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保心丸的临床应用论文

2024-08-02

麝香保心丸的临床应用论文(共10篇)

麝香保心丸的临床应用论文 篇1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冠心病,临床应用

麝香保心丸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不但能用于冠心病的长期治疗与预防, 还能用于心绞痛发作时的急救。近年研究发现麝香保心丸还具有减少脂质浸润、抗动脉壁炎症、稳定易损斑块等作用, 特别是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作用。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的研究和对麝香保心丸药理研究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 作为急救药, 麝香保心丸可快速缓解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急性发作的临床症状, 改善心电图表现, 作为长期预防性用药, 可遏制冠心病的多种病理进展, 提高患者对扩血管药物的治疗反应性, 从而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1]。近年来,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对麝香保心丸的临床应用及病理研究有了深入的提高, 使得对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作用有了重新的认识。

1 麝香保心丸能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1.1 快速起效, 作用持续时间长

上海市麝香保心丸临床科研协作组经过大量的研究与临床实验, 研究表明:与传统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硝酸异山梨酯 (消心痛) 相比, 在改善冠心病缺血症状及心电图改变等方面, 具有起效迅速 (83.4%患者在5min内缓解症状) 、药效持续时间长 (6~7h) 等特点。王受益等[2]研究结果显示, 患者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后, 最快30s起效, 86.3%的患者在5min内起效, 其中55.2%在3min内起效, 其作用时间可持续达6.4h。与硝酸酯类药物消心痛的生效时间相似 (P>0.05) 。有研究对25项与庸香保心丸预防心绞痛发作相关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 结果显示, 与抗心绞痛的阳性药对照组相比, 麝香保心丸组预防心绞痛发作的作用更强,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1.2 可提高型稳定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量

麝香保心丸能快速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表现, 提高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量。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介入治疗中心张明[3]从16项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中发现:起效时间与硝酸酯类药物接近, 在临床上可见经疗程治疗后, 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 运动平板试验显示患者对缺氧耐受性提高、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王受益等[2]研究显示11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予以麝香保心丸治疗2周, 与服药前相比, 患者服药后运动至ST段压低1mm的时间、运动至心绞痛发作时间、总运动时间均显著延长, 运动终点至ST段恢复时间均显著缩短。

2 麝香保心丸整体血管保护作用

麝香保心丸对血管的保护作用是多方面的, 从早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到抑制炎性反应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都贯穿于疾病发生的全过程。

2.1 保护血管内皮, 抑制血管壁炎症

麝香保心丸通过提高NOS基因表达,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成一氧化氮 (NO) 并增强NO的活力, 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李祖纯等[4]对67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予以麝香保心丸组或单硝酸异山梨酯 (异乐定) 治疗4周, 结果显示, 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组相比, 麝香保心丸组患者NO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内皮素显著减少 (P<0.05) 。2组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相似 (分别为87.5%和87.1%) , 麝香保心丸能缓解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 改善其内皮功能。提示麝香保心丸的作用机理之一是通过增加NO抑制内皮素 (ET) 而介导的。动脉壁炎症是最重要的动脉粥样硬化致病因素之一, 可激发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造成动脉突然阻塞而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吴剑芸等[5]在112例ACS患者使用麝香保心丸治疗30d后, 检测了其炎性反应的重要指标。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 麝香保心丸组患者的炎性递质C-反应蛋自、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 (D-dimcr) 水平明显下降、这表明麝香保心丸能有效抑制动脉壁炎性反应, 阻遏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2.2 稳定易损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肩部聚集的巨噬细胞所表达和分泌的炎性递质、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可降解几乎所有的细胞外基质成分, 促进细胞增殖、迁徙、凋亡及基质重构。冯培芳等[6]对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自身交叉对照研究, 结果表明:与单用常规治疗相比, 常规治疗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可有效抑制MMP的分泌和表达, 从而稳定斑块, 防止其破裂。罗心平等[7]通过对高脂模型动物的研究显示, 麝香保心丸可增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保护内皮细胞和基底膜完整, 抑制胶原纤维和内膜增生, 并对血管舒张功能有保护作用。

3 麝香保心丸可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

治疗性血管新生在冠心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多地被引起重视, 这种治疗力法被形象地称为“药物促进的心脏自身搭桥”。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从分子水平、组织水平、解剖水平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上证实了麝香保心丸具有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作用。同时, 临床研究也从不同方面佐证了麝香保心丸的这一作用。

日前在众多具有促进血管生长的因子中,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生长因子并已被应用于促进血管新生治疗。汪珊珊等研究发现:在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研究中发现, 麝香保心丸能明显促进VEGF和VFGF的MP、NA表达, 增加在培养上清液中VEGF和BFGF的含量。麝香保心丸 (50g/L, 10ml) 可使鸡胚绒毛尿囊膜 (CAM) 模型的一、二级血管数比阴性对照组明显增加。这表明麝香保心丸具有促血管生成活性。

4 结论与认识

大量临床研究及文献表明, 长期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可降低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率, 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改善心室重构, 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 预防心绞痛等急性心肌缺血发作, 改善心功能。长期使用麝香保心丸后, 发生猝死、心肌梗死、需做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比例明显减少, 说明冠心病二级预防十分有益。另外, 随着药理学的发展和对中医理论的不断认识, 这将为临床上应用中医生治疗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新彦, 宋小丽.麝香保心丸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治疗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1) :38.

