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副词“再”

2024-08-03

汉语副词“再”(共7篇)

汉语副词“再” 篇1

在现代汉语词类问题中争议最多、分歧最大的一类词可以说是副词了。首先在词性上不同的学者就有不同的看法。马建忠在他的《马氏文通》中说:“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 无解而唯以助实字之状态者曰虚字。”他认为副词是虚词[1];黎锦熙先生把副词定为区别词的一种 (另一种是形容词) , 他虽没明确说明副词的虚实, 实际上是把副词作为实词看待的[2];王力先生则认为:“实词之中, 每一个词都有它的理解, 它们都给予咱们一种实在的印象……副词可以说是介乎虚实之间的一种词, 它们不算纯虚, 因为它们还能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然而它们也不算纯实, 因为它们不能单独地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实事。”所以, 他把副词归为半实词[3]。这些只是一部分学者对副词词性的不同划分, 由于词性的模糊加上在语法功能上一些特殊的表现和不同历史时期副词功能的变迁, 所以导致副词的分类也多种多样。最常规的分类是按照副词所表示的意义上划分的, 一般可分为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处所、肯定否定、情态方式、语气等几类。本文是在这些基本分类的基础上从句法功能上对副词进行再分类。

1 副+动

修饰和限制动词是副词的天职[4]154, 所以几乎大部分副词都能修饰动词, 只有极少数副词不能修饰动词。如, 过、较、老 (老远/老高) 、较为、何等五个[5]。此外, 极少数副词需要加否定词才能修饰动词。如并、从、断、断断、毫、丝毫、决、万、万万、压根儿等。总的说来, 副词修饰动词具有普遍性, 但是我们很难再从动词的分类上把修饰它的副词再进行分类, 因为涉及的范围比较广, 这里暂不作分析。

2 副+形

为、稍稍、太、特别、挺、十分、相当等。

可以说程度副词基本上都能修饰形容词, 但也有个别的例外, 如“极力”。“极力”与其他既能修饰动词又能修饰形容词的程度副词不同, 它只能修饰动词。与“极力”相当的副词还有“百般”、“成倍”、“从速”、“加速”、“全力”、“奋力”、“奋勇”、“逐步”等这类词与表示程度深或浅的程度副词在语义上有相似之处, 所以, 从意义上把他们归入程度副词是对的, 但是从句法功能上看这类词与程度副词所修饰的词的词性不同, 因此, 把它们归入方式副词里也是合乎情理的。

2.1 方式副词+形容词

半 (半真半假) 、不断 (不断壮大) 、不禁、赶紧、还 (还年轻) 、基本、基本上、一起、一齐、又 (又冷了) 等。

方式副词能修饰形容词的只占方式副词很少的一部分。

2.2否定副词+形容词

甭、别、不 (不紧张) 、不曾、不必、没、没有、莫、未、未必、未曾、未尝、无须、非、毋庸等。

但是“无从”这个词不能修饰形容词。

2.3语气副词+形容词

表达反问、估量、肯定、转折、侥幸等各种语气副词有许多能够修饰形容词。例如, 根本、必然、必须、毕竟、不妨、不见得、才、大概、大约、到底、当真、到、多半、多亏、反而、敢情、刚好、究竟、居然、可、确实、甚至、未免、务必、准等。

但是还有一些词不能够修饰形容词, 不愧、纯粹、顶好、定、断、可巧、万万、无疑、只得、只好、算是、亏得、确、幸而、险些、莫非、难以、明等。

2.4时间副词+形容词

一些表示时间频率的副词也能修饰形容词。例如, 才 (才做完) 、便 (天便亮了) 、曾、常、从、从来、忽 (忽明忽暗) 、渐 (渐进) 、就要、老是、立刻、历来、马上、仍旧、日益日渐、日夜、先、向来、一度、一时、一下子等。

还有一些时间副词不可修饰形容词, 本、常年、初、匆匆、姑且、尽早、连年、屡次、偶然、频频、再三、终将等。

2.5范围副词+形容词

不单、不仅、都 (都红了) 、光、皆、均、全、全都、通通唯、一共、一律、约、只、统共等。

不能修饰形容词的单、独、凡、满、处、尽、专、足、足足一总等。

2.6关联副词+形容词

便 (打了针, 他便好了) 、不 (不老实做事就罚他) 、都 (连脸都红了) 、才 (拿出证据他才招了) 、就 (有太阳就明亮) 、却 (手却很凉) 、也、又、越、再等。

从以上可以看出, 表示程度、否定、关联的副词大部分都能修饰形容词, 我们可以试着把这几类的词单独拿出来归为一类, 其他几类词由于都是只有小部分可以修饰形容词, 所以, 也可以把它们看成一大类。当然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3副+名

副词能否修饰名词, 其实说法不一, 有人认为副词修饰名词实际上是副词+动词+名词的省略形式。但不管怎么说, 副词+名词这种现象是存在的。

3.1只能修饰出现在主语位置上的名词

凡、凡是 (凡是他说的都对) 、光 (光水就很多钱) 、甚至、唯、唯独、不单 (不单上海如此) 、不单单、不仅、不止、单、单单 (单单你不来不好) 、仅、仅仅、只、老是、成天、尤其、先、就等。

3.2只修饰出现在谓语位置上的名词

都 (都春天了, 还这么冷) 、净 (地上净水) 、不愧 (你不愧黑大学生) 、还是、一律、最、又 (又周末了) 、才 (才星期一) 、已经、全、全都等。

综上所述, 所谓修饰名词的副词, 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修饰出现在主语位置上的名词;一类修饰出现在谓语位置上的名词。

4副+数量

不止 (不止一次) 、大都 (大都二十了) 、大概、顶多、都 (都十个了) 、凡就、将近、仅仅、多、至少、别、甭、毕竟、差不多、便、不定、快、连续、已经、恰好、偶尔、真的等。

5可位移副词

可位移副词是指可直接出现在句中动词或形容词前, 也可出现在句首主语前的副词[4]164。如, 毕竟 (毕竟我们不年轻了;我们毕竟不年轻了) 、本来 (我本来打算不去;本来我打算不去) 、甭、不见得、迟早、从来、从中、到底、多少、反正、干脆、刚巧、好歹、经常、宁可、偏偏、统共、必须、大约、当真、的确、顿时、多半、多亏、反而、或许、忽然等。在能够移位的副词中语气副词和时间副词的比例较高, 关联副词和程度副词的比例较低, 其次是方式副词。所以, 从再分类角度看, 可以认为对语气副词和时间副词的划分有一定的价值, 但并不是说不能移位的就是关联副词、程度副词、方式副词。

6可单用副词

副词单用是指副词单说和单独作谓语[4]165。例如, 你也去吗?不。像这类副词还有本来、甭、别、不必、不曾、差不多、迟早、大概、大约、当然、的确、顶多、赶紧、赶快等。一般能单用的副词从语义上看, 都比较复杂。语气副词和否定副词中的一些副词可单用的比例相对较高。

7可带“地”副词

可带“地”副词是指作状语是可以带状语标记成分“地”的副词。

例如, 暗暗、白白、悄悄、渐渐、尽快、经常、连年、偶尔多么、非常、必然、通通等。但是否定副词和关联副词均不能带“地”。此外, 能带“地”的副词都是双音节副词, 单音节副词均不能带地作状语。当然大量的双音节副词也不能带地作状语, 毕竟、不曾、不单等。

以上看来, 副词的再分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这里只是作了一下浅尝, 但并不能就此为止, 汉语的学习和研究是深广并且耐人寻味的, 也是永无止境的。尤其是其中副词的部分也是许多语言学家争议颇多的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类语言的日益丰富, 副词的分类与再分类将会更加的复杂, 同时, 人们对语言的整理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会对副词的理解以及分类有更加细致明确的划分与界定。

参考文献

[1]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出版社, 1983:20.

[2]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出版社, 1954.

[3]中国现代汉语[M].北京:商务出版社, 1985:3-15.

[4]胡明扬.此类问题考察续集[M].北京:商务出版社, 2004.

