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教育数据(精选8篇)
大凉山教育数据 篇1
浅论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在提高民族素质、增强少数民族生产力上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近年来,凉山州少数民族加大了对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使得凉山州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赢得了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信赖和赞誉,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凉山州少数民族边远乡镇中小学的教育状况仍不容乐观。本文通过调查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就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关键词] 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一、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的现状
我在凉山州少数民族普九教育上到过几乎凉山州少数民族的所有县上,并担任学生实习带队教师,先后带领20余名学生赴凉山州少数民族县上参加教育实习,为期三个多月,共涉及凉山州少数民族17个县26个乡镇部分中小学,故以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为调查对象。凉山州少数民族地处四川盆地西南端,北依大小凉山,南靠云贵高原,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幅员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473.04万人,境内有汉、彝、藏、蒙古、纳西等10多个世居民族。全州辖1市16县,其中木里为藏族自治县。首府西昌市位于成昆铁路中段,自古以来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平均气温l7℃可同春城昆明(平均气温14℃)媲美,享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之誉。全州有中小学学校(点)2940 所,在校学生82.5万人。其中,小学校2712所(含教学点939个),在校学生548333人;初中172所,在校学生194078人;普通高中学校36所,在校学生55921人;中等职业学校20所,在校生26726人。小学入学率98.05%,巩固率95.46%;初中入学率72.61%,巩固率94.2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37.08%。近年来,该州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赢得了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信赖和赞誉。
二、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人口分布不均,学校规模与结构不合理。
随着凉山州少数民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流动性的加大,大量城区周边的少数民族移居城区,导致城区中小学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各乡镇下属行政村的中小学生又不断流入乡镇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导致城区、乡镇各中小学学生人数明显增长。学生人数增加了,出现了超大班现象,但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却没有跟上,导致这三者严重不同步,致使这些原本规模就不够大的学校的教育资源更加紧缺,并且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人口的向外流动,导致其余各乡镇下属行政村小学的学生减少。这些学校规模不大,各级政府以前也有不少经费投入,但由于学生和老师人数过少,出现了超小班现象,相对而言,这些学校的教育资源就存在很大的浪费,老师要教授很多门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教学质量。
2、经费提供不足,教学设施陈旧,教学环境不好。
教育历来是国家财政技资的重点,但是硬件环境的改善和软件环境的营造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且这种投入应该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投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的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却是各地不争的事实,致使有的学校基本建设问题突出,比如,该州很多乡镇的学校都是七八十年代政府投人资金建立的,到目前很多校舍过于陈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办公条件差,距离自动化、无纸化办公的要求相差甚远。教职工福利差,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虽然国家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该州很多中小学都配备了计算机、卫星接收系统、大屏幕彩电和DVD等远程教育设备,但是由于教学用房紧张没有相配套的远教设备用房,有些村小甚至为了省电费,大多数时间都将远程教育设备束之高指正如一位骨干教师说的34“寸的大彩电,搁哪里是个麻烦。平时正常教学时,怕学生损坏了设备,设备实施全方面的保护,不让碰,更不让动。暑假、寒假设备放在学校,又要考虑设备的安全。而且电量那么大,学校没那么多钱,所以从不轻易使用,学校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所以学校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就显得日益突出,甚至已经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
3、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教师队伍人员过少,结构老龄化。中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后继无人的情形日益严峻。笔者所调查中小学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教师将进一半,35岁以上的教师人数占教师队伍的绝大多数,有多半学校没有青年教师,一些山区小学每所学只有两三位老教师。在这些农村老教师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总是几十年的经验和一成不变的方法来教育学生,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接受的较为缓慢,他们大多不愿接受各级教育机构组织的各种培训,对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持排斥态度。如果不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投入新鲜血液,这种做法很不利于改善师资队伍老化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进程。农村小学教师中绝大多数都是初中、中专或高中毕业生,有的代课教师甚至只是小学毕业生,他们的知识结构本身就很不完善,加之长期生活在乡村,信息、闭塞,经济收入也偏低,因而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得过且过;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不高,根本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多年来只依据自己的经验在任教。可见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正规化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不足,素质教育在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沦为空谈。在这些中小学中,大多只有数学和语文学科教师,英语、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大多数行政村小学是语文、数学课老师兼任其他学科教师,有的学校由于缺乏这些专业方面的老师,就不开设这些学科课程,使素质教育在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沦为空谈,导致与外界之间教育差距越来越大,数字化鸿沟越来越明显。与外界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日益提高相比,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却在逐年下降,大多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在中学毕业后就不得不加入了外出务工的大军。
4、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管理难度与日俱增,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很高,而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的留守学生、隔代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较大。许多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地处偏远山区,地形复杂,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发达,导致一部分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交通和安全问题难以解决,这又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所有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都有一整套的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的规定细之又细,但大多也只停留在”制度上墙"的层面,有的农村小学连正常的教学活动都无法开展,教研活动更是流于形式。有的小学是校长一人说了算,用人任人唯亲,激励机制不健全,评价制度不切实际,根本无法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样的学校,管理一片混乱,教育质量也无法提高。
三、解决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1、进一步深化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体制改革。
进一步深化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在编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工资结构制以及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坚持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原则,依靠国家的政策大力扶持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在充分考虑自然村距离和生源的基础上,加大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力度,逐步撤并一些规模较小、教学质量低的学校,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此外,上级有关部门应根据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的编制问题,妥善处理人数特少的学校和特别偏远地区的教师编制问题。
2、进一步加大对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经费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由于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所以各级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中小学的教育经费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应给予凉山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予以更多的财政支持,用于增加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尤其是偏远山区小学教育的经费投入。此外还可以通过筹资、引资等方式,增加对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的资金技入,帮助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改善校园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教学设施,适当配备学校办公设备,改善教职工办公和生活环境,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为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物质基础。
