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共10篇)
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 篇1
简介
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筹建于1988年,经四川省教委批准,1989年正式建立,并于当年秋季开始招生,至今已培养毕业近1400名合格的彝汉双语师资人才。现有7个专业及方
向,在校生821名,外国留学生3名。毕业就业面向“特岗”教师、“一村一名大学生”、“西部志愿”、“三支一扶”、国家公务员、省委组织
部选调生、硕士研究生及州内外各县市中小学教师招考等。2008年被评为西昌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彝语言文化学院师资队伍由三个部分组成:彝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校内其它系(部)优秀骨干教师和外聘教师。彝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主要担任彝语言文学、社会学、文化学、翻译学等教学任务,有资格和条件的兼任部分汉语和英语课教学;由于各专业都实行双语教学,所以选择性地在校内文化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汽车与电子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轻化工程学院聘请优秀骨干教师担任用汉语和英语授课的专业主干课教学任务;此外,在聘请中国社会科学
院、川大、西华师大、中央民大的博士生导师和各地双语教学专家为客座教授,定期或不定期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系内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
10人,副教授7人,讲师及助教12人;教师学历为博士2人,硕士15人,本科11人。其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人,省劳动模范、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省十佳青年教师、省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各1人,凉山州拔尖人才1人、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西昌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2人、学术带头人2人、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优秀骨干教师3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各1人。2005年经四川省人事厅批准西昌学院彝文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被授予副教授(副研究员)职称资格评议权。专业简介
1、本科专业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本科,文学学士学位,彝文加试)
省级特色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彝、汉语言文学全面系统知识,能在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党政管理部门及其它相关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文秘、翻译、编辑和新闻出版及文学创作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现代汉语、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写作、教育学、现代彝语、文艺美学、彝族文学概论等课程。
行政管理(本科,管理学学士学位,彝文加试)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法学等各方面知识,掌握有彝、汉语言文学系统知识和行政管理学基础知识的,能在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党政管理部门、社会团体等公共领域从事管理以及教育、文秘、新闻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双语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管理学、行政学、中华民族理论与实践、组织行为学、公共政策概论、现代汉语、秘书学、地方政府学、领导科学、申论等。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理学学士,彝文加试)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彝族科技文化修养,掌握数学和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在民族中等学校从事彝汉双语数学教育、教学,数学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能力。鼓励成绩突出的学生可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开设的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大学彝语文、专业翻译、初等代数研究、初等几何研究、微分方程等。
2、专科专业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英语)(专科,彝文加试)
本专业方向以培养学生具备彝、英、汉三语语言文化、文学艺术、文秘公关、师范教育等素质,强化三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培养。为民族地区中小学双语教学、新闻宣传、专业翻译、党政管理部门培养合格的三语复合型应用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综合英语、基础英语、彝英汉翻译学、英语视听、大学彝语文、实用英语写作、英语会话等课程。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化学)(专科,彝文加试)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合格的初级中学彝汉双语师资,能在化学、制药、环境、材料及化学相关学科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和应用技术开发的新型双语理科人才。
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大学彝语文、专业翻译、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应用化工技术、高等数学、环境化学等。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彝语文)(专科,彝文单独考试)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彝、汉双语语言文化、文学艺术、行政管理学等素质的专门人才为目的,注重彝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彝族历史文化知识,以及彝汉教育师范技能的培养,为民族地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彝汉双语语文师资。
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双语教学法、现代彝语、现代汉语、大学语文、现当代彝文选、汉语写作、现当代文学、普通话理论与实践等。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彝数学)(专科,彝文单独考试)
该专业方向的培养具备彝汉双语数学基础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为目的。强化数学理论和基本技能、彝语文基础知识和教学技能等素质的培养,为民族地区中小学和其他部门培养合格的应用性彝汉双语数学师资。
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大学彝语文、现代汉语、数学分析、初等代数、高等代数、解析几何、专业翻译、数据原理及应用、微分方程等。科研概述
彝语言文化学院一贯坚持教学科研一起抓,以科研促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近几年来该系教师主持“新世纪四川彝族文学研究”、“大学彝语文课程建设研究”、“高校师范汉彝双语素质教育基础课程体系研究”等21项国家、省级和院级科研项目;参研联合国“儿基会”项目1项,中英合作项目1项,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专任教师在全国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424篇;出版《当代彝文文学研究》《中国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研究》《中国当代彝族文学创作论》《大学彝语文》《当代彝文文选教程》《古代彝文文选教程》《现代彝语教程》等25部专著和教材。
彝语言文化学院现有省级人文社科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教师教学科研成果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1项,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优秀评论奖1项,省级科研成果优秀专著奖1项,省彝族文化 “支格阿龙奖”1项,巴蜀文艺奖1项,四川省文学奖1项,四川省优秀图书奖2项。[1]
实验室建设
彝/汉/英同声传译技术实验室建设
我院目前除了省级特色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本科和行政管理本科外,每年都固定招收彝英双语班和“一类模式”彝汉双语班,在校生共7个专业821名。所有班级人数基本上都在45人以上,最多班级人数达68人。教学上需要完成所有班级的彝语方言辨析、彝语语音学、彝语语法学、英语听力、彝英语法比较、彝英口语互译实践、彝汉口语互译实践、彝族文献资料视听、彝汉现代教育技术、彝汉多媒体制作等理论及实践教学课程。开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英双语教育、彝汉双语教育等全国民族院校为了教学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早已建有形成规模的彝/汉/英同声传译技术实验室。近几年来,根据学校学分制建设与改革要求和专业实际需要,大大加强了实践教学,专业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但我院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全院师生反映强烈且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为了我院独具特色的专业建设和提高学生彝、英、汉三语教学与读、写、听、说、译的实践能力,学校为我院2009年投入15万进行彝/汉/英同声传译技术实验室前期建设,今年又投入35万建设。在彝/汉/英同声传译技术实验室建成后,我院学生的实践、实训将会上一个新的台阶。[2] 专业建设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于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招生。其前身是1989年设置的彝语言文学专科专业,目前已培养本、专科生1500余人,现有本科在校生288人。2005年取得副教授(副研究员)职称学科评议权,2007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并被评为校级重点专业,2008年被评为四川省特色专业,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现有教师25人,其中正副教授17人,博士硕士2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各1人,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省突出贡献专家、省劳动模范各2人,省教学名师、省师德标兵、高校十佳青年教师、优秀教师各1人。
专业建设以学科融合、注重应用、彝汉并举为宗旨,突出师范教育、民族文化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的教育、跨文化多语种同步教育和跨学科实践教育。已经形成专业建设的民族性、人才培养的复合性、民族文化的传承性特色。
建有语言实验室1个、同声传译室1个、多媒体教室9间,共享实验室6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7个,特色文献资源库1个,省级精品课7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先后承担省级以上研究项目三十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40余部,获国家、省级各类科研成果奖16项。[3]
