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课研究

2024-10-09

口语交际课研究(精选12篇)

口语交际课研究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实践教学发现低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

1. 不敢说。很多学生羞于表达, 不敢站起来说。有个别学生在老师和学生给他很多鼓励的情况下, 竟然趴在桌子上更加抬不起头来。

2. 不会说。有的学生竟然不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更不用说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不会听。有太多的学生不会听别人的发言, 你说你的, 我做我的, 分别处于两个世界。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1. 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 童言无忌, 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因此, 课堂上, 教师要呵护学生的表达热情, 对学生的行为、语言, 要带着赞赏的眼光去看待。

2.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如教学《春天的发现》时, 因为当时东北春天的迹象不明显, 所以我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去找春天。我首先导入“同学们, 春天来了, 春风吹呀吹, 把大地妈妈吹醒了, 她睁眼一看, 啊, 怎么变样了?你想不想看看变成什么样子?”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非常认真地观看视频。看后, 我又说:“你看到什么了?和大地妈妈看到的一样吗?快来和她交流一下吧!”学生纷纷举起小手要说。通过生动的情境创设, 激发了学生表达的兴趣,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将口语交际与生活紧密结合。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 因此口语交际的内容, 应是学生熟悉、感兴趣的, 和生活紧密结合。这样才可能让学生有话可说, 会说, 这样课堂才是有张力的。

4. 做好引导, 及时评价。

为提高训练的实效,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引导, 鼓励学生打开思路, 多角度, 多层次地思考问题, 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注意多用赏识的眼光对学生, 小小的成功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表达欲望。

5. 注重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听是说的基础, 只有听好才可能说好, 低年级口语交际课关键是让学生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给学生布置任务, 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听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三、取得的成效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实验, 同学们对说话的兴趣比以前浓厚了许多, 大部分学生养成了倾听的好习惯, 很多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很增强了, 写话能力明显提高, 进而带来的是语文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四、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 低年级学生毕竟还是孩子, 因此不能对他们的要求过高, 以免挫伤表达的热情。

2. 口语交际时, 让学生进行常态语言的交流, 不要太课堂化。

3. 提高口语交际的参与度, 多给予班级中那些不善于发言的学生表达的机会和勇气。

4. 引导学生多读书, 丰富学生的词汇, 培养学生的语感。

口语交际课研究 篇2

放假之前,去五一班接侄儿,正巧赶上他们班上口语交际课《劝说》,真是别开生面的一节课,听完后感触颇深。讲台上的俩组学生正在滔滔不绝,各抒己见。劝说方可说是苦口婆心,语重心长的晓之以理,被劝方也是振振有词,毫不示弱的诉说原由。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论的面红耳赤,听的起来谁都有道理,同时伴有表情动作,孩子们的口才令人唏嘘不已。可见这与平时的同步训练分不开。特别是“劝架”这组,更让人佩服,唐老师刚说完“下一组”,就听见台下“扑通”一声,一名同学应声坐在地上,嘴里只喊“哎呀好疼,谁扔的香蕉皮,摔死我了。”那认真劲令人忍俊不禁。接下来便是因为踩香蕉皮摔跤引发的打架现象,被摔孩子撒泼耍赖得理不饶人,扔香蕉皮的孩子也是一脸的满不在乎,想尽办法为自己开脱。此时,小老师发挥了他的作用,有模有样,有板有眼的劝说起来……孩子们的认真投入,一丝不苟,真令人感动,孩子们的口才令人折服。孩子们这样的成绩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与教师平时的.严格训练,同学们的辛苦付出是分不开的,是与师生们持之以恒的精神分不开的。

是啊,“梅花香自苦寒来”,“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只要你努力付出,一定会劳有所得。口语交际课最容易被忽视,有的教师认为口语交际课内容,考试时不多,应付一下算了。殊不知,他与阅读、习作同等重要。语文教学要训练的两种表达能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缺一不可。对孩子们日后的发展都有很大作用切不可忽视。为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口语交际课教学,让我们的孩子日后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大放异彩,展露才华。

难忘的口语交际课 篇3

一、充分准备,确保交流实效

口语交际课效果的好坏必须建立在充分的准备基础之上。首先 让学生读懂口语交际要求:自己经过很多的第一次,哪一个留给你的印象深刻,筛选出印象深刻的第一次。然后给它取一个好听的题目。接着组织好语言,要求把第一次的经过说清楚。最后反复自己说给自己听,要求语言通顺、流畅、吐字清楚明白。为自己在组内和班上交流做准备,保证活动课的实效性。

二、小组交流,人人参与促学习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小组人人参与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都进入到学习中,促进每个孩子学习。每个人做好充分的准备后,老师让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在小组内交流。(我们是四人小组),首先让成员明白在小组交流要求:(1)每个学生必须交流自己的作品。(2)记录好小组成员交流的题目。(3)选出最好的一篇,并说出选择的理由。(4)选出的同学充分做好准备,代表小组在班上交流。然后组长按照一定的顺序让每个成员交流。从小组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参与度高,小组还是在认真选择组内最好的作品。评价学生的作品单一。只是感觉写得好,具体好在什么地方还需要老师点拨。

三、班上展示,示范引航

这个班80多个人,四人小组,如果每一个组展示需要20人,一节课是展示不完的,于是老师在组内学生展示时候巡视,尽量发现本次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小组来展示,其目的是给学生示范,于是本次展示四个小组的作品分别是:《第一次坐船》《第一次挑战煮饭》《第一次当服务员》《第一次回答问题》,特别能打动学生的是《第一次回答问题》和《第一次当服务员》,孩子们静心倾听,因为回答老师的问题是学生最怕的了,特别是第一次,更是胆小,学生把那种惧怕的心理和神态、表情写得淋漓尽致。当学生说出通过当服务员的辛苦劳动获得报酬的高兴心情,孩子们也是赞同的,老师明白这次交流达到展示的目的。

四、挑战交流,树自信突个性

除了班上展示交流,老师还增设一个挑战环节,就是给没有展示而作品确实好的学生机会,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也发展学生的个性。对学生来说:班上展示这么精彩,让老师特别开心,但四篇作品,并不能代表我们的全部,如果老师没发现,怪可惜的。谁觉得自己的作品还比前面的作品棒?就起来挑战,你敢挑战吗?一句话,让学生立马安静了,我害怕没有学生站起来展示。终于有一个女孩站起来,她朗读的是《第一次走夜路》,她把晚上一只小狗跟着她,她害怕狗伤害她的心理写得很好,突然一个大转弯原来小狗是陪伴她回家,表达人和动物美好相处的画面,真的是无话可说,挑战成功。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与这个同题目的文章,有一个孩子还是可以,何不对比一下,于是老师把下一个机会交给陈×同学,其目的是让同学们能够对比,发现他们的异同。我觉得今天这次细小的改变,孩子还真有趣,听得比以往认真。我暗自窃喜。

五、师生评价,促进思考

从哪些方面评价,老师指导学生从交流的个人气质和文章内容来评价,要求他们学会对比,找出别人的优点,发现自己不足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本次的评价也有值得高兴的地方:

谭××:这次交流,我喜欢陈××的文章,她把这次煮饭的心情写得很生动,语言也很美。我也是写的这个内容,但我只写出了过程,没有她的生动,我在修改了。好一个对比评价!

