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系统论文(精选11篇)
改造系统论文 篇1
摘要:本文根据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化肥二部HONEYWELL DCS系统改造项目案例进行分析。介绍如何利用原有的霍尼韦尔DCS系统升级控制器及配套全新操作站, 包括其硬件结构、软件结构及其控制原理、控制方案等, 对于系统的升级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DCS系统,控制站,操作站,网络接口模件
1 项目概况
化肥二部合成尿素控制系统为霍尼韦尔公司的TPS系统, 采用的是上个世纪90 年代的控制技术, 于2003 年9 月投入使用, 至今运行了11 年。系统故障频率和范围增加, 故障在线处理难度和安全风险加大, 部分备件已停产。调查国内同类型控制系统的运行周期, 依据与DCS系统生产厂家的前期技术交流情况, 化肥二部计划利用2015 年3 月装置停车大修机会对现有DCS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以解决目前DCS系统存在的安全运行隐患。
2 改造方案分析
2.1 过程控制器
控制器1:1 冗余配置, 包括电源单元、CPU、通信卡。控制器至少采用32 位微机处理器。本项目只采用标准控制器, 不采用经过功能扩展的控制器。每个控制器的负荷超过50%, 应提供控制器的负荷计算表。负荷按所有输入输出变量扫描速率为0.5 秒计算。估算负荷不超过系统存储、计算、传输能力的50%。冗余的控制器CPU必须能够在线自诊断。控制器具备数据记忆功能, 断电情况下, 数据可以保存72 小时以上。所有控制器的型号和配置必须一致, 不允许多种型号或规格的控制器混用。如图1 所示。
2.2 操作站及辅助操作台
操作站是独立的电子单元, 能够通过控制网络与控制站进行通讯。操作站具有报警管理功能软件包, 操作站操作系统采用MS Windows 7 系统。 主机:CPU: Xeon CPU E5-1620, 内存: 8GB DDR3, 硬盘:SAS 500G;1G以上独立双输出显卡;彩色双屏24" LCD高分辨率监视器, 工程师键盘、光电鼠标、工作台。
两套装置共用一台工程师站, 用于组态维护, 四台数据服务器都具备工程师组态功能。操作台及辅助操作台全部更新, 适当加宽操作位置。各操作台、辅助操作台之间无缝连接。操作台配置2 台LCD安装支架, 支架有一定的选装角度;满足操作员个性化需求。辅操台上的开关、按钮、指示灯、声光报警器全部更换, 保留电极液位显示器。增加合成/ 尿素公共监控站, 用于非操作人员查看生产状态数据。
2.3将原有HM历史模件设计成新的冗余数据服务器结构
HM是系统的文件服务器, 处于核心地位, 是存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及历史记录的重要节点, 其硬盘是24 小时读写, 已使用12 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故障的次数在增大, 而且一旦发生故障, 大量文件就会丢失, 后果十分严重。根据实际使用要求, 采用冗余数据服务器的系统架构, 服务器直接从控制器完成在线数据采集和存贮, 每个操作站能从服务器获取历史数据的趋势和表格数据。
(1) 对用户所要求的快速点进行每5 秒一次采集, 至少存储30 天数据, 其他数据每60 秒一次采集;
(2) 每天计算一次平均值, 根据小时平均值计算得到数据, 存贮5 年时间;
(3) 提供冗余配置的硬件, 用于在线历史数据的采集、存贮、平均值和检查;
(4) 提供小时平均值和日平均值进行永久性离线存贮和查询的方法;
(5) 支持开放的历史数据访问, 如S Q L 、 O D B C 、 O P C H D A 、 M o d b u s RT U 、Modbus TCP/IP等。
2.4 网络通信系统及通讯接口
网络通信系统为控制站、操作站、数据服务器、工程师站和OPC站、上位计算机接口提供可靠的高速数据传送。网络通信系统为全冗余的工业化数字网络通信系统, 能够自动切换, 并产生系统诊断报警, 自动切换时间应小于1 秒。在切换时不允许有数据丢失。
通讯接口:DCS提供了与工厂信息管理系统、ESD系统、燃气透平MARK VI系统、压缩机控制ITCC系统、ESD2000 监控系统 (变电所运行监控) 以及其它成套设备控制系统的通讯接口。与其它子系统的通讯接口支持冗余配置。DCS确保与ESD等子系统的时钟同步。
3 项目效果分析
(1) 原来的操作流程图画面是单屏显示, 现在改成双屏显示, 操作人员在操作同时可以查看相关参数的趋势, 提高操作效率;
(2) 参数趋势存储时间长, 正常使用可以达到2 年, 采样时间为1 秒, 以前是5 秒;
(3) FTE容错以太网提供节点之间更多的网络通讯路径, 可以承受更多的故障, 包括所有单个故障和多个多重故障, 与以前LCN和UCN网络比较, FTE有了明显的改进;
(4) PKS组态软件Control Builder是图形化, 简单易懂, 容易上手, 而TPS的Native Window是填表方式;
(5) 新安装的C300 控制器具有快速执行过程控制、逻辑控制、顺序控制和批量控制的强大实力, 其处理能力是HPM控制器的1.5倍;
(6) PKS系统丰富的自诊断功能方便日后的巡检和与预知性维护, 从而提高了DCS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结语
做好工厂测试FAT很重要, 问题尽量在测试期间发现并解决, 可以减少SAT工作量, 节省系统调试的时间。DCS改造只有在大修期间实施, 开停车进度要求严格, 因此, 合理、紧凑的工期安排, 严格按计划实施的制度保障, 是改造按时顺利完成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兆海.HONEYWELL DCS系统升级改造概述[J].中国仪器仪表, 2010 (11) .
[2]于丽丽.Honeywell DCS升级改造实践[J].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2 (01) .
《战争世界》装备改造系统详解 篇2
举个例子:现在已经开放60级的装备了,那么如果想合成60级的完美绿,要怎么样才能最省呢?大家可以这样,用20级白装的装备跟30级白装合成30级的蓝装,然后用30级的蓝装跟40级的蓝装合成40级的黄装,用40级的黄装跟50级的黄装合成50级的绿装,用50级的绿装跟60级的绿装合成60级的完美绿装,这样大家可以实现最节省合成。这样说大家明白了吗?
