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语

2024-11-11

凉山彝语(共3篇)

凉山彝语 篇1

由于人们使用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发出来的单音节动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常生活中对动词数量的需求, 凉山彝族先民用单音节、双音节长音、一般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派生的方法创造、丰富凉山彝语动词。以往的凉山彝语研究没有从音节结构方面对动词加以分类、叙述, 以下从音节方面分析凉山彝语动词的结构。

一、单音节动词

凉山彝语单音节动词由单个动词构成。如:

it (睡) 、bit (挖) 、bi (读) 、pi (掀) 、nbi (分) 、nbit (凿) 、mit (饿) 、dit (栓) 、di (漂) 、ti (挑) 、tip (放) 、ndit (戴) 、li (去) 、gip (关心) 、hxip (说) 、zip (装) 、zzit (砍) 、sit (杀) 、sip (拿) 、ssi (花) 、ji (筛) 、bie (踢) 、nbie (射) 、ddie (造) 、mgie (撒谎) 、na (病) 、ku (偷) 、mgu (爱) 、put (撒) 、ggut (缝) 、mgut (刺) 、ngo (哭) 、hxe (借) 、hxo (养) 、sso (学) 、qo (跟随) 、shep (找) 、rep (收集) 、mgur (捡) 、zyt (批评) 、zy (种) 、dur (抗拒) 、rrep (伸) 、ra (吵) 、pop (开) ……

二、双音节长音动词

凉山彝语双音节长音动词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关的动词构成, 第一个音节的元音读长音, 其意义有的主要以第一个动词的词义为主, 第二个词义比较虚化;有的主要以第二个动词的词义为主, 第一个词义比较虚化;有的是两个动词的词义并重, 两个音节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形象的意义。

(一) 以第一个动词的词义为主, 第二个词义比较虚化的双音节动词。如:

nrox:ddie (填整) 、sot:ddie (计算) 、ssix:ddie (使用) 、ssot:ddie (招待) 、zhyp:ddie (组织) 、siex:ddie (平整) 、hat:ddie (掩盖) 、hax:ddie (劝和) 、hxip:ddie (和解) 、tex:ddie (和好) 、vup:ddie (买卖) 、hmat:ddie (教育) 、nbot:ddie (掩藏) 、pot:ddie (派遣) 、bat:ddie (解决) 、vup:ddie (卖) 、kit:ddie (筛选) 、zhex:ddie (切割) 、jiet:ddie (约定) 、shop:ddie (理顺) 、six:ddie (筛选) 、qup:ddie (守护) 、curx:ddie (建设) 、njox:ddie (平整) 、nbot:xie (藏匿) ……

(二) 主要以第二个动词的词义为主, 第一个词义比较虚化的双音节动词较少。如:

hxop:hmat (教育) 、ryr:ra (吵闹) 、yyrx:jjie (无力) ……

(三) 两个动词的词义并重的双音节动词。如:

ddip:lit (促使) 、pur:lie (反动) 、bbux:bbi (散乱) 、tup:nji (虐待) 、tup:mgo (侵凌) 、turx:jo (防范) 、pux:bi (花费) 、pup:di (糊涂) 、turx:jo (防范) 、hnip:re (埋怨) 、dop:jiet (准备) 、ngop:mge (思想) 、cyt:chop (规范) sot:ji (计算) 、zhat:dop (计划) 、 (筹借) 、nra:dox (谋划) 、ti:nrut (锻炼) 、shep:mgot (找寻) 、bbur:hmat (教训) 、bbu:nyix (死亡) 、tit:dda (康健) 、rryrx:jjuo (破烂) 、nryrx:nro (偏差) 、hlyp:nzie (破坏) 、ssyp:qix (诅咒) 、zhyx:gi (解释) 、rryt:zox (恨恶) 、yyp:ggex (取乐) 、ggep:bie (玩乐) 、zut:hmie (挑拨离间) ……

