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负责人工作总结

2024-07-23

课程负责人工作总结(精选11篇)

课程负责人工作总结 篇1

《高等数学》课程负责人简介

一、主要教学工作经历

何春江老师于1985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分配到航天工业学院基础部任教,二十一年来一直从事一线教学。2003年3月于河北师范大学数信学院获得理学硕士学位。04年被评为教授。

主讲“高等数学”、“经济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积分变换”、“复变函数”、“数值分析”、“数学实验”、“数学模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1次。

1998年任基础部副主任,2000年任基础部书记兼副主任,主持工作,2001年任基础部主任兼书记,2003年任基础部主任兼基础部和外语系书记。2005年1月任基础部主任兼书记,积极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评估等教学研究和专业学术活动,组织制订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组织完成1项学院重点课程建设工作,组织完成多项数学教学改革课题。

二、荣誉称号

(1)、1996、1997、2004年三次获得院“十佳教师”、“优秀教师”称号;

(2)、1999、2000、2001、2003、2004年五次获院“教学示范标兵”称号;

三、教研与科研成果

(1)2004年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

(2)1996年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优秀教材二等奖(排名第二);

(3)1992年航空航天部优秀教材三等奖(排名第二);

(4)2003年廊坊市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二);

(5)1997年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6)组织完成河北省科研课题“高等院校师资队伍总体水平良化评估的理论与实践”,2003年通过河北省验收;获河北省科研成果证书;

(7)主研并完成河北省科研课题“多尺度小波的构造及其在图像压缩中的应用”;

(8)主持完成 “GAMMA算子加权点态逼近”等4项学院科研课题;

(9)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02、03年两次获全国二等奖,河北赛区一等奖;组织参加“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多次获特等奖及一、二等奖。

四、论文与论著

(1)在核心刊物《<数学的实践与认识》、《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河北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在05中国高校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1篇,获优秀论文奖并发表在国际会议论文集中,其它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2)主编面向21世纪规划教材2部:《高等数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04年7月;《经济数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04年7月;副主编《大学数学初步》中国林业出版社04年6月;

五、其它

多次年终考核优秀,是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院学术带头人,河北省数学会会员,河北省现场统计学会理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数学教学研究会委员。

课程负责人工作总结 篇2

课程建设的优劣直接决定教学水平, 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成效则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教研室为主体组织教学的基层管理模式虽然让教师有归属感, 便于行政管理和开展教研活动, 但是也显露出弊端。人文教研室每学期承担多门课程, 课程应由谁负责建设?教学质量应由谁负责?单凭教研室主任显然没有过多的时间、知识和精力独立去完成, 普通任课教师缺乏行政权力或学术优势, 也无力完成。课程负责人制是指针对某一课程建立教学团队, 通过选拔、聘任课程负责人, 由其领导课程教学团队来优化课程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课程建设的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目前, 课程负责人制已在全国许多本科院校实施, 罗健等人的实践证明课程负责人制对教学团队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护理系于2016年开始实施课程负责人制, 积极探索院校合作课程开发, 以期取得更好的课程建设成效, 推动专业建设, 助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1 高职护理管理课程实施“院校合作双课程负责人制”的必要性

护理管理课程与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相关, 医院兼职教师有着丰富的临床管理实践, 积累了大量的临床教学案例, 以往本课程教学模式为以统一的教学大纲为指导, 合班授课, 由临床兼职教师和校内专职教师按教学内容分段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际运行中则易出现"单兵作战, 各自为政"教学风格百花齐放的局面[1], 专兼职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各自按照自身的教学思路, 学识水平和工作经历自行独立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水平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造成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在教学管理方面也存在问题, 如兼职教师人数多, 每学期相对不固定, 流动性大, 又不是学院的正式职工, 院系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其约束力不大, 教研室主任对兼职教师很难做到规范、有效的教学管理和开展教研活动, 难以开展及时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合作教学医院存在各项评审工作等原因导致兼职教师频繁变动, 甚至出现部分教学内容没有兼职教师愿意承担教学任务的局面, 影响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近年来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护理系专业课采用小班授课方式, 因此同一学期开设护理管理课程的班级数目变多, 教学任务变重, 对临床兼职教师的需求数量也随之上升, 兼职教师占授课教师的1/2以上, 为解决上述问题, 做好课程建设, 依据国发[2014]19号《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坚持强化校企合作育人, 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护理管理课程尝试推行“院校合作双课程负责人制”, 即校外 (医院) 课程负责人和校内课程负责人共同开发课程, 力求做到理论学习和临床护理管理实际“零距离”, 以期建立一支人员相对稳定, 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促进课程建设,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 高职护理管理课程“院校合作双课程负责人制”的实施

2.1 选聘“双课程负责人”

正确选拔课程负责人是课程负责人制实施的关键环节。护理系要求课程负责人应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护理临床实践经验, 具备讲师及以上职称, 系统完成3年以上本课程教学任务, 担任主讲教师, 学生评教结果优秀,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团队沟通和协调能力, 爱岗敬业, 责任心强, 熟悉专业的动态和发展方向, 有志于课程建设的教师。在个人自愿的基础上, 通过教研室条件审核, 择优推荐, 系部会议讨论确定等环节产生, 聘期3年。

校外课程负责人则要求从事过护士长及以上护理管理工作多年, 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 具有本课程教学经验, 且教学效果良好, 有责任心, 热心教学工作, 团队沟通和协调能力较强, 熟悉专业发展动态, 有志于课程建设的教师。在个人自愿的基础上, 通过合作教学医院的推荐, 教研室条件审核, 系部会议讨论确定等环节产生, 聘期3年。

2.2 组建教学团队

构建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是课程负责人制顺利实施的首要保证。专兼职教学团队分别由双课程负责人组建, 团队成员的来源是根据教师自身的学术背景, 教学经验和临床实践经历, 在自愿的基础上加入。各门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可以交叉, 但是避免同一教师同时担任多门课程主讲的情况, 以保证每一位教师有精力和时间"合力"建设好课程。兼职教师和校外课程负责人要求在同一医院任职, 以便于做好及时高效的沟通和管理。根据教学任务分析, 要求专职教师至少3名, 兼职教师至少4名, 人员相对固定。组建后的护理管理课程教学团队均为女性, 结果见表1。教学团队的特点是偏年轻化, 本课程授课年限较短, 职称高、中、初搭配比例适中。

