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我们的血管(精选12篇)
保护我们的血管 篇1
减少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关键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血液中高水平的胆固醇会促进导致心脏病发作和发生中风风险的血管粥样斑块的形成和生长。然而我们能否减少这些斑块的形成?哈佛医学院教授,心脏病专家克里斯托弗·坎农博士说:“使斑块消失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使其收缩和保持稳定”。
粥样斑块概观
当胆固醇在动脉壁上沉积后就会形成粥样斑块。为了阻止其形成,机体会释放出白血细胞来吞噬胆固醇,然后变成泡沫细胞放出更多的脂肪,导致更重的炎症。这会触发动脉壁上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并形成帽状区域。但帽状结构下方柔软的斑块是危险的。坎农博士说:“举例来说,如果你的血压突然升高,这会对薄弱的斑块壁施加压力,斑块会被打破,形成血栓,并导致心脏发作”。大约四分之三的心脏病发作是在斑块出现破裂的时候发生的。
较大的斑块会阻塞血流。但它们通常由可抵抗婆裂的厚厚的纤维帽覆盖。对这种情况的治疗往往是通过在阻塞的附近置入一个金属丝网管 (支架) 以扩开动脉。
治疗
需要医生们治疗的是较小、不稳定的斑块。坎农博士说:“如果我们的动脉被软斑块堵塞30%,我们的目标是尽量从斑块里面吸出胆固醇以使斑块缩小到15%,而对斑块里面并没有什么影响。”
那么怎么把斑块内的胆固醇吸出出来呢?这可以通过调节血流中叫做脂蛋白的颗粒内的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向血管壁沉积胆固醇。与之相对应,高密度脂蛋白则可移除沉积的胆固醇,并从血液中清除。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难以改变,但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降低。如洛伐他汀(美降脂) 和普伐他汀 (普拉固) 等的他汀类药物可阻断肝脏中促进胆固醇生成的酶。另一种叫做依泽替米贝的药物可以进入消化道以阻止胆固醇的吸收。坎农博士说:“强有力的他汀类药物在把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到小于70 (毫克 / 分升) 时可以看到斑块缩小了”。
其他方法
已证明调整为非常严格的生活方式可以使粥样斑块萎缩。坎农博士建议您:
◆进行地中海饮食。改为这种饮食可以把心脏疾病的风险降低30%。这种饮食包括丰富的橄榄油、水果、蔬菜、坚果和鱼类,红肉或加工过的肉类含量较少,奶酪和葡萄酒的量适中。
◆戒烟。吸烟会损害动脉内壁。戒烟可以帮助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锻炼。有氧运动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压、燃烧体内脂肪、降低血糖水平。运动结合减肥还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锻炼的标准是每周要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打破胆固醇神话
你的生命中不能离开这种烦人的东西的原因。
胆固醇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有害的成分,但我们必须要有这种脂质,脂质可以用来制造维生素D、激素、帮助消化的胆汁,以及我们的细胞膜。肝脏可生产75%的胆固醇,但是所有的细胞都有制造它的能力。
当细胞需要更多的胆固醇时,肝脏通过血液把内部是胆固醇成分而外部用蛋白质包装的脂蛋白输送出去。这些载有胆固醇的颗粒物质被称为低密度脂蛋白。血液中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可导致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形成粥样斑块。这就是为什么低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坏”胆固醇的原因。
毫不疑问,高胆固醇饮食会升高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但饮食中高浓度的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作用更重要:它们会使肝脏产生大量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将其释放到血液中。
在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将胆固醇沉积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去时,高密度脂蛋白颗粒则从这些斑块中来清除胆固醇。这就是为什么它常常被称为“好”胆固醇。你的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应该是多少才合适呢?每分升60毫克以上的高密度脂蛋白可以保护您免受心脏疾病的困扰。对在将来的10年中有心脏发作可 能的高危人 群,许多医生常为他们开具他汀类药物并要求其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达到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70毫克 / 分升的目标。因为有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等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存在,最近的指南推荐无论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多高,都要为其开具他汀类药物。
保护我们的血管 篇2
—、静脉注射化疗药物前,应先注射0.9%氯化钠50~looml,确保穿刺成功后,再使用化疗药物。来源:
二、静脉注射化疗药物的过程中,护士应多巡视病房,随时观察点滴情况,药物有无外渗,并嘱患者也要谨慎,·发现异常及时迪知护士。来源:
三、化疗药物注射完后,应继用0-9%氯化钠100—250ml,以冲洗停留在静脉血管壁上的药物,从而达到防止静脉血管变黑的目的。
四,注射完毕,拔针时应在针眼处多加压片刻,并嘱患者抬高被注射的肢体,有利于化疗药物随静脉回流。来源:
五、若不慎将化疗药物漏到血管外,可应用硫酸镁冷湿敷。 来源:
保护血管的6个好习惯 篇3
1. 注意进食的顺序和细嚼慢咽 临床研究发现,肥胖是导致血管功能退化的主要原因。而要想避免肥胖,就要注意进食的顺序和细嚼慢咽。“网络医生博士”网站的研究人员指出,正确的进食顺序是先吃蔬菜及海藻、蘑菇等热量少、需要一定消化时间的食物。吃完这些食物后再吃主食和肉类食物,就可在血糖升高前出现饱腹感,防止摄入过多的热量。此外,人们每吃一口食物,应咀嚼30次以上再咽下。
2. 常做可增强血管功能的运动 日本国立健康营养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原地踏步、慢跑、做柔软体操(一类以慢慢舒展肌肉、关节为主要动作的体操)及肌肉锻炼等运动均具有增强血管功能的作用。研究人员指出,人们若经常做上述运动,就像给硬邦邦的面团中掺入水一样,使肌肉和血管变得柔软,进而取得改善血液循环、抑制交感神经功能的效果。
