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设备(共12篇)
热工设备 篇1
1 隧道窑与轮窑
1.1 隧道窑的优点
这里介绍的隧道窑是指我国燃煤普通隧道窑。隧道窑是在窑道外码坯垛至窑车上, 卸成品也是在窑道外进行, 工人操作条件较好, 且装、出窑车较易实现机械化。轮窑是在窑道内码坯垛和卸成品的, 环境温度高, 粉尘大, 操作条件差, 且装、出窑难以实现机械化。这也是轮窑的最大缺点。虽然国外的直通道轮窑有用叉车装、出窑的, 但没有隧道窑在室外操作方便。
隧道窑是定点焙烧, 窑墙和窑顶的温度是不变的, 属稳定传热。轮窑是周而复始的循环焙烧, 因而也周而复始地加热、冷却窑墙和窑顶, 属不稳定传热。就这一点讲, 隧道窑的热能利用率高于轮窑。但是, 隧道窑要周而复始地加热、冷却窑车, 增加了隧道窑的热损失。
在生产正常的情况下, 隧道窑的闸阀提法一旦确定, 无需再动。轮窑需随着火的走动, 频繁启、落闸阀。
隧道窑的闸阀较少, 主要布置在火前进方向的预热带, 且多数处于启用状态, 而未启用的闸较少, 即使漏气也是拉火前进的。轮窑一圈均要布置闸阀, 数量较多, 且多数处于未用状态。这些未用的闸阀要使之严实密闭不漏气是很困难的。负压处窑外冷气向窑内窜, 正压处窑内热气向窑外窜, 漏气量较大。由于这些闸多数不在火前进方向的预热带, 故影响了火行速度。
例如:A厂有一条92.84 m×2.5 m隧道窑, 9对 (18个) 闸, 其中7对为烟闸, 设在预热带;1对为车底闸, 也在预热带;1对高温放热闸, 在烧成带始端, 偏向预热带。无论正在使用的闸, 还是未使用产生漏气的闸, 均“齐心协力”将火拉向前进方向, 无逆向力产生。
B厂一座24门轮窑, 内、外哈风闸多达50个, 烧一把火, 处于逆向位置的闸占3/5以上。这些闸一旦漏气, 必然产生逆向力, 阻碍火的前进。
隧道窑投煤孔少, 且主要布置在中部零压点附近, 故漏出或漏入气体不太多。轮窑一圈布满投煤孔, 数量多, 各种压力状态下均有, 故漏出或漏入气体较多。例如:A厂的隧道窑计127个投煤孔, 而B厂的轮窑多达526个投煤孔, 是隧道窑的4倍以上。
如用自动加煤器外投煤粉, 或用气体、液体燃料焙烧, 这些系统在隧道窑上设置比在轮窑上设置简单得多。
轮窑要糊纸挡, 纸挡难免出现漏气。而隧道窑无纸挡。
一般情况下, 轮窑的漏气点大大多于隧道窑的漏气点, “拉后腿”的地方较多, 故它的火行速度低于隧道窑。隧道窑的火行速度为3.5 m/h~4 m/h较普遍;而轮窑的火行速度达2.5 m/h~3 m/h的不多, 故横断面积较小的隧道窑往往产量高于横断面积较大的轮窑。
轮窑一圈要设窑门, 窑门的数量多。频繁封门、打洞工作量较大, 且门是个薄弱环节, 散热多, 故靠近窑门的制品一般欠火。而隧道窑只有前后两个门。需要指出的是, 隧道窑进车端门靠近排烟风机, 此处负压大, 如密封不好, 大量外界冷空气要漏入窑内 (有的厂由窑门漏入窑内的冷空气高达1万Nm3/h以上) , 就近进入排烟风机。进车时排烟风机基本上全抽的是进车端窑门进来的风, 火处于停止前进状态, 牵制了窑的生产能力发挥, 故窑门开启时间越短越好, 最好进车端设置双层窑门。
轮窑装、出窑时, 运输车辆需频繁进出窑道, 极易碰坏窑门, 而隧道窑不存在此问题。
隧道窑的内高可高可低;但轮窑由于要进人站立操作, 不能太低。
隧道窑的窑道可宽可窄;但轮窑由于在装出窑时要在窑道横向排放两辆或更多架子车, 故不能太窄。
隧道窑的拱顶矢高可做得很小, 甚至平顶;而轮窑 (尤其是国内用得较多的环形轮窑) 拱顶矢高一般较大, 做成平顶难度大, 投入费用高。
隧道窑的窑道内墙、内拱可用耐火材料砌筑。亦可在高温段用耐火材料砌筑, 低温段用普通烧结砖砌筑, 由于投煤孔处是薄弱环节, 且投煤孔数量不多, 故一般用异型耐火材料砌筑, 投煤孔处不易损坏。而轮窑窑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能处于高温段, 也可能处于低温段, 且投煤孔数量很多, 如用耐火材料砌筑, 投入的费用较高, 故轮窑一般用普通烧结砖砌筑, 其使用寿命不长, 尤其投煤孔处易损坏。
隧道窑如用二次进风机, 风机的位置可固定不动, 而轮窑如用二次进风机, 风机的位置要跟随火移动, 不便操作。
如某制品在窑内焙烧的预热带、烧成带、保温冷却带的长度确定后, 采用轮窑的窑道展开长度应比采用隧道窑的窑道长度长一些, 因轮窑的窑道中要空出一段作为装、出窑位置。
1.2 隧道窑的缺点
隧道窑的建设费用高于轮窑, 这是因为要设窑车、电托车、顶车机和回车卷扬机等输送设备。由于这些设备的设置, 使得隧道窑的电耗高于轮窑。
隧道窑是由若干辆窑车组成的活动窑底, 窑车与窑车接缝处很难密封严实。砂封槽缺砂时也要漏气。正压处热气向检查坑道中漏入, 致使窑车金属部件变形、开裂, 窑车轴承润滑油结焦, 从而导致窑车运转不灵活, 增加顶车机负荷, 甚至导致窑体损坏事故。窑车上、下漏风是隧道窑的最大缺点。为了彻底堵绝漏风, 有人想到用水封, 因水的密封性能好, 但在有火的窑内用水封又谈何容易?而轮窑的砖坯是码在窑道地平面上, 无上下漏气之虞。鉴于窑车是活动的, 故隧道窑的结构密封难度大于轮窑。
窑道中的窑车是一群吃能的“老虎”, 出窑时将带出一些热量至外界。
由于每辆码了坯体的窑车, 从进车端到出车端, 要经过全窑道各部位, 一旦坯垛碰内墙擦内拱, 会导致倒垛乃至窑车脱轨事故,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 要求坯垛与内墙、内拱缝隙保持40 mm左右。但不少厂担心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内拱下坠、内墙变形、窑车面耐火材料位移, 造成上述碰擦事故, 往往将边隙和顶隙留得较大, 有的大到200 mm~300 mm。须知, 该缝隙是被迫留的, 是“邪恶点”, 大量气体会由此通过, 而到不了坯垛内部去, 这不但增加了排烟风机负担, 而且降低了产量。另一方面, 由于气体热膨胀密度变小上浮, 冷收缩密度变大下沉, 故顶隙流动的气体温度高, 制品易过烧, 下边隙流动的气体温度低, 制品易欠火。据测定, 有些厂高至80%的气体是由顶隙和边隙通过的, 根本未起助燃作用。而轮窑的坯垛是不动的, 顶、边的缝隙可留得很小, 甚至紧靠内拱、内边, 轮窑不存在边隙和顶隙之虞。轮窑如某处内拱下坠或内墙向内凸鼓, 可在此处少码一层或横向少码1~2块坯体, 其他部位仍按原码窑图码垛, 比较灵活, 损失不大。而隧道窑不同, 如某处内拱下坠, 迫使窑车上的坯垛少码一层, 由于每辆窑车均要经过此处, 因此每辆窑车均要少码一层, 不但大大减少窑内制品数量, 而且造成顶隙增大, 走风增多, 损失较大。故和轮窑相比, 隧道窑的窑体砌筑质量更重要。
一旦隧道窑出现垮垛或窑车脱轨事故, 处理起来就很麻烦;而轮窑即是某窑室垮垛, 一般情况下仍然可让火继续前进, 特殊情况下, 如垮垛 (指坯垛) 面积较大, 火焰难以越过它时, 则可让火焰暂时反向行走一段距离, 创造条件使垮了的坯垛重新码好, 再恢复顺向行进。
隧道窑的窑道内要行进装着坯垛的窑车, 坯垛的稳定性显得比轮窑内的坯垛更重要;因而, 要求轨道安装精度、窑墙、窑拱的砌筑精度比轮窑的窑体更重要;隧道窑基础可靠性显得比轮窑更高, 一旦基础出现不均匀下沉, 造成轨道不平, 或窑内墙、内拱变形, 窑车就无法通过。总之隧道窑可以做到对温度曲线精确控制, 断面温度均匀, 而轮窑则不然。因此, 隧道窑可以适用焙烧高质量的产品, 而轮窑只适合生产一般性的产品。
2 其他类型的隧道窑
通常采用的隧道窑都是直条形的, 还有做成圆环等形状的, 但由于这样那样的缺陷, 此类窑形用的极少。为了集思广益, 使这类窑型不断有所提高和改进, 现特简介如下:
1972年1月丹麦锡克堡的里斯勃罗瓦厂的一座自动化圆形隧道窑投产, 其窑道形状是一圆截面, 用于烧瓦, 未能废除窑车。其特点是:作业时, 窑车底部的轨道在辊轮上滑动, 窑车不与轨道做相对运动。装、出窑在同一侧面进行, 便于搬运。
法国的一些砖厂采用自动旋转窑底的环形窑, 用连续环形旋转窑底取代窑车。其特点是: (1) 由于采用了连续式窑底, 因而消除了窑车与窑车之间的接缝, 改善了窑底的密封性能, 减少了热损失; (2) 窑底设有“连续砂封”存放砂子, 不存在砂子漏损问题, 省去了经常补充砂子的操作; (3) 利用旋转的窑底, 可在固定的位置连续装、出窑。不足之处是窑底旋转过程中有时出现偏移现象。
我国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 发明了“移动式隧道窑”。该窑的窑道为圆环形。生产时, 窑体沿直径为60 m~80 m的环形轨道上转动, 不用窑车, 将坯体直接码在窑道的地坪面上。其特点是: (1) 继承了轮窑不用窑车的做法, 从而克服了隧道窑的投资大和窑车运行费用高的缺点; (2) 继承了隧道窑在外界装窑、出窑的做法, 克服了轮窑在窑道内恶劣环境下操作的缺点。该窑的装、出窑的位置是移动的。
3 一次码烧一条龙隧道窑和一次码烧并列式隧道窑相比较
3.1 一条龙隧道窑的优点
因干燥和焙烧连为一体, 未分割, 经干燥后的坯体无须出干燥段而直接进入焙烧段, 故此窑形热损失要少些, 少进、出一次窑车, 少一道托、顶窑车工序。但这种干燥、焙烧工序均只码一次窑车。
3.2 一条龙隧道窑的缺点
干燥段只能负压排潮, 不能正压排潮;而并列式隧道窑可负压排潮, 亦可正压排潮。
干燥段顶部不宜盖钢筋混凝土板 (不能太简化) , 因为操作不当会使焙烧段的火偏移到干燥段, 烧坏钢筋混凝土板。而并列式隧道窑是干燥、焙烧段分开的, 可使干燥部分简化, 顶部可盖钢筋混凝土板。
应该指出的是, 有的厂采用并列式一次码烧隧道窑, 焙烧窑的内拱有一定的弧度, 而干燥窑的内拱是平的。这样若将就干燥窑, 坯垛顶部码成平的, 则焙烧窑中部顶隙太大, 风由此隙走的多, 致使横断面温差大, 火行速度慢;如将就焙烧窑, 坯垛顶部码成拱形, 则干燥窑两顶角空隙大, 风由此两顶角隙走的多, 造成坯垛底部脱水慢, 影响了干燥速度。正确的做法是, 干燥窑和焙烧窑的内拱形状应趋于一致。
4 二次码烧隧道窑 (配干燥室) 和一次码烧隧道窑相比较
4.1 二次码烧优点
可将干燥后的废坯剔出, 回收作为原料。而一次码烧窑干燥后的废坯必须进焙烧窑 (段) , 将其烧成废砖, 不但多耗原料、人力、能量, 而且减少了焙烧窑 (段) 的产量。
在上下温差允许的情况下, 二次码烧工艺中因坯体已经过干燥, 强度较高, 可适当增加窑车上坯垛的层数, 以提高产量;而一次码烧隧道窑窑车坯垛层数受到湿坯体强度限制, 往往码的层数较少, 尤其是原料中加入成孔剂生产高孔洞率自保温空心砖 (砌块) 时, 湿坯体强度一般很低, 宜采用二次码烧工艺。
4.2 二次码烧缺点
二次码烧的缺点是多码一次坯:第一次将湿坯体码在干燥车上, 干燥后再由干燥车卸下码上窑车, 共计两次;而一次码烧只需一次直接码上窑车。多码一次不但需多投入劳动力, 而且多一次碰坏坯体棱角的机会。
5 二次码烧轮窑 (配干燥室) 和一次码烧轮窑相比较
5.1 二次码烧优点
因入窑的是经过干燥的坯体, 强度较高, 窑内上、下温差在允许范围的情况下, 码的层数可适当多些, 因而有条件使窑道做得宽些 (轮窑一般不是平顶, 有一定的拱高, 只有窑道总高较高, 才为增加内宽创造条件;否则内宽增加到一定程度, 窑内直墙的高度就很低, 窑门砌筑有一定困难, 窑门最好在直墙上) 。总之, 轮窑窑道不能太低, 因操作人员要进、出窑门和在窑道内站立操作。
鉴于轮窑窑道不能太低, 因而湿坯垛码的也不能太低 (在一般情况下, 坯垛层数不宜少于18块) , 如湿坯体强度不高, 底层坯体承受不了上部坯体的压力, 就不能采用一次码烧轮窑。
5.2 二次码烧缺点
湿坯码到干燥车上, 经干燥后的坯体从干燥车转码到架子车上 (有些砖厂用胶轮车驼着装有干坯体的干燥车直接拖入窑内, 虽少码一次, 但也带来操作上的麻烦) , 又将架子车上的干坯体码至窑道内, 计码三次。而采用一次码烧轮窑时, 湿坯体码到架子车上, 再将架子车上的坯体码至窑道内, 共计码两次, 可少码一次。
6 隧道窑或轮窑配坯场和隧道窑或轮窑配干燥室相比较
6.1 配坯场优点
