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地图的使用

2024-06-08

地理课堂地图的使用(共6篇)

地理课堂地图的使用 篇1

地图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最直观、形象的教学媒体。在地理空间信息的传递上,地图具有语言和文字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在教学过程中,只要使地图和教材紧密联系起来,就能使教学做到生动具体,概念深刻,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而且也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使用好地图对高中地理教学有更好地促进作用。

级(上)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阅读《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使学生清楚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的进攻方向和清军的反击方向,在此基础上再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白甲午中日战争中中日双方的形势和清军水师全军覆没的原因。

二、注意设置情境,合作学习,探究知识纵横联系

针对初中生活泼好动、喜交朋友,有自己的新思维、新见解、新设想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历史学科具有严密的系统性,许多历史事件往往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和依存关系。因此,在讲课时,我特别注重设置针对历史事件之间的纵横联系的情境题,让学生合作、讨论、探究,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学会用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来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现象,同时又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如: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地方政权的割据叛乱,像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晋的“八王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明朝的“靖难之役”、清朝的“三藩之乱”。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合作,到网上、图书室查阅有关这些动乱的史料,上课时再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讨论、交流、辩论,思维十分活跃,尤其在辩论中,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时,闪现出了“智慧的火花”。同时我还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即这些叛乱都是地方政权对中央政权的蓄意挑战,其目的是为了争夺中央的领导权,除“靖难之役”外,都是以中央政权的胜利,地方政权的失败而告终。纵向联系下来,不但可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还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将所学历史知识前后联系、古今贯通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合作探究、纵向联系历史事件外,还要教会学生合作探究中外历史的横向比较。

三、注意回归自然、融入社会生活

有人说“教育即生活”,教学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教学若不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就没有现实的感觉,学生也就缺乏学习的动机,因此,我从学生熟悉的现时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将沸腾的、变化的生活及时纳入课堂中,使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现实世界贴近。为此,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1. 通过联系当地的乡土人情、时事热点及学生关注的事

情,甚至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步入社会,让学生感到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知识、蕴含知识。如学习《洋务运动》一课时,我带

1.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对于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来说,要想能灵活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地图,就必须要了解地图的功能与作用。首先,地图可以确定各种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使学生获得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知识;其次,地图还可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和形状等各种特征,有助于阐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便于综合分析和了解地理事物动态变化的规律;最后,地图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思维的能力,是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形式;通过地图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2. 培养学生使用地图

要想让地图在地理学中起到作用,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运用地图、图表的基本意识与技能,因为这是国家地理教学大纲

领学生参观了当地的博物苑。学生既加深了书本知识的理解,又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2.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拉到现实中进行对比。针对学生的情感、情绪丰富强烈、富于感染力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避免理论化、知识化的说教,力求把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融入书本的教学内容,把历史上的先进事迹、人物或落后的事件、人物拉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产生更多的感动、更多的情绪体验,获得心灵的震撼和洗涤。例如,讲李大钊、刘胡兰等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献身的英雄人物时,我没有直接讲述他们如何英勇斗争、视死如归,而是先引入现实生活中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让学生去对比,找出共同之处,使学生认识到:他们都有维护正义、为社会进步而献身的雄心壮志,学生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对这部分知识很容易就掌握了,同时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3. 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观察现实问题,力求做到学以致用。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学习它,就是要让历史为我们所用。历史包含前人的一切失败和成功经历,注意总结提炼前人的经验、教训,使历史在现实中发挥参谋、借鉴作用,做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最高目标。例如:我在讲课中,把清朝闭关政策与唐朝全面开放政策所造成的截然不同的结果作比较,学生便明白“闭关自守,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懂得只有改革开放,吸收别人的长处,才能使祖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此青少年学生要坚定不移地支持国家实行的改革开放方针。

四、注意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各科的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针对学生智力发展迅速、知识面扩大、求知欲望增强、不满足书本知识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大量引用其它学科知识、材料,旁征博引,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点,就是广泛兼容性。它包含了文学、哲学、法学、美学、音乐、绘画及自然科学等许多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能够使人从各种层次、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进行多元分析。

初中生心理特点是多方面的,而且富于变化,教师只有善于观察、善于把握这些心理特点,并研究对应的教学措施,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实效。

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侯黎明

(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江苏常州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高中地理课教学中进行情境教学的意义