3、进一步加强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一是鼓励教师自觉参加脱产 学习、函授、电大、自考等进修,二是除了定期举办州、县骨干教师培训班,选派部分教师轮流参加培训,还要自主选派教师到外地学习取经。三是学校要充分发挥各教学团队的作用,让优秀教师、名师来培训其他教师,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提高其他教师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探索课堂教学方式、研究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是充分利用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发展,推动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4、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激活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加强城市学校对农村学校的帮扶,进一步加大优惠政策,广泛吸纳人才,鼓励广大教师长期从事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工作,积极培养和造就一批热爱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有一定管理水平的干部队伍,尽快实现城乡教师人力资源共享,强化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制度管理,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分工明确,奖罚分明,激活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科技兴国,教育为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在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上始终处于重要地位,而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需要社会更多的去关注,需要各方积极配合、通力协作、帮助解决问题。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可以促进整个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从而推动整个少数民族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兴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行,王铁军.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M] 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小学教师概论.]M[辽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 3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教工,京:中国教工编辑部出版社出版)9(4郭福昌.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与改革[M]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袁衍喜.现代教育改革与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6凉山州教育网,http:///index.aspx 7凉山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凉山州委 凉山州人民政府
大凉山教育数据 篇2
一、双语教育———民族教育之标志
在人类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 产生了不同的文化, 文化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各种文化相互碰撞、接触和交融的过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这样产生的文化并不是多种文化的简单叠加, 而是不同的民族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因此民族教育就成为了民族传统教育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的连接点。
民族教育承担着双重任务:一方面要是少数民族儿童融入主流社会, 另一方面又要保留和发展各少数民族文化。而要完成这两项任务, 一要学习主体民族的文化和语言;二是学习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那么, 能够促使这两个目标实现的手段即是双语教学, 这是由语言、文化和教育的关系所决定的。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 还有下列四个特性:第一, 语言是构成民族的一个最基本、最明显的特征, 成为群体认同的一个标志, 语言的学习必然与这种语言相联系的文化价值系统紧密相关;第二,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意识、道德都要通过本民族的语言来形成;第三,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第四, 语言是文化的媒介, 一个人在掌握了某种语言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具有了学习与这种语言相联系的文化的基本条件。此外, 每个社会特有的变化过程会迫使民族群体和他们的文化不断地努力适应, 因此现代民族要发展, 就必须是多元开放的民族, 封闭是没有出路的。因此, 在多民族国家中少数民族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 实现现代化就要学习主体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学习世界上其他民族先进的文化和语言;同时为了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少数民族应重视自己的民族语言的学习, 也就产生了民族教育中的双语或三语问题。
我国有56个民族, 而汉族人口占91%, 再经过千百年的发展, 汉语会成为我国各族人民间的“族际语”, 因此只有在每个少数民族都熟悉本族语言和汉语言的基础上, 才能达到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发展, 才是好的民族教育。民族教育的发展也告诉我们, 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的好坏直接制约着民族的发展。
二、凉山彝族双语教育的发展历史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中国四川省南部, 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北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北起大渡河, 南临金沙江。这里是中国彝族最大的聚居区。一般简称为凉山州或凉山。辖1市16县。《凉山彝语拼音方案》的出台, 是彝族凉山彝族双语教育的开始。自1952年到1958年是彝语文教育之始, 这三年的主要目的是为凉山彝族地区培养一批高级翻译和教育工作者, 以西南民族学院为例, 该院1952年开设彝语文专业, 于1952到1957年间, 先后招收了4个以汉族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彝语文专业班。这些班的教学, 以《凉山彝语拼音方案》为文字工具, 开设彝语文课。除公共课外, 专业课的教师和辅导员均由彝族同志担任, 实行强化教学, 上课均用彝语讲授, 课余时间要求学生结交彝族朋友, 开展“彝语日”活动, 并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在彝族聚居区农村进行口语实习, 以巩固学习成果, 提高彝语口语水平。1958年随着“大跃进”开始, 彝族双语教育停滞了, 并开始实行汉语直接过渡。而这一停滞则长达18年, 直到1976年2月, 中共凉山州贯彻省委72号文件, 决定推行《彝文规范试行方案》, 实行汉文、彝文并用;积极开展彝文推广普及工作, 用彝文扫盲, 要求在农村小学开展彝文教学试点, 着手建立健全彝文工作机构。在此后四年, 彝文教学开始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到1984年全省彝文教学工作会议在西昌召开, 并确立了“以语文教学为主同时开设汉语文课” (一类模式) 和“各科用汉文教学同时开设彝语文课” (二类模式) 两种教学模式并举的方针并逐步实行。1996年的首届一类模式130高中生参加高考, 升入本科20名, 升入专科18名, 升入中专、中师47名。[1]至此, 凉山州彝汉双语教育走入了一个新阶段。
凉山彝族的双语教育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后,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如到2005年, 凉山双语教学两类模式的中小学校达1023所, 在校学生达106002人。其中, 一类模式小学42所, 中学5所, 在校生分别为3584人和799人;二类模式小学948所, 初中61所, 高中7所, 在校生分别为76172人、22142人和3305人。[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到现在已有大量的特岗教师加入, 而且教师文化素质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而且随着双语教育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双语教育的发展逐渐成为了广大群众关心的主要问题, 并且这种关心开始从“硬件”方面的关心转变为“软件”的关注。广大教育者开始用不同的理论来阐释双语教育, 为双语教育的发展找寻一个理论上的依据。
三、文化位育下的彝汉双语教育
《中庸》上说:“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有学者对其下注脚说:“位者, 安其所也;育者, 遂其生也。”因此生物学安所遂生的观点, 我们不妨管它叫做“位育”。在西洋演化论之后, 生物界才明了所谓“适应”、“顺应”现象。适应现象有两方面:一是静的方面, 指生物于环境中所处的地位;二是动的方面, 指生物自身的发育、发展。
“文化位育”是潘光旦先生“社会位育” (Social adaptation) 一词的借鉴。潘先生在主编《华年》杂志期间, 较为明确地阐释了“社会位育”思想。“社会位育”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为“位”, 即社会秩序, 该秩序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础;一为“育”, 即社会进步, 该动态过程是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3]若以潘先生从“静”、“动”两个维度对“社会位育”的解读为鉴, 针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文化现实, [4]“文化位育”需用两个维度去诠释:一为中华文化的“共性”, 即“静”的“位”, 其是民族认同的根本, 并且关系到民族关系的和谐、社会稳定的保持;一为中华文化的“多元”可以解释为“动”的“育”, 其是民族发展的动力。而“文化位育”的实质, 就是处理中华文化的“共”与“个”的和谐问题, 即我们一直强调的“和而不同”。讲位育就不能脱离环境。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两个。以民族的发展, 安所遂生就要置身物质环境中
WENJIAOZILIAO
又要和文化环境保持紧密联系。以文化位育的观点来看待现在的双语教学的问题是可能并且可行的。1933年, 潘光旦先生一篇题为《忘本的教育》的文章中指出:“中国的教育早应以农村做中心、所设施, 是应该以85%以上的农民的安所遂生做目的的。但是二三十年来普及教育的成绩, 似乎唯一的目的在教他们脱离农村, 而加入都市生活。……至于怎样和土地及其动植物的环境发生更不可须臾的关系, 使85%的人口更能安其所遂其生, 便在不闻不问之列。”[3]
以潘先生的观点透视双语教育, 主要表现为双语教育与社区文化的断裂, 导致学而难以致用的问题。调查发现, 尽管国家在民族地区依据不同民族特点, 实行与当地民族实际相结合的双语教学。但因民族教育在教育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要求, 与汉族地区学校要求相差不多。由此, 双语教学就脱离了当地社会现实, 对本族语言和汉语教学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益处, 进而还影响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彝族地区学生的生活环境是以彝族文化为主要文化主体, 这就要求双语教育在发展和推行的过程中, 注意学教教育与本民族文化之间的连续性, 避免双语教育与本族文化疏离。双语教育的发展要注意引进本族文化, 以便缓解主流文化与本族文化的冲突, 即非同质文化之间的矛盾, 帮助学生适应双向文化, 保持学生与本族文化之间的连绵性。
综上所述, 文化位育的必然要求是:顺应民族固有自然、人文环境, 保持“天地人系统”的链接性;这样既顺应了民族的发展, 同时也能够使凉山彝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在两种文化之间, 以求同存异的方式发展自己, 在保证本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努力吸收外在的主流文化, 是双语教育在当地能够做到真正的安所遂生, 达到双语教育最根本的价值诉求。
摘要:双语教育的发展关系到民族的稳定和谐。本研究介绍双语教育在民族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凉山彝族双语教育的发展历史, 进而用文化位育的观点来阐释双语教育, 以期双语教育在凉山彝族能够得到更好发展。
关键词:彝族,双语教育,文化位育
参考文献
[1]潘正云.凉山州彝汉双语教学发展综述[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9, (8) (增刊) .
