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地区

2024-10-16

凉山地区(精选10篇)

凉山地区 篇1

改革开放以来, 凉山彝族自治州 (以下简称凉山) 尽管社会不断进步、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初步形成了一二三产业鼎足而立的局面, 但与其他地区相比 (尤其是东部远海地区) , 总体上还属于贫穷、落后的地区,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资源优势未转变为经济优势, 优势产业集群尚未真正形成, 区域品牌缺乏。因此, 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建立攀西经济发展区的历史契机, 科学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破解“富饶的贫困”这一现实的悖论, 壮大凉山优势产业集群, 建设富有凉山特色的区域品牌, 对实现凉山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凉山区域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区域品牌是市场对某区域中某类产品的认可, 是众多同类企业行为的综合体现, 它为一群生产经营该类产品的企业所共同拥有, 消费者能通过该区域的名称联想到这类产品。近年来, 凉山为了加快地方工业化进程, 实施“工业强州”战略, 把规划建设工业园区作为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增效益的有效措施, 并坚持立足资源优势, 把突出产业特色作为提升开发区内涵和功能的主要内容, 使一个个同类企业组织相对集中的特色工业园区成为主导产业生产基地, 使一个个产业集群在布局上相对集中在一个固定区域等等, 对构建优势产业集群, 加快区域品牌建设, 促进凉山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但由于凉山地处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 受众多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 产业集群的构建和区域品牌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1. 区域品牌产权不清晰

区域品牌属于特定的区域, 并非由个别经济主体占有。只要是属于这个特定区域的厂商就可以使用, 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规范, 很容易出现品牌产权主体不清。一旦没有明确的主体来有效地规范区域品牌的使用, 必然导致使用失控, 品牌价值贬值。四川凉山盐源县境内的泸沽湖就是一个实证。闻名天下的神奇女儿国 (泸沽湖) , 一般都只知道它在云南, 其实大部分地境在四川。原因就在于地方政府对泸沽湖这一重要的区域品牌产权认识不清, 缺乏相应的保护和管理。

2. 缺乏区域品牌的公共物品属性的保护

区域品牌是一种公共物品,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是指难以用有效的手段阻止其他主体使用这一品牌, 也就不能控制该品牌的使用者数量。非竞争性是指区域品牌被更多的主体使用时, 在短期内不会影响其效用。这一属性导致许多品牌的使用者仅仅利用品牌价值, 而不会对其价值进行保护和创新。如果不借助外在的力量对其加以有效的控制, 就会使得品牌使用者鱼龙混杂, 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使消费者对区域品牌失去信心, 品牌价值贬值.凉山彝族漆器就是一个典型。彝族漆器是在有数千年历史的彝族古餐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手工艺品, 作为领略彝族风情和传承彝族文化的物质载体, 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然而, 目前生产制作彝族漆器的大小作坊上百处, 行业内耗严重, 产品品质参差不齐, 市场秩序混乱, 并最终受假冒伪劣产品“株连”, 遭遇品牌危机。

3. 忽视无型资源的开发, 区域品牌竞争力低下

凉山资源优势的利用和开发, 往往注重丰富的有形资源, 相对忽视无形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凉山是古代著名“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 长期以来积淀了厚重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到了现代, 西昌作为国家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 建立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多次承担国家航天卫星发射任务, 尤其2007年出色的完成“嫦娥一号”航天发射任务, 使凉山的知名度大大提高。面对如此丰富的无形资源, 却无法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 原因就在于忽视区域品牌建设, 缺乏区域品牌建设的专门机构和人员。而现有的品牌知名度不高, 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弱, 很难开拓市场, 提高市场份额。

4. 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 区域品牌的优势不突出

凉山是拥有世界级的富集资源, 其中水能资源富甲天下, 流经凉山的“三江” (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 及其支流水能可开发量达5800多万千瓦, 占四川省水能可开发量的57%, 占全国的15%;矿产资源得天独厚, 已探明的84中矿产中, 稀土、铁、铅、锌、铜、锡等金属储量居四川省第一;生物资源极其丰富, 被誉为“川南粮仓”和各类动植物的“基因库”;旅游资源绚丽多彩, 是大香格里拉环线的腹心地带, 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泸沽湖、邛海泸山、螺髻山、灵山寺等国家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水能、矿产、农业、旅游等自然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形成“黄金组合”, 开发潜力十分巨大。尽管政府提出立足资源优势, 以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 构建水电产业、矿冶产业、绿色特色和旅游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战略, 但资源的掠夺式开采, 低附加值的原始产品和初加工产品的异地转移, 导致资源优势尚未转变为经济优势, 资源本地化水平十分低下, 优势产业集群并未真正形成, 区域品牌优势尚未凸显。

5. 地方行业协会对区域品牌建设的作用较弱

行业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 理应在区域品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在当前凉山地方经济管理体系中, 这一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不少行业缺乏完整的统计, 行业协会不能定期向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专业分析和建议, 由于行业协会对企业缺乏一定的规范和相应的职能授权, 使其与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相互依存关系;行业协会对国内外的行业发展动态和市场信息无法全面地收集和系统分析, 企业没有这些参考信息也不能了解国内外的市场动态, 结果处于盲目的生产和竞争状态, 从而不利于区域品牌形成。

二、凉山区域品牌建设的措施

区域品牌作为产业集群成长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是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凉山如何发挥资源优势, 构建优势产业集群, 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品牌, 是凉山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借鉴资源富集地区区域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 结合凉山实际, 笔者认为应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1. 完善区域功能是实现区域品牌发展战略的保障

区域品牌的建设需要一个功能齐全、交通便捷的中心地域支撑。政府是经营区域的核心主体, 对构成欠发达地区区域功能载体的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要进行战略管理和重组。凉山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政府必须着力于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 尤其是城市的道路交通、通讯、电力供应等。道路对区域品牌的创立作用不可忽视, 通讯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区域与外界信息资源的交换能力, 而完备的电力供应设施可以保证充足的电源和稳定的电压, 为区域的各种活动提供能源上的保障。凉山要进一步壮大西昌市城域经济圈, 突出其在凉山经济发展中的极核作用, 充分发挥西昌在凉山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和带动效应。

2. 抓好无型资源的开发是实现区域品牌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

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区的凉山, 辖区内有彝、汉、藏等十多个世居民族, 其中:大凉山彝族文化和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文化遗存品味极高, 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作为古代著名“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 发展历史文化旅游极具特色;作为“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和全国卫星发射中心, 具有生态旅游、阳光旅游和科技旅游的独特条件。因此, 在对有形资源的开发和整合的同时, 更应注重对无形资源的挖掘和整理。依托报纸、电视、网络、杂志、画册等媒介来传播一流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旅游形象, 以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 提高凉山的知名度。只有抓好无形资源的开发, 重视对有形的自然资源进行包装和打造, 才能扩大品牌的知名度, 增强品牌的竞争能力, 区域品牌发展战略也才能最终变为现实。

3. 立足优势自然资源, 构建产业集群, 是实现区域品牌发展战略的现实路径

产业集群是产生区域品牌的基石, 产业集群的集聚、竞争、合作、学习、创新的内在机制和弹性专精的生产方式是创建区域产业品牌的重要途径和重要载体。产业集群中的产品、成本、渠道、创新及企业品牌, 形成区域品牌建立的重要条件。凉山作为资源富集的欠发达地区, 立足资源优势, 延长产业链条, 增加产品附加值, 通过资源本地化利用和就地裂变增值, 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发挥后发优势, 构建产业集群, 实现区域品牌发展战略的不二选择。根据凉山资源优势的现状, 应着力做强水能产业基地、做精矿冶产业基地、做优绿色特色产业基地、做特旅游产业基地, 以构建水电、矿冶、绿色食品加工、旅游等产业集群, 实现区域品牌发展战略。

4.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是实现区域品牌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和根本保证

工业园区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域, 是在一定范围土地上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 是一种促进、规划和管理工业发展的手段, 是区域品牌的表现形式。在凉山, 工业园区的建设最近两年才起步, 正在着手建立的园区有“西昌北食品、医药绿色产业工业园区”、“经久黑色金属、水泥重工业园区”、“甘洛铅锌工业园区”、“会理马河工业园区”、“会东满矿重工业园区”、“德昌大坪子工业园区”等。从目前情况看, 工业集中区的规划不尽科学合理, 缺乏科学理念的指导, 没有综合分析集中区是否便于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 大都是因陋就简在现有企业的区位上实施的集合。由于起步晚, 资金匮乏、技术落后, 导致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配套服务功能不齐全, 新入住的企业在办理土地、交通、水电等要素配套相关手续烦琐复杂, 困难很多。工业集中区内相对独立、彼此依赖, 既有专业分工又有资源补偿、在同一产业链上的不同企业集聚效应和辐射效能还不明显, 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为此, 借助其他地区的经验教训, 下一步凉山工业园区建设的模式应是按照循环经济法的要求, 以本地资源为依托, 以优化环境和凸显优势工业为目的生态工业园区。实践证明:作为资源富集的欠发达地区, 只有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才能最终实现区域品牌发展战略。