西昌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自创办之日起就确立了“一立足两拓展”的办学目标定位,即立足民族教育,拓展民族文化研究与开发利用能力和为地方社会事业建设提供人才培养。多年来,始终重视教学改革,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进行了综合性、多角度、全方位的改革,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独特的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现有专业教师(包括具有彝英汉双语或三语教学能力教师)22名,年龄超过50岁的2人,40-50岁的8人,30-40岁的8人,30岁以下的6人;博士2人,硕士8人,博、硕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以上;正教授7人,副教授7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3%以上。教师中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名,全国优秀教师、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省劳动模范、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省十佳青年教师各1名,西昌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带头人各2名。专业教师发表学术论文426篇,出版专著(教材)21部,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门,建有语言实验室2个(试验设备总价值达89元),校外彝汉双语教学实践基地3个、彝族文化实践基地3个。2005年11月,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西昌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学科取得副教授、副研究员职称资格评议权,使今后该专业的建设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和地区发展需要,专业带头人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较好的学术知名度,师资队伍有浓厚的科研氛围和强劲的专业技术背景。并具有很强的学科支撑,良好的专业发展前景,较强的综合实力和人才市场需求。科研成果
出版教材 当代彝文文学研究 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1年11月 阿牛木支著
中国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研究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8 年 6 月 洛边木果著 中国当代彝族文学创作论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9年12月 阿牛木支著 凉山彝族社会传统家庭教育研究 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8年10月 马史火、阿牛木支著 大学彝语文 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0年12月 洛边木果主编
当代彝文文选教程 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2年8月 张克蒂主编
现代彝语教程 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6年12月 何刚主编 大学彝语文(修订本)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7年10月 曲木伍各、洛边木果主编 支格阿龙 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8年10月 沙马打各、阿牛木支主编
支格阿龙故事选编 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9年8月 杨正勇、沙马打各主编 古代彝文文选教程 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2年8月 孙子呷呷、罗洪瓦达、何刚副主编 自主创新教育研究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6年12月 肖雪副主编 [5] 专业培养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本科,文学学士学位,彝文加试)
省级特色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彝、汉语言文学全面系统知识,能在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党政管理部门及其它相关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文秘、翻译、编辑和新闻出版及文学创作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4]
开设的主要课程:现代汉语、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写作、教育学、现代彝语、文艺美学、彝族文学概论等课程。
行政管理(本科,管理学学士学位,彝文加试)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法学等各方面知识,掌握有彝、汉语言文学系统知识和行政管理学基础知识的,能在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党政管理部门、社会团体等公共领域从事管理以及教育、文秘、新闻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双语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管理学、行政学、中华民族理论与实践、组织行为学、公共政策概论、现代汉语、秘书学、地方政府学、领导科学、申论等。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理学学士,彝文加试)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彝族科技文化修养,掌握数学和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在民族中等学校从事彝汉双语数学教育、教学,数学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能力。鼓励成绩突出的学生可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开设的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大学彝语文、专业翻译、初等代数研究、初等几何研究、微分方程等。[6]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英语)(专科,彝文加试)
本专业方向以培养学生具备彝、英、汉三语语言文化、文学艺术、文秘公关、师范教育等素质,强化三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培养。为民族地区中小学双语教学、新闻宣传、专业翻译、党政管理部门培养合格的三语复合型应用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综合英语、基础英语、彝英汉翻译学、英语视听、大学彝语文、实用英语写作、英语会话等课程。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化学)(专科,彝文加试)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合格的初级中学彝汉双语师资,能在化学、制药、环境、材料及化学相关学科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和应用技术开发的新型双语理科人才。
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大学彝语文、专业翻译、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应用化工技术、高等数学、环境化学等。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彝语文)(专科,彝文单独考试)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彝、汉双语语言文化、文学艺术、行政管理学等素质的专门人才为目的,注重彝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彝族历史文化知识,以及彝汉教育师范技能的培养,为民族地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彝汉双语语文师资。
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双语教学法、现代彝语、现代汉语、大学语文、现当代彝文选、汉语写作、现当代文学、普通话理论与实践等。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彝数学)(专科,彝文单独考试)
该专业方向的培养具备彝汉双语数学基础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为目的。强化数学理论和基本技能、彝语文基础知识和教学技能等素质的培养,为民族地区中小学和其他部门培养合格的应用性彝汉双语数学师资。
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大学彝语文、现代汉语、数学分析、初等代数、高等代数、解析几何、专业翻译、数据原理及应用、微分方程等。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本科,文学学士学位,彝文加试)
省级特色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彝、汉语言文学全面系统知识,能在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党政管理部门及其它相关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文秘、翻译、编辑和新闻出版及文学创作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现代汉语、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写作、教育学、现代彝语、文艺美学、彝族文学概论等课程。
行政管理(本科,管理学学士学位,彝文加试)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法学等各方面知识,掌握有彝、汉语言文学系统知识和行政管理学基础知识的,能在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党政管理部门、社会团体等公共领域从事管理以及教育、文秘、新闻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双语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管理学、行政学、中华民族理论与实践、组织行为学、公共政策概论、现代汉语、秘书学、地方政府学、领导科学、申论等。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理学学士,彝文加试)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彝族科技文化修养,掌握数学和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在民族中等学校从事彝汉双语数学教育、教学,数学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能力。鼓励成绩突出的学生可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开设的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大学彝语文、专业翻译、初等代数研究、初等几何研究、微分方程等。
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 篇2
彝语言文化学院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是培养具有彝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及与新闻、文学艺术、翻译学、民族学等相关的学科知识, 能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翻译、新闻媒体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职业技能素质的专门人才。为了给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提供汉彝双语影视的创作、翻译、配音策划、拍摄、编导等就业、创业训练平台, 提高彝族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和实践创新能力, 彝语言文化学院2011年3月与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州电视台彝语中心达成合作协议如下:
