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诈骗的新闻稿

2024-08-11

关于网络诈骗的新闻稿(精选11篇)

关于网络诈骗的新闻稿 篇1

诈骗短信半年骗3000万元

本报讯(记者孙颖)今天上午,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公布了垃圾短信半年报告,据不完全统计,仅20上半年,诈骗短信就给全国手机用户造成了超过3000万元的经济损失。

垃圾短信广告推销的最多

此次报告调查样本涉及9800万条垃圾短信样本。

数据显示,垃圾短信中广告推销类最多,达到59%;电信业务推广类的垃圾短信是第二位,占16%;房产销售类垃圾短信紧随其后,占10%。

随后是6%的保险、金融理财垃圾短信,3%的留学教育培训类垃圾短信,2.5%的开发票、办证类垃圾短信,色情、违法信息类短信占总数的2%,诈骗短信占1.5%。

关于网络诈骗的新闻稿 篇2

在对网站进行编辑的过程中,与传统报纸编辑的流程大致相似,门户网站的新闻编辑主要是对报纸以及电视节目上的新闻进行重新加工,提炼出更吸引人的标题,然后再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视频访问进行延伸的过程。

但在对网络新闻标题进行制作的时候,与传统的报纸文章标题相比,可发挥的空间更广。首先,网络新闻标题所受的环境限制非常小。在对网络新闻标题进行重新加工的过程中,可以提炼出更加刺激的新闻点。其次,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灵活性非常高。当网站的新闻标题出现错误时,可以及时进行更改与调整,减少其对网站造成的负面影响。但是报纸印刷出来之后,所刊载新闻标题以及内容出现的错误就没有办法进行更改与收回,负面影响很难消除。再次,在对网络新闻标题进行制作的过程中很少受到字符数的限制。但传统的报纸必须在规定的字数内完成文章信息的高度概括,对标题字数的限制较为严格,这对信息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限制作用。最后,网络新闻标题可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在网络新闻旁边可以添加静态图片、动态图以及表格等,对标题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这样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在网站上读者还能对文章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其他读者进行互动,而网站也可以根据读者的合理化的建议探索未来网站发展的方向。

二、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前提条件

对于一篇新闻或者报道来说,读者第一眼看到的肯定是文章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可以马上吸引读者的眼球,令其过目不忘,而相对平庸的标题则根本唤不起读者的注意,令其只是简单浏览甚至直接略过。对网络新闻标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将新闻内容表达出来,然后再对语法进行精简斟酌之类,尽量做到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标题的确定必须是在对于新闻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进行把握之后方能制作,对于字数的要求一般就是尽量做到言简意赅。

(一)标题准确性

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首要前提是可以精确地概括该则新闻的中心内容。也就是说,整个标题的确定过程都应该围绕“准确”两字展开,如果偏离了准确这条主方向,那么该则新闻标题可以说没有任何实质性作用,只有相对准确的标题才能够在第一时间给读者传达准确的信息,才能帮助读者了解该则新闻内容。

(二)标题要尊重客观事实

网络新闻标题确定的第二个要求就是要充分尊重客观事实,对于同一个事件可以运用不同的表述方法来说明,但是却不能忽视首要前提,即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有一些报社或者杂志的编辑为了让标题更有吸引力,一般都运用“标题党”的形式制作标题,但是却没有建立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进行,导致整条新闻和标题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读者对于新闻标题的要求就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捕捉到整条新闻的重点内容,所以只有用心钻研,在客观反映事实的前提条件之下进行标题制作才能令读者满意。

(三)标题要有确定性

一个标题一般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要能够一针见血地表达主旨内容,让读者第一眼就能够明白整篇新闻所要传达的中心思想。标题主要分为单一性标题和复合型标题两种,有些事件内容相对简单,用单一性标题就可以准确表述其中的内容,而有些新闻内容相对比较复杂,单一性的标题由于字数限制不能完全表达新闻内容,就需要加一个副标题对于某些重点内容进行解释说明,这样才能让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三、新媒介对于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冲击和影响