代××:我最喜欢陈××的《第一次当服务员》,赞成她劳动得的50元钱,真快乐!不过我想质疑陈××,你说你不杀生,你吃过鱼吗?一句话引起同学们的争议……

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也有了自己的评价,我相信学生长期这样,很多能力都能形成。

六、修改习作,心中有数

经过这些活动环节,老师让学生再次读自己的习作,结合刚才听和评价,修改自己的文章。学生拿起笔,在文章旁边圈点批注。或许修改的不是很多,学生心中有数,知道修改了,已经很不错了。

不是每一次的口语交际课都这样有收获,但只要坚持去做,总是有益的。

附学生作品:

第一次坐船

孙龙香

坐船既恐惧又开心,还带着点刺激。

第一次坐船是和家人一起去亲戚家。初来乍到的我对什么都不了解。我登上船,便看见有一些粗绳“缠”在一起,我便“大发慈悲”想去解开这些粗绳。我的手刚碰到绳子,便被一个高大而面容严肃的人叫住了,说:“喂!小孩儿干什么?”我愣住了。当我正想回答时,他抢先一步,严肃地说:“你想害死我们吗?”我有些不知所措,心想你误解我了。我红着脸,移道一边,我看见那人离开才带着堂姐到那里,看到上面还有一层,心里有点痒痒想去玩玩,可是看到刚才训斥我的人在那里守门,我不敢看他,更不敢上去。于是放弃了上去看的念头。

我和堂姐来到船边看着碧绿的江水,我们非常兴奋,移动的树移动的山,看着微波粼粼的江水,使我神清气爽,都忘了轮船刺耳的声音。堂姐说:“她一直盯着江水,盯着盯着就有些晕,不过她感觉到了刺激。”“我照着她的样子做,果不其然。多玩了几次就受不了了,有时还会眼冒金星。

口语交际课研究 篇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1版) 强调:经过两年的学习实践, 第三学段的学生应该达成“认真倾听, 抓住主要内容;说话有理有据, 讲述生动具体;主动回应对方, 发表个人见解”等口语交际的目标。但是, 一直以来, 我们看到的口语交际课, 并非尽如人意, 不是学生单向的陈述, 单纯的倾听, 课堂气氛沉闷;就是单一的话题辩论, 貌似热闹的课堂, 没有深层次的思维碰撞。一节课下来, 看不出学生思维水平、口语交际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发展性课堂教学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发展性教学体系,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终生能够享用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扎实学力, 追求的是将课堂教学引向优质高效。关注的是师生发展的主动性、自主性、师生主动参与的积极内化作用, 以及学生活动过程中自身的探索、体验和感悟。因此, 关注运用怎样的发展性教学手段, 实现学生思维水平、口语交际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成为了我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伴随着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 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二、研究与实践

发展性教学手段包括物质化教学手段和非物质化教学手段。它对学生思维水平、口语交际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 巧妙运用多种非物质化教学手段, 有效开展口语交际

非物质化的教学手段主要指在教师把握教材、组织教学内容、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教学语言和特有的教学方式、措施等, 它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一样,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元素, 是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的必须, 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实践证明, 口语交际课要上得高效, 也需要有效利用多种非物质化教学手段。

为调动学生交流热情, 落实交际活动, 掌握交际方法, 我根据不同话题, 创设多种情境, 为学生创造双向互动平台。例如, 六年级学生读《鲁滨逊漂流记》以后, 为组织学生进行“学会生存”为主题的口语交际, 我把话题聚焦在学生感兴趣的“春游”这一话题上, 通过创设“研究春游安全预案”这一交际情境, 请各小组提出春游有可能出现的或是自己外出曾经遇到过的困难, 归类以后, 由各个小组商量后提出解决每个问题的方案, 然后再针对问题提出的理由和它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交流。单单就“走失后如何与老师同学联系”这一问题提出的多种方案, 学生们进行了热烈的切磋:大声呼唤伙伴——不可行之处, 在于公园人多面积广, 个人势单力薄, 口干舌燥也有可能无济于事, 反倒有引来不法之徒的可能;借手机电话求助——要注意求助对象, 一般以女性和中老年人安全系数比较高……事实证明, 情境设置——这一非物质化的教学手段, 给学生搭设了真真切切地表达个性化见解的平台, 有效地展开了学生与学生的交流, 达到了“有理有据地表达, 认真准确地倾听, 积极主动地回应”这一教学目标, 拓展了口语交际的时空, 真正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 大胆运用物质化教学手段, 有效营造交际氛围

所谓物质化的教学手段是指在课堂中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教学媒体作为媒介的教学方法和措施。

以往人们在口语交际课上, 只重视语言的交际, 忽视插图、照片和信息技术等物质化手段的有效支撑。事实上, 恰当运用这些物质化的教学手段, 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人类获取的信息85%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换言之, 通过这些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 比单一听讲述强得多。应用这些物质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形成学习动机, 从而引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增大课堂信息量, 促其在兴趣盎然的交流中有所收获。

以二年级的口语交际课《春天里的发现》为例, 上课伊始, 我用春天自然景色的图片感染学生, 然后通过师生交流积累的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和古诗, 悄然把学生带到了兴趣盎然的学习活动之中。在学生尽情交流目睹春天自然界变化的基础上, 再通过出示的广州盲校的孩子们寻找春天的动人照片, 并辅以教师动情地讲述, 将学生的交流热情和情感体验推向高潮, 从而拓宽了他们的思路, 使他们体会到, 只要热爱生活, 谁都能感受到春天的美丽, 领悟到, 发现春天的足迹, 不但可以看、可以听, 还可以闻、可以摸……只要用心感受, 春天无处不在。一节口语交际课上得有声有色。