[2]王受益, 戴瑞鸿.人工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1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28 (4) :204-205.

[3]张明.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 2006, 22 (22) :23.

[4]李祖纯, 张韶冈.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成药, 2004, 26 (Z1) :82

[5]吴剑芸, 许勇, 李劲秋.麝香保心丸与心达康胶囊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4, 12:687-688.

[6]冯培芳, 刘艳, 冯久贤.麝香保心丸防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成药, 2004, 26 (B12) :23-24.

[7]罗心平, 施海明, 范维琥, 等.麝香保心丸的基础与临床[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 22 (19) :718-719.

麝香保心丸的临床应用论文 篇2

【关键词】心绞痛顽固性松龄血脉康

临床上经常见到心绞痛虽经规范的药物治疗仍无法有效缓解症状,处理上较为困难。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具有悠久的历史,麝香保心丸作为其中的代表药物之一,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通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其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将66例常规标准药物治疗无效的门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年龄50 岁~70岁, 平均年龄( 60.3±4.8) 岁,治疗组33例中,男18例,女15例;对照组33例中,男19 例,女14 例;两组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症状、心电图改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入选标准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常规心电图有缺血性ST 段改变,或活动平板试验阳性,或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管腔狭窄大于70%。年龄在50~70 岁之间;患者已经标准化治疗1~2周(β受体阻滞剂,联合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治疗,且各种药物均已达到患者的最大耐受剂量),心绞痛仍然反复发作,周心绞痛发作2次以上者。

1.2.2排除标准经检查证实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心脏疾病、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颈椎病、胆及食道源性胸痛;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1.2.3治疗方法①继续使用包括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制剂、他汀类药物等治疗,且各种药物均已达到患者的最大耐受剂。②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麝香保心丸2粒,每日3次。疗程4周。

2结果

2.1症状疗效①显效:同等劳累程度下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次数减少80%以上,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80%以上。②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50%~80%。③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不到50%。④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加重,硝酸甘油消耗量增加。

2.2心电图疗效①显效:静息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恢复正常。②有效: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降,治疗后回升1.5mm以上,但未正常;或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③无效:未达上述标准。④加重:静息心电图ST段较治疗前下降0.5mm,倒置T波加深≥50%,直立T波变为平坦,或平坦T波变为倒置。

2.3结果见表1、表2。

3讨论

虽然目前常规规范的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在改善患者的症状预后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无法通过药物缓解心绞痛,并且不用意或者无法通过冠脉介入或旁路移植的方法改善症状,甚至于已行血运重建仍无法缓解症状。麝香保心丸是我国第一个以西医标准研发的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由人参、麝香、冰片、肉桂、蟾酥、苏合香脂及牛黄组成;能显著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改善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是第一个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中成药。其作用机理包括:促进血管新生[1],抑制血管壁炎症[2],保护血管内皮功能[3],稳定易损斑块[4]。本观察显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胶囊治疗4周后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是60.6%和33.3%,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是45.5%和21.2%,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我们的研究中亦未发现无明显副作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证实其在心绞痛中的疗效,但专门针对顽固性心绞痛,目前的研究资料还较少。本研究结果表明。麝香保心丸可改善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麝香保心丸在以往长期的临床使用中有很高的安全性,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作为冠心病治疗中使用的代表性中成药,在治疗顽固性心绞痛中是可以考虑使用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大英,李勇,范维琥.麝香保心丸对心肌梗死大鼠梗死面积和血管新生的作用[ J ].中成药,2004, 26(11) : 912.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及《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指定的标准, 临床症见胸闷、胸痛、心悸、气紧、呼吸困难等;心电图有明显缺血性ST-T改变;既往行冠脉造影已确诊为冠心病者;排除其他原因所引起的上述症状, 如心肌病、半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及肺部疾病等。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上述标准者, 计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 男19例, 女17例, 年龄 (56.6+13.6) 岁, 病程2周~21年;对照组34例, 男18例, 女16例, 年龄 (56.7+14.3) 岁, 病程1个月~20年。2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辛伐他汀、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等。治疗组除选用常规治疗外, 加用口服麝香保心丸2粒, 每天3次, 连续4周, 胸闷、胸痛等症状加重获急性发作时舌下含化2粒。观察治疗前后冠心病心绞痛等症状发作情况、心电图改变情况等。

1.4 疗效评定标准

1.4.1 心绞痛 (胸闷、胸痛等) 临床疗效。

显效:症状明显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持续时间明显减轻或减少;无效:症状与治疗前基本无改善。