装备升级要点
其次说说装备升星、打孔、镶嵌、灵魂,作为任何一个游戏都存在的装备强化,是任何玩家又爱又恨的一个系统,首先,跟大家讲几个注意点吧。
1. 升级宝石分初级的、中级的、高级的。可以放入幸运宝石提升成功率,幸运宝石也分低级、中级、高级。你可以在合成界面里选择每次升星所消耗的升级宝石数量跟放入的幸运宝石的数量。
2. 1到50级装备使用低级升级宝石,60到100级的装备使用中级升级宝石,所以使用升星萃取液的时候大家要注意,升星萃取只能在同一个档次的装备中相互萃取使用,也就是说50级的装备不能萃取到60级的装备上,而且萃取会降低一星。
3. 装备可以通过升级来提升装备的级别,但是需要消耗4件比你提升的那件装备高一个档次的完美装备。(个人感觉除非你这件装备星还有洞都很高,要不得不偿失)
4. 灵魂激活是需要相同五行属性的一身装备就能激活。可以在装备改造师处用重铸材料(重铸材料也分级别)修改装备五行属性。比如你一身装备都是木属性,那么就可以激活一身的灵魂。
5. 可以在装备改造师处用4件绿装合成一次,来修改灵魂属性,这样只会改变灵魂,其余属性不变。
6. 如果想修改非绑定属性,只能通过继续合成一次来改变。装备的基础属性,也就是白色的那个属性,可以在装备改造师处用祝福宝石(也分级别:初级、中级、高级)来改变,可以调整到最大值。你刚合成得到的一般都不会是最大值。
7. 金刚钻(也就是打孔石),打怪会掉落1级的,金币商城跟赠点商城可直接买到1级的,4级的跟5级的在材料合成处可以5个合成更高级的一个,可放入中级幸运宝石,使得合成成功率达到100%。
8. 宝石镶嵌的时候需要按照洞的颜色来镶嵌,这样在第3个洞、第6个洞、第7个洞的时候才能激活宝石的镶嵌属性,当然不管是哪个洞,你都可以只镶嵌1级的宝石。
9. 用宝石溶剂摘取宝石,需要宝石溶剂的级别跟宝石的级别一样。而且比较坑爹的是如果你取下的是4级以上宝石,拿下来会降低一级。时装的镶嵌跟摘取跟宝石是一样的,只是一个是宝石,一个是卡片,摘取只需要1级宝石溶剂。另外可以在装备改造师处用重铸材料改变绑定属性类型与大小。
10. 灵魂属性分很多种,反射、血上限会出现在任何装备上,重击、致命、忽视只会出现在6件攻击装备上,伤害减免只会出现在7件防御装备上。(PS:在每次攻击的时候重击、忽视、致命可以3个效果叠加出现,威力巨大。上面说了改灵魂只有2个方法,一个是继续合成一次,这样装备的所有属性都会变化,其次可以在装备改造师处直接改变灵魂,这样只会变化灵魂。两种方法的消耗是一样的,都是4件绿装。)
11. 升级宝石可以在任何怪物身上获得,但是普通怪掉率不高,精英一般会掉落1到5个,BOSS会掉落10个以上。当然命运FB每关至少掉落2个,BOSS掉落5个左右。要塞FB每个BOSS都会掉落。
12. 装备分物防、魔防,所以这游戏很难出现一个职业很无敌,一旦装备被克制,就比较悲剧。最后,可以用重铸材料在装备改造师处改变宝石的激活属性,可以变化类型跟大小。
相信大家只要把上述的几条都看完了,对于装备的改造基本就不存在问题了,只要大家肯努力,极品装备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蒸发真空系统改造方案 篇3
陕西省化工总厂2万吨/年烧碱系统是由原1万吨/年逐步扩建而来:首先将二、三效蒸发器由自然循环改成强制循环, 随后一、二效蒸发器的加热面积也由120㎡扩大到180㎡。虽然蒸发器的能力在不断增加, 但三效的真空系统一直没有改造, 造成真空喷射器循环水进水温度达40℃, 出水温度更是高达53℃, 真空度由当初的650-670mm Hg柱下降到500-530mm Hg柱, 蒸发系统的温度整体上升, 对设备的腐蚀增加, 检修频繁。蒸发生产能力达不到要求, 形成氯碱系统生产的瓶颈, 因此, 真空系统的改造迫在眉睫。
但氯碱市场低迷, 企业资金紧张, 只能寻找一种经济可行的改造方法。
我厂蒸发真空系统的实际状况如下: (表1)
冷却塔为水喷射驱动风机雾化式冷却塔, 原来装了16组, 因热水泵压力过低运行效果差, 卸掉了4组, 所以现在还空4个位置。
二、改造思路、目标及可行性分析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 热水泵型号是10SH-13A, 换个叶轮, 就变为10SH-13, 流量、扬程必将大幅度提高;冷却塔增加4组, 再加上热水泵流量、扬程的增加, 能力提高45%是完全可能的;凉水泵因为原设计选用压力本来就高, 流量增大后, 压力的降低不会影响真空系统的正常运行;最后, 再在真空喷射器上下点功夫就完全有可能用很小的投资使真空系统的能力提高45%左右, 这就是我们改造的目标。
三、改造方案
首先分析热水泵, 换叶轮后流量提高45%即流量达到418m3/h, 依据表2泵性能表, 利用插值法可以估算出:此时实际扬程为25.3*92%=23.3m, 轴功率约为36KW, 由于我厂当初安装泵时配的电机就是45KW, 因此, 对热水泵的改造, 仅仅换个叶轮就可以满足需要了。
其次分析凉水泵, 流量提高45%, 即流量达到398m3/h, 同样依据表2泵性能表, 利用插值法可以估算出:此时扬程约为57.6*92%=53m, 该扬程完全满足真空喷射器对水压的要求, 显然我厂现有凉水泵不用进行任何改造。
再看冷却塔, 水喷射驱动风机雾化式冷却塔虽说0.08MPa的进水压力就能运行, 但效果还是比较差的。随着进水压力的提高, 冷却效果越来越好, 冷却水量也自动增加, 根据长期的运行经验来看, 如能将进水压力控制在1.3—1.5Mpa是比较合适的。
考虑到现在泵的底阀常常回不了位 (卡住) , 我们计划加高水池沿壁, 使水面高于泵进口, 这样就可以去掉底阀, 也降低了管道系统的阻力。改造前水池液面与喷雾口高度差7.5m, 改造后水池水面升高, 水池液面与喷雾口高度差降为6.5m。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 参考《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计算出改造前热水泵进出口管线 (dn250) 折合阻力约为2.9m, 凉水泵进出口管线 (dn250) 折合阻力约为5.6m;改造后热水泵进出口管线折合阻力为4.5m, 凉水泵进出口管线折合阻力为8.2m。
工艺流程图见图1
对于水喷射驱动风机雾化式冷却塔来说, 由于改造前后水压相差不大, 冷却水量可按Q≈K*h0.5来估算。h为进塔水压 (m水柱) (根据厂家所给塔的性能表, 喷嘴处压力15m水柱时冷却水量30 m3/h, 这里按28 m3/h计算)
冷却塔的k≈Q/h0.5=28/150.5=28/3.87=7.24
改造前喷嘴处水压=泵扬程-管道阻力-泵进出口液位差=21.4-2.9-7.5=11.0m, 故:改造前单台冷却塔能力:
Qq1=K*h0.5=7.24*11.00.5=7.24*3.32=24.0m3/hr。
改造后喷嘴处水压=23.9-4.5-6.5=12.9m,
改造后单台冷却塔能力:
Qh1=K*h0.5=7.24*12.90.5=7.24*3.59=26.0m3/hr。
所以, 改造前热水泵冷却塔系统的能力为:24*12=288 m3/h
改造后热水泵与凉水塔系统的能力为:26*16=416 m3/h, 实际能力提高了 (416-288) /288=44.4% (与前面假设基本一致) 。
再来分析凉水泵与水喷射真空泵: (现用水喷射真空器喷嘴面积共0.002769m2)
改造前喷嘴处水压=泵扬程-管道阻力-喷嘴处距凉水池液面高度差=59.8-5.6-14.5=39.7m水柱。此时真空度为550mm Hg柱, 折合7.48m水柱。
可以计算出改造前喷嘴处压差ΔH=39.7m+7.48m=47.18 m
喷嘴系数取0.92, 则
要达到流量提高45%, 即流量达到398m3/h, 此时, 凉水泵的扬程为 (0.576 MPa*0.92) =0.53Mpa:
这时喷嘴处水压=53-8.2-14.5=30.2m, 改造后真空度可以达到650mm Hg柱, 折合8.84m水柱, 可以计算出喷嘴前后压差30.2m+8.84m=39.04m
V流速=0.92* (2*9.8*39.04) ^0.5=25.45m/s
要达到总流量为398 m3/h, 则需要的喷嘴面积为:
S0=398/3600/25.45=0.004344m2