[5]胡明扬.副词和副词的再分类[M].北京:商务出版社, 1996:12.

汉语频度副词研究 篇2

1.1频度副词的分类

汉语研究者起初将频度副词划为时间副词类, 随着研究的深入, 学者逐渐认识到频度副词有别于时间副词, 最终将频度副词单独列出, 与时间副词、程度副词、范围副词、 否定副词、否定副词等并列为副词次类 (参见刘月华1983, 邢公畹1992, 周小兵、赵新2002) 。

所谓频度副词, 是指表示事情、行为、动作等发生的频率。张谊生 (2004) 与周小兵、赵新 (2002) 均将汉语频度副词划分为高频、中频与低频三大类:

1、高频副词。指某个事件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持续不断或者频繁出现的一种状态。常见的高频副词有: 老、总、 老是、总是1、始终、成天、整日、彻夜、通常、不停、时刻、 一向、向来、历来

2、中频副词。中频是相对高频而言, 频度较次于高频的副词, 指某个事件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发生的状态。常见的有: 时、常、频、屡、渐、逐、连、经常、常常、时常、 往往、时时、屡屡、频频、每每、渐渐、连连、逐渐、逐步、 日渐、不断、不时、随时

3、低频副词。低频副词是频度副词汇总频率强度最弱的, 是指某个事件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很少地或偶然地发生或出现。常见的有: 偶、偶尔、偶尔、间或、偶或、一时、 一旦、万一、有时

1.2 “很少”表低频含义

在上述分类中, 学者们并没提及“很少”。吕叔湘 (1980) 的书中包含副词“很”和动词、形容词“少”, 也没有“很少2”一词。崔显军 (1996) 在就“很多”和“很少3”同异讨论中, 提出了“很少”在状语位置上的否定形式。“很少”与客观事物或现象间反映的不是一种数量关系, 而是一种反映主体的动作或行为的频度关系, “很少”直接修饰限制动词或动词性结构, 表示一种动作或行为出现的频率, 处在状语位置的“很少”, 其否定形式不是“很多”, 而是“常常”、“时常”、“经常”等一类表时间频度的副词。此外, “很少”对应的英文是“seldom”, 在英语研究中它被归为频度副词类 (刘毅, 1993 ;冯大德, 1994) 。因此, 本文将“很少” 归为低频副词类;而“总是”是高频副词类。

1.3 “很少”和“总是”在使用上的异同

周小兵 (1999) 总结了频度副词的内部分类和以及各分类内部使用规则。按照他的总结, 我们跨类别地考察了低频副词“很少”和高频副词“总是”, 发现两者在使用上相似。

二、从儿童语言习得角度看“很少”和“总是”

2.1汉语儿童副词习得研究

副词是现代汉语虚词中的一个重要的词类, 尽管其数量远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 但每个副词的在句法功能、语义内容、语用特征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汉语副词的研究已引起语法学者的关注, 学者们围绕着定义、归属语法特征以及内部分类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但在儿童语言习得研究领域, 有关汉语副词习得的研究还相当少。从搜集到的研究资料来看, 只有少数研究涉及到了汉语的部分副词 ( 如: 朱曼殊等1986, 王志1990, 李文馥、张筱青1993, 周国光1997, 杨小璐2000等) 。其中大部分以描述性为主, 归纳并列举了汉语儿童在不同年龄段使用的词汇、频率以及习得顺序等。可以说, 以前对汉语副词习得的研究既不够系统, 也不够深入。

李文馥、张筱青 (1993) 对4-9岁的儿童进行试验, 考察他们对汉语程度副词的习得情况。实验者分别对幼儿组和小学生与成人组采用了不同的试验方法:幼儿组采取让幼儿给饥饿的娃娃发饼干的方法, 小学生与成人组则采取了直接赋值打分的方法。他们得到的结论是小学三年级 (9岁) 儿童对程度副词的理解达到了成人水平, 幼儿理解力尚差, 7岁是理解能力发展的转折点。

杨小璐 (2000) 采用实验方法, 考察了解4-6岁汉语儿童对表时间和数量“才”和“就”语义的理解, 并借此探索标量语言形式在语言习得中的特点。她得出结论:4-6岁的儿童还不能像成人那样区分“才”和“就”, 就单纯的语义习得而言, 儿童对“就”的理解要比“才”更好。从时间和数量上来看, 这两者是差不多同步发展的。

周国光 (2000) 在考察频度副词时发现1~3.5岁儿童首先习得的是表示动作行为重复、接续的“再”和“又”, 使用较多的也是表示重复、接续意义的“再、又、就”, 其次是表示次序在前的“先”。这说明儿童对高频率 ( 多重复) 、 紧接续、前次序较易感知。

孔令达 (2004) 在研究101名1-5岁儿童时总结, 儿童副词语法功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组合能力的发展上。儿童副词语义的发展呈现出三种倾向:限制性副词的习得优于评注性副词、描摹性副词的习得;宏观限制性副词的习得优于微观限制性副词的习得;积极义副词的习得优于消极义副词的习得。在跟踪研究期间, 儿童使用最早的频度副词是“老” (2:6) , 其次是“经常”、“常常” (4:0) , 最后一个出现的频度副词是“总是” (5:0) 。

2.2“很少”和“总是”的标量与习得

杨小璐 (2000) 指出:“要理解标量语言形式和认知的关系, 我们有必要了解国外有关的心理语言学研究。根据Lakoff (1987) “more is up, less is down”的观点, more具非标记性, less具标记性。如果一对词语具有标量特点却在方向上对立, 其中之一往往具非标记性或带肯定意义, 而另一个则具标记性或者说带否定意义。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 人们理解标量语言形式时, 对非标记性词语的理解要比标记性词语好。”低频副词“很少”的英文翻译是 “seldom”, 它在英文中被视为具有否定意义的副词, 因此“很少”是具有标记性;而“总是”是高频副词, 是肯定意义, 具有非标记性。

三、 结语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 “总是”和“很少”这一对频度副词, 具有典型的标记性差别。因此我们推断, 具有非标记性的高频副词“总是”和具有标记性的低频副词“很少”相比较, “总是”更容易被儿童习得。这一观点还需从儿童习得角度, 结合大量语料数据进一步研究探讨。

摘要:在汉语虚词研究中, “总是”和“很少”都属于表示频率的时间副词, 但差别在于“总是”属于高频副词, 而“很少”属于低频副词。但汉语研究往往就仅限于将这两个虚词按照以上区别进行归类, 并描述他们的使用语境, 但就其标记性很少提及。

浅谈古代汉语文学副词体系的认识 篇3

副词的主要作用是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在句子中的位置较为灵活, 可用作状语放在位于之前, 还可放在谓语之后当做补语使用, 这样的用法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都是一致的, 副词在的使用在古代与现代不同的是在古代判断句中副词可以修饰名词谓语, 而在现在副词是不这样使用的。副词的分类向来说法较多, 现在被大家认同的是依据语法作用分为程度、时间、范围、情态、否定、表敬等等, 除了这些之外, 还有指代性副词, 接下来我将逐个具体说明一下。

1、程度副词

程度副词常用来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和行为动作程度。程度副词长作状语, 有时也做补语使用。程度副词可以表示强弱程度, 如《战国策·赵策四》中“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殊”就是“非常”的意思。还有《史记·商君列传》中的“孝公既见卫鞅, 语事良久, 孝公时时睡, 弗听。”其中的“良”就是“很”的意思, 表示程度很强, 还有《战国策·赵策四》中的“太后之色少解”中的“少”就是“稍微”和“略微”的意思, 表示的程度很弱。程度副词还表示程度在原有基础上的加深, 如《韩非子·孤愤》中的“主上愈卑, 私门益尊。”苏洵《六国论》中的“奉之弥繁, 寝之愈急”, 中的“愈”, “益”, “弥”, 都是“更加, 越发”的意思, 表示程度的加深。