1.4.2 心电图情况。

显效:心电图恢复至“正常心电图”或“大致正常心电图”;有效:ST段降低者, 以治疗后回升0.05 m V或以上, 但未达到正常水平, 在主要导联中倒置的T波改变浅 (达25%或以上者) , 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无变化。

1.5统计学处理:

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 两组数据均为计数资料, 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绞痛等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P<0.05

2.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见表2。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P<0.05

2.3 不良反应:

服药期间有2例患者出现肝功轻度异常, 转氨酶轻度升高, 考虑与辛伐他汀及患者年老体弱有关, 停用该药后, 肝功逐渐恢复正常。有5例患者出现短暂舌麻感觉, 未特别处理或饮水后渐自行缓解。有3例患者口服麝香保心丸后诉腹部不适, 考虑与该药所含冰片刺激有关, 舍下含化后胃肠道不适明显减轻。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影响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及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 随着我国老龄大军的壮大, 日益成为社会关注和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西医治疗主要采用硝酸酯类等, 虽有疗效, 但不良反应较多且易产生耐药性。麝香保心丸是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戴瑞鸿为主的一批心内科专家, 以西医标准研究开发的中成药:由麝香、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及冰片组成, 具有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的功效。基础研究显示, 苏合香、冰片有减慢心率、解除冠状动脉痉挛的作用;麝香有扩张血管、强心的功效;人参皂苷有抗氧化、正性肌力、降血脂的作用;蟾酥有强心的效果[3]。结合起来, 麝香保心丸还具有如下作用:抗心肌细胞纤维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管炎性反应等[4,5,6,7]。因此,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 配合西医药更能提高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和耐药等难题。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病症的一个研究方向。中医药现代化是一个长期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冠心病,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S].中华心血管杂志, 1981, 9 (11) :75-76.

[2]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68-73.

[3]洪小苏.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评价—中西医结合将是我国冠心病防治的趋势[N].医师报, 2008-06-05 (18) .

[4]陈志亮, 顾宁.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机制研究[J].吉林中医药, 2011, 31 (3) :262-263.

[5]石国权, 李寿军.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15, 24 (5) :837.

[6]贺万乐.麝香保心丸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8) :203.

麝香保心丸有副作用吗 篇4

我今年68岁,患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已经4年了。1个月前,我在医院进行检查时被确诊患了冠心病。医生建议我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进行治疗。但我最近一直在服用阿司匹林和丹参片。请问,麝香保心丸有没有副作用,能与这两种药物一起服用吗?

上海 陆学礼

陆学礼读者:

麝香保心丸是由麝香、人参提取物、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冰片等中药制成的。该药具有寒温并用、通补兼施的配伍特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冠心病患者若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血管,还可促进冠脉侧枝血管的生成,有效地减轻心肌缺血的症状,明显降低复发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脏病的发生率。

老年冠心病患者比较适合服用麝香保心丸进行治疗。因为老年人多半同时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等多种疾病,需经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麝香保心丸作为一种纯中药制剂,长期服用不易出现耐药性和副作用,在与阿司匹林、丹参片等药物一起使用时也不会加重这些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可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该药,服药期间应忌吃萝卜及含有莱菔子、五灵脂的药物,并应坚持长期服用,以达到最佳的疗效。该药的用法是:每次口服1~2粒,每日服2~3次,或在症状发作时舌下含服1~2粒。

研究人员在对约1998例服用麝香保心丸的心脏病患者进行观察后发现,这些患者在服用该药期间,其血压、心率、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血尿常规等均未出现异常;在对53例坚持7年服用该药的患者进行观察后发现,这些患者的心脏、脑血管、肾脏的完好率分别比使用其他药物的患者高26.8%、8.5%、20.6%。这说明该药对心脏病患者的心、脑、肾等脏器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

麝香保心丸的临床应用论文 篇5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心内科收治冠心病患者68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研究组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45-60岁,平均年龄(55±4)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2±1.5)年;对照组组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46-61岁,平均年龄(56±4)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7±1.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冠心病常规治疗[2],包括调节体内脂代谢、抗心肌缺血和抗血小板集聚和避免血栓形成,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同时进行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麝香保心丸,每日3次,每次1丸。记录两组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3]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心电图有好转;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没有改变或者恶化。总有效率是显效和有效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所得的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统计

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可见,研究组总有效33例,总有效率97.06%,包括显效22例、有效11例,对照组总有效21例,总有效率61.76%,包括显效13例、有效8例,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值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电图变化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可见,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T波倒置、心率不齐以及ST段下移<0.1m V例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T波倒置、心率不齐以及ST段下移<0.1m V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值见表2。