彝语言文化学院每年安排10名学生到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州电视台彝语中心实践, 进行创作、翻译、配音、策划、拍摄、编导等工作, 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州电视台彝语中心负责指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完成各项工作, 并给予学生一定的生活补助, 双方一起培养品行好、身体好, 而且动手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一、合作企业基本情况
(一) 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
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是经六届州委常委会第76次会议研究同意成立的。中心隶属于州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主管, 属事业单位, 经费财政差额拨款。中心主要职能是负责电影彝语译制。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部, 总面积6.01万平方公里, 辖17个县 (市) 、616个乡镇, 总人口435.63万, 其中彝族197.45万, 占总人口45.3%, 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加上凉山周边语言相通地区的彝族群众, 彝语电影译制服务对象达300余万人。彝语电影译制不仅是为凉山彝族群众服务, 还辐射云、贵、川其他彝乡。资源共享, 是彝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民族语电影译制与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相连, 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大业中占有特殊地位, 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稳定、增进民族团结, 对外反渗透、反分裂方面有巨大作用。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成立30年来, 不但接待了不少国内语言、文字、影视界专家学者的参观访问, 还接待了印度、英国等国外语言、文字、影视界专家学者的参观访问。2007年开始全州开展数字电影放映, 彝语电影每年要求放映6000余场, 至今全州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6198场。单位下设农村电影部、数字化电影部、彝语电影译制部、办公室, 单位职工人数40人, 其中农村数字化电影放映人员10人, 管理人员12人, 译配人员18人。
(二) 凉山电视台彝语中心。
凉山电视台彝语中心自2009年1月1日开播以来, 以《彝语新闻》、《彝乡风》、《致富经》、《彝学访谈》、《彝语电影》、《彝州艺苑》、《天气预报》、《每周一歌》等栏目为核心, 从7:30开机, 一直持续到凌晨00:30结束。该频道的开播解决了部分彝族同胞看电视听不懂内容的问题, 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彝族群众看电视的需求, 深受广大彝族群众的喜爱。彝语中心丰富了覆盖节目信号的西昌城区彝族同胞的文化生活, 没有覆盖节目信号的各县彝族同胞纷纷给凉山电视台彝语中心打来电话, 希望早日开通彝语频道。
自频道开通以来,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 收到各地各界来信来电3400多个, 网络留言13000多条。舆论认为, 频道的开通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彝族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对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地方社会经济跨越发展意义重大, 对广大彝族民众了解当地政策、获取脱贫致富的信息有积极的作用。
二、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彝语言文化学院与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电视台彝语中心合作, 一起实施教学活动, 既能发挥彝语言文化学院与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电视台合作的各自优势, 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 使彝语言文化学院与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电视台彝语中心双赢共进。
(一) 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彝语言文化学院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开设了《翻译理论与实践》、《彝汉英翻译对比教程》、《彝文写作与实践》、《新闻采访与实践》等课程, 学生在课堂式获得理论知识, 学生在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电视台彝语中心实践, 撰写新闻稿、翻译影视作品, 配音等等工作, 学生们将学到的书本知识有机地与实际结合起来, 充分地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使学生增加社会阅历, 积累工作经验。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是职业场中的决定因素, 但这些因素是校园里学不到的, 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才能缩短毕业后适应社会的时间, 在校外实践中日积月累, 把体验融入自己的知识, 通过实践的检验, 最终升华为自身的阅历和经验。彝语言文化学院与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电视台合作,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生在电影译制中心、电视台彝语中心实践活动中, 学生需要翻译不同的作品, 为不同的角色配音, 撰写各种新闻稿等工作, 会遇到大大小小许多的实际问题。学生要互相讨论研究, 向老师请教, 在课内、外书本中探问究竟、查找答案等。学生通过一次次成功地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磨炼意志、发展个性、锻炼能力,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成为“学历、素质、技能”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在实践中与电影译制中心、凉山电视台彝语中心工作人员同劳动、同生活, 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单位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 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这不仅能为学生直接了解具体岗位的技术要求, 提高职业能力, 为毕业与就业接轨,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 帮助大学生树立市场意识, 端正就业态度。
电影彝语译制中心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数字译制方法, 译制节目采用数字压缩技术, 利用国家广电总局数字节目中心平台, 面向全国发行数字彝语电影。学生在实践基地拥有先进的设备和模拟实际工作岗位的训练氛围, 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市场意识, 端正就业态度。学生通过实践认知社会中的优胜劣汰, 培养竞争意识, 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要求, 端正就业态度, 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从而真正做到量能定位和量力就业。实践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立业观, 适应市场, 顺利就业。通过校外实践, 学生提前了解社会、认知自我、准确定位, 树立正确的立业观和择业观, 在就业过程中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 在短时间内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四) 有利于软硬资源共享。
彝语言文化学院为了给学生提供彝汉双语影视的创作、策划、拍摄、编导、翻译、配音的创业训练平台, 建立了音视频非线性编辑实验室。但是彝语言文化学院教师中没有音视频非线性编辑相关专业的教师, 不能给学生专业的指导。学院与电影译制中心、电视台合作后, 每年电视台彝语中心的老师、电影译制中心的老师都主动到学校给学生作专业指导。同时, 学生在实践练习中完成电视台、电影译制中心的部分工作, 达到双方资源共享、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双赢共进的目的。
三、合作成效显著
彝语言文化学院围绕人才培养目标, 让学生在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和电视台彝语中心实践, 进一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深化教学改革, 使培养的学生基础更扎实, 知识愈加拓展, 实践得到强化, 技能得到培养, 素质得到提高, 质量得到保证。彝语言文化学院与凉山民族译制中心、电视台彝语中心的合作是成功的, 成果是显著的。
在电视台彝语中心实践的学生, 承担了《彝语新闻》、《彝乡风》、《致富经》、《彝学访谈》、《彝语电影》、《彝州艺苑》等栏目的编辑、撰稿、采访、翻译、制作等实践, 节目深受广大彝族群众的喜爱, 同时学生的能力也深受电视台彝语中心的工作人员的认可, 每年都有学生被电视台彝语中心择优录用。2009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 长期在凉山电视台实践, 积累丰富的经验, 在2013年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彝文室招聘时, 脱颖而出, 被顺利录用。
在凉山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实践的学生, 每年参与译制故事片26部以上, 科教片10部以上, 在实践中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影视制作的兴趣。2011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申报了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彝族影视资源开发的创业训练》, 2012年初拍摄首部大学生母语作品《彝文之恋》。《彝文之恋》是一部呼唤彝人学习彝文的感人生活励志片。通过男主角追寻学习彝文之路的艰辛历程, 表现了其热爱彝族文化的执著与奋斗, 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彝文专业学生的自我觉醒———彝族的文化永远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彝族青年学子更有责任和义务掌握彝族的语言和文字, 传承彝族的历史和文化。
2013年拍摄了一部时长60多分钟的首部彝族题材爱情悲情喜剧电影《一瞬间》, 既是一部让人捧腹大笑的喜剧电影, 又是一部催泪感人的悲情电影, 还是一部反映人性本真、极具教育意义的电影, 更是一部形象艺术的禁毒宣传电影。
2014年拍摄了彝族母语电影《邛海记忆》, 2014年4月29日在西昌学院南校区学术报告厅隆重首映, 师生反映很好。与此同时, 将在5月初把《一瞬间》电影的DVD、VCD光盘制品发行广大彝族地区。
总之, 彝语言文化学院和凉山电影译制中心、电视台彝语中心的合作, 给发展中的彝语言文化学院带来勃勃生机, 双方的成功合作将形成“资源共享、双赢共进”的校企合作新局面。今后, 我们将继续利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践环节的改革与探索, 加强和完善实践基地的建设。同时, 应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这一校外的课堂,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素质, 为凉山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摘要:目前流行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 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 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 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本文以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与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凉山电视台彝语中心校企合作为例, 论述了高等院校彝学专业校企合作的意义与成效。
关键词:校企合作,意义,成效
参考文献
[1]张秉钊.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高教探索, 2005.04.
[2]周莉亚.浅谈对“校企合作”意义与作用的认识[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06.
