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效课堂策略

2024-10-26

地理高效课堂策略(共12篇)

地理高效课堂策略 篇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式, 其主要目的均是提升教学效率, 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对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科学分析, 对初中地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明确学习目标, 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纲要》针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和之前的教学内容相比较, 内容并没有什么变化, 但是课时却减少了, 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就不能使用时间策略, 因为依靠课堂时间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 认真备课。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 为学生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时掌握好教学节奏, 帮助学生找到重点内容, 从而提升地理教学课堂效率。

例如, 在学习有关“天气变化”的内容时, 其中包括天气的类型和天气带来的影响等。如果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准确, 可能会在课堂上只组织学生对天气进行充分了解, 而忽略了环保方面内容的教学。要想获得高效课堂, 就应当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其内容包括:1.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天气预报的重要作用;2.教会学生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相关载体了解天气;3.站在环保的角度引导学生重视环境保护。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将教学目标确定下来, 在教学过程中, 组织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等相关载体, 观看天气预报和天气的影响等。此外, 要重点讲解环保方面的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大气污染的纪录片, 在提升学生对初中地理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 使其充分了解大气污染等相关知识, 形成一定的环保意识。

二、利用小组合作,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经过相关研究发现, 当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之下时, 其记忆以及能力均处于最佳状态。在传统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主要是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并没有对知识进行充分的思考和探索, 导致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 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并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探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引导者, 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对知识进行探究。

例如, 在讲解关于“国土疆域”的内容时, 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复杂, 如果教师单纯地对知识点进行讲解, 学生很难掌握要点, 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让学生在小组内对知识进行探讨,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知识的学习当中去。首先, 教师要求学生按照“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填写事先准备好的表格, 填写完毕后, 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然后, 教师提出问题, 如我国地理位置具有哪些优越性?让学生从不同精度和维度分析中国, 这时要为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 让学生能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 最终每组派出一名代表阐述本组的讨论结果。整个教学过程为“导学———自学———合作———展示讨论成果”,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而教师则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 这有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重视新课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课堂上, 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而关键在于新课的导入方式, 主要方式有通过课前复习对新课进行导入、采用直观挂图的方式导入新课, 此外还可以将生活实际导入课堂。例如, 对“极地地区”相关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放映“雪龙号驶向南极”的视频, 通过视频的播放, 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 然后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 明确此后的教学任务。接着, 教师为学生出示极地地区投影图, 引导学生对地图材料进行对照和分析。在这一教学环节当中, 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导入新课, 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学生对新课内容充满好奇, 这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练习巩固,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科学组织课堂形式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去, 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地转变自身的学习方式, 以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 同时, 教师要注重对知识的巩固和练习环节。为提升地理教学课堂效率,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自测题, 在课堂上进行检测, 检测完毕后及时评价。在这一过程中, 可以组织学生运用面批、互批的方式进行评价, 并让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馈。

五、结语

构建高效初中地理课堂, 要求教师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初中地理学习。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高效课堂的构建问题进行了分析, 总结并阐述了几点提升课堂效率的策略。其内容分别为:明确学习目标, 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利用小组合作,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重视新课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练习巩固,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谭元滟.刍议新课改环境下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亚太教育, 2015 (06) :68.

[2]王英春.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18) :91.

[3]陆冬梅.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有益探索分析[J].才智, 2015 (30) :178.

地理高效课堂策略 篇2

内容提要:高效课堂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快的理解知识内容,对学习主题有一个整体认识。本文结合笔者实际经验,从认知规律、教学事件和解决问题三个方面论述了建构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地理教学;课堂;高效

一、教学过程注重认知规律

(一)运用注意规律

一般认为,中学生随意注意的最佳时段为课堂第十分钟到第三十分钟,而地理学习认识过程从“动机形成”开始,中间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等若干阶段,最后以“创造性解决地理问题”为终端。因此,教学中须结合学生注意特点,对应认识过程的各个阶段,优化导学程序:

1、课堂前十分钟为“动机形成”阶段,导学目的是明确学习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尽快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

2、利用学生注意的最佳时段,突破难点,把握重点教学,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③在“巩固、应用”阶段要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

(二)总分结合

地理知识表述的逻辑程序有先总体后分解的演绎程序和先分后总的归纳程序。总分结合是掌握地理概念、理解地理规律的基本途 径。如学习“中国气候特征”一节,可首先学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特征,然后从复杂性中突出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强的特征,再从农业评价角度小结“雨热同期”这一特征。这就遵循了一般到特殊,再到个别的演绎程序;又如学习“中国气温分布”知识,教学时可由图片感性入手,感知表象的复杂性,再从一月、七月气温分布特点认识规律性,最后结合地形等影响因素认识理性的复杂性,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地理事象。

(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成为教学程序的重要一环。以“地图”教学为例: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课堂上针对学生路线图中的问题结合“地图三要素”导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课后再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修正路线图,并向班主任汇报。以上认识规律源于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即学生与教材的结合,优化教学程序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二、教学过程注重把握关键性教学事件

