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教学的实施策略

2024-07-11

互动教学的实施策略(共12篇)

互动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1

所谓对话教学, 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 从而让学生学到知识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为“对话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理论依据。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 对话教学正为我们当前进行的语文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气象。下面, 本人就谈谈对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的理解。

一、实施对话教学的突破点是课堂提问

人类不可能是沉默的, 人类应生活在真正的对话中, 对话应是每个人平等的权利, 而不能是某些人的特权。师生交流是通过对话实现的, 结合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我们应把实施对话教学的突破点放在课堂提问上。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相当重要, 这已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巴西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弗莱雷也说过, “没有了对话, 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 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将对话引入到教育教学中, 是因为他看到了教育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交流, 就是一种对话。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这种形式落实“对话”的精神实质。综上所述, 对话是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要使对话有成效, 课堂提问是关键。语文教师在提问时要提出能激起学生思考的问题, 要能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提问, 学生不仅学会了回答问题, 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对答案提出疑问。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 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

二、对话教学应肯定差异, 强调多元化

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师垄断“话语权力”, 而对话教学则否定话语权威, 承认对于一个命题的理解可能是多元的, 甚至是无限的。这正如人们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话教学之所以肯定差异, 强调多元化, 是因为能够认识到语文学习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给予学生“说自己话”的权利。对话的目的是为了探求真理, 对话教学允许各种差异共存, 但是不合理的和错误的理解却要排除在外, 不能任由学生曲解作品的内涵, 不能让多元解读成为学生的“思想跑马场”。作为语文教师, 对于种种曲解现象要大声说“不”, 并用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影响学生。强调对问题的理解的多元化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乱解乱读, 并不意味着可以有绝对的“弹性”, 而必须有一定的“规范”。

三、对话教学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育博士李镇西先生说:“以任何理由反对引导, 实际上是在取消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美国著名教育家多尔说:“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 而“指导”、“引导”就是这个首席必须承担的责任和必须履行的义务, 否则就是失职。现实初中语文教学中, 有些教师危而不持, 颠而不扶, 放弃了应承担的指导作用, 盲目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实, 实施对话教学并不意味着“淡化引导”。一般来说, 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和桥梁, 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 他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同时还应看到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 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带着问号进入课堂, 让学生以充分的自信在广阔的世界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问号,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 对话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在具体的场景中机动灵活地捕捉那些有价值的目标, 将易发展的话题作为对话的主题。可以抓住师生互动的触发点, 适时适度加以引导, 因材施教, 并在变化中调整目标, 使对话教学的场面既生动活泼, 同时又有向导、有成效。

四、重视拓展语文教学中的对话交流平台

在对话教学里, 教师与学生在教

学过程中结成“学习共同体”, 形成“学习型组织”,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组织中的平等成员;教师与学生不是对立的, 他们在本质上是一体两面的。教学就是师生共同面对教学组织所面对的问题, 通过合作而解决问题。在对话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站在一起, 主要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对立, 而是师生共同面对问题。教师仍然有帮助促进的作用, 但方式完全不一样了, 教师是在动态生成中发挥作用, 教学变成了师生平等合作的过程。教学对话往往就是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进行的。德国学者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 多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 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 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学生通过与作者对话, 与老师对话, 与同学对话, 主动参与, 自我体验, 感悟作品的真谛。

五、对话教学应建立在融洽师生关系的建构上

对话教学应建立在融洽师生关系的建构上。“亲其师, 信其道”, 让学生“亲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信道”。对话教学通过师生之间真诚、平等的合作, 通过教学交往活动, 构建一种新型的深度师生关系。对话教学所需要和所追求的融洽师生关系的建构是教会学生如何与人交流、与人相处、与人合作、与人共事的过程, 是真正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过程。

事实上, 随着新课标的逐步推行, 初中语文对话教学也越来越深入, 生生对话, 师生对话, 学生与文本对话, 灵光闪动, 高潮迭起。我相信对话教学必将使课堂充满生机, 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关系更真诚。

互动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2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相互督促的思想,从而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小组之间的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起的是指导作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困惑: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很难把握本节课的教学进度,因为每个组的快慢不同,有的进行的快,有的学生本身数学的底子就不好,很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跟上步伐,让组长等很是头疼,讲很多遍就是不理解。2.有的学生本身就不太爱讲话,有的时候让他来展示成果的时候,声音特别小,但是老师任然希望可以给他展示的机会,很难办。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可以解决一些,以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以前的教学根本不可能关注到所有的学生,但是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调到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学生,尤其是中下游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语文互动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互动教学;基础

受应试教育及填鸭式课堂的影响,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氛围较为低下。课上多数教师会把自身注意力集中于知识点的教学中,但学生的收获与教师的付出不成正比,浪费了课堂有效的时间,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国教育部门呼吁教师构建互动式的课堂。顺应这种时代发展的潮流,教师可以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更加全面地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下面,笔者从师生互动及学生互动两方面对初中语文互动课堂的实施策略进行解析,希望可以得到广大同仁的认可。

一、对话教学,彰显师生互动魅力

对话是人与人交流的主要方式,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对话教学的模式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心中描绘出和蔼的教师形象,为他们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做出铺垫。首先,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摒弃脑海中根据学生成绩决定学生印象的理念,文章教学的过程中要面带微笑,为学生带来外部形象上的亲切感觉,认真地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积极的询问,了解其遇到的问题并采用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班级中,使得学生从心底里想要完善自身的学习状态。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对话教学的教学方式进行师生互动,这种教学方式并不单单指课堂上教师针对问题的提问,而是要教师通过和学生对话的方式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间接地激发出学生心中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欲望,从而更好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在使用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和学生对话的时候,教师要敞开自己的心扉,让学生从心里感觉到教师的真诚,使得他们可以慢慢地放下戒备,和教师进行沟通。(2)对话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教师要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探究,从学生的角度对问题进行解析,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保障学生不失去语文学习的热情,问题的布置要由浅入深帮助学生可以更加自然地融入语文课堂中,为他们高质量的学习状态做出推动。(3)教师要善于利用对话教学倾听学生的内心,要抱着求同存异的心态,和学生一起探讨他们问题。探究时错误的思维观念,给予学生正确的处理方式,促使学生在接下来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不会再次出错,以便更好地提升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要营造出优质的课堂氛围,采用信息技术把课本上的内容更加多彩地展现到屏幕中,让色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地提出问题,他们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会得到成倍的提升,有助于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想法,间接地提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二、小组教学,学生互动推动发展