[2]史军.四川凉山州双语教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措施[J].民族教育研究, 2006, (5) .
[3]潘乃谷.潘光旦释“位育”[J].西北民族研究, 2000, (1) .
凉山州教育现状研究 篇3
关键词:凉山;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G7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87-01
当前的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日新月新、发展迅速,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全世界正步入一个崭新的世纪时,“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网络化”、“智能化”……一句又一句的口号,预示着我们这个世界将进入一个充满发展、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面对这一切,世界各国都在思索,都在讨论,寻找一条条各国的发展之路。在这其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无疑当处于重中之重。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要跨跃式发展、要有一个质的飞跃,结合实际。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幅员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473.04万人,境内有汉、彝、藏、蒙古、纳西等10多个世居民族。全州辖1市16县。彝族人口167万,占总人口的42.41%,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字和语言的民族,历史上的彝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一、教育观念认识缺失
处于凉山彝族地区工作的教育工作者、领导者均要彻底转变陈旧、传统、落后的观念,树立和倡导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观念并不是只是口头上的一句空话,要彻底,从心底转变,落实于行动。当前很多地区的学校、主管单位的领导在会上大讲小说,经常提转变观念,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但最终落实在组织、管理、教学上却似乎丝毫未变,还是老一套,这叫什么转变呢?当今的世界是高度发展的世界,结合发展趋势,我们要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大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念、全面发展观念、现代技术教育观念等诸多新观念。结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二、重男轻女习俗导致学生中性别比例失调
调查发现, 小学阶段,女生辍学率一般比男生略高。之所以如此, 源于少数民族传统的重男轻女的习俗。虽然随着社会发展, 不少地区这一陈旧观念已有很大转变, 但在一些贫困地区这种观念仍然是影响当地义务教育发展的障碍性问题。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6岁及6岁以上未上学人口女性占到了66.17%,文盲和半文盲人口中女性占了2/3的比例。对女性受教育权利的漠视导致了学生中性别比例严重失调,部分学校甚至出现了“和尚班”。
其次,经济、交通、安全等问题也是导致女童教育水平低的原因。这一点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8年出版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就可以看出,此书指出:“在中国,女孩的教育最容易受到贫困的冲击。除了这些教常见的原因外,女童自身也存在一些心理障碍。
三、教师数量少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水平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教师的素质及水平勢必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当前,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虽经过多年的发展,素质有所提高,但总体上,还远远不能适应21世纪的社会发展需求。虽然很多教师学历均能达标,但政治思想、教育素养、知识能力水平、教学艺术、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很欠缺。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我们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及知识水平,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
凉山州由于环境恶劣,条件差,许多内地教师人才不愿去贫穷落后的凉山州教学;而财力不足,要教师垫付学生书本费等,也使本地教师觉得待遇低无法坚持而盼改行;或是因资金问题,许多地区不得不请代课教师,代课教师既要教书又要务农,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召开扶贫开发攻坚动员大会上,提出在优先发展民族教育上抓突破,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目前,凉山州缺中小学教师近6000名,学前教育老师缺1.8万名。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要从根本上有一个大的改观,教育作为一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意义的社会系统工程,关系着国家的发展,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笔者仅以此文抛砖引玉, 丰富对此问题的研究, 为凉山州彝族教育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相应资源。
参考文献:
[1]罗嘉福.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采取有力措施 大力推进我省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在省委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的发言[Z].
[2]马英林、罗凉昭:凉山彝区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3]潘正云、马林英:“凉山彝族女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策略”,贵州民族研究(季刊),2000年,第4期(总第84期)。
[4]彭雪芳:“对彝族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4月,总第176期。
作者简介:胡伍强(1977-),甘洛县新市坝镇尔觉小学校。
向大凉山捐献衣物送温暖文稿资料 篇4
——爱心传递,送去温暖快乐
换季了,天气渐凉,为了给偏远贫困的大凉山山区人们送去一点温暖,充分发挥我们的爱心同时体现我们闲置衣物的价值。近日,我们学校组织了这次捐赠活动。活动所得的闲置衣物将由我们学校统一捐赠给大凉山山区的村民。
在我们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我们班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同学们均表示要为贫困山区送去自己的一份爱心。同学们的热情非常高,大
家纷纷回家“翻箱倒柜”找出家里人的闲置衣物,并把闲置的衣物进行清洗、打包。
在这次捐献衣物活动中值得我们骄傲的是,仅一天时间我们班级同学们就捐献了600多件衣物,特别是我们班王妍淼同学捐献衣物87件,张啸天同学捐献衣物55件,张桐嘉同学捐献衣物45件等等。
通过这次活动不难看出我们班同学们个个关心我们的班集体,人人都有珍视集体荣誉感的责任。这次活动更好的树立我们的责任意识,强化我们的责任行为,这也会是我们的快乐——给大凉山人民带来温暖的快乐!
大凉山教育数据 篇5
【发布文号】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号 【发布日期】2005-06-16 【生效日期】2005-06-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凉山彝族自治州渔业管理条例》的决定
(2005年2月26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05年5月26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 2005年6月16日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对《凉山彝族自治州渔业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十一条修改为:“生产水产种苗应经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取得水产种苗生产许可证。
渔业生产者自育、自用水产种苗除外。”
二、将第十三条修改为:“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应加强对饵料、渔药、渔饲料和渔饲料添加剂使用的监督检查,防止其对养殖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县级以上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在为渔药经营者办理经营许可证前,应征求州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本决定经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凉山彝族自治州渔业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后重新公布。
凉山作文450字 篇6
高凉山海拔242米,位于高州市曹江镇境内。从远看,高凉山是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那里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是旅游的好去处。
高阳山的景点有很多,比如:冼太庙、石船、试剑石等等。其中最有魅力的就要数试剑石和石船了。
我们登上了300级的台阶,经过了有几百年历史的冼太庙,往下走一段路就到了位于高凉山中下部的试剑石。试剑石是一块巨大,约有两层高的石头。这块巨石是断开两边的,让人惊奇的是,切面很光滑,好像是被一下子切开的。试剑石相传是因为冼夫人为了测试宝剑的锋利程度而一剑砍开两半的。
