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我们的家园

2024-09-29

保护我们的家园(精选10篇)

保护我们的家园 篇1

我热爱地球, 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爱她的青山绿水, 爱她的碧草蓝天……在四野飘香的花丛中, 我和蝶儿嬉戏、欢笑;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中, 我与小鸟一起追逐、歌唱;吮吸着花草的芳香, 享受着阳光的沐浴。

可是, 现在我们的地球妈妈正遭受着人们的任意破坏。因为人们的贪婪、不加节制地去非法开垦、乱砍滥伐, 致使土地的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地球妈妈的“保护罩”脱掉了, 土地一片荒凉, 一到下雨天, 这些地方就会因为雨水的冲刷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泥石流等一系列灾难。

其实, 灾难是可以避免的, 只要我们不去破坏地球的水土环境, 空气就会依旧清新, 环境就会依旧优美。只要人人都有爱护环境的想法, 做个保护环境的有心人, 就能为我们的家园尽一份力, 添一片绿, 让地球变成美好的新家园。

正因为有了我们的参与, 青山将格外葱茏;正因为有了我们的行动, 绿水将格外清澈;正因为有了我们的陪伴, 地球妈妈欣慰地笑了。

保护我们的家园 篇2

漫画一:

一只企鹅站在唯一的冰块上脱着衣服,头上的太阳把周围的冰都给融化了。从这张漫画中,可以看到我们对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现在全球气温正在变暖,南极北极都有冰川正在融化。如果全部融化,恐怕那个时候,这里就是海洋动物的天堂了,那时恐怕连喜马拉雅山都要被淹没了。

漫画二:

这张漫画是人们去参观森林公园,但没有树,都是在墙上画的树,没有一棵是真正的树,从这张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对环境破坏是多大,连树都没有了,而在他们的眼中,只有利益,只要金钱,在他们一味破坏环境的时候,也是在给他们自己挖下了未来的坟墓。

漫画三:

两只小鸟站在树桩上,流着眼泪,在等待这一棵小树苗长大。从这张漫画中我们看到了有些人的本性只是为了金钱,疯狂的掠夺大自然,让那些动物们的天堂都变成了地狱,所以才会出现山洪暴发,泥石流和沙尘暴,所以请不要让漫画中的场景出现。

漫画四:

一群洁白的小鸟飞过浓烟变成了一只只黑色的乌鸦,这幅漫画揭露了人类的丑恶嘴脸。不断地从化工厂中排放废气,不仅污染了大气层,还让飞行生物遭殃,我们不能一昧的满足自己的贪婪,还要考虑人们的感受。

茹素,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 篇3

Z:赵惠莲苏尔帝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

T:赵总,考你一下,你知道4月22日是啥日子吗?

Z:难不倒我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国际上制订这个节日,呼吁大家保护地球,已经有40年,尽管环保节能已经成为全民运动,不过这40年来,地球的年碳排放量,足足增加了一倍,使得每年有多达5万个物种,面临灭绝危机。

T:这一天,我其实是充满忧虑的。拿今年来说,气候也是非常怪异。西安4月中旬降雪,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的首次降雪;而哈尔滨也遭遇罕见大雪,到13日中午,市区持续降雪量达到28.8公分,是1961年以来的最大降雪量,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被迫关闭,近50个班机延误、2400多位旅客滞留,7条高速公路全线封闭,公路客运也全部停运。

Z:这是气象学上所说的“倒春寒”,但这波非常反常。

T:全球气候不是变暖了吗,这又是怎么回事?