三、总结与思考

综上所述, 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 即:通过巧妙运用多种非物质化教学手段, 开展口语交际——创造双向互动的平台, 捕捉学生交流的资源;通过大胆运用物质化教学手段, 营造交际氛围——座位变化有新意, 课件运用有成效, 使口语交际课达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口语交际课上桎梏学生语言、思维和语文素养提高的症结问题, 使学生更大程度上获得了学习的张力。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我会以此自省, 自勉, 通过课题研究, 继续探索、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和难题, 实现自身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做一名智慧教师, 给孩子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为每个孩子在每节课上都获得新的生命增长点而不懈努力。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1版) 强调:第三学段的学生应该达成“认真倾听, 抓住主要内容;说话有理有据, 讲述生动具体;主动回应对方, 发表个人见解”等口语交际的目标。但是, 一直以来, 我们看到的口语交际课, 并非尽如人意。因此, 关注运用怎样的发展性教学手段, 实现学生思维水平、口语交际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成为了我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实践证明, 通过巧妙运用多种非物质化教学手段, 开展口语交际;通过大胆运用物质化教学手段, 营造交际氛围, 使口语交际课达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口语交际课上桎梏学生语言、思维和语文素养提高的症结问题, 使学生更大程度上获得了学习的张力。

练习5口语交际课 篇5

学习目标:

1、练习口语表达能力。

2、练习用普通话和同学交流;

3、善于倾听别人的话语。

一、课前延伸:

准备口语交际的材料

说说广告

二、口语交际

1、师生研讨,明确要求:

(1)回忆身边的各种广告并说说喜欢或者不喜欢

(2)试着为自己的喜欢的商品设计广告,做成手抄报形式

2、小组交流

认真思考,表演示范。

3、代表汇报

三、课后拓展

做一份手抄报广告

教学反思:

(1)教师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评点。

(2)让学生把说的话写下来。自己设计一份手抄报广告

我上口语交际课:辩论 篇6

一、充分准备,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在教学之前,我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用投票的方式从四个命题中选出一个。学生以压倒性的优势选择了《小学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选题,看来,学生们对网络十分感兴趣,网络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也深刻地影响到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接下来,我就鼓励学生充分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不做无准备之辩论,用准确的数据和生动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在翻阅学生准备的资料时,我大体上知道了学生的选择,其中选择《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的略多于《小学生上网弊大于利》。

我用移动座位的方式,把正方同学和反方同学分为两大阵营,要求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口才充分把对方辩倒,中途不能出现“叛徒”,但是在辩论接近尾声的时候,如果你被对方同学说服,可以用变动自己座位的方式来表示立场的改变,最后以正反方支持人数的多少来决定辩论的胜负。

规则一经公布,学生们就跃跃欲试,火药味在一开始就撒开了。

二、认真倾听,不忘平等中之首席

我们没有采取电视中常用的辩论规则,而是采用了“舌战群儒”、“群辩”的方式,谁想辩论就举手,以举手的高度来确定学生辩论欲望的高低。

一开始,辩论掀起了几次小高潮,正方同学质问反方同学:“请问反方同学,你们在家里主要用电脑上网做什么事情?”

反方同学也不含糊,主要是用于休闲、娱乐、查阅资料、与同学联系等等,正好论证了正方的观点——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正方暂时占上风。

反方同学又用确凿的数据,以杭州地区青少年上网主要是用于网络游戏,而用于搜集资料所占的比例很小,来说明“小学生上网弊大于利”。这些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确实让人惊叹于同学们在课后所做的充分准备。

正方同学马上反驳:“青少年并不等于小学生,请注意,今天辩论的主题是小学生。”

反方同学面面相觑,很明显,没有想到在这一点上被难倒了,但是,很快就有“英雄人物”产生:“请问正方同学,难道你们就从来没有玩过网络游戏吗?请没有玩过的站起来?”

正方没有一个同学站起来,看来,在现代社会没有接触过网络游戏的孩子几乎是没有了,这位学生用身边的事实有力地反驳了对方的观点——你们知道玩网络游戏不好,怎么还玩?正方又暂时处于上风。

我想这是一个教育的契机,小学生辩论不光是为了赢得比赛的胜利,更是为了明辨是非,引导正确的方向。小学生的视野狭小,总是纠缠在他们熟悉的网络游戏世界,其实,网络无处不在,网络的作用很大、很多,作为老师,不能忘记自己还有一个使命——平等中的首席,于是,我不失时机地提出:“网络的作用难道仅仅是打游戏吗?他难道没有其他更有用的作用了吗?想想我们曾经学过的一篇课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走出了网络只有游戏这个功能的误区。

在这个辩论的过程中,我有时是公平的裁判,有时是出谋划策的军师,有时是指点江山、拨乱反正的将军,一次次地点拨——网络的弊端和益处肯定都有,要想赢得辩论的胜利,还要抓住“大于”这个关键词,如果好处大大多于弊端,这个事物当然应该给予扶持;如果弊端大大多于好处,那么,这个事物肯定应该禁止。相信真理是越辩越明的,请同学们围绕“大于”还是“小于”展开辩论。——还有,请同学们关注小学生这个特定年龄层次的心理特点展开辩论等等。

辩论场上,硝烟弥漫、唇枪舌剑,展现的是学生的聪明才智,更是他们的思想激荡,虽然稚嫩,谁能说不是一种成长呢?或者,这种辩论比老师晨会课、班会课的说教更加深入人心、更有说服力。

从这一点上看,语文课堂也是德育课堂,更是心理课堂,拯救就从这里开始。

三、层层挖掘,拨正学生心弦

吴同学是我班上网成瘾的学生,从上课一开始,我就注意观察他,他坐在“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的阵营里,从他的目光中我看到他跃跃欲试的心情。当他反驳成功,成为正方的“英雄人物”时,我顺势提出采访要求,他欣然同意,我为他的真诚感动:“请问吴同学,平时玩什么游戏?在玩游戏时的心情是如何的?”

生答:“CF。很爽,很开心。”

“有没有想过会被家长发现?家长发现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答:“没想过。不高兴。”

我很惊讶,当学生做了错事,家长发现,学生还会不高兴,说明家长角色的缺失,马上追问:“除了不高兴,还有什么吗?”

“害怕!”

“害怕什么?”

“害怕爸爸打!”

“爸爸打的害怕和游戏的吸引力,哪个力量更强大?”

生答:“游戏的吸引力!”

从这个回答中,我惊讶于游戏的巨大魔力,同时也为他的诚实感动。我建议同学们为他的诚实鼓鼓掌。他有点感动。

我又问他,有没有想过老师、同学们知道后会怎么看他。他答,没想过,但是很怕同学们瞧不起他。

我很感动,说:“同学们,吴同学如此珍视我们同学的友情、珍视我们班集体的力量,证明他是向上的, (下转第76页)(上接第72页)我们一定要帮助他,用我们真诚的友情战胜网络游戏的巨大诱惑!”

班级里又爆发出一阵真诚的掌声,该生流下了感动的眼泪,我相信这是天使的泪!

