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地理小论文(精选8篇)
高效课堂地理小论文 篇1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我上完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以后,我深深体会到:
快乐是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有兴趣学习,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试想一堂让学生索然寡味的课堂,一门让学生毫无期待的学科,怎么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求呢?
人文是内涵:地理课和其他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具备“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应该通过地理课堂让学生学习地理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地理知识,更要通过地理的学习来接受数学精神,地理思想和地理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
高效是方法:只有高效、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脱离“高效”,一切教学都是徒劳的,一切口号都是苍白的。所以,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应该是地理教师永远放在首位的指导方针,永远坚定不移的教学宗旨。
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预习流于形式目标不明确。学生“课上”除了听讲还是听讲,“课下”除了做作业还是做作业。学生课堂上“精力流失率”较高,“题海战术”学生成了“做题机器”,教书和与育人冲突,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冲突,素质教育与及格率冲突„„遇到了很多困惑,课堂怎样才能高效?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学会”与“会学”,“学会”与“会学”是地理课的基本要求。所以我觉得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是地理课堂教学的灵魂.。课堂教学的每个行为都应以学生学会什么为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深化,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事项,提供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呈现各种刺激、各种音频、视频,激励回忆,讨论总结、练习作业、反馈信息、迁移应用、实验操作等,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如此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会”变成“会学”。
并且我还觉得在地理课堂上要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要做到适时调控,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为此,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给以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查资料、动脑思考、动手操作、集体讨论、自我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控,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默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其次,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地理课堂高效的切入点。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仓库,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地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自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实验研究、竞赛、提问、讨论、交流谈话、音乐动画、网上查寻、问题答辩等,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感,从而兴趣盎然的学,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其次,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设置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实验探讨,生生相互讨论交流,分析形成结论,学生学习兴趣浓,自主空间大,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广开思路,大胆创新,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成了自我锻炼,互助研究的过程。
总之,高效课堂中师生和谐对话,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地理意识、留下地理思想、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高效课堂地理小论文 篇2
关键词:高效课堂,地理小实验,兴趣
在新课改形式下, 高效课堂的建设势在必行。地理高效课堂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也就是说, 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要不断地去创新、去发现、去总结。笔者认为, 地理小实验可以更加充实学校地理新课程的内容, 对于丰富地理课堂的内涵, 增强地理教学活力, 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小实验教学以实验活动为主要形式,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去, 通过动手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归纳探究等一系列活动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以体验和感受生活, 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现将我校 (注:此处指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学, 下文同) 教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开发出的部分地理实验素材总结如下:
一、模拟山前冲积扇的形成
材料:一杯小米, 一本书, 一张白纸, 实验过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 然后将小米或细沙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往下倒, 这一步一定不能少。在这个实验中, 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1) 试描述实验“冲积扇”的特征 (参考答案:地貌形态呈扇形, 从扇顶到扇缘海拔高度降低) ; (2) 拓展问题, 试讨论这个实验的局限性 (参考答案:并不能真实地模拟自然界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因为自然界中沉积物颗粒粗细不均) ; (3) 流水搬运物体的重量与水流速度的6次方成正比, 据此推测, 山前冲积扇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分布有什么规律 (参考答案: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这个小实验并不复杂, 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 原本以为很简单的一个实验, 学生不会有什么反应, 但事实上学生的反应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同时也说明了地理小实验在构建高效课堂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测量地理坐标的实践活动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是自然地理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这部分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降低教学的难度,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在课堂上可先讲授实验原理, 然后学生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 并得出结论。
