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精选12篇)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篇1
《专利审查指南2010》第一部分第三章4.2对专利申请产品要提交的外观设计图片或者照片做了规定:“专利法第五十九条第二款规定, 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为准, 简要说明可以用于解释图片或者照片所表示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专利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 申请人提交的有关图片或者照片应当清楚地显示要求专利保护的产品的外观设计。就立体产品的外观设计而言, 产品设计要点涉及六个面, 应当提交六面正投影视图;产品设计要点仅涉及一个或几个面, 应当至少提交所涉及面的正投影视图和立体图, 并应当在简要说明中写明省略视图的原因。”审查实践中, 立体产品仅提交一个主视图和一个立体图以及简要说明写“设计要点在主视图”或者申请人提交的立体产品视图符合审查指南规定的基本视图数量要求, 审查员仅以申请人提交的图片或者照片为基础进行审查, 对申请人未提交图片或照片显示的要求保护的产品的外观设计的其他特征不进行审查, 审查员亦给予认可。而实际上, 这类申请并没有清楚地显示请求保护的对象, 对后续程序的确权、维权造成不利影响。
1 立体产品提交视图的基本原则
1.1 清楚表达。
所提交的视图是立体产品的视图, 应将请求保护的外观设计基本要素, 即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表达清楚。立体产品在提交视图时, 申请人应充分地分析、确定请求保护的外观设计产品, 并且首先应当满足清楚表达的要求。
1.2 明确保护范围。
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范围是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而其保护的关键就是申请人提交的视图, 只有提交正确、清楚、完整的视图, 才能使一项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创新之处与产品进行有机结合、共同确定外观设计专利保护范围。
1.3 权利稳定。
如果申请人只是将注意力放在立体产品视图的提交是否满足了形式和格式要求, 只关心其主要表达的设计要点的视图, 而忽略了产品整体形状的清楚表达, 则会造成保护范围不清楚, 会导致在无效和侵权程序中将处于相当被动局面。
1.4满足出版公报和信息传播。
提交的外观设计专利视图除了清楚表达和正确表达保护范围外, 还要考虑充分发挥专利文献中信息传播的作用。因此, 为了保证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公报的出版质量, 申请文件提交的视图要满足相关的规定, 例如, 当图形缩小至2/3时, 产品的各个细节仍然应当清晰可辨、转为黑白视图后产品的轮廓线仍然清晰等。
立体产品提交的视图“清楚显示”与“清楚表达”是“量”与“质”的关系, 前者是视图在表现形式、视图数量、视图质量等在“量”上直观的体现, 例如, 视图的大小、分辨率是否满足出版公报打印要求;视图提交的图幅数是否符合审查指南规定的基本视图数量要求;绘制视图线条是否规范、投影关系是否对应;照片视图拍摄是否清楚、比例是否一致;计算机渲染视图立体图与正投影视图之间表达是否一致等外观设计图片或者照片在形式审查中的体现。后者, 进一步说, 申请人所提交的视图在满足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的基本要求, 也就是外观设计图片或者照片形式审查合格, 但获得的权利是否充分地、清楚地体现了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范围;视图是否表达出产品所要体现的设计要点特征, 其实质内容是否清楚表达才是反应其保护范围是否清楚在“质”上充分的表现。
2结合实际案例理解“清楚表达”
下面列举的立体产品将分别从绘制视图、照片视图及计算机渲染视图三种视图提交方式分析是否清楚地表达了产品的保护范围。
案例1产品名称:立柱
案情:简要说明省略视图原因为“左视图、右视图以及后视图均与主视图相同, 省略左视图、右视图和后视图;仰视图与俯视图相同, 省略仰视图。”申请日视图, 如图1。
点评:结合简要说明中省略视图原因, 该案六面正投影视图齐全, 但主视图中间柱体形状有回转体和非回转体两种可能, 仍需提交立体图或者剖面图/剖视图, 以使产品设计表达得更清楚。产品中间部分横截面剖视图存在两种可能性, 产品形状不唯一, 导致保护范围不确定, 如图2所示。A-A剖视图与B-B剖视图及A-A剖视图′与B-B剖视图′。
案例2产品名称:弹簧片
案情:简要说明中省略视图情况:后视图与主视图对称;右视图和左视图对称;仰视图和俯视图对称;故省略后视图、右视图和仰视图。申请日视图, 如图3。
点评:申请日仅提交了三幅正投影视图, 其中主视图中的结构仅通过左视图和俯视图并无法得到进一步的表达, 就已提交的视图看, 存在外观设计未清楚表达的问题。仍需提交立体图或者剖面图/剖视图, 使产品设计的外部形状表达得更清楚。例如提交A-A剖面图, 如图4则能清楚表达该外观设计, 保护范围稳定。
案例3产品名称:泵体
案情:拍摄的照片视图虽然满足视图数量要求, 但图片质量不能满足清楚表达。
点评:照片视图细节拍摄不清晰, 不能清楚地显示要求专利保护的产品的外观设计, 补正清晰的视图将导致修改超出申请日图片所表示的范围。最终导致不能授予专利权。
案例4产品名称:书柜
案情:简要说明省略视图原因为“本外观设计中右视图与左视图对称, 故省略右视图。本外观设计产品顶面、底面及后面不常见, 故省略俯视图、仰视图及后视图。”
点评:申请日仅提交了产品设计要点所涉及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此种情况下还应当至少提交一幅立体图才能满足《专利审查指南》第一部分第三章4.2所规定的立体产品的视图提交要求。该类案件提交视图时, 首先应满足审查指南中关于视图数量的要求。
案例5产品名称:双人沙发
案情:简要说明省略视图原因为“本外观设计右视图与左视图对称故省略右视图, 产品仰视图为不常见面, 故省略仰视图。”如图7所示立体图的拍摄角度与主视图一致, 应当补正提交一张立体图替换申请日立体图, 如图8所示。
点评:产品拍摄时应注意立体图应至少表达三个面, 表达的内容与正投影视图表达相同。
案例6产品名称:消毒柜
案情:简要说明省略视图原因为“后视图因无设计要点, 故省略。”如图9中主视图面板渲染不清楚与立体图关于该产品竖条纹部位表达的设计内容不一致。
点评:通过建模软件渲染的视图应注意“环境光源”的角度, 务必使产品的形状、图案清晰, 以清楚显示产品的细节。需要专业计算机绘图人员综合全面处理产品各个细节, 以满足清楚表达的要求。如图10主视图。
1.3 立体产品视图提交常见的共同缺陷
主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和立体图属于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基本视图, 结合审查实践申请人提交的立体产品视图常见的缺陷如下:
1.3.1 申请人提交的视图无法确定立体产品三维形状, 不能完整、准确地表示其产品, 不能清楚地显示要求专利保护的产品的外观设计。若视图存在此实质缺陷审查员将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告知申请人该申请不能获得专利权。如案例1立柱。
1.3.2 各视图之间投影关系不对应, 不符合正投影规则, 不能清楚、准确地显示要求专利保护的产品的外观设计。视图的绘制/拍摄应遵循正投影规则, 计算机渲染视图也应遵循正投影规则。
1.3.3 视图名称错误, 常见例如“前视图”应为“主视图”;“顶视图”应为“俯视图”;“侧视图”应为“右视图”或者“左视图”;“立视图”或者“轴测图”应为“立体图”。
1.3.4各正投影视图之间比例不一致或者投影关系不对应。俯仰视图横向比例、横向结构应与主后视图横向比例一致、横向结构对应;主后视图纵向比例、纵向结构应与左右视图纵向比例一致、纵向结构对应;左右视图横向比例、横向结构应与俯仰视图纵向比例一致、纵向结构对应。
在机械制图中, 主视图反映长度和高度, 俯视图反映长度和宽度, 左视图反映宽度和高度。上述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总结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目前对立体产品绘制视图及计算机渲染视图各正投影视图之间对应投影关系的审查遵循此标准。
1.3.5 绘制视图线条过粗、过细、不连续、不均匀、为锯齿形, 影响该外观设计的正确表达。绘制视图时应当参照我国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有关规定绘制。
1.3.6 照片视图不清晰, 不能清楚地显示要求专利保护的产品的外观设计。该缺陷常见于色彩较深的立体产品拍摄时, 由于光线原因造成产品的细节拍摄不清楚。如, 案例3泵体。
2 立体产品视图提交建议
对于大多数立体产品来说, 以绘制视图、照片视图、电脑渲染图三种视图提交方式的任何一种方式提交视图均可, 但就表达效果和易于理解来说, 照片视图和电脑渲染图要优于线条绘制视图。涉及图案、色彩要素的外观专利申请, 宜采用照片或者计算机渲染视图的表达形式, 对于难以用线条绘制的产品, 如大型机器设备, 由于其涉及的零部件较多, 也宜采用照片视图的形式提交, 对于以形状特征为主要设计要素的产品, 则宜用线条绘制视图的形式表达。
2.1 立体产品线条绘制视图提交方式建议
2.1.1 图片数量满足:
形状结构简单的产品, 设计要点视图+立体图;大于等于2幅。形状结构复杂或者难以确定形状的产品为六面正投影视图+立体图。另外, 如果视图因为对称、相同等原因省略时需要在简要说明中注明。
2.1.2 图片质量满足:
六面正投影视图;多角度立体图;多状态图;合理采用剖视图、剖面图;局部放大图;线条标准, 投影对应。
2.2 立体产品照片视图提交方式建议
2.2.1 拍摄角度:正对着产品的中心拍摄。
2.2.2 拍摄距离:根据产品的大小, 合理选取拍摄距离, 不宜太远也不宜太近。
2.2.3 拍摄光线:尽量采用自然光, 光线不要太刺眼, 也不能太暗, 尽量不打闪光灯。
2.2.4 背景选择:背景单一, 产品与背景具有明显的明度对比。
2.2.5 局部放大图:如果需展现产品细节, 可以拍摄局部放大图, 并正确标注。
2.3 立体产品计算机渲染视图提交方式建议
2.3.1 正投影视图+多角度立体图。
2.3.2 如果需请求保护色彩, 色彩最好选准, 接近产品本色。
2.3.3 背景与产品明度对比明显。
2.3.4 色彩对比鲜明, 形状及轮廓细节清晰。
2.3.5 专业人员进行绘制建模。
2.3.6 角度和灯光设置适当, 避免反光或者太暗。
2.3.7 图片是否清晰, 分辨率是否在72dpi-300dpi之间。
现行标准下, 对于外观设计立体产品视图提交的三种方式, 申请人应当根据自己的外观设计产品的特点慎重选择, 同时注意提交的视图数量和视图质量并重, 满足清楚表达、保护范围确定。例如, 时效性强更新较快的产品, 可以选择照片视图提交;对于很难生产出样品无法拍照的产品, 可以选择绘制视图或者渲染图片的提交方式, 但无论采用何种视图提交方式, 均需满足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及审查指南的相关的基本要求外, 同时需注意满足清楚表达, 保证产品保护范围确定, 从而有益于后续的确权及维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
[2]《审查指南》.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
[3]《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视图提交规范》.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篇2
外观设计概述
申请文件的形式审查
申请文件的明显实质性缺陷审查 其他文件的形式审查
新专利法中初审增加条款的审查
比利时 最早保护挂毯。英国后来17几几年时保护棉布。真正以法律形式是从法国的1806年指定的法律。法国是以著作法和专利法两者来保护。只能选其一保护。
我国从85.4.1号开始,三法合一的形式。保护10年。
一年左右能拿到证书。或8、9个月。日本、韩国单独立法保护工业品的外观设计。欧盟只要申请注册,三天做出电子公告。韩国有五类产品进行实审制。其他是注册制。
这是标志,不是保护客体,因为没有附着在产品上。必须是实实在在的产品。
也就是六种情况。
六种:
形状、图案和色彩——并不是说三个要素都包括了就保护范围小,在审核是要考虑形状、图案和色彩三者起的作用。以手机为例说明。看哪个因素对消费者起的作用大。要得到很好的保护,主观性是很重的,因为人对于色彩等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从来没有因为美感的问题来驳回的。审查过程中考虑美感。
不管是不是真的作用于产业上,只要假想能重复再现50次以上就可以。
不作为一个硬性的规定来审查。
这样的建筑物(活动板房、某大厦等),可以重复再现,可以作为保护客体。如果手工艺品、壁挂,虽然是手工制作的,但是能做出很多件,那就可以作为保护客体。但只能做出一件,就不行。
如山中别墅,注意这不是人造景观,这是依托山和水而成的,不具有重复再现性,不能作为保护客体
流沙画——从三个要素上看(形状、图案、色彩),这个流沙画形状都相同,就是从图案和色彩上不同,但是具有重复再现性,所以不能作为保护客体。