在进入微博时代之后,每个人都可以对网络新闻进行编辑,对微博信息的转发量以及评论人数的多少,可以很好地检测出该信息标题以及标题的制作水平。

首先,对于重大的时政新闻,报纸编辑们在进行标题制作的过程中仍然保持一种较为谨慎的态度。对于这种严肃谨慎型的新闻标题要将标题的舆论导向作用作为首位,重点突出政治安全。在报社的编辑完成标题创作之后,需要报社领导亲自把关,因为这种创新意味着要承担重大的政治风险。在一些重大新闻面前,报纸编辑还是在力求创新。例如,在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发布当天,上海《东方早报》在其头版罕见采用粗黑体全文字标题,没有图片和其他元素,凸显调查报告的重要性,这种标题创新赢得了业界和读者的好评。在日常新闻操作中,报纸编辑们试图突破常规,制作出具有“生活化、口语化”的标题。通过生活化、口语化的标题,让报纸新闻靠近读者、吸引读者。这种风格最早始于地处吴侬软语的杭州《都市快报》。受地方文化特性和女性总编辑的偏好等多重因素影响,《都市快报》作为地方报纸,选择做生活化有趣类的新闻,特别强调标题制作口语化、生活化,突破常规,有时标题达4~5行,力图让读者读完标题就可以知道新闻的基本内容。例如,在2015年4月11日《都市快报》杭州新闻中有这样一个4行标题:

姐妹俩商场买衣服买得兴起

拉孩子的手不小心松开了

瞬间传来一声惨叫

2岁宝宝左手食指被自动扶梯夹住

从上面的标题可以看出,它突破了字数和行数的限制,内容口语化、生活化,特色明显。

四、标题制作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词汇的通俗化

标题里要避免出现一些过于高深、不常见、卖弄文采的词汇,在进行新闻报道标题制作的时候,应该尽量使用一些大众化的语言,能够让读者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本篇新闻报道所需要传递的内容。一些深奥难懂的语句不仅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反而会加大读者的理解难度,导致众多读者只是简单浏览之后就放弃,并不会深入阅读,要尽量做到雅俗共赏,简洁明了。除此之外,还要尽量避免采用一些不常见的或者比较复杂的字来制作标题。

(二)尽量避免使用修辞手法

尽量少用或者干脆不要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标题里面最好是对于某一件事情进行直观的阐释,尽量少用一些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除非引用一些修辞手法能够给整个标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为标题主要是对于某一客观事实的直接反映,不应该掺杂其他的因素,更不能根据制作标题人员的个人喜好来决定,所以一般标题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中心思想就足够了。

(三)标题要和新闻内容相符

要避免出现新闻标题文不对题、肆意夸张的情况,在进行新闻标题制作的时候,首要前提是文章标题要和内容相对应,有时也会出现作者对于文章中心内容概括不准确,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标题应该在遵循真实原则、反映客观事实的大前提下进行创作,避免出现一些夸大其实的词汇对于新闻事实进行渲染。

五、结语

在对网络新闻标题进行制作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精确概括、重点说明。网络新闻标题首先要反映事情的真相,对于事物的概括要准确,观点要明确,要选择整个文章的主旨内容进行概括。其次,应该注意把握虚实结合的力度,虽然新闻标题的制作要贴合事实真相,但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适当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摘要:如今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开始逐步跻身于传统的四大媒体行列成为第五大媒体。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网络新闻就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的产物。本文在当今网络新闻发展的大环境下,深度剖析了我国在网络新闻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网络新闻,标题制作,新颖性

参考文献

[1]孙利军.网络内容整合:意义与原则[J].中国编辑,2015(01):12-13.

[2]刘昊.从网络受众需求谈网络新闻专题编辑[J].编辑之友,2014(09):22-23.

[3]姜瑞娟.网络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分析——从网络新闻编辑受者与传者的双重角色来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15-17.

[4]杨永强.网络新闻标题个性特征分析[J].东南传播,2015(07):42-44.

关于网络诈骗的新闻稿 篇3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毒瘤”,成为检验社会治理水平的重大考题。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坚决守住老百姓“钱袋子”是市政协党组确定的,经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的市政协重点协商议题。近期,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相关部门,对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视察、座谈交流,力求为全市打击治理工作贡献政协智慧、发挥政协力量。

一、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现状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属于智能型犯罪,具有犯罪手段多样化、集团作案组织化、作案技术科技化、作案手段隐蔽化、社会危害剧烈化等特点,造成防范难、打击难、追赃难、治理难,人民群众对此类犯罪反响强烈、深恶痛绝。从调研视察情况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把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重点工作,坚持民本理念,强力组织推进。有关部门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密切协作,齐抓共管,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打出声势,全链条重拳打击涉诈犯罪。全市政法机关快查快打、集群作战、大案攻坚,使一批违法犯罪人员受到法律制裁。二是预防为主,全社会广泛营造宣传氛围。各部门、各单位结合自身工作,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声势,提升人民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三是协同推进,全维度强力挤压犯罪空间。公安、金融、通信、互联网等部门齐抓共管、凝聚合力,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强化行业治理,从源头上堵塞引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漏洞。四是及时预警,全方位织密织牢反诈防护网。相关部门坚持打防并举、防范为先,联手开展技术拦截、精准劝阻等工作,与犯罪分子争分夺秒,切实保护群众利益免遭侵害。

