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性方式

2024-08-16

互动性方式(共12篇)

互动性方式 篇1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需要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有充分的交流和互动。由于互动的教学活动存在不稳定性, 因此教师要及时捕捉时机和整合教学资源, 并充分加以利用, 从而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和生命活力。

一、教师在互动性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领学生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首先,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阐述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见解。在教学中, 学生和教师看待教学内容的角度不同, 理解的程度也就不同, 容易出现学生和教师见解不同的情况。此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在树立学生自信心的同时, 给予及时准确的解答。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想法进行提炼、总结, 作为新的学习材料, 有效启迪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其次,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 对于学生在反馈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点拨和引导, 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错误所在, 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 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 教师要善于利用集体智慧。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和研究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 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 汇集学生的智慧,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的思想和观点得到重视与接纳,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注重参与教学活动, 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教师在互动性教学中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进行互动性教学的重要途径, 既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又可以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理解化学、感受化学。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化学知识讲座, 向学生讲解“工业三废的危害及治理”、“温室效应的成因及控制”、“酸雨的形成及危害”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 等教学内容 , 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可以带领学生做化学小游戏, 如将学过的化学知识以变魔术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可以举行化学知识竞赛, 将化学教材中的重难点以题目的形式让学生回答和抢答, 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又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记忆和掌握教学内容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辅助, 既可以弥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不足, 又可以拓宽学生的化学视野, 让学生接受更多的化学知识和内容。

三、教师在互动性教学中要注重互动形式的多样性

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合理地选择互动教学方式,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可以利用情景互动模式展开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教学中产生积极的体验, 体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感受从而促进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二氧化碳性质的时候, 可以以故事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有一座山谷被称为“死亡之谷”, 其中充斥着一种奇怪的气体, 如果人带着小狗进入, 人不会有任何异样, 但是小狗会莫名其妙地晕倒甚至死亡。当人蹲下来抢救小狗的时候, 人也会晕倒及死亡。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这样以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从而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以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互动。这样不但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更可以以问题引领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例如教师在讲解完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引领学生归纳和推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时候, 就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如果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 你是否可以设计出合适的实验, 证明此溶液是否变质? 变质后的溶液能否继续使用? 针对这些问题, 学生众说纷纭, 各自阐述看法和理由, 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从而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应用互动性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深化, 初中化学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既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环境背景下,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操作技能,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 探讨如何实施互动性教学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互动性教学,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秦少艳.初中化学互动性教学实践与探索[J].成功 (教育) , 2013 (06) .

[2]张凡.网络环境下互动性教学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 2008.

互动性方式 篇2

类别:研究论文 编号:A24D

题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互动方式探究

内容提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新课标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寻求一种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呢? 构建语文阅读教学的互动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科学有效的。主题词:反思 更新 探究 提高

作者单位:

作者姓名: 通讯地址: 邮 编: 联系电话:

是否同意转载和引用:是()否(v)类别:研究论文 编号:A24D

题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互动方式探究

内容提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新课标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寻求一种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呢? 构建语文阅读教学的互动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科学有效的。

主题词: 反思 更新 探究 提高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互动方式探究

一、反思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深化语文教学改革,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各种尝试和探索,尤其对学生的阅读训练竭尽心力。但许多学生平时或走入社会不会读书甚至根本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又一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不是引导学生去研究、分析、理解,而是教师把拟定的答案告诉学生,学生没有理解,更没有掌握,不久就“物归原主”,奉还给老师了。

语文知识的牢固掌握,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靠老师„灌”而得到的,而是通过学生的“学与思”得到的。课堂上当我们津津乐道于每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写作特色或按“考点”对学生进行各种阅读模拟训练时,阅读过程中应有的心灵体验、激情燃烧、思想碰撞、精神对话却消失了,一句话,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失落了!作为语文课本身所蕴含的丰富人文素养、人的价值、情感,这一地位可怕地消失了。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充分体现了语文人文性的精神。

我认为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师生及文本的互动交流,使教与学互动起来,才能达到学生会学、乐学的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净化心灵世界,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二、新课改中教师应更新理念。

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即使再差的学生,都渴望得到肯定和认可,渴望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就是要点燃学生心灵中想成为一个优秀人的火花。教师如能保护这点火花,课堂教学就能充满生机。

当今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在教学中我们应看到: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身体状况、家庭状况(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都有各自特点)、对教材的理解、识记等都存在着不同水平的差异。

但是,教师上课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设置较单一的教法,只是照顾到中上水平的学生,结果大多数学生只是作听众,出现精神涣散、睡觉,甚至随便讲话、打玩等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让尖子学生吃饱,中差学生吃好,最终获得全体学生的提高。

例如,对于同一个语段的分析我们教师可以请分析较差的学生朗读,中等的学生谈分层、理解层意,尖子生谈与之相联系的课外相关的知识及模仿表达练习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避免因缺乏自信心而导致掉队的现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教学,使其天资、兴趣、爱好、特长等能充分地发挥,能够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三、语文阅读教学互动方式探究。

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它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系统内部诸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授系统与学习系统间的教学信息交换。教学过程中认识行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就是信息交换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双方既输出、交换、反馈信息,又输入、处理、储存信息,形成一个融合的人与人的信息系统。

语文教师一定要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把学生推向语文教学的舞台,从根本上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提高,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文本是作者创造性思维的产物。是作者主体对社会生活客体独特的体验与感受,是作者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的特殊观照。即便是对语文知识的演绎也跳出了语言的规则系统而成为富有个性的动态言语行为。阅读文本所传递的信息是作者的个体信息,对这些信息的解读,就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而是教师、学生共同与文本作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交流。阅读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学生、作者(文本)三方融合的信息系统。因此,与之相应的理想的教学模式必然是教师、学生、作者(文本)的三维互动。要达到这样的理想效果,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互动方式。

首先,表现在师生的个体互动上。实践证明,学生的参与面越广,参与兴趣越浓,学生的思维越活跃,就越容易完成教学任务。反之,就会呈现出许多老师反映的课堂沉闷,问而不答;一节课只有教师唱独角戏,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到头来学生收获甚微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讲读《记一辆纺车》一文时,要求学生在读完课文之后,将自己喜欢的章节讲出来,最好能讲明为什么喜欢。有同学就说喜欢结尾,其呼应开头,用反复手法使怀念的感情抒发出更加深切。又是全文主题的升华,让我们感受到了延安精神。有的说劳动竞赛的场面好,可以感受到作者充满的革命豪情。我因势利导,问:这一段依次写了竞赛的哪些方面?学生说从竞赛的规模、竞赛的阵势、竞赛后的心情来写,把整个竞赛的场面写得很简单又形神俱出。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此外,作者的乐观主义溢于言表,我让学生想“有没有过类似的生活体验?”如果有的话,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既艰苦又愉快的劳动感受。这是知识的一种迁移,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此外学生还找了体现语言质朴的句子。