对人的视觉冲击在哪,也就是设计要点是什么。当我看到这个沙漏时,视觉冲击最大的是形状,而沙漏的影响微乎其微。所以可以作为保护客体。
杯把,作为产品的局部和整体不能分割,那就不能作为保护客体。在中国,局部保护还是不给保护。但是如果是产品的零部件那是另外一回事。假领子
没有价值的零部件是不予保护的
象棋、拼图单块、扑克牌等一块是不能作为保护客体的。必须是以整体的形式提出,一套、一副的才行。
微雕,需要借助其他工具才能看到的设计,是不能给予保护的。必须是直接作用于视觉的,直接看到的。还有类似的人民币上的水印,必须借助荧光灯才能看到,所以也不能给予保护。
产品必须是一个常规的形态,应该是什么状态就是什么状态,保持原始的状态。如果是餐巾的话,就以餐巾打开的样子来申请。
如果是盘子、餐巾、花的形式,起一个装饰作用,那以工艺品来申请,就可以。根雕、臀尖肉,借助一个自然物的设计。这是不能应用到产业上的。不能保护。
但不是说所有的借助自然物都不能申请。根据自然物的使用情况来判断。如面具的案例。
树叶画、油画,不能。如果是印刷出来的,应用到产业上了,就可以保护。在中国,著作权和外观专利可以同时保护。在某些国家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来保护。
方糖。这种正方体是常见的形状,不予保护。
依托于软件的形式显现出来的。比如通电之类的,都不能给予保护。像电脑开机画面,必须通电之后才能看到,就不能作为保护客体。
在申请时,一定要把图提交的足够表达清楚,如这个手机只提交一幅图,那背面什么样,厚度多少?都不清楚。
程序节约原则:审查员可以修改,但是修改不能影响保护范围。
产品名称的修改:如汽车改成玩具汽车,不行。图片或照片的修改
2.1请求书
2.2外观设计图片或者照片 2.3简要说明
两个地方不同
1、美的
2、铅笔的外观设计,用了文具这个词,就概括不当。成套茶具尽管是概括性的词,但是它是概括得当。
3、人体增高鞋垫——是外观设计的专利。对于功能一点贡献都没有。
4、一副手套,不行
5、新法中去掉了
节能灯:已经作为含义确定的名称了。可以。MP3播放器: MP3是可以的。
答案:ACE DVD指向不清楚:到底是DVD碟片还是DVD播放机?不确定的名称。降血压——这是技术效果,不能出项。
没有价值的零部件也是不予保护的,但是自行车脚踏板有使用价值,长方形——
这两者矛盾。拿掉了。
汽车和玩具汽车用途不同。
椅子——单一用途,一个分类号;
带收音机的电子表——两个分类号;整体橱柜——多个分类号。
一张主视图不能表达清楚,因为俯视图有可能是这三个。
第一次提交视图或图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修正时不能增加新内容来扩大保护范围。
使用状态参考图——有了“参考”字样,一律不属于外观设计保护范围的视图。
保护的是主视图的设计。
这三个是能够清楚表达的例子。
色彩要素要保护的话,必须在简要说明里说明。
熊猫形状的电话机——黑白变成一个图案来保护了
衬托物如果是必需的,那么可以有衬托物,但是在简要说明中图片有衬托物,本衬托物不属于保护的范围。
就是正投影视图之间是不允许混合用的。
点划线的使用
不锈钢锅有人的影像,应该去掉。
反光的问题。
螺纹必须用实线。
对比度的要求。因为公报是黑白的,(5)省略的部分必须说明占总长度的几分之几。(8)用途用于分类
(9)可写也可不写,但要注意不能把整体的设计都叙述出来的。
功能上的描述——不允许。方便省钱—宣传用语,不允许。
宣传用语不是设计本身。
左视图和右视图不同,应该是对称的。
床单,违反了中国人民币法第18条,禁止在出版物、商品上出现人民币的图样。
扑克用于赌博,但是扑克并不违反法律。说违反法律必须是说违反了哪条哪款法律。
用法5条驳回。
但并不是所有的骷髅头都被拒的。鞋子可以授权。
一设计一申请。
比如色彩的保护。
同一类别放宽到同一大类的。
相同的元素起纽带作用。所以属于成套的产品。
在授权之前提出。在驳回之前提出。
如果是主动修改,从申请日起2个月内提出分案申请。
带盖的杯子。两种角度:如果作为一整套产品出现在视图中,则不允许分案申请:盖子。如果提交的视图是杯子、盖子两个 图片,则可以分案申请:盖子。
指甲瓶单独把盖拿出来申请是不允许的。
桌子、椅子在同一个大类中,可以成套申请。
都是挂钩,是同一小类,但是它不满足是“同时使用”,也不会产生同时使用的联想。所以不是成套产品。
修改指:位置改变、设计要素的增加或减少。实质性不相同。
圆形变为方形,补正超范围。
存在缺陷,修改后超范围。
如果申请保护色彩,那修改肯定超范围。如果不涉及色彩,那修改不超范围。
原来的看不出透明,后来提供的照片是透明了。设计要素增加了,所以超范围了。
同样指相同的和相近似的。
不是初审过程中审查的内容。
在无效程序中审查,这样对申请人有利,可以看到底那一项申请有经济价值。把没有价值的申请无效掉就可以了。
整体观察,综合判断。站在一般消费者的立场上,看是否能混淆两种设计。
不授予专利权。
包装袋、标贴。还有服务性的标贴,都不能授权。内部包装的东西,服务的机构。
但是壁纸尽管是平面印刷品,但不是起主要标识作用的。
论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 篇3
2009年《解释》是我国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入法以来,对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问题最为全面的一次修法行为。以2009年《解释》为范本,我国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的特征:
第一,我国外观设计专利制度以“混淆观”为立足点,难以与《专利法》立法宗旨相衔接。在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的范式内,由1999年公布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之“富士宝诉家乐仕案”确定的外观设计专利权乃是防止普通消费者混淆的审判准绳与《专利法》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外观设计),推动发明创造(外观设计)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法”的立法宗旨南辕北辙。
第二,依据《专利法》第二款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权利要求范围被限定在公开专利文件的照片或图片中。但根据《解释》第十一条第二款“下列情形,通常对外观设计的整体视觉效果更具有影响”之(一)“产品正常使用时容易被直接观察到的部位相对于其他部位”,该外观设计专利权利划定原则规定即存在变通性:相对于“设计的易见部分”,一些显示在专利文件中细微的产品设计特征可能被法官排除在考察專利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外。
第三,依照《解释》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整体视觉效果无差异/无实质性差异”是我国判定外观设计专利侵权被控外观设计是否落入他人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实质要件,但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均未正面解释该实质性要件的具体含义,第十一条第二款也仅从“设计的易见部分”及“区别于现有设计的设计特征”对“整体视觉效果”判断的做了侧面限制。《解释》对外观设计侵权判定标准实质性要件的含混解释,并未从根本上结束司法实务界对判断外观设计相同或近似方法的分歧。
《解释》的条文设计吸收了美国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的部分成果。“字面意思上,中国“整体视觉效果无差异/无实质性差异”几乎是美国“相同/实质性相同”的反面表达;普通观察者检验法之“施以一般消费者的注意力,两件外观设计相同之处达到了使该观察者在消费过程中误将其中一件错认为另一件”作为判断“相同/实质性相同”的可能性之一,虽在2009年《解释》中遭到了剔除,但在外观设计“混淆观”立足点主流思潮笼罩下,无论司法实践还是理论探讨仍以“混淆论”为外观设计侵权判定的主要标准。《解释》第十一条第二款之(二)“授权外观设计区别于现有设计特征相对于授权外观设计的其他设计特征”也为类比美国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的“在先设计”概念或新颖点检测法提供可能。
二、我国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的可能性立法及条文设计
着眼于我国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的现实特点,在考虑如何构架出更为合理的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当考虑“目的性”。由司法实践积累、比较法借鉴而来的我国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存在两个层面上的问题。宏观层面而言,是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立足点选择与外观设计作为专利权范畴之立法现状之不兼容;同时在微观层面,立法者并未把握外观设计专利的权利实质,导致具体法条在司法实际操作中的失灵,虽付诸努力,“混淆”的一再去留仍反映出立法者对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理论选择的不自信。因此,在修正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的制定法规则的可能情况下,必须从宏观及微观两个层面着手,将“混淆”牵引至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的正确位置上去。
其次注意“历史性”。从我国1979年第一部《专利法》诞生至今,《专利法》的立法宗旨并未产生大的变化,“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制定专利法的基本目的,2008的立法修正案仅是在此基础上加强了“人本主义”思想,要求将“保护专利权的人的合法权益”的立法精神在《专利法》第一条“立法宗旨”明确下来。须知“一般情况下,运用整体综合比对法有利于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并会在一定条件下限缩社会公共利益的范围,而运用要部比对法有利于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其结果会限制不正当竞争,更有利于社会公众行为的自由。”强调专利权人的权益保护,反映了专利立法未来可能限缩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公共领域的抗辩可能性。因此,在修正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的制定法规则的可能情况下,还必须注意我国外国外观设计专利立法的历史性,保持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基本旨趣的同时,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间的平衡,关注“混淆说”延续与“新颖点”创新间的平衡,关注“整体观察”与“显见部分”的平衡。
产品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探讨 篇4
我国出台了知识产品保护的相关条例, 其中包括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如果是涉及到工业品的外观设计, 上面所提到的法律都可以进行运用, 不过, 最主要还是依靠专利法来进行相关保护。对于外观设计专利来说, 和商标专用权、著作权、发明专利以及实用新型的专利之间, 既有着紧密的联系, 又存在一定的区别。著作权法是对艺术、文学、作者作品的有关权益进行保护, 这里所说的作品, 涉及到摄影、美术、产品设计以及工程设计等相关图纸。所以, 工业品外观设计, 由于有涉及到色彩的搭配、产品图案的设计等, 可以通过产品设计图纸、美术作品等相关形式, 申请进行著作权法的相关保护。不过, 由于著作权保护存在非垄断性, 因此, 虽然权利人有进行及时登记, 但是一旦发生纠纷, 权利人想进行维权同样存在困难。如果采用商标法对商标的专用权进行保护, 虽然可以通过申请商品外观的方式获得产品的外观设计, 不过, 我国的商标法只体现在对知名商标的商品外观进行保护, 因此, 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商标能够列入知名商标的范畴。在中国的法院, 也很少出现为了产品的设计对商标法进行相关保护。因此, 和专利法相比起来, 要采用商标法或者著作权法对工业品的外观进行保护, 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在这里, 专利法所指的外观设计, 是指对产品的图案、形状以及结合色彩的图案、形状设计等, 所进行的具有美感并且能够在工业上得到运用的设计。专利法则对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范围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规定以照片或者图片中的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作为标准, 因此, 与发明及实用新型的专利进行对比, 外观设计专利权明显带着其特殊性质。
