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共6篇)
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篇1
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五单元
五十六朵花
教材内容:、学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我的家乡日喀则》。
2、欣赏童声对唱《小放牛》和童声合唱《猜调》。
3、欣赏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4、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目标:、会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我的家乡日喀则》,并了解有关苗族、哈尼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2、能参与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的创编和表演,初步感受藏族踢踏舞的特点,学会用形体动作表现欢快的情绪。
3、通过欣赏《猜调》、学唱歌曲《小放羊》,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知道赵州桥、鲁班及八仙等传说。
教材分析:、《苗家儿童庆丰收》是一首根据苗族芦笙调填词的儿童歌曲。表现了苗家儿童吹起芦笙、敲起铜鼓,欢庆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2、《送我一支玫瑰花》是根据x疆民歌改编的一首弹拨乐合奏曲,弹拨乐合奏是由扬琴、琵琶、柳琴、阮等弹拨乐器组成的合奏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3、《猜调》是根据云南民歌改编的一首童声合唱歌曲,充满了童趣。《猜调》流行于云南彝族地区,用问答的对歌形式反映了生活知识的内容。对歌是民歌的一种演唱形式,全国各地、各民族都有这种对歌的演唱形式。
4、《其多列》是哈尼族民歌,通过“拣树叶”、“砍竹筒”、“衣服上的花纹多美丽”等词语,表现了哈尼族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活泼性格。
5、《小放牛》是一首河北民歌,也是对歌的形式,通过一问一答,使人了解赵州桥、鲁班,以及八仙、柴王爷等神话传说。
6、《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一首藏族民歌,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日喀则在x藏的东南地区,日喀则在藏语中是“如意的庄园”的意思。歌曲的曲调属于藏族踢踏舞曲。踢踏舞是藏族的一种民间舞蹈,热烈奔放。
教学重点和难点:、会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小放羊》,了解有关苗族、哈尼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2、学会苗族舞蹈和藏族踢踏舞的简单动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
2、欣赏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教学目标:、知道《苗家儿童庆丰收》是苗族民歌并会演唱,能跟着老师做几个苗族舞蹈动作。
2、欣赏弹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请学生观看一段苗族生活、舞蹈的录像,介绍有关苗族的简单常识。
2、教师范唱歌曲。
3、学生学唱歌曲。
4、为了表现苗族儿童庆丰收的喜悦心情,在歌曲演唱中加进鼓的节奏伴奏。先可以按教材中的节奏,然后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创编节奏伴奏。
5、跟教师学做几个苗族舞蹈动作。
二、欣赏《送我一支玫瑰花》、表现欢快的情绪还可以用器乐的形式,下面我们来欣赏弹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这是根据x疆哈萨克族民歌改编的,是一首欢快的乐曲。
2、同学们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吗?
3、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弹拨乐合奏是由琵琶、扬琴、柳琴、阮等乐器组成的。
补充动手活动:制作“纸芦笙”
首先用硬纸板卷成一个圆筒并粘好,作为芦笙的“斗”,在中间挖一个圆孔以备插吹嘴用。然后再用纸拈成长短不同的几根纸管,作芦笙的音管。用胶条粘在硬纸板卷成的圆筒上。再拈一根较粗的短纸管做芦笙的吹嘴,插在“斗”下端的圆孔里。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歌舞表演中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其多列》。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其多列》。
2、知道歌曲《其多列》是哈尼族的民歌。
教学过程:、跟着《其多列》的音乐律动进教室,鼓励学生自由创编,提倡两人一组配合动作。劳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愉快的,启发学生说一说都做过什么样的劳动。如:洗手绢、擦地等。然后,让学生随《其多列》的音乐做劳动的动作。一方面熟悉歌曲的旋律,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表现哈尼族儿童劳动的歌曲《其多列》。教师范唱。
3、学生学唱歌曲。
4、活动:我们学过许多歌曲,有欢快的,有优美的。你们能分辨吗?先来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把优美的歌曲“放”在长花瓶中,欢快的歌曲“放”在圆花瓶中。然后再唱一组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小小的船》《阿西里西》《布娃娃弹琴》)并分辨。
5、学生自由演唱不同情绪的歌曲。
教学反思:
歌曲欢快活泼,但节奏对一年级学生来讲有点快,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采用琴伴奏,便于学生演唱。在学习歌词时,第一段有两句歌词学生老是唱不清楚,于是教师通过表演学生来猜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歌词表达的意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童声对唱《小放牛》。
2、欣赏童声合唱《猜调》。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
2、知道有关赵州桥、鲁班、八仙的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比方歌曲《小放牛》的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歌中唱了什么?
2、你们知道赵州桥、鲁班和八仙的神话传说吗?
3、教师出示赵州桥的录象,并介绍。然后再介绍八仙的神话传说。
4、第二遍欣赏《小放牛》,巩固记忆歌词的内容。
5、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流畅,我们跟着录音唱一唱。
6、介绍对唱的演唱形式。对唱歌曲就是一问一答的形式,有的是一句问,一句答;有的是一段问,一段答。这首歌曲属于哪一种呢?(一段问,一段答)。
7、河北还有一首民歌《小放牛》,也是对唱的演唱形式。内容是说一个小姑娘去买酒,走道三岔路口,不知往哪里走。看见路边有一个牧童,于是上前去问路。但是牧童却没有直接回答她,俏皮地要小姑娘回答他的问题才肯告诉她。你们听听,牧童问了什么问题,小姑娘答上来了吗?
8、有许多歌曲都是对唱的形式,下面我们再欣赏一首云南的民歌《猜调》,这也是一段问,一段答的演唱形式。这首歌曲非常独特,除了开始和结尾的几个音稍长外,中间的大部分节奏都很紧凑,歌词很密,像绕口令一样,要仔细听。
9、第二遍欣赏《猜调》,说一说,歌中都唱了什么?
0表演《小放牛》。
启发学生根据各地的风土人情改编歌词演唱。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的巩固新授过程中,我设计“猜谜对歌比赛”这样的活动即让学生根据刚学的歌曲旋律、填上自编的谜语唱谜面,再由另外的学生用同样的旋律来回答谜底,充分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对音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目标:、学会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2、知道《我的家乡日喀则》是藏族民歌。
教学过程:、播放有关x藏的风土人情、舞蹈的录象,介绍有关藏族的简单常识。
2、欣赏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
3、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4、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补充动手活动:在纸上画上彩条制成藏族的围裙表演。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孩子们创设一种能激发他们积极性、创造性的环境,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来指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这样能大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第六单元
童谣
教学要求
单元总要求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挖掘已有的课程资源,学习传统的、流传在民间的歌谣、童谣,使学生了解相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的情感。通过演唱、表演童谣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享受到美的愉悦。
具体要求、了解什么是童谣。介绍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童谣,感受童谣与方言和音乐的紧密结合。
2、通过童谣说唱、做音乐游戏等活动,体验童谣申蕴涵的乐趣,用打击乐器为童谣说唱伴奏。
3、按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说、唱童谣,用形体动作即兴表演。
4、组织学生边做游戏边唱童谣,并鼓励学生自编童谣。
教学准备、蜗牛的图片或幻灯片、头饰、小板凳皮筋儿、小花篮。
2、打击乐器:碰铃、三角铁、双响筒、木鱼、响板、小堂鼓和铃鼓等。自制的打击乐器:能敲响的木板、玻璃瓶、碗、碟、筷子、小棍儿等。
3、音带、录音机,写有童谣歌词的大歌片。
4、节奏卡片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歌曲《水牛儿》,欣赏《蜻蜓你来吧》《编花篮》活动课《小老鼠上灯台》《打花巴掌》组成。主要内容是围绕着童谣进行编写。
童谣指有韵的诗歌形式的儿童故事,在儿童中间流行的歌谣,形式比较简短。童谣与儿歌都是属于民歌体裁中的小调范畴。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与儿歌合称为儿童歌谣,大多表现儿童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点和感情,形式活泼、用辞简练、韵律响亮,有儿童自编的也有成年人的拟作。
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用自然、亲切的歌声演唱童谣,可以加入游戏或简单的集体舞如《编花篮》。让学生感受、了解演唱童谣的快乐。在自制打击乐器的活动课中可以让学生去找一找、敲一敲,开发想象力,多渠道地创作自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水牛儿》。
2、音乐游戏。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水牛儿》,使学生初步了解童谣的来历。
2、欣赏《蜻蜓你来吧》,学习巩固后十六分节奏。并进一步体会童谣中所蕴涵的表现孩童们的天真与快乐心情。
3、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及弱起小节的唱法。
教学过程
一、唱歌《水牛儿》、让学生们说一说平时喜爱的游戏,做游戏的时候嘴里念的是什么?知道这是什么游戏吗?围着蜗牛说着歌谣:蜗搂蜗搂牛,先出角,后出头。
2、介绍蜗牛。拿出图片或幻灯。听一听北京的孩子是怎样唱《水牛儿》歌谣的。
3、将有北京方言特点的发音做介绍。如:花、牛、头、莆、蔓、菜(儿)、篙、莴苣。
4、听录音,51导学生用北京方言说歌词,附点四分音符可以在说歌词的时候自然学会。
5、反复学唱,注意五个乐句的变化和休止符的准确。
6、巩固。
二、欣赏山东谣《蜻你来吧》、介绍什么是童谣。刚才学过的《水牛儿》是孩子们玩耍的时候对蜗牛说的话。好似蜗牛能听懂孩子们的语言,会先伸出角后再伸出头。现在我们听一听山东的小朋友对靖蜓说什么呢?
