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依法治国演讲稿

2024-12-11

小学生依法治国演讲稿(通用9篇)

小学生依法治国演讲稿 篇1

用行动捍卫法制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万物生长靠太阳,国家管理靠法制!为了普及文明守法意识,我们学校开展了依法治国的读书教育活动。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往事在脑海里重现。

那是一个周末,我坐车去县城玩儿。车窗外,鲜花绿柳轻舞飞扬„„忽然我听到了一个不和谐的语音提醒“您已超速”!超速?这不是违反交通规则了吗?这样做会给所有的乘客带来危险啊,叔叔有没有听到呢?“您已超速”!我按耐不住的看了看司机叔叔,他依旧在焦急的赶路。我惶恐不安的看了看其他乘客,希望有人能去提醒一下司机师傅。然而,事实情况让我失望了。有的人淡然的看着窗外玩着手机,还有的人 貌似有些紧张,但并没有去提醒司机的意思。我内心挣扎着,要不要去告诉司机,他超速了。可是,我只是个小姑娘,司机叔叔肯定对我的话不屑一顾,车上还有这么多乘客,他们肯定也听到了,但是并没有人去提醒。我一个小学生挺身而出,他们会不会说我瞎操心多管闲事儿?想到这里,我挺直的身子又缩了回来,把头扭向了窗外。绿柳依旧抽打着车窗,鲜花肆意的笑着,像一张张恐怖的脸要把我吞噬!这时,读本上的车祸案例在我眼前急速的飞转重现!刺耳的刹车声,震天的碰撞声,凄厉的叫喊声„„不行,我必须去制止可能发生的惨剧!

“您已超速”!我再也忍不住了,站起身快步向前,大声地告诉司机:“叔叔,您超速了,语音都提醒三次了,您这样会给所有人带来危险!超速造成的惨剧已经有很多了,您不能再这样了!”一口气说完所有的话,我才注意到,师傅的脚抬离了油门,脸色变红。“这小姑娘真勇敢,真让我佩服!”听到表扬,我心里也由衷的自豪。

生活中因为车祸酿成的惨剧还时有发生。我们不仅要看到车祸之殇,更应该关注漠视违法违规现象造成的重大影响。改变,从我做起!我们要让法律融化在心灵里,彰显在行动上,为建设强大的法治国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小学生依法治国演讲稿 篇2

关键词:依法治国,大学生法治意识

近年来, 特别是1 9 9 9 年 “ 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以来, 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 习总书记指出 “ 目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 司法体制不断完善, 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在我党的领导下, 通过全国人民的来懈努力, 我国己初步建成以宪法为核心, 以法律为主体, 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 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实现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而, 法治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既需要完善的制度设计、健全的法制机构、高素质的法律从业人员, 也需要全体民众法治意识的提升。而提升全民法治意识需要我们下大力气, 驰而不息, 久久为攻地长抓不懈。换言之, 法治工作不应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国家对制度的顶层设计上, 更应该在民众思想意识中牢固树立法治是一种“法律至上”的信念, 是一种当法律权威与个人权威发生冲突时应选择法律权威的信念, 这种信念被普遍的遵守才是依法治国的应有状态, 而这种信念在中国社会确立的重任就必然落在了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肩上。

一、 大学生法治意识的不足

(一) 对法治的理解有偏差

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里, 认为法治一词政治色彩较重, 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 和自身无关或者联系很少, 认为法治涉及到自己就是遵守法律、不触犯法律。然而, 法治的中心和实质含义却是限制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 这与大学生对法治的理解与法治真正的含义大相径庭。大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必然会引起他们在法治实践中的不正确、不恰当的反映或错误的做法。如大学开设的法律课程, 举办的一些关于法治的报告和研讨会, 旨在大学生中普及法律知识, 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 但其效果却不理想。究其原因多是因为学生认为其只是形式, 这样的恶性循环对于法治意识的养成是极其不利的。

(二) 对制度缺乏敬仰

制度在于为人们提供行为的可预见性与程序性, 而这种程序在法的体现下是正当的, 是应当被人遵守的, 法律不会规定违反社会正义的条文, 因此对制度的敬仰是信仰法律的前提。

中国有着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统治的历史, 人治思想在人们心里根深蒂固, 这种思想对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有重大的负面影响。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当代的大学生与社会频繁接触过程中, 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拿钱办事”和“托人办事”的消极思想, 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

(三) 合法维权意识有缺失

正如上文论述的那样, 法治的中心和实质含义是限制政府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 这就需要公民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 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法国《人权宣言》指出“凡权利无保障的社会就没有宪法。”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逐步完善了以宪法为中心的有关刑事、民事、行政的诉讼程序, 为保障公民的人权提供了程序性规范, 也相继制定了各种有关权利救济和国家赔偿的法律。但是大学生在处理自身涉法事件过程中却很少采用司法程序, 并不懂得用合法程序维护自身权利, 甚至运用违法方式解决冲突。这不仅不能很好地维护大学生自己的权利, 还会在社会上产生恶劣的影响, 甚至造成大学生触犯法律, 自食恶果。

二、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对策和措施

(一) 准确理解法治的内涵

高校的普法教育往往会过多地对大学生提出遵守学校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 名为普法实为对纪律的宣讲。这种宣讲本身就是教条式的对纪律进行解读, 没有法治教育的理论深度, 不但不能起到普法教育的目的, 甚至会让大学生对法治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首先, 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 保护公民权利具有重要意义。在普法的过程中, 高校应当将切入角度转移到法治对于大学生自身利益的重要意义上, 让大学生认识到参与法治实践、学习法律知识对于自己掌握和运用法律武器有效维护自身权益十分必要, 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 激励大学生学法、知法、守法。

其次, 在法学界, 在确立法治原则的过程中, 自然法在其中占据着支配性地位, 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存在着一套普遍理性, 自然法就是永恒正义的体现。在宣传法治的过程中, 应该伴随着对学生正能量的培养, 加强大学生的正义感, 使其在思想上接受法治的洗礼。

再次, 法治最容易被大学生误认为是用法律去管理公民, 认为法律是对自由的约束, 这点与法治的基本含义也是大相径庭的。对公法而言, “法无授权即禁止”;对私法而言, “法无禁止即可为”。实际上法治的终极目的是用制度的力量来保障公民的权利。

