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自动化专业

2024-10-18

热工自动化专业(共10篇)

热工自动化专业 篇1

二十一世纪以来, 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就业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1]。而高校工科专业要在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2]。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其中毕业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3,4]。但近些年来, 本科毕业设计出现了教学质量下滑现象[4], 如不加控制, 将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乃至影响学生的就业与深造。本文以长沙理工大学热工自动化专业为例, 分析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主要因素, 探索了四个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

1 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1.1 学生因素

1) 主观积极性。

作为毕业设计的主体, 学生的态度积极与否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 然后近年来普遍存在着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很多学生对毕业设计 (论文) 的目的和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 不少学生把毕业设计仅仅作为一门功课来看待, 甚至认为其它功课已经通过, 自然毕业设计肯定也会顺利通关, 这种典型的应试式思维导致思想上的不重视。随着大规模的扩招, 就业越来越难, 学生要找忙于工作, 投入毕业设计上的精力大大减少。在历年的毕业设计中也存在着前期文献调研与设计工作不努力, 等到答辩前期突击的现象。

2) 基础不扎实。

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 培养学生综合运行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获得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须的基本训练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因此, 学生对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的掌握水平直接影响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例如, 我系部分学生由于平时对基础理论与专业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 看不懂专业的参考文献, 系统方案设计不出来, 经过指导老师耐心指导, 仍有些同学一窍不通。涉及仿真, 有一部分同学, 连Matlab工具软件都还要现学。这些现象都体现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 严重制约毕业设计的教学水平。

1.2 教师因素

1) 主观积极性。

教师方面, 由于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 还需开展科研工作, 带学生做毕业设计只是众多工作中的一项, 用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我系教师教学任务尤其多, 在毕业设计开展期间, 多数教师还承担了课题教学, 课程设计等教学工作。这几年绩效改革不鼓励超工作量, 毕业设计工作又持续周期长, 学生知识结构又层次不齐, 因而有些教师对毕业设计态度不是很积极, 指导效果明显受影响。

2) 指导老师队伍本身的专业素养。

热工自动化专业方向比较细, 开设热工自动化专业的高校很有限, 我系极少教师本科专业是热工自动化的。由于教师资源相对紧张, 即使缺乏系统的工程化培训与实践的新进教师也承担了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任务。甚至有的教师虽然没有能力指导毕业设计, 但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 也只好勉强上阵,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毕业设计质量的下滑。而且现有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单一, 不能很好的因材施教。

1.3 客观因素

1) 毕业设计时间过短,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 我校还在该学期安排毕业实习, 部分同学还要忙于找工作、考研等各类事情, 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有限, 满打满算仅仅14周, 也就三个多月。而要在三个月内完成文献调研、文献翻译、开题、设计、实验、论文写作、答辩等一系列工作, 很难保证还能有充足的时间对毕业课题做深入的研究。据我系历年数据, 不能完成毕业设计要求的全部内容的学生多达40%, 而能在短短三个多月内做出较好结果的学生不足10%, 这类学生往往是提前参加了相关课题或是有扎实的基础, 而基本完成任务书内容的学生将近50%。

2) 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单一, 难以激励学生很好地完成毕业设计的任务。目前毕业设计的考核主要以答辩为主, 尽管在毕业设计过程已经按前期检查、中期检查、毕业答辩三个阶段分别开展了检查考核, 而且也制定了各阶段的阶段性指标, 但指标不够具体, 考核过程有时候流于形式, 并没有严格考核。即便将考核模式向以实物、图纸、程序、科技论文、专利、竞赛结果为主的综合考核模式转变, 但因这些内容无法在三个月内实现, 因此, 无实际全面实施考核的可能性。

3) 管理机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毕业分类指导的需要,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学校和学院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制定的, 不够灵活, 既难以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创造力, 也难以提高落后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考虑不周全, 毕业设计的整体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4) 其它客观因素。影响毕业设计的客观因素还有很多, 例如, 实验条件紧缺, 企业合作较虚, 大部分设计电厂自动化的实验缺乏实现条件。

2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改革措施

2.1 毕业设计时间的调整

从本届毕业设计开始, 我校开始调整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 把前期工作安排在第七学期最后三周, 要求在这三周内完成文献调研, 英文文献翻译以及开题报告。然后希望学生能够利用部分寒假时间进行毕业设计的后续工作, 为开学初的毕业实习做准备工作, 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带着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参加毕业实习, 增强毕业实习的针对性, 最终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为了进一步的落实分类指导与因材施教, 我系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安排给与更为合理的毕业设计时间。对于成绩前10%的特别优秀的学生, 可以在第六学期初结合毕业后的计划开始进行毕业设计选题, 在这学期内进行文献调研与英文文献的翻译工作, 争取在第六学期末进行开题, 利用大四一年时间完成具体设计和论文撰写, 鼓励结合设计结果撰写与发表学术论文, 毕业设计总时长达到三个学期, 这个时间相当于目前2.5年制的研究生用于研究的时间, 从而保障这部分优秀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将毕业设计做的更加深入。对于成绩前30%左右的学生, 则可在第七学期初选题、开题, 毕业设计总时长为两个学期。对于成绩一般以及成绩特别差的学生, 采用学校统一安排的毕业设计时间, 第七学期中后期选题, 第七学期末毕业设计开题, 毕业设计总时长保持在半年以上。而对于动手能力特别强和参加各类课外科技竞赛的学生, 可在第五学期完成选题, 开题并将其毕业设计与竞赛结合, 总时长为四个学期。

2.2 指导方式改革探索

由于教师资源相对不足, 为了更好指导毕业设计, 我系正探索指导方式的改革。一方面, 我系2014届和2015届毕业生均在120人左右, 而现有专职教师只有15人, 平均每位教师指导8名学生。另一方面, 由于自动控制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 热工过程自动化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涉及的领域不断延伸, 几乎包罗万象, 不可能要求每位教师都对每个领域均有深入的认识。因此, 在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 应该充分发挥教研团队的优势, 探索集体指导和个人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尤为重要。鉴于在毕业设计过程中, 学生通常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 尤其是面临工程实际方面的问题时, 感到无所适从, 急盼有教师的指导。因此, 指导教师每周安排一次答疑与讨论, 每个工作日下午安排一名教师开展集体指导。提前安排时间与地点, 即时通知学生, 学生既可得到指导教师的指导, 还可根据自己的问题, 选择相关领域的教师参加集体指导。

2.3 毕业设计选题模式的探索

我校已使用毕业设计选题系统, 先由教师命题上网, 然后由学生上网选择, 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两个题目, 最后指导教师确认。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 我系对选题工作进行了探索。

首先从命题上把好质量关。要求指导教师分别在题目命题来源、命题类型、命题质量等方面下功夫, 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毕业设计命题。我系成立了毕业设计指导小组, 在选题期间, 组织教师对命题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严格评审打分, 只有通过评审的题目才能予以通过。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 尤其是保研的学生, 将他们作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主力, 命题可以结合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 从项目中抽取部分有一定深度和难度且带有前瞻性的课题, 锻炼其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 冲刺校优秀毕业设计。对于成绩在前30%左右的学生, 从科研项目中抽取部分动手和锻炼工作能力较强的课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对于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 命题结合生产实践, 锻炼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针对考研学生, 可以选取一些相对难度较小的科研题目进行研究, 注重科研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为将来研究生的深造打好基础。

对于力争进入特别优秀学生的选题, 系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将组织面试考核, 考核成绩供命题教师参考。学生在选题期间, 即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学习情况, 命题教师根据选题学生的具体情况, 选择与命题要求相吻合的学生, 确定选题学生。

2.4 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

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管理, 根据学校与学院对毕业设计的管理规定, 我系制定了管理细则, 探索从制度建设方面保障毕业设计的质量, 主要改革方面如下:

1) 加强对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管理。在毕业设计动员大会上, 毕业设计指导小组给学生阐明毕业设计的严肃性, 明确指出毕业设计将从严把关, 从而使得学生端正毕业设计的学习态度。毕业设计过程中, 学生必须在指导教师指定的场所开展工作, 从而便于指导教师检查与指导, 规定学生每个工作日必须在指定场所, 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 由指定学生负责每天的考勤, 系指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考勤检查, 从而改变以往懒散的作风。学生每周参与答疑, 即时汇报毕业设计进展, 指导教师将记录每周的答疑情况。指导教师严格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