实验器材:5米长的卷尺、2米长的直竹竿、粉笔、直尺、手表、铁桶、细沙、小水桶等。
实验地点:就选择在学校的运动场上, 地面平坦、空旷, 无干扰。
活动时间:秋分日正午前后一小时 (北京时间)
活动过程:上午11点在运动场集合, 各小组散开准备, 确定好圆心, 并量取一定距离, 向北画圆弧, 竿影长度测量一定要精确, 然后按时间填好。
观测表如下:
计算测量:
(1)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tgH=竹竿高度/最短竿影长度。
(2)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地理纬度, A=90°-H+B。
A:当地的地理纬度H:正午太阳高度
B:太阳直射点纬度
(本次活动时间是秋分, 太阳直射点纬度为0)
(3) 利用竿影最短的时间 (即12点) 与北京时间的差值, 计算当地的经度,
汇总报告:最后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实习报告, 让学生计算洛阳的地理坐标, 注意与理论值是否相符。通过这个实践活动,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合作探究精神, 也体现出了地理教学的生活化, 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三、开展课外调查活动, 拓展学生视野
地理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知识是抽象的或是学生缺乏经验的现象, 若单靠教师讲解, 学生一时很难真正理解、掌握, 因此, 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实验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比如, 在讲到“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时, 城市学生对农业了解甚少, 好多学生连红薯是怎样结出来的都不知道。所以, 课堂上可以先要求学生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接着就给他们讲解节气的含义及原因,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每个节气在课下查阅与其相关的资料或农谚。每到一个节气来临时就让学生到郊区转一转、看一看或者回家问问爷爷奶奶, 同时做好节气笔记。经过这样一学年的跟踪实践探究, 学生对二十四节气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并发现在电脑上查到的农谚与洛阳本地有好多不符合, 通过总结, 学生得出结论:农谚具有地方性, 地域差异显著。
四、模拟“热力环流”的形成
热力环流原理是学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关键, 又是学习大气水平运动的基础。本课内容抽象, 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学习热力环流时, 教师可以运用模拟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 该实验的一般教学过程如下:
1.引入实验。教师创设兴趣引入, 为实验教学做好铺垫。比如:“在寒冷的冬天, 教室关上前后门, 教室内暖烘烘的, 但是, 下课的时候, 前门一打开, 坐在前排的同学立刻会感到身上凉飕飕的。那么, 同学们, 在微观的世界里, 空气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猜想, 假设。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猜测。
3.模拟实验, 该实验操作可以教师演示, 条件允许的话, 也可以采用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演示。在演示前, 教师要提出该实验的观察任务: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着的。实验器材:长方形的玻璃缸, 胶合板或塑料薄膜, 一盆热水, 一盆冰块, 一束香, 火柴等。实验步骤: (1) 将热水和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头; (2) 用平整的胶合板或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不开口出盖严; (3) 在胶合板或塑料薄膜的一侧开个小洞; (4) 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4.分析讨论。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 并探讨其中的规律。通过实验, 学生可以看出烟雾在玻璃缸内的运动方向, 经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及教师引导, 分析得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5.得出结论。组内交流, 得出结论。
6.班级交流。在教师指导下, 各小组进行交流汇报, 教师要注意适时点评, 并促使学生达成共识。
7.前后呼应。在引入部分提到的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让学生试着用本节课的原理进行解释, 并让学生深入思考“在客观现实环境里还有哪些现象体现了热力环流的原理”。
8.总结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做出多元化的评价, 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高效率的地理课有哪些“小窍门” 篇3
【关键词】教学语言;学习情境;学法培养
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我们痛并快乐着。痛的是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备课、最后同学们根本不重视,地理课变成了同学们放松休息的地方;快乐的是看到在繁重的应试教育的课业负担下,地理课给了同学们一个喘息修整的机会。那么作为一个地理教师,我们该如何让同学们既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又能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学习效果呢?因此,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位地理教师应追求的目标。那么,一节高效率的地理课有哪些“小窍门”呢?在这里,我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一、精心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创设良好课堂情境,努力实施情感激励,有利于形成良好课堂氛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语言既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们的思维工具,有人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就教师而言,掌握语言工具,有效地发挥它“粘”的作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和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传递反馈,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个性的熏陶、感化,还是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的创造性活动,都必须借助地理教学语言。只有通过地理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多种感官、神经系统的积极活动,特别是听觉和视觉,才会为他们所接受,起到语言的交际作用,使他们获得的感性认识能够实现理性的飞跃。
二、精心备好每一堂课,活化教法
作为从教十多年的老教师,虽然对教材已很熟悉,但我仍然精心地备课,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备课时着重考虑的问题: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而且不仅做到事先备课,还做到事后备课,就是进行教学反思。坚持教学反思,能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专业化水平。反思产生于问题。开始时,我对许多问题模糊不清,包括对什么是有效教学,什么是低效教学,认识是笼统的,并不具体;肤浅的,并不深刻。
例如上《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采用教师先讲授,然后学生填图练习巩固的教法,大部学生都老老实实地去完成学习任務,但每个班总有些学生提不兴来,仍然我行我素,如何克服,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呢?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积极、情绪高涨地学习,顺利达到一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关键就看教学方法,经反思,我采用了拼图游戏法和小组竞赛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个个兴趣高涨,学习效果甚佳。