三、一般双音节动词

相对于双音节长音动词来说, 一般双音节动词的两个音节只表达一个平常的动词意义。如:

mop mgep (开会) 、vat jjip (摔倒) 、lat jjip (破烂) 、yyx zyr (淋湿) 、sit mgep (打仗) 、juo ggie (断) 、liex kie (砍) 、hxi py (关心) 、ggit cyr (消灭) 、hxi mgex (斗争) 、py qiet (批评) 、jot zze (煮着吃) 、cyx ndo (切着做汤喝) 、fux zze (烧着吃) 、do zzy (靠着活) 、qup nyi (守着坐) 、jie go (烧火烤) 、mgot ndo (寻找吃) 、shep ka (找着要) 、ggut ggat (缝着穿) 、ndip zze (索要着吃) 、lyx zze (乞讨着吃) 、hlut vie (观察) 、hna gox (访问) 、lup ggat (抢来穿) 、hmut it (陪睡) ……

四、三音节动词

凉山彝语三音节动词主要由双音节动词附加动词后缀构成。如:

kax sha wu (谢谢) 、guo luo hmut (生气) 、gur tur qix (共同戴) 、ggur vot qip (边吠叫边逃跑) 、hxip yy qix (又说又笑) 、gur nyi qix (共同坐) 、gur hxit qip (共同站) 、gur ndit qip (共同戴) 、gur zzy qix (共同骑) ……

五、四音节动词

凉山彝语四音节动词主要有以下几种语音结构形式。

(一) ABCD式四音节动词:这种形式由两个名词和两个动词相互嵌入组成, 其中AC为意义相近或相关的名词, BD为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关的动词, 四音节动词的意义由四个词的词义组合而成。如:

hxie jjuo nyuo lyp (感动) 、hxie fux nyuo ti (伤心) 、hxie ggur nyuo gga (热心) 、hxie pur nyuo lie (恶心) 、hxie nbut nyuo xie (烦心) 、hxie py nyuo ci (痛心) 、hxie ndut nyuo ga (烦闷) 、hxie vur nyuo jjip (喜欢) 、hxie zyr nyuo dop (准备) 、hxie zzur nyuo xie (调皮) 、hxie zzur nyuo shyt (捣蛋) 、hxie nzur nyuo yie (讨厌) 、hxie syt nyuo bit (好奇) 、hxie cyp nyuo ndot (堵心) 、hxie zzur nyuo sit (捣乱) 、hxie mgur vut na (妒忌) 、hxie qyt hla sha (hxie qyt la sha) (忧愁) 、ke ggep hxa cha (斗嘴) 、ke bot hxax xie (辩驳) 、ke bur hxa tat (顶嘴) 、ke dur hxa xie (顶撞) 、ku zex we zep (鼓励) 、ngop yot mge ba (想错) 、mux mo hxa zyt (耕地挖地) 、mux mgur wax sie (侵占土地) ……

(二) ABCB式四音节动词:这种形式由两个名词或动词和一个动词相互嵌入组成, 其中AC为意义相近或相关名词或动词, B为动词。如:

hxie jyp nyuo jyp (鼓励安慰) 、hxie zzy nyuo zzy (急红心眼) 、hxie qyt nyuo qyt (伤心烦闷) 、hxie jjuo nyuo jjuo (感动不已) 、hxie ndut nyuo ndut (心情烦躁) 、hxie gep nyuo gep (信任) 、hxie kat nyuo kat (高兴) 、hxie mga nyuo mga (同意) 、hxie zut nyuo zut (认真) 、hxie zzur nyuo zzur (调皮) 、jjyp ndop hxat ndop (到处走动) mu jox yot jo (让…做) 、mux bur yot bur (返工) 、mu yot qip yot (做错) 、mu nzit yot nzit (该做) 、mux ddie wax ddie (改造土地) 、mux hlyr wax hlyr (错过农时) 、mux lyr wax lyr (地震) 、mux go yot go (试做) 、mux mguo wax mguo (耙地) 、mux mgur wax mgur (侵犯边疆) 、mux zzie wax zzie (碎土) 、mux nra wax nra (丈量土地) 、mux jjuo vat jjuo (土塌地陷) 、mux njo wax njo (平整耕地) ……

(三) ABAC式四音节动词:这种形式由一个名词和两个动词相互嵌入组成, 其中A为名词, B和C为动词。如:

Mux zho mux duo (翻土烧土) 、mux zho mux njie (翻土碎土) 、mux shyr mu ngat (乱垦土地) 、mu bbo mu pat (土地起源) 、mux nbi mux she (分地) ……

以上是笔者对凉山彝语动词音节结构的分析, 因初次涉足这方面的研究, 不足之处在所难免, 敬请各位同行指正为谢。

摘要:从音节方面分析, 凉山彝语动词可以分为单音节、双音节长音、一般双音节、三音节和四音节动词五类, 以往的凉山彝语语法研究者很少从音节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阐述, 本文对凉山彝语的动词音节结构进行分类、阐述, 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凉山彝语,动词,音节结构

参考文献

[1]陈士林, 边仕明, 李秀清.彝语简志[M].民族出版社, 1985.