离开了试剑石,走了大约一公里,到达位于高凉山右上偏后的石船。石船其实是天然形成的.。石船和普通的小船的大小和形状都差不多,十分逼真,让人不禁感叹道大自然的神奇呀!它的来历众多纷纭,其中当地居民最相信的是:传说这里以前是一片大湖,里面有七个妖怪无恶不作,冼夫人就把她的如意变成木船去收服妖怪。霎时,这里变成一座山,木船也被震飞到山上,化作石船。
大凉山教育数据 篇7
一、凉山彝区0-3岁婴儿教育的家园合作教育简析
凉山彝区的婴儿教育既相对落后, 又比较超前。之所以说凉山彝区婴儿教育相对落后是指各婴儿家长的婴儿教育理念相对落后, 他们对如何对婴儿实施早期教育不仅一无所知, 而且还对政府组织的婴儿早期教育实践缺乏认真配合的态度。之所以说凉山彝区的婴儿教育超前, 是因为目前在凉山彝区进行的婴儿教育正在通过先进的“家园合作”方式稳步推进。凉山彝区所谓的“0-3岁婴儿教育的家园合作教育”的具体内涵是指通过家长与婴儿园教育的相互配合完成对0-3岁婴儿教育的相关任务。
首先, 家园合作教育其实涉及到两个层面的教育, 即家庭教育和婴儿园教育。对于前者而言, 婴儿的家长既是婴儿的监护人, 又是婴儿的教育者;对于后者而言, 婴儿园既是实施婴儿教育的地方, 又是对婴儿家长进行培训如何教育婴儿的地方。其次, 在家园合作的教育是一种双重教育。所谓的双重教育可以这样理解, 即, 在第一个层面上, 家长是受教者也是施教者。因为家长要在合作教育的实践中, 从婴儿园教师里学习相关的教育方法, 并在掌握一定教育内容的基础上, 通过家庭教育完成对自己婴儿的指导;在第二个层面上, 婴儿园实施的教育对象, 既有0-3岁婴儿, 也有他们的父母。对于前者而言, 0-3岁婴儿接受的是正常知识教育, 正常的习惯培养教育;对于后者而言, 婴儿家长主要接受的是教育方法的培训。因为大多数婴儿的家长不知道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孩子的习惯, 传授相关的知识。
总之, 凉山彝区0-3岁婴儿教育的家园合作教育是一种非常有特点的双重教育, 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婴儿早期教育模式。
二、凉山彝区0-3岁婴儿教育的家园模式的运行现状
凉山彝区0-3岁婴儿教育的家园模式的运行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即婴儿的入园情况, 婴儿园对家长的培训情况, 婴儿园对婴儿的正常教育情况和政府参与婴儿园的建设情况, 以及改善现状的基本策略问题。
1.0-3岁婴儿教育家园合作中教育中的入园情况
凉山彝区0-3岁婴儿入园人数相对不足。影响凉山彝区0-3岁婴儿入园人数相对不足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首先, 家长对婴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家长对婴儿早期教育认识不到位, 一些家长在主观上对婴儿入园接受教育存在着不自觉的抵触行为。虽然不是这些家长的主观行为导致了婴儿早期教育的缺失, 但这些家长不自觉的抵触行为却使一大部分婴儿失去了接受早斯教育的机会。特别是对于0-3岁婴儿来说, 由于早期教育的缺失, 使他们与其他孩子接受的教育相比, 呈现出了输在起跑线上的事实。其次, 婴儿园建设的不足。西昌市有三十七个乡镇和六个街道办事处, 但标准化的婴儿园却是少之又少。特别是像螺髻山长板桥婴儿园这样标准化、现代化的婴儿园。如果前边家长对婴儿早期教育观念的缺失而导致入园婴儿相对较少是主观原因的话, 那么, 在客观上标准化婴儿园的缺失就可以作为入园婴儿相对较少的客观原因了。再次, 婴儿教师的缺失。虽然在凉山彝区的家长对婴儿的早期教育存在着误区, 虽然凉山彝区的婴儿园相对较少, 但是在凉山彝区毕竟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婴儿园。但是这些婴儿园为什么不使本区的婴儿出现争相入园的情景呢?究其原因, 婴儿教师的缺乏也是关键的因素之一。因为对于入园的婴儿来讲, 他们在园里的学习没有使之与未入园学习的婴儿表现出巨大的不同。而再细思这些入园婴儿未表现与没有入园婴儿众多不同特点的原因, 恐怕是与目前凉山彝区婴儿园里执教教师的素质相关。因为, 这些教师未能通过自己的工作改变本区家长的教育观念, 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 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
2.0-3岁婴儿教育家园合作教育中的家长教育
凉山彝区0-3岁婴儿教育家园合作教育的核心内容有两点, 即针对入园婴儿的教育和针对家长的教育。在婴儿教育家园合作教育模式中, 这两个层面的教育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对于婴儿的教育可以使这些入园婴儿的特长得到培养, 可以使这些入园婴儿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 可以使这些入园婴儿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对于后者家长教育而言, 通过对家长的培训, 可以使之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使婴儿园的教育得到延展。通过婴儿的家庭教育, 既可以弥补婴儿园教育的不足, 又可以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特别是对于后者而言, 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 既可以为这些婴儿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又可以为这些婴儿的健康成长打造一个坚实的学习基础。
其次, 家长教育途径的缺失。家园合作教育中应该重视对入园婴儿家长的教育,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如何对这些入园婴儿家长进行教育, 或者说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对这些家长进行教育培训却没有得到充分地研究。婴儿园毕竟是教育婴儿的地方, 它不可能把所有的婴儿家长都容纳到本来就狭窄的婴儿园里进行教育培训, 即使婴儿园的教育者有这样的培训计划, 这些入园婴儿的家长也不可能有时间来接受相关的教育。因此, 探讨家长教育途径就成了目前家园合作教育的关键。
结合入园婴儿家长的工作特长,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完成对家长的教育培训。例如, 通过发放宣传单的形式对婴儿家长进行教育。结合本阶段婴儿园的教学内容, 根据婴儿的掌握情况向婴儿家长介绍相关的教学方法, 向婴儿家长提示相应的教学内容。宣传单的家长培训形式虽然灵活, 但很难形成系统。其次, 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向婴儿家长进行婴儿早期教育的知识培训。这种方法虽然有利于使家长形成系统化的教育知识, 但它会因为婴儿家长的工作所限, 很难集中全部婴儿的家长。再次, 还可以结合本市的教育信息网, 电视台向婴儿家长进行相应的培训, 这种家长培训途径虽然新颖、实用, 但制作成本相对麻烦。
3.0-3岁婴儿教育家园合作教育中的婴儿园教育
凉山彝区0-3岁婴儿教育家园合作与其它各地的婴儿教育实践一样, 重点都是婴儿园里进行的婴儿教育。在凉山彝区0-3岁婴儿教育家园合作教育实践中的婴儿园教育现状是这样的:首先, 专任教师的缺乏。与全国各地的婴儿教育一样, 在凉山彝区0-3岁婴儿教育家园合作实践中, 专任婴儿老师的缺乏导致了本地婴儿教育的发展缓慢。这里所说的缓慢既表现在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中, 也表现在对家长早期教育观念的转变上。因此, 如果要想促进本地婴儿教育的长远发展, 必须根据本地婴儿教育的发展规划引进专业的婴儿教师。在引进的过程中, 还要制定严格的引进标准, 使所有引进的人才都能够为推动本地婴儿教育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其次, 教育研究的不足。0-3岁婴儿教育面临着研究不足的窘境。这种不足在具体的0-3岁婴儿教育实践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研究者关注不够。特别是对于针对本地双语教育的研究更是明显地不足。西昌市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 涉及到汉、彝、回、藏等36个民族, 其中世居民族14个。因此, 双语教学就成了婴儿教育及其研究的重点。再次, 教育研究的不足不仅表现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 教学形式上, 而且还表现在对相关任教人员的培训上。对凉山彝区0-3岁婴儿教育家园合作实践的研究还应该关注对现有任课教师的培训研究。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提速, 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发展中, 如何更新任课教师的教育观念, 及时补充婴儿教育的必要知识就成了本地婴儿教育, 特别是家园合作教育研究的另一个重点。
4.0-3岁婴儿教育家园合作教育中的政府参与
婴儿园建设是0-3岁婴儿教育家园合作教育实施的基础。因此, 在婴儿园的建设中, 不仅需要政府拨出专项资金用于相关婴儿园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 而且还需要政府对全市范围内所需建设的婴儿园进行统一选址和规划。例如, 在螺髻山长板桥婴儿园的规划建设中, 就曾经得到了省政府黄彦蓉副省长, 省政协副主席、州委书记翟占一等多位领导的支持与帮助。因此, 才使这座具有民族特色、设施现代化的婴儿园得以建成和使用。
不仅仅是像婴儿园这样作为0-3岁婴儿教育家园合作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政府的投入与帮助, 就连0-3岁婴儿教育家园合作教育理念的宣传也需要政府的帮助与支持。因为在0-3岁婴儿教育家园合作教育的具体实施中, 它不仅需要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而且还需要婴儿家长对这种教育的模式的顺利实施进行自觉性的支持。作为婴儿家长, 他不仅要把自己的孩子及时地送到婴儿园进行接受教育, 而且还要根据婴儿园的具体布置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相应的家庭教育。这也就是说, 在家园合作教育实践中, 家长送孩子入园与其自觉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同样重要。这既是对家园合作教育模式的支持, 也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总之, 凉山彝区0-3岁婴儿教育家园合作模式是一种非常适合凉山彝区婴儿早期教育的具体实践。针对其现状的分析与总结, 不仅有利于为西昌市政府的教育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为这种模式的改革与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 关心西昌婴儿早期教育的研究者对此都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王建伟.关于早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 (小学教师) , 2014年05期.