3 讨论

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退化,体内脂代谢异常,促使血脂粘附与动脉内膜上,形成硬化斑块,随着斑块体积增加,血管管径越来越小,血流受阻,造成心肌缺血、心肌受损,最终引发心绞痛[4]。祖国医学认为冠心病是由于气滞血瘀、心脉失畅,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去痛为原则[5]。西医治疗冠心病使用药物或介入,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但是切断疾病的根本。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心内科冠心病患者68例分组研究,入选标准:所有研究对象经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后,确诊为冠心病;患者能够配合治疗和护理;允许治疗后随访。排除标准:1个月内出现过心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高危组;心绞痛频繁发作;重要脏器功能有损;还有精神疾病;药物过敏史。

本文研究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可见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文研究结果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保持一致[6]。麝香保心丸采用人工麝香提取物、人参提取物和牛黄等共同制成。人工麝香提取物具有强心和通络作用,改善心肌供血,人参提取物能够有效调节体内脂代谢,牛黄发挥清热解毒功效。

综上,麝香保心丸缓解冠心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可以在临床治疗中结合常规治疗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世贵.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患者30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165-166.

[2]范建民.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2):4381-4382.

[3]雷龙生.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5):4794-4795.

[4]赵阳.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4,07(08):125-126.

[5]侯文振,马松权,新怡康.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04):613-614.

麝香保心丸的临床应用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冠心病患者76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诊断符合第六版《内科学》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治疗组42例, 年龄37岁~70岁, 平均年龄61.4岁;男29例, 女13例;其中合并高血压者21例, 合并糖尿病者9例, 有陈旧性心肌梗死者6例。对照组34例, 年龄35岁~70岁, 平均年龄59.7岁;男24例, 女10例;其中合并高血压者17例, 合并糖尿病者7例, 有陈旧性心肌梗死者5例。2组性别、年龄及所患疾病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治疗组:给予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 每日3次, 其他用药有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等;对照组:除外麝香保心丸其他用药同治疗组。疗程共30 d。治疗期间观察临床疗效, 2组患者每3 d~5 d测血压、心率或查心电图, 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剂量。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第15天查心肌酶谱, 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 血糖, 描记12导联心电图,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功能, 眼底动脉检查。

1.3 疗效判定

显效:ST段下降恢复接近正常;一般活动不引起胸闷、心绞痛或者日常活动中胸闷、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有效:ST段下降未恢复正常;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或者日常活动中胸闷、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无效:ST段下降无改善;不能从事日常活动, 胸闷、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不足5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15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1.43%, 对照组总有效率38.24%;治疗3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 对照组总有效率52.94%, 2组比较差异明显 (P<0.05) , 见表1。心肌酶谱检查治疗组轻度异常1例治疗后正常, 对照组均无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功能低于50%病例治疗组共5例改善3例, 对照组共1例无改善。眼底检查提示动脉硬化治疗组共38例改善4例, 对照组共28例无改善。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 血糖治疗前后检查无改变。

例 (%)

3 讨论

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绞痛临床应用已久, 以硝酸甘油最具代表性, 而长期应用会产生一定的耐受性影响疗效。本文治疗15 d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可以理解为麝香保心丸与硝酸酯类药物疗效叠加。而治疗30 d后的整体疗效有显著差异, 就并不仅仅是药物疗效叠加, 表明麝香保心丸疗效与服用时间长短呈正相关。现在已知动脉粥样硬化是以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为基础, 以脂质浸润和血管壁炎症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在吸烟、氧自由基、高血压、高血糖等原因下, 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血中脂质进加入损伤血管内皮间隙并聚集, 刺激血管炎症反应, 形成粥样斑块。针对上述病因麝香保心丸能多环节发挥治疗作用, 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耗氧和氧供的矛盾[1]。经过治疗30 d后眼底动脉检查、血脂检查提示麝香保心丸对有效控制血脂和减轻血管硬化有肯定疗效, 同时提示延长服用麝香保心丸能够提高有效率, 而且有改善动脉硬化及心脏超声检查证实有提高心脏功能的疗效。与有关报道麝香保心丸能够有效改善左心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内经、室间隔厚度和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 从而改善心脏功能相一致[2]。治疗过程中有少部分患者偶有轻度恶心、头胀及上腹部不适等症状, 持续时间不长, 不影响连续用药。

随着心脏支架术的广泛应用, 单用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受到质疑。但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新药应用于临床, 使药物治疗的地位加强。我们的体会是麝香保心丸治疗效果可靠, 在增加冠脉供血的同时能改善微循环, 不良反应低、药物耐受性和安全性好[3], 可以作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首选药物, 适合长期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15 d总有效率71.43%, 30 d总有效率93.86%。结论 麝香保心丸疗效肯定, 可以作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首选药物。

关键词: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麝香保心丸,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肖素芹.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 7 (8) :887-888.

[2]庞文双.麝香保心丸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抑制作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2 (5) :351-352.