(二) 鼓励学生参与司法实践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司法实践是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途径。创造条件, 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走进司法机关, 采取辩论、旁听、模拟等合理、合法的方式参与和学习侦查、起诉、审理等司法实践, 切身体会司法程序, 从而更直接、更生动地理解法治前沿, 这要比教师在讲台上对法治的宣讲有用得多。同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也只有通过参与司法实践才能检验大学生所学法律知识是否完备、所持法律观点是否正确、头脑中法治意识是否牢固。

(三) 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法治价值取向

小学生依法治国演讲稿 篇3

【关键词】依法治国 法律思维 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26-01

一、依法治国与培养学生法律思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提出依法治国,指出依法治国不仅要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更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1]由“法制”走向“法治”,中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以法来治理国家的应有之义,一方面需要具有一定的法律规范和法治理论。这些是法律制定者和研究者的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这些就是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应有义务了。

深层次来看,弘扬法治精神以及建设法治文化的根本前提就是公民具有法律思维,具有规则意识。需要认识清楚的一个事实是,法律思维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的养成需要从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开始,到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到高等教育,甚至是一种终生教育。但是培养法律思维最重要的阶段就是学生阶段,其中以高等教育阶段尤为重要。高等教育之前,学生接触社会面较窄,具有基本的生活规则意识即可;但是在高等教育之后学生逐渐走入社会,接触形形色色的社会规则,只有培养其良好的法律思维才能保证其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能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现阶段学生法律思维的欠缺

对于高等教育之前的学生说法律,基本上只能是一个代名词,甚至是一个形而上的词。很难有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能够对法律有比较深入的认识。但是基本的规则,他们是熟悉的。这些基本的社会规则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法律规则。因为法律规则是最基本的道德规则,学生基本上都需要受到较强的德育,德育的过程其实也就是道德规则教育的过程,潜移默化的也就含有一定的法律思维的培养。

但是现阶段,我国学生的法律思维明显欠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不遵守规则。[2]不遵守校级校规,缺课逃课,考试作弊的大有人在;就遵守社会规则而言,乱闯红灯、随意插队等现象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以大欺小、打架斗殴、伤害抢劫等事件也时有发生。严重者更成为社会公共话题,曾经出现的一群初二女生在厕所故意伤害一名女生,造成其重伤;复旦大学黄洋投毒室友致其死亡;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让所有民众将视线聚焦到这样一群不遵守规则,不遵守法律的特殊人群身上。学生上述违反规则的行为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的法律思维欠缺。

三、依法治国视域下培养学生法律思维

1.以依法治国带动法律思维培养。依法治国的提出,是树立以法律治理国家的基本治国方式。[3]这是树立全国民众对法律的尊重、信仰,在他们的心中建立法律的权威地位。这恰恰就是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良好契机。但是这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但是当社会的民众皆以法律为尊,以法律来办事,诸事讲求法律,那么学生自小长成的过程中,家长的法律思维会影响孩子,老师的法律思维会影响学生,逐渐的学生的法律思维就得以建立。更为重要的是以媒体为传播手段,促进“依法治国”治国方式的宣传,通过大规模的媒体宣传:标语、横幅、栏目,将法律刻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如此也是一种树立法律思维的方式。

2.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法律思维。分阶段、分年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法律思维培养。小学阶段,是启蒙阶段,主要以教导基本的社会规则为主。比如遵守交通规则、遵守校级校规等,这里面就包含了基本的法律思维。初高中阶段,主要以预防青少年犯罪和树立青少年维权意识为培养方向。青少年阶段心理变化巨大,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煽动,同时也极有可能因为自身分辨能力薄弱违法犯罪。所以此阶段应以大量的法律启蒙课程和鲜活的事实案例,通过正反面典型给予学生直观的法律印象,知道可为与不可为的边界。高等教育阶段,须严格的按照国家的课程设置要求,通过开设《思想品德与法律修养课程》提供学生基本的法律常识;开设法律选修课程由学生自主选修;对于法学院学生,强化法律实训课的开设,让学生切实走进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直接地接触法律,了解法律,锻炼法律思维;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模拟法庭等法律活动,以活动的形式培养法律思维。

四、结语

依法治国的提出是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重要契机,通过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合作将更为有利于综合培养其法律思维。且法律思维的培养需分阶段、分年龄区别对待;培养过程中需善于利用法律实训、法律案例等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得见、触摸得到的事实来实际培养其法律思维。

参考文献:

[1]赵娜. 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培养[J]. 人力资源管理,2015,09:149-150.

[2]蒲春平,安乐. 依法治国视域下独立学院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法制博览,2015,31:30-31.

依法治国演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点感想》。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新时期法制建设的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2011年,全国人大负责人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第一次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国家建设目标,从顶层设计为法治国家建设指明了方向,极大地丰富了“依法治国”的理论内涵,也进一步拓展了这一理论在中国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实践空间,必将对我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漫长的传统社会中,中华文明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治理模式。庙堂内的皇帝、官僚士大夫与庙堂之外的乡绅、儒生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联盟关系,也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虽然法律在当时的社会治理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因法律难以规范千差万别的具体事务,因而在实践中往往需要治理者临机决断和 自由裁量,官员们的的主观意志成为行政和司法决策中的决定性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各级党政机关都是依靠“红头文件”来指导和规范

自身的工作。因为这些“红头文件”,给予各级党政机关的只能是对某些问题的原则性指示,其规范类型与法律原则相近,远不能具备法律规则所特有的具体而微的规范效力。因此,事实上各级党政机关仍然有较为宽泛的自由裁量权。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甚至曾经提出过要废止宪法。当时我们是有宪法的,宪法规定的民主制度也是健全的,但是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宪法薄弱了。国家主席刘少奇也遭到批斗,他举着宪法抗议,说我这个国家主席是人民选的,红卫兵怎么能随便拿我批斗呢?但红卫兵根本不听。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告诉我们,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党要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代替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没有法治作保证是不可靠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立法进程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包括行政法规在内的各种法律规范逐步地建立健全起来。但是,由于改革本身所具有的创新性和革命性,在突破条条框框束

缚的同时,难免会有超越现行法律规范界限的可能。再加上各级党政机关在推动经济建设过程中,为了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社会矛盾,也很少考虑现行法律规定,往往选择法律以外的解决途径,有时甚至为了维稳不惜通过法外交易来化解矛盾。

以上之治理方式,在本质上讲,仍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儒家的人治特征。客观地说,当今中国,依法治国的最大障碍已经不是法律制度的缺失,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不公,进而导致执法环境的不断恶化。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因此,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党中央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适应时代潮流,可谓恰逢其时。