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天资不同,致使他们性格和学习基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想要发挥出互动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入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促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为推动初中语文互动课堂的发展做出铺垫。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差异及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的了解,认真地分析每一名学生身上的优缺点,接着对他们进行组内优缺互补、组间能力平均的小组分配,为学生之间的互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对小组合作教学进行积极的利用,课堂上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进行解读,为学生带来交流空间的同时提升他们语文学习能力,接着让小组选出一名学生说出他们交流的过程解决及遇到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对文章的主旨进行了解。这种逐个回答的方式也能潜在地构建起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激发他们争强好胜的意识,进一步提升其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接着,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开放性试题,为学生带来第二次互相交流的机會,使得小组教学更好地带动学生互动的热情。比如,在“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他们在冬天做的有趣的事情,让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和活跃,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中的雪进行描述,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最后,教师让学生按照文章中的绘画方式对冬天的雪进行写作练习,加深文章印象的同时更好地激发其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可以拓展教学的场所,根据文章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一起到室外去进行语文学习,在学生脑海中构建起生活语文的意识,提升其语文学习热情的同时培养学生终身语文的精神,让他们以全新的状态参与到小组探究中,从而更好地构建初中语文的互动课堂。

初中语文是学生参与知识学习和了解日常生活的基础,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构建起初中语文互动课堂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以更好的学习状态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使得其取得更多的收获,为其今后的成长作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武家齐.互动探究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5).

快乐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4

一、巧设快乐导入,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导入的作用很大, 可以激发兴趣, 引起学生注意;揭示课题, 体现教学意图;铺设桥梁, 衔接新知和旧知;沟通感情, 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课, 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导语, 以求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我在教学《我站在铁索桥上》这首诗歌时, 我采用了看视频导入的方法。开课就播放“红军飞夺泸定桥”这段视频:那炮火连天和红军不畏牺牲的激烈战斗场面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导入的好处一方面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场远离了他们的战争, 另一方面也为理解诗歌和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做好了情感铺垫。再如, 教学《吆喝》一文时, 我又从网上下载了全国各地具有特色的吆喝声的音频。文未学, 声入耳, 学生一下子对各具特色的吆喝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饶有趣味地学文读文, 整堂课洋溢着快乐的吆喝声……教学《灰椋鸟》, 我则采取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歌曲来导入, 在这优美的歌声中我讲述着徐秀娟与丹顶鹤的故事, 孩子们很安静地听着, 眼睛里溢满了对这位“仙鹤姑娘”的敬重之情。平时, 我还采用过猜谜语、读诗歌、即兴演讲等形式导入新课, 一方面将学生轻松愉悦地引入课堂, 另一方面是能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些教学实践让我明白了导入新课, 如果能做到有趣、灵活、新颖, 学生就会学得轻松, 从而会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创设快乐情境,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学生展现自我, 则需要自由、宽松的氛围。当他们的思维不被压抑, 一个个奇思妙想就会喷涌如泉。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 课堂上应为学生营造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借以各种情景, 打破灌输式的沉闷、单调的教学格局, 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 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 陶冶情操, 轻松而且快乐。

比如, 作文教学《走, 我们秋游去》, 我会带着孩子们走出校门, 走进大自然, 去寻找秋天, 在孩子们的谈笑风生中我收获了很多篇佳作;教学《看戏》, 我播放梅兰芳的《穆桂英挂帅》的录像, 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梅兰芳高超的唱功和京剧艺术的魅力;又比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一文时, 我创设扮角色对话的情景, 让学生感受巨人感情的变化和孩子们的快乐;教学《中国结》创设了运用实物演示的情景;教学《爷爷的芦笛》创设联系生活展现情景;教学《匆匆》创设语言描绘的情景等等。在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情景, 的确能让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快乐。

三、快乐评价, 激发学生快乐学习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 改善教师教学。”“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 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教学中, 我采用快乐评价, 的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快乐学习的情感。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对于一个学生来说, 老师的赞美能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 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对学习也会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的多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语言, 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如教学《太阳, 你好!》一文, 在指导朗读第2—6自然段时, 学生都不敢举手朗读。我就点了一个比较会读书的学生, “来, 我们俩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好不好?” (其实我只是起了个头) 读完后, 我说:“孩子, 你真行, 你的朗读不仅感动了我们, 连太阳公公听得笑眯眯的在夸赞你呢。你 (点另一个同学读) 也想读一读吗?”这个孩子也兴致勃勃地读起来……后面的教学就比较轻松、愉快了。在教学《书本中的蚂蚁》一文时, 一个学生读第一自然段“……风在轻轻地唱着歌。一只黑黑的小蚂蚁, 静静地趴在花蕊里睡觉。”读的声音很大, 我一那只小蚂蚁的口吻说:“哎呀, 谁这么吵人呀, 把我都吵醒了。” (学生笑起来) “瞧瞧, 小蚂蚁向你提出抗议了, 咱们轻点声读, 好不好?” (生再读) 。这样风趣的评价, 既指出了学生的不足, 又不失学生的面子, 而且有效地指导了如何读得更好, 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改正不足, 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 是蜜, 可以牢牢粘住学生;是磁, 可以紧紧吸引学生。在课堂上, 它让我们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 听到学生爽朗的笑声。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评价语言来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 积极、主动地与文本对话。

四、快乐自身, 让学生在愉悦中受到启迪

要想给别人带来快乐, 自己应该是快乐的。一个快乐的教师, 会给学生心中留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的形象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外在形象包括衣着、举止、语言;教师的内在形象是高尚的师德, 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身为人师, 要做到为人师表, 即为“师”要有知识, 为“表”要有美德。“亲其师, 信其道。”我们要做一个能给学生带来快乐的快乐教师, 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教师要微笑着进课堂。我读过这样一句话:“在炎热的夏季, 老师的微笑如甘露, 带给我们一个清凉的世界;在严寒的冬日, 老师的微笑似春风, 总让我们感觉到温暖。”由此可见, 教师的微笑对孩子们来说是多么可贵, 但凡看到这句话的为师者都不会吝啬你的笑容了吧。因为你把微笑带进教室, 就是把快乐带进了教室。