3.放松精神 瑞士苏黎士大学医院的罗威医师指出,突然加重的精神压力可使人的血管内皮功能发生障碍,损害血管的扩张能力,使血管不能随器官对血液需求量的变化而调整其口径大小,从而可增加罹患心脏病的几率。
4.年年进行血管检查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刊登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女性在长期服用避孕药后可诱发静脉血栓,因此最好每年做一次下肢血管的检查。
5.控制糖的摄入量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特任教授、东京栗原医院院长栗原毅在日本《一周新闻》杂志上撰文指出,人们应适当地减少糖的摄入量。长期摄入大量的糖会使人体内的胰岛素迅速增多,并可影响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人们应将每日摄入糖的总量控制在30~40克之间。在人们常吃的甜食中,一大勺果酱约含糖15克,1罐可乐约含糖37克,3小块巧克力约含糖9克,1只蛋卷冰激凌约含糖10克,3块饼干约含糖10克。
保护静脉血管须关注的环节 篇4
1选择合适的静脉
对长期输液者, 应有计划地合理使用和保护静脉血管。一般由远端小静脉开始, 常选择四肢末梢充盈, 弹性好回流通畅, 外横径较粗, 便于穿刺和观察的血管, 避免使用靠近关节、末梢循环差的血管。当输入高浓度的药液、营养液、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补钾及化疗药物时, 应选择较粗而直的血管穿刺, 并交替使用静脉, 如, 左右上肢静脉交替使用, 使损伤的静脉得以修复。
2输液工具的选择
2.1 输液器的选择
选择精细过滤输液器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 高精密输液器与普通输液器的区别在于前者使用3 μm孔径的过滤介质, 而后者介质孔径通常在10~12 μm。精细过滤输液器可以滤除药液中90%以上的不溶微粒, 减少微粒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刺激从而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2.2 针头的选择
根据血管直径大小及药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针头。针头越细, 针尖斜而越短, 对血管的损伤面越小, 越有利于保护血管, 一般用6-7号头皮静脉针头, 如果血管特细或药物刺激性大, 应选择5.5号针头。如补钾可以减少高浓度的钾离子对血管的刺激, 减轻疼痛, 保护静脉, 如果同时输血或血浆蛋白之类的溶液时, 可改用9号头皮静脉针。
2.3 套管针的选择
浅静脉套管以其套管柔软, 对血管刺激性小, 留置时间长等优点, 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在使用套管针前, 临床护士应评估患者的输液总量、速度、液体性质、静脉粗细等情况, 选择能够满足输液需要的最小型号的留置针。能减少留置针体对血管的物理刺激。
3注意输入药液的浓度
对于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 尤其是肿瘤患者的化疗药物, 首先应静脉输入等渗糖或生理盐水。观察5~10 min。确定静脉滴注顺畅后。方可输注药物。结束时, 再给予等渗糖或生理盐水滴入以缩短药物在周围血管中停留的时间, 降低对血管的刺激。对于刺激性大的药物, 其给药浓度必须按常规稀释和摇匀。不可在输液中直接在瓶口刺入针头给药。长期输入浓度高, 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炎性反应。应采用热水袋热敷的方法, 将血管加热 (注意温度防止烫伤) 使其受热管腔增大, 降低局部刺激症状和减少血管损伤。
4根据治疗要求调节输液速度
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 应适当减慢输液速度, 使患者在相对舒适和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输液, 并根据年龄调节滴速, 一般情况下, 成人输液常在40~60滴/min。小儿、老年人速度宜慢, 一般30~40滴/min, 以免过快加重心脏负荷, 而出现心力衰竭或肺水肿。若患者脱水严重或失血过多, 引起休克, 则要快速补液, 补充血容量。可采用大号针头加压输液。
5操作方法
5.1 进针的长度
有研究提示临床静脉输液进针长度为0.6 cm。不仅可以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同时还可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从而延长血管的使用寿命。
5.2 正确拔针和按压方法
在输液完毕时, 应先关紧调节器, 停止点滴先拨针后按压。在针头拨出血管壁后迅速按压, 应顺着血管方向按压针眼。这样可将血管和进皮的两个针眼同时压住, 时间为3~5 min。有凝血机制障碍者;要延长按压时间。注意不要揉搓穿刺部位以减少局部淤血。输刺激性强的药物拨针前输入等渗糖或生理盐水。以保证血管内不留药液。因液体滴完即行拔针, 加压在穿刺部血管就留有一定量的药液, 该药液由于加压而致血液片刻不流动。药液将对血管产生刺激造成人为的血管破坏。致出血现象的发生。
总之, 要有效地保护静脉血管, 就要从临床实际出发,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药液的性质、浓度、选择合适的血管及输液工具, 采取更合理的操作方法, 以保证患者能顺利地输液, 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摘要:目的保护静脉血管, 将液体和药物顺利输入患者体内,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方法通过对输液工具, 血管的合适选择, 药物浓度, 输液速度的调控, 操作方法的改善, 减小对静脉血管的刺激。结果可有效保护静脉血管。结论减轻患者痛苦, 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
保护我们的血管 篇5
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它介绍了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的有关知识。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严重,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7%。沙化迅速发展,沙化土地已达到14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5%。水源污染也在明显加重,有42%的城市水源受到污染。
我家附近的大堤上有一条小河。原来,小河里的水清澈见底,水里还有自由自在游来游去的小鱼儿。好景不长,人们经常把垃圾往河里到,一点也不爱护环境。所以导致河水变浑了,还发出阵阵难闻的气味,河里的小鱼也死了。地球的这些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使它们不但不能再生,还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如:森林资源将长期工人类一代一代用下去,可是人们只坎树不栽树,不久后山秃了,还会带来水土流失,影响到水资源的保存。如果没有水,我们能活下来吗?