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 篇3
关键词:孔子学院;外国语言文化机构;活动
2004年,首家海外孔子学院成立。孔子学院始终坚持创新发展,截至2015年底,以134个国家、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的规模形成了广覆盖的布局。目前,以商务、科技、职业培训、舞蹈、戏曲、美食、旅游、中医、武术、出版、茶文化等为特色的孔子学院在全球已有40多所。孔子学院总部推出的“孔子新汉学计划”、“三院”建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汉语桥”大赛、国际汉语教材工程、“孔子学院日”等系列创新项目,为提升孔子学院品牌影响力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让孔子学院在中外文化的激荡中站稳了脚跟。
分布在各国的孔子学院根据不同的国情、校情、院情开展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活动,本文以各孔子学院交流材料为基础,按照内容、形式和主题,对孔子学院举行的各类活动进行初步概括(以欧洲地区为例),并通过与外国语言文化机构(以在华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协会为例)开展的活动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异同点。
一、孔子学院和外国语言文化机构
开展活动的情况
欧洲地区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交流材料共有155份,其中有96所孔子学院明确列出特色活动。笔者按时间顺序对歌德学院和英国文化协会近期开展的40项活动进行梳理。两者对比情况如下。
(一)在形式方面
孔子学院所开展的活动由多到少依次为培训(21个)、研讨会(15个)、讲座(11个)、教育体系(11个)①、编辑出版(8个)、俱乐部沙龙(8个)、展览(7个)、演出(5个)、数字网络(3个)。其中,培训、研讨会和讲座三类传统活动所占比重较高,约占49%,数字网络等教学文化活动所占比重较少。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协会所开展的活动由多到少依次为展览(9个)、演出(6个)、放映会(6个)、见面会(4个)、培训(3个)。其中,各式展览、演出和放映会是最受欢迎的形式,约占52%。
(二)在主题方面
孔子学院所开展的活动由多到少依次为汉语学习(19个)、经贸(10个)、师资(7个)、认知中国(6个)、期刊(6个)、“一带一路”(5个)、汉学(4个)。其中,创新活动主要着眼于汉语学习、经贸、师资、认知中国等主题和内容,约占42%。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协会所开展的活动由多到少依次为戏剧(5个)、音乐(4个)、电影(4个)、舞蹈(3个)、摄影(3个)、设计(3个)、教学(3个)。其中,戏剧、音乐、电影、舞蹈、摄影是最受欢迎的活动主题,约占47%。
二、孔子学院和外国语言文化机构
开展活动的特点
将孔子学院与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协会所开展的活动的形式和主题进行对比(见表1),可以发现三点不同之处。
(一)形式不同
培训和研讨会是孔子学院使用频次最高的两种活动形式,约占所有活动形式的38%,而这两种活动形式在歌德学院和英国文化协会的活动中仅占13%;展览和演出是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协会使用频次最高的两种活动形式,而在孔子学院的活动中只占12.4%。
(二)主题差异较大
在孔子学院所开展活动的主题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是汉语学习,约占19.8%,可见目前孔子学院的活动还是以语言教学为主,并注重商务经贸、“一带一路”、“认知中国”(三者共占所有活动主题的约21.8%)等国际政治经济问题,文化品牌推广项目较少;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协会的活动主题多聚焦戏剧、音乐、电影、舞蹈、摄影、设计等艺术主题,语言教学仅占7.5%,直接开展语言教学的需求和压力较小,主要是以文化交流的方式吸引各国受众。
(三)支持力量不均
外国语言文化机构在开展活动时得到了更多的社会支持。以歌德学院为例,其开展的20个活动的合作方有36家之多,其中中方23家、外方13家(见表2),涵盖了中外政府、企业、基金会、博物馆、美术馆、高校以及其他文化机构等,多方参与提高了文化活动的专业性,也节约了活动成本;相比之下,孔子学院开展的96个活动的合作方约40家,虽然其活动越来越本土化,注重利用当地资源,但多方支持程度还有待提高。
三、对孔子学院开展活动的意见及建议
(一)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并举
语言文化机构开展活动的形式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实际效果。相较而言,培训、研讨会、讲座等传统形式在新鲜、灵活和互动性上稍差,孔子学院应根据自身优势和资源,多利用演出、见面会、展览、数字网络等形式,尤其是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满足各个年龄段、不同学历层次受众的需求。例如,法国经常以文化年、电影展播、艺术作品鉴赏、奢侈品品牌推广等多种形式进行对外文化宣传,并在近年来愈加重视利用数字化科技手段进行宣传:法国文化中心开展的“aFrip did”计划在维基百科上开发用法语表述的内容,法国外交部不遗余力地支持影院数字投影,法国对外文化教育局开发了可查阅世界各地法国文化中心文化活动的手机软件、了解法国电影的视频网站、以地理导航方式定位法国海外文化资源的网络软件、捕捉世界各地最新表达方式的“社交网络公民实验室”、反映法语图书在世界各地翻译情况的平台等。[1]
(二)立足语言教学,加大文化推广
目前,孔子学院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汉语推广和语言教学仍是重中之重,孔子学院所开展的活动多关注商务经贸、“一带一路”、“认知中国”等主题,整体上文化活动的数量较少、缺少品牌活动。因此,孔子学院在立足汉语学习的前提下,要根据受众需求,增加活动主题,打造品牌活动,发挥好平台作用。例如,英国文化协会将文化交流内容分为电影、文学、音乐、视觉艺术、戏剧与舞蹈、创意经济、建筑设计与时装等主题,集中英国的创意人才和团队专项策划实施。再如,中国文化部主办的“欢乐春节”活动,力图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活动包括“中国序曲” “艺术中国汇” “春节庙会” “广场庆典” “跨国春晚”等11项子品牌活动,海外文化机构和企业等合作伙伴达到300多个,2015年在119国334座城市开展了850多个项目,带动了演艺、影视、图书出版、文创设计、旅游产品等领域的发展。
(三)发动各方,参与孔子学院建设
目前,各国孔子学院开展活动的主要支持来自孔子学院总部和中方承办院校,中外企业、基金会、博物馆、美术馆和文化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程度不高。孔子学院开展的活动易受资金限制,更重要的是缺少与所在地国家相应层次的专业机构的合作,造成活动水平多处于普及和体验层面,无法满足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需求。然而,外国语言文化机构与所在地国家的各机构积极合作,以歌德学院为例,其36家活动合作方中,本土合作方占64%(23家),其中不乏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佛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等“国”字号机构,还有德国5家顶级基金会和企业,多方支持和参与保证了活动的可持续性和专业性。鉴于此,国家应尽快出台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建设的相关指导意见,逐步建立多渠道筹措资金和支持的机制,形成鼓励共建、共享、共赢的良好活动生态。尤其是作为孔子学院活动和项目的策划者、实施者,各中外方院长和管理人员应增强“赞助”“合作”的使命感和大局意识,主动作为。
(四)借智引智,充实专家及项目资源库