2、边拍手边按节奏说歌词。可以采用二部卡农的形式。
3、说歌谣的声音渐渐变弱。只有拍节奏的声音。
4、复听《蜻蜓你来吧》。学生可以小声随录音学唱。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自然掌握后十六分节奏。拍手和用打击乐器都可以。
教学反思:
在上课时我采用了学生熟悉的游戏场景及童谣导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从而开始走进童谣的世界中,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丰富了情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乐学的情绪。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编花篮》:音乐游戏。
2、欣赏河南民歌《编花篮》。
教学目标、通过儿童传统游戏激发学生创编童谣的欲望。随音乐跳《编花篮》。
2、欣赏河南民歌《编花篮》,感受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气氛。
教学过程、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童谣《水牛儿》,听唱《蜻蜓你来吧》。
2、欣赏河南民歌《编花篮》。介绍《编花篮》的歌词大意,按节奏说歌词。
3、初听。感受歌中的欢乐气氛。复听。小声随唱。
4、可以分成小组表演。有《水牛儿》《蜻蜓你来吧》《编花篮》。
分组可以按男同学或女同学分组。也可以各种表演形式分组。有舞蹈、打击乐、情景表演组等。
5、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分成小组。
三、四或六个人一组。围成二个小圆圈,每个人的右腿伸出,和另一个人的右腿交叉勾在一起,编成“花篮”形状。开始时,可让其他同学扶持一下。跳一下,说一句歌谣: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小兰。
6、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动作再表演。鼓励学生自编短小童谣。让学生明白歌谣的产生就是在孩子们玩耍中随口唱的短小儿歌,容易记忆,是受孩子们欢迎的一种歌曲体裁。
7、布置下一课作业。自己制作打击乐器并带到课上来。
教学反思:
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孩子的表现或问题的回答不如人意,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应该循循循善诱,而不应该为了上公开课流于形式。要善于关注孩子们,给每个细节上的表现都要给予肯定或表示,不能视而不见,没有交代,一定要做到评价到位,既要关注个体,还要照顾全面,使每个孩子都能感到老师的关怀与关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小老鼠上灯台》。
2、制作打击乐器。
3、活动《小老鼠上灯台》。
教学目标、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自己制作打击乐器。并根据音的长短、音色的不同,按声部敲击。
2、在唱、念歌谣中巩固十六分节奏的学习。复习后十六分节奏、附点四分音符。训练学生的合奏能力。
教学过程、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教师选用一首欢快的乐曲学生随音乐敲击。
2、师可以引导:这样的敲击有些简单与枯燥。我们加上会说的歌谣或歌曲再试一次。
3、学生可以复习一年级时就已经学会的《唐僧骑马咚得咚》教师引导后十六分音符的敲击。
4、按学生的打击乐器分出长音组与短音组。按声部敲击。
5、教师可以再说一个歌谣:并可用说、跺脚、拍手的方法。
最后只有节奏的敲击声音。
提出十六分节奏的敲击。
6、《小老鼠上灯台》
全体同学一起说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将“叽哩咕鲁”说得均匀。
用打击乐器伴奏。
7、听录音学唱《小老鼠上灯台》。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伴奏,并加上动作表演。
8、分组将几首儿歌,一起以轮说、轮奏、合奏的形式表演。如《打麦歌》和《小老鼠上灯台》《蜻蜓你来吧》。
9、布置下一课作业。回家找一找有关的歌谣、儿歌资料,可以问老人、大人,有关童谣演唱的录音带、书、歌曲都可以。
教学反思:
在教学难点节奏的教学上,我力图从简单的音符节奏出发,再慢慢延伸到整条节奏。但就是在这里我过于强调了音符时值的长短,利用时值线来让学生读节奏和感受音符的长短。在感受音符之间关系时,时值线起了直观明了的作用,但在念节奏时,效果不好,以至老师在带领学生念时节奏也不准确。所以在知识点的教授上不要过细,过繁,过于放大,不仅会在时间上影响下面的教学环节,对整个教学起负作用,并且长时间或方法过于繁琐,影响了学生的认知。所以在讲述概念性问题时,要力求简单、明了,方法简便。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打花巴掌》,活动《童谣说唱会》。
教学目标、用多种方法说(唱)儿歌。在学习《打花巴掌》时,让学生体验换一种方式说童谣唱儿歌。聆听几首外国的童谣。
2、以童谣说唱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教学过程、这一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建议在课的开始,教师引导学生将前几课所学的童谣用各种形式表演。
2、介绍拍手说歌谣。
播放《打花巴掌》录音,带领学生边说边拍,两人一组,面对面。前半拍自己拍,后半拍对拍。
3、随音乐说歌词。唱一唱,拍一拍。可以启发学生还有什么方式拍手。
4、启发学生自己再编出《打花巴掌》的歌词。
5、注意《打花巴掌》中“的”的发音为dai。
6、学生编歌词每一段只有一句话。
如:打花巴掌呔,一月一,X•XXXIXXX
冬
天到了
穿棉农
7、《童谣说唱会》
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将自己所知道的童谣唱一唱、说一说。其他组的同学可以用拍手、拍腿、跺脚,或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师要鼓励积极找寻童谣、创编童谣的学生。保护好他们的每一个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将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再做一做、玩一玩。将本单元的歌曲以各种形式表演。
教师可以将本单元参考资料中的英国童谣、日本童谣等介绍给学生。
启发学生总结:你知道的童谣。什么是童谣。以后在生活中注意积累,注意观察,音乐在生活中是处处存在、紧密相连的。引导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教学反思:
《打花巴掌》是一首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是北京地区的一种传统的儿童游戏,两人一组,我设计了游戏教学,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来开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及创造能力,学生的兴趣很高,为后面的创编歌词做铺垫,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难点,我所扮演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鼓励者,学生真正成了主人,教学效果较好。
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篇2
一、教学内容及其变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是经过修订而成的, 它包括十个单元的内容。教材的内容较以前的教材有着明显的变化。具体说来, ,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动:
( 1) 本教材将表内除法分为两个单元进行了教学, 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除法的难度, 让学生能轻松的、有时间的学习和运用表内除法。 ( 2) 将 “有余数的除法”从三年级上册移到本册进行教学, 在学生学习到表内除法后开始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 这种紧密的安排, 既让学生对之前学习的除法有着联系和巩固, 也在这种氛围下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 3) 教材将 “图形与变换”单元修订为现在的 “图形的运动 ( 一) ” 单元, 其中关于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前移到二年级上册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 将认识轴对称图形后移至本单元教学, 内容简单明了, 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基本上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 更形象、直观。 ( 4)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规定, 教材中对 “统计”的内容进行了充分修订, 具体到本册编排的内容为 “数据收集整理”, 在这个单元中, 以前的以一当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被简单的统计图表代替了, 降低了难度。 ( 5) 将教材中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移到三年级上册进行教学, 只在本册教材中简单的介绍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简单的计算题和估算。
二、教材内容特点
本册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 知识点多, 具有着自己的某些特点, 具体来说, 有以下几点:
1. 重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应用意识。在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有关解决问题教学的详细目标, 可以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教材这样的安排就正好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本册教材中, 在学生学习了基本的计算知识后, 有的题目是需要学生自己根据所给条件提出问题再解答, 并且对于提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 只有少部分会明确提出使用加法还是减法的计算方式进行提问。教材的安排是要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试着学会自己通过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2. 表内除法分两个单元编排, 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表内除法的安排, 是在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学习过表内乘法的基础上, 紧接着安排这样的单元, 不仅是对以前知识的巩固, 还为新知识奠定了基础。本册教材中的除法学习部分是分为两个单元进行的, 学生2 - 6 的表内除法、7 - 9 的表内除法, 学生熟悉表内除法 ( 一) 后, 能解决简单的关于用除法运算的问题, 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 对于后面一个单元的学习就显得容易得多。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 还节省了很多时间, 降低难度, 这是知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教师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3. 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 促进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这部分教材用的主题图是游乐场的照片, 里面各种娱乐设施的移动, 就是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平移和旋转。书本中出现的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是很多的, 比如拉一拉、做一做和剪一剪等。这些知识不仅使学生逐渐形成空间观念, 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4. 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在教材中, 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图, 这些是与实际生活贴近的, 都是生活内容, 还包含所学数学知识的, 十个部分知识的教学都从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有所体验的实际问题来引入的。
三、有关教材的建议
1. 教材主题图的内容未考虑学生的生活差异。教材中的主题图丰富多彩, 但其实没有考虑到生活在农村的学生, 主题图中提到的游乐场、公园等等, 对于城市的教师和学生而言是可以很好的接受学习的, 但对于农村的学生, 他们接触的东西是很有限的, 对于老师而言要在这样的教材内容下引起学生的共鸣是很困难的。2.概念性的知识模糊, 缺少明确的概念。在教材中有一些知识, 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它到底是什么。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是讲解它所具有的特点, 概念的东西缺少了。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感受到, 但却不能准确的说出, 教材应该出现这些概括的内容, 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形成概念意识, 以便学生高年级抽象思维的发展。3. 教师布置作业环节困难。在本册教材中, 书本中过多的呈现图文结合的地方, 简单看起来是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 但在另一方面说明教师能够在书本上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就少了。学生在课本上练习的东西少, 自然而然的会增加其他的巩固练习的任务, 这样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4. 教材的练习题有相似部分, 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在教材的习题部分, 有前后题目是可以互逆的, 有些题目还很雷同, 学生完成书上的作业感觉是在重复不断的做一件事, 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感到烦躁。有部分学生在面对这样的题目时, 就会捡漏, 不计算、不思考, 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的。
参考文献
[1]王立松.对二年级数学教材 (人教版) 的几点体会和建议[J].中小学数学 (小学版) , 2008, 03:15-17.
[2]卢江.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介绍[J].黑龙江教育 (小学版) , 2004, Z3:6-9.
[3]刘丽, 赵中华.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J.河北教育 (教学班) , 2014, 01:19-2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自测题 篇3
1.看谁先到家。
2.拉拉小车。
3.跳跳蹦床。
二、知识园
3.找一找,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在上面的图形中,有直角的图形是(),有锐角的图形是(),有钝角的图形是()。
5.○○○ ○○○ ○○○ ○○○ ○○○
□□□
○的个数是□的()倍。算式是()。
如果○的个数是□的7倍,○应有()个,还要再画上()个○。
三、百花园
1.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汽车行进是(),车轮运动是()。
A.平移B.旋转
(2)下面的角中是钝角的是()。
A. B.C.
(3)今年豆豆5岁,妈妈35岁。到了明年,妈妈的年龄是豆豆的()倍。
A.8 B.7 C.6D.5
(4)下面的变化过程中,“平移”的有()次。
A.1 B.2C.3D.4
2.应飘到哪儿呢?
使计算结果最大:7791
使计算结果最小:8266
四、操作园
1.画出向左平移8格后的图形。
2.在下图中画一条直线,使图中有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
五、生活园
(1) 20元钱可以买多少只?
(2)50元钱买1只 和1只,还剩多少元?
(3)请你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六、智慧园
(1)在圆和正方形中,但不在长方形中的数是(),它是()的()倍。
(2)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外的一个数是(),它是()的()倍。
(3)既在长方形与正方形中,又在圆中的一个数是(),它是()的()倍。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篇4
备 课 本
学校: 月华中学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音乐 姓名: 张平 0 16 年 2 月
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工作任务:
1、初一(186班、187班、188班)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周一节。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三、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五、教材分析:初一年级选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分六单元,安排18课时。
六、教学措施:
1、初二年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七、具体安排:
第一单元 3 课时 第四单元 3 课时 第二单元 3 课时 第五单元 3 课时 第三单元 3 课时 第六单元 3 课时(共计:18课时)
第一单元 春之声
一、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 文价值。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如:
一、二乐句的开头:(插图)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如(插图)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①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③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
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欣赏:《新疆之春》小提琴曲 《春晓》歌曲 《春节序曲》管弦乐曲 《春天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2.器乐:学吹竖笛《春游》3.创作与表演:为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
2.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3.通过学生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新疆之春》
(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如:豪放、乐观、奔放、流畅、欢快、载歌载舞等。
(2)出示《新疆之春》的主题旋律片段(第一、二部分),引导学生对两个部分的主题片段进行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如:各部分的演奏形式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主题是钢琴伴奏,小提琴以装饰音、强音、跳弓等多种演奏形式出现,第二部分则是小提琴以双音演奏舞曲般的节奏和拨弦的形式演奏,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欣赏《新疆之春》,使学生了解新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及他们的精神风貌。
2.《春节序曲》
(1)边听边感受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如:热烈的、欢腾的、载歌载舞的等。学生小组讨论并谈感受。
(2)将不同部分的音乐主题用板书、投影、课件等方式呈现出来。请学生边听边对比音乐的不同特点,如:欢快的、抒情的、流畅的、赞美的等情绪特点,以及力度上的特点。
(3)学生自主地找一段主题旋律并为其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表现特征。3.《春晓》
使学生了解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春晓》这首诗构思精巧,令人回味无穷,加入黎英海的配曲,更使其意境深邃。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曲结合歌曲的深刻内涵,并吟诵全诗。
4.《春天奏鸣曲》
(1)作品是贝多芬所作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该曲因音乐绚丽甘美,明澈如水而得名。共四个乐章,可以选听其中的第一乐章,教师可以根据优美、抒情的旋律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
(2)组织学生讨论:乐曲第一部分中,小提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有什么特点?