当此之时,我们作为国家公务人员更应该不断提升个人素质,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努力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真正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时刻践行党的宗旨。我们相信,我们应该相信,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2015年依法治国演讲稿 篇5

古人说:“国,无法则乱,民,无法则贫。”法,是每一个社会公民的行为准则,更是我们富国强民安邦治乱的必要方略。一个国家要建设和谐社会,要前往小康未来,无疑离不开法律的保障;一个人要获得安宁幸福的生活,要实现个人的价值和自由的追求,也离不开法律提供的公平环境以及全面保护。我们这些工作在医疗战线上的医生护士,为了更好地救死扶伤,为了更好地展示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为了更好地解救人民于疾病的痛苦之中,也应该知法讲法。在我们的心中,不仅要有一个人道主义的医护理念,不仅要有一种救死扶伤的白求恩精神,在这个现代化的新时代,在我们的心中,还应该有一样东西,它就是法律,就是法制。表现在我们的行为中,我们应该让医疗事业的职业准则与道德规范,和社会的法律以及国家的法规紧密地结合起来。

中国的法制教育,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中国人的法律意识,正在慢慢地觉醒,而国家对法律知识的普及,已经从城市扩展到了广大的城镇和农村,并且日益深入人心。当然,法律,连同着它的故事,也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医院。这些年里,患者把医院告上法庭的案例接二连三地发生,而屡见不鲜的医患矛盾,正在越来越多地通过法律的途径寻求着解决。整个社会已开始学法、知法、守法、维法、用法??法,已越来越坚固在扎根在人民的心中了,法,自然也应该越来越明确地铭刻在我们医护人员的心中。是的,法必须深入到我们的心中——而不是肤浅地吊在我们嘴上。我们不仅要知法守法,我们更应该对威严的法律保持应有的尊重 ——而不是对它心存蔑视。

心存蔑视,就会无视法律的存在,就会去钻法律的空子,就会因为对自己的智商过于自信而玩弄法律于鼓掌之间,就会收受红包,就会吃“处方回扣”,就会乱收费??就会不知不觉之间破坏了医患之间传统的良好关系。可是,法律不是游戏,玩法如同玩火。玩火者必自焚,玩法者,也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跌入罪恶的深渊,葬送尊严和良知,甚至糟蹋自由和生命。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祟高的道德与法则。”道德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自律,是自我约束,然而古今中外的大量人生事实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仅仅有个人的自律是不够的,为了社会的长治久安,为了全体公民的平安与幸福,一个健康的国家必须强调法治,即强调对人的“他律”。他律是相对于自律而言的,他律是对自律的最终保证。我们在医院里工作的人,大部分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大部分都有着高贵的自律精神,都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 ——正因如此,我们的工作才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与群众的肯定,可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偏偏就是我们这些别人看上去不可能违犯法律的人,事实上却已经或者差一点触犯了法律。如果真有一天,当我们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地触犯了法律时,我们应该知道:这并不是说我们有多么罪恶,也不是说我们丧失了职业的道德,同样也不是说我们缺乏对自己的约束,而是我们对自己的自律能力太过自信了!对自律能力的太过自信,就是对他律的不够尊重,就是对法律的蔑视,就是没有让法律的精神入驻心间!

在这个法制的时代,我们必须明确的一个认识就是:并不是只有坏人才犯法。有一个美国的女护士,甚至因为自己的善良而触犯了法律。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说的是一个老人实在忍受不了疾病的痛苦,他要求自己的护理帮助他早日解脱。这位各方面都十分优秀的护士也不忍看着这个老人治愈无望却要备受折磨,于是就给他注射了一支药,让老人无痛苦地死去了。从道德的角度看,应该说她做的其实是一件善良的事,可是,她还是被起诉了,因为她犯了法——她无权结束一个人的生命,可是她却结束了一个人的生命。

这个故事,触及到了道德与法律的矛盾冲突。美国是一个法治社会,于是他们在不断地思考着道德的力量,可是,我们中国却是一个法制并不是十分健全的社会,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长期以来,是依靠传统的道德来治国安邦的,基于这样的一个现实,我们却应该大力地提倡法制,也就是说,我们迫切需要法律的力量。法律并不是远在天边与我们无关的东西,在这个一天一天走向现代化走向

法制化的国度里,我们时刻都有可能与法律迎面相遇,我们必须别无选择地面对法律,必须让法律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们必须正视并且尊重法律的力量。

我是一名普通的护理工作者。我常常在自己的心里这样想:人们为什么会把“白衣天使”这么美好的一个名字给了我们?难道仅仅是因为我们穿了一身白衣服么?长期以来,我们医护人员一直是善良与美的化身,曾经有人说我们医护人员:你们的微笑具有天使的魅力,具有天使的学养,你们的微笑是世上最好的药!可是,仅仅有微笑是不够的!如同道德不能代替法律,微笑也不能代替科学,更不能代替规章制度。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做的,我们自然要一脸微笑地去做,而不应该做的(比如人情免费),我们一定要严守法律而不苟循私情。法在我心中,法更要体现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一言一行之中去。我们要在专业技术上不断地提高自己,我们要在职业道德上不断地完善自己,我们也要在法律的意识方面不断地警戒自己。白衣天使,意味着完美,可是什么是完美,我认为:只有美丽的衣着与形体显然是不够的,甚至只有医护的精湛技术也是不够的,甚至只有一颗对患者的爱心仍然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学法知法,维法用法。只有法在心中,我们才能称得上实现了真正的完美!