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教师的语言必须巧于引导, 注重启发, 循循善诱, 能激发学生思考, 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风趣幽默的语言, 不仅能使学生以轻松愉悦的情绪学习知识, 而且在笑声中得到启迪;生动、精妙的语言会让课堂妙趣横生。

教师有善于调控教学节奏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善于调控教学语言的节奏, 教学语言要快慢适度, 抑扬顿挫, 有美感, 能激起学生、教师和文本间的情感共鸣。这样才能吸引学生, 激起学生听讲的兴趣, 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二是教师要有调控教学内容的节奏, 一节课的难易要适度, 讲议要结合, 听说读写活动安排合理, 让学生不觉乏味, 也不能过于紧张, 让课堂轻松而且和谐, 师生建立平等、民主、友好的关系。

五、快乐媒体, 提高课堂活动的效率

自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验收后, 我校实行了“班班通”, 多媒体走进教室, 所以我在每节课前都做了精美而实用的课件, 这大大增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改变了传统的沉闷的教师说教的课堂面貌, 学生的兴趣大增, 有助于实现轻负高效和快乐教学模式的实施, 真正落实了素质教育。教学《秦兵马俑》时, 孩子们足不出户, 在课堂里就很直观地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种类繁多, 个性鲜明的特点;又如《观潮》一文的教学, 我在课件中导入视频, 插入图片, 学生如身临其境, 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场面和独特的景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理解课文, 学到知识, 真正达到高效课堂。多媒体教学给我的快乐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

这些年来, 快乐教学是我尝试的一种教学实践模式, 也是一种理念, 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快乐教学, 使教师越教越乐教, 让学生越学越乐学, 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实施快乐教学, 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能更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巧设快乐导入,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快乐情境,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快乐自身, 让学生在愉悦中受到启迪;快乐媒体, 提高课堂活动的效率。快乐教学, 使教师越教越乐教, 让学生越学越乐学, 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5

裕民县第一小学

杨丽娇 【摘要】教师、家长都会发现孩子越是到了高年级,孩子之间的学习成绩差距会越来越大,尤其对于学习成绩靠后的孩子的家长和老师来说,是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对教师来说进行日常教学工作难度也会加大,学生成绩大差异让教学活动进行的十分吃力。为了解决这类问题,部分教师运用了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就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尽量避免个体差异给课堂教学造成较大影响,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发展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学习发展特点的一种教学实验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实施隐形分层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落到实处。【关键词】小学数学;隐形分层;教学法。

【正文】一直以来,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课堂,大多数教师只是为了方便授课,备课时统一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堂练习,甚至在不同的班级提到的问题都是相同的。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需要,并未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尤其对高段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乏味,导致大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与信心,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我们这样一个民汉合班、学生的差异更加突出的班级,这种现象更加严峻。每位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隐形分层教学。所谓隐形分层教学,即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既注重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习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让所有孩子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所有孩子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了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状态,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局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相对于显性分层,隐性分层更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和机会,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成”的教育目标,我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层教学。

一、教学对象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必须要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测验、平时观察、家访等各种途径,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每组选择一个比较有能力的孩子作为组长,全面负责本组内的工作。

(一)A层:学生学习方法正确,接受能力强,有超强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B层:学生学习比较自觉、学习习惯良好、家长配合到位,学习成绩稳定中等水平;

(三)C层:学生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差,上课容易走神,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

通过动态的分层管理,激励每一位学生努力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共同进步的目的。这种分层并不是长久不变的,分层结果取决于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如果A层的孩子骄傲自满或学习吃力,可以暂时让他去B层学习;当然C层的学生经过努力,效果明显,可以来到B层学习。

二、教学目标分层。

对于教学目标,我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明确提出学生所要获得的基础知识、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所要发展的基本技能、所要经历的情感过程。同时,还将两类目标各区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与已经确定的三个学习层次的学生相对应。即:C层教学目标为最低限度的基本要求;B层教学目标为教材的全部基本要求,A层学生可以在这基础上作适当提高、加深。

如:我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这个内容时,在对学生进行摸底之后,把分层目标制定如下:

A层同学:不但要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还能熟练掌握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数学活动经验;

B层同学: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根据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C层同学: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协调教学要求与学生知识起点的关系,帮助教师有的放矢的实施教学,也可帮助暂时学习不良的学生排除学习上的障碍,又保证优良生朝更广阔的知识领域迈进。

三、问题设计分层。

课堂提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教师所提的问题要处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同时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还要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进行铺垫。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基础性和提高性两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B层学生;中档以上题则面向A层学生。

如:我在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我就设计了下列问题:

1、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C层同学回答);

2、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B层同学回答)

3、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A层同学回答)。这样不仅提问的面广了,而且与回答问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接近,符合各层学生的实际水平好的,学生都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我们的课堂也因此变得生动而活泼。

四、课堂练习分层。

围绕教学内容,由易到难逐层安排课堂练习。安排一些简单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练习题,通过新知识的再现,促使学生消化理解新知识,这类练习应给C层次的学生更多的机会;设计一些稍有变化、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学生对新知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这类练习一般应由B层次的学生完成;还有最后一般设计1至2道拓展思维能力的题目,由A层学生完成,激发这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分层不是绝对的,也可鼓励低层次的学生挑战高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竞赛中互相激励,共同提高。

五、教学评价分层。

成功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对C层次的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B层次的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找出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激励他们积极上进;对A层次的学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超越自我。通过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横向评价及针对每个学生的纵向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始终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增加危机感,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当然,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学生分层前,要做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理解分层的出发点是为了确保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歧视。分层前需和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确分层只是暂时的,并不是长久不变的;分层并不是歧视学生,而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

(二)在分层施教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心理、知识状况、小学生接受能力等情况,制定好不同的教学计划,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层施教。

总之,分层教学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是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生动实践。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篇6