关键性事件包括地理课程中的关键性内容及关键性教学形式,比如地理分布图的教学,初中地理大概有四十多张分布图,如何优化地理分布图教学,在关键问题中寻找突破,琐碎的问题留给学生 解决。例如,“位置与分布”是《地理课程标准》中表述区域地理内容标准的基本维度。用象征符号把地理事物的“位置与分布”呈现出来,即地理分布图。地理分布图阅读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然而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在教学目的上,教材中多数分布图是为课本中的活动服务的,而对于分布图自身的一般读图方法却不够重视;(2)教学手段上,读图教学重读不重写,对于地理事物的填图、绘图重视不够,学生的空间概念难以准确建立;(3)读图教学形式上,多为师传生受,课堂上虽有师生互动,但缺乏有效的教学交往;(4)教学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开发更少,比如图中重要的潜在信息常被忽略,图与图的综合训练不够。笔者提出的策略:从分布图中提取信息创设简单的读图活动,布置一系列读图任务,引导学生自主读图,获取地理信息。如:

①找出:已知地理事物的名称,要求在分布图中用手指出或用笔圈画出来,如在亚洲地形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在中国政区图中按方位找出34个省区的名称。

②读出:依据分布图,说出地理事物的位置和分布,比如判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③描出:学习世界区域地理时,要求学生用铅笔描出该区域的轮廓,可迅速集中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整体进入到课堂情境中来。同 时,要求学生描图这一任务,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参与学习,要求明确具体,易检测、可监督,可确保全体学生达到要求。

④填出(绘出):填图乃至绘图是确定地理事物相互间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的有效手段,比如在中国政区填充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在新疆轮廓图中简单画出新疆的主要山脉和盆地。

三、基于问题,优化课堂学习过程。

学始于疑,课堂学习就是不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基于问题提出和解决的模式编制学案,把握了课堂学习的本质,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要求和重点,进而优化学习过程。课堂问题来自学习内容和师生的经验世界,问题的提出有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两类。预设的问题主要来源于课时内容中的重、难点,其他非重点或非关键性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去自习。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前移到学案中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问题预设的目的和呈现的形式都有所差异,比如在准备阶段,问题预设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旧知与新知之间的桥梁,呈现学习重点。问题的提出除了设问的方式以外,还有填写纲要信号图表、分布示意图等形式。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优秀的课堂问题有助于课本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相互协调,优化学习过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高效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谈 篇3

关键词:高效课堂 策略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是目前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教学质量的高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是“上好每一节地理课”,这是对一名地理教师的最基本要求。而怎样才能“上好”,则颇费琢磨。人们往往认为认真、细致的备课是最关键的环节,而笔者认为,备课固然不可懈怠,但更要重视课堂操作,因为它更加直接的关乎教学效果。

有位地理特级教师说过,“把我的教案拿给你上课,你未必能上得出我的效果”。诚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案仅是一种物质凭借,它具有比较强的稳定性,稍加时日,教案这一模块对教师而言,就不再是问题了。而在利用教案实施教学活动时,对课堂的驾驭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一个常做常新的工作。成功驾驭课堂的标志便是“构建和谐课堂”。惟其如此,才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在认真备课的前提下,就是要在课堂操作中巧妙驾驭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对课堂的驾驭是有技巧的。具体讲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营造平等的互动氛围,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适当运用教学机智。

一、“自学-交流-提升”模式,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切实使用好“自学-交流-提升”教学模式,该模式就是让学生在课下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完成自学学案,教师批阅,课堂上对存在的比较集中的问题集中展示,借以形成平等的互动氛围。但为了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还应在学生“敢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使他们“愿说”、“能说”、“会说”最终做到“说对”。

让学生“愿说”,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看法,给予妥善的回应、恰当的评价,适时的引导,从而调动他们从思维到行动积极参与课堂,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让学生做到“敢说”和“愿说”是构建和谐课堂的良好开端,在这之后让学生做到“能说”和“会说”并最终“说对”,则需要进一步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这些工作除了课堂上的正确的启发与引导之外,还需要把功夫下到课外,那就是要注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一些层次较高的学校听课中,我们常会发现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不出众,他们也同样存在区分不开“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在降水量—温度图上的差别”等问题。但有一点是我们的大多数学生难以企及的,那就是语言表达,他们能简洁的、准确的表述出来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这就是能力,就是“能说”和“会说”的表现,到这里就离“说对”不远了。有些时候我们不敢更多地让学生发表意见,也是因为他们表达上的困难,担心费时费力影响效率。然而我们更应该清楚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会,所以与其回避不如早一天面对,早一天着手解决。

二、营造平等的互动氛围

营造平等的互动氛围,首先要敢于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而这一点是与认真备课密切联系的。这里的备课不单单是教学内容、知识点的研究整理,还必须包含充分准备应对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各种情况。没有充分的准备和对教学过程的良好预见性,教师往往唯恐无法驾驭课堂、无法完成既定的目标,而不敢放棄对课堂的主宰,不敢平等。只能是管束着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的思维框架内活动,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认识,使他们局限于教师的思维认识水平而无法创新。

其次,教师要准确的为自己定位。教师之所以不敢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还有一个面子的问题。教师唯恐学生提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提出与自己相反的认识,而自己无法澄清,觉得面上无光,有损“师道尊严”。这就包含了教师如何为自己定位的问题。譬如,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节,讲到“五种导向型工业”时,在学生充分阅读教材后,创设情境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情况。让学生当“企业的领导者”,我则当“领导者”(学生)手下的一名普通工人,让“领导者”就决定工厂选址方面回答我的提问。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多个问题向“领导者”请教。由于学生担当的是“领导者”这一重要角色,自然不愿被“手下”问住,于是他们相互补充,争相回答我的问题,从而完全弄懂了“五种导向型工业”这一重点内容。在以上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花的理想场所。