依法演讲稿 篇6

回首往昔,在我们纳溪区丰乐镇中心小学,曾经发生过一起学生家长状告班主任老师的纠纷案,轰动了全泸州乃至四川。当事人曾和我一个办公室,她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过硬、教学成绩突出的青年女教师。她的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做漏了一道6分的加标点符号的题。一句笑话惹下祸:下课以后同学们可以提醒提醒这位粗心大意的同学。”在对事情懵懵懂懂的情况下,她又“耿直”地一纸承诺背下祸:“孩子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保证支付所有医药费。”这位教师以为自己通情达理,仁致义尽,事情就此会圆满解决,没想到学生家长竟以此为把柄,将学校告上法庭,让学校最终赔了十几万,她自己也被迫放弃了工作,和丈夫离了婚,含泪丢下年仅三岁的小女儿外出另谋生路,她像一个无家可归、无依无靠的流浪者,流浪,流浪……

学生们,当我执笔回顾这起在当时曾掀起轩然大波的案件时,觉得恍如隔世,似乎又清晰可见,触手可摸。悲剧啊,悲剧!愤怒啊,愤怒!我不禁再次为这位女教师的遭遇而潸然泪下,同时又感慨万千:其实对于我们教师而言,百分之八九十都受过高等教育,最低也受过中等教育吧!可是,我们毕竟不是学法律专业的`,学历的高低并不能决定我们对法律的了解有多少。试想,上述案例中的这名女教师如果对法制有足够的认识,法制意识较强,那么,这样的悲剧还会上演吗?这样的惨案还会发生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会这样来演绎吗?学校这块纯净的乐土会响起如此不和谐的音符吗?如果,你觉得这位女教师的事例离你还远了一些。那么,下面的情况你应该再熟悉不过了。由于学生没完成作业或惹事生非等违规违纪的情况,搞得教师忍不住勃然大怒:罚抄课文,赶出教室,厉声呵斥,甚至挖苦嘲讽,体罚学生,严重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师生矛盾逐渐激化,与教师的对立情绪逐渐加深!更麻烦的是,家长怒气冲冲地找到老师要讨个说法,或直接找到学校领导要求给孩子一个交待,甚至状告到教育局,求个公正……这是教育的失败,是学生的不幸,是教师的悲哀!

这林林总总,无不深刻地警示着我们:要用法的力量净化校园,要用法的力量营造和谐的校园,要用法的力量确保校园一方平安!

“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国家尚且如此,学校更应如此!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依法育人,依法从教,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必由之路!

“五五”普法强劲的东风扑面而来,各级各类学校为之振奋,为之惊欢呼!热火朝天地开设起“法制大讲堂”,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法制大练兵”,教师们也热情高涨地投入了法制学习的浪潮之中。《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一部部法律法规成为教师们的精神食粮,他们细细地咀嚼着其中的每一条、每一款,了然于心,熟记于心,铭刻于心!让法制陶冶自己的情操,让法制荡涤自己的心灵,让法制鞭策自己的言行,让法律增强自己爱生的情感!

我们也惊喜地看到,随之而来的是慢慢的改变,改变……越变越完善,越变越和谐!教师们身体力行,依法从教。给学生树立良好形象,以模范行为影响社会,教育学生。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用真诚对话,用真心交流,用真爱呵护,用真情感化!创造和谐师生关系,让“人本主义”的光辉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每天来到学校,先把法律法规在心里面读一遍,再快乐地投入到忙碌的教学工作中,学生未做作业,教师先问清缘由,再亲切嘱咐:“一会儿来我办公室补上,好吗?”学生上课搞小动作,老师幽默地提醒道:“上课开小差,不是好乖乖。”学生下课做危险游戏,老师走过去微笑着说:“游戏虽好玩,但生命贵无价哟”!学生打架闹事了,老师第一句话问的是:“你伤到了吗?”少了批评,少了斥责,没了挖苦,没了讽刺,更没了体罚。

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象朋友或妈妈一样靠近;老师也觉得孩子们天真可爱,像孩子一样疼爱!天真烂漫的微笑在每位学生的脸上绽放,温暖幸福的细流在每位教师心田流淌!家长也乐在其中,见到老师总是热情问候,喜笑颜开,社会也连连叫好,啧啧称赞!美好和谐的氛围洋溢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著名教育家冰心曾说过:“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合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让我们依法从教,让和谐表现在叶上,叶更绿;表现在花上,花更红;让和谐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身上,营造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让和谐表现在校园的每一寸地方,处处演奏着幸福快乐的乐章!

教师们做一轮红日吧,让法制之光在校园里闪耀!做一面旗帜吧,让法制精神在校园里飘扬!做一缕轻风吧,带来法制的缕缕清香!依法从教吧,让和谐之花溢满校园!

小学生依法治国演讲稿 篇7

高校主体地位是事业单位法人, 同时又具有公务法人的地位, 受教育主管部门领导, 按照法律规章的授权行使一定的行政权力。因此高校与学生之间具有双重法律关系。当高校行使一定的民事权利时, 高校与学生之间是民事法律关系。

二、高校学生的学生权利和公民权利

(一) 高校学生的学生权。

《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高校学生所享有的权利包括:教育平等权;获得资助权;获得残疾帮助权;学习权;设施、设备、图书使用权;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权;在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权;获得学业、学位证书权;不服处分申诉权;对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行为的申诉权、诉讼权;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权;组织参加学生团体权。

(二) 高校学生的公民权。

综合民法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高校学生的特殊身份, 高校学生的公民权利主要包括:财产权、姓名权、荣誉权、名誉权、生命健康权、自由权、肖像权、身份权、程序权:求偿权;知情权;陈述和申辩权;听证权;申诉权;申请仲裁权;诉讼权。

三、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的侵权行为

(一) 侵害学生的生命健康权。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侵犯学生的生命健康权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体罚或变相体罚、突发状况下对学生生命健康面临威胁时的不作为或作为不当 (如地震来临时弃学生不顾的“范跑跑”) 、校舍管理和学生活动实施中存在不合理的安全隐患而造成学生伤亡事故等。

(二) 侵害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侵犯学生的人身自由权主要表现在超过合理安全保障程度且未经协议的封闭式管理、新媒体环境下限制学生的网络言论、限制学生合法的行为自主权 (如要求统一穿着校服、禁止在宿舍使用电脑) 等。

(三) 侵害学生名誉权。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侵犯学生的名誉权主要表现在教育过程中在公众环境下 (如开班会时) 对学生进行讥讽、对学生思想品德做出非公正评价、捏造虚假事实加以散布、通报批评中使用过于激烈措辞等。

(四) 侵害学生的隐私权。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侵犯学生的隐私权主要表现在超过公共活动范围安装监视摄像头、随意搜查学生宿舍、私拆或扣留学生信件、公开宣读或张贴学生信件、私自翻阅学生日记、随意公布学生成绩、擅自泄露学生及其家庭信息等。

(五) 侵害学生的财产权。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侵犯学生财产权主要表现在对违纪学生进行罚款、巧立名目进行收费、在评优评先奖助学金工作中以权谋私收受学生及其家长财物、损坏学生财物、宿舍管理中没收学生使用的违章电器、对学生财产安全未尽合理保护义务等。

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避免侵权行为的对策思考

(一) 依法执教:

应坚守法律的底线。在依法治国背景下, 所有权力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超越宪法和法律限度的权力即为非法。高校的规章制度自然不能例外, 如果与法律法规相抵触, 那么该规章将不产生法律效力。因此, 高校应加强规章制度审查, 及时修改或废止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规章。我们要对法律规章制度有敬畏之心, 让合法性成为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决策的第一要件。

(二) 保护权利:

应警惕学生管理中的侵权行为。教育管理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学生的权利, 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应从不伤人开始。一方面, 高校要防止学生管理中的法治缺失, 努力转变重义务轻权利、重管控轻服务的管理理念, 扭转以道德评判代替法律裁决、把行政管理带入民事管理的现状。另一方面, 要加强全员法治宣传, 不仅是对学生,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管理人员, 让管理者知道自己的职权范围和权力界限, 知道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让学生清楚自身享有的权利, 知道什么时候该维权, 什么时候应服从管理, 既不能不维权也不能盲目维权。

(三) 避免过错:

应懂得如何避免教育侵权的法律责任。高校应设立专门的法律咨询部门熟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及《民法通则》中侵权责任认定的相关规定, 深入理解教育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排查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违规制度和各类安全隐患。做出任何处罚或处分必须依据证据, 及时收集和固定证据, 为管理举措提供有力的佐证。重视学生权利救济的程序保障, 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学生申诉和学生权益保护, 建立健全学生与学校争议解决机制和机构, 规范学生申诉程序, 保证每一个学生申诉案件都能及时、依法得到处理, 效地将一些纠纷化解在校内, 避免双方对簿公堂。

(四) 依法管理:

在依法治校理念指引下推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高校管理以“法治”代替“人治”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学校理应成为法治化的先行区,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行政机关应该依法行政, 学校依法治校, 教师依法执教, 班主任辅导员依法治班, 学生依法受教, 家庭依法家教。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 我们要自觉认识到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参考文献

[1]田永诉.最高人民法院.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发证、学位证行政诉讼案[S].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1999.

[2]张学亮.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律思考[J].石油大学学报, 2005 (6) .

[3]王俊.试论高校制定校规应当遵循的几个原则[J].中州学刊, 2005 (11) .

依法防控学生伤害事故 篇8

一、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为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对在校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就十分必要。学校可在开学初及时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安全制度和安全规定,对学生进行用水、用电、防火、防盗及人身防护等方面的安全教育。针对不同课程实验教学的特点与要求,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实验用品的防毒、防爆、防辐射、防污染等方面的安全防护教育。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和自救的方法。平时,在寄宿生离校或放假前对其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使他们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除此之外,还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对学生开展防溺水的安全教育。

二、多措并举加强安全管理,预防和消除安全隐患

强化职责是核心。学校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的要求,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照一岗双责的原则,与教职工、学生家长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责任和具体要求。

健全并落实制度是保证,狠抓措施落实是关键。学校可建立校内设施设备定期检查和上报制度,以保证设施设备安全。如发现老化或者损坏的,及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对学校无力解决或者无法排除的重大安全隐患,应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在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要设置警示标志或采取防护措施。学校还要健全门卫制度,校外人员入校必须持证登记,严禁无关人员和校外机动车入内,严禁将非教学用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动物和管制器具等危险品带入校内。学校门卫最好由专职保安或其他能够切实履行职责的人员担任。小学低年级要完善学生上下学接送的交接制度。寄宿生假期离校时,学校最好安排专人在校门口护送孩子离校。平时还要加强学生活动管理,确保学生在校平安健康。学生参加课间活动或上早操、下晚自习时,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疏散时间和上下楼道顺序,同时安排人员巡查,避免发生拥挤踩踏伤害事故。组织学生参加大型集体活动时,要提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制订安全应急预案,并由专人负责落实。寄宿制学校要建立完善饮食卫生安全制度和宿舍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食宿安全。学校食堂要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范,建立食堂物资定点采购和索证、登记制度以及饭菜留样和记录制度,并定期检查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状况,确保师生饮食卫生安全。学校要配备专人负责学生的生活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对学生宿舍实行夜间巡查、值班制度,尤其要加强对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此外,学校还要完善医疗卫生防疫制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控制学生伤害事态发展

一旦发生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学校要首先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转移、疏散、救助受伤害学生,或采取其他必要防护措施确保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同时,还要及时告知受伤学生的监护人,使受伤学生能及时得到护理和抚慰,从而减少对学生的身心伤害。与此同时,应及时报告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以取得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帮助,尽快恢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四、做好事故善后工作,及时化解伤害事故纠纷

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受害方要求学校承担赔偿责任的,学校可综合考虑事故具体情形,依据赔偿范围和标准,做出积极的回应和解决。对责任比较明确、赔偿数额不大的事故,可通过双方协商解决。若双方对责任认定有争议,赔偿数额达不成一致意见时,可请求主管部门出面调解或提交仲裁机构裁决。除非万不得已,不宜对簿公堂。当然,若学生监护人难以沟通,甚至采取过激方式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时,学校也可以诉诸法律,依法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

教师依法执教演讲稿 篇9

当和谐社会的构建已成为一个势在必行的主题时,我们有没有仔细想过,什么是和谐?

我从字面上认为:“和”者,禾苗的禾加上一个口,表示张口就有吃的,物质生活有保障;“谐”者,人人皆可言,表示精神生活轻松愉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足满意,谓之和谐。

我是一名教师,这不禁让我想到这样的画面:“丁零零??”,下课了,学生们纷纷拥到老师的身旁。“老师,渴了吧,请喝口水润润嗓”“老师,累了吧,我给你按摩按摩!”“真是一群小可爱鬼!”老师刮刮他们的小鼻翼,笑了!多么幸福的场景,多么和谐的场面!令人赞叹,更令人神往!

可这样“和谐”的、令人神往的校园不是想有就有的,它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法律之神的呵护啊!2000年5月22日上午,一名年轻的女教师第一节课便让41名学生全部站着上,不允许写字。第二节课更为离谱,竟让学生依次伸出手,而她则用削铅笔的小刀子划孩子的手心。刚开始,她还是用刀背,但从第二个开始,便改用刀锋,在每个学生的掌心用铅笔刀划伤出血,全班顿时哭声一片?? 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发生在河北曲周县侯村镇东高固小学。据报道,这名教师叫刘丽娜,今年20岁,毕业于一幼儿师范学校,是这所

小学的代课教师。据刘丽娜称,她之所以有这样的动机,只是为了让孩子们“好好学习”。事后刘丽娜被刑事拘留,对此事件负有领导责任的候村镇总校部校长和东高固村小学校长已被撤职。

悲剧啊,悲剧!愤怒啊,愤怒!其实对于我们教师而言,百分之八九十都受过高等教育,最低也受过中等教育吧!试想,上述案例中的这名女教师如果对法制有足够的认识,法制意识较强,那么,这样的悲剧还会上演吗?这样的惨案还会发生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会这样来演绎吗?学校这块纯净的乐土会响起如此不和谐的音符吗?!