采用自然干燥, 其特点是干燥周期长、干燥速度缓慢。在人工呵护下, 对敏感性系数高的原料成型的坯体, 干燥开裂情况比人工干燥好些。因而, 在自然干燥的启发下, 有的厂即使采用人工干燥, 也先将湿坯体在厂房内静停24 h左右, 使其含水率向临界点慢速靠拢, 再进干燥室, 以提高干燥质量。利用了大自然“免费”的风能和太阳能。
6.2 配坯场缺点
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 暴雨、大风、冰冻往往给坯场中的坯体造成损失。
一般需码四次:成型后的湿坯体码上架子车, 再由架子车卸码至坯场, 干燥后的坯体码上架子车, 再由架子车卸码至窑道内 (或窑车上) , 如需干燥中途“花架”, 则需码五次。而隧道窑配干燥室只需码两次, 轮窑配干燥室只需码三次。
坯场占地面积大, 需操作工人数量多。
7 负压排潮隧道干燥室和正压排潮隧道干燥室相比较
7.1 负压排潮优点
排出的潮气相对湿度较高, 一般为90%~95%。而正压排潮一般有5~8个排潮囱, 各个囱排出的潮气相对湿度也不一样, 某厂靠近出车端的一个囱 (排出气最多的一个囱) 相对湿度仅25%~30%, 热介质利用率不高。
由于是集中负压排潮, 气体基本上不通过干燥室进、出车端外泄, 进、出车端工人操作环境较好。集中排潮便于脱硫除尘。而正压排潮如控制不好, 热介质易通过进、出车端外泄, 恶化了进、出车端工人操作环境。由于其排潮点分为若干个, 故不便于脱硫除尘。因排潮囱的高度都较低 (如高了则阻力大) , 故对周围环境产生的污染较大。
7.2 负压排潮缺点
由于排出的气体湿含量高, 故排潮风机腐蚀较快, 如热介质中含SO2较高, 排潮风机会腐蚀得更快。而正压排潮不用排潮风机。
采用负压排潮, 坯体干燥均匀程度低于正压排潮。
8 国内中小断面隧道窑与国外大断面“箱式”隧道窑相比较
中小断面隧道窑以几十万块砖, 乃至上百万块砖用手工砌筑而成, 对工人的砌筑水平要求高;大断面“箱式”隧道窑是法国工商研究及发展中心于1968年首创, 该窑多为装配式, 只需将工厂化加工组成窑的各部件组装即成, 手工砌筑工作量小。它的特点是构造优良, 密封性能好。其外部为金属结构, 内部是耐火材料, 中间夹层为耐热保温材料, 可以加压焙烧, 故窑内温度均匀, 同一横截面上温差可控制在20℃以下, 焙烧出来的制品质地均匀。
中小断面隧道窑结构简单, 主要用一台排烟风机, 多数采用全自然进风, 少数窑用小风机进行强制二次进风, 电耗少, 由于控制手段简单, 故对烧火工的观察能力、操作水平相对要求高;而大断面“箱式”隧道窑结构比较复杂, 采用多台风机, 完全强制进风, 自动控制, 电耗多, 操作工人按仪表显示的数值进行调节, 由于其外露钢管多, 造成一些热损失, 加之烟热未作湿坯体的干燥介质, 而排放至外界。据天津蓟县国环页岩砖厂测试结果:它的热耗约高于中、小断面隧道窑15%~20%。因而如何缩短外露钢管并使其更好地保温和利用烟热, 是大断面“箱式”隧道窑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9 室式干燥室和隧道干燥室相比较
室式干燥室是间歇干燥室, 隧道干燥室是连续干燥室。前者热耗高于后者;前者坯体是单层干燥, 后者坯体是叠摞干燥, 前者更利于干燥质量的提高;前者可适应多规格制品的干燥, 后者更适合于单一规格制品的干燥。
热工设备 篇2
本范本3333))))
签订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编 号:________________
承租方:(以下简称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租方:(以下简称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过双
方协商,就乙方向甲方承租设备特签订本合同。
一、租赁设备概况
二、设备使用地点及工程项目:本租赁设备仅限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程。
三、租赁设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1、甲方拥有对租赁设备的所有权。
2、乙方仅在租赁期内在本合同规定的范围内拥有该租赁设备的使用权。
四、甲方为该设备配备操作手______人,由____方负
责工资,工资每人每月__________元。
五、租赁期限及租金结算方式:
1、自________
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至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止,租赁期满,乙方将设备完
好交给甲方办理退场手续,若乙方继续使用,应在本合同期满前五日内重新签定续租合同。
2、租赁期间原则上每天平均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折合一个台班),每月累计不得超过____
小时,确因工作所需超出_____小时部分应视为加班,按超出工作小时数计收加班租赁费。设
备的租赁费按月结算____________元/月/台,_________元/天/台,如设备租赁期不足一个月,租赁费按实际天数乘以8小时结算,超出工作小时加班部分,另计收加班费。
3、经甲
乙双方协商,甲方收取乙方设备预付租金______________元,作为履行本合同的保证。
4、乙方向甲方交纳租金及保证金后,办理提货手续,自租日期,每30天向甲方交付一次租
金,租赁期满,扣除应付设备赔偿金后,甲方应将保证金余额退还乙方。
六、租赁设备的运输、使用、维修、保养和费用:
1、设备的进场费由_______方负担,退场费由______
方负担,乙方应在设备退场前七天通知甲方。
2、设备在租赁期间所需的各种油料由乙
方负担。
3、在租赁过程中,乙方承担设备易损件(如刀头、刀库等)的所有更换费用。
4、设备在租赁期间内由乙方使用,乙方应协助甲方机手做好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使设
备保持良好状态,维修和配料费用在________元以下的由乙方负担,维修费用在_______元
以上的由甲方负担,所付费用以甲方机手签字为准,由甲方负担的部分从甲方收取设备租赁
费中扣除。
5、在工作过程中,乙方若不能对设备故障进行排除,应及时通知甲方进行
维修,设备因故障造成每月累计停工三天(维修时累计十二小时折合一天)以上的部分乙方
热工设备 篇3
关键词:消防;电气设备;控制;联动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人们对住房的要求,建筑施工单位也在不断地改进技术,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建筑的安全性以及美观性。我国在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后,建筑施工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引发的建筑火灾安全事故也明显增多,这说明我国建筑行业在发展中存在不均衡问题,而且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没有做好消防电气控制设备以及联动控制设备的优化工作,使得这些设备无法发挥实用价值,没有发挥灭火的作用。
一、消防电气控制设备的分类
消防电气控制设备有着不同的种类,这些设备有着不同的应用范围,在选用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设备的特性以及适用范围,否则会影响其效用的发挥,也会影响灭火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建筑火灾事故的增多,人们对建筑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结合实际优化设备,做好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工作,使工作人员可以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对出现故障的消防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保证其功能的正常发挥。
1、风机控制设备
风机控制设备是用作空气转换的重要设备,保证风机控制设备的正常使用,可以有效的保证排风效果以及排烟效果的发挥。在发生火灾事故后,可以利用风机控制设备进行控制转换,可以将火灾造成的烟雾及时排出去,将新鲜的空气排入室内,防止人由于窒息而死亡。
2、电动防火门窗控制设备
发生火灾后,为了快速逃生,一定要保证逃生通道的畅通性,电动防火门窗控制设备有助于及时疏散人群,将人群送出火灾现场,这类设备还可以有效的排除烟雾,防止烟雾对人体器官造成损害。
3、自动灭火控制设备
自动灭火控制设备在火灾中发挥着重要的灭火功能,这种控制设备有着不同的种类,常见的有水喷雾灭火设备、泡沫灭火设备、消防栓等等。自动灭火控制设备收到信号后,会自动开启,所以,这类设备比较具有敏感性,接收器一定要正常工作,这样才能把握最佳的灭火时间,防止火势太大而无法控制。
4、电动消防给水控制设备
在发生火灾后,必须保证充足的水源进行灭火,电动消防给水装置,可以为消防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基础水源支持,可以为消防设备中注入更多的水源,这类设备可以根据火势大小,自动打开或者闭合阀门,在检测到火情比较严重后,会发出给水信号,是保证消防灭火设备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
二、消防电气控制设备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消防电气控制设备的主要功能包括控制功能、指示功能和信号传递功能。控制功能是指控制受控设备执行预定动作;信号传递功能是指消防联动控制器之间进行信号传递;指示功能是指指示电源、控制装置、受控设备的工作状态,以及指示消防电气控制装置和受控设备的故障状态。
消防电气控制设备的工作原理可以理解为是消防电气控制装置接收到现场手动控制信号或消防联动控制器的联动控制信号后,将此信号进行处理、转换,形成下一级控制信号并将该信号向受控设备发送;同时控制主电路接通或断开受控设备的电源,从而完成控制受控设备启动/停止的功能。此外,消防电气控制装置还能将受控设备的工作状态信息向上一级消防联动控制设备传送,发出显示控制装置和受控设备状态的指示信号,从而完成信息传送和指示功能。
三、消防联动控制设备的设置
所谓消防联动控制设备是指当火灾发生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开始启动,同时给联动控制设备下达相关的消防命令,消防联动就根据命令启动相应的消防设施开始运行,以达到及时控制火势的目的。也就是说,消防联动控制设备是消防系统中的主要执行系统。为此,在现代建筑中,尤其是在智能建筑中,必须要具备一些必要的消防联动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消防水泵和喷淋水泵。这类设备主要是为了在火灾事故发生后,当控制设备给其下达联动命令后,就可以启动开始工作,通过水泵的作用抽取水源进行灭火。
2、防火阀、送风阀、排烟阀、空调机、防排烟风机等,这类设备是为了控制在火灾发生时产生的大量烟雾和巨大的火焰,避免烟雾扩散,防止火焰伤及人群。
3、防火门、防火卷帘。这类联动设备是为了达到隔离人群与火灾现场的目的而设计的,当火灾发生时,消防联动控制设备会对防火门和防火卷帘发出指令,使其帮助人群撤离并隔绝火势的蔓延。
4、消防电梯。消防电梯最重要的作用是在火灾发生时迅速转移建筑内的群众,与普通电梯相比,消防电梯要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并且其电源控制要与普通电梯的电源分开,以确保当建筑发生火灾引起供电中断后仍能正常使用消防电梯进行人群疏散。