5. 发挥行业协会的主体作用是凉山区域品牌建设的后生力量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 政府职能将逐步转变, 区域内的行业协会、商会应逐步成长为区域品牌运营的主体。凉山地方行业协会、商会要充分发挥自我约束和凝集向心作用, 以形成良好的商业环境, 通过引导企业间的合作, 增强企业间凝集力, 为建设区域品牌提供组织保障。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培植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 通过行业协会和商会的组织和号召, 在集群中以知名品牌为纽带, 组建品牌俱乐部, 扩大名牌产品生产能力, 并在大量企业品牌的基础上逐步创造出区域品牌, 成为集群内大量企业的共同资产。与此同时, 还要引导名牌企业做好品牌延伸, 既可以使一些质量上乘的无牌企业共享品牌无形收益, 提高产品附加值, 又可以摊低创牌费用, 降低单位成本, 使品牌的无形资产在运动中增值, 提高产品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骁肖阳:基于产业集群类型的区域产业品牌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 2008 (03) :20

[2]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7-33

[3]陈传明:福建省矿产资源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资源与产业, 2007 (2) , 34-36

[4]蓝光喜侯可:对我国区域品牌建设的探讨[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6 (10) , 32-33

凉山地区 篇2

【关键词】彝族地区 初中美术 教学质量 方法

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有了长足发展,但教育不平衡的问题也日趋严重。走进四川大凉山彝族聚居区,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差距是那么的明显。彝族地区的美术教育教学基础建设滞后,教师队伍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初中美术作为一门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人文课程,必须在教学一线上给于重视,正视现状,改善条件,不断的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

一、凉山彝族地区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凉山彝区地理环境不佳,生活条件恶劣,交通闭塞,使得当地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该地区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比较落后。进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但就一些偏远的山区来说,教育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以初中美术教学为例,城市的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教学系统也比较完善,但相对比较偏远的山区和农村来说,美术教育则比较落后,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彝族山区学校的中小学还没有真正落实美术课,近60%的农村山区没有美术专职教师,美术教师多由其它学科教师兼任,有的学校甚至无教师、无教材、无作业、无考核、无检查。同时重智育而轻美育的思想依旧存在,使得凉山彝族地区很多地方的美术课基本上流于形式。其次,由于凉山彝族地区教学设备、教师素质等方面的不足也影响了初中美术教育的时代性、实用性、灵活性,从而出现对美术教育认识的片面性,影响了学生的审美意识,造成了该地区审美素质普遍低下的局面,进而从根本上制约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严重影响了美术教育的质量。

二、提高凉山彝族地区初中美术教育质量的策略

鉴于凉山彝族地区特殊的教育现状,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该地区美术教育的潜力,并能够运用自然环境作为美术教育的素材,从教学实际出发,大胆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变劣势为优势,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术教育。

(一)充分挖掘彝族地区现有的文化资源,丰富美术教育的素材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初中美术教育充满活力,还能促使孩子们热爱美术和学习美术。学习美术的人多了,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才能大幅度地提高,彝族地区美术教育才会不断发展并走向繁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根据教材以及课程的安排,组织学生走进青山绿水间,开辟教室以外的教学新场所。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大自然,描绘家乡,这样不但能使孩子们兴趣盎然,还能使他们的作品富有真情实感,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少数民族地区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会看到诸如鹅卵石、泥土、羽毛、树叶等都是进行工艺制作的好材料。结合这些资源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制作出如编织、树叶拼贴、捏泥人、种子粘贴等工艺课。另外,由于如今大多数地方的中学所使用的美术教材内容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脱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鲜活的生活感知体验,远离了他们的文化氛围,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切勿照搬教材中的美术教育模式。

(二)在教学中融入具有地方特色的彝族文化

彝族本身是一个不缺少美育的民族,不论是凉山彝族地区的城镇学校,还是山区农村贫困学校,他们的美术是植根于生活,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红花绿叶,在这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美丽的青山彝寨是他们的家,是他们最为熟悉和热爱的土地。身着母亲绣的衣裙、鞋子、头帕和飘带,不仅传统深厚,而且图案繁多,花卉瓜果、飞禽走兽、人物风景、神话传说……这些来自于生活的丰富素材为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了很好的资源。而且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术资源库,都有着可以让我们美术教育者吸取的精华。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美丽、质朴、可爱的民族,摄取美丽的自然画面,并以此为媒介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所以,在凉山彝族地区的美术教育中,我们可以结合彝族自身的民族特色对学生进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既传承民族的文化,又结合外面的文化创新与发展,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下,学生同时拥有了继承与创新的活力,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也能充分发挥民族文艺复兴的作用。

(三)与时俱进,多向学生传授一些与时代接轨的美术内容

我们在充分发挥和继承本地区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还应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美术学习兴趣,还能更深层次地了解美术在不同环境、不同地域、不同社会层面、不同的经济基础下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在一些中学的美术教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同样的内容,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达芬奇、米开郎基罗的著名油画时,城市里的学生一部分都能懂,但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几乎根本不知所云,一方面正是由于农村学生对外面世界的认识较少。因此老师更需对他们细心教导,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如介绍文艺复兴的作品时,应当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使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了解这个时期的文化。另一方面彝族地区的学生深受自身文化的影响,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一时也很难理解外面的文化,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普遍茫的现象。正因为如此,多向彝族地区学生传授一些与时代接轨的美术内容就更显重要。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新的教学成果,走出室内教学的局限,不断开阔眼界,彝族地区的美术教育才能真正发展,美术教育的目的也才能真正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走出原有艰难的教学困境,最终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杰.浅淡边缘地区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建议[J].读与写,2015(03)

凉山地区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 篇3

1 水稻旱育秧技术

1.1 育苗前准备

1.1.1 秧苗选择。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 没有污染并且排水较好的中性旱田作为秧苗苗床。水稻田不宜用作苗床, 除非地势较高、土质肥沃的水田。宁南县大多选用黄棕壤土、中等肥力、海拔1 000 m以上的田块育秧。

1.1.2 调酸处理。对于苗床土壤, 在播种前1 d, 用1% 浓硫酸水进行浇洒, 使土壤p H值在4.5~5.5 之间。

1.1.3 选用品种。选用四川省杂交水稻主要推广品种, 如川优6203、蓉18、德香1403、宜香4245、渝香203、Ⅱ 优498等。播种前在阳光下曝晒2~3 d, 打破休眠状态, 提高水稻发芽率。

1.1.4 种子处理。种子选好后, 用2%石灰水进行消毒, 水温在15~16 ℃, 浸种2~3 d。在30~32 ℃条件下催芽, 种子破胸80%后, 温度降到25 ℃, 经常翻动种子。温度降至常温时进行晾芽。

1.2 播种管理

凉山地区3 月底至4 月初下种, 平均气温达到5 ℃时播种, 按苗床与大田1∶10 的比例整理苗床, 苗床的规格是1m×10 m, 每10 m2播种0.5 kg种子。播种时将种子压入土内使其与土壤充分接触[2], 还要用过筛无草籽细土覆盖0.5 cm, 播种后浇透水, 用一层薄膜保温保湿。视苗床水分含量情况, 缺水及时补浇, 保持苗床湿润。

1.3 温度管理

种子播种后, 要保持棚内温度30 ℃左右[3], 以利于种子早出苗, 出齐苗。在一叶一心期, 棚内温度保持在25~28 ℃;二叶一心期, 棚内温度保持在25 ℃左右, 并适当通风揭膜, 防止秧苗疯长。起苗1 周左右, 可将薄膜全部移走锻炼秧苗, 以使秧苗适应外界自然环境。

1.4 移栽

水稻宽窄行栽培有2 种方法, 即1 垄宽行和4 垄窄行或1 垄宽行和2 垄窄行。大量实践证明, 1 垄宽行和4 垄窄行栽培方式更为合理, 土地使用率高, 群体分布合理, 这种栽培方式有利于整体植株的光合效率提高。大田移栽时施农家肥22.5 t/hm2、三元复合肥750 kg/hm2。凉山地区大多数农户采用宽窄行栽培, 宽行30 cm、窄行14 cm、窝距17 cm。常规栽培规格20 cm。

2 大田管理

2.1 施肥管理

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进行施肥。为了促进对氮磷肥的吸收利用, 应当适当增加施肥的次数。在移栽返青后1 周在右, 施尿素 (N 46%) 75 kg/hm2作分蘖肥;在抽穗前20 d施氯化钾225~300 kg/hm2、 氮肥225 kg/hm2作追肥。为了保证对肥料的吸收利用, 在追肥的同时, 保持大田有一定的水层, 待肥料充分吸收后, 再进行正常的水分管理。水稻生长的中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 这时需要及时施肥, 尤其是氮肥。抽穗后不能施入氮肥, 应以尿素和磷酸二氢钾肥为主或追施氮磷钾复合肥, 农民称作“穗肥”, 以提高结实率。

2.2 水浆管理

应本着浅水灌溉的总体原则, 深水不利于水稻正常分蘖。但是在有效分蘖结束前后, 应灌深层水, 可以有效控制无效分蘖, 建立10~15 cm的水层。土壤的透气性能不好, 不利于根系的生长。但是在水稻抽穗前后晒田5 d左右, 晒田后恢复浅水, 可以达到抽穗整齐的目的[4]。在水稻生育后期和乳熟期, 可以采用干干湿湿的灌水方法, 黄熟期自然落干。

2.3 病虫草害防治

在坚持做好农业病虫草害综合预防的同时, 掌握好施药时间, 施用低毒、低残留农药, 以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为重点。

参考文献

[1]郭秀凤, 李传华.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4) :144-145.

[2]许志富.水稻宽窄行育苗及栽培管理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 (1) :6-7.

[3]杨华东.浅谈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 2010 (5) :5-6.

