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技术研究及应用

2024-10-19

软交换技术研究及应用(精选9篇)

软交换技术研究及应用 篇1

1 电力调度系统存在不足分析

电力调度通话要求可由电力调度交换网提供, 但系统依然存在不足。

1.1 不成熟的组网架构

国内许多供电公司上下级之间与变电站调度交换机间没有联网, 互相独立。伴随电力建设步伐加快, 将投运多等级变电站, 则会出现主备用汇接点的交换机发生槽位紧张, 限制扩容。只有对组网架构优化, 方可适应电网发展步伐。

1.2 设备老化

调度交换机因过长时间运作, 故障时有发生, 安全问题频发。整网安全性需以可靠性强、性能高的新设备投入来保证。

1.3 业务接入缺乏灵活性

基本语音交换是传统调度交换网的业务, 对于数据与视频性的多媒体通信业务则缺乏。在智能电网“坚强建设”口号下, 电网发展趋势为互动化、自动化、信息化, 将以IP方式传输数据、语音、图像业务, 宽带大范围普及, OCM则会被取代。组网的灵活可满足多用户类型的接入, 保证个性功能的扩展。

1.4 后续维护力量不足

电路交换技术已经到了发展的尾声, 随着技术进步, 现代主流应用的电路交换机退出市场将成必然[1]。建立在IP技术上的通信技术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对于新技术出现故障, 维护人员由于不熟悉而手足无措, 新设备应用要求管理人员恪尽职守, 做好集中管理, 努力学习新的维护技术。

2 软交换优势

软交换可解决电力调度系统中存在的不足, 软交换的优势有:

2.1 提升网络可靠性

软交换可对电路交换核心功能做换分, 以功能软件形式为依据将功能划分到骨干网络。此种分布式结构具有可编程特点, 对特性开发商与功能服务供应商无限制。因计算机标准平台为该功能基础, 所以网络可靠性与可伸缩性容易实现。

2.2 增值业务的支持

软交换可提高电力通信中电话网与计算机网的配合度, 统一多种介质网络, 从而方便构建电力互联网、语音网、传输网、视频网。作为适配功能的网络接入功能, 可实现多样媒体网关连接, 达成功能网络协议目的, 也可直接连接SIP客户端提供业务。

2.3 成本低

以平台开放为基础, 对革新应用进入无限制, 多采用计算机器件, 性价比高出电路交换60%。从消费者角度分析, 设备供应商利用传统交换网为用户提供软硬件与应用程序, 用户无选择余地, 实现与维护成本较高[2]。构建于新型网络的软交换突破了传统网络的限制, 供应商产品具有开放性, 保障了用户的选择权, 用户可选取性价比高的产品建设网络。

3 电力调度系统中软交换的应用

3.1 软交换组网架构

分布式与集中式组网为建设软交换系统模式。在总部建立业务服务器与软交换设备, 总部软交换机接收由承载骨干网传输的各区域终端数据, 此为集中式组网。此法成本低, 方便业务实现、推广与集中管理。而分布式组网则在总部与下属区域分别独立配置软交换设施、业务提供、运用支撑平台。此法具有业务接续时间短与容灾性、可靠性强的特点, 系统可容纳大量用户, 但网络繁杂。通过分析组网特点, 集中组网更适合电力调度交换网, 电力行政交换网则适合分布式组网。根据组网整体建设原则, 电力调度软交换网络应参考整体设计、计划实施的设计理念, 结合电力调度业务性质, 构建软交换、电路混合同组的拓扑网络结构, 实现电路交换平稳转移为软交换[3]。

3.2 软交换网络承载

电力调度交换是核心的网络控制, 要求可靠性强, 分析Qo S指标就显得重要。承载网Qo S指标的影响因素有:第一, 抖动。根据实践经验, 当抖动大于500ms时, 数据不可接收;当抖动等于300 ms时, 可接收。抖动的消除会带来时延的发生, 从时延与语音质量的关系分析, 承载网抖动应小于80 ms。抖动增加了端-端的时延, 降低了语音通话质量。网络拥塞度关系到抖动, 网络节点流量过大, 各节点缓存的数据过长, 达到速率变化幅度大。因在相同物理线路传送语音数据, 数据包突发性会导致语音包的阻塞。第二, 延时。使用低比特话音编解码器与IP分组网本身特性会增加端-端Vo IP语音的时间, 组成部分相当复杂。多样性时延成分是由Vo IP应用中的底层传输协议、通信网络结构多样性决定的。第三, 带宽问题。Qo S业务需要带宽足够, G.723、G.729、G.711是常用的构建于软交换基础上的语音编码方式, 如速率为8kb/s的语音编码压缩。单个数据包以每20 ms由语音编码器分发, 数据包含语音桢两个, 因此160 bit信号可在20ms生产, 即为20字节的数据包。因为带宽中控制信令占据仅0.5%的带宽, 以2.5%的媒体流带宽预留为快速简单算法。从承载网分层结构分析, 对接入层、汇聚层、骨干网的Qo S方案要求有:以Diff Serv与超额宽带保证骨干网轻载时的服务质量。骨干网随业务量增多而重载, 以MPLS FRR与MPLS TE确保骨干网服务质量得到保障对应的Qo S机制必须在接入层采用, 确保软交换业务成效。

3.3 电力调度软交换的功能

软交换技术应用到电力调度网后, 功能提高明显, 其主要有三大基本功能:基本调度功能、特色多媒体调度功能与扩展功能, 见图1。

3.4 软交换冗余体系设计与指标

软交换设备瘫机的防止与因系统突发故障也可提供紧急通信的容灾机制为双归属机制。在异常情况发生时, 若双归属控制启动, 可恢复85%的通信。网关、交换与终端是双归属组网组成, 需对三部分共同配置, 保证全网覆盖双归属。启动双归机制后, 核心控制层因软交换切换实现冗余, 原软交换不再承载业务, 原互助与备用软交换被激活与应用业务。另外, 注册路径切换在网关配合下, 实现软交换间的转移与接入层的冗余[4]。

3.5 建设软交换分析因素

电力调度交换提升为软交换时应考虑业务扩展能力、网络融合、多媒体调度应用、组网健壮性、系统可靠性、容灾备份、网络Qo S与安全、协议互操作性与兼容性等。在稳定运行电路语音交换系统前提下, 循序渐进, 从电路交换、软交换二者结合再到软交换纯粹模式[5]。首先, 主要构建电路交换, 辅之以软交换;然后主要构建软交换, 辅之以电路交换;最后以软交换取代电路交换, 实现平滑的系统过度。要在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的基础上, 从试点到推广, 计划实施。

4 结语

作为新一代核心通信网技术, 软交换发展、应用前景广阔。其实现了承载网、呼叫控制的分离, 呼叫控制、业务的分离, 融合了语音与数据, 促进了新业务诞生。软交换在融合数据网与调度交换网的基础上, 实现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技术的相互补充, 业务得到增值。因其提供数据、视频、语音等综合性的多媒体服务, 从而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前景良好。

参考文献

[1]李建坡, 崔科科.孟津电力软交换调度通信网的构建方案[J].信息通信, 2011 (5) :168-169.