2) 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督查工作。为了督促教师积极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学校与学院有教学督导会进行常规的教学检查。我系将加强这方面的督查, 每周向学生调查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为了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将设立经费进行奖励, 对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要予以奖励, 为了公平起见, 对于指导非特别优秀学生获得优秀毕业设计的教师, 系将加大力度奖励。对于指导不力的指导教师, 限制下年的指导人数。

3) 严格考核毕业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为了使得学生和教师高度重视毕业设计, 有必要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各阶段的考核, 而不是只注重毕业设计的最后结果。将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分三阶段进行检查考核:第一阶段 (毕业设计工作初期) :检查师资配备和设备条件、课题审查情况及学生选题结果。第二阶段 (中期) :深入教学现场, 进行实地检查, 通过观察、提问, 考察学生的工作状况;了解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反映;同时检查教师的工作状况, 依据毕业设计管理细则对教师与学生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第三阶段 (后期) :这个阶段重点抓好答辩资格审查工作与成绩评定工作。学生答辩前, 要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学生按规定时间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经“审阅”、“评阅”合格后, 方可参加答辩。

毕业设计成绩由“审阅”“评阅”“答辩”三个环节组成, 各环节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分别为40%、30%、30%。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分别写出评语并给成绩, 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为了避免教师担心自己带的学生成绩偏低或答辩通不过给自己带来麻烦, 系指导小组将协调后续工作, 使得指导教师能客观评分。为了客观公正进行评阅, 采用集体交叉盲审形式。严格按程序组织答辩, 避免走过场。

3 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分析了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原因。就提高热工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进行了探索。这样的探索不仅可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还将为学生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志生, 梅胜, 李冬梅, 夏蓓娅, 吴俊.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与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6 (增) :143-144, 156.

[2]邓方, 陈杰.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新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28:169-171.

[3]李晓斌, 孙海燕.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2:91-94.

[4]汪贵平, 刘涳, 贺昱曜, 朱敏杰.浅谈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指导规范化.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5, 2:111-113.

热工自动化专业 篇2

专业论文

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初探

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初探

摘要:本文作者介绍了DCS的应用与发展,并对热工自动化技术在发电厂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初探

中图分类号:TM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是高速化、智能化、一体化和透明化。对故障信息的研究和充分利用是发掘热工故障诊断与故障预测的基础,现场总线的应用,为热工自动化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不断拓展的空间。DCS的应用与发展

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变化,在二十世纪给人耳目一新的是DCS的应用,而当今则是DCS的应用范围和功能的迅速扩展。

1.1 DCS应用范围的迅速扩展

20世纪末,DCS在国内燃煤机组上应用时,其监控功能覆盖范围还仅限DAS、MCS、FSSS和SCS四项。即使在2004年发布的Q/DG1-K401-2004《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DCS)技术规范书》中,DCS应用的主要功能子系统仍然还是以上四项,但实际上近几年DCS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展,除了一大批高参数、大容量、不同控制结构的燃煤火电机组的各个控制子系统全面应用外,脱硫系统、脱硝系统、空冷系统、大型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等新工艺上都成功应用。可以说只要工艺上能够实现的系统,DCS都能实现对其进行可靠控制。

1.2 单元机组控制系统一体化的崛起

随着一些电厂将电气发变组和厂用电系统的控制(ECS)功能纳入DCS的SCS控制功能范围,ETS控制功能改由DCS模件构成,DEH与DCS的软硬件合二为一,以及一些机组的烟气湿法脱硫控制直接进入单元机组DCS控制的成功运行,标志着控制系统一体化,在DCS技术的发展推动下而走向成熟。控制系统一体化的实现,是电力行业DCS应用功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能快速发展的体现。排除人为因素外,控制系统一体化将为越来越多的电厂所采用。

1.3 DCS结构变化,应用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近年来DCS系统在结构上发生变化。过去强调的是控制功能尽可能分散,由此带来的是使用过多的控制器和接口间连接。但过多的控制器和接口间连接,不一定能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相反到有可能导致故障停机的概率增加。因此随着控制器功能与容量的成倍增加、更多安全措施(包括采用安全性控制器)、冗余技术的采用(有的DCS的核心部件CPU,采用2×2冗余方式)以及速度与可靠性的提高,目前DCS正在转向适度集中,将相互联系密切的多个控制系统和非常复杂的控制功能集中在一对控制器中,以及上述所说的单元机组采用一体化控制系统,正成为DCS应用技术发展的新方向,这不但减少了故障环节,还因内部信息交换方便和信息传递途径的减少而提高了可靠性。此外,随着近几年DCS应用技术的发展,如采用通用化的硬件平台,独立的应用软件体系,标准化的通讯协议,PLC控制器的融入,FCS功能的实现,一键启动技术的成功应用等,都为DCS增添了新的活力,功能进一步提高,应用范围更加宽广。

全厂辅控系统走向集中监控

一个火电厂有10多个辅助车间,国内过去通常都是由PLC和上位机构成各自的网络,在各车间控制室内单独控制,因此得配备大量的运行人员。为了提高外围设备控制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随着DCS技术和网络通讯功能的提高,目前各个辅助车间的控制已趋向适度集中,整合成一个辅控网(简称BOP 即Balance Of Plant的缩写)方向发展,即将相互独立的各个外围辅助系统,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全厂IT系统上进行运行状况监控,实现外围控制少人值班或无人值班。

变频技术的普及应用与发展

由于变频调速不但在调速范围和精度,动态响应速度,低速转动力矩,工作效率,方便使用方面表现出优越性,更重要的是节能效果在经济及社会效益上产生的显著效应,因此继一些中小型电机上普遍应用后,近年来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扩展到一些高压电机的控制上试用,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如送、引风机和给水泵电机转速的控制等。

因为蕴藏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可以预见随着高压变频器可靠性的提高、一次性投资降低和对电网的谐波干扰减少,更多机组的风机、水泵上的大电机会走向变频调速控制,在一段时间内,变频技术将继续在火电厂节能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局部系统应用现场总线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来新型自动化仪表的涌现,现场总线系统(FCS)是其中一种,它和DCS紧密结合,是提高控制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实时性、快速性和机组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解决现场设备的现代化管理,以及降低工程投资等的一项先进的和有效的组合。

热工控制优化技术的应用发展

随着过程生产领域对控制系统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控制方法越来越难以满足火电厂热力流程对系统稳定性和性能最优化方面的要求,汽温超标已经成为制约机组负荷变化响应能力和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障碍之一(燃烧优化主要是锅炉专业在进行,本文不作讨论)。由此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些现代控制系统逐步在火电厂过程控制领域中得到应用。如基于过程模型并在线动态求解优化问题的模型预测控制(简称MPC)法、让自动装置模拟人工操作的经验和规律来实现复杂被控对象自动控制的模糊控制法、利用熟练操作员手动成功操作的经验数据,在常规的串级PID调节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前馈控制作用等,在提高热工控制系统(尤其是汽温控制系统)品质过程中取得较好效果。

SIS系统的应用发展

SIS系统是实现电厂管理信息系统与各种分散控制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实时信息共享的桥梁,其功能包括厂级实时数据采集与监视,厂级性能计算与分析。设备故障诊断功能、寿命管理功能、系统优化功能以及其它功能。自从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规划总院在2000年提出这一概念和规划后,至今估计有300家多电厂建立了SIS系统,可谓发展相当迅速。但是自从SIS系统投运以来,其所起的作用只是数据的采集、存储、显示和可打印各类生产报表,能够真正把SIS的应用功能尽情发挥出来的很少,其面向统计/生产管理的数据分析工具,基于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热经济性分析的运行优化,以品质经济性为目标的控制优化,以提高可靠性为目的的设备故障诊断等功能基本多数都未能付绪实施。其原因主要有设计不够完善,多数SIS厂家并没有完全吃透专业性极强的后台程序及算法,使其在生产实际中未能发挥作用,加上与现场生产脱节,因此SIS代理商所能做的只是利用网络技术,边搭建一个基本的SIS 架构边进行摸索。此外SIS应涵盖哪些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也缓慢了其功能的应用。但从大的方向上看,SIS系统的建设符合技术发展的需要和中国电力市场发展的趋势,将给发电厂特别是大型的现代化发电厂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随着世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我国机组容量的快速提高,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不断地从相关学科中吸取最新成果而迅速发展和完善,近几年更是日新月异,一方面作为机组主要控制系统的DCS,已在控制结构和控制范围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随着厂级监控和管理信息系统(SIS)、现场总线技术和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控制技术的应用,给热工自动化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宋邦富.DCS应用及发展[J].化学工程与设备,2010,(3).