Z:地球暖化日趋严重,其特征表现为温度不是热到让人受不了,就是天气相当寒冷;科学家解释,这种“骤冷急冻”的现象是自然变量的一部分。地球目前在一个长程暖化的大趋势里,这些异常的低温只是短暂的。如果暖化的现象没有改善的话,这种气候异常现象恐怕会越来越常见。

T:看到一则报道,一支科学探险队在北京大学公布了在长江黄河发源地所拍的照片,当地大片冰川已经消失。探险队说造成环境变化的最大杀手,就是全球暖化。专家呼吁如果再不减少排碳量,未来长江、黄河有可能消失。

Z:冰川的融化是不可逆转的,而这一切并不是当地人做了什么,甚至也不是中国人做了什么,是全世界气候变暖给它造成一个结果。也许未来我们的子孙,只能在历史课本里想象长江、黄河雄伟的景象。

T:近几年,世界各国的极端天气与自然灾害越来越多,让大家心生恐惧与警惕,尽管许多人都在做环保、节能的工作,但这些都是向环境、向大自然索取之后的弥补,弥补对比于破坏来说,只算是杯水车薪。我觉得,如果人类继续漠视污染与暖化问题,大自然恐怕会有更厉害的报复。

Z:早在3年前巴黎会议上,联合国气候变迁领导小组就规劝各国总统及世人茹素,采用全植物性饮食,帮助地球化解全球人的生命安全和永续发展,但由于肉食经济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经济命脉,加上人类长期错误的饮食习惯,改变十分缓慢。但是,全球暖化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我们没有时间再犹豫了,必须果断地改变饮食,开始吃素,因为素食是人人可执行,今天就可开始的行动,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T:说得很对。你知道吗,台湾中山大学从本月开始推动校园“零肉日”,每月6日在校内餐厅、福利社及超市将不提供肉食贩卖,鼓励全校师生尽量食用蔬果,响应减碳运动,爱吃肉的学生只好到校外用餐。

Z:哦,取“06”是“零肉”的谐音,中山大学倒是别出心裁,难得这么有心。

T:更有心的是我一位记者朋友,前不久西南大旱,他到了曲靖市沾益县大坡乡一个陡峭山腰上的六口之家。全家水窖干涸已半年,唯一的生活水源是位于绝壁上的牛栏江。牛栏江要攀爬1200多米近乎90度的陡峭悬崖才能到达,一个来回要花2个多小时。每天大人小孩都要攀越悬崖来回背水3次,才能保证一天的生活用水。我那位朋友记录了他与家中大人的对话:“你让这么小的孩子去悬崖背水放心吗?”“有我们带着应该没事吧。”“孩子一次能背多少水呢?”“大的可以背5斤吧,小的只能背3斤。”“孩子太小,大的才10岁,掉下悬崖可要不得!”“……那又能怎么办呢?”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学设计 篇4

目前开展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的活动, 要求课程在引领学生揭示科学发展规律的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态度, 学习猜想与假设、观察与收集、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总结与评估等科学方法, 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 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介绍了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这三个问题, 是必修模块最后一部分, 既对前面所学生物与环境知识的延伸和提高, 也是综合应用“代谢、生殖、发育、遗传”等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充分体现, 同时集中阐述了人的自然属性、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的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学生有着自身的体会, 很多环境问题他们在电视、网络等媒介中经常接触到, 并且平时也有自己的思考, 比较容易引起共鸣。

【学习目标】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 认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 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4.进行资料搜集, 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学习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学习重难点: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解决方法:通过举例, 绘制漫画、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以下简称师) :投影几幅千疮百孔的地球图片提醒学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必须集中全人类的合作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学生活动 (以下简称生) :学生观看、思考、引起共鸣。

(设计意图:通过影像资料引导学生产生危机意识, 诱发学生产生付诸行动保护地球的想法, 引出课题。)

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师:出示两幅漫画, 提问其中包括的生态问题。生:观察图片, 思考回答自己的感想。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现象的呈现引发学生的思索。) 师: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如何影响我们个人的生活?2.你的行为对这些环境问题的形成有没有影响?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交流。

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将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后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展示和案例介绍。

生:观察老师出示的课件资料, 引发那种破坏环境的行径应该得到谴责的想法, 并且将讨论的结果做出呈现。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交流, 使学生有所触动, 启发他们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

(一)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 回忆知识, 进行概念理解。

生:根据生物多样性包括的内容自主总结它所包括的三个层次, 思考每一个层次的含义。

师:将三个层次的内涵作进一步的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忆, 引起思考, 加深理解, 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师:给学生展示出一些图片和相关的案例介绍, 设问: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以红树林的相关资料为例, 引出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学习。

生:思考教师出示的一些实例, 师生共同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和课件的演示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 认同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巨大作用。)

(三)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介绍, 投影相关图片, 让学生观察思考:

1.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些?

