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施工

2024-05-23

外观施工(共11篇)

外观施工 篇1

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桥梁的施工工艺日渐成熟并不断完善,施工机械更趋先进,内在质量有显著的提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一座桥梁的建成,现不仅要满足使用需求和生命周期要求,同时又要为当地的一道景观。安徽省交通厅于2007年1月29日发布了《安徽省高速公路创精品工程实施纲要》,将桥梁“内优外美”提到更高的要求层次。

目前,工程实体的内优外美已成为广大工程建设者们共识,并进行着不懈的追求,桥梁美学的研究也进入到相当的层面,人们对桥梁的外观质量特别是立柱外观有了更高的期望。而不少工程建设项目中由于没有对桥梁的外观质量引起重视,特别是桥梁立柱施工中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建成的工程外观质量差强人意。合淮阜高速公路全线桥梁数量多,立柱工程量大,其外观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形象。本文结合该项目建设的监理实践,就影响立柱外观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施工中对立柱外观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1 常见外观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合淮阜总监办通过“事前指导、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等三个阶段对全线桥梁外观质量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立柱外观缺陷出现的频度的排列顺序依次是:蜂窝及气泡、接缝漏浆、麻面及水印、表面不光滑,颜色不均一等。现就上述立柱的主要外观质量问题的原因作简要分析:

1)蜂窝及气泡: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振捣技术不过关,漏振出现蜂窝,过振导致了离析。或者是坍落度、水灰比不合适。气泡较多一般是由于混凝土的轻度析水造成,在掺加较多减水剂的情况下会更为明显。

2)接缝漏浆:主要原因是由于模板的质量较差或使用旧的模板,接缝拼缝不严,或接缝处的螺栓没有拧紧,或企口处上次的灰浆未铲净,或接缝处未加橡胶垫双面胶带处理等。

3)麻面及水印:出现此种外观质量问题时,应从混凝土的和易性、振捣时是否过振及混凝土配合比等各方面寻找原因。在用水量偏大的情况下,极易造成立柱拆模后出现麻面。水印现象的出现一般是由于漏斗和串筒的湿润水存留在柱底,这会影响立柱底部混凝土的外观。而局部起砂一般是由于振捣时振动棒接触到模板过振引起的,砂率偏大也是一个原因。

4)表面不光滑,颜色不均一:掺加大量粉煤灰、砂石料中含有较多的石粉都会影响立柱的表面光泽。表面颜色不均与坍落度损失、分层不均匀、振捣不规范等几个因素有关。

立柱外观质量缺陷基本上集中在以上几个方面。有的单一出现,也有几个缺陷同时共存。

2 立柱外观质量施工控制

2.1 模板选用与接缝处理、脱模剂选择

立柱外观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板的质量。理论上讲,砼浇筑面应等同于模板的内模面。立柱模板应选用线条顺直流畅,面板光洁,接缝紧密,表面光洁度好的模板。二次周转的模板使用前应精心调校,打磨内壁并试拼检查。为保证立柱外观,采用正规的模板厂家定制整体式大块钢模板,并提出了加工精度、内壁打磨抛光、接缝的接头模式等方面的具体技术要求。对于不合格的模板退回原厂重新定做,为立柱的外观质量保证奠定了基础。

立柱模板的接缝通常设计成平缝,并加胶垫螺栓连接。也可设计成企口缝,但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接缝的处理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立柱的外观。接缝处理不好,易造成漏桨等现象。截止目前,我们已试验了三种不同形式的接缝处理,分别为:在接缝处打建筑泥子或玻璃胶、粘贴橡胶带以及贴3mm的双面胶带。从使用效果来看,打玻璃胶和贴单面胶带的方法较为成功。

浇筑混凝土之前,模板应涂刷脱模剂,外露面混凝土模板的脱模剂应采用同一品种,不得使用废机油等油料,且不得污染钢筋及混凝土的施工缝处。我们试验了三种脱模剂:新机油、色拉油、建筑模板专用脱模剂。其中新机油和色拉油使用效果均较好,但后者成本稍高。建筑模板专用脱模剂类似于油漆中的清漆,即在模板表面形成一层0.1~0.2mm的漆面隔离层,脱模后砼能形成类似于漆面的光面,外观效果较好。但此种脱模剂对于施工工人操作精细化程度要求高,且成本高,常用于市政景观工程。

2.2 材料选用

混凝土质量的优劣对立柱的外观有着直接影响,而规范材料选用是配制优良混凝土的前提。碎石选用5mm~31.5mm的连续级配坚硬碎石,砂选用Ⅱ区中砂,其细度模数控制在2.3~2.7之间。1)砂率对立柱的表面光洁度有影响。砂率过小不利于混凝土的振捣密实,易形成麻面;过大则易引起混凝土离析。通过对34%、39%、41%三种不同砂率的试验,最终确定了35%左右砂率控制指标,避免使用粗砂。2)掺加粉煤灰可提高混凝土的保水性、和易性。采用Ⅱ级粉煤灰进行试验,结果发现,随着粉煤灰掺加量的增加,成品混凝土颜色发白。综合考虑后,认为掺加粉煤灰时,则须采用Ⅱ级或以上等级的优质粉煤灰,并注意控制其掺加量,不宜超过基准配合比的20%。

2.3 严格控制砼配合比

立柱混凝土的配合比中,影响外观质量的是水灰比和坍落度两大指标。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检验,要在确保混凝土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同时,提高成品外观质量。在合淮阜高速公路项目桥梁立柱施工过程中,我们组织对不同的混凝土水灰比和坍落度进行了对比试验。

1)水灰比:采用了4种不同的水灰(胶)比,分别为0.40、0.41、0.43、0.48。拆模后发现,水灰比小者颜色较暗,但表面的光洁度却未呈现出一定上升趋势。从试验情况来看,水灰比为0.43的混凝土成品表面情况较好。当然,不同单位的施工习惯不尽相同,相应的混凝土配合比略有差异。

2)采取两种坍落度的配合比:一种为40mm~50mm左右;一种为大坍落度的配合比,达到100mm。从对比的情况来看,大坍落度的成品颜色较暗,表面光洁度不好。总结后认为,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控制在40mm~60mm较为合适。相应地,混凝土搅拌时间可控制在120~180s。

2.4 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立柱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也是影响其外观质量的关键环节,应做到均匀连续浇筑,规范振捣。

1)浇筑前的检查。在混凝土浇筑之前,首先应确认模板底部与系梁或承台形成一密封系统。如处理不好,可能造成柱脚处严重漏浆而形成蜂窝缺陷。施工中应采用与立柱混凝土相同的水泥砂浆封底处理,效果良好。

2)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灌注过程当中,要求连续施工,不留工作缝。切忌一次下料过多,分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0cm~50cm为宜(该问题在吊斗上划标识线就可方便地解决)。混凝土的浇筑速度是立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技术关键,按2~3m/h控制比较合适。同时,为避免夏季高温作业时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最好避开中午高温时的作业,可安排在下午16∶00以后进行。当然,还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雨天施工也会带来不必要的水纹、麻面等质量缺陷。

3)混凝土的振捣。振捣对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影响较大,而振捣技术直接决定了混凝土振捣的好坏。立柱施工实行定人定岗,让有多年施工经验的振捣工人专人施工,保证了立柱的外观及其稳定性。结合施工实践,初步总结形成了以下几点经验及原则。振捣时要快插慢拔,振动棒一般应距离模板20cm左右,尽可能避免振捣器与模板接触,从四周依次间距均匀地螺旋式振捣,移动距离控制在20~25cm左右。每点的振捣时间为10~15s,以排除气泡,最后在立柱中进行振捣。振捣时,振动器要垂直插入前一层混凝土约10cm,以保证新浇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结合良好。必要时,可根据情况实施二次振捣,直至混凝土表面平坦停止下沉、泛浆且没有大的气泡出现。另外,对于施工时可能存在的混凝土振动器混用情况,要特别注意功率的差异,不同形式、功率的振动棒的振动力有所差别。如对于同一种振动器采用ZN50的振动棒,其振动力要较ZN35的振动棒大2.8倍左右,应合理选用进行施工。

2.5 拆模与养生

立柱施工中,应注意适时拆模,加强养生,以免造成由于养生不当产生的外观质量问题。立柱的拆模时间与所用的水泥、气温等密切相关,一般在浇筑完成10h后即可拆模。采用塑料薄膜包裹立柱,定期在顶面浇水的养生方法养生,养生时间不小于7d,操作简单,效果较理想。

3 结语

针对立柱外观易于出现的一些外观质量问题,通过试验施工,总结经验,寻找原因,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施工控制措施。从施工效果来看,麻面、水印、蜂窝及气泡等外观缺陷基本消除,模板接缝处理平顺,立柱表面光洁、颜色均一,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立柱的外观质量影响因素众多,如何在施工中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就显得较为困难。本文对如何在施工中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作了初步探讨,以期对同类工程有所借鉴和指导。有失偏颇之处,望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1]桥梁施工百问.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2]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外观施工 篇2

