要是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包括教师评价、护生自评与互评以及护生评师。
教师评价中如果有专业课教师参与, 则语文教师、专业课教师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前者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 后者更加注重职业口语能力的评价[2]。护生自评和互评主要是发挥护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护生评师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中的不足, 更快地调整教学策略, 把握教学节奏, 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准备。通过教师评价、护生自评与互评以及护生评师建立了一种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从而更全面地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
3 讨论
3.1 语文课教师要更新口语交际的观念, 并提高专业素养
在培养护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 教师是重要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的口语表达对护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 作为语文口语交际教师, 一方面应该更新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理念, 充分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则;另一方面除了要具备丰富、系统、科学、全面的语文知识外, 还应拓宽知识范围, 积极储备一定的护理专业知识, 为开展职业口语交际教学打下基础, 真正实现基础课程教学的专业性[3]。
3.2 在日常交际口语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对护生进行职业口语培训
在目前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设置中, 一年级护生的课程以基础文化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为主, 与临床接触较少, 因此, 这一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应以课本上的口语交际活动为主。该阶段的侧重点在朗读、普通交谈、演讲训练等方面, 能够使护生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技巧。随着基础教学的深入, 循序渐进地培养护生的职业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的口语交际教学要趋向于职业口语的交际训练, 即护士职业口语交际。这一阶段更加强调表达的专业性, 护生在普通口语交际的基础上, 要学会与特定的交际对象进行交流。
3.3 任务的设置要注重与护理专业结合, 突出职业特色
任务型教学法应遵循真实性原则, 在中职护生的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 我们根据医院工作的真实场景设置任务, 若条件允许, 还可以将口语交际训练放在实训室中进行, 让护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医院工作情境, 更快地掌握教学内容。
相比日常口语交际, 职业口语更加具有针对性[3], 而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合作性学习活动, 能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工作。
参考文献
[1]温霞.论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生言语能力与护理工作者的关系[J].护理研究, 2008, 22 (4) :1024-1025.
[2]于晓泉.护理职业院校文化课教学与专业课程整合的思考——以语文教学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 (8) :87-88.
[3]殷萍.对中职口语交际教学的探微[J].职教通讯, 2011 (12) :42-43.
口语交际任务 篇2
在学科素养培训中,我认真学习了各门课程,其中,我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这门课程更感兴趣,说实话,对于口语交际到底该怎么教,我一直很困惑,所以,在认真学习了课程之后,我在班里也试着运用了一下,感觉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关注学生交际中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口语表达愿望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口语交际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当众表达的勇气。我们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把引导学生敢于当众表达作为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突破口,首先帮助学生闯过敢于表达的“心理关”。
──摘自《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首先根据话题内容,创设适合的交际情境,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交流氛围,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情境;然后,我再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允许每个学生有话就直接站起来说,作为老师,我适时地追问学生,发散学生的思维,或者适当地为学生补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爱说。另外鼓励学生表达,不要打断学生讲话的思路,引导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注重口语交际的核心,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所有的口语交际,都直接指向交际的目的、交际的功能,即使是独白式的表达,也不是自说自话,而是为了谋求某种理解和沟通,是为了达到与人交往的需要。
要想成功交际,还要考虑交际对象,考虑语言环境,如身份、场合、时机。后者不可或缺。如,有的人表达能力很强,认识事物也很深刻,但在表达观点时表现出争强好胜的性格,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伤害了别人的情感,别人无法接受他的观点,他也不能很好地完成交际任务。
──摘自《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在今年寒假的语文作业中就有这样一个口语交际:
三个小朋友在一块空地上踢足球,小飞一用劲把足球踢到一个院子里。小飞他们爬上了围墙,看到院子里有个老人在干木匠活儿,球就躺在老人的旁边。那么他们怎么才能把球重新拿回来呢?在开学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口语交际:
我们进行角色扮演,我扮演老人,然后找三个男生来表演,其中一个学生大喊:“老头,把球给我们扔过来!”我不吭声,那三个男生一看不行,经过商量后,另一个男生也高声叫道:“大爷,把球给我们扔过来吧?”我抬头看了看他们,仍没有回应。这时,另一个男生大声说:“老大爷,打扰您干活了,我们的球不小心掉您院子了,您能不能帮我们扔出来?”我马上面带笑容,把球给他们扔了出去。
这个角色扮演结束后,我和学生探讨,为什么最后一个男生能把球要回来?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
1.要具备好的听说能力,知道该表达什么;
2.要考虑交际对象,比如对老人说话时声音要稍微高一些,正常交往要注意语音不宜太高,语速不宜太快等;
3.要考虑语言环境,比如在一定的.环境里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表达,对不同身份的人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表达等。
三、开发口语交际课程,把口语交际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
教师应该具有课程意识,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更应该挖掘语文教科书中的口语交际因素,开发口语交际课程。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语文活动中,在回答问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随时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随时纠正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他人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文无定法,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教材专家编排的系统意图很好,在系统不大变的情况下,每个单元小变灵活一下有时反而更好。特别是口语交际和习作。新课标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课外的拓展空间很大,没有课外资源根本无法有效地完成。例如五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安排中:第一组“采访”,第二组的“策划一次活动”,第三组的“我是小小推销员”,第四组的“搜集资料”,第五组的“综合性活动“更是如此,第六组的课外延伸给父母讲,第七组的“不忘国耻”还要靠课外大量的“爱国”题材作品来感悟,第八组“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无一例外。在教学中,我没有按教材给的既定程序按部就班地施实,我把学生口语交际的时间都安排在星期一。因为,每个周末时学生为口语交际搜集材料的时间。每堂口语交际课最起码保证学生一个双休日的准备,有的甚至一周。
资料准备好了,一堂口语交际课就是最好了吗?还不是,口语交际课的终极目标是实用。课后还要不失适地发现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口语交际。给家长讲一讲你这次口语交际的体会和收获,给家长读一读你的优秀文。在“父母的爱”口语交际后,我启发学生,父母那么爱我们,我们怎么去爱父母啊?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列出了十几条,贴在后面的班报栏里,在全班掀起“感恩父母”的活动,给爸爸妈妈洗脚、擦皮鞋、洗衣服、做饭,一下子都来了。既然这样,作文也延伸一下吧。大作文上“父母的爱”,小作文上“感恩父母”,互为相辅。
四、改进口语交际的评价,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
在以往的口语交际中,我们评价的角度主要是从这个学生是否抓住主要内容进行了表达,或者他表达的是否流畅。通过学习,我更正了以往的错误认识,在口语交际训练时,我的评价开始发生了变化:
口语交际的评价,既要评价听说的内容、评价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也要评价交际时的行为和态度。后者的重要性不亚于前者,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更为重要,因为它有可能直接决定着交际的成败。
口语交际任务 篇3
关键词: 中职学生 口语交际能力 强化训练
口语交际能力是用有声语言的形式,伴以合适的非言语手段,恰当、机敏地以听与说为实现方式,进行信息、情感交流的能力。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选用、聘用人才的一项重要条件。正如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所说的:“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85%取决于他的口才和人际交往能力。”
正是意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近年来,国家对现行中职语文教材进行了多次改革,使教材内容更具职教特色,更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新教材把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里明确了口语课的课时占阅读课的35%,充分体现了口语交际教学在整个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不仅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对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以适应今后择业就业、促进社会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就现状来看,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发言讨论不主动,课后交往言语贫乏,实习、面试时口语表达不流畅,态度拘谨,难以将自己的特点恰到好处地传递给用人单位,从而失去许多实习、上岗机会。即使有机会实习、上岗,也有不少学生因为难以和领导、同事恰当地沟通、交流,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除了学生原有语文基础薄弱、口语交际能力较低外,更主要的是中职学校口语交际教学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语文教师仍然沿袭传统教学模式,没有脱离以传授知识、分解字词句篇章为重点的普通中学语文教育模式,重读写,轻听说。这种教学模式造成中职学生毕业时口语交际能力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不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因此,强化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多年中职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强化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有两种,即强化课堂教学和拓展课外训练。只有精心设计、有效组织,才能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强化课堂教学
强化课堂教学要从强化听力训练、强化说话训练、强化朗读训练、强化演讲训练四个途径进行。
1.强化听力训练
倾听是口语交际的重要手段。王尚文教授曾说:“听是语文学习的精髓。”听的能力具有独立性,会说的人不一定会听,反过来,会听的人不一定说得好。“说话是人生的需要,听话是人生的艺术”。这句话告诉我们“听话”比说话难,因为“艺术”总比“需要”复杂。强化听力训练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注意力,从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所以必须对听力进行单独训练。
在听力训练时要求学生做一个专注的听话者,听话时听准说话者的说话内容,把握说话者的动机,分析说话者的弦外之音。教学中可以设计复述、听评等形式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课前安排讲故事,学生听完后复述故事,要求能说出故事梗概、主题思想等。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挑出一篇自己认为最好的习作,在全班口头发表出来,请同学们欣赏;然后,大家共同评析,就这篇文章谈感受、提意见或提问题。教师应给学生一个较易把握的评析标准,使训练目的明确。要求学生做到:(1)认真听别人的作品,谈谈自己听完文章之后有什么感触、收获和联想。(2)指出成功应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3)评点文中展示了怎样的个性和具有什么独特的东西?一些学生常犯“千人一面”的毛病,缺少自信和独立品格。需要教师在评析鉴赏中加以引导。