故需要增加的喷嘴面积ΔS=0.004344m2-0.002769m2=0.001575 m2
四、扁形喷嘴的布置方法
由于现有真空喷射器中无法再安装喷嘴, 但现有真空喷射器已经满足对不凝性气体的抽气能力要求, 所以, 考虑在现有真空喷射器蒸汽进口前增加一直径φ800辅助喷水降温器, 新增加的喷嘴安装在辅助喷水降温器内, 由斜下方向上喷水, 与设备顶碰撞后散开落下, 用于对蒸汽冷凝降温, 分担真空喷射器的冷凝负荷。
为防止堵塞, 考虑将φ57*3.5钢管端部压扁, 形成约5.5mm*60mm条形扁喷嘴。则需要该种扁喷嘴数n=0.001575/0.0055/0.06=5个, 刚好满足要求。
这样, 就用极小的投资, 完成了蒸发系统的改造, 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射流泵技术的理论及应用--陆宏圻著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
监控系统改造施工方案 篇4
监控系统改造方案
一、现状及概况
金隅·大成国际中心1、2#楼建筑面积达147780平方米,是大型综合楼宇,涵盖写字楼、商业、餐饮业、大型停车场等多种业态,整个楼宇又是开放型设计,给安保工作带来许多困难,除了加大人防更要加强技防力度。现有监控图像173路,监控数量与建筑面积不成正比,无法满足当前监控技防安全要求,末端监控设备明显配置不足,重点技防区域如:1、2、3#楼首层外围、制高点、主要出入口、车场所有进、出口,财务室、中控室、主配电室等重要机房均没有安装监控设备。
由于监控中心施工不规范、设计不合理,也给后期运行、维护保养带来许多困难。如监控系统布线、安装不规范,机柜设计、安装不合理,设备选型配置低、产品质量差、寿命短。竣工交付使用两年后监控系统中显示器黑屏、图像质量差等一系列问题凸显,给后期使用、维护监控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现就上述1#、2#楼监控系统存在缺陷及问题作如下进一步详述:
(一)末端监控设备明显配置数量少、选型配置低达不到监控技防安全要求
1、大厦首层设计为开放性空间,目前,1、2楼首层南、北主通道、西广场以及3#楼北通道无监控摄像机。上述区域共需加装11架360度高速云台。2、1、2、3#号楼楼顶平台主要制高点无监控摄像机,一号楼楼顶车场配置监控摄像机覆盖明显不够,上述区域共需加装8架360度室外高速云台及8台彩色红外枪式摄像机。
3、重要机房、中控室、财务室等区域无监控摄像机,上述区域共需加装8台彩色半球摄像机。
4、所有车场进、出口无监控摄像机,所有进、出口共需加装8台高速彩色红外枪式摄像机。
5、地下二层车场主要通道结合处配置的摄像机配置低,无法满足监控车辆作用。上述区域共需加装4架360度高速云台。6、1#楼地下一层苏宁、丽家宝贝扶梯前共享空间各加装1架360度彩色云台,3部观光梯、1部货梯加装飞碟摄像机。
以上共计加装:53架摄像机。更换5架远红外枪式彩色摄像机
(二)监控中心设备、设施现状及问题 1、1、2#楼及3#楼保安监控系统设备严重老化,全部30台黑白显示器约80%经常出现无法辨清图像及自动关机现象。其显示器为旧式14、17英寸,目前属淘汰产品,市场采购已非常困难。需更换新型14和19英寸监视器。2、1、2号楼中控室防静电地板选用的质量差,3#楼中控室防静电地板材质达不到机房地板的基本要求。现1、2、3#中控室防静电地板变形,部分地板破损严重。需更换新型质量较好的防静电地板。3、1、2#号楼监控中心安装消防主机、门禁、监控主机、车场系统主机、电梯监控主机与移动、联通手机等设备,因施工单位多,施工不规范,监管不到位,造成防静电地板下的布线不按规范走线槽,混乱无序,监控与手机信号系统防雷接地交叉共用接地点,监控电视柜与墙体之间距离最小处只有450毫米,给检修造成极大不便。机柜深度小于设备的深度,造成机柜后面板无法盖上,电视墙后面的线路焊点虚接现象严重等问题。4、1、2#楼监控系统未采用集中供电方式,且中控监控主机UPS供电系统现提供停车场和二号楼部分区域的四台硬盘录像机设备供电。
5、中控监控系统显示器多画面排列无序,未按安防管理要求分区域编号排列。
二、改造设计依据
☆ 《安全防范工程工序与要求》(GA/T)75 ☆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JGJ/T16-92)☆ 《民用建筑闭路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98-94)☆ 《智能建筑设计》(EBD-03-95)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5-94)
三、设计思想及优化设计
施工改造方案本着依据项目监控系统实际配置现状,合理利用、调配现有监控设备资源,力争最低造价,最大程度地实现高效率、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性价比、经济实用的原则进行设计,硬件配置做到可靠、灵敏、性能好、合理性。
为了降低改造费用,降低施工难度,商业区域建立独立技防控制体系,将遛99商街 34个监控摄像机剥离出原1、2#楼监控主机,这将大大降低了布线的难度和布线成本,可将新增商业周边的监控设备接入商业主机,在遛99商街办公室建立独立的区域监控主机系统,实现现场即时监控的智能化管理。在设计上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的末端设备,同时,又解决了原有中控监控主机前端监控显示器通道数量不够。在造价上,我们考虑到遛99商街二层办公室空间较小,前端设备采用薄壁液晶显示器镶嵌在墙面,监视器和嵌入式硬盘录像机并配置相关软件实现16画面监控,主操作盘配电脑鼠标实现切换选择单、多画面采集,现场设备安装采用组合紧凑的办公桌设计方式。在本监控系统监控设备总数不超过24台的前提下,欧洲街一、二层每层公共区域分别加装4台红外云台一体化摄像机,原死角部位加装半球摄像机,最终实现提高监控覆盖面积和画面质量。同时,为了确保该区域24小时的人、机即时监控,本设施方案通过敷设一条光纤,通过光纤收发器直接与总监控中心矩阵连接,这样可以实现欧洲街商业营业时间外的即时监控。
其次,我们利用2#中控监控系统现有矩阵256个接口,已使用了173个接口,剩余73个的预留接口可以满足新加摄像机数量,矩阵设备则不需要增加扩展。另外,分割器与硬盘录像机共有192个接口现用173个,还预留18个接口,所加摄像机43台已超出剩余接口,所以还需增加16路分割器和16路硬盘录像机各2台。
四、施工方案与内容
(一)监控中心设备设施改造工程内容:
1、更换1、2#楼监控系统11台17英寸老化的显示器和画面模糊的8台17英寸黑白监视器,所更换的设备采用19英寸的液晶监视器;将3#楼6台老化的14英寸显示器更换为相同尺寸的彩色监视器。
2、因末端增加了摄像机,需增加监视器2台,并加装一组机柜。
3、更换1、2#楼和3#楼中控室的防静电地板,1、2#楼中控室面积: 90平方米;3#中控室面积:70平方米。
4、5、为了便于维修,将 2#中控室电视机柜前移500毫米。监控系统防雷接地装置联接、固定完成后,对防静电地板下面的原有布线进行排列整理绑扎、固定。
6、7、在保证设备及线路不外露的前提下,订制异型后盖。待所有前端摄像机安装调试完毕后,按使用要求重新排列监控器图像顺序。
(二)加装、更换的摄像机,要选用性价比较高、图像清晰的产品,以满足监控系统技防安全要求。
1、大成国际中心1、2、3#楼首层外围:加装11架室外360度云台摄像机。
a)综合布线:沿1、2#楼主体外围距外立面2米左右,挖500×400土方,暗敷4根直径50毫米PVC厚壁管,内穿单模4芯光缆和RRV-2×1.0电源线以及RVVP-2×1.0控制线缆,布线长度:1240米×4。暗敷完成后按原状恢复地面。
b)8处需要安装云台立杆,要求做混凝土基础安装。c)安装调试监控云台,加装云台防雷装置。d)光纤熔接、安装光端收发器、测试等。2、1、2、3号楼屋面主要区域制高点加装16架红外一体摄像机(1号楼加装4架、2号楼加装8架、3号楼加装4架);一号楼屋面车场更换5架远红外摄像机并调整位置,添加抗干扰器。
