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互动方式

2024-07-26

平台互动方式(精选10篇)

平台互动方式 篇1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 当代大学生已经处于网络无处不在的新环境中。因此, 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近年来, 通过QQ群组, 论坛BBS和辅导员博客等多种新网络途径, 拓宽师生之间进行各项交流渠道。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为进一步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做了统一部署[1]。2009年起, 在各个高校推广的“易班” (E-Class) 平台就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开展工作的。“易班”系统是由上海市教卫党委网络管理中心独立研发并不断完善的一套高校师生的互联网WEB2.0应用系统[2]。与其他商业SNS社区比较之下, 易班除整合了学生熟悉喜爱的新闻、博客、互动社区、相册、论坛等功能之外, 其服务在校大学生的针对性和辅导员的全面参与性成了核心的竞争力。大学生和辅导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全方位的师生互动, 共同参与提高。由于“易班”出现的时间比较短, 使用过程中也出现诸如学生兴趣不高、高注册率、底访问率等问题。因此学生和辅导员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一新兴平台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我们认为, 要以“易班”的核心竞争力为突破口, 明确师生在易班上的角色定位, 同时理顺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样, “易班”就能充分发挥其特色, 吸引更广泛的学生参与, 使网络思政教育取得真正的效果和突破。

2.“易班”平台师生角色定位探讨

易班平台的建立是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新尝试。基于网络特性, 它打破了思政教育长期以来单纯依靠一对一传统说教式[3]和定时集中式的会议教育模式。“易班”平台的搭建使得思政教育不受人数的限制,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更重要的是由于网络的平等性和开放性, 改变了原来老师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 学生处于被教育的客体关系[4]。因此我们需要在“易班”上通过网络角色的明确定位, 改变现实生活中单一主客体的现象, 逐渐适应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的变化。

2.1 确立师生信息整合角色

在现实教育环境中, 学校的各项通知和信息发布是以命令式的方式通过层层通知、逐级下发的。当网络成为学生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信息平台时, 75%刚接触易班的学生希望在网络上更迅速地获得自己想要了解的消息。在调查中发现, 虽然“易班”上的很多版块都在发布信息, 辅导员也开始在论坛或者博客上进行信息发布, 不违背网络使用的初衷, 但这些信息纷繁复杂, 没有明显的指向性区分, 学生不容易在第一时间获知。因此近30%的学生希望老师不仅是信息的发布者, 更应该是信息的整合者, 帮助学生获得对自己有益的信息。在这个角色中, 辅导员不是消息的单一传达者, 而要有筛选、判断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学生在网络上具有自主选择性[5], 当学生认可易班平台上的老师具有整合角色特点时, 易班对学生才会有吸引力, 学生才会接受这一有效途径。同时网络的平等性也让学生拥有信息整合发布的角色定位, 学生可将自己的收获或者对他人有用的信息整合发布在易班上, 让老师和其他同学都可以获得最有效的信息接收, 获得大家的肯定。同时辅导员可以培养学生全面看待分析事件话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价值判断。师生之间在“易班”上这种信息整合角色的定位可以扩大彼此的信息范围, 提高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2 确立师生表达阅读角色

据调查, 63%的学生希望在“易班”上和辅导员进行交流, 60%的学生希望在“易班”上能够获得辅导员对问题的解答和对困难的帮助。在现实生活中, 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关系较为死板。老师一般只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通常只能听取和接受。这样的角色环境中, 学生不容易当面表露自己真实的想法, 在寻求老师帮助时也缺乏勇气。但是在网络中, 学生和老师的身份标识远比现实生活要弱化[6]。学生对于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感和隔阂感不再敏感, 从而更有易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 在“易班”平台师生之间的角色定位更倾向于学生是一个表达者, 老师是一个阅读者。学生可以通过文字与老师不受时间限制地进行交流。老师阅读学生发表的帖子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生活, 阅读学生的博客可以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可以在文字中发泄不满, 提出疑惑, 老师不可能打断学生, 也不可能阻止学生第一时间进行文字表达。所以学生更愿意用文字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如果老师在网络中延续现实中的强势主导地位, 对学生的举动出现长篇大论式的说教, 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离去。因此老师更多的是在阅读之后给予短小精悍的评论或者鼓励, 并在学生的文字中发现才华和问题。学生在网络上的表达是基于对网络的信任, 辅导员在网上浏览阅读时, 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和疑惑, 或者在网络上发表不合适的言论时, 可以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提供解决办法, 在赢得学生信任后, 将这种交流在现实中延续下去, 从而使问题获得更好的解决。

2.3 确立师生管理记录角色

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普遍超过1小时。但是60%的学生每周只登录1次“易班”。相对于86%的学生每天登录QQ, 68%的学生每天登录人人网等其他网络社区, 学生对于“易班”的参与度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的比例也发生在辅导员群体中。所以, 建立师生对“易班”的兴趣和归属感是十分重要的, 突破口就是师生同做“易班”的管理者。相对于商业网站, “易班”的管理更具有自主性和迅速性。对于现实中较为薄弱的大学班级观念, 辅导员可以在“易班”上开展各种活动增进班级的凝聚, 让学生在“易班”上有班级的归属感和存在感。学生参与“易班”的管理可以直接面对各位同学和辅导员, 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想法, 更快地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QQ、人人等其他社交平台中往往只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平面式交流, 记录很多生活的琐碎。学生没有习惯对自己的大学学习、活动进行及时的记录和梳理。由于“易班”的特色背景, 学生可以在其上做好自己大学生活各方面的及时记录。参加活动的照片和收获, 赢得奖励和遇到挫折的经历都可以在“易班”上认真记录并和同学分享。同时由于在“易班”上还存在老师———学生这一层级间的交流模式, 因此, 老师也可以成为学生生活的记录者。从老师的角度帮助同学们分析自己在大学校园中的所失所得, 引导他们用更为积极的态度走好大学的每一步。在多角度的记录过程中, 让学生的大学生活不会随着时间而慢慢褪色。

师生是“易班”的管理者, 营造较为宽松平等的氛围, 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全面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师生是在“易班”上的记录者, 共同记录学习、成长中的大学校园的美好。因此, 网络平台可以延长教育的有效时间, 提高教育的实际作用。