[2]杨朝晖, 何刚.现代彝语[M].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6.

凉山彝语 篇2

彝语言文化学院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是培养具有彝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及与新闻、文学艺术、翻译学、民族学等相关的学科知识, 能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翻译、新闻媒体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职业技能素质的专门人才。为了给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提供汉彝双语影视的创作、翻译、配音策划、拍摄、编导等就业、创业训练平台, 提高彝族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和实践创新能力, 彝语言文化学院2011年3月与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州电视台彝语中心达成合作协议如下:

彝语言文化学院每年安排10名学生到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州电视台彝语中心实践, 进行创作、翻译、配音、策划、拍摄、编导等工作, 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州电视台彝语中心负责指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完成各项工作, 并给予学生一定的生活补助, 双方一起培养品行好、身体好, 而且动手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一、合作企业基本情况

(一) 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

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是经六届州委常委会第76次会议研究同意成立的。中心隶属于州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主管, 属事业单位, 经费财政差额拨款。中心主要职能是负责电影彝语译制。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部, 总面积6.01万平方公里, 辖17个县 (市) 、616个乡镇, 总人口435.63万, 其中彝族197.45万, 占总人口45.3%, 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加上凉山周边语言相通地区的彝族群众, 彝语电影译制服务对象达300余万人。彝语电影译制不仅是为凉山彝族群众服务, 还辐射云、贵、川其他彝乡。资源共享, 是彝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民族语电影译制与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相连, 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大业中占有特殊地位, 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稳定、增进民族团结, 对外反渗透、反分裂方面有巨大作用。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成立30年来, 不但接待了不少国内语言、文字、影视界专家学者的参观访问, 还接待了印度、英国等国外语言、文字、影视界专家学者的参观访问。2007年开始全州开展数字电影放映, 彝语电影每年要求放映6000余场, 至今全州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6198场。单位下设农村电影部、数字化电影部、彝语电影译制部、办公室, 单位职工人数40人, 其中农村数字化电影放映人员10人, 管理人员12人, 译配人员18人。

(二) 凉山电视台彝语中心。

凉山电视台彝语中心自2009年1月1日开播以来, 以《彝语新闻》、《彝乡风》、《致富经》、《彝学访谈》、《彝语电影》、《彝州艺苑》、《天气预报》、《每周一歌》等栏目为核心, 从7:30开机, 一直持续到凌晨00:30结束。该频道的开播解决了部分彝族同胞看电视听不懂内容的问题, 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彝族群众看电视的需求, 深受广大彝族群众的喜爱。彝语中心丰富了覆盖节目信号的西昌城区彝族同胞的文化生活, 没有覆盖节目信号的各县彝族同胞纷纷给凉山电视台彝语中心打来电话, 希望早日开通彝语频道。

自频道开通以来,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 收到各地各界来信来电3400多个, 网络留言13000多条。舆论认为, 频道的开通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彝族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对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地方社会经济跨越发展意义重大, 对广大彝族民众了解当地政策、获取脱贫致富的信息有积极的作用。

二、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彝语言文化学院与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电视台彝语中心合作, 一起实施教学活动, 既能发挥彝语言文化学院与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电视台合作的各自优势, 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 使彝语言文化学院与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电视台彝语中心双赢共进。