2、范围副词

范围副词是表示动作, 行为发展变化的范围的词。例如古代汉语中的“毕”、“举”、“咸”等副词表示的是“总括”的意思, 例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中的“列候毕已受封和《左传·哀公六年》里的“君举不信群臣乎”中的“毕”和“举”都是总括的意思。还有表限制的副词, 如“但”、“第”、“特”、“徒”“仅”等等, 如《木兰诗》中“不闻爹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以及《史记·孙子列传》中的“君第重射, 臣能令君胜。”和《聊斋志异》中的“担中肉尽, 止有剩骨”, 这里的“但”“第”“止”等等, 都是表限制的。《史记·屈原列传》中的“亡国破家相随属”的“相”也是范围副词的一种用法, 表相互的意思。

3、时间副词

时间副词常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频率的副词。例如表现在时的副词如“方”、“鼎”、“适”等等比如《史记·项羽本纪》中“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 何辞为?”或《吕氏春秋·召类》中的“天子春秋鼎盛, 行义未过”;表过去时“已”、“既”、“尝”如《论语·微子》中“道之不行, 已知之矣, ”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相如既归, 赵王因为贤大夫”;表将来时的“将”、“且”、“行”, 例如《左传》中的“十年春, 齐师伐我, 公将战, ”和《韩非子·有度》中的“法不信, 则君行危矣”。还有一些其他的时间副词如表终究的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卒廷见相如, 毕礼而归之”中的“卒”和《史记·韩非列传》中的“终死于秦, 不能自脱”中的“终”, 还有表渐进的“稍”、“渐”、“徐”和表连续的“遂”、“乃”等等, 时间副词还有很多, 就不赘述了。

4、情态副词

情态副词是用于表示动作、行为的情态、方式的副词。像表示几个人同做某一件事的范围情态副词, 《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欲呼张良与俱去, 曰:“毋从俱死也”中的“俱”和《孟子·滕文公上》的“贤者与民并耕而食”中的“并”, 表示故意做一件事的“故”像《史记·陈涉世家》中的“广故数言欲亡”和《史·魏公子列传》中“候生下见其客朱亥, 故久立与其客语”。

5、否定副词和语气副词

否定副词“否”的用法很特殊, 它通常不修饰谓语, 而是与谓语并用, 进而表示否定的一面。如《左传·宣公二年》中的“宦三年矣, 未知母之存否”和《国语·晋语九》中的“听则进, 否, 则退”。语气副词就是表示语气的词, 多用在动词前, 根据其表示的语气可分为确认语气副词、推测语气副词、祈使语气副词、惊讶语气副词等等, 像表确认的《史记·高祖本纪》中“吕公女乃吕后也”中的“乃”表确认的语气, 《左传·成公十三年》中“我君景公引领西望, 曰:庶抚我乎!”中的“庶”表祈使语气。

6、谦敬副词

谦敬副词是用来表达对人尊敬、自我贬低的副词, 通常可分为尊人、自谦两种。表敬副词像“幸”、“敬”、“蒙”等等如《史记·陈涉世家》中的“徒属曰:“敬受命”以及《史记·滑稽列传》中的“幸来告语之, 吾亦往送女”都用了表敬的副词。表谦的副词有“窃”、“敢”、“伏”等等, 像《汉书·文帝纪》中“臣伏计之, 大王奉高祖庙最宜称”就用了表谦的副词。

副词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知道除了形声词、语气词、感叹词等虚词外, 其他的虚词都是从实词中发展而来, 副词也不例外。副词在语法结构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没有副词语句将无法得到完美的表达, 同样也无法完全表达出汉语的巨大魅力。

实词的虚化是产生副词的主要原因, 也就是整个副词系统的起源。实词虚化成副词主要有两种途径, 第一是实词本义直接引申为虚词, 像名词化为虚词, “早”开始时名词早晨的意思,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它有了“较早, 很早”的不属于名词的意思并一点点转化为副词, 像在《史记·魏其武安列侯传》中的“魏与其夫人益市牛酒, 夜洒扫, 早账具至旦。平明, 令门下伺候”, 这句古文中的“早”已不是名词的意思, 而转变为了“很早, 较早”的副词意义了;还有像动词向副词的转变, 形容词, 数词等向副词的转变, 第二是由实词本义间接引申虚化为副词, 例如由实词本身先有了新的词义, 再由这个新义转变为副词, 像“本”字, 它原义为“草木的根”, 后来有了“根基, 根本”的意思, 最终转变为副词“本来, 原来”的意思, 《吕氏春秋·辩土》中的“是以广以平, 则不丧本茎”就是这样的意思。

在古代汉语中, 副词是其中重要的部分,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它的发展又促进了其他词系的发展, 各个词系都在不断交融, 使我们的汉语更有魅力。

摘要:古代汉语中的副词体系比较复杂, 主要由程度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动词、范围副词、否定副词等构成, 每种副词都有它特定的作用, 正是由于副词体系的复杂才使得古代汉语魅力如此巨大, 而副词的起源发展也是由实词一点点转变而来, 接下来就对副词体系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副词体系,副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古汉语中副词的发展弈驳2009年5月

[2]古代汉语副词专题淮坊学院2010年5月

汉语副词“再” 篇4

一、俄汉语中时间副词的分类

时间副词是俄汉语副词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陆俭明、马真[1]把时间副词分为两类: 定时时间副词和不定时时间副词,并把“总”“一直”归为不定时时间副词里的第十一小类兼表永常,表示情况、状态的性质不变。张谊生[2]把时间副词分为表时副词、表频副词和表序副词三类。表时副词分为表长时副词和短时副词, “一直”归为表长时副词; 表频副词分为高频、中频和低频副词,“总”归为高频副词。

《Русская грамматика》[3]指出,根据词汇意义,所有副词分为两大词汇—语法类别: 纯性状副词和疏状副词。 疏状副词又分为地点副词、时间副词( сегодня ,вчера, всегда и т. д. ) 等。《Современный русский язык》[4]指出,时间副词是行为发生、进行或结束的时间。ПадучеваЕ. В. 把时间副词 всегда 作为量化副词进行了分析。俄语语言学中还没有对时间副词进行较系统的分类,但这并不影响对俄汉语时间副词的对比分析。

二、всегда,“总”“一直”的语义分析

(一)俄语时间副词всегда的语义分析

С. И. Ожегов[5]。词典中 всегда 有两个释义: 1) во всякое время; 2 ) постоянно。这两个义项与汉语的“总是、经常”形成对应关系。

Е. В. Падучева[6]对 всегда 进行语义阐释,认为 всегда 有以下意义及搭配特点:

Всегда1占据整个时间,在整个时间轴上表示无间断的持续量、连续的时间意义。可译为“一直”。例( 1) Он всегда сидит в библиотеке. ( 他一直待在图书馆)

Всегда2表达不连续的时间意义。在限定的时间内, 行为的重复。常出现“当……时、每次”这样的限定词。 在这种情况下,当情景P1( 假设情景定时重复) 出现时就会同时出现情景P2. 表频次,可译为“总是”。例( 2) Он всегда читает в автобусе. ( 乘公交时,他总是在阅读。) 当他乘公交车的时候,他就在阅读。他乘公交车是情景P1, 他阅读是情景P2,二者同时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域( 情景P1) 内行为 ( 情景P2 ) 的重复。例 ( 3 ) Во вторник у них всегда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 星期二他们总是有俄语课)

Всегда3表示的不是时间意义,而是同类客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其中包括重复事件或状态,与时间无联系。 例( 4) Он всегда обедает в ресторане. ( 他总是在饭店吃午饭。)

(二)汉语时间副词“总”“一直”的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八百词》[7]对时间副词“总”“一直”的解释: 一直: 表动作持续不断或状态持续不变。例如,安东一直在等我。总: 表持续不变; 一向; 一直。例如,中秋的月亮总是那么明亮。《现代汉语虚词词典》[8]对时间副词 “总”“一直”的解释: 一直: 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的时间; 总: 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如此,很少例外。这两种词典对它们的释义注意到了二者的相同之处,却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差异。通过对二者进行语义分析,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应用。