“外遇”小凉山 篇4

在未到达那条“道”之前,我们一路都在跟小和师傅打趣,竭力争取这位送我们去泸沽湖的出租车司机,看在连日来混熟了(礼待他)的交情上,按照我们开出的价钱(已经很够意思了),再将我们从泸沽湖送到攀枝花去。怎奈这位看起来外表憨厚的小老板高低不干,理由竟是“你们这些坐办公室的,随便写个条子就能拿钱,哪还在乎多报几个呢!”

他娴熟地把握着方向盘,一脸的微笑。那表情,就像当年皇城根的把式,遇上了内务府的小厮样:别瞧你们官儿不咋地,可咱心里明镜儿似的,大清国的银子呀,就放在你们主子贝勒爷的上厢房,只要谎话儿编得圆,还怕票子没得花?无论我们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

这就很有一点可悲了。倒不是说我们遇上了不失风度的“油抹布”,非忍痛放点血不可,而是一点现代史的常识让人看到了一缕青烟,那是从一堆余烬上冒出来的,一个刚刚逝去不足百年的封建王朝,并没有走远,似乎在恶毒等着瞧热闹。它曾经的辉煌并没有给人们留下太深的印象,恰恰相反,它让中华民族饱受的侵略和屈辱,却让每一个活着的中国人记忆犹新,只要一想起来就触目惊心。它的衰亡,都归咎于洋人的坚船利炮,显然要落入嘲笑,因为,它的败相首先显现在人心背向上,就像内务府主仆勾结,源源不断朝外捣腾大清国的家底样,人们分明看见了,却跟没看见似的,冷眼相向,幸灾乐祸,管它作甚?

勿庸讳言,这种并非全无来由的悲情,是怨不得小和师傅的。因此,达不成“共识”也犯不着翻脸。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我们选择与小和师傅友好分手,就在小凉山下,一个名叫宁蒗的地方。虽说不免遗憾,但此等小小失意,谁又说得清,并非塞翁失马呢?至少,我们还可以趁在宁蒗逗留之际,顺便游他一游吧?何况,人家还告诉我们,这儿就有去攀枝花的长途汽车,车票还便宜呢。这信息不是等于给我们省了时间又省钱吗!这样一盘算,与人为善并不吃亏的。于是,一点小小的不快,七拐八拐,竟变成了一丝庆幸!

送别小和师傅后,我们便带着这丝庆幸,抓紧时间打量这内地人难得一见的边城。殊料,这庆幸不过昙花一现。

如果不是单位、店铺的招牌提示,谁能看得出这是一个彝族自治县的首府呢?说是县城,放眼望去,地盘也好,块头也罢,未必比得上内地一个象样的镇,只是人头攒动,市声喧嚣,显得繁华一些。“风景”绝对是没有多少看头的。想找个彝族老乡,聊聊本地风土人情,淘一点“奇贷”信息回去吗?可左还右视,找半天,满街上竟见不到一个彝族装束的人,尤其是彝族装束的女人。不管怎么说,都多少有点扫兴吧!看来,宁蒗城里恐怕要让我们失望了。

买好车票,已是日近中午,但离开车时间还早,我们便在车站旁就近找了家小饭馆,打算在这里吃了喝了,再歪几个钟头拉倒,反正今日是一无所获了。

正当我们“破罐子破摔”的时候,不想,故事就在这家小饭馆里发生了。

小饭馆像个葫芦似的,门面小,里头大,干净整洁,雅俗餐厅一应俱全。我们自然拣了处僻静的“雅座”。点菜,喝茶……饭前程序尚未完全到位,不期一个高挑的小“洋鬼子”接踵而至。只见他走到我们的邻桌旁,解下双肩背的行囊包,轻轻放到饭桌上,然后不慌不忙地坐了下去……是的,如今改革开放了,这等事拈不上筷子的,在哪儿遇不上几个毛子?可是,要是搁在那个没有走远的封建王朝呢?那得了?!别忘了,我们几个可也是一介“官身”哟!请想一想吧,在那个“外交”戏剧化了的二三百年里,倘若是发生在当初它睥睨天下的“拒夷”之时,我们是不是要与朝廷“保持一致”,摆出堂堂天朝大国的架子,鼻孔朝天?如果是发生在遭列强痛打之后那“畏洋”阶段,为了不至引起“国际纠纷”,给朝廷“添乱”,我们是不是该诚惶诚恐,两股战战,赶紧避席而去?要是正好发生在它那“媚外”之风兴起的当口呢?我们敢不匐訇在地,赶紧摇尾乞怜?!事情小吗?肯定不小!即使是倒退去几十年,尽管我们的腰杆是挺起来了的,但也决不可能轻松自如地坐下去!

就在这顷刻之间,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让我们几近萎靡了的情绪一下子亢奋了起来。一种强烈的欲望在我们体内急遽膨胀,对了,我们得在这里,小凉山下,一个名叫宁蒗的地方,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开始我们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外交”活动!

我们不动声色地注视着……艰难复苏于民族心灵的心理优势,让我们掌控着这次“外交”主动权。我们看见,小伙子点过菜后,也像我们样开始了品茗功课。那金发碧眼,那白皮高鼻,无一不在显示,这是一个纯种的欧罗巴,只是具体来自哪一国度,是否八国联军之后,还一时难以判断。请不要把我们的注视理解为对峙,在我们眼里,他还只是一个孩子,哪有几个年过半百的中国人,去与人家一个孩子对峙的道理?就算他是我们世仇八国联军的后代,我们也决不会去与之对峙的,中华民族不缺这点胸襟!小伙子慢慢地喝着,举止甚是斯文,不象一个没教养的洋混混,这给人平添了许多好感。

终于,我们的“外交”大幕正式启开了。那是在双方的饭菜都上齐之后(这通常是被中国人认为最宜“外交”的契机),我们发现他只要了一个菜,这与中国的公子哥儿在海外的消费情形很不对称,甚至也比不上我们三人的四菜一汤。我的两位同窗,几乎是异口同声地用英语跟那小伙子打起了招呼,十分温和友善地请他和我们一起用餐,并征询他,是他挪过来,还是我们移过去?

那小伙子先是一愣,继而彬彬有礼地立起身,十分腼腆地用汉语向我们道谢。没有想到,他的汉语相当流利。在我们的诚邀下,小伙子十分礼貌地把摊子搬了过来。他告诉我们,他是法国人,二十三岁,取了个很中国化的名字,叫包剑敏,眼下正在北京某高校中文系留学。难怪他的汉语那么地道呢,原来他是中国名牌大学专攻汉语言文学的留学生。

没有语言障碍,加上没有精神负担的“外交”,真是太惬意了!遥想当年那阶级斗争草木皆兵、两大阵营横眉冷战、三个“世界”壁垒森严时,稍一不慎便有自危的政治氛围,而今早已不复存在,你完全不必戒备会不会有人告密,给你弄顶“里通外国”、“敌特分子”、“海外关系”之类的政治帽子,更不用绞尽脑汁去考虑“外宾”会怎么问,你要怎样答,才不致给国家、民族和社会主义“抹黑”。你只要真诚、实事求是地去讲去说去问就够了。当然,多数还是我们问,他来答。未曾迈出过国门的我们,太想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外部世界了,何况遇上了这么一个鲜活的采访对象呢!

面对和儿子一般大的法国留学生,我来不及作太多的考虑,单刀真入,问他对密特朗和希拉克两位总统怎么看?小伙子颇善辞令。他说,他像很多法国人一样,对已故密特朗总统挺尊重,虽然他的葬礼上出现了情人带着他们私生女出席的场面,但这毕竟只是他个人感情上的私事,并不影响他对法兰西宪法负责和维护法国人民的利益。这一点与中国人区别挺大的。中国人总希望自己的领袖是圣人,是完

人,一旦圣人完人们出了这类问题,他们猝不及防,痛不欲生,要么精神上一夜崩溃,要么就千方百计为尊者讳。这其实是两个极端。至于希拉克,他说他非常聪明,法国味很浓,但不论是作为前任总理,还是现任总统,他都不太喜欢此公,原因是希拉克太夸张。太夸张的人说话,往往让你没法知道他哪句话是不羼水的。他说,这也许是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吧,我喜欢性格稳健的人。

那么,什么是“法国味”呢?我饶有兴趣地问。

包剑敏笑道,就是浪漫呀,全世界谁不知道,法国以浪漫出名?能拥有法国姑娘做情人,用一句中国话说,那可是做鬼也风流啊!

我们不禁哄堂大笑,眼泪都差点笑出来。想不到腼腆的小伙子也爱打趣。

说到浪漫,我想起了吉普赛人。我问,法国人的浪漫与吉普赛人的浪漫有没有区别呢?