5、火灾警报装置、应急广播、消防专用电话。这类联动设备是为了在火灾发生后尽快通知到建筑各层,使所有人员都进行相关应急措施,为人员撤离争取宝贵的时间。另外,应急广播或消防专用电话可以方便消防人员对于现场灭火状况进行全面指挥,以更快更有效的控制火情。消防联动设备要实现无论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都能够启动以及运行,这样才能使消防联动控制设备更加合理有效。
四、提高联动控制设备的可靠性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联动控制设备对于建筑消防工作的开展实施所具有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提高联动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方法来实现:
1、对于重要的灭火和防排烟设施如消火栓泵、喷淋泵、正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等,为了确保动作的可靠性,应考虑多种、多地联动和手动控制方式,既有自动,又有手动,既有就地控制,又有远地控制,以增加被控制设备的可靠、及时、正确动作。
2、合理设计各类管线的走向、敷设方式、敷设场所,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避开可能对线路造成损坏的热源,与强电管线及其他专业管道保持必要的安全间距,确保消防电气线路处3、与建筑专业协调,合理确定消防控制中心的位置,以使其尽量靠近弱电管道井,使消防电气管线以最短距离汇入弱电管道井。
4、尽量采用多线制的手动控制柜,采用进口设备时,要注意其是否提供这种多线制的手动控制柜,若不提供,设计人员还需选用其他厂家的手动控制柜,并处理好接口问题。
五、结语
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除了需要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还要做好建筑的消防设计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建筑使用的安全性,才能避免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加强电气控制系统的管理工作,还要定期对电气控制设备以及联动控制设备进行安全检查,保证其可以发挥实效。在消防控制设备设计与安装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操作,如果消防设施的安装存在漏洞,则可能引发较大的火灾事故,而且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损失。
参考文献:
[1]何勇.现代化建筑中消防设备设施的设置及特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6).
[2]张国海.高层建筑消防联动系统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建筑电气,1999(03).
[3]吉光辉,葛良玉.消防控制设备设计与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咨询导报.2007(09)
提高热工设备的可靠性措施 篇4
关键词:控制系统,可靠性,有效性,技术措施
1 伊敏发电厂自动化系统运行状况
伊敏电厂现建有2台500MW机组, 是从俄罗斯全套引进的超临界直流燃煤火力发电机组, 先后于1998年11月8日和1999年9月14日投产。
2002年6月, 我厂对热控系统进行了DCS改造, 热控系统采用ABB公司Symphony Rack分散控制系统组成电站控制和监视系统, DEH就地阀门采用哈尔滨汽轮机厂提供的膜盒阀控制, 改造后对协调控制也根据电厂实际情况进行了重新设计, 实现了机炉的协调控制, 进而实现了AGC控制以及快速减负荷RB (RUNBACK) 。
作为500MW俄供大型机组, 控制系统改造后采用ABB的symphony分散控制系统, 大量的测量信号没有改变, 控制逻辑基本采用原来俄供控制原理。
2007年二期又另外新建成2台600MW国产亚临界机组, 控制系统也采用ABB的symphony分散控制系统。
2011年三期项目两台国产直流超临界机组建设完成, 目前已经正式运营中, 控制系统仍然采用ABB的symphony分散控制系统。
2 有效的技术管理是热工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
检修工作全过程管理, 对所有涉及大系统安全的外部设备及设备的环境和条件进行全方位监督, 并确保控制系统各种故障下的处理措施切实可行, 才能保证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1 随着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 自动化范围迅速扩大,
故障的分散性增, 使得组成热控系统的控制逻辑, 保护信号取样及配置方式, 测量仪表的准确性、控制系统、测量和执行机构、电缆、电源、热控设备的外部环境以及为其工作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人员的素质等等, 这中间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 都可能引发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不稳定, 都存在大量的隐患, 甚至会导致设备跳闸, 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如何做好自动控制系统从设计、安装、调试、生产运行以及检修维护的全过程质量监督与管理, 提高自动化设备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已经到了非常重要的地步。记得刚刚投产的#1、#2机组, 设备质量, 安装可靠等等达不到基本要求, 造成这两台机组频繁停机, 最多连续运行没有超过满月的时候, 竟然被称作“月机”。当然因素很多, 维护员工均是刚毕业不久的学生, 维护手段和技能不高也算其中因素质之一。
2.2 伊敏电厂对热控设备的管理逐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在以前
的检修设备的过程当中, 无论整个设备系统的运转情况是什么样子, 我们一般都是使用定期检修与校验这样的方法来进行, 那么, 这样的过程所导致的是, 所有付出的努力, 人力和财力都没有能够充分的发挥其所应该发挥的效力, 比如仪表检修前合格率达98%甚至更高, 但仍按规定的周期全部进行检测校验, 结果不仅浪费人力、物力, 由于检修人员的素质不同、监督不到位等因素存在, 很有可能增加设备的不安全因素。加上设备采购时, 流入一些质量不高的设备, 可能会降低机组修后的设备的可靠性。另外, 控制系统世界性的升级换代, 数字控制系统稳定性逐步被认识, 被引用, 我电厂也从2002年我厂对一期两台机组进行控制系统的改造后, 重要测量设备进行了大量的改进, 引进世界先进测量手段和测量设备, 这些设备可靠性和精度都大大提高, 能够在线远方测试, 能够实现长期免维护的级别。
3 可靠的设备与合理的控制逻辑是热工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
对于自动化系统来说, 其可靠性毋庸置疑的是重中之重, 那么如果才能有力的提高呢, 包括以下的内容:系统软硬件的合理配置, 采集信号的可靠性、干扰信号的抑制, 控制逻辑的优化、控制系统故障处理手段的完善与冗余设计等等。需要从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管理等贯穿整个过程。
目前大机组所采用的控制系统大多数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设备, 即使是辅机控制系统也是从国外引进的技术, 这种技术的直接引用, 就是技术吸收和应用, 有其设计成本的降低。另外可靠性明显增强。
作为大型机组要把控制误动作为保护的首要出发点, 尤其是东北电网机组上网率在全国偏低, 加上机组启停费用较高, 对电网影响也较大, 所以充分采用冗余逻辑设计方式, 对运行中容易出现故障的这类设备, 双重管理。
伊敏发电厂机组热工自动化系统采用的是ABB的symphony分散控制系统。分散控制系统可能存在的故障, 如操作员站“黑屏”或“死机”、部分操作员站故障、控制系统主从控制器切换故障或电源故障、通讯中断、模件损坏等故障时有发生, 甚至还存在过端子板起火事件。因此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控保护拒动造成事故的发生也就成为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任务。伊敏发电厂热控监督从2005年开始, 制定分散控制系统故障时的应急处理预案, 并对运行和检修人员进行事故演练。并且制定了每日的控制硬件巡回检查制度。保证设备故障能够及时发现, 通过巡检制度, 我们也发现了大量的卡件故障, 并且及时消除, 对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起了保障作用。
2009年9月, 伊敏电厂二期#3#4机组经过2年的艰苦努力, 顺利通过了国家电力生产安全性评价达标。但随着机组的运行时间延长, 为了机组在负荷变动频繁, 也不会引起的机组跳闸事件的发生, 系统的薄弱环节进行排查, 在大修期间都进行彻底改善。我们开展了一些工作:
(1) 提高TSI系统运行可靠性的若干技术措施
由于TSI系统导致机组运行异常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提高TSI系统的可靠性, 组织研讨和专业会议, 制定相应的反事故措施。提出了“优化TSI系统电源及保护逻辑, 降低单点信号保护引起机组误动, 通过全面核查TSI系统连接线路的规范性, 完善TSI系统的检修和运行维护管理, 提高TSI系统的运行可靠性”的思路, 并本着“既要防止拒动, 也要防止误动”的原则, 依据热工技术监督有关规定, 制定了提高TSI系统运行可靠性方案:一期500MW机组采用相邻轴瓦同方向的两个振动危险值“相与”输出跳机的逻辑。二三期600MW机组采用同轴瓦一方向振动危险值和另一方向振动报警值“相与”输出跳机的逻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时常发生测量一次元件与前置器或延伸电缆接触不良的情况, 造成振动值大范围波动, 而以上的控制逻辑较好的避免了上述情况发生而造成保护误动的情况。这些方案的应用卓有成效的预防多次设备误动现象, 明显改善了机组TSI系统的可靠性。
(2) 重要一次元件可靠性管理
在设计之初, 控制逻辑仅根据被控设备的工艺要求设计, 而对现场的许多实际情况未加考虑, 因此往往经不起运行实践的考验。还因为构成控制系统的测量部件 (测温元件、导压管、阀门、逻辑开关、变送器) 、过程部件 (继电器接点、模件等) 、执行部件 (执行机构、电磁阀、气动阀等) 和连接电缆等, 由于产品质量、环境影响、运行时间延伸和管理维护等因素的变化, 容易出现故障而引起。具统计, 不少故障仅仅是因为某一个位置开关接触不良或某一个挡板卡涩而造成机组跳闸。在总结、提炼伊敏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设备运行检修、管理经验和事故教训的基础上, 对保护连锁信号取样点的可靠性进行确认。例如:#4机组凝汽器真空取样管路敷设不合理, 存在积水问题, 从而导致测压不准确的现象。在2009年机组大修期间重新对取样点进行设计, 并对仪表管路进行重新设计、敷设, 经过改造后大大提高了凝汽器真空低保护的可靠性。改进部分保护、联锁的一次采样设备, 将压力开关用压力变送器替代, 此方法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3) 单点信号保护逻辑优化升级