“一直”强调的是动作或状态在特定的时间域内的持续性和不间断性[9]。其语义特征是持续性,保持不变。例如,十年里,他一直等着这一天。

“总”虽也有“动作、状态保持不变”的意思,但不是在特定时间域内的不间断,而是动作、状态在特定时间域内无例外地重复发生[10]。“总”是频度副词。“总”的频度义分为两种类型[11]: 频度义1表示在某一时段范围内,相同的动作行为或状态反复出现; 频度义2表示在相同时间场合出现的次数范围里,某种相同的情形反复出现。例如: 我上班,但我的脑海里总是闪现她和我在一起的日子( 频度义1) 。例如,他们家早餐总吃稀饭和馒头( 频度义2) 。 因此,这两种频度义都强调“反复出现”,表达一种重复量是“总”的语义特征。

三、всегда,“总”“一直”的使用及搭配特点

(一)俄语时间副词всегда的使用及搭配特点

1.Всегда1的语义及搭配特点

( 1) 需出现在表示长时的语境中。例( 5) Он всегда в плохом настроении. ( 他一直心情不好 ) 例 ( 6 * ) Он всегда сегодня пришёл поздно. 该句子中出现了时间状语 сегодня 表示短时,因此,该句子不能使用 всегда.

( 2) Всегда1不能用于表示固定的特性或没有时间限制的存在对比关系的语境中。例( 7* ) Кит всегда млекопитающее. ( 鲸一直是哺乳动物) 例( 8 * ) Этот дом всегда стоит на горе. ( 这座房子一直坐落在山上)

( 3) Всегда1不能用于表示兴趣、爱好、能力、习惯动作等稳定状态表达。例( 9* ) Иван всегда умеет играть на рояле. ( 伊万一直会弹钢琴) 不能与表现在时意义的静态动词( любить,знать,хотеть и т. д. . ) 连用,但可以与表过去时或将来时意义的静态动词连用。例( 10* ) Иван всегда знает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 伊万一直懂俄语) 该句子使用 всегда 表示情景过去、现在、将来一直存在,但动词 любить,знать 等的现在时形式表示的只是当前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不是一直存在的,可以出现和结束。因此,伊万可能不是一直都懂俄语的。例( 11) Он всегда работал в школе. ( 他以前一直在学校上班) 该句子可以使用是因为在过去的时间轴上所表示的行为一直持续、不间断。例 ( 12) Я дал слово,что буду всегда её хранить. ( 我保证, 我将会一直珍惜她) 该句子可以使用是因为在将来的时间轴上所表示的行为一直持续、不间断。因此,在该搭配翻译成汉语时,需添加表示时点的词,如,以前、将来、曾经等。

( 4) Всегда1限定的情景在时间轴上不能占据太短时间。例( 13* ) Вчера он всегда молчал. ( 昨天他一直沉默)

2.Всегда2表达的不是持续的时间意义,而是频度意义,即在某一时刻发生事件有频率的出现

Всегда2使用时会出 现时间状 语“当 …… 时 ”。 例 ( 14) В ноябре погода всегда скверная. ( 在十一月,天气总是不好) всегда 表示在 в ноябре( 在十一月) 特定时间内“天气不好”这个事件的重复。例( 15) Я всегда радуюсь,узнавая о её успехах. ( 每次听说她取得成绩时,我总是很高兴) 例( 16) Я всегда встречаю в консерватории Яна. ( 在音乐学院的时候,我总能遇见杨) 该形式中时间状语由时点或时段构成。Всегда2表示在“一定的时间内” 的行为重复量。

3.Всегда3表示行为重复的频率更高,更频繁

时间对于这种高频次的重复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把重复出现的结果或状态作为事物的一般性特征。例( 17) Он всегда ездит в школу на велосипеде. ( 他总是骑自行车上学)

(二)汉语时间副词“总”“一直”的使用及搭配特点

“一直”搭配特点: ( 1) “一直”表示持续不变,因而恒定不变的状态是不用“一直”来表示的。例( 18* ) 他一直是我的儿子。例( 19* ) 一加一一直等于二。( 2) “一直” 表示持续不变,因而“一直”所修饰的动词要具有能持续的特征。例( 20) 这些天,他一直想着他的女朋友。例( 21 * ) 这些天,他一直想起他的女朋友。( 3) “一直”句子可加表示时间的成分。例( 22) 从初中到高中,他们一直是同学。例( 23) 那天分手后,我一直很想你。( 4) “一直”与表动作动词连用时,可以表示在较短时间内动作的持续不变。例( 24) 上午她一直在洗衣服。( 5) “一直”可以跟表示动作或状态延续长度的时间量使用。例( 25) 他一直等了五年。

“总”在某些句子里对动作、状态、事件重复次数的度量是明确的[12]。例( 26) 晚饭后,他总是去湖边散步; 例 ( 27) 他乘坐地铁的时候总是看报纸。在特定的时间“乘坐地铁的时候”行为“看报纸”无例外地重复。

“总”句中可以出现两个情景,也可只出现一个情景表示动作、状态、事件的重复。例( 28) 每次上俄语课的时候,他们两个总是迟到。例( 29) 每次度假回来,我总是给孩子们带礼物。例( 30) 他总是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常常工作到深夜。例( 31) 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例( 32) 林先生望着楼梯发怔,心里感到有什么要紧的事,却又乱麻麻地总是想不起。

四、всегда,“总”“一直”的语义对比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俄语副词 всегда 的语义中有两种时间特征: 一种是表示长时意义,一种是表示频度意义。表示长时意义的是 всегда1,表示频度意义的是 всегда2和 всегда3. 汉语副词“一直”表示长时意义,“总” 表示频度意义。由此可见,всегда1与“一直”相对应,二者都表示持续、不间断的时间意义。二者都不能用于表固定特性、恒定状态 的语境中。 例 ( 7 * ) Кит всегда млекопитающее. ( 鲸一直是哺乳动物。) 、例( 18* ) 他一直是我的儿子; 不能用于稳定状态的行为情景中,例( 8* ) 、 例( 18) 。二者区别在于 Всегда1限定的情景在时间轴上不能占据太短时间,例( 13 * ) Вчера он всегда молчал. ( 昨天他一直沉默) 而“一直”可表示在短时间内动作的持续不变,可以与表动作的动词连用,表示在较短时间内动作的持续不变。例( 24) 上午她一直在洗衣服。二者出现了语义差异,“一直”不与 всегда 发生对应关系,而是与俄语中另一个词 всё время 发生对应关系,只有考虑到二者之间的差别才能把翻译做得更准确。“一直”句子中加时间成分仍表示持续性,不间断的意义,如果 всегда 句子中加上时间成分则表示行为的重复量,频度,二者将不再对应。

Всегда2与“总”相对应,二者都表示的是某一时刻内某种事件有规律地重复出现。例( 14) В ноябре погода всегда скверная. ( 在十一月,天气总是不好) 例( 27) 他乘坐地铁的时候总是看报纸。Всегда2句子中必须有两个情景( 特定的时间域情景P1和动作、行为、状态等情景P2) 出现,而“总”的句子中可以只一个情景( 动作、行为、状态等情景P2) 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它仍可以表示事件的重复性,并且是反复多次重复,比如例( 30) ,除此之外,还可以把多次重复后的结果当做一种事物的特征,比如例 ( 31) 。由此可以看出,“总”的句子中不加时间成分应与 Всегда3相对应。

五、结束语

时间副词是俄汉语副词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本文选取了汉语时间副词“总”、“一直”,俄语时间副词 всегда,初步分析了它们的语义和搭配特点,并通过对比分析找准它们的对应关系,有助于俄汉语的教学及翻译工作,在实践中更好、更准确地应用上述副词。

摘要:俄语时间副词всегда与汉语时间副词“总”“一直”相对应,但与汉语的“总”“一直”在语义上存在差异。二者既有对应关系,又存在差异,通过语义的分析和对比,深化对其语义认识,以便更好地在实践中运用上述词语。