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权是对抽象的技术方案进行相关保护, 而外观设计专利权是对具体的专利产品所进行的保护, 因此, 对于前者来说, 其保护的主题是技术范畴, 而对于后者来说, 保护的主题则是属于美学思想范围, 并不在技术范围之内。外观设计的载体是属于产品, 它是以具体产品的图案、形状以及色彩作为设计的对象, 因此, 要和特定的产品进行相联系。对外观设计进行强调, 是由于它所具有的可以给人产生美感的装饰性, 因此, 外观设计保护是对实用产品非实用性范围进行保护。
2产品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
2.1 做好知识产权相关宣传工作
做好知识产权方面的相关工作, 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对内可以多举办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专题讲座、培训班, 对大家普及产权方面的相关知识;对外可以多参加各个部门组织的知识产权的宣传活动等, 进一步指导员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学习, 企业可以和新员工签订保密协议, 使每位员工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以及各项政策, 使企业员工能够自觉尊重知识产权, 能够自觉地参与到知识产权的各项工作。
2.2 对外观设计进行专利管理
对外观设计进行专利管理, 首先要学习好我国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 并且制定出科学的企业知识产权的发展目标, 可以对单一的外观设计专利进行改变, 转变为实用型的外观设计专利。而企业的知识产权, 可以由以往粗线条的管理模式向科学、严谨的管理模式转变。外观设计专利工作可以和保密、科技等工作进行联系, 要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进行相应的强调, 可以进行科学计划项目的立项, 要求对项目要从开始就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企业如果要研发新的产品, 首先要对新产品进行可行性的研究, 做出相关报道, 然后进行审查, 并且组织本企业的管理人员、发明人员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等, 由专利代理机构代理人进行相关讨论, 及时进行专利的申请, 以免知识产权受到流失。
2.3 对外观设计专利成果进行相关转化
有的专利虽然拥有专利权, 但是对专利权没有进行实施, 使得企业虽然对这项专利有投入, 却没有产生经济效益, 这样的结果是:虽然可以使对手产生迷惑, 使自身获得保护, 却无法对科技进步起到推动的作用, 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 企业可以制定出相关的政策, 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成果的转化, 并且使外观设计专利工作得到重视, 更进一步增强成果的相关转化工作。同时, 企业要树立起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可以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 对知识产权进行充分利用, 做到既能分享别人的劳动成果, 又不进行无意地对其进行侵犯;另一方面, 对于自己的知识成果, 同样要树立起保护意识, 保证自身的权利不受他人侵犯。
3结语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书 篇5
────────────────────────┬───────────
使用该外观设│⑴
⑶│
计的产品名称│
──┬─────────────────────┤(外观设计)
⑷ │姓名├───────────
设├─────────────────────┤
计│地址│⑵
人││
──┼─────────────────────┴───────────
⑸ │姓名或名称电 话
├─────────────────────────────────
│邮 政
申│地 址□□□□□□
请│编 码
人├─────────────────────────────────
│国籍或总部所经常居所或营业所
│在地国家名称所在地国家名称
├─────────────────────────────────
│代表姓名
──┼─────────────────────────────────
⑹ │名 称地址
专├─────────────────────────────────
利│专利局给出的代理机构所在地区
代│□□□□□□□□□□□
理│代理机构代码邮 政 编 码
机├─────────────────────────────────
构│代理人姓名登 记 号
──┴─────────────────────────────────
⑺
□已在中国政府主办或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请求费用减缓
□已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
─────────────────┬──────────────────
⑻申请文件清单│⑼附加文件清单
1.请求书份 每份 页 │ □代理人委托书
│ □要求优先权声明
2.图片或照片 份 每份 页 │ □优先权证明材料
│ □不丧失新颖性的证明文件
3.说明书份 每份 页 │ □
────────────┬────┴────────┬─────────
⑽上述以外的设计人│⑾上述以外的申请人│⑿申请人或代理机构
││ 签章
││
││年 月 日
────────────┴─────────────┴─────────
2.说明
(1)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时,应当提交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书以及该外观设计的
图片照片(必要时有图或照片的简要说明)等文件。
(2)申请文件一式两份(正副本各一份),允许使用复印件,但申请人或代
理机构签章不得复印。
(3)填写本表必须使用中文。外国人名、地名如无统一中文译文时应当注明
原文。
(4)表中的“□”供填表人在填写选择性项目时使用,若有方格后所述情况,应在方格内标上“√”号。
(5)本表第⑴⑵两栏由专利局填写。
(6)申请人是单位的,应使用单位全称。申请人是单位又未委托代理人的,应在该单位指定一名代表作为联系人,填在第⑸栏“代表姓名”后面;两个以上单
位共同申请的,应协商推选出一个单位作为所有申请人的代表,并在该单位指定一
名代表联系人,分别填在第⑸栏“姓名或名称”及“代表姓名”后面。申请人委托
代理人的,第⑸栏“代表姓名”不必填写。
(7)有多个设计人、申请人时,在本表第⑴、⑸栏中只填写一个,其余的分
别填写在第⑽、⑾栏中。本表第⑿栏应由第⑸栏或第⑹栏中的申请人或代理机构签
字或盖章。
(8)本表第⑹栏中代理人登记号指代理人在中国专利局的登记号。未向专利
局登记的人不具有代理人资格。代理机构指定代理人时,不得超过两人。
(9)通讯地址应详细、准确、符合惯例,以能迅速投递为准。
(10)本表各栏填写不下时,可另附与本表同样大小和质量相当的白纸续写。
续写时,应注明所续栏编号。
(11)个人申请专利缴费有困难请求费用减缓的,应在本表第⑺栏中作出标
记。申请人在请求书中未作出请求费用减缓的标记,申请日后提出费用减缓,申请
第十二届中国专利奖外观设计金奖 篇6
外观设计专利评奖标准有以下三条:一是外观设计专利权稳定,形状、图案、色彩方面设计独特,具备创新程度高、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实用性强、绿色环保、引领未来健康生活方式等特征;二是外观设计专利对提升相关产品以及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三是外观设计专利的专利权人、实施单位对于该项专利权的运用和保护措施积极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届中国外观设计奖的重点申报领域包括家电、数码产品及配件、交通工具、家居用品、时尚休闲五类。本届中国专利奖外观设计奖共收到参评项目79项,均由各部委、各地方知识产权局、各行业协会及两院院士联名推荐。评审先由外观设计专业组评审委员会进行初评,确定金奖推荐项目,最终报终评评委会确定评审确定获奖项目。评审中通过项目介绍人员对专利概况、设计因素、运用保护知识产权情况等方面进行介绍,外观设计专业评审组从创新程度、创作的难易程度、对设计产业的作用、设计理念的表达、经济社会效益、运用保护知识产权的成效六个方面对各参评项目进行评分,按参评项目评分高低排序,确定预选获奖项目名单,预选获奖项目进一步由第十二届中国专利奖评审委员会审议。通过此次评选,飞亚达手表(Z070)、顾家沙发(1009)、福田重型卡车、美的电压力锅(MY-CS20)和联想笔记本电脑(U110)5项产品获得了中国外观设计金奖,另评出外观设计提名奖7项,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25项。中国专利奖于11月13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各个奖项的获奖者及推荐人等嘉宾均出席颁奖礼。
飞亚达手表(Z070)
本专利是一款非常专业化的,在极特殊环境下使用的手表,它是由中国神舟七号航天员首次出舱执行任务时佩戴的。该表通过从80摄氏度至80摄氏度真空温度鉴定试验,并通过了航天相关部门的多重检测,性能高于其他产品,防磁指数是国家标准的十倍;其特殊力学结构可以承受飞船发射着陆阶段的振动环境、加速度环境和冲击环境;其特殊耐负压结构,确保气密性,解决出舱时快速减压至真空的剧烈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问题。除了具备以上功能外,该表同时注重人机功效,保证了在航天过程中使用的便利性以及在太空环境下使用时的稳定性。产品做工精细,在外观设计上体现出产品的艺术性,诠释出科技和太空的神秘,尽显高贵。
福田重型卡车(欧曼ETX)
该车型是福田汽车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欧系重卡产品,是国内自主开发产品中第一个满足欧洲标准的驾驶室。整车外观新颖、大方、实用性强。外型大气、豪华,前围黑色中网和下进气孔极具视觉冲击力,导流罩采用流线型设计,造型动感。扰流罩造型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其功能性。侧导流角板造型新颖,与整车造型融为一体,有利于提升行车速度,有效控制油耗。重型卡车(欧曼ETX)整车设计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设计,体现了当今商用车环保、安全、舒适与豪华等多方面的发展趋势。
顾家沙发(1009)
顾家沙发(1009)又名月牙湾沙发,因其整体造型形似弯月而得名。这款沙发突破了传统沙发直线和直角的设计,全部采用弧线形。在功能的处理上,摒弃了传统上沙发茶几与沙发分离的形式,将沙发和茶几利用造型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比例上处理得当,形式耳目一新。并且,在沙发的用途方面,利用其独特的弧线形以及扶手处逗号造型的处理,将传统的坐、卧、靠三种形式在一个弧线上实现,高低台的设计既实现了沙发与茶几的功能,又满足了高低台落座的需求。
联想笔记本电脑(U110)
该外观设计产品体现了联想对笔记本独特的设计理念。其红色的金属光泽上盖采用了独特的金属浮雕工艺,生成中国隋唐时期流行的蔓草纹图案的纹理。笔记本用整片压克力材料打造无边屏幕;键盘和置腕处也是镜面设计,采用仿钢琴烤漆的涂装处理。屏幕转轴处简约的折线设计,使屏幕呈“L”型,当屏幕合上时,笔记本的前端部分倾斜的角度,恰如平行四边形,当屏幕打开时,加大使用者眼睛与笔记本电脑屏幕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用户操作电脑的舒适度。底面机壳采用仿皮革材质的橡胶包覆,所有的散热口都做成中国传统的窗格造型,给人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美感的强烈冲击。
美的电压力锅(MY-CS20)
中凹口住宅设计专利介绍 篇7
城市集合性居住建筑的住宅单元按每单元每层套型的数量分类可分为一梯两户和一梯多户2种类型(一梯多户即为一梯三户或以上,一般属于中小户型住宅)。一梯两户一方面由于户型较大,因此经济性问题不突出;另一方面南北两个方向均可采光,所以户型均好性问题也不突出。而一梯多户既有较突出的经济性问题又有较突出的户型均好性问题,可以说一梯多户住宅设计中所有难以解决的问题都与这两个问题有关或由这两个问题所引起。