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方法,是将学习者带入到一定的情境之中,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求去感悟新知,解答问题。一旦学习者的问题得到了解答,或者说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了扩展,学生将产生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使学生对认知动机起到一种强化作用,进而逐渐形成一种比较稳固、有力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应在地理课教学中创设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

所规定的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利用地图进行教学也是地理教学的特殊所在。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是中学地理教学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同时也是当前把素质教育落实到中学地理学科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在国家社会急需创新型、能力型人才的今天,鉴于地理教学的特殊性,教师要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地图的突出地位,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以确保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地图意识,教师在备课中,把自己的地图意识贯穿到每一课时中去,根据书本知识点、学生情况提出在地图上能反映出的,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问题。例:在备“国家、大洲等地理位置”一课时,可提出能加强掌握地图方位的问题。如:让学生在地图上,说一说某某地区四周临的海或国家;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等在某某地区具体方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运用地图的方位知识去分析掌握某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技能呢?笔者认为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图形记住;其次,引导学生读出图中的重点与关键点,并把它牢记,这些关键点,往往成为今后读图析图的“切入点”;再次,某些地理图中有明显的相似性,如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等统计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作比较,“同中求异、异中寻同”,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让学生掌握一大类图的判读方法;最后,引导学生绘制有关教学用图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鼓励、指导学生绘制有关简图,如世界海陆分布略图、山河分布示意图、地理成因图、等压线图、统计图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绘制简图,能加深对所绘图中地理知识的理解,对掌握一些绘图的基本技能也有实践价值。

3. 结合地图教学

要想让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发挥作用,必须将地图与高中地理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行,结合地图讲解教材,学生既容易接受理解,又能够牢固记忆。

在课堂进行地图教学时要深挖教材中的地图,来构建模型。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图,如何开发教材中这些地图用以发展“模型化”思维的功能呢?主要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地图的形成内容与其功能联系起来,突出地图的模型特点,

机,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不失为改变地理课目前这种尴尬境地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能高涨起来。反之,课堂教学总是一个模式,就会显得死气沉沉,学生会感到单调、呆板、无活力,学习干劲全无,更谈不上有什么收效了。

2.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从教材内容出发,巧妙地采取与课堂情境相协调的设疑方法,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在课

并教会学生使用地图模型进行思维的方法。

任何一幅地图都是根据一定目的,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某一特征,进行抽象和概括才绘制出来的。如中国地形图就是经过对中国地形众多特征的抽象后概括出来的,它十分明确地突出了地形呈阶梯状分布和特点。经过抽象、概括后形成的地图,出于建立模型的目的的不同,其结构也不会相同。如,中国地形图是表现地形分布状态,只表明方位即可;世界煤炭和油气资源图则须表现出煤炭和油气分布和流动过程(包括起始点、路线、甚至流量);经济联系图又须表现出不同经济部门或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包括交通线、原料供应线、产品销售线等)。这些不同的结构必然表现出一定的功能。如,中国地图通过地形的状态反映高度的分布以及各类地形的位置关系。世界煤炭和油气资源图则通过煤炭和油气资源的流动过程,反映出能源与地区经济、人口发展水平的一定联系。在此基础上“预见”事物的发展,完成认识新知识的任务,这就具体地体现了地图的模型性质。

把教学挂图和课本中的地图、插图三者紧密配合,在教学上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中国“地形”时,教材中指出中国地形多种多样,地形类型齐全,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首先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和丘陵、山地、盆地的名称和位置,接着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和图下面的文字说明,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弄清高原与平原,山地和丘陵的区别。讲“长江”一节时,在挂图上指出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湖泊的名称和位置之后,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长江水系干流剖面图”和“长江三峡略图”两幅插图,并阅读文字注释,这样,学生对长江上游特点(地势高、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和长江三峡的位置、排列次序、峡谷、宽谷情况及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位置等,不仅一目了然,而且容易理解和掌握。再如:讲世界地理“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及其成因”和大西洋“墨西哥湾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一段,如果只凭空口说教,放弃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和课本插图,是很难讲解清楚并让学生理解的。

总之,要想让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对高中地理地图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分析地图,认识地图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将地图与地理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