孔子学院总部应尽快建立并充实中外专家及项目资源库,为孔子学院文化活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以国家艺术基金为例②,其成立两年来,以基金资助为杠杆,充分调动了相关机构和个人对各类文化项目申请的积极性。2015年,共有3268个机构和个人作为申报主体申报了4402个项目,申请资助资金总额为51.22亿元,共有“舞台艺术创作”“青年艺术创作人才”“传播交流推广”和“艺术人才培养”四大类728个项目最终立项(资助金额尚未公布)。此外,还要不断扩充专家数量,目前,专家库专家已达3000多人,主要包括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中组部人社部“百千万人才”,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家级文艺协会负责人。
(五)优势互补,加强与外方同类机构协作
目前,孔子学院与外国语言文化机构的合作还不够全面深入,有很多优秀的管理和运行经验还没有为我所用。应充分调研和梳理各机构情况,提前酝酿和谋划,与主要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推动共同项目或特定领域项目的开展,以及相关人员的互访交流,利用自有资金支持双方关系发展等。比如,借鉴其他语言文化机构的培训模式,在保证中外院长常规性岗前、岗中培训的前提下,选拔国家重点孔子学院院长和专职院长,延长培训期限(3~6个月),专项打造培训品牌项目。例如,歌德学院联合墨卡托基金会开展的“Hu互Tan探—德中文化管理交流项目”,单次实行小规模对口体验式培训,项目最主要的目的是使中德文化项目的开展更见实效。项目选拔5位来自中国和5位来自德国的文化管理者,分为5个小组,分别在中国和德国各待6周,完成3个月的培训活动。培训内容除了包含理论学习、专家讲座和小组练习外,还穿插对文化机构的参观访问。在实践阶段,实地了解对方学员所在机构正在进行的项目,并有机会参与其中。培训结束后,双方学员若有可实施的项目计划,还将有机会得到一笔项目启动资金。
四、小结
汉语国际推广事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长远的视角和科学严谨的统筹规划,还需要毫不松懈的持久努力。目前,孔子学院所开展的活动基本围绕汉语学习和文化推广展开,“创新”“特色”“高度”仍需不断提高,孔子学院创新项目和开展活动的方向是品牌化、本土化、市场化,品牌是孔子学院及项目和活动的生命线,本土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市场化是站稳脚跟的关键。
注释:
①教育体系是促进汉语进入所在国国民教育体系的简称。
②见《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项目评审报告》和《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项目评审监督报告》。
参考文献:
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 篇4
外语协会规划
外语协会经历了一年的发展过程,举办了许多有特色的活动,同时在西昌学院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为广大的日语、英语爱好者提供了一个锻炼的平台。但是,我们的外语协会还不够成熟。因此,还需从各方面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外国语学院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以及在协会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外语事业将会蒸蒸日上。
孙子兵法有云: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有了计划,工作才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才可以协调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根据相应的背景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和目标,以使组织能够不断地向着我们的组织战略目标靠近。
纵观我协,它还是一个嗷嗷待育的婴儿。仅仅是拥有一个健全的体格: 协会文化:发展才是硬道理
协会宗旨:师夷长计以自强,我们关心我们的会员 协会口号:自信 自强 宽容 博学
协会规章:会员考核制度、财产保管制度等
这些仅仅是最基本的非物质文化,要想协会立于不败之地,协会还得有一个远大的战略目标,我们得将其明确,然后细化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因而,我将外语协会做如下的三年规划: 2011年规划:3月---6月,前期目标阶段:
1、落实协会各种材料的归档工作
2、固定财产清理工作
3、干部培训及换届工作
9月---12月,后期目标阶段:
1、协会的各种规章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
2、购置齐全协会所需硬件设施
3、拥有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日语、英语教学小组
4、拥有一个拿得出手的表演队
2012年规划:前期目标
1、有一个有着强大战斗力的和谐的干部队伍
2、着手发展自己的创作队伍或编辑团队(出版外语杂志、外语报刊等)中期目标
1、搞好干部思想教育工作以及换届工作
2、做好社团扩大会员工作即纳新工作准备 后期目标
1、做好大力宣传我工作
2、做好新会员培训和挖掘人才工作
3、应当扩大外语协会的语种,再次发展子协会(如:法语、西班牙语等)
2013年规划:前期目标
1、对教学团队、创作团队、表演团队的统一协调工作以及对分
会的各项活动重新调整和规划
2、确立新的吸引点来扩大我协的会员人数 中期目标
1、不断思考和学习,把我协的创作刊物发表出来,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搞好干部培训工作,从思想上进行教育,从工作上进行指导 后期目标
1、能够独立自主的承办各型大型活动
2、有自己的文学研究团队(如:文学评论)
计划本身是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所以,通过计划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
以上说了协会大方面的规划,我们还得从小处着手。
一、协会宣传方面
1、从哪些方面对协会进行宣传
2、宣传协会什么
3、怎样去宣传
二、协会文化建设和协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固有(特色)活动及文化
2、如何改善和提高硬件和软件设施
3、怎样和广大的会员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
三、外交方面
1、与各兄弟协会的沟通和交流
2、与学生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3、与领导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包括指导老师)
四、活动
活动按性质分,可分为特色活动、固有活动和创新型活动;按活动范围(归属)分为一番日语分会活动、英语分会活动和综合型活动。一番日语分会:特色活动
1、动漫或电影周
2、日语零基础教学
3、日语书法比赛
4、日语歌唱比赛
5、日语电影配音
创新型活动
1、寿司大赛(需要资金支持)
2、cosplay(需要资金支持)
英语分会: 特色活动
1、电影欣赏
2、文学评论
3、英文书画比赛、演讲比赛
4、模拟四六级考试
5、作文比赛
创新型活动
1、电影配音
2、歌曲串烧
3、英语话剧、小品 综合型活动:
1、外文歌曲串烧
2、社团联谊
3、观摩团
4、舞蹈
到了2013年,我协应该是一个首屈一指的大协会,拥有很多管理人才和文学人才。当然,拥有纵多的会员是不在话下的。至于以后的工作重心则更多的是放在内部管理和外部发展工作上来。
任何一个组织的存在都有其意义,至少有一个使命。因此,协会后来负责人应该坚持这一个使命,不断将协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高潮,不断地丰富协会的组织文化,不断地审视组织的发展环境,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将焦点集中在“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在“蛋糕的分享”上,从而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赢。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管理者应该学会居安思危,要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管理才能,切忌坐享其成。
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 篇5
您好!