这样一来,通过学生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就把本文的训练重点解决了。这既满足了程度较高的学生的需求,对于一般成绩的学生又没有压力,更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培养了学生不断追求新目标,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精神,使每位学生体会到了辛勤劳动和不息的创造而获得的那种成功的乐趣与享受。如果教师一开始给学生讲课文的结构、主题思想、写作特色、语言特点,既突出了教学重点、难点,又使整个课堂结构条理清晰,无可挑剔。可就算老师讲得再好,也只是老师自已讲、自己悟、自己陶醉,而不是学生的感悟和理解,教学效果较差。

其次,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能激励学生进取、探索,这是新课标倡导的“合作”学习。“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的方式,它还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辩论上。语文学习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展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的过程。

一般来说,阅读的过程主要包含三个层次:感知语言---理解意蕴---体验美感。充分利用这几个环节,使师生互动起来。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也必然得到充分的体现。

例如学生学习《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通过师生交流,学生讨论,小组辩论的形式。从多角度去读解文本,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最欣赏的地方。说出欣赏的理由。这是师生交流的环节,也是学生感知语言,读解文本的环节,许多学生都较容易联系到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历,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如在主题的理解方面,一队老斑羚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竟然表现出“以老救少”,从容走向死亡,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一条生存的道路,从而铸就生命的辉煌,大多数学生都能从课文中领悟得到,并且受到这种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的震撼。拓展出去,甚至有学生说到深受感动的另一篇文章《血色母爱》由于雪崩,一对滑雪的母女被大雪掩埋,当她们历尽艰辛爬出厚厚的雪堆时却又面临新的危机,由于她们都穿银灰色的衣服,救援飞机很难发现她们的踪影,随着时间的推移,饥饿、寒冷和恐惧纷至沓来。在生死攸关之际,母亲毅然割开自己的动脉,用鲜红的热血染红了白雪,为救援人员的搜素指引了准确位置……

但是有的学生却认为这篇课文太虚假了。根据这一点展开讨论、辩论。有学生说写作方面前后交代不清。有的认为第三段描写不真实。如果猎人真被感动的话,应该是向后退远离这群斑羚,让它们活下来,而不是猫哭老鼠。甚至有的学生还拿电影《泰坦尼克》这部电影来比,有的认为同样表现了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有的则认为“泰坦尼克号”事件是历史上真实的故事,那是一场灾难,当船撞上冰山时,一部分人的死亡已经无法避免,所以男人一致的决定让妇女和儿童优先逃生。而课文中的斑羚群遭遇的是一次人为的悲剧,只要猎人和猎狗撤退,停止捕猎,斑羚就能全部存活;但作者为了表现崇尚的中心思想,虽虚构了这一生命的辉煌画面,从中也侧面表现了人类残酷的一面。

可有的学生却认为,这篇文章表现的正是人类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伤心崖上的一幕提醒人类不要做自然的侵略者。如果说“非典”事件严肃地告诫人类不应为私欲而捕杀动物的话,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从另一个侧面、另一个角度启发人类认识这个万物共存的世界。

这样一来,通过多角度的探讨,唤醒学生的怜悯之心,激活他们的同情之心,升华他们的友爱之心,滋润他们的善良之心,就在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表达技巧的传承过程中浸润着人类博大情感的熏陶,这正是语文课人文性的体现。

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师生的交流,通过不同的互动方式,使教学达到教师、学生、文本三维互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华松 《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

互动性方式 篇3

一、布景激兴,设问入境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教师必须创造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课堂人际氛围,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新知。例如,我在教学“简单的路线图”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贴近生活,接受感受。我一边放课件,一边说:“同学们到动物园去春游,走到动物园门口看到了动物园的导游图。”说完出示这张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家一看,立刻产生了兴趣,这样的情景最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能引起学生如身临其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激活思维,合作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只有明确了学生与教师这一角色地位,才能使课堂教学出现生生互化、师生互动的勃勃生机,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时的情景:出示课件长方形。第一步:让学生量出长方形的四边各有多长,分组讨论算法。汇报:一种是:长+宽+长+宽,一种是:长×2+宽×2,一种是:(长+宽)+(长+宽),一种是:(长+宽)×2。第二步:学生评价交流。发现结果都一样自我评价是对的。第三步:教师把各种不同的算式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比较:哪一种算法最容易算出结果来?通过这种方式教学,突出了学生自主操作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能力,展现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能力。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一堂新课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反馈。一方面是对本节课内容的概括或对解题方法与步骤的归纳;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做出评价鼓励学生动脑动手,也为学生学习下一节课内容打下基础。

在线互动学习革新学习方式 篇4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王陆教授在题为《网络教育革新学习方式》的开题报告中, 主张“聚焦革新教学模式, 提升学习质量”, 并将此确定为课题研究的核心, 突出了时代特征与鲜明指向。王陆教授阐释了基于“一起学习乐园”的网络平台, 做出了“改变教学活动设计”的设想与方案。“一起学习乐园”的教师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具备智能组卷、即时评测、学生管理、资源管理等全面功能, 乐学版已经开辟“趣味学堂”、“特训营地”、“竞技场”、“挑战极限”、“我的地盘”、“学习部落”栏目, 成为孩子们乐而不疲的学习天地。其中, “我的地盘”是孩子们自我设计的天地, “学习部落”就是小学生体验的空间, “趣学课堂”、“特训营”、“竞技场”、“挑战极限”, 更是具有故事感、娱乐感。

开题会上, 西城区西四北四条小学和海淀区双榆树中心小学两所课题实验校的教师, 利用在线学习系统“一起学习乐园”给学生和专家们展示了两节示范课。本课题研究最大限度向全国学校开放, 各省市县课题实验校已经有2 0 0多所, 在线学习的教改研究引起了广泛参与的热情。