2.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什么?

3. 如何处理好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开发利用资源的关系?

生:学生阅读课本资料, 观察相关图片和案例, 讨论相关的问题, 了解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一些主要的自然保护区的情况。

师:用“北大荒”半个世纪开荒的利与弊引发学生思考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开发利用资源的关系。并由此引出“合理的开发就是最好的保护”的结论。

生:讨论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开发利用资源两者怎么协调。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与讨论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措施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和归纳能力。提醒学生关注现实, 辩证地看待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四、可持续发展

师:引出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古文, 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古就有;用本章题图中《人类环境宣言》中的一段话进一步讨论、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全人类合作的重要意义。

生:思考、了解古人的观点, 说出对《人类环境宣言》中的一段话的理解。认同全人类合作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古人思想的领悟和对联大宣言的分析, 进一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含义。)

师:在日常生活中,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生:小组讨论, 发表意见。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和倡议。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让学生树立“爱护地球, 从我做起”的意识。)

五、教师将本节内容进行小结, 学生倾听, 产生共鸣

保护我们的家园 篇5

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它介绍了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的有关知识。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严重,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7%。沙化迅速发展,沙化土地已达到14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5%。水源污染也在明显加重,有42%的城市水源受到污染。

我家附近的大堤上有一条小河。原来,小河里的水清澈见底,水里还有自由自在游来游去的小鱼儿。好景不长,人们经常把垃圾往河里到,一点也不爱护环境。所以导致河水变浑了,还发出阵阵难闻的气味,河里的小鱼也死了。地球的这些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使它们不但不能再生,还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如:森林资源将长期工人类一代一代用下去,可是人们只坎树不栽树,不久后山秃了,还会带来水土流失,影响到水资源的保存。如果没有水,我们能活下来吗?

了解我们的家园 篇6

地球是目前适宜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这个家园既为人类提供生活必需的粮食、水、能源和矿产资源,

就在我们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刻,我们还要正视一些也许对人类更加严峻的环境危机。比如全球也常给人类带来诸如火山、地震、海啸等灾难。人类作为这个星球上的居民,一直把探索地球奥秘,当成自己的梦想。探索地球奥秘,不能仅仅停留在地球表面。地球是由多个圈层组成的。它的外圈,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它的内圈,有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在外圈和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过渡的软流圈。长期以来,由于科学手段的局限,我们对地球的了解还停留在地表。迄今为止,直接钻探深度只有地下12公里。

人类越来越意识到,认识地下物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不仅是人类探求自然奥秘的追求,更是人类汲取资源、保障自身安全的基本需要。

中国地球科学是世界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的也是非常杰出的部分,理所应当为人类认识深部地球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近些年,中国地质科学家已经在深部地球的研究中做了大量工作,包括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在内的一大批地学研究,已经在地球深部研究中开了好头。不久前,国土资源部实施了“汶川地震科钻工程”,并且即将实施“深部探测与资源研究科技专项”。这些,都反映了人类在认识和探索地球深部中的积极尝试和重要成果。

认识地球的目的,不只是圆科学探索之梦。对于走在经济社会发展腾飞路上的当夸中国,认识地球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基础,也是有效的支撑手段。中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发展的瓶颈,其中资源与环境,都与我们认识地球、把握规律有关。

众所周知,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经历的漫长岁月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如土地、矿产等,仍是人类开发利用主体。我国目前正在工业化进程中,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资源与环境的多重压力。