我是湖南大学2011级本科学生 刘叶焕,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广西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北京慈弘慈善基金会、陕西纯山教育基金会等公益机构的指导与推动下,我和我的团队发起了“信连心•关爱留守儿童”大型公益项目,我们知道由您担任会长的青年志愿者协会,是西昌学院最大的公益组织之一,希望能和贵社团进行合作。
“信连心•关爱留守儿童”项目旨在动员全国各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进行长期深入的交流,关爱留守儿童的内心。曾有一些高校的社团进行过类似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只对点了一两所中小学,难以使更多的留守儿童收益。“信连心”项目主要采取与各高校的公益社团合作的模式,动员社团参与项目,一个社团对点一个区县,项目组提供指导和支持,由社团负责联系对点区县,收集到留守儿童后在本校召集志愿者。这样的方式能迅速扩大项目的范围,惠及更多的留守儿童。“信连心•关爱留守儿童”启动于2013年7月,截至2013年12月20日,全国共有78所高校的公益社团参与“信连心•关爱留守儿童”项目,覆盖重庆、四川、湖南等22个省市,对点留守儿童较多的中小学200余所,成功配对的志愿者与留守儿童超过8000对。根据各合作社团前期的反馈,信连心项目效果非常好,对点的中小学反响良好,留守儿童回信也非常积极,许多社团多次扩招志愿者,有近二十个合作社团的信连心项目志愿者突破200人。
根据全国妇联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重庆、四川等6个省市比例超过50%,湖北、广西等4个省市比例超过40%。留守儿童如同天使遗落在海滩的珍珠,本该天真快乐的童年却已被刻上了深深的皱痕。青年是八九点钟的太阳,而这六千万留守儿童则是农村的晨曦,我们有责任让晨曦成为一天的希望,让这一天有一些盼头。据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有所保障(当然这仅是指温饱),但其内心的情感需求却难以满足。目前各类公益组织也比较关注留守儿童,但往往限于物质上的帮助,缺乏对留守儿童内心长期持续的关爱。
我自己也曾是一名留守儿童,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父母都外出了,身边也没有其他亲人,一个人独自生活。至今我还深深记得那雷雨夜一个人蜷缩在被窝里的孤独与恐惧。心里明明有着许多的委屈与苦闷想诉,但拿起电话却又是重复了无数次的成绩、吃穿、安全,那些苦闷与委屈始终不愿向父母诉说,只能自己字字吞下。这样的经历让我更能理解留守儿童们的想法与需求,相比物质上的帮助,他们更需要一个心灵上的陪伴,会听他们倾诉喜怒哀乐,能理解他们并引导他们。我时刻在想怎样才能帮助他们,怎样动员更多的人去帮助他们?大学生经济能力有限,难以在物质上给予留守儿童很多帮助,但是大学生能做的还有很多,而且意义也非常重大。所以我和我的团队发起了“信连心•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希望给留守儿童们找一个哥哥姐姐,一个能温暖他们内心并能长期陪伴他们走下去的哥哥姐姐。
“信连心•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启动于2013年7月,由6名湖南大学2011级本科学生发起,为了能让项目长期持续进行下去,也为了给合作社团提供更多的支持,我们于2013年10月成立了创益青年联合会(注册于湖南大学团委,挂靠于湖南大学学生工作部,正在向湖南省民政厅申请注册社会团体),创益青年联合会因信连心项目而生,但不仅仅为了信连心。创益青年联合会致力于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公益机构,定期发起创新型公益项目,充分动员青年的力量。马年春节后,创益青年联合会将推出一本公益网刊,将在QQ阅读、豆瓣阅读、多看阅读等平台同步上线,网刊将以青年人的公益为中心,每期都会选取几个合作社团进行介绍展示。2014年4月,创益联会将会启动“信连心•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十佳社团、百佳志愿者评选。2014年下半年,我们将推出一个激动人心的创新项目,全国的公益社团都能受惠。荣幸向您介绍“信连心•关爱留守儿童”项目6名发起人、创益青年联合会理事会成员:
段鸣:乐观自信,尽职尽责。曾任湖南大学启智定向协会会长(社团排名全校前三),曾获湖南大学优秀团员称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多次组织规模数百人的社团活动。
王旋:激情满怀,脚踏实地。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2011级学习部长。热心公益,高中即成为长沙市注册志愿者,曾与外教进社区为学前儿童送教、多次前往福利院关爱残障儿童和孤寡老人,曾获国家奖学金、湖南大学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称号。
仲伟迪:刚柔并济,敢想敢为。曾任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会创业部部长,创建工管院首个志愿者团并担任团长,曾在社团等多个学生组织担任主要负责人,热心公益,曾为盲童录音,为农民义卖,为残疾儿童走湘江,成绩优异,曾获湖南大学一等奖学金
赵璐:热心公益,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其项目“乘上歌声的翅膀——音乐下乡公益行”曾获2012年“益暖中华”第五届谷歌杯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金奖。2013年发起“1+1+N”城乡学校结对帮扶项目,7月带队赴湖南株洲攸县进行三下乡活动。
孙毅鹏:品学兼优,热心公益,勤于实践。担任湖南大学多家校园媒体主要负责人。曾获长沙十六校10元创业挑战赛第二名、“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记者”、湖南大学一等奖学金及多项专项奖学金。
刘叶焕:沉稳坚毅,不断拼搏。高三毕业即开始创业,大一时入选湖南大学精英培训计划,大二时放弃留任校学生会主要干部的机会,注册公司二次创业,创办校米网,曾获浙江省三好学生,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
“信连心•关爱留守儿童”项目组由项目委员会、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组成,下辖执行委员会负责日常工作。我们荣幸邀请到了教育部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主任付一然、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忠、广西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覃超杰、北京慈弘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庄伟、联合国青年爱心大使刘思宇等人担任项目顾问,指导项目运行,邀请了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心理援助首席专家金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的作者华南师范大学范方教授等人担任项目的指导专家,负责对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写信进行指导。接下来我们将积极与各类基金会、各省团委与妇联联系,以寻求更多的支持。
我们诚挚邀请贵社团作为“信连心•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在西昌学院的合作组织,并邀请您代表贵社团担任“信连心•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委员会委员。
目前大学校园中公益组织遍地开花,所开展的活动也十分雷同,甚至有些组织把公益作为一项形象工程来做,以名目繁多的奖项吸引志愿者,助长了社团公益的浮躁之风。我们要把“信连心”项目打造成一个纯公益品牌,号召真正有爱心的同学参与其中。若能与贵社团进行合作,您方可以把“信连心”项目打造为本社团的一个品牌项目,一方面能借此召集大量有爱心不慕功利的志愿者,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社团的纯公益形象,与大学中其他功利浮躁的组织区别开。作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会长,您定想使社团更上一层楼,“信连心”作为一个开创性的项目,若能由贵社团进行实施,将是社团的一大功绩,也是您个人的一座丰碑。
有梦想,敢拼搏,青春就能成为太阳绽放!希望您能支持我们的活动,成为我们的一员。让我们一起去做好这个项目,为留守儿童们送去一丝温暖。让我们一直坚持下去,即使我们毕业了,我们也要让这个项目传承下去,直到有一天,人们不用为了谋生而背井离乡,儿童们都能在父母的陪伴下快乐成长!
谢谢您!
祝福六千万留守儿童!