[2] 白建云.大型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J].技术交流,2011,(3)

试论热工仪表与自动化仪表检修 篇3

关键词:热工仪表;自动化仪表;仪表检修;电力系统;电厂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6-0060-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6.029

对我们来说,要根据对于仪表的了解及分析,使它的实际操作性更加可行,实现工作难度得到简化的目标。只有对热工仪表的检验与校验工作更完善,才能使热工仪表的参数更为准确化,促使整个电厂的工作效率有显著的提高,与此同时,对于热工仪表随时可能发生的故障问题进行维修处理,建立一套完整的维修系统并充分运用,那么电厂的工作质量也会相应提高。本篇文章主要对热工仪表的校验工作进行了分析,从而寻求更好的科学理论方法。

1 热工仪表检修与校验的主要方法

1.1 对电厂热工仪表检修工作进行强化

在电工仪表的工作运行过程中有很多的科学参数,例如温度、流量、压力以及液位等。要想使电工仪表的工作更加具有精确性与高效性,必须对于各个参数的检查工作做到认真负责。这里的每一种参数都代表着独特的性能,不容忽视,所以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仪表的种类虽多,但是其基本的构造几乎大同小异。但是由于我们要确保参数的测量具有一定的准确性,所以工作人员必须能明确地知道各种测量仪表的相同及不同,要区别看待。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保证如果仪表的运转过程中发生了事故,那么可以针对不同的特征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使损失程度降到最小,保障仪表的稳定性能。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广泛应用,工作人员将计算机系统合理地应用到事故的诊断中去,可以通过对不同状态下仪表的各种参数的数值进行研究、分析与对比,得出故障的源头,可以及时地进行处理,这样就会提高故障分析的准确性并节省抢修时间。工作人员通过对于热工仪表进行监测,能及早地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所在。

1.2 及时对热工控仪表故障进行处理

1.2.1 温度测量仪表。温度测量仪表的主要组成是热电偶和热电阻。那么对于这两种仪表的工作原理要做具体的分析。首先,热电偶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将热电效应的温度进行改变,从而形成电势,达到在每个电势的产生都会存在唯一的温度相呼应。而热电阻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当温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时,电阻将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从而使温度转变为电阻值的一个过程。在温度的测量仪表出现问题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会首先对外部是否损伤进行确定,进行相应的检修工作,使用工具进行测试其是否出现了绝缘现象。再次就是要对于其电极进行检查,如果出现了破损、裂缝、掉皮及被其他污渍腐蚀的情况,我们就要及时地将热电偶更换掉。最后要仔细地检查热电偶的原件是否有损坏,如果有,要找到破损烧坏的根本原因,对于整个系统进行更换。与此同时,也可能是热电阻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工作人员要就感温瓷管的好坏进行检测,如果出现了损坏及腐蚀现象应及时更换,如果完好,就要对电阻值进行测量。发现问题立即处理,以保证温度测量仪器在工作过程中处于良好的状态。

1.2.2 压力测量仪表。对于压力仪表盘来说,主要的问题会出现在仪表无反应、指针来回转动的速度过快或者迟钝、指针有强烈的抖动感等。对于诸多故障具体分析。首先如果仪表没有任何的反应,工作人员就要将仪表拆开,看看内部是否出现了阻塞,有障碍物。如果真是这些问题的话,主要使用钢丝进行反复疏通就会修好。其次要是指针回转的速度不稳定,要查看各个传动原件之间空隙的大小,如果过小将很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空隙过小会使传动设备之间摩擦增多,彼此妨碍,工作起来就会缺少灵动性,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主要在设备原件中滴入润滑油进行润滑,问题就能解决了。与此同时注意观察传动设备中间是否存在障碍物,例如铁锈、污垢之类,有的话我们要进行及时清理,清理干净后若仍然不稳定,就要对传动元件进行更换。

1.2.3 流量控制仪表。流量的控制仪器在保证发电厂的正常运行中的主要仪表装置,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针对发电厂的工作过程中,锅炉中的水和汽的流量进行系统的监测,当锅炉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的压力过小时,流量监控的仪器将体现出异常,使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反之,当流量控制仪表所呈现出较大问题的话,那么工作人员将调节阀适当调小,检查流量控制仪表的信号系统是否出现了问题等。

2 热工仪表检修的各种方法列举

由于长期使用或者维修过程中出现错误等原因,会使仪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不稳定的性能,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可能会使仪表的指示数据出现较大的偏差或者仪表根本不工作等。一旦出现这种问题,我们就要对仪表进行检测与维修。而主要的方式一般都会选择更换元器件。但是在维修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状况有不同的维修方法,下面将针对四种常用的方法进行阐述。

2.1 直接观察法

热工仪表的检修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观察法,因为它简单、便利、容易操作。那么对于视觉可以查出问题的部位进行检验与剖析,找到解决的办法。比如各个元件之间是否接触上、哪根导线出现了断裂现象、是否哪个部位出现了短路、线头与线头间是否连接牢靠、导线的完整性等都可以通过观察法进行确定

问题。

2.2 仪器电压法

观察法只可以解决一些表面的问题,对于内部维护就要采取其他方式进行。此时,我们就要采用电压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热工仪表具有的电压结构是否符合正常的情况来发现问题的。首先,要利用观察法确定外部原件及导线等是否有损坏及断裂,然后将整个热工仪表进行通电,从而得到各部位的电压强度值,根据所规定的限值,我们就不难看出哪个部件出现了障碍。我们最经常使用的测量仪器就是所谓的万用表,万用表可以测量各个元件,找出有问题的地方,工作人员要进行及时的更换。

2.3 直接敲击法

观察法可以直接不使用检测仪器发现问题,敲击法也同样简洁,仅仅靠轻轻地对仪表进行敲击从而确定问题所在,哪块接触不良的状态就可以得出结论了。比如当仪表的指示灯出现了有时亮有时暗的情况、仪表内有模糊的类似水雾现象、热工仪表与设备之间有漏焊等。出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敲击法究其根本进行检查,解决故障。

2.4 信号法

信号法是利用了电路循环的原理热对工仪表的连通性进行检查,在检测的过程中要根据输出端的信号质量来分析故障产生的具体原因。检测中通过对后端子板正负极的信号输入来观察仪表指针的具体情况,如果无规则摆动,则有可能是电阻接触不良或电压不稳造成的。

3 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可贺的进步,很多科学技术经过不断改革与创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对于电力行业来说,其始终在我们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那么为了保证电厂的顺利运营,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监测手段,热工仪表的合理使用将为整个电厂的安全性、高效性提供有力保障。所以对于其检修及校验的工作要十分重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提高电厂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从而为电厂热工仪表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环境改善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彭勃,李铎.电厂热工仪表的故障分析与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18).

[2] 衣亚红.火电厂热工仪表的检修校验技术要点探讨[J].电源技术应用,2013,(3).