“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国家尚且如此,学校更应如此!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依法育人,依法从教,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必由之路!

每天来到学校,先把法律法规在心里面读一遍,再快乐地投入到忙碌的教学工作中,学生未做作业,教师先问清缘由,再亲切嘱咐:“一会儿来我办公室补上,好吗?”学生上课搞小动作,老师幽默地提醒道:“上课开小差,不是好乖乖。”学生下课做危险游戏,老师走过去微笑着说:“游戏虽好玩,但生命贵无价哟”!学生打架闹事了,老师第一句话问的是:“你伤到了吗?”少了批评,少了斥责,没了挖苦,没了讽刺,更没了体罚。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象朋友或妈妈一样靠近;老师也觉得孩子们天真可爱,像孩子一样疼爱!天真烂漫的微笑在每位学生的脸上绽放,温暖幸福的细流在每位教师心田流淌!家长也乐在其中,见到

老师总是热情问候,喜笑颜开,社会也连连叫好,啧啧称赞!美好和谐的氛围洋溢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著名教育家冰心曾说过:“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合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让我们依法从教,让和谐表现在叶上,叶更绿;表现在花上,花更红;让和谐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身上,营造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让和谐表现在校园的每一寸地方,处处演奏着幸福快乐的乐章!

教师们做一轮红日吧,让法制之光在校园里闪耀!做一面旗帜吧,让法制精神在校园里飘扬!做一缕轻风吧,带来法制的缕缕清香!依法从教吧,让和谐之花溢满校园!谢谢大家!

开原中心校

2013-09-30篇二:做一个依法执教的教师

初三学生国旗下演讲稿《拼搏铸就辉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拼搏铸就辉煌”。

自然界如此,人生也如此。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因此,我们更应该选择拼搏。

拼搏是成功的阶梯。人生需要用汗水来浇灌,用行动去诠释,成功需要用拼搏去交换,用激情去超越。有位哲人说过:拼搏的人,常把高山当平地,而慵懒的人,却常把平地当高山。在通往彼岸的人生路上,甘心被厄运玩弄的懦夫永远领略不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喜悦。

拼搏是不竭的动力。司马迁因拼搏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贝多芬因拼搏奏响了生命的交响曲;王濛因拼搏多次登上短道速滑的最高领奖台„„“拼搏”一直是成功人士的秘诀。不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遭遇怎样的挫折,“拼搏”都是从低谷走向颠峰的不老神话。为了使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为了使我们蓦然回首时可以问心无愧,那么从现在起,我们要在课堂上分秒必争,高效学习;课下虚心请教,不放过一个疑难问题;早晨迎着旭日,深夜伴着星光——用今日拼搏的汗水,换来明日的丰硕之果!我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拼搏成就未来;责任激发热情,拼搏成就梦想。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与其羡慕别人翱翔的雄姿,不如造就自己坚实的双翼。!人心向善,感动常青 冰心老人说,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路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采花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凄凉。十年,可以让一个孩子在阳光中成长起来,亦可以将一个人的青丝变成白发。能让一棵小树的嫩芽蓬勃成傲人的青葱,亦可以将凋零的落红柔化成一年一年滋养生命的春泥。然而感动中国的十年,是一段比任何事物的生长和枯荣都更有力量的岁月。因为它所能够温暖的,是向善的人心。是无论时代怎样发展,人事怎样变迁,都不会泯灭的人性的光辉。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常会说,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已无爱可言,能打动人心的人和事越来越少。抑或是对戴着军帽,面色红润的雷锋形象流露出不屑一顾的嘲笑和鄙夷,觉得那是革命时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放在今天真是傻?? 那么我想问,为什么只是一句来自陌生人的“谢谢”就能让你回味许久;为什么当地震的灾难降临在同胞身上,还是会有那么多人在电视机前不可抑制地掉下眼泪;为什么当我们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来自责任感的大爱无言。这不是懦弱,不是矫情,更不是人们天天挂在嘴边的“傻”。而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敬重,是每个人心底都一直深深流淌着的善良,更是国家和社会绝不能也绝不会缺少的向前的动力。我们欣慰地看到,还是会有义薄云天的支边教师将足够宽广的生命开拓到了辽远的边疆;还是会有佝偻蹒跚的老人顶着一头白

发却种下一山的青翠;更是会有无言的母亲向坠楼的孩子不存犹豫地伸开翅膀。他们在不断地为社会刷新着道德标尺,也一次又一次回应着现代人对爱的质疑。面对这些——在人间不断闪现的光芒——没有任何一个人再有资格说世态炎凉,更没有谁可以大言不惭地将纯朴的善举当作笑料。我们有幸一路走来感受着光和热,也同样有责任回馈以自己的热情。人心都是向善的;朝着美好,向着希望。如向日葵一样总是将脸深深地浸入阳光,永恒地向往和追求着爱。感动地同样长青,两个频繁地出现在媒体和文章中的字,却一天天地阐述着新的内涵,并给予这个社会以新生的力量。愿人人都能把持住爱的温度,珍惜和体悟到善良的存在,真情就细水长流。

分享到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征文

英国著名诗人雪莱曾经说过:“爱都是甜蜜的,无论是给予还是回报。爱就像阳光一样无所不在,他那熟悉的嗓音永远不会消沉。”是啊,爱是盏灯,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捧一颗爱心上路,一生都将在爱里。爱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人生情感,像花开出来,愉悦别人,自己也结出果实酿造甜美。但是生活中,并非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爱。2013年6月12日,《长江