3.“易班”平台师生互动方式研究

目前, “易班”的推广工作在新生入学后就已经全面铺开。由于行政推广的作用, 在开学后的一个月内, “易班”的注册工作就能够顺利完成。如何在注册后第一时间内抓, 住学生眼球, 使“易班”产生吸引力非常关键, 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搭建有效的互动平台和模式, 把学生留在“易班”, 发挥“易班”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作用。必须遵循网络的内在规律, 清醒地认识到网站的生命在于用户的访问量[7], 师生互动的持久性和有效性是提高“易班”访问量的十分有效的方式。

3.1 分享互动模式

在校园中, 老师和学生之间时常存在着距离。老师在学生眼中有权威感和距离感。网络的出现正是打破此类隔阂的最佳途径。网络环境因其虚拟特性, 为所用人提供了相对均等的选择与被选择的机会和表达和不表达的可能[8]。基于此, 学生对“易班”活动的平等意识是普遍认同的。老师在“易班”上和学生互动不能依旧采取理论说教的方式, 而是把自己良好的网络行为更好地融入学生中, 和学生一起分享工作生活中的喜悦和收获。对于学生参与的活动, 不是一味的点评学生的表现, 活动的优劣。而是提供一些活动背后的故事和花絮, 以及自己在大学期间相似活动的表现, 等等。让学生在老师的文字中拉近与自己的距离, 意识到辅导员老师也经历过大学生活并且乐于将自己在大学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和学生分享, 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辅导员在“易班”上可以协调所带各个班级学生之间的联系。在调查中发现78%的学生上“易班”的主要活动是浏览班级主页, 辅导员作为管理者可以把其他班级学生发表的帖子和文章分享到各个班级主页。这样既能增进班级之间的交流, 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班级中遇到的相同或不同的问题, 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通过互动分享模式, 师生之间的关系、各个班级间学生的关系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学生可以从老师引导、朋辈教育和自我表达等多方面获得提高。

3.2 评比促进模式

在现实生活中, 老师往往是各种评比活动的主办者或者评委, 只是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考核。但是在网络上, 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我们应该在网络上建立一种对等的网络评比模式。对于在“易班”上优秀的原创博文、微博、帖子和活跃班级等, 可让全校学生参与评比。学生在“易班”上的优秀表现是需要鼓励的, 老师的评比应该公开从而显得更为公正。当这种模式建立后, 老师会更加注重学生在“易班”上发出的声音, 更为积极地及时回应学生的问题并在其中加以引导, 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想法和采取行为的理由。学生之间的评比老师也应该积极参与, 让学生知道, 在这里同样可以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 可以更为直接地向老师表达想法。

这样一种评比模式与商业的网络社区有很明显的区别, 是一种无盈利行为的网络模式, 旨在鼓励在网络上能够勇敢表达自己正确主张的学生, 鼓励为其他学生提供迅速有益网络信息的学生, 鼓励和学生有良好互动的老师。网络评比是一种互动手段, 师生共同参与发声、共同提高, 才使学生和老师都会注意倾听每一个直接的意见, 并在现实中予以改进, 师生才能够赢得彼此的尊重, 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3.3 魅力培育模式

在调查中, 学生普遍反应“易班”和其他社交网络不同的特点就是有辅导员老师的管理。使用过程中, 30%的学生认为辅导员的存在会让自己无法畅所欲言, 但很多学生又很渴望与老师交流。因此在与学生的互动中, 老师要有足够的魅力帮助学生卸下心防, 能够自然地和老师交流。因此老师需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 语言逻辑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9]。这些能力能够让老师在网络上具产生足够的影响力, 产生足够的魅力吸引学生和自己交流。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不再是强势的一方, 而是有魅力赢得学生信任的一方。让学生在老师的文字中获得帮助和尊重感。当在这个平台上很多问题在第一时间内获得老师的关注, 并且总是能够获得最及时的解决。那么老师这份坚持的魅力学生是会感同身受的。同样每一个学生也是具有多面性的, 在“易班”这个平台可以帮助学生表达其在现实中很少展现的另一面。老师从中找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易表现出的闪光点,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培养并展示自己的魅力所在。学生通过魅力培养模式树立自信, 对自己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并且清楚地认识到他人对自己这些特质的评价, 就会以更大的勇气在现实中展示自己的魅力, 不断改掉缺点, 积极拓展更为宽广的领域。在网络领域, 老师们更为平和, 更为宽容, 获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更为勇敢, 更为轻松, 赢得他人欣赏。在这种互动中, 师生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不足, 展现自己的魅力, 为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帮助。

“90后”学生正处在我国网络社会飞速发展的年代, 是信息时代优先体验者。“易班”是顺应这个时代学生特点而出现的。在“易班”, 老师是资源的提供者和整理者, 学生是信息的选择者和反馈者;学生是情绪的表达者, 老师是文字的阅读者;师生是彼此的管理者, 也是彼此学习生活的记录者。在“易班”, 师生之间的互动模式更为开放, 在分享交流中, 在彼此评价中, 在魅力肯定中都得到很好的体现。师生有了更为良好的认知和全面的师生关系, 思政教育变得更为实际, 更为有效。通过各种尝试, 真正做到老师单方面的主动权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向平等坦诚的现代交流互动模式转变, 在网络上获得的更为全面的信息可以更好地指导师生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全面健康风貌。

摘要:“易班”在各大高校推广以来, 已逐渐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兴平台。师生在这个平台上克服时间、地点和人数的困难, 成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良好手段。本文对师生在此平台上的角色定位及彼此互动方式进行研究, 以期使“易班”成为师生共建、思想引领、全方位育人的有效平台。

关键词:“易班”,师生角色,互动方式

参考文献

[1]历利亚.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建设的途径[J].法制与社会, 2011, (07) :240-242.

[2]卢惠妮.辅导员网路思政教育的初步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07) :230.

[3]诸俊, 廖运雯.浅谈辅导员博客在思政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31) :55-57.

[4]姚红.高校网络思政载体的应用研究[J].商情, 2011, (50) :16.