地理课堂地图的使用 篇2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图;教学工具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地理成绩突出的学生大多对地图的解读能力超出一般学生,同样一张图,他能解读出各种信息,并能由此及彼,联系到其他知识点。而绝大多数学生的地理缺陷就表现在地图这一块。由此可见,地图学习在地理课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也尤为突出,一名合格的地理老师具备灵活借用地图参与教学十分必要。

一、初中地理课堂为何要借助地图

1.地图能调动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帮助学生识记知识点

一门学科如果完全使用单纯的文字是乏味的,也不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猎奇的心理特点。而文字配上图片,带动学生探索地理世界,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讲授“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的时候,教师可以拿出世界地图的挂图,鼓动学生在世界地图上寻找中国的身影,雄鸡傲立东方,学生才不会觉得无趣;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时候,鼓励学生自己在地图上找出规律。较之于教师直白的知识传授,这种自主发现的方式会让学生记忆更深刻,更容易理解。

2.合理使用地图可以锻炼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

数学有数学思维,地理也有地理空间感,而这种空间感就隐藏在一张张地图背后。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使用地图,在脑海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空间感。地理知識点相互间是有联系的,这种地理空间感一旦形成,学生对地理的联想能力很快就会显现出来,例如讲授我国城市分布、对比我国公路分布、中国地形地貌图,学生就能分析出在地势平坦的区域交通发达,城市集中。

3.借助地图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同身受,了解生活

地理是一门探索自然世界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了解社会人文的科学。它不仅需要了解地球自然环境,更会接触人类在这颗地球上是怎样利用自然资源生活。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只有简单的文字描述和苍白的语言描述显然是不够的。如果能借用地图,则能将种种人文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在讲授东南亚各国风情的时候借用照片展示国家国情,更能让学生理解。

二、地理课堂如何合理使用地图

1.帮助学生掌握读图技巧

想要使地图在地理课堂中发挥作用,首先不能让学生对地图产生陌生感甚至害怕的情绪,而对学生来说最陌生害怕的就是不熟悉的东西。灵活使用地图最重要的就是要先读懂地图,了解每一个标识代表的意义,把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表现在地图上,真正做到图与文的结合,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基本能力。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地图比例尺、了解每种地形在地图上的特点、熟记各种基本地理标识等基本读图技巧,帮助学生看懂图,培养对地图的好感。

2.重视黑板板图的重要性

不管是教材中的地图还是作为教学用具的挂图,都是静态的地图,单纯依靠它们,学生并不能从中获取地理知识,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所以,教师要重视运用黑板板图。

在板图过程中,教师边讲边画,将静态的地图通过手中的粉笔和口头语言变成动态的过程,动静结合、视觉与听觉并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比如,讲授黄河流域概况时,老师从源头到入海口,描绘黄河干流简图,在这个过程中穿插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各大支流、沿河重要城市、各大发电站等重要知识点,一张图就可以将众多要点系统联系,富有动感。

3.鼓励学生动手画图

教师重视黑板板图固然有用,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是被动学习,要将这种被动转化为主动,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主动手画图,在绘图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为了画好地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需要主动了解相关知识点,研究地图,熟悉地图,这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记忆,形成地理空间感。例如,在讲授地球气候带的划分与形成时,就可以让学生动手画图,演示南北半球四季的变迁,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引导学生填图巩固知识

当接触到一个知识点,深入了解之后,如果不进行强化学习,很容易将知识点遗忘。无论是教师黑板板图还是鼓励学生动手画图,都是最初接触地理的一个辅助手段。在课后进行知识加深巩固,需要学生自己完成。而在地理学科中,填充地图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进行自我检测,还能帮助学生记忆,实现对课堂知识的课后巩固。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的作用不容小觑。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地图的重要性,还要加强自身在地图认识、地图运用方面的学习,避免地图成为自身的短板,从而帮助引导学生学会读图、灵活运用地图更好地进行地理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娟.初中地理课堂中加强学生提问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2]王小丽.中学生地图素养培养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卢岩.初中地图教学与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中学地理教学要教会学生使用地图 篇3