就在我们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刻,我们还要正视一些也许对人类更加严峻的环境危机。比如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地下水位下降,比如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城市地面沉降……这些已经造成了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近些年自然灾害的频发,引发了全球粮食的紧张。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预测,未来50年至100年人类将完全进入一个变暖的世界;同时也让人更加体验到地球深部结构和动力作用对地面生存发展的重大影响。2008年以来,中国相继经历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北方干旱灾害……凡此种种都给我们以警示,也更让我们关注地球深部。在人类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应该而且必须用科技的力量更多地了解地球,更清楚地认识我们居住的家园环境,从而有更加安全、有质量的生存发展保障。

认识地球,保障发展,就是要讲究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保护地球环境,善待自己的家园,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要把握自然规律,遵守客观规律。要节约资源,杜绝浪费,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个家是全球人共同的家。当前全球的金融危机触动了每个国家发展的脉动,但历史经验证明,每一次重大的危机都孕育着巨大的创新发展。中国要及时抓住这个重大的发展机遇,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想目标,这既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伟大复兴的宏伟战略,也是关系世界和谐发展的伟大事业。让我们与全世界所有关心人类命运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携起手来,认识地球,保障发展,真正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并尊重它的客观规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更好地发现地球奥秘,更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回归我们的精神家园 篇7

他指出,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

为什么要如此强调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有什么样的作用?

中华文化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2000多年前的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 以及后来的许多大思想家。他们建立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极大地丰富了我们民族教育思想的宝库。这些先哲们的大量论述, 对我们今天立德树人,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首先, 中华文化特别强调道德教育, 强调培养具有高尚道德精神的“君子”。“君子者, 道德之称也。”孔子说:“君子怀德”, “君子周而不比 (团结而不勾结)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 “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周易》说君子的社会使命是“振民育德”。“君子”即“大人”, 乃“大德之人”。“大人者, 无私欲之蔽”, “与天地合其德, 与日月合其明”, “见利思义”, “见得思义”。大人遵循天道, “天道荡荡乎大无私”。老子强调做人要“公”, “无私”, “利而不害”, “为而不争”。“君子”最具有爱国情怀和献身精神。如《礼记》 所讲:“苟利国家, 不求富贵”。在历史上, 用传统文化熏陶起来的君子、大人, 在国家、民族危难的时候, 最能挺身而出, 做中流砥柱, 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英雄和楷模。“君子”是中华文化倡导的中国人的道德准则。为此, 梁启超主张中国人, 首先是知识分子, 要“先做君子, 后做才子”。

英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前些年来中国, 讲话中对我们提出一个警告, 她说:如今西方出现了整整一代“文明的野蛮人”, 他们受过高等教育, 甚至有几个学位, 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 然后去满足永无止境的物质欲望。掌握了文明, 却造成了野蛮的后果:贫富悬殊, 两极分化, 民族冲突, 性别歧视, 国家对立, 战争灾难, 资源消耗, 环境污染等等。

今天的教育到底培养什么人?会不会也造就一代“文明的野蛮人”?这是值得我们特别思考的一个关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大问题。

中华文化对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也有很多重要的启示。比如, 孔子讲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寓教于乐”“学思结合”“不厌不倦”;老子讲“善教者无弃人”“静为躁君”;《大学》讲“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庸》 讲“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的教学要点和次序;朱熹讲对人的教育重在“唤醒”;王阳明讲“知行合一”, 讲“人要随才成就, 不是束缚他通做一般”, 等等, 都是中国教育教学思想的精髓。研究和实践这些教育思想, 对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 提高教育质量, 以及解决当前教育中弊端, 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德国的大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说过, 公元前五六世纪, 是人类的成长发展的“轴心时代”。那个时期, 许多国家几乎同时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 包括中国的老子、孔子等。“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 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 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归或者说是复兴, 总是提供了精神的动力。”

在改革开放30多年, 新课程改革也已10多年的今天, 我们的教育, 我们的课程改革, 用什么“重新燃起火焰”?从哪里寻求“精神动力”?