当联锁保护用的一次元件信号不可靠, 对应系统的误动概率将会大大增加。然而火电机组保护联锁系统中的触发信号, 采用了不少单点信号。由于这些设备和系统运行在一个强电磁场环境, 来自系统内部的异常 (测量部件、装置异常等) 和外部环境因素产生的干扰 (接线松动、电导耦合、电磁辐射等) , 都可能引发单点信号保护回路的误动。如温度测量和振动信号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变送器故障时有发生, 位置开关接触不良或某一个挡板卡涩不到位, 一些压力开关稳定性差等等。而事实上统计数据表明, 单点信号保护回路的异动, 相当部分是外部因素诱导下的瞬间误发信号引起。#5机组刚刚投产, 因给水泵前置泵入口电动门运行中故障, 发错的全关信号, 造成5A给水泵跳闸。原因就是单点保护, 即入口电动门关闭, 给水泵跳闸。因一个故障错误导致机组险些停运。逻辑修改优化十分重要。其实该门故障既发全关也发全开信号, 在逻辑修改中采用全关信号“与”上全开的“非”, 这样有效遏制因阀门故障而引起的非正常设备停运。
为避免单个部件或设备故障而造成机组跳闸, 在新机组逻辑设计或运行机组检修时, 应采用冗余逻辑设计方法, 对运行中容易出现故障的设备、部件和元件, 从控制逻辑上进行优化和完善, 通过预先设置的逻辑措施来降低或避免单点信号的误动。
加强灵敏度等故障诊断功能, 设置保护联锁信号坏值切除与报警逻辑, 减少或消除因接线松动、干扰信号或热电阻故障引起信号突变而导致的系统故障。
对控制系统的硬件、逻辑条件、定值进行可靠性整理和评估分析, 对机组设备安全运行有严重影响的保护逻辑从提高可靠性角度进行优化, 对经常误跳又无法实现信号冗余的单点信号保护, 对安全运行影响不大或报警后通过运行人员的操作能确保设备安全的改为报警。例如#1、#2汽轮机轴承温度、胀差由原来的保护改为报警提示功能。#3、#4机组轴瓦温度在机组启动过程中投入保护, 并网后解除, 机组运行期间投入声光报警, 从而有效防止单点保护误发信号而跳机现象。逻辑优化7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大大提高了机组的安全运行可靠性, 有效地降低了设备误动次数。
(4) 进行有效地周期性的隐患排查活动和开展设备安全性评价
开展设备安全性评价。对于新建#5、6机组, 我厂已经从设计阶段的设备配置开始, 安排大量人员进行重点深化基建的安装调试质量的评估, 热工自动化专业派出了两位有经验的技师进行参与评估, 在审视设计、选型、安装调试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遗留问题, 提高基建移交商业运行机组热控系统的可靠性, 改变过去新投产机组移交生产就是改造工作开始的局面。对于运行的4台机组各种设备不断的进行评估, 量化到点。从运行、维护、检修到管理, 重点是对控制逻辑的条件合理性和系统完善性, 保护信号的取信方式和配置, 保护联锁信号定值和延时时间的设置, 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检修维护质量, 技术监督力度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对设备内部过程和微观变化的分析, 掌握设备状况的变化趋势, 以此判断安全程度, 对出现的新问题老问题提出大量的有效的预防措施, 从而有效的防患于未然。
(5) 坚持不懈地进行职工培训
随着新建机组增加, 新人的涌入以及成熟技术人才资源的流逝, 伊敏电厂面临人员技术素质跟不上需求的局面。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人员技术素质, 是做好检修维护工作的基础。因此为推动培训工作健康开展, 我厂热工专业编制了系统培训教材, 并建立岗位证书制度, 用以指导热工专业及班组的培训工作;通过班前会对班组成员技术问题提问式的测试, 促进技术培训工作的深入;另外, 我厂每年还开展行业技术操作比武竞赛, 调动专业人员自觉学习, 达到一岗多能的的效果。更主要的, 最近一年来, 产领导对技术培训的支持, 下令每周三下午为培训时间, 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前制定人员做好教材的准备工作, 经过班组, 专业验收和合格后方可进行公开讲课, 效果很好。这些工作都有效了遏制了热工技术人员的在检修和维护工作中可能会出现错误的操作, 对设备安全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 总结
热工设备 篇5
从煤炭化验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组成部分相互关系、共性问题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全局进行战略研究,建议学科领域科技研究方向为:新型传感器及信息获取技术;与国家重点工程相配套的过程控制系统和测控装备及其系统集成技术;精确制造中的测量控制技术及仪器仪表;微分析仪器及其关键技术;煤炭化验仪器设备及其关键技术。(洗煤厂专用化验设备,焦化厂化验设备,煤碳指标化验设备)
1.新型煤炭化验仪器及信息获取技术
2.化验仪器技术不仅是煤炭检测的基础,它也是控制的基础。这不仅是因为控制必须以检测输入的信息为基础;并且是犹豫控制达到的精度和状态,必需感知,否则不明确控制效果的控制仍然是盲目的。
煤炭化验仪器信息的获取、自动感应门传感技术是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技术;新型传感器是发展高水平测量控制仪器仪表的基础。传感技术已成为制约煤炭化验仪器设备发展的瓶颈。新型煤炭化验仪器及信息获取、智能通摆闸传感技术主要是对客观世界有用信息的检测,它包括有用呗测量敏感技术、涉及各学科工作原理、遥感遥控、新材料等技术、信息融合技术;传感器制造技术等,信息融合技术(洗煤厂专用化验设备,焦化厂化验设备,煤碳指标化验设备)设计传感器分布、微弱信号提取(增强)、传感信息融合、成像等技术、传感器制造技术涉及微加工、生物芯片、新工艺等技术。
3.与国家重点工程相配套的过程控制系统和煤炭化验装备及其系统集成技术
工业发达国家高新技术煤炭化验仪器仪表产品品种约占总品种的75%,而国内还不到20%.工业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的仪表品种国内满足率,一般性工程项目达80%,大型工程项目还不到50%,主要缺少智能化和高精度、酒店智能门锁高可靠性、大量程、耐腐蚀、全密封、防爆等有特殊要求的自动化仪表品种。安防监控
浅析高校设备管理及设备管理制度 篇6
关键词:高校;设备管理;管理制度
一、设备管理及管理制度的含义
设备管理主要研究对象是设备,以设备生产经营目标为依
据,追求设备生产综合效率为目标,通过运用各种先进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从规划、设计、选型、制造、购置、安装、使用、保养与维护、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进行的管理。设备运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基本形态:物资运动形态和资本运动形态。物资运动型态的管理称为设备技术管理;设备资本运动形态管理称为设备经济管理。设备管理统筹这两方面的管理,使设备技术管理与设备经济管理相结合,科学统筹管理,发挥设备的最大效益。
1.设备管理的意义
科学有效地进行设备管理是每个企业单位的设备管理宗旨,而设备管理的真正意义包括以下几点:
(1)设备管理是企业单位进行生产和研究的物质基础,它保证了设备生产的稳步提高、新产品研发的质量、降低了设备生产和研发的成本。完善的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市场竞争能力,使设备相关的费用(能源消耗、维修、税金等)在产品成本中比重减低,提高企业的效益。
(2)搞好设备管理能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在大部分企业单位中,设备占固定总资产的70%以上,只有搞好设备管理才能管住大部分的固定资产,保证固定资产的不断增值。
(3)购置或者开发先进设备,必须建立在企业单位具备先进设备及良好的管理水平之上。在购置或引进设备时,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与技术论证,保证设备的使用率和使用效果。设备管理部门不仅要负责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更需要发挥设备投资的最大效益。
2.高校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中由于设备可流动性强、种类繁多、易损坏程度不一等因素导致设备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许多高校设备管理存在报废频繁、设备“私有化”、设备重复购买、维护维修不及时等现象严重,总结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使用率低下
许多设备在采购计划论证时缺乏科学论证,有的只为一时所需甚至盲目采购而毫无利用率可言。许多高校的一些学院为了争投资、争设备,大量采购设备而不去使用,造成大量设备的长期闲置。有些大型仪器的购买只为某个老师教授的科研课题,一旦课题结题造成设备的荒废。
(2)设备共享率低
由于高校各个学院间的相对独立,学院采购的设备使用权限仅限制在学院内部,不能够进行全校间的共享,存在重复采购的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由于没有相对于的设备开放渠道,许多贵重设备有专人管理,变成“私人化”设备,一般很少能开放共享。
(3)设备管理维护人员素质低下
由于高校内部员工存在流动性,新的设备管理员不愿意主动学习,设备日常维护不能及时高效,设备损坏率提高。
二、采取的措施
1.由设备处统一组织定期设备使用率检查,建立可行的设备管理制度。每台设备设定专门的责任人,规定设备责任人做好日常工作记录,定期向设备处上报,方便设备使用率检查。设备处建立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每年进行设备使用状况和使用率的评分评比,通过校园网公布评比结果并做出相应的奖罚制度。
2.在高校中建立中心机房,管理权在学校,各个学院可以根据各自的教学要求在教务处统一排课,做到资源共享。建立多个实验大楼,建立一套相应的对内开放、对外收费的体系,将实验设备资源共享率大大提高。
3.高校各个院系选择设备管理员时,首先要求具有爱岗敬业、公正无私、高度责任心和强烈事业心,这样能保证设备管理维护公正及时。其次,设备管理员需要进行业务培训,是管理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包括各个设备的日常维护、设备使用注意点、适用范围等。
高校设备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方式、提高设备管理员的素质及能力,才能使高校教育研究事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陈勇.高校设备管理的几个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05).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阴工学院)