以上这些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强化说话训练
说话是口语交际的主要方式,是人们交流信息、沟通感情的桥梁。说话是否得体,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文化水平、素质高低等。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曾说:“善于说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具备很多能力,其中要有敏捷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说话训练,全班轮流,人人参与。在说话训练前,根据中职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知识水平等选择说话话题,选择那些他们能说、愿意说的话题。如校园、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日本核辐射”等。在说话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说普通话,注意语音和语法规范;要得体、适合语境;要有礼貌,体现真诚、谦虚、大方;要适当运用表情、手势、眼神等。
当课前演说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后,可以尝试让学生进入教师角色,经过精心准备,上台为大家讲课、讲评练习题,或做考前、赛前动员等。实践证明,被动学习十次不如主动讲授一次。特殊的场合(课堂)、特殊的角色(教师)、特殊的关系(师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应对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强化朗读训练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是运用清晰的普通话语音,有感情有技巧地读。朗读既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前,应重视读法指导,让学生明确朗读要求,诸如语速、语调、重音、停顿等,通过这些显性要求,学生达到声情并茂、字正腔圆的目的。教学中训练学生在普通话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感情基调,多读多练,从而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与听者共鸣。如李白的《將进酒》要朗读出诗人的豪情逸兴和集怀才不遇、壮志未酬、蔑视富贵、及时行乐于一体的复杂情感;又如《雷雨》一文,文中共出现了十九个“哦”,这个词有时表示疑问,有时表示感叹,有时则带有恍然大悟的意味,读的时候要做不同处理:或语气上扬,或语调下降,或拖长音调,或简短音调等。通过课堂上这种长期的强化朗读训练,使学生逐渐掌握朗读技巧,养成有感情地进行口语交际的习惯,切实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强化演讲训练
演讲又称演说、讲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宣传某种主张的一种讲话方式,是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密切配合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宣传方式。以口头语言为主,以态势语言为辅,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和心理素质。具体步骤如下:
(1)引导学生学习演讲范例
可以观摩演讲录像或朗读名人的演讲词,提高他们对演讲的认识。我国有许多著名革命家,同时又是著名演说家,如孙中山、毛泽东等。他们的演说曾经吸引和教育了亿万人民群众,特别值得我们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他们的演说词并加以分析和揣摩,学习他们的成功之处。
(2)指导学生搜集演讲材料
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引导他们搜集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演讲材料,激发学生兴趣,树立自信心。所选材料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具有时代感。如汽车专业学生可搜集与汽车文化相关的演讲材料,旅游专业学生可以搜集与旅游资源相关的演讲材料等。
(3)帮助学生练习演讲
有好的材料,不一定就能讲好。中职生必须反复练习,才有可能取得成功。练习演讲时要先把演讲稿熟记于心,然后抛弃演讲稿自由地说。演讲时要有应变能力,随时掌握听众心理;要根据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需要,设计表达方式,确定语气、语调、语速、停顿、重音等,做到声情并茂;还要恰当地设计和使用态势语言,确定一些必要的动作、手势等。
除了安排命题演讲外,在课堂上还可安排即兴演讲。即兴演讲形式灵活、不拘一格。既可以利用课前三、五分钟举行,又可以让学生随堂讲述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如“我的同桌,我的老师,我的父母”等。通过口述其外貌、个性特征等,培养学生连贯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拓展课外训练
课外训练是对课堂教学有力的补充。拓展课外训练有三个途径:辩论、戏剧表演和模拟应聘。
1.辩论
辩论是围绕一个或几个话题,正反双方通过激烈的争辩捍卫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观点的一种口语交际训练活动,是一种层次高、难度大的说话训练方式。它是培养学生聪明睿智、才思敏捷、表达流畅而富于说服力的较高层次的听说活动。参与者既要倾听对方的意见,又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因而需要敏捷的思维、广博的知识、流利的口才和随机应变的临场经验。这种方式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力、思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论证表达能力和处变不惊的胆量。通过论辩,学生明辨是非,磨砺意志,拓宽视野,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口语交际习惯。
教师应该从组织准备、辩论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给学生具体指导,并且提供有关的学习参考资料。辩题不宜太难,小到班级,大到社会、人生,只要是热点、焦点问题就行。最好能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引起辩论兴趣,然后循序渐进地加大辩题难度。如“中职学生应不应该交异性朋友?”“同学过生日送礼物好不好?”“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吗?”,等等。
2.戏剧表演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集语言、动作、歌唱、舞蹈于一体,反映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戏剧表演就是将戏剧文学剧本中的人物台词和人物动作搬上舞台,进行再创造的表演过程。根据戏剧情境,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是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活动。教材中的《雷雨》、《茶馆》、《威尼斯商人》等优秀篇目可让学生表演。进行戏剧表演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角色分析
角色扮演的要诀是设想自己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学生可能常常因为不知道怎样进入角色而发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自问自答帮助自己找到感觉。如《雷雨》一课中,扮演“繁漪”这个角色,可以问自己“她是谁”,也就是弄清她的人际关系网,她是谁的妻子?谁的情人?谁的母亲?谁的主人?还需要问“她的性格怎样?”“她为什么有这样的性格?”“她要做什么?”“她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角色分析时必须弄清楚的问题。只有弄清这些问题,才能透彻地了解一个角色的性格。
(2)角色选择
角色分析之后就要进行角色选择,也就是为不同角色选配表演者。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谁的外形和角色比较相像?二是谁更有潜质表现人物的性格?
(3)排演
首先是每个演员背台词,在每个人熟悉台词之后,演对手戏的演员要面对面地对台词。接着全体演员一起配一遍台词,然后是走台,也就是在舞台上对一遍台词,并确定位置。最后是演出,这时需要服装、道具、灯光、布景等各方面配合,并观察实际效果。
进行戏剧表演要把握戏剧中心思想,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学生根据人物身份、地位揣摩人物心理活动,模拟人物对话,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口语交际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模拟应聘
应聘是求职者为谋求工作而向用人单位做的自我推荐,这是学生在就业实习时推销自己的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应聘时应注意的问题,除了服饰仪表、注重礼仪之外,学生面试时的谈吐更重要。可以结合学校每年开展的供需见面会形式,开展模拟求职应聘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应聘者和招聘者两组,就招聘面试现场进行模拟训练。回答问题时要体现真诚、谦虚、实事求是、从容回答;说普通话,声音清晰;要揣摩对方心理,回答内容贴近对方期望的答案。这种训练比自我推销更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因为模拟招聘的问题是现场提出的,回答是即兴的,问题回答是否具有技巧,反应是否灵活快捷,对学生都是极大的挑战。这种训练既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是对所学知识、能力、礼仪等方面的一次综合检验。
强化中职口语交际教学,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一方面可以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以适应今后择业就业、促进社会交往,另一方面口语交际能力提高能促进素质教育落实。所以,中职语文教师要强化口语交际教学,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修订),2009.
[2]吴俊玲,刘万顺.口语交际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09.
口语交际任务 篇4
一、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现状
(一) 语音面貌欠佳
个别学生在英语语音方面存在口音严重或发音障碍。某些地区的学生在说普通话时就存在平翘舌不分的问题, 在学习英语时, 这种语音障碍并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克服, 例如, 单词seat与sheet, wash与watch发音分不清楚。学生说出来的单词被人误解或嘲笑, 使学生丧失进行英语口语交流的信心。实际教学中, 有很多这样的学生, 他们英语基础扎实, 读、写、译能力良好, 但就是碍于语音, 羞于开口。
(二) 听力能力有待提高
英语口语的交际能力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英语的听说能力。交际是以听得懂、听得准为前提, 其次用词汇、语言, 甚至肢体动作配合将思想充分表达。目前, 高职高专学生的听力能力有限, 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实用英语三级考试, 但三级考试中的听力相对简单, 还不能完全满足日常交流的需要, 而且考试中的听力训练存在备选项供学生参考。仅针对过级的听力训练, 对提升学生的听力能力, 进而刺激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作用并不明显。
(三) 缺乏英语口语交际环境
高职高专学生练习英语口语的环境基本还局限在英语课堂。英语课堂又很容易被教师占用绝大部分时间进行知识讲解, 并非是练习英语口语的纯语言环境。如果课堂上缺乏互动、提问、演说、对话等英语口语练习, 就完全失去了英语口语交际的可能性。
二、任务教学法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Brown (1994) 指出:“交际能力即在某一特定的语境下, 在交际的过程中学习者为了传递和沟通信息所运用到的技能。”口语能力和书写能力都属于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不仅需要说话者用语言表述, 还涉及在特定语境下如何得体的使用语言。在口语课堂中, 可以利用任务教学法设置特定的主题, 在给定的语言环境中逐渐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任务的选择要兼顾日常交际、英语语言文化、风俗习惯。这样训练的英语口语才更贴近生活, 交际能力才会提升。
(一) 日常交际主题, 贴近职场需求
高职高专学生择业时的范围比较广泛, 涵盖销售、管理、生产、服务等多方面领域。因此, 在基于任务教学法设计英语口语课时, 日常交际的主题选择要充分贴近学生的就业方向, 符合职业发展规律, 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例如, 可以设置介绍接待、电话问询、食宿旅游、出行交通、求职应聘等公共主题。也可针对某一特定专业需求, 设置专门的主题, 例如, 对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 可以设置汽车销售、售后服务等主题进行训练。当然, 主题的设置应从简到难, 这样更符合语言学习的发展规律。
(二) 语言文化主题, 培养英语思维
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在中英文的表达上就有充分的体现。例如, 在中国, 龙是神圣而吉祥的象征, 中国古代甚至用龙来象征天子。然而, 在英语中, dragon却完全颠覆了中国人对龙的定义, 它可以理解为喷火的、凶猛的动物, 可以用来形容凶暴的人、凶恶的人, 像这样的文化差异很多。因此, 在口语训练当中, 可以设置一些小的任务, 让学生去区分、讲解。学生既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 又锻炼了演讲表述能力, 培养英语思维。
三、结束语
最后, 在英语口语课堂中, 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任务教学法设置交际主题,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语境。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言得体程度、语言准确性等问题, 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Brown, 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New Jersey:Tina Carver, 1994.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李秋芳.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 2008 (4) .