包剑敏想了想说,当然有的,吉普赛人的浪漫粗犷豪放,有时就是疯狂。而法国人的浪漫忒注重情调,亲切活泼,小巧雅致,怎么说呢,以温情为特点吧,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小资情调”。这是法国的专利,法国不是小资产阶级的原产地吗?不论酒吧里,还是大街上,你总可以找到它的踪影。当我们把话题转到旅游时,小伙子更是谈兴大发。他说,很多人喜欢去法国旅游,六千多万法国人,每年要接待大大超过本国人数的游客,这对法国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可法国人也因此腰包鼓起来了。法国每年的旅游收入都保持在五百五十亿法耶左右。这一点很值得中国人借鉴。在我看来,讲好客,法国人不如中国人,他们可能是世界上最高傲的一群,大多数法国人不愿意学习外语,常给游客一种目空一切的印象,可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奔法国去呢?这不仅是因为法国的旅游资源异常丰富,你可以去宗教民俗游,建筑雕塑游,音乐绘画游,时装餐饮游,文化风情游,精神情调游……更是因为法国的旅游资源古老,原汁原味,找不到可笑的人为包装乃至画蛇添足的痕迹。法国上下非常重视保护历史遗产,这种保护意识已经深入人心,达到自觉境地,并且世代相传。法国的历史古迹可以原地出售,但谁要是动歪脑筋,打算进行所谓的“开发”,那是不可想象的。哪怕是打上一个补丁,涂上一笔油彩,都决不可以随意。

这几乎就是一个法国青年在即席给我们上课了。说起他的祖国来,他是那样地滔滔不绝;说起他的客居之乡来,他又是那样地不乏深情!如果没有对自己祖国深切的了解,如果没有坦荡的胸怀,借用他的话说,“那是不可想象的”。我因此而联想到那个曾经被我们批得“体无完肤”的著名口号:自由、平等、博爱。你能说这孩子的一番谈吐和体现在谈吐中的炽热情结,不是她孕育的结晶?

我们请他谈一谈在中国旅游的感想。他说,中国的旅游资源,比起法国来不知要丰富多少,而且很多堪称世界奇迹,如果保护得好,对外宣传充分,仅旅游业一项收入,就不知要顶多少个“国企”呢!可惜眼下还不行,有的地方为了争夺利益,使旅游资源受到令人痛心的恶性破坏,有的为了急功近利,修桥铺路架天梯,又使旅游资源受到叫你哭笑不得的损伤。就说虎跳峡吧,离丽江这么近,修了专线柏油路还不算,又修了几公里的栈道,这还不算,还在那里筑台阶。这么一建设,还有令西方游客留连忘返的原始风貌吗?那些精力旺盛的老头老太太,难道他们没坐过汽车,没住过洋房,万里迢迢跑到中国,图享受来了?也许你们并不知道,很多人跑来一看就后悔了,他们大失所望啊!

小家伙的话令我们大为惊讶,就在前三天,我们还舒舒服服刚游过虎跳峡呢。没想到,中国人搞的景点“建设”,竟是如此地事与愿违!

包剑敏告诉我们,他利用假期,已经跑过中国的许多地方,目前正打算写一本书,把他在中国旅游的所见所闻,详细介绍给世人,以帮助外面的人更准确地了解这个美丽的东方古国。

这令我们十分感动,同时又不免生出些许担心,就问他,你只身一人在中国这么四处旅游,不担心安全吗?不担心,一点都不担心,包剑敏回答得十分肯定,我甚至觉得比在法国还安全呢。

见我们半信半疑,他解释说,外国人在华安全问题,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一旦他们在中国境内出了安全事故,中国政府决不会坐视不管,也不会不了了之。至于中国老百姓,现在他不怕你说他穷,却生怕你说他没文化没素质,尤其在我们“老外”面前,很讲究保持“国际形象”,走哪儿他们都以礼相待,完全不象他们之间常常互不相让。因此,不要说善良的人不会为难我们,就是你们所说的那些车匪路霸,也不敢把我们这些“老外”怎么样。说句挺失敬的话,“老外”甚至比您们还安全呢!

这一通分析,不能不叫你刮目相看。一个外国毛孩子,竟把中国的国情看得如此之深透!同时,受他思路的启发,也让我们想到了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说,时代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满清那年头了。那时国家贫弱,列强嚣张,政府腐败,社会黑暗,民众仇视,哪儿都有“义和团”,对“老外”可是时时处处暗藏着杀机哟!

是的是的!小伙子连忙笑道,中国已经强盛起来了,“洋鬼子”们就是胆子再粗,量他也不敢在这儿放肆,触犯众怒的!小家伙不无调侃的认同,令我们不禁笑成一团。

这种相与甚欢让时间过得飞快,小和师傅“不够意思”留在我们心头的阴霾,也早已一扫而光。可别说,宁蒗的这一耽搁,还真的成了塞翁失马呢!

吃罢午饭后,包剑敏说他要赶回丽江去,他的假期马上就要结束了。他在离去时,用一句十分得体的中国“官话”与我们挥手道别:愿法中两国人民的友谊世代相传!瞧这孩子!……

凉山地区 篇5

关键词:定向运动,开展,现状

定向运动是一项古老而又年轻的体育休闲运动项目, 说他古老是因为定向运动起源于1886年, 已有120多年的历史, 并且在国外开展得非常普及, 项目活动运作的非常的成熟。然而, 说他年轻是因为定向运动传入中国的时间不长, 活动的运作还不如国外那么成熟。特别是在凉山彝族地区, 在这里的人民的眼里定向运动完全是一个全新的项目。

1 定向运动的起源及概念

定向越野运动 (Orienteering) 起源于瑞典, 最初只是一项军事体育活动, 后来逐渐演变为一项户外体育运动项目。定向 (O rie n te e rin g) 这个词是在1 8 8 6年首次使用, 意思是:在地图和指北针的帮助下越过不被人所知的地带。所谓定向越野运动是指利用地图和指南针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 以最短时间到达所有点标者为胜。野外定向是一项高度发挥个人智慧和体能的野外运动。运动员需凭个人定向技术, 地图阅读能力, 指北针运用及自己思考判断, 在陌生野外环境中, 寻找赛会预先放置的各控制点。

2 定向运动的功能及特点

2.1 定向运动的功能

定向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 发展迅速, 因其具有极强的健身性、趣味性、知识性和竞技性, 既可以锻炼身体, 发展体能, 增强体质, 发展运动智慧, 提高自我效能, 又可培养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提高协同能力。还可以在自然界中陶冶情操, 有利于推广全民健身运动, 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2 定向运动的特点

2.2.1 场地条件节能环保

定向运动非常容易开展, 对于场地条件非常简单, 校园、广场、公园、森林等皆可。不需要修建场馆, 不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没有污染, 不需要大量投资建设场馆, 是非常的环保、节能的。所以, 减少了巨额投资体育运动场馆所消耗的经费, 以及为场馆维护、维修所来带的后续麻烦。人们在天然的氧吧中健身是非常时尚, 非常流行的运动。

2.2.2 参与人群老少皆宜

定向运动是一项不需要什么专业训练就能参加比赛的运动项目, 不存在非常困难的技巧训练。上至80岁的老人, 下到6岁的儿童都可参加比赛, 真正做到老少皆宜, 都能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无限乐趣。所以是大众健身最佳的选择。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多, 参加有氧运动的锻炼是增强心肺功能较好的方法, 定向运动就是很好的有氧运动项目。

2.2.3 参与运动时尚健康

由于定向运动是在大自然中开展, 正适合现代人群休闲度假, 亲近自然, 回归自然的思想理念。参与者在大自然中奔跑, 呼吸新鲜空气, 能跑则快跑, 不能跑则休息, 真是在陶冶情操的情况下锻炼身体, 是现在提倡的热爱自然, 保护环境和国家的政策同步的做法。

2.2.4 设备器材简单易行

参与者只需要一个指北针和一张地图即可参加比赛, 所以, 定向运动比赛组织成本少, 简单易行, 然而锻炼价值却很高。

3 凉山州开展定向运动的现状分析

凉山州是一个多民族汇聚的地区, 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彝族是一个非常热爱运动的民族。很多体育项目在凉山州开展的非常普及, 这些外来体育项目充斥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 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比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等。然而, 定向运动——一项具休闲、娱乐、增智、健身为一体的体育项目在凉山州的开展几乎是一片空白。经过调查, 凉山州没有一个专业定向运动俱乐部, 没有独立的开展过定向运动比赛, 组织过定向运动的活动。凉山州唯一一次近距离接触定向运动, 是2010年的全国定向运动冠军赛, 作为东道主, 只有西昌学院一支代表队代表东道主参赛, 成绩也是非常平凡。经过走访, 经过调查各企事业单位, 机关行政部门, 大中专院校, 中小学, 以及社会普通人群, 仅仅20%的人通过电视媒体, 杂志报刊, 新闻报道听说过有这样一项休闲体育运动项目。但是, 几乎不知道这项运动的具体开展形式和健身的价值;80%的人不知道或者完全不知道定向运动什么项目。可见, 一项在欧美国家发展火爆, 在我国发达地区, 一线沿海城市开展非常普及的休闲体育运动项目, 在凉山州的开展几乎是一片空白。然而, 一张白纸更容易画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因为这里对于开展定向运动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4 凉山州开展定向运动的优势分析

4.1 地理条件优势

四川地处中国的西部, 凉山州地处四川的西部, 这里相对开发较晚, 环境污染较少, 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 这里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一年四季温暖如春, 自然风光秀美, 有国家4A级邛海、庐山名胜风景区, 螺髻山风景区, 泸沽湖风景区, 刘伯承和小约丹的结盟地——彝海红色旅游景点。这些美丽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开展户外休闲运动, 特别是定向运动。这些风景区完全符合定向运动开展所需要的场地条件。

4.2 气候条件

这里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 一年四节平均气温为16℃~17℃, 湿度不大, 阳光充足, 日照量自北向南递增, 北部山地年日照时数约在1600~1800小时, 而中南部达到2400~2600小时。能够给人体保持较适合体育锻炼自然环境, 特别是户外休闲运动锻炼的温度,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参加体育锻炼, 能够大大降低运动损伤, 预防运动损伤。由于湿度不大, 氧气非常的充足, 对于人体的心肺功能是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4.3 群众基础