对电厂热工自动化的思考 篇4

电厂热工自动化是在火力发电的道路中慢慢发展而来的, 同时, 自动化的发展也为我国的电力事业提供了有效的基础。目前, 我国在火力发电加强了技术改革, 现阶段的电厂热动自动化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自动装置看, 组装仪表已经像现在的数字仪表发展, 系统控制设备也提升到了新的档次, 一些机组有专门的小型计算机进行监督和控制, 配以CRT显示, 监控水平较以前大大提高;在局部应用控制与热工保护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协调控制系统的采用是大型火电机组控制系统发展的另一重要特点, 我国的大型发电机组和引进的发电机组都使用了注意控制系统。这一系列的进步都使我国的电厂热工自动化实现的高速发展。

2 DCS的主要发展方向

(1) 采用自律分布式的系统结构。

自律分布控制系统是现代电厂热工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同时满足自律可控性和自律可协调性的系统。所谓“自律可控性”是指, 如果在该系统中的任何一个部件系统出现问题, 那么其余的系统就能在自我保护的基础上对自身的系统进行控制, 而“自律可协调性”是指任何系统出现问题时, 企业的系统可以协调控制自身的工作状态, 并在工作中互相协调。

自律DCS与现有DCS有以下差别:现有的DCS主要有两种类型, 即层次分布型系统与水平分布型系统。当前者的上位子系统出现问题时, 下位子系统无法实施调节但下位子系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局部控制, 具有自律控制性, 但缺乏协调性;后者的部分子系统停止工作时, 其余的系统可以继续工作, 子系统的问题并不影响其余系统的工作状态, 但在这种情况下, 系统彼此之间无法交换信息, 无法实现彼此控制, 所以, 它具备协调性, 缺乏控制性;而在传统的集中式系统中, 由于只有一个控制器, 因此它既无自律可控性, 也无自律可协调性。

(2) EIC综合技术。

在以前的发电控制过程中, 电气控制装置E (Eleetric) 、仪表控制装置I (Instrument) 和计算机控制装置C (Computer) 都是彼此独立的装置, 采取分别安装的方式。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 国家开展了EIC综合技术运用, 将这三种装置结合起来, 并由DCS进行统一规划和完成, 这是DCS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了让这个目标成为现实, 对该综合系统起到控制力的分布系统应具有相应的控制能力, 即需要配套的硬件、软件支持, 同时还需要适合综合系统组成的编码。

(3) 过程控制仪表。

随着DCS的广泛使用, 常规的控制仪器的使用范围大大缩小, 特别是中央控制室的BTG盘上所装设的指示仪表和记录仪表的使用更是急速下降。目前在300MW以上大型机组上设置的仪器表已经缩小到29块, 并且不再安装记录表。随着大屏幕IGS的应用, 现代中央控制室将不再使用仪表盘。国外在这项技术的使用上已经有了一定经验, 今后过程控制仪表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在FB支持下使用各种智能变送器和智能执行器, 这些装置不但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互补, 还可以在设备运行中以及停止运行时检查到出现在系统中的问题, 为仪器运行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注重环境的保护, 各种先进的监控发电厂污染物排放量的仪器日益增加, 但这些设备的结构复杂, 造价高昂, 在实际使用和维护中都非常困难, 同时, 由于是新型技术, 现阶段还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 我国没有则很重仪器的详细介绍, 国外的资料也十分有限, 这些都影响了该设备的使用, 不但浪费了国家的资金和人力, 还会第环境造成威胁。可是国外却很重视这种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它已经成为发电系统内不可缺少的部件。

(4) 现场总线。

采用现场总线FB也是DCS未来的发展方向。FB是由DCS所控制一条通信线路, 它能排除干扰和免受不良影响。采用FB可将现场的所以智能设备, 如智能变送器和智能执行机构全部统一连接到FB上。不仅减少了控制电缆的数量, 还能减少因长线传输导致的信号不良和信号差异等问题。使用FB后, 整个系统结构实现有有机的系统分散管理和运行, 加强现场设备智能化运行, 对发电控制设备的运行和维护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3 结语

电厂热工自动化是一项现代科技, 它有着广发的发展前景, 所有自动化系统都需要一套合理的设计, 以保证各控制系统的顺利运行。同时, 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 还应努力开发与我国实际情况相协调的支援系统。在分布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上要以可靠性分析为依据, 运用新型的设计管理和控制理念。另外还应逐渐在工程设计中采用现场总线的方式, 并积极开张人工智能在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使用, 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霍耀光, 侯子良, 李麟章, 等.中国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建议[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4 (2) .

[2]于金芳, 刘涛.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08 (8) .

[3]车朝瑞.浅谈大型火电厂的热工自动化水平[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12) .

热工自动化专业 篇5

【关键词】自动化程度;提高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

0.前言

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应现代化生产要求,其功能不断增强,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但同时这也使得系统故障率迅速增加。不论系统运行过程中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生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此情况下,如何提高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成为了电厂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针对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研究背景的分析

随着DCS覆盖机、电、炉运行参数的增加,监控功能和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机组运行特点的改变,热工调试自动化设备已经成为决定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主导因素。电力生产单位在面临市场竞争剧烈和安全考核风险提高的双重压力下,应坚持“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电力生产方针,以企业的最大利益为优先原则,从提高电厂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的可依靠性入手,保证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然而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稍有不慎便会导致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处在一个非理想的状态,而且在受到应用环境、时间等影响后,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问题。因此如何通过科学的基础管理,确保所监控的参数准确、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成为了热工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2.与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可靠性有关的因素

2.1控制软硬件不合理以及控制逻辑的漏洞

热工调试自动化设备和控制逻辑的正确与完善,是大机组安全运行的基础。只有在系统设计过程中保证高质量的软硬件和合理的逻辑控制才能够确保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很多电厂机组跳闸的主要原因就是是控制逻辑的不合理,这严重影响着生产的安全性。目前大多数电厂所采用的机组及逻辑控制系统,基本上都是随各机组的DCS控制系统从国外引进的。虽说其各有特点,但是技术层面上差异较大,因此必须寻求合理的配备,以保证机组的运行安全和产品的生产质量。

2.2使有效信号的可靠性降低的干扰信号

抗干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可靠与否,提高抗干扰能力是保障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由于电厂的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所处的环境较为复杂,并且存在着大量的干扰,严重影响了电工控制系统的测量精度,使控制无法实现,严重时会造成保护误动,损坏设备,甚至致使工厂停产并造成人员伤害。因而必须找到引起干扰的原因,釆取有效措施,提出各种防范对策。

2.3不够完善的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故障应急预案和设备管理制度

各电厂编写的《热控故障应急处理预案》内容参差不齐,有的内容不能满足故障时的处理需求,起不到指导作用;有的无预案,多数是凭着运行和检修人员的经验处理,结果发生了一些本可避免的机组跳闸。同时机组员工的素质也对生产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例如,有很多机组的跳闸是因为员工的实际操作不当引起的,并不是其向上级反映的设备功能不好引起的。有的机组出现异常,运行人员操作手忙脚乱,本可以不停机的停了机,本该停机的未停机,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生产事故,甚至更严重的后果。此外,还有很多发电厂在采购设备前,并没有提前对这些设备质量的好坏进行了解,从而采购了很多不符合生产要求的设备,大大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设备运行的安全。因此电厂必须制定合理的仪表检验周期,加强对设备的管理。

3.提高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3.1控制软硬件的合理配置和逻辑的优化

热工保护及辅机控制是热工调试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而热控的误动和机组的跳闸大部分是辅机控制逻辑的不完善和不正确造成的。因此必须减少控制系统软硬件的低配置,并且加强对控制逻辑系统的完善。控制逻辑的改进应进行综合比较和整体优化,充分采用容错逻辑设计方法,对运行中容易出现故障的这类设备,从控制逻辑上进行优化和完善,通过预先设置的逻辑措施来降低或避免整个控制逻辑的失效,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系统性的技术优势,也便于推广。

3.2提高采集信号的可靠性、加强对干扰信号的抑制

抗干扰能力是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措施和手段,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可靠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干扰轻则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和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严重时会造成设备故障或机组跳闸。因此,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抑制干扰信号的重要性,归纳总结电力生产中实际经验,提出各种防范对策,确保电力机组的安全正常运行。在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生产中产生的干扰大多数与工程设计、现场的安装设施和生产维护等因素有关。针对这几种影响因素,实际生产中已有多种抑制干扰的方法被总结了出来,如消除或抑制干扰源、切断引入干扰途径、提高设备本身抗干扰性能等。但就目前而言,抑制干扰、提高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最常采用的方法是接地技术, 它可以提高所采集信号的可靠性。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弊端,因接地有误引起的热工系统异常也时有发生,而且接地只能抑制干扰的影响,并不能阻止设备向外放出干扰。在电力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找到抑制干扰的新方法迫在眉睫。

3.3完善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故障应急预案和设备管理制度

电厂预案故障应急预案和设备管理制度或多或少都有些,但是不完整,不同的电厂之间缺乏交流故无法得到统一。为减少机组的误停机次数,应统一编写系统故障应急处理方案,当生产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时要启动紧急预案,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生产的安全,防止出现安全事故,以及提高事故发生后对事故的处理能力。其次,电厂应该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购进设备的质量检验,确定合理的检验周期,确保设备安全有效的运行。最后,应加强对机组员工的操作培训,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热工调试自动控制系统故障应急处理演练,加强电厂之间的交流,可定期举办交流论坛会,实现各电厂专业人员的互动,从而更加完善电厂的生产系统,有效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4.结语