我绝对相信该生在这次口语交际课上的感动是真实的,但是接下来的生活中呢?他需要一个强大的外力来压制来自内心深处的诱惑,这就需要家庭教育的严格约束。

课后,我加强了和家长的沟通,呼吁家长一起来为实现学生心中的美好愿望而努力!家长也为孩子成长迈出的第一步而感到高兴,欣然同意了老师的要求。

四、总结升华,以积极心态接受新事物

回顾学生的辩论过程,坐在“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阵营的大部分是接触网络程度比较深的学生,其中不乏上网成瘾的学生,他们非常期待用辩论这种方式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支持;而坐在“小学生上网弊大于利”阵营的学生,属于比较保守、乖巧、听话的,虽然也接触过网络,但是他们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心中有抵触情绪。这两种想法都有偏颇的成分。

作为老师,不仅要对学生的辩论技巧进行点拨,更要对学生隐藏的心理偏颇进行引导。

在最后的总结阶段,我问学生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把票投给了哪一方?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都很期待老师的选择。

我说,网络是一个新生事物,它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它拉近了全世界的距离,真正使地球成为一个地球村,所以互联网肯定是一个好东西,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来接受它、迎接它、学习它。但是,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的对立面,这是不可避免的,互联网也是同样。关键是它的使用者,包括我们小学生,要培养高雅的情趣来辨别和选择,还要学好本领来开发它的功能。小学生现在接触的网络游戏其实仅仅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功能,但是已经让大家魂牵梦萦,足见它的魅力;还有的人用它发信件、做生意、读新闻等等,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密不可分的朋友,怎么能屏弃它呢?所以,今后的时代,如果谁抛弃互联网,那么谁就可能会被时代所抛弃。

不要害怕互联网,也不要夸大互联网,今天同学们的辩论很好,虽然网络的世界很开心,但是还是代替不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感情,网络是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而不是为了使人们的距离更疏远。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珍惜身边美好的事物,学会辨别不良诱惑,长大为互联网开发更多的好功能,让科技真正为民造福!

教室里,掌声雷动,学生们悄悄把座位合在一起,不再为输赢而斤斤计较,我相信这堂课对同学们心理的影响远比输赢收获更大!

浅谈口语交际课 篇7

一、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新课标将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一同提到了语文教学的同等地位上来对待。这种目标充分体现了语文作为交际工具的特点, 同时也着重体现了语文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语感培养的要求。同时也旨在强调口语训练在中学语文中的地位, 强调通过口语训练, 必须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 应注意场合和对象进行交流, 要初步学会文明得体的交流, 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在交往中发展合作精神。

二、口语交际训练的设想

1. 创设口语交际的最佳情境。

和其他课文教学一样, 口语交际同样需要创设一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说话、交际的课堂情境, 使学生能够被这种最佳情境感染, 而产生强烈的说话欲望, 这样学生才能有情而发, 有感而发。例如, 七年级一册中的说话材料“说家乡”, 教师可以围绕本地区的经济、人文特点, 设计一个较为动人的情境,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特点的说话兴趣, 使学生在说家乡、赞家乡中达到既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又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的目的。九年级口语交际能力“中学生看电视的利与弊”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口语交际的极好话题。当今社会, 电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电视的内容丰富多彩, 通过看电视,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乐趣, 学到许多知识。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 看电视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何发挥电视带来的利?如何克服看电视带来的弊?这个话题, 好就好在所有的学生都有话可说。为了使所有的学生都畅所欲言, 创设口语交际的最佳情境尤为必要。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事先布置学生做些调查、准备工作, 收集中学生看电视的有关情况, 在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分成正方、反方进行辩论。正方:中学生看电视利大于弊;反方:中学生看电视弊大于利。在辩论前, 我要求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时, 要有分析, 要言之有理、有据, 要结合自己来谈。这样在辩论中, 正反对垒、针锋相对、有理有据、各抒己见, 课堂气氛相当活跃。通过激烈的辩论, 达到了提高认识、明辨是非的目的,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不知不觉中也得到了提高。辩论使学生懂得看电视有利, 但是也要掌握好度的道理。

2. 创设和寻找有利于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话题和内容。

让学生说什么话题, 或者学生适合说什么话题, 是口语交际的一个重要内容。新编七年级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的内容有“自我介绍和提问”“说家乡”“说特征猜同学”“讲故事, 评故事”“交流学习体会”“古诗文朗读比赛”等内容, 可以看出上述内容都是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而确定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合理有效的利用。在口语交际中, 我们要以锻炼学生的即兴思维能力为基准点, 做好话题的选择。

三、建立激发性评价机制

因为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所以建立评价机制是提高学生口语训练积极性的最好办法。教师依据口语交际内容应制定不同的评价机制, 例如, 说话是否清楚、连贯、得体、有无偏离话题, 说话是否有条理等等, 或者教师评、或者学生评 (自评、互评、小组评) , 评选出本堂课的优胜者、优胜组。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保护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激发性的评价机制, 一方面规范了口语交际的评价方式, 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口语训练标准的把握, 提高说话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中明是非, 在学中知短长。

四、将口语训练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口语交际训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语言教育活动。因此, 仅仅利用每学期有限的几节口语训练课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显然是不够的。因此, 教师要把口语训练和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加大口语交际训练力度。如课前可以采取3-5分钟说话训练, 课堂上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辩论、朗读等, 都是口语训练的最好方式, 教师应因势利导, 随时注意训练。

五、以教师的口语来感化, 诱导学生的口语表述

提高口语表达, 必须从语言入手, 而教师必须做到自己的语言美, 尽量做到说话简洁、准确、生动、文雅、富有吸引力、启发性、逻辑性, 让自己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 让其产生共鸣, 使之动心、动情、动言, 自然激发学生说话和表达的欲望, 产生努力使自己的语言优美感人的情感。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说出真话、实话。

“尴尬”的口语交际课 篇8

自然, 口语交际这种新课型, 如同一沽清泉, 清新而又充满活力。它既为广大的师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既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回归, 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亮点。

但在现实的课堂上, 我们经常发现, 课堂中没有交际活动, 学生没有真正的交际。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

1. 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看图说话课, 口头作文课。教材在呈现口语交际的内容时, 一般都是一小段文字的表述, 有时配以若干幅情境图。一些教师往往被这些文字和情境图所囿, 把教材提供的交际话题、举的例子或是图片当成教学目标, 最后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看图说话课, 口头作文课。

2. 忽略了听说互动的交际情景, 应付了事。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的一种交际现象。是交际, 就不光要有说, 更要有听, 说听相长。但是, 在我们的交际课上, 往往只重视了说的训练, 却忽略了听的要求。