2.3 在院校合作双课程负责人制下护理管理课程教学团队目前已取得的工作成效

2.3.1 共同制定护理管理课程规范化建设标准

课程负责人邀请多名来自不同医院、不同管理岗位的行业实践专家来校,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深度研讨, 共同分析护理专业毕业生主要的职业岗位, 针对各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与岗位管理能力, 确定课程目标, 商讨制定规范化课程标准。按照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思路,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 树立学生“人人是管理者、人人参与护理管理”的思想, 以知识运用和解决护理管理问题为目的, 以培养学生的护理管理职能为主线, 强化技能与人文融合, 实现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的有机融合。

教学团队在课程负责人的引领下, 以临床护理的各个环节作为护理管理的教学载体, 科学设计教学模块, 共同选取教学内容, 合理分配学时, 形成以护理管理理论为基础, 以护理管理职能为主线, 以护理管理应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对知识热点和难点进行研讨, 依据实际工作流程, 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驱动, 院校合作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细化课程考核方式和方法, 制定考试标准、理论试题难度、试题类型要求及期末理论考试出题表。

2.3.2 双课程负责人分工明确, 协调共建

校内与校外课程负责人在系部各级领导下, 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 (见图1) , 带领专兼职教师协调合力做好课程建设。

2.3.3 专兼职教师合理配对, 配合默契开展教学实施

教学团队成员依据自身的兴趣、所学知识、工作经历、学术研究内容或专长, 承担一部分的教学内容, 采用专兼职教师分段一对一互搭, 新老教师一对一结对的形式。分段教学便于教师集中精力对所授专题进行精心组织和深入钻研, 以提高教学效果。专兼职教师互搭加强相互联系, 进行互动交流学习, 增进情感, 升华知识, 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新老教师结对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促进兼职教师发展和年轻教师的成长。教学团队要求兼职教师每学期参与校内听课、评课活动, 每学期至少4节, 每个月至少1次参与专职教师的集体备课活动, 共同研讨教学模式, 分享教学心得, 帮助兼职教师掌握教学技能, 熟悉教学规律, 兼职教师分享临床管理经验, 教学互补, 教学能力与特长互补, 实现团队的统一和协作。课程负责人通过建立教学团队QQ群、微信群的形式, 定期通报教学情况, 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 争取尽快解决, 保证团队成员的信息畅通及资源共享, 提升本课程教学团队的课堂执教能力。

2.3.4 院校合作建设及共享教学资源

利用兼职教师的临床经验优势, 专职教师的时间优势及教学能力优势, 共同建设教学配套资源。校内负责人组织专职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编写教学简案, 建设试题库。校外负责人组织兼职教师编写临床管理案例教学库, 仿真临床情景综合教学项目库等。初稿完成后进行交叉审阅, 最后教学团队共同商讨及完善,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2.3.5 院校合作做好课程建设前瞻性规划

教学团队在双课程负责人领导下, 以提升教学团队执教能力, 确保课程教学质量为指导思想, 围绕岗位任务分析及课程标准修订、教学团队建设、课堂教学资料建设、实训教学质量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社会服务能力提升6个方面认真确实规划课程未来5年 (2016-2020年) 的建设发展。

3 高职护理管理课程“院校合作双课程负责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系部现行的课程负责人制对课程建设多向目标监控倾斜, 重视阶段性成果展示, 忽视课程建设过程的管理监控。课程负责人和任课教师是课程建设的共同主体, 但教学团队中任课教师没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 个别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事不关己”情绪, 对布置的任务敷衍了事。同时缺乏激励机制, 一定程度上影响团队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课程建设的所有工作重点都落在“负责人”身上。随着课程负责人制的推进, 如何形成"目标明晰, 职责明确, 人人参与, 合力建设"的运行机制是实施过程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保证课程负责人制的顺利运行, 首先应重点保证课程负责人权、责、益的统一, 才能真正发挥课程负责人的核心作用, 职得其人。适当的授权和盈利有利于激发竞争意识[2], 课程负责人的“权”表现于负责, 赋予课程负责人在教学运行管理和课程建设中的权力, 明确职责主体和权限, 使负责人的能力得到有效体现, 提高负责人的号召力和管理效能, 而不仅仅是教研室主任的助手或“代言人”, 也不是命令的“独立执行者”。“益”表现在从物质、精神上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课程负责人考核评价体系, 将考核结果纳入职称评聘条件和评优评先中, 优先考虑, 激发课程负责人的热情和创新。

建立竞争机制, 完善激励与惩罚制度, 建议推行课程负责人竞聘制, 鼓励符合资格的教师轮流担任, 提高广大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明确团队成员各自的职责和权利, 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在合作教学医院兼职教师方面建立起长效发展机制, 增加时间和资金投入, 增强兼职教师的责任意识, 吸引更多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建设。

护理管理课程推行院校合作, 双课程负责人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课程的改革和建设, 院校共同组建教学团队, 共同建设课程, 合作开展教学, 利于课程教学任务的落实, 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专兼职教师的优化整合, 促进兼职教师的发展和年轻教师的成长, 利于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在运行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问题, 希望通过课程建设不断的推进和改革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罗健, 徐玉兰, 李慧, 等.课程负责制下内科护理高校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 2016, 31 (7) :623-626.

