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地球与地图

2024-09-02

地理地球与地图(共12篇)

地理地球与地图 篇1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导语 〕“古往今来曰宇,天地四方曰宙”。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带着太阳女神的问候和祝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印入船长阿姆斯特朗上校眼帘的地球是一轮蓝色的圆圆的星球。〔投影:地球卫星照片〕人类是怎样逐步地认识到地球的形状的呢?〔设问导入,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天圆地方。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生活的空间: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投影:天圆地方〕

2、古代印度人:地球是一只漂浮在大海中的巨大海龟。

〔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隔断了古印度同亚洲其它地区的陆上联系,孟加拉湾、印度洋、阿拉伯海三面环绕,使古印度人无法理会海外的世界。〕

3、有趣的地理现象:

〔1〕在海边看到有帆船的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时,地球的影子遮住了月亮,影子的边缘是圆的。

4、地球是球状的朴素地理思想的产生。

〔1〕古代人们在沿着任一直线上的不同地点,每天同一时刻观察天象,天空星辰高度有规律地升降。说明地球是球状的〔理解的地面相当于现今的大地水准面〕。

〔2〕人们观察到太阳、月亮的形状是球状的,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3〕如果地球是球状体,那么沿着一定方向航海,一定能回到出发点〔起点〕。为证明这一点,航海冒险家们进行了艰苦的冒险历程。

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美国以其姓名命名哥伦比亚州、哥伦比亚特区〕。亚美利加发现美洲大陆〔以其姓名命名的大洲:南、北亚美利亚洲〕。

5、麦哲伦探险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划时代的地理意义。

〔放录音: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麦哲伦船队,以近200名航海家的生命为代价,实际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具有划时代的地理意义。

6、人造地球卫星升空和大地测量技术的突飞猛进,从理论和实际上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这一客观事实。

〔过渡:从七千万年前的第三纪结束人类诞生以来,人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自然的探索,亚里士多德、哥白尼、布鲁诺、开普勒、伽利略、哥伦布、亚美利加、牛顿、阿姆斯特朗,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一串名字。那么已得到证明的球状的地球有多大呢?〕

7、地球的大小:〔投影:地球的大小〕 引导学生读出相关数据:

R=6371km〔记忆:在祖国风景秀丽的庐山上吃鱼的感觉一定是很美妙的〕。C=40000km〔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S=5.1亿平方km

三、小结:

1、人类为探索地球的形状进行了不懈地努力。

2、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的大球体,其5.1亿平方千米的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四、教学反馈与发散思维训练:

1、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体会“天圆地方”的说法。

2、从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五、基本训练:

1、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千米,赤道周长是 千米,表面积是平方千米。

六、板书设计 :(略)

七、教学反思。

地理地球与地图 篇2

自然地理的原理规律、人文地理的观点方法, 是认识地理事物进行思辨的方式。高考试卷中的选择判断, 就是思维能力的运用;综合题中常以实验的结果、数据、图表等作为资料, 考察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判断能力。地图则是高考命题的切入口。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具有语言和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零星的知识系统化, 是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 因而也是高考中经常涉及到的重要考点之一。地图试题具有很大的兼容性和覆盖面, 是检验考生综合能力的理想工具, 复习课务必重视地图教学, 从而正确认识区域环境。

一、认识区域地图必须要掌握的主要线条

l.主要经线:1Oo 经线是计算国际标准时的零时区中央经线;2200E通过的陆地自然带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 包括8类气候和9种自然带, 经过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中欧波德平原、南欧和非洲地区;3900E通过西西伯利亚沼泽、新疆“三山夹两盆”、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和恒河三角洲等复杂的地形区, 包括5大地形和6种自然带;4ll0o E把我国大致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部经济较发达, 气候较湿润, 地势低, 西部经济落后, 气候干燥, 地势高;51200E通过山海关、渤海、台湾海峡、澳大利亚等地, 是计算北京时间的依据;61200W通过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 是计算美国西部时间的依据;7200W-160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其中新西兰位于西半球) ;81800 经线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东边的时间比西边少一天) 。

2.主要纬线:1赤道依次通过2类气候、3大洋, 4大洲、5大地形和6大板块;223026'S通过的海洋东西部洋流性质和盐度高低截然不同, 并形成陆地上气候的差异;3300N从尼罗河、底格里斯河、钱塘江和密西比河的入海口通过, 附近的城市有开罗、阿巴丹、拉萨、杭州、新奥尔良等, 并出现了金字塔、两河流域、日光城、钱塘大潮和百慕大三角等世界奇观;4400N在我国境内通过的陆地自然带经度地带性明显, 由东向西, 从温带森林、温带草原到温带荒漠;5600N通过的大陆东、西、中部气候差异较大, 西部海洋性气候明显, 中东部显示了气候的大陆性特点;666034'N通过加拿大、美国、丹麦、挪威、瑞典、丹麦和俄罗斯等7个国家;723026'N通过我国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等4个省区, 8330N大约与秦岭———淮河一致, 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重要界线。

3.其它线条:1海岸线勾画出亚欧大陆八大半岛、世界四大海湾、三大运河、十个重要海峡、岛屿等轮廓;2行政界线区分大洲、国家、省区的范围;3山脉、河流是自然地理的分界:如A天山是南疆和北疆界线, B祁连山是甘肃和青海界线, C黑龙江、鸭绿江是国界;4铁路线是联系区域经济的动脉:如青藏线、京九线、南昆线、陇海线等。