[2]杨泽.浅谈0-3岁婴儿早期教育的原则与方法[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1 (03) .
大凉山采风记 篇8
1、纯净美好的原生圣地
来自群山之间高原湿地的绿和美飞溅到我脸上。
绿和美来势凶猛,浩浩荡荡,如突然在眼前汹涌澎湃,滔滔滚滚地铺开,雄踞一方的另一种海洋。
超然的宁静茂盛地生长在满山遍野。所有的喧嚣在一株小草,或一朵小花下变得苍白、湿滑,如绿色锦缎,水湿的丝绒。
来自天空的阳光和来自大地的雾气在这里氤氲、暗恋。彩虹免不了一遇到山湖丽景就缠绕,留恋。我用手试探着,企图接近某种自然的纯净,谷克德,我知道你的神性隐藏于静谧不宣的坦荡背后,如同此时,爱恋深深地隐藏于静默的羞涩背后。但我想告诉你,在心里,我已经无数次地拜会过你,也无数次地恳求过你——我想知道,当很早很早以前,那对大雁迷恋上这个地方,并将此作为他们筑巢和孵化爱情的圣地。所以,它一直都如此静谧,以至于羊群从此经过都总是默不作声,却留下肥美这片圣地的羊肥和蹄印。
时光荏苒,绿草鲜花一茬又一茬。这周而复始的安然和重复,令所有的喧嚣和浮躁戛然而止。纯净如日冉冉升起。污染无声地坠下,在大雁曾经筑巢的这片圣地漂游片刻后,像听见一声神秘的命令般惊慌逃窜。从此,谷克德如同展示在天地间的一幅巨画,原野的胸怀宽阔,无数奇花异卉身子如同宝石般闪耀,更有数不清的动植物种类乐存其间,和谐山泉不断涓汩着天籁的韵律。谷克德,丰姿迷人,纯朴耀眼。原来,刚才溅到我脸上并让我倍感舒畅的,并非寻常的绿和美!
我看见,在城市里被喧嚣和浮躁所困的人们,一来到这里,就如释重负一般轻松快乐。因为,这里有足够的纯净和宁静,让人们伤痕累累的心灵得以抚慰。你感觉即便在这里做一棵草,或做一朵花,都怡然自得,其乐无穷。
我看见,这里的成群的牛羊放牧着天空纯净的蓝,没有丝毫尘埃的云朵很低,仿佛时刻与天边的羊群悄然耳语,有述说不完的情愫和甜言蜜语。
我看见,风在那里学会了安静。它不忍心打搅至今还保持着原始状态,而不屑于人间纷扰争执,尔虞我诈,等等一切不堪的异变。谷克德的不争、不吵,静默守纯,朴拙大气,让人类的心灵不为之震颤都不行!
谷克德的绿和美溅到我脸上,那不仅仅是群山之间高原湿地的绿和美。
那是自然原初的纯净和一切美好的原动力。我无悔让灵魂留守在那里,永远源源不断地孵化对自然生态与一切生命、生灵的大爱!
2、包容大气的山野品格
在谷克德,即使在晴日之下,我也看见湿地清泉里和小海子里盛满朗朗的星光。在雾锁山头山雨迷蒙的情况下,我也看见鸟声交织在丛林绿树间。季节和天气的变化,阻止不住大自然子民自由自在而美妙无比的奏鸣曲。
包容大气之肚,谷克德之外已无复再见。这也为何,我只敢趁带大家采风的机会而来,借由文学的名义,用一腔的热情探路,甩掉世俗所有的牵绊和跌宕起伏。
草甸上的百灵一次又一次从草丛间冲天而起,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反反复复,不知有多少次向天地、游人和牛羊激情讲述了谷克德的故事。谷克德,一片广阔的湿地,又一片广阔的湿地;一个清澈的小海子,又一个清澈的小海子,它们全都超凡脱俗,美妙绝伦,依然照出我虚幻的影子,也照出我羞愧!我国古代《尚书》、《论语》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正是我此刻所想。谷克德啊,你坦坦荡荡的胸怀让我倍感渺小,也让我无比地清醒!
当今已是人世之夜最黑暗,人之心胸最狭隘的时候。黎明就有到来。绕过一座山头,走过一个垭口,再绕过一座山头。湿地溪流里,山泉不断吟诵的是谁的命运?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世界的命运,以至于一个梦境的命运!
或者爱的命运。
之后,便是无尘无垢,无欲无想。只有静,无限的静和敞开的心怀。谷克德,让静和宽大胸怀以外的词汇都在这里全部失去了意义。
3、抱朴怀美的自然形态
我想要毫无雕饰的自然之美,它就给出抱朴怀美的自然原生形态。我想要大海一样的胸怀,它就给出壮阔美好的场景。
一片又一片群山之间的高原湿地,在眼前以它的壮美和毓秀拥抱我们。翠绿色的绸缎上花舞蝶飞,蔚蓝色的晴空里云飞浪卷,天地亲和的细语中,听不够的交响尽收眼底,看得见的风景自自然然地从眼前又延伸到天边。
地阔天空,心旷神怡,连胸襟也不知不觉中扩展成了另一种受用终身的风景。
我想要清新美好的静谧氛围,它就给出锦绣世外桃源般的人间仙境。我想要莽莽苍苍的森林里动植物相依相存的山林,它就给出雄浑大气的画面。
绿茵茵的原野,炊烟袅袅的山寨,铺陈着蓬蓬勃勃的生机与无限的活力。一条唱着歌的山泉,穿过这幅清新秀丽的原野风光。更令人惊喜的是,山泉的清纯一年四季都不滋生浑浊的声音。美丽的彩虹时不时来亲吻它可人的笑容。
身处这样的景致,微风梳动着森林和草地,林涛卷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绿浪。繁茂的森林植被,珍奇的野生动物,沁人肺腑的空气,珍稀动植物的和谐共存,还有大雁栖息连同它的传说,真令人流连忘返。
此刻,受春风与快乐牵引,我们漫步在大凉山之东,昭觉山地的谷克德高山湿地上,我的思绪也绵亘数万公里。
在大凉山,要看山,要看海,要看原野,要看索玛花海,要看原生态丛林,要看珍稀动植物,地方多的是。
但一地兼拥六者之美,一下阅尽六景之胜,要到何处可寻?