课程负责人工作总结 篇3

2001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十年的改革实践中,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大范围引导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式转变,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提高与完善的地方。如有些学科容量偏多,难度偏大;有些学科具体内容体现循序渐进的梯度不够;相关学科、学段间的衔接有待加强等。课程标准有待修改完善。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基于上述背景,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审议工作。

“新课标”新在哪?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课程标准修订后,在课程容量控制上,大部分学科进一步精选了内容,减少了学科内容条目。在课程难度控制上,有些学科直接删去了过难的内容;有些学科降低了一些知识点的学习要求,从“认识”和“理解”调整为“了解”;有的学科对难度较大又不宜删除的内容,以“选学”方式处理,既增加了课程弹性,也控制了难度;还有些学科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当调整了不同学段的课程难度,使梯度要求更加清晰,更好地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如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数学建议将《九章算术》列为教材内容,历史增加了传统戏剧等内容;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四是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该负责人介绍,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坚持能力为重”,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能力培养。一是进一步丰富了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如数学课程把传统的“双基”目标发展为“四基”,增加了“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的新要求;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如针对教师反映对“探究学习”指导有困难的问题,提炼了“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以加强对能力培养的指导;三是理科课程强化了实验要求,如物理明确列出了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化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8个实验。

依据小学阶段不同年龄学生语言发展特点和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情况调查结果,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写字量做了适当调整。调整之后,低、中年级适当减少了写字量,高年级相应增加了写字量,整个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总量保持不变,仍然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会写其中2500个。

该负责人还指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坚持“三个面向”的方针,按照民主、科学的程序进行。为此,教育部特别设计了开展实验情况的调研、确定修订的原则和重点、建立机制、组织开展修订工作、广泛征求意见等工作程序。

重视培养创新意识

中国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为此,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特别强调能力培养。比如,针对教师反映对“探究学习”指导有困难的问题,提炼了“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以加强对能力培养的指导。

对照新老课标,北京市教委基教二处处长李奕表示,新课标特别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与高中课程标准形成更好衔接,有利于老师们更为系统地开展教学。

比如,以地理学科为例,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新课标还鼓励学生走出教室,提倡开展野外、校外考察和社会调查,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进入社会,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

而在其他学科的新课标中,也始终贯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主动性的教育理念。

减负删除过难内容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一直是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新课标的修订努力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容量和难度。在课程容量控制上,大部分学科进一步精选了内容,减少了学科内容条目。在课程难度控制上,有些学科直接删去了过难的内容。

三四年级会写字减少400个

教育部公布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从今秋起开始执行,其中语文新课标对三、四年级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有所降低。

据了解,新、老语文课标均要求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但新课标却降低了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

依据新课标,小学三、四年级学生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会写1600个左右,而老课标则要求学生会写2000个左右。同样,新课标对一、二年级学生会写字的要求也从原来的800到1000字统一成低限800字。

而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400万字以上,推荐背诵的优秀篇目共有136篇,比老课标多出16篇。新课标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科普科幻作品,如儒勒•凡尔纳的系列科幻小说,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

中小学语言背诵篇目增加20篇

新课标对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认识的汉字数量规定没有变化,仍然是3500字左右,但对小学低年级的识字要求降低。新课标要求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对比旧课标,写字标准减少了400字。旧课标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即可。

除写字标准降低外,新课标增加了初中及小学课本的背诵篇目。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400万字以上,推荐背诵的优秀篇目共有136篇,比老课标多出20篇。其中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初中阶段增加了14篇。新课标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科普科幻作品,如儒勒•凡尔纳的系列科幻小说,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

增加背诵推荐篇目

■1至6年级(6篇)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汉乐府;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曾几;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朱熹。

■7至9年级(14篇)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府;木兰辞(唧唧复唧唧)北朝民歌;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昂;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颢;卖炭翁(卖炭翁)白居易;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辛弃疾;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已矣);《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与谢中书书,陶弘景;湖心亭看雪,张岱;河中石兽,纪昀。

书法教育要求“软硬兼修”

“新课标”中,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则提出了“兼修毛笔”的新要求。“新课标”明确,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而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分九级

在新课标中,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这借鉴了国际上通用的分级方式,力求体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

按照设计,在义务教育六年级结束时,要达到二级标准,可以用简单的英语做游戏,在老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短剧,认识600~700个单词等;五级为初中毕业时需要达到的标准,这时候可以独立起草短文、短信,认识1500~1600个单词等。

七级为高中毕业时要求达到的基本要求,而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的高中生设定的。

新课标指出,对过去一味死记硬背的办法也不再提倡,要求积极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帮助学生营造逼真语境,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和形式要更直观、生动、形象。

体育增加野外活动

相比现行的体育教育,新课标要求,中小学生要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比如在有指导的情况下顺利完成集体野外活动,学会一两种野外常见的运动方法,如游泳、骑自行车、滑冰、滑雪、划船等;参加有组织的野外活动,如野营、远足、登山、旅行等。

学习在野外条件下的活动技能与方法,参加有组织的较大型野外活动;运用野外生存的知识和方法,如识别方向、识图、求助等;还要参加具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如登山、野营等。

物理必做20个实验

理科课程强化了实验要求。如物理明确列出了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化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8个实验,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课程负责人工作总结 篇4

1、主讲教师获得院级奖励----5次

(1)张萍:2006年度沈阳体院“三八红旗手”

(2)张萍:2004-2006年度沈阳体院“三育人”先进个人

(3)张萍:2008年11月获得辽宁省第四届体育科技先进工作者(4)付哲敏:2008年11月获得辽宁省第四届体育科技先进工作者

2、主讲课程年均学识2819.8学时

3、主持教学研究课题----省级2项、院级2项,共计4项

(1)省级: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2006年1月-2010年2月,已结题)

《辽宁省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主持人:张萍;参与人:付哲敏、张麟寰、林森、葛涛、杜宁(2)省级:辽宁省教育厅立项课题(2005年12月-2007年10月,已结题)

《辽宁省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主持人:付哲敏;参与人:张萍、张麟寰、林森、杜宁(3)院级:沈阳体育院管课题(2007年,已结题)

《沈阳体育开设沙滩排球课的可行性研究》,主持人:付哲敏(4)沈阳体育院管课题(2009年,刚立项)