另外、观点、观看、此外、观察、观众、外面、意外、观念、海外、以外、外国、参观、外资、外语、客观、户外、外部、景观、外地、中外、乐观、外表、外汇、外形、外界、外出、外交、外商、内外、例外、宏观、美观、格外、观赏、外壳、除外、宏观调控、观光、外人、向外、额外、观望、价值观、主观、外套、外科、观音、直观、老外、外围、室外、壮观、野外、红外线、外传、可观、外星人、外加、对外贸易

外观相关成语

矮人观场、昂头天外、比量齐观、悲观厌世、彻里彻外、察颜观色、崇洋媚外、吃里扒外、驰名中外、出乎意外、出人意外、金玉其外,败絮其、没里没外、内查外调、安内攘外、察言观色、超然物外、吃里爬外、仇人相见,分外眼、大有可观、当局者迷,旁观者、等量齐观、洞若观火、法外施仁、方外之人、分外妖娆、概莫能外、隔岸观火、古今中外、观望不前、海外奇谈、魂飞天外、家丑不可外扬、静观默察、节外生枝、拒之门外、九霄云外、冷眼旁观、里应外合、里勾外连、里通外国、里出外进、内忧外患、门外汉、旁观者清、内外夹攻、内外交困、身外之物、世外桃源、叹为观止、外强中干、外圆内方、蔚为大观、喜出望外、逍遥法外、弦外之音、秀外慧中、仰观俯察、袖手旁观、言外之意

砼核芯筒的施工外观质量控制探析 篇3

【关键词】砼核芯筒;施工;外观;质量;控制

1. 工程概述

某大厦是一栋智能化高层综合性大楼,工程建筑面积19900m2,其中地下室4层,基坑开挖深度16.4m,地上32层。该建筑物主体结构内部采用钢筋砼核芯筒,核芯筒平面呈椭圆形,内壁尺寸17m×14m,顶高436.75m,壁厚从底部1.2m减至顶部0.4m,采用C40~C70高强砼。

该核芯筒是该建筑物主体的核心部分,施工过程中不仅应确保其强度与刚度,其施工外观质量控制也是一项重要任务。该核芯筒结构平面尺寸相对于总高度来说是较小的(长细比大),对施工垂直度精度的控制受环境气候影响,准确度控制难度相当高。因此,该核心筒施工中的测量控制技术、提升工艺的纠偏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施工关键。同时核芯筒平面面积小,不规则洞口面积比例大,若按常规支模方法难以开展正常施工,施工外观质量控制任务重大。

2. 垂直度控制

该椭圆形筒体内壁截面尺寸长短轴仅为17×14m,截面台阶状收缩变化,施工工艺中横向水平结构滞后施工,垂直度控制显得十分重要,是保证核芯筒外观质量的关键所在。我们从测量技术、测量设施方面着手,来控制核芯筒的垂直度达到优质工程的要求。

2.1 测量技术。

(1)在施工测量过程中,我们在核芯筒的外墙内壁上标定,布置了强制对中测量平台,并在整体提升钢平台上的向上投影位置,固定布置了强制对中测量点接收平台,布置位置如图1所示。

(2)在强制平台上设测量仪器控制站,将底部强制平台中心的坐标垂直向上投影至整体提升平台的强制对中接收平台上。在该核芯筒施工使用的提升平台的结构放射梁上,相对于强制对中点的坐标,测设出椭圆外墙内壁每块模板定位控制点,从而使核芯筒外墙每一点垂直度都得到控制。垂直度测量控制装置布置见图2。

2.2 测量设施。

(1)按垂直度控制要求选择满足精度要求的仪器,在施工上配置有足够刚度的整体提升平台与内核空间格构柱框架。由于提升平台在提升过程中,有可能产生扭转和平移偏位,内核空间格构柱框架可提供一个纠偏的可靠支撑点,这样彼此互为补充,确保测量设施的可靠精度。

(2)为保证测量设施的稳定可靠性,在使用前,我们考虑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两种情况的最不利工况,采用有限元进行分析计算,使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3. 截面几何尺寸控制

对核芯筒墙体的几何尺寸、墙体表面光洁度与平整度的控制,使核芯筒表面达到清水砼的质量要求,是该工程外观质量指标重要控制点之一。

在施工中采取了以下措施,使核芯筒墙体截面厚度尺寸控制在0~+5mm误差范围内,外墙表面达到清水砼的质量要求。

图1 强制对中测量点位置布置

3.1 选用高强度模板。

在该工程中,我们设计了高强度的模板,使模板在5.2m高砼侧压力的作用下,综合弹性变形小于3mm。我们在施工前对所设计的模板进行了强度和刚度的试验,满足了要求。外墙模板面板采用6mm优质冷轧钢板,模板面板拼缝进行金加工切削铇边,使模板拼缝间隙小于1mm。面板接缝不平度小于0.5mm,达到清水砼表面质量要求,外观质量满足要求。

所使用模板的分块和单块弧度,严格按该核心筒的椭圆弧度尺寸加工,从而保证核芯筒外型尺寸的正确。

3.2 对拉螺栓定位技术。

(1)剪力墙内外模的对拉固定,采用H型节安螺母系列技术。该对拉螺杆系统有三部分组成,分为外螺杆、H型螺母和内埋螺杆,如图3。

(2)根据墙体厚度,配置内埋螺杆,其长度要求在两端拧上H型螺母后的实际长度为墙体厚度减去2mm。通过浇筑砼后的正常胀模达到设计尺寸,将此作为墙体几何尺寸的限位。墙体两侧模板通过外置螺杆旋入进行固定。其外置螺杆和H型螺母可重复周转应用。内埋螺杆永久留在墙体中,可以彻底消除因穿墙螺孔修补不当而引起渗水质量隐患。(3)同时当H型锥形螺母拧出重复应用后,在墙面上留下一个深75~70mm锥形孔洞内埋螺杆在孔洞中伸出30mm,可作为墙面孔修补砼的锚筋。从而消除了外墙修补砼脱落的质量隐患。

(4)应用H型螺母对拉螺杆固定模板技术,根据大量该工程实践证明,可以确保剪力墙体的截面尺寸控制在±0~5mm误差之间,从而使核芯筒的几何尺寸得到有效控制。

图2 测量装置布置

图3 拉螺杆示意图

4. 其它措施

(1)砼外观质量控制是多方面的综合控制,除上述之外,还包括砼配合比设计、钢筋工程、砼浇注施工等方面的控制。

(2)由于核心筒砼强度等级普遍都比较高,为同时满足强度与外观两方面的高要求,砼的配制要经过多次试验最终确定最佳的配合比。在砼配制过程中,要注意砼通气性、和易性,以方便浇注,减少表面的气孔。现场的砼搅拌系统在使用前做好计量仪表的标定工作,施工中每月对计量仪表做好复检工作,为稳定砼质量打下基础。严格按砼的设计配合比施工,做好原材料的抽检试验工作,对不合格材料坚决清退出场。每次砼拌和前应做好砂、石含水量测试,随时调整加水量。严格按施工规范控制砼拌和时间。

(3)在砼外观质量控制中,砼保护层、表面外埋件的施工控制,预埋件锈蚀和钢筋锈水下淌污染等控制,都是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对该工程钢筋保护层,平面钢筋采用专用塑料钢筋保护层支座,而竖向钢筋则采用塑料夹座和模板内侧周边放置抽拔管(直径尺寸与保护层厚度相同),边浇筑边抽出的工艺,确保保护层厚度。核芯筒体上由于有外联钢结构,故钢埋件的数量较多,有些预埋件自重大,定位要求高。对于重要预埋件在墙体中布置专用劲性骨架的方法,一般埋件于钢筋焊接固定,小型埋件则利用模板打孔限位固定。

(4)在核心筒砼浇注施工中,尤其要注意分层浇注,强化振捣工艺,“快插慢拔”,由截面中心向外振捣的方法,主要目的为减少砼表面的气孔。砼布料均匀分层进行,每层厚度控制小于30cm,并认真做好砼的振捣,防止欠振、漏振,避免过振。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棒头为50,作用半径为30~40cm,每次其移动距离50~60cm,每层插入下层砼3~5cm。操作时严格做到快插慢拔,将振动棒上下略做抽动。振动棒插入振捣至砼面不再下降、无气泡、泛浆但隐见粗骨料止。

(5)该工程核芯筒上,不少部位设计钢筋很密,我们采用了自密实砼,并在模板外附着振捣的方法,保证了外观质量。同时,在核芯筒外墙外侧保护层中増加6钢筋网片,增加墙壁的抗裂能力,从而有效地减少竖向裂缝的产生。

5. 结语

砼外观质量反映了砼浇筑、施工组织、模板及钢筋等方面的施工管理水平。提高砼外观质量,可以保证砼保护层质量,防止钢筋锈蚀,增强结构的耐久性。在高耸建筑物砼核芯筒施工中,由于特殊的结构功能,其外观质量控制尤为重要。而在核芯筒施工外观质量控制的综合措

施中,垂直度控制与截面几何尺寸控制,则是成功控制的关键。

该工程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我们从砼结构的轴线、标高、尺寸、阴阳角、垂直度、平整度、表面密实性等方面,作为砼核芯筒施工外观质量的评价指标。从评价结果看,该工程的施工外观质量控制是成功的,浇筑后的核心筒外表清晰、统一、舒畅,无裂缝、蜂窝、孔洞、露筋、麻面、泌水、起沙、脱皮、龟裂等缺陷。