麝香保心丸的临床应用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3例患者经心电图确诊为冠心病, 诊断标准参照《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患者治疗前常规检查和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并且均未对麝香保心丸存在过敏现象, 年龄40~83岁, 平均 (56.1±4.5) 岁。研究前获得患者同意,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 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32例, 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取常用药物治疗冠心病, 试验组除了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外, 再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药物综合治疗, 治疗包括对其进行抗血小板、调脂、抗缺血等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 3个月为一个疗程, 至少服用6个月, 6个月以后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自行选择服用。当患者出现心绞痛时, 服用硝酸甘油治疗, 除此以外, 不得再服用其他任何药物。

1.3 治疗评价标准

依据侯文振等[2]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如下:随访时间分别为6、12个月, 治疗效果为有效和无效。有效为心绞痛等现象彻底消失或者有所缓解, 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或者心电图相关指标趋于正常;无效为心绞痛、胸闷等现象仍然存在, 没有得到缓解。不良反应是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出现恶心、荨麻疹、心率下降等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治疗随访6个月发现, 在试验组患者中, 治疗情况有改善的27例 (85.6%) , 无效5例 (14.4%) , 对照组患者31例中, 治疗情况有改善的15例 (46.8%) , 无效16例 (53.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18, P<0.05) 。

治疗随访12个月发现, 在试验组患者中, 治疗情况有改善的31例 (96.8%) , 无效1例 (3.2%) , 对照组患者31例中, 治疗情况有改善的21例 (67.7%) , 无效10例 (32.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27, P<0.05) 。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随访6个月发现, 在试验组患者中, 治疗未出现不良反应的29例 (90.6%) , 出现不良反应3例 (9.4%) , 对照组患者31例中, 治疗未出现不良反应的17例 (54.8%) , 出现不良反应14例 (45.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23, P<0.05) 。

治疗随访12个月发现, 试验组患者32例中, 治疗未出现不良反应的30例 (93.7%) , 出现不良反应2例 (6.3%) , 对照组患者31例中, 治疗未出现不良反应的23例 (74.1%) , 出现不良反应9例 (25.9%)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47, P<0.05) 。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常见疾病中, 冠心病是常见高发的疾病, 这种病属于一种缺血性心脏病, 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变狭窄造成的。近年来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上升、饮食条件的改善, 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尤其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冠心病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患者常表现出胸闷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 则会危及健康, 目前在临床中, 一般依据心电图的指标对冠心病进行确诊, 诊断结束后依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在本研究中采取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 结果发现, 在对治疗患者进行6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中, 试验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反应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因此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较显著, 可以长期服用, 研究结果与汪姗姗等[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麝香保心丸属于一种中成药, 其包含的有效成分为麝香、冰片、人参等, 主要作用可以帮助患者益气强心。有研究中发现, 麝香保心丸具有理气止血的作用, 可以帮助患者止痛, 而且对相关的并发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对由冠心病带来的高血压、高血脂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治愈。这是因为麝香保心丸中的麝香可以有效维持血清中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正常浓度, 保护血管细胞、促进治疗性血管的新生, 从而增强患者的心肌功能, 保障心脏供血的正常运行。对于冠心病康复者, 在治愈以后要注意保健, 保持合理的生活习惯, 做到早睡早起, 尽量保持饮食清淡, 避免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多参加锻炼, 增强体质, 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并定期做好复查, 将病情稳定在正常水平。

摘要: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到本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3例, 分成试验组 (32例) 和对照组 (31例) , 对照组采取常用药物治疗冠心病, 试验组采用麝香保心丸和常用药物治疗冠心病,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结束后随访6、12个月, 试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要优于常用药物。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冠心病,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 胡燕明, 蔡海坚, 毛小琼.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高脂血症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 2012, 27 (12) :1637-1638.

[2] 侯文振, 马松权.新怡康.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4) :613-614.

麝香保心丸的临床应用论文 篇8

1 中医中药情结

中医中药在我国历史悠久, 随着中医药在当代的发展和创新及保护环境、回归自然生态理念的深入人心, 人们较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加重视中医中药及养生保健。中医药治疗注重机体的“和谐健康”, 中医治疗则重在调节、调整或整合, 用现代理念来理解, 就是重视系统理论或整体理论的思维, 在调整机体、调节整合功能上下功夫, 改善患者的反应性或适应性。传统中药多熬制成汤剂服用, 麝香保心丸克服了熬制的繁琐和服用汤剂的不便, 它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方法, 采用了独特的微粒丸技术, 确保制剂稳定, 使有效成分快速释放吸收, 提高生物利用度, 减少胃肠道刺激, 方便患者服用, 是运用现代技术研究中医传统方剂之代表。