热工设备 篇7
关键词:火电厂,热工设备,汽轮机TSI系统,优化
引言
火力发电对于满足当前社会中电能的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我国环境资源约束大、 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大背景下, 火电厂在我国人民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与建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 其单机容量不断增大, 体现出越来越高的自动化、 智能化等特征。 在火电厂所有的设备与设施中, 热工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其能够在机组运行和启停的过程中发生危险及异常情况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从而有效应对这些发生的紧急情况。 然而当前火电厂中, 大部分的热工保护系统多少都会存在拒动、 误动等现象, 对于机组的安全运行产生了极大的威胁[1,2]。下面笔者将对火电厂热工保护系统发生拒动、误动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针对原因对热工保护系统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1 火电厂热工保护系统
1.1 硬件组成分析
火电厂热工保护系统的硬件构成部分主要有保护执行回路、 输出模件、 控制器、 输入模件以及测量元件。 其中, 测量元件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检测整个机组设备的大体工作状况, 然后通过输入模件的作用把获得的各方面信息最终传输到控制器之中。 此时, 控制器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利用算法和设置的基础上, 进一步发出有用的控制信号, 最后借助输出模件的作用, 把控制信号输送到输出模件之中。 保护执行回路就能在参考动作信号作出动作, 最终对机组有关设备出现的危险或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为机组的稳定及安全运行奠定重要的基础。
1.2 拒动、误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导致热工保护系统发生拒动、误动的主要原因有: 设计安装调试存在缺陷、 人为因素、 电源故障、 热控元件故障、 D C S软硬件故障以及电缆线故障等。 随着D C S控制系统应用的不断推广, 在火电厂人工保护过程中加入了一些十分重要的过程控制, 从而有效提升了机组运行能力和运行时的安全性。然而D C S软硬件发生故障的话, 则可能会导致出现保护误动等方面的文坛, 例如信号处理故障、 通讯障碍, 有时候也会发生设置错误。如:
(1) 电磁阀元件老化、流量、压力以及温度等方面因素出现异常, 都会导致产生故障误发信号, 从而诱发输机、 主机出现拒动误动等故障。
(2) 空气潮湿、电缆线老化、接线进水以及绝缘破坏等则会导致电线发生很多的文坛, 如短路和断路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同样会导致整个热工系统出现故障。
此外, 其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安装不当、 工作因素、 设备电源等方面存在不足, 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热工保护系统出现拒动误动等故障。
2 火电厂热工保护系统优化研究
火电厂热工设备保护系统地位非常重要, 是系统中的重要内容。 传统开关控制系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其在设计的时候往往都是从火电厂生产方面需求考虑的, 在提高热工系统的运行能力方面则有所欠缺, 其合理的设计思路并没有过多的体现[3]。
2.1 开关容错优化设计分析
火电厂以往的热工保护系统运行过程中, 设计开关容错模块时都是按照设备和工艺要求开展的。 该设计思路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特别是在变送器、 一次元件、 逻辑开关以及继电器等硬件设备, 这些元件是否能够一直可靠运行, 主要取决于维护管理、 运行时间、 运行环境以及产品质量等因素受到很大的影响, 一旦这些环节出现问题, 可可能直接导致热工保护系统将错误的动作发出去, 进而产生误动或拒动等现象, 对机组的安全生产和稳定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4]。所谓的容错优化设计, 就是指的是在设计开关系统操作逻辑的时候, 对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与研究, 从而体现进行逻辑措施设置, 这样一来就能有效避免出现逻辑控制失效等方面的问题。
火电厂热工保护系统本身的容错能力只有在具备容错技术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出来, 借助其能够对故障作出科学的检测、 识别与隔离措施, 从而在发生故障之后使得整个开关控制系统进行重构, 逐步提升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5]。 就当前的情况而言, 一般说来, 容错控制技术就是为了针对变动器和执行器出现故障而发挥有效的作用的。 然而在火电厂的热工保护系统中, 该技术本身的逻辑参数一般都是通过对电机线圈和轴承的温度进行的, 一旦温度信号在设定值之上时, 则就会对保护动作产生触动[6]。然而因温度测量回路会出现断线故障和接触不良等情况, 有时候就会诱发拒动、 误动等问题, 所以需要全面监测测量回路, 当回路正常时再依据设定的值对保护动作进行设计触发, 当回路不正常时则就会触发报警信号, 等到回路故障消除之后再将其切换为正常的状态, 从而保证其能稳定运行。 该容错设计思路不仅能采用温度控制, 还能在风量保护系统和风烟系统压力中使用, 从而防止出现误动的问题。
2.2 逻辑代数优化设计分析
火电厂整个热工保护系统中, 当开关控制逻辑发生补充或是修改之后, 一般就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从而就导致整个系统发生错误。 对其维护管理和安全性产生影响。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 在设计热工保护系统开关控制逻辑时, 相关设计人员应当追求的是简单方便、 容易操作, 因为无论多出何种元件, 或者增加了一个环节, 都可能会导致出现系统故障方面的风险。然而在以往的热工保护系统中, 缺乏PLC、D C S的应用, 导致其控制回路较为复杂[7]。采用逻辑代数则能够对逻辑控制回路进行科学的设计与分析, 对于开关量控制逻辑作出科学的等效变换, 这样就能够使得逻辑控制简化与分析变得较为容易。 逻辑非、 逻辑加、 逻辑乘是基本而常见的逻辑运算, 利用该逻辑运算, 在借助相关规则的基础上, 最终实现复杂的逻辑关系。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 火电厂热工保护系统开关量控制逻辑其实不算复杂, 通过一系列的数学计算方法, 如定律交换、 逻辑代数等, 再应用配项法、 消去法、 吸收法以及并项法等就能实现逻辑控制的关系, 从使得整个系统变得更加简化与明了, 不会出现太过复杂的逻辑关系, 最终为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奠定保证。
3 汽轮机TSI系统保护优化对策分析
3.1 汽轮机TSI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汽轮机安全监视系统T S I是汽轮机一项重要的监测保护系统。 该系统在整个运行的过程中, 可以对汽轮机参数发生的任何变化进行监视, 只要参数超过极限值就会触动报警信号, 此时保护系统就会自动驱动汽轮机出现跳闸现象。 要想保证汽轮机T S I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就应当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某省在线运行的TSI系统主要有德国Epro公司的MMS6000系统和本特利3500及3000装置, 经过该省各火电厂TSI系统展开的分析和研究, 对其在运行时发生的系统误动和拒动现象[3,4,5], 主要包括: 第一, 绝对振动单点信号保护误动的概率较大。 该省火电厂机组运行中对于汽机振动的保护, 一般都是通过绝对振动信号进行触发。 而对于外部的电磁场来说, 其产生的任何变化都会造成错误的振动速度, 进而导致输出错误信号。 第二, 从电缆延伸至前置器的接头出现了污染和松动的现象。 第三, 受到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 就会使得整个信号出现问题。汽轮机TSI系统的一次元件使用的探头是电涡流的, 当外部的磁场影响到线圈的磁场的时候, 则电涡流强弱就很难将被测物与探头之间的距离反应出来, 诱发测量异常。 除此之外, 接地不规范, 导致串入干扰信号以及测量回路电缆老化等都是存在的问题。
3.2 汽轮机TSI系统保护优化分析
随着当前市场上发电成本的逐渐增加, 我国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加大, 所以如何保证汽轮机TSI系统能够具有可靠的动作信号和准确的参数, 从而逐步提升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逐渐成为各个发电集团面临的主要问题[6,7]。在全面分析故障问题及影响因素之后, 再对TSI系统作出进一步的优化处理, 最后降低单点信号保护导致的误动率, 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优化措施。
第一, 汽轮机TSI系统建议采用常开信号作为跳闸信号;第二, ETS在接受TSI系统输出的停机开关量和轴承报警信号, ( 当机头所朝方向就是气机, 如果转子转动的顺序是顺时针, 则可以设左探头为X向;如果转子的转动方向是逆时针, 则可以取右探头为X向。) 无论是轴承方向任何一端轴振信号在达到停机设定值的时候, 同时其他的轴振信号达到报警设定值并持续数秒的时间。此时, ETS就会发出汽轮机遮断的信号 (参考某常规火电厂600MW机组振动停机逻辑) 。 其中涉及到的技术改进材料包括继电器、 接电线端子、 端板、 标记座、 空白标记条、屏蔽电缆、导线等等。
4 结束语
火电厂热工保护系统对于整个电厂机组设备的安全运行意义重大, 但由于整个系统涉及到很广的范围, 并且组成结构十分复杂, 工作较为繁琐, 因而往往容易由于自身系统的文坛导致出现拒动误动等现象, 为了避免出现这方面问题影响到火电厂的正常运行, 应当采用逻辑代数优化的方法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系统。 尤其是在汽轮机TSI系统保护优化方面, 其在经过优化之后有效减少上述提到的各类问题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丛雷, 李硕.浅析电厂热工保护系统的常见故障及防控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08:132.