参考文献

[1] 周红波、孙金科《清水砼的质量标准与控制》(2001年Vol.32 No.9《建筑技术》);杨嗣信主编《高层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12月第一版。

桥梁工程外观质量的施工控制 篇4

近些年来, 随着相关部门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外观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日益受到有关人士的关注, 因为混凝土状态的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 搞好桥梁工程施工之中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对于混凝土工程有极其重要意义。

2 评价桥梁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标准

根据《桥规》 (JTJ一2000) 的相关规定, 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总体需求指的是同一个或者是相邻的结构物其肌理、表面和色泽都具有一致性, 其内外轮廓线清晰可见, 结构物外露的部分表面平滑, 没有麻面、没有蜂窝及空洞出现。在其分段浇筑的时候, 于段与段间无错台出现, 接头呈现为匀称平顺的半圆型, 两种结构形式之间的连接处有一定的坡度过渡。值得重视的是, 很多业主对于结构物也要求其裸露在外的外露面脱模以后表面平滑、没有模板缝、颜色均匀, 且没有挂浆、气泡、翻砂等不良的现象。这一规范还规定了大面的平整度应该不到5mm为宜, 如今国内许多高等级的公路结构物的大面平整度甚至不足2mm。

3 桥梁混凝土外观常见问题

桥梁混凝土外观常见问题有边线不顺直、接缝明显、麻面、胀模、蜂窝、泛砂、气泡空洞、表面龟裂、挂浆等,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不尽相同的, 例如:出现边线不顺直是因为放样不精, 致使立模技术不过关, 或是由胀模引起的混凝土边线不顺直。出现接缝明显的原因是由于模板的硬度不足、接缝不严导致漏浆、错位整体性不强。蜂窝、麻面、气泡等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是由于混凝土调配的比例不当造成的, 此外像脱模剂不优、外加剂不良、振捣不充分等也可能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泛砂出现的原因是由于混凝土的泌水过大, 致使其离析而引起的。至于挂浆现象的出现则是由于在分层浇筑混凝土的时候, 新旧模板之间的空隙过大导致的。

4 混凝土的外观修饰

在进行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的修饰时对于修饰的时间和方法应当予以重视。于修饰的时间方面来说, 模板拆除之后马上要进行处理, 因为修饰的越早其修饰的效果也就越好;于修饰的方法方面来说, 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修饰方法。至于一些细小的缝隙和一些局部的块状斑迹可以直接用砂纸将其磨去, 但注意一定要选用质地细腻的砂纸。对于那些比较粗糙的施工接缝及错台就要使用打磨机对其进行磨平、磨顺的处理后, 再选用质地细腻的砂纸进行表面磨光。表面有气泡、水泡孔洞或“花斑”的混凝土, 需要运用和结构物相统一的品牌的白水泥、水泥、107胶水、细砂等构成的砂浆进行修补或者涂抹, 等到修补处强度适宜的时候用细砂纸将表面的浮砂清除掉, 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修饰可以充分发挥砂浆的修饰性填充作用, 可以让修补后的结构物的颜色不变, 其整体性不会遭到破坏。

5 混凝土外观质量施工的控制要点

5.1 原材料

5.1.1 细骨料

由于细砂易很容易使混凝土的和易性变差, 让外露的石料表面产生色斑、麻面等不良现象, 所以在选用时要选择中粗砂为主料的细骨料。具体的说就是, 把含泥量控制在1.5%以内, 并用水将砂料冲洗干净, 注意检查其级配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此外, 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要注意, 一但确定了材料就不要随意的更换了, 要使混凝土外观颜色保持一致。

5.1.2 粗骨料

在实际施工作业时石料的级配并不是稳定不变的, 但是如果石料的级配的变化太大而配合的比例却没有做出同步的调整, 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混凝土颜色不均匀的现象, 所以对于料源一定要进行现场的监控以保障其质量。要合理的进行骨料级配, 就要使用自然连续级配的粗骨料, 即将泥量应控制在1%以内, 并用水将石料冲洗干净, 注意检查其级配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由于石料自身的颜色并不是均匀一致的, 施工用的石料一般都是带有些许绿色的辉绿岩、带有些许黑色的石灰岩或是带有些许白色的花岗岩, 它们的颜色并不相同不能混用。

5.1.3 水泥

在选择水泥品牌方面, 要注意选用中、低热的水泥, 尽可能的使水泥硬化中的水化热降到最低。因为矿渣水泥的泌水性很大, 矿渣还会在混凝土的表面形成一些不均匀的纹络, 所以最好选用的是普通硅酸盐水泥。

5.1.4 外加剂

使用外加剂的时候要十分的慎重, 要严格称重后配制成水溶液再掺入其中, 注意要把溶液用水量计入到有效拌和水里。而且上、下部结构一般不用加入外加剂进行浇筑, 只需要在受到天气因素影响的时候, 适当的添加一些引气剂即可, 以便让混凝土多余气泡排出去。

5.2 生产工艺

5.2.1 脱模剂

不宜选用有色或有凝固物的脱模剂.以免其粘附于混凝土表面, 致使颜色不一或不光滑平整。在工程中常选用优质机油或专用脱模剂。为防止在混凝土表面留下红印, 应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尤其是铁锈和防锈漆要用砂纸擦拭干净。清理完后用抹布揩脱模剂均匀涂刷在模板表面, 用量应少, 现油光即可.否则油厚的地方气泡不易排出, 容易形成油斑。如果机油过多会往下流.造成下层混凝土局部颜色较黑。擦油后, 应注意保持模板干净, 防止灰尘等粘在表面使混凝土变黑和表面不光滑。一般在混凝土浇注前重擦一次油较佳。

5.2.2 模板

施工的模板要有一定的刚度, 要能经受重复使用而不变形, 宜选用厚度在5mm以上的定型钢模作为上、下部结构施工的模板。选择精加工制作有质量保证的模板, 保证模板无错牙且表面平整、纵横向接缝严密。注意在实际施工的时候, 要仔细的清理掉海棉和橡胶的外露部。

5.2.3 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

一般的混凝土充分搅拌时间在2分钟左右, 如果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就很有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水泡、水迹, 混凝土坍落度过小又很有可能导致混凝土振捣困难, 难以将气泡排出。所以, 分层浇筑不能够太厚, 其上、下部结构分层厚度最好控制在30cm-50cm之间, 混凝土太厚气泡难以排出, 较多的气泡留在表面会影响美观。振捣是一个很难掌控的过程, 需要进行多次的观察和试验, 才能进行实施。

5.2.4 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注以后大约12小时以后就要开始进行养护了, 养护的周期是7d, 在最初的24小时内要每过2小时进行一次养护, 到了24小时以后就可以每过4小时进行一次养护了。此外, 还要注意适时地对钢模板洒水降温, 拆模时要格外的小心仔细, 以免模板造成混凝土表面结构物的损坏。

5.2.5 首件工程的实施

对于工艺流程的有效总结, 首先需要确定施工方案, 把质量预控措施编制好, 并且对相关的工作人员全面进行的技术交底, 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以促进相关技术人员与操作工人的质量意识的增强。在做好这些技术准备之后, 即可开展现场首件工程的施工。

6 其他方法

除上述方法以外, 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 现归纳如下: (1) 将水中的污物清除, 防止混凝土表面的人为污染; (2) 开展教育宣传工作, 提高人们的质量意识; (3) 稳固支架, 增加承载力; (4) 进行测量控制, 提高其精密成度。

7 总结

外观施工 篇5

摘要:简述桥梁工程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常见缺陷及其产生原因和施工控制要点,从而确保工程质量,针对混凝土外观质量常见的缺陷,提出处理措施。

关键词:桥梁;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施工控制

面对公路交通量不断增加,公路桥梁负荷日趋加重的情况,衡量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优劣,不仅仅体现在混凝土内在质量越来越高的标准,而且对混凝土外观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混凝土外观质量是桥梁工程的直观体现,往往能体现其内在质量,因此搞好混凝土外观质量对混凝土工程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混凝土外观质量常见的缺陷及其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外观质量常见的缺陷

混凝土外观质量常见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水泡密集、砂斑砂线;混凝土表面明显层印、斑纹、层隙;混凝土构件边线不整齐,表面不平整;混凝土表面裂缝,如龟裂、收缩性裂缝;混凝土接缝错台、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露筋、孔洞。

2、混凝土外观质量常见缺陷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外观质量出现缺陷总的来说是由原材料选取不当、施工工艺不符合要求造成的。蜂窝是指混凝土构件中,粗骨料颗粒之间砂浆没有填满而存在的空隙,主要是由混凝土浇注中缺乏应有的捣固;分层浇注违反操作规程,运输时混凝土出现离析;模板缝隙不严,水泥浆流失;施工时采用的骨料太大,坍落度过小而造成的。麻面是由施工时采用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又不够,致使构件表面混凝土内的水分被吸走而造成的。层印、层隙是由混凝土中处理不当的施工缝、温度缝和收缩缝以及混凝土内外来杂物而造成的。混凝土边线不整齐,表面不平整是由模板走型、连接处不牢固造成的。表面裂缝是由水泥剂量大、水量小以及养生不到位造成的。露筋是由浇注时保护层垫块位移、钢筋紧贴模板、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实造成的。孔洞是由钢筋布置过密、施工时混凝土被卡住又未充分振捣就继续浇注混凝土、严重漏浆而造成的。