一梯多户住宅均好性问题主要是建筑单元中间户与边户的面宽配置不同造成的,此外很多设计单元中间户只有一个方向的采光窗,导致室内空气无法自然流通,降低了中间户的居住品质,加剧了户型均好性问题;而其经济性问题主要是一梯多户中小户型住宅公共区域交通配置在建筑高度类别相同情况下,与较大户型一梯两户相比,对建筑面积的刚性需求不能相应成比例减少,使公共面积分摊不利因素影响了建筑经济性。2006年原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编制的《国家康居示范工程节能省地型住宅技术要点》规定高层住宅使用面积系数不应低于0.72,从现状上看90m2以下板式一类高层一梯多户住宅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国家康居示范工程节能省地型住宅技术要点》同时还规定:北方地区板式住宅进深一般控制在13~15m,南方地区板式住宅进深控制在11~13m。由此可知,住宅不论大小对进深的尺度要求实际是相同的。否则一梯多户住宅节能省地就逊色于一梯两户的较大户型,使其经济性无法保证。而当中小户型进深尺寸被要求与大户型相同时其面宽势必被压缩,又会影响中小户型住宅采光通风问题,因此一梯多户类型住宅不论是建筑经济性还是采光通风都处于不利地位。虽然近几年我国住宅产业和相关技术迅猛发展,但都无法解决这个技术难题,以致由此产生的问题如凹口的不合理使用、塔式住宅的视线、日照问题等非常普遍。
1 一梯多户中凹口集合性居住建筑
中凹口住宅是在一梯多户住宅设计中尝试同时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发明。此发明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专利名称:一梯多户中凹口集合性居住建筑,专利号:ZL2015204297163),其发明专利也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它是目前可以全面达到《国家康居示范工程节能省地型住宅技术要点》对建筑进深和使用面积系数规定的板式住宅建筑。
1.1 中凹口的形式特点
中凹口是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使一梯多户的公共内廊式建筑单元背立面中部附近设置1~2个深入建筑公共内廊上的建筑凹口,使公共内廊及其他公共区域,如消防前室、电梯厅等可通过凹口直接采光,为区别普通采光凹口故将这种建筑凹口称之为中凹口。此时原来单纯公共内廊性质的走道转变为具有内外廊双重性质的公共走道,因此建筑单元的中间户或边户(主要是中间户)能通过与公共走道之间的隔墙上开窗,利用公共走道采光通风,使单元中间户由单朝向通风变为具备南北双向对流通风。
1.2中凹口建筑公共区域交通布置与建筑经济性
根据中凹口建筑高度类别不同,在中凹口与公共走道结合部,将部分竖向交通,如楼梯、楼层平台、电梯厅、消防前室集合在某一段公共走道上,使这一段公共走道成为利用中凹口采光同时兼具竖向交通和水平交通功能的复合空间,复合空间既是走道,也是电梯厅或消防前室,建筑经济性获得提高。
某一类高层住宅平面如图1所示(图1中连廊是通向建筑单元另一疏散出口的消防通道,通道上的两扇门平时作为门禁关闭,火灾时自动打开),中凹口1与消防前室即电梯厅紧邻,消防前室不仅可从中凹口处获得直接采光并可自然排烟,节省了机械通风设施和相应场地,并节省了一部分公共走道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有效提高了建筑面积使用系数。图2案例为一梯六户中凹口住宅建筑,4套单元中间户建筑面积均为39m2,但其建筑使用面积系数达0.72。使用面积系数优劣取决于公共区域的合理布局,中凹口建筑用多功能空间取代单一功能的公共走道,为保证使用面积系数设计的合理性打下基础。
1.3 中凹口住宅进深、面宽及采光通风设计
以图3a为例进行说明,除了公共区域本身依赖中凹口采光外,还有单元中间户的卫生间、起居室、卧室及与公共走道不直接相邻的主卧室、客厅,均能通过套型与公共走道相邻的隔墙上开采光窗,直接或间接共享来自中凹□-公共走道的北面采光通风。公共走道有中凹口1与1a处2个采光点大大增强了采光通风能力(在发明专利的有关申请文件中1a被定义为隐蔽性中凹口)。中凹口与公共走道协同作用,改善了建筑套型户内采光通风的效果。
中凹口解决的是“一个片”的采光通风问题,即凡与公共走道隔墙相邻的相关空间,不论这个相关空间是单元边户还是中间户,都能分享中凹口带来的采光通风便利,特别是单元中间户由单方向开窗采光变为南北向开窗采光通风,提高了住宅单元中间户的居住品质。此外一般住宅采光凹口位置均在建筑套型内,而中凹口建筑使中凹口与公共区域相邻,凹口通过公共区域改善各套型的采光通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套型之间及套型内不同部位的差异对采光通风的要求不同,不仅需要按照各自特点合理分配采光通风资源,还必须结合建筑的一定形态挖掘可能被利用的非常规采光通风资源,弥补常规采光资源的不足,这是中凹口设计优越性的关键所在。这种优越性不仅在建筑内部户型设计上可获得充分反映,在建筑外立面上也同样可获得充分反映,在建筑4个立面中的3个立面都可以不设置建筑凹口,与塔式住宅复杂外轮廓相比,建筑整体体形更加规整。
当然建筑凹口的合理使用也不能排斥,国家房地产政策或客户特别要求,有时对住宅套型的建筑面积有严格规定,例如规定新开发项目住宅套型建筑面积90m2以下的户数不少于三分之二,或建筑面积90m2以下的住宅套型买卖税收有所优惠等,此时就需要采用增加凹口的方式控制套型的建筑面积。在采用中凹口技术的前提下,可使采用凹口带来的弊端被削弱,使用凹口的数量也得到控制。在图3案例中,两室两厅的套型建筑面积均小于90m2,仅有占比较少的三室两厅套型建筑面积大于90m2。案例的采光凹口主要是单元两两拼接处,即单元左边户的卫生间采光凹口2,而单元中间户厨房与卧室共用的采光凹口被厨房工作阳台填平,采光凹口的副作用也随之消失,但采光凹口作用依旧被保留,其中次卧室南北两个方向都能开窗,使其利用凹口采光的不足获得了有效补偿。这些案例中两套单元中间户的北面均有较好的采光通风条件,与单元边户相比,其南北通透及面宽分配等差异所产生的问题基本被克服,相对来说单元中间户更加紧凑,单元边户稍感宽敞,两者户型均好性获得改善。
1.4 中凹口住宅设计图集
中凹口住宅案例已绘制成集,按单元中间户面宽分有3.5,3.0,2.5,2.0,1.5,1.0个开间共6个系列。每个系列至少有4个案例,其中一类高层2个案例(双跑楼梯、剪刀楼梯各1个案例);建筑高度54m以下2个案例,均由同一系列一类高层案例经适当调整演变而来,即每个系列套型基本相同,差异主要在公共区域部分。图3b,3c,3d均由图3a案例演变而来。所有案例建筑进深和建筑平均进深不小于11m;一类高层最小使用面积系数不小于0.72,有电梯多层最小使用面积系数不小于0.78;每户至少有1个卫生间能够开窗采光通风。有了这样的设计图集,在住宅小区方案设计时设计工作量将大大减少,可使设计人员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方案完善,提高设计质量。
2 结语
打印头专利设计使停机时间更少 篇8
全新的Videojet公司的1620超高速打印机的一大优势就是它的速度比已有的打印机高出了40%, 使得操作灵活性更强、运行速度更快, 还能打印更多内容。生产线速度因此提升了25%, 每分钟高达150米。此外, 打印字符的尺寸也从原来的7×4增大到了7×5。而这一切都是在充分保证打印质量的情况下实现的。
英国Britvic公司的维修技师Paul Ash称:“现在我们每周只需要在生产线停机不会带来太大压力的时段里, 挑一个方便的时间来清洗打印头就行。由于打印机的墨水量较大, 一般墨水可以维持三到四天, 甚至更长的时间。”
这台1620超高速打印机在该软饮料工厂中打印了超过2300万条编码, 但打印头仍无需进行清洗。该打印机采用了Clean Flow打印头专利设计, 能够在尽可能减少维护的情况下提供最大程度的运行时间。减少墨水的堆积可能会使一些喷墨打印机停机, 但是Clean Flow打印头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而且它只需更少的维护保养, 并能在不加干预的情况下运行更长的时间。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篇9
1. 相关判例
(1) Gorham Co.V.White。
“普通观察者”标准源自Gorham一案,1861年7月,Gorham公司获得了一项关于餐用汤匙与餐叉把柄的外观设计专利,该项产品在市场上极受欢迎。而另一家White公司分别于1867年、1868年,也获得两项关于餐叉与汤匙把柄的专利。由于White公司生产销售的上述两款汤匙和餐叉触动了Gorham的利益,Gorham向纽约州南区地方法院提起专利诉讼,Gorham一审败诉,不服,向巡回法院提起上诉,巡回法院维持地方法院的判决。于是Gorham又向美国最高法院提起上诉。
在该案审理过程中,美国最高法院认为,在判断2个外观设计是否相同时,不能以专家而应该以“普通观察者”(Ordinary observer),即一般人的眼光来判断。因为专家总会注意到2个设计在细微之处的不同,他们不是正常情况下会被欺骗的人们。在专家的眼里,Gorham的外观设计和White的外观设计之间会存在一些区别,但普通购买者却很可能将White的外观设计误认为是Gorham的外观设计。以专家的眼光作为检测标准,实际上是在帮助仿冒品逃脱侵权的指控,最终毁损外观设计保护制度。基于“普通观察者”标准,最高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判定White的外
图1 Gorham及White的设计观设计侵犯了Gorham的专利权。
(2) Goodyear V.Hercules。
原告Goodyear公司有一个关于轮胎花纹的349, 080外观设计专利,被告Hercules公司的专利也是轮胎花纹设计,名为“Power Trac”。
在地区法院的审理过程中,法官确定的“普通观察者”是卡车轮胎的购买者———卡车司机及承运人,而原告认为该案的“普通观察者”应是一般轮胎的购买者,而非卡车司机及承运人等卡车轮胎的购买者。因为自己的外观设计权利要求是轮胎而不是卡车轮胎,购买轮胎的人与购买卡车轮胎的人,对轮胎花纹的分辨力不同,前者更易被误导。于是,Goodyear上诉至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下简称CAFC)。CAFC认为“普通观察者”的判断并非由权利要求的解释决定,而是看市场上的实际购买者,由于Goodyear和Hercules的商业实施例都是卡车轮胎,所以CAFC同意地区法院的做法:将卡车轮胎的实际购买者(即卡车司机及承运人)作为该案中的“普通观察者”。
(3) Arminak V.Saint-Gobain Calmar。
Arminak与Calmar都是制造与销售家用清洁剂容器喷头的公司,1997年,Calmar获得了2个喷头罩外观设计专利:专利581和602。在专利说明书中,Calmar提供了581专利的名为“ergo”的商业实施例。2004年,Arminak开始销售一种名为“AA Trigger”的喷头产品,同年11月16日,Arminak向加利福尼亚中部地区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做出不侵权的确认判决,而Calmar提起了专利侵权的反诉。
在该案的审理过程中,专利权人Calmar主张该案的“普通观察者”是清洁剂的消费者。但地区法院认为该案中的“普通观察者”应是组装清洁剂的中间产品———喷头的合同购买者(工业购买者),判定Arminak没有侵权。Calmar不服,向CAFC提起上诉。CAFC查阅了Calmar的销售记录后认为,Calmar公司从未将喷头直接卖给消费者,其销售对象是清洁剂的制造厂商,这些工业购买者大量采购喷头罩及喷头,用来组装成清洁剂产品。基于这种认识,CAFC同意地区法院的观点,确认该案中的“普通观察者”是工业购买者和合同购买者,这些人是有一定经验的购买者,在选购喷头罩时可以较容易的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不会对2家公司的设计产生误认、混淆。所以CAFC最终判定Arminak并没有侵权。
(4) Egyptian Goddess, Inc.V.Swisa Inc.。
原告Egyptian Goddess, Inc公司(以下简称EGI)拥有一项“指甲抛光器”的外观设计专利权,专利号为D467, 389。2003年3月21日,EGI向德克萨斯州联邦北区法院提交诉状,起诉Swisa公司的一款指甲锉侵权其专利。地区法院认为被告的产品不构成侵权。EGI不服,向CAFC上诉。
本案中,EGI的389专利具有一长方形的中空管体,该中空管体的4个外表面中有3个覆盖有抛光垫, 第四面则无抛光垫。而Swisa的设计与389的区别在于4个外表面均有抛光垫。2个最接近的在先设计是Falley抛光器和Nailco抛光器。Falley抛光器具有实心、矩形的截面,且所有侧面具有抛光垫。Nailco抛光器具有三角形、中空的截面,且3个侧面均有抛光垫。EGI认为普通观察者会将被控设计误认为是自己的设计,因为增加一个抛光垫没有显著改变整个设计装饰性效果,而Swisa认为普通观察者一眼就能将3个抛光垫和4个抛光垫区分开,所以自己不侵权。
CAFC审理后认为被告不侵权。在此案的审理过程中,CAFC抛弃了以往判例中使用的“新颖点”检测法 (1) ,而是宣布“普通观察者”检测法为辨别是否侵权的唯一方法,并将“普通观察者”进一步发展为熟悉相关在先设计的普通人。
2. 分析
从Gorham案可以看出,美国最高法院是从市场的角度出发,来定义“普通观察者”的。“普通观察者”是否会被仿冒者的相似设计误导而产生混淆,误认为其所购买的仿冒品是专利设计,是判断侵权与否的一个标准。
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是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市场利益,所以,谁在市场上对产品的购买拥有最终的决定权,谁才是真正消费者。基于这个理念,在Goodyear一案中,CAFC将普通观察者明确为市场上的实际购买者。
随着产业全球化和制造分工的发展,一些厂家独立出来成为中间制造商。这些制造商大量购买零配件,将零配件进行组装,再将组装后的产品出卖给最终消费者。大多数零配件的直接销售对象并不是最终产品的消费者,而是这些大宗买卖的中间制造商。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到底谁才是此处的“普通观察者”?购买最终产品的消费者,还是购买零部件的中间制造商或工业采购者?