[5]陈立峰.对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的思考[J].神州, 2011, (26) :136.

[6]程颖.“90后”大学生与“80后”辅导员的碰撞[J].西部大开发, 2009, (11) :16-17.

[7]陈华栋.“易班”:Wed2.0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 2011, (7) :81-85.

[8]涂必华.高校学生工作网络思政作用浅析[J].科学时代, 2010, (19) :97-98.

[9]李云.角色把握对于高校辅导员的重要性[J].甘肃农业, 2006, (9) :195.

酷云互动 精准广告平台 篇2

与互联网广告的程序购买类似,电视广告程序化购买的实现需要三个必要条件,即海量的内容数据、海量的用户数据和海量的广告数据。

酷云互动通过云端与大数据技术建立了基于电视屏的海量内容数据,其核心就是建立一套视频的解析数据。酷云互动在全国建立采集中心,采集完视频输入到计算机,云端和大数据技术的作用就是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看视频,看的过程当中可解析视频当中发生什么事情。其ACR(自动内容识别)技术可以以秒为单位记录用户行为数据,比如用户在打什么游戏,点播什么韩剧,是在看广东卫视直播还是点播节目等。

2014年世界杯期间,有4家广告主与酷云互动展开合作,这是电视广告程序化购买商业化的验证。以与自然之宝的合作为例,自然之宝的品牌标签是白领、丽人、精英、健康、时尚女性、男性、網络购物人群,酷云互动的精准广告平台将符合品牌属性的用户肖像抽取出来,同时整合这些用户喜欢观看的视频内容,当品牌标签、用户标签、内容标签三者匹配时,电视广告触发,程序化购买完成。

平台互动方式 篇3

关键词:数字化平台,亲子互动

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尝试构建具有“数字化”特征的亲子互动形态,切实做到“早教到户、网络联系、家长主动、宝宝发展”的亲子教养体系,提高家长信息化运用的水平。

一、构建三大平台

1.课程平台——成熟课程,版块微调。在原成熟的课程基础上,我们尝试在亲子活动中渗透数字化教学手段,利用APP应用程序,通过电子图书、益智游戏、亲子教案帮助家长科学系统地与宝宝进行沟通,解决家长在课堂中被动的角色意识。

2.网络平台——已有资源,辐射共享。利用网站平台,在这里互动交流平台不仅对教师开放,同时也对家长开放。老师们可以上传最优秀的教案反思、专家论坛、观摩课、评优课、多媒体课件、游戏软件等各种素材,大家分享和交流,家长则可以在这里看到适宜的APP软件推荐和早教微视频指导。

3.软件平台——技术合作,点面结合。我们与北京(娃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主要运用《娃娃脸》这款软件,让家长在家即可随时了解宝宝在园的发展状况,更提供了家园双方的宝宝记录功能。

在一个的点上娃娃脸的平台运用能早教中心的家长起到指导作用,那么对于不是早教中心家长则通过另一个渠道进行互动方式,那就是微信,作为时下最热门的社交信息平台,也是移动端的一大入口,我们建立了微信账号,教师、家长通过微信号或扫二维码查找添加为好友,中心定期会发布活动预告,育儿经验,教育信息等。它也不仅是发布的平台,同时也是个分享及推广的平台。在研究中它具备两个优势。

(1)推广性。如《小小蛋儿把门开》活动,家长们第一时间在朋友圈中发布活动实况,真正发挥了随时、随地、随身的功效。

(2)延续性。早教研究存在的一个弊端就是延续性,它的研究的生命力似乎只有特定的时间段,但是通过微信平台的互动,通过早教中心已经毕业宝宝家长的微信平台,让我们可以对宝宝进入幼儿园后一些能力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后续的跟踪,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二、打造三种关系

1.师幼互动关系——针对性。教师首先通过设计活动或创设环境引发亲子互动,教师观察亲子互动,并随时与家长之间展开互助,以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的行为,并进一步探讨与孩子互动的方式。其次通过宝宝个性成长电子档案,教师能够了解宝宝之间的个体差异。

2.亲子互动关系——兴趣性。根据调查,家长在家中每天陪孩子的游戏平均时间为一个半小时左右,家长在家中怎样指导呢?网络微课程正好解决了这些难题,通过直观的游戏演示,专业的游戏指导,适宜的游戏建议,让爸爸妈妈能在家中轻松育儿,随时掌握每次活动的信息,增进了亲子间的乐趣。

3.家园互动关系——协调性。亲子教育的重要对象之一就是家长,在数字化平台的搭建下,我们为家长提供了丰富的育儿工具及资讯,如萌宝天天乐和重阳活动,我们事先在网上公布活动方案,通过网络报名,让家长了解目的及观察要点,这样在活动家长更能放手让宝宝独立完成活动,家长则观察宝宝,在需要的时候给予介入,教师则根据家长的介入时间,介入方式给予指导和建议,共同促进宝宝的发展。

三、获得三个提升

1.教师层面。

(1)增强科研意识。一年多来,教师们通过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在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和科学育儿理论素养的提高这两方面得到提升。

(2)掌握信息技术。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搜集和整理与课程有关的教育软件,并保证能在课程中有效运用和操作,学会视频的录制、剪辑、配音等,熟练掌握及运用同屏技术,运用现有的软件开展教学活动,提高了教师们对信息化技术的熟练和掌握程度。

2.家长层面。现在的家长都为80后,这类家长作为是现代智能电子产品运用的“领军人物”,根据调查,100%的家长备智能手机或者ipad等智能电子产品,96%的家长都在家中运用一些成熟的APP软件与宝宝进行游戏互动,如儿歌、故事、宝宝巴士等益智软件,

通过“乐调查”网站进行家长调查及数据收集,家长可以在网络、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直接参与,在调查中发现有74.3%的家长了解树立的正确的早教认知;47.2%的家长能很主动参与活动;73.7%的家长会选择合适的方式与教师沟通。这些平台的搭建使得家园沟通更加便利也更加多元化。