汉语副词“再” 篇5

一“不+名词”的种类

1. 俗语

黄伯荣和廖序东在《现代汉语》中指出:有几个副词能加在名词前头, 但不能单用, “不人”“不山”不能单说, 只有在“人不人, 鬼不鬼的”“什么山不山的”等句子里成对用或连着说。按照此种句式, 引申出比较常见的例子有: (1) 他打扮得不男不女。 (2) 什么星期天不星期天。 (3) 什么厂长不厂长。

2. 名词具有描述属性

否定副词“不”和具有描述属性的名词搭配时, 其用法与程度副词修饰名词很相似, 其中的名词具有形容词特性。此时的“不+NP”前面常常会有表示程度的副词出现, 如 (1) 他一点儿不男人。 (2) 她太不淑女了。

黄伯荣版的《现代汉语》指出, 近年来, 在书面中出现一些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 如“很淑女”“很绅士”“太传统”“非常专业”等。这类名词有一个共同特点, 即在此类名词的语义上, 都包含一种描述性语义特征。

与此同时, 一些否定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也应运而生, 表示否定。如 (1) “我干吗在这关头如此虚弱, 我太不男人了?” (2) 同时, 她认清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自己从来就是个非常不现代的女人。 (3) 我的舞蹈也是这样, 从不担心它不中国, 只担心它不现代。

在句法上, (1) 中的“男人”做谓语; (2) 中的“现代”做定语; (3) 中的“中国”和“现代”做补语。有学者认为, 副词修饰名词, 这是一种名词和形容词兼类现象。但是需记住:副词的主要语法功能虽然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但不能修饰做主宾语的名词 (这一点区别于形容词) 。所以, 否定副词修饰名词中的名词仍是名词性的。

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研究成果表明:“很+NP”在句中主要充当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当“不+NP”做状语时, NP属于下面所讲的一类, 即具有动作属性的一类。在这个结构中名词意义体现出形容词的特点, 但名词仍然是名词。当“不+NP”的结构中名词性成分具有描述性质的时候, 其功能与“很+NP”的功能相似, 并且NP仍是名词性的, 其形式上常会出现否定词前出现程度副词的现象。

3. 名词具有动作属性

否定副词“不”和具有动作属性的名词搭配时, “不+NP”结构在整体上具有谓词性质, 并且否定副词“不”后面多有出现名词性短语的情况。这一点, 区别于程度副词修饰名词。如 (1) 我说, 你爸你妈才耍流氓, 他们不流氓能有你? (2) 余新江默默地按着龙光华的手, 他的脉搏是这样微弱而又不规律地跳动着。 (3) 一个不宣传、不公关、不上电视作秀的企业就不是好企业了? (4) 十日半月不营养思想, 人还不一定能感觉到。 (5) 这样的个人, 若非道士, 而是小说家, 即使本心并不忧患什么, 也让瞧着的人, 能硬瞧出点儿忧患着什么的意思的。

在句法上, (1) 中的“不流氓”做谓语, 是“不耍流氓”的省略; (2) 中的“不规律”做状语, 是“不按照规律”的省略; (3) 中的“不公关”做定语, 是“不做公关”的省略。 (4) 中的“营养思想”和 (5) 中的“忧患什么”都是名词性短语, 其中的“营养”和“忧患”都是具有动作属性的名词, 后面又加了名词性成分做宾语。

二“不+NP”中NP的选用条件

从语义看, “不+NP”结构的中心意思体现在“NP”上, 其中名词性成分对表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不+NP”中, NP仍然是名词性的, 但并不是所有名词都可以被否定副词“不”来修饰。其中的名词性成分应具有以下特征:

1. 表意明确性

“不+NP”中的名词性成分应有明确的区别意义和典型特征的语义指向。我们说“不淑女”“不中国”, 因为其中的“淑女”指非常典型的一类女性, 美好而文静, 区别于“女汉子”的形象;“中国”指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国形象, 在国际上有自己的独特魅力, 区别于其他国家。

同样, “桌子”“水杯”“房子”等名词却不可用于“不+NP”句式。因为它们不具有表意明确性, 世上有很多种类似于“桌子”的方方正正的事物, 如茶几、写字台等, 而且桌子种类很多, 如果说“不桌子”, 说话人到底要表达哪个语义指向呢?这是不好解释的。

2. 形象性

当说话人使用“不+NP”句型时, 所选用的名词性成分应使听者在脑海中形成概念, 并清楚准确地明白说话者所描述的事物和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如钱钟书的《围城》中说:丈人丈母重男轻女, 并不宝贝你, 可是你也够难服侍。这个句子中, 名词“宝贝”表达出像对待宝贝似的那样珍爱之意, 从具体名词出发, 使读者通过联想, 自然而然地联系到人们对于珍宝的态度。

3. 简短性

“不+NP”句型中的名词不会很长, 双音节名词占了较大的比重。如当名词具有描述属性时的“不淑女”“不爷们”“不中国”“不洋气”等;当名词具有动作属性时的“不流氓”“不公关”等, 如果名词性成分是短语, 此时具有动作属性的名词也是双音节词占绝大多数, 如“不宝贝你”“不忧患什么”等。

三“不+NP”的表达功效

从语用看, 说话人在使用“不+NP”结构时, 常常能使听话人有效地理解他所要表达的内容, 其表达效果具有以下两点功效。

1. 言简义丰

“不+NP”的语表形式简单, 语里表达的信息量却非常大。因为名词所包含的性质意义是复杂、深刻的, 外延很大, 所以有的时候, 很难找到合适的形容词将其确切表达出来, 如果使用形容词描述还会显得啰唆而意蕴不足。如果用“不淑女”形容一个女子, 很容易让人想到其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等方面都不像一个女人一样贤淑、文静、美好、温婉。

2. 形象生动

“不+NP”的表达效果非常生动。当名词充当形容词用时, 它就像一个形容词一样, 在人们的脑海中描述出一幅具有该名词性质的或抽象或具体的人和事物, 如“不青春”中的“青春”具有“年轻、有活力、积极向上”等特点;“不宝贝你”中的“宝贝”就会让人感受到把人捧在手心里, 像是对宝贝一样疼爱的那样的动作和神情。这些句子的使用都会使听者产生“如见其人”或“身临其境”之感。

四结论

本文以否定副词修饰名词语法现象为研究对象, 分析总结出“不+NP”结构的种类、NP的选用条件以及此句式的表达效果, 认为其中除了俗语外, NP有形容性的, 也有动作性的, 但NP仍是名词。还有, 并不是所有名词都适用此结构, 只有表意明确、形象而简短的名词才有资格。最后, 分析了这一语法现象具有言简义丰和形象生动的表达功效。

摘要:本文以“不+NP”为例, 分析现代汉语中的否定副词修饰名词这一语法现象, 在广泛收集语料的基础上, 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不+NP”的种类、“不+NP”的名词选用条件和表达功效进行分析和归纳。

关键词:“不+NP”,种类,选用条件,表达功效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3]徐洁.“副词+名词”的排列不等于副词修饰名词[J].陕西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2 (2)

[4]张谊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6 (4)

[5]邢福义.“很淑女”之类说法语言文化背景的思考[J].语言研究, 1997 (2)

汉语副词“再” 篇6

无论是汉语还是日语, 程度副词作为副词中的一大类, 在两国语法体系中所占的地位, 所发挥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因此笔者一直把关于程度副词的中日对比研究作为自己的一个课题在不懈努力着。07年发表的《日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对比研究》 (收录于《语言学研究与应用》2007年2月) 一文主要研究了在程度副词修饰名词这一特殊语法现象中两国语言存在的异同点。而修饰形容词这一语法功能, 在日汉语中都是程度副词的主要功能之一。本文旨在分析出日汉语程度副词在修饰形容词时的异同点, 以期对日语程度副词的学习和教学有所助益。