二、当前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视察发现,虽然我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有些方面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联合打击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防范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综合治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四是人民群众反诈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意见建议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任务艰巨,刻不容缓,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参与广泛、全民反诈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一)强化政治引领,凝聚打击治理合力。

一是坚持党政统筹。把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纳入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坚持综合施策,多方发力,对社会宣传、联合打击、职责定位、案件办理等,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电诈形势,研究相应对策,完善相关机制,推进打击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二是加强基层基础。强化打击治理工作队伍建设,各成员单位要精锐出战,以高素质人才建设高素质反诈队伍,实现高质量打击治理效果。三是整合工作力量。公安、通信、网络、金融等部门调整充实人员入驻市反诈中心,形成全天候工作体系,提升中心运行质效。成员单位要落实具体人员,做好部门之间工作衔接,强化沟通协调,形成共建共治合力。

(二)强化防治先导,增强打击治理引力。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将反诈宣传纳入各单位普法重要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反诈宣传进机关、企业、校园、社区(村居)工作,实现反诈宣传全覆盖。组建专业化反诈宣传队伍,运用身边人被骗案例进行“面对面”讲解,有效提升群众防范意识。二是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发动和依靠群众积极参与,主动防范,使群众由反诈宣传对象变为反诈宣传员,发挥群防群治作用,切实把打防管控各项措施抓细抓实。三是强化联防联治。按照职责分工,严格落实行业监管主体责任,打破部门之间数据壁垒,加强协作配合,提高预警反制能力,确保涉案线索及时有效处置。四是建立健全信用惩戒机制。将“两卡”违法犯罪人员录入个人征信记录中,按规定实施惩戒,实行拒绝开卡开户、限制或暂停相关服务以及行业禁入等惩戒措施。

(三)强化法治保障,激发打击治理内力。

一是建立公检法会商机制。司法机关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及时研究打击治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统一执法思想,依法快侦、快诉、快判电诈案件,形成打击合力。通过个案督办、类案指导等形式,提高办案效能。二是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相关部门建立防范个人信息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工作机制,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宣传教育,防止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三是保持高压打击态势。深入开展“云剑”“断卡”等专项行动,依法从严惩处。坚持全链条纵深打击,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以及上下游关联违法犯罪行为。健全涉诈资金查处机制,最大限度追赃挽损。进一步强化法律支撑,为一体化治理提供法治保障。四是借助外力支持。商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就诈骗手段剖析、被害人心理分析、先进信息技术支撑等开展合作,提高案件侦办、追赃挽损、被害人心理疏导等打击治理工作水平和成效。

防诈骗讲座新闻稿 篇4

高新区公安分局的孙萌阳警官通过讲解“什么是电信诈骗?”列举了电信诈骗的常见形式,通过“灵魂8问”“12字口诀”等生动的宣讲告诉同学们如何防范电信诈骗。一方面结合大学生群体中高发的网络购物类、网络游戏类、退款退税类、冒充熟人类、办理信用卡和贷款类、网络交友类等几种突出的诈骗方式、特点,以及识别、防范的方法,简明扼要突出主题,使学生加深记忆,达到人人识骗的宣传效果。另一方面,反诈中心民警在全校内每一个宿舍门上张贴言简意赅、醒目明了的宣传海报,进一步达到在全校范围内形成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全覆盖效果。最后,孙萌阳警官更是通过发生在商务职业学院的2个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例对全体师生进行了警示教育。

本次宣讲现场参与人员500多人,烟台移动高新区分公司通过“中国移动云盘”对本次讲座内容以及暑期流量包开通方式进行了,引导未到现场的同学使用中国移动云盘学习讲座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防诈骗宣传活动新闻稿 篇5

在活动现场,社工提前对活动室进行了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社工有序安排前来参与活动的老人进场,为其进行测温与信息登记,确保做好日常防疫工作以保证老人的健康安全。为了让茶话会的氛围更轻松、更活跃,由社工带领大家跳幸福拍手歌,音乐响起,在场的老年人都开心地舞动起来。有些@老年人内向,在社工不断的鼓励下,终于跟着大家一起舞动起来,茶话会就在这欢快的气氛中开始了。从大家开心的笑容中,能感受到大家愉悦的心情。

活动中,社工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讲解防诈骗知识等方式向老年人宣传防养老诈骗知识。社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年人介绍养老诈骗的惯用伎俩、作案手法和类型等相关知识,帮助老年人树立反诈骗意识,提高老年人对养老诈骗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增强“识骗、防骗、拒骗”的能力,筑牢反诈安全屏障。为了让老年人更加了解新型养老诈骗,社工以口头讲解的形式,分享养老诈骗的案例,并在讲解的过程中,提出类似的问题,以便老年人更清晰的分辨。