[2]陈少军, 王金辉.软交换调度系统双归属功能的设计和实现[J].电力系统通信, 2012, 33 (2) :73-76.

[3]王翔, 樊强.软交换调度台终端的设计[C]∥2011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通信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2011:317-320.

[4]李立新.应急指挥软交换多媒体调度通信解决方案[J].科技广场, 2013 (6) :120-122.

[5]宋高祥.凤滩电厂调度软交换系统的实现[J].通讯世界, 2013 (14) :30-32.

软交换技术研究及应用 篇2

摘要:我国网络运营商主要包括移动、电信、联通等。这些运营商正在积极进行软交换的实验网的规划和建设,在对电信网络工程建设与运营过程中,软交换技术越来越完善,为我们提供更加便捷、快速的服务。综上所述,文章主要阐述了软交换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试图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软交换;电信网;中智能网

中图分类号:TP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2-0047-02

1 软交换技术概念及现状

1.1 软交换技术的概念

软交换的技术传承了以前电信网中智能网的概念,使呼叫控制与业务控制实现物理上的分离,因此,繁琐的业务开发与业务升级时,对呼叫控制影响较小。除此,软交换技术使呼叫控制部分与媒体承载部分实现了分离,与业务有关联的呼叫控制部分,也从其中分离出来。因此,在业务进行研发与升级的过程里,呼叫控制的部分仅仅需要进行小范围的改动,但媒体承载部分就不需要再进行改动,如此使全网开放新业务越来越迅速。

1.2 软交换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软交换技术已经取得较好发展,其架构、功能、性能和使用范围等都已成型,在以下方面得以体现:(1)在架构方面,软交换技术中采取的是分层结构模型。全部设备通过标准接口来进行传输,提供基于策略的OSS与通用业务平台,同时,还支持平面组网形式。(2)在功能方面,软交换技术实现协议调配、呼叫处理、接入媒体、代理业务、互联互通、网络资源管理和策略支持等众多功能,支持业务编程和拓展,在功能方面实现多样化。(3)在性能方面,软交换可以满足中大型电信工程设备的需求,在数据处理、话务量中全部都实现了特定标准。(4)在覆盖范围方面,软交换的定位为NGN,重点解决通信网络中IN、PSTN、Internet、PLMN和CATV等融合问题;软交换技术基础上的电话业务与智能业务的相关标准,也在不断地实现和完善中。目前,软交换技术已经取得较大的进步,它的结构体系成为现在业内探讨的热门话题,在行业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2 软交换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经验欠缺

目前,国内行业中,对大型网络的组网和建设经验缺乏,传统电信网络建设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经验;但是软交换技术在国内的电信工程建设中,还未取得较为成熟的发展和覆盖。

2.2 协议未实现兼容性

目前,我国网络协议标准还处于发展过程中,不同厂家的软交换技术,在对技术选用标准和协议兼容性方面,存在协议互不兼容现象。并且,SIP-T协议、BICC协议和H.248协议,都处在正在研发和试用过程中,协议的标准和定义,还要运营商按照行业标准以及实际要求,来做进一步的确定。

2.3 业务开发定位不明确

标准、完善和开放的API接口,可以迅速、便捷地提供丰富的业务及客户服务体验,也是软交换系统的优势所在,然而,现在部分厂家可以提供的业务,大部分是基本语音业务以及IN类业务、PINT业务和多媒体会议等,但是,哪种业务才属于运营商手中的重点业务或核心业务,什么业务类型才可以为客户和运营商带来效益,该问题成为现在众多运营商与设备制造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2.4 网络安全与网络Qos问题

现今,行业中还未有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案来处理网络安全性问题,当前,仅仅可以通过增强软交换、TG等网络设备的反入侵能力,来增强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用户的账号和密码等数据的安全性保障,则仅可以采取数据加密来解决。因此,在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方面,存在较大的隐患。

3 软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提高QoS服务质量

QoS属于较为关键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讲,软交换自身并不可以解决QoS中存在的问题,而是根据其所承载的网络来确保其服务质量。承载网络现在主要有ATM以及IP两种形式。针对ATM的承载网络来讲,它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QoS机制。然而,针对IP的承载网络来讲,怎样处理好QoS的问题,在基于软交换技术的未来发展中,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由于从现在厂家的设备研发状况与网络的发展等总体形式来看,用IP来作为承载网络属于顺应形势,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3.2 建设软交换的网络管理体系

从现在软交换技术的发展现状看,多数都采取SNMP协议作为软交换系统的网络管理协议。但是,SNNIP网络管理协议特点,具备一定的局域性。而SNMP协议,主要以静态管理方法为主,无法针对多样化业务需求进行科学管理。因为SNMP采取的是基于UDP的承载方式,所以,无法很好地确保网管信息的安全、稳定传输。而且,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提供实时业务。然而,现在基于软交换的网络管理体系在应对该问题,还未提出完善的解决方案,因此,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和网络管理体系架构,才可以满足广大用户对服务质量的需要。

3.3 共享软交换技术协议

软交换网络中,不同API接口之间是采用开放式协议来进行传输的。然而,现在无论是从制定相关协议的现状,还是从各企业的研发状况来看,科学化和标准化还不够完善,大部分网络协议还正处于研发建设时期。所以,要想实现开放式网络,还需要较长时间进行研发和测试。综上所述,软交换尽管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并且,我国现在还处于发展中时期。用软交换作为未来通信体系的发展趋势,符合三网合一的发展形式,可提供数据、语音和视频业务以及多媒体等综合业务,满足业务的移动化、个性化、多样化和实时信息的社会需求。

4 结语

随着我国网络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网络建设工程需要不断地完善,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通信行业中的软交换技术,作为未来网络发展的核心技术,其优势在网络通信工程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当前软交换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试图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指导性建议。

参考文献

[1] 张大坤.软交换技术应用及其发展现状[J].科技与信息,2011,(1).

[2] 徐擎.浅谈软交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电子制作,2013,(2).

[3] 樊庆.通信工程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0,(3).

[4] 李营.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2,(11).

[5] 刘鹏.山东联通核心网中的软交换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化,2010,(6).

[6] 许志刚.对电力工程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对策[J].计算机光盘与应用,2012,(10).