可见,坚持教学反思,通过审视、反思、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中的低效或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最终可产生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教学效率也不断提高。
三、创设学习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虽然只是几分钟的参与,学生从中会体会到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如在《西双版纳》这一节中,我用《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中播放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当地的热带雨林、孔雀舞、竹楼……美妙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同学们兴趣盎然,新课顺利展开。
四、重视学法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他们的学习技能以及智慧比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也就必须把学生的学法培养永远放在第一的位置。
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理解和自悟,指导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交给学生一把学好地理的“金钥匙”。教师要充分利用板书,明确知识目标,构建知识体系,对课堂的主要知识点,教师一一板书罗列,并且在每一个知识点留下空白的位置。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中找到这些知识点的阐述。例如《西双版纳》这一节,知识点有三个,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西双版纳的气候类型、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然后请同学们看书、看图,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挂图、地图册进行阅读。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地图内含大量的信息,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可以下座位与其他同学交流,通过看书、看图交流,请同学们来说说一个个知识点,说的同时请同学在每个知识点下面板书。如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这个知识点,老师引导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周边国家来来请同学们讲解,然后请同学上黑板上来完成板书,知识就容易掌握了,其他同学针对板书看看有无异议。知识点写的不全老师请同学们进行补充,老师小结来完成一个个知识点。再辅以一定量的基础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这样的课堂上,会有疑问,有惊讶,有问有答,有争论,也有笑声,情感起伏跌宕,学生情绪高昂、兴趣浓厚。
五、及时总结本课内容,做到“堂堂清、天天清”
这里的“清”字,不仅包含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包括对教学效果的“清楚”。在课堂上,充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以充足的自主空间和时间,尽量让学生动眼、动耳、动手,动脑、动口、动心,当堂消化、巩固、掌握新学习的课程内容。同时,通过练习、训练、问答、讨论、检测、考试等多种方式,了解、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并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真正达到全面完成地理课堂教学的“智、能、情、德”四项职能,而又不额外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如何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篇4
如何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第三中学 李莉 *** 摘要:打造高效课堂就是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运用上,重视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地理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通过自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实现知识达标。教师在关键时候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实现能力达标。同时教师要适时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知识迁移到应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词:自主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合作;讨论;探究;方法
现代教育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主要是自己阅读课本,操作实验等),讨论、交流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传统的地理教学本质始终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明确的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样,学生仅作为知识的容器,无法将知识转变为能力,无法实现对地理知识的发现和创新,显然,这与新的地理教学目标格格不入。
如何打破这种强调死记硬背地获取知识,忽略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局面呢?通过对地理教学的探索实践,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教师要摒弃“一支粉笔一张嘴,满堂板书到下课”的传统教学方法,敢于采用多
—1—
全国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征集
样化的地理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知识迁移到应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根据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浅谈一下地理教学中的高效课堂。【1】
一.培养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有了兴趣,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那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1.讲究课堂的导语艺术。(1)巧设意境,如利用音乐、诗歌、景观图片、视频等导入新课,渲染氛围,点燃情绪,渗透主题;如认识地球,我就播放一些宇宙中的地球图片以及各个星系的图片,地球上生机勃勃的万物景观,激发学生的兴趣,怎么只有地球上有生物啊,她在太空怎样遨游?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吗?在学海陆变迁时,我放了我们当地过去和现在的视频短片,让他们发现地貌的改变,进而探索原因。(2)承上启下,温故知新。复习旧知,及时表扬进步的学生,使他们有成就感;产生对新知的学习动力;(3)巧布疑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意识。(4)通过介绍小故事、组织测量实验游戏制作类的小活动让学生跃跃欲试。【2】
2.进行学法指导。在兴趣的基础上,要及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否则如果学习不见效,或成果不明显时,他们往往会逐渐放弃。好的
—2—
全国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征集