日报》报道,武汉市乘客陈女士乘坐一辆550路车,上车后她突然听到车窗旁边的安全锤发出了报警声。原来,一名乘客取下安全锤,安全锤底座开始报警,安全锤还带有报警器,实属无奈之举,据武汉市公交集团举行的紧急安全工作会议上透露,近一个月来,5000辆空调公交车上配备的安全锤已经丢失了5000把,平均每辆公交车每个月就要丢失1把安全锤。安全隐患关系到你我他,试问,偷铁锤的乘客,你想过吗,有朝一日发生危险,车上坐的可能是你,那一天,当你急切寻找安全锤的时候,你却发现它不见踪影,你的心里还会坦然自若么?你还能够淡定地面对危险么?你难道不会恨极了那个偷走安全锤的人?偷走了一把安全锤,往轻的方面说,你损害了其它乘客的利益,往重的方面说,你就是斩断了别人一个生存的机会。你爱护公物,为别人增长了一个逃离危险的几率,也送了自己一份平安,所以,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记得中国古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位远行寻佛的苦行僧,在一个漆黑的街道上遇到一位挑着灯笼行走的盲人。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根本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他看不到高山流水,也看不到柳绿桃红的世界万物,他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的,他挑一盏灯笼岂不是令人可笑?于是僧人问:“你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挑一盏灯笼呢?”盲者说:“现在是黑夜,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上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

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你是为别人照明了?”但盲人却说:“不,我是为我自已。”僧人愣了,盲者缓缓说到:“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他人碰撞?”僧人说:“是的,我刚才还被两个人碰了一下。”盲人深沉地说:“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更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

僧人顿有所悟:“我天涯海角奔波找佛,没想到佛就在我的身边,佛就像一盏灯,只要我点燃它,即使我看不见佛,佛却会看到我的。” 盲人心中装着一盏明亮的灯,为别人着想正是他心中的明灯。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自己。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人在黑暗中往往会碰撞?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明灯,手上也不提明灯啊。如果人人都能给别人一盏灯,那么这个世界上还会有相撞的人吗?先考虑到别人,先给别人温暖,再要求别人的回报。假如我们像这个盲人,做个心里装着别人的人,懂得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那么爱与方便才能光临门下,心灵也会得到照耀,真情才能驻心,光明与温暖方能人间共享,是啊,爱自己就是爱别人。正是我们健全的人,会在黑夜里迷失前进的方向,点一盏生命之灯,在生命的夜色里,我们才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平安。我们帮助了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让自己的前路一直有着明亮的灯光,这一盏灯源自于我们,可后面千千万万的灯却是源自于那些被我们所温暖的人。

我们在对别人付出爱时,其实也为自己铺了一条后路,它会在必要时为你敞开,不至于都被堵死,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当你用一颗真心去对待别人的时候,哪怕是磐石,日积月累也会被感动,你会发篇三:依法执教演讲稿

依法从教,让和谐之花溢满校园(演讲稿)

各位领导、同事、评委老师:

大家好!

当和谐社会的构建已成为一个势在必行的主题时,我们有没有仔细想过,什么是和谐?

我从字面上认为:“和”者,禾苗的禾加上一个口,表示张口就有吃的,物质生活有保障;“谐”者,人人皆可言,表示精神生活轻松愉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足满意,一切的人对一切称心如意,谓之和谐。我是一名教师,这不禁让我想到这样的画面:“丁零零??”,下课了,学生们纷纷拥到老师的身旁。“老师,渴了吧,请喝口水润润嗓”“老师,累了吧,我给你按摩按摩!”“真是一群小可爱鬼!”老师刮刮他们的小鼻翼,笑了!多么幸福的场景,多么和谐的场面!令人赞叹,更令人神往!

可这样“和谐”的、令人神往的校园不是想有就有的,它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法律之神的呵护啊!

回首往昔,在我们纳溪区丰乐镇中心小学,曾经发生过一起学生家长状告班主任老师的纠纷案,轰动了全泸州乃至四川。当事人曾和我一个办公室,她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过硬、教学成绩突出的青年女教师。她的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做漏了一道6分的加标点符号的题。一句笑话惹下祸:下课以后同学们可以提醒提醒这位粗心

大意的同学。”在对事情懵懵懂懂的情况下,她又“耿直”地一纸承诺背下祸:“孩子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保证支付所有医药费。”这位教师以为自己通情达理,仁致义尽,事情就此会圆满解决,没想到学生家长竟以此为把柄,将学校告上法庭,让学校最终赔了十几万,她自己也被迫放弃了工作,和丈夫离了婚,含泪丢下年仅三岁的小女儿外出另谋生路,她像一个无家可归、无依无靠的流浪者,流浪,流浪?? 学生们,当我执笔回顾这起在当时曾掀起轩然大波的案件时,觉得恍如隔世,似乎又清晰可见,触手可摸。悲剧啊,悲剧!愤怒啊,愤怒!我不禁再次为这位女教师的遭遇而潸然泪下,同时又感慨万千:其实对于我们教师而言,百分之八九十都受过高等教育,最低也受过中等教育吧!可是,我们毕竟不是学法律专业的,学历的高低并不能决定我们对法律的了解有多少。试想,上述案例中的这名女教师如果对法制有足够的认识,法制意识较强,那么,这样的悲剧还会上演吗?这样的惨案还会发生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会这样来演绎吗?学校这块纯净的乐土会响起如此不和谐的音符吗?如果,你觉得这位女教师的事例离你还远了一些。那么,下面的情况你应该再熟悉不过了。由于学生没完成作业或惹事生非等违规违纪的情况,搞得教师忍不住勃然大怒:罚抄课文,赶出教室,厉声呵斥,甚至挖苦嘲讽,体罚学生,严重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师生矛盾逐渐激化,与教师的对立情绪逐渐加深!更麻烦的是,家长怒气冲冲地找到老师要讨个说法,或直接找到学校领导要求给孩子一个交待,甚至状告到教育局,求个公正??这是教育的失败,是学生的不幸,是教师的悲哀!这林林总总,无不深刻地警示着我们:要用法的力量净化校园,要用法的力量营造和谐的校园,要用法的力量确保校园一方平安!

“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国家尚且如此,学校更应如此!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依法育人,依法从教,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必由之路!

“五五”普法强劲的东风扑面而来,各级各类学校为之振奋,为之惊欢呼!热火朝天地开设起“法制大讲堂”,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法制大练兵”,教师们也热情高涨地投入了法制学习的浪潮之中。《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一部部法律法规成为教师们的精神食粮,他们细细地咀嚼着其中的每一条、每一款,了然于心,熟记于心,铭刻于心!让法制陶冶自己的情操,让法制荡涤自己的心灵,让法制鞭策自己的言行,让法律增强自己爱生的情感!

