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共9篇)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篇1
第一单元 红灯停 绿灯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3、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的歌曲片断。
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和训练学生具有稳定的内心节奏感以及用心歌唱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能准确的休止和接唱,尤其是在领唱与齐唱歌曲中,能与同学合作,和谐、完整的表现音乐。如何由有声的演唱过渡到“无声的”演唱,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内心节奏的目的,以及在演唱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生:走路、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
2、师: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带着,走人行横道,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等。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可以通行。
3、听音乐,做游戏。
找一名同学手拿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生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举起绿牌子。
4、跟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跟老师一边唱一边举牌子。
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行走。
二、看图表、作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1、请一位同学做警察举牌子,举红灯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教师做警察举牌子,学生们默唱或放声唱。
2、看图表,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
足球场上,如果球员违反了比赛的规则,裁判就要对球员亮红牌,禁止他继续参加比赛。在生活中,违反了公共道德规范的行为同样是需要禁止的。教师请同学们做裁判,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作出裁判。
教师将红绿纸牌换成画有吸烟、鸣喇叭、走人行横道、废品扔到垃圾箱等图案的标志,请学生们自己判断,哪些行为是应禁止的,需要亮红灯;哪些行为是值得提倡的,需要亮绿灯。然后请同学们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或行为表现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四份休止符,有节奏的念儿歌《做个好娃娃》,用打击乐器领奏、合奏。教学目标:
1、感受和认识四份休止符。
2、按节奏念儿歌。
3、演奏打击乐器。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游戏
二、学念儿歌。
1、教师一拍一拍的有节奏的出示绿牌、红牌,指导学生看见绿牌念“ga”,看见红牌念”m”,模仿鸭子交出声或不叫出声。
2、请学生将鸭子的声音换成其它动物的叫声,如青蛙、小鸡、猪、猫等继续按教师的节奏发声或不发声。
3、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有节奏的出示红牌或绿牌。
4、学生跟教师学念儿歌。
三、认识四分休止符
1、音乐中的声音用音符表示,如:一拍x,两拍x。音乐中的静默用休止符表示,如:一拍休止0
2、再用“x”替代绿牌,用“0”替代红牌,看着节奏谱,念儿歌。
四、打击乐器演奏
1、请学生用一件打击乐器替代一种动物的叫声,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判断。如:碰铃与小黑鸡,双向筒与小青蛙,铃鼓与小白猪,三角铁与小花鸡,响板与小黄鸭等,可以有多种方案。
2、边念儿歌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3、将学生分组,一部分学生念儿歌,一部分学生担任齐奏与领奏
4、换一种节奏演奏打击乐器。
如:xx x 0 0 xx xx xx x x x xx 0
5、请同学自己设计节奏并表演。
五、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1、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找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3、演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在四分休止符出准确休止。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对不起没关系》 教学目标
1.喜欢演唱歌曲《“对不起”“没关系”》学唱歌曲,并能体会歌曲的寓意 2.练习拍手、点手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节拍感。能基本唱好切分音。3.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准确表现歌曲情绪,并能体会二拍子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准确演唱切分节奏及念白 教学过程
(一)初听歌曲、感受歌曲
引言:“我要用一首歌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插入音频:范唱)1.听内容
过渡语:“歌曲唱了什么呢?”
学生活动:听辨范唱、观察曲谱、说说内容。2.听辨情绪
过渡语:“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用了怎样的速度?” 学生活动:听辨范唱体会情绪和感受速度。
(二)感受二拍子 1.感受节拍
学生活动:边听范唱边随教师一起进行划拍练习。教师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拍手、点手心的练习。2.体会二拍子
过渡语:“刚刚我们的律动中,是几个动作循环表现的?哪一下儿强?哪下弱呢?”教师活动:边范唱边做动作,引导学生体会感受 学生总结: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3.再次感受
学生活动:随音乐自主律动
(三)学唱歌曲
1.学习歌词(1)念读歌词
学生活动:自主按节拍念读歌词,并找到学习难点(2)对比体会
教师活动:利用示范帮助学生学习、解决学习难点(切分节奏)(3)完整念读
学生活动:按节拍念读歌词
2.学唱歌曲(1)学习念白
过渡语:“在歌曲中,有的地方不是唱出来的,而是念出来的,听听范唱你能找到吗?” 学生活动:找到念白——没关系
教师总结:这是念白(具体的再找可靠的说法儿)(2)哼唱歌曲
学生活动:随歌曲范唱,轻声学唱歌曲。(3)分句学唱 教师活动:分句教唱
教学提示:注意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演唱歌曲中的切分节奏,以及对歌曲音准的把握。(4)完整演唱
学生活动: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四)表现歌曲 1.分组演唱
学生活动:小组中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准确表现歌曲 2.表演唱
学生活动:个别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情景再现,其他同学为其演唱歌曲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小蚂蚁》 教学目标
1、学唱《小蚂蚁》。
2、边唱歌曲边律动。教学过程:
一、复习《红眼睛绿眼睛》
二、听教师演唱歌曲《小蚂蚁》,1、教师提问:小蚂蚁有什么特征?
2、按节奏熟悉歌词,3、教师演唱歌曲《小蚂蚁》,学生根据歌词回答,歌曲赞扬了小蚂蚁什么?
4、教师教唱歌曲。
5、引导学生用动作表演
6、加入律动完整学演唱。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小胖胖》。教学目的
1、学唱歌曲《小胖胖》。
2、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了解领唱与齐唱这两种演唱形式。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二、教师演唱歌曲《小胖胖》。
1、教师演唱,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对小胖胖的行为作出判断,举红牌或举绿牌。
2、教师将歌曲中“领唱”与“齐唱”两部分用两种不同的声音演唱,并同时表演两种不同的角色。学生判断歌曲中有几个人物(叙述者与听众)?