(一) 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彝语言文化学院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开设了《翻译理论与实践》、《彝汉英翻译对比教程》、《彝文写作与实践》、《新闻采访与实践》等课程, 学生在课堂式获得理论知识, 学生在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电视台彝语中心实践, 撰写新闻稿、翻译影视作品, 配音等等工作, 学生们将学到的书本知识有机地与实际结合起来, 充分地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使学生增加社会阅历, 积累工作经验。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是职业场中的决定因素, 但这些因素是校园里学不到的, 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才能缩短毕业后适应社会的时间, 在校外实践中日积月累, 把体验融入自己的知识, 通过实践的检验, 最终升华为自身的阅历和经验。彝语言文化学院与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电视台合作,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生在电影译制中心、电视台彝语中心实践活动中, 学生需要翻译不同的作品, 为不同的角色配音, 撰写各种新闻稿等工作, 会遇到大大小小许多的实际问题。学生要互相讨论研究, 向老师请教, 在课内、外书本中探问究竟、查找答案等。学生通过一次次成功地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磨炼意志、发展个性、锻炼能力,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成为“学历、素质、技能”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在实践中与电影译制中心、凉山电视台彝语中心工作人员同劳动、同生活, 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单位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 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这不仅能为学生直接了解具体岗位的技术要求, 提高职业能力, 为毕业与就业接轨,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 帮助大学生树立市场意识, 端正就业态度。

电影彝语译制中心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数字译制方法, 译制节目采用数字压缩技术, 利用国家广电总局数字节目中心平台, 面向全国发行数字彝语电影。学生在实践基地拥有先进的设备和模拟实际工作岗位的训练氛围, 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市场意识, 端正就业态度。学生通过实践认知社会中的优胜劣汰, 培养竞争意识, 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要求, 端正就业态度, 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从而真正做到量能定位和量力就业。实践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立业观, 适应市场, 顺利就业。通过校外实践, 学生提前了解社会、认知自我、准确定位, 树立正确的立业观和择业观, 在就业过程中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 在短时间内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四) 有利于软硬资源共享。

彝语言文化学院为了给学生提供彝汉双语影视的创作、策划、拍摄、编导、翻译、配音的创业训练平台, 建立了音视频非线性编辑实验室。但是彝语言文化学院教师中没有音视频非线性编辑相关专业的教师, 不能给学生专业的指导。学院与电影译制中心、电视台合作后, 每年电视台彝语中心的老师、电影译制中心的老师都主动到学校给学生作专业指导。同时, 学生在实践练习中完成电视台、电影译制中心的部分工作, 达到双方资源共享、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双赢共进的目的。

三、合作成效显著

彝语言文化学院围绕人才培养目标, 让学生在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和电视台彝语中心实践, 进一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深化教学改革, 使培养的学生基础更扎实, 知识愈加拓展, 实践得到强化, 技能得到培养, 素质得到提高, 质量得到保证。彝语言文化学院与凉山民族译制中心、电视台彝语中心的合作是成功的, 成果是显著的。

在电视台彝语中心实践的学生, 承担了《彝语新闻》、《彝乡风》、《致富经》、《彝学访谈》、《彝语电影》、《彝州艺苑》等栏目的编辑、撰稿、采访、翻译、制作等实践, 节目深受广大彝族群众的喜爱, 同时学生的能力也深受电视台彝语中心的工作人员的认可, 每年都有学生被电视台彝语中心择优录用。2009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 长期在凉山电视台实践, 积累丰富的经验, 在2013年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彝文室招聘时, 脱颖而出, 被顺利录用。

在凉山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实践的学生, 每年参与译制故事片26部以上, 科教片10部以上, 在实践中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影视制作的兴趣。2011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申报了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彝族影视资源开发的创业训练》, 2012年初拍摄首部大学生母语作品《彝文之恋》。《彝文之恋》是一部呼唤彝人学习彝文的感人生活励志片。通过男主角追寻学习彝文之路的艰辛历程, 表现了其热爱彝族文化的执著与奋斗, 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彝文专业学生的自我觉醒———彝族的文化永远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彝族青年学子更有责任和义务掌握彝族的语言和文字, 传承彝族的历史和文化。

2013年拍摄了一部时长60多分钟的首部彝族题材爱情悲情喜剧电影《一瞬间》, 既是一部让人捧腹大笑的喜剧电影, 又是一部催泪感人的悲情电影, 还是一部反映人性本真、极具教育意义的电影, 更是一部形象艺术的禁毒宣传电影。

2014年拍摄了彝族母语电影《邛海记忆》, 2014年4月29日在西昌学院南校区学术报告厅隆重首映, 师生反映很好。与此同时, 将在5月初把《一瞬间》电影的DVD、VCD光盘制品发行广大彝族地区。

总之, 彝语言文化学院和凉山电影译制中心、电视台彝语中心的合作, 给发展中的彝语言文化学院带来勃勃生机, 双方的成功合作将形成“资源共享、双赢共进”的校企合作新局面。今后, 我们将继续利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践环节的改革与探索, 加强和完善实践基地的建设。同时, 应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这一校外的课堂,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素质, 为凉山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摘要:目前流行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 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 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 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本文以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与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电视台彝语中心校企合作为例, 论述了高等院校彝学专业校企合作的意义与成效。

关键词:校企合作,意义,成效

参考文献

[1]张秉钊.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高教探索, 2005.04.