[2]朱晓星, 刘武林, 王伯春, 谢红卫, 袁艳纯.600MW机组热工主要保护系统的分析及完善[J].中国电力, 2010, 03:42-45.
[3]徐艳军.BN3500汽轮机监测保护系统在某厂300MW机组改造中的应用[J].湖南电力, 2012, 03:54-56.
[4]张秋生, 范永胜, 史文韬, 胡晓花, 丁俊宏, 高爱民.1000MW汽轮机组轴瓦振动保护误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电力, 2012, 12:7-11.
[5]张步和.基于PLC的火电厂汽轮机热工保护系统的设计及实现研究[J].科技创业家, 2013, 09:128.
[6]费阳阳, 李兴照.汽轮机检测保护系统安装要点及示值异常的鉴别[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04:78+80.
热工设备 篇8
关键词:设备,润滑,管理
中原油田采油厂特车大队有400型和700型水泥车、油水罐车、汽车起重机、清蜡车等特种车辆共93台, 担负着油田采油、井下作业的扫线、洗井、冲沙、酸化、挤堵等各类施工任务。设备多在高温、高压、高速下运行, 使用条件苛刻, 且在野外露天作业, 运行环境差。因此, 设备润滑管理采取了有效措施, 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推行油液监测技术
推行油液监测技术是实行按质换油的基础。掌握和控制油品运行状态, 实行按质换油, 彻底改变“有油就跑、缺油就加、坏了再修”的局面, 不仅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而且也降低了修理费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油品监测工作, 在原有润滑站的基础上, 重新规范了油液化验实验室, 淘汰了一部分陈旧落后的化验仪器, 购置了YN-6全自动黏度测试仪、石油产品水分测试仪、开口闪点测定仪、机械杂质测定仪、酸值测定器等29台, 使油品监测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
1. 油液监测技术的主要作用
(1) 新油质量的把关监测:加强监测, 把好新油的质量关, 防止各类伪劣油品进入, 是保证设备润滑与正常运转的先决条件。
(2) 按质换油:按质换油是根据润滑油的劣化情况, 合理及时地更换润滑油, 既保证了设备润滑, 又不浪费润滑油。
2. 油液监测实施
(1) 油品快速测试仪:使用YYF系列油液质量快速测试仪, 经过简单操作, 就可测出油液污染类型及综合质量指标。每月对特种车辆逐台进行快速测试仪测试, 对于油品测试不合格的再进行一次理化指标化验, 最终决定是否换油。这样不但可及时掌握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油品质量变化的规律, 而且保证了设备用油质量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油液理化指标化验和光谱分析相结合:由于客观条件限制, 目前主要开展了油品黏度、酸值、机械杂质、水分、闪点等8项理化指标化验, 对于需进一步确定和跟踪监测的油样则及时送到局装备监测总站进行光谱分析。理化分析和光谱分析的有机结合, 不但为设备按质换油提供了依据, 而且为开展预测性维修提供了条件。
实施油液监测可实现对设备故障的早期预警。在2009年第一季度车辆的油品抽检化验中, 有两台车因机械杂质过高而换油, 三台车因运动黏度降低而换油, 一台车因含水 (因缸盖裂纹漏水) 过高而换油。一台车闪点、运动黏度比新油分别下降83℃和51%, 据此分析此车存在燃油泄漏问题。经解体检修发现高压油泵油封漏柴油, 喷油器喷油针阀烧毁。另外, 一台因运动黏度降低而换油的车在5月设备检查中油品还是不合格。把该油样送到油田装备监测总站进行光谱试验, 证实油液中铬、硅、铝元素含量过高, 解体检修发现原因是进气系统密封不严、发动机活塞环磨损过度所致。
3. 油液监测技术的应用效果
由于充分发挥了润滑站的作用以及油液监测技术的应用, 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1) 2009年, 中原油田采油厂特车大队设备由87台增加到93台, 但2009年上半年的维修费用不仅没有增加, 反而减少到60.3万元 (去年同期维修费用为98.6万元) 。
(2) 2009年上半年与2008年同期相比, 部分发动机修理情况和换油周期见表1。油品检测技术的应用使设备修理间隔、换油周期延长, 节约了修理费用, 而且避免了油品的损失和浪费。
(3) 中原油田采油厂特车大队2009年上半年润滑油费用比上年同期节约11.19万元。其中, 2009年上半年发出CD15W/40机油共4.8t, 比2008年同期节约4.1t;HM-46液压油0.83t, 比2008年同期节约1.3t;LG-90齿轮油0.71t, 比2008年同期节约1.7t;CF-4机油1.7t, 比2008年同期节约2.3t。
二、强化设备现场润滑管理
(1) 认真对润滑油品存储及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严格执行油品“三过滤”制度。
(2) 坚持设备清洗后换油。由于大部分T815车型属超期服役设备, 换油时不清洗发动机会造成新润滑油的污染。因此应严格按照发动机清洗技术标准进行清洗, 通过清洗换油, 会使车辆在加速性能等方面得到提高。
(3) 根据400型、700型水泥车的特点和运行条件, 针对平台上部沃尔沃发动机和曼哈姆发动机工作条件, 及时对其润滑油进行升级, 采用CF-4柴油机油, 取得良好效果。
三、提高设备润滑性能
(1) 2008年经油品理化分析, 有部分T815车辆发动机油运动黏度和闪点降低, 原因是燃油滤清器密封不严, 过滤效果不好, 使高压泵柱塞和喷油头卡死, 造成燃油进入曲轴箱。把滤清器改成一次性的双筒滤清器后, 问题解决。
(2) 400型、700型水泥车和油水罐车采用斯太尔车型底盘, 在运行中发现该种车型的刹车机构中润滑结构设计不合理, 黄油不易加入, 另外黄油加注点靠近轮胎内侧, 无法加黄油。针对这种情况, 对该种车型的刹车润滑部分进行了改造。
原结构 (图1) 中, 进入三个润滑孔的黄油到了三个润滑点后, 只停留在三孔的部位, 不能分布到滑动轴承套的其他位置。黄油嘴设计的位置在轮胎内侧, 操作很不方便。
润滑部分改造后的结构图见图2, 改造的最主要目的是改变润滑系统和润滑方式, 把“∞”油槽车削到凸轮轴上, 对进油路线进行改造, 直接经过凸轮轴上的中心油道进入, 再进入滑动轴承套孔、小孔后, 经过“∞”油道进入润滑面, 保证润滑油均布在配合面上。此后, 后桥的两轮刹车机构加注黄油时可以在平地上直接完成, 中桥加注黄油时, 可把车停到地沟上, 从下往上加注黄油。
热工设备 篇9
因此, 需对设备润滑油采取按质换油, 对公司关键设备的润滑油进行运转全过程监测, 以保证设备完好。
一、完善油水管理网络, 狠抓基础管理
建立完善了设备润滑管理制度, 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如建立了油水润滑采购制度、入库验收制度、油库管理及安全制度、润滑油的质量检查和更换制度及润滑工作安全操作规程等。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掌握设备结构特点和润滑要求, 严格执行定人、定质、定点、定量、定期监督换油制度, 对新购设备要进行磨合运转, 全面清洗检查, 进行合理润滑, 使集团公司设备管理机构形成网络化管理, 规范统一了设备油水记录, 设备油水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建立健全设备润滑档案
根据上级设备管理的要求和公司施工的特点, 定期统计公司月度油品化验情况, 编制润滑手册和润滑图表卡片, 建立设备润滑档案, 按设备卡片发放油料, 编制润滑材料消耗规定。选好油品, 严格执行换油标准, 逐步做到进口油国产化, 以降低成本。油品要采购大型厂家的产品, 做到货比三家。验收化验要严格要求、有记录, 入库做到油品专管、专线、专罐储存, 杜绝混油, 保证油料不变质。油料发放要有记录, 双方签字。保证油品的质量和用量。严格按照油品管理的“十六字”方针和“三过滤、一沉淀”的要求, 严格油品的入库验收和交接, 确保设备用油质量。
三、落实油水管理制度, 加大设备检查力度
对于新购润滑油的监测, 一是对供应站采购的油品要检查是否有产品抽样检测批号, 二是对各工地采购的油品, 公司油水润滑站要进行使用前质量检测。
根据我单位设备分布广、点多、线长的施工特点, 集团公司对道桥工程处、建筑安装工程处外部施工单位, 都配备YYF-V快速油质检测仪, 对在用设备的润滑油品进行定期监测。对快速油质检测仪检测不确定的油样, 及时送往公司油水化验室进行定性化验, 以确保在用油品的使用质量。
如2012年3月12日, 在对公司道桥四处沥青撒布车发动机15WCD40机油进行检测时, 发现综合指标过高。为此将监测油样及时送往公司油水化验室进行定性化验, 并及时换油, 避免了发动机抱轴事故的发生。2012年11月5日, 在对新疆西部建安处2台轮拖焊防冻液检测时, 发现防冻液冰点只有-3℃, 现场要求立即更换, 保证了设备安全过冬。
2012年集团公司设备管理科共进行油水检查3次, 2013年共定性检测设备282台次, 共查出不合格油样16个, 要求立即进行更换。抽样化验新油样18个, 检查设备防冻液78台次, 同时, 不定期到安徽、江西、新疆、四川普光和濮阳周边施工工地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 增强了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设备油水管理的责任心。
四、结合公司特点, 加强设备的维修油水管理工作
结合公司设备施工特点, 对公司每月下达的设备维修计划, 要求设备二保用油检测率达到100%。并利用施工淡季开展冬季设备维护检修工作, 对工地撤回的设备逐台进行用油检测。对需维修的设备根据运行大表进行用油检测, 使设备用油作到按质换油, 保证来年设备的正常使用。
通过开展设备维护油品检测, 设备维修油品的更换走向正规。要及时掌握再用油品污染变质的发展趋势, 指导设备操作人员更换润滑油和滤芯, 减少设备维护费用。润滑油变质趋势的分析, 还能帮助操作人员查找设备故障原因, 减少机械故障的发生。
五、加大油水检测仪器的更新, 保证检测工作质量
根据上级要求, 公司按照标准建立了油水监测站, 理顺了油水管理工作。为了保证油水化验室工作的开展, 公司对化验室进行改造, 每年投入资金2万余元, 购进了化验所需的耗材和更新部分仪器。如先后购进4台YYF-V快速油质分析仪。对部分化验仪器进行了维护保养, 对黏度仪、软化水装置、抗泡沫化验仪器和闪点实验仪器都进行了维修。各单位加强了油水使用检测及检查力度, 做到了使用前、使用中润滑油的定性、定量检测, 按标准加注润滑油, 节约了费用, 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六、油品检测技术的应用
1.在设备使用单位和基层班组设立专职、兼职油水管理员, 形成了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设备油水监测管理体系。
2.配备油品检测快速分析仪器, 在各基层开展油品检测工作。
3.定期进行油品检测仪器使用维护培训, 建立了设备油水润滑计算机档案库, 对每台设备润滑油的润滑部位、型号、用量、换油时间等进行填报, 实行油品动态管理。
4.根据设备的价值、重要性以及投产日期, 将公司所有设备分成三级监测:一级监测为公司新投产或关键设备, 如特种设备4000型沥青砼搅拌站、ABG423沥青摊铺机、TAN8620沥青摊铺机等;二级监测为公司主要设备, 如沃尔沃360BLC挖掘机、凯思240挖掘机、凯思430多功能装载机、宝马BW203振动压路机、PQ190平地机, 其余设备为三级监测。
由于检测跟踪到位, 及时消除了发动机故障隐患, 节约了设备维修费用, 延长了设备大修周期。
七、经济效益
2012年集团公司道桥工程三处润滑油实际用量见表1。
热工设备 篇10
一、发挥耗能设备监测作用, 确保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1. 以耗能设备的经济化运行为目标, 实施状态监测工作