(二)学吹竖笛《春游》
1.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旋律,熟悉曲谱。2.学生练习吹奏。学生相互帮助掌握技术难点。
3.引导学生找出乐曲中旋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
二、四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三句变化;结尾不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为乐曲配打击乐伴奏,在有标记的地方敲击三角铁或其他打击乐器。
(三)创作与表演
1.请学生即兴为《春节序曲》(教材内容)的旋律配一段歌词,并试着唱一唱。分小组创编,然后为大家展示成果。
2.师生共同表演《春节序曲》音乐片段。形式:弹奏、舞蹈、扭秧歌、敲锣打鼓、演唱,教师要将全体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表演,表演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教师、学生讨论安排角色。
第一单元 第三课(综合)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教学目标:
1、以“春”为主题,使学生通过歌唱春天的歌曲,欣赏春天的乐曲,来寻找春天,发现春天,感悟春天。
2、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发学生体验在清新流畅的音乐中焕发的青春气息,唤起学生对音乐、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并引导学生能够用甜美、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渴望春天》,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4、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文化,在音乐的启迪和感染下,产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教学难点:歌曲情感的表现。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春天:
(一)、播放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学生进教室。
(二)、看春、说春、听春:
1、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些春景图片,配有优美的背景音乐。(从冰雪融化到万物复苏、春光明媚、到处充满无限生机)
师:同学们,看一下这几幅图有什么变化?你能感受到图片所表现的内容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生:略
2、师:是啊,现在正是春天。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生机。那么春天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呢?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春天的美景吗?或者你说一、二句赞美春天的话或诗句。
师: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那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3、师: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春天是那样的美丽,让我们静静的听一听,你听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声音?你能模仿一下吗?(学生模仿小鸟的叫声、春雨的声音等等)
二、导入新歌:
师:春是四季之首,她在人们的艺术创作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争艳,一切都欣欣然像刚睡醒的样子,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春天是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人都期盼的季节,我们是多么渴望春天啊!
三、学唱歌曲《渴望春天》:
1、播放童声合唱《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 A、作品的演唱形式?
B、作品的情绪:
1、热烈激动
2、抒情愉快
3、低沉忧伤
C、作品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D、歌曲的拍号:
1、3/4 2、6/8 3、3/8
2、听一听,比一比。
(1)、学习新知识:什么是6/8拍,6/8的特点是什么?乐曲开始的第一个字“来”,是在小节的第几拍?
指导学生划拍子唱一唱上面旋律,巩固6/8拍的节奏。
(2)、比一比歌曲为什么用的是6/8拍子,而不用3/4拍子。(学生在听中比较,同样的旋律用不同拍子有何不同的感受。)
3、跟着老师的琴声用“啦”进行哼唱旋律。并模仿一下节奏XXX拍手为旋律伴奏,注意6/8拍子的强弱对比。
4、同学们唱会了这首歌曲旋律之后,有没有注意到这首歌的几句乐句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分析歌曲四个乐句中,哪几句开始部分完全相同,哪一句完全不同?在音乐的表现上有何意义?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师生共同讨论,引出对该曲结构的讲解:这首乐曲由四个工整对称的乐句组成,前两句为上下句,似一问一答,活泼流畅;第三句变化音的出现,丰富了乐句的色彩;第四句由前两句变化而来,旋律更加婉转,并起到总结作用。
5、请同学们按照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感受其中的春天气息。
6、复听《渴望春天》。师生共同分析歌曲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哪些地方表现了渴望春天来临的急切心情?
7、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好听的歌曲是哪位作曲家创作的?他是哪国人?写过什么作品?什么时代的音乐家?有什么成就?称号是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收集的资料,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莫扎特。学生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师介绍莫扎特创作《渴望春天》时的情景: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这时的莫扎特已疾病缠身,贫病交加,可令人惊叹的是这首歌曲中没有丝毫伤感和绝望,整个旋律清新欢快,充满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世间上恐怕没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样,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着如此鲜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莫扎特的一生经历贫穷、疾病、妒忌、倾轧等种种坎坷。(可以要求学生进一步结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体会歌曲如阳光般灿烂,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风格。)
8、艺术处理。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1)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什么?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2)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3)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4)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9、在老师钢琴伴奏下,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边唱边加上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
课件出示乐器伴奏: 三角铁:X.X.沙 球:0XX 0XX(还可以用串铃、铃鼓、响板等乐器伴奏)
10、同学们,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充满生机的季节。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作品来赞美春天,表现春天的美好。请你们想一想,还有什么歌曲或者乐曲是描写春天的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歌曲:《春天在哪里》、《三月里的小雨》、《春晓》、《北国之春》…… 乐曲:《春之声圆舞曲》……
四、实践创作活动:
1、师:同学们唱着描写春天的歌曲,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春天美好的图景,如果让你来表现春天,你会采用哪些艺术表现形式?接下来我们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一下春天怎么样?分小组进行创作,把你眼中看到的春天的景物表现出来。(学生分成三小组,以朗诵、绘画、舞蹈、器乐等形式来表现春天)。
第二单元 红旗飘飘
一、编写意图
本单元承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颂歌》的主题意义,旨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音乐材料上看,有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有歌剧《江姐》选曲、有管弦乐、有通俗歌曲、有合唱歌曲。虽然主题相对集中,但音乐表演形式各异,如《绣红旗》为女生齐唱;《红旗颂》为管弦乐合奏;《红旗飘飘》为独唱;《国旗颂》为合唱。从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渗透上看,本单元也做了较为细致的处理。比如,“音乐故事”介绍了国歌产生的背景以及词曲作者田汉、聂耳在强烈的爱国情感召之下的创作激情,这与20世纪上半叶“抗战”前夕的历史紧密关联;与《红旗颂》同时呈现的配图是当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思想意义的著名油画《开国大典》(董希文作),与视觉艺术相结合,同时也从音乐、美术的角度讲述着历史,提示学生关注音乐所具有的文化传承价值;《红旗飘飘》是2000年中国奥运代表团壮行的歌曲,所配插图为中国第一位奥运冠军许海峰的照片,将体育与音乐相关联,等等。从时间上看,进行到本单元教学时大约在4月初的“清明”前后,与学校组织的祭扫革命先烈陵园等活动在教育内容上比较贴近。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唱歌”和“创编”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音乐活动”。
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国歌》,对《国歌》比较熟悉。本单元既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习的《国歌》内容,同时对演唱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掌握弱起起唱、三连音等特性节奏,还要求学生“准确地背唱《国歌》”。《绣红旗》可以设计为歌表演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分角色表演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狱中庆祝新中国诞生的情景。《红旗飘飘》可让学生分组表演奥运会时的情景,可以是代表团人场式,或者是颁奖升旗等情节。欣赏《国旗颂》时可让学生结合乐谱注意倾听第二声部。结合观看开国大典时的历史盛况的录像,感受《红旗颂》的辉煌气势。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3.音乐欣赏:《绣红旗》。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教学过程:
(一)唱歌
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
4.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
(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5)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节奏。
(7)反馈与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地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二)欣赏
1.观看歌剧《江姐》的录像片段,聆听女声齐唱《绣红旗》。
2.学生探讨《绣红旗》的演唱形式、表现的情节、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的基本情绪等。
3.创编歌表演动作:学生可通过个人或分小组,根据各自对歌曲《绣红旗》内容和情节的理解和想象,创编歌表演动作。设计符合故事情节、乐曲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表演形式,以表达江姐和狱中战友绣红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坚定的信念。在表演的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伴奏作简单的评价,并在群体中参与相互交流二度创造的感受,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
1.管弦乐曲《红旗颂》。2.歌曲《红旗飘飘》。3.歌曲《国旗颂》。教学目标:
1.感受器乐曲《红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奏的形式。能边聆听乐曲《红旗颂》边看油画,边结合历史知识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2.感受歌曲《红旗飘飘》《国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唱形式;能哼唱歌曲《红旗飘飘》中一句或几句曲调。能边聆听音乐,边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能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
教学过程:
1.教师介绍《红旗颂》的作者及首演的背景,然后播放录音。2.学生聆听引子及第一部分主题。
3.教师引导学生从这段引子和主题中,听出乐曲分别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其中听出了什么熟悉的音调?(《国歌》音调)
4.聆听第二部分(展开部)。听后,学生畅谈:从乐曲中听辨出节奏、音型有什么特点?这段乐曲在演奏的形式、乐曲的风格较第一段有何不同?