那就要到谷克德了。
也只有它谷克德了!
4、睡眠亿万年的一片原野正醒来
谷克德,彝语的意思是大雁筑巢的地方。过去,这一片高原湿地的统称其实叫迪波克尔。迪波克尔,彝语的意思是原野上放猎狗撵山。这几年,人们更加怀念对环境更加挑剔的大雁,也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开发旅游资源。从历史的深处,从潮流的浪尖,一个人站了起来,他以他的远见点醒这片寂静地在这里沉睡了亿万年的原野。于是,一个叫谷克德的响亮地名,从这里起飞,迅速随着南来北往的大雁传遍四面八方,乃至世界各地。
nlc202309090437
一个大胆的蓝图掀动起来,一个地名响亮起来,一片原野亮丽起来,一种战略远见清晰起来,我们就看到了一片辽阔的天空!
响亮不起来的名字,犹如一个懦夫,别人轻视他。亮丽不起来的原野,充其量是一块荒山野地,聚集不了人们对它关注的眼光,也就不会有更多发展的机遇。
醒起来,从先一个人的觉醒,又从一个民族的觉醒,再从一个国家的觉醒。不醒就不可能有作为,不醒就意味着落后,不醒就迟早被时代的潮流摔在历史与时间之河的边缘,无法汇入更大,更广,更深,更永恒的海洋。
醒起来,只要醒起来了,就不会拍被挤,被压。醒得越早,就会越清晰,越昂扬,越有勇气和远见。也只有越清晰地醒来,才能越威风,越豪壮,越强大。更多的力量才会加盟,更卓越的精英才会支持拥护,更多的知音产才会产生共鸣,更多的真理才会亲临引路,更多的权威才会携手共进,更大的发展才会展现在世界!
谷克德,睡眠了亿万年的一片原野正在醒来。醒来了,就不必再低头,不必再弯腰更不必再回头。清清新新地醒来,堂堂正正地站起,赢取全人类的仰望,永远健步在世界洪流的前端!
5、谷克德的美在美的纯净里
面对谷克德,我骤然恍悟:纵使挪用世界上所有的形容词,也无济于勾勒出它的美。真正的美,既不需要颂歌这份贺礼,也不需要秋波婉转的传递。
抑或到来后连倾听的姿态,也是一朵多余的涟漪。
我固执的认为,任何一种解读,或许都会携带一缕尘世的风。
而谷克德的美只有在美的纯净里辽阔,谷克德美只有在美的静谧里怒放。
那或许是一束生命之光的悠然邂逅,与一段梦幻岁月的从容相握相拥。
转身便在各自命运中怀抱忧喜。
我相信万物都终将绕着自己的宿命打转。不管是不是潜水于这个纷纭的世界,均免不了在局限这一门槛皱眉发怵。
但最后都可以摇身为谷克德那样的唯一,只要饱含一个不放弃的眼神,只要谷克德的天空、白云、鲜花、绿草、清泉、牛羊和空气都一直不染一丝的纤尘。
在德昌县
1、抵达凤凰城
抵达这里,就抵达了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身边。
我们都从四面八方来了。乘着高速的汽车,踏着欢快的节拍,穿着梦的衣裳蹁跹而来。我不知道,在过去的日子里,这里的人们丈量过多少生活的足迹,忍受过多少时光的打磨,然后才顺其自然地抵达了这里。这次来,我们亲自见证了这只凤凰的浴火重生,精彩涅槃。当我们步入其中,一如三十年前那只凤凰落在这里,被一些美好的事物慢慢地唤醒。现在正是如此,我们得到从未有过的人生体验:很多时候,我们不需多看,我们一眼就看到,这只平时只能在传说和梦幻中才能听到与看到的凤凰,真的正在焕发着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正在展翅。它想腾飞,它将腾飞!
光芒照耀,我们发现,身边盛开的,都是凤凰欲飞的欢快气息和璀璨光芒。一切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一座安宁河边的城市,正在以它特有的速度,节奏和特色在积攒着腾飞的力量。
当旭日升起,他们的人生开始舞动起他们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手脚撒欢,裙裾飞扬,智慧与汗雨淋漓,一片云霞任意涂抹在天地间。
舞动人生,舞动生活,舞动城市,自由飞翔。一只凤凰在每一个景仰它的眼神和喟叹里,留下许多密码,让每一个伫立的眼神都试图寻找开启它腾飞密码的钥匙。
2、沿河两岸风一直在述说
安宁河水不知述说了多少年,但它一直都没有述说清楚,这只凤凰的前世今生。它只是在河谷平原的一片大美中和辽阔中蜿蜒,安然享受着绵延不绝的人间烟火。
这些年却不同了。沿河两岸的风,都被乖乖地叫起来,集中在一棵棵高大的风轮上。风一直在述说,这几年,这只凤凰觉醒和涅槃的很多动人故事。风的述说,让我们不得不惊讶:风会说话,风在转动中会说出一个城市从黑暗迈向光明,从贫穷跨入富裕的所有秘密。
这是凤凰腾飞,天降福祉的一次次转动。每一棵风轮的高高挺立都穿越了年轮和时光的唏嘘与晦暗,每一片风叶的一次圆满转动都打破了陈旧观念的条条框框,展露出一只凤凰谁都挡不住的腾飞雄心与广阔胸襟。
这是清净能源与新兴科技在一片古老土地上萌芽的美丽画卷,它们秩序井然地排列在一起,将风的语言高高地举过头顶,它们敞开心扉,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和气魄,今日凤凰不断腾飞所创造的一项项奇迹。它们的宏伟是开拓创新的宏伟,它们的辉煌是今日凤凰涅槃的辉煌。
在安宁河畔的德昌,我看见风轮将风的语言高高举过头顶,仿佛三百六十五个星宿,在人间找到了居所,它们毫不怀疑自己的身份,在美丽富饶的河谷平原上神采飞扬,镇定转动着人间美好的光明未来。
在安宁河畔的德昌,风轮将风的语言高高地举过头顶,高高举出的还有遗留在历史与时光深处的闪电,谁会知道是什么时候,一道光亮会突然击中世界的心扉,像击中一声震荡山谷的虎啸或者狮吼。
3、站在德昌工业集中区,听风吹
大风吹开安宁河谷平原,隆起了鳞次栉比,生机盎然的德昌工业集中区。
站在德昌工业集中区,听风吹。站在过去几十年前连想都不敢想的这个工业集中区是幸运的,每一次居高临下,都可以将安宁河谷的美一览无余地纳入视野。
最好让风吹得留下泪水,让这些泪水像雨水一样滋润这个工业集中区。对于德昌,我能想象到的,只有这充满希望的工业集中区,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占领了一片河谷的成熟和希望。
不问天地,不问人间,是要发展,是要强县,是要富民,必须以先进的工业和科技的身份出现。站在德昌工业集中区,安宁河谷的宽大胸怀一览无余,在你眼前一晃而过,包容、大气、自信,抛开一切赞美的词汇,这个时候只听风吹。
风吹安宁河谷的德昌,吹开眼前的空阔,吹开一柄风琴的手柄,平心静气地倾听这来自安宁河谷平原工业强县的合唱吧。大美宁静,安宁河谷的德昌宁静,万物的造化宁静。
nlc202309090437
站在德昌工业集中区,听风吹,永远都不会有喧嚣。只看见厂房里的各种机器在隆隆地转动,像一个浪潮,突然间平静地打了过来,你根本来不及拒绝。
来不及拒绝就不要拒绝,快乐是根本无法拒绝的。