3.幼儿层面。在数字化平台与课程的结合下的产物是宝宝兴趣的提高,注意力集中时间的延长,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及手部小肌肉精细动作的发展。先根据婴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软件,再制定详细的亲子教案,集中备课、修改,在进行实践。在反复的实践中整合集成了一系列的游戏资源包。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宝宝各方面的能力。

改进互动方式 培养创新精神 篇4

在师生互动的形式上,普遍存在简单的一问一答,是一种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直线型的互动。最常见的是教师的“判定性”提问,要求学生作出是非判断,其典型的形式是:“……,对不对?”“……,是不是?”这类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要求很低,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起作用。有些教师采取“叙述性”提问,要求学生对有关内容作出相应叙述,如“……是什么?”“……怎么样?”这类问题的重点是学生通过对有关内容进行回忆和组织,来回答教师的提问,虽比“判定性”提问进了一步,但对学生思维的要求还是较低的,同样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两种提问,教师在主观上都是希望学生说出设定的答案,是“请君入瓮”,是变相的“填鸭”和“注入”。其次,在师生互动的内容上,那种不顾教材和学生实际的盲目提问也普遍存在。有的太易,教师所提问题在教学文本中已明显体现,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学生只需注意文本而不用思考就能正确回答;有的太难,超出教材和大纲的要求,或者脱离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有故作高深之虞。

上述师生互动的情况在课堂的外在表现,要么是课堂气氛热烈,“判定性”和“叙述性”提问以及内容浅易的提问,课堂上都可能出现热烈的场面。这种场面很具迷惑性,讲课者往往“自我感觉良好”,听课者也往往沉醉其中。其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用是微乎其微的,特别值得警惕。要么则是气氛沉闷,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太难时,学生搜肠刮肚、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茫茫然昏昏然,只能“望题兴叹”。由此可见,目前中学语文课堂上师生互动的诸多做法是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

对此,教师应怎样认识并通过改进课堂师生互动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以下两点是非常重要的。

一、变单向直线型的互动为多向网络形的互动。

有效的互动,应是多元的,是网络型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停留在从师到生的单向直线型的较低层次上,必须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多向型联系。

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组织、指导下开展的具有“合作学习”性质的讨论,常见的方式是同桌同学讨论、小组讨论和全班集体讨论。比如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之后,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切磋;在文言文教学中,可让同桌同学相互口译文段;在作文教学中,可让学生相互讨论写作提纲、交流写作体会,等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只是一个讨论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不是裁判员,更不能让学生的发言变成对教师意图的猜测。在不同意见的争论中,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表明自己的看法,但不要强加给学生,要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主动向教师提出,在与教师的讨论、切磋中,求得对问题的理解。这种互动方式,最关键之处是问题由学生提出。这既是理解性思考的结果,又是创造性思考的开始,是创造性思维的种子,教师要倍加珍惜。这种互动方式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甚至有可能与教师或教参相悖。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师,总是以引导的方法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并以同志、朋友式的态度与学生一起讨论,这正是教师博大胸怀的体现。我国教坛上早有“教学相长”之说,韩愈更明确地指出:“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念,才不至于扼杀学生的创造热情,才能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实践中有所作为。

二、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广度上开拓,要求在互动过程中,教师针对某个目标,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或多种答案,打破常规、延伸扩展。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存,使他们吸收多种营养,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比如上《琵琶行》时,在学生学完课文后,教师播放阿炳的《二泉映月》二胡独奏曲,恰当地引导学生欣赏,要求学生模仿白居易描写音乐的比喻手法,表现出《二泉映月》的旋律变化。这就开拓了互动内容的广度。

深度上开拓,就是在师生的互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深入思考中产生自己的见解,体现出创造的潜能。这就不是上文提及的“判定性”提问和“叙述性”提问所能实现的。教师应采用“说理性”提问或“发散性”提问,方能达到一定的深度。“说理性”提问,要求学生做出相应论述,其典型的形式是:“……为什么?”“……,原因何在?”“……、道理怎样?”这类问题的重点是要求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发散性”提问,则要求学生尽可能产生多而新的想法,其典型的形式是:“除此而外,还有哪些?”“……还有什么新的见解?”“如果……,那么会怎样?”这类问题的重点是启发学生往深层次探究,充分体现创造思维的特征。这种互动的方式,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既要有一定深度,又不能故作高深,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点拨、梳理,并将自己的意见与学生交流。

广电互动电视平台建设方案 篇5

广电发展互动电视业务, 关键要考虑双向网络改造以及媒体存储分发平台 (CDN) 两个方面。选择技术实力雄厚的集成商完成各个系统的对接也是尤为关键的。

1 互动电视平台的技术路线选择

互动电视平台的技术方案主要有回传通道+IPQAM方式以及纯IP方式。

回传通道+IPQAM方式是目前广电发展互动电视业务的主流方案。该方案主要采用双模机顶盒, 控制信号通过IP方式的回传通道上行, 视音频流通过IPQAM通道以TS流方式下发。而直播信号仍以传统的DVB广播方式下行。回传通道有多种方式如CMTS+CM、EPON+LAN, EPON+EoC等方式。CMTS+CM方式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EPON+LAN方式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

另一种思路即为纯IP方案, 即构建一个彻底的全双向网络, 视频内容和信令在同一个IP通道内传输。而广电网络Cable线路极高的入户率具有重大的价值, 为保护原有投资并具有较高性价比的方式即EPON+EoC方式。纯IP方式具备更好的时移、消息、可视电话等互动增值业务的发展潜力, 也更符合三网融合的潮流趋势。

UT斯达康的iDTV广电互动电视解决方案, 可以支持以上两种构架模式, 并且两类平台的建设均已在广电领域内得到实施和客户的认可;随着广电网络整合的进程, 同一张省级网络下的各地市很可能会采取不同的组网方案, 而UT斯达康最新版本的互动电视平台可在一套系统上同时支持以上两种组网方式, 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广电业的现状。

2 互动电视平台

如图3所示, 整个互动电视平台主要由STB、CDN、EPG、业务运营平台、DVB系统和运营支撑系统等子系统组成。这几大部件均相对独立, 其中对整体运营和后期业务扩展影响最大的就是媒体存储分发引擎。CDN是整个互动电视平台内容的存储分发以及流服务承载的平台, 所有的点播以及时移回看等内容均通过CDN进行存储分发, 是系统平台的核心。CDN的可靠性、可扩展性等等直接影响着运营商长期的业务发展能力。