提高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是一个系统工程 。纵观制约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的种种因素,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的技术革新亟待进行。本论文只是一个起点,希望能够引起行业同仁们的关注和重视,以期减少电厂所面临的诸多安全隐患。希望各电力能从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着手,开展深入的技术研究工作,使机组的安全经济地运行。 [科]

【参考文献】

[1]车朝瑞.浅谈大型火电厂的热工自动化水平[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2]于金芳,刘涛.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

火电厂热工自动化及事故预防 篇6

关键词:火电厂,热工自动化,事故防范

在自动化发展的当今, 火力发电也伴随着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慢慢发展起来, 真正为我国电力事业提供了有效基础保障。随着我国对火力发电的重头技术革新, 目前电厂热工自动化已经得到了比较成熟的技术。但从自动装置而言, 组装仪表已经过度到数字仪表时代, 系统控制设备也发展到了崭新的层次, 简单的机组群配备专门微型计算机进行监控, 全部配备CRT进行显示, 整体监控技术较过去有明显改善;就局部控制与热工保护方面取得了稳定效果;伴随着稳定效果的同时诞生出大型火电机组控制系统。

1 电厂热工现状及发展方向

1.1 电厂热工现状

热工自动化技术是将控制、工程、仪表、信息等方面的理论和高新技术进行综合运用, 通过对热力学参数的控制、检测, 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检测、改进、管理, 最终实现安全生产、优质优量、节能降耗的目标。热工技术主要应用在锅炉、汽机等设备的自动控制, 使机组可以根据工况自动调节适应, 以保持安全、节能的运行状态。火电厂由于工作环境比较特殊, 具有热力设备多、系统庞杂、生产繁复的特点, 设备的运行条件比较恶劣, 长期处于高压、高温的易燃环境中, 因此, 现代热工系统一般还包括自动检测、自动预警等功能。通常情况, 热工系统包括测量、执行、控制三大功能系统。其中, 测量和执行系统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革新, 原理和结构上变化甚微, 只是将智能化、微处理器等设备引入其中, 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远程控制, 向现场总线发展的进程日益加快, 控制核心已逐渐转变为计算机系统。

1.2 电厂热工的发展方向

1) 人机接口技术

目前, DCS的人机接口技术发展也上升一个新阶段。此装置主要用于中央控制室内, 对记录仪表进行显示并取代了BTG盘上的显示, 可以随意放大工作站内部或个人计算机的文件图像[1]。CRT尺寸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如今要求, 目前采用的新型工业图形显示系统IGS可以定义超过的大画面, 实现以滚动方式将大画面在有限的CRT屏幕上呈现。此方式为连续、任意方向的旋转, 并可采用鼠标、球标或专用滚动键进行任意操作。也可在保持原画面输入输出的前提下, 使画面进行缩小、放大, 最终实现一台CRT显示多个界面。

2) 现场总线

现场总线FB也是DCS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FB是由DCS所控的通信线路, 它的目的是使设备不受干扰和不良影响。FB可以替代智能设备, 替代后大大减少了控制电缆的数量及种类, 还能减少不良信号和信号差异等问题[2]。FB介入后, 系统结构真正实现了分散运行管理, 不仅上升了一个层次也对对发电控制设备起到了保障作用。

3) 过程控制仪表

伴随着DCS的日益推广, 原来过程控制仪表的应用范围日益减少。未来过程控制仪表是在FB支持下应用到各种智能执行器、智能变送器。根据环境要求的不断提升, 各大品牌分析仪表逐年递增, 品牌分析仪表的构造较为复杂, 价钱飚升, 维护和使用困难。而且, 相关资料很少。综上所诉导致了分析仪表不能发挥自身特有作用。正因如此才造成了大量的投资浪费和环境威胁。而形成对比的是国外电厂, 他们对此等设备的使用、维护和运行看的相当重要, 正因为如此分析仪表才成为整个发电机组中重要一员。

4) 人工智能和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将成为未来的自动控制系统中重要支柱。而走向实用阶段的是模式控制系统。温度、压力控制系统, 检测的是某点的温度及压力。现实生产过程中, 往往并不只是单纯控制某一点的压力和温度, 真正控制的是温度场中的温度分布, 最终控制量也是分布在某一空间上的控制模式。

2 事故防范

在复杂的热工自动化控制系统过程中, 不允许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 细小纰漏都可能导致机组跳闸和系统故障, 甚至损坏整个设备。优秀的专业人员和的热工人员可以加速消除隐患, 控制事故扩张。为避免热工自动化故障的发生, 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在热控设备选型、采购和验收上进行控制。购买涉笔要货比三家, 要选用成熟、品牌、可靠的设备。未经电厂一年以上运行时间考验新涉笔, 要做到少量试用, 不可用在重要试验中试用;2) 形成小组分析查找热工设备隐患和缺陷, 查到后进行及时更正。对于系统中影响机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设备, 及时落实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划分到个人, 加强技术整改。针对必须停止运行的设备或是必须停炉停机才能消除的隐患, 要整理停机记录, 更要在临修或抢时间时进行处理;不予处理的做好记录说明, 并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和厂家;3) 做好员工专业技术考试和培训, 大大增强员工自身素质。针对热工自动化所涵盖的设备种类进行针对性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设备操作人员虚心求学、善于扩展自己想法及思路, 要不断掌握热工自动化设备的所有技能, 对于设备缺陷提出自我见解, 对于事故防范要在实践中进行举一反三。针对管理人员, 要做到定期开展员工专业技术培训, 在每天早晨做好班组例会, 讲责任划分到人, 将检修工作落实到人头, 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意识;4) 完善各项目管理制度, 加强执行力。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 要对热工自动化设备检查、校验的制度进行完善, 加强联锁、自动保护试验制度贯彻力度, 对热工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散控制系统检修、维护工作要加以重视;其次, 完善巡检制度, 强化对设备的日常养护。要从工作的点滴中做起, 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或及时汇报, 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对于各项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 对易潮、多灰的设备要勤运转、勤打扫, 避免因受潮而引起线路短路问题;为保证设备的准确性, 对于跑、冒、滴、漏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3 键合图在事故防范中的应用

火电机组属于复杂的多能量转换系统, 而往往这种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不好, 在实现功率键合图以能量守恒定律为依据的同时, 以四种物理变量表达不同种的工程系统, 在机、电、热、液等几种能量范畴的系统中具有独特优势, 针对火电厂热工自动化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防范中有一定显著作用[3]。

火电机组的动态特性理论研究是复杂多能量转换系统, 当前主要是以理论解析的方法为出发点, 建立某种简化模型方程式, 进而推导获得某种状态方程和传递函数值。虽然火电系统涉及的电能、热能、机械能、化学能等等多种能量的转换形态, 在加上汽机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复杂多变, 致使理论解析模型的准确度受到严重破坏, 进而给热工自动化系统的方构图的生成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同时也影响了系统动态特性分析准确。能量守恒定律是功率键合图法的依据, 它是把不同能量领域的多种物理能量统一地进行归纳, 并转换为流、势、动量、位移四种存在的变量, 然后建立键合图模型, 把功率键合图正确运用到火电厂热工自动化对象建模使用中, 并且建立了汽包对象的键合图模型, 真正做到了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来的参考价值指标, 并且对热工自动化的事故防范也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4 结论

通过本文, 大家了解到, 火电厂热工自动化装置是错综复杂的, 随着使用的不断深入会产生相应的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会引发相应的安全事故, 所以真正做好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的事故防范是真实意义所在。虽然火电厂热工自动化安全技术在我国积累了丰富经验, 但是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而作为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的技术人员更应该提高的自我业务水平, 在实践中学习经验、学习事故防范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红军.论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安全系统[J].中国电子商务, 2011 (2) :23-24.

[2]方红娟.浅析火电厂热工自动化及事故防范[J].民营科技, 2012 (2) :22-24.