论网络诈骗的类型及防范措施 篇6

1.“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行骗

又到升学季,新一届的大一新生快要到学校报到了。在报到的时候,他们会携带大量的金钱来交书费和学费等各种费用。大学生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经验,这使得网络诈骗团伙有机可乘。他们会冒充学校工作人员,通过短信或者聊天工具等方式,再加以一些小小的子虚乌有的诱惑,使得学生掉以轻心,最终上当受骗,把学费打到他们指定的行骗账户上。

2.“网络游戏”诈骗

当前,随着网络游戏的日益快速发展,在看似平静的虚拟世界里,其实到处潜藏着黑暗的阴影,网络游戏诈骗就是其中的代表。通常大家在玩网游时会因为爱好相同而结交游戏玩家,成为朋友,一些骗子就利用玩家之间的信任,通过对游戏账号的盗取登陆某人的账号,然后伪装成这名玩家对其游戏好友进行诈骗。一般情况都是借口我需要买什么什么装备啦,钱不够差了一点需要你借我一些,或者就是利用玩家之间的信任骗取其他玩家的装备或道具。一些玩家有时候疏于防范,缺少戒备之心,就按照骗子的要求做了,导致虚拟财产的损失,有时甚至还对被盗号的玩家造成名誉上的损失。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3.“高薪招聘”诈骗

每年都有毕业生陷入“高薪招聘”的骗局,致使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损害。这种诈骗方式主要是利用大学生刚步入社会缺乏防范意识的心理,以高额的薪水和优厚的福利待遇来诱惑他们。骗子会以上班工作之前要经过培训、住宿、交取保证金为理由骗取毕业生大量的钱财。到最后,人去楼空,大学生才知道自己被骗。这是一种典型的诈骗手段。

二、防范措施

防范方法,其实我们大家都心知肚明———不要轻易相信就好。说的简单,做起来就很难了。但是,只要我们记住一点,“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如果有,那就肯定不是好事”,就能有效防范陷入骗局。我们在做自己不确定的事情之前,要仔细想想,或者询问亲戚朋友,或者询问公安相关的刑侦工作人员,这样我们被骗的几率就会相对减少。

2016年上半年,网址、电话、短信、QQ和微信的举报多集中于虚假兼职诈骗,占诈骗总量的45.71%。紧随其后的是淫秽色情、博彩赌球、免费领奖。其中淫秽色情类多以出售色情视频为主;赌博类多以红包群为诱导,进行发红包赌博;免费领奖类多以转发分享即可领取高价奖品为诱饵,诱导用户传播诈骗信息,通过收取快递费、人工费为由骗取用户钱财,而用户最终收到实物却是名不符实的廉价商品,甚至是空包。虚假兼职、垃圾短信、银行通知诈骗等诈骗类型相对较少,但是也不可忽视。普及普通民众的网络防骗知识和网络法律的有关章程是当务之急。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我们看到的网络诈骗只是互联网弊端的冰山一角。防范因互联网存在的弊端而导致的犯罪活动,这不仅是国家的责任,也是个人和社会的责任,所以,发现弊端以后应及时举报和上报。

网络诈骗人员不想用自己的双手和劳动创造价值,反而以损害其他人利益为前提,以不正当手段牟取利益。从普通民众个体而言,要提高个体的防范意识,防止网络诈骗团伙的趁虚而入。提高个体识别能力,发现有网络诈骗的嫌疑,立即举报和报警。从社会整体而言,团结就是力量。我们应互帮互助,加大自己与身边朋友的联系,提高互联网相关知识的学习,在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或者不清楚自己是不是被诈骗的情况下,请教朋友也是一种方法。从国家层面而言,国家应加大网络诈骗罪的惩罚力度,相关执法部门也需要加大排查和审查力度,提高执法效率,加强网络诈骗防范措施与类型的普及,增强普通民众的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诈骗案例逐年增加,就是因为一些人存在侥幸心理,贪图小便宜,还有些人在被骗之后,不以为然,以为被骗那么一点点钱,没关系,但这恰恰助长了诈骗团伙的气焰。我们要时刻谨记,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我们也不能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最后我认为,如果我们每个人不贪小便宜,就不会让诈骗团伙得逞,多和自己身边的朋友沟通,多了解诈骗类型及防范措施,多看一些电视普法栏目,巩固自己的法律知识,不轻信网络上不实的优惠宣传。另外,国家也需加强网络监管与防护,共同防范网络诈骗,从而使得妄图实施网络诈骗的人在社会上没有藏身之地。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所占总产业比值增加。网络服务业日渐兴起,网络中的弊端也跟随着网络的壮大而露出端倪。网络已经融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人们在享受着网络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同时,丝毫没有察觉到有些不轨之徒利用网络的漏洞在行不法之事。为此,了解网络诈骗的手段及防范措施成为人们生活之必需。

关键词:网络,诈骗,防范

参考文献

[1]陈巍.网络诈骗及侦破对策研究[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8,05.