耗能设备 (指油田生产所需的耗能大、主要生产及生产辅助设备, 如抽油机、注水泵、输油泵、注聚泵、注汽锅炉、加热炉、通井机及运输车辆等。) 监测技术是实现设备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胜利油田监测部门把耗能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中最有效和最直接的现代油液分析技术作为状态检测的切入点, 到2007年已有286台重点耗能设备纳入监测范围。
对这些设备传统的维修方式是事后修理与定期维修, 其缺点一是计划外维修比例高, 二是计划维修可能造成维修过剩。如果不能监控此类精、大、稀、关耗能设备的运行状态, 造成非计划停机, 不但增加耗能设备维修成本, 而且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007年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对在用重点耗能设备进行抽样检测897台次, 获取数据1.6万多个, 为设备管理提供了大量的运行状态信息和针对性的维护建议, 很多耗能设备根据监测结果延长了换油周期或推迟了检修时间。
2. 以监测数据为依据, 提高耗能设备管理技术含量
从1999年起, 胜利油田在设备年审工作中引入设备监测技术, 通过采用现场油液分析及振动、温度、噪声监测等方法, 把检查的重点从外观检查和局部解体检查转移到设备的内在技术性能评价上来, 使设备的监督检查从单凭眼看、手摸、耳听等感官定性检查向主要依靠科学仪器, 用监测数据来评价。此项活动还推动了二级单位的设备监测工作, 现在多数单位成立了专职的设备监测机构, 根据各自特点, 配备了相应的监测仪器。
耗能设备监测力量的加强, 使故障率逐步下降, 确保了耗能设备的完好率, 提高了耗能设备的系统运行效率。以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为例, 烧电机、转子轴承损坏等故障由2000年的15次/年降低到目前的2次/年;转子找平衡的次数由55次/年下降到2007年的10次/年, 节约了大量的维修成本, 提高了耗能设备的运行效率。
3. 以保障安全生产为基础, 推广实施油田生产安全检测与评估体系
胜利油田各联合站油气生产设备和油井生产设备是采油生产的关键设备, 由于长期在恶劣环境中作业, 以及生产设备工作的连续性特点, 抽油机运行过程中发生轴承断裂翻车、注水设备和输油机组轴瓦烧毁等故障时有发生, 给油田生产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2002年末, 油田检测在用抽油机528台, 存在严重问题的有21台。如某型抽油机经现场检测噪声大, 平衡度仅为43%, 轴承磨损程度严重, 不仅存在着抽油机轴承断裂翻车的故障隐患, 还存在着油井低效率运行现象。根据油井现场测试结果, 有关管理部门对其中11台抽油机进行了大修, 10台抽油机进行了节能技术改造。
鉴于这种情况, 胜利油田各采油厂每年把油田生产设备检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每年都要对在用主要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跟踪检测。设备管理部门依据检测结果对存在缺陷的主要生产耗能设备制定相应的维修计划, 对达到设备使用期限的生产耗能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 对仍能继续安全使用的生产耗能设备进行保养和预知维修, 有效避免了各类生产耗能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保证了油田的安全生产。
4. 开展专项耗能设备监测, 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耗能设备监测的作用不仅能对单台设备的运行情况作出判断, 而且可以对同一类设备作出综合分析, 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油田的抽油机、电机控制柜及相关的节能降耗产品, 生产厂家众多, 质量参差不齐, 缺乏统一、科学的评价依据。以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为例, 2005年该采油厂委托技术质量监督站设备监测部门对其油气集输大队二号联合站节能工程示范区内的部分抽油机进行抽检, 共测试抽油机332台, 测试输油泵机组六台次, 注水泵机组八台次, 加热炉12台次。从检测情况看, 节能工程示范区收到良好示范效果, 各系统效率均得到普遍提高, 其中机采系统效率提高明显, 达到31.88%。示范区内对双驴头节能抽油机、高效加热炉、高效输油机组和注水机组等进行技术改造取得成功。但也发现一些代表性的问题, 主要有部分抽油机变速箱磨损严重、永磁同步电机存在不同程度的退磁现象等, 为管理部门对抽油机的专业化管理及下一步新机的购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耗能设备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兼顾当前、放眼长远, 深化耗能设备在线监测工作
从耗能设备监测工作中见到效益, 一般要经过投入阶段、效果不明显阶段和效益逐渐显现三个阶段。随着安全意识的增强和上级严格要求, 设备的所有者和使用者, 对有关安全方面的监测比较容易接受, 而对于耗能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 还不能全面正确认识。受经营成本的制约, 某些单位的监测工作不能大面积推广, 存在着以单机监测代替多台同类型设备监测的情况, 部分重点耗能设备未纳入监测范围, 造成了这些耗能设备的监测失控。
目前监测费是从维修费中列支, 支取比例没有标准, 监测费用不能有效保证, 更不具备针对性, 无法明确计算投入产出比,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耗能设备监测工作的发展。通过对宝钢等单位的实地考察发现, 他们是根据需要, 单列出每台重点设备的专项检测费用, 专款专用, 在监测技术的保障下, 非计划停工损失和维修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种做法值得油田借鉴。
2. 以设备监测技术推动耗能设备资源化管理
在装备管理观念从保障有余型向效益需求型的转变中, 油田开发部门加大了对耗能设备的报废更新力度。修井作业机、水泥车、抽油机、注水设备、注聚设备、轻烃加工设备以用油气生产处理输送设备等耗能设备资产价值高、数量多、自身状况千差万别, 单纯使用新度系数、原值、使用年限、折旧等静态的账面数据计算出来的设备价值, 不能真正体现耗能设备的技术水平, 在做出留用或报废决策时, 会造成资产浪费或给安全生产带来严重的隐患。如果用监测技术作为耗能设备资源化管理的技术支撑, 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静态指标为计算依据带来的评估误差。
在新设备投用和设备大修后, 如果用设备监测的方式对设备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测评, 以测评后的质量符合程度来进行结算, 不但可以最大程度保护使用方的利益, 而且能够挑选出诚信度高的供应商和制造商, 增加耗能设备购置人员和维修人员的责任感和约束力。
3. 加强耗能设备监测技术队伍的建设, 推动监测技术进步
长期以来, 耗能设备监测工作人员都以例行监测和为生产服务为主, 没有将耗能设备监测工作的内部有偿服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表现出耗能设备监测工作者开拓市场和经营的意识较为淡薄。要解决这个问题, 还应加大职工的经营管理知识培训, 提高耗能设备监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经营意识。同时加大耗能设备监测人员队伍建设, 增加监测力度和频次, 提高测试数据的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配备优良的监测设备, 以推动监测技术进步。
4. 制定合理科学的监测工作计划, 加大对耗能设备监测效益的反馈工作
热工设备 篇11
摘要:电气设备的维护随着科技的发展,其要求与标准也越来越高。红外测温设备由于能够对电气设备的早期缺陷做出可靠的预测,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结合红外测温设备的相关原理,探讨了其在电气设备维护中的应用。
关键词:红外测温设备;电气设备维护;应用探讨
前言
只要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不受阻挡,都属于红外诊断技术的有效监测设备,例如,互感器、电力电容器、电力电缆、组合电器、低压电器及二次回路等。在电力系统中,输电电缆的接头发热是电力设备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如为了防止过热造成停电事故,需用大量人力手工测量接头或导线的电阻比。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作业危险。利用红外温度测量仪则只需手持仪器对着导线接头直接测量,几分钟即可完成检查工作。此外电气部件的故障是逐渐恶化的,在此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温度的升高,根据所测温度及电气设备的特点,可以判断该设备是否已经变坏,并可做出趋势分析。
1.红外测温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红外测温仪的工作原理红外系统本质上是一个用于接收波长为0.75~1000电磁辐射的光学-电子系统,其基本功能是将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转换成为电信号并用于实现某种实际应用。红外测温仪则是通过接收被测物体的辐射能来确定物体温度,且仅能给出物体的表面温度。与接触式温度测试装置相比,红外测温仪具有诸多优点:①无需与被测物体接触,可远距离测量;②响应速率快,时间在毫秒甚至微秒数量级;③灵敏度高;④测温范围宽。由于被测对象、测温范围、应用场合不同,红外测温仪的外观设计和内部构造有所差异,但基本结构相似。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主要由光学系统、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及显示终端等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是:光学系统汇聚视场内的目标红外辐射能量,视场大小则由光学零件及位置确定;红外能量聚焦在光电探测器上并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信号经放大器和信号处理电路校正后再转化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测温仪上的激光仅用于瞄准目标。
图1红外测温系统结构
2.红外测温设备在电气设备维护中的应用探讨
2.1红外热像仪
红外热像仪是利用红外探测器、光学成像物镜和光机扫描系统(目前先进的焦平面技术则省去了光机扫描系统)接收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并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上,在光学系统和红外探测器之问,有一个光机扫描机构(焦平面热像仪无此机构)对被测物体的红外热像进行扫描,并聚焦在单元或分光探测器上,由探测器将红外辐射能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处理、转换或标准视频信号通过电视屏或监测器显示红外热像图。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相对应;实质上是被测目标物体各部分红外辐射的热像分布图。由于信号非常弱,与可见光图像相比,缺少层次和立体感,因此,在实际动作过程中为更有效地判断被测目标的红外热分布场,常采用一些辅助措施来增加仪器的实用功能,如图像亮度、对比度的控制,实标校正,伪色彩描绘等技术[1]。