软交换技术研究及应用 篇3

一、软交换技术概述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 具体是将传输层中的呼叫控制功能分离出来, 然后借助相关软件完成信息交换, 以此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其可以不受特定限制, 实现信息交换以及同步通信, 而且运营投资、维护成本较低, 功能丰富, 如通过分配、控制、释放、检测等发挥资源管理功能, 基于呼叫网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而实现的呼叫处理和控制功能;支持SCTP、PRI、INAP、MGCP等多种标准协议的协议功能;用于采集话单、复式计次、传送话单的计费功能;可提供智能、增值、第三方合作服务的业务提供功能;此外还涉及认证功能与授权功能等。

二、信息通信行业软交换技术的应用研究

软交换技术中的虚拟中继可实现PSTN的类似功能, 即长途局或汇接局;分组中继可满足汇接局激增的容量需求, 更好的应对不断增加的传输宽带;3G核心网既可以统一网络语言, 承载数据媒体流, 进而融合各种业务数据;多媒体业务可为增值业务提供特殊资源;而本地语音接入基于完善而庞大的IP网络, 可在本地PSTN端局不存在的情况下, 接入本地电话机。至于其具体应用主要体现为下述两点:

1. 在固定电话网中的应用。

软交换技术在固定电话网中的应用包括端局先行和汇接局先行两种改造方式, 其中前者虽然放宽了对本地网络形态的要求, 改造风险较小, 但极易影响支撑系统, 故难以实施, 而后者强调接入固网交换局, 既可以有效屏蔽端局存在的差异性, 也可解决其改造缺点, 故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通常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固网智能化改造, 应对软交换设备的IP侧宽带需求、处理能力、中继网关电路数、媒体网关宽带、信令链路数、信令网关宽带等加以合理的估算, 以此优化彩信流程, 为用户提供彩铃业务, 同时借助AG用于改造端局功能, 保证网络安全, 实现呼叫功能;结合EPON新建软交换端局, 用于高效承载IP业务和转发数据, 实现宽带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等。

2. 在移动电话网中的应用。

软交换技术在移动电话网中的应用与其在固网中的应用存在一些共同点, 主要体现在网络结构、接口协议、功能业务等方面, 但在具体的设备功能、业务处理以及选择的网络协议中有所差异。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移动电话网往往将若干配置一致且互为备份的成对TMSC Server (软交换设备) 部署于相应大区的中心城市中, 配以处于省会城市的TMG (中继媒体网关) , 在其的作用下与包含GMSC、MSC、TMSC2在内的省内交换机形成直达电路, 以此实现传统TDM与软交换移动长途网的连接, 进而达到同步通信的目标。因TMSC Server既可以处理业务控制层的业务, 根据信令实现接口, 也可以借助经扩展后的H.248协议实现对MGW的控制, 进而汇聚媒体流, 并加以映射以及交换。因MGW和TMSC Server可以同时支持用户接入的, 故在本地网中实现了对2G和3G的有效衔接和融合, 这也促使单独设置的关口局除了具有疏通异网话务的功能外, 还可以将本地IP话务落实变为现实。

概括的讲, 软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行业中的应用为固网智能化改造、分流长途语音业务、延伸网络和业务布点、接入大客户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同时彰显了其可靠性高、管理集中化以及成本较低的优势, 虽然如此, 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软交换的系统标准和协议尚未统一, 稳定性和兼容性有待提高, Qos的网络安全、业务管理等问题并未得到妥善解决, API产品尚不成熟, 业务范围较为狭隘, 需要积极开发等, 因此必须加大研究和创新力度, 以此促进软交换技术更快更好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软交换技术凭借其强大功能和独特的优势, 已在信息通信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促使其发展更为全面而稳定, 但软交换技术尚处于发展时期, 还存在些许不足, 因此必须加大研发和实践力度, 以此提高技术的成熟性与先进性, 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信息通信行业。

参考文献

[1]廉景山.软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行业的合理应用[J].信息通信, 2013 (15)

[2]梁静.软交换技术在电信通信领域的应用[J].中国会议, 2012 (30)

软交换技术研究及应用 篇4

【关键词】软交换技术;固网智能化

0.引言

进入新世纪后,PSTN遭遇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困难:固网语音在被移动电话替代;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IP电话、电子邮箱、即时通信等方式将PSTN分流,特别是长话业务,受到IP电话的影响最大;新业务持续涌现,传统程控交换机很难实现,而且周期较长,已经不适应竞争市场的要求。

为摆脱以上困境,固网运营商采用以下方式解决:抛弃以往PSTN,向着NGN全力转型;为保护现有投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地延长PSTN技术寿命,挖掘设备潜力,这就是中国电信正进行着的固网智能化的改造方式。

1.固网智能化要点

之所以使用固网智能化,电信运营商的目的是对PSTN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方便提供新业务,为PSTN朝NGN演进作铺垫。固网智能化主要措施是吸收移动通信的宝贵经验,把用户业务属性的数据库引入到PSTN中。PSTN核心设备是SHLR,可以在本地网通过内置、外置两种模式设置SHLR。内置模式指的是将用户的数据库内置到汇接局里;外置模式指的是引入独立网元存储用户的数据。两个模式的实现机制都是一样的,均是在每呼叫接续之前,由系统依据主被叫号码来查询SDC,内置模式组网较简单,而内置模式的SDC和交换机采用内部协议(不支持其他设备访问)。外置SHLR较为灵活,支持标准协议。SHLR一般可以支持MAP、ISUP、INAP等协议或者相关的扩展协议。按所采用查询协议的差异,可一次地查询处理主被叫签约职能业务信息,还可分多次查询处理主被叫用户的签约智能业务。在引入SHLR以后,可将用户的号码独立,便于实现号码携带、一号通等业务。SHLR应该具备以下功能:存储用户号码信息、网络标识、业务信息等,集中地管理用户的数据,并且能有扩充数据的能力;SHLR中的号码可分为业务号码、物理号码,SHLR储存这两种号码和其对应的关系,可提供号码的可携带能力。

2.软交换技术简述

软交换是在PSTN演进到NGN过程里实现承载和控制分离的一项技术,是最近发展起来的新型呼叫控制技术,体系架构开放,能够提供多类接入方式,还可以提供多媒体、语音等实时业务,它已经慢慢成为电路交换演进到分组交换的主要技术。

按网络结构的横向分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1)边缘接入。由各种接入服务器、路由器、网络互通和宽窄带接入设备构成。(2)核心网络。由骨干路由器和ATM交换机构成。

按网络功能来纵向分层,根据功能不同分为:

(1)接入层。接入层把各类用户利用各种接入手段连接到网络,并转换信息格式,以便在网上传递。

(2)传送层。传送层以IP为基础进行分组交换,软交换网络利用不同的接入设备把不同的业务媒体转变成格式统一的IP分组,分组交换网络通过IP路由器等传输设备实现传送。