“一起学习乐园”以全新、互动、高效学习的教育理念, 在人工智能高新科学技术有力支持下, 为我们带来网络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信息技术示范课上, 学生通过“一起学习乐园—我的地盘”, 学习如何“发表新文章”, 怎样在文章中“插入图片”, 以及如何欣赏和评价部落小伙伴的作品。孩子们认真学习并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精心进行自己独特的图文编辑, 还在小伙伴的作品上“送花”或“扔蛋”, 写上赞美话语或小建议。最后, 他们向“5.12”地震灾区的小朋友, 送去一封封“六·一”儿童节的祝福信。在英语示范课上, 教师直接用“一起学习乐园”里的“乐教学堂”给学生组织了一次随堂考试, 学生们在各自的电脑前直接作答。在考试之后, 系统马上显示出全班平均成绩为7 3分, 其中有7名学生得到优秀, 而且系统立即统计出出错率最高的题目。教师在系统中找出答对题目的十几位学生, 他们纷纷举起小手, 激动地站起来, 争先恐后地说“我会做”。孩子们在“一起学习乐园”学得津津有味, 教师利用系统出题评卷分析备加轻松。

下课了, 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教室。在采访中, 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在‘一起学习乐园’上做练习很有意思。”小梁同学说:“我每天都在‘一起学习乐园’里做一个多小时的题目, 感觉在里面的时间过得很快, 要不是妈妈叫我休息, 我还会在上面继续做题。”小胖子畅畅提高嗓门喊道:“我每天也做快两个小时了!这个对我帮助很大, 现在我觉得游戏对我没什么帮助, 那都是虚拟的。”三年级的雅洁说:“我最喜欢的是‘一起学习乐园’里的‘趣味学堂’, 因为在里面可以学习新知识, 练习旧知识。”一位“三道杠”正在利用下课仅有的几分钟时间抢着做题, 她告诉笔者说:“我现在已经有快一万的积分了, 再过几天就能升级啦。”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 篇5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要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师生互动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把终身教育思想和统整的建构主义理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思维、独立性、自主性和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奠基。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后,全国各地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增无减,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对“自主、合作、探究”的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存在缺陷,一般表现为:

①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较少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②重视精讲多练,但较少考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③重视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但较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④重视城镇学生的学习研究,但较少考虑农村广大小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心理特点。这些现象是造成我校 “学困生”、“厌学生”渐多的主要原因,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研究的概念界定

1、理论导航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于语言学习有系统的论述,进入11-12岁的儿童他们已能进行抽象思维,在英语学习方面会有一个飞跃,集中表现在他们用英语表达的内容大为丰富、概括语言规律的能力明显加强,同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较快。在小学阶段的中、高年段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模仿和机械操练是必要的,激发学生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还需致力于培养学生多思考和自己摸索学习规律与策略的能力,要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度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气氛。有教授提出师生积极主动、不断自我更新的发展性生存方式,即“动态生存”的方式。我们英语教学改革就是要促使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消极被动的适应性生存方式向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发展性生存方式转化。

师生互动不仅是指师生在语言上的对答,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思想与情感的交融,这是语言交际的先决条件;学生互动是英语学习中合作学习的体现,它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英语课堂教学,使他们不仅从教师、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料中获取语言素材,而且从同伴提供的教学资源中受益。

2、研修重点

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课题必须通过操作来论证。上学期我们完成了课题的初步框架,本学期我们的研究重点将是以英语课堂教学为基点,主要从两个纬度展开研究:①探索师生互动-学生互动英语课堂教学生存方式的外显特征,着眼点是“如何互动”和“互动的有效性”研究;②进行师生互动-学生互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操作方式研究,通过积累不同年段、不同课型的典型案例,归纳梳理,形成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流程。

3、研究路径

本阶段我们将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和教学方案设计及沙龙研讨等活动来践行“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原则。主要运用“前移后续”的策略,实行对课题组集体备课的创新,通过对同一节课或同一类课的反复讨论、反复试教,实现资源共享,智慧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师生课堂互动,达到师生关系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各学科教学的和谐(其中含有对受教育者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以及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等,从而形成一种团结向上,健康和谐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使教师“愿教、乐教、会教、善教”,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知情互促、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学新格局。

本课题是应用研究课题,其进程为:研究——实践——改进——提高,良性循环,不断完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应该有效地解决我校 “学困生”、“厌学生”、渐多,教学质量不够理想,英语教学方面的突出问题,构建出适合我校的较高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习惯,从而全面提高我校的英语教学教学质量。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当前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

2、文献法: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案例教学实践研究,构建和完善英语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4、经验总结法。

整个进程要体现“一核心”、“两结合”、“三个点”、“四步曲”、“五注重”。

五、课题的研究步骤

1、准备和启动阶段(2010年3月—2010年12 月)

制定研究方案,确立课题组组成员,学习理论知识,准备实施。

2、研究实验阶段(2010年1月—2010年12月)

深入课题研究,积累实验资料。

3、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3月—2010年12月

总结实验情况,写出研究报告,推广实验经验。

六、组织机构

组长:冯玮琪

初中英语师生互动方式探究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方式

课堂教学并不是单纯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而是一种基于人际关系的教师和学生、学生个体之间、学生和教学媒介之间的互动,它是一个预设和生成相互融合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注重结合教学需要而借助情境、问题和活动来促进师生互动,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课堂更有活力。

一、充分结合实际创设情境,互動导入新课

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已经成为了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模式,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英语教学提倡要构建互动式的教学。所谓互动,即基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对象,且要在一定的语言交际情境中进行,若在交互过程中缺少情境,互动也就容易变成单向的信息传递。提倡以情境来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多的是在导入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师借助多媒体、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以生活案例、故事、话题等多种方式而和学生形成互动。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当教师借助学生所熟悉的材料、素材、生活场景等引入新的主题后,要及时以问题、探究活动等而引导学生进入新学习环节,这样才能为整个课堂探究活动奠定基础。同时,要注重以情境来了解课堂活动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

以8A Unit 1 Topic 1 Section A的教学为例,该课时是围绕运动话题而展开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看,学生有不同的运动爱好,也有自己心中的明星,为此,教学中以“我最喜欢的体育明星”而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显,接着以师生对话方式,借助图片而引出新的运动项目名称。对话可如“ Did you do sports during your summer holidays?”呈现打篮球图片,引出对话“T:Look at the picture.Do you know what they are doing?S1, please.S1:They are playing basketball.T:Do you like playing basketball?S1:Yes, I do./ No,I dont.T:How many players are there in the basketball team?”幻灯呈现“team”并教读,引导学生掌握。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导入的方式可多样化,除了上述的以问题情境方式和学生形成互动外,还可结合主题而引导学生发言、表达、说自己的故事等,也可用视频、图片等而引导学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借助问题和学生形成互动,引入学习主题。