关键词:有效教学;基本策略;校本研修、师资培训、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5-0027-03

“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启发和学生的积极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系统科学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的过程。”而有效教学则是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投入来提高教学效益,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是以先进的教育手段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之取得学习高效,提高学习质量,获得全面发展,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然而,到底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效”呢?大多数人认为其效就是指学生考取了高分。其实,课堂教学的“效”不仅指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指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现、发掘和发展,是真正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可见,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才能有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教学才能有效,注重过程和方法、思维能力提高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因而,实施有效教学,要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好基本策略。

一、强化校本教研,全面提升素质

实施有效教学,从校本教研入手是根本策略。教学的效果、指标与师资、生源等个性状态密切相关,而生源条件受周边社会环境的制约,学校几乎没有干预空间。因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要下足内功,从有效教学出发,开展校本教研,提升教师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努力优化师资队伍。

(一)培养教师自信,积极投身教育科学研究

校本教研首先要解放教师的思想,破除对教科研的迷信,增强自我信念,勇于投身教科研中。很多人认为教科研远水不解近渴,对一名普通教师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其实,教育教学研究离我们每一个老师并不遥远,它不是花架子,不是摆设,只要我们向它靠拢,就能触摸到它。它能让每一个置身其中的参与者都得到启迪、收获。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每一名老师都能成为课程的探索者、研究者,这本身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课题,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投身教科研。

教科研的过程是积极、有效地促进教师成长蜕变、砺炼、完善的过程,它使我们的教学更切实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更切实地向和谐课堂的方向迈进。总之,教育、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非常有效的途径。

(二)聘请专家引领,迅速提升理论水平

顾名思义,校本研修就是一种在本校框架下进行的个性化的实证性教育、教学研究。然而,如果有了专家引领,就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较快优化师资队伍。在校本教研的实践中我校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

为扎实展开有效教学的研究、探索,我校聘请专家、学者对教师进行全员校本培训,专家就“有效教学内涵”、“有效教学价值”、“有效教学模式”等作专题报告,促使全体教师学习、建立新的教学理念,提高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渐渐明白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理论认识后,教师理性地回顾、剖析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活动,反省自身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探索自我优化师生关系等教学环境的途径,教学基本技能和课堂驾驭能力明显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显著增强,课堂教学效能不断提高。

过去,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自己不积极发言,也不认真倾听同伴发言,小组合作学习更是有名无实。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教学预案和所谓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往往顾及不到学生的感受和情绪。从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

现在,我校教师将校本研修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打通了很多有效教学渠道,探索出很多有效教学模式。例如, “自育自学”的小组合作探究、“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研究”以及“诤友评价”、“经典诵读·写”的情感碰撞等。学生变得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意识增强,充分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校园生活的幸福。

(三)抓好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办学条件逐步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已深度融合,为有效教学提供了充足的现代技术条件。引导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充分融入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举措。学校要加强信息技术培训,迅速提高每一名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例如电子白板对有效教学提高教学频率、增加教学容量具有重要辅助功能,学校将电子白板使用方法培训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项目,尽快实现电子白板课堂使用的全覆盖,给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强心坚志,落实“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实验是长期工程,不会一帆风顺。教师必须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顺利时,决不忘乎所以、盲目乐观,而要清醒地总结经验,预测失败;受挫时,更不灰心丧气,抱怨、焦虑,要冷静地挖掘根源,看到光明。这就需要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倡导教师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心理自助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也要通过师德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牢固树立职业理想,促使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为“有效教学”创造良好的主观环境。

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多种多样,与教师自身主观能动性、自身原有素质、环境熏陶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切实抓好校本研训,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素质,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二、加强团队建设,保证“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仅凭借个人力量难以实施,务必依靠集体力量,共同完成,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是有效教学的一项重要实施策略。

(一)培养教学骨干,领军全员成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坚实的骨干教师队伍,才能领军全员,引导教师的自我专业提升,增强教师的教学自信;才能引导真诚合作,凝聚集体力量,增强战斗合力,推动教师队伍整体壮大、成长;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掘每个教师的潜力,带领大家共同开创教学新天地。

例如,在教研组中,学科骨干教师能在教学研讨活动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教师立足课堂,认真备课,依托团队,反思求索,帮助每一位教师快速成长。进而加强教学合作的深度,提高教学合作的质量、效率和研究成果的理论含量。

(二)激励主动参与,提高合作自觉

“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两种思想。”教师的个体能力无法使课堂达到完美,独立思维难以创造严密、周全的教学设计,难免出现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其必然高耗低效。特别是在解决教学难点和教法问题时,单靠教师的个人理解、经验、能力,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无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而合作探究才能凝聚智慧,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帮助大家领悟教学新理念,理解教材编排思想、精神及其特点,准确制定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有效突破难点;共同参与和相互交流,才能既有利于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学情的改善;合作探究具有单枪匹马无法企及的作用。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提高合作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三)加强集体备课

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应加强集体协作。作为教师集体协作的研讨形式——集体备课,对于发挥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在教研组共同备课、听课、评课、磨课中,大家彼此信任,相互沟通,积极协调,这种良好的教研氛围,使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是在和集体一起行动,如同一滴水融入了浩瀚的大海之中。

在集体备课中,教师所相互激励,资源共享,难点共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大家开诚布公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互相倾听,共同分享,最大限度地展示各自的功力;畅所欲言,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在互动中受益,在交流中提升,从而营造轻松、自由的教研环境和浓郁的教研氛围。

面对不断深化改革、迅速发展的现代教育,仅凭个人经验、单兵作战,磨时间、耗体力是难以解决问题的,教师只有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加强共同研究,才能提高备课水平和课堂教学实效,才能共同进步。

可见,当务之急是建设一支完美而强大的师资队伍,发挥无穷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以“兵团作战”实施有效教学。

三、优化班级管理,促进“有效教学”

班级教学是课程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单位。因此,加强班级管理,打造班级文化,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学生是教学效果的呈现载体,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因此,要优化班级管理,促进有效教学的健康发展。