二、区域地理环境的认识与描述

要以正确的地理的语言阅读地图, 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地理答题要求简捷、准确, 不含糊, 少举例, 少形容。例如:

1.良性的自然环境应该是:1气候温和湿润、光热适中风力小 (中纬沿海平原) ;2地势平坦, 平原广大, 河流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土层深厚、土壤肥沃;3水源充足, 河、湖冰雪水灌溉便利;4植被覆盖率高, 森林茂密, 水草肥美, 生态平衡。

2.人口增加, 经济落后, 过量开采自然资源, 引起环境恶化:1气候变干, 降水减少, 蒸发增加, 光照增强, 风力增大2植被减少, 土壤退化, 土地沙化、盐碱化, 水土流失, 生态破坏;3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暴雨、干旱灾害相互关联。

3.人类合理活动包括:植树种草, 修建梯田, 兴修水利围海造陆, 退耕还林, 退牧还草, 节约能源, 合理利用资源法制保护环境等。

三、加强地图教学, 重视图文转换

地理高考试题对学生的地图能力要求很高, 它要求考生能够判读地图和地形剖面图, 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域, 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 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图表等图表等。因此在教学及复习中, 教师应围绕考纲, 采用多渠道着重进行地图教学。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地图知识, 掌握坐标图的主要经纬网、地形图的主要山脉和河流、行政图的主要国家和省区、等值线图的自然特征。将学生所学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熟悉图文互换、图数互换的技巧, 善于发现地图中的隐含条件, 寻找地图中的有用信息, 形成地理知识网络。

地理地球与地图 篇3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措施;思考

地理中的“地球仪上看世界”教学,在整个初中教育阶段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可以说,“地球仪上看世界”是初中地理入门的基础课程。因此,学生学好“地球仪上看世界”,不仅仅能够对自然环境以及人文地理提高认识,更为以后的扩展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初中地理“地球仪上看世界”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相关概念难以区分

在进行“地球仪上看世界”基础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无法准确理解“经线”与“纬线”之间的差别。由于很多初中生在小学学习过程中,难以接触到类似地理知识,使得对于地理知识常常出现概念上的混淆[1]。例如,对于经度之间的计算,缺乏立体认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大困难。

(二)学生学习方法较为落后

在进行基础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过于依赖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到地理学习的关键:文字记忆加上图片记忆。另外,由于很多小学对于与地理相关的教学并不重视,学生缺乏对地理知识方法上的学习。并且,不少小学单纯认为与地理相关的教学内容不属于小学教育的范畴,导致学生在升入初中之后,面对新知识产生极大的不适应,进一步加大了地理学习上的困难。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

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是地理教学的关键,只有较高的积极性才能避免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抗拒心理,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另外,初中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一旦调节不好,将会严重影响学习。但是,基于目前家长对地理学习认识的偏差,对于地理学习的认识性不足,往往会打击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地理学习在自身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

(四)教学方式创新性不足

现在,很多地理教学都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但是,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地理教学课件的使用,缺乏自主创新,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视了对基础能力的理解。另外,在初中有很多老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方法,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但是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教育改革的重视以及教学环境的变化,传统教学出现了很多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以及学生心理状况的问题。缺乏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使得课堂上氛围僵硬,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降低了地理学习的效率。

二、初中地理“地球与地图”教学方法创新措施

(一)科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学生立体思维的建设

地理“地球仪上看世界”教学的关键一点在于学生思维由平面到立体的建设。因此,首先应该让学生加强对平面地图的理解,科学控制教学进度,促进学生立体思维的建立。其中,能够起到非常好效果的是多媒体技术的科学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幻灯片、视频、音频等方式,能够全方位、多层次表现出地图与地球的变化。尤其是在太阳直射点的教学中,通过对教学视频的合理利用,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对于此要点的认识。

(二)注重课堂实践操作,强化学生地理知识记忆

在地理“地球仪上看世界”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丰富课堂实践。教师可以进行地理学习小组的划分,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利用多种地理学习辅助用品(如:地图仪、地图册等),展开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解地图仪的使用方法与自身发现的奇特妙用,通过自主学习,增强对地理““地球仪上看世界””的理解认知。

(三)加强学生正确学习方法的推广,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

掌握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地球与地图”的教学过程中,敦促地理学习优秀的学生,积极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同时,教师要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讨论会,逐步加强学生对于学习方法的有效利用。““地球仪上看世界””中,对于大洋与大洲、自然环境以及世界大家庭应该进行着重讲解,通过图片、视频、情景模拟对学生知识的理解与巩固[3]。

(四)加强对家长互动,提高社会对地理教学的认识

地理教学组应该积极与学生家长展开互动,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呼吁家长对于地理学习的高度重视,敦促家长加强对学生地理知识的扩展学习与指导。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仅仅依靠驾驶显然是不够的,加强教师、家长与社会多层互动与合作,才能纠正社会对地理教学认识上的偏差。同时,地理教学在课外活动上具有其他学科教学所不具有的优势,课外活动可以充分与博物馆、天文馆等多机构的合作,充分扩展学生学习范围,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积极性。另外,学校也可以加强与图书馆的合作,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地形、地质资料的收集,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勘测,从多种层次提升学生对“地球与地图”的学习效果。

结语:

地理“地球与地图”教学是一项十分考验教师专业素质内容,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上的创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与水平。同时,教师应该加强不同学科、领域的合作,促进自身整体水平的提升,充分将“地球与地图”课程讲好、讲活、讲透,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汪琴.浅析在初中地理兴趣培养中有关谷歌地球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34):182-182.