二、紧扣目标提出问题,互动合作探究

学生在课堂中之所以变得较为被动,是因课堂的主控权在教师手里,甚至学生有时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如此,课堂中也就容易形成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信息传递。要让让学生从被动的听而转变为主动的思,在合作中交流、沟通、分享,理解并掌握英语知识。结合英语教学实践来看,在教学中以问题方式形成互动,教师“问”,学生合作“思”而“答”,在“思”后交流,相互分享收获,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不仅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强调要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以问题方式而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更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以8A Unit 1 Topic 1 Section B为例,在Step 2中,先呈现1a学习be going to的特殊疑问句式,借助多媒体展示运动员(如刘翔、姚明、迈克尔·菲尔普斯等)图片,问“Can you tell me their names?”学生回答后追问“Whos your favorite player?”结合教材内容而问“What about Michaels favorite player?”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听录音并合作交流“Whos Michaels favorite player?What is Michael going to be when he grows up?Whats Marias dream job?”等问题,学生交流后回答,师生共同核对,借助小黑板引导学生根据1a内容合作完成表格。在Step 4中,结合运动员的图片而以问题“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m?”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由此渗透athlete, single, active, runner等词汇,最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喜欢的体育运动明星而做简介。如此,在整个课堂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在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在问题讨论和交流中学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

三、丰富课堂活动方式,借助活动互动

以往的英语课堂气氛较为凝重,学生课堂中的参与机会不多,更多的是教师在讲授。新课标下英语课堂教学提倡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活动过程中。互动自然要动起来,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来看,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后,以活动方式引出学生展开操练,让学生在操练活动中相互交流、对话,这样更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应用知识。操练环节中的互动在形式上要多样,对于课堂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可采用精讲的方式先点拨,组织小组展开讨论、对话、竞赛、表演等多种的活动,这样,课堂中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接受,效果会更好。

如对句型Have you…yet?Yes, I/we have already/just… -No, not yet. /No, I/we havent …yet.-I have been to…He/ She has gone to…那么,在组织学生对该句型进行操练时,教师要先精讲have gone to和have been to的区别,如Where is Jim?He has gone to England.(have gone to意为“到某地去”,说话时该人不在现场)My father has been to Beijing twice.(have been to意为“曾经去过某地”,现在已回来了,后可接次数,如once,twice,three times等,表示“去过某地几次”)接着再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利用have gone to和have been to展开对话练习,在学生基本掌握句型的用法后,再拓展到不同小组间,相互用Have you…yet?的句型提问并回答。如此,通过活动方式而让学生应用所学句型展开操练活动,让学生在操练中掌握其用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

总之,英语课堂是在互动中生成的,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结合英语课程的课堂,借助多种方式而促进师生间和谐互动关系的形成,这样才能让英语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李尚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J],成才之路。2009年第6期94-95页。

[2].吴庆才:初中英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5年第3期44-45页。

广播传统互动方式现状分析 篇7

广播, 因其强烈的互动性而充满着无限魅力。韦弗曾这样精准的解释过“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程序”。虽然广播有时候仅仅是一个小黑匣子, 但是从这小小的匣子里却可以传播出无限美好的世界, 美妙的音乐、感人的故事、动人的声音、实用的信息, 都可以从这小小的匣子传播开来, 进入我们的耳朵, 进入我们的内心。

广播在建立初期, 是没有任何互动的。对于听众来说, 大部分时间是被动的“听”播音员的语言传播, 仅仅是通过“听”来接受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广播的逐渐发展进步, 以主持人身份出现的广播节目越来越多的占据了广播市场, 主持人的出现让广播节目更具有亲和力和可听性, 听众在收听的过程当中也慢慢的感受到一种被尊重的存在感。就像是有个很好很好的朋友在身边陪自己说话, 只是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位“好朋友”, 也正是因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主持人的神秘感, 让越来越多的听众开始着迷于广播, 着迷于探求主持人的一切信息。

二、传统广播的互动方式

(一) 书信互动

书信互动是广播节目初期被广泛使用的互动方式, 也是最传统的互动手段。主持人在节目中公开自己的收信地址, 听众将自己的心情、感悟、故事、意见建议, 通过书信的方式寄到主持人手中, 主持人在节目中朗读听众的信件, 这便构成了广播互动最初的形式。这种互动方式的特点是, 主持人可以通过文字感受听众心灵的波动, 听众可以用最真诚的文字来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特别是当听到主持人播读自己的信件的一瞬间, 那种心都被美妙的声音所融化的满足感, 是作为听众至高的荣耀和追求。很多主持人也因此成为听众心中的偶像, 有时可以从主持人每天收到的信件数量上, 就能看出该主持人在听众心目当中的地位有多么重要。有心的主持人会把听众的来信精心整理, 时常再翻出来细细品读, 来回味那些与听众书信往来的点滴岁月。

但是这种互动方式也有着一些缺点。比如时间拉得过长、时效性变差。听众书信需要邮寄的时间, 往往距离偏远的听众来信都需要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时间, 等信到了主持人手里的时候, 听众在当下写信的心情早已经慢慢变淡。如果邮寄途中遇到突发情况, 信可能还会出现流失, 无法到达主持人手中。除此之外, 日积月累的信件对于主持人来说, 很难永久保存, 经常要面对残忍的割舍, 有很多信件可能还没来得及播出, 就要面临被处理的窘境。于是, 新的、更及时的、无需占用太多时间空间的互动方式也在被期待当中。

(二) 电话互动

电话互动是在书信互动之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互动方式, 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第一时间与主持人对话沟通, 让很多听众第一次在电话听筒里听到主持人的声音。主持人也通过热线电话第一次零距离的感受到听众的存在。通过热线电话, 主持人可以第一时间聆听到听众的问候、心情、故事、意见建议, 听众也可以第一时间把自己的内心情感在广播节目当中进行传递, 而其它听众也可以在打进热线电话的听众的内容当中找到自己内心的共鸣, 促使更多听众打进节目热线, 与主持人进行密切沟通, 互动交流。时至今日, 这种互动方式依然在广播节目中长盛不衰, 依然会有成千上万的听众每天在不同的城市, 甚至不同的国度, 在电波当中与自己心爱的主持人对话交流。