2. 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

为使读者一目了然, 下列例句及译文中出现的程度副词用“__”标注, 形容词用“”标注。日语例句多引用自静山社1999年出版的松冈佑子所译的日文版《ハリー·ポッターと賢者の石》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 中文例句多引用自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的由苏农翻译的中文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另有部分例句出自北京日研中心2003年研发的CD-ROM版日中对译语料库。先看日语程度副词在修饰形容词时的具体情况。

2.1 日语

(1) 髪もひげもあまりに長いので、ベルトに挟み込んでいる。

对应译文:银发和银须长到都能够塞到腰带里了。

(《ハリー·ポッターと賢者の石》p16)

(2) とてもきれいな時計だ。

对应译文:那只表样子很好看。

(《ハリー·ポッターと賢者の石》p23)

(3) ここがあの子にとって一番いいのじゃ。

对应译文:这对他是最合适的地方了。

(《ハリー·ポッターと賢者の石》p23)

(4) 大丈夫、少し頭が痛いだけだと僕は答えた。

对应译文:我答说不要紧, 只是有点头痛。

(《ノルウエイの森》日中对译语料库)

从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出, 日语的形容词 (日语中形容词有两类:形容词和形容动词, 本篇论文中所指形容词为这两类的统称) 在受程度副词修饰的时候, 结构一般为“程度副词+形容词”。比如前三个例句的程度副词“あまりに”“とても”“一番”分别在形容词“長い”“きれい”“いい”前直接对其程度进行限定。但有时也有像例 (4) 那样程度副词“少し”不直接位于单个形容词“痛い”前, 而是位于形容词句“頭が痛い”前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的程度副词不仅是对单个形容词的程度进行限定, 还对形容词所修饰的这个句子的程度进行限定。

2.2 汉语及与日语的对比分析

(5) 不, 他太愚蠢了。

对应译文:まさか、自分がはなんて愚かなんだ。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P3)

(6) 德思礼太太这一天过得很好, 一切正常。

对应译文:奥さんは、すばらしくまともな一日を過ごしていた。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p3)

(7) ……那个男的显得比他年龄还大, ……

对应译文:あいつなんか自分より年をとっているのに、……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p2)

(8) 此时听得妈妈和姑妈又这么说, 就更加烦闷。

对应译文:いままた母と叔母からこんな風にいわれて、ますますたまらなくなった。

(《霜叶红于二月花》日中对译语料库)

以上四个例句充分说明了汉语的程度副词在修饰形容词时同样是“程度副词+形容词”的结构。程度副词“太、很、还、更加”都位于形容词“愚蠢、好、大、烦闷”前对它们的程度进行修饰。在这一点上, 可以说两国语言是相同的。但是, 仍然有不同的地方存在。那就是汉语的例句 (8) 还可以有下面这种表述方式:

(8) ’就更加的烦闷。

(8) ’和 (8) 在意思上没有什么变化, 唯一区别就是在程度副词“更加”与形容词“烦闷”间加入了“的”。可是, 并不是所有的程度副词在修饰限定形容词时都可以在中间加上“的”。比如例句 (5) (6) (7) 就不可以。因为出现在这三个例句当中的都是单音节的程度副词。在汉语当中, 单音节的程度副词在修饰形容词时结构非常紧凑, 不允许再在其间加上“的”这个助词。

那么, 日语的情况又会是如何呢?反观日语的程度副词, 不论其音节是长是短, 与形容词的结合都非常紧密, 从没在其间插入大体相当于汉语的“的”的“の”的用法。例句 (1) 的“あまりに”与“長い”也好, 例句 (3) 的“一番”与“いい”也好, 都不能在其中间插入“の”。从这一点看, 可以说日语“程度副词+形容词”这一结构的紧密性要比汉语强。

另外, 如果把以上八个例句的原文和译文进行比较, 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个值得注目的现象。当日语原文中有程度副词出现时, 对应的汉语译文也基本上使用了相应的程度副词。我们看例句 (1) — (4) , 除了例 (1) 之外, 对应的汉语译文中都出现了程度副词。而事实上, 例句 (1) 也可以译成诸如“因为银发和银须太长, 都塞到了腰带里了”这样的句子, 或许是译者出于文学效果的考虑译成了原句。但反观在汉语例句中出现程度副词的情况下, 对应的日语译文却不一定使用了程度副词。就如例句 (5) — (8) , 后面所举的对应日语译文全部都没有使用程度副词。

这个现象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呢?带着疑问, 笔者对分别出现在日语版和汉语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程度副词进行了对比, 由此发现了另一个重要的现象。之前在阅读这两个版本的时候就感觉汉语版本中的程度副词要多得多, 对具体的数字进行统计之后发现结果也确实如此。当然, 其中修饰形容词的程度副词占大多数。将两个版本的小说中修饰形容词的程度副词进行统计后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备考栏中为修饰单音节形容词的程度副词的词数。

与汉语版中程度副词出现的次数多达571次相比, 日语版中只有239次, 与汉语版的差距高达332, 还不到其一半。

那么, 在其它小说的日汉语不同版本里, 关于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是否也是同样的现象呢?笔者以日中对译语料库中的日语原版小说《挪威的森林》及其汉语译本、汉语原版小说《霜叶红于二月花》及其日语译本为对象进行了调查, 其结果为:日语原版小说《挪威的森林》中, 修饰形容词的程度副词为426个, 而汉语译本中则更多, 达到833个, 差为407个;汉语原版小说《霜叶红于二月花》中, 与形容词搭配使用的程度副词个数为372, 日语译本中要少182个, 差为190个。那么, 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么大的差距呢?

对以上所列的几本小说的汉语版本中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的语例进行进一步考察后发现, 在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形容词当中, 单音节的形容词非常多。《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有294例, 《挪威的森林》中有398例, 《霜叶红于二月花》中有198例。日本明治书院出版的《副用語の研究》一书中收录了玉村文郎的《外国語の副詞と日本語の副詞》一文, 这篇论文指出汉语是一种单音节词语。所以, 汉语中单音节的形容词多也是理所当然的。而因为在使用单音节的词语时, 其音节少而短, 容易使句子失去“平衡”, 所以经常会用其它词语或者词组进行修饰后再进行使用。比如说, 像单音节的形容词就经常和程度副词或者表示程度的词组一起使用。而且, 如果我们再仔细看看这些统计得出的数字后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情况:三本小说的汉语版本中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单音节形容词的语例分别为294例、398例、198例, 与这三本小说的日汉语版本中出现的修饰形容词的程度副词的总数差332、407、182非常接近。可以说, 这个调查反映出汉语单音节词语 (单音节形容词) 多这一特征正是引起两种语言的版本中出现的程度副词有如此大的差距的主要原因。也正是这个原因, 使得汉语版本中的与形容词一起使用的程度副词的出现频率比日语的高得多。

3. 结论

通过以上考察可以总结出以下两点:

(1) 日语中“程度副词+形容词”结构的紧密性比汉语强。

(2) 因为汉语中单音节词语 (单音节形容词) 多的缘故, 程度副词出现的频率比日语的高。

摘要:无论是日语还是汉语, 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都是其主要功能之一。但是, 关于这个功能, 两国语言中仍然存在着差异。本文旨在通过中日对比分析出两国程度副词在这一主要功能上存在的异同点, 使日语学习者和教学者能更好地把握程度副词。

关键词:程度副词,形容词,中日对比

参考文献

[1]周小兵.论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J].中国语文, 1995, (2) :100.

[2]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中国:学林出版社, 2001.

[3]山田孝雄.日本文法学概論[M].日本:宝文館, 1936.

[4]工藤浩.程度副詞をめぐって.副用語の研究, 1983.東京:明治書院:176-197.