3、教师演唱,学生分两组分别表演叙述者与听众两个不同的角色。
三、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唱。
1、学生跟老师学唱歌曲。
2、学生一边唱一边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学生分两组对唱并表演。
四、领唱与齐唱
1、教师唱“领唱”部分,学生唱“齐唱”部分。
2、学生唱“领唱”部分,教师唱“齐唱”部分。
3、学生以多种形式演唱歌曲,领唱、齐唱、对唱等。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春天来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春之歌》
2、配乐诗朗诵《春天在哪里》。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乐曲《春之歌》,感受乐典意境。
2、独方或与同学合作,配乐朗诵《春天在哪里》。
3、指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音乐表现。教学过程
1、复习第一单元歌曲。
2、情景导入:引导学生说一说春天的景色。
3、在预先不告诉学生曲名的情况下,播放钢琴独奏《春之歌》问:这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给你什么感觉?(优美,欢快,)
如果让你为该曲命名你会取什么名字?(告诉学生曲名)。
4、启发学生用语言、动作、图画等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5、再次完整聆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小雨沙沙沙》
2、沙锤和串铃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
2、能说出沙锤和串铃的名称并初步学会演奏方法。
3、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有表情歌唱的能力,并在学唱歌曲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教学难点:
1、用沙锤为歌曲《小雨沙沙沙》伴奏时,强弱力度可能不易控制。教学过程:
1、用教科书上的插图引入歌曲《小雨沙沙沙》的教学
2、听歌曲《小雨沙沙沙》的录音范唱
3、师范唱一遍。
4、让学生跟教师模唱曲谱。
5、教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的内容。
6、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7、教师用钢琴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8、学生完整的齐唱歌词
9、学生找出歌曲中完全相同的两个乐句,并涂上相同的颜色。
10、演示沙锤实物让学生认识沙锤,并演示沙锤的基本演奏方法。
11、用教科书上的插图提示沙锤强弱的演奏方法。
12由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节奏为歌曲伴奏,让学生尝试选择一种最佳的沙锤伴奏方法。13用沙锤为歌曲伴奏,可在歌词“小雨沙沙沙”处加上八分音符节奏型的沙锤演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
2、学习歌曲《柳树姑娘》。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柳树姑娘》。
2、感受四三拍歌曲的节拍和韵律特点。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听歌曲《柳树姑娘》熟悉旋律。
3、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教师模唱。
6、学生分句唱歌词。
7、学生完整的齐唱歌词
8、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随着歌声即兴做动作。
9、要求学生背唱这首歌。
10、模仿柳枝摆动动作,加入歌曲中,边唱边作。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童声齐唱《春天音乐会》。
2、用打击乐器表现《春天音乐会》。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2、培养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
3、用人声以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春天音乐会》,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2、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
3、初步聆听歌曲。
问:歌曲中,有哪些声音参加了春天音乐会的演出,指挥会是谁?(引导关注歌词)
4、再次聆听。(引导学生听春雨,春风,春雷,春水的声音)
5、学生朗读歌词。(教师解释歌词并讲解春天的自然常识。)
6、再次完整聆听《春天音乐会》。(指导学生设计声声势动作,并随音乐参与表现)
7、复听《春天音乐会》,启发学生用人声以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春雨、春雷、春风、春水来临时的景象。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歌曲《小动物唱歌》。教学目标
1、能准确地演唱弱起节奏
2、能用歌声、动作表现歌曲情绪。教学重点及难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和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感受声音的长短与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强“f”弱“p”,并能正确地运用到歌曲演唱之中。每个乐句的弱起。学习四四拍的第一拍是强拍。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在黑板上贴上各种动物的图片。
2、教师课先让学生看教科书上的两组插图,并模仿他们的声音。
3、说出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能表示声音的强弱。
4、学生任意选择一种动物,模仿它的叫声。模仿逼真的,将图片取下站在空的头饰上,并带在这位同学的头上。
5、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 ⑴教师引导学生对老虎和小猫叫声进行对比:老虎的叫声低沉、声音长。
小猫的叫声柔和、声音也长。谁的叫声大?谁的叫声小?(老虎的叫声大,小猫的叫声小)
⑵在音乐中声音大用“f”表示强,声音小用“p”表示弱。
6、将同学们头饰上的小动物按叫声的大小分类。
7、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⑴学生听教师范唱或录音。
⑵根来时按节奏朗读歌词,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楚。(注意弱起小节的学习,引导学生强调4/4拍的第一拍“小动物”中的“小”字。)
⑶教师分局教唱。在演唱的过程中,可以模仿所唱的动物的典型动作。⑷创编歌词:请你将猫和狗的叫声换成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并大声领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小动物唱歌》。
2、欣赏《大象》。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感受声音的强弱,感受三拍子的韵律感。
2、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感受三拍子节拍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想像力。
3、通过欣赏乐曲,听辨低间提琴的音色 教学过程
1、初次聆听
引导感受乐曲主奏乐器的音色。听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你有什么感受?
2、再次聆听
表现哪种动作,为什么?
3、分别聆听A,B A’段
区别三段不同的情绪。想像大象的心情,在做什么?
4、再次完整聆听。
5、请学生随音乐用动作表现音乐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咏鹅》。
2、欣赏乐曲《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验中国古诗的韵味,感受四二拍的强弱规律,认识反复记号并按标记准确演唱,感受歌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通过欣赏《跳圆舞曲的小猫》,体会三拍子圆舞曲的节拍特点。教学过程
1、谁会背诵描写动物的古诗?(《咏鹅》)
2、学唱歌曲《咏鹅》。
(1)请到家一同背诵《咏鹅》。(2)教师为学生讲解诗词的含义(3)学生朗读歌词,体会诗意。(4)教师范唱。
(5)学生跟录音机学唱。(6)体会歌曲悠闲自在的情绪。
3、欣赏乐曲《跳圆舞曲的小猫》。
(1)初听音乐:你听到了哪种动物的叫声?为什么会有小狗叫声?用什么乐器演奏?(2)再听音乐:A ,B ,A’三部曲式?