三、适当运用教学机智

课堂是动态的,由人构成的课堂充满了变数,所以教学机智在构建和谐课堂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它是在动态过程中,面对即时出现的超出自己设想之外的问题,即兴采取妥善办法掌控局面,达到既定目标的能力。

譬如,我所任教的班级有一位学生小A,从来都没有在课堂上主动发过言,是班里的后进生。有次,做一道比较难的地方时计算题,只有小A主动要求上黑板完成。没有想到,计算方法不对,书写潦草,真正是一无是处,学生一片哗然。为了保护她的心灵不受伤害,我说:“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英雄,小A同学走出了探求真理的第一步,这种精神是可喜可贺的,谁愿意接过小A手中的粉笔,让我们一道来解决这个拦路虎。”这番话并非只是让小A在脸面上丢得开,更为重要的是让小A知道了一个道理:世上的事并不一定都会成功,但追求是无止境的,只要努力去做,成功与否本就不很重要。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巧妙运用类似的教学机智,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同时,教学机智也只有运用得当,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因此运用中还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巧妙才是机智的生命力,恰到好处的机智会收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反应要快而准,要做到掌握分寸,方法得当,适时、适情、适度,因势利导,于巧中见奇,于奇中生效;②让机智中充满幽默,充满关爱,让“事故”称为“故事”。譬如,一位同学在课堂自由提问时,问女老师:“×老师,你交朋友了吗?”幽默而机智的老师巧妙地回答:“你不就是我的朋友吗?”教师故意错误理解学生的意思,随机应变地应对了学生的刁难,不失为明智之举。

谈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策略 篇4

一、精彩课堂导入

所谓导入, 就是教师采用简洁的语言,拉开一堂课的序幕。课堂导入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 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地理 整堂课的 效果。作为地理老师, 能否在一开始上课便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转移到课堂上, 并使他们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导入是否恰当, 会影响地理课其他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也直接影响到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 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在教学实践中,精彩恰当的地理课堂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和探索热情, 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二、明确学习目标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学习目标是对每条地理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是每节地理课设置所要达到的结果,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依据。学习目标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力求目标设计准确、具体,学生容易把握,真正起到目标导学的作用。

三、加强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地理教师通过多媒体或学案显示自学内容、达标要求、时间限定、学法指导和检查方法,让学生带着老师的任务,独立自学,能够完成的任务先独立完成,对学习中存在的疑惑或无法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留待下一环节交流解决。教师可在课堂中来回巡查督促并进行必要的个别辅导,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高效地完成自学任务。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地理教师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 灵活应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地理教学的方法很多,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活动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引导合作探究

在完成自学任务后,学生进入合作探究阶段。在这个阶段, 学生同桌两人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上一阶段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让学生互相帮助解决自学中发现和提出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在此时主要是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学生的问题给予适当、适时的点拨和引导, 做到“小组编排有特 色 , 小组探究 有话题,小组学习过程有引导,小组合作效果有激励”。

五、重视精讲点拨

所谓精讲,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讲得精确、精炼、精巧 、精彩,省时、实用、高效。也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深入研究《考纲》、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 ,抓住核心教学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省时省力地引导与讲解, 从而为学生提供练习、观察、思维、探索、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以保证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教师精炼讲解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 选取核心知 识进行讲 解 ,同时,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易错点、易混点及展示过程中暴露的普遍性问题进行点拨。

六、坚持检测小结

课堂练习是指学生在完成地理教学目标规定的学习任务后, 进行及时的反馈练习或总结反思,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地理老师根据学习任务, 设计有效的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训练, 检查学生对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了解学生所惑,通过及时反馈弥补学生学习缺漏,做到“精选、分层、及时反馈”。当堂检测是整个课堂的重要一环,与课堂练习承载着不同的功能, 它的作用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效果, 为我们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 篇5

沅江市新湾中学 夏艳

摘要:高效的课堂是实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贯彻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全力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 兴趣 小组合作 培养能力 联系 综合发展

课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阵地,而高效的课堂则是实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新的课程标准在地理课的基本理念中提到:“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贯彻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全力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一、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对学习充满热情,从而内化为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时要营造宽松的环境,打造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深入挖掘教材,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学生刚接触地理的第一课,我就用地球仪、地图等仪器吸引学生的目光,课堂上与他们漫谈日常生活中蕴藏着地理知识的现象,让学生觉得地理与他们息息相关,从而激起他们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愿望。而在日常教学中,一句导入语,一个问题,一次活动,甚至教师的一个表情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勤于反思。

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新课程倡导合作交流。合作学习是学习的基本形式之一。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都是在分工合作的前提下开展的,因此,善于与人合作是学生走向社会后必备的的基本能力。而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对提高学习兴趣也有很大作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活动、比赛能调动学习兴趣。而小组内的成员通过人际交流进行学习,互帮互助,分享成果。学生能接触到不同学生的信息和想法,思维活跃,积极互动,必将促进教学过程的发展,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预习,及时复习,帮助他们理清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其次,要制定恰当的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有所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改提倡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设计多样的,具有创造性、开放性的任务是一条重要途径。如搜集处理资料,分析发现规律,讨论提出建议,设计制作地图,社会调查等等。