“信连心•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发起人
创益青年联合会理事长 刘叶焕
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 篇6
在这次活动开展之前,各部长与团建部干事召开了一个小会,讨论有关当天活动的有关事项,比如:活动开展的形式,与会人员的数量,各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游戏环节所需物品和注意事项,活动结束后的奖惩等等。
活动开始后,按照人数的多少,我们总共分为三组,选一名组长,起一个队名。然后抽签决定路线。第一个地点在东大门,我们五个人玩起了“信任背摔”。很多原本胆小的同学,使他们忘记了恐惧,放心地把自己交给了大家,一句句“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我要倒了,”“来吧!”让大家学会信任同伴、相信团队。
第二个地点在阿基米德撬地球处。之前都没有玩过生日排序,不能说,不能比划,只能自己想办法。还好,我们用兔子跳的方式告诉同伴自己的出生月份,排序,结果顺利通过。这个游戏让我们学会关心团队成员,更好的溶入这个团队中。
第三个地点在马克思雕像前。估计谁都没想到在伟大的经济学家面前玩水杯接龙。最开始的时候没有技巧,水洒了一些,后来大家掌握了技巧,快速的完成了整个过程。这个游戏让我们学会了要相信同伴,加强同伴之间的协调能力,善于观察一些技巧。
第四个地点在八角亭。本来我们协会是学习手语的,对于这个手语笔划来猜应该是很得心应手,然而,真正让我们来猜时才发现自己的薄弱。看来以后该好好练手语了,打好基本功。
第五个地点在图书馆长廊。在背后写字一个一个传递,最开始两个难度相当小,我们猜得很容易,可最后一个关于积分的太难了,直接放弃。这个游戏考验的是同伴的心有灵犀的程度,自己自身的敏锐度
第六个地点在社联办公室。雷人的问题,错综复杂的题型让我们一个个抓耳挠腮,也让文理不同的我们感叹所学知识的缺陷。应变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在这里均得到很好的体现,我们不能读死书,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
通过这次拓展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凝聚的力量是巨大的,并且成功必须同时属于团队的每一个成员。我相信很多人都能体会到一旦一个人在一个团队里面,就应该尽量使自己不犯错误,为团队建设而奉献。一个团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许
奋进中的陇东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篇7
陇东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78年12月的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史
系,2010年12月历史系升级为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现开设历史学(历史学和遗产保护与产业开发两个方向)和人文教育
(地理历史和人文地理两个方向)两个专业。目前有21个教学班,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1000多人。2010年5月,历史文化学院在陇东历史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的基础上,筹建陇
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并被甘肃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
地。2012年6月,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运行。
历史文化学院学术积淀深厚,历经几代人的薪火相传,已经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学术梯队。现有教职员工40人,其中教授7人(含
客座教授人),副教授10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2人,近年来,历史文化学院更加
注重科研创新和大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自建系以来,先后主编、合编、参编出版
专着50余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200余篇,连续两年三次获得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立
项,获得部委和省级项目立项20余人次,获得地厅级和校级项目立项40余人次。荣获
省部级和校级教学科研等各类成果奖60余项。
历史文化学院坚持以“六社一刊”和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为阵地,更加注重培育和
激发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加注重对学生读书习惯和行为兴趣的导向;以北地文史学社为
载体,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读书月”活动、读书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评、读书
辩论赛和以“阅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陇东历史文化
研究中心为平台,培养学生善于阅读思考和勇于实践研究的能力,先后有47篇学术论
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连续7次获得省级以
上奖励,学生科研成果和社会实践,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陇东学院的转型跨越为历史文化学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全院师生团结拼
搏,争创一流,紧紧依附一个基地(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两大特色(“陇东特色”和“老区特色”),三大网络(历史文化学院、北地学苑和近现代史教学团队
网),四大展馆(历史文物馆、红色文化馆、地理科技馆和学术成果馆)。凭借区位特
色文化资源优势,凝练研究方向,整合研究力量,打亮打响学术品牌;紧紧依托团学活
动和社会实践,不断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读书写作和实践本领。学院坚持以发展求生
存、以服务增活力、以成果夯基础、以学术厚底蕴、以科研促教学的理念,不断完善人
才培养模式和学生管理体制,大力营造积极、健康、和谐、高雅的读书学习氛围,培育
语言文化学院画展序 篇8
本次书画展以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为目标,旨在通过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书画作品,来展现我校学子追求理想、热爱生活、全面发展的良好精神风貌。既是生活与美的交流,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又一艺术写照。
琴棋引蝴蝶,书画唤杜鹃,本次参展作品以花鸟画为主。画法风格上工笔设色之精丽与水墨写意之简恬兼顾。虽是尺幅间流动之情韵,已足令观者沦肌浃髓而有余。然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墨言”书画社的成员却皆为业余书画爱好者,他们来自语院各个年级的普通学子当中,利用业余时间激扬丹青,挥毫笔墨,在院方的关心指点与其本身的默默耕耘下,终成今日嫣然之画展。惟其业余才方显本真,在他们的作品中,无论是色彩的铺陈,抑或笔墨的挥洒,无不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他们凭着本身对自然的感受操纵着花之嫣润鸟之灵动,在天人合一间寻找本真之美,在笔墨丹青中传达自身对艺术的感受。
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 篇9
一、活动背景:
大学生活跟中学生活截然不同。在大学里我们不再成天埋头苦读于沉闷的教室,然而寝室却成了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丰富我们的大学生活,营造互助互爱、积极舒适的学习氛围和浓厚的寝室氛围对我院学风的完善,文化的深化,团结互助精神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二、活动目的:
大学生寝室是校园文化的窗口,寝室成员长期的共同生活影响着每个成员的生活方式、学习态度、行为规范、价值理念,形成独特的寝室文化。为了进一步推进寝室文明建设,营造温馨舒适的寝室环境,进一步加强我院学生的文明修养,提高宿舍文化品位,陶冶学生情操,更进一步丰富大学生寝室文化生活,我院特此举办以温馨、和谐、个性为主题的寝室文化节。
三、活动时间:4月23日——5月20日
四、活动展开:
活动一:
一、活动主题:“心随我动,家随我秀”——寝室美化大赛
二、活动对象:数理信息学院所有寝室
三、活动时间:报名时间为4月23日---4月28日
评比时间为5月2日---5月11日
四、活动负责人:陈园园614202,胡永刚669738
五、活动意义:
寝室形象设计大赛是寝室文化节的传统保留项目。不但能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提升寝室文化品味,营造温馨的新型寝室环境,而且能增强寝室室友的集体荣誉感,通过装饰寝室,加强寝室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归属感,良好的生活环境可带给大家舒畅的心情,从而增强学习气氛。