(3)引导想像,培养聆听习惯, 体会圆舞的风格特点。
(4)对比这两首乐曲的情绪,《咏鹅》是优美抒情的,《跳圆舞曲的小猫》是欢快活泼的。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咏鹅》。
2、学习歌曲《谁唱歌》。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咏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唱。
2、通过学习歌曲《谁唱歌》,进一步感悟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
3、准确演唱歌曲。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请学生自主模仿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
2、学习歌词。
3、学习歌曲节奏。
4、学习歌曲
(1)听教师范唱或听录音。(2)教师分句教唱。
(3)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注意休止符。
5、学生自主创编。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教学目标
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一说熟悉的儿歌。
二、学习《我家门前有条河》
要求:有节奏的朗读。
三、数数练习
1、每一拍读一个数。要求:数拍的速度要均衡。
四、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1、全班分成每六人一组,一人数一拍,一人读儿歌,四人分别演奏打击乐器。
2、全班分成四组共同合作完成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3、请同学们重新设计一首儿歌的活动。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我们多快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快乐小舞曲》 教学目的: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学习换气记号的音乐知识,并能正确使用换气记号演唱歌曲。
3、能用节奏准确、正确的为歌曲伴奏。教学重难点:
1、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背唱歌曲。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曲调欢快活泼,歌曲以天真的语气歌唱美丽的祖国,抒发心中无限快乐的感情。歌曲为4/4拍,大调式,一段体。由4个乐句构成,结构规整。在明亮的色彩中融入了柔和的色彩,给人一种明朗、亲切之感。歌曲中的换气记号是本课的知识点。歌曲配以象声词“嘀哩嘀哩”,生动而形象嘀模拟了可爱的小鸟鸣叫,富有情趣,渲染了祖国美好景象。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在上新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先来听一段音乐,听完后告诉老师,这段 音乐的情绪和速度是什么样的?(播放《快乐小舞曲》的伴奏音乐)
2、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由此引出课题《快乐小舞曲》。
3、聆听教师范唱歌曲,并回答问题:说说歌曲中出现什么?它们快乐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4、根据歌曲节奏朗读歌词。①既然小鸟小溪都这么的快乐,那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用欢快的情绪按照歌曲节奏来朗读歌词。(教师范读,学生跟读)②教师谈伴奏,学生轻声朗读歌词。③和着伴奏音乐朗读歌词,边读边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5、、根据旋律填词演唱歌曲。①播放伴奏音乐,老师范唱学生小声跟着和唱。②学生跟着伴奏音乐,大声的唱出歌曲。③老师弹琴,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学生可以根据音乐加上欢快的动作或表情)
6、提出问题:歌曲中出现了什么记号?(换气记号)——老师解释换气记号的作用
7、老师示范怎样用换气记号演唱歌曲。
8、请学生带着换气记号正确的演唱歌曲,老师可在换气处作出提示。
9、请学生找出歌曲中两句旋律完全相同的地方,并进行接龙唱。(学生唱旋律相同的一,三乐句,老师唱二,四乐句)10、11、合着伴奏音乐带着欢快的情绪完整的演唱全曲。
用×,×× 节奏为歌曲伴奏。(1)先讲解4/4拍及拍号的含义。(2)出示两种节奏型。(3)分组打节奏,男生打第一种女生打第二种。(4)男女生分别打不同的节奏一起为歌曲伴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目标
1、感受《玩具兵进行曲》雄壮而又活泼的情绪。
2、能随音乐初步分辨乐曲的三个部分。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玩具兵进行曲》据说是作曲家回忆起小时候做的一个甜蜜的梦,用梦境里的故事写成。内容是这样的:晚上,小主人睡觉了,玩具兵们一个个从玩具箱里偷偷爬了出来。他们先排列成整齐的队伍游行,后来又打闹嬉耍。正当天刚蒙亮的时候,小主人醒了,玩具兵们惊慌的逃回玩具箱子里。小主人起床,打开箱子一看,玩具们东倒西歪地躺在里面。呵!原来刚才是一场美丽的梦。
2、初次聆听《玩具并进行曲》,感受雄壮的音乐情绪。
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1)引导学生想象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2)随音乐走步。
(3)用打击乐器为第一部分主题伴奏。
4、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感受乐曲活泼的情绪。也可向学生介绍,由于加入了短笛、木琴、小钟琴等乐器,使乐曲显得更加活泼。
5、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分辨这部分音乐与第一部分是否相同?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结尾是下滑音部分的音乐,好像是玩具兵惊慌得跑回箱子里的情景。
6、安静的完整欣赏全曲。引导学生仔细听辨第一部分的旋律。听到时动作表示乐曲的三个部分。
6、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学目的
1、能听出歌曲中乐句的相同与不同。
2、能划拍演唱,并自主编创几个简单的律动动作并随歌曲表演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洋娃娃的生日舞会
2、初次聆听
3、洋娃娃最喜欢这两种舞步节奏(练习两种节奏)
4、再次聆听: 洋娃娃和小熊在跳什么舞?
5、按节奏来念念歌词。
6、试着演唱。
7、最喜欢唱哪一句?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首歌曲再旋律上又什么特别的地方?
8、感受到它们的心情怎么样?
9、有事情景处置 表示
1、洋娃娃听你们唱得这么好,她终于邀请我们去参与舞会了,师慢速演奏一次。
2、洋娃娃看你们这么棒,再次邀请你们跳舞,但这次她要求你们听到音乐边唱边用动作表示。
3、洋娃娃说你们的舞已经跳得很好了,小朋友就找自身的同桌做舞伴,分配好角色,和它们一起来跳舞吧。
10、小结 今天,我们很高兴参与洋娃娃的生日舞会,洋娃娃特别开心,她说明年还要邀请我们参与她的生日舞会,现在让我们唱着歌,跳着舞跟它们说再见吧!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并能用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2、初步了解藏族的风俗人情况,感受欢快与抒情的情绪对比。教学难点: 能随音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欢乐、活泼的情绪。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西藏的小朋友觉得自己可幸福了,所以他们高兴地唱起了歌跳起了舞,我们来听一听。(指导学生喇叭和唢呐都是藏族人民使用的乐器,喇叭不是小号,是类似唢呐和管子的乐器,有的喇叭甚至有一米多长。)
1、老师范唱;
2、带唱歌曲;
3、按节奏读歌词;
4、分句学唱歌曲;(学生随音乐自由的模仿吹奏唢呐、喇叭的姿势,并轻声歌唱。)
5、齐唱歌曲。
三、总结下课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9、听赏《多快乐呀多幸福》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鼓和玩具》读童谣《玩具进行曲》 教学目标
1、能按节奏读童谣《玩具进行曲》,初步训练两个声部;
2、聆听乐曲《鼓和玩具》,根据音乐情绪产生一定的联想,能用打击乐器随音乐参与表现。教学过程
童谣《玩具进行曲》
1、童谣导入,请两名学生带领同学读前两句的节奏。引导学生分辨两句节奏的不同。
2、学生按节奏读前两句童谣,注意三四句的节奏与前两句的区别。
3、请学生分别读第一和第二声部童谣,然后再合起来一起读。欣赏《鼓和玩具》
1、播放乐曲《鼓和玩具》感受乐曲情绪
2、聆听引子部分
3、分段欣赏,注意不同的节奏特点。
4、音乐联想(音乐表现什么样的场情)
5、根据学生的联想,引导学生随音乐表演 教学反思:第五单元 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其多列》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其多列》,并能用歌声,动作表达出来
2、引导学生通过律动感受四二拍的强弱规律,注意律动与歌曲演唱要协调统一。教学过程:
1、初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2、解释歌词后,根据节奏拍手念歌词。
3、学生跟音乐哼唱,歌曲中的小朋友招呼小伙伴干什么去呀?请你唱一唱!
4、分段学习歌曲。
5、完整会唱后,加入声势参与歌曲表现。
6、学生自主用声势动作,或才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其多列》。
2、欣赏《快乐的罗梭》。教学目标
1、初步养成听赏音乐的良好习惯,通过欣赏与活动,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2、初步认识月琴,琵琶,并了解其间色特点。
3、学会几个基本的彝族舞蹈动作,随音乐参与表现。教学过程
一、复习《其多列》
1、齐唱歌曲。
2、请学生独唱歌曲。
二、欣赏《快乐的罗梭》
1、准备图片或视频资料,了解弹拨乐合奏形式,认识月琴与琴瑟
2、聆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
3、分段播放音乐会,学生分段聆听,感受并讨论。
4、再次完整聆听。
5、引导学生用声音或动作表现出来
6、拓展:更多了解彝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目标
1、能用爽朗自豪的感情的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2、能用简单的律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与旋律特点,动作渐强,渐弱等力度变化表现歌曲。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大兴安岭漠河,你认为有什么东西是你最喜欢的呢?为什么喜欢它呢?又有什么是漠河独有的?”(师生共同讨论)。
2、(教师播放鄂伦春族视频)师生共同总结鄂伦春族风俗特点。
二、讲授新课
1、师:“鄂伦春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呢?你们能想象一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播放勇敢的鄂伦春歌曲视频)
2、师生共同讨论歌中唱了哪些内容,表达了小朋友怎样的心情? 师:“歌词是歌谣让鄂伦春小朋友谱上了旋律就变成了动听的民歌,好听吗?让我们再听一遍体会鄂伦春小朋友快乐的心情。”
3、复听歌曲范唱,请同学们跟随拍手打节奏体会歌曲情绪。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 ‖ 翻山 越岭 日夜 巡逻 护呀 护山 林 师:“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像什 么动物在奔跑?如果选择乐器,用什么乐器呢?”