反诈骗知识讲座新闻稿 篇7

为有效提升辖区老年人识骗防骗的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认清邪教组织真面目,提高自我防诈骗意识,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7月20日上午,杏林街道总工会联合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在工会幸福驿站及周边开展老年人防诈骗宣传活动。活动特邀合肥市第五十中学(西区)学生志愿者进行面对面讲解宣传,街道团工委、妇联也积极参与到此次活动当中。

上午8点半,学生志愿者们一个个精神焕发,对来往驿站纳凉休息的环卫工人及经过驿站的老年人派发防诈骗宣传折页,向广大老年群体指出邪教对社会的危害,告诫老年人在生活中遇到邪教时,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以案说法,从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方面,为老年群体讲述诈骗案例、防诈骗技巧及相关法律知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此次活动的开展,旨在提高辖区老年群体进一步认清邪教组织的本质和危害,深刻揭示常见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的犯罪作案手段,普及防范措施,树立较强的防诈骗意识,自觉抵制诱惑,避免上当受骗,安享幸福晚年!

防诈骗安全知识讲座新闻稿 篇8

讲座开始前,朱警官以分辨真假的小游戏互动方式引发学生对自我防范诈骗意识的思考,也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知道官方信息原来也是可伪造、替换的。看完真假的对比图像之后,学生们心中的那一根安全线也不由地绷紧。

游戏自始至终都会是青少年之间的热门话题,朱警官以游戏账号、装备买卖为切入点,用例子提醒大家如何来识破其中的诈骗手法,并教会我们如何从自身角度来防范电信诈骗。

除此以外,朱警官还在社交聊天、红包返利等紧扣生活的主题中与学生们揭露、分享了其背后掩藏的骗局。

诈骗真可谓是无孔不入。面对这半真半假的网络世界,想要不上当受骗可真谓是一件难事,但我相信大家心中谨记这一份“防诈秘籍,大家都能“修炼”出一副火眼睛睛:

1.不明来电不轻信

2.微信、QQ加好友设置验证

3.银行转账时间设置为24小时到账

4.关闭手机小额免密支付、扫脸支付

5.不点链接、不扫码、打死不给验证码

6.不给陌生人转账,熟人转账前先核实

关于网络诈骗的新闻稿 篇9

一、网络监管的法制建设

首先, 目前我国实行网络监管方面的法规立法层次较低, 且均为行政法规或规范性文件, 现今只有《刑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少数几部法律法规是由全国人大、国务院制定的, 且大多法规条文的规定原则化, 操作性不强, 在一些法律法规中仅有少数的几条是专门指向网络诈骗犯罪的, 《刑法》287条实际上也还并不是专门针对计算机犯罪新增加的罪名, 只是对传统金融诈骗罪、盗窃罪、贪污罪等其他犯罪的兜底条款。其次, 存在着法律空白与盲点。对于网络诈骗犯罪的实际违法运行、管理操作、处罚等都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制, 有些法律规定太过笼统, 造成了在实际中操作的困难,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棘手的情况无法从法条中找出依据来处罚, 容易致使犯罪分子逃脱处罚。

针对以上立法中出现的情况, 笔者认为我国应尽快出台立法层次和质量、操作性都较高的立法, 在完善现有法律规定的同时更应出台一部专门针对网络诈骗犯罪的立法, 各地也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及行政法规的规定出台地方性的规范性文件, 针对地方网络诈骗问题因地制宜进行规定, 以便更好地打击犯罪行为。一些网络犯罪甚至表现为跨区域犯罪, 犯罪地以及犯罪嫌疑人难以界清, 此时各地地方政府更应联手合作, 在出台地方细则的同时也要考虑好将来会发生事项, 以便灵活应对。概括而言, 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针对网络本身专门的技术和社会问题可以制定单行的法律法规, 保障人民人身及财产安全;二是对于与现实社会联系密切的网络问题则可以通过修改和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来解决, 填补法律漏洞, 提高法律条文的适用度。