学习方法如同一把开琐的钥匙,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都至关重要。地理课的学法指导,一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二是教给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方法,如遇到难点读图时,要告诉他们读图的方法和技巧,从哪儿入手;三是教给学生总结归纳和探究问题的方法。这里要遵循的原则是:(1)要循序渐进;(2)由特殊到一般和由一般到特殊;(3)遵循认知规律的原则。只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培养兴趣。课外活动,最适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最适合他们的口味,对激发他们的兴趣有很大的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野外观察、气象观测、小论文写作、播放地理录像、地理图片展览、地理知识竞赛等地理课外活动,既有利于深化学生的地理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使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采取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只能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的学习方法只能是死记硬背,学生学到的知识只能是死知识,与实际脱节,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差,自律能力差,责任性差,对学到的知识迁移能力差,更缺乏主动探索创新精神,知识不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感到“学习无用”,学习的兴趣调动不起来,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价值观受到忽视。
—3—
全国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征集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教学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知识的迁移运用上,重视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建立以探究为主导,合作式、体验式、问题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指导学生预习,通过练习达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找出答案,不会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利用这种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参与,讨论达标。在地理教学中,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讨论,归纳总结而获取地理知识并形成能力。这种方式可按下面几个布骤进行:(1)预习课文,讨论学习目标;(2)交流讨论达标;(3)归纳总结;(4)进行测平补救。通过上面几个步骤,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师主导,突破难点,实现能力目标
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的地图、地理图表的技能,培养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读图训练培养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地图的种类很多,知识容量大,学生通过读图,可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
—4—
全国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征集
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对学生进行读图训练,要注意以下三点:其一要注意读图技能的分层次培养,即:(1)看图例,识记地理事物的符号;(2)在图上观察、明辩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3)快速指图,强化记忆;(4)从图中寻求规律。其二是通过读图,使地理知识空间化、系统化,把图与文字知识结合起来,形成地理知识体系。其三是通过读图,引导学生思考和联想,联系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并注意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四.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初中地理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国策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雄心壮志。这就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德育目标。在教学中就有意的渗透这些内容,把课本中的地理和身边的地理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3】
高效课堂是当今教育的主流,也是全面提高教学成绩和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它的开展既减轻了教师负担,又练就了学生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5—
全国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征集
【1】 张行涛 郭东岐,2003。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55 【2】 吴效锋,2008。教师的使命。辽宁大学出版社,13 【3】 刘仓劲,2007。现代素质教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38
地理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篇5
第一阶段。由临沂十二中的钱红老师和蒙阴四中的王海娇老师,上了一节同课异构课――地形图的判读。两位老师风格不同,但是精彩不断。整堂课,两位老师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贯彻市“三、五X”教学策略,把每一个问题都处理的淋漓尽致,尽善尽美。尤其是钱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他自身的素质以及对知识的融汇贯通,再加上她的恰如其分的赞扬,整堂课都觉得精彩不断,她简直就是一位引导者,整堂课他都把学生深深的陷入了思维的深渊。王老师的课,是对四种地形图的认识用“妙妙工具箱”把每一种地形图,都做了具体的分析。就像演电影一样把每一个知识讲授给学生。整堂课贯穿“学生先感知---老师给出正确答案---训练---最后强化“的主线。再加上她的幽默的表扬,学生们的积极性都踊跃不断,争先恐后。第三节课是由十五中的朱孝文老师讲授了一节讲评课。是对一张单元试卷做了分析。先从多个方面表扬了大多数同学,然后公布了出错率较高的题目,再让小组之间展开交流解决本组出错的问题,再把交流的题目写到黑板上,重点问题老师进行点拨。最后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强化应用。整堂课朱老师就是一位引导者,就是让学生去表演,小组合作体现的精彩纷呈,参与不断。总之,三位老师都各有特色的上了一节有代表性的课,我真是受益匪浅。
第二阶段。是临沂市教科研中心的李春光老师对”教师专业发展与高校课堂“做了一个精彩的报告,针对个人工作29年的工作历程,谈了自己的感想和收获。对高效课堂的背景,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与高效课堂的两个重要指标: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思维的深刻度两个方面作了重要阐述。以及对新教学理念的点滴和实现高效课堂的途径与合力和高效课堂教学从规范开始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报告。
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研修总结 篇6
达仁初级中学 黄小霞
伴随着初中地理教学课堂的不断改革,虽然中学地理一直为“副科”,但由于学科内容主要是反映通俗易懂的生活实际,故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初中地理不被纳入中考范畴,受开课时数的限制,地理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时间不多,这就迫使教师想方设法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以最佳的策略在短短的40分钟内完成好师生互动,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本人在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粗浅的做法是:
一、注重教材的解读
初中地理教材的内容编排有它内在的科学的联系,需要我们教师仔细去理解。在授课之前,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该科教学大纲,认真解读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法,精心编写教案,实施教学,从而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材解读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