Arminak案中,CAFC将这个问题明确,CAFC认为,如果专利设计只是使用在产品的零配件上,那么普通观察者应该是工业上的专业采购者,而不是最终使用者,也不是零售消费者。这样就将普通观察者标准中“普通观察者”进一步诠释。但核心的一点仍没做改变:市场上实际购买零配件的工业采购者才是真正的“普通观察者”。
到了EGI一案中,CAFC抛弃了以往判例中独立使用的“新颖点”检测法,将其融入“普通观察者”标准之中,宣布“普通观察者”检测法是辨别是否侵权的唯一方法, 并进一步发展了“普通观察者”的涵义 (2) 。Gorham一案确立的“普通观察者”具有普通的智力、知识水平和辨识能力,但Gorham一案并没有明确提到“普通观察者”是否应对现有技术的在先设计有所了解。而EGI一案中,CAFC将“普通观察者”发展成为对在先设计有合理熟识度的普通人。原本独立的两个标准“普通观察者标准”和“新颖点标准”也合并为一项标准———熟悉相关在先设计的普通观察者标准。CAFC认为,运用这种“普通观察者”标准不会夸大整个设计中非显著特征的细微差别的重要性,因而不会产生混乱的风险。
3. 启示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断应立足于混淆标准,还是新颖标准,我国理论界一直有争议,两个标准各有弊端。
以是否造成产品的混淆作为判断侵权的依据,导致的后果是外观设计专利权可能得不到有力的保护。比如某玩具厂有一款造型独特的新型玩具的外观设计专利权,另一玩具厂完全模仿了该玩具的外观设计,仅将部分外壳改为透明材料,从透明材料处可以看到该玩具的内部结构。若立足于不产生一般消费者的混淆为标准,则另一玩具厂家就不构成侵权,这对外观设计的专利权人十分不公平,导致的后果是,使得“对某设计未做出任何实质贡献的第三者钻空子,从而名正言顺地剽窃他人的设计成果。”
而“新颖点”标准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EGI一案中,CAFC摒弃了沿用多年的独立的新颖点检测法是有其原因的:比如法院的注意力会集中在被控设计是否盗用了专利设计的某个具体新颖点上,而不是更重要的问题:被控设计在整体上是否实质上盗用了专利设计?而且,当一项专利设计较在先设计有许多个不同特征时,哪一个或哪些才是所谓的真正的新颖点?此外, 运用“新颖点”检测还产生这样一种怪圈:专利设计新颖点越多, 被控设计没有侵权的胜诉机率就越大。因为这时被告可以钻法律的空子——盗用专利设计99%的新颖点,只要没有100%盗用全部新颖点,即使被控设计和专利设计整体上几乎等同, 也不构成侵权。
但两个标准总有一个以哪种标准作为立足点的问题。在此,不得不提到外观设计侵权判断标准与授权标准是否应当一致的问题。笔者同意这样的观点:这两种标准不应当一致。授权判断和侵权判断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行为。授权是一种行政行为,更关注的是申请授权的外观设计是否是不同于已有设计的一种新设计。所以授权的立足点应该是创新,主要是看该外观设计与已有设计有多少区别,区别越多越大,表明创新性越强,越应该被授予专利权。而侵权判断是一种司法行为,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别人仿冒专利产品,搭专利产品的便车,抢占了本属于专利产品的市场利益,而市场利益是由消费者决定的,所以侵权判定“更注重的是被控侵权产品外观设计与获得专利保护的外观设计会不会导致消费者的误认、误购、混淆,即更注重它们之间相同、相近似的方面有多少”。因而其立足点应该是防止消费者产生混淆,除非被控侵权人依据新专利法62条进行已有设计抗辩,但即使是使用已有设计抗辩,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应该是授权设计与已有设计会否造成消费者的混淆,所以笔者认为外观设计侵权判定的立足点应是混淆标准。
2009年12月21日,我国最高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其中第10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一般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判断外观设计是否相同或近似。”从该条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最高院在判断外观设计专利侵权问题上采用的标准,仍然是一直以来占主流地位的一般消费者是否混淆的标准。
最高院的《解释》虽然明确了“一般消费者”作为侵权判断主体,但并没有明确当产品的实际购买者与使用者不一致时,应该以何者作为“一般消费者”?曾经有观点认为“一般消费者”应该定义为外观设计专利相同或类似产品物理效用的享用者, 然而这种观点是有一定问题的。几年前曾经发生过一个案例:“宁波燎原公司诉扬州现代照明公司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案”。原告燎原公司拥有一项路灯的外观设计专利,认为被告现代照明公司未经许可,制造、销售了其专利产品,构成专利侵权。一审和二审法院均认为,本案中的“一般消费者”是马路上的行人,所以判定侵权成立。
对此,本文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该案中的“一般消费者”是路灯的购买者而不是路灯物理效用的享用者———马路上的行人。专利制度基本目的是鼓励创新,而鼓励创新就意味着要给与专利权人切实的市场利益,而市场是由实际掏钱购买产品的人来决定的,只有实际购买产品的人在购买时产生了混淆,才会对该产品的销售最终产生影响。就比如儿童用品,虽然儿童是产品的享用人,但实际购买者却基本上都是家长,影响儿童产品销售的是家长而不是儿童。所以本文认为“一般消费者”应该是市场上的实际购买者,而不是产品物理效用的享用者或使用者,这个结论也可以从美国法院的一系列判例说明理由中得到。
进一步需要明确的问题就是中间产品的外观设计近似性的判断主体问题。2009年的万丰“摩托车车轮”外观设计案件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浙江万丰摩轮有限公司认为浙江今飞机械集团侵犯其摩托车车轮外观设计专利权,今飞遂申请万丰专利无效。专利复审委审查后,宣告万丰外观设计专利权无效。万丰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该案经过一审、二审及最高院再审,最终判定专利复审委败诉。在该案的审理过程中,虽然三级法院在认定复审委败诉上并无争议,但在如何认定“一般消费者”的问题上,北京市一中院与北京市高院和最高院却有着不同的观点。
一审法院认为,摩托车车轮属于摩托车的中间产品,摩托车消费者一般不会直接购买摩托车车轮进行组装,因此车轮的一般消费者应为摩托车组装商或维修商。
二审法院则认为,摩托车车轮的一般消费者应当是对摩托车车轮具有常识性了解的人,既包括组装商、维修商也包括一般购买者、使用者。
最高院则同意二审法院对一般消费者的认定。
从一审、二审到再审,可以看出对于“一般消费者”的认定,各级法院在审判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差异,而不同的认定标准,就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审理结果。对于本案摩托车车轮的“一般消费者”的认定,笔者认为应该从市场购买者的角度去界定,谁在市场上对车轮的购买拥有最终的决定权,谁才是真正的“一般消费者”。本案涉及的是摩托车车轮而非摩托车的外观设计问题,摩托车车轮属于摩托车这一最终日常产品的中间产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摩托车车轮这种零配件的直接销售对象到底是谁?在Goodyear和Arminak案中,美国法院是通过查阅专利产品的实际销售对象来辅助判断的。Goodyear一案中,Goodyear的商业实施例都是卡车轮胎而非轮胎,所以法院认定的“普通观察者”是卡车轮胎而非轮胎的购买人。Arminak一案中, Arminak喷头的实际销售对象是用喷头组装清洁剂产品的制造厂商,对于清洁剂这种价格便宜的日用品,即使喷头有问题,一般人不会专门去购买喷头来置换,而是直接再去购买一瓶清洁剂,所以法院认定的“普通观察者”是购买喷头的中间制造商, 而非购买清洁剂的消费者。对于本案而言,如果证据表明摩托车车轮的购买者仅是大宗车轮买卖的中间组装商或维修商,则本案的“一般消费者”只能认定为中间组装商或维修商。但摩托车作为一种广泛使用、并非很便宜的交通工具,在车轮出现问题时,摩托车的购买者购买车轮来更换也是常有的事,所以本文认为,北京高院和最高院认定摩托车的一般购买者和使用者也是该案中的“一般消费者”并无问题。
作为判断外观设计相同或相近似的主体,“一般消费者”是一个抽象概念,是对现实生活中消费者的法律抽象,是法律消灭了人们在性别、脾气、智力、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别,而创造出的只具备社会一般人所拥有的经验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普通人的模型。它并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些人,而是指一种抽象化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如果只认识到“一般消费者”是法律抽象的标准化人,对于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断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因为“一般消费者”是一种事前确定的判断标准,而具体案件中被告的情况却是千差万别的。
“一般消费者”的适用不应该是机械的,对于“一般消费者”这个虚拟人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在具体案例中,往往由法官根据其社会经验做出界定。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作法可供选择,一是这种认知能力应该是最一般的普通大众的认知能力,或者说就是任何公民的认知能力。二是该认知能力应是对相关设计有一定熟识度的一般消费者的认知能力。三是该认知能力应是类似于专业设计者的认知能力。本文认为第二种作法较为可取,即“一般消费者”更类似是一种见识多广的用户,对在先设计的通常样式和所属领域有一定了解。
最一般的普通大众的认知能力不应该作为此处“一般消费者”的认知能力,原因在于只有购买某种产品的人,才需要将该产品与同类其他产品是否相同或近似进行比较,把和该产品毫不相关的人作为是这种产品的“一般消费者”,得出的结论会有失公允。
“一般消费者”的认知能力也不应该提高到类似于专业设计者的认知能力,因为后者总会注意到两个设计的不同之处, 哪怕这种不同是极其细微的。正如Gorham一案中,法官所说的那样,“他们不是正常情况下会被欺骗的人们”。如果将侵权判断的主体规定为类似于本领域普通设计人员,实际上是在帮侵权者逃脱指控。
在“一般消费者”具体化的过程中,必须意识到“一般消费者”不是全知全能的人,对其知识量应该有所限定。其知识应该包括 (1) 普通消费者的知识; (2) 普通消费者在购买现场的知识; (3) 相关产品消费者已经掌握和应该掌握的知识。将“一般消费者”定义为对在先设计有一定的熟识度,见识多广的用户是较为合适的做法。这种“一般消费者”更准确的讲应是介于最普通社会大众与专家之间的人,或者说是一种见多识广的消费者,他对某种产品有购买兴趣,其认知能力应比最一般的社会大众高,而较本领域普通设计人员水平低。至于其对于在先设计熟识度,应根据不同类别的产品而有所差异。进行侵权判定时,“一般消费者”应该基于在先设计来观察专利设计与被控侵权设计之间的区别。专利设计越接近在先设计,被控侵权设计与专利设计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一般消费者”眼中就越重要。
总之,本文认为在“一般消费者”这个标准人具体化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行为人的具体特点进行变化,以确定什么是他“已经掌握和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就需要从市场角度出发,首先分析被控产品的属性,再选择适当的实际购买者作为具体案件的“一般消费者”,然后确定其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判断被控设计与专利设计是否会产生混淆。
而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一般来说,可以分成以下类别:
第一类是日常生活消费品。例如食品、衣物等。这类产品的购买人只要具有最普通的认知能力即可。这类产品又可细分为:
(1) 便利品。指消费者购买频繁,想到即可买到,并且只花最少精力和时间去比较的消费品。例如零食、报纸等。
(2) 选购品。指消费者在购买前,往往会去多家商店了解和比较商品的式样、质量、价格等因素的消费品。例如女装、家具等。
相对于便利品而言,选购品的一般消费者的一般注意力标准要稍高些。
第二类是特定用途产品。例如卡车、轮椅等。这类产品的实际购买者对该类产品有一定程度的认知。较日常生活消费品的购买人而言,对产品之间的辨识能力应该规定的稍高一些。
第三类是专业技术产品。比如实验室设备、医疗器械等。基于专业性的需要和价格因素,在购买这些产品时,相关单位都会比较谨慎,派出去购买的人员都是对该类产品有相当认知的专业人员。他们在购买时,无论判断力还是辨识力都较前两类产品购买者强,会注意到两个设计的细小差异,因而判断是否会将两个设计混淆时,对一般消费者的知识量要求的应该更高一些。
第四类是商业大宗采购产品。这部分产品的采购者训练有素,有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和辨识能力,即使两个设计差异极其微小也能分辨出来。
第五类是微电子产品。比如:某些精密仪器的电子配件。在购买这类产品时,购买者通常会使用显微镜等仪器,购买者的注意力和辨识程度是最高的。
此外,产品上市的时间,也会对“一般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产生影响。一种新产品刚推入市场时,人们对它很陌生,即使仿冒者对它进行较大变化,“一般消费者”施以一般注意力时,也不一定会认出来,但随着该产品的逐步普及,该产品的“一般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认知能力也应逐渐增加。
4. 结语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判断应当借助一个标准人,中美两国都采用了“一般消费者”(美国称“普通消费者”)作为这个标准人的构建基础,正确认识“一般消费者”,是实现外观设计专利立法目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一般消费者”是法律抽象的概念,他不是指具体的每一个消费者,但他又不是纯粹抽象之人。抽象化的一般消费者总要适用到一个个具体的案件之中,这就涉及到用何种理念来适用的问题。在对“一般消费者”具体化的过程中,美国一系列的判例表明,他始终是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和界定真正意义上的“一般消费者”,真正的“一般消费者”应该是对相关产品设计有一定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购买者,他是一种见识多广的用户,在“一般消费者”构建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分析被控产品的属性,再选择适当的实际购买者作为具体案件的“一般消费者”。
参考文献
[1]Gorham mfg.co.V.white, 14wall.511, 81U.S.511, 20L.Ed.731 (1871)
[2]Goodyear tire&Rubber Co.V.Her-cules Tire&Rubber Co., 162F.3d1116 (Fed.Cir.1998)
[3]Arminak&Assocs., Inc.V.Saint-Gob-ain Calmar, Inc., 501F.3d1314 (Fed.Cir.2007) .