总之,教师的教不是机械式地“满堂灌”,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的过程。

四、注重联系,培养综合发展的眼光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把枯燥的理论同实际联系起来,我们的地理课堂将变得生机盎然。我们位于地球的什么位置,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我们这儿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我们的国家是什么样的,我们人类面临着什么样的生存问题等等,都将会是学生关注,而且愿意去了解的。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才能从地理中学会生活。

在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还要强调地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注意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开阔思维,拓展视眼,以综合的眼光看问题,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问题。例如,分析一个地方气候形成的原因要从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来看。而在学习一个国家是,要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矿产等多方面认识。

地理高效课堂策略 篇6

一、 合理合适的教学设计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教学设计理念上要以学生为中心,适应学生认知需求,教学目标设计应发挥其导向功能、测评功能,全面细致地进行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终评价设计、课后反思预设,适时适量地运用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实践法、搜集资料分析法,注重教学过程而非只注重结果。运用新课改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差异教学设计观,实施梯度式设计策略。教学目标设计要遵循广泛性原则(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层次性原则(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和可操作性原则,体现三维教学目标。都要站在学生立场上想问题,用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精选表现手法独特新颖、艺术性和感染力强、声情并茂、能引起学生强烈情感共鸣的表现形式。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迁移能力

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表现在对地理知识间的灵活转换和应用上。学生如果具有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就能对于地理问题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避免重复的说教。教师应注重知识间内在联系、归纳、概括,形成知识系统,注重逻辑思维培养,构建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如在“大气热力环流”教学中,基本知识点是:⑴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⑵冷热不均引起垂直气流,产生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从而产生水平气流,它与垂直气流组成环流。而城郊热力环流、山谷风、海陆风正是运用了这两个知识点,是热力环流的具体化,在这些现象之间可以运用知识迁移。学生不能有效实现知识迁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认识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没能把所学知识构建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如新知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原理”,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气压带的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状况的联系”“地中海和非洲热带草原区的区域分布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这样理解起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 课堂教学要敢于留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面面俱到,天衣无缝,而要适当留白,把课堂这个舞台让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一些教师常常害怕自己不讲学生就不懂不会,生怕拉下一个知识点没传授给学生而“失职”,这是因为我们把学生看成了一个需要“保姆”照顾的“婴儿”,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其实,学生是鲜活的能思考的人,让他们多做做“思维体操”,使课堂中预设性的程序少一些,生成性的成分多一些,活动中渗透教学主体,参与中实施教学内容,教师少说一点,学生多做一点,才能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把每个知识点都“讲深”“讲透”,不留有一点余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能看懂的教师不讲,学生能理解的不说,学生能讨论解决的不要包办。如在初中地理学生就已掌握的区域地理知识,在高中再次出现时,就要让学生从复习旧知识入手,通过读地图自己去发现。地球上有十几种气候类型和相应的自然带,众多的洋流,这些在实际教学中都可以通过学习几种典型的相关地理事物,其他的类型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学习方式理解掌握。而且,教师全部讲解也不现实,太费时间,学生也失去了很好的锻炼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

四、向读图要效率

地图是地理学科独特的“语言”,它承载的信息量极大,表达地理事物的空间属性也很直观,是地理学习有力的辅助工具。可以说,不从地图上得来的知识不是活知识,不能灵活运用,记忆也很困难。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中必备能力,通过读图训练就可以提高这项能力。所以只要我上课,我就要求学生课桌上同时打开课本和地图册,要把两者看得同等重要。

景观图、示意图、地理事物关联图、照片图、地理原理图、地理现象形成图同样对地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它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掘和利用其教学价值。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图有世界气候图、世界自然带图、六大板块图、世界区域图、中国区域图、世界洋流图、中国和世界地形图等,它们是地理教学的很好的助手。

五、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

自主是培养能力的第一步,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感悟,让他们用心去体验、融入和感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对于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应在课堂上树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氛围,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恒定的意志力、广泛的兴趣、坚韧的性格、自信力和抗挫力,发展他们的探索能力。例如,在学习“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与环境变迁”这一节时,可给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在这些素材中发现环境变迁的历程和规律,然后师生共同系统总结。

教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教学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教师应该有一种探索精神、一种敬业精神,一种责任心和一颗爱心,把我们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地理高效课堂策略 篇7

一、合理合适的教学设计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教学设计理念上要以学生为中心, 适应学生认知需求, 教学目标设计应发挥其导向功能、测评功能, 全面细致地进行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终评价设计、课后反思预设, 适时适量地运用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实践法、搜集资料分析法, 注重教学过程而非只注重结果。运用新课改理念,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都有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差异教学设计观, 实施梯度式设计策略。教学目标设计要遵循广泛性原则 (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层次性原则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和可操作性原则, 体现三维教学目标。都要站在学生立场上想问题, 用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充分利用多种媒体优化组合, 突破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精选表现手法独特新颖、艺术性和感染力强、声情并茂、能引起学生强烈情感共鸣的表现形式。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迁移能力