二、混凝土外观质量施工控制要点

1、原材料

(1)水泥为保证整座桥梁的同一部位色泽一致,必须采用同一生产厂家的同一品牌水泥,并尽量使用同一批次的水泥。在水泥品牌上,选用中、低热水泥,尽量降低水泥硬化中的水化热。矿渣水泥的泌水性较大,且矿渣易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不均匀花带,故应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使用有硬块、过期变质的水泥。(2)粗骨料混凝土外观质量的缺陷有很多是由粗骨料选取不当而造成的,因此粗骨料的选取一定要谨慎。骨料级配必须合理,尽量采用自然连续级配的粗骨料。实际施工中石料的级配不可能十分稳定,若石料的级配有较大变化而配合比未做相应调整,则可能导致混凝土颜色不一致,故必须控制料源和做好现场的监控。含泥量应控制在1% 以内,石料应用水冲洗干净,并应经常检查其级配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石料本身颜色应一致,工程常用的带微绿色的辉绿岩、发黑的石灰岩、发白的花岗岩不能混用,否则易引起色差。故石料须选用同一料场的材料。(3)细骨料以中粗砂为宜,细砂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差,易离析,使石料堆集于外露面而发生色斑、麻面等缺陷。含泥量严格控制在1.5% 以内,砂应用水冲洗干净,并经常检查其级配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在材料选择时,应选定一种材料不再更换,以保证混凝土外观颜色一致。(4)若因天气等原因考虑使用外加剂时,应注意施工方法或添加引气剂,使混凝土中较多的气泡排出。外加剂掺入时严格称量,配制成水溶液加入,溶液用水量应计入有效拌和水内。

2、施工工艺

(1)模板对混凝土外观质量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模板应有足够的刚度,重复使用不变形。施工前应除去锈迹和表面防锈漆,使模板表面洁净光滑。上、下部结构施工的模板一般选用定型钢模,钢板厚度一般在5mm以上。应选择有经验的加工厂进行精加工制作,除了保证模板的规格、尺寸外,还要保证模板的平整度及纵横向接缝严密、无错牙。必要时,在施工现场还要进行精打细琢。模板安装应保持水平。因为安装模板时可接缝外抹一层粘结剂并内夹一层海绵和橡胶。施工时,海绵和橡胶外露部分应仔细切除。混凝土在浇注前应对模板、支撑仔细检查,使之符合规范要求。(2)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质量问题已成为质量控制的要点,在工程质量检查中钢筋混凝土的其它指标往往能达到要求,而钢筋保护层指标却达不到要求,保护层作用主要是保护钢筋,防止钢筋锈蚀,同时必要的厚度也能保证砼对钢筋的握裹力,使钢筋与砼协同工作。如何控制好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质量,在保证结构受力性能、结构安全、耐久性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在工程实践中通常会出现垫块强度低、尺寸小、漏放、摆放不均匀甚至出现用石子、钢筋、碎砖块等来代替标准垫块,加之在砼浇筑过程中振捣棒振捣及施工人员踩踏等诸多因素造成混凝土的保护层发生变化。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控制以下几点:1)科学合理的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不影响下道工序的同时做到保护好成品2)严格控制垫块质量和分布密度,在自重量大的部位可适当增加垫块数量3)设置必要的钢筋小马凳,在有双层双向钢筋内必须设置钢筋小马凳,合理布置,保证已固定钢筋位置的正确性,进而较好的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4)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在易发生裂缝的负弯矩筋受力区内,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尽量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3)脱模剂不宜选用有色或有凝固物的脱模剂,以免其粘附于混凝土表面,致使颜色不一或不光滑平整。在工程中常选用优质机油或专用脱模剂。为防止在混凝土表面留下红印,应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尤其是铁锈和防锈漆要用砂纸擦试干净。清理完后用抹布揩脱模剂均匀涂刷在模板表面,用量应少,现油光即可,否则油厚的地方气泡不易排出,容易形成油斑。如果机油过多会往下流,造成下层混凝土局部颜色较黑。擦油后,应注意保持模板干净,防止灰尘等粘在表面使混凝土变黑和表面不光滑。(4)混凝土外观质量的缺陷大部分都与混凝土的浇注和振捣有关。混凝土搅拌时间应严格控制,充分搅拌。混凝土坍落度应按要求控制,过大则易离析,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水泡或水迹,过小则混凝土振捣困难,气泡难以排出,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和易性。振捣是个较难控制的问题,过振则混凝土表面流砂、混凝土离析,振捣不足则会出现蜂窝、露筋、孔洞等。振捣时应目测混凝土不再下沉、不再出现气泡且表面振出一层水泥浆即可,采用梅花形振捣方式,注意混凝土边角处不得漏振。分層浇注不宜太厚,上、下部结构分层厚度控制30cm(立柱及肋板一般不超过50cm),须贯穿上层混凝土进行振捣,以避免出现层印。(5)混凝土养护则到了收尾阶段,养护不好就会出现裂缝、表面损坏等现象。因此浇注完混凝土12h后开始养护,养护龄期为7d,前24h每2h养护一次,24h后按每4h养护一次,并对钢模板洒水降温。拆模时应小心仔细,避免模板划伤混凝土表面和损坏结构物边角等。

三、混凝土外观缺陷的处理措施

1、混凝土表面破损

在对混凝土的缺陷进行修补时,为了获得可以接受的混凝土表面颜色,可以通过试验把白水泥与灰色普通水泥按一定比例混在一起,使用筛除了粗颗粒的细砂,砂浆中掺用聚合物(比如环氧树脂、白乳胶等),用砂浆块或光滑的石板抹面以获得光滑的表面。

2、混凝土表面裂缝

对于浅层裂缝,通常涂刷水泥浆或低粘度聚合物封堵,以防止水分侵入;对于较深或较宽的裂缝则采用压力灌浆技术进行修补。

3、混凝土表面颜色不均匀

对于颜色不均匀的混凝土表面,首先采用稀释的酸性溶液进行清洗,然后再将处理后的表面用水彻底冲洗。当清洗无法产生明显效果时,考虑使用表面涂层处理。

4、混凝土表面露筋

分析露筋的原因和严重程度,修补后不得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正常使用。一般先用锯切槽,划定需要处理的范围,形成整齐而规则的边缘,再用冲击工具对处理范围内的疏松混凝土进行清除。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要将钢筋向里移动。准备工作做完后,采用喷射混凝土工艺或压力灌浆技术进行修补。

混凝土外观质量是混凝土密实的表观体现,好的外观质量不能依靠事后的装饰获得,而须与追求混凝土的内在质量相统一。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须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控制,并根据实际出现的问题不断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常乐东,王玲.对影响桥梁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因素分析 中国学术研究.2009(2).

[2]张鸿谋,王兴国,陈强.浅析桥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缺陷及处理方法[J]西部探矿工程.

外观施工 篇6

小龙潭电厂三期扩建工程中,210m烟囱0~25m段筒身采用翻板工艺施工,25m~210m采用电动升模工艺施工,筒身施工的模板均采用外模P4015的定制钢模(此模板周边均有5mm的企口槽),内模采用P2015的普通钢模,收分模板采用P2015的定制钢模,面板伸出边肋5cm的搭口,由于模板系统是经过多次周转使用的,所以外观质量的控制必须从工艺上加强和改进。

2改进实施方案

2.1组织保证

将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分解到个人,并建立了专项质量奖惩细则,规范操作工艺细节和质量检查流程,使每一个参与人员都竖立了“质量在我心中,工艺在我手中”的工作理念。

2.2方法改进

1)模板清理工艺:

每一块模板周转后再次使用前,用磨光机进行打磨清理,面板及边肋进行校平,保证表面平整及边线方正顺直。表面清理干净并涂刷清机油,并经过施工员和质检员的验收检查,方可使用。

2)模板安装工艺:

模板安装改变原来的“U型卡”连接工艺和用海棉条嵌缝的方式,全部选用直径12mm的螺栓连接和双面胶嵌缝的方法。所有水平缝和竖缝贴通长双面胶,以保证拼缝严密不漏浆,避免了原来的接缝漏浆和水印明显的通病。采用螺栓的方法从安装工艺上避免了因连接间隙大而导致的圆弧不光滑等缺陷。

3) 0~25m段筒身翻板阶段:

改变原来只有外模设有半径调节撑杆的方法,在内模同样增设半径调节撑杆,从内外都同时控制模板的整体坡度,在砼浇筑中模板不会产生位移,半径调节好后,内外同时拧紧固定。

4) 25m~210m电动升模阶段:

轨道模板与相联模板的连接全部采用螺栓联结,每榀外操作架的位置安装两根调节螺杆,与轨道模板上口相连,用于调节和控制轨道模板的半径,避免在浇筑过程中轨道模板发生位移;层与层间的轨道模板连接,改变以往的插销连接方式,采用螺栓连接,使轨道模板水平缝比以往大有改观。

5)围檩管调整及轨道模板连接问题的处理:

随着烟囱的升高,半径不断变化,必须随着筒壁半径的变化准确调整围檩脚手管的弧度,以保证模板及混凝土外观的圆弧度。为满足围檩脚手管弧度的精确加工,采用弯管机调整围檩管弧度。以往烟囱采用DZM-Ⅲ型系统的施工,围檩管到离轨道模板200mm处就断开,因为围檩脚手管连通后提升架滚轮就不能通过,影响平台提升,所以轨道模板处暴模及砼表面起坎一直是DZM-Ⅲ型系统的一个通病。对此,我们对轨道模板进行了改造,在模板两侧边肋及中间的肋上各钻直径为28mm的孔,沿竖向布置3个,采用3根长为1500mm、直径为25mm*2.8mm的钢管贯穿轨道模板(25mm的钢管不影响提升架滚轮的通过),然后在两端与围檩脚手管用蝴蝶卡(加衬垫)压紧。这样,保证了围檩管的整体性,很大程度上杜绝了缺陷的产生,效果很明显。

6)收分模板的连接改进:

根据筒壁最大圆周处考虑, 收分板按一榀外架设置一块收分模板的原则, 共设置16块, 比以往的施工有所减少;从以往的烟囱经验看, 此部位易发生起坎, 质量缺陷最多, 此次攻关对此问题作了改进, 收分模板仍用原来的旧模板, 但与其相连的模板上钻出螺栓槽, 收分模板的搭口上焊螺栓, 竖向共四道, 模板安装好后螺栓拧紧, 螺栓槽处加一块扁钢内夹海棉条堵浆, 并用螺栓压住, 这样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7)竖缝控制:

模板缝上下对齐,立面上竖缝控制在一条从顶部向下的放射线上,三层模板每层按每块模板各自的位置统一编号,各层模板按编号就位,特别是收分板位置,整个立面上竖缝基本在一条线上。

8)水平缝控制:

模板水平连接部位,模板企口及横肋上清理干净,避免水平高差积累,并每隔10层模板进行一次高程实测,若模板整圈水平度误差过大,采用定制弧形50*5角钢进行调平,角钢采用钻眼的方法与模板用螺栓连接,根据调整值的大小,模板与角钢的间隙用木枋来支垫,这样消除了水平缝不水平的问题,具体如图。

9)烟囱壁厚的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待钢筋、模板施工完成后用角钢卡子卡住模板上口,间距为1200mm,角钢卡子用∠50×5加工制作,按壁厚的变化规律在横向角钢上钻出螺栓槽,两端设活动角钢卡口,用来固定内外模的壁厚尺寸,具体如图示。这样的方法,可以保证内外模在浇筑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方向的位移,筒壁砼就不会出现起坎现象,保证了筒壁线条和表面的光滑。

10)防治筒壁污染和流浆:

在砼浇筑前用帆布、石棉布在模板下口处沿筒壁水平兜一圈(紧贴筒壁),在提升架底部再用同样方法布置,作为第二道防护;浇筑过程中专门安排1人值班,振捣后混凝土有浆流出时,必须及时清除,不能让其流淌,污染下面筒壁表面,为便于夜间清理保证足够的照明,在每榀提升架位置增设一盏低压灯泡。这些都在原来施工的基础上作了改进。

11)筒壁模板缝打磨及对拉螺栓眼、气孔的修补工艺:

外模板拆除后,模板缝要进行打磨,为避免打磨产生痕迹,改变以往使用合金片的磨光机的习惯,而改用砂轮盘磨光机,并控制打磨的缝宽,打磨后的灰尘用水擦干净。筒壁混凝土对拉螺栓眼、气孔表面的修补,颜色要尽量接近筒壁表面的颜色,为此,我们做了至少3块色标样板,用与混凝土同配合比的砂、水泥、107胶水拌合,并适当加入不同比例的白水泥进行试拌,选择最接近的一种修补,修补后用细砂布(下转第217页)打磨平滑。

12)筒壁砼色差的控制:

为保证筒壁混凝土整体外观颜色均匀一致,显著提升烟囱外观质量,组成材料中的水泥、砂、石、粉煤灰、外加剂都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种规格。砂石料货比三家,通过选厂检验,分析各家砂石料的各项质量指标,选用生产工艺保证,质量稳定,加工砂石料的母岩颜色比较一致的厂家,过程中严格按验收批取样控制其各项指标的变异;拌合用水采用小龙潭电厂饮用水,水质保持和试配用水一致;并严格检验和控制水泥批与批之间的颜色和粉煤灰掺量,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确定的配合比执行,特别是混凝土用水量、砂率、水灰比等几个影响较大的参数得到了稳定的控制,从而确保了砼的成色一致。

通过严明的纪律,以上细部工艺的改进和方法的创新,施工过程中贯彻整个外观质量改进方案的运用。最终,小龙潭210m烟囱质量取得较好的成效,整个烟囱色泽一致、线条流畅、表面光洁,为小龙潭电厂打造出一个精致的工艺品,得到各方的一致认同,好评如潮,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烟囱施工竖立了榜样,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外观施工 篇7

SH高速公路位于云南省EY县、HQ县境内, 是贯穿DL州北部地区, 沟通DL州南北的一条主要连接线。项目的建设将有助于打通通往藏区的运输通道, 形成贯穿南北的干线公路, 实现南北向便捷、有效的连接, 随着项目与其它高等级公路的陆续建成, 区域干线通道网络逐步完善, 为云南省作为国家面向西南桥头堡的构建奠定有力的支撑。对加快滇西产业发展、提升滇西经济圈竞争力, 改善滇西地区的交通条件, 推动联动发展、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SH第二合同段起点于K28 + 116. 98, 止点于K61 + 400, 路线全长33. 28Km。其中四工区位于K52 + 500 ~ K57 + 000, 长4. 5km。标段内高墩大桥有1 座: ND3 号大桥全长301. 08m, 中心里程K56 + 827, 桥跨布置为 ( 3 × 29 + 4 × 29 + 3 × 29) 米预应力混凝土后张T梁, 先简支后连续。下部构造桥墩采用薄壁墩、柱式墩, 有空心薄壁墩8 个, 本标段的墩柱具有墩柱较高的特点, 其中最高墩高达到59m。

2 高速公路桥梁高墩外观施工质量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 1 桥梁高墩外观施工质量问题

经过对ND3 号大桥所有的8 个高墩进行现场施工质量检查, 发现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砂线、气泡、冷缝、色差、错台、垂直度偏差大等, 具体见表2 - 1。由表2 - 1 可知, 桥梁高墩外观施工质量合格率仅为76. 5% 。

根据表2 - 1, 可以绘制出图2 - 1:

从图2 - 1 可以看出, 项目中ND3 号大桥的8 个高墩外观质量缺陷以垂直度偏差大和错台为主, 应重点优先解决。

2. 2 桥梁高墩外观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

ND3 号大桥桥梁高墩外观质量缺陷存在的原因, 通过现场检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 1) 人的因素。首先, 操作人员经验缺乏。各施工队伍对施工技术要领的掌握参差不齐, 一定程度影响了稳定生产。其次, 交底不详尽。技术与交底培训力度不够, 个别工人不能及时掌握各技术要领。最后, 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调查发现, 个别施工人员存在消极怠工、责任心不强现象, 项目部的奖惩措施不尽合理。 ( 2) 设备因素。机械设备难以满足完全施工要求, 设备的稳定性、先进性欠佳。经现场调查, 塔吊、混凝土运输车辆等施工机械设备, 总体运营正常, 但偶尔也会出现小问题。 ( 3) 环境因素。主要是项目有在大风天气下施工的问题, 施工时没有完全选择无风或微风气候, 导致施工条件一般。 ( 4) 材料因素。混凝土质量差, 水泥、砂石等存在不合格问题。对进场混凝土原材料水泥、砂石料、外加剂等原材料试验检测, 发现少部分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 ( 5) 方法因素。首先, 模板配置不合理, 因墩柱墩高、类型不一致, 对模板的配置要求高, 且原钢模板除费用较高外, 施工操作也不方便, 施工效果欠佳) ; 其次, 混凝土浇筑工艺有缺陷, 存在离析、泌水等现象, 各技术操作有异常; 最后, 高墩线形测量方法不合理, 调查发现, 现场高墩线形控制采用的重型垂球, 因墩柱高度均大于40米, 只用垂球控制高墩线形难度较大。

根据以上分析, 发现影响桥梁高墩外观施工质量的要因有: 模板配置不合理和高墩线形测量方法不合理。

3 高速公路桥梁高墩外观施工质量改进建议

针对高墩施工初期, 施工线形, 外观质量较差, 达不到业主的相关要求, 加上项目人员对高墩施工经验缺乏, 且其施工工艺复杂, 缺少一套成熟的施工工艺, 且规范要求墩身大会制度偏差为 ± 2cm, 造成高墩外观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墩柱垂直度控制要求高。因此, 为提高高墩施工质量, 有效节约施工成本, 并加快施工进度, 有必要针对影响桥梁高墩外观施工质量的的两个因素进行改进。

3. 1 模板配置不合理改进对策

解决的基本对策为, 将原钢模板更换为CB - 240 悬臂模板, 同时加强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和模板的支撑。