[4]朱丽媛.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的英语口语水平[J].河南农业, 2011 (2) .
口语交际教学交际性例析 篇5
在口语交际的诸多特点中,交际性是其最本质的特点。离开了交际性,口语交际的实施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笔者以为,教师在努力挖掘口语交际交际性特点时,应当重视以下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一、话题选定体现交际性
口语交际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所选定的话题具有交际性。以下两个教学案例话题特点不同,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提示了达成交际的基本策略。
(一)《猜谜语游戏》
1.师生互动
师:老师先出谜语,请同学们猜,谁猜到卡片上的谜语,美丽的卡片就送给谁。
……
师:这儿还有几则谜语,不过,这次不但要猜出谜底,还要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
2.生生互动
师:刚才大家猜的是老师收集的谜语,谁想把你收集的谜语说给大家猜猜?
指名并交代:想让谁猜就请谁,而且要记得问问他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上台自由与人交际。)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一问一答,态度大方又有礼貌,合作得多好呀!请四人小组在一起猜猜组里的谜语,小组长要组织大家有秩序地进行,并且选出组里大家认为好的谜语。
师:请每组的组长把你们组选出的谜语贴在教室的周围,等会儿请其他组的同学猜一猜。如果猜对了,就把谜语送给他。
……
【评析】
这个案例以“猜谜语”为话题,具有很强的交互性。首先,猜谜语需要一人说一人猜,或一人说多人猜,话题内容要求参与的双方进行言语交流。其次,猜谜语时,出谜者要步步诱导,让对方接近谜底,而猜者既要猜出谜底,还要说清楚理由,话题的展开对参与者的言语表达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选定了具有交互性的话题后,还需要教师充分挖掘交际内涵,拓展话题的交际功能,使得口语交际过程真正成为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其综合素质的途径。这个案例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
1.交际目标分层。
制订目标是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的前提。目标的确定应当体现三维内涵,符合实际,兼顾差异,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个案例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教学目标的制订和实施中注意分层,并呈现逐步递升状态:
目标意图
①教师出谜语让学生猜,猜对了奖励谜语卡。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尽快投入学习过程。②请猜对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猜的。学会清楚、明白、完整地说话。③学生出谜语,自主选择对象猜一猜,并说出是怎样猜到的,说的时候注意大方有礼貌。
学会清楚、明白、完整地说话,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和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④四人小组猜谜语、选出最好的谜语。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言语评价能力,在团队中逐步形成合作能力和大局意识。⑤将小组推荐的谜语贴在墙上让同学猜。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体会感受口语交际成功的喜悦,增强集体荣誉感。
2.交际对象广泛。
由于口语交际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以言语为媒介的互动行为,因此,口语交际教学时应当有“对象”意识。只有交际对象广泛,才能使学生的言语应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得到多角度、全方位的提高。这个案例中,既有师生间一对一的互动,又有学生与学生个体间的自由互动,还有四人小组间的群体互动……通过对象广泛的口语交际,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在不同场合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面对不同对象,选择恰当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在集体中学会尊重别人,善于合作的能力等。
3.交际形式多样。
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发挥他们在交际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这个案例中所出现的交际形式比较丰富,如猜老师出的谜语,猜同学出的谜语,猜小组推荐的最佳谜语,举行猜灯谜活动……丰富多样的交际形式,使得口语交际课生动、活泼、有趣。
(二)《我们的画》
……
学生经历了评画、改画、说画的过程后,教师指导学生举办画展。
师:现在,我就是“一年级图画展”的主办人(挂“主办人”牌)。谁想参加画展,就把画贴在黑板上。
师:我们将从这些画中选出“最受欢迎的画”。
师:现在要成立评画组,谁想当评委就要先在小组中自荐,然后大家推荐一位说得最好的同学担任评委(给评委挂“评委”牌)。小组里的其他成员就是“副评委”。
师:每小组在评委的带领下选出最受你们欢迎的画,可以是一幅,也可以是多幅,并说出你们喜欢这些画的理由,最后由每组的评委总结大家的意见上台发言。
获奖学生上台谈感受,台下学生随机提问。
【评析】
有些话题本身缺乏交际性,容易上成以学生言语单向输出为主的听说训练课。因此,这类话题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交际因素,调动学生参与交际的积极性。“我们的画”在挖掘交际因素方面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
1.无中生有──创造交际契机。
第一阶段的教学以“评画、改画、说画”为话题而展开。而在第二阶段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创设生生互动的交际情境,教师以“举办画展”为话题对原有的话题进行了必要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创造了良好的交际契机。“举办画展”,看似与话题主旨关联不大,属“无中生有”的教学设计,但它却是教师基于话题又不拘泥于话题的大胆尝试。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报名参加画展”“自荐和推荐小评委”“选画并说说理由”“总结发言和随机提问”等教学环节,既有个别表达,也有小组交流,交际的形式比较丰富,使学生在言语品质上也得到了较好的锤炼。这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打开了生生交际的途径。
2.匠心独具──铺设交际“点”。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往往有一些能够诱发学生兴趣的交际“点”,教师应当匠心独具地在教学中铺设这样的交际点。案例中,“自荐和推荐小评委”“选画并说说理由”“总结发言和随机提问”就是容易引发交际的“点”。“自荐和推荐小评委”,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孕育表达欲望,自然而然形成生生互动的交际过程;“选画并说说理由”,学生既可以倾听伙伴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和伙伴商量,达成一致的意见,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创设了真实的、自由的、有价值的应用场景,同时提高了学生审美鉴别能力和言语品评能力;“总结发言和随机提问”能形成一问一答的交际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言语表现的灵活性都将得到较好的发展。
3.穿针引线──形成交际“场”。
口语交际中的“场”,指的是依附在口语交际活动之中并对其活动产生有力作用的交际要素。口语交际的“场”往往不定,或是外在的物质氛围,或是内在的心理感受,或是交流中言语所达成的默契,或是讨论时思想所形成的撞击……但这种“场”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教学过程中,并影响着它的进程。有利于教学的“场”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场”内的氛围是和谐的、平和的、愉悦的;“场”内的.活动是积极的、活跃的、富有挑战意味的;场内的人际关系是平等的、互助的、包容的。在缺乏交互性的话题中,教师的穿针引线能使得原本封闭的“场”变得开放。教师亲切的语调,和蔼的态度,恰到好处的串连、提示、点拨、应和,能形成一个自然、和谐、温馨、愉悦的交际“场”。在这样的“场”中,交际的可能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二、情境创设体现交际性
以下两位老师分别执教《奇妙的动物世界》和《快乐拼图》,教学过程中都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情境。
(一)《奇妙的动物世界》
1.师生交际,交流互动。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身边有哪些动物?然后创设情境,播放《动物世界》录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动物。在观看录像的基础上请学生说说了解了哪些动物的习性?除了录像里介绍的动物,还了解哪些动物的习性。
2.组内交际,生生互动。
学生选定自己比较了解的一种小动物;向组里的小朋友介绍它的生活习性;谈谈自己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的有趣的事。同学讲的要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讲的同学要给予说明,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
3.全班交流,大家补充。
组内选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大家提问,请发言的同学补充。
(二)《快乐拼图》
1.情境设计。
课前教师为每一组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小图片。在提供图片时有意识地少放几种,为课堂拼图设置一定的困难,为创设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做好铺垫。
2.情境展开。
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发现缺少图片,很自然地产生了疑问:
生:老师,我想拼雪娃娃,可是缺少大圆。
师:哎呀,少图片了,你说该怎么办呢?
生:我可以拼别的图。
生:还可以问同学借。
师:问同学借图片还有些讲究呢,你能说说吗?