a)综合布线:分别从1、2#楼、3#楼中控监控主机沿弱电竖井桥架,穿护管敷设单模4芯光缆和RRV-2×1.0电源线以及RVVP-2×1.0控制线缆至监控摄像机。布线长度:1100米×4。
b)8处需要安装云台立杆,要求做混凝土基础安装。c)8处需安装支架。
d)安装调试监控云台,加装云台防雷装置。e)光纤熔接、安装光端收发器、测试等.3、1、2号楼车场进、出入口加装8架逆光红外一体摄像机。a)综合布线:车场进、出入口光纤与主光纤就近接入做光端熔接,从光接点挖350×200土方,分别暗敷直径25毫米PVC厚壁管内穿单模4芯光缆、一条RRV-2×1.0电源线以及RVVP-2×1.0控制线缆。布线长度:40米×4。
b)6处需要安装云台立杆,要求做混凝土基础安装。c)2处需安装暗装支架。d)安装调试监控云台,加装云台防雷装置。e)光纤熔接、安装光端收发器、测试等
4、配电室等重要机房、中控室、财务室8处加装彩色红外半球监控摄像机.a)综合布线:分别从中控监控主机沿1、2、3#楼弱电竖井桥架敷设75-5-128线缆和RRV-2×1.0电源线以及RVVP-2×1.0控制线缆至监控设备。布线长度:300米×8。
b)安装固定支架。c)安装调试监控设备。
5、解决地下二层车场主要通道相交处配置的摄像机配置低,无法满足监控车辆作用的施工方案:
在1、2#楼地下车场四条主要通道各加装高速云台摄像机。a)综合布线:分别从中控监控主机沿1、2、3#楼弱电竖井桥架敷设75-5-128线和RRV-2×1.0电源线以及RVVP-2×1.0控制线缆至监控设备。布线长度:310米×4 b)安装固定支架。c)安装调试监控设备。
6、其他区域需加装摄像机:
1号楼1部、1、2号楼之间2部观光梯内、食街1部货梯、1号楼五层公共区域、苏宁扶梯公共区域加装6架摄像机。a)综合布线:分别从中控监控主机沿1、2、3#楼弱电竖井桥架敷设75-5-128线和RRV-2×1.0电源线以及RVVP-2×1.0控制线缆至监控设备。布线长度:280米×4。
b)安装固定支架。c)安装调试监控设备。
(三)欧洲街一、二层监控系统安装方案:
1、监控系统前端设置及安装方案:
a)监控系统前端设置:嵌入式硬盘录像机3台;26英寸薄壁液晶监示器3台;19英寸液晶显示器1台;分割器64路1台;组合式机柜(办公桌式)1组;UPS电池1组;光端收发器1只。
b)安装方案:前端设备采用薄壁液晶显示器镶嵌在距地面1.5米处墙面上,液晶显示器、嵌入式硬盘录像机、分割器等设备分别安装、联接在组合式机柜上(办公桌式),UPS电池1组单独放置。
c)办公室墙面加装监控专用配电箱并联接上级配电柜电源。d)加装空调风道及室内导流板。
2、欧洲街一、二层监控系统末端监控设备
a)拆除监控主机原有欧洲街一、二层24架摄像机现场连线(不含原有系统的监控云台、电梯轿厢飞碟、电梯前室配置的摄像机)。
b)把原有配置的20个黑白半球摄像机更换成彩色半球摄像机(其中一层11个,二层11个)以及原有的13个云台一并接入欧洲街监控主机。c)欧洲街一、二层每层主要通道分别加装4台360度室内云台摄像机。
d)综合布线:从欧洲街一、二层监控主机沿弱电现有竖井桥架(没有桥架的则穿PVC-20护管沿天花内敷设,低于1米的采用金属铝塑软管敷设)分别敷设75-5-128线和RRV-2×1.0电源线以及RVVP-2×1.0控制线缆至43个末端监控设备。布线长度:100米×43组
e)安装固定支架。f)安装调试监控设备。
g)欧洲街监控主机系统调试。
3、欧洲街一、二层监控系统与1、2#楼监控主机联网安装方案:
1、综合布线:从1、2#楼监控主机沿1、2#楼弱电竖井桥架敷设单模四芯至欧洲街监控主机。
2、在两个监控主机上分别安装熔接光纤,联接光端收发器及跳线,将欧洲街监控主机上的画面直接接入主机矩阵。
3、在上述所有工作完成后主机整体调试,(保证欧洲街监控主机录像硬盘资料保存一个月)记录调试结果存档。
五、其他
(一)工期:预计40个工作日。
(二)开工时间:待定
(三)本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有专门的质量控制人员进行现场质量控制,对工程中的布线、设备安装、调试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1. 施工合同甲、乙双方均设专职质检人员,对施工分阶段及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2. 坚持设备、材料的采购保质保量,并进行入库前检查制度,杜绝伪劣产品进入工程;
3. 严格检验进入施工现场的物料,办理有关手续; 4. 质检人员对每一个程序进行签字制; 5. 根据施工规范作随时检验;
6. 作好各种隐蔽工程的验收签字及各种技术资料管理; 7. 每个施工阶段结束后,经质检人员检验合格后,方准进行下一步施工;
8. 严格按照有关工程技术规范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9. 实行施工人员自检,质量工程师复检,项目经理审核并签证制度,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
10. 每道工序施工前均由技术人员向施工人员进行详细交底,实行产品验收、工序验收、阶段验收,层层把握质量关;确保本工程高质量完成。
(四)文明、安全施工及现场管理
施工方必须签订施工安全协议和施工安全责任书加盖公章后进场施工,施工方必须指定施工主要项目负责人为现场安全员,确保施工期间施工安全。1. 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执行交通规则和用户规定的规程和要求; 2. 每次布置任务的同时,也要进行安全教育,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 做好安全监督检查,确保施工人员的健康和人身安全以及安全高效实施工程; 4. 5. 6. 7. 8.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要着统一工装;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严禁吸烟;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严禁用电炉、气炉、煤气炉;
施工人员使用单梯时要做好防滑处理,使用双梯时中间要有连接绳;
10.施工人员到现场施工,采取必要的防盗防撬措施、保安措施、做文明工队;
11.现场的临时用电,一定要遵循有关安全用电规定,服从现场甲方代表的管理,带电作业时,应随时做好监护; 12.登高作业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并有人进行监护
13、做好施工现场周边的成品及设备保护措施及施工垃圾及时清运和现场卫生保洁工作。
1.竣工验收:物业、施工单位、维保公司三方验收签字(拍照竣工照片存档)。2.质保期:一年
3.招、投标书,施工合同及其他文件
a)物业出具招标书并经过投标评估后确定中标施工单位。b)经物业方综合评估确定中标施工单位,由施工单位提供施工合同安全施工协议等文件备案。
4.现场管理:指定专用材料存放区和现场安全负责人,做好施工现场周边的成品及设备保护措施及施工垃圾及时清运和现场卫生保洁工作。
(五)竣工验收
1、竣工验收前,施工方必须提供所有竣工资料包括:材料质量合格证书、竣工图(包括电子版)、设备清单、使用说明书等相关技术资料。
2、双方共同确定验收竣工内容明细,如发现瞒报、漏报验收内容及项目且出现质量问题时,使用方有权向施工方提出索赔。
3、质保期不低于一年。
4、无偿技术培训时间为两年。
5、参与验收各方签字后,方可支付首付工程施工款。
热处理冷却系统改造 篇5
关键词:热处理油循环冷却系统改造
我厂热处理车间油淬、油冷工件近十年来,随着支架生产由大修为主转型为支架制造为主、支架大修为辅,生产结构由过去单一的销轴配套生产,转为包括立柱、千斤顶、销轴等在内几乎所有零件全部配套件的生产。为了提高产品的自制率,增加支架大修、制造的净产值,降低生产消耗,增收企业效益,对车间的热处理系统进行了两个阶段的系统改造。
第一阶段的改造是在1999年完成的,当时的生产设备是两台45KW箱式炉和两台75KW箱式炉,年热处理能力约200吨,配套支架生产约100-150架。