但这种互动方式依然存在一些弱点。比如打进电话的听众素养是无法预计的, 即便通过导播这一关, 但谁都无法保证听众在与主持人直接对话的时候不会出现一些语言上的意外, 如很多听众有并不是十分符合时宜的口头禅, 不经意间便可以在与主持人对话过程当中表达出来, 或者有些意图不明的听众试图通过广播热线传递一些非法信息, 所以主持人在接听听众电话的时候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一旦发生语言上的意外就要第一时间切断电话。

(三) 短信互动

手机的出现和普及, 为广播提供了更加先进的互动体验。手机短信功能, 成为听众收听广播参与互动的一种全新的方式。广播节目中开通了短信平台, 只要听众将短信内容发至固定的平台号码, 主持人便可以在直播间的电脑上看到听众的短信留言, 寥寥数字, 便可以感受到听众所要表达的一切, 主持人对于留言合理的审视选择, 规避了很多不雅词汇的风险, 也不会对节目的顺利进行造成任何干扰, 掌控权完全把握在主持人自己的手中。

短信互动的方式近乎于解决了之前书信互动和电话互动的一些弊端, 但是短信互动依然有其劣势的地方。比如短信的资费问题, 这些费用是全部都要计算在听众的身上, 可能每天一两条短信不足为奇, 但很多听众的心理是一定要发到主持人读到自己的短信为止, 长此以往, 听众渐渐会感受到短信量的增加实际上就是资费的增加, 一天一两条不要紧, 可是长时间的短信发送, 这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当更多听众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 短信互动的热情也会随之变淡。于是, 更快捷、更经济实惠的广播互动方式正被广大听众所等待着。

(四) QQ互动

电脑, 这件过去动辄上万元的高档设备终于走进寻常百姓家。广播, 也审时度势开始利用这样的平台, 进行节目内外的互动和推广。很多节目主持人纷纷开辟了节目互动QQ和QQ群, 很多年轻人通过QQ与主持人互动交流, 及时、便捷, 无论听众还是主持人, 都可以避免之前很多传统互动方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最重要的是, 经济实惠, 只需点击“发送”键, 听众或主持人的信息便可以互相得到。QQ互动的方式更开启了广播节目内外传播的双重功效, 节目进行时主持人可以关注听众的QQ留言或与QQ群的听众保持交流;在举行各种线下活动的时候, 主持人的一条信息便可以在群里广泛传播, 直达每位听众的眼中。

无论QQ互动方式多么的方便经济快捷, 但不得不看到的现实是, QQ互动方式正在渐渐的被其他更为先进现代的互动模式所取代。从我八年的广播主持经验来看, QQ及QQ群确实是广播互动的主力,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很多加入到QQ群里的网友正在变得越来越沉默, 俗称“潜水”, 性格不同导致群里互动人员发生变化, 很多人仅仅是在群里看看, 默不作声, 而经常出现的依然是几个固定的网友, 因此QQ的互动效果便会随着人们的渐渐“潜水”而变得越来越弱。于是, 一种更加现代的、稳定的、便于主持人把握的互动方式呼之欲出。

三、创新与互动是新时代广播发展的必然要求

广播发展到今天, 已经走过了六十年风风雨雨。在这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 有过挫折, 甚至有过停滞。在与电视、报纸和互联网并驾齐驱、激烈竞争的风雨历程中, 有过多少次被人忽视, 被人误解, 但是广播从未改变其服务于听众的本质, 她的每一次发声, 都是发自内心的对于满足听众最基本需要的最真诚的声音。在漫天遍地寻找“中国好声音”的年代, 说广播就是中国最好的声音则一点都不为过。

广播已经不再单纯是“我播你听”的时代, 无论从事广播的从业人员, 还是收听广播的听众, 他们都有强烈的需求——与听众、主持人紧密的互动!没有互动的广播是黯然失色的广播, 没有互动的广播是终被淘汰的广播。听众也要发声, 听众也要表达, 听众也要成为广播中最重要的角色。

互动的创新将是新广播时代的必然要求。墨守成规的互动、不求改变的互动、毫无意义的互动、刻意呆板的互动, 同样很难成为新广播时代的主流。广播节目主持人如果不在广播互动创新方面潜心研究, 敢于尝试, 终究会被更多创意非凡、独树一帜的新广播节目所取代。

转变方式提高课堂互动层次 篇8

一、更新观念,摆正位置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互动教学要求教学双方平等、沟通,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变“教为主”为“学为主”,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实现由“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能力”为主的转变。

(一 )转变师生 观念 , 创造互动 环境。互动教学注重主体性,应改变以往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学习,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部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教师“高高在上”、学生被动服从的概念上。一方面教师认为自己是“权威”,不能主动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深入理解学生的情感及学习实况。另一方面学生认为自己反正“无论如何都要听”,干脆绝对顺从老师,这些情况致使师生关系僵化对立,课堂互动活动难以开展,这是与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符的。因此,教师要从实际教学效果出发,树立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需求,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氛围环境,因材施教,以“指导学习”替代“指示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 )转变地位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互动教学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课堂教学中不能对所有内容都搞“满堂灌”,而应通过异步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应充分以“教”服务于“学”,促进学生的“自发自主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思考力不断提高,个人潜能得以挖掘,对学习知识的渴求越来越迫切,从而形成个人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 )学生转变学习观 念 ,形成互动 式学习能力。 互动教学“学为主体”理念对学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 学生要转变学习观念,认识到没有教师“保底”,改“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 自我加压 , 明确学习目标,研究提炼适应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同学展开各种形式的互动,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注重主体性,创设学习情境

学生的学习需要相应的情境创设, 良好的情境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引发认知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互动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一 )学校要创 造良好的“外 ”环境。学校要搞好图书馆、多媒体、网络设施、先进教学设备等“硬件”建设;以讲座、研讨、学习等方式对教师进行互动教学的研究培训, 提高教师对互动教学的把握掌控能力;创设良好学风,形成“以好学为荣、以恶学为耻”的力争上游的学习环境; 营造适应互动教学的氛围,创造交流沟通的顺畅渠道。

(二 )教师要创 设民主的 “内”环境。教师要通过教 、学双方的全方位参与,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促进认知过程与情感交流的相互融合,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要以实现设计好的系列环节,以平等民主的氛围展开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互动教学在各个教学环节上充分施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从而积累而成强大的认知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 )注重开放性突 出个性氛围营造 。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中才能孕育而生。在互动教学中, 课堂是“开放”的 ,教师要防止教学互动模式化 ,尽量形成平等和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心态下投入学习研究;教学内容应是“开放”的,教师不一定局限于教材本身,面对天马行空的讨论,提升自身的专业“含金量”,也要做好自身在局部知识方面“不如”学生的思想准备,必要时“不耻下问”。