《沈阳体院术科理论课教学与考试计算机辅助系统的研究》,主持人:付哲敏

4、第一署名人的教学论文----核心2篇、省级9篇,共11篇

(1)核心:沈体学报(黑体字)2008年第5期;作者:张萍、付哲敏

《辽宁省高等院校体育院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初测》

(2)核心:沈体学报(黑体字)2007年第5期;作者:付哲敏、张萍

《沈阳体育开设沙滩排球课的可行性研究》(3)省级:沈体学报2008年第3期;作者:付哲敏、张萍

《术科教学训练中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4)省级:吉林体院学报2008年第4期;作者:张麟寰

《沈阳体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修学生选课动机调查与分析》(5)省级:沈体学报2007年第6期;作者:张萍、付哲敏、林森

《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业课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及考核结果分析》(6)省级:沈体学报2005年第5期;作者:张萍、吕品、林森

《体育教育专业排球必修课教学反馈与教学效果分析》(7)省级:沈体学报2005年第1期;作者:杨树盛

《关于体院排球专项授课新方法的探讨与实践》(8)省级:体育世界2006年第10期;作者:杨树盛

《排球专项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9)省级:体育世界2006年第7期;作者:林森

《排球正面垫球技术教学方法研究》

(10)省级:沈体学报2006年第6期;作者:林森

《男排副攻队员利用二次拦网技术的理论研究》(11)省级:沈体学报2005年第2期;作者:林森

《关于体育院校排球教材拦网技术移动步伐环节的探讨》

5、教学表彰----国家二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4项、省级三等奖1项、院级4项,共计10项(1)国家二等奖:课题《辽宁省学校体育深化改革实验研究》

于2006年获得“十五”全国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课题二等奖

(2)省二等奖:课题《辽宁省学校体育深化改革实验研究》

于2006年获得辽宁省“十五”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省二等奖:成果《辽宁省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系列研究》

于2009年获得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证书尚未下发);

(4)省二等奖:论文《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业课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及考核结果分析》

于2008年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

(5)省二等奖:论文《体育教育专业排球必修课教学反馈调查与教学效果分析》

于2006年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

(6)省三等奖:论文《辽宁省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与初步应用》

于2008年获得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高等教育研究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

(7)院一等奖:成果《辽宁省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系列研究》

于2008年获得沈阳体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8)院一等奖:论文《体育教育专业排球必修课教学反馈调查与教学效果分析》

于2005年获得沈阳体院第12届论文报告会一等奖

(9)院级:个人(主讲教师张麟寰)于2007年获得沈阳体院“教学新星”(10)院级:个人(主讲教师林森)于2009年获得沈阳体院教学优秀二等奖

6、学术研究课题----国家级5项

(1)国家级:国家科学技术部奥运科技专项课题(编号:2005BA904B04),经费10万

《体育竞技项目综合训练指导系统的开发—排球扣球(发球)机器人训练制导系统》,负责人:张萍;参与人:付哲敏;(2005年9月-2006年9月)

(2)国家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05CTY007),(2005年2月)

《高校竞技体育改革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研究》,张萍为第二参与人

经费5.5万元

(3)国家级: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73SS0049)(2004年-2005年)

《我国运动员流动中的产权问题研究》,张萍为第二参与人,经费1.5万元(4)国家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17万元(2004年1月-2006年12月)

《基于力信息的数字运动员仿真及运动指导系统研究》

7、学术论文----核心2篇、省级8篇,共计10篇(因数量已够,并未都列出)(1)核心:“中国体育科技”2005年第3期,第二作者:张萍

《关于改革我国排球教材技战术分类体系的研究》(2)核心:“中国体育科技”2006年第1期,作者:付哲敏、张萍

《我国甲级队排球教练员执教效能的研究》(3)省级:沈阳体院学报2008年第1期,第二作者:张萍

《我国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心理控制点类型的研究与分析》

(4)省级:成都体院学报2007年第6期,作者:张萍

《我国男子甲级排球队团队凝聚力水平现状分析》

(5)省级:沈阳体院学报2007年第5期,作者:张萍、付哲敏、林森

《对2006年世界女排精英赛中国队与世界强队一攻问题的研究》

(6)省级: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作者:付哲敏、张萍

《我国家甲级排球教练员人格五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7)省级:沈阳体院学报2004年第2期,作者:付哲敏、张萍

《排球教练员人格特征与执教效能关系的研究现状和分析》

(8)省级:沈阳体院学报2007年第1 期,第二作者:张萍

《影响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研究》

(9)省级:辽宁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4期,作者:付哲敏、张萍

《我国甲级队排球运动员成就动机影响因素的研究》

(10)省级:沈阳体院学报2005年第3期,第二作者:张萍 《我国优秀坐式排球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的研究》

8、学术表彰----国家级2项、省级12项,共计14项

(1)国家级:于2006年获得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张萍教授为第三参与人(2)国家级:指导的毕业论文获全国一等奖:

沈阳体育学院2001届毕业生李应宏(2005年毕业)所写的毕业论文获得全国体育学院系统一等奖;该文还获得沈阳体育学院毕业论文一等奖

(3)省一等奖:论文《对2006年世界女排精英赛中国队与世界强队一攻问题的比较分析》

于2007年6月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

(4)省二等奖:论文《体育教育专业排球必修课教学反馈调查与教学效果分析》

于2005年4月获沈阳体育学院第12届教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 于2006年获辽宁省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

(5)省二等奖:论文《体育教育专业排球必修课教学反馈调查与教学效果分析》

于2006年6月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

(6)省二等奖:论文《对2006年世界女排精英赛中国队与世界强队一攻进攻形式、落点区

域以及效果的比较分析》

于2006年获得辽宁省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报告会二等奖

(7)省三等奖:论文《辽宁省体育场地现状与对策研究》

于2008年获得辽宁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8)省三等奖:论文《我国男子甲级排球队团队凝聚力水平现状分析》

于2008年6月获辽宁体育科技成果三等奖

(9)省三等奖:论文《我国甲级队排球教练员执教效能的相关研究》

于2008年7月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

(10)省三等奖:论文《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自我效能结构及水平的分析》

于2006年6月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

(11)省三等奖:论文《辽宁省新型体育场地建设现状研究》

于2006年获得辽宁省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报告会三等奖 于2006年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成果三等奖