一、识读地图———看图例和注记, 懂含义, 找分布

我们现在采用的中学地理教材、教学挂图及地图册中有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 它们大多是用象征符号表示的, 如点状符号表示矿产、城市、作物、工业部门等, 线状符号表示洲界、国界、交通、河流、风向、海洋等直线等, 面状符号表示地形区、气候类型、自然带、温度带、工业区、经济带等。在识别这些符号系统时, 首先要看图中的图例说明, 弄懂每个含义的性质和数量特征的差别, 然后要注意其空间位置、轮廓、范围和方向及所在地的地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分析地图中的理性知识打下良好基础。比如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选修) 《地理地图册》第10页的《主要工业区分析图》, 是用点状表示工业中心, 面状表示工业基地。在阅读地图时, 首先要看地图所给的图例, 然后再根据图例去阅读地图。图中点状的表示主要工业中心城市如沈阳、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深圳等的位置, 图中特别注明我国四个主要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图时, 可以先指导学生看图例, 然后根据所给的图例去阅读地图, 最后看看图中工业中心分布疏密状况, 回归到课本内容所要说明———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发展的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 工业中心分布密集, 全国四个主要工业基地都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绶慢, 工业中心分布比较稀疏。

二、分析地图———掌握不同类型地图的分析方法

一是综合性地图。要采用层层要素分离法。综合性地图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要素综合地表示在一幅地图中, 具有内容复杂、不容易分析的特点。这种地图常见在某区域地图中, 对待这样的地图应首先自然, 再是经济, 最后是人文要素, 依次分析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农作物、矿产、旅游、交通线、城市。这种层层要素分离法, 有利于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把握区域的整体特征。如对八年级《地理》上册第93页的《西北地区》的教学分析:首先, 地理位置是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远离海洋,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干旱, 草原广布,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全国海拔最低的艾尔湖 (-155米) 位居这里, 主要有塔里木河、黄河的中上河段流经这里。其次, 这里以畜牧业为主, 农业则以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为主, 产品有肉、奶、皮、小麦、玉米、棉花、瓜果等, 其中新疆的哈密瓜和吐鲁番的葡萄最为著名。矿产资源丰富, 有稀土矿、优质煤、石油、镍等。再次, 交通主要以铁路和公路为主, 这里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途经之地;现代有一条“亚欧大陆桥”大铁路经过这里, 并且一直通到西欧地区, 使得我国同欧洲国家交通联系更为便捷。最后, 工业有毛纺织工业、畜产品加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和石油工业等。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西北地区社会发展比较落后, 为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北地区的不少建设工程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比如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 中心城市和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 交通运输和通信设施的改善, 新疆长绒棉、优质瓜果和畜牧业生产基地的扩大等。为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国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给予很大的支持。西北地区的开发建设, 必须协调人地关系, 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是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等温线、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内容图, 要分析等值线的疏密, 延伸方向, 形状的凹凸, 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地点和区域, 进而分析其分布等特征和空间递变趋势, 从而进一步综合分析形成的原因。例如七年级上册《地理》中的第62页和第63页《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分析过程是:1月份北半球在北美和西欧大陆等温线密集且向南突出, 海洋等温线向北突出, 在中西部出现-40℃的极端低温区域, 南北温差达到60℃以上, 说明北半球在海陆分布和地形的影响下, 以大气环流为主导因素;而南半球等温线大致平行于纬线, 这说明南半球以太阳辐射为主导因素。7月份的等温线北半球分布稀疏, 大致与纬线平行, 同时南半球仍以平行于纬线为主, 说明太阳辐射成为控制南北半球的主导因素。通过对1月、7月份等温线图分析了解到: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表面均匀、等温线变化小;北半球地面和大气状况复杂, 所以等温线变化大。

三是专题要素分布图。包括由各种点状符号构成的矿产、城市、旅游点、工业中心图, 也包括各种面状图等构成的地形图、气候类型图、人口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和资源分布图等。对于点状符号图, 不但要在阅读完每个符号所在的地点的分布和性质的基础上, 分析各个点地理事物的稠密区、稀疏区的位置和范围的差异, 而且要概括出某个要素的空间递变的趋势。比如, 我国矿产资源中煤、铁、石油主要在北方, 而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这种空间配置不协调就造成北煤南运, 给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而对面状图要分析各种符号的分布范围, 通过对比, 归纳出同类符号在一定区域的分布规律。例如,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部沿海地带, 北纬40°~60°之间。再如, 世界小麦带主要分布在温暖湿润的温带地区, 而世界玉米带主要分布在美国中部, 中国的东北、华北平原, 欧洲南部平原, 从而说明玉米带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的亚热带, 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内陆地区。