5.聆听第三部分及尾声。
6.学生边聆听乐曲边观看油画《开国大典》,结合语文知识和历史知识,各自畅谈听后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描述《开国大典》时的盛况。
7.学生对以上的见解进行评价,教师参与评价活动,说出自己的理解。8.欣赏男声独唱歌曲《红旗飘飘》。
9.学生自由讨论《红旗飘飘》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10.学生随录音边看歌谱边随之哼唱。
11.如果高音区有困难,教师可作移调处理。学生可畅谈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并说出对其中哪个乐句的印象最深。(可能会有不同答案,教师都应予以鼓励)
12.学生聆听音乐,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
13.欣赏歌曲《国旗颂》。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14.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参考课本的插图:天安门国庆节升国旗的群众集庆场面)。
15.反馈与评价:
第三单元 华夏古韵
一、编写意图
这一单元是为深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音乐成就,培养其热爱民族音乐而设立的。这一单元与八年级上册的《八音之乐》是姐妹篇,都是中华母语音乐文化教育的具体材料。设臵的栏目中,在介绍春秋时期伯牙、子期的知音故事时,欣赏古琴曲《流水》。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作为歌词谱写的歌曲《阳关三叠》旋律古朴苍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安排“音乐情景剧”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阳关送别的情景,以便更好地感受音乐。这是在教学一线收集到的教学案例,可操作性较强,易于调节课堂气氛。为了不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同时也为了以后的教材内容不过多地重复,我们没有不现实地追求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完整性”,而是撷取了“几朵小花”,由点及面地对中国古代音乐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音乐故事”和“欣赏”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唱歌”和“音乐情景剧”。
在这个单元里,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为开端,拉开了中国古代“人与音乐”的神秘面纱。随后出现的《阳关三叠》《楚商》《秦王破阵乐》等或揭示了华夏古韵中音乐与诗歌、舞蹈紧密结合的特征,或展示了古代雄浑古朴的乐风。在教学时,教师应对不同材料进行细致分析,合理编排课堂教学环节。
本单元可以按教学计划建议表中所提示的安排分两课时完成。
第三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2.学习歌曲《阳关三叠》。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教学过程:
(一)讲音乐故事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教师适当补充。(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
3.问: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学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现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应予以鼓励。
4.听古琴曲《流水》
这项教学内容也可以先安排听古琴曲《流水》,后讲故事。也可以由教师在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声中讲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赏。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领会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意境。
(二)唱歌
1.可以安排学生先欣赏歌曲《阳关三叠》;也可以先安排学生朗诵诗句,教师弹奏作为背景音乐。
2.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4.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5.可以让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吹竖笛为其他同学的演唱伴奏,并为下节课的音乐情景剧做铺垫。
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在歌曲意境、词曲准确性上的得与失。
总结并布臵下节课的内容。
第三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2.欣赏《楚商》《秦王破阵乐》 教学目标:
1.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阳关三叠》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2.能够在音乐情景剧中将舞蹈、器乐演奏(吹竖笛)、吟诗等相关艺术手段融人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表现的能力。
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以编钟、乐舞等为代表的我国古代辉煌的音乐成就。引导学生将各门学科(如历史、语文等)的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4.了解编钟的音色特点及其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5.了解大型乐舞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采用齐唱、接唱、小组唱等方式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二)创编音乐情景剧
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创编音乐情景剧“送友人”。可以引导学生先讨论角色、剧情,然后进行剧本和台词创编,最后分角色表演。
2.教科书中有角色和剧情的简单提示,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参考提示时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自主创新;应鼓励别出心裁的设计方案和表演。
3.对于人数较多的教学班,教师也可以从班级中选出几位“演员”表演给大家看。对学生观众可以做简单的分工:可以安排部分女同学在周围做杨柳摇摆的示意,可以安排同学吹竖笛或演奏其他擅长的乐器作为声音背景,可以安排部分同学哼鸣《阳关三叠》的旋律营造某种氛围……
(三)欣赏
《楚商》《秦王破阵乐》
1.问:听赏《楚商》和《秦王破阵乐》,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请用精练的词语描述你的感受。
2.播放录音。
3.教师将学生回答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总结这两首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古代音乐风格──凝重、庄严、神圣、清虚等。
4.讨论:是什么原因使这两首作品的音响不同于今天我们所听的音乐? 答案可能会涉及乐器的音色、生活环境、音乐的作用等。
(四)总结
教师自己总结(或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
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2)──江河万古流
一、编写意图
从形式上看,这个单元是七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的延续,在具体内容上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赞颂祖国大江大河的音乐作品,如《长江之歌》《黄河船夫曲》《乌苏里船歌》《塔里木河》等。在这个单元里,不仅突出了江河的自然美,而且还更加强调孕育中华民族七千年文明史的长江、黄河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比如,《江河万古 流》中有“天下兴亡多少事,莽莽我神州。中华自有雄魂在,江河万古流”等诗句,《保卫黄河》中的“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很自然地,本单元可以和地理知识相互贯通。在音乐知识方面,对旋律、曲式结构、散板、切分节奏等提出了要求,安排了一个综合性练习,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学习内容。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3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唱歌”或“欣赏”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和各种旨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活动,第三课时可安排欣赏和器乐合奏等内容。
从材料上看,本单元所包含的歌颂祖国江河的音乐作品易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有助于学生自由展开联想,认识到音乐的抒情性、描绘性特征。从学科知识上看,本单元包含民歌知识、歌曲结构手法、演奏演唱形式等。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搜集大量有关的文字、图片、录音、影碟等资料,在课堂教学时相互分享。
第四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唱歌《江河万古流》;欣赏《黄河船夫曲》、《保卫黄河》。教学目的:
学会歌曲《江河万古流》,理解歌曲中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密切关系,两段相同结构的歌词与不同旋律和节奏达到的艺术效果。欣赏《黄河船夫曲》和《保卫黄河》,了解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教学过程:
1.以提问导入新课。
我国幅员辽阔,有很多江河、湖泊,在众多的江河中,最著名的是哪两条?为什么?它们流经的省份有哪些?
黄河和长江(可出示地图)
黄河: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长江:青海省(通天河)、西藏自治区(金沙江)、云南省(金沙江)、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民族对它们有着特殊的感情。《江河万古流》中寄托了我们对黄河、长江的感情。
2.教唱《江河万古流》。(1)播放歌曲《江河万古流》。
(2)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并做练习。体会歌词与节奏、曲调结合在一起所表达的情感。
(3)教唱歌曲,并打拍子唱乐谱。用自然的、较深沉的声音演唱歌曲。(4)学唱歌曲后,启发学生体会歌曲的结构──单二部曲式(二段体)。两段开始处的不同旋律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旋律的再现起到歌曲“统一”的作用。
3.欣赏《黄河船夫曲》(2遍)以提问引入欣赏内容:
你是否知道与黄河、长江有关的故事,或以黄河、长江寄托某种感情的音乐作品?
(1)欣赏一首描写黄河边人们生活的歌曲──《黄河船夫曲》(第一遍)。(2)参考谱例找出歌曲中的“重复”部分。
(3)其旋律是由几句构成的?歌曲的分句与歌词的写法(排比)和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
(4)跟着录音模唱这首歌曲(第二遍)。4.欣赏《保卫黄河》
(1)以“抗日战争”引入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提问:在这个作品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气势?强调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和乐曲中所表现出的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宏伟气势。
(2)介绍《黄河大合唱》及其词作家光未然,曲作家冼星海。简单介绍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背景。
(3)介绍《保卫黄河》中的主题旋律。分段欣赏,感受不同音乐形象:引子、主题旋律(第一、二部分)、主题展开(第三部分)、宽广的旋律(第四部分)、主题再现(第五部分)。
(4)完整欣赏。5.小结
通过唱歌和欣赏,感知歌曲的二段体结构和音乐中的再现、重复,感受和体会歌曲的不同风格,什么叫做钢琴协奏曲,以及不同作品中的不同音乐形象。
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2)_欧洲漫游2
教学内容:
欣赏《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阿尔卑斯牧场》、《丰收之歌》、《玛莱卡莱》、《弗拉门戈舞曲》、《玛组卡》、《霍拉舞曲》、《苏格兰风笛》。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乌克兰民歌《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瑞士民歌《阿尔卑斯牧场》、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意大利民歌《玛莱卡莱》、与西班牙《弗拉门戈舞曲》以及苏格兰风笛曲,体味欧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蕴与不同的风土人情,培养青少年对不同文化尊重和热爱的品格。
教学过程:
1、通过复习演唱上一节课《乡村花园》,吧学生带回欧洲音乐的氛围中来,从主动演唱到主动聆听,进入到较深层次的感受音乐。
2、听赏歌曲《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
3、《阿尔卑斯牧场》。
(1)用提问与讲解了解瑞士民族音乐以及阿尔卑斯风土人情。(2)分析《阿尔卑斯牧场》的调式、调性、基本结构。(3)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讲述这首民歌的基本情绪。
4、《玛莱卡莱》
(1)欣赏当代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这首意大利民歌的音像带(比如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录像带或录音带),让同学们谈谈听后感。
(2)讲述介绍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文风景的小资料(图片)。(3)分析这首歌曲的旋律变化与歌词情绪变化的内在联系。
(4)结合欣赏作曲家托斯蒂的其他一、二首精美的意大利民歌,如《悲叹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
5、弗拉门歌舞
(1)欣赏一般弗拉门戈舞曲后观赏舞蹈图片(或教学幻灯片)。(2)讲述弗拉门戈音乐舞蹈的几种类型。
6、妈祖卡
(1)欣赏肖邦的钢琴曲——玛祖卡。
(2)介绍著民音乐家波兰“钢琴诗人”肖邦及其作品。(3)介绍玛祖卡舞曲的音乐特点及舞蹈特征。
7、霍拉舞曲
(1)聆听霍拉舞曲的教学录音带。
(2)介绍罗马尼亚民间舞——霍拉,以及罗马尼亚民间音乐。
8、有关资料(1)《玛祖卡》
玛祖卡是波兰的两种民间舞的玛祖卡和用玛祖尔(波兰中部马佐夫舍地区的一种流利、活泼、欢快、热烈奔放的男女双人舞曲)体裁写的音乐作品流传到法国后的统称,18世纪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国。各国的宫廷舞蹈编导们根据波兰玛祖卡舞整理加工为舞会舞蹈和舞台形式,其音乐节拍为3/4,一重拍落在第1拍或第2拍为其特点,舞蹈以滑步、脚跟碰击,男舞者单腿脆地,女舞者绕行和以双人旋转等为主。著名舞剧《莱蒙达》、《天鹅湖》,歌剧《亿万苏萨宁》中都有玛祖卡。著名作曲家肖邦曾以此音乐体裁写成多部传世名作。
(2)《霍拉舞曲》
霍拉是一种罗马尼亚民间舞蹈,跳霍拉舞是罗马尼亚人在婚礼或节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一种大众化娱乐形式,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表现了巴尔干地区人民的开朗、欢乐、热爱自由的性格特征。
舞曲由青年男女搭肩成行开始,招着女子参加进来,然后是已婚者,最后是老人。大家联成一个圆圈,向前一步,退后一步,相左三步,向右五步,如此反复进行,是圆圈逐渐逆时针旋转;间或向中心聚拢,然后散开还原队形,参加者可达数百人;往往可持续舞蹈数小时,直到尽兴。
(3)《苏格兰风笛》
风笛是一种古老的簧管乐器,至少已由三千年的历史。相传有罗马人从亚洲传入欧洲,从16世纪起,苏格兰人便将风笛与其它乐器和用,在多种场合表演。
第六单元 银屏之歌
一、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中的内容限定在中外影视音乐上。既有影视主题歌、插曲,也有器乐音乐。从选材的角度看,有较大的难度。这不仅是因为可供选择的材料比较丰富、多样,人们的喜好程度与掌握材料的范围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着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我们力求从音乐与影视这两种姊妹艺术的结合点出发,将音乐与影视不同的结合方式呈现给学生,同时也力求突出音乐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比如,我们选取了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有助于学生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对电视音乐的价值体现有一个初步印象,使学生获得立体的艺术享受。《我心依旧》、《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等是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音乐,其中的音乐由大提琴家马友友、小提琴家帕尔曼演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由于影视音乐的特殊性,它的画面被美术编辑作为整体设计的一部分移植了进来,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3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唱歌”,第二课时为“欣赏”和一些参与性音乐活动,第三课时可安排欣赏和情景剧表演等。在教学中应结合音乐体验引导学生总结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如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等),并能够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
第六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送别》。
2.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教学目标:
1.背唱歌曲《送别》,并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通过讨论能够对《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做出分析,并能够体会每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及其在电视连续剧中的作用。
3.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教学过程:
(一)唱歌
1.讨论:同学们,你们看过哪些电影、电视?其中哪首影视歌曲(或器乐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教师简要介绍影视音乐的几种类型。(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头曲、片尾曲等)。
3.请学生唱唱他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人数可根据时间灵活掌握)。
4.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听完后说说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
5.播放《送别》录音之后,回答问题。然后参看教科书上的有关文字提示。6.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歌。
7.用分小组接唱、表演唱等方式检查学习效果。8.请同学们讨论歌曲的结构特点。9.全班完整地演唱这首歌。10.比一比,谁先会背唱。
(二)欣赏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吗?