(3)控制层。控制层实现的是呼叫控制,它的核心技术即软交换技术,具有基本的连接控制和实时呼叫控制功能。它通过信令控制建立和释放呼叫连接,完成业务层和接入层之间信令交互,还有带宽管理、安全管理和信令互通等功能,以承载层为基础建立端到端通信的过程,执行呼叫逻辑和处理呼叫请求。

(4)业务层。NGN中一系列业务服务器组成了业务层,其所能提供的功能与设备包括:应用服务器,通过软交换所提供的API提供业务的生成环境,创建并维护业务;策略服务器,是用来管理策略的设备;3A服务器,计费、鉴权、验证服务器;SCP,控制业务点;数据库,以提供各类数据于网络运行需求。

3.以软交换为基础建设固网智能化的方案

建设固网智能化可基于原电话的交换技术改造,也可采用软交换的技术进行改造建设。该选择哪种方案,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改造需要的成本和技术的成熟度等因素确定。在此只讨论以软交换技术为基础建设固网智能化的方案。

软交换事实上是一控制设备,其基本思路是:按功能把传统的交换机分解,软交换完成控制功能,媒体网关完成承载功能,信令网关完成信令功能。将控制模块、交换矩阵、用户模块和中继模块从软交换网络中分离出来,形成软交换设备、中继网关、接入网关和分组承载网等单独存在的网络部件,每个部件独自发展,形成一个开放性的网络架构。所以软交换系统是以软交换设备和媒体网关为基础的体系结构系统。软交换设备具有解析路由、选择路由、控制呼叫等功能;而媒体网关只转换和传输媒体流格式。软交换技术分离了呼叫控制功能和处理媒体流的功能,提升了设备处理效率,开拓了网路空间,增强了新业务提供力。

软交换机和中继网关结合,代替传统电话交换的汇接局,这是使用软交换技术的方案。其具有控制呼叫、控制路由、维护和计费的功能,并要求具有SSP功能,以触发网络智能化的业务和控制业务实现。因为用户号码信息和签约的业务信息都集中放在SHLR里面,所以软交换设备一定要能通过标准协议来访问SDC。TG将软交换设备汇接局与各端局连接。系统运行的时候,端局把所有呼叫信令送给软交换机来处理,而软交换机通过访问协议得到用户具体的业务属性,触发业务。该方案本地网采用的是分区全汇接的方式,实现接续呼叫。每个端局至少和归属不同的软交换汇接局之中的两TG连接,这样的话即使某个软交换设备出现故障,也能正常通信。

使用软交换设备来改造固网智能化,网络结构十分清晰,便于演进到全网智能化,也便于未来可能实现的和3G网络相融合,对汇接层用软交换技术进行改造,符合电信的软交换网络原则,所以被多个地方的电信分公司采用。

4.固网智能化业务实现

在网络改造以后,网络提供业务的能力将会大大加强,从前很难实现的语音增值业务将会很快实现。比如可以实行固话与小灵通混合放号、固网彩铃、随意放号等业务。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状况适当地推出以数据、多媒体为基础的新业务,比如视频会议、点击拨号等多媒体业务。

(1)一号通和彩铃业务。“一号通”指的是一个公开的号码可对应多个用户的号码,多个用户号码间有轮选顺序,可选择同时振铃或者依次振铃。

被叫用户可以设定彩铃业务,当被其他用户呼叫的时候,接通之前,对主叫的用户播放一段音乐或者广告,这时主叫的用户不会听到单调的嘟嘟声,而是被叫用户设置的彩铃。被叫用户可以预先设定个性化彩铃,可以是系统所提供的铃声和音乐,也能是被叫的用户自己录制或者下载的语音文件。

(2)预付费业务。用户在开户的时候预付费,卡号是用户的号码,用户把一定的资金预先注入自己的账户里。呼叫建立的时候,用户账户决定接受呼叫或者拒绝呼叫。此过程中实时计费,并在用户的账户中扣除话费。用户的余额不足的时候,播放相应的通知以提示用户充值。

(3)统一放号业务。固网智能化的方案还能支持混合放号和号码携带等统一放号类的业务。

5.结束语

将软交换技术应用在固网智能化中,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在发展电信业务的同时也能给广大用户带来方便和新的体验。 [科]

【参考文献】

[1]陈晓玲.软交换在固网智能化改造中的应用与配置[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李明栋,洪钧,戴玉宁.基于软交换的网络智能化方案[J].中兴通讯技术,2006(5).

软交换技术研究及应用 篇5

关键词:软交换,双归属

一、概述

随着贵州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 电力系统对电力通信的需求日益提高。目前, 传统PSTN网络向基于软交换技术的NGN网络的演进已经是大势所趋, NGN网络在业务多样性、组网的灵活性、与网络演进趋势契合以及成本等方面有显著优势。本文通过对软交换双归属的研究, 实现贵州电网行政交换网软交换系统的冗余, 提高软交换系统的可靠性和容灾性, 保障通信安全。

二、软交换双归属

1、概念。

“双归属”是一种防止软交换设备宕机或者是出现突发灾害事故 (例如机房火灾、连接机房的通信电缆中断、供电异常等) 时能够提供紧急通信的容灾机制, 通过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两套软交换系统之间的互为备份的方式, 来保证当其中某一台软交换设备出现故障时, 另一台软交换设备能够将其业务全部接管过来, 从而确保网络在紧急时刻的通信安全。

2、工作原理。

双归属功能是从网络的角度提升软交换网络的安全性, 其核心思想是:当网络中的某一台软交换发生故障时, 保证该软交换对应的业务能在短时间由其双归属软交换设备接管, 使得业务能在短期内得到恢复。因此, 双归属功能成为提高软交换网络稳定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3、切换方式。

当软交换处于互助的工作模式时, 将软交换的互助状态由非激活态转变为激活态, 或由激活态恢复为非激活态的过程称为切换。分为手动方式与自动方式: (1) 手动切换:当某个软交换处于互助的工作模式时, 只有在维护人员通过终端系统或网管系统给其下发切换操作指令以后, 该软交换的互助状态才能发生改变。在这种方式下, 软交换A和B之间互相检测双归属心跳, 但并不以心跳是否断开来进行状态迁移。 (2) 自动切换:当某个软交换处于互助的工作模式时, 该软交换将根据其与互助软交换之间的心跳链路的状态来自动判断是否改变其互助激活或非激活状态。