三、培养学生填图、绘图能力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填图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填图可以检验学生的地理知识, 对学生识图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绘制有关的地图 (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绘图技巧。通过这些教学活动, 可以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疏漏、错误和不扎实之处, 及时补救, 巩固学习成果。在历年的地理高考中, 多数题目都与地图知识有关, 因此,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填图、绘图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初中地理教学中怎样使用地图 篇4

【关键词】地图 空间思维 初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70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与地理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新课标地理课程教学中,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外,更加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只有认识到地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科学、巧妙地运用地图教学,才能使学生既学习了地理知识又发展了空间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的特殊性使得在地理教学中离不开地图。然而,由于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就面对诸如经纬网、地球的运动、板块学说等以前从未接触的知识,使得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大受影响。那么,该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诸多困惑呢?将立体地图引入课堂。立体地图具有直观性、逼真性、可触摸性的优点。通过立体地图模具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领会;在学习等值线这一难点问题时,通过学生观察地形图模具上展现的不同的地形部位与等值线的变化特点,并让学生临摹等值线变化可将复杂难懂的知识简单形象化。除此之外,利用Google Earth软件辅助教学。这个软件展现的地图具有立体化、形象化的优点,可在学习《地球》《陆地和海洋》《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章节使用,由于使用方便,立体形象直观,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课堂上边讲边绘,讲绘结合,既密切配合教材内容,又能补充地图册、挂图、课本插图等的不足,对充分利用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理清教材知识体系,建立空间概念,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读图是指从地图上获取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分布,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方向等信息,以达到以图知地的目的,其中读图顺序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本人在教学中严格坚持按读图名、读图例、读正图的顺序阅读地图,收效明显。因为图名代表着一幅图的主题和要点,先读图名有着开门见山、排除干扰、直奔主题的指导意义;图例是一幅图中地理事物的象征,阅读和熟记重要的图例,是轻松获知图中信息的基础;然后再读正图就显得较为轻松、事半功倍。读正图时一般要根据地图本身揭示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①按地理事物的空间顺序读,这种方法适合阅读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地图,如气温分布图、人口分布示意图;②按地理事物的时间顺序读,适合于阅读表达地理事物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地图,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人口增长图等;③根据地理事物内在因果关系读,适合于阅读揭示地理事物内部联系的地图,如人地关系相关模式图、气候形成示意图等。

一幅地图,为使其具有完整性、全面性,往往有着较多的地理事物,但对学生来说有点纷乱繁杂、抓不住重点的感觉。为此教师要让学生敢于删繁就简,有意识的勾划出较为重要的地理事物名称并掌握它们的地理位置。一般来讲,重要的地形区、主要的气候类型、矿产地、能源地、河流、交通线等是需要划出的重要信息,如“我国能源”中的几幅图,教师让学生只划出较为重要的名称并掌握其位置即可。

地图上有许多线状地理事物和符号,如河流、交通线、分界线(区域、大洲、国家、省份界线)、等值線(等温线、等高线、等盖度线、等压线等)和分布区界线(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水田旱田分界线、温度带界线、干湿地区界线、三级阶梯界线)等。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线状地理事物和符号一定要要求学生在图上描绘,以加深印象。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示意图,如高中(地理)上册中的运动示意图(地球运动示意图、气旋反气旋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等)、分布示意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板块分布示意图、全球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等)和其它一些示意图。教学中让学生对此类示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照原图进行临摹,以求加深记忆、理解、掌握的程度。

析图就是让学生利用图中的显性信息去分析挖掘出一些隐性信息,以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读图能力。一般来讲,析图可从两个层面进行。①第一层面:挖掘信息。地图中的显性信息主要有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河流、资源能源、交通线路等,要引导学生善于用显性信息分析挖掘隐性信息,像气候、植被、水文、农业生产的方式和特点、工业生产布局和特点、人口分布与流动等,如根据青藏高原的位置、地形去分析它的气候特征和高寒农牧业的形成,根据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交通、矿产等条件分析其成因。②第二层面:提炼信息。通过对上述自然、经济要素的分析,懂得各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整体性以及存在的地域分异。

转就是地图教学过程中的图文转换。①图转文:将图中的信息用简单明了的文字或表格总结出来,既便于学生理解,又便于记忆。如(东亚季风气候图)教学中,可将留转化为下表。②文转图:将课文中的文字信息变为图表形式。又如寒暖流对海水温度的影响可转化为下面两幅图。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将地图和文字有机结合,既发挥地图直观形象、内涵丰富、表现力突出的特点,又发挥文字表达扼要明了、言简意赅的优势,进一步加深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认识。

总的来看,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地图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读图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只有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地图教学才能使我们敢于承担并完成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并让学生具备地理的思维。

参考文献

[1]李田秀.对启发式教学思想的认识[J].科教文汇,2008(9):73.