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 表现在对地理知识间的灵活转换和应用上。学生如果具有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 就能对于地理问题举一反三, 灵活运用地理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这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避免重复的说教。教师应注重知识间内在联系、归纳、概括, 形成知识系统, 注重逻辑思维培养, 构建认知结构, 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如在“大气热力环流”教学中, 基本知识点是:⑴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⑵冷热不均引起垂直气流, 产生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 从而产生水平气流, 它与垂直气流组成环流。而城郊热力环流、山谷风、海陆风正是运用了这两个知识点, 是热力环流的具体化, 在这些现象之间可以运用知识迁移。学生不能有效实现知识迁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认识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没能把所学知识构建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如新知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原理”, 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气压带的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状况的联系”“地中海和非洲热带草原区的区域分布建立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 这样理解起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课堂教学要敢于留白,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面面俱到, 天衣无缝, 而要适当留白, 把课堂这个舞台让给学生, 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一些教师常常害怕自己不讲学生就不懂不会, 生怕拉下一个知识点没传授给学生而“失职”, 这是因为我们把学生看成了一个需要“保姆”照顾的“婴儿”, 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其实, 学生是鲜活的能思考的人, 让他们多做做“思维体操”, 使课堂中预设性的程序少一些, 生成性的成分多一些, 活动中渗透教学主体, 参与中实施教学内容, 教师少说一点, 学生多做一点, 才能节省课堂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因此,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把每个知识点都“讲深”“讲透”, 不留有一点余地,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能看懂的教师不讲, 学生能理解的不说, 学生能讨论解决的不要包办。如在初中地理学生就已掌握的区域地理知识, 在高中再次出现时, 就要让学生从复习旧知识入手, 通过读地图自己去发现。地球上有十几种气候类型和相应的自然带, 众多的洋流, 这些在实际教学中都可以通过学习几种典型的相关地理事物, 其他的类型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学习方式理解掌握。而且, 教师全部讲解也不现实, 太费时间, 学生也失去了很好的锻炼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

四、向读图要效率

地图是地理学科独特的“语言”, 它承载的信息量极大, 表达地理事物的空间属性也很直观, 是地理学习有力的辅助工具。可以说, 不从地图上得来的知识不是活知识, 不能灵活运用, 记忆也很困难。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中必备能力, 通过读图训练就可以提高这项能力。所以只要我上课, 我就要求学生课桌上同时打开课本和地图册, 要把两者看得同等重要。

景观图、示意图、地理事物关联图、照片图、地理原理图、地理现象形成图同样对地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它们给予足够的重视, 充分发掘和利用其教学价值。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图有世界气候图、世界自然带图、六大板块图、世界区域图、中国区域图、世界洋流图、中国和世界地形图等, 它们是地理教学的很好的助手。

五、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

自主是培养能力的第一步, 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感悟, 让他们用心去体验、融入和感悟,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对于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不能人云亦云, 应在课堂上树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氛围,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恒定的意志力、广泛的兴趣、坚韧的性格、自信力和抗挫力, 发展他们的探索能力。例如, 在学习“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与环境变迁”这一节时, 可给学生提供素材, 让学生在这些素材中发现环境变迁的历程和规律, 然后师生共同系统总结。

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策略探讨 篇8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即“高效教学”,它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有效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只有精心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才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第一,备学生。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唯有了解学生的学情,才可以取得有效的教学。教师首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 知识水平、理解力来设计课前的预习提纲、课堂中的探究题、课后的巩固题等,并且充分考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资源,从而实现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第二,备教材。从宏观上看,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从微观上看,每堂课的教学又有相应的具体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考动态、教科书及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既熟悉每堂课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和优势,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独创性地拟写教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剖析热点、攻克疑点,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进程,准确定位目标,加强教学的目的性。第三,备教法、备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考虑教学的思想性、基础性、启发性,活跃而又充实整个教学过程。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中学地理教材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有丰富多彩的插图:地图、统计图表、图画、漫画等,其中漫画以其新颖别致的特点在教材中备受学生的青睐。当然,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对漫画的理解能力并不是那么深刻,可能还只局限于表面现象。因此,教师必须利用学生对漫画的好奇,正确地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剖析出漫画所表现的实质问题,真正把这种吸引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如,在讲授初一地理第六章第二节关于“人口增长所带来的问题”时,首先,可让学生阅读教材中“苦难的母亲”漫画,要求学生读懂图中内容,提示学生既要注意图中的每一个细微内容,又要回顾前面所学习过的关于世界人口的发展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要及时地对一些学生认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最后,由教师作总结,在肯定学生认识的同时,再补充一些相关内容。经过这样的尝试,大多数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反响也很好。可见,这种教学,重在强调学生在接受感性认识之后,再对知识进行理性化的教学,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积累。游戏课也是把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寓地理知识的教学于游戏之中,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并让学生获得知识,教师也可经常运用。

三、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条件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篇9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老师在地理教学中, 可以对教学方法作进一步改进, 并采用高效率的教学策略, 以使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断提高, 这不仅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更好的掌握, 而且还可以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 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实行个性化教学

很多人都知道, 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特征, 学生之间也是这样, 正是他们的千差万别, 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所以, 作为初中老师在进行地理教学中, 要全面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个性, 并根据他们的个性来开展教学。另外, 初中地理老师在开展地理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学生, 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老师虽然对学生有传授知识的作用, 但并不是课堂主体, 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 要在课堂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逐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把课堂真正利用起来, 从而使他们更加愿意去学习地理知识, 对地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真正形成原因和过程