实施方面, 首先, CB - 240 悬臂模板采用木质面板和木工字梁, 模架桁架支撑, 可整体后移、前后倾斜, 悬臂斜撑、微调校模, 施工简单迅速, 一次性浇筑高度调节范围大。经综合对比分析后, 墩身模板决定采用CB - 240 悬臂模板, 墩身模板由每节的4. 5 米调整为6 米, 如图3 -1。拼装后的板面对角线误差小于3mm, 相邻模板高低差 ± 0. 5mm, 两块模板拼缝间隙 ± 0. 5mm; 板面平整度 ± 0. 5mm, 模板局部变形不应大于1. 0mm。

其次, 在单块模板中, 胶合板与竖肋 ( 木工字梁) 采用自攻螺丝连接, 竖肋与横肋 ( 双槽钢背楞) 采用连接爪连接, 在竖肋上两侧对称设两个吊钩, 见图3 - 2:

再次, 两块模板之间采用芯带连接, 用芯带销固定, 从而保证模板的整体性, 使模板受力更加合理、可靠。最后, 使用专用脱模剂, 在模板表面涂刷均匀。。为了增加面板使用周期和保证墩身混凝土外观质量, 可采用专用脱模剂。在模板提升后, 清理模板表面的浮浆及杂物, 然后均匀涂刷一层脱模剂。

3. 2 高墩线形测量方法不合理改进对策

解决基本对策为, 高墩垂直度控制采用激光垂准仪配合全站仪的方法。

实施方面, 首先, 激光垂准仪模板测量校正。从模板角上沿模板内边缘的延长线拉钢卷尺, 使激光靶中心十字线的一条线与钢卷尺50cm刻度线重合; 随后, 确保激光靶平正, 使其平面与模板顶在同一个水平面内, 重新用别的钢卷尺测量激光点距50cm刻度线的距离, , 记录好数据。接着, 对高墩各个点进行测量, 获取模板4 个平角点的误差值, 与标准值对照, 如果任何一个误差值不合格, 都需要重新调整模板, 直至测验通过。其次, 全站仪模板控制。采用全站仪检査模板上缘4 个角点的平面位置, 见图3 - 3。把所测结果换算成点位相对墩身纵横方向偏移距离, 与垂准仪所测结果相对照来判断模板安装是否符合要求。若偏差超过2mm, 则应重新测量、校准, 直至符合标准要求。同时采用两个控制点架设仪器对高程进行控制校核。

后期, 组织QC小组对SH高速公路ND3 号大桥桥梁高墩外观质量合格率进行抽查, 共100 处, 经检测平均外观施工合格率为93% , 取得了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卢世军, 肖新华, 陈洪祥.高速公路高墩桥梁的施工工艺[J].公路交通科技 (应用技术版) , 2014 (05) .

[2]崔博.高速公路桥梁高墩翻模施工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 2014 (30) .

外观施工 篇8

关键词:道路工程,桥梁,T型梁预制,质量

近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设规模和里程急剧加大, 桥梁作为交通建设工程中重要的构造物, 其作用愈显重要。后张法预应力T梁因其具有制造简单、整体性好等优势在国内得到广泛运用, 但施工中经常出现如麻面、气泡等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 为保证施工质量, 确保桥梁外部美观, 加快施工进度, 提高处理桥梁施工质量问题能力, 研究后张法T梁施工工艺及外观质量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工程概况

本文以北方某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一座桥梁梁体施工过程为研究对象, 大桥全长600 m, 为15-40 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结构, 共150片40 m T梁, 有一处T型梁预制场。施工初期, T梁常出现一些外观质量缺陷, 不仅影响桥梁美观, 一些严重问题还将导致桥梁的安全使用, 因此, 很有必要采取科学措施来预防或弥补这些缺陷, 以保证工程质量。

2 后张法预应力T梁施工特点

后张法预应力T梁预制施工较为简单, 其有如下优缺点:梁肋内配筋可做成刚劲坚固的钢筋骨架, 主梁之间借助横隔梁连接成一个整体, 整体性好;不需要强大的张拉台座, 方便现场施工;适合于配置曲线形预应力筋的大型构件制作;但梁的截面形状不稳定, 运输以及安装过程比较复杂;构件在桥面板的跨中接头, 对板的受力不利;锚具和埋设件等的使用也增加了制作成本。

3 后张法预应力T梁施工工艺

该种梁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应遵循以下要求。

3.1 T梁预制模板及其安拆

1) 模板平整度不大于1 mm, 板面翘曲度不大于0.5 mm, 模板接缝高差不大于1 mm。

2) 模板安拆过程中要避免梁肋及隔板钢筋间相互碰撞, 在混凝土达到2.5 MPa时分节段对称拆除, 拆除一片模板立即作好支撑。

3.2 钢筋绑扎及预应力管道布设

1) 按照“次筋让主筋, 主筋让预应力筋”的顺序绑扎, 梁肋布置混凝土垫块。

2) 钢筋骨架架设成型后穿入波纹管, 不得偏移, 波纹管接头用大一号的波纹管套接, 粘胶带密封避免漏浆, 锚垫板中心线与波纹管垂直, 设置相应的压浆孔并用海绵塞住。

3) 浇筑前将钢绞线穿入波纹管, 浇筑过程中不断抽动钢绞线。

3.3 混凝土浇筑及振捣

1) 附着式振捣和插入式振捣配合进行, 振捣器布设间距1.2 m, 布设在梁端及底部马蹄部位, 振捣时间为40 s~60 s。

2) 混凝土下料第一层将底部马蹄部位浇满, 用附着式振捣器进行振捣, 第二层浇筑至腹板顶, 第三层浇筑T梁翼缘板,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

3) 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不能碰撞波纹管。

3.4 预应力张拉

T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 且龄期达到10 d以后即可开始张拉预应力钢束。

1) 锚具安装前清理钢绞线上的杂物、锈迹, 再安装工作夹片, 以免钢绞线滑丝, 工具夹片清除干净并涂上石蜡, 方便卸载。

2) 张拉时, 对张拉应力和伸长量进行双控, 钢绞线张拉的实际伸长量和理论伸长量的差值控制在6%。

3.5 水泥压浆

1) 压浆前, 吹入无油分的压缩空气吹干管道, 再用0.01 kg/L的生石灰或Ca (OH) 2冲洗, 再以压缩空气吹干。

2) 水泥浆从调制至压入孔道的延续时间不超过30 min~45 min, 使用前和压注过程中经常搅动。

3) 从孔道一端压入, 另一端流出, 流出的水泥浆稠度须达到规定的稠度。

4 后张法预应力T梁主要外观质量问题及原因

该种梁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麻面、气泡、裂纹等外观问题, 对于施工质量管控无疑是个挑战。

4.1 麻面

麻面是指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出现无数大小不规则的凹点, 直径通常不大于5 mm, 常出现于T梁马蹄上口斜面处以及端头锚固的截面处。

1) 成因分析。a.新拌混凝土在浇筑入模之后, 停留的时间过长, 导致振捣的时候已经有一部分凝固。b.浇筑之前没有在模板上洒水湿润, 导致混凝土中的水分被模板吸收。c.混凝土振捣不足, 气泡没有完全排出, 部分气泡残留于混凝土和模板之间。d.模板表面没有清理干净, 有水泥浆渣等杂物。

2) 预防措施。a.新拌混凝土根据水泥和外加剂的性质, 在初凝之前需振捣完毕, 若混凝土结块严重, 严禁使用。b.按照快插慢拔的原则进行振捣, 振捣至混凝土结构表面平坦泛浆、不显著下沉、无气泡为止。

4.2 气泡

气泡有两种, 一种是化学引气, 化学引气是掺用有引气功能的外加剂所引起的;另一种是物理引气, 它主要是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引入的空气。

1) 成因分析。a.水灰比偏大, 或者拌和用水的计量不准确, 造成拌和用水量偏多, 坍落度大, 形成水珠, 造成在混凝土终凝之后再吸收水分, 表面形成气泡。b.模板表面不光滑, 脱模剂太多, 将吸收混凝土中的水珠, 造成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形成气泡。

2) 预防措施。a.适当掺入减水剂, 减少用水量, 严格按照理论水灰比控制用水量。b.使用合适的脱模剂, 模板在使用之前要除锈打磨。

4.3 干缩裂纹

干缩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多余的水分蒸发后温度降低造成体积减小。

1) 成因分析。a.由于施工时温度过高且养护不够及时, 或是由于过度振捣导致离析造成的。b.混凝土养护不恰当, 洒水次数少导致表面水分损失太快, 内收缩不均匀, 造成混凝土表面开裂。

2) 预防措施。a.振捣要适当, 要充分密实但也要避免过度密实, 以免造成离析。b.养护要恰当, 洒水适当, 避免暴晒。

4.4 孔洞

孔洞是混凝土表面有尺寸不超过截面尺寸1/3的缺陷, 厚度超过保护层厚度, 结构内存在明显空隙, 主要出现在腹板变厚的位置以及马蹄上口斜面处。

1) 成因分析。a.内外模板距离比较狭窄, 振捣有困难, 在下料中被钢筋卡住, 下部就形成孔洞。b.混凝土流动性差, 粗骨料集中到一起, 造成了混凝土浇筑不畅。c.振捣顺序不当, 造成漏振点, 形成松散状态。

2) 预防措施。a.采用流动性好的混凝土, 振捣要密实, 不能出现漏振点。b.混凝土中掺入高效减水剂, 以确保混凝土流动性。

5 结语

现代桥梁建设中, 后张法预应力T梁的施工工艺已经比较成熟, 但一些施工现场的控制等因素也会造成预应力T梁质量受到影响。因此, 在施工过程中, 提高整体管理力度, 严格把控每一环节的质量, 同时正确认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 才能高效的把控预应力T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JTG H20—2007,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S].