(12)省三等奖:论文《我国甲级队排球教练员执教效能的有关研究》

于2006年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成果三等奖

个人工作总结(负责人) 篇5

过去一年,本人紧紧围绕上级部门的中心工作,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大问题向领导汇报,小问题向同事打招呼。较好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简要地汇报如下: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搞好工作的前提条件。一年来,本人积极配合领导紧紧围绕镇党委提出的***的战略目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委的工作意图。清醒地认识到要在**这样一个后发地区实现跨越发展,首先就是要转变观念,改变过去传统的习惯思维方式,将发展真正转到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作为一名工作人员,我注重在政治理论学习上加强对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方面的理论学习,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在工作中积极宣传、贯彻党委的战略意图,在全社会积极营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良好氛围,在工作中践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思想。

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是搞好工作的重要保障。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政策理论水平、业务工作能力、法制观念的是做好工作有效途径,也是搞好工作的重要保障。我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业务学习,通过学习,较好地掌握了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掌握了***的相关政策和规定。

三、强化服务意识,实现工作方式新突破。***工作,要 1

求我们以人为本,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通过规范管理,优化服务,体现人本思想,促进流动人员同当地居民和睦相处。一年来我积极配合领导扎实工作和办公室同志一道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为了响应市政府提出“社会治安环境年内进一步明显好转”的号召,在新的一年里,我对自己有新的要求:

(一)我会不断学习,不断请教,不断努力,为本中心工作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使人民群众能有一个安全稳定,文明舒适的社会环境而贡献自己一分应有的力量。

(二)“依法管理,热情服务”是我们的宗旨,积极做好群众解释宣传工作,让群众更好地了解**的法律、法规,以扎实的工作赢得群众的支持。

技术负责人工作总结 篇6

2015年度管理评审

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已有2年,为了验证我们的检测活动及结果是否符合体系要求,同时保证本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质量体系的适应性,有效性,并得到持续改进,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检测人员的培训情况

质量体系文件发布后,为了落实质量体系的运行工作,分别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编写了作业指导书,实验现场操作、仪器操作、维护及技术理论的培训学习,培训采用了提问、讨论和现场操作、答卷等形式。通过培训,室检测人员掌握了质量体系的要求,加深了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执行能力。

2、仪器的配置工作

本公司共有各类仪器设备63台,所有仪器设备均已由授权的计量机构进行检定和校准,合格率100%,并按规定程序完成期间核查,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所有仪器设备均建立了档案,经核查表明符合相关程序要求,资源配置方面比较合理,完全具备第三方环境检测的工作能力。

3、设备的使用管理监督

完成检测仪器设备周期检定或校准计划和期间核查计划,做好检测设备操作人员资质审核,对合格的检测人员进行仪器使用授权,监督设备责任人定期进行设备保养、维护和检查工作,以保证检测设备符合规定要求。

4、检验方法的控制情况

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实验室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检测、检验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通过网上查询,购买最新版本的相关书籍,并对标准进行查新工作,对检验方法标准定期进行确认,确保其最新有效。

5、改进建议

加强测量不确定度的培训和开展实验室对比工作。使分析人员掌握检测所需的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提升整体检测水平吗,力争各项检测工作规范、科学、合理、严防检测数据发生重大偏离。

6、评审结论

评审结果充分证明我公司管理体系方针和目标是切实可行的,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是完全合格的,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及检验结果室可靠的,资源保障是有力到位的。

我公司检测室一练好的信誉、周到及时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和高校、准确的检验结果为广大客户提供可靠数据,增强了客户的信心。

工程制图课程负责制的建设与思考 篇7

目前我校机类制图课程建设不太符合实际要求, 一个专业一门课程可能同时有多名授课教师, 大家在上课内容的重点把握上会出现偏差, 也不能较好地与相关专业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这些都是由于没有明确的课程建设负责人进行整体把关和长远规划, 教师在课程建设上缺乏责任心和积极性, 造成课程建设滞后, 与改革实际要求脱节。 因此, 探讨基于专业应用能力强化培养的机类工程制图课程负责制改革并进行相应改革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工程制图课程负责制的实施方案

机类工程制图课程负责制是对学校机械类专业所开工程制图课程均指定课程负责人, 由各课程负责人负责各自课程建设的各项事务。 课程负责制的实行可以避免以往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 可以有效规范教学秩序和课程建设。 在课程负责人的召集下, 课程的任课教师共同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使用等课程建设的各项工作内容, 可以使得教学管理工作变得更为有效和顺畅。 同时, 课程负责制使得专业建设更加有序, 对专业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结合我校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汽车服务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和过程装备与控制等机械类专业, 设五个工程制图课程负责小组, 每个小组设有一名课程负责人, 力争形成“任务明确, 责任清晰”的课程负责制。 每个课程负责小组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方法方面, 都应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进行改革, 着力于强化和提高学生必备的技术技能。

遴选好课程负责人是课程负责制建设的关键, 因此课程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的背景知识, 对该门课程有较好的研究和良好的基础, 课程负责人的任务主要是该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体系改革; 课程负责人应提出该责任组中教师备课与讲课、辅导与答疑、批改作业、实验实习等具体要求和遵循的工作条款, 使每位教师都对课程高度负责, 对学生高度负责, 保证授课质量。

2.工程制图课程负责制的建设内涵

机类工程制图课程负责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扎扎实实做好课程负责制建设这项工作, 必须以一系列的措施保证。 实行课程责任制, 就是要求每门机械制图课程都有明确的教师负责建设, 每门课程都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 结合应用型本科改革要求, 要实施好机类工程制图课程负责制,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1) 机类工程制图课程理论教学改革

结合技术技能型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的能力和目标要求, 课程负责人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 制定好相关专业的教学大纲;分析选定或自编先进、适合的高质量的教材;结合专业发展的新技术、新理论, 探讨更新教学内容, 增添最新知识;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机类工程制图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在教学手段上,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这一先进手段, 达到图文并茂, 使学生提高接受知识的能力;探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和方法, 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 探讨采取开卷、 半开卷、闭卷、大作业等不同考核方法。