最古老的教学方式就是凭老师的讲, 学生的听来完成教学的。学生自身能动性发挥的非常不足, 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老师把知识一个劲往学生脑子里灌, 学生不得不用力去消化, 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 学生对学到的知识也不能够灵活应用, 对知识掌握的也不够深刻, 很容易忘掉知识, 就不能够在脑子里面融合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 老师要多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实现学生、老师的互动。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 也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很大提升。作为初中地理课堂要充分让学生参与, 要让他们身临其境。地理所涉及的知识非常的广, 方方面面都有, 而且每个方面都互相联系, 所以, 更要引导学生参与, 让他们去探索知知识形成的真正原因。

三、使教学趣味性增加, 让学生手和脑都活动起来

学生时刻要充满兴趣, 这样才能够使他们产生动力去学习和探索, 才能够保持巨大热情。老师要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 兴趣高了, 学习的欲望才能够加强。老师要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把握住, 使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增强, 把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性都吸引到课堂中来, 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 成为课堂真正主人。不仅如此, 还要让他们在课堂中增加亲自动手和动脑的能力。比如在讲授我国的行政区域的时候, 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进行。

第一, 通过想象。把中国的每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通过拼图来展现给学生, 使每个行政区域的轮廓在学生脑中产生深刻印象, 并把各省的轮廓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如, 黑龙江可以说像只美丽的天鹅, 这样用形象的东西给学生加深了印象。

第二, 通过示范。老师可以把每个省的轮廓拼在一起, 这样就把完整的中国政区图还原回来。

第三, 学生准备。让学生对各省的位置和轮廓进行记忆。

第四, 竞赛。把整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 并从一个小组中抽调一名学生作为代表, 对地图进行拼图比赛。通过这样进行设计, 不但可以使枯燥的行政区域变得非常的生动有趣, 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加深了记忆。

四、通过多媒体教学, 加强信息的传送

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方位的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通常, 人类最常使用的就是视觉, 而且在所有方式中也是最为高效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很多实践证明, 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可以使信息传递的更加有效和快速。我们可以把这一理论运用到地理课堂中, 多媒体教学也给我们提供条件。多媒体把声音和影像结合在一起, 实现教学目的。这样就把教学方式拓展开来, 形成了更加有利于教学的方式。因此, 地理在教学中可以广泛来使用多媒体来教学, 给学轻松和愉悦的氛围, 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去学习, 在宽松的环境中, 学生会对课堂产生兴趣, 更好的参与课堂。比如在对长江进行讲授的时候, 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些长江气势磅礴的景象, 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使学生很快融进到课堂中来, 使他们对长江产生好奇心, 想知道长江到底都有哪些特征, 再加上欢快的音乐, 让学生对长江流连忘返, 更加引发了对长江的学习, 对地理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还有, 在讲授世界地理的时候, 在讲到日本的时候, 可以把日本相关的地理知识运用多媒体手段加以呈现, 并通过小组进行讨论, 对日本知识加深记忆。通过学生的讨论找出问题, 并解决它, 这样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就能够迎刃而解。

总之, 初中地理涉及的知识非常的丰富。学好地理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可是, 只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因此, 地理老师要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课堂参与度得到提升, 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地理知识, 而且还真正“爱”上了地理课。

参考文献

[1]曹阳, 张勇, 张蓓等.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 (10) :35-36

[2]李雪荣.强化教学设计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J].新课程研究旬刊, 2013第1期 (1) :81-82

[3]陆娟.构建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中旬, 2015.第4期 (04) :25-26

[4]袁玉凤.浅谈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4第12期 (35) :136-136

地理高效课堂策略 篇10

按照新课改的理念, 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传统的观念认为, 高中地理学科只要学生肯下功夫, 多用心去背就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所以高中教师在以往的授课中都是知识格式化和复制式的教学, 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然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 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但是一味地记忆, 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时间一长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要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必须革新教育教学观念, 改善教学方法。新课改要强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只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整堂课是否优质高效的评价标准在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 是否有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机会, 学生间是否有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学生是否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掌握相关知识, 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等。所以这样的课堂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如设置问题情境, 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取素材, 吸引学生注意力。或是布置任务, 让学生提前搜集资料, 通过和同学、老师交流而获得知识等一些方法,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并且获得表达与交流的机会,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传授给学生解决问提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二、巧用教学媒介, 活用地图教学

对于地理教学来说, 既有文科教学的特点, 也有理科教学的共同性。高中地理的教学一般较为形象具体, 内容非常明确, 多数都需要地图的辅助教学。地图地理知识的直观展示, 利用地图教学, 老师可以很简洁、很清晰地讲解知识点, 学生可以体会和感悟知识, 做到轻松记忆和学以致用。对于地理知识来说, 很多都是很抽象的, 这些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没有见到过或者经历过, 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面对难于理解的知识, 如果只靠死记硬背的话, 学习的效果会非常糟糕, 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在学习经纬线时, 很多学生对这些知识感到抽象, 这些抽象的知识在脑海里就没有任何的记忆。这时, 巧用地图册或者地球仪, 形象直观地给学生展示这些知识, 学生就会强化理解和记忆, 提高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再比如, 学习相关的交通线时, 如果教师能巧妙地使用地图教学, 让学生学会观察地图和利用地图记忆, 取得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三、透析现有学情, 巧用知识迁移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学习的途径越来越多, 对知识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人们的经历也更加丰富, 通过广泛的途径获取了大量的生活常识及科学知识。对于高中生也是如此, 他们获取的这些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 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 强化学习目标, 加深对新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如在讲授如何综合治理长江水患的问题时, 教师引入了近年来学生所接触到的有关长江的相关报道———1998年洪水实况转播,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又如在讲中国的疆域时, 由于很多学生都知道中国属于东方国家, 而且还被誉为“纵横一万里, 上下五千年”, 教师就可以从这点开始入手一步步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出相关知识。即从东西半球来看, 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 从南北半球来看, 我国正好位于北半球。并且我国领土范围位居世界第三, 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 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