[2]周莉亚.浅谈对“校企合作”意义与作用的认识[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06.

凉山彝语 篇3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在四川省凉山州的部分彝族地区,电视仍是当地群众主要的媒介接触方式,电视剧又是最为大众化、受欢迎的节目类型。受语言限制,相当部分彝族观众无法观看汉语剧集。为了让优秀电视剧进入彝族人民的生活,彝语配音电视剧便应运而生,有了极大的传播空间。

大众传播媒介是现实的加工厂,电视剧在形成人们的世界观、现实观等方面,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为探究彝语电视剧在传播中起到的作用,研究者以凉山州喜德县为例,调查彝语配音电视剧的播出和收视现状,分析此类节目的现实影响,针对其中可能存在的传、受不对应问题探寻改进之策。

2 文献综述

2014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创新载体和方式,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1]。因此,在促进民族地区建设,保证社会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新闻传播研究将民族地区列为了重要的研究对象[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少数民族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其中,包含少数民族语言、元素的电视剧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例如,依乌[3]对四川彝族、藏族作家的电视剧创作题材进行了研究考察。蒋雪娇[4]研究了新疆少数民族语言影视译制业的现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节目数量、质量方面的建议。

在指向彝族地区的研究中,最为集中的议题是电视媒介接触与社会发展。学者们总体上用“发展的”话语阐述了地区与电视的关系。李春霞[5]对彝族山村草坝子使用电视后的变化做了研究,她指出,通过电视对草坝子的“植入”,现代文明与本地文化发生交汇,草坝子完成现代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转变[6]。杨晓军[7]则在对彝族村落的媒介消费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电视对村民社会流动的影响。

3 研究设计

本次研究选题的缘起,是研究者对当地群众自制的彝语短剧的兴趣。而当研究工作正要开展时,研究者得知了彝语频道已有译制播出的彝语电视剧,于是便针对彝语配音电视剧展开调研。

总体而言,在可查见的新闻传播类文献中,与彝族地区相关的电视剧传播研究所占比例较小。电视剧在彝族地区的传播、收视状况方面的个案研究仍属空白。为此,研究者希望借此次研究,为学界提供一些关于彝语节目传播过程的一手资料,为后续更多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将喜德县作为调研地点,是因为现代彝语的标准语音正是以喜德县彝语方言音作为基础音。在目前公开出版的影视作品中,所用彝语均为喜德县语音。调查彝语电视剧在彝族地区的传播情况,喜德县具有十分典型的代表性。

研究的主体部分是一次中等范围的问卷调查和一次实地访谈。两次调查对象在年龄、学历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电影、电视剧偏好,题材偏好,观看动机上也存在显著差别。

4 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

研究者制定了一份共包含23道问题的问卷,其中单项选择题12道,多项选择题9道,填空题2道。内容包括:受访者个人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家乡、学历等;收看彝语频道的频次、时长、时段、方式等;收看电视剧的偏好、动机、预期等;对彝语频道和彝语电视剧的建议等。

问卷以两种方式发放:1)以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本科在校生为对象发放;2)在网络端借助“问卷星”网页工具,投放到彝族贴吧,或让彝族师友在亲友间转发。纸质问卷发放200份,回收170份,回收率85%;网络端问卷填写340份,回收340份,回收率100%。最后回收问卷总数510份,有效份数505份,总有效率99%。

实地调研阶段,研究者在当地一名向导的带领下进行工作。方法为在喜德县城街道及周边乡镇进行随机访问,访谈提问以前述问卷作蓝本。本次调研共进行访谈54次,记录在案53次。

本次问卷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以描述统计分析和多重响应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5 结论