尼克松 《1999不战而胜》 中讲过一段话, 也许会让我们有所警醒:“当有一天, 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 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

毫无疑问, 我们还要向西方学习。用熊十力先生的话说, 西方学术是知能之学;而中华文化则是徳慧之学, 通道德、智慧和生活而为一。一百年前新文化运动以来, 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 对我们祖先留下的珍宝, 丢失殆尽, 研究继承太缺乏, 甚至有人对她嗤之以鼻。今天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不能说与此无关。

让我们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篇8

高举生态文明大旗

近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201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安排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 今年的全国低碳宣传周为6月15日至21日, 其中宣传周的第三天为全国低碳日, “践行节能低碳, 建设美丽家园”为2013年宣传周的主题。

全国节能宣传周自发起以来至今已整整走过23个年头, 该活动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全国各地、各行业及全体公民的节能意识, 积极提高全体公民节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发起。今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承前启后的关键年, 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晋升为“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后的第一年。因此, 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宣传节能低碳, 在全社会树立和普及生态文明理念,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就显得极为迫切。为此, 《通知》指出, 2013年全国低碳宣传周要紧紧围绕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 普及节能低碳知识, 树立勤俭节约的理念, 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 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并要积极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优势, 充分运用微博、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家园更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引导, 各行业、各领域的有效参与及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通知》指出, 各级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要通过宣传展示、技术交流、互动体验等方式, 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 普及节能低碳知识, 宣传节能减碳先进典型, 推广高效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作为对全社会节能减排有着举足轻重表率作用的公共机构, 积极带头做好节能宣传周的各项活动更是责无旁贷的责任。《通知》提出, 公共机构应举办生态文明建设和节约粮食专题报告会, 引导公共机构工作人员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 树立低碳办公和节俭文明的消费理念, 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减排中的表率示范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中, 突出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在各类学校广泛开展以节能低碳、循环经济为主要内容的课堂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低碳日全民在行动

2013年4月27日国务院决定, 自今年起设立“全国低碳日”, 时间为每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第3天, 今年6月17日是第1个全国低碳日。2012年9月19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退耕还林工作汇报, 讨论通过《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 (2013—2022年) 》, 决定设立“全国低碳日”。低碳日更主要是为普及气候变化知识, 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和政策, 鼓励公众参与, 推动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任务。

推行低碳理念更应该加强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环保技术、低碳能源技术, 为此, 《通知》强调, 各级科技部门要通过推介交流等活动宣传推广节能减排低碳适用技术成果, 开展全民节能减排低碳科技示范。在企业中宣传有关节能减排低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各级国资委要加大国有企业节能减排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 提高节能减排低碳专业技能。

低碳理念的践行更需民众将其理念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全国低碳日则是很好的契机。《通知》就此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各类学校广泛开展以节能低碳、循环经济为主要内容的课堂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勤俭节约、节能低碳的绿色生活理念;各级科技部门要组织电信运营商发送节能减排低碳的公益短信;鼓励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短信、微博等方式倡导节能低碳、绿色生活;各级商务部门要加强绿色饭店建设, 利用节能环保“百城千店”平台开展宣传活动, 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低碳产品, 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各级工会要继续推动“我为节能减排低碳做贡献”活动的深入开展, 组织广大职工开展以“三比一降”为主要内容的节能减排达标竞赛活动;军队各级要广泛开展“八节一压”、“红管家”、“好当家”以及各类节约技能竞赛。