2 卓越的冠心病治疗疗效

麝香保心丸组方悠久、疗效确切。它是在“苏和香丸”的基础上改良而成, 为芳香温通的代表药, 其中药成分包括君药 (麝香) 、臣药 (人参提取物、苏合香) 、佐药 (牛黄、蟾酥、肉桂) 、使药 (冰片) 。君药:麝香, 辛散温通, 芳香走窜, 故能开窍醒神、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为治中风、痰厥、高热等证所致神昏不清的主药。臣药:人参提取物源于人参,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益气生津之功、助君益气扶正, 补气固脱;苏合香味甘、辛、性温、辛散温通、芳香辟恶, 有类似麝香的开窍作用, 能助君药加强芳香开窍之功。佐药:牛黄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 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蟾酥味甘、辛、性温、有毒、有解毒消肿、止痛开窍作用;肉桂味辛、苦、性大热, 能补命门之火, 有引火归元、益阳消阴之功。使药:冰片味辛、苦、性微寒、辛散走窜、有类似麝香开窍醒神之功。综上君、臣、佐、使, 此药寒温并用, 以温为主, 通补兼施, 以补为辅, 故可减慢心率, 清除氧自由基, 降低心肌耗氧量的同时, 提高心肌收缩力, 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对于血压、心率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2.1 明显缓解心绞痛症状

心绞痛是心肌缺血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在治疗方面, 麝香保心丸缓解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消心痛, 而麝香保心丸的头痛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消心痛。人们常把硝酸甘油称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救心药”, 因为硝酸甘油可快速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硝酸甘油虽可以很好的改善症状, 但它也存在快速耐受和不能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问题, 在临床研究方面, 该药采用现代方法与硝酸甘油等疗效肯定的西药进行的头对头研究, 获得了令人信服的结果。服用麝香保心丸2粒/次, 3次/d, 疗程2~5周, 可降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 (平均44.1%) , 硝酸甘油消耗量平均下降34.4%。在心绞痛治疗方面, 多次临床研究证明, 麝香保心丸是治疗心绞痛的有效药物。采用活动平板试验评价冠心病患者的运动耐量发现, 服用麝香保心丸后运动至ST段压低1 mm的时间、开始运动至心绞痛发作的时间、总运动时间均明显延长, 而运动终点至ST段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麝香保心丸能改善心肌缺血、增加心肌血灌注。在临床应用中麝香保心丸是唯一有平板运动试验证实疗效的中成药, 缓解心绞痛最快30 s起效, 83.4%的患者5 min内缓解, 麝香保心丸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氯吡格雷连续使用2周, 可显著提高心绞痛疗效并使心电图ST段改善,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麝香保心丸可以用于对硝酸甘油类药物耐受或耐药的患者, 该药可作替代药, 和硝酸酯类合用, 可提高心绞痛缓解的效果, 不仅有即刻疗效, 而且可在缓解期预防心绞痛发作, 长期服用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增加活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和防治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再发生率, 在常规的冠心病治疗基础上, 为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 也可作为一种辅助性药物治疗。

2.2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启动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特别是不稳定斑块, 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如何稳定斑块、减少斑块的形成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方向, 麝香保心丸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减少脂质侵润、抑制炎症反应等对血管壁的保护作用, 能促进斑块内基质降解减少, 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 而且能使增厚的IMT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消退, 使用麝香保心丸进行早期、长期干预, 对于改善冠心患者的愈后有着积极作用, 尤其是长期使用可以降低远期心血管危险事件发生率。

2.3 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

长期应用麝香保心丸可能通过对病变动脉结构和功能的保护达到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建立侧枝循环的作用。研究发现, 麝香保心丸具有较明显的促血管生成活性, 能促进微血管内皮细胞增值并形成管腔结构, 增加心肌血管面密度, 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再生, 增加血流灌注, 改善心肌缺血和供血。可以形象地称之为“药物促进人体的自身搭桥”, 是第一个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中成药。

麝香保心丸在基础研究方面, 已证实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和缩小梗死面积, 还能促进血管新生和抑制动脉内皮损伤后血栓形成与内膜增生, 在防治经内皮血管成形术 (PTCA) 后再狭窄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在心血管疾病领域中广泛应用, 已逐渐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普药, 源于它鲜明的特点, 一是来自中医学的长期实践, 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 二是在我国临床应用30逾年, 其安全性和良好的疗效得到充分肯定, 亦未发现与其他冠心病治疗药物之间有不良的相互作用。

麝香保心丸防治冠心病的新探索 篇9

麝香保心丸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可以出现心绞痛症状,也可以是无症状性的。临床已经知道,无论是否伴有症状,心肌缺血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患者预后,心肌缺血负荷越重,患者预后越差,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

麝香保心丸是治疗SMI的有效药物

早在1997年,《中国急症医学》[1997,6(4):158]就报告了一项贾连旺等使用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前后患者SMI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有显著差异,但两组相比,治疗组差异更为显著,提示麝香保心丸疗效更优。另外,患者在SMI改善的同时,治疗组较对照组室性早搏减少,与用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且患者耐受性良好。该研究提示,麝香保心丸安全有效,可作为老年SMI的一线药物。