[2]孙秀蘭.构建学生头脑中的地图,提高地理学习效率[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5):283-285.

[3]黄煜.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地图教学[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4):67-68.

地理地球与地图 篇4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我在地理课中运用古典诗词、动态地图、顺口溜等形式进行教学,效果很好。具体做法如下:

一、把包含有某些地埋知识的古诗融进地理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以加深学生对某些地理知识的理解。

中国古代诗文之中,有许多名篇。由于作者对生活、自然观察细致入微,故其中往往含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如果我们能把它们不露痕迹地融进课堂教学之中,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我在讲授我国季风区时,先引导学生看图,指出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此线以东、以南是季风区,此线以西、以北是非季风区。同时我又要学生找出“玉门关”。接着我又向学生发问:“谁能说出一句与玉门关有关的诗呢?” “春风不度玉门关”好些学生回答。于是我向学生作进一步的解释,这里的春风就是指夏季风或季风,它来自于温暖湿润的太平洋或印度洋。在古代也叫东风或暖风等,只因为它不能越过河西走廊,故有“春风不度玉门关”之说。经过我的解释,学生们不仅明白了究竟什么是“春风”,而且也加深了对季风区的非季风区的理解。再如:我在讲到高中地理月亮对地球的引力时,我常会把山海关孟姜女庙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一句唐诗写在黑板上:“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日落钱塘半江水”。并引导学生想想这两句诗与月亮对地球的引力有什么关系?通过一番启发、引导,有少部分同学往往能明白前一句的意思,但大多数可能仍然不知道。于是我就对他们逐句进行解释,并把古代汉语知识与地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讲述。“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中的朝字是利用“朝”与“潮”的通假。首先应学会断句,念作:“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然后才能理解,其意思:海水在早上涨潮,天天如此,而且一浪接一浪,时涨时落。这个联句所描绘的这种自然现象正是月亮对地球的引力所造成的。山海关在渤海岸边,与太平洋相连,太阳出来了,月亮隐去。于是月亮对太平洋地区的引力消失,太平洋地区海水往四周运动——潮汐现象即产生。“日落钱塘半江水”反映的却是同一个道理的另一个方面。只不过这个问题更为复杂些。因为它与钱塘江特殊的江口形状有关。钱塘江入海口是一个喇叭形的大海湾,江海相连,涨潮时,潮头如卷席,蔚为壮观,而当太阳下山,月亮出来,太平洋地区的海水由于受到月亮的强大引力而向中心运动,于是与太平洋连为一体的钱塘江,也就理所当然地只有半江水了。

类似的情况还有一些,只不过是难易不同罢了。如我在讲到海拔气候、植被的影响时,往往会先问学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自然规律?”学生们略一沉思便会答出:“海拔超高,温度越低。”在讲到地球的圆周长时,我顺口吟出毛主席的两句诗:“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如此,学生对四万公里的地球周长就会永志不忘了。淮河在我国是一条很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从温度、湿度、土壤、植被、农作物等多方面来说,淮南淮北都相差很大,而只要用橘树,生在淮南的为橘,生在淮北则为枳来进行形象的概括,就会很自然地加深学生对这一地理分界线的印象。“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是春城昆明的真实写照。“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古 阴山苍凉雄奇的塞外风光,但如今看不见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横断山区的形象描绘。“碧莲玉笋世界”则是桂林石灰岩地区的生动比喻等等,都很趣。

有些诗文并不含有一定地理意义,但却与某些地理事物相关联,所以,我们也可以不露痕迹地信手拈来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如讲到泰山,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嵩山有“自古功夫出少林”,白帝城有“朝辞白帝彩云间”,秭归有“若道巫山女粗丑,何以此有昭君村”,黄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杭州有“欲把西湖比西子”,庐山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五岭有“五岭逶迤腾细浪”,等等,不一而足。我这样的讲法,既满足了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又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联想。

二、努力学习绘图,利用动态地图教学

所谓动态地图教学,前人并未有这种说法,而是我几年前在《西双版纳报》上第一次这样提出,也不知道是否合适。我对它的解释是,删繁就简,简明扼要地由教师在黑板上绘制地图,边绘边讲,并把重要的授课内容抄到图上。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多此一举,教学用地图不是多的是吗?是的,教学用地图不但多,而且准确、详尽,但我还是认为不能过份地依赖于它们,因为它们的优势也正是它们的缺点:色彩纷呈,错综复杂,不简明扼要,距离稍远即看不清,看得清也难得要领。如果老师能准确地信手把地图绘在黑板上,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还能增加他们对老师的敬佩感。绘图时,我用白色画轮廓、黄色画城市、兰色画河流、红色画山脉、白色写图注,既醒目,又扼要。事实上,这种授课法既轻松,又有效,但它的前提却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绘画技巧。而这种技巧的取得却是非长时间的实践不能实现的。