4、再次复听歌曲,用自制的打击乐器表现歌曲的八分节奏部分。
5、学唱歌曲 ①复听歌曲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学习一句歌曲,教师巡视。②分组进行接唱歌曲。教师纠正其错误之处。③师生接唱歌曲。注意每个乐句的音准和节奏,特别是唱准“一呀一杆枪”,“日夜巡逻”及每个乐句结尾两拍的长音
6、情感处理,教师伴奏。师:“如果你是一个鄂伦春族的小朋友,骑着马,挎着枪,在巡逻、打猎你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会怎样表现呢?那就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演唱一遍这首歌”。[加入自制打击乐器],完整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三、舞蹈创编活动
1、请同学分组创编动作,教师巡视指导。
2、请同学们推荐配合音乐做示范动作。
3、整合动作,全班共同完整地用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四、延伸讨论:使我们知道兴安岭拥有最勇敢的民族——鄂伦春族,鄂伦春族是一个勇敢、不怕困难、甘于奉献、很有责任心的一个民族,人们不再害怕野兽的侵犯和偷伐树木的人了,让我们也像鄂伦春一样,努力学习用知识来保护家乡、振兴家乡吧!最后让我们用唱、跳、奏多种形式共同表现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保护小羊》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保护小羊》
2、区分两个乐句结束音的不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介绍有关傈僳族的相关知识,教师小结补充。
二、范唱
要求:学生能安静的聆听,并能对老师的范唱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学唱歌曲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跟老师学唱歌曲。
3、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4、教师启发学生区分两个乐句中只有一个音不同,并在不同的音上涂上不同的颜色。
5、纠正学生的吐字,如:“三”“山”等。
6、启发学生根据歌曲内容编一个小故事。
7、请同学们谈谈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表演歌曲《保护小羊》
五、复习歌曲
1、《其多列》
2、《勇敢的鄂伦春》
要求:体会这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乃呦乃》。教学目的
1、初步听辨高低不同的音(1,3,5)。
2、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加上表演动作。
3、在学唱和表演过程中,体验土家族民歌的风格与韵味。教学难点:
1、用茶杯、碗、碟子准确的演奏歌曲《乃呦乃》。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简单介绍土家族小朋友的服饰、聚集地、生活习惯等民族风情。
二、范唱
要求学生安静得听,听完后谈一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还可以评价一下教师的范唱。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要求学生聆听、记忆涂了颜色的小节。
2、教师范唱,请学生在有颜色的小节出拍手。
3、学生跟教师分乐段模唱歌词数遍。
4、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5、请一位同学领唱、其他同学齐唱涂色小节。
6、学生跟教师模唱歌谱,学生重点记忆涂色小节。
四、课下活动
1、同学们回家试着找可以发出domisol三个音的物体演奏这首歌曲。如:茶杯、碟子、碗或是在玻璃杯里装上不等的水。下节课请同学们带着所选择的“乐器”来演奏这首歌曲。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苗家乐》 教学目的
欣赏乐曲《苗家乐》,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感受我国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能用打击乐器或声势参与音乐表现。教学过程
1、导入:准备苗族相关资料
2、初次聆听乐曲,提问:这首乐曲有什么特点?
3、再次聆听,引导学生这是一首芦笙与乐队合奏的乐曲
4、介绍芦笙,注意音色特点。
5、再次聆听乐曲
6、鼓励学生参与表现。
7、小结
本单元按我们学习了土家族、高山族、彝族、鄂伦春族、傈僳族的民歌。提问1:同学们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名字吗?请你说一说。提问2:谁会演唱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歌?给大家唱一唱。第六单元 月儿弯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小小的船》 教学目标:
1、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小的船》。
2、对歌曲的旋律,节奏有一定的感受和体验。教学重点
有表情的背唱《小小的船》。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弯刀。
2、从生活中感受小小有船。师:你们喜欢看月亮吗?平时你们见到的月亮都是什么样的? 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有关的图片课件: 圆圆的月亮、弯弯的月亮、半圆的月亮
3、讲故事。
二、学习歌曲《小小的船》
1、读歌词
2、学习三拍子,请同学们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拍出三拍子的规律。
3、学唱歌曲。
4、分组练习。
5、汇报表演:齐唱,小组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小白船》 教学目标:
1、能初步听辨三拍子的歌曲.2、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感受歌曲带来的意境,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快乐。教学过程:
1、天文知识导入:设问,有谁知道太阳、地球、月球的关系?(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太阳的行星)
2、揭题:朝鲜童谣《小白船》就是叙述了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与想象。
3、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歌曲表达什么内容)
4、再听歌曲,感受歌曲三拍子节奏的特点(强 弱 弱,生动地表现了“船儿”在河中摇曳的形象,整个曲调流畅、优美、节奏平稳、舒展,给人以轻舟荡漾,恬静舒适的感觉)
5、练习节奏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摇篮曲》《小星星变奏曲》
教学目标:感受四三拍的韵律,引导学生体会叙述性与起伏的跳荡性旋律的区别。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天黑了,小宝宝。。。
2、完整聆听,感受乐曲音乐情绪。
3、分句聆听,感受不同乐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表达出来。
拓展:记忆中妈妈唱的摇篮曲是什么样的?有哪些不同的,和相同的地方?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小星星变奏曲》 教学目标:感受变奏曲式。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天黑了,夏日夜晚的天空。。。
2、完整聆听,认识钢琴音包,感受乐曲主旋律及其变化。
3、再次完整聆听,注意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变化,每一次变化都有怎么样的感受。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篇2
1.用欢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唱歌,能熟练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参与歌表演、律动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感受劳动歌曲的特点,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快乐,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并能随音乐即兴表演。