在解读教材过程中,教师经常要仔细琢磨“教什么”,“怎样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在联系”,“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及“教材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关键及蕴含的思想方法、德育因素”等问题。所以说,教材解读又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重要途径。教材解读既关系到教,也关系到学,意义重大而深远。因此在解读教材时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四点:
1、正确识别教材的内容;
2、把握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
3、理解教材编写的思路与内容的逻辑关系;
4、明确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注重学情的分析
本着课堂高效的原则,地理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了上好地理课,课前教师应该了解的至少有班级学生资源、年级教师资源和社会新闻时事资源。
1、掌握学生的班级特点、区域特点
不同学校的生源质量不同,教学终端的目标不同,教育教学方法也不一样。就算是同一所学校由于班科搭配的原因,班级学习风气,班级目标导向也有差异。因此不同的班级特点决定着不同的授课方式。再则,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学生感受的社会知识储备也有所不同。主城区的学生、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农村中学的学生三者之间因家庭原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城市区域地理和乡村地理的感受各有侧重。教师在授课前务必掌握这一地理信息。调查当地学生的主要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同班级的群体有其主要的兴趣方向。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点后充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断扩展深化这些兴趣点,就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另外,教师有意识地以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地理教学方式让学生发现并建立一些兴趣点,这样,学生的稳固、长久的兴趣就上升为维系地理学习的长久动力。调查不同的学科知识安排进度
在初中文化学科体系中在知识内容上有关联。特别是语文、政治、英语、历史、生物、物理这些学科和地理的局部联系较多。如果教师在地理课堂有意识地拓展同期学过的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这就既培养了学生的知识链接能力,又能反映地理综合学科的部分特色。调查搜集当今的时事要闻
学生的学习积累中所得到的地理知识比例大体是这样的情况:地理课堂上的理性知识占80%,课外的感性知识占80%。而地理学习需要大量的感性知识作为支撑。我们这就需要让学生建立一个敏锐的大脑。学生通过上网、看电视、读报纸、看杂志等多种媒介了解社会时事要闻,扩充知识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进行点评。另外在课前三分钟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扩大影响,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也让广大学生关心生活中的地理,印证生活离不开地理知识,地理的现象与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的道理。这样建立起开放性的课堂学习系统后,师生教学相长的准备工作就初步完成。
三、课前扎实做好教学设计
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学生上好地理课的关键,也是教师运用最佳策略的智慧结晶。在设计教案时教师要注意突破三点:
1、目标性——教师授课目标应清晰。在每堂地理课堂上师生需要完成哪些教学目标,怎样完成教学目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吃透教材,考虑好每段小结,在学生每个阶段的活动之后能够给予学生一个简洁、精辟、深刻的评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其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佳状态,利于教与学的稳定平衡。相反,如果教师事先不作认真的准备,对教学理解不深不透,讲述时则含混不清,层次不明,繁琐不切要害,使学生摸不着头脑,就会使教学过程偏离原定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系统趋向于不稳定状态,导致教学的混乱和失败。
2、针对性——首先教学内容是面向全体,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教师应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了解学生容易在什么地方出问题,对教学的这些关键点,教师应提前构思好教学方案,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渡过难关。当然这也是教师在学生以往反馈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什么一般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道理也就在这里。其次,教育全体学生,但要针对最大群体的学生,这样以牵前引后,扩大学生吸收面。在教学人数比例过多的前提下,课堂40分钟的分配应突出学生整群中的最大群体。从初步实践来看,这样的收效最大。
3、高效性——课堂40分钟时间里应高效地达到或接近目标。要达到高效性就意味着要最大化地利用好时间成本。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们在想学的前提下,潜意识里计算着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消化最多的知识;或者是在知识一定的情况下,怎样利用最少的时间。这种时间利用的效用都体现着高效性。如果教师没有合理的安排,多出的时间他们会按照自己的习惯来消费。所以,教师教学要想体现出高效性,关键在于如何扩充知识容量或者如何扩展思维的空间。在一般情况下,这两者应相互协调为宜。
四、注重课堂教学的优化
教学的关键在课堂,课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战场。而课堂也是师生思维火花的交融之地。
要实现思维的交融,首先教师要修炼精湛的语言。知识的传授,师生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从某种意义讲,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可以决定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大小。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提高教学语言应用能力,尽可能多的使用风趣、生动、幽默的语言,还可以采用特殊地理语言,如地理谜语、谚语、成语、别称、诗歌、歌曲等。只有吸引了学生,知识流才能进入学生的头脑,思路才能打开。其次,开展多种途径的教学方式,建立多形式的信息交换平台,学生思路才能通畅。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启发式谈话、自学、提问、师生讨论,要求学生回答或绘画地图,以及巡视课堂作业,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保证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信息交换的畅通;同时还包括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包括旧有知识,其它学科知识以及社会实践知识等)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大脑中各子系统所储备的信息联系起来。这对于学生学习进步是有重要意义的。再则,提醒或强化学生在40分钟内完成知识过手。由于地理评价目前只是笔试成绩,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好的记忆力也不如正确的笔记记得正确。所以教师应培养学具备在最短的时间记好笔记的能力。另外,在记笔记的基础上,调动五官刺激大脑,该用眼睛定位置的注意观察与比较;该用嘴巴大声读的做到朗朗上口,该用耳朵听的做到声声如耳的地步。在这种高要求之下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问,要求学生答疑,教师最后补充解答总结。特别是每堂课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智慧的闪光点进行放大,鼓励学生参与自评与相互评价。比如说学生的提问好在哪里,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就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受到同学的尊重与赞扬。这是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培养了除笔试能力外最易被忽略的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了地理能准确完整地说的出来,这是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重点,也是真正意义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快捷方式。