地理课堂地图的使用 篇5

教育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我们用热情和生命去拥抱。

欣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应该是我们做教师的最大的幸福。

享受着教育的幸福,你就会多一份快乐的心情,你会把每一个挫折看成是考验,你会把每一种困难看成是磨炼。

印象

许桂梅老师作为天津市地理特级教师,对地理教学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让学生喜欢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许老师执著追求的目标。许桂梅老师十分注重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跟着她学过地理的学生都记得如何在地图册上描黄河。在政区图上描,在地形图上描,在气候图上描……有关黄河的知识就这样在一遍一遍地描绘中扎根在学生的脑海。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地增长。在许老师的地理课上,学生能自觉从图中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读现成的文字。在课下能随时把政治事件、自然现象、建设成就等一一落实在地图上。学生们突然发现自己会学地理了,学习地理变得轻松。

许桂梅老师用心灵与每一个学生交流。“成长日记”是她打开学生心扉的一把钥匙,也是她管理好班集体的“秘密武器”。她还精心设计了“我的理想”“体验成功”“感悟勤奋”“发现自己闪光点”等许多励志教育专题活动。在她不断向学生渗透着乐学心理暗示,使学生内心深处有享受学习的感受。她给学生这样写道:“享受学习过程,享受高三的生活,老师看到你的努力,相信你能勇敢地面对以后的考验,走向成功。”每到收获的季节,那一张张喜悦的笑脸、一个个报捷的电话,是对许老师辛苦耕耘的最好奖励。

(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校长郑若兴)

主张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新课程的高考更重视能力的考查,在复习课中要特别重视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入手。我紧紧抓住读图能力培养这一突破口,把充分利用地图册作为提高学生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

一、地图册是地理教学中最实用、最不可缺少的教具

地图册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具。在我的地理课上,学生地图册不离手,培养了经常看图、用图的习惯。课上,学生们能积极从图中查找教学中所述的各种地理事物,并借助地图掌握地理事物的位置、分布、特点、规律等内容,将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融入地图中,变文字内容为地图语言,丰富地图的内涵,增加学生对地图符号的理解,再通过读图题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形成学文看图、图文对照的良好习惯。在课下,学生能随时用彩色笔把一些没有经纬网的地图画上重要的经线和纬线,把政治事件、自然现象、建设成就等一一落实在地图册上,再利用地图分析各地区的区位因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和发展前景。

通过课上坚持不懈的训练、课下不断的积累,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养成了。打开每一个学生的地图册,重要的地理信息赫然醒目,各种符号、颜色、标记,记录着学生们自己的积累,记录着自主学习的收获,学生们突然发现自己的地理空间定位的能力大大提高了,理解、记忆地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与学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灵活运用地图,教会学生学习地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地图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书”。运用地图知识进行判读、分析,是地理教学的最重要的任务和最基本的技能培养要求。在复习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我就充分利用地图册,教会学生自己利用地图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然后分析得出结论,让学生感受到学会学习的喜悦。例如在复习黄河水系的地理知识时,第一步:我让学生在水系图上用深色的笔描出黄河水系,让学生感受黄河水系的源头、流向变化和注入海域。第二步:我让学生用深色的笔把政区图、地形图、温度带和干湿地区上的黄河水系分别描出,使黄河水系在几张图上非常醒目。第三步:我就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分别说出黄河流经的省区、地形区、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进而分析出各段降水多少,分析出哪段落差大,水能丰富,分析出有无结冰现象。第四步:进一步让学生分析出黄河各段的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反复翻看地图册上的各张地图,给学生反复的形象刺激,经过学生自己动手描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再给出学生任何一条河流,他们都会通过翻看地图自己分析出各种特征,而且能说出这些特征的原因。

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在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非常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培养学生学会读图用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地理自然变得轻松了。

三、读地图串知识训能力,提高二轮复习的高效性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上,应试图把学过的知识串起来和把基本能力训练出来,既有复习又有提高,避免简单重复。