凉山州是多个少数民族聚集地, 少数民族的特点能歌善舞, 并且, 热爱体育运动。他们长期生活在高山上, 多数过着牧民的生活, 长期在山上放牧, 对于地形、地貌有着独特的辨别方法和丰富的判断经验。喜欢运动, 善于奔跑, 和他们的放牧活动有相似之处, 他们是能够非常好的开展定向运动的群众基础。

5 凉山州开展定向运动的对策研究

5.1 政府部门思想高度重视开展定向运动

定向运动作为一项休闲的户外运动项目, 具有良好的健身、娱乐、休闲的效果, 对于贯彻我国《全民健身纲要》有着促进的作用, 政府部门、州、市体育局应该高度重视定向运动的开展, 制定相应的政策, 定期举办相应的赛事, 为广大健身爱好者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只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并且能够亲自参与到定向运动的健身行业, 定向运动在凉山的开展定会一片光明。

5.2 引导社会各界认识定向运动

通过新闻媒体、报刊杂志以及专家讲授等多种渠道向凉山各界组织, 企事业单位, 大中专小学展开定向运动的健身价值宣传, 特别强调团体定向运动的锻炼价值和思想教育的意义。定向运动不仅可以健身、增智, 还可以通过团体定向运动, 达到对参赛者的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 这是公司、企业等最迫切需要的锻炼价值。

5.3 利用凉山独特的自然资源承办高水平的定向运动

凉山州风景秀丽, 自然条件优美, 有很多美丽的自然风光、名胜景点是举行高水平定向运动的最佳选择。这里已经成功举办2010年全国定向运动冠军赛, 参赛代表队队员、教练员、政府官员、外来游客, 对凉山州的场地条件赞不绝口, 一致认为在全国都具有领先的优势。

5.4 利用高校资源开展定向运动

定向运动的开展需要特殊的定向运动器材, 比如:纸卡、点标旗、点标等器材, 需要专业的定向运动制作地图, 需要专业的裁判员。这些资源在西昌学院体育学院一应俱全, 体育学院不仅从实践中开展定向运动, 而且已经开设了定向运动这门课程, 从理论和实践上全方位的进行研究。这种高校的资源为定向运动在凉山州的开展提供的智力支持和物质保证。

6 结语

凉山州彝族地区因为自然条件优美, 对于开展定向运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被认为是一步跨千年的地方, 相信经过政府部门的大力投入, 专业群体的正确引导, 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也将把这项既古老又年轻的定向运动带入一步跨千年的美好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朱礼才, 王亚飞.对我国定向运动现状研究的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 2009 (6) :102-104.

[2]杨丹亚, 鱼芳青.定向运动的起源及在我国的发展概况[J].价值工程, 2010:290-291.

[3]侯忠仁, 定向运动社会价值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0 (7) :6-8.

凉山地区 篇6

2006年西昌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凉山旅游已成为四川、西南乃至全国的热点和亮点。近年来, 凉山坚持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培育, 全面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促进了旅游产业快速发展。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旅游内涵的不断丰富, 过去单一的观光游、风景游、自驾游等旅游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人们更多的想通过旅游参与到各种项目的活动中, 回归到自然界, 融入当地文化。因此, 户外运动休闲旅游将成为今后旅游业重要发展的方向, 凉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民族文化资源, 势必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到新的旅游项目中。凉山旅游如何实现新的突破和转型升级, 构建民族地区户外运动休闲旅游产业链, 值得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合理的规划。

2. 背景分析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 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 民族风情浓郁。凉山州地貌复杂多样, 全州幅员面积6.04万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 海拔最高为5958米的木里恰朗多吉峰, 最低为305米的雷波大岩洞金沙江谷底, 年均气温14°C~17°C, 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干湿分明, 冬半年日照充足, 少雨干暖, 夏半年云雨较多, 气候凉爽;日照充沛。州府所在地西昌市, 海拔1500米, 年均气温16.9°C,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有百年常青之树, 四时不败之花, 天空洁净清明, 月亮晶莹皎洁, 素有“月城”之雅称。

2.1 现状

凉山旅游资源绚丽多彩, 邛海泸山、螺髻山、泸沽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景点闻名中外, 是中国西部最佳阳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资源独具魅力, 凉山彝族火把节、彝族歌舞服饰和毕摩文化、泸沽湖摩梭文化、木里藏乡风情等异彩纷呈。州府西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有代表性的景区、景点160多个, 国家和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7个, 4A级景区4个, 是观光、会议、休闲、度假的最佳旅游目的地。

目前到凉山旅游最多的是到西昌, 更多的是观光游、风景游、自驾游, 主要的目的就是看看风景名胜;体验民族风土人情;品尝当地美食;购买旅游纪念产品等。这种旅游方式让人感到劳累而且花钱, 走马观花的看了、玩了、吃了, 到最好只留下了照片, 值得回忆和留念的感受却很少很少。政府职能部门对旅游业的开发和引导也还停留在现目前已有的项目和景区景点, 造成了目前旅游项目的老套、重复, 没有新意, 失去了旅游本身的意义和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作为政府和职能部门, 需要把握凉山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民族文化特色, 开发和规划新型旅游项目, 以满足广大旅客的旅游需求, 为凉山旅游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保持凉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

2.2 优势

围绕着把凉山建设成四川旅游次中心、伴随着川滇结合部“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层的形成, 给凉山旅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凉山已形成以西昌为中心, 公路为骨干, 铁路、航空为主的交通运输格局。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12000公里, 特别是成都-雅安-西昌-攀枝花-云南丽江-昭通高速公路。相互贯通的交通网络, 产生明显的“通道经济”, 将为凉山旅游产业建设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3年凉山州接待旅游人数2819万人次, 同比增长5%;实现旅游总收入130亿元, 增长37.9%。到凉山来的人越来越多, 旅游收入越来越多, 凉山旅游持续呈现“井喷”态势。

大凉山在四川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内, 是大雪山的支脉, 东北-西南走向。山地西侧美姑、昭觉一带为山原, 丘陵起伏, 顶部浑圆平坦, 林牧业发达。东南侧为金沙江谷地, 河谷深切, 地面破碎。大风顶一带为大熊猫分布区, 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凉山有着绚丽多彩的旅游资源, 自然风光雄奇秀美, 自然、人文景观众多;凉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 各民族历史悠久, 风情古朴动人, 是户外运动休闲旅游理想之地。

政府部门现推出的邛海泸山景区, 已有的休闲旅游项目有, 环邛海自行车、轮滑、垂钓、划船、龙舟、湿地徒步游、定向越野、登泸山等项目。凉山境内还有很好的自然自然可开发利用, 如: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龙肘山、甘洛"魔沟"、雷波马湖等。依托山地资源可开展的运动休闲旅游项目有野外露营 (户外拓展营地) 、森林穿越、攀岩、探洞、绳降等;依托山地或滩地可以开展山地自行车、动力伞、滑翔伞等;还可进行峡谷运动 (漂流、溯溪、溪降等) 等项目。针对自然资源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开发条件等, 确实可行的发现和规划项目、线路及其它附属设施。以新型户外运动休闲旅游项目使凉山旅游走上一条创新之路。

3. 策略研究

“回归自然, 融入文化, 注重参与”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反映了当代人们的主体的需求变化, 决定了未来旅游业的基本走势和整体格局。传统的旅游项目及方式已难以满足游客对旅游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旅游市场的需求出现了多层次、多元化的特征。因此, 充分利用凉山的自然资源、民族文化特色资源, 开发适合本地区域, 具有特色的新型旅游项目, 成为凉山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生态、健康、户外运动休闲游项目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3.1 加快户外运动休闲旅游开发

将运动休闲融入到旅游活动中, 让游客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必将大大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游客的心理满足感, 这也是开发运动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重要目的。越来越多的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出现验证了现阶段国人旅游需求变化的趋势, 在这一社会需求背景下, 以休闲、养生、康体为主要内容的运动休闲旅游产业成为传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在创新思维下, 这些户外运动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将会成为凉山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首先, 政府和职能部门需要转变思想观念, 大胆创新, 根据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及游客的需求, 加快户外运动休闲旅游项目的开发, 为凉山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开辟一条新路。

职能部门需要组织专家和专业人员对凉山境内的户外运动休闲旅游资源进行认真的实地考察、分析, 结合地形地貌特征;气候条件和当地实际情况, 合理的开发可利用资源, 规划和建立安全可行的旅游线路和旅游项目。应加大支持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文化旅游开发, 本着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的开发原则,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循环发展, 低碳发展, 尽可能的减少对自然风貌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干扰与损害, 突出特色。

同时, 还需要加大新型户外运动休闲旅游项目的宣传推广, 通过网络平台、电视媒体、新闻发布会等手段, 让更多的游客参与到这一更有意义的旅游活动中。

3.2 培养户外运动休闲旅游专门人才、规范管理

随着户外运动休闲旅游的不断升温, 参与到这一旅游项目的人群也越来越多。同时山难事故也时有发生, 现目前很多的户外运动休闲旅游都是由民间组织、网上社团、俱乐部的形式参与, 安全意识缺乏, 器材装备简陋, “AA制”自由结社活动责任不明确, 加之逃避景区管理, 聘请当地村民做向导, 造成事故频发。

政府和职能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对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建立户外运动休闲旅游专门人才培养体系。一是依托当地高校的运动与休闲专业, 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户外运动休闲旅游专门人才, 通过学习取得专职教练员和领队的职业资质证书。二是把具有专业特长和专长的管理人员送到各大俱乐部或高校对口专业进行培训学习, 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 使新型的户外运动休闲旅游项目得以合理和有序的开展。