热处理车间原有的油冷却系统仅为一个1M3的冷却油箱,而且是采用的自然热传导散热方式,这种配套设施,对于当时大修补套配件的生产是可以满足生产需求的,由于生产结构转型和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原有冷却系统根本无法满足生产需求,而且油耗相当大,工件稍多时极易出现油槽的火情,且热处理工件的质量极不稳定,对于人员及设备而言,它是潜在的安全隐患。鉴于生产实际,对原有系统进行了首次改造。
改造方案如下:①加大原有油槽容积,由1m3增至4m3使其热容量增加,提高自然冷却能力;②采用强制冷却循环系统,利用散热器进行自然散热,提高散热面积,加强了油冷却:③对散热器进行二次热交换,采用地下冷水设置冷却水箱,加大热交换能力,降低油温。
系统改造实施过程中,根据生产实际修旧利废,利用闲置的暖风机扇热片做为其散热器,自行设计制作了钢制底阀,结构紧凑合理,使用效果良好,取代了原先故障率极高的自来水常温底阀。
此次改造费用不足3000元,改造相当成功,不仅解决了生产中的难题,降低了生产中的大油耗,还排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产品硬度质量的稳定性,年创经济效益约300万元。
第二次改造是在2004年完成的,此时的生产设备在原有基础上又新增了两台240KW台车式热处理炉,年热处理能力约为1000吨。原有的冷却系统无法保证生产需要,且不能为热处理产能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保障。鉴于此,又对热处理的油冷却系统進行了第二次规划设计。施工方案如下:①新增一个10m3的冷却油槽,至于大的水槽中,自然热传导散热。②采用新型的板式冷却器换热系统,选用BRL0,2-18型板式冷却器(合计冷却面积18m2),冷却能力强。③设置了油温自动报警系统,油温高于80度时将产生予警信号,必须人工开启循环齿轮油泵。④新增了油搅拌系统,加强了油流动性,起到辅助散热和改善工件冷却的作用。
此次改造,除新购的板式冷却器,两台齿轮油泵,一台清水泵外,油温报警系统仍旧修利废,采用淘汰的井式炉配用的热电偶及动圈式温度指示调节仪,改造总费用不足2万元。
第二次的油冷却系统的改造,是在首次改造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施工的。新型冷却系统是一次质的飞跃,日热处理吨达6000-8000kg,年处理能力达2000-3000吨,为产能提升提供了强大的保障,温控系统的增加,进一步保障了油槽的安全,年刨经济效益约3000万元。
水泥散装系统的改造 篇6
濮阳同力水泥有限公司隶属于河南省豫鹤同力水泥有限公司, 现有两条水泥粉磨生产线, 一期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2006年4月份投产, 二期年产12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2012年8月份投产。
公司共有8个散装车道, 一、二期生产线各4个。一期采用南通某公司生产的设备, 二期采用唐山某公司生产的设备, 两家生产的散装设备工作原理相同, 外形尺寸不同。
水泥散装车在散装放料时, 散装车前端的放料口冒粉尘较大, 散装车内没有负压, 严重污染了环境, 并造成浪费。
2 原因分析
(1) 散装伸缩袋下部散装头制作结构不合理, 具体形状如图1所示。
当散装放料时, 水泥从下料区出来, 因距离负压进风区较近, 部分水泥直接从负压区进入风道, 增大了收尘器的收灰量, 影响了收尘器的收尘效率, 并且散装车前收面观察口无法形成负压开始冒灰, 如图2、3所示。
(2) 散装伸缩袋收尘风量不足。
散装库上所配收尘器风量10240m3/h, 收库内粉尘风量为5000m3/h, 收散装设备处风量在1900 m3/h左右, 根据现场观察及通过管道直径测算, 散装设备处风量严重不足, 在散装车内无法形成负压。
3 采取措施
(1) 改造散装设备。 (见图4) 将下料区和负压进风区分开, 减少负压进风区的粉尘量, 提高收尘器的收尘效率。
(2) 加大散装设备的收尘风量, 将收尘风管由原来的一根增加到三根, 将库内负压管道加装调节阀, 调整库内收尘风量。
(3) 严格操作程序, 将散装设备放到散装车下料口上, 等车内负压形成后再开始下料。
4 结语
DR悬吊系统及立柱系统改造说明 篇7
我院DR设备悬吊系统和立柱的控制电路损坏,球管上下运动、旋转、吊架左右移动、立柱上的探测器上下运动、旋转都不能正常工作,严重影响我院拍片工作。请厂家维修价格太高,通过对电路的详细分析,决定对其进行改造。
更换电路板上的重要集成块MAX232、PCA9554ABS、LPC2119BD64等,机器开机,还是不能进行左右、上下及旋转等机械运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不破坏原有电路的基础上对悬吊系统、立柱系统进行线路改造。
1 悬吊系统改造
悬吊系统的运动只包括球管及准直器的旋转、吊架上下运动、天轨的左右移动。在分析它的电路后(电路图见图1),可以确定悬吊系统的机械运动是在按面板上的按键后,输出一个24V DC电压的信号给悬吊系统,通过降压、光藕及集成电路的变换0V DC到继电器线圈的一端(开始的时候继电器线圈两端都是24V DC),这样线圈两端产生电压差,线圈产生回路,吸合继电器,使得电磁阀的两端有电压差(在继电器不吸合的情况下,电磁阀的两个电源中一个24V DC、一个0V DC(断开),在继电器吸合后24V DC就给了另外一根线路,不产生电压差),电磁阀松开,就能做机械运动。经测量面板输出线中,蓝色是球管旋转,白色是天轨的左右移动,绿色是悬吊的上下运动,黑色是天轨的左右、悬吊的上下同时运动。在保持原有电路的情况下,现改装电路如下(电路图见图2):
由于在改造过程中,继电器K0、K1、K2、K3、K4、K7的正负级发生改变,故将与继电器相连的二极管的正负极重新换向。改造完成后,在不关机的情况下可以按面板上的键进行想要的运动模式。
2 立柱系统改造
立柱系统的运动包括CCD探测器的上下、旋转运动。现在机器只能上升,不能下降;CCD探测器的旋转只能往一个方向旋转,另一个方向不能旋转。
经检查,在按上升键时,产生140V AC电压供电机运动,按下降时没有电压,在按顺时针旋转时也产生140V AC电压供电机运动,反之没有电压。由此说明按立柱下降和CCD探测器的反时针旋转不起作用,只能使用上升和顺时针旋转的键。由于电机是三相交流电机,在按原有的键的基础上,通过调相来使电机变成相反的运动。经分析电路,不破坏原有电路的情况下,通过继电器的常开、常闭接点来实现改变三相电压的相位,现改造电路如下(见图3):
说明如下:(1)当K1、K2接通,K3断开,电压通过继电器K4常闭节点(当K3断开、继电器线圈不工作,只有1-9、2-10、3-11、4-12接通,9-5、10-6、11-7、12-8断开,电压只能通过左侧常闭节点出去)U-9-1-U、V-10-2-V、W-W、启动电机,按上升键,立柱的CCD探测器上升。(2)当K1、K2、K3接通,电压通过继电器K4的常开节点(当K3接通、继电器线圈工作,只有9-5、10-6、11-7、12-8接通,1-9、2-10、3-11、4-12断开,电压只能通过右侧节点出去)U-12-8-V、V-11-7-U、W-W,使得U、V换相,按上升键,立柱的CCD探测器下降。(3)为了保护CCD探测器在下降过程中不至于和地面碰撞,加了K1、K2这两个限位开关,当K1、K2断开,表示探测器到了极限位置,不能再运动,只能做相反运动,已达到保护的作用。如在运动过程中K1、K2断开,电机停止运动,必须按K3开关、电机反相,使得运动往相反的方向。(4)CCD旋转电路如上升电路类似。(5)现在DR球管上下、旋转、吊架的左右、立柱上的探测器上下及旋转运行自如,可以做各种部位的拍摄。(6)该电路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工作情况良好。
参考文献
[1]温宏.IMIX DR维修过程分析一例[J].中国医疗设备,2009(8):143-144.
[2]曾路.DR维修实例[J].医疗卫生装备,2008(9):136-137.