保护血管,防止衰老 篇6
多吃鱼鱼类富含甲硫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及牛磺酸优质蛋白,有改善血管弹性、应激性及促进钠盐排泄的作用。此外,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脂质沉积及改善纤溶功能。
少吃动物脂肪人体摄入的脂肪必须和蛋白结合成“脂蛋白”才能溶解而后被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脂蛋白按其颗粒大小不同分4种,颗粒最大的叫“乳糜颗粒”。稍小点的叫“极低密度脂蛋白”,更小颗粒的叫“低密度脂蛋白”,最小的叫“高密度脂蛋白”。对血管硬化影响最坏的是“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它们能沉积到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而“高密度脂蛋白”则有益。动物脂肪中,低密度蛋白过高,故易促成动脉硬化。
摄食富含精氨酸食物富含精氨酸补肾填精食物有助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的合成,有助减少血管损伤。这类食物有海参,泥鳅、鳝鱼及芝麻、山药、银杏、豆腐、葵花籽、花生等。
多食富含叶酸食物若膳食中缺乏叶酸及维生素B6、B12:会使血中高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补充叶酸对降低冠心病和中风的发病率有重要作用。
摄食天然抗凝与去脂食物摄食此类食物有助减少心肌梗塞与缺血性中风。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黑木耳及含吡嗪类物质如大蒜、洋葱、茼蒿、香菇、龙须菜及草莓、菠萝也有一定的抗凝作用。番茄、红葡萄、橘子中含少量类似阿勘西林水杨酸抗凝物质。含脂食物的螺旋藻、香芹、胡萝卜、山楂、紫菜、海带、核桃及橄榄油、芝麻油等。
多吃碱性食物研究发现,多食碱性食物,可保持血液呈弱碱性,使得血液中乳酸、尿素等酸性物质减少,并能防止其在血管壁上沉积,因而有软化血管的作用。一般来说,大米、面粉、肉类、蛋类等食物几乎都是碱性食物,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这两类食品的合理搭配。
少吃盐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吃盐较多地区的居民中,高血压发生率远远高于吃盐少的地区。据报道:每人每日摄入7克食盐者,高血压患者患病率为6.9%;摄入10克者,高血压患者患病率为8.6%,摄入26克,约为39%。
不吸烟少饮酒烟中的尼古丁能使血液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这些物质会沉淀在动脉壁上,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吸烟数量越多,动脉壁纤维越厚,黄斑形成和冠状动脉硬化越严重,患动脉硬化的机会就越高。少量饮酒可使小动脉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但长期大量饮酒,就会促进肝内胆固醇合成,使血中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升高,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加强体育锻炼运动不足,可引起血脂增高,适度的锻炼,可变脂肪为热能,不仅能健体强身,而且还能增加血管弹性,保持血管软化。至于活动方式,当然要因人而异。中老年人宜选用慢跑、跳舞、散步、气功、打拳等中低强度的运动。
生活中要保持轻松愉悦的情绪,良好而平稳的情绪,有利于保持血压稳定,有利于保护血管。定期检查身体注意血压、血脂、血液黏稠度等指标的异常变化,及时发现和治疗血管病变。
长期静脉输液患者的血管保护措施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96例在我科住院输液天数每次>1个月,每年住院次数>4次的患者(注:我院为职业病医院,患者均为男性),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年龄61~78岁;对照组年龄63~76岁,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静脉留置针均使用苏州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静脉留置针(Y型,22~24G),以及3M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透明敷贴。
1.3 护理方法
观察组由3名青年技术骨干负责,能够熟练掌握血管保护措施,现总结血管保护经验如下。
1.3.1 输液部位的选择:
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应选择弹性好、走行清楚、不弯曲等比较容易固定的血管,同时,避开靠近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穿刺部位避开静脉瓣和静脉窦。由远端静脉到近端静脉,先小血管后较大的血管,先上肢后下肢,先手背外侧后手背内侧,避免在同一条静脉上反复穿刺。并采用交替注射法,如左右上肢静脉交替使用,使损伤的静脉得以修复[1]。对于手臂及小腿背侧血管条件较好,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嘱患者俯卧位,更易于穿刺成功。
1.3.2 针头的选择:
针头越细、针尖斜面越短,对血管的损伤面越小,越有利于保护血管。若药液黏稠度不高,不需在短时间内大量补液和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最好选小号针头以减少对血管的破坏,达到保护血管的目的。
1.3.3 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为减少血管损伤次数,护士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树立一次成功的信心,对于穿刺困难的患者,要静下心来,与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不要轻易盲目穿刺,以免给自己及患者带来心理负担。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进针方法,如肥胖患者静脉深、不明显时,就要用手摸准后再进行穿刺,稍瘦患者皮下脂肪少,静脉较滑,应先固定静脉上下端后再进行穿刺;外周循环差患者可用反复扎止血带或上下各扎一根止血带的方法使血管允盈;冬天,患者的血管允盈不明显,静脉显露不清,就要先局部热敷、按摩,待血管扩张显露后,再进行穿刺。有人提出了直接刺入血管法,即缩短针尖斜面在皮内的刺激,减少机械损伤面积,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无痛、快速、准确的质量标准[2],但对于较短的血管,钢针进入皮内过短,针尖易于脱出血管,应在血管下方一段浅进针,再刺入血管。钢针进入皮内最佳长度为钢针的1/2到2/3。
1.3.4 固定方法:
固定是整个穿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固定不当可引起针头滚动、滑脱、针尖刺痛。对神志不清,躁动者给予固定肢体。对长期输液,血管条件差,穿刺困难的患者,可充分利用四肢末梢血管,采用手足背静脉逆行穿刺法,成功率高,且易于固定。
1.3.5 严防药物外渗:
长期输注浓度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以引起局部静脉壁的炎性反应。输注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时,不要直接用这些液体给患者穿刺,以免操作失误,液体渗漏到皮下,会损伤静脉和周围组织,一般建议用0.9%氯化钠或者葡萄糖液穿刺,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后再更换上这些药物。输液结束后用0.9%氯化钠溶液50ml冲管,以稀释局部药物,减轻对血管的刺激。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加强巡视,发生外渗或针头脱出要立即纠正,更换输液部位。采取措施,消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穿刺局部宜冷敷,硫酸镁和2%~4%碳酸氢钠常被用于一般药物外渗后湿敷。利多卡因可对局部静脉产生封闭作用,能减轻药物对局部血管的不良刺激,同时可降低血管的脆性,减轻和阻止液体和药物的渗漏及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3]。
1.3.6 拔针法:
输液完毕,护士先关闭调节开关,右手轻轻揭去穿刺部位全部胶布,留下覆盖针头的敷贴,嘱患者未输液侧手指指腹顺静脉走行平放在小敷料上,勿压,范围包括皮肤进针点和血管进针点,护士右手快速平行拔出针头后,嘱患者立即按压针眼3~5min,勿揉,压力适中,并抬高患侧肢体。有凝血机制障碍者,延长按压时间。