与传统的以文件为单位进行存储分发不同, UT斯达康的CDN产品采用创新的切片技术, 并且将将存储和流服务的提供进行了融合, 大大地提高了用户点播的响应速度并且提高并发处理能力。基于文件切片技术的媒体存储和分发机制如图4所示。

所有的媒体内容首先都存放于CMS (Center Media Station) 中。然后按照一定的策略推送到HMS (Home Media Station) 和EMS (Edge Media Station) 。为了保证系统的响应速率, 同时节省存储空间, 一般将节目按照热门程度进行分级。级别高的节目 (也就是热片) , 会进行100%的推送。从而保证系统能够快速相应用户的请求。观看频率低的冷片设置为低级别, 为了节省空间, 只在CMS里面存有其全部内容, 而在HMS和EMS里面只存储节目的开始部分。用户在点播这类节目的时候, 系统一边为用户提供服务, 一边从上层服务器获取节目的剩余部分。

所有媒体内容都按片段储存。每个片段在MS中至少有两个备份。MLR保存所有片段位置信息。BMDP协议用于在MS (Media Station) 之间传送媒体内容。所有的媒体内容的推送、复制和删除操作都是有MLR控制完成的。

为实现快速、高效的内容复制及传送, 系统将每个节目分成若干容易管理的小片段。通过UTStarcom的BMDP, 在不同的ME (Media Engine) 上智能储存节目片段。MS同时考虑到了媒体储存冗余。如图5所示, 每个片段在不同ME中储存有两个以上备份。当一个ME出现故障时, 保存了相同片段的其它ME能够不中断地继续提供服务。

良好的负荷平衡策略对电信级系统至关重要。系统基于分段的储存策略, 能够比其它系统更好地实现负载均衡。系统负载均衡方法与传统负载均衡方法之间的差异如图6所示。

系统的储存策略能够确保在普通储存硬件设备中的实现稳定的媒体存储。和传统的储存方案相比, UT CDN储存方案更具成本效益和可扩展性。

同时UT奔流iDTV平台采用了先进的流量分配网络技术。该网络是将服务器中的内容存储到分布于各地的缓存服务器 (Cache Server) 中, 通过网络的动态流量分配控制器, 将用户请求自动指向到健康可用并且距离用户最近缓存服务器上, 以提高用户访问的响应速度和服务的可用性, 改善网络的服务质量。

3 与第三方互动电视运营平台集成

UT斯达康的互动电视平台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考虑到部分广电运营商在业务初期希望与行业龙头采用合作运营的商业模式, UT斯达康的系统方案也支持以CDN方式与第三方互动电视运营平台进行集成, 系统集成的总体架构如图7所示。

在整个互动电视系统中, UT CDN通过接口与互动电视平台的CMS (内容管理系统) 和AAA/BOSS模块对接, 接收第三方互动电视运营平台的的内容数据供机顶盒点播, 同时生成观看记录 (详单) 文件并定期发送到互动电视运营平台的后台系统进行后续的处理。

在线互动学习革新学习方式 篇6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王陆教授在题为《网络教育革新学习方式》的开题报告中, 主张“聚焦革新教学模式, 提升学习质量”, 并将此确定为课题研究的核心, 突出了时代特征与鲜明指向。王陆教授阐释了基于“一起学习乐园”的网络平台, 做出了“改变教学活动设计”的设想与方案。“一起学习乐园”的教师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具备智能组卷、即时评测、学生管理、资源管理等全面功能, 乐学版已经开辟“趣味学堂”、“特训营地”、“竞技场”、“挑战极限”、“我的地盘”、“学习部落”栏目, 成为孩子们乐而不疲的学习天地。其中, “我的地盘”是孩子们自我设计的天地, “学习部落”就是小学生体验的空间, “趣学课堂”、“特训营”、“竞技场”、“挑战极限”, 更是具有故事感、娱乐感。

开题会上, 西城区西四北四条小学和海淀区双榆树中心小学两所课题实验校的教师, 利用在线学习系统“一起学习乐园”给学生和专家们展示了两节示范课。本课题研究最大限度向全国学校开放, 各省市县课题实验校已经有2 0 0多所, 在线学习的教改研究引起了广泛参与的热情。

“一起学习乐园”以全新、互动、高效学习的教育理念, 在人工智能高新科学技术有力支持下, 为我们带来网络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信息技术示范课上, 学生通过“一起学习乐园—我的地盘”, 学习如何“发表新文章”, 怎样在文章中“插入图片”, 以及如何欣赏和评价部落小伙伴的作品。孩子们认真学习并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精心进行自己独特的图文编辑, 还在小伙伴的作品上“送花”或“扔蛋”, 写上赞美话语或小建议。最后, 他们向“5.12”地震灾区的小朋友, 送去一封封“六·一”儿童节的祝福信。在英语示范课上, 教师直接用“一起学习乐园”里的“乐教学堂”给学生组织了一次随堂考试, 学生们在各自的电脑前直接作答。在考试之后, 系统马上显示出全班平均成绩为7 3分, 其中有7名学生得到优秀, 而且系统立即统计出出错率最高的题目。教师在系统中找出答对题目的十几位学生, 他们纷纷举起小手, 激动地站起来, 争先恐后地说“我会做”。孩子们在“一起学习乐园”学得津津有味, 教师利用系统出题评卷分析备加轻松。

下课了, 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教室。在采访中, 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在‘一起学习乐园’上做练习很有意思。”小梁同学说:“我每天都在‘一起学习乐园’里做一个多小时的题目, 感觉在里面的时间过得很快, 要不是妈妈叫我休息, 我还会在上面继续做题。”小胖子畅畅提高嗓门喊道:“我每天也做快两个小时了!这个对我帮助很大, 现在我觉得游戏对我没什么帮助, 那都是虚拟的。”三年级的雅洁说:“我最喜欢的是‘一起学习乐园’里的‘趣味学堂’, 因为在里面可以学习新知识, 练习旧知识。”一位“三道杠”正在利用下课仅有的几分钟时间抢着做题, 她告诉笔者说:“我现在已经有快一万的积分了, 再过几天就能升级啦。”