3. 不重视学生的交际心理和个性的交际语言。口语交际中, 有的教师在学生说话之前, 就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 还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盛气凌人, 当学生一有差错, 就一味责备, 使学生感到说话很难, 常常会出现学生不愿交际的情况, 久而久之, 学生产生了怕说, 不敢说的心理。

4. 对口语交际的内容, 要求视而不见, 干脆不教。因为, 一方面:许多教师只关注教学质量, 而许多学校对口语交际能力不考核, 所以不少教师根本就不上口语交际课, 而只重视上语文阅读课;另一方面:有一些口语交际题与学生的生活距离太远, 难以开展教学。

因此,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提高。教师对待口语交际课的态度, 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与课标对口语交际课提出的要求, 形成了强大的反差, 使得口语交际课处在了一种“尴尬”的地位。

那么如何改变口语交际课这种“尴尬”的地位呢?我想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正确把握“口语交际”的本质特点, 认真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 让学生真正学会“交际”。具体策略如下:

一、营造和谐氛围, 让学生“勇于尝试”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 如果在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兴趣, 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形成一种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那么就能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只有在这种良好的氛围里, 学生才有可能形成轻松、自由的交际心理, 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才会“勇于”尝试。

二、创设真实情景, 让学生“乐在其中”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 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 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 通过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景, 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 似曾相识的感觉, 情绪也会因之而变得高涨起来, 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 他们就会带着热情和兴趣走进交际情景中, 再一次的丰富自己的体验, 会因此而“乐在其中”。在创设情境时, 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要丰富创造交际话题。我们在教学时, 不能局限教材提供的交际话题, 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话题进行能动地再创造, 充实拓展。让话题与学生的内心体验紧密联系起来, 这样学生才能展开交际。

要切合学生的生活与年龄。在创设情景时, 要考虑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年龄特征等方面因素, 不能一概而论。同时, 注意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这样学生的交际才真实, 才有现实意义。

要注重情景的综合性。一堂口语交际课就是一个大情景, 这里面应该综合了科学的, 社会的, 或是艺术的等因素, 绝不是单纯的某一个交际内容。

三、多方加强指导, 让学生“能说会道”

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口语交际重在交际, 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基础, 只有认真地听别人说话, 才能清楚对方表达的意思, 并迅速把握住话语的重点这样才能对别人的话作出及时、恰当的回应。新课改理论中提出“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这一情感态度必须在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的基础上形成。

指导学生规范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里, 而是师生每时每刻的进行心灵接触。”所以教师要以学生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交际中, 要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时间, 让他们在尽可能多的交际实践中历练口语。有技巧地点拨, 处理学生表达中的错误与不足, 切记不可用成人的语言形式代替儿童语言, 细小的错误和不足可以忽略不计, 较大的问题可以通过评说、示范、模仿等形式进行指导与纠正。

指导学生恰当运用体态语。交际中, 交际双方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 甚至一个眼神, 都在向别人传递信息。所以, 指导学生运用自然大方, 和谐得体的体态语, 可以提高交际的实效。

口语交际课研究 篇9

师:同学们,我们的校园是一个美丽的校园。通过平时的观察,你认为校园哪个地方最美呢?

(生答略)

师:校园美丽的地方太多了,请大家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校园最美的地方。小组合作,四人轮流交流,一个同学说,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交流时注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到语句通顺、用词准确。每个同学交流完之后,小组内互相评一评,评出讲得最好的同学准备在全班交流。

(小组交流,师巡视、倾听、指导。)

师:请每个小组推选出本组讲得最好的同学参加全班交流。

生1:我们学校最美的是校训石。每天我们进入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校训石。这是一本展开的巨大的书,书页上从左到右依次镌刻着“优于学”“美于形”,这是我们的校训。“优于学”提醒我们每个人要做到学业优、特长优、读书优;“美于形”提醒我们每个人要做到健康美、文明美、劳动美。每当看到这六个字,我就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按照“六优美”来要求自己。

师:同学们,你们从她的交流中,听出她讲了哪方面的内容吗?

生:先讲什么最美,并且告诉我们在什么地方。

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

生:不仅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而且还能讲出校训石上六个字的含义。

生:她还会从校训石上没有的,说到自己由此想到的,太好了!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这叫由表及里的顺序。这四个同学真会听,通过听,知道从哪些方面来交流,在交流时也要注意!谁能再说一说还有什么地方最美?

生2:学校最美的是爱莲湖。爱莲湖在我校的秋园,站在楼上看,爱莲湖的外形弯弯曲曲的,像一片大荷叶平铺在秋园里,加上湖上曲折的小桥,真像一幅画。夏天,一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布满了整个爱莲湖,蜻蜓不时地在荷叶上栖息翻飞,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大家听出来什么?

生:不仅说出了爱莲湖的特点,还会引用古诗。

生:我认为这位同学只说出了站在楼上看爱莲湖的情景,其实也可以说走进爱莲湖看到的情景。

(听了大家的意见后,该生补充。)

生2:学校最美的是爱莲湖。爱莲湖在我校的秋园,站在楼上看,爱莲湖的外形弯弯曲曲的,像一片大荷叶平铺在秋园里,加上湖上曲折的小桥,真像一幅画。夏天,一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铺满了整个爱莲湖,蜻蜓不时地在荷叶上栖息翻飞,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从楼上下来走近爱莲湖,清澈的湖水里,一湖的金鱼在荷叶间游来游去,真是“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生:还可以说冬天的爱莲湖呢。冬天,爱莲湖结冰了,小鱼在冰层下面游来游去。

生3:我们的校园最美!你们看,一进校门,就可以看到一尊校训石。她提醒我们每天都要好好学习,全面锻炼自己,全面要求自己。向左看,是一个被围网围着的偌大的运动场,有红绿分明的田径场、足球场,还有篮球场。体育课、课间我们在那里尽情地奔跑、锻炼身体。最北边还有我校的花艺坊和草薇阁,那可是我们学生训练艺术特长和科学技能的地方啊!向右看,是一排参天白杨,他们像一排卫士坚强地守护着我们的校园,守护着我们,让我们安静地学习。抬头向东望去,是我们学校高大的教学楼,有春晓楼、夏荷楼、秋实楼、冬韵楼,我们每天在这里学习。

生:按照从左到右、从近到远的顺序来交流,很具体。

【教学意图:在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口语交际的内容,关键还得学会倾听,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搜寻交际的技巧,掌握交际的技巧;不仅要聆听别人交际的优点,还要聆听别人交际的不足,这样自己在交际时语言才会更加完善,做到“听”“说”结合,以“听”促“说”,以“说”促“听”。比如:学生们在交际中,通过倾听了解到在交流校园最美的地方时,要讲述在什么地方,要讲述最美的特点,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可以讲站在不同的地点看到不同的特点,可以讲自己看到的,还可以讲自己由此想到的,可以讲现在看到的,还可以讲其他时段看到的。】

二、发挥观察媒介,做到听说结合

师:同学们,今年是我校的百年校庆,很多校友陆陆续续回到了母校。今天请同学们模拟导游为他们做向导,解说我们美丽的校园。一个同学做导游,其他同学都是校友,校友们可以评价,可以随时发问。

生1:我先来当导游。各位校友,你们好!我是五(四)班的吴珍珠同学,今天我来为大家做导游,介绍我们美丽的校园。我们学校的四季路最美,因为这条路上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绿叶和鲜花。

生:导游啊,你刚才说学校的四季路最美,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绿叶和鲜花,你能给我们具体讲一讲每个季节都有哪些绿叶和鲜花吗?