我们也惊喜地看到,随之而来的是慢慢的改变,改变??越变越完善,越变越和谐!教师们身体力行,依法从教。给学生树立良好形象,以模范行为影响社会,教育学生。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用真诚对话,用真心交流,用真爱呵护,用真情感化!创造和谐师生关系,让“人本主义”的光辉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每天来到学校,先把法律法规在心里面读一遍,再快乐地投入到忙碌的教学工作中,学生未做作业,教师先问清缘由,再亲切嘱咐:“一会儿来我办公室补上,好吗?”学生上课搞小动作,老师幽默地提醒道:“上课开小差,不是好乖乖。”学生下课做危险游戏,老师走过去微笑着说:“游戏虽好玩,但生命贵无价哟”!学生打架闹事了,老师第一句话问的是:“你伤到了吗?”少了批评,少了斥责,没了挖苦,没了讽刺,更没了体罚。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象朋友或妈妈一样靠近;老师也觉得孩子们天真可爱,像孩子一样疼爱!天真烂漫的微笑在每位学生的脸上绽放,温暖幸福的细流在每位教师心田流淌!家长也乐在其中,见到老师总是热情问候,喜笑颜开,社会也连连叫好,啧啧称赞!美好和谐的氛围洋溢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著名教育家冰心曾说过:“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合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让我们依法从教,让和谐表现在叶上,叶更绿;表现在花上,花更红;让和谐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身上,营造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让和谐表现在校园的每一寸地方,处处演奏着幸福快乐的乐章!

教师们做一轮红日吧,让法制之光在校园里闪耀!做一面旗帜吧,让法制精神在校园里飘扬!做一缕轻风吧,带来法制的缕缕清香!依法从教吧,让和谐之花溢满校园!

谢谢大家!篇四:教师的爱演讲稿 教 师 的 爱

不是演员,去吸引着孩子们饥渴的目光;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不是雕塑家,却塑造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栋梁??这就是我们的老师,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爱,播种春天,播种希望,播种力量,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做着最不平凡的工作。

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他把自己定位在服务者的位置上,这看似低微的身份,却正是德高的体现。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爱,又是师德的灵魂,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教师似红烛,为学生奉献光和热;教师如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教师像秋风,吹得桃李满天下。是教师,为学生黑暗的人生道路点燃明灯;是教师,在学生迷茫的时候指引前进的方向;是教师,给了学生一双如海燕般强有力的翅膀,任其在知识的天宇里尽情地飞翔,这就是教师的爱,爱的不留痕迹。

“敬业奉献,为人师表”是教师伟大的从业精神,体现了教师深沉的爱。特级教师陈晓梅曾经自我评价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每当回首往事时,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我可以无悔地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太阳下最美好的事业——小学教育事业!为培养孩子们奋斗了一生。”这是一位教师的精神,这是一生无悔的奉献,这是一种深沉的爱。这爱让教师视职业为事业,视艰辛为乐趣,视学习为责任,在漫漫从教生涯中,奋斗不止,探索不息。十载寒窗,埋藏了多少年少的酸甜苦辣,又隐忍了多少教师的敬业奉献。在鱼跃龙门时,最能表达情感的不是如释重负欢天喜地的莘莘学子,而是教师眼角那一抹沧桑所不能掩饰的笑纹和被粉笔的飞尘染白了的双鬓。

教师所做的工作是无比崇高的,它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爱心呵护,让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教师工作在今朝,却建设者祖国的明天,教学在课堂,成就却在祖国的四面八方。随着一茬茬学子的成才,教师一天天老去,老成了一张褪了色的照片,可教师的爱却不会老,这厚重的爱刻在学生的心灵上,它将流芳百世,永垂不朽。09物理学 090514027 教师,平凡中的不平凡

一个人,无论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他都不会忘记老师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所花费的心血与精力,饮水思源,怀师感恩。作为今年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一名新教师来说,我是无比幸运的,一想到我将会在未来每天和40个孩子在一起学习生活我就感到无比快乐和幸福。但我也深感任重而道远。

伴随着忐忑的心情,我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并且还当上了班主任。开学前,我焦虑了好长时间,怕自己管理不好班级,怕教不好课程,误人子弟。然而,当我真正面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时,我才由衷的感觉到,一名教师并且身为班主任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你应该传递的是正能量。而在这短短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深刻而异样的认识。

教师是平凡的,普通的就象一颗小小的铺路石,没有水晶纯净,没有宝石艳丽,更没有钻石那般光芒四射。人之前,我曾经这样想过:谁愿意,将自己的才华局限在那小小的三尺讲台?谁愿意,面对着一群懵懂的孩子日复一日地传授着相同的知识?谁愿意,在一届届学生的迎来送走中看到自己的年华流逝?只要你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可以说你也就选择了平凡。在教师的一生中,也许不会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不像科学家,进行发明创造;不像商人,卖了商品,收获金钱;不像作家,写篇惊世巨作,便可一举成名;不像服装设计师,设计出新颖的服装??有句古话说: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我们每天就是那么平凡地在岗位上奉行着这四个字:教书育人。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但要把它做好却不是那么的容易。有人说,教师干的是一种良心活。也许从教育产生的那天起,教师就与责任紧紧连在了一起。传承文明是责任,塑造灵魂是责任,启迪未来也是责任。孔子选择了责任,就放弃了车马华服,疏食饮水,门徒三千;陶行知选择了责任,脱下长袍,挽起裤管,用生活教育的理念塑造新人;马卡连科也选择了责任,放弃了教条的教育理论,开创社会主义教育的新篇。能载上史册的毕竟是有限的,而一代又一代众多教师只是默默的担负责任,传递火种,播种希望。“苦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做嫁衣裳”,他们剩下的只有一肩明月,两鬓如霜!然而也许只有真正做过矫饰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师的幸福,才能体会这份责任的不平凡。感谢你,可亲可敬的同行们,是你们用青春、用热血、用无怨无悔的选择告诉了我它的不平凡。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却远赴贵州支教的徐本禹告诉我感恩和责任;用爱点燃知识的火把,扎根深山18年的悬崖小学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芬告诉我坚守和奉献;在天崩地裂的一瞬间,奋不顾身保护学生的谭千秋告诉我无私和使命,面对突如其来的卡车,舍己救生得张莉莉告诉我牺牲和奉献。

还有许许多多的“魏书生们”“李镇西们”, 从他们身上,我明白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份量;从他们身上,我明白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的内涵;从他们身上,我更明白了:一名教师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普通岗位就是一份责任。即使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上一篇:护蛋体验日记400字下一篇:五年级上册口算比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