2006年翁国路等开展了一项为期4周、纳入120例SMI患者的研究,比较了麝香保心丸与硝酸异山梨醇酯的疗效[《潍坊医学院学报》2006,1:73]。结果提示所有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均缩短。另外,在服用麝香保心丸的过程中,未发现毒副作用,治疗安全可靠,长期服用也无耐药性。

2003年,张金生等在41例冠心病SMI患者中观察了麝香保心丸的临床疗效[《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2):47]。随访4周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ST段压低次数明显减少,压低持续时间明显缩短,而麝香保心丸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另外,治疗组患者平均心率、收缩压、心肌耗氧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则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各种类型早搏的发生次数也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此项观察结果同样提示,麝香保心丸是治疗冠心病SMI的有效药物。

中西医结合治疗SMI疗效

2003年,刘凤英等的一项研究观察了麝香保心丸联合果糖注射液治疗SMI的临床疗效[《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3,2(12):1119],结果表明,随着治疗日程后移,两组有效率均逐步提高,中西医联合治疗组的疗效从第1周的36.7%逐步达到第4周的70%,而单药组的疗效从第1周的23.3%上升至第4周的40%,可见单药组治疗期间疗效上升缓慢,总疗效不及治疗组。此项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SMI疗效更好。

麝香保心丸改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

在目前的临床诊疗中,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占冠心病患者的大多数,这些患者因心绞痛经常发作,生活和工作质量下降,而且心血管事件发生和死亡风险较高。该病的治疗目的包括:①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②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和死亡、改善患者预后。对于前一目的,西医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并且在药理学和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形成了相应的诊疗规范作为临床一线医生的诊治指导。然而,或由于西药的不良反应(如他汀类药物所致的肝功能损害、阿司匹林所致的消化道出血等),或仅由于患者对西药存在顾虑而不愿长期服用,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心血管事件二级预防则未能被满意实施。

在过去的30年中,已有多项基础与临床研究证明,麝香保心丸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稳定易损斑块和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作用,长期服用可能改善缺血心肌血供,降低心绞痛发生率,减少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保护血管内皮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而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始动因素,因此,保护血管内皮、防治内皮功能障碍已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重点方向。

已有研究证实,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降低及一氧化氮(NO)合成减少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而麝香保心丸可通过升高NO和eNOS的表达水平,发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一项纳入80例冠心病患者的研究也证实,麝香保心丸治疗3个月可较常规治疗明显改善高分辨率超声测定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治疗6个月明显改善患者血NO、NOS、SOD、内皮素(ET)水平。提示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可进一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稳定斑块

易损斑块的形成与临床急性冠脉事件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麝香保心丸可有效抑制动脉壁炎症反应,阻遏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

发生心肌梗死时,新生血管的形成可在梗死区域附近形成新的侧支循环,改善心肌缺血状态。体外研究及动物试验表明,麝香保心丸具有促进血管生成活性的作用,显著减小心梗面积,促进缺血心脏冠状动脉侧支血管生成,改善心肌缺血状态,保护心肌,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可能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灌注。

长期应用减少远期心血管事件的探索

一项纳入200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在平均随访2.25年间,治疗组在冠心病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的疗效优于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对照组(P<0.05)。这表明,长期(至少6个月)服用麝香保心丸可明显减少心绞痛及部分其他临床事件的发生。

预防PCI后再狭窄, 重视中医药在血运重建后的价值

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重度或顽固性心绞痛,血管重建是缓解患者症状的有效手段。血管重建也是改善这些患者并发症(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的重要治疗手段,但不少患者术后心绞痛复发,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仍高达30%~60%,其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血管弹性回缩、损伤部位血栓形成、新生内膜过度增生及负性血管重构等。术后仍然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其中中药是常被选用的有效药物。

VSMC异常增殖引起PCI术后再狭窄

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应用有效地阻止了血管弹性回缩和负性重构,但不能解决内膜增生问题。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异常增殖是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再狭窄等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PCI术后VSMC的异常增殖受多种神经内分泌因子调节,其中内皮素-1(ET-1)作为一种强烈的促有丝分裂原,能促进VSMC分裂增殖,最终导致内膜增厚,引起PCI术后再狭窄。

介入手术中球囊扩张或支架的机械性扩张,都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激活大量的血管活性物质,其中包括ET-1。

麝香保心丸抑制VSMC异常增殖和表型转化

观察麝香保心丸对ET-1诱导后原代培养的人脐动脉VSMC增殖和细胞周期影响的体外试验表明,麝香保心丸可有效抑制ET-1诱导的人脐动脉VSMC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但对活细胞数目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均没有影响,提示其对VSMC无毒性作用。

ET-1诱导细胞增殖是基于其刺激VSMC从G1期进入S期,因而,麝香保心丸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周期从G1期进入S期有关。