六、活动内容:
设计要求:
1、有健康向上的浓厚文化氛围,充分体现寝室文化及生活风尚,力求创新。
2、寝室内整洁,生活、学习用品摆放整齐有序,环境美观大方。
3、不得破坏,移动或变更寝室原有的设施,不得造成人为安全隐患。
4、装饰物,张贴画应符合大学生的欣赏水平,具有美观,优雅的视觉效果。比赛内容:
陋室铭设计,寝室环境风格设计,寝室生活学习氛围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分别占20%、60%和20%。
1、陋室铭设计:各个参赛寝室须根据本寝室的特点取一个寝室名。陋室铭的由来可引自诗词蕴涵哲理之名或用以自勉,催人奋进之名。
2、寝室风格设计:各参赛寝室须确定自己寝室的风格,如文雅,温馨,活泼,阳光,原生态等。形象设计可通过装饰地面,墙壁,天花板或悬挂健康向上的书画作品或摆放富有特色的饰物等装饰。寝室环境评比主要指寝室日常卫生状况。该部分通过平时检查结果和文化节期间临时随机抽查完成。
3、寝室生活学习氛围:主要是看寝室各成员间的团结和谐关系,以及学习氛围,要求每个成员都积极向上,这个可以由周围寝室进行推荐选拔。(平时接触较多,可以推荐下,学习氛围的评比可以看下寝室内有无有关学习的知识小纸条等)
七、奖项设置
1.伊人风尚奖1名(仅限女生)阳光活力奖1名(仅限男生)
2.最佳创意奖1名 最绿色环保寝室1名 最温馨和谐寝室1名
3.优秀寝室若干名
注:1.伊人风尚奖1名(仅限女生):设计时尚感强,现代气息浓,又不乏女孩特有的柔美浪漫,给人一种既时尚又温馨的感觉。
2.阳光活力奖1名(仅限男生):设计展示男生特有的阳光活力,朝气向上,寝室整洁大方。
3.最佳创意奖3名:设计独特新颖、有品味,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享受。
4.最绿色环保寝室1名:设计以绿色环保为主题,废物利用或种植花草,制造温馨的寝室环境。
5.最温馨和谐寝室1名:整体感觉和谐美感,给人温馨舒适的感觉。
活动二:
一、活动主题:“同在屋檐下,温馨你我他”寝室征文比赛
二、活动对象:数理信息学院所有在校生
三、活动时间:4月23日——5月11日
四、活动负责人:祝晓兰687934,范清清697124
五、活动内容:
征文主题:寝室插曲
征文要求:
A、体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及寝室成员间团结互助的深厚友情,并能反映寝室生活多样的乐事、趣事,具有一定的教育性意义,展现我院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B、语言流畅,内容丰富充实,文字精练,并有真情实感。
C、题材不限,题目可自拟,字数在2500以内。
D、在文末注明作者的姓名、班级、寝室号及个人联系方式。
E、截止日期:5月11日
六、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活动三:
一、活动主题:寝室风采展(寝室“映像”)
二、活动时间:4月23日——5月11日
三、活动对象:数理信息学院所有寝室
四、活动负责人:胡永刚669738
五、活动内容:
比赛分为两个阶段初评和复评。初评由督导团宿管部担任评委并最终选出优
秀寝室(名额不限)进入复评并把名单送到学生科。复评由各寝室相应成员制作PPT展示自己寝室以及作品,由学生科、学院分团委、学生会、督导团主要干部进行评分,并选出最终名额。
A、参赛作品以照片、书法、绘画、手工制作品、PPT等形式。
B、参赛作品应反映我院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生动的大学文化生活。富有创意、新意、寓意,能展现寝室氛围。
C、请注明作品作者姓名、班级、寝室、联系方式
六、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活动四:
一、活动主题:夺宝奇兵--定向游园活动
二、活动时间:待定
三、活动对象:数理信息学院所有在校生
四、活动负责人:陈园园614202
五、活动地点:南山篮球场
六、活动内容:
活动意义:
展现当代大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团队精神)、规则意识、拼搏意识等等。这是一个焕发蓬勃朝气,展示个人风采的舞台。个人的体能表现,个人的特长爱好,团队的和谐合作,都将在这一连串的活动串烧中一一展现,这是脑力和体力的完美结合。游园活动能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充分调动同学们参加宿舍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提高同学们的团结合作意识,增进宿舍成员之间的友谊。
参赛方式:
1、参赛者以寝室为单位,取一队名,四人一组进行比赛
2、参赛队按照活动顺序进行“游园”活动
3、完成活动所用时间最少的队获胜
活动说明:(待定)
七、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参与奖若干名
活动五:
一、活动主题:“同一个宿舍,同一个家”主题活动之众人签名
二、活动时间:4月26日
三、活动对象:数理信息学院所有在校生
四、活动负责人:王敬远697490
五、活动内容:
通过“同一个宿舍,同一个家”的签名活动,倡导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大学生们更加注意个人卫生和宿舍周边的环境卫生。同时在共同为宿舍卫生劳动过程中,增进宿舍各成员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宿舍环境。
在签名活动时向同学们分发印有生活小常识的传单。此外号召同学们在周末的时候清理宿舍周边的卫生死角,打扫整理自己的宿舍。同时在5月11号之前检查宿舍,并用相机记录下较为干净整洁的优秀宿舍,在各教学楼道口粘贴宣传。
活动六:
一、活动主题:文明寝室评比
二、活动时间:4月23日——5月20日
三、活动对象:数理信息学院所有在校生
四、活动负责人:陈园园614202
五、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
为了表示对我院广大同学热爱寝室的积极性的一种肯定和赞赏,同时激发更多的同学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爱护之心,由我院宿管部举办的文明寝室评比活动,将全心全意将我院优秀寝室文化发扬出去,使我院同学感受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
评选办法:
我院宿管部相关人员本学期对我院各楼每间寝室进行卫生以及安全检查,根据对所有寝室检查中所获得检查平均分以及参与活动的相关情况,同时综合考虑免检寝室活动,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出文明寝室。
六、奖项设置:
1、共评选10个“文明寝室”,包括男生寝室和女生寝室。
2、评为“文明寝室”的寝室,授予文明寝室奖牌。
厦门南洋学院文化艺术节 篇10
第三届社团文化艺术节
晚会策划书
社联策划部2010年5月2日
一 活动目的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理想,便要无悔于青春。如灯火般辉煌的成功待我们创造,如朝霞般绚烂的前程就在我们面前。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推动社团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社团联合会“为同学们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力量,活跃校园气氛。
二 活动时间:2010年5月21号
三 活动地点:学生活动中心小广场
四 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五 主办单位:厦门南洋学院社团联合会
六 承办单位:厦门南洋学院各个社团、艺术团
七 活动流程:本流程分为三大部分
1、前期准备:宣传
(1)社团文化节开始前一周在学校粘贴栏设置”社团文化艺术节晚会倒计时牌”并由指定人员明天做好更新.在学校大量粘贴海报.挂横幅等宣传社团文化艺术节晚会的开展。
(2)在校园网和社联网站上对社团文化艺术节晚会的开展进行公告。(主要以DV或者PPT的形式进行宣传)
2、晚会流程:
开场秀:a.DV播放
b.主持人出场介绍参加本活动的嘉宾
c.邀请社团联合会主席讲话
d.协会会长简介
节目:
颁奖典礼: 优秀协会 优秀协会会长 社联优秀部门
小游戏:《“瞎子”背“哑巴”》。由三个协会派出两个协会成员,分三组。一个蒙着纱巾背着另一个,由被背的那
个之路,两人合作通过路障,游戏进行时不准说话,只能说“左”或“右”。哪组先到达终点,哪组获胜。
(路障可以为椅子、鲜花、饮料瓶等等,鲜花必须拾
起交给背上的人)
3.后期宣传:
对活动节整个的开展情况作系统的宣传,并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集中展示
(1)社团文化节晚会期间的优秀活动制作成展板或海报在校广场集
中展示
(2)对优秀社团进行风采展示(优秀社团评定将根据《优秀社团评
定细节》,最终解释权归社团联合委员会)
【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推荐阅读:
西昌学院篮球比赛规程11-10
西昌方言05-13
西昌地区05-15
西昌家居品牌分析05-24
西昌旅游市场分析07-12
学院文化与学院精神05-26
学院文化06-11
西昌市建筑工程管理局08-27
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12-14
职业学院校园文化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