户外运动休闲旅游和其它的一般旅游有所不同, 它具有创新性和探险性, 需要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 这就要求建立一支具有救护资质与能力的专业救护队伍。作为在野外自然条件下进行的旅游项目, 更应建立健全规范合理且安全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从根本上保证新型旅游项目的正常开展。针对不同地区的户外运动休闲旅游线路和项目, 需要建立报告制度, 杜绝“野游”;做出详尽的规划方案和安全预案, 确实保证万无一失。在户外运动休闲旅游产业中, 政府和职能部门提出总体的发展规划宏观调控, 控制户外运动休闲旅游市场的进入门槛, 制定相关的管理监督机制, 保障户外运动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使其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

3.3 构建户外运动休闲旅游产业链

户外运动休闲旅游的开发利用, 涉及到吃、住、行、游等方方面面。凉山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想在周边区域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突出重围, 必须另辟蹊径, 改变传统发展观念, 迅速进入转型升级阶段, 突出自身特色, 谋求旅游产业发展的最捷径。在思路转变上, 现阶段最适宜的是巧打运动休闲与养生概念牌, 突出旅游的本质——运动休闲与健康的核心理念, 用运动休闲旅游扩大影响, 吸引区域外游客光临。最终产生巨大的影响和良好的效应。一方面, 充分利用目前现有的景区、景点及旅游项目, 广泛开展彝族体育旅游活动, 使其成为当地品牌活动, 其次, 利用凉山“彝族火把节”这一民族文化品牌, 把彝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机的融合到旅游活动中, 体现出原滋原味的本土生态特色, 传承和弘扬彝族文化, 发展彝族传统体育旅游业。另一方面, 加大资金投入, 利用、开发、规划新的户外运动休闲旅游项目和线路, 根据需要建立与旅游有关的吃饭、住宿、休闲娱乐宾馆酒店。建立户外运动俱乐部及开辟户外以运动休闲旅游为主的新型旅游产品, 开辟出一个新的消费市场, 带动一个新生产链的形成 (如, 户外装备, 户外服装, 户外设施等) , 构建与发展户外运动休闲旅游产业链。

结论

凉山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为户外运动休闲旅游的开发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政府职能部门应强力实施“旅游突破战略”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尽快开发推出一批户外运动休闲旅游项目和线路;尽快培养一批能够支撑旅游产业科学健康发展的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尽快建立健全户外运动休闲旅游管理制度, 构建户外运动休闲旅游产业链。把凉山创建成为四川精品旅游区布局中特色优势最鲜明、旅游产品最丰富、市场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旅游目的地。

参考文献

[1]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政务网 (LSZTA.GOV.CN) .

[2]中国凉山彝州新闻网 (www.lszxc.cn) .

[3]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亚太分社.娃步网 (www.wabuw.co m) .

[4]王春雷.邢台市山区休闲体育旅游的开发策略研究[J].神州商贸, 2011.4 78-79.

[5]王春雷.休闲体育旅游带的构建战略[J].人民论坛, 2010.172-173.

[6]陈然, 熊冲.户外运动产业中政府职能思考[J].湖北体育科学, 2011.9.540.

凉山地区 篇7

在四川凉山地区, 尽管口簧音乐都是人们闲暇时即兴演奏的, 并且大都没有严格的音乐结构形式。但在这自由的口簧音乐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存在着一个共性。而这便是四川凉山地区的口簧音乐的结构特色。

(一) 引子固定音型化

在四川凉山地区, 民间器乐基本上是在模拟语言音调和人声歌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因此, 器乐曲和当地的民歌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当地, 彝族人民通常将一段自由的引子作为民歌演唱的开头。但这些引子通常节奏多样自由, 同时还预示了歌曲的音高、速度、调式和情绪等。因此, 该地的口簧音乐也借鉴了民歌的结构, 采用固定的音型作为乐曲的引子。但是, 与民歌不同的是口簧音乐的引子单一简单, 通常采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来这一节奏型。

(二) 主题音型贯穿全曲

主题音型贯穿全曲的发展方式是在四川凉山地区的口簧音乐中比较多见的一种乐曲发展的手段。在当地, 彝族人民通常在引子后呈现乐曲的主题旋律, 随后将乐曲主题音型进行模仿, 或则是进行扩充或缩减, 使得主题音型得以贯穿全曲, 从而使全曲曲调统一。

二、口簧音乐在功能性方面的地方特色

(一) 口簧音乐的语言功能

在四川凉山地区, 由于歌舞等可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曾长期受到奴隶制的限制。因此, 彝族人民只能将心中的悲与喜借助于口簧进行表述。因此, 口簧音乐在四川凉山地区被赋予了一定的语言功能。

1、模拟语言

模拟语言这一功能通常在拉弦类乐器中普遍存在。例如大家最为熟悉的二胡等胡琴能够模拟汉语中不太长的语句, 如“您好!”等。但是, 这类乐器只能用几个单音对这些语言进行模拟, 而且该单音无法构成曲调。而四川凉山地区的口簧音乐不仅能模拟几个简单的词组或是简短的语句, 它还可以通过即兴演奏的旋律向人们朗诵诗歌。

2、表达隐语

隐语是人们在交流中的另一种方式, 它主要是通过声音进行传输而不是明确的语言。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 人们常常通过本民族的音乐来表达隐语。尽管这些音乐在我们听只是高低起伏的旋律, 可是却令老者为此落泪, 姑娘为此神情恍惚。这主要是因为这些音乐具有一定的语言意义。因此, 我们这种音乐称为“语义性的音乐”。

口簧音乐和当地方言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 当地人很容易用口簧来表达隐语。他们将旋律线根据声调的曲折进行音乐处理, 使得旋律线中表现同声调的旋律走向一致, 跳进幅度基本相似。凉山彝族人民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隐语的。

(二) 口簧音乐的民俗功能

在四川凉山地区, 当人们十分重视生命中的每一个重要阶段。而口簧音乐作为陪伴彝族人民一生的音乐, 也被融入到他们生命中每个重要阶段中的一些民俗活动中。因此口簧音乐也具有一定的民俗功能。

1、婚俗中的口簧音乐

婚姻对于彝族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步入婚礼之前, 彝族青年男女会以弹起口簧这一特殊的方式传递感情。因为在当地情歌这种最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受到场合等因素的制约, 所以人们才将口簧音乐便成彝族青年男女传达爱意的唯一方式。同时, 他们还将口簧称为爱情的信物。如彝族口簧情歌里唱道:“山与山白云来相连;坝与坝流水来相连;天与地彩虹来相连;表哥和表妹口簧来相连。”如今, 相互爱慕的彝族男女, 将口簧作为最好礼物进行相赠。

2、丧葬中的口簧音乐

丧葬是人生中最后一个重要的仪式, 而彝族人民对丧葬仪式也是十分注重的。在丧葬音乐中, 口簧音乐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在该地区传统的彝族观念中, 人们认为口簧音乐可以在人与神灵还有逝者之间可以起到沟通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传达对逝者的哀思, 并且让逝者早日得以永生。因此, 在四川凉山地区, 当族里有威望的长者去世时, 族人都要在数月内请毕摩对其进行招魂, 在数年之后, 再次请毕摩为其作法事并念经超度。在这一系列的复杂而又隆重的宗教仪式中, 口簧音乐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结语

通过对四川凉山彝族口簧音乐在结构特色和功能特色两方面的分析不难看出, 口簧音乐在当地的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进入, 口簧音乐会逐步消失。笔者希望有更多的民族音乐学者来关注研究口簧这一乐器。

摘要:口簧, 又称口弦、嘴琴, 在彝语中称其为“荷火”。它是以竹片或者薄铜片制作而成的一种“簧舌振动, 口腔共振”的乐器。它虽遍布世界各地, 但却是四川凉山地区最突出的民间乐器。本文从结构和功能特色两个方面来论述口簧音乐在四川凉山地区的地方特色。

关键词:口簧音乐,婚俗,丧葬

参考文献

[1]鲁雪.口弦[J].凉山大学学报, 2002, (2) .

凉山地区 篇8

一、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地点:

选取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3个镇 (大堡镇、新林镇、黑竹沟镇) 4个乡 (金岩乡、哈曲乡、杨村乡、万平乡) 中的24个村进行调查。

2. 调查方法及内容:

调查由川北医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小组 (共计23人) 于2009年7月10日—16日进行。调查员在调查前对问卷内容和调查技巧经统一培训后, 以2~3人为一组, 深入到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农村居民的一般情况 (民族、年龄) , 受教育程度 (文盲——未受教育、普六——小学毕业以上、普九——初中毕业以上) 。调查以访谈形式进行, 每次调查后及时核查调查表, 立即补充和更正信息, 确保信息准确性。

3. 统计分析:

将数据录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后, 将被调查居民分为≤15岁、16~25岁、26~35岁、36~45岁、≥46岁5个年龄段, 分别统计各年龄段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居民的受教育情况。同年龄段同性别不同民族间比较、同年龄段同民族不同性别间比较及同民族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间比较均采用χ检验。对于理论值<5时, 其P值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于同民族同性别居民不同年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检验水准为α'=2α/n (n-1) 。以上统计方法由统计软件SPSS11.5完成。以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 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24个村, 452户家庭 (汉族174户, 彝族278户) , 调查到2145名农村居民 (汉族230人, 彝族326人) 的受教育情况。被调查的农村居民年龄分布在6~95岁, 平均32.9 (中位数31) 岁。各年龄组情况, 见表1。

2. 文盲现状:

彝族除≤15岁年龄段居民男女文盲率无明显差异外, 其余各年龄段彝族不同性别的文盲率均有明显差异;汉族除≤15岁和16~25岁居民男女文盲率无明显差异外, 其余各年龄段彝族不同性别的文盲率均有明显差异。同种性别除≤15岁年龄段彝族和汉族居民文盲率无显著差异外, 其余各年龄段同种性别不同民族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彝族男性居民文盲率除≤15岁与16~25岁和26~35岁与36~45岁比较无显著差异外, 其余各年龄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汉族男性居民除36~45岁与≥46岁比较有显著差异外, 其余各年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彝族女性居民除26~35岁与36~45岁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外, 其余各年龄组均有显著差异;汉族女性除≤15岁与16~25岁和26~35岁与36~45岁比较无显著差异外, 其余各年龄组均有显著差异 (见表2) 。

3. 六年义务教育普及现状:

彝族除≤15岁年龄段居民男女六年教育普及率无明显差异外, 其余各年龄段彝族不同性别的六年教育普及率均有明显差异;汉族除≤15岁和16~25岁居民男女六年教育普及率无明显差异外, 其余各年龄段彝族不同性别的六年教育普及率均有明显差异。同种性别除≤15岁年龄段彝族和汉族的女性居民六年教育普及率无显著差异外, 其余各年龄段同种性别不同民族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彝族男性居民除16~25岁与26~35岁比较无显著差异外, 其余均有显著差异;汉族男性居民除26~35岁与36~45岁比较无显著差异外, 其余均有显著差异;两民族女性除26~35岁与36~45岁比较无显著差异外, 其余均有显著差异 (见表2) 。

4.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现状:

彝族除≥36岁居民男女九年教育普及率有明显差异外, 其余各年龄段彝族不同性别的九年教育普及率均无明显差异;汉族除≤15岁年龄段居民男女九年教育普及率无明显差异外, 其余各年龄段彝族不同性别的九年教育普及率均有明显差异。同性别除≤15岁年龄段彝族和汉族居民九年教育普及率无显著差异外, 其余各年龄段同性别不同民族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彝族男性除16~25岁与26~35岁比较和26~35岁与36~45岁比较无显著差异外, 其余各年龄组均有显著差异;汉族男性除26~35岁与36~45岁比较无显著差异外, 其余各年龄段均有显著差异;彝族女性除≥26岁无统计学差异外, 其余各年龄组均有显著差异;汉族女性居民除26~35岁与36~45岁比较无显著差异外, 其余各组均有显著差异。见表2。

三、对策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 峨边彝族自治县农村地区各年龄段文盲率随着时间的先后在逐渐下降, 说明该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是进步的, 其中尤其以36~45岁、16~25岁这两个年龄段的变化突出, 在这两个年龄段, 彝族 (男/女) 分别比前一个年龄段下降30/16.3, 18.3/29.8, 汉族 (男/女) 分别下降27.8/48.1, 1.3/12.9, 影响36~45岁的变化最大的因素可能是1956年的民主改革, 将这一地区的社会制度直接由奴隶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而由于16~25岁年龄段恰好在1986年义务教育法实施后不久的10年, 当地人对义务教育的认识逐渐加深, 说明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该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比两个民族的男女文盲率情况, 女性的文盲率除汉族16~25岁外, 都是显著高于男性 (p<0.05) , 说明“男尊女卑”的思想仍残留在人们的潜意识之中, 尤其是像峨边这种偏远的农村少数民族地区, 这种落后的观念表现得更为突出。 (3)

本次调查还显示, 峨边彝族自治县农村地区各年龄段除≤15岁可能由于样本数目过少, 统计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 “普六率”和“普九率”随着时间的先后在逐渐增加, 进一步说明该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是进步的。对比彝族和汉族, 两个民族的“普六率”都远比“普九率”要高, 并且彝族的“普六率”几乎只及汉族的一半, “普九率”更是一半都没有达到。对比两个民族的男女受教育程度, 女性无论是“普六率”还是“普九率”都比男性低, 在彝族26~35岁、36~45岁、≥46岁三个年龄段, 女性的“普六率”和“普九率”更是连男性的一半都没有达到, 该地区男女受教育性别差异现状令人担忧。这种现象说明女童教育不够发达的状况已影响了“普六”和“普九”的进一步发展, 成为了决定“普六”和“普九”成败的关键, 与李赐平和冉元辉的调查结果一致。 (4)

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基础教育是20世纪后期中国教育“重中之重”的任务, 也是中国教育面向21世纪,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工程。只有提高了我国少数民族的素质, 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 (5) 其中, 中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由于长期的历史发展问题以及地理环境因素, 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还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 所以, 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6) 综合上述, 以小凉山彝汉杂居区调查结果来看, 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对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起着较大的作用, 在义务教育实施之后, 当地的基础教育情况有较大的好转。如果坚持以这种趋势发展, 该地区达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目标的实现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为, 虽然义务教育的实施, 对小凉山地区彝族与汉族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两民族不同性别的受教育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着文盲率降低, 普六、普九率增加, 性别差异减小, 民族差距减小的变化趋势, 但是就目前来看差距任然很大。适龄女学童的“普六率”与“普九率”很低, 说明针对这些少数民族地区, 应该再因地制宜地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措施, 以缩小适龄女学童与适龄男学童“普六率”与“普九率”的差距, 使当地的义务教育工作均衡发展。再者, 彝族“普六率”与“普九率”都大幅度低于汉族的“普六率”与“普九率”, 说明民族之间差异较大, 应该重点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宣传及施行力度, 更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政策, 以缩小少数民族与汉族义务教育普及率的差异。

参考文献

[1]焦树国, 管刚, 王闯.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商界, 2010 (190) :9899

[2]韩作珍.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2627

[3]张方译.农村女童受教育状况的”路径依赖”分析[J].社会工作:社会调查, 2007 (10) :25

[4]李赐平, 冉元辉.女童教育是决定“普九”成败的关键——大竹县女童教育现状调查及思考[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 (6) :8590

[5]肖应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研究[M].贵州大学, 2008

凉山大石墓之谜 篇9

巨大石块组成“大石包”

站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安宁河沿岸,放眼望去可以看到一座座用巨石垒成的“大石包”,共达200余个。这些“大石包”的历史十分久远,在凉山很多地方还是荒无人烟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存在了,因为凉山州一些村落的先祖,是清朝湖广填四川时才迁入安宁河流域的汉族人,远远没有这些“大石包”古老。

而且这些“大石包”的体积十分庞大,即便是垒成“大石包”的巨石,一块也动辄数吨,甚至数十吨。在安宁河沿岸及附近,如此巨大的石头实属罕见,那么古人是从哪里找来这些庞大的石头?又为何千辛万苦地建造这些“大石包”呢?

1974年,考古学家童恩正、赵殿增发掘新石器遗址,第一次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大石包”,发现里面埋藏了大量土陶与人骨,这才明白,“大石包”原来是一些年代非常久远的古墓。这些古墓用石头砌成墓室,顶部再以巨石覆盖,考古学上称之为“大石墓”。这一次的发现为大石墓的发掘打下了基础,2004年一场更大的考古发现终于使人们更清晰地窥探到大石墓的真容。

一座墓中竟有上百人

2004年7月,由于修建西攀高速公路,考古学家日以继夜对凉山州大石墓进行抢救性发掘,起重机吊走墓顶的花岗岩巨石,一座座大石墓相继重见天日。此时,学者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大石墓中究竟藏着什么?是金银遍地?还是埋着象征金戈铁马的兵器?墓主又会是谁?

在发掘的第一座墓中,大家期待中的金银、兵器却始终未有大规模出土。相反,在墓的底部,考古学家才发现墓主,而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墓主并非只有一人,随后的发掘同样发现,大石墓的墓主,少的有几十个,多的甚至达到了上百个。

这些大石墓全是合葬墓,墓中并无棺木,皑皑白骨遍布墓底。而且墓中骨架全部错乱,无一具完整,男女老少皆有,所以很显然,这些人并不是死后就一次全部葬在墓中,而可能是在死后若干年,尸骨才被族人再次集中放入大石墓。这种葬式,称为“二次葬”。

“二次葬”在历史上并不少见,据说这种奇怪的葬俗,最初是为凶死者与早夭者举行的,目的是为了安慰他们的灵魂,后来逐渐被许多民族所接受。大石墓中的随葬品并无多寡之别,由此看来,同一墓中埋藏的可能是一个宗室的成员。尸骨周围零星散落着一些随葬品,有铜刀、铜剑、铜箭镞,偶尔也能看到铁环首刀、铁削,从这些兵器来看,大石墓的主人应该有一些勇士,而且这个民族显然还处于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的阶段。种种迹象表明,墓的主人们,可能属于汉代一个强大的部落。

中国最早的石棺墓在哪?

大伊山,地处江苏省灌云县。1981年,山脚下砖瓦厂的工人在取土时,忽然发现有石棺显露出来,于是立即停止工作,并报告了县文物普查工作队。随后,相关部门在1985年至1986年间,先后两次组织了发掘工作,共清理出新石器时代早期墓葬64座,其中包括61座新石器时代早期石棺墓。同时出土的还有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殉葬品共170余件。

国内外专家经过多次考证后认为:“大伊山石棺墓是我国最早的石棺墓,时代晚于北辛文化,早于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年。由于它处在南北文化交会处,因而既有黄河下游新石器文化的特点,又具有长江下游新石器文化的特征,同时还具有独特的自身文化因素,属青莲岗文化类型。”还有很多专家对出土的六件陶钵底部所刻的符号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些符号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萌芽。

1996年,大伊山石棺墓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谜题一:它们的主人到底是谁?