2.请学生讨论四大古典名著中哪些人物形象给他们留下过深刻印象。3.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中的音乐吗? 4.教师先分别播放《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片段(每首约20秒时间),引起学生兴趣。
5.教师:我们接下去要分别仔细听赏这四首主题歌。6.分别播放。期间要求学生按教科书要求完成讨论及练习。
《敢问路在何方》的音乐情绪豪迈奔放、果敢有力,具有英雄性格。它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跋山涉水去西天取经的英雄形象。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说说《西游记》中四人的不同个性。节奏练习要做到准确、整齐,应提醒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类似的节奏。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乐风格是宽广抒情的,同时具有雄浑、古朴、苍劲、慨叹等情绪。书中的练习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处理,风格多样,只要能够发挥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就达到了目的。如果学生有什么疑问,教师(或请学生)可以向他们介绍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好汉歌》《枉凝眉》后有一个练习,即讨论各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其中《好汉歌》塑造的是梁山好汉的形象,而《枉凝眉》塑造的是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红楼人物”形象,二者区别很大,音乐上有明确体现。
听完四首主题歌后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主题歌的作用或意义等问题。提示学生关注影视中的主题歌等音乐。
第六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欣赏《我心依旧》、《啦呀啦》、《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音乐。2.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送别》。
2.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的体会,简单讨论如何欣赏影视音乐。3.让学生阅读《我心依旧》《啦呀啦》《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音乐后面的文字材料,然后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
4.让学生提出欣赏的顺序。教师依照大多数意见逐一播放并讲解。5.《我心依旧》的转调知识点不要求学生死记概念,只要学生能够听出音乐色彩上的变化即可。《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的主奏乐器是小提琴,它表达的是一种发自肺腑的追思;《卧虎藏龙》音乐的主奏乐器是大提琴,它表现的是一种洒脱、清虚的情绪和意境。
6.注意让学生对这几首器乐主题音乐的作用加以评述。7.听《一个真实的故事》录音或观看电影片段。
8.分小组讨论这首歌所表现的女大学生为拯救丹顶鹤献出年轻生命的事迹。9.各小组讨论音乐情景剧的设计方案。
10.试试用抽签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决定各组演出顺序。在教师的帮助下依次演出。
11.请同学们对各组的演出作出评价。
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篇5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春之声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第一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如:
一、二乐句的开头:(插图)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如(插图)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①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③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
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欣赏:《新疆之春》小提琴曲 《春晓》歌曲 《春节序曲》管弦乐曲 《春天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2.器乐:学吹竖笛《春游》3.创作与表演:为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2.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
3.通过学生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新疆之春》
(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如:豪放、乐观、奔放、流畅、欢快、载歌载舞等。
(2)出示《新疆之春》的主题旋律片段(第一、二部分),引导学生对两个部分的主题片段进行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如:各部分的演奏形式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主题是钢琴伴奏,小提琴以装饰音、强音、跳弓等多种演奏形式出现,第二部分则是小提琴以双音演奏舞曲般的节奏和拨弦的形式演奏,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欣赏《新疆之春》,使学生了解新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及他们的精神风貌。2.《春节序曲》
(1)边听边感受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如:热烈的、欢腾的、载歌载舞的等。学生小组讨论并谈感受。
(2)将不同部分的音乐主题用板书、投影、课件等方式呈现出来。请学生边听边对比音乐的不同特点,如:欢快的、抒情的、流畅的、赞美的等情绪特点,以及力度上的特点。
(3)学生自主地找一段主题旋律并为其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表现特征。3.《春晓》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使学生了解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春晓》这首诗构思精巧,令人回味无穷,加入黎英海的配曲,更使其意境深邃。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曲结合歌曲的深刻内涵,并吟诵全诗。4.《春天奏鸣曲》
(1)作品是贝多芬所作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该曲因音乐绚丽甘美,明澈如水而得名。共四个乐章,可以选听其中的第一乐章,教师可以根据优美、抒情的旋律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
(2)组织学生讨论:乐曲第一部分中,小提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有什么特点?
(二)学吹竖笛《春游》
1.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旋律,熟悉曲谱。2.学生练习吹奏。学生相互帮助掌握技术难点。
3.引导学生找出乐曲中旋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
二、四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三句变化;结尾不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为乐曲配打击乐伴奏,在有标记的地方敲击三角铁或其他打击乐器。
(三)创作与表演
1.请学生即兴为《春节序曲》(教材内容)的旋律配一段歌词,并试着唱一唱。分小组创编,然后为大家展示成果。
2.师生共同表演《春节序曲》音乐片段。形式:弹奏、舞蹈、扭秧歌、敲锣打鼓、演唱,教师要将全体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表演,表演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教师、学生讨论安排角色。
第二单元 红旗飘飘
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唱歌”和“创编”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音乐活动”。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国歌》,对《国歌》比较熟悉。本单元既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习的《国歌》内容,同时对演唱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掌握弱起起唱、三连音等特性节奏,还要求学生“准确地背唱《国歌》”。《绣红旗》可以设计为歌表演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分角色表演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狱中庆祝新中国诞生的情景。《红旗飘飘》可让学生分组表演奥运会时的情景,可以是代表团人场式,或者是颁奖升旗等情节。欣赏《国旗颂》时可让学生结合乐谱注意倾听第二声部。结合观看开国大典时的历史盛况的录像,感受《红旗颂》的辉煌气势。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3.音乐欣赏:《绣红旗》。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2.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教学过程:
(一)唱歌
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4.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
(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5)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节奏。
(7)反馈与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地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二)欣赏
1.观看歌剧《江姐》的录像片段,聆听女声齐唱《绣红旗》。
2.学生探讨《绣红旗》的演唱形式、表现的情节、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的基本情绪等。
3.创编歌表演动作:学生可通过个人或分小组,根据各自对歌曲《绣红旗》内容和情节的理解和想象,创编歌表演动作。设计符合故事情节、乐曲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表演形式,以表达江姐和狱中战友绣红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坚定的信念。在表演的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伴奏作简单的评价,并在群体中参与相互交流二度创造的感受,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
1.管弦乐曲《红旗颂》。2.歌曲《红旗飘飘》。3.歌曲《国旗颂》。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教学目标:
1.感受器乐曲《红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奏的形式。能边聆听乐曲《红旗颂》边看油画,边结合历史知识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2.感受歌曲《红旗飘飘》《国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唱形式;能哼唱歌曲《红旗飘飘》中一句或几句曲调。能边聆听音乐,边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能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教学过程:
1.教师介绍《红旗颂》的作者及首演的背景,然后播放录音。2.学生聆听引子及第一部分主题。
3.教师引导学生从这段引子和主题中,听出乐曲分别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其中听出了什么熟悉的音调?(《国歌》音调)
4.聆听第二部分(展开部)。听后,学生畅谈:从乐曲中听辨出节奏、音型有什么特点?这段乐曲在演奏的形式、乐曲的风格较第一段有何不同? 5.聆听第三部分及尾声。
6.学生边聆听乐曲边观看油画《开国大典》,结合语文知识和历史知识,各自畅谈听后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描述《开国大典》时的盛况。7.学生对以上的见解进行评价,教师参与评价活动,说出自己的理解。8.欣赏男声独唱歌曲《红旗飘飘》。
9.学生自由讨论《红旗飘飘》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10.学生随录音边看歌谱边随之哼唱。
11.如果高音区有困难,教师可作移调处理。学生可畅谈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并说出对其中哪个乐句的印象最深。(可能会有不同答案,教师都应予以鼓励)12.学生聆听音乐,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13.欣赏歌曲《国旗颂》。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14.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参考课本的插图:天安门国庆节升国旗的群众集庆场面)。15.反馈与评价: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第三单元 华夏古韵
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音乐故事”和“欣赏”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唱歌”和“音乐情景剧”。
在这个单元里,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为开端,拉开了中国古代“人与音乐”的神秘面纱。随后出现的《阳关三叠》《楚商》《秦王破阵乐》等或揭示了华夏古韵中音乐与诗歌、舞蹈紧密结合的特征,或展示了古代雄浑古朴的乐风。在教学时,教师应对不同材料进行细致分析,合理编排课堂教学环节。本单元可以按教学计划建议表中所提示的安排分两课时完成。第三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2.学习歌曲《阳关三叠》。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教学过程:
(一)讲音乐故事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教师适当补充。(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3.问: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学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现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应予以鼓励。4.听古琴曲《流水》
这项教学内容也可以先安排听古琴曲《流水》,后讲故事。也可以由教师在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声中讲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赏。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领会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意境。
(二)唱歌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1.可以安排学生先欣赏歌曲《阳关三叠》;也可以先安排学生朗诵诗句,教师弹奏作为背景音乐。
2.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4.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5.可以让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吹竖笛为其他同学的演唱伴奏,并为下节课的音乐情景剧做铺垫。
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在歌曲意境、词曲准确性上的得与失。
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第三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2.欣赏《楚商》《秦王破阵乐》 教学目标:
1.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阳关三叠》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2.能够在音乐情景剧中将舞蹈、器乐演奏(吹竖笛)、吟诗等相关艺术手段融人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表现的能力。
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以编钟、乐舞等为代表的我国古代辉煌的音乐成就。引导学生将各门学科(如历史、语文等)的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4.了解编钟的音色特点及其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5.了解大型乐舞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采用齐唱、接唱、小组唱等方式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二)创编音乐情景剧
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创编音乐情景剧“送友人”。可以引导学生先讨论角色、剧情,然后进行剧本和台词创编,最后分角色表演。
2.教科书中有角色和剧情的简单提示,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参考提示时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自主创新;应鼓励别出心裁的设计方案和表演。
3.对于人数较多的教学班,教师也可以从班级中选出几位“演员”表演给大家看。对学生观众可以做简单的分工:可以安排部分女同学在周围做杨柳摇摆的示意,可以安排同学吹竖笛或演奏其他擅长的乐器作为声音背景,可以安排部分同学哼鸣《阳关三叠》的旋律营造某种氛围……
(三)欣赏
《楚商》《秦王破阵乐》
1.问:听赏《楚商》和《秦王破阵乐》,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请用精练的词语描述你的感受。2.播放录音。
3.教师将学生回答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总结这两首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古代音乐风格──凝重、庄严、神圣、清虚等。
4.讨论:是什么原因使这两首作品的音响不同于今天我们所听的音乐? 答案可能会涉及乐器的音色、生活环境、音乐的作用等。
(四)总结
教师自己总结(或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2)──江河万古流
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3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唱歌”或“欣赏”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和各种旨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活动,第三课时可安排欣赏和器乐合奏等内容。
从材料上看,本单元所包含的歌颂祖国江河的音乐作品易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有助于学生自由展开联想,认识到音乐的抒情性、描绘性特征。从学科知识上看,本单元包含民歌知识、歌曲结构手法、演奏演唱形式等。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搜集大量有关的文字、图片、录音、影碟等资料,在课堂教学时相互分享。第四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唱歌《江河万古流》;欣赏《黄河船夫曲》、《保卫黄河》。教学目的:
学会歌曲《江河万古流》,理解歌曲中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密切关系,两段相同结构的歌词与不同旋律和节奏达到的艺术效果。欣赏《黄河船夫曲》和《保卫黄河》,了解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教学过程:
1.以提问导入新课。
我国幅员辽阔,有很多江河、湖泊,在众多的江河中,最著名的是哪两条?为什么?它们流经的省份有哪些? 黄河和长江(可出示地图)
黄河: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长江:青海省(通天河)、西藏自治区(金沙江)、云南省(金沙江)、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民族对它们有着特殊的感情。《江河万古流》中寄托了我们对黄河、长江的感情。2.教唱《江河万古流》。(1)播放歌曲《江河万古流》。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2)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并做练习。体会歌词与节奏、曲调结合在一起所表达的情感。
(3)教唱歌曲,并打拍子唱乐谱。用自然的、较深沉的声音演唱歌曲。(4)学唱歌曲后,启发学生体会歌曲的结构──单二部曲式(二段体)。两段开始处的不同旋律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旋律的再现起到歌曲“统一”的作用。3.欣赏《黄河船夫曲》(2遍)以提问引入欣赏内容:
你是否知道与黄河、长江有关的故事,或以黄河、长江寄托某种感情的音乐作品?