首先,必须营造良好的班风,良好班风形成的关键是树立正气,激励上进,抵制歪风,引导学生日有所进,超越自我。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常言道,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培养习惯要从点滴小事抓起。比如,班主任应要求学生桌面收拾整洁,桌椅摆放整齐,纸屑入篓,吐痰入盂;规范坐、立、书写,认真完成作业,以良好的习惯保障稳定的学习状态和成绩的逐渐提高。

再次,师生关系要和谐,认识一致。班主任教育管理学生,一要身体力行,为人师表,相互理解、相互善待,携手共进;二要重在“育心”,要疏通思想,调适情绪,优化心境,以心导行。因为心若优化,态度则跟着改变;态度若优化,习惯则跟着优化;学生的习惯若优化,性格则随着优化;学生的性格若优化,其人生则跟着优化。经验证明,唯育心方可达“无为而治”的教育境界;唯育心,方能最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促使他们做学习的主人。

(二)运用鼓励,激励前行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要用放大镜看待学生的优点。” 教师批评学生,应欲抑先扬,先尽力搜寻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还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依学生性格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以求最佳教育效果。有的学生性格比较脆弱,胆小怕事,对待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宜“旁敲侧击”,善意提醒,循循善诱;有的学生容易感动,班主任则宜渲染情绪,激发感慨,营造共鸣;有些学生好讲义气,班主则可以一尺之义情触发学生的一丈之敬……总之,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教育原则,坚持个性教育、人文关怀,使每一名学生都在校园的阳关沐浴下快乐成长。

(三)当好欣赏者,创设自主管理的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对赏识的渴望。”针对小学生这种特殊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在遵循教育原则的前提下,尽力放低眼光,笑看学生,用欣赏者的心态看待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教师笑看学生的优点、成绩并不难,难的是更要笑看学生的缺点和失败,面对班级出现的每一个小波澜都展现笑脸。其实,教师只要心存宽容,如若父母,思维宽阔,眼光辩证,就能将学生的任何失误都看作难得的教育良机;取得成绩是成功,出现问题也是成功,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班级这个舞台上,我们只要当好导演,当好观众,喜看学生在本属于他们的舞台上尽情表演。

总之,实施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效策略,需要教师从多角度围绕有效教学开展校本研修,共同探讨教学的热点、难点,探讨教学艺术,交流实践经验,在交流中碰撞、升华,共享成功喜悦。在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中,使教师的教学、 教研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真正实现教学的高效率。

参考文献:

[1]吕纯志.有效教学的认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语文慢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7

1. 教学目标尽量少一点 , 向课堂要效度。一篇课文所蕴含的信息是大量的,课堂上要做到有主有次,有所取舍。2.思考时间尽量多一点, 向课堂要深度。与其让学生沉湎于许许多多一般的问题,还不如让他们集中注意力,深入地探究两三个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同时, 课堂也要向深度发展,而不是停留在一个浅层次上,这对学生的思维开掘也是很有帮助的。3. 教学节奏尽量慢一点, 向课堂要高度。我们要尽量简化教学环节,尤其是让教学语言的语速慢一点,做到抑扬顿挫,有话除了好好说, 更要慢慢说; 还要不断提醒学生慢慢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到,都能听懂。4作业布置尽量精一点, 向练习要准度。对布置给学生做的作业,教师自己先要做过,这样才能了解作业是否适合学生。对作业本上或练习试卷上的题目, 要进行必要的删选、改编,提高作业的精准度。

(摘自《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年第12期,有删节)

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8

一、学生作为一个群体, 存在着个体差异

1. 智力差异。

每个学生因为遗传基因的不同, 智力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有的人聪明, 有的人愚钝, 有的人形象思维强, 有的人逻辑思维强, 有的人记忆力超人, 但推理能力较差, 有的人记忆力较差, 但推理能力强。

2. 学习基础差异。

不同的学生在小学的数学学习状况不一样, 有的学生数学成绩十分优秀, 有的学生数学学习基本还没入门, 两极分化相当严重。

3. 学习品质差异。

有的学生学习数学十分认真, 有一套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得轻松愉快;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入门, 学得十分艰难, 部分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

正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这些个体差异, 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困难, 课堂上要求太高后进生跟不上, 要求太低优等生又吃不饱, 教师处于一种“首尾不能兼顾”的两难尴尬境地。所以我们要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让不同的学生接受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

我们实施的数学分层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班内分层, 而是打破行政班的限制, 跨越班级教学模式进行分层教学。我们每三个班分成一个实验组, 每个组将学生分成三层:提高层为C层、中间层为B层、基础层为A层, 各层自成一个教学班。三个层次的学生同时在指定的不同教室上数学课。

二、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

1. 学生分层原则。

学生分层主要参考学生成绩、学习状况和分层自愿。教师首先按学生成绩给所有学生排序, 分出理论上的A、B、C三层, 然后每个学生都填写分层自愿, 并说出理由, 理论分层与自愿不相符的学生, 要征求原科任教师意见, 进行必要调整。通过权衡, 教师要对不能按自愿给予调整的同学, 及时耐心地做好思想工作。

2. 分层教学动机。

分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清楚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 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各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 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且与其基础相适应的教育, 获得相同的发展权利, 进而都有进步。对A层学生突出一个“扶”字, 让他们学会学数学, 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对B层学生突出一个“推”字, 推他一把, 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尽快上路;对C层学生突出一个“激”字, 激励他们努力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 培养创新意识。

3. 教师配备原则。

分层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快慢班办学理念, 即用最优秀的教师教最好的学生, 最“差”的教师教最“差”的学生。三个层次的学生得到的教育应该是平等的, 他们在数学上求进步的要求应该得到平等的满足。因此, 我们根据三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和需求, 以及实验组三个教师的优势进行配备。一般安排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富有管理经验的老师任教A层学生, 安排对课本知识研究较深且善于带优生的教师任教C层学生, 二者兼而有之的教师任教B层学生。这样既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与之相适应的教育, 又可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4. 课堂标高设置。

因为学生层次不同, 数学学习基础差异较大, 各个层次的课堂教学标高不可能一样, 每个教师都应悉心研究所教层次学生的状况 (即层情) , 再确定每节课的标高,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对A层学生教师应主攻基础, 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并不可怕, 自己原来也能学好数学;对B层学生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 适当提高其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对C层学生打好基础仍是关键, 但重点是培养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无论哪个层次教师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让学生在不同的知识掌握程度上具有相同的创新精神, 是课堂的最高追求。