四、关注学生个性特征, 提高认知水平

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 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也不同, 造成他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他们对知识的认识也就不尽相同了, 从而导致学生对新知识的加工和处理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 作为教师, 对不同认知结构的学生一定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 以及他们掌握知识的程度差异, 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 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中的积极因素, 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 能够设计出与学生心理特征相适应, 并且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案。

摘要: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进, 人们对教育的质量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说, 感到了肩上的压力更重了。作为地理教师, 肩负着普及地理知识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艰巨任务, 要想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标就必须革新思想, 改进方法, 探究新的教学模式, 实现有效教学。本文中,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提出了一些优化教学效果, 实现优质高效课堂的策略, 希望能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效率,高效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思宇.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2 (7) .

浅谈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篇11

【关键词】初中地理 高效课堂 合作探究

自国家推行教育改革以来,新课改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所有学科都在强力推进新课改,打造高效课堂。作为初中地理学科必然在这种强力推进中奋勇向前,探索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成为所有地理教师面临的严峻的课题,我想从四个方面浅谈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与同仁共勉。

一、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情感的诱发,以趣诱情,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成为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教师在课堂要营造人文气氛,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的氛围,自然可以灵活采用“启发式提问”,促使学生思考。如讲《南极》一课时,老师先出示冰雪、企鹅等图片,诱发学生求知欲,随机提问:“那么,这大量的煤炭资源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同学们还记得在七年级第一册《海陆变迁》一节中,我们已经学过,世界上的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今天的海陆分布是陆地不断漂移的结果。”于是,学生明确了这样一个观点:南极大陆也有可能曾经位于温暖的地区,现在的煤正是由那个时期的森林资源形成的。

(2)情感的投射,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如学习《北京》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介绍北京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教师用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3)情感的融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的艺术,利用精彩的语言或多媒体手段(图片或影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台湾省”时,先指导学生通过配乐朗诵“乡愁”,并与音乐烘托气氛,创设一种富有感情的场景,情景交融,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验内心情感,心灵受到感染熏陶;从而产生情感冲动,迸发出强烈的爱国感情和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知识的关键

(1)让知识回归生活,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就“中国地理四大区域”的划分界线,教师在设计“导练”题目要根据教学实际,有条件可以利用投影仪把区域图投影在大屏幕上,通过简单的动画箭头在图上划分出每两个区域的分界线。例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用箭头在图上划出秦岭-淮河一线,这样更直观的把知识点表现出来,有利于他们的记忆;其他区域之间的界线都可以通过投影来解决。让学生回归生活,联系我们关中地区的气候特点,谈谈自己的感受,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不管在前面的“自学”还是“互学”中,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积极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2)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让学生学会观察。就地理教学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投影屏幕或板书黑板,把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学会观察。然后学生熟读教材,可以通过看书、读图、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问题。当然,教师要备课充分,设计要有重点、有针对性,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有条有理。例如:在讲西亚地区,教师就西亚地区是热点地区,通过投影将历史上的多次战争资料或影片片段给学生介绍,让学生知道该地区多次战争的原因,就知道该地区为什么是热点地区;就“三洲五海”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结合西亚地区地图,在图中找出“三洲”亚洲、欧洲、非洲,“五海”黑海、里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并要确定它们在地图上位置,这样在考试中无论填图还是选择都能迎刃而解。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有效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

(1)降低知识难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到知识易学、会学而乐学。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积极)是学习有效性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只有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学生才易于接受,才能“由好之者”到“乐之者”。如在“法国”一节教学时,针对法国领土的组成可先提问:法国领土是由几部分组成,其位置关系如何;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地图引导学生自主读图,再通过合作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法国的领土由欧洲西部大陆部分和科西嘉岛组成,科西嘉岛在大陆部分南边的地中海上”;其次,可再提出:对比法国与英国、德国的面积大小,可得出法国是欧洲西部面积第几大国;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得出“法国是欧洲西部面积第一大国”的结论,加深对于法国领土的认知。甚至,教师可以利用直接的提示,来通过“法国轮廓有什么特点”、“法国领土的四至”等问题来深化学生对于法国领土的认识。

(2)确定分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灵魂。

(3)设计多层次练习。每个班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同,认知能力不同,学习程度肯定不同,所以教师要设计多层次练习题,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四、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深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摸清班情。教师要了解全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基础,还要掌握个别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记忆、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目中有人,心中有数。

(2)要胸中有纲、腹中有书。与此同时分析众多知识其内在联系的规律性,以一定的方式结合成知识链,易于学生理解、记忆、掌握。使学生学有所获,获有所思、思有所为、为有所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我们要突出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法;一定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理念,根据学情,通过小组讨论形成疑点,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抓好小组长的培养,明确每位学生在本组中角色的定位。相信学生的自学潜能,大胆让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学。到那时,我们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习惯,而且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地理教育》,2010.4