1.3.7 使用周围静脉留置针的技巧:
静脉留置针由于具有痛苦轻、对血管刺激性小、不易脱出血管、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为提高留置成功率,防止并发症,保护静脉,现总结经验如下:有研究表明老年患者留置浅静脉套管时静脉炎的出现与血管管径有明显关系,管径越小,置管反应率越高,出现反应的时间也越早。特别是管径<3mm的血管置套管针时,69.9%的患者置管时间≤3d,有的只能留置1d,4d内静脉炎的发生率100%,因此应选用管径>3mm的静脉[4]。血管选择次序:从前臂中段—手背—手腕—手肘。护理人员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进针角度15度~30度,过低易损伤血管外膜及导管。为减少脱管的发生,可以让患者选用废弃的透明丝袜,剪20cm的袜口套在穿刺处,这样即可观察到局部情况,又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压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外管夹闭要靠近针柄。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5]。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6]。
1.3.8 尽早使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多为贵要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在中心静脉的静脉通路建立技术。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相比,PICC操作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为抗生素、肿瘤化疗等需要长期维持静脉通路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完整而有效的途径。肿瘤患者因反复化疗、长期输液和静脉高营养,对血管造成损伤,也给护理操作带来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PICC中心静脉置管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护士长每天安排2名护士上早班(7∶30~14∶00),负责静脉输液治疗。当患者入院时静脉输液治疗护士即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静脉保护方面的教育,内容有:交互使用静脉的重要性;输液中活动需注意事项;如何按压能有效避免皮下出血;冬天提前局部热敷、按摩,待血管扩张显露以方便护士进行穿刺;静脉留置针的好处,讲解留置过程中自我护理等,并在治疗过程中随时强调,使患者及家属协作做好静脉保护。静脉输液治疗护士第一次静脉输液治疗时全面评估患者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工具。选择头皮钢针输液患者除输注甘露醇及加压输液等特殊情况外常规使用5.5号输液器。护士长随时督促、检查血管保护情况。对照组由三班护士轮流进行输液治疗。2组均建立输液过程登记,记录输液部位,每天静脉穿刺次数,静脉留置针留置天数,静脉炎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在连续进行静脉输液期间,记录每天静脉穿刺次数,严密查看液路通畅情况,询问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行方向有无疼痛,观察局部有无药液外渗,静脉条索状改变等情况。观察指标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Ⅰ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以置管保留>3d无渗漏、堵管、静脉炎、脱管发生为保留成功的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次穿刺成功率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静脉炎发生率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保留成功率
观察组留置针保留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3.1 设立静脉输液治疗小组的原因与优势
在每一所医院的每一个护理单元中均有不同时段和不同分工的班次,如白班、中班、夜班或主班、治疗班、责任护士班等。不同时间段的工作和不同班次都有不同的护理内容,各班职责均有不同的工作重点。静脉穿刺是医院护理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有的护士从事体力劳动多,懒于思考学习,血管保护知识缺乏,以完成本班工作,无差错发生为工作重点。每天静脉输液治疗一般由1~2位三班护士及1~2位白班护士完成,对患者静脉的选择缺乏秩序,随意性较大。而且静脉输液治疗常由低年资护士进行,静脉保护意识不强,一根条件好的静脉反复穿刺。繁重的日常护理工作,护士很少有时间认真仔细评估患者静脉情况,并有计划的使用静脉。因为繁忙拔针时对血管的保护方式不够重视,按压时间较短,按压方向及着力点不正确,或者直接嘱患者或家属自行按压。有的护士对患者算经济账,替患者做决定,无选择性使用输液工具,较少使用费用较贵的中心静脉置管,而不是从保护患者及医护人员本身的角度出发。对使用头皮钢针输液的患者,除儿童及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使用5.5号输液器,一般常规使用7号输液器。对血管机械损伤较大。一般住院患者首先考虑使用周围静脉留置针,但有的生活基本自理患者认为留置针不方便活动,有异物感,不愿意接受这一方法。同时护士技术参差不齐,留置过程中有回血,堵管,渗漏,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留置时间缩短,且对静脉损伤较大。PICC置管虽然保留时间长,但技术未普及,难度较大,且导管价格昂贵,除肿瘤患者应用较多外,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以看出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对长期静脉输液患者的血管保护仍做的不够好,从观念上仍缺乏重视,从护士长到普通护士都要意识到,合理使用静脉是每个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应加强业务学习,重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及考核。每个护士要全面掌握长期静脉输液患者的血管保护方法及必要的基础知识如: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与药物的p H值及渗透压有关。当药物p H<4.1或p H>8将严重破坏组织细胞;渗透压>600mOsm/L,则24h后必定引起静脉炎。当液流>血流时,会引起机械性静脉炎,所以卧床或术后下肢活动少,应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业务水平。其次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培养责任心,慎独精神,使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从只重视对患者常规的护理,提高到更精细、更人性化的对血管的护理。尤其对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更不能只顾眼前的便利,还要想到“下一次”静脉治疗的情况。
设立专门的静脉输液治疗护士更有利于长期静脉输液患者的血管保护。原因及优势如下:现代护理观念是以“患者为中心”,更重视实施个体化的护理,把静脉穿刺工作责任到人,责任护士对患者评估,尤其是血管的评估更全面,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则工作更仔细、周到。
静脉输液治疗护士由于长时间从事此项工作,掌握静脉输液技巧,如血管的选择,进针的手法等,其一次穿刺成功率就高。留置针的使用更熟练,则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长。经常进行静脉输液,其职业敏感度高,对预防静脉炎发生较重视,能够较早发现静脉炎,并采取措施使其危害降至最低。能够进入静脉输液小组的护士都是经过选拔的,更全面掌握血管保护方法及必要的基础知识,荣誉感强,对工作负责且创新意识较强,有利于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完成静脉输液工作。而且患者和家属的满意使其更热爱本职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白衣天使。因此从保护患者及医护人员本身的角度出发,设立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是可行而且是有效的。