三、因材施教,灵活采取方式方法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互动教学是教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我评价和自我创造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至关重要。

(一 )要科学设置问题 。问题是互动教学的重要纽带 ,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与自身知识、经验建构知识。在问题设计上,首先要注意贯通课堂总体思路。以课堂基本知识为基础,优化内容结构, 尽量设置环环相接的问题体系。其次要注重重难点的设置。对内容重点多以“为什么”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在积极思索中学生自然会明白“是什么”。再次要注意兴趣点的设置。对有些内容,可以联系实践情况,以现象、案例等形式,让学生明白课堂理论与“现实”的区别与联系,从而自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

(二 )要帮助学员 提高自学能力 。互动教学注重过程性 ,重视认知过程,这就需要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教师不仅要掌握好“引导”的艺术,还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开展思维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在具体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以常用解题方法为基础,抛开惯性思维,研究探索崭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鼓励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胆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及时针对不同学习环节,介绍“如何学”,“如何把握自己的学习情绪”等,“催化”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摘要:互动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重视平等、沟通、互动、创新,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目前互动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更新观念,创设开放民主的学习情境,灵活采取方式方法。

生态课堂中师生互动方式探究 篇9

在建构式语文生态课堂中, 教师要改变观念, 要由权威服从型向民主、融洽的朋友式转变, 采用多样的师生互动方式, 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中的一切互动因素, 调整互动、促进互动。让每个学生能在机会上均等, 权利和道德上平等, 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在建构式语文生态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对象主要有学生个体、学生学习小组、全班学生群体, 学生个体之间, 学习小组之间, 因此师生互动可细分为:师生互动、师组互动、师班互动, 学生互动, 小组互动。

以往在语文课堂互动中存在单一互动形式, 往往只有师生互动而缺学生互动;互动内容片面, 认知互动过多, 情感互动太少等等。“建构式语文生态课堂”就是让教师意识到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实质, 准确把握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即在互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而提高师生互动的质量。那么, 究竟该如何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呢?笔者在《初中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中师生互动方式及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策略,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精心备课有效性策略。就是要教师在上课前要钻研教材, 分析学情, 研究教学法及预设学生的问题, 思考师生方式。教师只有在备课时设计些发散性、情境化、多向合作等类型的问题, 才能扩大师生互动的空间, 才能开发多种师生互动渠道, 才能激发师生互动热情。

师生互动语言设计有效性策略。语言是师生交往、互动的方式。师生平等对话、坦诚相见, 彼此激励是实现“建构式语文生态课堂”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畅所欲言, 这种语言交流不仅在教师和学生之间, 而且还应该在教师和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之间展开, 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去探索知识的世界。因此师生互动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恰当公正的评价语言或提问的方式, 并能适时运用点评或鼓励、诱导学生, 如:“你思考很独特!你说得有一定道理。”“你的思路已经说明把握了问题主旨!”;同时, 师生互动中, 教师言传身教并诱导学生学习学会给他一个正确的评价。长此下去,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语文课堂学习不是师生的学习, 认识到自己参与了课堂学习, 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畅所欲言, 这种语言交流不仅在教师和学生之间, 而且还应该在教师和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之间展开, 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去探索知识的世界。

师生互动中活动设计有效性策略。语文生态课堂中活动的有效性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活动的组织形式的有效性, 二是具体的活动形式的有效性。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活动, 全班同学共同参加的班级活动;还有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的小组活动, 其次还有学生个体间相互活动等。具体的活动形式有语文竞赛式即有计划地、适当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语文文艺式就是依据文本内容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语文情境式就是创设活动情境, 设计一个特定的氛围, 使学生浸于角色的体验之中。当然具体形式还有很多, 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 如学习戏剧类文本, 就可以让学生参与扮演戏剧角色, 其具体活动形式可以小组间竞赛表演效果。师生互动活动的设计必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在探索、思考、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与教师, 学生与学生, 个体与群体, 群体与群体, 相互间共同参与;只有人人参与了师生互动活动中, 才能真正体悟语文的趣味性、知识性。

师生互动中情绪调节方式有效性策略。加籍华裔心理学家江召伦教授说:“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灵活采取各种方式来诱发、调节学生的情绪, 创设一种和谐、友好的教学心理气氛。如果教师能以幽默风趣的言谈、表情和动作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便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感, 将课堂教学摆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 这样学生不再害怕开口, 从而能从学习当中体会学有所获的喜悦。另外, 教师还要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观察其内心世界与思考方式, 这种富于感情与人情味的理解会使学生更专注地参与师生互动中, 也就达到了“爱其师, 信其道”的境界。

互动性方式 篇10

一、建立新型师生互动关系

师生对话在很多课堂教学中都有体现, 但师生互动常常呈现失衡现象。新课改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 以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 平视学生、尊重学生, 课堂中师生对话的平等关系才能建立, 互动效果才能体现。在学习《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时, 我设计了一个师生对话游戏:师生轮番提问回答。我首先提出问题:“他”要做学习的小主人, 这里包含哪些意思呢?学生回答:制定学习目标、计划、自我控制。学生提出问题:作为被采访对象应该如何回答问题?我回答:要弄清对方提出什么问题, 回答要有针对性, 不能答非所问。我又提出问题:从“他”的回答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回答:要学会控制自己, 敢于提问, 勇于思考, 制定切实可行学习计划, 珍惜每一分钟。在这个师生互动过程中, 师生身份已经模糊, 对话呈现平等性, 课堂学习气氛生动和谐。

二、提升课堂生生互动实效

小组讨论的确是一种互动学习方式, 其互动学习效果也很好, 但如果每次都使用这一互动形式, 势必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因此, 教师在选择这一互动形式时, 要注意改变小组讨论的细节和方法, 在问题设计上下功夫, 并提出小组讨论目标,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言机会, 让小组长做好分工。这样才能确保小组讨论有实效性。在学习《同学之间》时, 课堂刚开始, 我就让小组开展讨论, 讨论问题有两个:1、请你回忆自己曾经得到过哪些同学的帮助?2、请你回忆一下, 自己曾经对哪些同学有过帮助?要求每一个同学都要选择一个问题来回答, 要讲清楚事情的始末和自己的感受。因为任务非常明确, 所以小组讨论开展得很顺利, 学习效果很理想。这个互动学习环节之所以能够将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与教师成功设置讨论话题有重要关系。每一个人都有过帮助别人或者被别人帮助的经历, 也许事情很小, 但感受应该很深。通过讨论讲述, 能够引发心理共鸣, 受到教育和触动, 这对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有重要作用。