二、网络监管机构组织建设

虽然我国目前网络管理的主体涉及信息产业、公安、工商、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等多家单位, 但真正坚守在网络监管第一线的, 大多只有公安和文化两家单位。在具体的监管过程中, 多家单位各自为政、各自按照自己管理领域的规章制度执行, 多头管理、规则冲突等现象突出, 缺乏协调, 无法形成聚合力。除此之外, 各政府职能部门内部, 大多没有真正设置专职负责“网上”监管的部门或专业队伍, 大多是由负责平时工作的部门人员来侦查技术性要求较高的网络诈骗犯罪, 并且就执法者而言, 普遍存在执法素质、能力远远地滞后于现实的斗争需要, 没有重视专门人才建设, 这在实践操作中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我国网络监管机构的改革势在必行, 目前在网络社会监管的常态化方面就是要建立起统一和专业的网络监管机构, 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监管体系, 以应对不断层出不穷的网络诈骗犯罪。其次, 各政府部门之间更要形成合力, 互联互通, 对网络诈骗犯罪甚至其他网络问题进行实时监管, 及时拦截有害信息及评估各种不利行为, 将犯罪扼杀在摇篮里。除此之外, 也要加大网络监管人才建设, 机构的监管终归是人的监管, 首先要大力提升现有管理人才的素质, 加大培训力度;其次, 也可向社会公开招聘相关专业的人才, 加强现有队伍建设;再次, 争取与高校合作, 启动联合培养机制, 进行人才储备。希望通过以上手段争取早日完善我国的网络监管机构组织建设, 推进监管机构组织改革势在必行。

三、网络监管技术建设

网络诈骗犯罪是智能型的犯罪, 具有跨地域性、伪装性、瞬时性等特点, 这些都对现实社会中的侦查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从技术手段来分析, 打击网络诈骗犯罪的本质就是现今网络技术之间的博弈, 但由于我国目前网络安全监管的起步比较晚, 现今还缺乏网络系统高端自主核心技术, 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西方国家对网侦技术的要求。同时, 我国各种基础数据库不健全、技术力量不足、专业设备缺乏都造成了我国网络诈骗监控的能力不强。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搜索引擎诸如Goole、百度等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 迫切需要进行技术革新。

现代社会的竞争终归是技术的竞争, 网络监管亦是如此。我国要大量投入对技术的研究, 仅有高素质的人才, 没有高科技的设备, 最终也并不能解决现有的网络诈骗监管问题。网络诈骗分子使用的骗术多种多样, 没有一个可应势而变、因地制宜的技术方案来应对, 这场网络诈骗监控的战争注定只能占下风。只有依托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先进的装备, 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才能适应网络现实的需求。对于当前网络中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以及数据安全问题, 如非法使用计算机资源窃取商业秘密、欺骗盗用网络虚拟财产等行为, 可以通过加快开发防病毒技术、加密与认证技术、防火墙技术来进行防范。网络监管技术问题的改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国家大力投入资金建设的同时, 更要各政府部门相关人员进行配合, 积极学习有关技术, 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能将网络诈骗犯罪扼杀在萌芽中, 通过技术的手段促进部门的改革, 进而有效地减少犯罪。

四、网络监管的行业自律性建设

“少干预、重自律”是各国互联网进行监管的一个共同的思路。强调政府作为服务者的角色, 承认政府管理的“有限性”, 着重发挥政府的服务与协调职能。在其他国家关于网络监管方面, 大多以行业监管为主, 政府强制为辅, 网络社会本身就有着极强的自由度, 如果一味进行强制性监管, 恐怕只能激化矛盾, 将网络诈骗犯罪甚至其他犯罪推向万劫不复的地步。我国目前存在的网络欺诈犯罪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来自于网络服务供应商, 究其原因, 除了法律本身对网络服务商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没有明确的规定之外, 行业协会对其的监管不力也是重要的因素, 这些都致使在网上交易的主体难以辨认、网络欺诈行为难以防范, 进而威胁到现实安全。

在行业自律性建设方面, 一是可以通过立法完善行业法规和标准的方式, 为行业协会实施行为提供可参照的依据, 进而提升网络使用人及网络供应商的责任意识。二是可以通过健全行业组织成员的任用机制, 在内部形成合力, 争取早一日取缔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加强行业协会规章制度建设, 制定网络服务供应商的行为准则。根据法律的规定, 制定适合网上交易的规则, 同时确保行业内的公平竞争, 防止供应商为了谋取暴力而传播不实消息进而牟取暴利。

关于网络诈骗的新闻稿 篇10

关键词:诈骗罪,犯罪构成视角,相关犯罪

诈骗犯罪,在1979年刑法中只作为一个单独的诈骗罪进行规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法律规定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1995年八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1997年刑法在对《决定》有关内容予以适当修改的基础上,专门设立金融诈骗罪这一新的类罪;合同诈骗罪也作为一项新的犯罪写进了刑法。实务中,一些犯罪因为其与诈骗犯罪相类似的行为方式也给在司法实务中对犯罪行为的处理带来了困扰。本文对诈骗罪和相关犯罪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希望有所助益。