[2]JTG/T F50—20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

[3]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 (土建工程) [S].

[4]JTG D6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

桥梁墩柱外观混凝土施工新技术 篇9

目前, 清水混凝土是混凝土材料最高级的表达形式, 清水混凝土一次成型, 无需修补、抹灰、装饰, 节约大量装饰材料且外观稳重朴素;但是, 清水混凝土工艺在原材料性能控制、模板工序施工质量、养护工序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 造成工期拉长, 人力、物力投入增多[1]。为克服这种矛盾, 发展出一些施工成本低成型外观好的新工艺, 如在道桥行业应用较为广泛的模板内衬材料成型高外观技术、电渗滤水成型工艺等其他工艺[2]。国内相关单位对精品混凝土施工不了解、不重视, 从而抑制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不利于混凝土工程向绿色、低污染、经济和精品化发展。

1 模板内衬新型建筑材料成型工艺

1.1 透水模板布

透水模板布 (CPFL) 是以聚合纤维聚丙烯等为原料的多层纤维结构, 可在振捣棒作用下引导新浇混凝土中的气泡和游离态水分经布体透出, 通过布体滤过效应确保凝胶材料被截留在布体内侧, 从而保证建筑物表层混凝土平顺光滑致密无气泡, 图1为CPFL工作机理图示。

CPFL透气透水性能可有效抑制表层混凝土产生气孔, 且在构件表面形成一层富含硅酸钙的致密硬化层, 颜色均匀, 无砂斑、砂线、麻面等表观缺陷, 成型面视觉效果良好, 可直接作为外观面。经检测研究[3], CPFL可使距表层9mm深度范围内的混凝土水灰比降低至0.2~0.3, 表面回弹强度提升约30%, 抗冲磨性能显著增强;改善表层混凝土孔径分布, 无害孔、少害孔等小孔径孔隙体积百分比上升, 抗碳化、抗收缩、抗渗、抗冻、抗酸碱盐侵蚀性能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有助于桥梁墩身结构混凝土迟缓氯离子侵蚀从而抑制钢筋锈蚀、抵抗风浪冲击、抗渗防腐等。图2为现场施工图, 图3为CPFL成型混凝土面效果。

相比清水混凝土工艺, CPFL工艺造价低廉, 现阶段其综合成本约为40-55元/每平米, 重复利用后成本更低;工艺适应性强, 适用于30~180mm塌落度范围的拌合料, 施工操作简单易掌握;但是, 对模板工程要求高, 施工手工作业量多, 施工组织协调难度大。

1.2 板材

光面板材可用于成型光洁混凝土, 其镜面水准低于镜面清水混凝土, 但同样可实现一次成型免 (少) 装修, 混凝土观感如镜面泛光, 施工中一般采用内衬平滑硬质板材, 如PET、PP、PVC等板材。垫层板材一般致密平滑耐划刻, 表面临界张力小于浆液表面张力, 因此会与板面严格隔离, 避免浆体向模板表面渗透发生黏结性化学反应, 在混凝土表面形成均匀覆盖C-H-S凝胶, 从而混凝土表面光滑密实[4]。

近年来, 各种高效外加剂不断涌现, 甚至出现了涂刷与模板表面的光亮剂、消泡剂等, 如以磺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SMF) 为原料的光亮剂等。相关研究证明, 应用硬质平滑垫层板材配合合适外涂光亮剂可显著提升光洁混凝土面效果, 如下图。

板材成型光洁面混凝土相比CPFL工艺来言, 材料现场适应强, 不易遗留划痕印迹, 成型面光洁度和平整度有提升, 但板材不透水透气, 其表面存在少量气泡孔洞。一般而言, 板材硬度高, 易于粘贴, 可重复利用多次, 性能稳定, 摊销成本低, 施工协调难度小, 适用于高光洁度要求的浇筑部位, 是一种经济型外观混凝土施工工艺。

2 电渗排水成型技术

电渗现象是指在电场作用下液体 (通常是水) 相对于和它接触的固定固体相对运动的现象。电渗原理很早就应用于工程, 现在主要用于处理填土地基排水、加固软粘土、抗渗防潮等方面。近年来, 电渗技术又被王立久等人用于混凝土成型, 主要用于解决混凝土高水胶比施工与低水胶比使用要求的矛盾, 一般用于轻骨料或高水胶比混凝土排水。

2.1 电渗排水成型模型

电渗排水成型外观混凝土技术主要是利用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网和钢模板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 加载电压, 负极排水。混凝土拌合物中毛细孔道带有负电荷, 而孔壁四周水膜中的水分子因极化作用而带上正电荷, 这层水膜称为双电层;两级加上电压产生外电场后, 由于毛细孔壁是固定的, 双电层中的正离子向阴极迁移, 同时对溶剂施加单向推力, 从而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分同向流动, 多余水分逐渐被滤掉, 降低了混凝土水胶比, 提高其强度[5,6]。通过控制加压强度、历时和电场间距使多余水分、气体均匀透出, 在混凝土与钢模之间形成“水层”隔离, 实现干净脱模, 避免在钢模表面涂刷脱模剂, 成型面颜色均一无气泡。其原理示意图如图5。

电渗滤水成型技术施工面广, 电装置装配简单易行, 耗能低;避免涂刷脱模剂, 减少污染, 符合绿色施工要求;但电渗参数确定过程复杂, 电渗参数适应性低, 需针对配合比分别确定。

2.2 电渗排水配合CPFL使用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混凝土外观成型质量, 在部分管理辖区的公路工程建设中将电渗排水技术应用至CPFL施工工艺, 试验取得预期改善效果。CPFL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滤过性能, 但只能借助振捣作用和流态混凝土自重被动排水, 结合电渗技术以后, 自主可控型排水排气过程历时更长, 能最大限度的排除混凝土料中多余的水分, 大幅提升低强度配合比混凝土成型后强度, 廉价可靠, 耗能低, 但此项技术还处于推广阶段, 应用有限。

3 结语

CPFL工艺成型混凝土面致密硬度高, 不存在气孔、起砂、麻面等表观缺陷, 但缺乏色泽、不光滑, 施工不适当会存在色差;聚酯板外涂光亮剂后, 混凝土色泽均匀, 具有镜面效果, 且施工更简单、重复利用率高, 但消泡效果不如CPFL工艺, 混凝土可能存在气孔。电渗排水工艺可有效降低浅层混凝土水胶比, 强度提升明显, 脱模干净, 避免使用脱模剂, 施工成本低廉, 主要消耗电力, 环境污染少;电渗排水配合CPFL工艺, 排水效果极佳, 强度提升, 成型面硬化致密, 表观缺陷极少, 几乎无色差。

摘要:结合模板衬里铺垫材料、电渗排水成型技术、外加剂涂刷工艺, 汇总介绍了保证桥梁墩柱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的方法。提升桥梁工程混凝土外观质量, 除了提升施工管理, 还应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

关键词:桥梁墩柱,外观质量,透水模板布,电渗

参考文献

[1]王凤起.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06, 02:16-18.

[2]Nassima Goudjil, Yannick Vanhove, ChafikaDjelal, Hassina Kada.Journal of Advanced ConcreteTechonlogy[J]

[3]田正宏, 白凯国, 朱静.模板布改善混凝土表层质量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 2008, 38 (1) :146-150.

[4]边策, 田正宏, 井锦旭.水工混光洁表观的模板工艺试验[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2, 12:60-64.

[5]王立久, 喻正浩.混凝土电渗结合建筑模网实验研究[J].国外建材科技, 2007, 27 (4) :28-30.