教学难点:
1.掌握好×× ×××乂×× ×和×× ××乂×××的节奏型。
2.连续三度跳进,不易唱准,需多次模仿练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练会节奏
师:“小朋友们,今天森林中的小熊猫邀请樊老师去它家做客,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去啊?”(生答)师:“小熊猫家住的比较远,樊老师坐火车去,中间还要中途休息呢。呜,火车开啦!”(放《火车开啦》的音乐,老师在教室里边唱边做开火车律动,火车轰隆轰隆地向前开,音乐结束时,火车到达第一个站点小鸭家门口时停下来)。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老师按小鸭家的门铃,喊一下小鸭和我们一起去小熊猫家做客?”(课件出示小鸭家门铃的节奏谱:×× ××乂×× ×,请一生边划拍边念节奏)师:小鸭们听见了吗?(小鸭们回答:听见了)师:“请用你们自己的叫声按照门铃声的节奏来回答好吗?”(生戴着头饰按节奏边表演小鸭动作边按节奏用叫声回应。)师:“请小鸭们跳上火车和老师一起去做客吧!”(扮做小鸭的学生跟老师一起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边表演边唱。)师:“火车飞快地奔驰着,小朋友们看下一站到了,呜。”(火车停在小猫的家门口)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去请小猫们和我们一起去做客呀?”(出示小猫咪们家门铃的节奏谱:×× ×××乂×× ×,请一生边划拍边念节奏。)师:“小猫们你们听见了吗?(生答),请你们用门铃的节奏回答一下。”(生戴着头饰边表演小猫的动作边按节奏用叫声回应)师:“请小猫们跳上火车,我们继续向前走。”(学生继续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边走边演唱《火车开啦》。再开到小鸡的家,门铃节奏与小鸭家一样,进行第一个节奏的巩固;最后开到小狗的家门铃节奏与小猫家一样,进行第二个节奏的巩固)
二、自然导入新课,感受旋律
师:“小熊猫家快到了!小朋友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一起演奏乐曲,欢迎咱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请小朋友们跟着他们演奏的音乐下火车,找到自己的座位坐端正。”(播放《快乐的小木匠》伴奏音乐)师:“正当小动物们起劲地演奏着乐曲欢迎我们的时候,忽然从小熊猫家中传来了很奇怪的声音,听一听是什么声音呢?”师:“小朋友们都动脑筋了,说得也特别的好。对,这是小熊猫在做木工活时发出的声音:有用锯子锯木头的声音,还有榔头敲钉子的声音。请你们用嘴巴来模仿一下锯木头和敲钉子的声音。”(生兴高采烈地模仿)。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学小熊猫,也来做一回小木匠?(生答)那我们一起听着声响用嘴巴模仿着,再做一做小木匠的动作。”(师生共同模仿木匠干活,同时用口技模仿声响。)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像,大家很快乐吗?(生答)小熊猫在做木工活时也很快乐,它一边干活还一边唱歌呢,让我们坐端正竖起小耳朵一起来欣赏它快乐的歌声。”(播放歌曲《快乐的小木匠》)师:“小朋友们你们可不可以向小熊猫那样边唱边干活呢?(生答)我们一起用小鸭、小鸡和小猫的叫声来模仿一下小熊猫的歌声。”(《快乐的小木匠》伴奏起,师生共同边表演边用三种小动物的叫声哼唱旋律。)师:“小朋友们唱得很棒,做得也很棒!你们知不知道小熊猫学做木匠的故事呀?(生答)小熊猫是森林中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它的爷爷是森林里最好的木匠,小熊猫就想跟着爷爷学做木匠,可它学习不专心还没有学到爷爷的真本领,就去帮森林里动物们干活去了,结果笑话百出。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帮长颈鹿一家修桌子的?”(播放影片片段)师:“看了这段影片你觉得,小熊猫的木匠活儿做得怎么样?它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动脑筋发表各自意见。)师:“后来小熊猫改掉了坏习惯,经过自己刻苦努力的学习,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木匠,做的东西不仅漂亮而且坚固,小动物们都非常喜欢他。现在小熊猫把干活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干活的同时就唱歌,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它快樂的歌声。”(播放动画《快乐的小木匠》。)
三、新歌教学
师:“小熊猫在他的歌中都说了些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歌曲)
1.按节奏读歌词。师:“小朋友跟着老师把小熊猫的话读一读。”(生跟着老师读第一段歌词。然后按一问一和的方式分角色朗读歌词。)
2.听、模唱学唱歌。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这首歌?(生答)老师先来学学小熊猫的歌声。”(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欣赏,然后进行教唱)
3.分角色演唱巩固。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快,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非常佩服。他们希望能听到大家美妙、动听的歌声。你们愿意唱给他们听吗?”(生答)
4.师生共同歌表演。师:“哦,大家的精彩演唱再次得到了小动物们的阵阵喝彩!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前面我们模仿了小熊猫做木匠活时候,都有哪些动作吗?(学生模仿。)下面我们一起边唱边表演,看哪个小朋友表演得最棒?”(教师也参与进去和学生一起随着音乐即兴表演。女生唱第一段,男生表演;男生唱第二段,女生表演;师生共唱第三段,一起表演。)
5.开动脑筋起歌名。刚才小朋友们在演唱的时候,小熊猫轻轻地对我说,它的歌曲到现在还没起歌名,它想请远方来的小客人帮忙起个歌名,你们看起个什么歌名比较好呢?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得非常好!最后让我们再和小熊猫一起边唱边干活,共同分享劳动的快乐!
四、快乐下课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篇3
乐》2
第一时
教学内容:
唱歌教学《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教学目标:、初步学会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2、学习有表情地朗读歌词,要求吐字清晰、灵巧
3、能用打击乐为歌曲配伴奏
教学过程:
——打开音乐书,让孩子观察书上的图画,我们来学习一首大家都爱唱的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我们来观察一下歌词,谁能根据歌词中的动物做出相应的动作?
——师说动物名称,生做其动物的动作
——听范唱,边听边指着歌词跟着在心里唱
——老师带领孩子们按歌曲的的节奏朗读歌词,要求吐字清晰、准确
——用听唱法教孩子们唱歌,整体听
——师指出唱得不好的地方指导唱
——有表情地和老师一起完整地演唱
——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演唱
——跟着伴奏演唱
——请孩子边听音乐边根据歌词设计动作
——四人小组为单位自己创编表演
——全班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表演
——老师表扬表现好的孩子
——小结
第二时
教学目标:、通过听赏《节日舞曲》、《多快乐呀多幸福呀》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音乐的习惯。
2、在听赏音乐时,能初步做到与歌曲、乐曲情感相互配合,并作出适当的反映。
3、对藏族的风土人情及音乐感兴趣
教学过程:
——复习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请你随着音乐来表演
——听赏《节日舞曲》
——边听边想:你能听出《节日舞曲》中模仿队鼓敲击的声音吗?
——生边听边想
——生模仿
——听赏《多快乐呀多幸福呀》
——边听边想:你听得出唢呐的声音吗?
——请你模仿唢呐来跟着音乐做一做动作
——老师向学生介绍唢呐
——学生随着老师音乐自由地模仿吹奏唢呐、喇叭的姿态并轻声演唱歌曲。
——师生告别!