生:问同学借图片要有礼貌。
生:别人如果不愿意借,不要硬借。
生:借的时候,要把自己为什么需要图片的原因告诉别人。
师:是呀,借图片的讲究可多了,希望同学们注意这些问题,也相信你们一定能凭借自己的甜嘴巴借到你需要的图片。
课堂现象:缺图片的学生有的向周围的小伙伴借图片,有的离开座位向其他小伙伴借图片,有的一次就借到了图片,有的颇费了一番周折才借到图片,有的没有借到图片,同组的小伙伴商量换一种图形……
【评析】
上述两个案例在表现口语交际的交际性特点时有以下共性:即教学中注重师生、生生间的言语交往,准确地将口语交际过程的展开落实在人与人之间的言语活动中。第一个案例中,教师不仅让学生向组里的小朋友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谈谈自己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的有趣的事,而且对听的学生提出了“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的要求,并且要求“讲的同学要给予说明”,允许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这样的教学设计,从形式上保证了口语交际活动双向互动的可能。第二个案例中,学生发现缺少图片后,先与教师进行了一问一答的言语交际;借图片过程中,小伙伴之间进行了你来我往的言语交流等等,这都体现了口语交际的交际特点。
然而,因为口语交际情境创设的不同,在两个案例中,学生参与交际的态度,交际时所产生的情感,所达成的交际效果也有所不同。
第一个案例所创设的交际情境是播放动物录像。教师预设通过播放录像来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从而展开口语交际过程。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至少有以下几点引起我们反思:
1.情境创设是否具有交际性。录像所呈现的情境是动物介绍,提供了有关动物种类和生活习性的常识。这一情境对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他们产生亲近动物的情感有一定的作用,但从交际层面来看,情境本身蕴涵的交际因素不够。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观看录像的基础上”“说说了解了哪些动物的习性”。此时,学生的口语交际以独白为主要形式,是一种单向言语输出,缺少与同伴的互动。而这种状况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所创设情境的局限造成的。
2.情境创设是否最优化。第一个案例中。录像情境的创设比较孤立,所发挥的功能也比较单一,只是在交际活动的初始阶段起到激发兴趣,引出话题的作用,对后继的口语交际活动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微乎其微。
3.情境是否引发学生内需。交际情境的创设应当引发学生交际的需要,只有发自内在的交往需求,才可能产生富有实效的口语交际活动。从第一个案例看,学生的言语活动基本停留在“说”的层面,即便是所产生的口语交际现象,也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的,情境的创设很难引发学生主动交际的需求。
口语交际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尽量贴近现实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个案例所创设的交际情境比较好地体现了这样的要求。首先,“借图片”这一情境本身就具有交际的意味。“借”是发生在两个人(或以上)之间的。“借”不仅需要运用口语,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表达技巧。“借”还要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语言修养。因为“借”的结果只有两个,借到皆大欢喜,借不到就需要合理调整心态,忌出语伤人。所以,“借图片”这一情境,不仅具有交际性,还渗透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合的思想,内涵丰富,空间开阔。其次,“借图片”这一情境接近生活,为满足学生的交际需求而设。我们知道,“借东西”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发生的行为。当学生拼图时发现缺少图片,凭借生活经验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借”。这样,口语交际随即产生,交际过程不露痕迹。在这一情境中,口语交际活动不是教师刻意安排的,而是学生发自内在的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师生间、生生间水到渠成的口语交际场面。
三、路径选择体现交际性
构成口语交际活动的要素有四个:一是交际的主体;二是交际的对象;三是交际的媒介(口头语言);四是交际的环境。四个要素中,交际主体和交际对象之间的互动过程就成为交际的路径。
(一)《保护有益的动物》
1.了解动物面临的危险。
播放课件:有益动物被伤害的录像。
2.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3.如果你是被伤害的动物,你想说什么?
4.说说你所知道的伤害有益动物的现象。
5.讨论:如果我们继续伤害、捕杀有益动物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二)《有趣的小动物》
师:今天,老师把一个小家伙带到教室里来了,你们瞧……
生:是小金鱼!
师:快,和小金鱼打声招呼。
生:小金鱼你好!
生:小金鱼欢迎你到我们教室里来。
师:小朋友真热情呀。小金鱼说些什么呢?让我听听。(老师将小金鱼放在耳边,侧耳倾听。)
师:小金鱼说:“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来到你们的教室真是太高兴了。
师:小金鱼那么可爱,你们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生:……
师:小朋友夸小金鱼长得漂亮,小金鱼可开心了,你们瞧,它摆动着尾巴高兴得跳起了舞。
(三)《一场××比赛》
比赛前,教师请每组学生推荐三位参赛选手和一位评委,并说说推荐的理由。其他学生当啦啦队,从中选出一位啦啦队队长。
参赛选手搭积木,啦啦队呐喊助威,评委仔细观察。
积木搭完后教师请大家谈谈看到了什么。
评委、啦啦队、参赛选手从各自的角度谈自己看到的情况。
根据现场比赛情况,教师请评委说说谁能得第一。
请选手夸自己的积木,说服评委。
请啦啦队对评委的现场评价提提建议。
教师当记者,采访获胜组啦啦队队员,请他们和队友说说话。采访获胜的小组的参赛队员,请他们对其他小组提提建议。采访失败小组的啦啦队员和选手,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
【评析】
第一个案例中,教师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了能触动情感的动人画面。教学情境的选择对促进口语交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从交际主体和交际对象的互动过程看,显然路径比较单一。“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如果你是被伤害的动物,你想说什么?”“说说你所知道的伤害有益动物的现象”。这一组教学设计,侧重从交际主体角度出发,言语形式以主体独白为主,交际对象很难介入交际过程,双方缺少互动的可能。这种单向输出式的交际路径影响了口语交际的质量。
第二个案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取了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话题,内容有趣,能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兴趣,但在交际路径的确定上值得商榷。首先,“和小金鱼打招呼”“对它说些什么”等教学设计中,教师显然把“小金鱼”当作学生口语交际的对象。但小金鱼不能运用口语,学生无法与它进行你来我往的交际活动,因此,这个教学设计中缺少了口语交际的最基本条件──交际对象,使得交际明显缺少回路。其次,当交际对象无法回应主体时,教师越俎代庖,替代了“小金鱼”成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对象。这样使得原本应当通向生生之间的交际路径被截断,演变为单一的师生交际,学生的参与面缩小,交际对象的丰富性锐减,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效率不够高。
第三个案例中,教师设计了多个连贯的互动情境,在多回合、多情境中,展开多种形式和多个对象的口语交际,使得口语交际路径成为阡陌纵横的“通途”。从交际对象看,全班学生被分成参赛选手、评委、啦啦队,教师承担记者的角色。这样,口语交际出现了以下路径:
选手←→评委
选手←→啦啦队
选手←→记者
评委←→啦啦队
记者←→啦啦队
评委←→记者
选手←→选手
啦啦队←→啦啦队
评委←→评委
……
由于口语交际的对象不同。所出现的情境也不同,对学生运用口语进行交际时的要求也不同。如啦啦队和参赛选手之间的交流,就应当采用呐喊鼓劲方式,交际语言应具有鼓动性,语气激昂;和评委交流,就应当委婉得体,使自己的语言能尽量打动评委,抑或据理力争……由于交际对象丰富,因此交际路径多向,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显然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交际路径的选择,前提是充分设计好交际的对象。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交际对象单一和不当,往往会影响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展开,使得交际过程变得拘谨、呆板、程式化。而只有交际对象多样,才能使交际过程灵动、自如、多样化,使交际路径成为“通途”。
四、学习方式体现交际性
新课程强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能较好地达成互动的效果。
课题:压岁钱怎么用?