5. 动态管理原则。

学生所在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不断发生变化, 学生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 因此, 我们对学生实施动态管理, 由学生申请, 每个实验组三个教师协商, 对学生所在的层次随时进行调整。其目的有二:一是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心理需求, 把学生尽量调整到他比较满意的层次;二是在实验中形成竞争机制, 激励学生不断追求进步, 抑制学生中极易出现的“退步无所谓”心理。

分层递进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 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9

一、去除胆怯心里, 让学生畅所欲言

一、二年级学生大都胆子小, 声音小, 怕说不好, 怕给老师批评, 怕给同学笑话, 他们心目中天生就具有一种惧怕心理, 能积极举手、敢说的人是少数, 同时, 由于他们本身具有的词汇量就有限、心理素质不强, 说话过程中肯定不能如人意。因此, 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因为学生学习氛围的变化, 导致许多孩子紧张、害怕, 不好意思表达。所以, 我们首先必须消除儿童的胆怯心, 鼓励孩子们大胆说话, 要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的朋友。老师态度要和蔼, 说话要热情而有童趣。

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对培养学生大胆发言、提高口语能力也是很有好处的。在教学中, 我先让学生把说话内容自己说一两遍, 然后在小组自由说, 同学互相评议, 最后在班上个人发言, 通过表扬激励, 激发了学生的说话兴致。孩子们在进行说话训练时, 同学在一旁听, 老师还可以夸张地一边喜形于色, 偶尔表扬几句, 等学生都说完后, 教师进行评价, 学生学习兴趣大增。

二、大胆进行交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最好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积极参与, 乐于学习。

1. 设疑导趣。

例如, 学完《春天》这一课后, 我让小朋友展开想象说春天, 以此来激发兴趣:“小朋友, 春天, 小草、柳枝抽出了新芽, 春风吹拂着大地, 花开了, 小鸟回来了, 多么美好呀!请你们静听音乐, 想象春天美好的画面”。播放能体现春天旋律的音乐。“刚才听着音乐, 闭上眼睛, 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番春天景象”?学生展开想象: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等。“是呀, 春天多美好, 春天就在我们的身边, 你们从哪些地方发现了春天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互相说一说春天的故事。

2. 表演引趣。

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根据学生特点, 我把说话训练通过玩玩练练的形式进行教学, 让生动有趣的课堂表演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动力, 如学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 让孩子们戴上头饰, 分别扮演小蝌蚪、大青蛙和妈妈, 孩子们生动有趣的语言、幼稚的动作、认认真真的表演, 使课堂生动有趣, 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 丰富了学生的口语, 又增长了他们的才干。

3. 比赛激趣。

开展说一说、背一背、读一读等生动有趣的比赛活动, 就能大大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如课前5分钟可安排5~7人进行口语比赛, 比赛内容可以是朗读课文、背儿歌、讲故事等, 比完以后可以由学生评出最喜欢的一个, 由组长记录下来, 结果一周公布一次。这样, 为同学们搭建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孩子们兴趣浓厚, 积极性很高, 口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深入学习生活, 让学生尽量说实话

口语交际能力要想真正得到培养, 必须扎根生活, 从而形成口语交际能力。因此, 口语教学要努力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

例如, 课堂上, 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好的朋友, 使教师和同学们对这位被介绍的同学都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了解,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的能力, 又增进了同学、小伙伴之间的友谊, 而且还使被介绍的同学在下次发言时更有自信心, 为后面同学的发言提供了很好的铺垫, 使孩子们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中, 也可让孩子们把发生在自己或家人身上的一件有趣的事情, 向他们介绍, 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 让别人明白这是一件什么事, 争取从他们那里得到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以此达到强化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

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有效互动的策略 篇10

在语文课堂, 如何实施有效的互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尊重差异

差异是客观存在且不可回避的事实。教师的重大使命在于发现、唤醒、引导, 承认差异的存在, 平等的对待差异, 更应善于把握这种差异,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此,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 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心理安全, 心理自由的环境,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学生学习的差异, 也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在语言文字学习、朗读理解、能力发展、情感体验等各反面的差异, 在相互的碰撞、激荡中产生思维的火花。学习《海鸥乔那坦》这篇课文第四部分时, 有的同学认为这部分写的是新一代的乔纳坦, 有的认为是永远的乔纳坦。看到学生之间的争论, 我并没有简单地评判谁对谁错, 而是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反复朗读课文, 品味语言, 然后在此基础上阐明理由。学生的积极性陡然高涨, 朗读、理解、交流, 在书中寻找证据。例如向日葵组的展示过程是:请大家倾听我们小组朗读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四部分, 同时邀请其他各组想朗读的同学一起朗读。此时, 有理解能力稍显落后, 交流能力稍逊风骚但朗读能力强的一同站起来了, 在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中, 我发现他们是自信、快乐的。在向日葵组的强辩手表明观点、阐明理由后, 他们接着说:请其他小组同学质疑、补充。顿时, 语文课堂成了辩论场, 各组中的辩论精英们唇枪舌剑发表自己的见解, 虽然最后统一认为新一代的乔纳坦就是永远的乔纳坦。这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呈现的是其乐融融, 议论纷纷, 涌动的是独特的见解, 平等的对话。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 语文教师要目中有人, 有活生生个性鲜明的人, 在课堂教学中, 给学习能力暂时落后的孩子创造机会, 让他们敢于表达、乐于合作、勇于质疑, 让他们在交流中找到自信, 并进而不断构建、补充自己的知识体系, 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使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不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尊重学生富有个性, 有差异性的学习成果, 才能使课堂成为生命涌动的场所。

二、激赏生命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 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地方。”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对于后进生来说, 赞赏和鼓励不亚于雪中送炭, 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并从他们的内心激发出无穷无尽的积极动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互动中及时、恰到好处的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 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 让每个孩子在人生的第一个学习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石。

例如在语文互改作文课上, 我首先给出的评分原则是:遇到作文中的靓字、妙词、佳句、精彩段落甚至标点, 除了运用赏识符号外, 尽量多批赞语“你观察细致入微, 这一段描写准确生动!”“本句议论有独到见解, 让人折服!”当然对于作文中的毛病, 也建议学生适当旁批进行鼓励:“能换个更贴切的词吗?”“注意过渡了吗?”