第三时
教学目标:、用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幸福拍手歌》
2、能随着音乐的节拍自如地表演动作
3、通过创编歌词,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听录音,让孩子们想:歌曲中的歌词和我们平时唱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听老师唱歌,孩子在心里唱
——生跟着师学习第一段歌词
——注意跟着老师把附点音符唱好
——拍手时节奏要准确
——跟着老师唱整首歌曲
——老师让学生自己自由地学习
——跟着老师的琴声来演唱歌曲
——创编2、3、4段歌词
——孩子们共同演唱
第四时
教学目标:
、复习本几首歌曲
2、增进同学之间的友爱、团结、培养合作、协调能力
3、能听辨三拍子与四拍子两种不同节拍的舞曲
4、激发学生在动作设计方面的创造力
教学过程:
——学习《云》
——听老师唱范唱,学生在心里唱,边听边想: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
——播放《快乐的孩子爱唱歌》,老师和学生一起翩翩起舞,问:歌曲是几拍子的啊?
——播放《勇敢的鄂伦春》,和学生一起随音乐表演
——播放《小雨沙沙沙》,和孩子们分角色表演
——播放《幸福拍手歌》,和孩子们把堂推向高潮
——请孩子们相互说说自己的感受
——相互之间进行评价
——老师小结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3、再读课文,看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来解决问题。
三、学习生字
1、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
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
3、玩一玩
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
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4、议一议
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四、再读品悟
1、自己练习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四人小组轮着读课文,互相评一评,读的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读好的。
3、朗读檑台赛
4、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家”“怕”扩词。
2、同桌间说一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重点指导写好新偏旁“忄”和“足”)
4、生临写
5、练写,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
第二课时
一、激趣复习,导入新课
1、(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
2、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引导说到“乱哄哄”)为什么呢?
二、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
(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
填空:
,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吓得撒腿就跑。
,我紧张得撒腿就跑。
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
5、指导朗读
他吓得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
(二)学习3—5自然段
1、听到他的喊声,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它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3、4自然段。
2、野牛跟他们有什么不同?它是怎么做的?(追、问)读5然段,划出描写野牛的句子。
3、(示图
2、图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野牛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
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
野牛不慌不忙是因为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6—7自然段
“咕咚是什么呀!”小动物们谁知道呢?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小兔的话)
瞧,连小兔也不知道“咕咚”是什么,为什么?(没思考)怎么办呢?读6、7 自然段。
(示图4)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什么,小兔又会怎样呢?
三、总结深化
1、现在,你最想对谁说句话,说什么?
2、戴头饰表演“咕咚”这个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喜欢的词填到“词语花篮”中。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读《同步读本》中的《数星星的孩子》。板书设计
20.咕咚 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跟着跑 沉着冷静 大伙儿 一个跟着一个 肯动脑筋
野牛 拦、问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篇5
美的导入:
一、自由读课文,发现对子的一般特点。
师:请小朋友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
学生读了几遍后,反馈:
师:“小朋友真会读书,发现了很多,你能把书上的反义词都找出来吗?”
美的发现:
学生边读边划,反馈,教师板书:
是 非
长 短
虚心 骄傲
热情 冷淡
诚实 虚伪
赞(美) 嫌(弃)
小结:象这课一样的句子,我们叫它对子。也叫对联。
美的升华:
二、启发思维,改编对子。
1、读对子:
诚实赢得千家赞,
虚伪招来万户嫌。
2、你能把这个长长的句子改编成一个字、两字、三个字的对子吗?
先小组讨论,后反馈,对子如下:
诚对虚 实对伪 千对万 家对户 赞对嫌
诚实对虚伪 赢得对招来 千家对万户
赢得千家赞对招来万户嫌。
《小白兔和小灰兔》
教学目标:
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拉、把”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3、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和朗读课文,体会“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讨论式教学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美的导入
1、放动画课件,教师讲述课文主要内容。
2、过渡:这个童话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小白兔和小灰兔》。(板书课题)
二、美的发现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划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美的升华
(一)1、同桌互相检查认生字的情况和朗读课文是否通顺情况。
2、指名试读课文。大家进行评议。
(二)认记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度生字,随时纠正读音。
2、小老师领读生字。
3、重点指导易读错的生字。
“翻”是前鼻音,“施”是翘舌音。“浇、挑”是三拼音。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找朋友,给生字组词。
6、“彩虹过桥”游戏,字--组词--说句训练。
7、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析这八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8、小组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订正。
(三)、写字指导。
1、读“我会写”里的字。说说这几个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每个字均为左窄右宽)
2、练习给这几个字组词。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第二课时
一、课件演示:
看完动画,用简练的语言回答:小白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灰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学习:
1、回归问题:
随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提问:白菜最开始是从哪来的?老山羊为什么要送他们白菜?
2、学习第一自然段。
理解“收”的意思就是‘拔“
3、学习第2、3、自然段。
老山羊干的很辛苦,小白兔和小灰兔看到了是怎么做的?
从这里可看出小白兔和小灰兔怎么样?
老山羊是怎样感谢他们的?小白兔和小灰兔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板书;要菜籽收下了)
情境表演:老商鞅送白菜的场面。
4学习第4、5自然段。、
小白兔要了菜籽干什么呢?小白兔怎么种的?它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学生默读4、5自然段。
口述小白兔种白菜的过程。(板书;种白菜)
自由说--指名上台说----同桌互说
翻地、浇水、施肥、拔草、捉虫。
小白兔翻地、浇水、施肥、拔草、捉虫都干了几次?从哪个次看出来的?
理解”常常“的意思,说明小白兔怎样?
三、课中操
歌曲《劳动最光荣》
四、讨论自学6、7、8段。
小灰兔回家后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
交流学习结果。
(板书:吃白菜、要白菜)
在要白菜的路上碰见了谁?它去干什么的?
(送白菜)
小灰兔所以什么态度啊?
用奇怪的语气读这句话。
小白兔的才从哪来的?
齐读第9段。
你觉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自由发言。
师总结:正像歌里唱的一样:”幸福的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
五、自由续编故事。
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会怎么做啊?
自由准备--指名发言
六、巩固课文
1、复述课文。
2、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小白兔: 要菜籽___种白菜____送白菜 (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小灰兔: 拿白菜___吃白菜____要白菜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复习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复习目标:
1、通过自主分类与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知识。
2、提高学生的整理、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复习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回顾计算方法。复习难点:区分各个类型计算的方法。教具准备:课件、卡片。复习课时:
复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师:这节课老师又要带小朋友去数学王国了,你们高兴吗?要进大门,必须做出这些题目,你想试试吗?
课件出示题目:14-5=
16-9=
13-4=
12-8=
11-6=
9-6=
3+5=
7+4=
5+8= 学生口答完,师:大门开了,看,智慧爷爷来迎接我们啦!