一、诈骗犯罪之范畴界定

“诈骗”一词在刑法学界,公认的解释是“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这充分体现了诈骗犯罪在行为方式上的共通性。具体到各个诈骗犯罪的范畴,这一行为方式自当考虑在内。值得关注的是,关于金融诈骗罪刑法条文没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字样,金融诈骗罪之构成是否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作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要素,引发了学界的众说纷纭。根据现在学界的通说:首先,金融诈骗罪是从普通诈骗罪中分离出来的,非法占有之目的自然是诈骗犯罪题中的应有之义;其次,金融诈骗罪虽然单列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章,也并不是因为其不应具备这一要件要素,而是其侵犯之客体的复杂性———它不仅包括公私财产,而且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而且后者之危害较前者更大;最后,金融诈骗罪仅从字面理解,就应当含有非法占有之目的,否则将不堪“诈骗”二字,甚至都难以称其为犯罪,这也正是立法者立法技术和立法技巧的体现。

二、犯罪构成视角下各诈骗犯罪之若干问题

根据犯罪构成四要件的通说,通常从主体、客体、主观与客观四个要件分析诈骗犯罪的构成。本文按这一分类为基础对其中若干问题加以阐释。

(一)主体要件

在诈骗犯罪的主体问题上,一般来说,自然人一般主体都可以构成诈骗犯罪。而刑法对未规定单位犯罪的金融诈骗犯罪,不能认为单位主体可以构成该项犯罪,而应当将单位进行的贷款诈骗行为按合同诈骗罪定罪处刑。有的学者认为,就单位诈骗犯罪而言,无论从立法结构还是条文本身的规定看,合同诈骗罪都比贷款诈骗罪轻,有放纵单位犯罪之嫌。但我更同意学者童德华的观点:“因为对单位犯罪只能适用财产刑”,“贷款诈骗罪适用的则是定额罚金刑”,“对单位的罚金可以达到贷款诈骗的规定”。另外,“单位有固定的资产或者注册资金作为担保”,当单位进行贷款诈骗数额较大或者数额巨大之时,对直接负责人之处罚与诈骗罪并无二异,且单位资产与注册资金往往可以抵消被诈骗金融机构损失,损失变小,社会危害性自然也小得多。

(二)客体要件

诈骗犯罪的客体从其在刑法中所分布的章节即可得出;对于侵犯的是复杂客体的诈骗犯罪,主要客体与次要客体的区分也可依此方法判定。这里值得提及的是“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界定。根据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重新构建合同分类方法的做法,我们不难窥见立法者的用意———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应作以下理解:1.合同诈骗罪之“合同”,必须是能够体现市场经济关系的,与这种社会关系无关的各种“合同”,如身份关系的协议,不该在该“合同”之列。2.在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使合同诈骗罪具有最大的包容性。除利用经济合同外,只要有利用其他“合同”进行诈骗且足以扰乱社会秩序的,原则上都应属于合同诈骗之“合同”。3.从证据的客观可见性要求来说,在合同诈骗罪的认定中,需要有证据能够证明被告人所利用“合同”的存在。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口头合同”。因为其已经为法律形式所承认,不应将其排除在“合同”的范围之外。二是“行政合同”。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其体现的是行政管理秩序,而不是市场经济秩序,因此不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特征。

(三)主观要件

诈骗犯罪的主观方面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因而只能是故意不能是过失,而且只能是直接故意,换言之,诈骗犯罪的主体在实施诈骗犯罪的过程中,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对公私财产的损害或者金融秩序的破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仍然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不构成该罪。

首先,由于金融诈骗罪认定上的技术性与复杂性,“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有一定的难度。根据《纪要》的精神,在认定金融犯罪案件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又不能仅凭被告人自己的供述,而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以上七种行为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以金融诈骗罪定罪处刑。

其次,在认定合同诈骗罪之主观方面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之时也有特殊之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行为人具有下列情形,应认定其行为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刑。

1. 明知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有效的担保,采取诸如虚构主体,冒用他人名义、使用伪造、变造或者无效的单据、介绍信、印章或者其他证明文件的,隐瞒真相,使用明知不能兑现的票据或者其他结算凭证作为合同履行担保的,隐瞒真相,使用明知不符合担保条件的抵押物、债权文书等作为合同履行担保的,使用其他欺骗手段使对方交付款、物的欺骗手段与他人签订合同,骗取财物数额较大并造成较大损失的。

2. 合同签订后携带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逃跑的。

3. 挥霍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致使上述款物无法返还的。

4. 使用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致使上述款物无法返还的。

5. 隐匿合同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拒不返还的。

6. 合同签订后,以支付部分货款,开始履行合同为诱饵,骗取全部货物后,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或者双方另行约定的付款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拒不支付其余货款的。