保护地貌景观建设美好家园 篇9

地质地貌景观几乎囊括了所有自然景观和景点, 它是自然景观的丰富质地和奇异外貌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是地球距今约2400万年以来的晚近地质时期发展演化的必然产物, 是地球内部能和外部能长期相互作用而塑造出来的。每一景观都记录着地球的演化历程, 包含着丰富的地质历史掌故, 具有科学研究和地质地貌景观价值。如西岳华山是由形成于距今1~1.4亿年的花岗岩, 经6500万年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抬升剥蚀形成的;黄河壶口瀑布也不过是距今约5000~8000年前因吕梁山强烈抬升, 黄河下蚀而形成的。又如柞水天然岩溶地貌和翠华山的世界级山崩等景观;再比如喀斯特 (岩溶) 、丹霞、黄土 (梁、峁、残留风蚀柱等地貌特征) 、奇泉、湖泊、海岸、火山口、洞穴、陨石坑、冰川、鸣沙及奇峰怪石等。

随着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 人们越是有“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 寻觅属于人类自身根源, 去探索大自然的幽胜景观。为此目的, 人们特别向往那些保留着大自然原生形态的生野之地, 在一种自由、逍遥境界中得到的享受和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与情。

地球表面地质地貌景观随着地球的演化, 处在不断的变迁中, 这种变迁不总是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尤其是当今全球以气候为主导的自然环境变迁已越来越严重地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活动, 加上人类长期掠夺式的生态破坏, 已导致地球表面大面积原生地质地貌等自然景观面临枯竭、退化乃至最后消失, 使绝好的景观失去昔日的魅力。如黄河水的断流, 黄土高原地貌的侵蚀与沙漠化的加剧, 地质地貌景点不合理的开发与建设, 致使原有地质地貌景观满目疮痍。久而久之, 一旦没有了适合人类生活必需的环境和条件, 未来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

为此, 要保持青山不老, 胜景常在, 除了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制定一系列相关管理和保护政策 (比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点等) , 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质地貌景观。同时, 也应提高和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让民众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景观的保护是地质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让我们像爱护文物古迹一样来保护好珍贵的地质地貌景观, 建设好我们美丽的家园, 这是功在当代, 惠及千秋的事业。

摘要:当今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挑战。由于人类长期掠夺式的生态破坏, 已导致地球表面大面积原生地质地貌等自然景观面临枯竭、退化乃至最后消失, 使绝好的景观失去昔日的魅力。为此, 要保持青山不老, 美景永存, 我们要有效地保护地质地貌景观。同时, 也应提高和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积极主动地保护各类地质地貌, 优化生活环境, 造福子孙后代。

关键词:地貌景观,保护,建设

参考文献

[1]刘雅丽.赏壶口瀑布.品三晋雄风, 2012.

我们的精神家园 篇10

什么是中国人?越过东方的面庞,我们看到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看到春节熙熙攘攘的人群归心似箭,就为赶一顿吃了千年的团圆饭。我们知道冬吃萝卜夏吃姜,刮痧和拔罐可以帮身体解围,黑褐色的中药疗治疾苦,草木有情,这是我们的先民和时间共同的秘密。至于江南,离不开丝绸云霞般温柔的包围,习惯了茶水温热地灌溉心田;等待千雕万琢之后,朽木和顽石成了飞禽走兽、花鸟鱼虫,装饰华美的梦境;走在西湖的断桥上,会想起白娘子和许仙,于是有一种风景叫作爱情……这些风一样无处不在、又无法紧握的细节,来自文明的根脉,流淌在迢迢时光的年轮之中,为我们烙上了中国印记。

在这个国度,千年的古琴仍在低吟,六百年的昆曲还在浅唱,元宵的灯火恍惚了唐朝的声色,青瓷依然是宋时的颜色。这些活在我们身边的历史,包容了曾经漫长的时光,包容了那些衣食住行的华丽、巧夺天工的匠心、生老病死的庄重、慎终追远的节日,以及前世今生的想象。那些寻常生活,一饭一蔬,一针一线,祖辈们却要拗出各种造型,挖空各种心思,用万般的热情,来爱这有限的人生,照亮无限的岁月。