生1:真不好意思,时间长了,我记不清楚了。

师:说不上来主要是她平时留心观察不够。现在老师为大家播放校园四季路一年四季的美景,请大家一起观看,观看后请导游继续解说。

生1:(一边看着教师播放的四季路美景,一边接着给校友们解说。)尊敬的校友们,我们学校的四季路很美。在这条路上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绿叶和鲜花。春天,迎春花开了,连翘花开了,梨花开了,桃花开了,真热闹啊!夏天,石榴树开花了,玉兰树开花了,山楂树开花了,柿子树开花了,槐树开花了,桐树开花了,樱桃熟了。秋天,桂花树开花了,栾树开花了,山楂熟了,石榴熟了,苹果熟了,梨熟了,真是个丰收的季节啊!冬天腊梅开花了,松树和柏树依然翠绿翠绿的。

生2:现在我来做导游。亲爱的爷爷奶奶,你们好!现在我们来到了学校的学子林,这里很美啊!这里种满了桂花树,这些树都是我们实验小学的优秀毕业生种植的。

师:同学们,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生:导游啊,你能说一说有哪些桂花树,有哪些毕业生吗?

(生2因为观察不认真,说不上来,脸红了,悄悄地坐下来了。)

生3:我来给大家解说。走进学子林,可以看到四五十棵毕业生栽种的桂花树,有金桂、有丹桂。每棵树上都悬挂着毕业生的名字呢,有张翰一兰、王子萌、王源,等等。每一棵小树象征着一位优秀的毕业生,一棵棵小树都在茁壮成长着,它们好像一个个优秀的毕业生在不停地向我们招手,希望我们成长得向他们一样优秀。

生:导游观察得认真,说得具体,想象得也很好。

师:谁还想做导游?

生4:我为大家做解说。尊敬的校友们,我们学校的枫晚亭最美了。在我校的秋园里,种植的全是枫树,有五角枫、三角枫,中间的一棵最大,周围全是小枫树,它们像是一位母亲带领着一群孩子在做游戏,又像是一位老师带领着一群学生在讲好听的故事。别看他们春天夏天时叶子绿油油的,一到秋天,它们的叶子像着了火,像涂了红色油彩,那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啊”!

师:这位导游观察得真是认真,还运用了打比方,说得形象生动,希望同学们也要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意图:留心观察、认真观察,是口语交际的重要基础。如果学生只会倾听,只知道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表达,而没有经过认真观察,仍然会言之无物,即使交流出来了,也是生编硬造,不能体现内容的真实性。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在时间、空间跨越难度较大时,教师要实时为学生展示图像资料,为学生再现口语交际媒介,减轻口语交际难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做到“听”“说”结合。】

三、加强日常积累,做到听说结合

师:现在我们开展另一项活动:“百年实小,赞实小美景”演讲。每12人一组,每组选一人演讲,其他同学做评委。选手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其他同学评价,最后评出冠军。首先请第一组的代表演讲。

生1:我们的梅园最美了。在我校冬园的墙角有一处梅园,梅园外边是一面蜿蜒的仿古墙,白墙灰瓦,墙上有漏窗和多边形小门。从小门进去,可以看到一丛一丛的梅花,有红梅、白梅、黄梅。

师:谁来评价?

生:他没有把梅花描述具体。

师:能再补充一下吗?

生1:我想说,可是我想不起来描写梅花和描写冬天的词语。

师:播放课件。我来给大家提供一些词语:古色古香、白雪皑皑、寒气逼人、百花凋谢、傲然怒放、香气浓郁。请第二组的同学演讲。

生2:我们的梅园最美了。在我校冬园的墙角有一处梅园,梅园外边是一面蜿蜒的仿古墙,白墙灰瓦,古色古香,墙上有漏窗和多边形小门。从小门进去,可以看到一丛一丛的梅花,有红梅、白梅、黄梅。每当冬天来临、白雪皑皑,寒气逼人,百花凋谢时,梅花傲然怒放,香气浓郁。正如王安石所写:“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师:请同学们评价。

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这位同学说得准确、具体,他还想到了王安石的诗句,太好了!

师:同学们,平时要注意多阅读、多积累一些优美词句,这样,我们的口语交际内容就能做到用词准确了。现在请第三组的代表演讲。

生3:我们学校的希望大厅最美。进了学校的玻璃大门,就来到了我校的希望大厅。大厅的正上方是大厅的主题:太阳每天从这里升起,左边是我们快乐游戏的画面,右边是探索实践的画面。

师:你们想一想,如果把我们学校开展的“书包不回家”活动或者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加进去该多好啊!请第四组的代表演讲。

生4:我们学校的希望大厅最美。进了学校的玻璃大门,就来到了我校的希望大厅。大厅的正上方是大厅的主题:太阳每天从这里升起。寓意同学们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充满着希望,同时在学生们的心中也种下了希望的种子: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今天若不行,争取明天行!大厅两侧墙体浮雕的内容是根据我们学校“书包不回家”活动设计的。左边这幅是“书包不回家”———我们快乐游戏;右边这幅是“书包不回家”———我们探索发现。寓意着我们放学以后,放下书包,快乐地游玩,快乐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明天充满希望!(掌声)

师:刚才的“百年实小,赞实小美景”演讲,哪组是冠军?

(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生4所在的团队)

师:同学们,为什么这位同学能说得这么好呢?就是因为他把平时的校园生活积累起来了。

师:通过这次口语交际课,大家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认真观察,认识到了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的重要性。回去之后,运用今天学到的口语交际技巧,把我们美丽的校园给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绍一下吧!