地理高效课堂策略 篇12

一、培育对话精神

对话在哲学上来讲总结成12个字:基于平等、沟通交流、达于理解。对话的实质就是在自我中发现他人, 在他人中发现自我, 我中有你, 你中有我。真正的对话是基于平等的, 真正的对话发生在信任、尊重的前提之下。在教育上这种平等表现为师生的平等。对话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主见性、反思性、包容性和批判性。

(一) 主见性

主见性是进一步倾听、认识和理解的前提。对话者要有而且相信、坚持自己的见解和立场, 不人云亦云。对话的基本特征是平等性和开放性, 对话的过程一定是表达自己真实认识和态度的过程[2]。

(二) 包容性

对话的过程是表达自己、倾听对方表达的过程。倾听正是包容性的体现与要求。包容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对不同立场的观点, 甚至是错误的观点的接纳;二是布伯所谓的包容, 即对他人的体验, 换位或者说是设身处地地思考[3]。

(三) 批判性

自苏格拉底开始, 对话就与批判性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对话双方没有批判性, 对话就会索然无味。学生思维的成长, 批判性尤为重要。此外, 教师能够批判地对待学生, 可以更好地认识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四) 反思性

反思, 即自我反省。反思能够使自我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现实的存在状态。一个人如果没有反思性, 容易盲目自大、目中无人, 或是只会无所适从、唯唯诺诺。

二、提升对话素养

对话素养包括“会问、会说、会听、会交流”, 说和听是交流的根基。提升对话素养包含教师和学生的对话素养。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问题是接生婆, 它能帮助新思想的产生。”而现代也研究表明: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思维对话的载体就是提问, 一问一答之间饱含思维的碰撞。很长时期我们都是师问生答形成了定式, 学生受老师的问题影响深, 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思维对话中的提问应当是学生提问和教师提问相结合, 生生互问和师生对问相结合。“会问”就是教师要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维对话。

教师对话素养的提升。在教案的编写时教师应当列出那些知识该说、哪些该听和哪些该交流。“会说”包含讲说出必要的信息和支架性知识。必要的信息是学生缺乏的某方面知识, 学习兴趣和思考不足, 并且这类信息较难获得, 或需要长时间收集获得。支架性知识是需要教师为学生思考提供帮助促进的知识。学生不同, 需要的支架就不同。我们常说实行小步子策略, 高水平学生支架精而少, 相对差的学生支架小而细。“会听”指的是全面观察全体学生, 真心听取学生心声, 及时做出积极的处理。在听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们的困惑点、闪光点和创意点, 并及时迅速跟进、帮助和指导。

学生对话素养的提升。我们常常听到有学生这样说这个知识我会, 可就是表达不出来。学生要“会说”要能真实准确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归纳整理自己的观点。学生会听也必不可少, 听他人说话, 消化吸收他人的观点。会听有一些礼仪:第一、耐心, 把别人的话听完, 不吵闹、不打断。第二、适时回应, 及时思考并通过微笑、点头等方式给与说话者反馈。第三、集中注意力, 不交头接耳、左顾右看, 全神贯注。第四、遇到重要信息做好记录。

对话交流需要教师的引导,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适时观察学生情况, 观察时观察特殊学生与观察班级整体相结合, 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理解情况, 适时提出下一步对话的主题。比如采取诱问、问题串等形式, 刺激学生深入思考。第二、激发对话欲望和对话激情。在交流时给与学生评价和鼓励, 激励学生勇于对话。通过一个眼神、一个肢体动作和一句话语都能激励学生。例如在传统课堂中讲解完某个知识点后老师常常说“这个问题, 你们听清楚了没有”, 但如果要创设平等、开放的对话交流环境, 教师是否可以这样说呢“这个问题, 我说清楚了吗?”。

三、统筹教与学关系

在地理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变化,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整合。

(一) 课堂有目标, 学生有兴趣

思维对话课堂要求我们设置恰当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有层次, 我们都知道最近发展区, 教学目标可以据此分解开来。最低目标:全部学生基本都能达到;中等目标:大部分学生能达到, 学困生努努力、“蹦一蹦”也能达到;最高目标:尖子生有能力够得着。最好的老师是兴趣。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件事感兴趣, 他就会主动去思考, 努力的想去弄懂它。思维对话课堂要把兴趣贯穿始终, 以兴趣来引出对话主题, 重视课堂过程中兴趣点的生成, 课后抛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保持思考的延续。总之, 以兴趣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二) 教师有教法, 学生有学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思维对话课堂的教学方法要把握以下几个过程:知识情景化—情景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对话化—对话生成化—生成结论化—结论应用化—应用迁移化。这一过程中可以用到很多方法, 贵在灵活把握。此外,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创设对话情景方面作用突出, 也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摘要:“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理念体现的是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和教学精神, 是一种自主平等、高效开放的课堂精神。开展思维对话地理课堂要培育对话精神、提升对话素养, 课堂提问方式以生生互问和师生对问结合, 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统筹发展、和谐共促。

关键词:地理课堂,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策略

参考文献

[1]管锡基.“和谐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研究综述[M].当代教育科学, 2010 (12) .

[2]方元山.论对话与德育[J].中国教育学刊, 2006 (1) .

上一篇:高层次骨干人才下一篇:网络广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