(2) 机类工程制图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机类工程制图课程改革要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突出技术技能训练, 达到高质量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就要求课程负责人进行机类工程制图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对工程制图实践教学内容进行革新。 结合专业技术技能培养目标和要求, 探讨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创新能力的实验内容、学时、实践形式的改革, 提出实践教学需要的模型和教具, 并与实验教师共同建设相应工程制图实验室, 编写好相应实验指导书和实施计划表。

(3) 学科竞赛与工程制图课程培养目标的有机结合

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工程技能, 学习先进的成图技术与创新手段, 课程负责人要深刻理解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积极推动意义, 对培养具有严谨科学态度、深厚专业基础、掌握先进成图技术的“三创”型设计人才的重要示范作用, 探讨机类工程制图课程与这些学科竞赛的相互促进结合机制, 拓展工程制图教学体系, 实现以“赛”促“教”、以 “赛”促 “训”, 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提升学校现代图学教学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提高学生的机类工程制图课程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切实增强学生技术技能。

3.结语

通过近两年的工程制图课程负责制的建设与实施, 逐步形成了适应机类专业特色要求和技术技能要求的机械类各专业工程制图课程负责小组。通过机类工程制图课程负责制的实施, 教师自觉地投入到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中, 加大了对教学的精力投入, 进一步推动了教学的改革, 提高了教学质量。因此, 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专业应用能力强化培养的机类制图课程负责制改革与实践”的目的、意义、作用、达到的目标要求, 探讨“课程负责制建设评价方案”, 是推动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工程制图课程负责制在实施中不断发展、完善, 从而为培养既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又有一定的技术革新和应用能力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摘要:结合应用型本科建设发展要求, 为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及与专业的紧密结合, 在学校机械类专业进行了工程制图课程负责制改革建设, 探讨了课程负责制的建设内涵和具体措施, 通过课程负责制改革实践, 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和课程建设能力。

课程负责人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企业;经责审计;对策思考

一、加强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企业的兴盛与衰败,主要负责人的领导是关键。企业经营好坏的走向与企业负责人自身的工作能力、个人经历、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事业观、责任感和道德品行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重视和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明确其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开展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助于推进企业依法依规经营,有效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开展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履行审计,通过明确领导干部责任,促进企业依法依规经营,有效维护企业、职工个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二)开展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够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通过审计人员深入细致地调查了解和对相关材料的综合对比分析,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并相应提出可行性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有助于企业改进经营管理现状,提高企业效益。

(三)开展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考核和选拔领导干部迫切需要。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通过正确评价负责人的经营业绩和经营能力,对于企业考核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将起到积极作用,是考核和选拔领导干部的迫切需要。

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

(一)领导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内审状况堪忧。目前,一些企业领导对内审工作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正确使用干部、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举措。在干部管理方面没有真正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贯穿于干部队伍监督管理之中,单位负责人的离任审计,有些时候只是委托审计机关走走形式而已。上行下效,相习成风,致使企业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不高,参考价值不大,恶性循环,内审状况堪忧。

(二)“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普遍,工作滞后,影响审计监督效果。在内审实践中,“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并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绝大部分单位负责人是先离任后审计。虽然推行了任中审计制度,但任中审计所占比重偏低;先离任后审计的做法使审计结果应用严重滞后,影响了审计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内部审计队伍建设不足,既带来较大审计风险,又影响了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时效。由于企业主要领导者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重视,引致企业管理层会忽视对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投入,尤其是人员引进、岗位待遇、进阶培训等方面会重视不足。造成的影响就是一些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开展会迟缓或不深入细致,问题得不到揭示,使得内部经责审计存在审计风险,影响到审计的质量和时效,不利于企业领导干部队伍的监督管理。

三、做好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一)企业领导者应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坚持对领导干部实施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是新形势下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强化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措施,有利于促使领导干部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笔者在企业工作多年,深切体会到对于某一项工作或某个部门的工作,领导者重视与不重视,对相关人员或部门产生的是“蝴蝶效应”,其影响造成的工作效率或成果是大相径庭的,因此,领导重视与否,是关乎企业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能否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实践证明,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非常重视和支持的企业,其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就卓有成效,同时,该企业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也就显得富有成效,企业干部队伍建设就会趋于良性循环。

(二)坚持“有离必审,先审后离”的原则,加强任中审计力度。离任审计应坚持“有离必审,先审后离”的原则。但当前好多企业鉴于自身及社会管理环境的问题,尚难以坚持做到“先审计、后离任”,折中的办法就是进一步加大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将审计关口前移,注重审计实效,以此来解决经济责任审计滞后的问题。

(三)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及素养,确保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开展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需要知识面比较广的所谓复合型审计人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企业领导应重视和加强审计人员后续教育,使其能够自觉学习和主动掌握相关知识,并在审计实践中积累总结经验,掌握一定审计技巧和方法,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人事部门要加强对人员结构的动态管理,将一些政治素质较高和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员充实到审计队伍中去。

(四)扩大审计成果的影响,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抓好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应用。要做好审计成果的上报、横向沟通及应用工作,使审计成果信息能够在企业监督管理部门间共享。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既要重视查处问题,清除隐患,更要注重发现积极因素,总结先进经验。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应作为对领导干部调任、离职后提出评价或处理意见的重要依据。

总之,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愈来愈显得重要。充分发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能够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经济不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园建.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发展中问题及策略[J].中国内部审计,2013(12).

[2]郑晴.中央电视台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五要点[J].中国内部审计,2009(4).

[3]蔡丽萍.浅谈企业集团内部经济责任审计[J].中国内部审计,2009(4).