三、利用自编顺口溜或谐音短语或成语帮助学生记忆地理名称

在地理教学中,时不时会遇到一些必须记住,而又不是那么容易记住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想办法帮助学生记忆。例如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这是最基本的地理知识,是必须要记住的。我是怎样想办法使大部分学生都能记住这些枯燥无味的简称呢?我的这个顺口溜是这样编的:“黑吉辽、京津沪、晋冀皖赣闽浙苏、湘粤桂、豫鄂鲁、宁青新、藏蒙琼、陕即秦、甘即陇,云贵川是滇黔蜀”。如再把诸如“朝秦暮楚”,“得陇望蜀”、“秦晋之好”、“黔驴技穷”等成语说给同学们进行思考,那么我国这些省、市、自治区的简称,他们就一定记得更牢了。事实上,有些地理知识、外国地名往往比这些东西更难记。如高中地理上册中关于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几种主要元素,要求学生按其由多到少的顺序记住,这几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如果一般地死记硬背是比较费力的。我利用谐音联想法,把它们写成“养闺女贴盖那家美”(养闺女贴铺盖使别人家更美)。这样,学生过目不忘。另外类似的情况如:赞比亚的工业城市卡皮里姆泼希(扯皮里屋婆媳),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打雷撕杀那木)等等,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谐音、发挥联想,就一定能找到记忆的窍门的。

上述三种方法在地理课中运用,一要自然而不露痕迹。二要恰当而不喧宾夺主。三要灵活不生搬硬套。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地理教案 篇5

1.太阳辐射的概念

2.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外部大气结构

由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2.太阳活动及其主要类型

①太阳活动的概念

②主要类型

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周期,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对地球的影响

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三、月相及其变化

1.月相变化的周期规律

2.月相变化对地球的意义

探究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规律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本内容要求有较高的空间想像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规律有严格的科学数据可参考。对高中学生而言,这种活动有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活动中来。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展示探究成果的能力。

【活动步骤】

(1)布置资料搜集任务:通过因特网或《天文爱好者手册》,查阅和日食月食相关的资料。

(2)课内成果演示:要求学生掌握了基本原理后,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制作成可演示的多媒体课件(如ppt格式的文件)。注意,应该将学生分组制作。比如日食月食发生的基本原理,日食月食的种类,日食月食出现的规律和周期等。若没有条件,可以让各组派代表上讲台演说。并安排一定时间让听众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演示者回答)。注意:所有这些问题,都应该有比较准确的数字来说明。应尽可能用相关的图片(或者自己画的示意图)来说明问题。

地理地球与地图 篇6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讲评经典题】

【例1】 读下图,并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01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自转方向。

(2)比较说明图中A、B、N三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3)图中A点自转一周,所用时间是______,叫做一个______日。【例2】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所示的4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___。

(2)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6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为______。【自主打基础】

一、选择题

优秀教师必备!优秀学生必做!

1.与诗可“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90°W、89°S B.80°E、40°N C.10°E、1°S

D.180°W、71°N 2.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3.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华盛顿、伦敦、北京,三地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B.香港、北京、广州、哈尔滨四地自转角速度依次减少 C.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 D.南北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为15°/小时

4.下列地理现象中,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D.昼夜长短的变化 C.极昼极夜现象

5.关于晨昏线(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 C.晨昏圈在任何时候都等分赤道 D.晨昏圈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

优秀教师必备!优秀学生必做!

6.东经161°东经160°的地方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

C.地方时晚

D.一定先看到日出

7.当伦敦为正午时,区时为20点的城市是()

A.悉尼(150°E附近)B.上海(120°E附近)C.洛杉矾(120°W附近)D.阿克拉(0°经线附近)8.关于北京时间的叙述,错误的是(A.采用东八区的区时 B.采用120°E的地方时 C.采用北京的地方时

D.采用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二、综合题

9.读下图,完成相应的要求。)

(1)A点的时刻是____,该点所在的时区是____区。

(2)图中A、B、C、D、E五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___,地方时为12时的是___。

(3)某物体由A点移至D点,其方向的偏转应该先向___(方向),过了赤道后则向____(方向)偏转。

优秀教师必备!优秀学生必做!

10.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从A到B再到C,方向是先向____,过了赤道后再向____。(2)若D点所处经度为东经15°,则F点的经度为____。

(3)当D点为5月11日零点时,F点为5月__日__时,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____。【合作闯难关】

一、选择题

1.在北京的小刚与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小明于北京时间5月4日22时结束了网上交谈,并相约于纽约时间5月4日23时再谈。他们两次网上交谈的时间间隔是(A.1小时

C.14小时)

B.13小时 D.25小时

2.某军舰在(20°W,29°S)的海面上,沿20°W经线向南发射导弹,射程为100Km,落弹点将在

()

A.东半球中纬度地区 B.东半球低纬度地区 C.西半球中纬度地区 D.西半球低纬度地区

3.某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他位于()

优秀教师必备!优秀学生必做!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D.出发点以东 C.出发点东北

2002年1月1日,作为欧洲联盟统一货币的欧元正式流通,这将对世界金融的整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据此回答4~5题。

4.假定世界各金融巾场均在当地时间上午9时开市,下午5时闭市。如果某投资者上午9时在法兰克福(85°E)市场买进欧元,12小时后欧元上涨,投资者想尽快卖出欧元,选择的金融市场应位于

()

A.东京(139.5°E)B.香港(114°E)C.伦敦

D.纽约(74°W)

5.在上述假定的营业时间内(上午9时开市、下午5时闭市),能利用下列各组金融中心保证24小时作业的是

()

A.法兰克福、新加坡(104°E)、伦敦 B.伦敦、香港、旧金山(122.5°W)C.伦敦、东京、纽约 D.东京、洛杉矶、纽约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6~8题。

6.甲地的时间为

A.15时

C.3时

()

B.9时 D.12时

优秀教师必备!优秀学生必做!