3.2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协作做好静脉保护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系统的教育活动,将有关卫生保健知识传播给人们,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使人们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轻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已被确定对改善患者行为有效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对疾病护理常规指导较多,对患者及家属血管保护方面指导较少,从而影响了静脉穿刺的质量。实践证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很重要,如入院即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静脉保护方面的教育,内容如:交互使用静脉的重要性;输液中活动需注意事项;如何按压能有效避免皮下出血;静脉留置针的好处,讲解留置过程中自我护理等,并在治疗过程中随时强调,那么输液过程中渗漏、堵管、静脉炎、脱管发生率明显降低。这项在护理工作中可做或可多做亦可少做的工作,恰恰反映了护理质量的高低。护士应提高认识,把这项工作做好。
4 结论
由于静脉输液治疗是由护士完成的,要实施对长期静脉输液者的血管保护,从根本上就要提高护士的责任意识,并从管理上下功夫,从护士长到普通护士都要意识到,合理使用静脉是每个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综上所述,对长期输液患者,要保护好静脉血管,应有计划的合理使用静脉,选择合适的针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高穿刺技术,防止液体渗漏,同时要掌握正确的拔针技巧及按压方法,有效避免皮下出血现象发生,以达到减轻患者痛苦及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的目的。设立责任意识较强的静脉输液治疗小组,能够解决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所造成的对患者静脉选择缺乏秩序,静脉输液液体渗漏,穿刺技巧不熟练等所造成的血管机械性、化学性损伤。使用周围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3d而造成患者痛苦,且接受静脉留置的意愿降低等问题。因为静脉输液治疗护士都是经过选拔的,更重视对血管的保护,技巧熟练,更能理解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血管保护方面教育的重要性,把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进行。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为患者的远期治疗提供保障。
摘要:目的 探讨长期静脉输液患者的血管保护方法。方法 由专业的静脉输液治疗护士组成3人小组,采用血管保护方法,从输液部位,针头的选择,如何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后固定,拔针时血管的保护,长期输注浓度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对血管的护理,发现外渗时如何处理等方面总结经验。对临床广泛使用的静脉留置针技术,总结经验,采取护理措施,防止回血、堵管,渗漏、静脉炎的发生,来提高留置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自我护理的健康教育,协作做好静脉保护。结果 由静脉输液治疗小组为长期静脉输液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其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留置针保留成功明显提高,发生静脉炎例数明显减少。结论 采用设立责任意识较强的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更重视对血管的保护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为患者的远期治疗提供保障。
关键词:血管保护,静脉输液,治疗,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陆玉全.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A):62-63.
[2] 宋士霞.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3,3(2):15-16.
[3] 赵建琴,高玫.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渗漏的处理[J].山西护理杂志,1998,12(5):202-203.
[4] 王建霞.保护静脉与化疗[J].实用护理杂志,1995,11(12):2.
[5] 翟月霞.恶性肿瘤化疗中护理失误教训[J].护士进修杂志,1995,10(7):47.
保护我们的血管 篇8
1 心理护理
老人和小孩一样是害怕打针的, 为了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 护士用心记住他们的名字, 亲切地称他们为“某某大爷”“某某大娘”, 告诉他们:“不是很痛, 好像被虫子咬了一下, 我的动作会很轻。”对于过分紧张的病人, 为了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主动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如饮食、保健指导等, 往往针已穿刺完毕, 他们并未感觉到痛。从而避免了因紧张导致血管痉挛、穿刺失败现象的发生。
2 天气寒冷时用物理方法使血管充盈
门诊输液的病人都是坐着, 冬季时病人的手都不是很暖和, 此时如果匆忙穿刺, 很容易导致穿刺失败。笔者主动告诉病人输液前15 min用热水袋或热水浸泡, 这样病人的血管充盈度明显增大, 提高了“一针见血”的成功率。由于老年人反应较迟钝, 应注意防止烫伤。
3 选用5针头穿刺
扩血管药物的输注速度不宜过快, 选择用小号针头穿刺有如下好处:老年人的血管细、硬、滑, 缺乏弹性, 用小针头不容易损伤血管, 减少渗漏及淤血的发生;5■号针头未加控制输注的速度是45 gtt/min~50 gtt/min, 与扩管药物的性质及老年病人的滴注速度相适应[2]。缩短了护士调速的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防止有些性急的老年病人擅自调快滴速, 有效预防了输液并发症的发生。
4 优点
病人的日常生活不受限制;对长期输液的病人有效地保护了血管, 便于抢救;进针稍慢, 固定稳妥, 对老年病人血管的评估时间稍微长一些, 认真选好血管后, 告诉病人进针会稍微慢一点, 可能有一点痛, 要忍耐一下, 让病人有心理准备。穿刺成功后, 固定也很重要, 特别注意的是穿刺手指头上的血管、比较短且弯曲的血管时应小心, 必要时用夹板固定, 强调病人穿刺的手不能随便活动, 防止渗漏的发生。
5 加强巡视, 及时发现问题, 随时处理
多动嘴、勤动脚, 边巡视边观察, 主动向病人宣传疾病的相关知识。老人知道我们是在关心他们, 尊重他们, 非常愿意与我们沟通。由于输液的时间比较长, 难免坐不住, 病人偶有渗漏的发生, 切勿埋怨他们, 相应的多安慰病人, 及时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同时用“欧莱”凝胶[3]消肿镇痛消炎并告知病人涂搽部位的药液保持4 h以上, 回家后无需热敷。
6 拔针时加用棉球压迫, 时间要长
我院由于门诊输液工作量很大, 护士人手不够, 病人拔针后以自己按压为主。使用一次性敷贴按压确实有诸多好处, 但对于老年病人来说由于他们行动缓慢, 反应迟钝而敷贴范围过大, 按压时针眼移位, 导致穿刺部位淤血。笔者每次用棉球对准针眼, 再用输液时固定的敷贴或透明胶带压在上面, 达到双保险。
拔针后按压约10 min。老年人大部分性急, 缺乏耐心, 稍按一下就起身走, 需对病人强调按压的重要性。通过笔者的长期观察发现如此穿刺及按压的血管部位只有一个小针眼而已。
7 人员固定
门诊输液室安排专职护士为老年病人输液, 这些护士熟悉病人的病情和血管的特点, 做事认真仔细并有连贯性。以上保护血管的细节护理只是笔者的工作体会, 有待改进和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闫有梅, 翟颖, 王海燕.高龄病人住院期间的主要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9B) :21-22.