黏胶压力调节系统改造 篇8
(1) 控制精度低。气动调节器控制精度为1.0级, P.I.D给定值为机械式, 设定误差大。
(2) 控制系统反应慢。气动调节器的传送时间不大于5 s。由于现场原因气动压力变送器;气动调节器;气动调节阀之间的距离大于70 m, 增加气动继动器, 控制环节多, 系统误差会增大, 控制精度会降低, 且故障率会增加, 调节速度慢。
(3) 由于气动仪表的检测;反馈元件为铜质材料, 现场环境恶劣易腐蚀, 造成故障增多;而气动调节阀经常出现卡阻, 膜皮老化等故障。图1为气动调节系统原理框图。
综上所述, 决定用电动仪表替代气动仪表。在选用电动调节仪表时: (1) 采用线性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智能化设计, 具有强大的逻辑计算功能; (2) 采用国际标准信号制, 现场传送输出为4~20MADC, 控制联络信号为1~5V, 电流与电压转换电阻250Ω; (3) 可构成安全火花型防爆系统, 决定选用电动Ⅲ型 (智能) 仪表, 构成调节方案。
2电动压力调节系统改进实施方案
用电动调节器控制变频器来改变电动机转速, 而控制纺丝泵供胶量的方式。图2为电动控制原理框图。
显示控制精度:数字调节器显示精度为0.1级, 控制输出精度0.3级。特点, PV错误时输出;控制输出变化率设定;控制输出上下限设定;2-PID+模糊控制;故障提示功能。数字调节器二级设定表见表1。
电动调节系统原理:压力实测值与设定值产生的偏差为调节器的输出值4~20MADC, 变频器接受4~20MADC信号后, 输出频率也随之相应变化, 变化的频率 (HZ) 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调节纺丝泵供胶量, 该系统采用双回路供电方式, 其中任一回路掉电, 该系统仍正常工作。保证生产稳定运行。
3改造压力系统后取得的成效
2004年方案实施后, 经过多年的运行实践, 这套系统控制精度高, 压力调节稳定可靠, 未出现故障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计算当年收回成本, 以后每年节约4万元, 为公司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生产稳定奠定了基础。
摘要:化纤行业黏胶三道压力调节系统是黏胶纺丝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黏胶压力的波动会影响丝饼的内在质量, 压力过低, 容易造成落锭停产, 影响产品产量和质量, 恢复生产需要大量的工艺处理, 增加额外劳动强度;压力过高, 容易造成喷丝头滤机设备的损坏, 直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CM系统改造方案 篇9
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通过分区方式建立多个Domino服务器, Domino服务器之间为附加服务器, 各附加服务器Names与主Names进行复制保持人员、群组同步, 各附加服务器安装独立的Domino Doc服务, 建立独立的文件库、文件柜、活页夹对各单位文件进行独立管理, 同样CM也独立进行各单位知识地图的建立。各Domino服务器之间配置单点登录, 多个CM系统之间可进行相互访问。
2 与门户集成方式的改造
2.1 集成结构
CM系统、COA系统、OA系统在门户中的集成结构图如图1所示。
整个门户的系统设置包括组织机构配置、门户配置、CM、COA、OA配置, 组织机构配置统一进行整个门户Novel LDAP的维护, CM系统配置针对CM系统业务进行维护, COA、OA系统配置针对各自系统业务进行配置的同时针对业务特有的Org信息进行维护。
2.2 同步关系
Novell LDAP和Domino Names、Org的具体同步关系如下:
门户管理员通过组织机构配置对Novell ED进行维护, 在此维护过程中调用程序接口将维护的信息同步到Domino主目录, 其他分公司的目录与总公司的主目录进行复制保持同步。同时通过程序接口将维护的信息同步到所在机构的Domino Org中, 对于从Novell中同步过来的组织机构信息在Domino Org中不能进行修改。COA管理员在Domino Org中对业务需要的特有组织机构信息进行维护, 增加组织机构元素, 但特有信息的维护和增加的元素不同步到Novell中。Domino Org支持多机构Org, 对于当前机构新增的人员在Names中进行注册, 其他机构的人员不在Names中进行注册, 各机构的部门、角色均在Names中建立群组。
2.3 Org的配置限制
由于当前机构的主要组织机构数据从Novell中导入, 在Org中需要做出标识, 对Novell中导入的元素需要对修改进行限制。从Novell中导入Org的元素包括人员、部门、角色, 所有导入的元素均不能删除;当前机构的人员、部门不能新建;人员信息中所有从Novell中导入的信息均不能修改, 部门信息中直属成员、兼职成员、领导成员、部门名称均不能修改, 可以进行部门读者、部门职务的配置, 角色信息中角色名称、角色成员、子角色均不能修改。外部机构的任何组织机构元素均可进行修改。
2.4 Org功能的约束
对当前机构的部门不支持人员兼职。当前机构导入的角色不支持子角色。
3 CM系统自身改造功能
3.1 系统结构改造
现有系统结构未进行整理, 各模块之间的接口不够统一, 系统基础信息库的关联路径部分为程序写死, 不便于系统实施与升级。对整体系统改造后结构图如图2所示。
组织机构为采用新版OA平台的已有模块, 与COA共用同一个组织机构库, 目前COA、CM在同一Domino服务器, 需要在CM中配置组织机构的路径。
系统设置包括对系统基础信息、数据存储、知识地图等各个模块的数据配置, 依据新版OA平台系统设置思想进行开发, 总体分为CS初始化和BS配置两部分, CS初始化为系统部署后实施人员进行的系统基础信息的配置, BS配置可由客户方系统管理员操作对系统信息进行配置。
数据存储采用Domino Doc的库、柜、文件夹机制实现对大数据量的按权限存储, 提供对各系统通用化的数据导入接口, 能方便地将各种系统的数据导入进行管理。
知识地图是基于Domino Doc的库、柜、文件夹机制, 对各文件夹进行重新分类映射和通过查询对文件重新组合分类, 通过不同的分类方便对文件的查找。
数据检索提供通过建立中间索引方便快速地在各知识地图中进行条件查询和对全部数据包括附件信息的全文检索。
系统首页本次仅考虑通过Portlet将CM的数据接入到Portal门户中进行显示的实现方式改造, 不考虑进行CM自身独立首页的实现。
文件查看为实现不同分类的文件按照不同的模板对文件进行查看, 并可定制文件查看的信息和页面样式。
3.2 系统设置改造
系统设置各配置项进行整理, 明确配置项用途, 将系统设置区分为CS的初始化和BS维护界面。总体分为:CS初始化、基本信息维护、文件库设置、显示模板维护、知识地图配置、数据源配置、CM首页配置7个功能。
CS初始化为实施人员在安装部署完毕系统程序后对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基础数据的配置, 包括使用的组织机构库的路径、Doc文件库的路径、系统的管理员角色名称、系统的域名和IP等。
基本信息是CS初始化中配置的一部分数据在BS下的修改, 可提供给客户方系统管理员在系统发生变更后进行修改使用。
文件库设置是针对Domino Doc的库、柜、文件夹建立的BS配置, 提供在BS下进行文件库的管理和文件柜、文件夹的创建、删除、修改。
知识地图配置是对Domino Doc的物理存储文件夹进行重新分类映射, 以及对全部文件按照公式查询重新分类配置, 可试验再增加对查询公式的配置, 便于增加不同的分类方式。
文档模板配置是对不同类型文档显示模板的配置, 针对Doc文件夹配置同一文件夹下文档的查看模板, 定制文档显示的数据项及显示样式。
数据源配置是对通用化数据导入接口的配置, 针对不同数据, 配置其导入CM的接口数据格式、导入后物理文件存储分类方式。
首页配置是根据现有新版OA平台对CM系统首页显示内容及样式的配置, 本次改造由于重点进行Portal门户界面的集成显示, 这一部分暂不考虑。
3.3 数据存储改造
(1) 库、柜、文件夹结构进行调整, 一个CM系统对应一个文件库, 全部栏目对应到一个文件柜, 文件夹分类对应栏目信息年度, 文件夹对应一个年度的栏目信息, 对不同网站栏目的分配通过知识地图进行, 栏目数据量过大时可再建立历史栏目文件柜。