三、在贵州电网的研究及应用

贵州电网软交换双归属功能采用主备用方式实现。主用软交换地址为IP1, 备用软交换地址为IP2, 备用无业务承载。对于Local Network区域的网关 (UMG, AMG等) , 主用软交换即为主归属软交换, 网关正常时应注册在主归属软交换上, 备用软交换即从归属软交换。在2个软交换上都配置有Local Network区域的网关的数据, 并相应置不同的主、备用标志。在MG上要配置向2个软交换发起注册的数据, 并设置主归属软交换和从归属软交换。两台双归属软交换间通过心跳信号检测对端软交换的状态。在主用Soft X3000发生全局故障的情况下, 可以采用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将主用Soft X3000切换到备用Soft X3000, 由备用Soft X3000承载全部业务。同时, MG切换注册路径, 向备用Soft X3000注册, 备用Soft X3000接收MG的注册请求, 恢复全部业务。

(1) 切换。MG正常注册到主用软交换Master Soft X3000上, 主用Soft X3000承载全部业务, 系统正常运行。主用和备用之间建立双归属IP心跳链路连接, 心跳链路传递对端软交换的心跳状态, 对端Soft X3000正常时则心跳链路状态正常。如果主用发生全局故障, 主用承载业务中断, 则IFM模块的IP接口也将中断。备用激活表示备用中备份的业务数据已经被激活, 可以承载业务, 如接受MG注册请求等。备用激活后说明主备的双归属切换完成。在激活之前, MG向备用的所有请求会被拒绝。由于主用发生全局故障及主用的IP接口中断, 则主用和所有MG之间的MGCP/H.248握手信令连接也中断 (即MG与主用地址IP1之间握手信令连接中断) 。备用收到MG的注册请求, 此时备用已激活, 则接受网关注册请求, MG上承载的业务恢复。 (2) 切回。主用故障恢复, 两个Soft X3000之间的心跳链路恢复。备用进入非激活状态后, 将会去激活所有MG, 停止响应MG所有注册请求, 离线的MG将切回重新向原主用发起注册请求。主用接受MG的注册请求, 主用重新恢复承载业务, 双归属完成切回。

四、结语

NGN系统核心侧采用两台软交换实现双归属, 强化了核心控制网和传输承载网的安全性和生存性, 保障了软交换用户的通畅。

参考文献

[1]钱蕾, 施亚男, 张艳.软交换双归属方案探讨.《数据通信》, 2007年01期

软交换技术研究及应用 篇6

音像、多媒体以及数据传输等业务融合起来形成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 这种新的网络体系结构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 业务开放。随着部件化的逐步发展, 在三大传统网络的基础之上, 将各个功能业务逐步开放, 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将功能部件自由组合起来, 从而建设所需要的网络, 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缩减成本。这种开放式的体系结构可以达到异构网之间通信的目的[1]。 (2) 业务开放。将业务、承载、呼叫等相互分离开来, 可以使网络中的各个业务独立出来, 从而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提供灵活的服务。 (3) 协议统一。三大传统网络不可能独自作为网络基础的平台, 将三大网络相互融合势在必行, 加上IP的快速发展, 肯定是IP的统一网络。将传统的网络结构升级为新的三网融合的网络体系结构工作量巨大, 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传统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上, 需要按照功能需求进行分层设计, 从而形成下一代网络体系。分层设计: (1) 传输和接入层:用户接入网络所使用的手段。 (2) 传媒层:数据信息从传输接入层接收到后, 转换为与网络兼容的无差别数据信息。 (3) 处理层:控制处理低层的业务流。 (4) 应用和业务层:提供面向应用的业务和服务。

软交换技术要求尽量简单的应用和控制需求, 它能够提供各个业务的呼叫基本控制功能, 将应用设计在业务和应用层。

二、相关协议

一个网络体系结构的生存规则指的就是协议, 当前现有的网络协议主要有:非对等协议—H.248/MEGACO网关媒体控制协议, 对等协议—BICC、H.323、SIP等, 其中SIP凭借易拓展、通用、简单等优势, 成为发展的主流协议。

(1) H.248/MEGACO。/MEGACO和H.248属于网关媒体控制协议, 它的一端针对软交换同, 另一端是媒体终端和网关。H.248来自于ITU—T, 而MEGACO则来源于I-ETF, 它是完善和改进了MGCP得来的。IETF和ITU—T的网关媒体控制协议的设计过程是大致相同的。 (2) SIP。SIP也来源于IETF, 与H.248/MEGACO的设计思想不同, 它主要是吸收WEB的相关经验, 尽量减少网络系统中设备的复杂性。SIP协议是基于文本格式的C/S模式, 用文本来体现编码、语义以及语法等, 服务器对于终端发出的请求只做响应, 而没有其他的处理。SIP协议的应用主要是针对终端、软交换以及服务器等。

三、安全性

软交换的安全性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寻找与SIP协议匹配的安全策略, 供大部分用户使用是必须的。SIP的安全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恶意注册。注册一个新用户需要SIP消息中包含的头字段来完成, 入侵者将注册信息进行修改, 用涉及记录地址的内容替代授权信息, 就会构成恶意注册, 这样就会严重损害合法注册人的利益。 (2) 服务器欺骗。处理业务在客户端进行时, 需要连接相应的服务器, 从而发出请求信息。但是客户端和服务器只知道请求信息的地址, 这样就会产生漏洞, 入侵者冒充服务器, 拦截客户端传来的信息。 (3) 会话切断。用户之间相互对话, 其中任何一方都能够发送终止对话的请求信息。当双方进行正常通话时, 恶意的第三方就会截获相关的会话参数, 破解信息内容, 在双方正常会话时, 插入一条终止会话的请求, 某一方受到请求信息, 以为来自于正常对话的另一方, 则就会终止会话。

SIP中数据的安全保护主要依靠以下3种加密方式[2]: (1) 在消息头及消息体的两个端口加密, 这样入侵者没法根据发送的请求追踪路由地址。 (2) SIP划分为多区域加密, 主要是因为消息头的实现方式是代理, 因此不能加密头域, 将请求划分为多个区域, 就会使入侵者很难辨析出消息的发送者和响应者。中间部分的代理则可以知道谁是发送者谁是响应者, 如果攻击网络流量, 就可以辨析出消息的请求与相应, 所以并不完善。

四、小结

本文将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和软交换的特点结合起来分析, 并且分析了相关的协议, 并且分析了软交换技术协议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进而提出了应对措施。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正处在进行阶段, 所以对于软交换技术的在穿越私网、移动性以及收费等方面的研究也随之取得一定的进展。

参考文献

[1]夏海涛.新一代网络管理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2

软交换技术综述及探讨 篇7

所谓软交换技术就是指可以提供下一代分组通信, 如语音、宽带、无线网络的一个平台。通过软交换技术的应用, 全球的运营商可以对自己的网络进行全面的优化, 从而提供全新的业务和服务。软交换技术是网络发展和新一代分组网络的重点设备和技术, 它的功能有:完成呼叫控制、媒体网关接入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认证、计费等, 软交换技术除了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当前电路交换所能提供的一切业务外, 还能够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第三方业务。