五、注重学生评价的多样化
地理学习的评价应注重多途径收集信息,准确反映学生地理学习的结果及过程,激励学生有效地学习,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要符合诊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目的。丰富准确的评价信息是评价的基础。
六、注重课后教学反思
打造地理高效课堂的法宝 篇7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是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
课堂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 也是引导学生开发智力的场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更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 改变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联现状, 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情境, 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有机地结合。因此, 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不能仅为传授地理知识而讲, 而应把地理知识与学生周围相关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讲,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学之有用、所需, 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做好教学准备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关键
地理备课要做到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 而其中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我们必须了解学生,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 了解学生是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 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 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 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了解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 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2. 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1) 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大多没什么兴趣,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 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觉得地理知识浅显的可以从书本上了解到, 稍微难点的认为过于抽象、空洞, 没有把地理知识与衣食住行联系起来, 觉得学习意义不大, 缺乏学习兴趣。地理教师应该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创设情境, 把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增强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 还可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愿意听你的课, 这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 他们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教师而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 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某些特长等, 都是建立良好关系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包括道德、思想、业务、工作素质及业余爱好特长等。
(2)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让地理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 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 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从而使课堂缺少生机活力。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的运用, 可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 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地结合。它们通过网络以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形式传递信息, 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 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根据教学需要, 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 使事物的运动变化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 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 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 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 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 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3) 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课堂上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 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 自主地开展教学。开展“启发引导式”教学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重要手段。教师备课时要将整节课的内容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 以便引导学生看书、思考, 找出答案。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 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解决。教师应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 总结归纳本课题的知识点。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 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 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 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