(1)欣赏一首描写黄河边人们生活的歌曲──《黄河船夫曲》(第一遍)。(2)参考谱例找出歌曲中的“重复”部分。
(3)其旋律是由几句构成的?歌曲的分句与歌词的写法(排比)和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
(4)跟着录音模唱这首歌曲(第二遍)。4.欣赏《保卫黄河》
(1)以“抗日战争”引入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提问:在这个作品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气势?强调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和乐曲中所表现出的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宏伟气势。
(2)介绍《黄河大合唱》及其词作家光未然,曲作家冼星海。简单介绍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背景。
(3)介绍《保卫黄河》中的主题旋律。分段欣赏,感受不同音乐形象:引子、主题旋律(第一、二部分)、主题展开(第三部分)、宽广的旋律(第四部分)、主题再现(第五部分)。(4)完整欣赏。5.小结
通过唱歌和欣赏,感知歌曲的二段体结构和音乐中的再现、重复,感受和体会歌曲的不同风格,什么叫做钢琴协奏曲,以及不同作品中的不同音乐形象。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2)_欧洲漫游2
教学内容:
欣赏《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阿尔卑斯牧场》、《丰收之歌》、《玛莱卡莱》、《弗拉门戈舞曲》、《玛组卡》、《霍拉舞曲》、《苏格兰风笛》。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乌克兰民歌《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瑞士民歌《阿尔卑斯牧场》、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意大利民歌《玛莱卡莱》、与西班牙《弗拉门戈舞曲》以及苏格兰风笛曲,体味欧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蕴与不同的风土人情,培养青少年对不同文化尊重和热爱的品格。教学过程:
1、通过复习演唱上一节课《乡村花园》,吧学生带回欧洲音乐的氛围中来,从主动演唱到主动聆听,进入到较深层次的感受音乐。
2、听赏歌曲《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
3、《阿尔卑斯牧场》。
(1)用提问与讲解了解瑞士民族音乐以及阿尔卑斯风土人情。(2)分析《阿尔卑斯牧场》的调式、调性、基本结构。(3)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讲述这首民歌的基本情绪。
4、《玛莱卡莱》
(1)欣赏当代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这首意大利民歌的音像带(比如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录像带或录音带),让同学们谈谈听后感。
(2)讲述介绍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文风景的小资料(图片)。(3)分析这首歌曲的旋律变化与歌词情绪变化的内在联系。
(4)结合欣赏作曲家托斯蒂的其他一、二首精美的意大利民歌,如《悲叹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
5、弗拉门歌舞
(1)欣赏一般弗拉门戈舞曲后观赏舞蹈图片(或教学幻灯片)。(2)讲述弗拉门戈音乐舞蹈的几种类型。
6、妈祖卡
(1)欣赏肖邦的钢琴曲——玛祖卡。
(2)介绍著民音乐家波兰“钢琴诗人”肖邦及其作品。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3)介绍玛祖卡舞曲的音乐特点及舞蹈特征。
7、霍拉舞曲
(1)聆听霍拉舞曲的教学录音带。
(2)介绍罗马尼亚民间舞——霍拉,以及罗马尼亚民间音乐。
8、有关资料(1)《玛祖卡》
玛祖卡是波兰的两种民间舞的玛祖卡和用玛祖尔(波兰中部马佐夫舍地区的一种流利、活泼、欢快、热烈奔放的男女双人舞曲)体裁写的音乐作品流传到法国后的统称,18世纪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国。各国的宫廷舞蹈编导们根据波兰玛祖卡舞整理加工为舞会舞蹈和舞台形式,其音乐节拍为3/4,一重拍落在第1拍或第2拍为其特点,舞蹈以滑步、脚跟碰击,男舞者单腿脆地,女舞者绕行和以双人旋转等为主。著名舞剧《莱蒙达》、《天鹅湖》,歌剧《亿万苏萨宁》中都有玛祖卡。著名作曲家肖邦曾以此音乐体裁写成多部传世名作。(2)《霍拉舞曲》
霍拉是一种罗马尼亚民间舞蹈,跳霍拉舞是罗马尼亚人在婚礼或节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一种大众化娱乐形式,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表现了巴尔干地区人民的开朗、欢乐、热爱自由的性格特征。
舞曲由青年男女搭肩成行开始,招着女子参加进来,然后是已婚者,最后是老人。大家联成一个圆圈,向前一步,退后一步,相左三步,向右五步,如此反复进行,是圆圈逐渐逆时针旋转;间或向中心聚拢,然后散开还原队形,参加者可达数百人;往往可持续舞蹈数小时,直到尽兴。(3)《苏格兰风笛》
风笛是一种古老的簧管乐器,至少已由三千年的历史。相传有罗马人从亚洲传入欧洲,从16世纪起,苏格兰人便将风笛与其它乐器和用,在多种场合表演。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第六单元 银屏之歌
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3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唱歌”,第二课时为“欣赏”和一些参与性音乐活动,第三课时可安排欣赏和情景剧表演等。在教学中应结合音乐体验引导学生总结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如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等),并能够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第六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送别》。
2.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教学目标:
1.背唱歌曲《送别》,并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通过讨论能够对《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做出分析,并能够体会每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及其在电视连续剧中的作用。
3.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教学过程:
(一)唱歌
1.讨论:同学们,你们看过哪些电影、电视?其中哪首影视歌曲(或器乐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教师简要介绍影视音乐的几种类型。(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头曲、片尾曲等)。
3.请学生唱唱他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人数可根据时间灵活掌握)。4.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听完后说说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
5.播放《送别》录音之后,回答问题。然后参看教科书上的有关文字提示。6.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歌。
7.用分小组接唱、表演唱等方式检查学习效果。8.请同学们讨论歌曲的结构特点。9.全班完整地演唱这首歌。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10.比一比,谁先会背唱。
(二)欣赏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吗?
2.请学生讨论四大古典名著中哪些人物形象给他们留下过深刻印象。3.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中的音乐吗? 4.教师先分别播放《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片段(每首约20秒时间),引起学生兴趣。5.教师:我们接下去要分别仔细听赏这四首主题歌。6.分别播放。期间要求学生按教科书要求完成讨论及练习。
《敢问路在何方》的音乐情绪豪迈奔放、果敢有力,具有英雄性格。它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跋山涉水去西天取经的英雄形象。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说说《西游记》中四人的不同个性。节奏练习要做到准确、整齐,应提醒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类似的节奏。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乐风格是宽广抒情的,同时具有雄浑、古朴、苍劲、慨叹等情绪。书中的练习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处理,风格多样,只要能够发挥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就达到了目的。如果学生有什么疑问,教师(或请学生)可以向他们介绍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好汉歌》《枉凝眉》后有一个练习,即讨论各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其中《好汉歌》塑造的是梁山好汉的形象,而《枉凝眉》塑造的是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红楼人物”形象,二者区别很大,音乐上有明确体现。
听完四首主题歌后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主题歌的作用或意义等问题。提示学生关注影视中的主题歌等音乐。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第六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欣赏《我心依旧》、《啦呀啦》、《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音乐。
2.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送别》。
2.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的体会,简单讨论如何欣赏影视音乐。3.让学生阅读《我心依旧》《啦呀啦》《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音乐后面的文字材料,然后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4.让学生提出欣赏的顺序。教师依照大多数意见逐一播放并讲解。5.《我心依旧》的转调知识点不要求学生死记概念,只要学生能够听出音乐色彩上的变化即可。《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的主奏乐器是小提琴,它表达的是一种发自肺腑的追思;《卧虎藏龙》音乐的主奏乐器是大提琴,它表现的是一种洒脱、清虚的情绪和意境。
6.注意让学生对这几首器乐主题音乐的作用加以评述。7.听《一个真实的故事》录音或观看电影片段。
8.分小组讨论这首歌所表现的女大学生为拯救丹顶鹤献出年轻生命的事迹。9.各小组讨论音乐情景剧的设计方案。
10.试试用抽签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决定各组演出顺序。在教师的帮助下依次演出。
11.请同学们对各组的演出作出评价。
12.请同学们课后写一篇关于影视音乐感想的小论文,作为对本单元内容的总结。
附1: 春天的脚步 渴望春天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带有典型的德奥民歌风格的古典歌曲,旋律清新欢快。演唱时,要展开对美好春光的联想,体味歌曲所表现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春天,理解音乐、表达春天。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评价能力。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活动。教学目标:
1、演唱、欣赏有关春天的歌曲,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春暖花开的季节,大自然蓬勃的朝气和青春的活力。
2、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和创造的愉悦。
教学设计:
调查、聆听、观察、比较、启发、综合、交流合作、评价 课前准备:
1、收集本单元图片资料、磁带、录音机、钢琴
2、查找赞美春天的诗句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生:聆听《布谷》、《杜鹃圆舞曲》片段,欣赏法国浪漫派画家柯罗的名画4《枫丹的回忆》图片。
师:冬去春来,鸟语花香,燕子报喜,青蛙鸣春,柳树发芽,迎春开花,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春天多美啊!听,什么鸟在歌唱?
生:布谷鸟。
师:布谷鸟是唇膏天的使者,它用歌声在向人们传递着春的信息。谚语说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美好的联想,人们渴望着春天的来临,让我们带着愉悦的心情聆听莫扎特的一首《渴望春天》。
思考:歌曲给你带来了怎样的生活态度(或心情)(师略加指导)生:
1、聆听歌曲、感悟春天
2、畅谈聆听的感受
3、了解变音记号 师:渴望春天,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大自然以它蓬勃的朝气为我们增添取之不尽的青春活力。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小小的我》。这首歌曲旋律流畅,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建议学生自主学习。
二、新授歌曲
1、听听(歌曲感受)
(1)范唱,感受歌曲的整体风格、特征和旋律动态。
(2)第二遍听赏、播放磁带。(请同学们随着歌曲做一点体态律动。)(3)第三遍听赏时,请同学们尝试跟唱。
2、想想(情感交流)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1)、请大家默读歌词,说说这首歌曲主要描述了什么?用什么情绪学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或力所能及的方法学唱。
思考:歌曲给你带来了怎样的生活态度(或心情)(师略加指导)生:
1、聆听歌曲、感悟春天
2、畅谈聆听的感受
3、了解变音记号 师:渴望春天,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大自然以它蓬勃的朝气为我们增添取之不尽的青春活力。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小小的我》。这首歌曲旋律流畅,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建议学生自主学习。
三、新授歌曲
3、听听(歌曲感受)
(1)范唱,感受歌曲的整体风格、特征和旋律动态。
(2)第二遍听赏、播放磁带。(请同学们随着歌曲做一点体态律动。)(3)第三遍听赏时,请同学们尝试跟唱。
4、想想(情感交流)
(1)、请大家默读歌词,说说这首歌曲主要描述了什么?用什么情绪学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或力所能及的方法学唱。
(提示;找找规律,先突破最最容易的地方,无论先学会哪一句都可以,有困难找老师帮忙,学会什么请举手示意。)
(3)、唱唱(词曲自学)
自学反馈:学生举手示意(教师走进学生中间)师:请跟着琴试试(给速度)请个别学生试试(他学得怎样?)