项目负责人工作总结 篇9

一、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积极主动地参与党员活动;并且充分发挥党员带动作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群众提高素质。通过党员活动,积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和自主管理活动,全面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

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刻体会到党章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章,是党内的根本大法,党规党纪是对党章的延伸和细化。而新修订的《我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我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法令》,为悉数从严治党立德立规,树起道德高标准,划清纪律“底线”,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要时刻、自觉、坚决向党基地看齐,把看齐认识扎根于思想上、履行内举动上,确保党的集中统一、团结一致。

二、恪尽职守,认真完成本职工作

担任项目的负责人,其中一个项目已实施,完成各专业设计及施工设计服务工作,该项目的特点是改造的点多面广原始资料不全,多数改造区域是早期建造的,设备陈旧改造难度大,在改造过程中积极组织业主与项目团队各专业沟通,深入进行需求分析及解决方案的制定,目前已完成设施的改造工作,计划xxxx年6月完成;而第二个项目处可研阶段,组织设计团队,反复去现场调研,查阅大量资料,制定出三套详细的解决问题方案。

三、努力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深知技术发展之快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是多么的重要,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了不断提高自身技能,从不放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在工作中虚心求教,不断总结完善,创新思路,科学统筹,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以客户为中心,提升服务意识

党办负责人业务工作总结 篇10

一、抓队伍,凝聚好人心

作为党办负责人,我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公司发展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增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投身物流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办实事,做表率,树典型,加强思想教育,强化舆论宣传,弘扬兵团精神,稳定了思想,凝聚了人心,调动了干劲。

二、抓制度,严格约束力

一是健立健全工作制度。通过不断完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责任内容、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使党建工作更加规范化;二是对党员干部实行动态管理,促进党建工作程序化。坚持党员“三会一课”制度,坚持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细化党员干部年度考核工作;三是强化工作责任,促进党建工作目标化。划分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使年度工作量化、细化,有目标、有责任、有落实、有考核。

三、抓思想,做好理论学习

一是学习开展制度化,二是学习形式多样化,三是学习内容时事化。既注重特色理论的教育学习,又抓好会议精神的教育学习。认真组织开展党的政治理论学习及“四强”专题教育学习活动,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都积极参与会议讨论,并扎实都做好学习笔记。对公司全体党员进行严格考核,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及个人承诺书上墙公示活动。通过狠抓思想教育,使公司党员干部、职工学习热情、组织观念及核心作用不断增强。

四、抓廉政,加强党性修养

认真贯彻中央和兵师及集团党委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纪委相关会议精神,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防控机制,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同时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活动,为加快企业发展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一是组织签订《党风廉政责任制工作目标责任书》13份,签定廉洁自律承诺书16份,层层落实责任制;二是对各子公司、各部门及重点岗位人员进行廉政风险点查找,制作干部廉政档案表,督促中层以上干部填表,促进干部廉洁自律;三是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按程序决策,全年共召开支委会6次,讨论通过14个议题;四是组织向领导班子、中层以上干部发送廉政短信50余条,开展党员干部党风廉政专题中心组学习,并对中层以上干部党员进行集体廉政谈话。

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创新 篇11

[关键词] 审计 问题 创新

一、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

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初始阶段,而经济责任审计是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产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逐步发展的一种特殊审计种类。经濟责任审计经历了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承包经营责任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三个审计阶段。自1985年4月以来,部分省市率先开展了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的实践探索。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审计署先后发布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厂长工作条例》、《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几个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的下达,为实施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提供了法规依据。

经过长期的审计实践,审计界对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作出了以下定义,“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是指企业单位负责人任职期满离任时,由企业单位主管机关(会同组织部门)提出申请,由国家审计机关或国家审计机关委托企业单位主管部门审计机构,对企业单位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单位财务收支是否合法、盈亏是否真实、经济效益是否达到目标,国家集体财产有无损失浪费等进行核查,以确定单位负责人任职期间各项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一种审计工作。”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能够确认或解除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是监督干部的有效形式,是考察了解干部、教育保护干部的重要手段,也是纯洁干部队伍,规范干部行政、经济行为的主要途径,同时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初级阶段的离任审计的产生是我国审计制度创新的结果,真正体现了中国特色;审计对象也由原来的组织责任变为对领导干部或主要负责人的个人履职行为;由原来的对“事”不对“人”变为既对“事”也对“人”。避免了以前出现的“领导生病,群众吃药”、“个人犯罪,组织受罚”的奇怪现象,促使领导干部尽职尽责,自觉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规范管理,科学决策,勤政廉政,从而反映出审计工作的影响力。

离任审计中的责任是基于权利义务关系而派生的对拥有权利者应尽义务履行程度的一种客观表述。也就是权利人因行使权力行为时,在经济上应承担的义务。确认责任时把握三个原则即权利责任对等、经济行政责任结合和针对性。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的责任主要是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一般包括财务责任、管理责任和法纪责任。离任审计还应该界定任期责任与前任责任、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主要领导责任与重要领导责任、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应注意区分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即对领导干部直接主管的工作,由于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负直接领导责任的,应以主要领导责任对其进行追究;对协助他人分管的工作或参与决定的工作,由于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负次要领导责任的,应以重要领导责任对其进行追究;还应注意区分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即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的事项出现问题,追究集体责任,同时必须追究领导班子正职的责任。如某一投资项目因决策失误造成了损失,在追究责任时,法人代表强调经过了领导班子集体的研究决定,那么就应看该项目是否经过可行性研究论证。若决策前未进行认真的考察论证,尽管研究决策时班子内大多数成员表示赞成,但仍要追究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对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领导班子正职或其他成员个人决定的事项,应由个人承担经济责任。

离任审计的经济责任界定,在现实工作中既不要扩大,也不要缩小,要正确界定责任范围,对不属于审计范围事项、非审计事项、未涉及的具体事项、证据不足的事项和性质不明或政策法规不明确的事项等,可不适宜作审计评价。

二、实施离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单位负责人即厂长(经理)离任审计虽然在1985--1987年盛行,但由于在现实社会中仍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一直适用至今,且由原来的对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离任审计延伸到对事业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以至到对地方政府县级以下行政领导人如镇长、村长等的离任审计,而且审计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扩大,原来的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现在也习惯地称为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