从广义的范围来讲, 软交换是指利用软交换设备作为控制核心的新一代网络 (NGN) 。从狭义的范围来讲, 软交换则是指那些位于NGN控制平面上的软交换设备, 在VolP体系软交换将原来媒体网关中进行的呼叫控制功能分离了出来, 然后利用服务器中特有的软件来行使呼叫控制功能, 比方说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以及信令互通等, 从而实现了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彼此间的分离, 并为控制、交换以及软件可编程功能提供彼此分离的平面。

2003年春节前后, UT斯达康、爱立信、大唐都拿到了信息产业部颁布的软交换设备入网的试用许可证;在2002年, 北电与华为获得了同样的入网试用证;中兴通讯更是在2001年就得到了信息产业部颁发的这张试用许可证。这个许可证对于它们非常重要, 国内运营商在进行NGN试验以及试商用时, 这张许可证就是它们进入的“门票”。

2 软交换技术的基本特征

1) 利用软交换技术可以对多种网络可编程呼叫处理系统进行控制和处理, 比方说PSTN、ATM、IP协议等。

2) 软交换技术可以在大多数的商用计算机以及操作系统中进行运行使用。

3) 软交换技术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当需要利用智能网业务时, 软交换技术可以提供一个开放而且灵活的电话薄接口, 因为软交换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号码薄嵌入机制的服务。

4) 软交换技术还可以为其他业务的开发者提供一个开放的应用程序接口, 这样, 其他业务的开发者可以在不访问源码或者不熟悉具体工作机制的前提下, 对其中的一组例程进行自由的访问。

5) 软交换技术可以对所有的软件进行管理, 而且这些管理行为是建立在策略服务器的基础上的。这种管理包括行使所有的组件展露策略描述语言、简单网络管理器和被管理代理之间通信的接口, 以及一个可以编写和执行客户策略的系统的功能。

6) 软交换技术还具有高效灵活的特点。比方说在软交换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远程访问服务, 就可以通过公用承载中具备的受管的调制解调器业务。再比方说, 在软交换设备上增加一个接入网关, 这样就可以实现虚拟网络的中继线的替换, 从而在骨干网中实现POIP的功能。

3 软交换技术的要素

软交换技术最为重要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业务生成接口的开放性、设备接入能力的综合性以及建立在策略基础上的运行支持系统。

3.1 业务生成接口的开放性

软交换技术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综合性网络业务, 这种技术主要是利用应用服务器与API结合到一起进行操作。此外, 软交换技术还可以和网关INAP以及IN中的SCP进行彼此间的配合, 从而实现原来的智能业务, 进而对现有的通行网络进行更好的兼顾。

3.2 设备接入能力的综合性

软交换技术可以支持多种的协议, 从而保证其具备更好的设备接入能力,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软交换技术原有的网络通信功能可以正常行使, 同时还可以保证在对多种设备进行良好控制的前提下, 最大化的保护用户在软交换技术上的投资。

3.3 建立在策略基础上的运行支持系统

软交换技术是建立在策略的基础上来实现运行支持系统功能的, 软交换技术与传统的网络管理系统存在一定的差别, 建立在策略基础上的运行支持系统可以使整个系统变得更加稳定和可靠, 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系统可以对网络进行及时、准确、智能、集中化的调整和干预。

4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功能

4.1 呼叫控制

所谓呼叫控制功能就是指利用网络通信功能, 在特定的时间对指定的业务进行呼叫, 从而使业务可以正常的开通和运行, 这一功能也是软交换技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可以说呼叫控制功能已经成为当前通信最重要的业务类型。同时利用软交换技术的呼叫控制功能可以为通信的一些基本业务提供更多的功能和解释, 比方说多媒体业务、呼叫控制的建立、维持以及释放等。

4.2 业务提供

业务提供是当前通信业务中最主要的功能之一, 软交换技术也是在业务提供功能的前提下, 才能够实现全网络通信业务, 并保证整个通信业务的总体质量。此外, 通过软交换技术还可以实现与现有网络的有效配合, 从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智能网络通信业务。

4.3 互连互通

这一功能主要是说, 利用网络将各种不同的业务连接到一起, 并保证不同的业务可以接入到不同的网络通信中, 这也是软交换技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通过这一功能可以实现不同设备在不同网络中的相互连接, 并利用各种网关来实现设备间的相应和互通。

4.4 资源管理

通过软交换技术可以对资源进行相对集中的管理, 这也体现了软交换技术的资源管理功能。通过这一功能可以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整理、分配和释放。此外, 软交换技术中的资源管理功能还可以负责对各种资源的状态进行检测, 并对不同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 并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某些资源的使用设置必要的权限要求。

4.5 计费功能

利用软交换技术的计费功能可以对详细的话单进行收集, 还可以进行实现复式计次功能, 然后根据运营商的要求将收集到的话单传送到相应的计费中心。

5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应用

5.1 虚拟中继 (Virtual Trunting)

软交换网可以对PSTN端局之间的语音业务进行转接, 但是软交换网却没有真正接入到语音终端用户上, 软交换网在这一应用中的主要作用与PSTN中的汇接局或长途局的作用比较相似, 都起到的是虚拟中继业务。在这一应用中, 软交换网需要配备TG、SG及软交换设备。

5.2 分组中继 (Packet Trunking)

随着使用者数量的不断增加, 对传统汇接局的容量要求正在不断增加, 传输宽带也出现的了巨大的增长趋势, 所以, 利用软交换技术设置分组中继叠加网络, 可以有效的降低网络传输的成本以及对带宽的要求。

5.3 多媒体业务 (Multi-media Services)

软交换技术在多媒体业务上的应用, 主要是为了提供特殊的资源, 从而为应用服务器的增值业务使用提供便利。通过软交换技术, 可以利用软交换设备对多种应用服务器上的业务进行统一的控制, 然后通过相应的网关设备实现将RTP定向传送到各类终端用户上。

5.4 3G核心网 (3G Core Network)

在当前的3G网络中, 传统的MSC将会被分为MSC-GW和MSC—SERVER两种, 前者主要起到媒体网关的作用, 而后者起到的主要是交换机的作用。传统的IP网络将会作为3G网络中统一语音、数据媒体流的主要承载网络, 最终实现了各种数据流的有效融合。

5.5 本地语音接入 (Packet Local Access)

当具有完备、巨大的IP网络, 但是却缺少本地PSTN端局的情况下。可以在用户的网络端口处设置IAD设备, 从而利用原有的IP网络将用户与软交换IP网络连接到一起, 最终实现IAD设备、软交换机以及网关设备之间的彼此连接, 从而将固定电话等本地语音的接入。