[4]Egyptian Goddess., Inc.V.Swisa Inc., 543.F.3d665 (, Fed.Cir.2008) .
[5]吴观乐.试论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立足点[J].知识产权, 2004 (1) .
[6]程永顺.外观设计授权审查标准及方式的质疑[J].知识产权, 2003 (1) .
[7]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2010) 高行终字第467号行政判决书, 最高人民法院2010行提字第5、6号再审判决。
专利资助管理系统功能分析与设计 篇10
关键词:专利资助,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0 引言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日益全球化,知识产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是国家和地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战略性资源[2]。专利的拥有量和专利的实施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3]。我国自实行专利制度以来,专利制度不断完善,专利保护不断加强,奖励与激励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各省针对专利申请和实施均有专项经费予以资助,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我国专利的申请量和实施率。如在申请量方面,2000年我国各省市专利申请量为140339件[4],2006年达470342件[5],2007年为586734件[6],2008年为717144件[7],2009年为877611件[8],近三年年增长22%以上。面对快速递增的专利申请,依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记录和评审专利资助经费的发放,势必影响工作效率,开发专利资助管理系统则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1 系统体系结构
专利资助辅助应用服务系统是专利资源存储、服务及管理中心同时也是面向专利工作者的辅助工作平台,其专利资源采集工作与专利数据服务工作是相对独立的。本系统包括专利原始资源采集系统和专利资助辅助服务系统两部分。系统设计时,将专利原始资源采集系统和专利资助辅助服务系统这两大子系统利用数据和各种控制关系联系起来,并且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使整个系统稳定有序地运行。
本系统设计采用C/S模式,在客户端,专利原始资源采集系统是专利资助管理系统中针对原始数据采集的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录入、数据验证和数据查重等。采集系统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供省局及其下属单位使用。在服务器端,专利资助辅助服务系统是专利资助管理系统中针对业务流程和业务服务的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检索、实审判定、授权判定、资助费用审核和资助统计等。资助辅助系统仅供省局使用。
为了应用系统的安全,本系统设计了严格的登录身份验证功能,系统管理或使用人员必须通过身份验证才能使用该系统。
2 模块设计
系统功能模块如图一所示。
2.1 专利数据传递模块
数据传递模块主要负责将各个下属单位的专利数据信息上传至省局单位的数据库中,上传的形式为电子邮件形式、邮寄光盘等形式。数据传输流程如图二所示。
2.2 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主要负责系统原始数据的输入,它被设计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输入软件。该采集系统包含三种输入界面:中国专利费资助申报表界面、国外发明专利授权资助申请表界面、专利专项资助申请表界面。
2.3 系统管理模块
本系统的管理模块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系统安全和用户管理,主要负责系统登录和使用的安全以及系统管理员对系统用户的管理。
2.4 专利信息检索模块
检索模块主要负责专利信息的检索功能。系统根据用户的检索条件将信息显示给用户,检索的结果可以为一条或者是多条,当检索结果有多条时将检索结果以列表的形式展示。
检索条件设置申请(专利)号、申请日、名称、分类号、申请(专利权)人、发明(设计)人、地址等字段,各检索条件可以进行组合检索。
2.5 业务流程处理模块
业务流程模块是依据实际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进行设计的,其主要负责专利资助费用的审核流程。
2.6 资助费用统计模块
该模块主要负责针对已经发放的专利资助费用的统计。统计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并支持打印功能。支持的统计条件包括地区、年度、专利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类别(按国际专利分类号分类)等。
3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设计两个数据库。一个数据库针对客户端,另一个针对服务器端。
3.1 客户端数据库
客户端数据库名称为zldata.mdb,包含4个表:
(1)城市区号对应关系表citylist。该表包含城市代码、城市名称以及系统内部编号3个字段。
(2)申报单位信息表danweilist。该表包含单位名称、单位地址、邮政编码、所属区市、联系电话、上级主管部门、单位联系人以及系统内部编号8个字段。
(3)系统信息表sysinfo。该表包含系统用户登录名、用户登录密码、系统版本信息、本地地址信息、用户最后登录时间和客户端城市代码6个字段。
(4)专利信息表zlinfo。该表包含专利(申请)号,外国专利号(仅用于国外专利),专利名称,授权日,专利申请日,实施状况(“0”表示尚未实施;“1”表示正在孵化;“2”表示已产业化),实施收入,利税,申请人(单位),联系人,申请人身份证,邮政编码,所属区市,授权国(仅用于国外专利),联系电话,联系地址,涉外代理机构(仅用于国外专利),代理人(仅用于国外专利),上级主管部门,申请金额(单位元),资助对象分类一(“1”表示重大项目;“2”表示重大工程;“3”表示重大活动),资助对象分类二(“1”表示专利示范企业;“2”表示专利试点企业;“3”表示培育试点企业;“4”表示国防科技;“5”表示高等院校;“6”表示科研院所;“7”表示医疗卫生),初审单位,系统时间戳,专利类型,发明类型,打包标志位,授权号,实审号,实审日,单位ID,实审交费时间共32个字段。
3.2 服务器端数据库
服务器段数据库名称为tzldata.mdb,包含3个表:
(1)城市区号对应关系表citylist,该表的结构和内容与客户端数据库中的同名表相同。
(2)系统信息表sysinfo。该表的结构和客户端数据库中的同名表相同。
(3)专利信息表zlinfo。该表包含专利(申请)号,外国专利号(仅用于国外专利),专利名称,授权日,专利申请日,主分类号,实施状况(“0”表示尚未实施;“1”表示正在孵化;“2”表示已产业化),实施收入(单位万元),利税(单位万元),发明(设计)人,申请人(单位),联系人,申请人身份证,邮政编码,所属区市,授权国(仅用于国外专利),联系电话,地址,涉外代理机构(仅用于国外专利),代理人(仅用于国外专利),上级主管部门,资助对象分类一(“1”表示重大项目;“2”表示重大工程;“3”表示重大活动),资助对象分类二(“1”表示专利示范企业;“2”表示专利试点企业;“3”表示培育试点企业;“4”表示国防科技;“5”表示高等院校;“6”表示科研院所;“7”表示医疗卫生),申请金额(单位元),初审单位,公开(公告)号,公开(公告)日,系统时间戳,备注,专利类型(“0”表示无意义;“1”表示发明授权;“2”表示实用新型;“3”表示外观设计;“4”表示国外专利),发明类型,发明申请状态中的审核状态(“0”表示全部;“1”表示待审核;“2”表示已审通过;“3”表示已审未过),发明申请状态中的批准状态(“0”表示全部;“1”表示待批准;“2”表示已批准),授权资助状态中的审核状态(“0”表示全部;“1”表示待审核;“2”表示已审通过;“3”表示已审未过),授权资助状态中的批准状态(“0”表示全部;“1”表示待批准;“2”表示已批准),发明申请批准日期,其他类型批准日期,批准文号,资金领取状态(“0”表示未领取;“1”表示已领取)。
4 结束语
本系统采用C/S模式的体系结构,设计中从整体考虑,建立严格的参照完整性和科学的数据依据。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共同协作,保持了高度的数据一致性和安全的数据访问,可以实现比较强大的功能。本系统的开发使专利资助管理工作人员不再拘于杂乱、琐碎的手工评审存档方式,有效提高了专利资助申请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有效帮助专利资助管理人员合理确定资助对象、资助范围和资助对象,完善资助程序[9]。目前该系统已经应用到江西省知识产权局的专利资助管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宋培贤.专利工作任重道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998,(2):26-27.
[2]孙洁.《江西省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EB/OL].http://jxrd.jxnews.com.cn/sys-tem/2009/09/24/011213089.shtml.2009-09-24.
[3]文家春,朱雪忠.政府资助专利费用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5):686-691.
[4]2000专利统计年报[EB/OL].http://www.sipo.gov.cn/sipo2008/ghfzs/zltjjb/jianbao/2000/nb/a/a1.html.
[5]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受理状况年表2006[EB/OL].http://www.sipo.gov.cn/sipo2008/ghfzs/zltj/gn2006/200804/t20080421_386162.html.
[6]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受理状况年表2007[EB/OL].http://www.sipo.gov.cn/sipo2008/ghfzs/zltj/gnwszslnb/2007/200804/t20080421_386150.html.
[7]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受理状况年表2008[EB/OL].http://www.sipo.gov.cn/sipo2008/ghfzs/zltj/gnwszslnb/2008/200901/t20090113_437841.html.