(学生评价。有错集体纠正,教师给予鼓励)大家一起唱一唱。练一练。这首歌曲有相同的地方吗? 生:这首歌曲有两处两句基本相同,还有许多节奏相同。
师:很好,请你指出来,用你的方式跟着琴声把这些相同的地方唱一唱,有没有困难的地方。
生:示意可能的地方。
师:(1)、先请学生帮忙(2)再由老师解决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教师用琴声指导练习高音、节奏、时值。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这首歌已经用各种方式基本学会了。现在大家跟着琴声从头开始完整地唱一唱,注意情绪。
5、演演(演唱歌曲)(1)、讨论并选择表现形式
师:请大家想想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歌曲的情绪呢?演唱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用什么样的表情?
(中速,活泼欢快的情绪,弹性的声音,充满自信的表情)教师范唱,学生练唱。
会唱这首歌曲不代表能把歌唱好,怎样使歌曲唱得有节奏感,有感染力呢,我们来学习四拍子指挥。
(2)、尝试四拍子指挥
师:请大家跟着老师学习、练习,比一比看谁指挥得更有节奏、更具有感染里。
生:练习。
(3)、选择最佳指挥,师生合作演唱歌曲。
四、教学延伸,创编歌词
师:春天里处处有美景,给人以遐想和希望,只要你细心观察,你会在春天里发现更多的美好的东西,请你结合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色,给下面的一段旋律创编歌词。下面我们分组活动,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创编的歌词最好。
1=3/4
3—3 | 1—— | 5—5 | 3——| 6——| 6—1 | 4—3| 2——| 5—5 | 3—2 | 1——|| 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生:展示成果
请部分学生演唱自己的作品。学生相互评价,演唱最佳作品。
五、小结
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创作表演中感受到大家对春天的喜爱,春天象一支歌,一段舞,一首诗,一幅画------春天是我们的希望,让我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们 踏着春天的脚步到校园、到田野、到大自然去寻找更美的景色吧!(学生随着音乐走出课堂)
生:这首歌曲有两处两句基本相同,还有许多节奏相同。
师:很好,请你指出来,用你的方式跟着琴声把这些相同的地方唱一唱,有没有困难的地方。
生:示意可能的地方。
师:(1)、先请学生帮忙(2)再由老师解决 教师用琴声指导练习高音、节奏、时值。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这首歌已经用各种方式基本学会了。现在大家跟着琴声从头开始完整地唱一唱,注意情绪。
6、演演(演唱歌曲)(1)、讨论并选择表现形式
师:请大家想想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歌曲的情绪呢?演唱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用什么样的表情?
(中速,活泼欢快的情绪,弹性的声音,充满自信的表情)教师范唱,学生练唱。
会唱这首歌曲不代表能把歌唱好,怎样使歌曲唱得有节奏感,有感染力呢,我们来学习四拍子指挥。
(2)、尝试四拍子指挥
师:请大家跟着老师学习、练习,比一比看谁指挥得更有节奏、更具有感染里。
生:练习。
(3)、选择最佳指挥,师生合作演唱歌曲。
六、教学延伸,创编歌词
师:春天里处处有美景,给人以遐想和希望,只要你细心观察,你会在春天里发现更多的美好的东西,请你结合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色,给下面的一段旋律创编歌词。下面我们分组活动,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创编的歌词最好。
1=3/4
3—3 | 1—— | 5—5 | 3——| 6——| 6—1 | 4—3| 2——| 5—5 | 3—2 | 1——||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生:展示成果
请部分学生演唱自己的作品。学生相互评价,演唱最佳作品。
七、小结
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创作表演中感受到大家对春天的喜爱,春天象一支歌,一段舞,一首诗,一幅画------春天是我们的希望,让我们 踏着春天的脚步到校园、到田野、到大自然去寻找更美的景色吧!(学生随着音乐走出课堂)
景色,给下面的一段旋律创编歌词。下面我们分组活动,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创编的歌词最好。
1=3/4
3—3 | 1—— | 5—5 | 3——| 6——| 6—1 | 4—3| 2——| 5—5 | 3—2 | 1——|| 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生:展示成果
请部分学生演唱自己的作品。学生相互评价,演唱最佳作品。
八、小结
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创作表演中感受到大家对春天的喜爱,春天象一支歌,一段舞,一首诗,一幅画------春天是我们的希望,让我们 踏着春天的脚步到校园、到田野、到大自然去寻找更美的景色吧!(学生随着音乐走出课堂)
附2: 美丽的山谷 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合唱《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让学生体验用和谐、统一的歌声演唱二声部合唱,增强集体合作精神;
2、通过歌曲《森林中的回声》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3、结合歌曲教学,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懂得珍惜自己身边的美好的环境。
教学重点:准确表达歌曲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歌曲的音色、力度变化
一、组织教学(课前准备)
播放学生在第一节课的合唱录音《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让学生听着自己的歌声,在甜美的音乐中走进课堂。给音乐课堂创设全员参与的气氛
二、学生活动
1、唱一唱:歌曲《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 a、齐唱部分 b、合唱部分
演唱歌曲《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的低声部旋律。演唱歌曲《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的高声部旋律。
2、用情歌唱,以美动人。结合远足活动,启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合唱表演《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
3、分小组讨论、交流。
说一说:学生联系自己的演唱,展开联想,山谷中肯定有美妙的回声。学生懂得珍惜自己身边的美好的环境。以感受音乐,体验情感为主展开学习。
三、教学歌曲
1、听一听:《森林中的回声》
2、视唱,组织学生用“la”音轻声跟琴哼唱歌曲主旋律(两遍)
3、欣赏:《森林中的回声》
组织学生仔细聆听童声合唱歌曲《森林中的回声》,师组织学生感受音乐。要求:听歌曲音乐展开联想,a、体会此歌所表达的情感。
b、体会歌曲音乐中强、弱变化的作用,用心体验回声的音响效果。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c、体会人声模拟森林中的回声的合唱效果。
4、配唱歌词
(1)听歌曲主旋律,默看歌词;(2)轻声配唱歌词
(3)有感情的合唱,以感受音乐,体验情感为主,四、活动与创造
1、合唱表演,2、给《森林中的回声》重新创编歌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现场演唱创作的新词,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乐海拾贝 欣赏:
1、混声合唱《回声》
2、美国童谣《亲爱的回声》,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六、师生小结
结合课堂教学,拓宽了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懂得珍惜自己身边的美好的环境。学有所获,受益非浅。
附3: 海滨音诗 大海啊,故乡 教学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了解大海,感受海的音乐形象,激发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能用亲切柔和、优美连贯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教学重点
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难点
运用音乐要素分析表现大海的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生活在勃勃生机的大自然中,自然界里高低起伏、轻重缓急的万籁声响无时不刻地荡漾在我们的周围,现在你们听?(播放大海的声音)
二、听辨一组表现大海的世界名曲
大海宽阔无垠,变幻无穷,表现大海的音乐也是丰富多彩的。请大家欣赏一组表现大海的世界名曲,能说出歌名和国家吗?
日本《海滨之歌》
意大利《桑塔露琪亚》 印尼《星星索》
前苏联《海港之夜》
三、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1.导入:表现大海的中国歌曲也很多,请说说唱唱。
2.教师范唱(投影歌词和问题——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析歌曲
这首歌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作曲王立平创作于1983年,是一首深受欢迎、脍灸人口的抒情歌曲。(播放歌曲词谱)
(提问歌曲表现了何种情感)歌曲质朴深情、优美动听、格调高雅。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为表现这种情感,歌曲采用了什么节拍和节奏呢?
歌曲采用3/4拍,但这首歌曲不拘泥于通常三拍子音乐所采用的强弱弱的韵律,而以附点手法使其变化无穷。
4.练习节奏并唱谱
(启发学生哼唱前几小节)整首歌曲基本采用 “××ו××︳×××—︱”的节奏,表现出大海波涛起伏、摇曳动荡的音乐形象。
(1)集体念节奏,注意附点、强弱和音乐情绪
(2)唱谱感受此节奏,注意唱准5 3、6 2、5 2等大跳音程及句末音的时值(分两部分练唱)。
5.唱歌词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1)跟琴用“呜”和“啊”哼唱歌曲注意演唱情绪
(2)跟琴轻声唱歌词,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如“海边出身”)和力度的变化。(歌曲结构十分简洁,除去反复的部分,前后只有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朴素无华,富有叙事性;后两个乐句情深意长,表现出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切思念的感情。)6.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1)分组讨论并练习片段:你认为用怎样的声音和演唱形式、表演形式可以更好地表现歌曲?
(2)播放录音,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综合讨论,提出要求:歌曲第一遍全体演唱;重复时前段可以采用领唱,集体边哼鸣边作身体律动,后部分采用齐唱,也可有部分学生用“啊”伴唱。在歌曲的间奏时配上朗诵。(朗诵内容可以是提前让学生准备,也可老师准备好投影出来或是请学生即兴发挥)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歌声歌唱大海,赞美大海,唱出对养育着我们的母亲、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感激之情!