1.导入课题。同学们,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长辈送给你的压岁钱吗?今天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来谈谈压岁钱怎么用。
2.小组交流。你用压岁钱都做了些什么?在小组内讲给同学听听。
3.小组汇报。
(1)每组推荐一位小朋友,上台讲讲你是怎么用压岁钱的?其他小朋友请认真听;看看台上哪位小朋友说得清楚、明白。
(2)台下学生说说自己和台上哪位同学的做法一样。如果有自己的做法,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4.教师小结。下面讨论讨论:你认为谁的压岁钱用得最有意义,谁说得清楚、明白,然后当小评委评一评。
5.小组准备短剧。下面我们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最欣赏怎样用压岁钱,编一个短剧表达你们的意思,一会儿我们上台展示。
6.小组汇报。
(1)老师指导学生表演,学生分角色扮演,目的是使学生交谈起来。
(2)再请一组学生表演。
……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口语交际的特点使然,这种学习方式的倡导有其必要性和一定的积极意义。首先,能否形成口语交际活动,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有没有自觉参与的兴趣和愿望,因此口语交际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口语交际活动的展开是建立在个体围绕话题、自主地进行语言酝酿、组织和表达的基础之上的。由于个体的思维、表达和交往的习惯、方式不相同,口语交际活动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其次,口语交际互动性特点,决定了交际的产生必须有赖于交际主体和对象之间以口语为媒介的交往,而合作学习为这种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外部保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划分不同学习区域,组合不同学习群体等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以此充分满足不同交际需要。口语交际活动,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与同伴进行合作学习,都离不开对话题或相关信息的探究,也只有从不同角度开展深入的探究,才能使口语交际质量提升,具有实效。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倡导这一学习方式的积极意义在于不是为了培养口语交际明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能力,使得人人都成为口语交际过程中备受瞩目的主角。当然,在口语交际活动中,不能孤立、狭隘地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们之间既有独立性,又是相互依存的。自主中有探究,合作中同样有探究。即便是自主与合作也绝非对立的,水火不容的,它们之间依然有着独立运行和相互融合的特性。所以口语交际教学中倡导这样的学习方式,还应当避免机械、刻板,提倡灵活运用。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活动前有任务。
无论采用哪种学习方式,在进入口语交际活动前应当让学生明确地了解活动任务,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充分体现教学的效率意识。虚假的讨论、浮华的热闹、放任自流的交际只能使口语交际在漫无边际的闲言碎语中耗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上述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每一次活动前都布置了明确的学习任务。第一次合作学习的任务是“你用压岁钱都做了些什么?在小组内讲给小朋友听听”。第二次合作学习的任务是“你认为谁的压岁钱用得最有意义,看谁说得清楚、明白”。第三次合作学习的任务是“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最欣赏怎样用压岁钱,编一个短剧表达你们的意思,一会儿我们上台展示”。教学中所设计的三次合作学习,交际任务不同,目标逐步递进。第一次合作,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压岁钱的用途,并且“说得清楚、明白”,口语交际目标指向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第二次合作,不仅要求学生认真听同学的发言,而且要积极启动思维,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并且要“说得清楚、明白”,口语交际目标指向对学生听的习惯的训练和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的培养。第三次合作,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不仅要求学生编写短剧的故事梗概,而且要分配角色,设计台词,还要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要借助肢体语言等辅助手段进行口语交际……整个学习过程展开充分,落实了知识技能,使学生形成乐于交际的良好情感,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上述设计体现了口语交际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展开教学过程的理念,目标明晰,螺旋上升,充分发挥了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优势。
2.活动中有支持。
随着人们对教育本质愈来愈深刻的认识,对教师角色也有了全面的理解。教师角色需要由单一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一味的操作者转化为研究者。当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随时了解课堂动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善于启发、点拨、引导,并作为学习的参与者,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需要来自学习伙伴的支持,这里的学习伙伴既是学生也是教师。而教师更应该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发挥学习促进者的作用,为整个口语交际活动起到推动的作用。上述案例中,学生活动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促进作用也发挥得恰到好处。在小组汇报“怎么用压岁钱”时,教师一方面鼓励台上个别发言的学生“说得清楚、明白”,一方面要求台下的学生想想刚才上台介绍的同学中“谁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明白了”,还鼓励台下的同学“说说自己和台上哪位同学的做法一样”“如果台下小朋友有自己的做法,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此时,教师无疑像一座桥梁,沟通了台上和台下学生间的交流,使得原本只局限于台上发言学生的单向言语输出,转变为台上、台下生生互动的口语交际过程。在小组汇报短剧时,教师作为口语交际活动的一员,积极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去“指导学生表演”。正是由于教师的学习支持,才使得人人参与了口语交际活动,学生在课堂互动中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需要指出的是,学习支持并不仅局限于教师,它应该包括一切可提供支持的个体或群体。
3.活动后有汇报。
口语交际任务 篇6
一、丰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拓展说
在全套小语教材中,口语交际的内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安排上都体现了由低到高的要求,由简到复杂的坡度安排,给我们提供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相配依据。但其缺点是内容安排及要求都比较简略,而且有很大的活动性,对教师进行施教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要丰富充实教材内容,满足师生双向交流的需求。如《语文园地五》口语交际话题是《奇妙的动物世界》,教材的提示是:你身边有哪些小动物,你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吗?你和这些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说出来,跟同学交流交流。如果简单的按教材提示安排口语交际活动,就可能演变成无趣的一问一答式。我这样创设情境:第一步,“撒鱼饵”——带一只小兔子让学生观察,并介绍小兔最爱和了解它的人交朋友;第二步,“放长线”——同桌一起说说小兔子的特点,比一比谁说得好。第三步,采访说,养过兔子的同学说说自已是怎样养的,没养过兔子的同学采访养过兔子的同学,从中学养兔子的经验知识。第四步,自由说,从说小兔子拓展说其它小动物。这样,不仅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还为每个学生铺设表达的路径,提供表达的机会,促使学生畅所欲言。
二、 借助生活实践,引导学生体验说
口语交际训练的设计应符合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生活感知与积累,使学生说得具体、真实、有趣,从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如于永正老师在一年级《观察蔬菜、水果,招待客人》一课中,是这样创设生活实际情境的:上课铃一响,怎么于老师挎着篮子走进教室来上课?他说:“我家来了客人,买点东西准备中午回去招待一下,刚到校,铃响了,来不及送到办公室。”于老师并不是来不及去办公室,而是巧妙地借助班主任角色参与,巧妙地创设生活场景。接下来,他把篮子里的蔬菜水果一一放到讲台上,让学生观察后说,他家来了客人,他买了什么东西招行,使课上得格外自然化、生活化。 招待客人,应说是生活小事,于老师将它确定为交际话题, 即兴安排了师生(一生当于老师,于老师当大夫)互动表演,课堂高潮,实在妙不可言。又如三八妇女节前夕让学生采访家长,请家长说说古今中外身边的女豪杰,把采访中了解到的知识在晨会上做新闻发布会。除采访外还可设计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不仅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还丰富生活经验,可谓一举两得。
三、组织竞赛活动,引导学生评价说
课堂竞赛活动学生很喜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效地激发“互动”。如《请到我家来》的设计,教师让学生通过画一画,进一步确定走的方法,为说创设条件,接着比一比,看谁完成任务的办法多,办法好,学生围绕同一话题,发表、补充、评论别人的意见,进行真正的交流,做到了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教学《将相和》一课,让学生分组展开辩论赛,评价蔺相如和廉颇,学生各抒己见。此外评价的内容还可拓展,可以对竞赛的过程、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可以对课文的人物、事件进行评价,还可以对文章的遣词造句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说出了将相的性格特点,训练条理性、逻辑性、规范性地评价,提高了归纳、总结、高度概括的能力。
四、 相机开展表演,引导学生感受说
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设计谈话话题,让学生在强烈交往、表达欲望中不吐不快,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如于永正老师教学《草》,通过适时的表演创设这样的情境:把自己扮成“老奶奶”要听孩子背古诗,当孩子背出“一岁一枯荣”时,他假装听不清:“什么,一岁‘窟窿’?一个洞?”这样一来,同学们为了让“老奶奶”听明白,争先恐找事介绍了“枯荣”的意思和写法,既弄懂了古诗的含义,又创高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语主实践情境,收到了表达与交际的良好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设计了交谈话题:如教学《长城》,让学生扮演节目主持人。介绍自己了解的长城知识,题为《话说长城》。教学《桂林山水》、《鸟的天堂》、《草原》、《镜泊湖奇观》这些写景的课文,就让学生扮导游和游客,“导游”介绍这些景物的特点,“游客”针对景点的特点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总之,教师通过教学的多样化情境来激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交流的欲望,进行自说,互说、互听、互评、自述、讨论,做中说,演中说,小组说,全班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构成交际关系,并模拟生活实际进行语言实践,学生掌握技能、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漳州漳浦县油车小学)
口语交际任务 篇7
Skehan提出考察语言的三个维度是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 (Yuan&Ellis, 2003) 。对于英语口语教学, 当前国内占主导地位的研究集中在口语流利性和准确性上, 而对语言形式的复杂性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学生层面, 很多学生过于关注英语口语表达中的准确性, 局限于使用自己较熟悉的表达方式, 结果使很多所学词汇、句式无法学以致用, 致使语言单调贫乏、也难以深入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一大问题就是如何将“被动”词汇、句式转化成“主动”, 使语言生动、丰满起来。
复杂性体现了语言的变化和多样性, 不等同于冗长。张文忠 (1999) 认为句法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习者驾驭语言形式的能力。文秋芳 (2001) 也对第三维度给予了肯定, 其认为如果仅仅追求准确性和流利性, 而忽略了多样性, 学习者的二语能力可能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当前国内对口语复杂性的研究较少, 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2 相关研究综述
Nunan (2000) 提到独白和对话两种口语类型时指出, 其相对应的口语能力有所差异。Bygate用“叙述型”和“讨论型”两种口语交际任务对67名匈牙利中学生二语产出的特征和复杂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验证了两种口语产出有显著差异 (Hughes, 2005) 。徐琴芳 (2005) 考察了三种陈述性任务 (看图说文、话题讨论、个案研究) 下语言形式的准确性和复杂性的变化, 结果发现看图说文和话题讨论的语言复杂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谭晓晨等 (2007) 从任务类型和语言水平两个角度探讨了对口语准确性和复杂性的影响, 发现复述任务和即席讲话在从句使用数量的指标上无显著差异;并且受试的语言水平对口语产出的复杂性无显著影响。
现在许多高校为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开设了英语口语课, 根据Nunan (2000) 对任务的分类, 课堂口语任务形式基本可归纳为独白式和互动式两种类型。本研究选取互动式与独白式任务两种任务类型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两种任务类型所产出的语言特点进行统计与分析, 以此发现这两种不同任务类型下口语产出复杂性的差异。本研究旨在更深入地了解口语复杂性的产出机制, 从而丰富前人对任务类型特点所作的相关研究。研究数据和结果将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类型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3 研究设计
(1) 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讨独白式和互动式这两种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常见的任务类型与所产出的语言的复杂性之间的关系。具体研究问题有两个:
1) 独白式和互动式这两种不同的口语任务类型是否会产生语言表达复杂性的差异?