又如在全班展示读完黄雨盈同学写的《傲梅立于雪》这篇作文后, 我立即点评道:“梅花, 正是经过与寒风冷雪做斗争才开出美丽的花朵呀!”多么富有哲理, 而又感人至深的一句话呀!我们感受到了黄雨盈如梅一般的精神品质。全文语言精美, 用形象生动的语句描写了梅花的生长环境, 缤纷花色清幽香味, 坚强特性。引诗据典信手拈来。我想只有细心观察, 精心构思, 用心积累才能写出这样的美文。一番评价, 我看到了黄雨盈眼中激动的泪花, 而此后, 她更加热爱语文, 也鼓励身边的同学多读有益的书, 多写令自己心动的美文。

由此可见, 教师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相信学生, 解放学生, 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 老师一句激励的话语, 一个赏识的眼神, 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使学生感到老师的温暖、温情, 心理上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愿与老师、同学互动。这样的课堂一定是生命涌动的舞台。

三、共同成长

世界公认的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学无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 荀况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韩愈也曾经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不如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先生创造学生, 学生也创造先生, 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如今, 构建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古今教育观对我们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具有启迪作用的, 它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 要彼此尊重, 互相信赖, 互相学习。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教师不仅身体要走下来, 走近学生, 更为关键的是心要走下来, 贴近学生, 与学生交流, 向学生学习, 这样才能共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受众多教育思想的启发, 我在讲授某些内容时, 试用“小先生”的方法, 把学生请上讲台, 让学生当“小先生”, 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如讲授新课注意字词的正确书写环节时, 如果生硬的讲授写字要点, 学生无心听讲, 老师还讲得口干舌燥, 收效甚微。但若能改变教法, 先布置学生在书中圈点勾画出重点字词的书写, 再由学生上台试写, 然后由小老师上台指出优缺点;或先让学生自由书写, 再请小老师上台谈谈心得体会, 提醒哪些地方是应注意的。这既省去了老师繁琐的讲解, 同时也能使有些知识从小老师的叙述中得以补充说明。讲台上, 小老师态度认真, 板书工整, 普通话标准, 语言清楚、准确, 完全没有了过去那种被抽叫起来回答问题时的吞吞吐吐、辞不达意的窘态, 也促使老师在今后的书写中应更加规范。

又如教《风筝》一课, 通过小组合作突破难点后, 让学生思考:本文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考你是如何理解的呢?一般的学生不外乎说本文批判了扼杀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思想和老幼尊卑的陈腐观念, 而有一名学生却认为本文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言行的深刻反省和自我批判的精神, 还将理由娓娓道来。显然这位学生在这个知识点上远远胜于其他同学, 也避免了老师枯燥讲解的尴尬。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启发者、合作者, 不再是权威的代表, 而是保护、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支持者。学生是教学的积极参与者、促进者、超越者, 而不是被权威控制下的服从者。我们迫切需要克服传统上两个“中心”的对立, 逐渐向相互包含、二者并重的方向发展。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说, 教师和学生都将逐步掌握互动的主动权。因此, 只有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 师生在人格上真正平等、在情感上相互融洽、在思想上形成默契, 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师生互动。要使教学活动有效进行, 学生要对老师充分信任, 老师也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师生之间相互理解、支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给学生示范、指点, 学生也给老师启发、感触。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相互促进, 共同成长。

记住一句话:“你教给学生的和学生交给你的一样多。”要使教学活动有效进行, 学生要对老师充分信任, 老师也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师生之间相互理解、支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给学生示范、指点, 学生也给老师启发、感触。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相互促进, 共同成长。

地理“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11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地理新课程;活动教学;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2-082-02

一、地理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活动教学”的必要性

我们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教条,没有通过做,也就没深刻的体验。如果教育过程继续阻抑学生、剥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会影响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甚至会导致学生陷入自我阻抑、自我剥夺的状态。我们只有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明确提出了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强调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展学习空间,鼓励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的学习方式。新课标从宏观层面为我们地理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认识社会、环境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欣赏”千姿百态的地理环境。

二、怎样开展地理“活动教学”

“活动教学”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地理教师能否切实有效地设置地理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研究意识,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怎样设计整个学习过程呢?概括地说,教师设计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从社会实践中萃取案例、萃取活动、萃取问题;让知识的获得是方法运用的结果;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琢磨状态;搭建学生和课程标准之间的桥梁。

教学的关注点应该在于不断充分利用新奇、怀疑、困难、矛盾等引起的思维冲突,促使学生自己动脑,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付诸实践去发现探索,而不是如何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

可以考虑采用以下一些策略来实施:

1. 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进入活动教学

鉴于地理学科目前的地位和中学课程设置的情况,通过教师预先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应该是主要的方式方法。但是要注意,教师不是通过语言、图示等明确方式直接表达学习内容,而是事先准备好能够产生矛盾和提出问题的事实材料背景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提供例证或线索,但不直接告诉学生例证的共同本质特征,而是就可能在这种背景暗示下自己去发现要研究的问题。

比如提出这样的问题:生活在北方好还是生活在南方好?可以通过辩论的形式来进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能力,培养其合作精神和主动学习的意识,这些比学到的知识本身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辩论过程可以这样设计:⑴辩论气候的好坏 9月份的苏州树叶还是翠绿的,完全没有北方秋风扫落叶的景象,但是北方冬天有很多冬趣(像溜冰、滑雪橇等)是南方体会不到的,哪里的气候更宜人呢?正方:北方气候好。反方:南方气候好。⑵辩论农业的好坏 北方可以辩称北方是苹果等温带水果的产区。反方则可以辩称南方出产有多种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其中柑橘的产量最大,分布地区也最广。教师再问:南北方水果可不可以交换种植呢?学生讨论。然后师生得出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结论。再问那为什么北方能吃到南方的水果呢?是交通发达的结果。⑶辩论交通的好坏 正方辩称北方有发达的铁路网,我国的铁路交通分布以北方最为稠密。反方则辩称南方地区水运发达,有“黄金水道”长江,还有京杭大运河,而北方缺水非常严重。教师: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使南北方的交通更为便利。活动总结:南北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造成的原因也很复杂,其中,地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抢答练习:根据南北方的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异填空。举例如耕地类型:南方(水田 )北方(旱地),粮食作物:南方(水稻 )北方(小麦 ),糖料作物:南方(甘蔗 )北方(甜菜 ),气候灾害:南方(洪涝 )北方(干旱 ),交通运输:南(船 )北(马 ),饮食习惯:南(甜 )北(咸 )……你还能说出哪些?接着抢答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分界线)。抢答环节,让学生既锻炼了能力,提升了兴趣,同时抓住重点,真正做到在游戏中学习,而不是在游戏中游戏。