三、加强教学实践互动力度

思品与社会教材内容, 大多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直接联系。教师在设计互动内容形式时, 不妨让学生通过活动实践的方式, 获得最真切感知, 并从实践操作中形成理性认识。学生大多对实践互动方式非常欢迎, 教师要把握学生心理, 针对性选择实践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只有充分让学生动起来, 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够参与到实践互动中, 互动效果更值得期待。在学习《我不耍赖皮》时, 为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我专门设计了一个游戏:地上有六样东西, 桌子上面有一个呼啦圈。要求每一个小组六个人都上来, 每一个人一只手抓住呼啦圈, 另一只手捡起地上的东西, 看看哪个小组用时最短将地上东西全部捡起来。学生听说玩游戏, 都异常兴奋。第一个小组在具体操作时乱成一锅粥, 用时16秒, 第二个小组用时3秒钟就顺利完成任务。我让这两个小组分别说说感受。第一组学生开始相互埋怨, 都说是别人没做好。第二小组学生说, 事先已经做好计划, 分工明确, 操作时有条不紊。我立即板书:成功的关键是:事先定规则。在这个互动环节, 学生通过课堂实践活动, 亲身经历一些事情, 并在实践中建立了遵守规则、做任何事情都要提前计划的认知。

四、引入互评互动学习模式

思品与社会课堂教学需要互动学习, 在互动学习开展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展开互评互议,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针对互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表现给出适度评价, 展示优点, 也要找到缺点。在学习《平安回家》一文时。我专门设计了一道讨论题目:你和爸妈出去吃饭, 爸爸喝酒了, 他还要开车带你们回家, 你应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是教材中不曾提到的, 而在日常生活中却常常会发生, 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开始了激烈讨论, 有些小组气氛特别热烈。有的学生说, 不让爸爸开车, 找代驾去。有的学生说, 爸爸根本就不听劝告, 我们也没有办法。有的学生说干脆报警, 阻止爸爸酒驾。由于观点不同, 学生开始了争执。在争论中形成最大的共识, 这就是互评互议的结果。

高中历史互动式教学方式分析 篇11

【关键词】高中历史;互动式教学;分析

一、前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中历史互动式教学模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教条教学模式,它更注重培养师生之间的合作对话,积极沟通,有效互动的教学新模式,锻炼和提高学生对历史教学的互动、拓展思维,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文化队伍的教学目标。

二、高中历史互动式教学的概念及发展意义

互动式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以及合作,共同进步的教学理念,互动式教学非常注重内容上的实效性和互动性,效果上强调引导学生建立先进的学习观念,激发培养个人能力,而决非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互动式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授课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按教学计划的要求系统地学习、交流、互动、总结,也要求教师按学生的提问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重点施教、解疑释难。借此引导学生对高中历史互动教学更深层次的认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目标。

三、高中历史互动教学模式存在的不利因素

目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等理念在我国都处于关键地位,随着案例式、研讨时式等一系列新颖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浮出水面,并得到认可和应用时,传统教学理念的负面影响对互动式教学的课堂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1.盲目性互动

互动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授课目标,单纯的只是为了顺应课程,完成授课任务而安排的,忽略了课程所设置的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特点,从而影响互动教学的积极效果。

2.蜻蜓点水式互动

互动式教学只贯穿于活跃课堂气氛,没有实质的授课的效果,纯粹只是停留在某个历史问题“对与错”“是与非”的简单回答上,因此对学生课堂的互动效果起到了负面影响。

3.自我型互动

互动课堂上,老师是互动中心,是互动教学的启动者,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没有兴趣,师生互动占大多数,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占很少部分,课堂气氛萧条,在课堂历史教学是单一型的。

四、提高高中历史互动教学的效率

营造良好、活跃的师生氛围是高中历史互动课堂的重要基础,师生在互动教学上的合作交流,不但只是沟通的基本方式,更着重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类通过心理学研究证实,如果人的大脑处于放松的状态下,思维迅速敏捷,相反长期处于压抑的状态下,活跃的思维受到负面影响,对学生的授课过程就会产生一些困扰。所以,要想提高高中历史互动教学的效率,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氛围。

1.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

在互动讲堂上,学生是主角,只有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教学,才会收到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成果。 精彩的互动课堂,乐于平等对话。而传统的课堂,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单一的““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活动必然是枯燥的。着重体现为教师授课,学生听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但是在互动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对于教学的过程则是双向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教师成为学生的教师,学生变成教师的学生。所以针对学生而言,互动教学意味着自主性的发展和思维性的拓展。但是对教师来说,必须要和学生心心沟通,互相交流,分享硕果,一起成长,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要由单向“传输”转为双向的“沟通”和“对话”。而师生在“沟通”和“对话”中要善于情感与思想的交流,共同形成一种形象的、生动的 、和谐发展的富有独特性的思维过程,例如: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常常善于与学生谈话、做智力游戏等活动项目来营造一个热情、自由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紧绷的神经得意放松,这样逐渐让学生感受到互动教学的无限乐趣。

2.放飞学生的个性,勇于大胆尝试

勇气是上天赋予每个人的,关键是要应用于实践之中,在互动教学上,只有放飞学生的个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对于任何问题,勇于大胆尝试,这样的互动教学,才有乐趣,互动教学是一种师生互相沟通、相互交流的新模式,在国家的高素质人才的队伍中,学生是社会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3.快乐互动,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

高中历史互动课堂,不能变成很少数优异生拼搏的的阵地,同时也必须带动那些成绩很差的学生。由于差生的自卑心理,在互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许多错误,教师的态度很重要,不该一味的指责、谩骂,置之不理,这样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减弱,自然对互动学习也就没兴趣了。因此,教师应争取创造条件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互动课堂上重新找回自我,充分发挥潜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五、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步,教育事业也不断蒸蒸日上,因此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历史互动式教学正在逐渐替代教条的传统教学,在新的课堂的改革下,冲破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把互动式教学提到课堂教学的实施当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余小萍.关于高中历史互动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教文汇,2011(04):115-138.

[2]吴效.新课程怎样教 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3(05):120-125.

[3]白磊.学习共同体 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模式[J].辽宁教育研究,2006(9):105-110.