6 当前软交换技术存在的问题

1) 当前还缺少相关的大型网络组网及运营的操作经验。传统的电信网络已经经过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发展, 在网络组织等方面具备的很多成功的经验, 但是建立在软交换技术基础上的网络组织还没有相关成熟的经验, 以软交换技术为基础的组网是采取扁平化的方式还是分级汇接的方式进行组网, 不管是在技术, 还是在实践上都需要进一步的摸索。如果利用扁平化的方式组网, 那么每一个MSCSERVER都需要对其他设备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存储和分析, 但这种方式也使得其维护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而且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也会随之降低。

2) 不同软交换系统之间的协议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无法达到有效地兼容。当前各种技术标准正在飞速的发展, 因此, 不同软交换厂家所使用的技术标准和协议都有一定的差异, 彼此间的兼容性很难实现统一。此外, 不同协议的各个选项都需要运营商从自身业务的真实需求出发进行明确。

3) 当前的软交换技术仍然处在一个逐步改善的阶段, 整个系统设备的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怎样才能够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 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进一步深入研究。

4) API产品仍然处在一个发展阶段, 相关的技术水平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改进。软交换技术是建立在一个开放平台的基础上的, 而API接口则是则是软交换技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当前的API产品还没有完全达到一种完美成熟的状况, 仍然需要不断的进行摸索创造。

5) Qos还没有找到最终适合的解决方法。

总之, 传统网络彻底更新为全新的下一代网络是大势所趋, 全开放的网络发展趋势要求软交换技术日益完善、发展。目前通信技术研究把软交换作为热点也反应了软交换技术必须要深入分析研究的现状。三网融合是未来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是不阻碍新技术的探索需求, 提供给老百姓更便捷的通信需求是所有通信业务运营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任务。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技术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普及和应用。软交换技术作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技术,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针对软交换技术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功能、应用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阐述。

关键词:软交换技术,构成要素,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素阁.软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中的应用.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1.

[2]李宏.浅谈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民营科技, 2011.

软交换技术在电网的智能应用 篇8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 国家批准电力部门组建电力专用通信网服务于电网的生产调度。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 电力通信逐步发展成为以音频、载波、微波、调度总机等设备组成的多用户、多功能的综合通信专网。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 出现了数字微波、光纤通信、程控交换机等, 这也是目前电网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单元。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两者相互融合、渗透, 奠定了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新技术改变着传统电信的概念和体系, 通信体制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现代通信正经历着从传统的电路交换 (面向连接) 到IP包交换 (无连接) 的演变过程。

电力通信作为行业性的专用通信网, 是随电力系统的发展需要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它主要用来缓解公网发展缓慢而造成的通信能力不足并填补公网难以满足一些电力部门特殊业务需求的矛盾, 以保证电力专业化生产正常高效地进行。其中我们自主建设的PSTN语音交换网更深入和密切服务于企业的办公生产。然而, 随着语音电路交换技术在更长距离延伸出现的瓶颈, 以及随着需求不断拓展而出现的管理多元化和服务多元化欠缺, 促使我们引入新的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首先将应用需求的切入点放在了和电网安全息息相关的电力调度指挥系统上, 其次才是办公应用。电力调度离不开通信系统提供的安全、可靠和稳定的通信手段和方式。

1 正文

通信技术从最早的无线电技术, 到现代的光通信技术, 传输技术已经是革命性的变革。伴随着近年来的宽带提速, 宽带资源越来越充裕。再加上计算机网络迅猛的发展, 程控交换电话网络融入计算机网络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软交换技术就是基于此而提出的。

传统的程控电话网有这些缺点: (1) 功能单一, 运维分立; (2) 资源无法共享, 布线繁复, 不利维护; (3) 市场日益缩小, 技术发展已经到了瓶颈。软交换技术能有效的解决传统电话网的缺点, 它有这些优点: (1) 承载在IP网络上, 提高了宽带利用率; (2) 布网快, 扩容性高, 降低了运营成本; (3) 终端业务丰富, 扩展性强。实现了传统电话网络和数据网络的融合统一, 符合国家“十一五”期间, 提出的网络融合的要求。

软交换的定义是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设备和系统。因此, 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 (传输层) 中分离出来, 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 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 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

软交换系统可以这样划分其体系结构:

1) 边缘接入层:通过各种接入手段将各类用户连接至网络, 并将信息格式转换成为能够在网络上传递的信息格式。例如:将话音信号分割成IP数据包, 主要包括信令网关、媒体网关、接入网关等多种接入设备。

2) 核心交换层:采用分组技术, 提供一个高可靠性的、提供Qo S保证和大容量的统一的综合传送平台, 即IP网络。

3) 网络控制层:实现呼叫控制, 其核心技术就是软交换技术, 完成基本的实时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 并为业务平面提供访问底层各种网络资源的开放接口, 即支持多种接口协议。该平面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软交换设备。

4) 业务/应用层利用底层的各种网络资源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网络业务。主要包括功能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策略服务器等。其中最主要的功能实体是应用服务器, 它是软交换网络体系中业务的执行环境。

语音承载在IP网络来上进行传输, 简称为VIOP (VOICE OVER IP) 网络, 就是基于以上软交换体系来构建。在终端能够提供丰富的应用, 配备了视频电话终端, 实现面对面, 一点对多点的视频通话。这也是本文的一个实际应用重点所在, 使用可视化多媒体终端辅助调度生产, 既可以促进了网络资源利用, 降低语音业务成本, 同时充分发挥IP电话在转接功能、可移动性以及多方通话这三方面的优势, 提高工作效率, 构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新一代通信平台

根据电网企业的现状, 在不改变现有资源的情况下, 提出这样一个方案, 组建一个VOIP网络, 它是与PSTN网络并行的。在企业各种应用需求增加的情况下, 在将来能够实现PSTN网络向VOIP网络转换。这样组网的重点在于: (1) 采用插板无缝嵌入模式和技术, 实现软交换系统和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融合:在程控交换机加入软交换网关板卡, 并通过基于TCP/IP和UDP协议的网络接口接入软交换系统, 构建了插板无缝嵌入型中继网关。同时市话公网的出口保留在原交换机, 通过中继网关进行级别限制, 保证了融合发展的规划性和规范性。并为各个下端厂站增加软交换用户IP可视电话, 使原有传输方式拓展为通过综合数据网来同时提供语音视频业务, 提高和丰富了生产办公效率和功能。 (2) 升级改造传统调度台, 实现多媒体视频调度, 为电网生产提供新型应急指挥平台:在主网调度室, 改造升级原有调度台, 使其保留原有同调度程控交换机的接口, 再通过以太网口连接软交换平台, 对其进行绑定软交换号码的配置, 实现视频调度, 使其呼叫下端厂站调度电话的同时, 启动对应号码的IP可视话机输送对端图像。同时主网也通过外置摄像头输送图像给对端。革新了传统的调度通信模式, 为电网生产构建提供了新型应急调度指挥平台。 (3) 在中心局端部署功能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策略服务器等, 这是软交换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完成了与接入网关、中继网关, 程控交换机的互联。VOIP网络的呼叫控制均由功能服务器上的软件来完成, 并可通过应用服务器提供各种丰富的应用服务。