火电厂热工自动化及事故防范 篇7

一 火电厂的热工自动化

1.定义

火电厂的热工自动化是指火电厂采用各种自动化装置或仪表, 对厂内的热力生产过程实现开环或闭环的控制、监视, 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高效运行。热力过程中的参数测量、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自动保护及自动报警等都不需要人员的直接参与, 而是只采用自动化装置和自动化仪表进行任务的完成。热工自动化设备的安全在热工自动化的条件下得到了保证, 发电机组的经济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 他们的劳动条件也得以改善。随着电力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机组容量还会增大, 火电厂的热工自动化程度还会继续提高。设计火电厂热工自动系统及设备时, 应当遵循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原则, 根据机组的特点来进行。

2.热工自动化现状

火电厂的热工自动化技术要综合控制理论、智能仪器仪表技术、热能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其它信息技术等, 需要对热力学的相关参数进行测试和控制, 用来实现对于生产过程的优化、管理、调度及决策, 从而保证生产的安全和高效。它主要对气机和气机的辅助运行设备、锅炉进行自动控制, 确保机组能够自动对工况变化进行适应。火电厂具有特殊性, 含有的热力设备很多, 生产过程十分复杂, 很多设备长期处在高压易燃的条件下。

现在的热工系统由测量装置、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 执行机构及测量装置在结构和原理上都没有新变化, 只是引用了微处理器、通信网络接口等, 能够实现计算机的远程控制, 系统的核心已经逐步被计算机控制系统代替。

3.实现热工自动化的原因

上文已经提到, 火电厂生产系统的组成包括锅炉、气机及相关辅助设备, 这些设备在运行时是密切相联的, 只有充分协调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将发电机组能力发挥出来, 并且, 随着发电机组容量的增大, 生产设备更加复杂了。因此, 在实际运行时, 操作会更加频繁, 监视力度要非常大, 即使运行值班的职工对机器非常熟练, 也难以应付手上的工作, 力不能及或者疏忽大意时, 很可能造成重大的事故。所以, 一定要寻找发电机组进行生产过程时的客观规律, 以自处理技术代替人工重复劳动, 即实现热工自动化, 准确全面地检测发电机组工作情况, 并进行综合分析及判断, 对发电机组进行控制, 才能保证发电机组的可靠安全运行。另外, 热工自动化技术能够延长使用发电机组的时间, 即延长其寿命, 降低发电成本与燃料消耗。所以, 实现火电厂的热工自动化是非常必要的。

二 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内容

1.自动检测

自动检测生产中的各种化学量、物理量和相关设备在工作状态上的参数, 能够实现对生产情况的监视。检测参数主要包括温度、也为、流量、压力、电压、电流、功率、气体成分、振动、汽水品质等。检测设备主要由常规模拟量测试仪表、自动记录装置、自动报警装置、检测仪表、图像显示器等。这些热工参数能够反映火电厂的发电机组是否在正常运行, 是进行实时自动调整的依据, 是进行事故分析、经济核算的数据来源。

2.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指的是用自动控制的装置实现对发电机组某些设备及过程的自动调节, 保证发电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 它分为顺序控制、自动调节及远方控制。自动调节是对外界条件的变化进行自动适应, 维持生产过程在规定工况下进行, 它主要包括气温调节、锅炉水位调节、辅助设备调节及燃烧调节等。有时候, 自动调节自身也会产生故障, 所以它要有自身保护的功能。自动调节系统一般包括自动检测、自动保护、程序控制、自动报警等比较复杂的系统, 以保证调节系统能够可靠运行;程序控制是指依照原先拟定的条件和程序自动地对设备实现一些操作, 主要是控制设备的启停;远方控制是指通过按钮、开关对生产过程中的截止机构和调节机构进行远距离控制。

3.顺序控制

它是指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提前拟定相关程序, 使系统中的被控对象能够根据时间、顺序及条件有步骤、有顺序地自动执行一些操作。顺序控制一般用在机组运行、启停和事故处理当中, 每一项顺序控制都要根据设备的运行要求和具体情况进行决定, 顺序控制流程是依照操作条件及次序编出来的, 然后由具体装置进行实现, 这些装置叫顺序控制装置, 它们要具备连锁保护能力和一定的逻辑判断能力。每一步操作进行之后, 都要判断此操作是否实现, 是否能为下一步的操作创造条件, 然后才能自动进入到下一步的操作中, 否则, 顺序就会中断, 同时进行报警。

4.自动保护

自动保护是使用自动化装置监视发电机组的状态、参数, 监视自动调节系统。它能在热工参数不符合限定值及设备运行的条件与要求不符时暂停或终止相关设备及生产过程, 然后自动采取一些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以免损伤更多的人员或设备。

随着技术的发展, 热点自动化系统将向监控智能化、集中化发展, 并更多地应用3APS和无线测量技术。

三 热工自动化的事故防范

在热工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应用的同时, 对于发电机组是否能够安全运行及是否具有足够的经济性, 热工自动化设备逐渐变成了决定因素。因为不管其中的哪一个环节出问题, 热工自动化装置的功能都可能失效, 所以要做好事故防范工作。

第一, 应加强对热工自动化设备采购、验收等工作的把关。采购热工自动化设备时最好货比三家, 选择成熟可靠的产品, 采购的地点应是比较正规的企业或商店。对于没有经过实际运行考验的合格产品应谨慎使用, 并且不能将其用在关键的自动保护系统里。

第二, 要对热工自动化设备定期进行隐患分析及设备缺陷检查, 以便能够及时整改和完善。一些影响火电厂发电机组经济、安全运行的隐患总是会存在于热工自动化系统当中, 工作人员应对此进行及时地检查和完善, 实现技术攻关。热工自动化设备的缺陷管理制度要落实好, 实现责任到人, 若消除缺陷只能停炉停机、解除系统, 则要对这些隐患及缺陷做好记录工作, 并抢用时间进行及时处理。对处理不好的隐患及缺陷也要进行记录, 查找原因, 积极联系设备的厂家或相关部门, 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第三, 要对火电厂的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及考试, 提高员工的素质。热工自动化包括的设备种类很多, 设备技术的更新也很快, 所以火电厂的员工要善于学习, 时刻跟随设备更新的步伐, 不断理解热工自动化设备的有关知识, 汲取缺陷处理及事故防范过程中的经验, 做到举一反三。火电厂的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员工组织培训, 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安全、责任感教育,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安全意识及岗位责任感。

第四, 要不断加强每一项制度的执行能力。在火电厂的发展过程中, 不仅应当逐渐对各项规章制度加以完善, 还要落实好制度的执行。这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 对设备定期校验检查制度、自动保护的试验制度进行完善, 重视对于系统的维护与检修工作。其次, 要落实好设备巡检制度, 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及管理, 在日常维护中发现问题时, 要进行及时汇报和处理, 确保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对于灰尘较大和容易受潮的设备, 要经常清扫, 避免线路因受潮而短路。

第五, 要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噪声、高温、振动都是有可能发生在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产生振动和噪声的部位主要有风机、空压机、机泵、发电机等, 如果与之进行长时间接触, 作业人员可能受到噪声的伤害, 所以要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测, 并利用热控设备将比较容易发生事故的地点进行及时地数据反馈。

四 结语

热工自动化技术发展很快, 热工自动化系统也随之更新, 逐渐向一体化、智能化发展, 这能为火电厂节约大量的资金, 也能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是对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的强有力支持。

摘要:当今时代,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这种大环境推动了火电厂的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热工自动化的装置也成为了大型发电机组的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介绍了热工自动化的定义, 分析了进行热工自动化的必要性, 探讨了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内容及发展趋势, 并对一些事故防范措施做了详细论述, 对于推动火电厂自动化的发展及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火电厂,热工自动化,装置,内容,事故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舒艳杰.浅谈如何提高电厂热工自动化水平[J].科技与企业, 2013 (2)

[2]刘胜玲.火电厂热工自动化及事故防范[J].广东科技, 2012 (05)

[3]侯树文, 陈燕, 李方方.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的现状与进展[J].山西建筑, 2009 (03)

[4]侯子良, 侯云浩.火电厂热工自动化安全技术配置若干指导思想[J].中国电力, 2009 (05)

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篇8

1 热工自动化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

高科技在我国机组容量中的使用让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不断成熟, DCS作为机组的主要控制系统有了很大的机构改变和控制范围的扩展;而SIS厂级监控和管理信息系统、现场总线技术的使用让热工自动化系统有了更多的活力。

1.1 DCS的应用与发展

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变化, 在二十世纪给人耳目一新的是DCS的应用, 而当今则是DCS的应用范围和功能的迅速扩展。