动脉血管壁的VSMC分为收缩型、合成型及之间的过渡表型。收缩型为成人正常动脉壁VSMC的主要表型,通过收缩和舒张,改变血管内径,维持血管张力,控制血压,而舒张型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主要表型,在血管损伤修复、高血压动脉硬化和PCI术后再狭窄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管损伤时,正常的VSMC能够从收缩表型转变为合成表型,导致VSMC大量增生。该研究小组的另一项研究表明,麝香保心丸在一定体外培养浓度下可使VSMC系RASMCP8的部分合成型细胞转化为收缩型细胞,抑制RASMC P8的增殖作用。

此研究为临床应用麝香保心丸抑制VSMC增殖、预防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提供了试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预防PC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证据

麝香保心丸作为一种治疗冠心病以及PCI术后再狭窄的有效药物,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一项纳入176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研究,比较了常规治疗加用麝香保心丸与单纯常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在常规应用抗血小板、调脂和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的基础上,PCI术后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半年,可较常规治疗显著减少心绞痛发作例数和临床再狭窄例数,造影再狭窄发生例数也显著较少,提示麝香保心丸具有预防PCI术后再狭窄的作用。

另一项观察麝香保心丸防治冠心病患者PCI后再狭窄疗效的研究,将60例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且已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患者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对照组仅服用基础药物。研究证实,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麝香保心丸用以防治PC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冠脉造影结果均优于单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服用安全、有效。

做了二十几年的护士

某甲到医院做健康检查,护士拿了针要替他抽血,某甲看著闪闪发亮的针头忍不住问:“会不会痛啊?我怕痛!”

护士说:“放心好了,我做了二十几年的护士……”

某甲说:“太好了,我放心了!”

然后护士一针扎下,只听到某甲杀猪般的一声惨叫,护士才缓缓接道:“没有一次不痛的。”

麝香保心丸的临床应用论文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00例患者来源于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门诊/病房病例,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3]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47岁~75岁(61.6岁±7.1岁);心功能Ⅱ级19例,Ⅲ 级25例,Ⅳ级6例。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 年龄48岁~76岁(61.8岁±7.9岁);心功能Ⅱ级17例, Ⅲ级26例,Ⅳ级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Ⅱ级~Ⅳ级;年龄30岁~70岁;知情并同意使用药物治疗。

1.3排除标准急性左心衰、活动性心肌炎、肥厚型心肌病、致命性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已手术或无需手术的瓣膜性心脏病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严重感染患者;严重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亢;脑卒中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者。

1.4治疗方法对照组按2007年中华医学会制订的心血管指南治疗,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制剂、 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抑制剂、地高辛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丸/次,3次/日。 两组疗程均为6周。

1.5观察指标NYHA心功能分级: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评定心功能[3]。6 min步行实验:参照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3]。左心功能检测:心脏彩超(日本ALOKA prosoundɑ5s)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采用德国罗氏公司Elec- sys 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采用ECLIA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法测定血浆NT-proBNP含量,检测范围为(5~35 000)pg/mL。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 FABP)试剂盒由美国ADR公司提供,血清学指标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酶表仪为Bio TeKe800v, 均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正常值小于<6.5ng/mL。

1.6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评定。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心功能恢复正常或改善2级以上;有效:临床症状、 体征有所改善,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变化或恶化、心功能无改善。

1.7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组内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治疗后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LVEF、LVEDD、LVESD、CO、SV及6min步行距离,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LVEDD、LVESD、CO、SV及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血浆NT-proBNP、血清H-FABP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血清H-FAB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详见表2。

2.3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详见表3。

例(%)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大多数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预后恶劣,确诊后一年死亡率高达40%。近年来,人口老龄化成为日渐明显的社会问题,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心力衰竭患者中,老年人比例很高,65岁以上人群的发生率为2% ~3%[4,5,6]。 美国Framingham研究也显示,50岁人群的发病率为1%,65岁以上人群则可高达6%~10%,到80岁则增加10倍[7]。 目前CHF已成为全世界的健康问题。 NT-proBNP是目前公认的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其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分泌,肾脏清除,血浆浓度较高也较稳定,便于临床检测。NT-proBNP主要反映心室压力与容量负荷的变化。有临床研究表明,proBNP的血浓度测定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8]。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一种可溶性的小分子细胞内非酶蛋白质,具有心肌特异性,是诊断早期心肌损伤的血浆标志物。

麝香保心丸是在宋代名方“苏和香丸”的基础上开发而成,目前认为麝香保心丸对心肌缺血的治疗价值并不限于对心绞痛症状的缓解。长期使用时有阻遏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并建立侧支循环,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最终达到减少心绞痛发作、减少远期冠状动脉事件发生效果。研究证明,麝香保心丸可提高大鼠心脏收缩功能,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及细胞间质重塑,改善心肌结构和功能,保护心肌细胞,提高左室收缩功能[9]。近年有多项研究分别证实了麝香保心丸在改善血流动力学、缓解心力衰竭症状、 增强心肌收缩力、促进缺血组织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形成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10,11]。

上一篇:古筝教学中的问题下一篇:会计职能的转变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