汉语副词“再” 篇7

关键词:“才”,“就”,研究成果,现有教材分析,对比教学

“才”和“就”是现代汉语中两个非常特别的动词, 表现在: (1) 各自义项繁多。以“才”为例, 《现代汉语八百词》就列举了五个义项: (1) 刚刚; (2) 表示事情发生或结束得晚; (3) 表示数量少, 程度低; (4) 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 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 然后怎么样; (5) 强调确定语气。 (2) 二者关系纷繁复杂。主要表现在分布和语义上:有时分布相同, 语义相同;有时分布相同, 语义不同;有时分布不同, 语义也不同。 (3) 使用频率相当高。在《现代汉语频率词典》使用度最高的前8000个词中, “就”位于第11位, “才”位于第78位。但就副词而言, “就”位于第1位, “才”位于第7位。

此外, “才”和“就”又都是留学生《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大纲》中的甲级词, 其意义和用法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就需要掌握。因此, 探索“才”和“就”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的途径和方法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1. 副词“才”和“就”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一直以来, 学术界对副词“才”和“就”的研究就很热门, 王还、马真、白丽梅 (Paris, Marie-claud) 等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以下单就针对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介绍。

1.1 将“才”分为与“就”对立的“才1”和与“都”对立的“才2”。

卢福波 (1996年) 将副词“才”分为与“就”对立的“才1”和与“都”对立的“才2”, 对“才1”和“才2”的意义和用法作了归纳:

“才1”:表示说话人认为时间晚、时间长、年龄大、数量多等;“就”:表示说话人认为时间早、时间短、年龄小、数量多等。例如:八点才上课 (晚) , 你怎么不到七点就来了 (早) ?

“才2”:表示说话人认为时间早、时间短、年龄小、数量少等;“都”:表示说话人认为时间晚、时间长、年龄大、数量多等。例如:你看人家孩子, 才十四就上了大学 (年龄小) , 你都十八了, 还在上初二 (年龄大) 。

并从顺序、配合两方面对“才1”和“才2”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顺序上:时间、数量词语等 (……) +才1……

才2+时间、数量词语等……

配合上:都……了, 才1……

才2……就…… (了)

1.2 从语义与语法相互制约的角度分析“才”的使用。

邵静敏 (1997年) 认为, 可将有关“才”的语法意义归纳为两条线:一是显示说话人对“条件、原因、目的”的看法;二是显示说话人对“时间、数量、年龄”的看法。向下看, 这两个语义又各自发展出一个派生语法意义:一个是跟“时间”有关的“刚刚”;另一个是跟条件有关的“语气”。往上看, 这两个语法意义又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归纳为一个语法意义:显示说话人对客观事实是否符合预想标准的一种主观看法 (预设) 。

关于语法与语义的相互制约作用, 邵先生认为有两层含义:一方面, 是指某种语法意义, 可以用相应的语法形式来实现。这种实现是有条件制约的, 即表现为语义对语法的一种决定性。另一方面, 是指一旦形成了一种句法框架, 它对语义的表达也起着一种制约作用, 即表现为语法对语义的一种强制性。

由此我们看出, 在“才”字句中, 绝对的时间、数量、年龄是不起决定作用的, 关键看它所处的位置。

1.3 从“才”、“就”句中“了”的对立分布来看二者的差异。

岳中奇 (2000年) 认为, 与时间、数量意义相关的“才”和“就”句中, 动态助词“了”的句法分布是对立的。

具体表现为:

1.3.1 表时、表量词语出现在“才”、“就”之后, 受其直接限定作谓语。这时, 若时间词语为时点, “才”字句表述了时间较早的意义, “就”字句则表述了时间较晚的意义;若时间词语为时段, “才”字句表述时间较短的意义, “就”字句则表述时间较长的意义;若数量词语作谓语, “才”字句表述数量较小、较少的意义, “就”字句则表述数量较大、较多等意义。而且, “才”字句中的时、量谓语后排斥“了”, 而“就”字句中的时、量谓语后则必须附着“了”。例如:

(1) 她起床才五点钟, 天还灰蒙蒙的。*她起床才五点钟了, 天还灰蒙蒙的。

(2) 她起床就五点钟了, 离开车还不到半个小时。*她起床就五点钟, 离开车还不到半个小时。

1.3.2 时、量动词出现在“才”、“就”之前, “才”、“就”所限定的谓语中心语是单个的谓词或又带有粘着性成分 (相当于一个谓词) 、且处于句末。这时, 若时间词语为时点, “才”字句表示这一谓词性词语的动作状态实现或完成得较晚, “就”字句则表示这一谓词性词语的动作状态实现或完成得较早;若时间词语为时段, “才”字句表示这一谓词性词语的动作状态实现或完成得较慢, 事情进行得不太顺利;“就”字句则表示这一谓词性词语的动作状态实现或完成得较快, 事情进行得比较顺利。若数量词出现在“才”、“就”之前, “才”字句表示这一谓语性词语所关涉的数量较大、较多, 其动作状态实现或完成得较慢、较晚, 事情进行得艰难迟缓;“就”字句则表示这一谓语性词语所关涉的数量较小、较少, 其动作状态实现或完成得较快、较早, 事情进行得顺利快捷。“才”字句句末的谓词性词语后排斥“了”, 而“就”字句句末的谓词性词语后则必须附着“了”。例如:

(1) 他1950年·才到北京来。*他1950年·才到北京来了。

(2) 他1950年就到北京来了。*他1950年就到北京来。

1.4 通过横向比较查找留学生对“才”和“就”的习得规律

曹金艳 (2007年) 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得出了留学生在习得“才”和“就”存在的一些规律, 这些规律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是有很大启发的。利用这些规律,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4.1 充分利用学生认知的特点。

这些认知特点包括初级阶段留学生对“才”和“就”的标量意义是很敏感的;留学生对“就”的条件和语气义项中所蕴含的确定意义有明确意识;与表消极不满意义的“才”比较, 留学生更容易接受表积极意义的“就”。

1.4.2“才”的语气义项是教学中的难点。

从“才”的三个义项的习得情况来看, 语气义项的习得是最差的;从“才”和“就”的语气义项习得比较来看, “就”的语气义项习得明显好于“才”的语气义项的习得;另外, 在各个汉语水平级别上, “才”的语气义项的发展波动最大, 虽然也呈上升趋势, 但即使到了高级阶段也未达到稳定状态。可见, “才”的语气义项不管是哪级汉语水平上始终都是教学的难点。

2.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在初、中级汉语水平阶段上对“才”和“就”的处理

2.1《基础汉语精读 (零起点教材) 》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年) 。

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汉语精读 (零起点教材) 》是近年来国内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出版的为数不多的、质量较好的教材, 其实用性和准确性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受到了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师生的广泛好评。

编者在《基础汉语精读 (零起点教材) 》 (下册) 第25课安排了“才”和“就”的教学。通过在中国的三位留学生马克、惠子和阿里的对话展开课文。课文的主题是刚来中国两个月的留学生惠子很想家, 马克和阿里为了安慰惠子, 准备放学后在她的宿舍里举办一个晚会, 使惠子快乐起来。

文章内容贴近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的实际, 而且很富有人情味儿。此外, 对话的形式也生动活泼, 不失为一篇很好的课文。

第25课的生词表中共设置包括“生日、晚饭、哭、礼物”等单词, 但并不包含“才”和“就”。在课文中“就”和“才”的出现频率相当高, 其中, “就”出现10处, “才”出现2处。可见, “就”和“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所有出现“就”的句子中, 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用法。

(1) 表示时间短 (马克:才开学两个月就想家了?)