广播传统互动方式现状分析 篇7

广播, 因其强烈的互动性而充满着无限魅力。韦弗曾这样精准的解释过“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程序”。虽然广播有时候仅仅是一个小黑匣子, 但是从这小小的匣子里却可以传播出无限美好的世界, 美妙的音乐、感人的故事、动人的声音、实用的信息, 都可以从这小小的匣子传播开来, 进入我们的耳朵, 进入我们的内心。

广播在建立初期, 是没有任何互动的。对于听众来说, 大部分时间是被动的“听”播音员的语言传播, 仅仅是通过“听”来接受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广播的逐渐发展进步, 以主持人身份出现的广播节目越来越多的占据了广播市场, 主持人的出现让广播节目更具有亲和力和可听性, 听众在收听的过程当中也慢慢的感受到一种被尊重的存在感。就像是有个很好很好的朋友在身边陪自己说话, 只是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位“好朋友”, 也正是因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主持人的神秘感, 让越来越多的听众开始着迷于广播, 着迷于探求主持人的一切信息。

二、传统广播的互动方式

(一) 书信互动

书信互动是广播节目初期被广泛使用的互动方式, 也是最传统的互动手段。主持人在节目中公开自己的收信地址, 听众将自己的心情、感悟、故事、意见建议, 通过书信的方式寄到主持人手中, 主持人在节目中朗读听众的信件, 这便构成了广播互动最初的形式。这种互动方式的特点是, 主持人可以通过文字感受听众心灵的波动, 听众可以用最真诚的文字来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特别是当听到主持人播读自己的信件的一瞬间, 那种心都被美妙的声音所融化的满足感, 是作为听众至高的荣耀和追求。很多主持人也因此成为听众心中的偶像, 有时可以从主持人每天收到的信件数量上, 就能看出该主持人在听众心目当中的地位有多么重要。有心的主持人会把听众的来信精心整理, 时常再翻出来细细品读, 来回味那些与听众书信往来的点滴岁月。

但是这种互动方式也有着一些缺点。比如时间拉得过长、时效性变差。听众书信需要邮寄的时间, 往往距离偏远的听众来信都需要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时间, 等信到了主持人手里的时候, 听众在当下写信的心情早已经慢慢变淡。如果邮寄途中遇到突发情况, 信可能还会出现流失, 无法到达主持人手中。除此之外, 日积月累的信件对于主持人来说, 很难永久保存, 经常要面对残忍的割舍, 有很多信件可能还没来得及播出, 就要面临被处理的窘境。于是, 新的、更及时的、无需占用太多时间空间的互动方式也在被期待当中。

(二) 电话互动

电话互动是在书信互动之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互动方式, 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第一时间与主持人对话沟通, 让很多听众第一次在电话听筒里听到主持人的声音。主持人也通过热线电话第一次零距离的感受到听众的存在。通过热线电话, 主持人可以第一时间聆听到听众的问候、心情、故事、意见建议, 听众也可以第一时间把自己的内心情感在广播节目当中进行传递, 而其它听众也可以在打进热线电话的听众的内容当中找到自己内心的共鸣, 促使更多听众打进节目热线, 与主持人进行密切沟通, 互动交流。时至今日, 这种互动方式依然在广播节目中长盛不衰, 依然会有成千上万的听众每天在不同的城市, 甚至不同的国度, 在电波当中与自己心爱的主持人对话交流。

但这种互动方式依然存在一些弱点。比如打进电话的听众素养是无法预计的, 即便通过导播这一关, 但谁都无法保证听众在与主持人直接对话的时候不会出现一些语言上的意外, 如很多听众有并不是十分符合时宜的口头禅, 不经意间便可以在与主持人对话过程当中表达出来, 或者有些意图不明的听众试图通过广播热线传递一些非法信息, 所以主持人在接听听众电话的时候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一旦发生语言上的意外就要第一时间切断电话。

(三) 短信互动

手机的出现和普及, 为广播提供了更加先进的互动体验。手机短信功能, 成为听众收听广播参与互动的一种全新的方式。广播节目中开通了短信平台, 只要听众将短信内容发至固定的平台号码, 主持人便可以在直播间的电脑上看到听众的短信留言, 寥寥数字, 便可以感受到听众所要表达的一切, 主持人对于留言合理的审视选择, 规避了很多不雅词汇的风险, 也不会对节目的顺利进行造成任何干扰, 掌控权完全把握在主持人自己的手中。

短信互动的方式近乎于解决了之前书信互动和电话互动的一些弊端, 但是短信互动依然有其劣势的地方。比如短信的资费问题, 这些费用是全部都要计算在听众的身上, 可能每天一两条短信不足为奇, 但很多听众的心理是一定要发到主持人读到自己的短信为止, 长此以往, 听众渐渐会感受到短信量的增加实际上就是资费的增加, 一天一两条不要紧, 可是长时间的短信发送, 这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当更多听众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 短信互动的热情也会随之变淡。于是, 更快捷、更经济实惠的广播互动方式正被广大听众所等待着。

(四) QQ互动

电脑, 这件过去动辄上万元的高档设备终于走进寻常百姓家。广播, 也审时度势开始利用这样的平台, 进行节目内外的互动和推广。很多节目主持人纷纷开辟了节目互动QQ和QQ群, 很多年轻人通过QQ与主持人互动交流, 及时、便捷, 无论听众还是主持人, 都可以避免之前很多传统互动方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最重要的是, 经济实惠, 只需点击“发送”键, 听众或主持人的信息便可以互相得到。QQ互动的方式更开启了广播节目内外传播的双重功效, 节目进行时主持人可以关注听众的QQ留言或与QQ群的听众保持交流;在举行各种线下活动的时候, 主持人的一条信息便可以在群里广泛传播, 直达每位听众的眼中。