【教学意图:在口语交际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倾听,留心观察,还要让学生注意语言的积累,注意生活的积累。这样,在口语交际中,他们才能做到有物有序、语言准确、内容丰富,做到“听”“说”结合,积极主动,有效互动。

小学口语交际课教学之管见 篇10

一.教师示范, 让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知识

教师示范在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特强, 因此,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为学生作示范, 如本人在教学口语交际课《找春天》一课时, 首先为学生创设物境。我把学生带到校外的田野里找春天, 大家把美丽的春天带回了课堂。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 这个情境创设是学生生活的再现, 有物有景, 一下子激起了孩子们的交流和兴趣。

然后我又为学生们创设“色”境, 让同学们说说在野外看到些什么颜色。美丽的大自然强烈地刺激着同学们的视觉, 唤起了同学们的生活体验, 大家兴趣盎然, 发言踊跃。

要保证充分说、自由说的时间、空间。例如课始, 我要求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找到和看到的春景, 然后开展小组赛说, 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点拨, 这样一来, 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同学们发言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二.创设情境, 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

创设情境, 是把学生带入某种假设的情境, 使学生如临其境, 从而激发交际的欲望。一个宽松、其乐融融的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首先, 在模拟演示中让学生想说、爱说、乐说。如《当小记者》教学中, 教师可创设一个“实话实说”栏目情境, 让学生轻松地进入采访, 激活了学生语言的思维, 更激发交际的兴趣。

其次, 在双向互动中训练学生即兴口语表达的能力。如在第九册《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教学时, 教师创设情境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 围绕“过生日请吃饭好不好”展开辩论, 理由充分的一方胜。学生首先联系实际积极讨论。接着, 双方唇枪舌战, 各执一词。学生畅所欲言, 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 既能使他们说话清楚流利, 又能注意倾听对方的话。

三.立足教材, 挖掘口语交际的潜在资源

口语交际不只是一种独立的课型训练, 而应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我们教者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因素。

角色表演。小学生天性好动, 表现欲强。很多课文都有适合分角色表演的内容, 利用这种形式把课堂变成欢跃的海洋, 成为学生说的动力。让学生真正全身心地融入课堂中来。

续编故事, 填写“空白”。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在第十二册《穷人》一课结尾时, 可以让学生续编渔夫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 一家人的生活怎样。有的说渔夫的负担更重了, 一家生活更艰难了, 有的说凭着渔夫的坚强, 终于改变了贫穷的生活状况, 有的说……。每一个孩子都是故事大王, 对精彩的语句我和同学们及时地给予喝彩、鼓励, 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增强了口语交际的自信心和勇气。

四.深入生活, 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教材中很多口语交际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是学生在生活中曾经感受到、经历过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体验生活的形式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样, 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又提高了学生实际交际的能力。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 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这应当成教师教学的追求。

五.适时评价, 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评价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 评价时要尊重每一位学生。适时适度的评价, 能鼓励他们大胆创新, 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当学生“心欲通而未达, 口欲言而未能”之时, 给予他们一点鼓励, 使学生释放出潜在的交际激情。

如何上好小学口语交际课 篇11

一、注重语言积累,扩大口语交际的物质储量

1、在阅读教学中积累。 首先,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主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识记课文中的妙词佳句,品味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懂得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这是学生口语交际时无穷的语言源泉,只有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才能厚积而薄发。其次,学生在课堂上所积累的语言材料必然有限,所学到的只是一种方法而已。阅读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可以培养学生“每日摘抄一句话”“每周背诵一段佳作”等习惯,让学生在阅读时,有意识地摘抄佳句、写读后感、背诵锦言妙句和优美篇章,长久坚持下去,学生将积累的丰富材料用于“词语接力赛”、“成语故事赛”、“诗歌朗诵赛”、“成语警句收集评比赛”、“主题演讲赛”等语文活动中,不仅增加了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而且提高了积累语言的兴趣。

2、在语文生活中积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电视、广播、电脑网络己进入我们的生活。学生在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时,会受到精彩语言的感染和熏陶,特别是电视、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会牢牢地吸引住孩子们。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大语文观”,充分利用语文资源,选择性地安排学生收看电视节目,广泛地参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更有利于学生从平常的生活语言中吸取营养。可以组织开展“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我最爱听的广播节目”、“我最喜欢的节目主持人”日记赛、“新闻发布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多看、多听、多记,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语言材料。

二、注重语言感悟,内化口语交际的所需材料

语感是人对语言这一现象直接的、整体的感受,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长期语言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口语交际规定:“认真听别人讲话,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地转述。”这说明,在口语交际中,必须具有不仅理解别人所说的字面意思,更要具有准确地理解“言外之意”的能力 ,才能“抓住要点”,进而做到“简要地转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汉语的人文性,即汉语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相当多的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只能让学生在老师的熏陶感染下,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悟,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只有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才能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准确、深刻地理解他人的言语。

1、要引导学生多读。即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指导学生多读。多读是我国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儿的“多读”,一是指读的遍数多。古人云:“读书千遍,其意自见。”二是指读的数量多,《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了数量,“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三是读的体裁多,教材本身提供的课文就展现了各种文学体裁,加之推荐的课外读物中的中外文学作品,其目的是让学生如蜜蜂酿蜜一般,从多方面吸收营养。

2、要加强拼音教学。拼音教学是识字的工具;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指出:“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这不仅仅是对第一学段口语训练所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学生口语交际的基础要求。掌握汉语拼音这一工具,有利于克服讲普通话时夹杂着地方方言,加强学生对普通话语音的感悟。

3、加强虚词和文言文的教学。因为,汉语的语法规则相对较小,而语言组合的灵活性较大,语言表达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经验,依靠语感。 加强虚词教学,有助于学生对言外之意的感悟,加强文言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现代汉语水平,增强学生古文知识的积淀和运用现代汉语的宏观语境能力。

三、注重语言迁徙,搭建口语交际的应用桥梁

所谓“迁徙”,就是知识的“举一反三”。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词汇、表达方式、表达技巧,都是学生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而口语交际,就是要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交际之中,这就要求学会迁徙,学会在实际交际中将大脑中静态的词汇转化为经常使用的动态词汇。在教学中,需要给学生搭建由“静态”转化到“动态”的桥梁。

1、用词造句是最基本的途径。如在学习《精彩的马戏》一课时,指导学生用“出色”一词造句,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原句:“山羊走钢丝表演得也很出色”。接着出示了一组句子:①大象的表演把大家吸引住了。②赵本山是一位小品演员。③姚明是一位篮球运动员。”启发孩子们将“出色”这个词加在句子中合适的地方,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具体。然后进一步启发:我们班在学校举行的篮球比赛中获得了年级冠军,请同学们用上“出色”说一句话。这样,从课内到课外使学生顺利地实现了语言的迁移。

2、组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是有效的途径。如在学完《参观人民大会堂》一课后,我让同学们人人做校园解说员,为来我校参观的领导或来宾讲解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生一个个都说得非常有条理。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当“小解说员”、“广告策划员”、“小导游”等具体的情境中,实现了语言的迁移。