四. 评价与总结 1.评价 2. 结束语
附4: 锦绣江南
【教学理念】 尝试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
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遨游,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设计思路】 充分发挥学科整合优势,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在自由欣赏、交互欣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习音乐。
【教材分析】 锦绣江南、风光旖旎、人文荟萃,这里的富饶美丽,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映射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江南的音乐,如同江南的山水般秀丽柔美。本单元引领学生比较集中地感受我国民族音乐重要代表之一的江南音乐的魅力。
本课选用《无锡景》、《太湖美》、《紫竹调》,让学生充分体验江南音乐的特色风格。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江南民歌和民间音乐,增强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和家乡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完整充分的聆听中体验江南音乐的风格。并通过歌唱、交流、创造等音乐活动,进一步品味江南文化。
3、知识和技能:了解江南丝竹的有关知识,认识丝竹乐器。能用歌声表现歌曲的基本风格和情感。
教学重点:
音乐欣赏和演唱
教学难点:
用歌声唱出《无锡景》亲切温柔、细腻秀美的风格 教学方法:
从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学唱时采用跟唱方法,欣赏加强体验,以乐动情。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学习用具:
课前收集的江南文化资料、图片及创作素材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江南
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江南美景(江南园林、水乡景观),让学生充分领会江南景致清新、柔美、秀丽、婉约的特点。(音乐背景:琵琶独奏《太湖美》)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去感受江南音乐的独特魅力。[创设清新典雅的课堂环境,并揭题]
二、唱江南
1、《无锡景》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1)播放《无锡景》问:歌曲介绍了无锡哪些美景?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2)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3)随音乐学唱。(熟悉后注意引导学生婉转轻柔、流畅连贯地唱出江南民歌的特色)
(4)尝试用吴方言演唱《无锡景》。
2、《太湖美》
(1)生欣赏,并思考其风格。(2)集体交流欣赏心得。
(3)师讲述:这是一首具有浓郁江南民歌风格的创作风格的歌曲,曲风清新秀丽,曲调柔美流畅、迂回婉转,易于上口。
(4)集体跟唱《太湖美》。
三、听江南
1、多媒体展示主要的丝竹乐器
[通过听、看,了解江南丝竹的相关知识]
2、听赏江南丝竹《紫竹调》
(感受江南丝竹的轻、细、柔、美的风格特点。)
四、品江南
请学生介绍其收集到的江南文化方方面面的资料。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江南戏曲。
2、江南建筑。
3、名人佳作。
[将学生收集到的资料用多媒体展示给其他学生] 试用简练的词语对江南的景、歌、乐、文作一概括。
五、show江南
请学生以“美丽江南——我的家”为主题,结合多媒体展示自然美景,发挥其想象力,创编出各种形式的节目并为大家表演。
六、结束课堂(播放结束音乐《紫竹调》)
同学们,江南的民歌和音乐体现了锦绣江南的风貌,表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去接近和了解江南的民歌和音乐,领略其中无穷的魅力。
附5: 希望的田野 丰收之歌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教
材:七年级(下)第五单元 课
题:希望的田野 教学内容:歌曲《丰收之歌》 课
型: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 授 课 人: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歌曲中较为复杂的切分节奏、装饰音的演唱方法,吐字清晰、气息流畅,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歌唱。
2、情感目标——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体会劳动者丰收的喜悦之情,用质朴的歌声表达对生活、对自然、对劳动的热爱,引导学生关关注地方民歌,产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3、能力目标——在学唱歌曲过程中,通过分析乐段、节奏、为演唱伴奏等方法逐步掌握较难歌曲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较为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节奏及演唱情绪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愉快的情绪歌唱并尝试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准备手鼓或铃鼓等特色乐器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一段有关新疆的视频,让学生从画面中初步感知新疆的人、物、景和歌舞,从而心情愉悦地投入音乐课的学习。
一、导入新课(音乐搜索)
美丽的姑娘、热情的舞蹈,诱人的葡萄,欢快的手鼓,今天我们将在这样的氛围下一起走进新疆。新疆有“歌舞之乡”的美誉,音乐和舞蹈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我想同学们一定听过不少新疆歌曲,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在下面的音乐中找出新疆歌曲,并说说你是怎样来判断的。
1、《杨柳青》
江苏
2、《达坂城的姑娘》 新疆
3、《牧歌》
内蒙
4、《酒歌》
藏族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5、《青春舞曲》
新疆 学生交流判断方法;
教师小结:【新疆民歌】新疆地区各族民歌的统称。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居住着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等十三个民族。新疆民歌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结构规整对称,情绪热烈欢快,大多采用七声调式,也有用五声调式,b7、#
1、#
2、#4、#5等变化音的使用丰富而有变化,色彩鲜明独特,乡土气息较浓。主要伴奏乐器有手鼓、冬不拉、热瓦甫、铁鼓等。(点击乐器图片,并介绍手鼓/铃鼓的演奏方法,拍打歌曲中的节奏请学生模仿)
二、学习歌曲《丰收之歌》
1.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好听的,但是有一点难度的新疆歌曲《丰收之歌》。
2.教师范唱(出示歌谱和问题——歌曲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3.分析歌曲
⑴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歌曲描绘了新疆人民喜获丰收的场面,透过歌声我们仿佛看到金色的麦浪,诱人的葡萄,香甜的哈密瓜以及新疆人民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情景,歌曲充满热烈欢快的情绪。(提问:同学们能否从不同的节奏型,情绪的变化来为歌曲划分段落?再听歌曲原唱)
⑵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歌曲为单三部曲式a +
b
+ a
+ 结束句 欢快
陶醉
幸福 跳跃
抒情
欢畅 4.分组分段学习歌曲
⑴第一组学唱a段,请第二组的同学为第一组伴奏,并听一听他们有哪些地方唱得好,还有哪些地方唱得不够准确;(教师针对问题,指导难点节奏——切分音、波音)
⑵第二组学唱b段,请第一组的同学为第二组伴奏,并听一听他们有哪些地方唱得好,还有哪些地方唱得不够准确;(提示三连音的节奏,强弱记号的演唱)
⑶全体学唱结束句,教师用划拍的方法指导学生把握连线音符的时值。⑷小组学习成果展示,采用分组演唱的方法演唱全曲并适当加入伴奏。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5.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⑴讨论你认为用怎样的声音和演唱形式、表演形式可以更好地表现歌曲? ⑵按要求合作演唱全曲:女同学演唱红色的歌谱部分,男同学演唱绿色的歌谱部分,未涂色部分由老师演唱。老师演唱的部分,请同学们用拍手或是打击乐器来伴奏。提供伴奏节奏型:X — X — ︱ X X X X
X ︱
⑶如果有老师擅长舞蹈,还可以让学生载歌载舞表演歌曲。三. 评价与总结
⑴评价同学们演唱的效果并提出要求;
⑵好听的新疆歌曲有很多,“西部歌王”王洛宾搜集整理了很多的新疆民歌,通俗歌手刀郎也创作了一些有新疆风格的歌曲,下面我们就来个赛歌会,唱一唱新疆歌曲,更好地感受新疆音乐的特色。(学生可以分成两大组开展比赛,老师也可提供一些音乐让学生演唱新疆歌曲。)第六单元 绿色的呼唤2008年08月06日 星期三 11:02【教学设想】 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引起共鸣的歌曲作为教学内容,充分遵循音乐教学的审美原则,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
【教学目标】
(一)能专心聆听音乐作品,较好地理解音乐中旋律的走向、节奏的变化以及速度、力度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在音乐中受到感动,能关注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二)有感情地、声音连贯统一地演唱歌曲,有一定的声音控制的能力。
(三)在小组中能主动与他人协作学习,并对作品进行讨论和评价。【教学内容】
1、演唱《哦,林中那间小屋》
2、欣赏《丹顶鹤的故事》
【教学重点】深入体验作品情感,理解音乐语言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音乐语言的特点。【教
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方法】以演唱、欣赏为主,引导学生思考的环境,从情感和声音结合引导演唱,唱出两首歌曲不同的音乐形象,关注人声的魅力,用歌声表达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森林狂想曲》
师:闭上眼睛展开你想象的翅膀,说说你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
2、生欣赏一组自然风景图片。
3、导语:同学们,我们曾经拥有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江河,清新的空气,百鸟的歌唱……可是如今,美丽的地球被逐年污染,人们在大声呼唤,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无数的人志愿加入志愿者行列,为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环境献上一份力量。
(二)教学新课
1、演唱《哦,林中那间小屋》(1)欣赏录音,熟悉全曲。(2)学唱歌曲。
①再次听赏,生用wu哼唱。②分句教唱歌谱(生找出难点)。③指名读歌词。④随录音唱。(3)分析体悟。
这首优美的歌曲,告诉了我们一个动人的故事,你能给大家讲一讲吗?(指名回答,师归纳)
小组讨论:歌曲分为几个部分,它们的情绪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歌曲又是如何表现出情感的变化的?(教师引导,学生作简单处理后再次演唱。)
(4)表现歌曲。歌曲可以采用怎样的演唱形式?
2、欣赏《丹顶鹤的故事》。(1)听赏作品。
(2)交流关于徐秀娟的故事,学生谈感受。(3)再次欣赏,全体轻声跟唱。
(三)总结本课
今天的课上,我们一起用音乐缅怀了“环保奉献者”,相信动人的音乐已经在我们的心灵引起共鸣,歌曲告诉我们的不仅环保,更是人类崇高的向往和追求。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四)下课 教学反思:
1、教学中采用多中形式培养的情感,包括从视觉、听觉方面激发学生的共鸣。
2、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不足:教学中应该注意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掌握技能,不能过急过火,让学生能真正正确、优美地完成歌曲的演唱。
附6: 绿色的呼唤 哦,林中那间小屋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
1、通过歌曲《哦,林中那间小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及对平凡而又高尚的造绿者的崇敬之情。
2、感受节奏重复和音程紧缩手法在这首歌曲中的运用。
3、学习用连贯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4、结合歌曲学习音符、附点音符。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演唱歌曲,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来表达。
2、结合歌曲学习音符、附点音符且掌握。教具: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上课
二、发声练习1=C 2/4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2 | 3— | 3 2 | 1— || mi
ma 连音练习,要唱得连贯、舒畅。指导学生能正确的做发声练习。喉咙打开,气息下沉,找到头部共鸣。
三、音乐知识
一)
音符的形状和各部分名字。二)
音符的名称、形状与时值比例 全音符
4拍 二分音符
2拍 四分音符
1拍 八分音符
1/2拍 十六分音符
1/4拍 三)
附点音符
在符头右边加上一个小圆点—附点,表示把原来的时值增长一半。如
附点音符的名称、形状与时值比例
附点二分音符
3拍 附点四分音符
3/2拍 附点八分音符
3/4拍
四、学习歌曲
一)
导入新课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已成为人类迫切的要求和愿望,歌曲《哦,林中那间小屋》以优美的旋律、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叙述了两代人前赴后继造绿护林的故事,歌颂了那些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护林工人,他们平凡的工作,崇高的精神境界,将被人们世代传扬。
二)
学唱歌谱 1)认识歌谱中的各音
请会唱的同学作示范,注意找出附点音并唱准。
2)全曲旋律常以低音sol为基点,向上作四度、五度、六度、七度的大跳进行,练习唱准大跳音程,由于起点音不变,因而难度不大。
3)认识“b”—降记号,表示把某音降低半音,它对同小节右边相同音高的34
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音乐
音起作用。
4)
跟着钢琴的伴奏,唱准歌谱,以朴实无华的口吻,诉说般的演唱,力求气息连贯,二分音符的时值要唱足,高潮时力度有所加强,最后一音是高音,应用轻声唱,要指导学生高位置发声。
三)
学唱歌词 1)有感情的朗诵歌词。2)跟钢琴一句句的演唱。3)轻声和琴哼哼 4)有感情的演唱。
五、表演唱
六、小结下课
板书设计:
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篇6
新教材)
/ 248预设一:爸爸妈妈是在锻炼妹妹的意志,让她学会坚强。预设二:因为爸爸妈妈确实自己很累了,实在抱不动了。②?一匹出色的马?其实是一根________。(柳枝)(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指导读好句子。读得好!看谁读得好。师生读。男女生读。学习第7自然段(1)出示:?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我早回来啦!?从这一句,你读出了什么?预设:妹妹很高兴,真把柳枝当成了一匹马。预设:我读出了妹妹的变化真大,妹妹一下了长大了,变得坚强、乐观了。(2)指导朗读:用高兴的语气读出妹妹的坚强、乐观。
【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推荐阅读:
2018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07-30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07-03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08
五年级下册《小小音乐剧》教案人教版07-29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春天来了》教案12-19
三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