在此基础上, 根据企业未来的需求, 通过升级硬件和软件, 使PSTN网络顺畅过渡到VOIP网络。

2 结束语

软交换技术应用在电网中的意义在于, 创新调度指挥通信管理, 实现调度指挥容灾备份:为主网调度员及变电厂站值班人员提供更加安全、可靠和人性化的平台, 在生产调度业务联系中实现面对面的沟通, 为电网的安全生产增设了一道保障。同时软交换和数字程控交换这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通过调度平台进行集成, 统一同步的创新技术, 为调度指挥管理增加了双技术和双路由容灾备份机制。S

参考文献

[1]赵慧玲, 叶率.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2]罗国庆.软交换的工程实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3]蔡康.下一代网络 (NGN) 业务及运营[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8.

[4]龚双瑾, 刘多.下一代电信网的关键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

[5]吕军.软交换组网结构的探讨[J].电信网技术, 2003 (12) .

[6]徐鹏, 苏森, 陈俊亮.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组网结构[J].电讯技术, 2003 (6) :122-126.

[7]徐培文, 王鹰, 尹宁旻.软交换及其管理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软交换技术研究及应用 篇9

关键词:软交换,电力调度,交换系统,应用

电力调度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在电力产生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它的存在保证电力生产运行的稳定与安全性。在时代不断进步的今天, 我国的电力行业也在不断的持续发展, 电网变得越来越重要, 并且对调度系统的要求也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主要表现在电网调度的功能以及可靠性和数量上。提高电力调度水平最常见的使用方式就是让以太网介入到其中, 虽然现在的通信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完善,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问题, 比如进行联网的投资成本太大, 信号指令统一难实现等等。

1 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其实是在IP网络通信平台上开始实现的技术, 该技术的出现为PSTN电话解决了难题, 真正做到将视频、语音一体融合。软交换将其功能实体化, 为各种用户提供所需呼叫与链接控制服务, 该功能的出现正式未来发展网络技术控制与呼叫的关键所在, 所以软交换技术就是根据电力调度系统特点搭建出新型的电力调度系统。

电力调度交换系统要使用软交换系统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该技术可以拓展系统中的电话IP语音业务, 突破传统电力系统中的单一语音功能。不过从另一个层次来看, 想要实现该技术也是面临巨大的挑战与技术问题。比如, 软交换技术难与电力调度特点融合。因此发展利用软交换系统应用到电力调度系统中是目前想要提高电力调度系统运营效率的重要难题。

2 电力调度系统的发展现状

我国一些比较发达的经济城市中, 调度交换机的使用用户已经达到一定数量, 不过虽然发展前景十分良好, 但是依旧存在不小的问题与不足:

2.1 未实现调度交换机联网

不少地区的电力企业中, 市县与变电站交换机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才无法实现联网, 阻碍了电网未来发展与完善, 因此想要实现电力调度交换机联网就要在市县的电力公司之间设置交换站点, 为联网提供物质基础。

传统调度技术为了联网使用的是E1接口来进行一对一的对接, 但是使用该方法效率不高, 为了提高效率, 使用汇接点调度方式进行交换机联网, 使用该方式也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电网不断发展, 联网的变电站也会不断增加, 不过交换机的槽位却变得更加紧张, 这样就对企业发展扩大以及电网的发展造成阻碍。

2.2 变电站的调度电话预备不足

调度电话的存在是必要的, 它可以昂祝变电站与变电站之间能够更方便的交流, 因此在电网不断发展之后, 应该要增加调度电话的使用数量, 不过现在大部分市县级变电站使用的都是PI:M复接设备, 但是使用该设备的操作十分复杂, 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也十分大, 因此想要解决该问题就要建立专门使用的电话通道, 这样才能够让调度效率提升。

2.3 调度通信系统不完善

电力调度生产中通信系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 它的设置就是为了保障电力系统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 因此在正常情况下, 企业的电力调度交换机都会放置在交换网的连接点位置。当调度交换机在运行中出现问题, 就会对通信质量产生影响, 不仅造成通信系统稳定性降低, 还会影响系统中其他功能的发挥。我国虽然电力企业不少, 但是发展水平层次不齐, 这也让各家企业的调度通信系统不完善, 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要维护好, 防止通信出现中断等问题。

3 软交换技术在电力调度交换系统中的应用

3.1 调度交换机组网方案

让软交换技术放在电力调度交换机使用需要依靠SDH传输网络, 不仅需要该网络的支持, 还要其他设备的帮助, 包含IP通讯设备、可视调度设备以及电网控制的设备等等。在程控交换机系统中还需要ZM一IP里的继板和标准程控交换机的支持来进行组网, 外置E1网关和IP技术进行外援帮助。

在网内调度交换机内进行传输信息的质量想要保障就要使用ZM一IP里的继板, 除此之外还需要与l OM以太网相连接, 连接之后再将其并入到SDH光纤环网中。之后, 还要外置E1网关, 该连接方式与网内调度交换机的连接方式是一样的。

3.2 后备调度通信系统方案

一般企业会为电力调度交换系统配置多台ip多媒体调度台, 这样不仅能够让视频通信更方便外, 还能够与用户进行ip电话语音通信。不过同步数字体系设备以及以太网汇聚板又拥有两种交换功能。Ip多媒体调度台与交换机可以利用太网汇聚板进行相互之间的呼叫和通信。

每个调度交换机的汇接点都会有ip多媒体调度台, 这些调度台所拥有的功能就可以直接通过快捷键来对对方进行呼叫或者通话, 或者也可以让调度交换组允许将其调度到可以通话的频道上去, 这其中就已经包含了ip通话。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使用通话呼叫功能, 还能够根据通话的时间、呼叫进出来查看记录, 因此也具备了监听以及录音的作用。

4 结语

结合种种论述, 电力调度交换系统可以借助软交换技术来实现, 这当然也是需要建设在IP技术的基础上的, IP多媒体调度系统包括IP电话以及IP多媒体调度台, 将这些进行完善与拓展才能够实现电力调度交换系统组网。而通过对软交换技术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将会对未来电网发展提供能够新的方式。

参考文献

[1]谭玲玲.电力调度交换系统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 2014, 4 (12) .

[2]梁雪静.软交换技术在电力调度交换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论坛, 2014 (29) .

[3]朱文斌.软交换技术在电力调度交换系统中的应用[J].技术应用, 2011.

上一篇:局域网与网络安全技术下一篇:肝球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