7.北京为

()

A.6日8时 B.7日8时 D.7日20时

(C.6日20时

8.在上图中,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天,甲地时间为)

B.9时 D.16时 A.8时

C.15时

二、综台题

9.读下图,绘图并分析。

(1)当北京时间为12月22日14时,在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用AB表示。(2)F点是12点整,昼长为24小时,在图中标出F点。(3)在图中画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用GH表示。

(4)这时位于东半球、昼夜等长且是白昼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5)图中C在D的方向,C、D、E三处自转线速度最慢的是处__,一年中有两次阳光直射的是____。

10.一架飞机从美国费城(75°W、40°N)起飞,以每小时111Km的速度先向北匀速飞行,计划沿经线圈绕地球一周。因故在中国四川内江市(29.5°N)降落。请回答。

(1)飞机飞行了____小时;(2)内江市的经度为_____;

优秀教师必备!优秀学生必做!

(3)飞机途经的国家有美国______、______、______和中国;

(4)若起飞时费城的区时为10月1日8时,那么降落内江的时间(北京时间)为____。

优秀教师必备!优秀学生必做!

参考答案

【自主打基础】

一、选择题

1.C 2.A 3.A 4.B 5.D 6.B 7.B 8.C

二、综合题

9.(1)6点 东六(2)C AD E(3)右(西)左(东)10.(1)东南 西南(2)西经150°(3)10 16 西经30° 【合作闯难关】

一、选择题

1.C 2.B 3.C 4.D 5.B 6.C 7.B 8.B

二、综合题

9.(1)(2)(3)图略(4)0°-160°E(5)东北 D C和E 10.(1)11(2)105°E(3)加拿大 俄罗斯 蒙古(4)10月2日8时

讲评:本题从方向、周期和速度三个方面来考查对地球自转运动特点的掌握。(1)题要求画出自转方向,其关键是要先确定南北半球。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旋转。(2)题要清楚A、B、N三点的纬度排列是从赤道到极点,所以从角速度看A、B相同,均为150/小时,N点为0;从线速度看,A最大,B其次,N为0。(3)题要明确地球自转360°是一个恒星日。

答案:(1)逆时针画箭头(2)N点为0,A、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 A大于B(3)23时56分4秒 恒星日

讲评:(1)由图知,A、C为晨线,B、D为昏线,因飞越晨昏线为当地8日19时,故飞越的是昏线,又据19时日落说明当地昼长夜短,选C。(2)当地处于160°E-170°E之间为东11区;按题意,飞机自西向东飞行,过7个时区到芝加哥。即19+7=26,26-24=2时(过日界线),再加上飞行时间6小时,则芝加哥的区时为8日8时。

地理地球与地图 篇7

关键词:中学教育,地球和地图,图表应用

“地球和地图” 是七年级上册地理教科书第一章的内容, 本章是地理学科的开篇基础, 是学生通向地理学科的大门, 是学生学习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的前提, 在学生整个地理学习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 “地球和地图”作为学生的开篇基础学习章节, 难度不容小觑, 本章内容因为本身具有高度抽象性, 需要学生具有将平面图形转化为空间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新课标对地理课程教育较为严格, 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地理教材里的图表图形, 并能熟练运用地球仪等教学器材, 那么, 如何突破本章这一高难度知识点, 使学生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并能在往后地理学中在各种题型中变换使用地图, 逐步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笔者从地理教学实践经验与对新课标教材的认识两方面, 对“地球和地图”一章教学中图标应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基础讲解,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社会科学课本上虽然或多或少接触过地理, 却从来没有将地理划分为单独学科进行讲解, 所以, 确切来说, 我国地理教育始于初中。 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学科, 对地理学科充满好奇与懵懂, 老师要充分把握住这一原因, 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这时, 老师可以在课程导论部分对地理学科进行基本讲解, 抛出问题让学生充满兴趣, 例如, 老师对地理课程进行基本介绍之后, 可以根据课程设定告诉学生, 地理学科研究的东西包罗万象, 如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变化? 为什么我们这里是夏季时, 而澳大利亚是冬季?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怎样形成的? 与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为何经常发生地震……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自己去探索、深究, 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在“地球和地图”学习中, 老师可以运用相同方法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 老师讲解前可以抛出问题询问学生, 一只蚂蚁只用了一个小时, 就从中国到了美国, 请问它是怎样做到的? 运用此问题引出地图, 对地图进行基本知识讲解后, 还可以根据这个问题询问学生, 如果只走了十分钟呢?这只蚂蚁是怎么做到的? 运用这个问题, 引出地图比例尺的知识点。 通过提问与思考,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深究, 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此类知识点印象深刻、记忆鲜明, 更能让学生学会联想记忆, 将散点的知识连起来, 加深印象。