二、知识整理。
师:智慧爷爷要带我们去一个美丽的大草坪,哎哟,草坪上有很多的卡片,很杂乱,我们去捡起来,让大草坪重新美丽,好不好?原来这些卡片上是些计算题呀,没关系,我们能把它们算出来。让我们小组合作,每人做3题,把它们算出来。(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师:这些题目都是属于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1、请小朋友把这些卡片分成两大类。(学生自主分类)
分完之后,请小组代表(两人)到投影上展示,并分别说一说每一类相同的地方,即分类标准。可能有两种答案:(1)加、减
(2)两位数与一位数
两位数与整十数
2、把每部分进行再分类。
3、观察一下,还有哪些是可以分成两种情况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请同学就各种小类型分别举例出题,指名说答案和计算过程,板书括号里的内容。
5、师:100以内的加减法除了这些类型之外,我们还学过哪些类型?(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指名举例,并计算出来,说出计算方法。练一练:看谁跑得快:
你能很快说出下面各题得数的十位是几吗? 31+6=□7
75-6=□9
74-20=□4 54+9=□37-8=□9
35+30=□5
一、综合练习。
1、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每人一张练习纸,上面是100以内的口算题)
师:小朋友们真棒,智慧爷爷带我们到智慧乐园去玩一玩。连线。
2、我们先来到射击场,这些目标球上都有一个算式,请你说出算式的得数,如果正确,就能把球射中。小射手的本领大不大,谁想来试一试?(学生做题)
3、飞上太空。
这个游戏更好玩了,是飞上太空,只要你做对这些题目,就能坐上这架小飞机,飞到太空遨游了,谁来试试?
4、踩地鼠。
(1)54+6=50
()(2)73-20=7()(3)一个加数是4,另一个加数是50,和是54。
()(4)23+30﹥
53()
5、智慧果。
师:想吃美味的智慧果吗?开动脑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果实里的算式对了,就能把它们摘下来。谁先来试试?()+62=68()-40=53 76-()=70 54-()>50
四、全课总结。
师:小朋友们喜欢开动脑筋,在玩中又复习了知识,收获可真多。你觉得你在数不学王国里哪些地方表现很出色,或者你觉得哪个小朋友很出色呢?
元 角 分的复习
本单元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由于比较抽象,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元、角、分”之间的单位换算还是一个难点。复习主要解决的问题:
熟练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准确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复习的主要内容: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能够准确地对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进行换算。
3、会购物,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计算,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简单为题。复习课时
一、填空题:
1.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角、()角、()角。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分、()分、()分。2.一张一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张5角的人民币和()张1角的人民币.一张一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张5角的人民币.也可以换()张1角的人民币.3.5=()-5()-6 = 3 + 6()+ 6 = 5 + 9 4.一个足球46元,小明:我带的钱正好够买一个足球,我最多带了()张十元?
小红:我买足球付的钱全是十元的,我付了()张? 5.一张50元可以换()张20元和()张10元。
45.一张100元的可以换()20元的,也可以换()张10元的。
6.26角=()元()角 100分=()元 3元6角=()角 7.一个数它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和是9,这个数字可能是()、()、()。
一个数它的个位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2,这个数可能是()、()、()。
一个数它的十位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2,这个数可能是()、()、()。
8.88左边的8在()位,表示()个(),右边的8在()位,表示()个()。
9.个位是5,十位是3的数是()。
二、选择题:
1.一个篮球的价格为()A:68分 B:68元 C:68角 2.一本字典的价格为()A:8元2角 B:8角2分 C:82分 3.2角可以兑换成()个5分。A:1 B:2 C:4
三、解决问题:
1.小亮买了一个练习本用去6角,他付出1元,应找回的钱是多少钱? 2.小红买文具用去9角,还剩1元1角,她原来有多少钱。3.小兰有2元5角,买学具用去1元2角,还剩下的钱数是多少?
认识图形的复习教学内容: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复习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
1、出示第一些平面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4)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5)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第117页第5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3.对比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
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三、小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观察、对比中感悟、认识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为高年级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打下坚实的基础。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用数学、合作探究与创新的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发现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感受几何美、数学美,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观察与动手实践中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图形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难点】
在操作中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风车,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一、图形展示,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
2.图形欣赏,感悟图形拼组的神奇与美妙(课件演示),并说出“七巧板”中自己认识的图形。
3.揭示课题并板书:平面图形的拼组。
二、实践探索,建构新知
(一)教学例2,初步感悟(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
个人任意拼组图形。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拼组图形(每人一袋材料)。
2.学生独立拼摆,教师及时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拼组的图形,并说说自己拼出什么图形。
4.小结:通过刚才的拼组活动,让我们体会到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教学例1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1)观察与发现。
出示长方形启发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对边”的意义。
(2)动手折一折,探索长方形对边的关系、正方形四边的关系。
让学生参照课本的方法动手折一折,并在活动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3)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重点了解学生发现长方形对边的关系、正方形四条边的关系。
(4)电脑展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5)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实践活动,再次感悟图形之间的关系。
(1)做风车。
①出示实物“风车”让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的风叶是什么图形剪折成的。
③向学生介绍每组所提供的材料。
④小组合作做风车。
参阅课本27页做风车的步骤图,在轻松的音乐中做风车。(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并作指导。)
⑤展示风车,并引导学生说说做风车的方法。
⑥动态展示风车,让学生观察动态的风车是什么图形。
⑦师生小结:长方形、正方形、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2)剪一剪。
①启发学生将一个○对折、对折后剪一剪,看可以剪出一个怎样的图形。
②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③师生小结:圆可以转化成其他图形。
三、趣味拼图,激励创新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图形拼一拼,看可以拼出什么样的图形。
(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来拼,拼好后互相交流欣赏,让学生感受几何美、数学美。)
四、畅谈收获,延伸课外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诗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读懂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一家人相互关爱,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难点: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突破方法:图文结合读句子,对比理解词句的意思,联系自己的家,体会家中的爱与温暖。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揭题。
1、猜谜语。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
2、 谈话:你喜欢看电视吗?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吗?(板书:看)
3、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画面,指导看图。
这一家人在做什么?你能猜想他们在看什么节目吗?这家人看电视啊,可真些奇妙,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读读课文吧。
2、 学生自由拼读课文。
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自由读,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说话练习。
说说爸爸、妈妈、奶奶和我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喜欢看 。
三、再读课文,读通语句。
要求:1、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通顺、有感情。
2、圈出要求认识的字。
四、 精读课文,感悟亲情。
(一)第一小节。
1、随文认识“奇妙”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认识“奇”和“妙”积累识字方法。
(二)第二小节。
1、教师范读。
2、自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奇妙在哪里?
随文识记“精彩、关掉”,交流识字方法。
(加一加、猜字谜、结合情景、生活识字)识字方法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渗透。
3、再读这一小节,细细品味。
4、点名展示朗读。
(三)自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奇妙在哪里?
(相同的方法学习第三小节)
1、自读第三小节。
2、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一小节奇妙在哪里?