如我国某变电站用红外热像仪检测一台SW2-220Ⅱ型少油断路器时,它的A相南柱北断口整个上帽发热,温度为87℃,而正常相的相同部位仅为19℃,环境温度为17℃。从热像分析,高温区处于上帽下部,即静触头所在部位,而上帽外部的接头处温度较低,从而确诊上帽过热系由其内部接触不良引起。从内部结构分析发热的部位是三个电气连接,即上帽与支持座之间、支持座与静触头之间,动静触头之间三处。根据传热途径分析,三处热源造成的温度场是有差异的,前者温度场不均匀度明显,后两者则比较均匀。上帽温升值为70℃,温度高于正常相68℃,属于严重的内部过热故障,故建议立即停电检修。检修前测得该相断口接触电阻是6550,而正常值为126。解体后可见灭弧室玻璃钢筒上部因过热而变黑,支持座与静触头上部电气连接面已被严重碳化发黑的油污所覆盖,清除油污后可清楚见到动静触头的两接触面均被烧蚀,估计此处温度已超过500℃。断口的其他电气连接部位未发现过热痕迹。这次红外诊断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断路器爆炸的严重事故。
2.2红外点温仪
红外点温仪(或测温仪)是依据待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与其温度具有固定函数关系而制成的,其原理如图2所示,它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其中红外光学系统是收集待测目标發射的红外辐射能量,并把它们汇聚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面上;红外探测器是决定点温仪性能的关键部件;信号处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放大、抑制噪声、线性化处理、发射率修正、环境温度补偿、A/D和D/A转换及根据要求输出信号等。若与微机结合则可实现智能化测温功能。显示系统可选用发光二极管、数码管和液晶等数字显示器件。
图2红外点温仪原理框图
如华北电网某供电公司文安变电站检出3号电流互感器C相电源侧接头温度为87℃,怀疑是接触不良造成过热,经处理后复测该接头温度仍达86℃,说明没有查到故障源。故决定采用红外点温仪进行人工扫描检测,找出最热点在一次引出线的根部,诊断为内部故障引起发热。经解体检查,见其内部接头已烧损,油已变成黑色。
又如某电厂380V厂用电设备采用红外点温仪普测,环境温度14℃,检出0号变压器的隔离开关A相刀闸嘴温度高达209℃。B相和C相分别为102℃和97℃;而同一回路的另一台同型号隔离开关的相应部位温度仅为48.5℃和42℃。在相同负荷下,相同型号的设备采用同类比较法诊断,说明前述隔离开关三相均存在缺陷,而A相最严重,目测可见该过热刀闸嘴已呈黑色,人站在绝缘垫上用手触摸时感到高热而不能接触。当时决定立即采用1号变压器带1号发电机,将0号变压器停电以便处理故障,从而使机组的安全运行得到保证[2]。
3.红外点温仪与热像仪的配合应用
某局变电工区用红外点温仪检测出一台空气开关的触头温度高达93℃,为进一步细查,又采用热像仪检测,发现了静触头端部温升最高已达118℃,最后仍用便携的红外点温仪监测呈最高温度的静触头端部,并采取措施在减少停电和保证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了缺陷处理。
某钢厂自备电厂中,一台专为高炉供风的电动机(YK2500-2/1180,2500kW)发生超温故障,经检查分析判断为定子铁心有问题。若由电动机制造厂修复,则需返厂大修,不仅费用高,且检修周期长;又因无备用电机,这样的检修必将严重影响高炉和全公司的生产。为此决定采用红外点温仪和红外热像仪联合检测的方法确定故障源,方法和过程如下:①将电动机轴芯拆卸,用模拟升温的方法将定子感应加热;②用红外点温仪和红外热像仪配合测量温度,迅速准确地描绘出定子铁心的热分布图;③根据铁心的热分布图确定了故障部位,并作了现场标定;④确定检修方案,经过三天时问的小修就完全排除了故障[3]。
4.结语
尽管电气事故危害如此严重,但并非不能预防。电气事故引起断电、起火也有其规律可循。当电气线路发生故障时,通常首先表现为导体过热、阻抗增大。若导体过热达到临界温度,则会导致绝缘层起火或引燃周围可燃物体。从导体异常发热到引燃有一个发生发展阶段,称为隐患潜伏期。如果能在潜伏期内找出电气隐患并予以整改,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电气事故及电气火灾的发生。同时对电气设备的热状态进行监测也是至关重要的。红外测温设备运用红外非接触测温技术恰好满足了电气设备在高电压、大电流、高速旋转等运行状态下的监测温度的要求。经验证明,红外测温设备在准确判断电气设备故障、有效降低维修费用和保证安全可靠供电方面有着良好的效益,已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设备的状态监测。
参考文献:
[1]阙小生,陈德兴.红外测温技术在超高压电网中的应用与探讨[J].应用科技.2013(04).
[2]刘方,周耀显,张予洛.红外测温技术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故障判断中的应用[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4(01).
[3]刘俊慧.远红外测温在电气设备上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1).
作者简介:
热工设备 篇12
1实际管理工作中机械设备的问题所在
1.1有时机械设备会存在问题, 维修技术薄弱, 综合素质较低的机械设备维修人员, 对机械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维修举要很难适应。
1.2当机械设备不够时, 用“拼设备”完成工程任务。工程机械设备保养和使用相互脱节, 失修严重, 负责人只重视产值和效益的联系, 考虑的是眼前利益, 不是长远打算。损坏和老化的工程机械设备保养得不到保证, 从而造成新工程整修运费和精力的大量浪费, 造成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成本上升。
1.3不合理的工程机械设备, 存在与企业在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不合理 (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 , 施工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直接影响, 对于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施工企业的有效发展也受到了阻碍。
1.4思想严重的“轻维修重使用, 重效益轻管理, ”制度不健全, 结构不完善的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机构, 需要明确人员的职责和管理体制的完善。
2加强设备安全管理运行的措施
对于机械实际在施工现场的情况加强管理, 为了企业更好创造经济价值, 保证机械设备有效运行和特殊作用的发挥。
2.1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素质, 加强其培训力度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 集中培训”的方法, 使企业各级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逐步提高, 其职业道德教育和政治思想得到不断加强。要从根本上提高施工企业全体维修和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
2.2统一管理机械设备的实施
(1) 在本单位工程得到满足需要的情况下, 减少设备闲置的实践和企业支出, 设备出租得到了增加的机会。
(2) 实行单机成本的真正核算, 利于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的提高。同时, 设备管理方法能有效推行以及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管理水平。
(3) 更多的工程管理组织者可以把精力投入到工程施工中, 对于工程的建设管理十分有利。
(4) 社会资源减少了浪费和重复购置设备的同时, 节约了工程资金。社会各企业间增加了横向联系。
2.3信息化机械管理的实施
实现机械管理现代化是机械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从购买到批准报废建立每台机械设备的技术档案, 为设备进行维修提供依据, 在使用过程中详细记录设备的表现。其包括:维修保养记录、机械履历表、交接班记录、台班登记、机械运行状况。
2.4维修保养工作的认真执行
(1) 定责任、定岗、定任务、定人是在安排人员的工作中要做到的。
(2) 维修保养要配合时间安排在不影响工程实施的情况下配合实施计划, 设备不能带病过夜, 施工任务完成后进行每天的保养工作, 以便于第二天正常工作的运行。
(3) 基本实行“零库存”, 配件安排上以旧换新, 常用小配件做详细登记管理。
3关于机械设备的日常使用规则
3.1按规定要求操作人员熟悉保养要求和使用设备的维护和特点, 并持证上岗。
3.2“谁管理, 谁使用”项目经理部负责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使用, 为各项部聘任具备机械设备管理经验设备员.
3.3维修人员应了解机械设备的操作和认真做好《设备维修记录》、《设备运转当班记录》
3.4严禁要求所有机械设备带病和负荷运转, 规定所有机械设备的使用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
4实现设备优化配置, 做好机械设备的租赁服务。
4.1有效供给保证及租赁管理内部的强化
(1) 结构合理的机械装备, 保证提高了经济效益和机械效能的充分发挥, 利于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2) 提高机械租赁公司的管理水平、技术和业务, 搞好租赁工作。
4.2积极推广机械租赁制。因为一般施工项目中所需的机械设备不具有自己的机械设备, 并属于社会和企业提供。
4.3以合同明确租用和出租双发的利、权、责, 提高机械利用率, 改进工作, 强化制约了机制作用的发挥。
4.4机械租赁方式
(1) 以操作工配置方式分为不待人和带人两种
(2) 以工程项目机械来源划分为劳务层自带 (小型机械) 和项目部租赁 (大中型机械) 两种
(3) 以机械租赁范围划分为社会租赁和企业内部租赁两种
结语
设备完好率的提高、设备稳定为目标的保证需要机械设备管理各方面人员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并且能够强化维修保养、紧紧抓好搞好设备现场管理这项中心工作, 提高各级管理人员技术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才能做好, 机械设备效能才会充分发挥, 保障施工企业经济利益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有保障。
摘要:工程机械设备是我国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设备效能的充分发挥和机械设备的挖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不断提高的施工机械化水平, 设备已开始成为影响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关键之一。因为低耗能、优质、高效的工程机械设备是施工的重要工具, 也是劳动强度的改善、工程施工质量的确保和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设备管理,安全运行,机械设备
参考文献
[1]杨秋.本刊来稿文后参考文献著录问题分析[J].-中国医药.2010 (12) .
[2]陈静雄.参考文献工具性价值新论—基于评价功能的分析[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