2) 两种口语任务类型所产出的语言有何不同特点?
(2) 研究对象
参加本研究的受试为14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他们均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L2”层次英语听说班的学生。“L2”层次的学生处于中等水平, 他们的英语水平较能体现整体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平均情况。故本研究从1个班的33名学生中选取了英语口语水平相近、学习背景相似、课堂参与积极的14名学生作为受试。
(3) 研究工具与数据的收集
本研究采用口语录音作为研究工具。选用了独白式和互动式两种课堂口语任务类型, 四个口语任务, 每个类型下有两种难度的相关任务。4个任务于一学期连续的两周内完成。第一周的2个任务分别为: (1) 对话题“college life”逐一发表个人感受; (2) 对话题“college life”两人一组对话交换感受。第二周的2个任务为: (1) 对话题“Men outnumber women in China”逐一发表评论; (2) 14名学生分成两队, 就“‘it’s good to be a boy’vs.‘it’s good to be a girl’”展开辩论。4个任务均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任务的口语产出按话题难度分为两组, 分别进行比较。两组的结果将进一步比较得出共性特点。同组的任务均为相关话题, 从而排除了话题因素的影响。根据Robinson (2001) 对任务复杂度的阐释, 本研究根据受试对话题的熟悉程度, 将“college life”的2个任务设定为简单任务;而话题“Men outnumber women in China”和相关的辩论“‘it’s good to be a boy’vs.‘it’s good to be a girl’”设定为复杂任务。
(4) 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Bygate (1999) 对复杂性的测量定义:以结构中字词的数量和结构间聚合的程度来反映交际中使用的语言结构的质量。本文定量研究部分使用SPSS的配对样本T检验和Word Smith软件来进行定量统计和分析。采用的复杂性测量指标如下, 见表1。该表中的定量指标采用了Yuan&Ellis (2003) 对词汇复杂性和张文忠等 (2001) 对句法复杂性的测量方法。此外本文加入了两个辅助指标作为参考, 统计c-单位的总数以检验任务类型对口语产出量的影响, 并对从句类型做出统计辅助说明受试的语言复杂性。
辅助指标1:所使用从句的类型 (type of subordination)
辅助指标2:c-单位的总数 (total number of c-unit)
T-单位:为包含所有从句及其附属的或嵌入的非从句结构的主句。平均T-单位内从句数 (SCT) 表示为从句总数与T-单位总数之比。 (张文忠等, 2001)
c-单位:即交际单位, 定义为语法上独立的述位结构或就问题所作出的回答。平均c-单位 (剔除后) 长度 (MLCP) 表示为剔除后c-单位单词总数与c-单位总数之比。 (张文忠等, 2001)
类符/形符比率:所有不同词语的总数除以总词语数的比率, 用来测量文章的难度 (Richard, J.Platt&H.Platt2000) 。杨惠中 (2002) 认为当文本容量达到一定程度时, 需要采用标准化类符/形符比率来反映用词的变化性;其计算方法是按一定的长度分批计算文本的类符/形符比率, 然后求出它们的平均值。本研究参照Richard&Malvern的计算方法 (Yuan&Ellis, 2003) , 将Word Smith按40个词设定分批处理, 最后得出平均值即标准化类符/形符比率。
4 研究结果
(1) 独白和互动任务产出的语言特点及复杂性比较与分析
注:“-”表示无显著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 独白任务和互动任务的口语复杂性都在句长 (MLCP指标) 和语篇长度 (c单位总数) 指标上有显著差异。在从句使用指标 (SCT) 上, 口语复杂性虽然只在简单任务里有显著差异, 但两种任务难度下独白任务类型的从句平均值均高于互动任务。词汇指标 (STTR) 上, 两种任务类型的产出无显著差异。
1) 句法复杂性比较与分析
表2表明独白任务的句子比互动任务更复杂、多样。独白任务的口语产出的句子长度大大长于互动任务, 并且使用了相对较多的从句。结果印证了Bygate (1999) 对叙述型和争论型任务口语产出的结果, 在叙述中句子较长、句式复杂;而争论中短句多、从句少。此外, 两项指标下独白任务的口语产出标准差4项中有3项均大于互动任务, 这说明不同受试在独白任务下表现差异较大;口语较好的受试能在独白任务下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口语能力, 而互动任务则要顾虑到彼此互动、对方能否理解等问题。
2) 词汇复杂性比较与分析
两种任务类型下的口语词汇复杂性无显著差异。这表明任务类型可能对产出的口语词汇复杂性无明显影响。另外, 独白任务下的标准差仍然大于互动任务, 这说明独白任务可以更清楚地更有效的反映学习者个体的词汇能力、更好的体现出个体差异。
3) 语篇长度比较与分析
互动任务产出的口语语篇长度大大长于独白任务, 说明互动任务类型有助于刺激口语产出。此外, 独白任务下的标准差远小于互动任务, 说明独白任务下受试口语产出语篇长度差别小, 而在互动任务下不同的受试表现迥异。
4) 从句类型比较与分析
对于辅助指标1——所使用从句的类型, 从表3可以看出, 对于不同的从句类型, 学生的使用频率迥异。宾语从句和状语从句被大量使用, 而其它类型数量很少。这说明学生对从句在口语中的使用仍停留在初级水平, 在口语表达时不敢使用从句。
5 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两种不同任务类型对大学生英语口语复杂性的影响的分析, 我们发现: (1) 独白式和互动式任务类型对口语表达复杂性在句法层面有显著影响。 (2) 独白任务的口语产出在句法复杂性上高于互动任务, 句子更长、从句更多, 这一研究结果验证了Robinson (2001) 关于独白和互动式任务在语言复杂性上有较大差异的观点:互动式任务下学习者互动进行意义协商, 从而产生话轮接替、表明观点、确认信息等需求;而这些会弱化学习者使用较复杂的语言, 导致使用大量的肯定或否定词、以及用简单句来表明观点和确认信息。但词汇复杂性上, 两种类型任务的口语产出无显著差异; (3) 互动任务产出的语篇长度大于独白任务, 说明互动任务更受学习者喜爱, 有助于刺激学习者的语言产出; (4) 不同受试在独白任务下表现的词汇和句法的差异大于互动任务, 而在语篇长度上独白任务下的个人差异小于互动任务; (5) 在从句使用的类型上, 两种任务使用者采用的均为宾语从句和状语从句, 而定语从句、主语从句和表语从句使用的非常少, 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从句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及学与用可能脱节的问题。
研究结果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以下几点参考: (1) 独白任务类型能够反映学生个体语言能力的高低, 帮助口语教师发现问题;合适的独白任务还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使用长句和从句的能力; (2) 互动任务不仅能满足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意义的协商, 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师通过目的性的词汇教学, 帮助学生更快地将被动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 (3) 不同的互动任务还能激起学生参与口语活动的兴趣, 与独白任务类型形成互补, 使得大学外语口语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4) 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特点, 灵活设计满足各个不同层次、不同语言水平学生的口语任务, 在关注流利性与准确性的同时, 更多的重视口语产出的复杂性, 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口语能力发展目的。 (5) 教师在设计口语课堂教学任务时, 要有针对性地将独白式和互动式两种任务类型结合起来, 一方面注重学生在完成交际任务时的互动、意义的协商从而达到交际目的;另一方面也给学习者个人提供展示的机会, 鼓励使用富于变化和生动形象的句式、词汇, 从而全面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Bygate, M.Task as context for the framing, reframing and unframing of language[J].System, 1999, 27:33-48.
[2]Hughes, R.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Speak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3]Nunan, 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a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4]Richard, J., Platt, R., &H.Platt.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Applied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5]Robinson, P.Task complexity, task diffi culty and task production:Exploring interactions in a componential framework[J].Applied Linguistics, 2001 (22) :27-57.
[6]Yuan, F.&Ellis, R.The effects of pre-task planning and on-line planning on?uency, complexity and accuracy in L2monologic oral production[J].Applied Linguistics, 2003 (1) :2-13.
[7]谭晓晨, 董荣月.任务类型和语言水平对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准确性和复杂性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 (5) :54-58.
[8]文秋芳.从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试看口语教学[J].外语界, 2001 (4) :26.
[9]徐琴芳.不同任务下的口语准确性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 2005 (6) :65-68.
[10]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11]张文忠.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发展的理论模式[J].现代外语, 1999 (2) :202-217.