二、地图讲解, 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地图讲解部分需要学生运用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 这部分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最困难的, 那么, 老师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让学生轻易理解地图, 掌握地图知识呢? 通过上述导入讲解知识后, 学生对地图肯定有了一定了解, 这个时候, 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脑中的地图框架进行知识填充。 比如, 以世界地图为例, 老师将地图中的基本知识, 如比例尺、方向、图例及标注等讲清楚之后, 就可以将地图框架里面的知识给学生充实进去, 如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世界上重要国家的位置, 如中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国家, 由于国土面积较广, 地图上的位置显眼, 因此容易被人记住。

另外, 老师应该注意的是由于新课标教材省略了一些知识点, 如“地球和地图”一章中, 新课标教材与老教材相比, 第一幅图并没有做出省略, 是古人对地球的认识, 名为“天圆如方盖、地方如布棋”, 也就是“天圆地方”, 但是新课标教材把历史上对地球的认识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省略了, 所以, 老师讲解的时候可以对比老教材将让学生需要了解掌握的知识点补充上去。 另外, 由于历史对于地球的认识具有渐进性, 因此老师可以对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进程阶段做讲解, 人类根据什么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 结合教材知识与学生的兴趣点, 让学生在地理中发现历史、在历史中认识地理, 从情感上激发学生不畏艰难追求科学、探求真理的意识。

三、实际操作, 深化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

对于学生来说, 动脑结合动手可以使学生深化记忆、加强理解。 所以, 老师对这一章节进行讲解的时候, 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准备教学地图、地球仪等教学器材, 让学生与这些东西近距离接触, 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另外,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 结合教学器材,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指定知识点, 让学生结合教学器材自己做一回小老师, 让学生探索地理学科的奥秘, 讲给其他人听, 这样, 不仅可以让学生充满热情、积极参与到地理学习中, 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学习的能力。 另外, 由于本章中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存在学生难以理解的难点, 因此需要老师对学生讲授的时候浅显易懂, 在平时学习当不断巩固, 使学生学清楚、能掌握、会运用。

四、难点突破, 巩固学生对地理难点的学习

“地球和地图”一章, 难点在于对地图的理解认识、对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的划分, 重要地理事物分布、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计算地球大小等知识点, 对于学生来说, 因为自身从未接触过地理学科, 对于这些难点难免存在无法理解与难以运算的情况, 由于“地球和地图”一章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基础, 因此, 老师讲授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如果学生掌握情况较为薄弱, 那么老师要学会多讲解、 多复习, 每一次复习的时候增加一点知识点, 每巩固一次提升一次难度, 在巩固中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多复习多巩固, 假以时日, 学生一定能完全掌握本章知识点。

另外, 老师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 图表与地区一直被视为地理学科中的半壁江山, 因此, 老师不管在哪一章的教学中都要学会培养学生快速看懂地图、 准确分析地图的能力与技巧, “地理者, 得地图者的天下”, 所以, 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更要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客观问题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新课标的新要求不管对学生还是老师来说都从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提高, 对于老师来说, 新课改不仅要求老师在专业知识方面更专业与深厚, 更要求老师在授课方面摒弃老旧、与时俱进。 在学生方面, 新课改要求学生不能只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 更要求学生从会学到会用转变。 所以, “地球和地图” 一章作为学生地理学科的入门基础, 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 更需要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对学习严谨、认真的态度。 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 而应该培养学生爱学习、会学习、能学习的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国平.《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998.

[2]彭化平.地球仪该换了[J].湖北教育 (综合资讯) , 2010.

[3]姚艺苹.案例教学与中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 2005.

[4]陈影.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地理课堂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0.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篇8

一、 夯实地图知识

方向、比例尺、图例是地图的三要素。教师在讲解方向的相关知识时,要讲清辨别方向的意义和方法;在讲解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时,要讲清比例尺的概念、大小、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学会用比例尺计算距离;在讲解图例的相关知识时,要让学生记住常用图例。

“图游绍兴”是一节复习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师:为了更好地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地图知识,地图三要素都有哪些?

生:方向、比例尺、图例。

师:方向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生: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一般定向法。

师:比例尺大小不同,地图所表示的实地范围和详略程度也不同。

生:比例尺越大,地图范围越小,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范围越大,越粗略。

师:让我们跟着地图游绍兴,绍兴在哪里?