1.1.1 单元机组控制系统一体化的崛起

随着一些电厂将电气发变组和厂用电系统的控制 (ECS) 功能纳入DCS的SCS控制功能范围, ETS控制功能改由DCS模件构成, DEH与DCS的软硬件合二为一, 以及一些机组的烟气湿法脱硫控制直接进入单元机组DCS控制的成功运行, 标志着控制系统一体化, 在DCS技术的发展推动下而走向成熟。控制系统一体化的实现, 是电力行业DCS应用功能快速发展的体现。排除人为因素外, 控制系统一体化将为越来越多的电厂所采用。

1.1.2 DCS结构变化, 应用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电子技术越来越成熟, DCS系统的结构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往对控制功能比较注重分散, 能够提供更多的控制接口。可是控制器和接口过多对系统的稳定性并没有什么帮助, 会增加故障几率。机组控制系统间的信号联系较广, 牵一发动全身, 很容易出现故障停机, 降低了控制器的工作效率。

1.2 变频技术的普及应用与发展

变频器作为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功率变换部件, 以提供高性能变压变频可控的交流电源的特点, 前些年在火电厂小型电机 (如给粉机、凝泵) 等控制上的应用, 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于变频调速不但在调速范围和精度, 动态响应速度, 低速转动力矩, 工作效率, 方便使用方面表现出优越性, 更重要的是节能效果在经济及社会效益上产生的显著效应, 因此继一些中小型电机上普遍应用后, 近年来交流变频调速技术, 扩展到一些高压电机的控制上试用, 如送、引风机和给水泵电机转速的控制等。

由于其节能潜力巨大, 可以对变频器的可靠性进行提升, 让投入降低, 减少电网谐波受到的干扰, 以后的机组电机会向变频调速方向发展, 变频技术也会在火电厂中成为重要的技术。

1.3 局部系统应用现场总线

FCS现场总线技术是自动化仪器发展后的产物, 其与DCS联系较为紧密, 能够让控制信号更加精确的传输, 保障了机组控制的时效性和稳定性, 所以安全性较高, 能够降低投入, 实现现代化管理目标。

2 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系统的未来发展动向及前景

我国现在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较高, 要求热工系统向节能高效的方向发展, 保证热工系统的智能化、透明化和一体化, 不断研发新的测控技术和方法, 提升系统的便捷性。

2.1 单元机组监控智能化是热工自动化系统发展方向

单元机组DCS的广泛使用给机组监控提供了帮助, 但是其监控的智能化程度较低。很多的行业都使用了智能化监控设备, 获得了较大的收益, 在我国电力行业中也是最近才开始有所发展。火电厂在机组自动化系统中应用智能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后将会广泛的使用智能仪表和软件, 实现智能热工自动化系统的普及。

2.2 过程控制优化软件将得到进一步应用

进一步提高模拟量控制系统的调节范围和品质指标, 是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的一个方向。虽然目前有关自适应、状态预测、模糊控制及人工神经网络等技术, 在电厂控制系统优化应用的报道有不少, 但据笔者了解真正运行效果好的不多。电力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安全性、经济性、通用性、便捷性将会给电厂企业竞争提供视力, 这样的软件也会被优先选择。

2.3 现场总线与DCS相互依存发展

DCS、PLC会在很长的时间内都相互依存, 现场总线在这两个平台的帮助下也有很大的应用发展空间, 相反的, DCS和PLC在现场总线的帮助下也会日趋完善。

2.4 无线测量技术应用

无线测量技术能够对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 收集工艺信息, 整合到DCS中, 降低安装成本, 让自动化技术变得更加的完善。

2.5 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研究将深入

目前的热控系统硬件质量、逻辑控制、信号保护、延迟设置还有检修和维护等方面都有很多的不足, 以至于系统经常有跳闸的情况。电力生产企业目前面对的安全考核风险比较高, 加上市场竞争比较激烈, 我们需要保障生产的安全, 提升生产效益为出发点进行考量, 提升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 这也是目前的重点工作。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提升需要对软硬件的合理配置, 信号的收集、逻辑的优化和故障的应急预案等多方面入手。使用安全型控制器、PLC系统、三选二判断逻辑、独立信号干扰抑制装置等可以提升机组控制的可靠性。

2.6 火电厂机组检修运行维护方式将改变

电力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发电企业也开始转型为集约管理结构, 很多企业为了提升经济效益, 会增加机组利用率, 减少生产人员, 将检修和维护工作外包出去, 提高生产检修效率。所以, 检修维护工作外包将会成为趋势。DCS一体化以及功能领域渗透, 让发电厂的自动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让电厂原有专业内分工获得了调整, 检修维护也不需要大量的检修人员, 可以和设备厂家以及代理公司进行合作, 由他们负责。

电厂机组容量在增加, 测量仪器的需求也在提升。现在总线、智能仪表仍然需要定期的校验。为了让校验工作效率得到保障, 会使用自动管理系统还进行, 这只电厂仪表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所以自动化的检测设备和软件需求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李展.浅论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 (13) .

[2]顾喜来.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J].民营科技, 2013 (8) .

[3]夏冬辉.浅析热工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3) .

谈电力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篇9

1 热工自动化技术简介

电厂发电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的数据, 而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功能就是上述数据进行必要的监控与测量, 与此同时控制报警系统, 并且对系统进行自动保护, 同时将进行信息处理等, 这样电力系统在没有人的情况下, 也能够正常运行, 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要想保证电厂发电设备性能稳定, 在进行设备投入生产期间, 必须对设备整个运行过程都要进行自动化控制, 尤其是投入与产出比, 更要做好自动控制工作, 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出现。另外, 自动化设备的投入, 能够有效的降低电力企业投资成本, 利于企业长期发展。通常而言, 电力企业自动化系统重点的构成部分有自检、控制、报警、保护等系统。

2 电力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20 世纪50 年代初, 我国电力企业机组容量都非常小, 而且控制盘并不集中设置, 此外, 还需要运行人员倒班, 以此避免机组发生异常情况。这一阶段, 电力企业所应用的传递函数描述, 实际上可以被看作是热工自动化技术系统的雏形, 全部都需要手工以及人力来完成, 生产力水平非常低, 工作效率也非常低, 同时对环境还会产生非常大的消极影响, 所以当时我国的电力企业经济效益都不是很高。

20 世纪60 年代, 电力企业应用了再热机组, 该机组将锅炉与汽轮机有效的联系起来, 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这一阶段, 电力学者已经开始着重研究自动监控技术, 计算机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应用。但是由于当时的计算机性能非常低, 可靠性弱, 所以工作人员必须应用全套控制装置, 同时对仪表进行精细的设计, 以此保证机组能够无故障运行。该阶段, 电力学者开始对状态空间分析分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这为热工自动化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0 世纪70 年代后期, 我国电力企业的热工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力度进一步加大, 很多电力企业机组都开始应用国外相对比较先进的再热机组, 在引进再热机组的同时, 自动化监控系统也被引起到我国, 这一阶段热工电力自动化技术理论进一步成熟。但是由于电力生产环节十分复杂, 而且还受到当时经济、政治环境的影响, 这为精确数学模型等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增加了难度。

20 世纪末期, 我国电力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电力生产企业几乎都普遍应用上了DCS控制系统。当时我国机组已经有很多超过了300MW, 这些高机组中, 绝大多数都应用了DCS控制系统, 再加之, PC技术的出现, 计算机控制系统已经逐步的实现了可视化, 这对电力工作者生产的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一阶段, DCS与可编制控制器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模糊, 基本上能够合二为一。当时的可编程控制器都有通讯接口, 因此故障停机大大减少, 便于DCS的连入。随着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DCS与MIS能够进行有效的连接, 因此DCS中的数据参数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直接传输到MIS系统中, 从而实现了数据的再加工, 同时实现数据的共享。

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 带来了DCS系统的结构变化, DCS系统应用技术向着单元机组的一体化控制系统方向发展, 既可以降低故障环节的次数, 又可以减少信息传递的途径, 从而提高DCS系统的可靠性能和安全性能, 为DCS系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和活力, 推动DCS系统的快速发展。