对比以年轻受众为主(85.1%集中于20~23岁)的问卷结果和以中老年受众为主(75.5%大于31岁)的实地访谈,研究者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对电视剧和电影的偏好不同。年轻受众受流行文化影响较大,平日接触的影片制作水准比较精良,“看电影”也被视作是时尚的活动,因此他们更偏爱电影(78.7%)。而中老年受众则因为考虑到连续性,更偏爱电视剧(80.4%)——即使他们因工作或家事错过了剧集,也可以跟上接下来的故事。对他们而言,电视剧是更好、更“传统”的选择。

其次,是电视剧题材的偏好。研究者发现,年轻受众对电视剧种类的偏好更多元,且偏向于更具现代感的题材,各分项间的选择分布也大体均匀(民族11.4%,青春11.0%,农村10.9%,现代10.6%,历史8.3%,军旅8.0%)。而在实地调查中,彝语频道现有的电视剧题材似乎对中老年受众的题材偏好产生了设置议程效果——受访者喜欢的题材与已有的题材高度重合(军旅27.1%,抗战23.3%,现代12.4%。频道现有题材比例:军旅62.5%,抗战25%,现代12.5%)。研究者认为,产生这样差异的原因在于两个群体媒介接触经验的多寡。

年轻受众具备自行搜索和接触其他媒介的能力,他们在长期的媒介接触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偏好。而对于常年无法接触到多样化媒介的中老年受众,彝语频道的电视剧就成为了他们为数不多的经验来源。在日复一日的观看中,受众对自己熟悉的题材更易产生好感。因此,彝语频道对广大中老年受众的媒介观影响重大,很有大力发展的必要。年轻受众可以便捷地从网络获取各类资源,而中老年受众由于缺乏相应技术,对彝语频道的依赖更为突出。彝语频道及其节目的重要性,由此得以凸显。加强少数民族传播事业的发展,鼓励原创性、本土化作品,对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

最后,年轻受众主要关注彝语频道的娱乐功能,更常收看电影、电视剧、音乐节目(彝语电影19.1%,彝语动画片16.6%,行者音乐汇13.1%);而中老年受众主要看重频道的文化遗产传承功能(彝语新闻21.7%,彝学访谈16.8%,彝语电视剧15.2%,跟我学彝语10.9%),他们从电视中学习本民族文学经典、风俗礼仪和神话传说,更切实地把它当作学习彝语彝文的范本。两个年龄层受众取向上的差异,应该可以为彝语频道如何发展自身,带来方向上的启示。

6 建议

研究者对彝语频道及其所属单位、主管部门,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对彝语频道的发展重视程度,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尽量扩大彝语频道电视信号覆盖范围。政策方面,建议尽快将彝语频道由“试播”转为正式播出。员工薪资水平较低、频道无法自主接拍广告、设备落后、节目重播率高,都是试播阶段资金缺乏的表征。网络直播平台应继续加强建设推广,让更多观众通过多种方式收看彝语频道,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

2)节目内容考虑多样化需求。

对于年轻受众,需要更加多元丰富的节目内容,如果再加上浓厚的民族元素将会更有吸引力。对于中老年受众,则要更加注重大众传媒文化传承方面的功能,在节目中加入更多民族经典、掌故、历史传说、风俗仪礼的内容。厚重的文化底蕴是彝族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要充分将其利用起来,发展独具特色的民族电视传播事业。

此外,注重民族原创元素,尽量多生产由本民族创作、制作的节目。具备民族元素原创节目,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在参与市场竞争时,这些产品必将因自身的特色获得更广泛的瞩目,在向外界传播彝族文化时做出独特贡献。努力“走出去”,与更多少数民族电视频道进行交流,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共同探索新时期少数民族电视传播新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09-30.

[2]郑保卫.壮大传播·增强团结·促进发展——民族地区新闻使命与责任[C].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

[3]依乌.势头渐旺——四川少数民族作家影视剧剧本创作概述[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8).

[4]蒋雪娇.新疆少数民族语言影视译制业现状及发展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1.

[5]李春霞.彝民通过电视的仪式——对一个彝族村落“电视与生活”关系的民族志研究[J].思想战线,2005,31(5).

[6]李春霞.电视与彝民生活[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中国保险集团下一篇:糖尿病患者与血糖监测论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