(2) 表示年龄小 (马克:是啊, 你才十八岁, 就自己来中国了。)

(3) 表示语气 (马克:就在她的宿舍。)

在出现“才”的两个句子中, 只涉及“才”的一种用法, 即表示“年龄小” (马克:是啊, 你才十八岁, 就自己来中国了。)

教材在第三项“语法讲解”部分, 针对“才”和“就”, 进行了如下讲解:“‘才’表示动作发生会结束得很晚, ‘就’表示动作发生或结束得很早。”并给出相对应的四个例句。

在教材的第四项“练习”部分, 第四大题是针对“才”的替换练习, 共六句。第七大题是用“才”和“就”填空, 共十题。

2.2《HSK常用副词精讲精练 (初、中等)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 。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HSK常用副词精讲精练 (初、中等) 》是针对汉语水平考试、以常用副词讲授为特色的专门辅导书。其重点突出、讲解详细, 在汉语水平考试辅导书中是很受欢迎的一本。

在《HSK常用副词精讲精练 (初、中等) 》中, 编者对“才”和“就”的讲解很详细, 由于对“才”和“就”的讲解体例和大体内容上有很多相似和共同之处, 这里仅对“才”的讲解进行介绍。

对于“才”的讲解, 这本书是从“释义”、“例句”两个部分进行的, 并配有相关练习。

在“释义”部分, 举出“才”的四种意义, 分别是: (1) 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发生的时间短。相当于“刚”、“刚刚”、“刚才”。 (2) 表示行为、情况发生或结束得晚。 (3) 表示对比起来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程度低等。 (4) 表示强调所说的事, 句尾常用“呢”。

例句方面, 针对上面四个意义, 给出六个例句。其中, 除意义 (2) 和 (3) 给出两个例句外, 其他意义各给出一个例句。

练习方面, 分词语实践 (给出一段短对话, 里面带有“才”) 、模仿造句 (给出一句话, 用带有“才”的句子仿写句子) 和“把‘才’放到适当的位置上”这三种练习。

2.3《基础汉语精读 (零起点教材) 》和《HSK常用副词精讲精练 (初、中等) 》这两种教材 (辅导书) 中对“才”和“就”教学设计的分析。

《基础汉语精读 (零起点教材) 》从时间、年龄、语气三方面论述了“就”的用法, 从年龄方面论述了“才”的用法。但语法讲解中仅从动作发生或结束的时间早晚来讲授这两个词的用法。或许是出于教材针对的对象是零起点的汉语学习者来考虑, 不想将语法部分设置得过于复杂。但是必须注意的是, 这样的设置使得课文中真实语境下“才”和“就”的用法与语法讲解相脱节, 无法使学生获得一个对于“才”和“就”用法的准确认识。此外, 学生学习完了相对枯燥的语法知识之后, 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关于“才”和“就”的用法, 必将把学习到的语法条目应用到实践中去。当他们将所学的语法条目来分析课文中出现的“才”和“就”时, 会发现课文中出现的好几处带有“才”和“就”的句子是无法用本节课所学到的“才”和“就”的语法进行分析。这样势必会使留学生产生困惑, 甚至打消他们学习语法的信心。

《HSK常用副词精讲精练 (初、中等) 》将副词“才”和“就”的语法直接归纳为意义。姑且不论这种做法的对与错, 单纯从感知角度来说, 会给人带来这样一种误解:掌握了“才”和“就”的用法, 也就掌握了它们的意义。但事实并非如此。词汇的语法意义是从使用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依赖语境等外部因素;而词汇的本身意义是从语义方面抽象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词汇的特征, 不依赖于外部环境。此外, 本书对“才”和“就”的讨论只停留在留学生汉语水平初、中等的层次上, 仅在这一层次上讨论这两个词语法就将其命名为“才”和“就”的意义, 未免有失偏颇。而在语法讲述上, 虽然比较详细, 但是没有抓住这两个词在语法方面的对立特征, 不利于有的放矢和更加高效率地学习。

这两本书在语法讲述的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忽视了“才”字句和“就”字句中, 绝对的时间、数量、年龄是不起决定作用的, 其关键作用的是说话人对客观事实是否符合预想标准的一种主观看法 (考虑到这一点是形成“才”和“就”语法特征的根本原因, 所以一定要明确指出) ;而这两本书也均未提及“了”在句中的有无及位置。

在练习设置上, 《基础汉语精读 (零起点教材) 》由于课时所限, 无法针对“才”和“就”的语法设置足够充分的课后练习, 但在配套的练习册或课后作业中应加大练习的力度和数量。在这一点上, 《HSK常用副词精讲精练 (初、中等) 》做得比较好, 练习形式多样, 针对性强。

3. 副词“才”和“就”在基础汉语精读课上的对比教学设计

3.1 大体思路。

3.1.1 教学的立足点:通过对比, 精讲“就”的用法, 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与“就”对立的“才”的用法。

3.1.2 整体安排:

根据曹金艳《留学生副词“才”和“就”的习得过程考察》的研究成果,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每一个义项的教学中, 都将“就”的教学安排在“才”之前, 并将语气义的教学放在更高阶段, 或是在实际篇章遇到时具体语境具体分析。

3.1.3 教学方式:

考虑到“才”和“就”的语法成因是由语境和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所以在教学中尽量少给出成文的语法规定, 而是通过大量给出例句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揣摩出隐藏在句子背后的“才”和“就”的使用原因。

3.2 教学设计

3.2.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出“就”和“才”的教学。

教师问学生, 如:“罗郎宁, 你几岁上大学?”“玛丽, 你几岁上大学呢?”“园子, 你呢?”学生回答问题以后,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园子15岁就上大学了, 罗郎宁28岁才上大学。”同时教师引发学生思考, 说这两句话的时候, 大家心中都已经有了一般人上大学的合适年龄的标准 (比方说20岁左右) , 显然, 15岁比这个标准小很多, 28岁比这个标准大很多, 所以前半句用了“就”, 后半句用了“才”。

教师向学生指出,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和“才”的用法就是和我们心中已有的、关于某件事情的“确定标准”有关的。

3.2.2 通过例句对比, 引导学生总结出“才”和“就”的语法意义和与“了”的组合关系。

(每组句子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 通过“已有标准”引发学生思考, 这句话为什么我们用了“就”或者“才”?此外, 每组句子在重视意义的同时, 加入对形式的关注, 例如有无“了”。)

第一组例句: (“点/段时间”+“就/才”)

3.2.3 设置练习的几点建议。

3.2.3. 1 练习一定要够量。

要通过具体语境运用“才”和“就”说出 (写出) 足够多的句子, 这样才能巩固所学知识。

3.2.3. 2 考虑到课时限制, 可以在课堂上以说为主, 课后以写为主。

这样, 学生才能更加充分利用学习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3.2.4 课后拓展训练。

给出例句:你看人家孩子, 才十四就上了大学, 你都十八了, 还在上初二。

(由于课上已经对“才”和“就”的对比进行了详细的讲析, 因此这里教师采取提问与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这个句子中的“才”与“都”的意义及表现了说话人的态度是否是对立的, 以及这种对立表现了说话人怎样的态度。让学生认识到在这句话中说话人的意思是:“人家孩子年纪很小, 你年纪已经不小了, 还不如人家。”)

教师给出下面的表格, 让学生对“才”的两个用法有一个直观了解。

4. 结语

关于“才”和“就”的用法还有很多, 这里对初级学生只作部分讲解, 其他各项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中再作进一步的探讨。值得注意的是, 即使教师有再多的课时、知识储备再怎么丰富, 也没有办法将汉语所有语法讲得通透, 并且面面俱到。这不仅是因为汉语语法种类繁多、内容丰富, 而且因为汉语的语法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新的语法会不断进入其中。汉语语法学习课堂上的教学应该只是一个触发点, 如果要想真正学会汉语语法, 留学生还要多多阅读文章、多和中国人交流, 在具体语境中学会生动、鲜活的汉语语法。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2]王还.“就”与“才”[J].语文学习, 1956, (12) .

[3]马真.修饰数量词的副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1, (1) .

[4][法]白丽梅 (Paris, Marie-claud) .现代汉语中“就”和“才”的语义分析[J].中国语文, 1981, (1) .

[5]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6.

[6]邵静敏.从“才”看语义与语法的相互制约关系[J].汉语学习, 1997, (3) .

[7]岳中奇.“才”、“就”句中“了”的对立分布与体意义的表述[J].语文研究, 2000, (3) .

[8]曹金艳.留学生副词“才”和“就”的习得过程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硕士论文, 2007.

[9]施向东总主编.刘春雨, 吴星云, 邹雅艳, 李伟编著.基础汉语精读 (零起点教材) [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10]李增吉主编.HSK常用副词精讲精练 (初、中等)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实务性财务会计下一篇:舞蹈对幼儿成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