渐行渐远

过去的百年间,传统文化在神圣化和污名化间苦苦挣扎。1793年,英国使团到达中国,帝国文明从康乾盛世的巅峰急剧下坠。五四运动时期,一些提倡科学与民主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提出了批判,孔子温文尔雅的笑容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下,显出从未有过的苍白无奈。西风东渐,传统文化背负着晚清积贫积弱的骂名,忍辱负重,在历史的岔路口踉跄前行,而那些风一样轻、水一样韧的文化传统,在民间沉静流淌,像沉潜的瀑布,蛰伏的枯草,等待着春天。

终于,读经运动和汉服秀、民俗热和民族风,在上个世纪90年代风靡全国。摆脱政治经济困境的中国人,拾起了文化自信,重新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寻找自己的来处,安放不断追问的人世。而此时,现代化如同巨浪,席卷农耕文明的土壤,令传统水土不断流失。那些江上清越的渔歌、垄间悠扬的田歌、林间明亮的山歌,都渐渐成了绝唱;粉墨登场的戏曲,曾经的高台教化,100年前中国人的流行音乐,已经曲高和寡;得于心、应于手的技艺,在机器生产面前,螳臂当车,势单力薄。那些身怀绝技的老人陆续离开,和他们手上的技艺、嗓间的歌声,以及对人世秩序的质朴想象,一起归于尘土。

全人类的守护

2001年,昆曲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3年,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在巴黎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旨在用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保护属于人类各民族自己的文化样式,抵挡新世纪全球化的滚滚浪潮,防止它占领全人类的文化领地,以免有一天,人们再也无法说出自己的来处,无法知道“我是谁”。

于是,古代中国的文明——昆曲古琴、青瓷印章、古建戏台、祭祖酬神、丧礼娶嫁……这些包含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器物文明的传统,都在进行价值重估,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得到社会命名,得以理直气壮地进行权利主张。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至今,中国共有38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名录,是目前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中国的“非遗”以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门类,安放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古琴艺术、中医针灸、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中国皮影戏……这些名字,构建了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铺陈出生活中的诗和远方,这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延绵不绝的文化传统,这,便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一个只会怀旧的民族和一个忘记自己历史的民族一样,是不会进步和没有希望的。‘非遗’要成为一种重要的情感生产力,不仅要生产社会历史,还要生产社会的现实和未来。”

与伟大的过去重逢

凝视青瓷的温润含蓄,昆曲的芬芳悱恻,古琴的简净沉潜,木拱桥营造技艺的邃密精深……我们不禁惊叹于先民们汪洋恣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些阔远跌宕的仪式和歌舞,朴素神秘的技艺和传说,沉积成超越个人的历史文化记忆,引领我们追寻逝去的时光。然而,一个只会怀旧的民族和一个忘记自己历史的民族一样,是不会进步和没有希望的,“非遗”要成为一种重要的情感生产力,不仅要生产社会历史,还要生产社会的现实和未来。

当剪纸从节日里退场,那就让她赠予白墙、灯具、裙摆以时间的花边;当廊桥不再承担一重山一重水的联接,她可以成为景观桥惊艳世人的眼睛,成为风水桥庇护人们心灵;当云锦不再是皇家的专享,她可以在丽人的衣饰上重新绽放光芒,吟唱东方的绝代风华……传统可以成为当下的时尚,就像传统就是当年的创新。白先勇用青春版《牡丹亭》让昆曲赢得了年轻人的心,郭德纲让相声重返大众舞台,理解与珍视传统,用智慧和创造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让悬挂在历史根系上的文明在当下的生活中再次开花结果,从而获得真正的新生,这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和担当的责任。

从了解到理解,从猎奇到欣赏,从旁观者到传承者,直到走过历史的万水千山,去跟我们共同的伟大的过去重逢,共创我们精彩的未来,这便是我们“寻宝记”推介人类“非遗”的初衷。

石雕艺人的双手,透出玲珑通透的匠心,一雕一琢间,沉默的石头开始深情歌唱天地万物的美丽和隽永。中华的古老智慧,在一代又一代的匠人手中传承,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上一篇:抗火设计下一篇:电磁起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