无论QQ互动方式多么的方便经济快捷, 但不得不看到的现实是, QQ互动方式正在渐渐的被其他更为先进现代的互动模式所取代。从我八年的广播主持经验来看, QQ及QQ群确实是广播互动的主力,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很多加入到QQ群里的网友正在变得越来越沉默, 俗称“潜水”, 性格不同导致群里互动人员发生变化, 很多人仅仅是在群里看看, 默不作声, 而经常出现的依然是几个固定的网友, 因此QQ的互动效果便会随着人们的渐渐“潜水”而变得越来越弱。于是, 一种更加现代的、稳定的、便于主持人把握的互动方式呼之欲出。

三、创新与互动是新时代广播发展的必然要求

广播发展到今天, 已经走过了六十年风风雨雨。在这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 有过挫折, 甚至有过停滞。在与电视、报纸和互联网并驾齐驱、激烈竞争的风雨历程中, 有过多少次被人忽视, 被人误解, 但是广播从未改变其服务于听众的本质, 她的每一次发声, 都是发自内心的对于满足听众最基本需要的最真诚的声音。在漫天遍地寻找“中国好声音”的年代, 说广播就是中国最好的声音则一点都不为过。

广播已经不再单纯是“我播你听”的时代, 无论从事广播的从业人员, 还是收听广播的听众, 他们都有强烈的需求——与听众、主持人紧密的互动!没有互动的广播是黯然失色的广播, 没有互动的广播是终被淘汰的广播。听众也要发声, 听众也要表达, 听众也要成为广播中最重要的角色。

互动的创新将是新广播时代的必然要求。墨守成规的互动、不求改变的互动、毫无意义的互动、刻意呆板的互动, 同样很难成为新广播时代的主流。广播节目主持人如果不在广播互动创新方面潜心研究, 敢于尝试, 终究会被更多创意非凡、独树一帜的新广播节目所取代。

转变方式提高课堂互动层次 篇8

一、更新观念,摆正位置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互动教学要求教学双方平等、沟通,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变“教为主”为“学为主”,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实现由“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能力”为主的转变。

(一 )转变师生 观念 , 创造互动 环境。互动教学注重主体性,应改变以往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学习,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部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教师“高高在上”、学生被动服从的概念上。一方面教师认为自己是“权威”,不能主动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深入理解学生的情感及学习实况。另一方面学生认为自己反正“无论如何都要听”,干脆绝对顺从老师,这些情况致使师生关系僵化对立,课堂互动活动难以开展,这是与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符的。因此,教师要从实际教学效果出发,树立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需求,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氛围环境,因材施教,以“指导学习”替代“指示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 )转变地位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互动教学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课堂教学中不能对所有内容都搞“满堂灌”,而应通过异步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应充分以“教”服务于“学”,促进学生的“自发自主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思考力不断提高,个人潜能得以挖掘,对学习知识的渴求越来越迫切,从而形成个人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 )学生转变学习观 念 ,形成互动 式学习能力。 互动教学“学为主体”理念对学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 学生要转变学习观念,认识到没有教师“保底”,改“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 自我加压 , 明确学习目标,研究提炼适应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同学展开各种形式的互动,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注重主体性,创设学习情境

学生的学习需要相应的情境创设, 良好的情境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引发认知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互动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一 )学校要创 造良好的“外 ”环境。学校要搞好图书馆、多媒体、网络设施、先进教学设备等“硬件”建设;以讲座、研讨、学习等方式对教师进行互动教学的研究培训, 提高教师对互动教学的把握掌控能力;创设良好学风,形成“以好学为荣、以恶学为耻”的力争上游的学习环境; 营造适应互动教学的氛围,创造交流沟通的顺畅渠道。

(二 )教师要创 设民主的 “内”环境。教师要通过教 、学双方的全方位参与,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促进认知过程与情感交流的相互融合,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要以实现设计好的系列环节,以平等民主的氛围展开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互动教学在各个教学环节上充分施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从而积累而成强大的认知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 )注重开放性突 出个性氛围营造 。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中才能孕育而生。在互动教学中, 课堂是“开放”的 ,教师要防止教学互动模式化 ,尽量形成平等和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心态下投入学习研究;教学内容应是“开放”的,教师不一定局限于教材本身,面对天马行空的讨论,提升自身的专业“含金量”,也要做好自身在局部知识方面“不如”学生的思想准备,必要时“不耻下问”。

三、因材施教,灵活采取方式方法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互动教学是教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我评价和自我创造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至关重要。

(一 )要科学设置问题 。问题是互动教学的重要纽带 ,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与自身知识、经验建构知识。在问题设计上,首先要注意贯通课堂总体思路。以课堂基本知识为基础,优化内容结构, 尽量设置环环相接的问题体系。其次要注重重难点的设置。对内容重点多以“为什么”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在积极思索中学生自然会明白“是什么”。再次要注意兴趣点的设置。对有些内容,可以联系实践情况,以现象、案例等形式,让学生明白课堂理论与“现实”的区别与联系,从而自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

(二 )要帮助学员 提高自学能力 。互动教学注重过程性 ,重视认知过程,这就需要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教师不仅要掌握好“引导”的艺术,还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开展思维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在具体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以常用解题方法为基础,抛开惯性思维,研究探索崭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鼓励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胆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及时针对不同学习环节,介绍“如何学”,“如何把握自己的学习情绪”等,“催化”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摘要:互动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重视平等、沟通、互动、创新,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目前互动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更新观念,创设开放民主的学习情境,灵活采取方式方法。

音乐传播互动交流平台启动 篇9

会议由首任音乐传播学会秘书长谢涛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学会的名誉会长、名誉理事、正副会长、理事及音协和学校的有关领导等共二十余人。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高福安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曾原纪教授、影视学院院长李兴国教授、影视学院副院长李伟教授到会祝贺。首任学会会长曾遂今教授向与会代表们介绍了音乐传播学会成立的背景和发展前景。曾教授说,2001年,中国传媒大学谢涛、曾田力等教授们就提出了音乐传播学科的概念,透过02年、05年两次音乐传播会议的经验,与会的专家学者在思想观念有了更深一层的共识,在大家的积极努力和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学会筹办的文件很快得到批准,促成了今天音乐传播学自己的学术社团——音乐传播学会的成立。曾教授还提出了音乐传播学会成立的三项意义:打造学术品牌、构筑友谊平台、打造实践平台。这三个支撑促进了我们当代的音乐传播事业良性的不断向前发展。