3 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3.1 单元机组监控智能化

DCS系统在单元机组中的广泛应用, DCS系统的投入使用使机组的监控系统更加完善化。但是, 电力行业却没把机组监控提高到智能化的程度, 依然费时费力, 工作效率也不高。虽然我国的化工、冶金行业都广泛运用智能化监视控制系统, 并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但是, 智能化的监视控制系统在我国电力行业中的应用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属于刚起步阶段。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厂的单元机组将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 这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3.2 过程控制优化软件广泛应用

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技术将沿着提高模拟量控制系统的调节范围和品质指标的方向发展。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电力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剧, 通用性强、易操作的优化控制专用软件在电厂的应用中颇受好评, 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推广, 优化控制专用软件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安装操作非常简单方便、通用性又非常强。SIS系统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进行技术创新, 使自身的应用技术向着成熟化发展,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发挥着比较明显的作用, 以确保电厂安全、高效、环保运行。

3.3 现场总线与DCS互相依赖生存

在未来电力行业的发展过程中, 现场总线总是与DCS系统、PLC系统的联系紧密, 密不可分。它们之间相互依赖共同生存, 共同发展。以DCS系统和PLC系统为基础, 现场总线能够很好的扩大自身的应用空间, 而DCS系统和PLC系统则要依赖现场总线来达到完善自身功能的目的。

3.4 监控系统趋向集中化

过去通常情况下, 一个集控室是由一台或者两台的机组使用, 电子室又被分成很多个小型的电子设备间, 分布在主设备的周围,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节省电缆, 这就导致了每个电厂都会有多个辅助车间存在, 加大了日常工作的工作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 管理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机组容量不断扩大, 也就导致了全厂的单元机组容于一个控制室, 监控系统趋向集中化发展。由于电厂单元机组的电子设备间越来越集中, 使用I/O柜的配置方式来分配现场的监视信号, 它们大多都是远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可知热工自动化技术在已经在电力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为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帮助。现如今, 热工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程度更高, 必然会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长久发展。

摘要:电力行业的发展, 离不开热工自动化技术的进步。热工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提高了热工系统的工作效率, 同时也改善了电力工作者的工作环境, 使得电力行业向着集约化方向发展。首先对热工自动化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其次对电力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 最后探讨了电力热工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仅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热工自动化技术,电力行业,应用

参考文献

[1]常志超.论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系统的未来发展动向与前景[J].科技资讯, 2013 (1) .

[2]孙长生, 项谨, 丁俊宏, 王蕙.热工技术监督工作现状分析及拓展[J].电力技术, 2009 (12) .

[3]朱清, 杨景萍.浅谈电厂热工自动化的现状与展望[J].科技促进发展, 2010 (10) .

[4]刘颖超, 张聪一.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分析研究[J].科技传播, 2012 (14) .

热工自动化专业 篇10

一、电厂热工自动化

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发展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 早在18世纪就已经开始了有关技术的研究, 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离心摆调速装置便是热能动力设备中最早的自动控制装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火力发电的机组也在各种属性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同时对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自动化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急切。实现电厂热工的自动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电厂的生产水平和效率。电厂热工自动化主要是对于主机、公用系统、辅助设备等的自动化, 自动化实现的要求是自动检测、自动调节、开关量控制、自动保护、综合自动化技术。电厂的生产过程到设备自动控制的过程便是自动化的实现过程, 提升电厂的热工自动化水平能够有效提高电厂的生产效率, 提升电厂的生产能力。

二、我国电厂热工自动化的现状

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热工自动化水平也在吸收了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同时飞速发展, 最近几年更是随着火电机组容量的不断增大, 参数的不断提高和热工自动化设备的不断更新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目前我国的火力发电机组基本都是采用的分散控制系统, 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火力发电的自动化水平, 在机组的调试和运行过程中, 在机组的生产保护和控制过程中, 分散控制系统都已经很好地做到了发挥自身的作用。我国的电厂一线生产工作人员已经渐渐对于以往的常规仪表及控制设备的使用失去了依赖, 逐渐适应了分散控制系统的使用, 能够在控制室里就很好地对电厂的火力发电机组进行实时的监控和控制。让机炉电统一控制操作逐渐变得可行起来。并且分散控制系统已经能够脱离国外进口的依赖, 根据以往工作中的实践经验, 独立完成分散控制系统的组态和软件设计以及调试等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分散控制系统的造价。可是, 我国的分散控制系统还存在维护量较大的问题, 所以, 与国外的分散控制系统相比还是存在一些差距。国内的分散控制系统往往还会存在设备匹配的不完善、编程的缺陷以及参数的整定方面的不足, 所以, 发展我国分散控制系统能够对我国电厂热工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三、电厂热工自动化水平的发展方向

(一) 过程控制仪表。电厂热工自动化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使得以往传统的过程控制仪表已经渐渐退出了使用范畴, 水平较高的过程控制仪表渐渐进入了电厂的运用中。由于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使得对电厂排放物的检测也越来越多, 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国外的分析仪表已经成为了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国内这方面还比较欠缺, 仪表在我国电厂的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还比较难以发挥其作用, 并且仪表的维护和使用还得不到足够重视。所以, 要注重过程控制仪表的使用。

(二) 自律分布式系统。自律分布式系统是一种可以实现自律的可协调和可控性的系统, 这种系统在国外是一种重要的控制系统, 当电厂的系统中有任意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都能够及时根据系统自身的工作情况进行调节, 保障电厂系统的正常运营。现在我国普遍使用的分散控制系统与自律分布式的系统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分散控制系统有两种分布形式, 一种是水平分布式系统, 一种是层次分布式系统, 水平式分布系统的子系统之间都保持着相对的独立, 如果系统中的某些子系统发生了故障, 其他的子系统也不会受到影响会保持继续工作的状态, 但是这种形式缺乏控制性, 不能够有效进行相互的控制和实现信息的相互交换。与水平分布式系统相比, 层次性分布系统中如果子系统发生了故障能够在部分范围内进行有效的控制, 但是, 却不能够进行有效的调节, 说明层级分布式系统在具有自律控制性的同时缺乏协调性。

(三) 运行支援系统。随着电厂火力发电机组容量不断增大, 需要监视和控制的地方也越来越多, 于是越来越多的控制系统也不断出现在工作人员的视野中。这些系统一般都需要大量的数字化设备作为支撑, 工作人员需要对这些系统是否正常运行进行判断。火力发电机组自身的安全也需要得到保障, 有故障就要早发现, 早解决, 使得机组能够始终保持安全平稳的运行。

(四) 机组设备的调试工作。在机组设施安装完成过后, 需要对设备进行全面完善的调试工作, 对重点的设备更是要做好跟踪调查, 做好记录工作。电厂的相关维护工作人员需要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对系统的正常运行要负有责任感, 做到对实际情况如实进行记录, 为维护工作的进行做好基础。

四、提升电厂热工自动化的设计水平

一是提升电厂热工自动化水平的基础是要有冗余的设计思路, 需要有长远的思考, 有全面的思考, 将电厂未来的发展情况规划到设计思路中来, 只有考虑到了电厂的发展前景才能够更好满足电厂热工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前提。二是在电厂的热工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安装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优先使用优质元件, 现在电厂热工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 只有在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安装中尽可能使用较为优质先进的技术和元件, 才能保证热控系统的安全与可靠。三是机组的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是系统能够长期保持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 设备的运行情况直接关系到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所以, 保障设备的安全可靠就是保障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安全可靠, 因此, 必须要对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控检查, 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做好日常的检查记录工作, 在出现问题故障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提供实时信息, 以便及时对问题进行解决处理。

五、结语

我国的火力发电事业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随着我国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正在急剧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电厂热工自动化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进展。如何提升电厂热工自动化水平成为了我国火力发电事业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只有不断提升电厂热工自动化的水平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发展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 目前我国的火力发电机组基本都是采用的分散控制系统, 而国外采用的多是自律分布式系统, 我国的控制系统与国外相比还有一些差距。我国的热工控制系统要向自律分布式系统发展, 完善机组设备的调试工作, 完善运行支援系统。提升电厂热工自动化的设计水平。一是要提升电厂热工自动化水平的基础是要有冗余的设计思路, 二是要在设备安装中使用优质的元件和先进的技术, 三是要做好系统的实时调试工作。

参考文献

[1]戴进.电厂热工自动化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J].科技视界, 2014

[2]唐泊.提高电厂热工自动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J].中国机械, 2014

上一篇:团体文化活动素质教育下一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