[2]李睿明, 禹朝霞.从静脉输液“外渗”和“外漏”称谓分析防治策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 (5A) :85.
保护我们的血管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2011年1月-2013年1月, 在本院使用动-静脉内瘘行长期血液透析的7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 男40例, 女32例;糖尿病肾病18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31例, 高血压肾病18例, 其他5例, 年龄25~80岁,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36例, 产生内瘘血肿27例次;对照组36例, 产生血肿33例次, 两组患者内瘘使用时间、疾病种类、年龄、性别、穿刺器材及穿刺次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血肿与硬结以直径为标准分为为3种类型:2~4 cm, 4~7 cm, >7 cm。两组患者产生血肿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例次
1.2 方法
(1) 透析结束, 两组患者对内瘘血管穿刺处压迫方式相同。对内瘘血管穿刺处无血肿形成处理方法是用消毒棉球进行压迫, 用弹力绷带固定, 压迫的力度要适度, 以不出血且感到波动或震颤为原则[5], 患者指端无紫绀, 无发麻感为度, 压迫20~40 min, 待穿刺处不出血, 减除压迫;对内瘘血管穿刺处有皮下血肿形成处理方法是用消毒纱布球加压包扎, 用弹力绷带固定, 压迫力度以穿刺处不出血, 患者指端无紫绀, 无发麻感为标准, 根据实际情况, 逐渐减轻压迫力度, 待穿刺处不出血时, 减除对穿刺处的压迫。 (2) 两组患者血管穿刺器材、方法和穿刺次数及透析后回血方法相同。 (3) 观察组患者血管保护方法是24 h内, 白天对内瘘血管与血肿用多磺酸粘多糖涂擦, 用指腹在血管及血肿进行环状加压按摩, 向肩部方向推揉血管, 按摩时不可用力过大、不能损伤皮肤, 15 min/次, 2~3次/d, 以促进血液循环, 渗血吸收和组织再生。夜间将新鲜三七叶捣碎成泥, 以避开穿刺点, 湿敷在内瘘血管上和血肿处, 用塑料薄膜包扎固定, 待三七叶泥变得较干时更换。24 h后, 对涂擦多磺酸粘多糖的内瘘血管在按摩的同时用电吹风进行加热, 夜间湿敷三七叶泥处用热毛巾进行热敷, 促进皮下组织对药品的吸收, 如此反复至下次透析。 (4) 对照组患者血管保护方法是24 h内, 白天对内瘘血管与血肿用多磺酸粘多糖涂擦, 用指腹在血管及血肿进行环状加压按摩, 向肩部方向推揉血管, 按摩时不可用力过大、不能损伤皮肤, 15 min/次, 2~3次/d, 以促进血液循环, 渗血吸收和组织再生。24 h后, 对涂擦多磺酸粘多糖的内瘘血管在按摩的同时用电吹风进行加热, 如此反复至下次透析。
1.3 评价标准
随访两种保护动静脉内瘘血管的方法, 观察对病员内瘘血管弹性影响和血肿吸收快慢进行比较。
1.3.1 对血肿吸收的评价标准
显著:2 d后血肿缩小50%以上, 皮肤瘀紫颜色明显变淡, 硬结变软, 局部按压无压痛, 血管弹性恢复, 透析时动脉处血流量≥200 m L, 静脉血管压力正常;有效:2 d后血肿缩小30%以上, 皮肤瘀紫颜色变淡, 硬结周围变软, 局部压痛明显减轻, 血管弹性较好;一般:4 d后血肿缩小30%以上, 皮肤瘀紫颜色变淡, 硬结缩小, 局部有压痛, 透析时静脉血管压力≥100 mm Hg;无效:局部硬结钙化无改变, 透析时血流量<150 m L/min[6]。吸收总有效率=显著率+有效率。
1.3.2 对血管弹性评价标准
(1) 脉软有弹性 (如唇) ; (2) 静脉弹性减弱 (硬性介于唇与鼻之间) ; (3) 静脉弹性较差, 触之如条束状 (硬性如鼻) ; (4) 静脉触之如钢丝状 (硬性如骨) [7]。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脉软有弹性 (如唇) 28例, 静脉弹性减弱 (硬性介于唇与鼻之间) 7例, 静脉弹性较差, 触之如条束状 (硬性如鼻) 1例, 无静脉触之如钢丝状 (硬性如骨) 者;对照组分别为19、15、2、0例,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三七叶泥加多磺酸粘多糖联合应用较单纯使用多磺酸粘多糖湿敷内瘘血管对血管弹性保护好。三七叶泥加多磺酸粘多糖联合应用较单纯使用多磺酸粘多糖湿敷内瘘血管对血肿的吸收效果好。两组患者血肿吸收情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例次
3 讨论
内瘘血管的反复穿刺, 对血管及血管的内皮细胞损伤较大。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在损伤后3~6 h治疗效果最佳, 大于这个时间则容易出现机化, 甚至会引起血管硬化, 导致循环障碍[8]。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 国内外学者对三七总皂苷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揭示了其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凝集、延长凝血时间、降血脂、清除自由基、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9]。三七属五加科人参植物, 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 (PNS) , 具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10]。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PNS进行了规模全面的研究, PNS改善循环的机制是: (1) PNS具有显著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抗血栓形成等作用[11]。 (2) 扩血管作用, PNS能减少内皮细胞释放缩血管物质, 同时抑制缩血管物质向血管平滑肌扩散, 从而使血管张力降低, 使微循环得到改善[12]。 (3) 抗血栓作用, 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t-PA的能力及提高血浆t-PA活性效应, 以增强机体纤溶能力来对抗血栓[13]。 (4) 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独立危险因素, PNS能显著升高血中叶酸和维生素B6水平, 来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以达到对抗动脉粥样硬化, 改善微循环的目的。穿刺后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内皮损伤, 炎性细胞浸润并释放大量致炎因子和生长因子, 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 较易形成穿刺处血管的狭窄, 受损的内皮细胞, 易使血小板凝集, 形成血栓, 而影响内瘘血管的使用寿命。三七叶泥内含PNS, 用它湿敷内瘘血管和血肿, PNS能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 抑制血小板凝集清除自由基、抗炎、抗氧化等疗效, 减少了穿刺处血管的狭窄和血栓形成的发生, 并抑制穿刺处感染的发生, 有效缓解了血管硬化的发生, 对内瘘血管的保护起到了较重要的作用。可见三七叶汁有助于促进血肿吸收和促进血管修复, 减少血管炎性作用, 缓解了内瘘血管的硬化, 保护了内瘘血管。
喜辽妥乳膏从动物肝脏提取粘多糖肝素脂, 具有抗炎、促进血肿吸收、抑制血栓形成、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受损内皮细胞再生的功能, 并能迅速缓解疼痛和压迫感, 缓解肿胀, 吸收渗出液体, 促进结缔组织的复原[14]。由于透析时, 针头的重复穿刺等因素可导致血栓形成, 内瘘处局部瘢痕增生, 组织硬结, 血管硬化, 血流量减少等, 从而影响内瘘的使用寿命及患者的生存质量[15]。
穿刺的内瘘血管涂搽多磺酸粘多糖并按摩, 使局部血液循环增加, 促进穿刺处皮肤和血管内膜再生, 软化陈旧穿刺瘢痕, 抑制损伤处感染, 减少了因血管瘢痕形成造成血管狭窄的风险, 加速了血肿的吸收, 减少血肿机化形成与炎性介子损伤内瘘血管的风险。
用指腹对涂搽了多磺酸粘多糖的内瘘血管与血肿进行按摩, 促进皮肤血管对多磺酸粘多糖的吸收, 减少药物浪费;另一方面, 按摩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血肿的吸收, 并有助于缓解血管硬化。第二日用电热风对涂搽了喜辽妥和湿热敷了三七叶泥的内瘘血管与血肿进行加热, 进一步促进皮肤、血管对药品的吸收, 热能使局部血管扩张, 促进血液循环, 进一步促进血肿的吸收和缓解血管硬化。
维生素C心血管健康的保护神 篇10
维生素C为什么会对心血管健康有帮助呢?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的强有力的抗氧化剂,可以保护其他抗氧化剂,如维生素A、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防止自由基对人体的伤害。其次,抗氧化剂是一种强大的血压调节器,它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另一种观点,即氧化应激能导致高血压。
维生素C可以在人的身体中参加很多种反应,能够帮助身体中骨胶原的合成,让身体内组织的创伤尽快的愈合。帮助身体中氨基酸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寿命。帮助身体吸收钙、铁、叶酸。促进胆固醇的新陈代谢,预防心血管疾病。促使人体的牙齿和骨骼生长,有效防止牙床出血。增强身体对与周围环境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想要自己的心血管健康远离疾病困扰,维生素C的作用可是至关重大。研究数据表明,身体中血浆所含的维生素C每增加一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也会下降。而且这个死亡率下降不会因为患者年龄,血压,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是否患有糖尿病而影响。
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血压。想要身体中维生素含量丰富,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平时的食物中摄入丰富的维生素C。日常生活中含有维生素C最多的食物是新鲜的蔬菜水果。维生素C往往不怎么稳定,如果摆放的时间太久,蔬菜和水果中所含有的维生素C将会慢慢的损耗或是被破坏。
糖友保护小血管的3种运动法 篇11
1.足部运动法
平躺在床边,将双腿上举并保持此姿势30~120秒,再放下双腿,将双足垂到床沿下并上、下、左、右地活动脚踝3分钟,然后,可用数条厚毛巾裹住装满热水的热水袋,热敷双脚5分钟,可每天反复操作5~10次。年老体弱的糖尿病患者可在他人的协助下完成此运动。热敷双脚的温度不可超过40℃。此运动法具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改善足部感觉障碍的作用。另外,此病患者还可每晚用温水(40℃左右)泡脚15分钟。病程超过5年的糖尿病患者若出现下肢足部发凉、发麻、发冷及疼痛的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看是否出现了下肢血管狭窄或下肢血管闭塞的情况。
2.耳部运动法
用双手轻轻握住双耳廓,先从前向后搓揉双耳,再由后向前搓揉双耳,以耳廓皮肤略微发红、耳部有烘热感为度,然后可用拇指和食指轻巧、有节奏地捏压耳垂正中1分钟,可每日早晚各操作1次。此法具有改善末梢血管的微循环状态、提高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等作用。
3.眼部运动法
闭目养神3~5分钟,将双手相互摩擦至发热,轻轻按住双眼,再用双手的手掌分别沿着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各旋转揉按眼部5圈,反复揉按3~4次。此法具有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保护眼部小血管、防治白内障等眼疾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有眼底出血症状的糖尿病患者禁用此法。