[8]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受理状况年表2009[EB/OL].http://www.sipo.gov.cn/sipo2008/ghfzs/zltj/gnwszslnb/2009/201001/t20100121_488329.html.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篇11
2011年4-9月,苹果公司针对三星公司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知识产权诉讼,在诉讼中,苹果公司谴责三星公司的Galaxy产品群对苹果公司知识产权进行了不可饶恕的公然抄袭。而苹果公司所称的“知识产权”,主要就是专利,其中在德国地方法院于9月发布的针对三星的禁售令则是基于“Galaxy Tab 10.1”设计酷似苹果“iPad”的理由,其中主要就是因为苹果提出的数项欧盟设计专利(Community Design),而苹果在美国发起的诉讼中,同样包括了多项外观设计专利,这其中就包括3项GUI外观设计专利。 由苹果与三星的专利纠纷可以看出,其中涉及了一类较为特殊的知识产权,更具体的说是GUI外观设计专利。但是,关于GUI外观设计专利,迄今并没有达成全球共识,目前明确规定GUI设计为外观专利保护客体的有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巴西,我国台湾地区新修改的专利法也将GUI纳入外观设计专利保护范围,但在中国国内,GUI被明确规定不在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范围内。正是由于GUI外观设计专利的特殊性,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法规定的差异,人们对于GUI外观设计专利的研究多集中在探讨GUI适宜以何种知识产权形式予以保护、是否应当纳入外观设计专利保护范围,以及如果纳入,应当如何进行规定和保护。 考虑到美国的GUI外观专利保护制度实施时间相对较长并且较为活跃,有必要对美国的GUI外观设计专利做多方位的分析,以从中发现美国GUI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制度的相关特点,并试图从中得出对于中国专利申请人、对于我国如何应对GUI外观设计专利制度的设计的有益启示。 基于此,本文以美国专利体系中特有的UC分类体系为依据,检索获得美国GUI外观设计专利总计2865项作为本文分析的样本,并从专利及申请的时间特性、审查周期特性、技术领域分布特性、申请人特性、特定的重要申请人等五个方面展开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对于中国企业如何利用好GUI外观设计专利以更好的参与到全球化竞争中的启示。 时间特性分析 在申请时间方面,1985年10月28日,美国施乐公司(Xerox Corporation)递交了被认为是第一件GUI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但之后GUI外观专利申请的发展却并不迅速,从1986年-1990年,每年的申请量不超过5件,但到了1992年,关于GUI的外观设计专利开始以较大的幅度增长,1992年当年申请量达15件,之后的发展更为迅速,1996年达57件、1997年则达到100件,到2005年更是超过了350件。在授权时间方面,1988年以前,每年授予的GUI外观设计专利都在5件以下,1988年突增到23件,之后又迅速减少,一直到1997年当年授予55项专利,1998年再次突增达164项,在此之后,GUI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趋势总体保持较为平稳的振荡态势,但从2006年开始,GUI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再次进入一个迅猛增长的时期,并且这种势头一直保持到现在。 审查周期特性分析 通过对2865项美国GUI外观设计专利的审查周期进行统计和分析可知,美国在四个不同时间段的GUI外观设计专利审查周期汇总如上表: 从以上关于不同期间提交的美国GUI外观专利申请授权所需审查周期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审查周期总体上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只有1986-1995年期间提交的申请,由于GUI受到是否可以作为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客体的质疑,从而影响到了这期间提交专利申请的审批进度,但自1996年USPTO明确GUI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并出台相应的审查指南之后,美国GUI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审批周期明显缩短,这既有USPTO审查能力和程序上的改进的原因,也体现了申请人对于GUI外观设计专利保护需求强烈的影响。 技术领域特性分析 虽然关于外观设计专利有对应的国际分类号(暨洛加诺分类号,Locarno Classfication System),但洛加诺分类号中没有与GUI外观设计专利明确对应的分类,为了分析美国GUI外观设计专利的技术领域分布特点,因此以美国特有的UC分类体系为基准进行关于细分技术领域特性的分析,更易行而且也更为准确。 通过对授权的美国GUI外观设计专利进行统计,获得前10位的UC技术分类及对应的专利数量情况,如下图1所示。 据了解,前10位UC分类的专利数量达2826项,占到全部GUI外观专利的98.6%,其中又以D14/486分类下的专利数量最多,其涉及的是“下拉菜单类型”或“满屏菜单类型”的图像设计,图像填充整个屏幕或者占据屏幕上严格限定的区域,这类GUI图像设计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计算机软件。 申请人特性分析 为了了解美国GUI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特性,分申请人所属国别与申请人专利数量两方面进行。 对总体的美国GUI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人进行国别统计分析后发现,有来自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申请人向美国申请了GUI外观设计专利,但最主要的申请人基本都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和主要的欧洲国家(如德国、英国和法国),此外,也有少量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的申请人。 虽然美国GUI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人来自许多国家和地区,但真正拥有一定数量的申请人却仍然相对集中在特定地域,比如,专利量超过10项的重要申请人有28个,他们都主要是来自美国、韩国、德国、日本的企业和我国台湾地区的ICT领域企业,而其中排名前10的申请人基本全部来自美、韩、德、日,其GUI专利数量分布情况如下图2所示: 从前10名重要申请人可以看出,来自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的企业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其中仅微软一家企业,就申请了超过900项的GUI外观设计专利,占到了全部美国GUI外观设计专利的32%,这个与其Windows视窗系统界面的重要地位是匹配的。另外,三星和苹果公司也是重要的GUI外观专利申请人,对于这两家企业,苹果公司是一家极其重视产品界面和用户使用体验的公司,其前任CEO乔布斯更是对创新的设计追求完美,而三星作为后起之秀,为了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领域取得成功,也在产品的外观设计,尤其是GUI用户界面设计上给予高度重视。 重要申请人分析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微软、三星、苹果公司是美国GUI外观设计专利领域的重要申请人,三者的专利占到整体的42%,因而有必要对这三家企业进行重点分析,此外,施乐公司作为最早提出GUI外观设计专利的企业,也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 微软公司GUI专利分析 微软公司作为计算机软件行业的领先企业,尤其是其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占据了行业垄断地位,微软公司除了大量的申请发明专利,也大量申请了与GUI相关的外观设计专利,在本文统计的美国GUI外观设计专利中,微软公司以916项占到了总量的近1/3。对微软公司的GUI外观设计专利进行分析,获得其申请和授权时间的分布情况如右图所示: 从上图可知,由于微软公司主要从2005年开始大量申请GUI外观设计专利,而这一时期的专利审批进入一个较为快速的阶段,因此微软公司的专利累积速度较快,在2007年达到一个授权数量高峰。 此外,对微软公司在美国申请的全部外观专利申请进行统计可知,微软公司在美国共获得1605项外观专利,而其中GUI外观设计专利有916项之多,比例高达57%,由此亦可见微软公司对于GUI外观设计专利的高度重视。 三星公司GUI专利分析 三星公司作为ICT技术领域的新兴企业,采用了“积聚庞大数量专利”的专利策略,其中包括对于外观设计专利的重视,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技术领域,三星仅在2005-2009年,就在美国申请了153项GUI外观设计专利。 通过对三星公司的美国GUI外观设计专利进行分析,获得其申请和授权时间的分布情况如左图所示: 与前面对于微软公司的分析类似,由于三星同样主要是从2005年开始大量申请GUI外观设计专利,受益于这一时期较为快速的专利审批速度,三星的专利积累也较为快速。三星公司在美国获得3149项外观专利,但GUI外观设计专利仅153项,占比约5%,这与其主营产品为硬件而非如微软公司主营产品为软件的事实是相匹配的。 苹果公司GUI专利分析 苹果公司向来都被外界视为“追求创新的公司”,创新的工业设计始终在苹果公司受到高度重视,与微软和三星不同,苹果公司的专利策略似乎不是以数量取胜,而是以重点的专利技术为基础,着重占领所谓的技术制高点。 作为工业设计中的重点,苹果公司对于包括GUI在内的产品外观设计亦非常重视,尤其是在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和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技术领域。不过,与三星不同的是,苹果公司在美国的GUI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并不大,从1998年开始申请到目前,平均每年的申请量大约在10件,1998-2010年,苹果公司在美国共申请了133项GUI外观设计专利,对苹果公司的美国GUI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和授权时间分布情况分析如图3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尽管苹果公司每年的申请量都不大,但是在2007、2010年的申请量有明显的跳跃式增长,究其原因,可能与其推出新一代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战略有关。苹果公司的GUI外观设计专利在2009-2011年获授权最多,也正是在这期间,苹果公司在针对其它公司的专利诉讼中同样大量使用了GUI外观设计专利。 关于苹果公司的GUI外观设计专利占其美国外观专利的比例情况,苹果公司在美国共获得外观设计专利608项,其中GUI外观设计专利133项,占比约22%,比例较高,这与苹果公司对于GUI外观设计专利的重视也是相符合的。 施乐公司GUI专利分析 实际上,施乐公司是最早申请GUI外观设计专利的公司,1985年,施乐公司向USPTO递交了第一批GUI外观专利申请,总计达21项,因此可以说施乐公司是美国GUI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开山者。 不过,施乐公司的GUI外观专利申请战略似乎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本文在结合了Google的美国专利检索的情况下,才较为全面的获得了施乐公司的GUI外观设计专利数据,共计101项,并进一步统计获得施乐公司的美国GUI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和授权时间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 从下图可以看出,2001年以前,施乐公司的GUI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并非每年都有,并且数量也不高,除了在首次提出申请的1985年,申请量基本都未超出10件/年,而从2001年开始,施乐公司开始基本每年都进行GUI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并且申请量呈递增的趋势,但总数量上仍不大。 施乐公司的GUI外观设计专利在1988年获授权最多,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施乐公司获权专利数量都较少,直到2007年有一个较大的跳跃,但此后又再次回落。施乐公司的GUI专利发展的这种表现,恐与该公司的业务发展战略密切相关,施乐公司擅长的技术在于影像和成像,尤其是复印技术,GUI图像设计只是该公司在发展其主营业务的同时衍生开发并寻求专利保护的对象。 对施乐公司的GUI外观设计专利占其美国外观专利的比例情况进行分析可知,施乐公司在美国共获得393项外观专利,其中GUI外观设计专利101项,占比约26%,考虑到施乐公司的主营业务并非计算机领域,因此该比例相对而言应该认为是较高的,说明施乐公司非常重视在衍生技术上的专利保护。 其它重要公司的分析 除了微软、三星、苹果和施乐,本文还对美国GUI外观设计专利前10位申请人中其余7家企业的GUI外观专利占全部外观设计专利的比例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汇总如右表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是否申请GUI外观设计专利、以及申请GUI专利的力度,与企业本身的性质比如企业的主营业务、企业文化等有很大的关系,例如谷歌、雅虎等“纯粹的”网络技术公司,其外观专利申请全部或大都与GUI相关,而诸如Adobe、DIGEO等主营业务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企业,其在申请外观专利时也会较多的诉诸于GUI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再就是对于西门子、索尼、百事等非计算机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基于其衍生技术,也会尽量寻求GUI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 苹果公司与三星公司之间频繁起诉对方侵犯自己的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其中涉及多项GUI外观设计专利,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于GUI外观设计专利的更多兴趣,但到本文之前,尚未见到针对于GUI外观设计专利的、基于专利数据的研究。本文以美国GUI外观设计专利数据为研究对象,从专利及申请的时间特性、审查周期特性、技术领域分布特性、申请人特性、特定的重要申请人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积极参与和利用美国的GUI外观设计专利的企业主要来自美、韩、德、日,我国台湾地区也有少量企业参与,但中国大陆申请人的参与活跃度极低。申请企业基于其主营业务和企业文化而具有不同的GUI外观设计关注重点。中国申请人应当更积极、更充分的利用国外各种专利保护制度,制定灵活的专利策略、打好专利组合拳,为企业顺利、成功的参与全球化竞争提供保障和支撑。