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虽然起一定作用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制度规范上应在离任前审计,但在实际执行时,由于现行人事工作的特殊性,通常安排离任在前,审计在后。而离任审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操作过程,不仅需要充裕的时间,而且需要配置相当的人力资源。由于干部的罢免、审计、任命的时间差很短,或未审先任,或审计同步,导致时间仓促。且目前审计力量普遍偏小,审计的重点范围和内容又要求审计有深度和力度,而领导干部一般任职期限都较长,单位会计资料繁多,问题复杂且财务人员更换频繁,导致对离任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失之于粗,失之于宽。既使离任审计中发现问题,离任者认为自己已经卸任,即便对查出的问题负有责任,但已无权处理或处理问题力不从心;而接任者对处理离任者遗留下来的问题的处理积极性也不高。所以这种终结式的审计方式导致审计的预警功能较差,影响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认定和追究。第二,体制不顺畅,“走过场”问题也比较突出。审计工作的灵魂是审计的独立性,但现行的政府审计在上级审计机关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体制下,各级审计机关的人财物均有地方政府操控,实质上政府审计部门只是地方政府的一个内部审计部门。在这种体制下,一些审计干部屈从于行政官员的权威,淡忘了自己的良心和职业道德。个别审计人员还受人际关系和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原则作交易,审计结论不符实际,为离任者“遮风挡雨”。此类“走过场”的离任审计带来了极坏影响和危害,造成审计工作深入难、取证难,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监督功能。第三,“下审一级”制度不能有效贯彻。在离任审计过程中,由于经济责任审计自身的特点,一般有上级审计部门或人员对下一级离任者实施审计。但在实际审计中因审计人员有限等原因往往不能实现“下审一级”,审计的独立性大受限制,审计的结论也就缺乏可信性,其“下审一级”原则也难以实现。

三、审计创新

由于各单位经济情况千差万别,离任审计实践经验不足,在体制、机制、制度、方法等方面,还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未能被完全认识和准确把握,致使目前存在上述问题,亟待改革和完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审计创新。

1.审计机制创新,提高办事效能

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办事效能是我们所提倡的工作准则。提高离任审计工作效能的前提是要有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也就是通过相关权利的合理分割,建立权力的制衡和约束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克服权力异化,使权力的运作符合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些客观上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必须统筹协调好各有关部门,使离任审计形成整体合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首先,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应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加强对离任审计的组织领导,提高广大干部认真接受离任审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其次,组织部门作为干部离任审计的牵头单位,应提前向审计部门提供待审对象名单, 合理安排罢免、审计、任命的时间差,为审计部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再次,纪检监察机关应向审计机关提供被审计对象的有关情况,及时调查处理离任审计移交的有关问题。此外,还要健全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报告制度。审计结果报告应同时抄送本级和上级党政有关部门,上级领导机关应区别问题的不同性质,采取相应的查处措施。

2.审计体制创新,实行全面垂直监督

现代监督理论与实践经验证明,在各种监督制约体制中,最有力、最有效、最权威的是自上而下的垂直监督,其他监督是否奏效,都取决于垂直监督机制是否健全强化。国家审计的本质是监督,而监督的效能也同样取决于领导体制上的突破与创新。党的十六大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强化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的高度,赋予了审计机关更重要的职责。为此,建议国家审计的领导体制应由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尽快向相对垂直的领导体制(即实行人财物省以下垂直领导)转变;离任审计的重点也应向全面评价其是否规范地依法行政、有无重大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损失浪费、有无因搞“政绩、形象工程”等而造成本级政府或本单位严重负债、有无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有无重大责任事故等方面转变。

3.审计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审计制度

制度创新建设很重要的部分是审计理论和法律法规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断地提高,现行审計法律法规有些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也需要国家的审计法律法规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适应性调整。除在审计领导体制改革上提供法律支持以外,还应对离任审计工作统筹进行依法规范,由单纯的合法性审计向合法性审计与效益审计兼顾转变;由单纯的低层次财务收支审计向高层次的客观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转变,并从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实施程序等方面,为离任审计提供适应性较强的法律保障。

4.审计方法创新,采用有效的审计方法

第一,要强化离任审计工作的“阳光操作”。在干部离任审计过程中,要通过召开座谈会、通报会、个别访问等形式,广泛发动群众,拓展取证渠道;充分利用内审成果和民主理财、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等有关资料,深化离任审计重点,建立并完善审计结果公示制;要重视群众质疑,对群众提出的疑点,应深入调查,辨明真伪,不留盲区。

第二,要关口前移,将任前审计、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有效结合。通过任前审计从源头上净化我们的干部队伍;通过任中审计,较好地解决单纯离任审计存在的“马后炮”问题,实现监督的连续性,而且任中审计所积累的审计结论可以直接为离任审计所应用。将此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可有效整合审计资源,降低审计的成本。

第三,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单位和重点人员,应该推行下审一级和异地交流审计制度,使审计摆脱地方保护和人情干扰,维护离任审计的客观性、真实性和权威性。

最后,要自上而下强化离任审计的层级监管,健全完善首审负责制和误审追究制,特别要加强对审计结果的监督,对有争议的审计结论要组织复审。

此外在审计过程中还要灵活应用“下审一级”的原则:对于本级单位中层干部的岗位轮换及调往系统外的离任人员的审计,可由本单位行政长官指定,由本级单位的同级审计部门人员组成审计组;对于同级行政长官和准备提拔到本级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的离任人员,离任审计应采取“下审一级”的原则,由上级单位组织人员开展审计;对于提拔到上级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的离任人员,可采取没有隶属关系的交叉审计或委托社会审计部门开展离任审计,以保持审计工作的超脱性、独立性和权威性,消除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顾虑,提高离任审计评价鉴定的可信度从而对离任者的工作业绩和存在的问题做出全面、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和鉴定。

参考文献:

[1]刘世林: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C].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2006

[2]史航:知识经济与审计制度创新[J].北方经贸,2002,(7)

[3]郭强华:论廉政审计[J].当代财经2005,(3)

[4]王如成: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00,(7)

上一篇:重庆有哪些专科医学院校下一篇: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讲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