安宁河谷似母亲一样的爱抚让风轻吹,从你头顶上跳了过去,你回过身,它又跳了回来。站在德昌工业集中区听风,有一个大美自远方,酥软的穿胸而过。
4、德昌的星级农家园红了
德昌的星级农家园红了,硬化的道路,绿树掩映,空气清新,环境优雅,规格档次都不逊色于城市酒店之下的山中农家园,给你的也不只是惊讶和享受。
这些深隐在山林中的农家园,把新型农家的胆识,追求和远见,高高地建在深深的绿林里,以一切都绿色无污染的菜品和山珍佳肴,连同他们的微笑和幸福,将自己和旅客的视觉、听觉和味觉都填得满满的。
迎接瞬间到来的喜庆总是很突然,也很随意,每一次的愉快都显示了人们不再默守陈规的超越。这个时候,我们总能看到安宁河谷平原的山中父老乡亲们将微笑实实在在地挂在嘴角,毫不逊色于他们在山林里建造的财富园。
这红红火火的山林农家园,把今天农家的美好日子摆在桌上,从山珍一般散发着阵阵清香的笑容里,我们不难读出他们日子的富足和内心的幸福安详。
5、德昌:乘着工业强县的神驹在飞速地跨越
德昌工业集中区是中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南工业开发的重要支撐点。园区规划面积23.69平方公里,是依託地处攀西核心区域的良好工业区位优势而逐步发展形成的安宁河流域“一园三区”工业走廊。一园即:德昌县工业园,三区为:银厂钒钛钢铁、稀土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制造集中发展区,三棵树、白鹤沟现代物流、特色农产品加工集中发展区,永郎新材料、现代物流集中发展区。
园区定位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和“钒钛钢铁、稀土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制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重要支撑点和优势发展区,四川省两化联动发展示范产业集中发展区和国家级开发区;攀西区域产业发展承接地核心枢纽,以钒钛新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兼具商贸物流、咨询服务的现代千亿产业园区,德昌城市北部产业增长极,宜业、宜居、宜游的德昌新城。”
德昌工业集中区的发展目标:打造千亿产业链;钒钛钢铁、稀土新材料产业链:年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年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其他配套产业链: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现代物流产业链: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目前,园区內共有企业69个,其中:已投产企业40个,在建企业13个,筹建企业16个,投资超亿元企业5个。2012年,园区规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66.08亿元,工业增加值23.68亿元,利润8.01亿元,稅收2.47亿元,园区经济呈迅速增長趋势。
一串串的天文数字,在这里生根、破土、萌芽、开花和结果,结出惊人的硕果。
在德昌,谁的心海都不可能不被上面的这些数字,激起一层又一层的波浪。因为,这些数字是德昌一路踏实走来的脚印,也是德昌勇于开拓创新的鼓点,更是德昌从不停息的奋进冲锋号角。
德昌,在暮色苍茫中渐渐关闭了话语的闸门,瞧准时光间隙的瞬息亮点,乘着工业带动产业,工业强县,工业富民的神驹在飞速地跨越
喜德县的彝文彝语彝火彝人彝漆
1、彝文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火炬很多,但用彝文字链接而成的火炬恐怕只有这一座。
2016年7月20日上午,我组织率领来自北京、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的60多名中国彝族知名作家到喜德县去采风,当我们走进拉克乡新村,看到全村整齐划一,干净整洁,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的欣欣向荣景象,我正在为这些年来彝家新村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而心生激动时,突然,在村支部活动室前宽敞的场坝上,可能是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一尊雕塑,如同磁场一般把我牢牢地吸引住,并久久地被它震撼。
我来到这世界几十年,看到到过的雕塑不少,但像这座雕塑一样吸引我的却不多。这是什么样的一座雕塑呢?
这是完全用一个民族的文字、情怀、智慧、历史、文化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巧妙地链接起来的一座彝文字火炬雕塑。这座名为彝文、彝语、彝火,完全用彝文字链接起来的火炬雕塑,在蓝天白云下,新村美好的环境里,夏日浓荫和各种花儿的陪衬下,鲜红的火炬生命的组件,每一个彝文字都在阳光中熠熠生辉,光芒夺目。那光芒直射进人的心灵深处,逼得人激情澎湃得一阵阵地颤栗。
古彝文,从几千上万年前就燃烧到今天,是整个世界上都独一无二的人类文字之祖。它的生命如火,不曾熄灭过。而我们人类今天如何传承它,是我们人类都应该的明智地思考和醒悟的一个课题。
古彝文字,一个个站立起来,链接成燃烧的火炬,在喜德那个叫彝族母语之乡、彝人老家的地方,让全世界人类的目光都惊喜和羞愧。人类啊,在朗朗乾坤之中,明亮的太阳下,你是否思考过,你让如此久远的人类文字之母,即将淹没或消失于物欲浊流中,千万年后的长天阔地会原谅你吗?
我赶紧在站立起来燃烧成火炬的彝文雕塑面前,留了一个影。我虽然不说话,但我站立的姿势,我相信它至少能够让天地明白,我的思想和我的良心从来都未曾睡眠,别说是泯灭。
彝文如火,久远如火,美丽如火,善良如火,真诚如火,正义如火,真理如火,没有一刻不站立着燃烧!燃烧!
彝文,彝人,彝火,文明,智慧,精神的象征。但看着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的彝文字火炬雕塑,听着人们的赞美与感叹,我在激动之余,心突然隐隐地作痛,且那痛越来越加剧。你想: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的文字,只被人们雕塑成火炬,任它闲置在那里,自生自灭。这不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字和语言死亡的息讯还会是什么?