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方式的探究 篇12

一、师生互动

它是师生关系的动态反应, 是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一种不断作用的状态过程。主要包括3方面。1.言说互动。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的工具, 人类的沟通与合作是以语言为媒介的, 师生沟通实际上是师生之间的话语交流。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 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 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 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 是优秀课堂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在他看来, 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 拥有对话的性质, 这就是教学对话的原理, 言说互动就是通过对话这一形式体现出来的。言说互动的基础是了解师生沟通中的不同情境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 除重视语言的表达内容外, 更重要的是讲究与学生对话的技巧, 在师生之间营造一种平等、自由、民主、协调、富有情趣和美感的交谈氛围, 并且时时激发出新意和遐想, 这才是我们新课程中所需要的平等、和谐的言说互动。2.信息互动。信息时代的到来, 课堂教学也发生变革。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 不再是教师根据教材和自己掌握的信息走向学生、学生依靠教师的信息走向教材的传统教学方式, 而是师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信息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在现在课堂学习过程中, 学生除了通过从教师那里获取的信息来理解掌握教材外, 更多的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和媒体来主动获取信息。这就要

(上接67页) 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发散思维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可以开展课堂讨论、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等形式进行训练, 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让学生从同一种材料中去探求不同的解答过程和方法,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再者, 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 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独创精神, 培养他们自觉而独立地思考、分析条件和问题, 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使其敢于突破常规, 勇于向传统挑战。为此, 教师应当为他们提供较灵

活的学习素材,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奥妙, 寻找具性。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从教材、媒体、学生等多方面获取信息, 不断充实自己。把握住课程目标的精髓, 有创造性地实施课程, 正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学会学习。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 现代的课堂教学内容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多种要素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 这几种要素形成了立体交互式的信息传递网络。此网络中, 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 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认知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在认知的同时, 学生对所学习和理解的知识要紧密相结合, 主动从各方面查询资料, 获取信息, 拓宽知识面。3.情感互动。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达到师生间开放、支持、反馈、愉悦的目的。传统教学中, 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 很少顾及学生接受时的状况, 于是师生间情感上产生距离, 影响教学效果。情感互动的教学方式, 使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设身处地体验学生的思想感情, 要和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 创设宽容理解的心理氛围。师生之间要相互包容, 以心灵感受心灵, 以感情赢得感情, 确立以情感沟通为核心的教学交往, 形成双方的心智交流。

二、生生互动

它是指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一种互动行为, 是学生之间在课堂上心灵沟通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它具体表现在课堂上学生的互相讨论、评价、倾听、激励、竞争等方面。课堂上的情感交流, 思维碰撞, 就是在这种生生互动中产生的。课堂教学中的生生互动方式主要有3种。1.小组互动。是指由3—4名学生组成多个学习小组, 通过对

有规律性的东西, 彻底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 而且教师对于有创造性的解法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使学生能有自己对于数学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 使其创造性潜能得以进一步的开发。

总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要努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让学生有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以及自我体验的机会, 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

(作者单位福建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

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活动设计和实例阐述

●郁健美

“新知呈现—巩固操练—拓展活动”是英语语法教学的一般教学步骤。如何设计行之有效的拓展活动, 将语法课中的“实”和“趣”结合得恰到好处, 使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拓展活动中内化语法知识, 获得运用语言的灵气和兴趣, 同时达到高质量的语言输出呢?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法教学实践, 谈谈进行拓展活动所遵循的几个原则, 介绍几种切实可行的拓展活动形式供大家参考。

一、活动设计的原则

1. 活动情景化。

教师应精心创设尽可能真实的交际情景, 创造一种交际的需求, 围绕所学语法知识组织具有交际性特征的任务型口语实践活动。这类活动虽不是完全自然的交际性活动, 但与机械的语言操练相比更贴近生活, 真实自然。

2. 活动主体参与最大化。

在活动的组织中, 应倡导多边、全方位交流, 切实注重内容和深度, 不流于形式, 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达到最大限度, 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活动的覆盖面达到最大限度, 让学生的交际真实性达到最大限度, 让学生相互学习的机会达到最大限度, 有效调动学生自主训练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提升其言语理解和输出能力。

3. 活动设计精细化。

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说什么, 而且要通过一步一步细致的形式多样的活动设计, 为学

话、讨论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并以各小组总体表现作为教师奖励的依据。小组互动中的每一个成员, 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 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在这个集体中不同智慧水平、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学习风格的组员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思想的交流撞击中, 产生新的认识, 上升到新的水平, 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讨论的实质是学生之间面对面的助长式互动, 参与讨论的同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得出结论, 以获得新的知识, 实现素质与价值观的转变。2.角色互动。也可以称作模拟法。指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不同人物, 分别扮演特定情境中的具体角色, 展示这一背景下学生的不同观点, 这种方法的操作生提供必要的语言和信息的支持, 让学生在参与语言交际的活动过程中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活动的内容、形式、时机等, 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心理感受, 并以学生为主体, 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活动设计的形式与实例阐述

1.信息差对子活动。信息差是指交际的一方所拥有的信息并非为交际的另一方所拥有, 在交际中相互分享信息。信息差使结对的学生之间有了交际的需求与目的, 形成积极依赖关系。活动中, 结对双方每人拿到一份关于同一讨论对象的信息表, 表中留有若干条空缺信息, 两人所持表格中的空白信息互补, 要求他们对这些空白进行问答, 从同伴那里获取自己所没有的信息, 在合作、对话、交流中补全信息, 最后选择代表把他们所得到的所有信息向全班汇报, 作为该口语交际活动的反馈和交际过程的强化。

【实例】活动内容:牛津初中英语7B“be going to”的用法。参加人数:每组2人。活动要求:江海风情园是当地中小学生向往的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将于下周四组织初一学生去那里参加为期两天的素质教育活动, 请根据各自信息表中的空白展开对子问答活动, 从同伴那

方式是介绍背景—分配角色—进入角色—评出最佳演员—总结优缺点, 特别是在朗读教学中多采用这种方法。角色互动一般是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分配角色,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引导他们通过信息收集、分析思考、明确自己角色在文中的地位与作用。3.质疑互动。有疑才有思, 要想让学生学会提问, 教师可选取教材中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 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整体感悟, 从中发现问题, 提出质疑, 互相解答疑问, 对解决不了的问题, 可以在学习小组中通过讨论来解决, 最后, 将小组中认为最有思考讨论价值的问题写下来, 提问其他小组学生, 并对其做出正确评价。相互

上一篇:肠道病毒核酸检测下一篇:抢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