nlc202309021848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篇12
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专利已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和最重要的资产构成。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企业特别是西方跨国公司通过“专利圈地”,垄断高端技术领域,排挤竞争对手,攫取了巨大的市场利益。可以说,对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企业而言,加强技术创新并及时将创新成果申请专利保护,既是保护自身利益的迫切需要,也是跻身市场竞争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更是其发展和壮大的必由之路。本文开发了一个在线专利数据检索分析系统PatentOnline,为广西重点产业提供以产业细分为基础的专利检索及分析服务,帮助企业了解竞争对手的技术水平和跟踪最新技术发展动向,提高研发起点、加快产品升级和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1 总体设计
系统采用MVC 3层结构:展示层、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如图1所示)。展示层负责基于Web界面的用户交互与展示;逻辑层负责对数据进行处理,并与数据服务层进行交互;数据服务层负责采集与专利相关的数据,进行数据清洗、数据抽取转换等操作,并为上层提供数据访问的接口。
1.1 在线专利检索子系统
1.1.1 快捷检索模块
快捷检索模块提供类似搜索引擎的简洁界面(仅一个检索框)给用户进行检索。快捷检索功能提供2种检索行为。
(1)专利号检索。用户输入申请号或公开公告号进行检索。
(2)关键词检索。用户输入关键词,系统对发明名称、摘要、发明人进行全文检索查询,返回查询结果。可以输入多个关键词,用空格隔开,默认是“逻辑与”的关系。
1.1.2 表格检索模块
表格检索模块提供给用户同时对多个检索字段进行检索的功能,检索字段包括申请号、发明名称、公开(公告)号、公开(公告)日、IPC分类号、申请人、申请日、发明人、主题词、摘要、主权利要求、优先权项、国别省市代码、代理机构代码、申请人地址。字段内支持检索词使用“and”和“or”运算。
1.1.3 自定义表达式检索模块
用户可根据自己定义的表达式来进行检索。支持“and”“or”“not”“xor”等多条件查询。单击“》”显示更多的逻辑关系。鼠标移至“?”显示帮助说明文档。对每个查询条件的字段名称有相应的字母对应,点击“字段名称”可查看。单击某个字段名称,自动在自定义表达式输入框中填充,用户输入自己想要查询的表达式,点击“检索”按钮,就会检索到相应的数据。单击“检索历史”,显示之前检索的历史记录。在检索历史记录中点击某条检索表达式,会自动填充在自定义表达式的输入框中,方便操作。
1.1.4 主题检索模块
主题检索模块是根据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实现的关联性搜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主题检索”-“查看主题内容”来查看所输入检索词的主题词信息。信息包括主要类目相关内容和次要类目相关内容。通过点击“主题检索”-“生成主题表达式”来生成专利检索表达式。主题检索模块提供了3种专利检索方式:①根据检索词的正式和非正式主题词来进行专利搜索的“精准检索”。②根据检索词的正式主题词、非正式主题词、下位词来进行专利搜索的“模糊检索”。③将检索词的正式主题词、非正式主题词翻译成英文的“英文检索”。
1.1.5 同义词检索模块
同义检索模块是根据同义词词库来实现的相关搜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同义检索”一“查看同义词内容”来查看所输入检索词的同义词信息。通过点击“同义检索”—“生成同义词表达式”来生成专利检索表达式。同义检索模块提供了3种专利检索方式:①根据检索词的同义词进行专利搜索的“同义检索”。②跟据同义词的相关主题词进行专利检索的“同义扩展检索”。③将检索词的同义词翻译成英文的“英文检索”。
1.1.6 自动翻译模块
该模块提供对检索结果的自动翻译。系统调用外部专利机器翻译系统接口,将英文检索结果中的专利信息(标题和摘要)自动翻译成中文,以帮助用户快速地了解检索结果信息。
1.1.7 IPC分类导航模块
IPC分类导航显示各IPC分析的信息,可点击展开节点来查看各分类节点的子项信息,包含有中国专利和外国专利的选择,点击某项可进行查看信息。用户可以选择对指定分类的专利集合进行检(有数量限制)。
1.1.8 行业分类导航模块
行业分类导航功能和IPC分类导航功能相同,只是分类不同。可点击展开节点来查看各分类节点的子项信息,包含有中国专利和外国专利的选择,点击某项可进行查看信息。对选择的某个分类专利集合进行检索。
1.1.9 专利管理模块
该模块由“表达式”“标引”“专题库”和“模板”4个部分组成。该模块可帮助用户在日常使用中积累自己的专利检索表达式,对感兴趣的专利进行标引,建立自己的专利专题库。
1.1.1 0 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分为普通用户和高级用户。系统对不同用户赋予不同的使用和管理权限。例如,高级用户可放宽进行专利分析的数量限制。
1.2 在线专利分析子系统
对专利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和指标分析是指对专利文献的有关特征进行统计或按照指标算法进行分析。该子系统能够实时对用户选择的专利集合(专利检索结果集或是专利专题库)进行各种专利分析操作,并显示分析结果。
1.2.1 总体趋势分析
总体趋势分析按专利申请日期或专利公开日期统计专利数量。
1.2.2 国省分析
通过专利信息的国省分析,可以了解行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及不同区域内专利研发的重点方向和各区域之间技术的差异性、不同区域内专利技术的主要竞争者(申请人)和发明人。国省分析包括国省分布状况、国省申请人分析、国省发明人分析及国省技术分类分析。
1.2.3 申请人分析
申请人分析包括申请人趋势分析、申请人构成分析、申请人国省分析、申请人技术分类构成、申请人综合比较、合作申请人分析及申请人区域构成。
1.2.4 发明人分析
发明人分析包括发明人趋势分析、发明人构成分析、发明人国省分析、合作发明人分析。
1.2.5 技术分类分析
技术分类分析包括技术分类趋势分析、技术分类构成分析、技术分类国省分析、技术分类申请人构成、技术关联度分析及技术分类区域构成。
1.2.6 中国专项分析
针对于中国的专利数据进行的分析,它主要包括专利类型分析、国省分布状况。
1.2.7 区域分析
区域是指专利的受理国信息,包括国家、组织,比如美国、德国、WIPO等。区域分析用于了解不同区域产业产品及其技术的特点和差异,包括区域趋势分析、区域构成分析、区域技术领域构成(IPC构成)、区域申请人构成。
1.2.8 自动生成分析报告
将上述分析结果形成报告,可导出成Word格式。分析报告模板可以自定义,并可以定制分析报告模板。
2 关键技术
2.1 分布式专利大数据采集
本系统平台的专利数据来源于互联网的多个国内外数据源,数据格式多样,数据总量庞大,需要用程序自动化进行持续性的长期采集抽取。以下为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要点。
2.1.1 编程语言
使用Perl或Python这种脚本语言来实现。Perl和python都擅长处理文本,无需编译,修改方便,入门容易,拥有强大、丰富的模块扩展。
2.1.2 增量式采集
由于专利数据量极其庞大,全世界中英文专利共约1亿份,所以将其全部采集是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整个流程中每个步骤都是以增量的方式来处理,每个步骤都要识别上一步骤传递来的增量数据包进行转换处理,并记录处理日志,以便以后能够根据日志恢复全部数据。系统以定时或不定时方式生成增量采集到数据包,导入平台。
2.1.3 并行采集方式
为提高采集的带宽利用率和采集效率,系统以并行进程或多线程的方式进行采集。为了避免对数据源服务器造成压力,需要限制访问的频率,同时使用多个IP出口轮换。
2.1.4 鲁棒牲
系统核心进程可以任意中断,不影响后继重启后采集。
2.1.5 自动化
整个系统要求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不需要专门安排人员来监控,失败操作能够自动重启,并有较完善的日志记录,以便发现和修复问题。
2.2 基于Lucene与Mysql数据库结合的中文专利信息全文检索
本系统平台的数据库是使用Mysql管理的,虽然能够较方便地对专利数据进行组织和操作,但是用户无法控制其信息索引的方式。由于是针对西文字符开发的,Mysql在对中文信息进行全文索引时问题较大,因此本系统平台采用了目前流行的Lucene技术,并与Mysql结合使用一起管理专利数据库。通过Lucene为专利数据库中的海量专利信息建立索引,实现全文检索,可以较好地解决海量专利信息在检索方面的效率问题。
2.2.1 Lucene介绍
Lucene[1]是Apache软件基金会jakarta项目组的一个子项目,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全文检索引擎工具包。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全文检索引擎,而是一个全文检索引擎的架构,提供了完整的查询引擎和索引引擎,部分文本分析引擎(英文与德文2种西方语言)。Lucene的目的是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一个简单易用的工具包,以方便在目标系统中实现全文检索的功能,或者是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完整的全文检索引擎。
2.2.2 倒排索引
Lucene像其他主流Web搜索引擎一样,采用的是倒排索引技术。倒排索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属性的值来查找记录。这种索引表中的每一项都包括一个属性值和具有该属性值的各记录的地址。由于不是由记录来确定属性值,而是由属性值来确定记录的位置,因此称为倒排索引(inverted index)。带有倒排索引的文件我们称为倒排索引文件,简称倒排文件(inverted file)。
搜索引擎的关键步骤就是建立倒排索引,倒排索引—般表示为一个关键词,然后是它的频度(出现的次数)、位置(出现在哪一篇文章或网页中,及有关的日期、作者等信息),它相当于为互联网上几千亿页网页做了一个索引,好比一本书的目录、标签一般。在本系统中,我们以字段文本分词并过滤掉停用词后得到词语作为关键词,为需要全文检索的专利信息字段建立倒排索引。专利检索时就能够快速查找到关键词所在的专利。
2.2.3 中文分词
分词就是将连续的字序列按照一定的规范重新组合成词序列的过程。汉语的句子不同于英文句子,英文单词之间有间隔,汉语文本中词与词之间没有明确的分隔标记,而是连续的汉字串。词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若要计算机智能地理解汉语中的每一句话,则必须让计算机明白该句子的各个词的含义。也就是说,需要计算机智能地把每一句话都正确地切分出来,才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以词为单位作为搜索引擎索引的Key值,会大大提高搜索引擎结果的准确性。
目前,现有的分词算法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基于字符串匹配的分词方法、基于理解的分词方法和基于统计的分词方法。考虑到技术的可行性,我们选择易于实现的基于字符串匹配的分词方法。
为了提高分词的正确率,我们将主题词表及各行业的专业词加入分词词典中。
2.3 基于Mina框架的分布式专利在线分析架构
考虑到专利数据库沉重的存储压力,以及实现分析算法的SQL语句复杂度,本系统主要设计思路是将分析算法主要实现在应用层,数据库只是单纯作为存储。并且,将该部分功能实现成独立服务,支持任意扩展。
上层分析系统使用Apache Mina[2]远程服务调用分析服务,传递参数和分析结果。Apache Mina是一个能够帮助用户开发高性能和高伸缩性网络应用程序的框架。它通过Java nio技术基于TCP/IP和UDP/IP协议提供了抽象的、事件驱动的、异步的API。
为了提高性能,在Mysql存储层与应用层间可使用memcache、redis等作为缓存,如取专利数据、缓存分析计算结果等。
3 系统运行效果
在对上述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在线专利检索分析系统。以下简单展示一下特色功能。
3.1 高级检索
用户可根据自己定义的表达式来进行检索。支持“and”“or”“not”“xor”等多条件查询(如图2所示)。
3.2 检索词智能扩展
用户单击高级检索页面右侧的“检索词智能扩展”(如图3所示),可展开检索词智能扩展功能区,在“检索词”文本框中输入关键字,如“电脑”,然后可在右侧选择“主题检索”或“同义检索”。
3.3 自动翻译英文专利
在使用英文关键词检索得到的英文专利检索结果页的上方,用户点击“自动翻译”链接,系统会自动将结果页中的专利标题和摘要信息翻译成中文,以便用户阅读理解(如图4所示)。
3.4 产业分类导航和IPC分类导航
产业分类导航和IPC分类导航分别如图5、图6所示。
3.5 在线分析
申请人分析图如图7所示;专利趋势分析图如图8所示。
4 结语
本文开发了一个在线专利检索分析系统,阐述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各模块的功能、关键技术。系统在系统架构、全文索引等基础上实现的专利信息检索和统计分析在大规模数据方面体现出较好的效率;系统提供自动翻译检索结果、产业分类导航、检索词智能扩展等具有特色能够有效帮助普通用户使用的功能,在用户体验、可视化界面和交互性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系统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未来将应用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语义分析等技术领域,从而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性能。
摘要:文章介绍了一个在线专利检索分析系统,阐述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各模块的功能、关键技术。该系统在分布式大数据采集、基于Lucene与Mysql数据库结合的全文索引、基于Mina框架的分布式在线分析架构等基础上实现的专利信息检索和统计分析,在大规模数据方面体现出较好的效率,并提供检索结果自动翻译、检索词智能扩展和产业分类导航等特色功能,可以帮助普通用户更便捷地利用专利信息。
关键词:专利检索自动翻译,检索扩展,专利分析,分布式,全文检索Lucene Mina
参考文献
[1]Lucena Welcome to Apache Lucene[EB/OL].http://lucene.apache.org,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