2. 利用任务布置和问题解决来组织活动教学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地理学习任务,在任务驱动下,调动认知的积极性,在主动投入的心理基础上进入学习活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然地学习了地理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和过程,无形中也发展了学生的地理能力。

3. 善于利用案例开展活动教学

地理的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对一个具体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发生,结果和影响怎样等角度进行讨论分析研究,从而掌握地理知识,理解其中具有普遍性的地理规律,获得地理能力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4. 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便于顺利实施活动教学

比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可以这样设计开展教学。不同的国家,人们的生活状况是不一样的。人们的生活状况到底有多大的差异呢?都说“民以食为天”,所以就先看看各国一周的饮食情况。

⑴第一步:选取一些代表性的国家,给出图片、数据等材料,学生直观感受各处不同。⑵第二步:引导学生列表进行归纳比较:

⑶第三步:说感触。来自乍得的家庭一周的伙食费如果与上面德国家庭每周开销500.07美元进行比较(学生动手算一算)会发现竟然可供这个乍得家庭约生活406周,也就是相当于8年!(这种折算方式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⑷第四步: 来划分。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人们生活状况会有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再进入下一步的学习,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世界上的国家可以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学生对上述国家进行划分。

5.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教学

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教学,通过课堂活动、家庭作业、调查、任务等,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有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如太阳高度角的测量在课堂内不能顺利展开,那么就可以安排组织学生在课后开展活动。像学生要理解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是有变化的,考虑安排选定校园内的一棵树进行观察:每个月第一天的中午对其影子的长度和方向进行测量和观察(可以用工具或者步测),一年里哪个月树影最长?哪个月树影最短?树影最长和最短的这两个月对应到哪两个季节?通过观察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与交流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勇于探索自然的精神。看似简单的一个活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细节问题,需要老师和学生在实践中加以改进,学生在做上学,老师在做上教,学生是活动的主角,老师担任的是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引领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

“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活动教学重视学生直接参与解决问题的实践,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参与中主动探索知识,交流体验,激发他们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并掌握方法,在此过程中培养了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值得老师们在教学中重视应用并不断加以总结。

[参考文献]

[1] 胡良民,袁书琪,关伟等编著.地理教学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何美珑著.新课程地理课堂.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12

一、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上来, 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目前, 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其资源有声有色, 动静结合, 图文并茂, 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复杂问题简单化,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感官直观的接受信息.这样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 使单调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了, 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与此同时课堂的信息量大大的增加了, 教学效率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高中数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 很多定理、概念比较抽象, 教师单纯的讲授学生难以理解, 这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 对数学知识进行具体而生动的整合, 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形象的再现, 从而解决高中数学知识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疑点问题等, 起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作用.例如, 教师在讲授点、线、面的投影规律时, 首先要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分析形体上的几何元素在三面投影中的位置和三维几何元素与二维投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然后观察当几何元素的空间位置改变时, 投影图上的对应投影又是如何变化的, 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其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 对相关知识更加深刻的记忆, 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学习效果得以加强.在学习数列的知识时, 可以设计贷款购房的数学问题.如, 王女士要买一套住房, 总的房价为九十八万, 具体付款方案如下:首付为34.5万元, 欠款中的10万元采用公积金贷款, 其余欠款采用商业贷款, 贷款期限为30年.银行有“等额”还贷和“等本”还贷两种还款方式, 采用哪一种还款方式比较合适呢, 给出数学模型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对于这种研究性的问题, 学生不仅要了解这方面的专业知识, 而且还得建立合理的复杂的数学模型, 让学生仅凭课本知识时不够的, 有很大的难度, 并且也不能独立完成, 这时,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 并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共同协作完成任务, 分别上网查阅相关信息或一些银行网点查并请教相关的人士, 从而了解目前购房的情况、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的利率、“等本”还贷、“等额”还贷等金融的专业名词的含义, 然后建立了“等本”、“等额”两个还款模式, 并根据借款人的当前还款能力、预期的家庭收入等作了分析研究.这样在多媒体的协助下, 学生对问题更清晰更了解.

二、激发学生思维, 增强创新意识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严密的逻辑性, 学生对数学的思维程度和思维方式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吸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的思维, 是高中数学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 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强烈要求.因此,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增强创新意识上下功夫.比如, 教师在讲函数的奇偶性时, 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多方位的去思考, 问题如下, 第一个问题是你能举出奇函数、偶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的例子吗?第二个问题是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你所写的函数是奇函数或偶函数?通过这组开放题型的训练, 学生会有强烈的参与欲望, 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从而不断强化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教师要及时对教材知识进行梳理, 概括

教师在授完教材一节或一章内容后, 要根据教材的特点, 有重点的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归纳, 这种归纳不是概念的重复和罗列, 也不同于一个单元的复习, 而是一种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一种知识概括.“概括”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 这种能力不同于其他思维能力, 它是通过对众多事物的观察, 以及对许多知识的提炼而得出的条理化、规律化的东西, 经过概括的知识易记、易懂.例如, 对三角函数中sinx>cosx的判断求解时, 就可通过作平面直角坐标系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区分, 在角平分线上方有sinx>cosx, 在角平分线下方有sinx

参考文献

[1]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王焕元.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实施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学研究, 2009 (28) , 4.

上一篇:中国特色的公益广告下一篇:图形讲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