外观较靓 实用至上 篇10

康先生 T70 1年 2.26万公里

首先就是外观大气,底盘高,颜色靓。我现在最满意的就是动力,平时出去玩动力很够。空间很宽敞,带有天窗,总之性价比很高。

陈先生 T70 6个月 1.3万公里

外观看起来很舒服,空间大,配置比较高。里面电动椅电动手刹很方便,动力方面很够用,比较有劲,比我上一个车要好太多。

李小姐 T70 11个月 1.49万公里

一般SUV的油耗比较高,但是这款车油耗还是可以。家人普遍觉得空间比较大,坐起来比较舒服。尤其最喜欢驾驶位的电动座椅,比较方便。

易先生 F16 2年3个月 3.5万公里

在国产车里的话比较好,百公里的油耗比较低,这是最满意的一点。车子比较容易上手,性价比比较高,操控简单。

蒋先生 F12 车3年5个月 6.2万公里

买的是小型的SUV,首先感觉就是油耗低、提速比较快,性价比很高。并且方向盘很轻,转向灵敏。但是觉得空调的噪音有点大,音响喇叭太少了。

范先生 T70 2年1个月 2.1万公里

内饰比较简单,没有花哨的修饰,这个个人比较喜欢。正常行驶中,油耗和动力都比较好,但是起步偏肉,爬坡吃力。

侯先生 F16 3年 2.67万公里

起步很肉啊,在等红绿灯,人家都跑了5米了,我才启动。减震不是很好,噪音还是很大。不过整体还是满意,因为性价比比较高。

案例一

黄先生 T70 6个月 8600公里

当时买这款车,是朋友介绍的。不管就外观,空间、动力还是空间都不错,1.8T的动力已经很强了,对于家用来说。平时和朋友出去玩,跑山路什么的,动力很好。整个车行驶到现在,暂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以后会继续关注这个品牌。

案例二

付女士 T70 1年 2.1万公里

外观施工 篇11

近几年来,与绿色建筑理念相互支撑、相得益彰的回归自然、生态环保理念在工程设计领域中得到长足发展,绿色、低能耗建材成为时代的潮流,其中清水混凝土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是非常突出的一个方面。另外,清水混凝土作为一种装饰性混凝土,天然朴实的建筑语言与市政建设中对城市外观设计的诉求相契合。清水混凝土材料艺术表现形式为越来越多的市政道路建设所采用。与此同时,市政道路工程中清水混凝土外立面如何在清水艺术的表现力与施工工艺做出权衡,成为市政道路建设必须解决的难题。目前清水混凝土研究主要集中在施工工艺上,具体表现为对模板的选择、混凝土质量控制、成品保护等方面,缺乏系统的对外观设计与施工工艺相结合的研究。为了解决市政道路设施建设中外观设计与质量控制之间矛盾,本文通过对常见的外观设计要求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相应的施工工艺措施,确保清水混凝土工程外观设计与施工工艺的完美结合。

2 清水混凝土外观设计

清水混凝土建筑作为一种建筑表现形式,因其混凝土一次成型,立面可直接采用现浇混凝土的自然色作为饰面而被市政道路工程广泛采用。清水混凝土外立面细部的精细化设计与饰面类型的选择将直接关系清水混凝土艺术表现力的体现。

2.1 清水混凝土外立面效果

清水混凝土建筑语言有力诠释了交通类建筑作为大型公共设施宏大磅礴的气势,清水混凝土材料饱有古朴凝重、自然清纯的质感与建筑的特有气质浑然一体。市政道路设施的清水混凝土技术主要应用在城市高架周边结构挑檐、柱以及桥梁、隧道内部钢筋混凝土立柱、横梁。

2.2 清水混凝土外立面细部设计

市政道路工程中,清水混凝土外立面细部构造做了精细化设计:主次梁阴阳角为圆弧收口处理;横梁装饰线的灵活运用等都体现了混凝土坚硬之中也别具柔和的一面。外挑檐清水线设计大样详见图1,柱顶装饰线设计大样详见图2。

外立面设计通过天棚上设置装饰线以提升装饰清水混凝土层次感的效果。另外,外立面细部构造的精细化设计(如天棚吊顶、包柱)处理管线、雨水管外露;立柱与横梁交接处的收口问题。

2.3 清水混凝土饰面类型及其形成方法

清水混凝土饰面类型主要包括构成材料浇筑而成的饰面与后期涂层处理所产生的饰面两类。市政道路设施饰面效果近人尺度部分属于后期涂层处理一类,虽然混凝土材料造成表面机理是体现其饰面建筑表现力的重要因素,但由于混凝土的施工需要多人多机械联合作业施工。并且结构工程可能跨越几个明显的季节变化,因此,难以保证所有混凝土都能一次施工后呈现出完美的效果。经常出现的问题为冷接缝、色差、麻面、蜂窝等等缺陷,而这些缺陷所导致对外观效果的影响必须通过后期处理来弥补。加之,大型市政道路工程设计年限通常为100年,按《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 169-2009)中要求设计使用年限宜控制在50年内。对于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此类大型公共建筑,为保证结构的耐久性,防止混凝土不被外界因素侵蚀破坏,通常做法是在清水混凝土基层上采用一类以高耐久性常温固化氟树脂透明(或半透明)涂料,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喷涂从而起到长久保护混凝土免受外界环境破坏并保持混凝土自然机理和质感的喷涂工艺。通过高耐候性的、透气性涂料涂装工艺实现对清水混凝土长久的保护,使混凝土的强度和外观效果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3 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标准设计

由于清水混凝土表观缺陷主要原因是施工和材料选择及级配设计引起,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标准的建立必须考虑以上方面因素,在结合国家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标准,考虑以往各大型项目清水混凝土标准的基础上,确定如下适用于市政道路工程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标准。

3.1 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施工标准

(1)轴线通直、尺寸准确;

(2)棱角方正、线条顺直;

(3)表面平整、清洁、色泽一致;

(4)表面无明显气泡,无砂带和黑斑;

(5)表面无蜂窝、麻面、裂纹和露筋现象;

(6)模板接缝、对拉螺栓和施工缝留设有规律性;

(7)模板接缝与施工缝处无挂浆、漏浆。

3.2 清水混凝土外观质感控制要求

(1)颜色:混凝土颜色基本一致,距离墙面4 m肉眼看不到明显色差;

(2)气泡:混凝土表面气泡要保持均匀、细小,表面气泡直径不大于3 mm,深度不大于3 mm,每平方米混凝土气泡面积小于3×10-4m2;

(3)裂缝:表面无明显裂缝,不得出现宽度大于0.2 mm或长度大于50 mm的裂缝;出现的细微冷接缝不超过1/500;

(4)光洁度:成型后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无油迹、锈斑、粉化物、无流淌和冲刷痕迹;

(5)平整度:表面垂直度、平整度达到高级抹灰质量验收标准,平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2 mm;

(6)观感缺陷:无漏浆、跑模和涨模,无烂根、错台,无冷缝、夹杂物,无蜂窝、麻面和孔洞,无露筋,无剔凿或涂刷修补处理痕迹;梁柱接头通顺,无明显槎痕。

4 清水混凝土外观设计与施工工艺结合的启示

4.1 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标准的制定

清水混凝土充分展示了材料的自然肌理和天然特性。对于需要尽量减少道路建设对城市景观与周边环境的影响,对外观效果有较高要求的项目需制定的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标准、表面质感控制标准。遵循标准进行有的放矢地的外观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将有效地保障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满足市政道路工程清水混凝土外立面效果的要求。

4.2 基于施工工艺的外立面细部精细化设计

清水混凝土外立面细部构造的精细化设计将有效减少施工造成的外观质量缺陷,增强清水混凝土的表现力。立面细部的圆弧收口处理;横梁、立柱、天棚装饰线的灵活运用等都体现了混凝土坚硬之中也别具柔和的一面;通过外立面细部构造的精细化设计(如天棚吊顶、包柱)处理管线、雨水管外露;立柱与横梁交接处的收口问题;明确设计中预埋件与明缝、蝉缝位置保证预埋件与混凝土平整一致与位置正确,以避免外露,形成锈斑,影响清水混凝土观感质量。避免模板工程中板面在对接时,板面的接缝与大模板的接缝与建筑的明缝、蝉缝不吻合的问题。

5 结语

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复杂性使得混凝土外观出现冷接缝、色差、麻面、蜂窝等等缺陷,清水混凝土的后期涂装处理为建筑外观表现和结构的耐久性提供了解决方案。

摘要:清水混凝土作为绿色建筑材料,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大量采用。清水混凝土墙面、柱面、顶棚。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由于市政道路设施结构的特点和清水混凝土外观及质量的要求,遇到诸多实际工程难题,因此有必要对清水混凝土外观设计与施工工艺的结合进行研究,针对目前清水混凝土国内尚无统一的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标准和外观设计标准,通过归纳清水混凝土常见外观设计与质量控制之间矛盾,在分析市政道路工程特点的基础上,借鉴以往工程的经验,制定清水混凝土表观质量控制标准和施工控制措施,应用在实际工程中,确保清水混凝土外观设计与施工工艺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绿色建筑材料,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外观设计

参考文献

[1]Dai Yongning.Construct ion Technology of Fair-facedConcrete in Nanjing Yangtze River3rd Bridge[M].Bei jing: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2006.

[2]Wang Zelin,Yang Ding,Li Ning.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Fair-faced Concrete for Main Stadium of University2011Shenzhen[J].Construction Technology,2009(12):95-98.

[3]Ni Jinhua,Shi Jinfei,Shen Fengyun,etc.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Beijing Shooting Range Hall[J].Construct ion Technology,2009(2):1-6.

[4]Tao Jin,Zhao Gui xiang,Yuan Yong,etc.Research on Workability and Optimum Mix Parameters of High-strength Selfcompacting Concrete[J].Construction Technology,2005(S2):31-34.

[5]Zhang Dong liang.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Concrete-filled Tubular Column for Nanjing South Station[J].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2011(3):109-104.

[6]Zhu Mintao,Zhang Xiong.The Optimized Mix Design of SCC[J].Concrete,2006(8):56-60.

上一篇:中西方酒文化差异下一篇: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