(四)这时妈妈在干什么呢?学习第四小节。
1、女生齐读。
2、我们都提议关掉球赛,看音乐舞蹈。(指导朗读第4小节。)相机学习“音乐、舞蹈”
交流如何识记这些生字。
3、结合生活识字也是一种很好的识字方法。
(五) 全班朗读最后一节,提示秘密。
(提示:每个人心中都装着爱。)(完成板书)
(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爱,都能互相关心、体贴家人,所以我们家才会变得如此幸福、温馨。
五、分组学习、交流识字方法。
1、总结识字方法。
2、发卡片。每个小组下发生字卡片。
3、小组汇报。
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并把生字贴到黑板上。
4、检查生字词。
开火车朗读词语,读对了全班同学跟读。
六、再读课文,体会家人之间的关爱之情,读出感情。
七、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爸、全”
2、观察生字,说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3、观察“爸”写字时应该注意什么?抓住重点笔画。
4、教师范写“爸”
5、相同的方法学习“全”
6、学生书写,注意写字姿势。
课后小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篇9
(二)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想象印证
2.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3.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4.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5.发明设计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
三、拼一拼
说得非常好,那你们想玩拼图吗?
1、下面,我们就用你手中的2个长方形拼一拼,看看你们能拼出什么图形?(动手吧)(幻灯展示答案)
2、再来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下,又能拼出什么呢?展示。
3、大家都这么聪明,那你们能摆出这样的六边形吗?
4、好,接下来就请大家用你手中的9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比一比,谁拼得又快又好,开始!
5、现在,老师也难不倒大家了,那么,我就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请注意看
(一)最少用几根小棒能拼成两个三角形?
四、剪一剪
为了奖励大家的发现,我还想和大家再做一个魔术(你们会用圆剪出一个正方形吗?好,接下来神奇的魔术就要开始了。我们根据提示,就这样(对折→对折→剪下→成功)
五、补一补
六、拼图大比赛。
七、欣赏品评,知识延伸
八、总结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一课时 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2、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 2、圈一圈,算一算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第三课时 十几减8.7.6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鱼缸内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情景,调动学生的兴趣。
2、同学们发现左边小猫嘴边有“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同时右边小猫嘴边也有“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7、有导向性的小结
三、巩固计算方法
第五课时 用数学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发现?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二、练一练
三、思维训练
1、一辆公共汽车上有15位乘客,到站后有5位乘客下车。7位乘客上车,这时车上乘客比原来少3,对吗?
2、一班得了15面卫生红旗,二班得了20面,三班得的比二班少,比一班多,猜一猜三班可能得了几面红旗。
五、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第一课时 分类、整理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2、学做风车。
3、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作业
折一折、剪一剪。自己做一个风车送给好朋友。
第二课时 图形的拼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6、提问: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如果这2个三角形不是完全一样的,还能这么摆吗?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三、巩固练习。
四、思维训练
五、课堂小结: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1、数数 数的组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3)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3、教学例3。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使学生能进一步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记住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教学重点:
1、进一步正确熟练数、读、写100以内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2、会整十整十地数。
教学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能很快数出过九的数。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课:
1、教学例三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
“这里一共有几根小棒?”(一共有35根小棒)
“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那么3个十和5个一又组成多少呢?”
2、巩固:
(1)学生同桌2人摆小棒,先由右边说5个数,左边同学摆小棒,再互换。读数的同学注意观察摆小棒的同学摆对了没有。教师巡堂并指导。(2)脱离小棒说数的组成:
三、练习:做33页,做一做和37页练习七第5题和第7题(可先独立完成,再指名答)
2、读数 写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教学重点:读数与写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准备: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授。
1、教学例4。(1)出示计数器。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2、教学例5。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3、教学例6。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三、巩固练习。
四、思维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使学生能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过程:
一、数数:
二、相同的数在不同数位所表示不同的意思:
三、会估数,培养学生数感:
四、小结:
3、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及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授。
1、教学例7。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已有的数字用彩色笔写)指定学生填写。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7提出的两个问题。
2、完成教材P38填空
3、P38第2题
三、课堂作业设计
四、思维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进一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8。(1)出示鸡蛋图。(2)出示计数器图。
三、练习。
四、思维训练: P39思考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教学难点:
相对性的理解并能进行正确地表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授。
1、出示例9。
2、出示挂图小小养殖场。
三、巩固练习。
四、思维题
4、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
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学会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授。
1、教学例10。(1)出示挂图
(2)从32瓶中拿走2瓶
(3)2个一加3个十一共是多少?怎样列算式?(4)练习:第41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一、思维训练
五、课堂小结: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CAI演示)
2、认识人民币
3、分类 : 按单位分: 元、角、分 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三、换线游戏:
四、活动
五:小结: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角=10分
2、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教学重点:1元=10角 1角=10分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二、例3
三、例4
三、巩固练习
四、思维训练
2、简单的计算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认识用小数表示物品的价格 教学难点: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授。
1、教学例5。
2、教学例6。
三、课堂作业设计
四、思维训练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进行关于元、角、分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理解元、角、分的加、减计算的算理。
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学重、难点: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教程:
一、学前准备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7。教学例8
三、课堂作业设计
四、课堂小结: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第六单元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整十数加减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探究新知:
三、整十数减整十数:
四、巩固练习
五、思维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理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二、探究新知
今天是小熊贝贝的生日,有好多的小朋友都想到他家里为小熊过生日,可是小熊家太小了,不能接待太多的小朋友,于是呀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他家的挂上算术题,谁先做对了就可以到家里去。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试试呀?
三、出示课本第59页的第6题的挂图。
四、综合练习
五、课堂小结: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教学内容:课本第61页,例 1 做一做及练习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计算。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二、新授:
1、出示挂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4、你觉得上面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三、练习:
四、思维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课
1、出示联欢会挂图。班上开联欢会,小红和小明为同学们送来了纯净水,他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
2、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3、练习:出示“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和同学讨论。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三、练习
四、思维训练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用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和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难点:渗透在计算中要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
二、练习: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二、引入新课:
三、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
第七单元 找规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考考你的记忆力
1、出示:(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2、出示(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3、出示:(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4、同时出示三组图:
二、学习例题
1、把彩旗有规律地排列起来,可以布置教室,小朋友们还用小花和灯笼来布置教室呢!(出示88页主题图)
2、春天来了,我们校园里的树木发芽了、小草坪也绿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美丽的校园(出示校园图),你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了吗?
三、联系实际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探索新知: 例
4、学生讨论,怎样摆
例
5、出示挂图
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观察他们摆的图形。例6
1、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图形的规律、数字的规律)
2、动手创造:
三、课堂作业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7。
2、做一做
三、课堂作业设计
四、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其他有规律的数字排列。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推荐阅读: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春天来了》教案12-19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19
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08-01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11-02
古诗两首(春晓、村居)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下册)05-2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08
2018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