(2) 完善文件柜的自动分库机制, 按照文件柜的大小自动分库存储文件, 减小单库容量, 提高系统运行速度和搜索效率。
(3) 完善库、柜、文件夹BS的管理功能, 完善库、柜、文件夹的权限控制, 简化对Doc的BS配置过程。
(4) 整理数据导入接口, 标准化数据导入接口格式, 简化数据导入数据源配置, 可支持自动根据数据源中分类情况自动创建文件夹, 不需手动进行建立。
(5) 数据源配置可增加来源系统的配置, 对来源系统的服务器、数据库、系统类型、来源分类选择对话框等进行配置。
(6) 整理数据存储涉及代码中与相关模块关联的库路径, 通过系统初始化配置信息获取, 避免在程序中写死的路径, 减小系统的实施难度。
(7) 数据导入时应可自动根据配置创建默认的知识地图, 简化导入数据后进行知识地图创建的复杂度, 支持手动和自动导入两种方式。
3.4 知识地图改造
(1) 可配置知识地图生成规则, 根据规则自动创建知识地图, 提供多种知识地图的自动生成方式, 不需要逐个分类创建, 如:按创建时间、按作者、按发布部门等。
(2) 一个地图类目支持显示多个物理存储分类的文档。
(3) 文件的查看均通过知识地图进行分类查找, 不显示物理的库、柜、文件夹结构。
(4) 知识识地图索引方式进行完善, 每个地图对应一个索引库, 减小索引库数据量, 提高知识地图检索速度。
(5) 知识地图的索引提供手动维护界面, 可对文件的分类进行手动调整, 索引的更新仅对文件信息进行修改, 不改变知识地图的分类。
3.5 数据检索改造
(1) 增加索引库存储的信息, 应包括除附件外的基础文件信息, 用于综合查询和简单的信息查询。
(2) 高级检索采用综合查询机制对文件全部基础信息进行查询, 默认不检索附件, 可提供选项进行选择对附件的检索, 仅当选择了检索附件时才进行全文检索。
3.6 文件查看改造
(1) 文件查看采用同样的表单展现, 样式和显示的信息不同均通过配置来实现。增加不同类型文件的展现, 不需要进行程序的开发。
(2) 提供在知识库物理文件夹中直接发布信息功能, 仅管理员可在知识库中进行手动发布信息。
3.7 首页配置改造
CM改造暂不考虑系统自身首页的配置实现, 仅配合在门户中通过Portlet进行知识地图的展现。
3.8 部署方式
按CM部署结构进行实施部署。
3.9 与门户集成
用户集成方面CM与COA使用统一的Domino Names、Org进行用户身份、权限控制, Domino Names、Org与门户的Novell LDAP同步方式需要在试验后确定是直接引用或两者同步。
4 结语
通过对CM系统结构的部署, 实施与门户的集成方式的改造和CM系统自身改造, 使实现CM系统的改造成为了可能。
参考文献
某煤矿无功补偿系统改造 篇10
摘 要:功率因数是电网考核用电企业的电能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功率因数低于电网要求,用户需要从电网吸收多余的无功功率,损耗大,电能质量差,还要面临多使用的无功功率缴纳的无功电费,因此针对功率因数不达标的工业用户必须及时进行无功补偿改造。
关键词: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无功补偿
中图分类号:TB15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3-0022-02
某煤矿企业建设于十几年前,采用集合式并联电容器装置,但限于负荷变化级差大,无功补偿不是欠补就是过补,每年因为功率因数考核不达标缴纳了高额的无功电费,也降低了该煤矿企业的电能质量。受该煤矿企业委托,结合实际情况,笔者对该煤矿无功补偿系统进行的改造设计。
1 现有供电系统
煤矿35 kV变电站现有变电站内装有2台主变(35/10 kV,
20 000 kVA),高低压侧均为单母线分段接线,母线均分列运行。10 kV两段母线分别为个负荷中心提供电源,10 kV出线二十六回。在10 kV两段母线上分别挂接一套集合式并联电容器装置,具体参数,见表1和表2。
两套集合式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目前均采用手动投切方式对系统进行无功补偿,分1200、2400、3600三级投切。
2 现有供电系统电能质量
通过实际调研发现,目前的无功补偿无法实时跟踪系统负荷变化,以1#变压器10 kV侧为例进行采样分析。煤矿35 kV变电站1#主变低压侧无功功率,如图1所示。
从图中负荷情况分析,目前煤矿早班为检修班,负荷较少,中班与晚班为生产班,负荷偏大。经调研,负荷主要有主井提升设备、副井提升设备、主通风机、排水泵、采油泵等,部分为波动性负荷,2#变压器系统与1#变压器系统类似。
3 现有补偿方式的弊端
采用手动投切的集合式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在对冲击性负荷/动态负荷负荷补偿时存在以下问题。
3.1 产生冲击电流
投切时间不能控制,有冲击电流,对电网产生冲击,系统电压波形产生缺口,严重时产生过电压和过电流,降低供电质量和干扰弱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机械式开关如果多次动作会引起开关烧毁,降低使用寿命,影响了装置自身的正常工作。
3.2 投切速度慢
采用开关投切电容器,开关动作速度慢,容易造成过补或欠补。
3.3 开关不能频繁投切
重复投切电容器需要较长的放电过程,必须保证一定的时间间隔,无功补偿失去控制。
3.4 电容器使用寿命短
对电容器在全压状态下的投切次数直接影响到电容器的使用寿命,频繁投切会加快电容器容值衰减,出现过压击穿,甚至发生爆炸。
对于冲击性负荷/动态负荷的系统,单纯的采用静态补偿是无法满足负荷对补偿装置无冲击投切、频繁投切、跟踪补偿的要求的。补偿时必将出现无功欠补或无功到送。
4 改造方案
对现有的系统进行监测时发现1#变压器无功功率在 -1 744~+3 696 kvar之间变化,2#变压器无功功率在-2 855~
3 710 kvar之间变化,存在过补和欠补现象。从实际情况来看,要将现有的系统功率因数提高至0.95,采用3 600 kvar的补偿容量不能满足需求。
本次改造主要目的是:一是将现有无功补偿装置改造成动态跟踪的无功补偿方式,二是将无功补偿容量提高,使系统功率因数高于0.95。
根据目前该煤矿供电系统负荷运行情况计算,将功率因数提升至0.95时无功补偿容量单套不能小于5 000 kvar,改造时还需要考虑到将系统中存留的部分谐波滤除。
4.1 动态无功补偿
目前比较成熟的动态无功补偿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自动分组投切的电容器组,二是MCR型,三是SVG型。
第一种的自动分组投切的电容器组可实时监测系统情况,由负荷选择投切的电容器组容量,对系统进行动态补偿。但该补偿形式存在明显弊端,即自动投切的电容器组多采用接触器投切,多次频繁切断、闭合容易产生过电压对系统造成危害,频繁投切还容易造成电容击穿的严重后果,危害系统安全,比较适合级差稳定的补偿需求。
第二种的MCR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采用无级调节(连续)实时对系统进行补偿,相应速度快,采用自然冷却方式,后期维护量小,技术成熟稳定,是理想的补偿形式。该装置通常采用磁控电抗器和FC支路组合的形式,既可无功补偿又可安装相应的滤波支路,MCR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目前在煤矿供电系统中也大量应用。但磁控电抗器补偿容大时体积较大,容易受占地限制。
第三种的SVG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它由晶闸管通过电抗器连接在系统中,可对系统的感性无功和容性无功进行补偿,也可滤除系统谐波。在对系统进行补偿时,能实时跟踪负荷变化,通过晶闸管调整补偿的容量,响应速度快,补偿效率高。该装置优点是占地小,补偿速度快,动态跟踪,实时响应。
4.2 改造方案
综合来看,第一种的自动式分组投切电容器组明显弊端较大,不适合负荷变化较大的该煤矿使用。MCR型和SVG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均能满足矿井无功补偿的需求,改造成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后,有效补偿容量与现有补偿容量保持不变,以下将对该两种方式提出相应改造方案。