到底大石墓的主人是谁呢?这是人们最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多年的研究,专家们认定,大石墓主就是曾经在《史记》中留下足迹,无人知晓其来源和去向的邛都人。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当汉武帝开发西南地区时,在今安宁河流域居住着一个叫邛都的民族。“自滇以北,君长以十数,邛都最大,此皆椎髻,耕田有邑聚。”从现存的200余座大石墓分析,如按每座墓葬入80人至90人计算,入葬的人数应当在两万人左右。对比凉山地区同时期的其他民族所遗留下来的墓葬,可以断定,墓中所葬人群确属当时这一地区最大的民族。

而大石墓中出土数量较多的各式精美的青铜发笄,似乎与“椎髻”这种风俗有直接的关系;墓中出土的稻谷也说明这是一个农耕民族。总之,从大石墓的分布区域和它所反映出来的文化面貌来看,基本上与古文献所记载的邛都人相吻合,所以考古界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邛都人就是大石墓的主人。西昌古称邛都,其南还有邛海,这些都说明了邛都人曾是这一地区的主要居民。

谜题二:为何要建造大石墓?

据《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历史上,曾经生活在中国西南地区达数百年的邛人,非常骁勇善战。当战争来临时,邛人往往举族皆兵,这种靠亲情、血缘维系的军队组织在战场上时常令敌人闻风丧胆。为了生存,当时他们要不断地征战,与此同时,他们却依旧不遗余力地建造大石墓,这对于当时生产力水平并不发达的邛人来说,目的又是什么呢?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种奇异的葬式,似乎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令邛人着迷。一场战争下来,部落往往伤亡惨重,而活下来的邛人当中一些人继续战斗,另一些人便为死者建造墓葬,即使他们陷入一轮又一轮的苦战时也未曾停止。

所以可以认为,与崇尚悬棺的焚人一样,邛人与焚人都是对死亡极其敏感与重视的民族,同样不遗余力地为死者操劳,所不同的是,焚人的悬棺以高为尊,邛人则用巨石层层垒起一个个坚不可摧的墓穴,不让死者受到任何骚扰。

谜题三:巨石从何而来?

nlc202309050021

石墓的真正主人寻找到了,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构筑大石墓的巨石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考古人员发现,这些巨石多以玄武纪的花岗岩为主,这种岩石质地坚硬,而且动辄重达数吨。特别是虽然在大石墓修建地的附近有许多横躺竖卧的巨石,但邛人构建大石墓所用的石料却大多来自于远处的螺髻山。如果要将重达数吨的巨石从螺髻山运来,即使对今天拥有各种现代化机械设备的人们来说,也是极其困难的。难以想象,几千年前的邛人仅凭人力是如何做到的。他们这样大费周折、舍近求远地进行搬运,背后难道有着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为了揭开大石墓修筑之谜,凉山州博物馆曾在德昌安宁河畔进行了一次模拟考古。那天,18名身着长衣、腰系麻绳的壮汉手持碗口粗的木头,肩负粗麻绳,试图将一块巨石拉上一个斜坡。然而,花了将近两个小时,巨石才移动了不到半米。这场模拟考古也让现代人大跌眼镜:18名壮汉拉动一块3吨的石块尚且困难,一座大石墓近百吨的巨石,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考古人员随即又发现,大石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墓冢平面呈“蝌蚪”形,前高后低,前宽后窄,从而形成了一个陡坡。陡坡后面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那么,这个形似蝌蚪“尾巴”的墓尾又是起什么作用的呢?

在灵感的不断碰撞中,考古人员们联想到古埃及人用巨石建造金字塔的方法。在这座金字塔内部的壁画中,就描绘有当时人们修筑金字塔时的情景。为了搬动重达10吨的巨石,古埃及人专门修筑了一条长长的斜坡道路,用降低运输路线坡度的方法来减轻石头的重力。

大石墓的建造者们留下的蝌蚪形“尾巴”与古埃及人的斜坡道路是否采用的是相同的原理呢?蝌蚪“尾巴”的大胆推测令大家兴奋不已,显然,这个实验为破解大石墓的建造之谜提供了理论依据。

谜题四:大石墓何时消失?

考古人员发现,大石墓的墓葬形制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最早的大石墓出现在春秋末期,墓葬比较小,墓室长度在3米以下,出土的器物主要是陶器和石器;到了战国时期,大石墓的墓葬变大,长度一般在6米左右,出土器物的种类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出现了大量铜器;最晚的大石墓出现在西汉末期至东汉初期,此时的墓室一般长8米至9米,出现了铁器和西汉的五铢钱及新莽的大泉五十钱。而再往后,大石墓便绝迹了。

据推测,大石墓的绝迹和邛人在东汉初期受到的一次重大打击有关。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九年,朝廷派武威将军刘尚击益州,路经安宁河谷。邛都首领长贵担心刘尚平定南方后,自己不能再作威作福,便聚集士兵,并且想用毒酒劳军,借机袭击刘尚。但刘尚识破了长贵的阴谋,急速派兵占领邛都,将长贵诛杀,并将其家属迁到成都。从此,邛人的势力急速消退,大石墓也在这一时期消失。但是邛都这支民族并没有消亡,据《华阳国志》记载,三国时蜀汉的军队中还有一支名叫“七部营军”的邛人部队,这时他们还驻守在安宁河谷,但已经放弃了用巨石构筑坟墓的习俗。再往后,邛人在文献中便也彻底消失了。

如今,人们早已习惯了与这些巨石的朝夕相处,有些巨石甚至成为了孩子们玩耍的场所。大石墓作为邛人灵魂安息的居所,目睹了安宁河谷2000多年的荣辱沧桑。作为时间与历史的见证者,它还将静静地矗立在这里,继续陪伴着这里的人们走过未来的岁月。

(据《环境》)

凉山地区 篇1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连续观察2004年至2006年结膜干燥症、角膜软化症21例 (42眼) , 均为双眼发病, 男性12例, 女性9例, 年龄最大者9岁, 最小11个月, 21例均来自农村边远山区, 少数民族 (彝族) 19例。

1.2 临床表现

患儿在夜间或光线暗处不敢行走、少动, 流泪, 怕光而不愿睁眼。年长儿自述在夜间或暗处看不清东西, 从明处进入暗处后需很长时间才能分辨周围物体。

1.3 眼部检查

常规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球结膜表面失去正常光泽, 明显干燥, 出现毕脱氏斑, 角膜呈毛玻璃状, 按照眼科学教材分期标准[1], 干燥前期5例9只眼 (21.4%) , 干燥期17例23眼 (54.7%) , 角膜软化期6例8眼 (19%) , 角膜穿孔1例2只眼 (4.8%) 。

1.4 病因

长期喂养不当、营养不良17例 (81%) , 慢性腹泻3例 (14%) , 肺炎发热1例 (5%) 。

1.5 治疗及预后

1.5.1 轻者口服浓缩鱼肝油或鱼肝油丸 (含维生素A制剂7500~15000μg) , 同时给予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 如猪肝、羊肝、蛋奶类、胡萝卜、红辣椒、南瓜、番茄、菠菜等。重者或有消化系统疾病、口服不能吸收时, 肌注维生素AD注射剂 (每支含维生素A 7500μg和维生素D 62.5μg) 0.5~1.0mL, 1次/d, 3~5d后病情好转即改口服。

1.5.2 眼局部治疗

用0.2%维生素A滴眼, 抗生素及磺胺类眼药水及眼膏点眼防止角膜继发感染。角膜软化期, 按角膜溃疡病及并发虹膜睫状体炎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

1.5.3 全身疾病的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 纠正喂养不当, 补充能量、蛋白质及其他维生素。

2 讨论

2.1 患儿均来自农村落后地区, 特别是凉山彝族自治州, 部分彝族同胞生活在高山、二半山地区, 气候寒冷, 土地贫瘠, 自然条件恶劣, 主要农作物为马铃薯、荞麦、玉米等, 儿童以马铃薯为主食, 造成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维生素缺乏。早期患者不易发现, 就医时间晚。喂养不当是本病的主要原因, 腹泻、消耗性疾病、慢性疾病导致消耗增加而发生本病也占了一定比例。由此可见, 随着我国乡镇卫生院的普及和发展, 在农村, 特别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儿童保健医护工作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 本病重在预防

平时注意膳食的营养平衡, 经常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和深色蔬菜, 完全可以防止发生维生素A缺乏。特别对婴幼儿, 是预防维生素A缺乏的主要对象, 孕妇及母乳应保证维生素A的摄入。对人工喂养儿应尽量选择维生素A强化的乳方, 每日推荐供应量婴幼儿为400μg, 5岁以上儿童为750μg, 少年和成人800μg, 孕妇1000μg, 乳母1200μg。在维生素A缺乏的高发地区, 可采取每隔半年给予一次口服维生素A 60000μg的预防措施[2]。对患感染性疾病如麻疹、结核病等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应及早补充维生素A制剂。对慢性腹泻等造成吸收不良的可短期内肌注维生素A数日后改为口服。使用过程中注意防止因维生素A过量造成中毒。针对凉山州高山彝族地区不能出产富含维生素A的农作物的实际情况, 尤其推荐乡镇卫生院给予高危儿每隔半年一次口服维生素A60000μg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毛文书.眼科学[M].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885:93.

上一篇:寰枢关节半脱位下一篇:脑能量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