例如在“河流专题”的内容设计上,我突出双基和热点相结合,力求使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我采取图形变化迅速检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步电脑演示地形图。使学生把有关水系的知识和判读能力在小小的一张图中表现出来,帮助一些在判读方面有些模糊不清的学生理清思路。河流水系特征表述角度一般可从河流的长度、流向、水系形状、河网密度等。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地貌关系密切,主要包括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流经地形区。第二步电脑演示添加经纬线地形图。同样的地形图在添加了经纬度后,就有了区域性,水文特征就一目了然。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径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水温、流速等方面,与气候、地形和植被关系密切。如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还是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当然还要考虑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作用;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还可以联系到凌汛知识,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等。

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享受,教师享受自己的教学,学生享受自己的学习。充分利用地图,不断地挖掘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头脑中有一幅活地图,才是使学生“学会”地理,更重要的是真正“会学”地理的关键,也是我们地理教师应努力创造的最高效的课堂教学。

我推荐的书

《教师最需要什么》,赵国忠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地理课堂地图的使用 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地图教学;应用

在教育体制改革进程加快过程中,高中在地理教学时应该创新教学方法,进而使得教学符合教育体制的基本要求,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地图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更有助于地理教学的开展。在高中地理教学期间,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使得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由于地图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主要工具,所以地图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成为一种必然,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有效途径。

一、地图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的重要性

在高中阶段,地理是一门十分主要的科目,学生通过学生地理知识,能够掌握区域形态、气候特点等内容。同时,学生还可以具备一定的地图能力,尤其是对地图中的等值线图和比例、示意图等有充分的了解。高中地理知识涉及到很多的地理空间结构和概念,为了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将地图教学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使得地理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地图教学

当前,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要求将地图教学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会接触的一些地图,尤其是在学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时,都涉及到一定的地图,所以将地图教学运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是,一些学校不重视地图教学,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因而对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地图运用不合理

虽然一些高中在地理教学期间,加大了地图教学力度,但部分地理教师对地图运用不合理,甚至存在使用地图时不正确,因而对地图教学的开展产生了不良影响。总之,为了发挥地图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地理教师必须合理运用地图,从而优化地理教学效果。

3.忽视对学生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

当前,部分高中在地理教学时,教学目标不明确,忽视对学生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虽然学生掌握了一定地理理论知识,但在空间思维上还很欠缺,学生对地理未能予以合理运用,因而阻碍了地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也限制了学生空间能力的提升。

三、高中地理课堂中地图教学的有效应用

1.培养学生认识地图的能力

为了确保地图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有效的应用,地理教师应该加大培养学生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掌握一定的地图知识,从而有利于其学习地理知识。由于地图可以将高中地理知识构建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地理教师开展地图教学,能够有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为了解决学生看不懂地图的现状,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时,要恰当的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展开教学,运用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而且确保学生对在潜移默化中对地图有全面的认知。

例如,在“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通过培养学生认识地图的能力,促进地理教学的开展[1]。结合图1,教师向学生介绍经纬度、比例尺、标记等内容,然后判断红海和波罗的海的温度线和降雨量,学生通过地图进行分析,可以得知,红海沿岸为沙漠,处于半封闭海域,在受到热带高压控制时,降水量少而且蒸发大。波罗的海降水相对较多,高盐度内海水流入较少[2]。因此,培养学生认识地图的能力,对地图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2.合理使用地图册

在高中地理教学时,教学的内容不局限在教材上,地图册也的教学的主要途径,所以为了将地图教学科学的应用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使用地图册,并结合教材知识点,向学生传授丰富的地理知识。

其中,图2是地图册中的内容,教师为了学生了解太平洋表层水温的分布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A和B两幅图,进而对所学习的内容有全面的认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3]。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将地图教学运用在高中地理教学期间,在提升学生运用地图能力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得学生学习相关地理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地图,并对有关知识进行深入分析。

四、结束语

地理知识中包含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符号,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时,教师应该借助于地图展开教学活动,地图作为一种教学和学习工具,能够将地理知识直观的向学生呈现,便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因此,高中应该加大地图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修谦.地图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J].速读(下旬),2014(7):169-169.

[2]曾凡英.新课标下地图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J].东方文化周刊,2014(20):98-98.

上一篇:建筑电气维修方法下一篇:非基本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