在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同时,广泛开辟口语交际第二阵地,特别是学生回家向父母讲述学校的学习生活趣事、校园新闻,孩子在家待人接物、走亲访友等现场情境,都是学生口语交际实践的大好场所,我通过“家校联系卡”,不仅向家长介绍指导学生口语交际的方法,评价交际行为的要点,而且通过此卡如实收集到孩子在家完成口语训练作业的情况,从而构建了家庭、学校共同实施口语交际实践的网络。

口语交际课教学策略浅论 篇12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的, 其间语言交互来往, 呈双向或多向互动状态。创设情境, 能让儿童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 而儿童在感受、体验形象时, 观察的客体和词语之间就会建立相应的联系, 会使词语与形象沟通起来, 语言与思维也随之发展。教学时,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 才能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 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

1. 利用课本“情境图”创设情境。

“口语交际”的每一课, 每一幅“情境图”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为口语交际创设了与实际生活相近、相似的“交际情境”。有的展现了口语交际的具体场景, 有的表现了较完整的口语交际过程, 有的反映了口语交际过程中一瞬间的情境。在口语交际课上, 这些“情境图”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 可以让学生把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要学习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激发他们参加口语交际的愿望。因此, 我们在创设“交际情境”时, 应努力发掘“情境图”的内涵, 很好地利用这些“情境图”。

如《学会祝贺》这一课的情境图有两幅, 一幅是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在准备给老师做贺卡, 从她的表情来看, 她一定是想好了准备写贺卡上的话, 很开心;另一幅图是一份可以填空的贺卡的样子。根据情境图, 我们可以作这样的语言描述:明天就是教师节了, 聪聪准备自己做一张贺卡送给老师, 不一会儿工夫, 一张漂亮的贺卡就做好了。聪聪想了想, 在上面写上了自己的祝贺词:“敬爱的老师, 教师节到了, 我祝您节日快乐, 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还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和日期。同学们, 你们是不是也想给老师做贺卡呢?现在就动手吧。这样的描述, 可以营造“学会祝贺”的交际氛围。

2.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是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它利用孩子们的年龄特点, 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寓教于乐。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往往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多媒体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视觉, 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 激发学生的想象,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让他们觉得有话可说。如教学《找春天》、《秋天里》这两节口语交际课时, 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情境, 把学生“带出去”观察自然, 开阔学生的视眼, 让学生通过大屏幕接触社会, 了解生活, 体验生活。让学生观察春天的小河、柳树、小草、野花、燕子、小鸟, 观察秋天的气候、植物、动物、人们的衣着。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 再由小组成员相互评议口语表达的优劣。互问、互答、互评、互补, 让学生真正成为交际的“主体”, 从交际中学会他人描绘景物的方法, 学会他人有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从比较中了解事物的不足, 使口语交际“活”起来。再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 我先让学生闭目欣赏我的配乐朗读, 想象意境, 紧接着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通过精美的VCD画面激发学生对美的体会, 之后,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了想象中的草原美景, 那陶醉的神态、朴实的语句、真挚的情感足以让人体会到多媒体的神奇功效, 创设的情境把握住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智力发展规律, 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运用多种方法, 上好口语交际课

1. 先看后说。

现行的九年义务语文教材, 有的口语交际的内容配有插图, 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生动材料。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 才能有正确的表达。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在观察的基础上, 再进行交际活动,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 抓住事物本质的习惯。

2. 先想后说。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 而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还未形成, 他们看到什么, 就说什么, 不善于思考, 东一句, 西一句, 杂乱无章。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先想后说的习惯, 做到说话有条理, 以理服人。

3. 边演边说。

缺乏具体情境的口语交际, 是苍白无力的。因此, 教师要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 因地制宜创设具体的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进入角色, 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我们在教学中要精心选择教学策略, 采用多种互动的形式, 实现口语交际的互动性。如:我在上《有趣的游戏》一课时, 先给学生创设情境, 通过表演游戏《贴鼻子》,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这样, 学生通过自己表演或看表演, 对人和事有了直观的印象, 就有了说话的题材, 说起来会更有兴趣, 表达也更清楚。另外,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得到角色体验, 表达更有感情, 可以在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使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4. 因势利导, 求助会说。

口语交际时, 常常会碰到一些“拦路虎”, 使口语交际活动难以顺利进行;老师只要因势利导, 就可以将停滞状态的课堂变成多向互动的“场”。做法很简单, 就是让遇到困难的学生主动向别人请求帮助, 既可以向同学请求帮助, 又可以请老师给予帮助, “被请者”应积极给予“请求者”及时的帮助。如果双方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卡了壳”, 交际的双方就可以请求别人的帮助。这样的“一请一助”、双向互动, 自然解决学生说的困难, 但双向互动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平等对话, 对学生要多宽容, 多鼓励, 多引导, 多帮助。

口语交际课比起阅读识字课更难上好。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能说, 说好, 所以口语交际课之前一般要做很多的铺设工作, 让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才能有话可说, 说得生动。

三、口语交际需要延伸扩展

每个人都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分子, 他无时无刻不处在群体当中。学习口语交际可以更好与群体中的其他人交流。

1. 课间训练。

课内的情境教学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影响, 有很大的局限性, 而课外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训练空间和多样的训练形式。教师在训练途径上要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新大纲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当中讲道:“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的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因此, 口语交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例如:在课间交流中进行对话训练, 对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说话方式, 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 说话具有即时性。学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 所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 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说流利、有条理、说准确, 并注意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 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 进行对话训练。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在对话中不断纠正错误, 提高说话质量。

2. 巧妙布置作业, 创设交际情境。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一方面, 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口语交际训练, 做孩子的忠实听众, 及时纠正孩子口语的毛病。另一方面, 布置一些口语家庭作业, 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了《小熊住山洞》后, 请孩子们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和他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母亲节到了, 做张爱心卡, 并说几句祝福的话给妈妈听。班级新转来一位小朋友, 把他介绍给爸爸妈妈认识。这样的作业, 学生乐做, 又感兴趣, 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深入学生生活, 为学生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取得了更加明显的效果。口语交际生活离不开学生生活, 五彩缤纷的生活更给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为营养的沃土, 口语交际生活化的深入开展必将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发挥更大的作用。

事实证明, 语文学习必先由动口开始, 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多给学生机会, 激发其表达的欲望, 把握契机, 有步骤地进行指导,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更为重要的是, 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 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为今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语文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 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程序是:口头语言—口头文字—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文字。对于口语交际课, 作者有以下几点体会: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运用多种方法, 上好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需要延伸扩展。

上一篇:英语文学中的隐喻分析下一篇:审美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