(4) 地理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 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应用中学习知识, 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 不重视实践能力, 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 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 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因此, 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需的, 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需的, 有时候我们必须走出教室。例如, 讲到陆地地形时, 我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 我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 并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让学生走出教室, 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 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后及时总结
一堂课下来, 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差别;这次课中感到比较可取的地方有哪些, 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学生最突出的问题和作业中最大问题是否有记录;在下次课中如何解决在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等都要涉及, 以便做好课后的教学后记。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 我们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在课后要及时地回顾总结, 不断地调整、改进, 以期下一节课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
如何构建地理高效课堂 篇8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地理课
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构建的课堂。著名教育家斯卡纳金曾说过:“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没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可见,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我们要努力缩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地理课。因此,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意识占领学生的大脑。如每学期开始,我都对学生宣传口号:“爱学习,爱地理,我爱地理;爱生活,爱地理,爱的就是你!”学生感觉这个老师有点意思,由此对地理课产生兴趣。在教学中,每当遇到课本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我都尽量用地理原理去解释生活现象,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是有用的。我还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他们的思维与想象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知识并掌握技能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才有利于师生在互动中学习,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
师生互动应该做到“七动”,即动情、动脑、动耳、动眼、动手、动口、动身,师生围绕着教学目标,一起动脑思考。教师要采取各种手段设置悬念,刺激学生的大脑,为学生提供多种材料,让学生动耳倾听、动手演示、动眼观察、动口讨论、动情地思考。并动身到野外去调查、观察、实践,以培养学生应用各种资料联系生活、生产,获得知识的能力。“七动”中第一要素是动情,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交流,要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目光、慈爱的表情,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多思考,认真对待学生所提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加以讨论;要与学生交换位置进行换位教学;要让学生的思想如脱缰的野马从课内奔到课外,从书本奔到实践,从现在奔到未来,从而在快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
如在教学“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内容时,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由于目标定位在“合作交流”上,课堂教学因此从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变成了师生的互动式学习,课堂教学因而显得富有生气和活力。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就地图的种类和怎样从地图上有效地获取信息,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在互动中丰富了自己,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的意义上讲,就是要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学会”有被动的成分,“会学”往往具有一定的主动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其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其地理学习的能力,鼓励其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要使学生会学,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利用各种教学形式让他们自主学习。
如我在教学“我们需要纯净的空气”的内容时,设计的活动是“绿色法庭”:原告——大气;被告——人类。通过模拟法庭辩论,使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中学习到了地理知识,进而达到通过体验形成自觉保护大自然的行为态度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广泛搜集资料-查阅书籍、调查访问的基础上去探究问题的实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利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强调体验,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地理教学中,有丰富的现实教育内容,如爱国主义、国情教育、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等。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师生多交流,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中去体验、感悟,从而将这些思想观点化为自觉的行动。
在“国际合作”内容的学习中,我让学生模拟举行联合国会议,全班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扮演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代表、发展中国家代表、发达国家代表、世界一些重要国际组织代表,在实际模拟的联合国会议上,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角色,就“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出现的流血冲突”、“全球石油价格”两个话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他们认识到了联合国的重要作用,体验到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这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全球观无疑有着重要作用,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是自然而成的,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和追求的精髓。
【高效课堂地理小论文】推荐阅读:
地理高效课堂08-11
高效课堂初中地理08-20
营造高效地理课堂09-22
地理高效课堂策略10-26
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07-13
高中地理高效课堂反思01-07
地理高效课堂导学案12-04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浅谈07-22
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构建高效地理课堂11-25
高效课堂怎样进行小课题研究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