2、彝语
nlc202309090437
一千年、一万年后,我发现自己仍然在一句母语里游动。亲切是母语甘露给我的生命沙漠带来一泓泉水。
几千上万年的历史长河里,至今还能闪耀智慧之光的璀璨,随便说上几句话,都有一种浩瀚舒卷在舌尖的豪迈。
自成体系和独特一脉的彝语,是世界人类语言中始祖级的瑰宝。任凭一种想象沉陷,沉陷成一泻千里的广袤波澜。
在号称中国彝族母语之乡的喜德俯瞰,历尽风雨沧桑的彝语的苍茫,让地平线于飘渺间匍匐,令面对此景的每一个人都感慨人生得失的微不足道。
自我的骨髓可以冲破苍穹的母语,让喜夺拉达挟裹毁灭一切的风暴,产生气吞山河的阒寂。
我说母语没有舌头和牙齿闹别扭的事情发生,但我的母语受到了外来语种的强烈干扰和挤压,你想象不出我的舌头和牙齿斗争的尴尬。你想象不出我母语生存的辛酸。我母语的沧桑,远比喜夺拉达的任何一座山沉重,有俄尔则俄一样的雄踞,更有俄尔则俄一样的悲壮苍凉。
彝语的神秘和传奇是用火铸就锤炼的。光明且温暖的火,是人类的一大风景,更是一种疼痛。以一种坚硬的深邃与辽阔同长空对峙。彝语,在一种对智慧的捍卫和坚守中渐渐地隐诺于西南一隅,空中的猛禽和陆上的凶兽都很难穿越熟睡的母语。
在一杯夏朝以及夏朝以前的酒中,与我的母语相遇,喝酒的所有人一口而饮的是绵延几千上万年的滚滚狼烟。
狼烟的根系异常发达,视线触及处都是它们纵横捭阖的家园。风的箭镞,常常穿越落日的头颅,让半天血红的残云,加深母语的悲壮。
被风雨屠杀,山的残骸,可以在瞬间直冲海拔4500.4的高度,冰雪碎裂的痛楚里,一种苦涩早就覆盖了喜夺拉达表面上嘻嘻哈哈的母语。
母语是每个民族的血液,传承是绝不能断根的炊烟。因为母语,我们才如此悠久。燃烧的母语,是我们骨头里碎落的骨骸。人类在很多时候,远比杀戮为生的虎狼更为贪婪、虚伪和可怕。
母语之外的一切都是虎视眈眈,垂涎欲滴,蠢蠢欲动的音符,是使母语呼吸急促的根源,开着花儿的暴风雪里,口弦在越来越远的故事里羞涩。曲折的山路用延伸体验母语的孤独。一句母语的幸福,既然是被牙齿和舌头蹂躏时的快感,而更多的志向与追求,被风切割成浩渺千里的迷迷茫茫。
潜伏在母语周围的虎语狼语,在喜夺拉达特殊的土壤里,昭示生命不羁的强盛。令人生畏的山洪,以一种排山倒海的怒吼,轻而易举地将母语茂盛的山寨、生命和母语连根拔起,摔打,折断,淹没,然后仿佛什么事情都不曾发生过一般又归于宁静。
3、彝火
比流水还要柔软,一种信仰让彝家的火焰,燃而一万年不息,息而一万年不灭,灭而一万年不断。
这是彝文和彝语真正的主人,我们的灵魂和身躯早与火融为一体。纵然肉体化为灰烬,我们也高举生命的尊严,让肆掠的风暴读懂彝人、彝文和彝语灵魂里火的精神,火的语言。
火是彝人生命圣洁的灵魂,生命有了光明和温暖,无论怎么样的黑暗和寒冬都困囚不住他们的光芒。
火是彝人从不离身的箭镞,追赶太阳的先祖的白骨都化成了漫漫漶漶的沙石。
火的美是一种死亡与生存中沉淀下来的沧桑,火焰曼舞,起伏和不规则的扭曲,顽强生长出生命超乎寻常的想象和力量。
一个个火塘,就是一束束刺破黑暗的雷电,一声声纷踏如骤雨的马蹄,一首首孤独而傲岸的诗歌,一只只晨品旭日、謩读星月的神眼,一面面猎猎招展在崇山峻岭里的生命旗帜。
纵然精疲力竭,跃不起火焰的火塘,也是一个怀抱火种的希望,表面冷漠死寂内心炽热明亮的深邃沉默里,谁也夺不走我们不灭的尊严。
4、彝人
从来不曾停止喧闹的历史长河也说不清,彝人与山自什么时候开始一见钟情,反正,亿万年的爱情演绎,才将山融入进彝人的骨子里,又把彝人融入到莽莽苍苍的群山中。每一座不倒的山都成了彝人的宣言,彝人成了山石里最难剥离的一个古彝文字。
群山的起伏,绝对不是为了健身,这是大地之西南群山生命的默默律动,任何的狼虫蛊毒,都不能浸蚀它们沉默的渊薮。
蓝天是大地之西南的群山和彝人最豪迈的斗篷,太阳与月亮是大地之西南的群山和彝人日夜不离的金银耳环。岩壁、森林和河流是古丝绸之路上凝固或飘逸的火炬,是古彝文化生动鲜活的文字,是已经成了化石的生命,是一节带有浪漫传奇的古彝文木简。
彝人以大地之西南最接近于鹰的一种思想,成为山的一部分。
彝人,一次次地被海的波浪、山的洪流,抛掷到边缘。但越被抛掷,却越露出海的胸怀,山的铮铮傲骨。
5、彝族漆器
厚重而绚丽,如诗般的彝族漆器。
红、黄、黑,是彝族漆器递给我的眼神和微笑。
目睹国家级彝族漆器传承人一丝不苟,一笔一划的精心绘制波纹、火焰、飞鹰、草木、花卉、人物;静听群山内部涌动的岩浆、烈焰,为彝族这冷暖协调而又无比深沉艳丽漆器惊叹。
莽莽群山,巍巍彝魂,彝族漆器鲜艳而沉郁,精美却孤寂。唯有遥远的边陲、忧伤的彝歌,至今还唱得那么豪迈。
残阳似雪,岁月峥嵘。彝人、群山、漆器与色彩喂养着浪漫,众多神灵哺育着梦幻。
远古的丝绸之路,历史的尘烟淹没了曾经有过的辉煌,这里竟有一种神技穿过漫漫风雪,将一个民族的韧性用他们的巧手和智慧,蘸着真漆定格在一件件的器物上,任风云滚滚的历史尘烟不断地涂抹。
彝山,峻峭而深沉。山鹰撕破漆小伙的皮衣,挤出漫天的乳汁,经过时间调制配合,令艺人洒下大把大把的智慧和灵性,养育着这惊世的漆器。
山里彝人,承受着群山一样的沉重和酸涩,那漆器上柔美而绝伦的线条,在时空之间凝固成永不褪色的带野味的绝世爱恋。
风雪猎猎,熔铸彝人不屈的脊骨,许多感叹铺成的漆器,审视着历史的重大变迁。
巍峨雄悍的彝人形象,正开拓一方净土,以太阳光明的色彩将虔诚信仰于神的灵气呈现圣光。
彝族漆器,不要斜悌羞涩,流眄顾盼,快掀开你的神秘面纱,娇羞中呈现美艳。
彝族漆器,你是一个古老而久远的民族灵魂的守望场,绘制起族群生命的呼唤,把原始的繁荣与群山的历史望穿。
彝族漆器,一种古老的技艺,一段远古的回忆,无数美好的畅想。
【大凉山教育数据】推荐阅读:
凉山州教育现状研究12-01
凉山地区10-16
凉山彝语11-11
凉山帮扶工作汇报07-20
在凉山彝族地区的饮食特色食品中07-18
凉山州盐源县工作简报11-20
凉山中考语文作真题:我心中的阳光10-19
凉山州烟叶生产灾害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