(摘自《求医问药》)
保护我们的血管 篇12
卵巢上皮性癌对化疗较敏感, 即使广泛转移, 也可取得一定疗效[1]。卵巢癌早期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一旦发现多属中、晚期。早期卵巢癌术后需静脉化疗3个~6个疗程, 晚期要行静脉腹腔联合化疗或静脉化疗6个~8个疗程来杀灭残留的癌灶, 以控制复发、缓解症状。由于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大、化疗疗程长, 再加上晚期癌症病人血管细、弹性差, 因此建立和维护好静脉通道是化疗得以顺利完成的有效保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中、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术后化疗病人35例, 年龄27岁~74岁, 平均43岁;采用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方案, 行3个~8个疗程的静脉化疗, 每4周1次。
1.2 方法
选用BD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行周围浅静脉穿刺, 流程同静脉输液法。
2 化疗期间的血管维护
2.1 静脉穿刺前的准备
2.1.1 穿刺者的选择
一般安排临床经验丰富、穿刺技术过硬、心理素质好的护士操作, 尽可能做到一针见血, 避免多次穿刺损伤血管。
2.1.2 心理护理
耐心与病人讲解化疗的重要性, 介绍化疗成功的病例 , 以及采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性, 使用后不影响肢体正常活动, 且保留时间长, 做好静脉维护后, 一次化疗只需置管一次。以消除病人紧张情绪, 使其乐意接受, 肢体放松, 配合操作。
2.1.3 评估
对病人病情、营养状况、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状况及肢体活动度进行全面评估, 选择好穿刺静脉, 尽量从上肢远端小静脉开始, 避开关节、静脉结节、瘢痕、皮肤炎症区、肢体活动障碍侧的血管。
2.2 穿刺过程中应注意的环节
①严格“三查七对”、严格无菌操作。②穿刺时应根据静脉粗细选择型号合适留置针。③将抽10 mL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接头皮针与一次性静脉留置针的肝素帽相连, 排尽留置针内的空气, 在选好的静脉上方6 cm扎压脉带, 用安多福消毒皮肤, 待干, 进针, 见回血后固定挺芯, 将留置针套管送入静脉抽回血, 确定针尖在血管内, 解除压脉带, 拔出挺芯, 用脉冲式方法冲洗导管, 以穿刺点为中心贴一次性贴膜, 在贴膜上注明穿刺时间、签名, 取下注射器与准备好的补液连接, 妥善固定。贴膜每3 d更换1次, 如贴膜潮湿、脱落、污染时应及时更换。④告知病人避免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 以免损伤血管, 留置针可保留3 d~4 d。
2.3 输液过程中的观察
经常巡视病房, 观察穿刺点有无发红、肿胀、疼痛、渗血、渗液。导管有无移位、脱出。贴膜有无潮湿、脱落。肝素帽内有无血液残留, 补液是否通畅。根据医嘱安排补液顺序, 调节补液滴速。
2.4 静脉留置针的维护
①输液前应检查穿刺部位情况, 无异常, 可用75%乙醇棉球包裹肝素帽, 反复擦拭10 s以上。将抽10 mL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接头皮针排气后与一次性静脉留置针的肝素帽相连, 抽回血确定导管在血管内, 用脉冲式方法冲洗导管, 取下注射器与准备好的补液连接, 妥善固定。②输液结束后, 分离输液器与头皮针, 接10 mL生理盐水, 用脉冲式方法冲洗导管, 至最后0.5 h快速夹闭导管上的小夹, 拔头皮针以达到正压封管的目的。再次固定好导管。
2.5 局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①严格无菌操作。②化疗药现配现用, 按要求充分稀释, 化疗药浓度不可过高, 滴速不可过快。用化疗药前应用少量生理盐水确定针尖在血管内再滴药。③一旦发生静脉炎或局部外渗时, 应暂停补液, 拔出针尖, 到对侧上肢重新置管。肿胀局部冷敷, 用生理盐水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或用25%硫酸镁湿敷、金黄散外敷, 也可局部贴溃疡贴, 可减轻和消除局部症状 。
3 结果
本组35例卵巢上皮癌术后病人采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 行静脉化疗, 均能按时、按质、按量顺利完成化疗疗程, 未有因留置针尖滑出血管致化疗药滴入皮下引起局部皮肤溃疡的发生。有6例因液体外渗出现致穿刺局部肿胀, 用25%硫酸镁湿敷, 金黄散外敷后第2天局部肿痛消失。
4 小结
一次性静脉留针对血管刺激小, 针尖套管管壁薄、相对管腔大, 可按要求随意调节滴速。又因针管软、弹性好, 不会因病人的肢体活动而穿破血管, 经妥善固定后不会滑出血管。一次置管维护好后, 可留置3 d~4 d, 减少了病人因使用一次性头皮针要每天重新穿刺带来的痛苦, 以及肢体活动致针尖穿破血管, 导致化疗药滴入皮下, 引起皮肤溃疡、坏死。采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经济, 保护了病人的血管, 对血管条件差的病人尤为适宜, 病人乐意接受。
参考文献
【保护我们的血管】推荐阅读:
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范文08-12
保护我们的家园09-29
保护我们的母亲作文07-02
保护我们的环境作文07-22
请保护我们的朋友----狗12-27
保护我们绿色的家园环保教案07-02
保护我们的地球作文400字09-01
保护树木是我们的责任作文09-26
国旗下讲话稿——保护我们的眼睛05-16
保护我们的地球五年级作文500字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