二、 多元运用教学挂图、地理图册

在“图游绍兴”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①看地图,自主探究绍兴的地理位置,完成任务单;②看地图,自主探究绍兴的自然环境,完成任务单。这样学生就能利用地图寻找所需信息,培养解读地图的能力。

三、有机结合生活与地图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生活,因此教师要把地图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地图教学生活化。

在“图游绍兴”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根据“绍兴市交通旅游图”,设计绍兴一日游线路。这样就能营造轻松、和谐、欢快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把地图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培养学生认识生活、利用生活、改造生活的能力。

那么,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从地图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呢?对此,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分析地图信息。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气温和降水量曲线判定气候类型、根据等高线判定地形类型。

例如,在教学“图游绍兴”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根据“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和“我国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得出绍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低温少雨。

2.多角度探索地图信息。

地图信息包括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教师要利用显性信息挖掘隐性信息。显性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河流、资源、交通等信息,通过这些显性信息,我们可以分析出气候、植被、水文、农业生产方式、工业生产布局、人口流动等隐性信息。

例如,在教学“图游绍兴”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得出绍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地形河流图,分析得出绍兴以丘陵为主,河流众多,种植水稻,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3.建构知识,一图多用。

一幅地图可以包含多个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地理事物,举一反三,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建构知识时,教师要注重有效信息的获取,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围绕地图提出多个问题,引导学生挖掘地图信息,探索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原因,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地理地球与地图 篇9

一.教学重难点:

重点:1.地球仪的结构 2.经纬网的划分

3.根据经纬网对地球半球的划分 4.中低高纬度的划分

难点:1.利用经纬网对地球上的地点进行准确的判断 2.能够对经纬网进行分析,进行具体问题的解决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说出地球仪的结构及经纬网的作用。2.了解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3.了解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4.利用经纬网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

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

2.通过对比和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经纬网的学习感受科学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如果我们想要观察地球表面的地理情况,应该怎么办?”引出地球仪 2.地球仪的定义与制作方法 3.虽然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但是两者之间却有许多差异。同学们对PPT中的地球仪进行观察,指出地球仪与地球之间的差异。

4.其中①地球仪上有一根倾斜的地轴 需要进行讲解和强调66.5°的问题;②地球仪上有许多地球上并不存在的线。

5.由②衔接至经纬线的重点,发现经纬线分为纵横两种,对经线纬线之间的差异进行区别,同时赤道也是纬线之一,为0°纬线。其他纬线与赤道平行。

6.这时引导学生发现每一条经线都一样无法区分,提出经纬度的定义。这时虽然书本上及ppt上没有太多有关经纬度的内容,却需要老师来进行补充。例:经纬度与地心连线夹角之间的联系;经线为I个半圆;经线由0°,180°连线分为两部分等

7.这时经纬线相互交叉形成经纬网,能够在经纬网上找到每一个点。但是在没有南北纬,东南经的情况下却没有办法准确地形容出一个点在地球上的位置。这个问题由学生通过问题发现。

8.之所以之前无法在经纬网上准确定位一个位置,是因为经纬度都有重复的,所以我们要把他们区分开来。引出南北纬与东南经的区分。

9.在进行纬度的划分后,需要向学生强调0°经线的有关问题,因为赤道是地球上原有基础上就有的,而0°经线则是人们为了方便同一规定的,也是固定不变的。

10.经度的划分。

11.这时再一次提出之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进行经纬度的划分ABCD四点都能被准确地形容出来,便达到了经纬网所想要做到的目标。

12.习题练习:在学习了经纬网后,同学们尝试在地图上找到北京的位置,巩固知识。13.想一想:人们依据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半球,让学生用经度对地球的东西半球进行区分。(学生往往会想到0°,180°)但是实际上为了避免一个大陆或者国家被割裂在两个半球,我们选择20°W,160°E。

14.习题练习:写出在经纬网上的几个点的经纬度,并指出所处半球。

15.地球上不同纬度的气候都有所差异,所以我们根据气候的特征把地球分为低中高纬度几个区域。

高一地理学习地图方法 篇10

第二、抓“读图”明“空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更应重视地图的运用。

第三、地图学习要学会分类、读图、变图、用图。

学会分类,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

学会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①先读图的主题,即图名;②看清图例、比例尺和方向;③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④联系实际。学会变图,如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图文转换等。

学会用图,如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用图记忆等。用图记忆就是记的时候,应该直接把文字放到图上记,当涉及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反映出来的是有文字的图片而不单是文字,你便可以象读图一样回答各种问题了,不管是文字题还是读图题都可以解决。

地理地球与地图 篇11

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考核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结构的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更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步确立,传统的以闭卷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下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只有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水平,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方法,才更加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课程考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是工程测量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目前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能力测试所要考核的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注册测绘师考试大纲要求进行教学,主要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现行的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着很多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考核方式单一,基本上都是采取在课程结束后一卷定成败的方式,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真正水平;二是考核内容不合理,考核内容仅仅局限在教材,课堂笔记上面,实践操作部分很少涉及。并且客观性题型比例大,而综合性思考分析题少,只能检验出学生的记忆能力,而考察不出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

就课程本身而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基础课,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堂教学主要讲授地图学相关知识,上机操作主要使用MapGIS软件。为了普及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使用,帮助在校学生提高GIS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充分调动学生GIS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热情,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社会急需的MapGIS工程师资格认证,拓宽学生就业渠道,2007年,教育部GIS工程中心、中地数码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MAPGIS培训认证项目”。目前,该认证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国产GIS软件应用水平的核心认证之一,被纳入国家的重大人才培养工程。结合目前我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工程测量专业按照建设方案将购买正版MAPGIS软件。为了充分发挥这些软件的作用,为我系学生将来能顺利获得MapGIS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打下基础,拓宽就业渠道。本课程考核方式将不再采用“一考定成绩”的方法,而分为四个环节分别计算。具体分为:考勤占10%,平时作业占20%,平时上机操作占30%,期末上机考试占40%。各个环节考核方案如下:

(1)考勤,占总成绩的10%。全勤的,以百分制记载,得100分。旷课一次扣15分,迟到和早退扣10分,扣完为止。

(2)平时作业占20%,一学期共做5次课堂作业。主要围绕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图型,地图符号与地图内容表示,地图概括,地图制图。

(3)平时上机操作部分占30%。上机操作安排在机房进行,在每次实验课讲授新内容之前出一道课堂测试题,主要包括上节课所讲重要知识点,题量為10分钟,做完后由老师检查,立即给出成绩。最后老师进行点评,指出同学们普遍容易犯错误和需要注意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差距,以便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

期末上机考试,占总成绩的40%。由任课教师出题,所有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上机考试,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三、课程考核预期效果

改革后的课程考核方法与以往相比,更加注重学生的过程学习,考试成绩较以往更加公正合理,改变了“一考定成绩”的传统考试方法。同时,也改变了同学们不注重上机操作这一现象,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和水平考试。考核方式模拟MapGIS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真实环境,让学生提前体会MapGIS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的氛围,这样在真实考试过程中,学生就不会过于紧张,能够更好地进入考试状态。

目前,中地数码已与全国多所高校建立合作,成立“MapGIS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培训中心”。此次,课程考核方案如能顺利实施,必将为我院后续申请“中地数码MapGIS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培训中心”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四、课程考核改革可能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由于教学中增加了许多环节的考核方式,学生在刚刚实施时不太适应,需要和学生进行较深入的沟通,让学生明白,这样的考核方式是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需要学生理解和重视。

2.由于此门课程开设时间较短,而且希望期末上机考试时,能尽量模拟MapGIS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的真实环境,这也对学校相应软、硬件系统提出了较高要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考核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但是考核的成绩是直接反映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建立一套完整、适宜的考核办法是完全必要的,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正确、公平地评定学生的能力,如何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考核,均有待于进一步讨论。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组成技术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9,18(2):62—64.

巧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 篇12

一、地理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地理科目被当成“副科”,并未引起学生的重视。但地理学科自2006年被列为中考考查科目以来,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新课标中的学习任务,可在实际的教学及考试中发现,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仍无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当然更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二、地图在教学中的意义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也被称之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区域性空间特征是地理学科的突出特性,而地理地图是区域空间特征的空间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和表现手段。初中学生的空间立体方位感还待形成,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特征,在形形色色的地图资料帮助之下学生才能容易理解和掌握地理现象和规律特征。利用地图教学,可增强学生的感知,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得理性的升华,这也是人们认知规律使然。因为地图能较为直观地呈现地理信息,并以其多样、鲜明性渲染课堂。色彩鲜艳的地图图册, 形象地展示了地理空间分布的地理现象和地理现象变化原理,相比枯燥的文字知识,可极大地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对于突破地理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三、地图运用策略

1.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着手

教师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着手,提出地图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地图、识别地图。如,教师可提问学生所在学校或学生的家属小区在学生所在市区或乡镇或县区的大概方位以及距离县城或市区中心的大概距离;或者平常外出旅游是否经常仔细观察旅游图或交通图,等等。

2.让学生学会识图

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习图例。看懂图例,就好像掌握了地图的文字,理解了地图上各种符号的地理意义。在教学中可要求学生认识并记住“常用图例”,以便学生了解地图上各种符号所表示的是什么样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例如等高线图上的山脊、山谷、山顶、鞍部、陡崖等;天气的阴、 晴、雨、雪符号;河流、道路及不同级别的河流和道路符号; 颜色标示的地势高低的表示符号,等等。其次,要培养学生对空间位置方位的感知能力和空间位置方位的想象能力, 让学生要非常清楚东西南北四方位或八方位在地图上是怎样的标示法,等等。最后,让学生学会色彩及其他地理的标示符号。

3.通过阶梯式的启发和诱导,帮助学生理解

地图可将零散的地理事物条理化,并使之清晰地呈现地理知识的规律性。真正要使得一些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现象规律化繁为简,转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更需要教师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通过阶梯式的启发和诱导,逐步深入,挖掘地图信息,最终让学生一步步理解抽象复杂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并能够建立起地理知识相互间的联系。如, 在“长江”教学中,教师可利用“长江水系图”,首先,让学生读图指出长江的源头、入海、流向、长度、支流、分段等概况;其次,让学生据图说明长江自源头到入海的水文特征和长江流经地形区;再次,让学生看图找出长江水能最丰富地区;最后,让学生据图说明河流流向、水能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渐进、深入地读图运图,既提升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性地理思维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通过填图、绘图帮助学生记忆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识记地图,而且还要让学生填充地图, 甚至自绘简易地图,起到练习和加强记忆的作用,因为形象、直观的图形事物更能提升学生的记忆效果。填充地图就是检验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与否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填图、拼图、绘图,将文本的知识转化为地图方式,利用简易图或符号来替代文字记忆,变抽象为直观,既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让学生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如,在学习“世界大洲大洋和中国政区图”时,教师可请学生自己动手填图并拼图,在填写完成之后对照书本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填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正,最终达到地理空间位置识记的效果。

上一篇:高中同学的毕业留言介绍下一篇:城南旧事好词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