口语交际任务 篇8
一、激发兴趣, 增强实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是关键, 激发欲望是目的, 在教学中, 可采用游戏、表演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促进学生对口语交际的热情。教师要把口语交际融于阅读教学之中, 如学完《迷人的张家界》一课, 可请学生当“小导游”介绍人间仙境张家界的迷人景色, 使学生的兴趣与课堂融为一体。既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 又让他们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与实效性。
二、创设情景, 开展实践
学生在课堂获得口语交际的技巧有局限性, 教师多引导学生广泛运用好如演讲、朗诵等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其口语表达能力。
模仿真实场景, 当好“主演员”。如教学《介绍自己的学校》, 让学生收集整理好有关自己学校的资料与信息, 再组织学生游览校园, 每到一处让学生对其介绍, 老师见其有一定困难时可点拨, 这样学生“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口语交际贵在实践。只要我们循循善诱,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仿真环境, 就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三、利用资源, 拓宽渠道
口语交际是一个多向、多阵地的过程。让学生能听说和评议, 才能达到口语交际课的真正目的。如让学生给家人讲讲当天的收获;周末带孩子去游玩, 让孩子讲述在游玩时的见闻, 既加深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 又能打开了孩子的心灵之窗, 还培养了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 口语交际的训练天地十分广阔, 在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家庭与孩子面对面的口语交际,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 不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这也是作为当代老师在教学中与学生沟通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与技能。
摘要:为增强口语交际应用,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应在教学中研究与探讨新方法以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说话能力”。
关键词:口语,教学,交际
参考文献
口语交际任务 篇9
职校毕业生在毕业时都要参加求职面试, 但他们在求职面试时表现出来的口语交际能力却让人觉得担忧。许多学生连基本的自我介绍都说不好:有的说得结结巴巴、语无伦次, 更有甚者讲了自己的姓名后就无话可说了, 也有个别能说的, 要求他们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时, 却又抓不住主题, 说着说着就东拉西扯、离题千里……当众发言时表现得胆小、易紧张、怯场、表意不完整、表述不清楚、表达不流畅甚至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意思、答非所问等等现象很难让用人单位满意。因此, 提高职校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迫在眉捷。
二、提高职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1. 注重积累, 夯实基础
(1) 广泛阅读, 拓宽知识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想成为口语交际中的成功者, 就要注意文化基础知识的积累。作为教师, 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鼓励学生多读书, 并做读书笔记, 多背诵古诗词和现代文的经典片段, 从阅读中汲取营养, 吸收素材。
(2) 加强提问, 以问促说。
课前要求学生认真做好预习, 在有准备的基础上进行提问, 引导学生自由发表体会、见解。为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可登记学生发言情况, 每月公布一次, 并记入平时成绩。教师准备提的问题, 要避免简单化, 不要问那些浅而易懂的“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 应多从启发学生思考的角度去设计, 并注意问题的思想性和灵活性, 让学生有发表个人见解的余地。提问应有的放矢, 对平时不爱说话、不善说话的学生要适当照顾, 提供机会予以锻炼。
(3) 课前杂谈, 提升自信。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敢说”。由于学生非常不习惯在大庭广众下发言, 因此课堂气氛要轻松, 要向学生说清楚“口才”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积极上台发言。其次对学生提出口语训练的具体要求: (1) 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尽量选择熟悉的内容; (2) 所说内容不限, 只要健康就行; (3) 要用普通话, 声音响亮, 要让全班同学都听得见; (4) 每节课2至3人, 每人不超过3分钟, 不少于1分钟。 (5) 学生上台发言时, 其他同学要鼓掌欢迎, 下台时也要报之以掌声。不要讥笑、讽刺和起哄。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做简要讲评, 从走路姿势、语音语调、仪表仪态、谈话内容各个方面分析, 纠正学生摸头、抓耳挠腮、摆弄衣角、摇摇晃晃、目光游离、咬字不清、内容没有新意等不良习惯。
2.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为使学生“跳出”自己所置身的课堂环境, 自然地进入作为目标活动的开口说话情境之中, 有赖于情境的创设与开发。心理学认为: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凡是新鲜的事物都会引起他们的好奇, 愿意自己动手去做。依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 可从以下方面创设情境。
(1) 虚拟生活情境。生活是情境创设的源泉, 学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在教学中我们创设一些校园生活的情境, 如:早恋、同学关系、网络、时尚等, 会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例如:陈飞失恋了, 情绪很低落, 一个人躺在寝室里胡思乱想, 作为好朋友的你, 决定为他解开心结, 找他好好地聊聊, 你怎样劝慰他?再如, 你的好友王刚被同学欺负, 很不服气, 想叫你帮召集老乡教训对方, 你怎样处理这件事?近距离地接触生活, 真实地再现生活, 模拟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口语交际训练中学会交际, 学会生活。
(2) 虚拟工作场境。职校的学生, 特别是临近实习的学生, 对工作的话题非常感兴趣。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工作中常会碰到的情境, 让学生讨论, 发表自己的观点。如: (1) 如果你们去面试, 你应该怎样介绍自己? (2) 在工作的时候, 面对领导你该怎样汇报工作? (3) 工作中碰到工资或任务有异议时, 怎样跟领导表达? (4) 如果你是老板或面试负责人, 你对招聘者的回答声音有何要求?等等。此外, 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计情境, 如对于导游专业的学生:当你和游客初次见面时, 你如何礼貌地和不同的游客打招呼?旅途中有人抽烟, 有人不满时, 你作为导游怎样得体地处理这件事?当旅途发生意外比如车子 (或飞机) 有了小故障时, 你怎样镇定地安慰游客?等等。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 使本来不可能出现在目前现实生活中的活动, 成为现实生活的需要, 这就具有了“实际意义”。
3.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
要让学生在校园文化中把说的训练突出来, 给学生创造更多练嘴的机会, 如通过组织朗诵会、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座谈、交流和讨论会等, 锻炼学生的胆量, 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地随时随地注意训练自己口才的习惯。一个人天天都在说话, 如果能在日常交谈、对话中有意识地去训练口头语, 在不同场合, 对不同对象, 根据不同目的, 能够自觉地考虑要说什么, 该怎样说的话, 口语能力将会更快地得到提高。辩论和演讲是一种较为高级的口语表达方式, 也是较难培养的一种能力。尤其是即兴发言和辩论, 需要敏捷的思维、广博的知识, 较强的记忆力和非常清晰的思路。因此, 教师所出的辩论、演讲的题目很关键, 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如针对中职生选择专业问题, 开展“干一行、爱一行, 还是爱一行、干一行”的辩论。对学校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教育, 开展“自由首位, 还是纪律第一”的辩论, 总之, 只要能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与兴趣, 就成功了。
4. 改革语文考试方法, 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改进考试考核方法, 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因此, 必须改革现行中职语文考试内容和方式, 针对各专业的特点, 编制相应的考核内容和方式, 从而建立起新的中职语文考试和评价体系。中职语文注重以能力为本, 尤其注重口语交际, 所以要把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核纳入考试考核的范畴, 并应占有相当比重。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核可以自定话题, 也可以教师事先确定考核话题, 但所考核的话题范围要尽量贴近学生的专业和职业实际, 真正把中职语文的考核与生活、工作密切联系起来, 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奠基石之一。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协作, 职业学校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绝大多数学生今后必将走一条职业化的道路。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 都要与人打交道, 能否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学会倾听, 学会文明地、有效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 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工作的成效。作为学校教育, 尤其是直接造就社会需要的初、中级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 更应紧跟时代步伐, 适应社会所需, 努力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水平, 为社会输送一批适应社会合作化需要的、能够胜任社会工作的优秀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候东梅.口语训练四法.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12月
[2]钟峰华.中等职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教学研究, 2006年6月
[3]吴惠荣.中专生演讲的基本要求季训练方法.职业教育研究, 2004年11月
[4]舒红方.利用课前说话训练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现代语文, 2006年5月
口语交际任务 篇10
一、重视语境, 成就孩子的精彩
1. 建立语境, 让学生有话敢说
轻松的氛围, 是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的基础, 敢说是学生爱说、会说的前提。在日常的教学中, 教师应以平等、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学生, 创设轻松的氛围, 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 让学生有话敢说。
2. 创设语境, 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 有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过大, 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例如, 在一节低年级看图说话的口语交际课堂中, 一位老师一下子出示了好几张图片, 让学生说出图画的内容, 面对一张张精美有趣的图画, 发言的学生却寥寥无几。教师见此现状, 灵机一动:“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 说说上面的内容。”学生反应异常活跃, 小手踊跃举起, 而且表达富有个性。简简单单的一个举动, 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果实”, 学生有话可说, 使口语表达落到实处。
二、激发兴趣, 欣赏孩子的灵动
1. 故事引趣
专家们结合孩子身心特点精心编排的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内容, 学生们也非常喜欢。于是, 我经常让他们展开想象, 给课文续故事, 并利用课堂主阵地, 展开辩论:哪种结局最合理?他们各抒己见, 陈理由、摆事实说服对方。最后让他们把续好的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表演, 学生的兴致更高了。这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就会水到渠成。
2. 活动激趣
活动是语言课的教学形式之一, 也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
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爱表演、表现欲强的心理特点, 我在班级中举行了“课本剧表演比赛”“讲故事大赛”“普通话比赛”等活动, 并适当地开展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在每天的“课前一分钟”活动中, 要求学生轮流讲个故事或播报新闻, 并且让其他学生当小评委来评价。一开始有的学生胆怯害怕, 不敢上台, 随着次数的增加, 学生们的胆量越来越大, 表达能力越来越强, 呈现出一种遍地开花的局面。而且, 学生们都很期待自己的“课前一分钟”。
3. 生活增趣
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观察, 使其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是认识的源头, 是口语交际的起点。作为教师, 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 培养敏锐的感知力, 逐步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体验到的, 作为口语交际本真的材料。