随后,大家围绕音乐传播学今后的发展方向、音乐传播学会今后将如何开展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各抒己见。

名誉会长、中央音乐学院前院长于润洋肯定了音乐传播学的学术地位,认为这是音乐领域中一个很重要,而过去又一直被人忽略的部分。我们应该抱着学习的态度不断探索它与其它学科的紧密关系。曾遂今从第二届音乐传播学会中总结出一些重要的议题:音乐传播研究对实践运作方面的了解还不够;艺术管理和音乐传播的关系是:一个实质,两种表述,音乐传播专业培养的是音乐传播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人才;编制论文集;讨论第三届工作会议议题。

中国音乐学院前院长李西安肯定了学会在整合各院校学科资源,尤其是其在整合理论建议和社会实践机会上的优势是以往传统的学术团体所不具备的。李先生还表示音乐传播的研究对象应囊括古今中外,对其进行全面、全方位地关注。

《人民音乐》编辑部主任金兆钧认为,学术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两部分内容,不应该急于搞学科建设而缺乏实践。我们需要大量的从事实践工作的人才,而对相关专业的庞大的学生群进行培养是主要的操作方法。

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杨雁行表示“最好的理论是解决问题的理论”,强调要密切关注当下音乐生活,多干些实事,多出成果,并提出重视学生会员的发展。中国音乐学院谢嘉幸教授强调要重视音乐传播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并提出了学会建设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接轨问题。北京综艺博览文化交流公司董事长刘国超先生认为,音乐传播应该首先考虑“传什么、传给谁、如何传”。他还指出,产业文化资金浪费严重等问题,需要理论的基础去解决。

另外,音乐著作权协会常务副总干事屈景明先生从法制经济下的市场要求入手谈到了著作权保护的相关技术问题。中国音乐学院谢大京教授提出了在音乐传播学会的平台下实现各院校之间学生培养互动的设想。

搭设互动平台引领探讨交流 篇10

一、生生互动, 主动探索

让学生主动参与、互相验证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交流方式, 由于是站在平等的身份上与其他同学交流, 就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对其他同学的方法进行评价, 比较容易发现并获得其他同学思考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交流学习方式比教师的传授、引导更让学生容易接受.而教师只须搭设好让学生交流的平台, 做好“导演”, 过程就让学生这些“演员”去充分发挥展示.

例如:在数数的练习过程中, 让学生数, , 800, , .

(1) 由学生自主说出数数过程.

(2) 让另一名同学根据数数过程, 说出了数数的方法, 由全班同学判断其方法是否正确.

数数的方法有:

600, 700, 800, 900, 1000 (按整百顺着数)

780, 790, 800, 810, 820 (按整十数顺着数)

798, 799, 800, 801, 802 (按个数顺着数)

760, 780, 800, 820, 840 (按相差二十顺着数)

还可以将以上的数倒着数……

(3) 发现数的方法不同, 数的顺序不同, 数的规律也不同, 数的结果也不同.

以上的互动学习, 不仅提供了让学生交流的平台, 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领悟到不同的学习方法.

二、小组互动, 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它有助于学生形成互相协作, 共同提高,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提高交往能力, 促使每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 让学生数小棒认识1000的过程中, 教师提出数1000根小棒的要求:

(1) 小组商量好怎么数, 再由组长分工.

(2) 数的结果要让别人容易明白, 而不用一根根再去数.

(3) 数的数量要准, 要快.

学生要一个人数到1000既要花费很多时间, 而且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预设, 让学生小组合作, 共同决策, 集体解决, 学生在小组中每人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一起协作, 充分交流, 共同经历了数1000以内数的过程, 不仅掌握了数数的过程与方法, 而且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师生互动, 突破提高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除了让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交流外, 教师作为问题情境的编导者, 应该沟通情境与数学学习内容的联系, 在学生的疑问处、障碍处进行有效引领, 达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

例如:人教版第七册《位置与方向》教学过程.

(一) 学情预设:

方向在许多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播放军事演习视频) .要顺利地完成战斗任务, 要怎么清楚又快速地描述出目标的位置呢?并设置了军事演习游戏.

师:炮打歪了是什么原因?

生:没找准位置与方向———引出课题.

由于所创设的情境是学生在喜欢并感到好奇的游戏中学习, 马上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新授过程:如果你是侦察员要怎么把这个位置准确地汇报给指挥员呢?合作讨论描述的方法.

1. 同桌合作, 汇报交流

设置第一个认知冲突:只知道一个大概的方向是不能很快确定位置的, 还要进一步去研究和解决.

生:A点至阵地 (东方) 形成了一个20度的夹角, 这个方向是———东偏北20度.

师:还有其他的描述方法来表示A点的位置吗?

2. 层层递进, 完善表述

设置第二个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得出“距离”是确定位置的另一个要素.

(1) 只知道方向还不行, 还要知道阵地到A点之间的距离.

(2) 得出:目标A在阵地的东偏北20度的方向1200米处;目标A在阵地的北偏东70度的方向1200米处.

学习过程中以“军事演习”游戏为线索展开教学, 创新地利用教材提供教学情景, 恰当地为学生提供设学习资源, 将教学置身于学生熟悉的情景之中, 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丰富起来, 引领学生在观察、想象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思维训练, 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课内、外互动, 解决应用

数学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 学生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后, 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从而获得对新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形成技能技巧, 达到“学以致用, 学用结合, 学而善用”的目的.

例如:在教“利息”内容时, 让学生在课外时间, 亲自到银行了解利率情况, 然后计算一年后所能获得的利息及应交的利息税等.再如:让学生到商店去查找有关百分数的信息 (食品营养成分含量各占百分之几, 打折商品) 等.通过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培养参与数学和自觉地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五、学科互动, 拓展延伸

将数学知识融于其他学科的整合过程中, 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各学科知识的互相交融, 体会到学会各学科知识的重要性, 并且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上一篇:颈部淋巴清扫术下一篇:语文课堂巧设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