(四)客观要件

犯罪客观方面包括危害行为、危害后果、因果关系及其他客观要件(主要指时间、地点和方法)。具体到诈骗犯罪而言,危害行为都表现为积极的作为,消极的不作为不构成诈骗犯罪;危害结果则在现行立法与司法解释中亦都有所规定,危害结果大多因其数量大小及情形不同对应着轻重不同的刑罚;其余客观要件在现行立法与司法解释中也有提及。它们共同为诈骗犯罪的准确认定提供了依据与保证。此处强调的是数额的计算。

在现实的诈骗犯罪中,犯罪分子往往会采用“多次诈骗并以后次诈骗财物归还前次诈骗财物”的方式;在计算时,应当将案发前已经归还的数额扣除,按实际未归还的数额认定,量刑时可将多次行骗的数额作为从重处罚情节予以考虑。但是,基于金融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较之诈骗罪的特殊性,仍应当在此原则基础上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金融诈骗罪中,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不能单纯以财产不能归还作为金融诈骗罪来处理;合同诈骗罪之行为方式是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诈骗数额应当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认定,合同标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三、诈骗罪与其它相关犯罪

在司法实践中,在确定一行为构成犯罪的前提下,行为方式的复杂使对于在理论上区分明确的犯罪认定在实务操作中遇到困难。我将其区分如下,不妥之处请指出改正。

(一)诈骗罪与盗窃罪

二者一般不易发生混淆,但在行为既有采用被害人不知的方法盗窃,又有采取欺骗的方式时就极易混淆(如顾客冒充购买金项链,叫营业员拿出挑选,趁营业员不注意将其窃走)。此时区分关键之处就在于该项犯罪的取财的实施主要依赖的是“秘密窃取”还是“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是在被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秘密取得,还是其诈欺使被害人主动将其交付行为人或指定第三人的。另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行为人盗窃空白的支票伪造印章盖上,而后自填数额支取财物时,前两项行为在一定情况都可认定为单独的犯罪,但其都是为了实施最后一项取财犯罪所必须的,因而根据刑法学中的牵连犯理论,可将其认定为诈骗罪。行为人窃取或者骗取的是不计名、不挂失的国库券、债券、提货单、购物卡等,则这些券、单、卡本身就是财物,以其获取之时的行为性质确定。

(二)诈骗罪与侵占罪

一是在犯罪对象上,侵占罪的客体是三类特定对象 (1) ,诈骗罪则无此特定要求。二是在客观行为上,侵占罪不要求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而对于诈骗罪,这是犯罪构成必备的行为手段。三是非法故意产生的时间不同。侵占罪的行为人必须是在合法占有他人财物之后才产生占为己有、不予归还的非法目的。而诈骗罪的行为人则要在犯罪行为实施前或者实施中即产生了非法占有的目的。但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当行为人先合法持有他人的财物之后产生非法占有的目的,编造虚假谎言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被害人财物,被害人信以为真放弃了要回财物,我认为此情况属想象竞合犯,应当以诈骗罪定处。

参考文献

[1]陈兴良.论金融诈骗主观目的认定.刑事司法指南[J].2000, (1) .

[2]陈忠林主编.刑法学[K].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7:184.

[3]陈荣飞.关于贷款诈骗罪的几点思考[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 2002, (4) .

[4]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 (第二卷:刑法实务问题研究) [C].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10:403.

[5]陈忠林主编.刑法 (总论) [K].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150-151.

[6]赵秉志主编.金融诈骗罪新论.[C].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2-1:7-8.

关于网络诈骗的新闻稿 篇11

近期接到读者、作者反馈, 有不法分子冒用《电工技术》杂志社名义进行稿件录用, 利用个人银行账号 (如xx银行xx支行62284 xxxx xxxx 61775, 户名张东) 骗取作者的版面费, 或在互联网上冒用《电工技术》杂志社官网名义从事组稿等行为。若接到此类不明信息时请提高警惕, 并及时与编辑部取得联系 (023-63502993) , 核实情况, 以免上当受骗。

在此郑重声明, 《电工技术》杂志社不会以任何个人名义收取费用, 也从未委托任何组织或个人进行代写、代发、组稿, 在重庆以外地区没有设置任何办事处和代理机构。《电工技术》杂志社唯一汇款账号:150 101 04000 6888, 户名:重庆天旭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开户行:重庆银行七星岗支行;官网为“中国电工网”www.chinaet.net, 联系电话023-63502993, 邮箱diangong@chinaet.net, 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洪湖西路18号。

上一篇:外包售后服务合同下一篇:学习经验1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