三、加强互动, 体验孩子的快乐
1. 师生互动
由于低年级学生阅历少, 口语能力弱, 在口语交际中, 必然会有这样成那样的疑难和困惑, 需要教师适时给予帮助和指导。但老师绝不能一手包办, “牵着学生走”, 而应在“援助”和引导的同时, 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 加入到合作学习的小组中去, 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一方面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调动学生交流的欲望;另一方面能及时而全面地发现问题, 并及时提醒、点拨和纠正。
2. 生生互动
口语交际课的“双向互动”是以两个人以上的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的。教学时, 可以事先分好小组,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互相帮助、互相补充、互相合作、互相促进。如在进行“各民族的风俗”口语交际课中, 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所搜集的一个民族的风俗, 大家相互倾听, 这样使口语交际的面更广了, 孩子们对民族风俗的了解更多了。作为倾听者, 我体验到了孩子们合作的愉悦, 感受到了孩子们表达的快乐。
3. 自由互动
在口语交际课的教学中,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以让学生自由寻找小伙伴进行口语交际, 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浅谈“口语交际”教学 篇11
一、了解口语交际的特点
口语性。口语交际属于情境语言范畴,非书面语言,因此有较强的随意性、灵活性、可变性。
交际性。因为口语交际是面对面的交流,一方面要根据另一方(或多方)的反应作出相应的反应,所以它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包括听觉、视觉、感情、记忆、思维、评价、认识、创造等活动的动态过程。
口语交际分为“对话”和“独白”两种言语形式。前者指对话双方直接交流,说者和听者角色不断互换,双方凭着对方话语的正确理解,作出恰当反应,使对话继续下去。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言语交际方式。后者指说话者独自进行的较长而连贯的言语,听众与说话者没有直接的言语交际,一般通过表情、气象回应。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并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听或说的训练;也不同于课本剧的表演等,教学时要注意它的特点。
二、重视听说训练
“听、说、读、写”始终是语文教学训练的基本内容。口语交际教学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要重视听说训练。能认真倾听别人说话,领会主要内容,才能针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才能把自己的见解清楚明白地说出来。可见,听说训练是口语交际的基础,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尤其是低年级,刚开始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听说训练的时间要大于交际的时间,逐步要求学生做到:把意思说明白,把意思说好,把意思说得有吸引力、有艺术魅力。随着年级的升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逐步提高,学生之间交流的时间就会加长,综合能力也就提高了。
三、重视创设情景
展示课件。如教学《我们成功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全国人民庆祝奥运会申办成功的的录像,让学生回顾那激动人心的历史场面。看后,学生会情不自禁地互相畅言自己的所见所感。
设计场景。如教学《我会拼图》,给学生提供各种五彩的图形,可采取同位交流、小组内交流等各种互动活动,让学生边拼边说,最后集体评一评谁拼得好,谁说得好。
实地感受。如教学“春天里的发现”这组课文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美麗的田野里,去尽情地欣赏春天、尽情地感受春天。此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交谈自己眼里的春天,在此过程中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
表演课文内容。表演是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爱的语文活动,虽然费时较多,但收效是多方面的,特别表现在口语交际方面更是有效途径。教材中一些适合表演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如《小壁虎借尾巴》,首先设置一些小壁虎活动地背景画面和小动物头饰,然后让几个学生戴上不同的头饰,在设置好的背景下,表演课文内容。同学们都争着参与表演,而且表演都非常投入,再加上惟妙惟肖的动作,把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表演才能。
手偶游戏。木偶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对话较多的课文,可以指导学生做几个手偶,带在手上,两个或几个同学,给人物配音等等。
四、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要及时到位
1. 口语交际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感情交流的过程,因此,上课时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创设情景调动起学生的感情投入。激励学生愿说、爱说,敢说、比会说、说好更为重要。他们想说什么就应该让他们说什么,不要给予过多地限制和苛求,否则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激发、调动学生兴趣和情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会全身心的投入到与别人的交流中去。
2. 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展思路
在学生交际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比如上面所说的创设情景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地想。特别要注重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他们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课堂上要经常问一问“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谁有新的发现”,对学生的不同见解,只要说得有道理,都应该给予肯定,不要形成一方压倒一方的局面,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能够友善提问或讨论一些问题,善于从别人的发言中提取信息,从而提高认识水平,锻炼能力,发展思维。
口语交际任务 篇12
一、游戏导入,激趣互动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口语交际课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尽快进入敢言、乐言之境,游戏是最好的导入方式。因此,在教学《学会转述》这一内容时,教师采用“传话游戏”导入,即老师和一组学生配合,将一句话悄悄传给第一个同学,然后依次往后传。规则是只能说一次,而且不能让其他同学听见。游戏的结果可想而知,最后一位同学听到的话和老师传出的话大相径庭。学生哈哈大笑之余,老师适时提问:“你知道传话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吗?”学生顿时安静下来,细细回想,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传话(即转述)的注意点:1.听清楚;2.说明白。采用这样一个游戏互动的环节导入学生兴趣盎然,丝毫没有拘束感与紧张感,在玩乐中老师及时点拨,又顺势归纳出来转述的特点,可谓一举多得。
基于低年级学生胆子小、开口难的特点,口语交际教学更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引导他们做有意义的游戏。在玩中学,在学中乐,有益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有益于学生接受知识。
当然,口语交际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并不一定局限于游戏,但凡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使之有积极的语言表现的方式,如表演、插图、故事、多媒体等都可以采用。这些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利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巧妙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学生情绪也会随之变得高涨,调动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动力,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中,语言也会像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二、模拟情境,广泛互动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实际就是生活的工具。所以口语交际训练的天地是广阔的,途径是多样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会给口语交际提供活水、源泉。苏教版的口语交际内容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更充分,十二册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再现生活情境的训练。特别是低年级口语交际课更是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生活的侧面,成了学生走进生活、实践生活的阵地。
如《学会转述》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就是学生最熟悉的学习生活情境的再现:向一位生病的同学转述“树叶贴画比赛”的通知。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将这部分的教学过程分为两步:
第一步,练习简单转述,即将“1.今天下午,在操场上举行跳绳比赛。2.明天下午,班级举行树叶贴画比赛。3.明天的美术课,请同学带来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这三句话采用不同的方式转述给别人,这中间有学生转述给老师的,有学生转述给学生的,还有学生转述给自己的好朋友,再由自己的好朋友转述给老师,等等。三句话由简到难,层层递进,为文本内容的转述做好了铺垫。方式方法上是多元互动的,训练目标指向全体学生。
第二步,学习文本内容,为了能更生动地展现文本内容,教师事先录制了这则通知,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播放,使学生一下子有了身临其境之感;再让学生回归课本,到教材中细读这则通知,搞清通知的几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最后在练习转述这则通知时,教师又从生活的角度多元考虑,分三个层面练习转述:同桌互述,提醒纠正———师生合作,表演转述———生生表演,评价提升。这样,学生的体验非常充分,从自由练习到上台表演,从师生合作到生生合作,层层深入的训练步骤让学生在最后登台表演的时候驾轻就熟、出口成章,已然把自己真正当成了文本中的主人公。
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整堂课的重点,“学会”是重中之重。要让学生亲历具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的过程,达到“学会”转述的目的,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采用,都要充分考虑。要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善于”到“善于”,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同时,还要注意,训练的主体必须是全体学生。口语交际三维整合的教学目标,以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而能力的培养有赖于科学的训练。因此,只有扎实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科学训练,让师生在课堂创设的情境中真正互动起来,才能实现能力培养的目标。
三、切入生活,多元互动
语文是教育资源最丰富的、与现实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口语交际又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语文活动,必须通过大量实践才能内化为能力。因此,《学会转述》第三大块的内容,教师将目标定位于“课外延伸,实践体验”,主要创设了以下三个情境:
情境一:电话铃响,老师离开。一位老师进来发布通知:周老师是在这儿上课吗?我是四年级的陈老师,请你们通知她,今天下午四点,谭校长让她到接待室开会,请她带好下学期的工作计划。老师回来,学生及时进行转述。
情境二:在生活中,除了转述通知,转述的内容还有很多。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有人打电话来谈事情,你能转告吗?师生合作、小组合作表演《接电话》,学生练习评价。
情境三:新课即将结束,让学生替上课老师将“欢迎你们来星辰实验学校!希望你们对今天的课多提宝贵意见!”这句话转述给一位听课老师。
这三个情境的设置与安排可谓独具匠心、水到渠成。无论是时机的把握,还是内容的选择,不仅与教学过程很好地融合,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口语交际活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另外,这三个情境的设置,既是巩固练习,又是一种互动的反馈评价。无论是怎样形式的口语交际训练,都应重视交际后的反馈,这是检验口语交际互动效果的重要一环。“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语言实践”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创设情境”更是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时,我们要营造宽松、民主、愉快的交际氛围,创设多样、灵活、可行的交际情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课堂才会生动、有趣,学生才会勤于观察,乐于思维,敢于表达,才会真正让口语交际“动”起来。
摘要:口语交际有着很强的互动性。口语交际以交际为核心, 是交际双方通过口头语言进行沟通的动态过程, 它基于一定的话题, 展开交流, 或陈述事实, 或抒发情感, 或议论评析, 从而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要实现“交际”目的, 就必须互动。文章以《学会转述》为例阐述了口语交际的互动性。
关键词:口语交际,互动性,游戏导入,模拟情景,切入生活
参考文献
[1]李明洁.口语交际新视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