方案一:利用原有的电容器组,保持现有的电容器设备不变的同时再增加1 400 kvar的电容器组,在无功补偿系统中在增加两台单台容量为5 000 kvar的磁控电抗器。工作时将现有的 5 000 kvar电容器组全部投入,配合新增的两台测控电抗器调节感性无功的输出,达到系统无功平衡。
方案二:将原有的集合式电容器组完全拆除。安装2套高压SVG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G有效补偿容量5 000 kvar。该方案中SVG装置不设置电容器柜,考虑到设备自身损耗和滤波功能设备最终容量由设备厂家计算得出。无功补偿改造方案对比表,见表3。
以上两种方案均可满足将现有补偿方式改造成动态补偿的要求,两种方案各有利弊。
方案一能有效利用现有设备,投资较少,但该方案不具备滤波功能。
方案二中SVG不设置电容柜,补偿效果好。整体造价较高,但占地面积小,改造简单,比较适合本次占地受限的改造项目。
5 结 语
改造项目要基于现有的系统考虑,考虑因素众多,往往比新建项目更难设计。目前的各种无功补偿手段都可达到提高功率因数的要求,但具体采用哪种技术还需要针对负荷性质、场地布局、设备投资、工程建设难易程度、对现有系统是否有影响等诸多因素来决定,各种技术都有适应的区域,需要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缸体专机电气系统改造 篇11
此次改造的思路是:需要对HONEY WELL IPC-620 PLC的程序移植及OMRON CH1H运动控制程序的设计编制。应用CP1H系列PLC及G5驱动器可代替TRANS01单轴数控和IPC-620 PLC。这样系统完全整合到一起, 设备辅助动作与位置控制程序全部由CP1H PLC完成, 相当于用相对价格比较低的PLC来实现数控系统的功能。
具体实施改造方案如下所述。
用欧姆龙CP1H-Y20DT可编程控制器 (PLC) , 代替两套INDRAMAT TRANS01单轴数控进行位置控制。欧姆龙CP1H-Y20DT提供四路脉冲输入和四路脉冲输出, 支持ORG自动寻找原点功能, 支持绝对脉冲编程, 并且提供台型和S型的加减速曲线, 可实现高精度定位控制。脉冲密度也达到了4MHZ, 完全满足设备定位精度要求。同时增加CP1W-CIF01和CP1W-CIF11两个通讯模块提供RS-232和RS422接口来连接两块欧姆龙NB10W-TW00B-Z触摸屏实现图形显示。
用欧姆龙G5 R88D-KT30H-Z驱动器和R88M-KP3K0伺服电机代替INDRAMAT驱动器和伺服电机实现运动控制。欧姆龙G5系列的伺服驱动系统速度响应频率可以达到2KHZ, 脉冲频率可高达4 Mpps, 同时支持全闭环控制是性价比比较高的一套伺服控制器。
保留海德汉光栅尺, 在PLC伺服定位半闭环控制系统中实现INDRAMAT公司TRANS-01数控系统特有的光栅尺深度控制功能 (Progrming The Adaptive Depth Control Funtion) , 满足止推挡定位精度控制要求。
用触摸屏实现了PLC程序的诊断功能, 通过间接寻址方式在触摸屏上实现了PLC I/O口、定时器、数据寄存器, 特别是内部继电器状态诊断, 这样利用触摸屏实现了PLC编程器程序诊断功能。
因IPC-620 PLC的指令库与欧姆龙PLC的指令库有所区别, 需要对设备辅助动作的PLC程序需要进行指令的转换及更改, 并且对程序进行优化。为了尽量使设备更易操作维修, 保留了原来的设备操作流程, 对不经常操作的过程进行了更改。比如对缸体加工类型的选择, 改造之后由触摸屏实现, 这样做既减少了误操作的可能也使当前加工零件的类型可视化, 类似这样改进有好几处。对于此次改造程序设计方面有几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改进。
(1) 关于设备回参考点的设置, 利用OMRON CP1H ORG指令进行每次开机寻找参考原点的操作。此指令为OMRON高级指令, 原点搜索:以通过原点搜索参数指定的形式为基础, 通过执行ORG指令实际输出脉冲, 使电动机动作, 将以下3种位置信息作为输入条件, 来确定机械原点的功能。原点输入信号;原点附近输入信号;CW极限输入信号、CCW极限输入信号。
检测原点输入信号的上升沿, 并进行原点确定。原点检测后, 到来自驱动器的定位结束输入进入为止, 原点搜索动作结束。不能检测减速中的原点输入信号。根据达到原点搜索附近速度后的原点输入信号停止, 并结束原点确定。
该次原点搜索采用的是工作模式2, 在工作模式2下, 发生原点附近输入信号反转的情况下 (原点检测方法的设定:0) 。
从原点附近输入信号内开始时, 减速时间较短的情况下, 检测原点附近输入信号的下降后的原点输入信号。请确保原点附近输入信号的持续时间足够长 (减速时间以上) 。
未发生原点附近输入信号反转的情况下, 原点检测方法的设定:1;减速期间存在原点输入信号的情况下, 根据减速时间的长度, 停止位置会发生变化, 并使用从伺服驱动器发出的定位结束信号 (INP) 。将从伺服驱动器发出的定位结束信号连接到通用输入 (原点搜索0~3) 。核对定位结束信号的时间点, 如有原点修正则在偏差计数器复位输出后;如进行原点修正则在修正动作结束后。
(2) 位置控制指令利用PLS2指令完成各位置定位, 用绝对位置编程使定位更准确可靠。可在脉冲输出 (PLS2) 指令进行的定位中, 通过执行其它的脉冲输出 (PLS2) , 可变更目标位置、目标速度、及加速比率、减速比率。
在定位中, 可变更定位目标位置 (多重起动) 按照脉冲输出 (PLS2) 指令进行定位的过程中, 可通过执行其他的脉冲输出 (PLS2) 来变更目标位置、目标速度及加速率、减速率。
在速度控制过程中, 可变更为定位 (中断固定尺寸运送) ;在速度控制过程中 (连续模式) , 可变更为根据脉冲输出 (PLS2) 指令进行的定位 (单独模式) 。这样, 可执行一定条件下的中断固定尺寸运送 (指定量的移动) 。
在加速或减速过程中, 可变更目标速度、加减速率。
在执行平台型加减速的脉冲输出指令 (速度控制或定位) 的过程中, 在加速或减速中, 可变更目标速度、及加减速率。
位置脉冲发送为了与设备丝杠螺距配合, 在伺服驱动器中设置每12 000个脉冲伺服电机一转, 丝杠旋转一周, 工作台移动12 mm, 每发送1个脉冲工作台移动1μm, 进行这样设置后便于在触摸屏中对设备位置数据进行更改。
对于缸体专机止推挡位置精度控制我们是这样解决的, A头快速移动到915 mm, 转为慢速移动到927.2 mm, 在此过程中接入海德汉短光栅, 将光栅尺测到的位置读进PLC内与目标设定值进行比较, 判断偏差值大小和方向, A头再移动一段距离来消除偏差值直到偏差值小于允许值后定位结束, 开始伸出面刀加工止推面。我们在改造后进行了重复定位精度实验, 实验结果误差在0.01 mm以内, 通过这样的程序设计成功地满足了止推面加工定位精度要求。
(3) 对于速度控制进行重新设计, 通过CX-Programmer, 可将定时器/计数器的设定值及当前值的更新方式, 由BCD (0000~9999) 方式变更为BIN方式 (0000~FFFF) 。
该设定对于所有的任务, 所有定时器及计数器都可以共通设定。在「PLC的属性设定」中设定「在二进制模式下执行定时器/计数器」, 在所有的任务的定时器及计数器会在BIN模式下执行。利用功能块进行BCD数据到BIN数据的转换计算, 这样触摸屏在设置速度时可按每分钟进给量设置。
(4) 触摸屏控制。在不改变操作习惯的情况下我们引入触摸屏监控功能, 设置两块触摸屏, 操作工可利用操作台触摸屏监控设备运行状态, 电气柜内触摸屏可以方便维修人员进行参数的设置和机床各种状态的监控。
摘要:英国CROSS公司M13334专机的数控系统TRANS01出现零件加工程序频繁丢失的故障, 经检查确认故障原因是数控系统主板损坏, 而且PLC的专用编程器老化严重, 需要对HONEY WELL IPC-620 PLC的程序移植OMRON CH1H运动控制程序的改造。此次改造的思路是:需要对HONEY WELL IPC-620 PLC的程序移植及OMRON CH1H运动控制程序的设计编制。应用CP1H系列PLC及G5驱动器可代替TRANS01单轴数控和IPC-620 PLC。这样系统完全整合到一起, 设备辅助动作与位置控制程序全部由CP1H PLC完成, 相当于用相对价格比较低的PLC来实现数控系统的功能。
关键词:PLC程序,原点搜索,运动控制
参考文献
[1]巫世晶.设备管理工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
[2]杨林建.机械设备自动化改造[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