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护理意识

2024-08-08

自我护理意识(精选12篇)

自我护理意识 篇1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地增强。护理人员稍不留意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引起病人的不满和投诉,造成医患之间的矛盾和护理纠纷。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劳动纪律,维护病人就医权利,才能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之中,杜绝护理纠纷。

关键词:自我保护,意识,护理纠纷

随着人们自身利益保护观念的不断增强,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服务质量要求很高,其法律观念、经济意识也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稍不留意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造成病人的不满和投诉,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和护理纠纷。一旦引起纠纷,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是不可低估的,因为它会长期困扰着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才能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护理纠纷,具体做法如下。

1 加强安全知识及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1 加强安全知识学习,确保安全

为了提高医疗护理安全意识,我院护理部每年举办2次讲座,要求每位护理人员高度重视医疗护理安全问题,时刻把好医疗护理安全关,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学习,提高了我们的意识,在各自的护理岗位上,认真自觉对待每项护理操作,处理好病人从进入医院到离开医院的每一个环节,保证了门诊护理工作正常运转。

1.2 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为了增加法律知识,护理人员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疗事故管理办法和法律知识”专题讲座,使我们认识到新形势下公民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已大大提高,护士应加强工作责任心,避免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同时应注意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严格履行法律程序,避免护理纠纷。

1.3 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护理工作是一项责任重大的服务性工作。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必须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项操作常规,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只有认真学习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提高技术水平,保障护理安全,防止差错事故。

2 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

2.1 改善服务态度

服务态度不好,解答问题态度生硬,缺乏与病人沟通技巧,均可导致护理纠纷。因此,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减少护理纠纷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规范服务行为

在为病人服务中,应使用文明语言,做到文明礼貌,举止文雅,语言亲切。如病人一进入门诊大厅,导诊护士主动称呼您好,请问您看什么病,然后告诉患者在哪挂号,在哪看病,对老年行动不便患者称呼您好,请慢慢走,必要时上前搀扶或送上轮椅。对病人提出的疑问和某些过激的语言及行为,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体谅、以实际行为来感召他们,把为病人服务的过程同热情的服务态度结合起来,在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处处为病人着想,围绕着满足病人需要,自觉地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以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信任。

3 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

护理操作规程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经过实践经验,不断充实,修改,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每一项都有其可行性,必行性和科学的内容。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是护理人员必须遵循的,它既是预防判定差错事故的因素,也是解决护理纠纷的准则,如我院门诊输液室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制定了输液流程。病人来到输液室,白班检查药品,登记,副班核对无误后配药,配药后的空药瓶保留。主班护士询问病人您叫什么名字,病人回答的名字与输液卡片一致时方可输液。几年来,输液室护士严格三查七对,按程序操作,堵住了多起差错及纠纷的发生。如有一老年患者输液结束后,就说护士没有给加药,护士就把他加药后的空药瓶拿给他看,在事实面前,他不好意思说对不起。由此可见,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是预防和判定差错事故的重要因素,是正常护理活动的保障,只要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做了,哪怕病人有误解,我们一定会得到医疗法的保护。

4 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门诊是医院的一个窗口,护士“在岗”是起码的要求。“职责”是必备的内涵,二者统一,是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保障。如果护士在岗,工作到位,精神饱满,着装整洁,文明礼貌,举止文雅,主动热情,病人一进入门诊大厅就得到热情的接待和及时的诊疗,病人得到了满意的服务是预防护理纠纷的手段之一,反之,护理人员脱岗,病人等护士,就会造成不满和投诉,甚至引起护理纠纷。

5 维护患者就医权利,杜绝护理纠纷

根据《宪法》和《民法通则》,公民在患病时享有知情权和隐私权。知情权是指公民应该享有了解与自己利益相关情况的权利。在求医过程中,病人十分重视这一权益。他们对自己的病情检查,用药治疗等都希望了解的一清二楚,一旦发现有未经同意的措施,就会投诉引起纠纷。所以,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尊重病人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护理纠纷。

几年来,门诊无一起护理纠纷,我们深深体会到,病人来到医院就医,目的是为了生命安全健康,是带着生存的希望踏进医院大门的。作为护理人员应从病人的角度和利益方面去努力,维护病人的权利,特别是病人的生命健康权和安全权,以优良的服务态度,精湛的技术,娴熟的护理措施及高质量的护理,高质量的服务水准来为病人服务,只要这样,才能防范护理纠纷。

自我护理意识 篇2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的分析

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和同年龄的青年有相同之处,但是由于其特殊的教育环境和知识背景,他们饿自我意识又与一般青年有一些不同。

首先,大学生强烈关心自己的发展。大学生不象普通青年直接进入社会,而是有四-五年的知识技能的准备时间。在这段缓冲时间里,他们围绕个人发展、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主动积极的探索自我。回经常独思,反省“我聪明吗?我风度如何?我性格怎样?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等一系列问题。会自觉的把自己的命运和集体、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经常考虑如何为社会服务。

第二、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提高。有与各类知识增多,生活经验扩大,感性和理性趋于成熟,大多数学上对自己的分析、评价逐渐边的客观、全面。王登峰等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理想自我和显现实自我之间的相关比较高,第三、大学生自我体验丰富复杂。一般说来,大学生自我体验的情绪情感基调是积极的、健康的。大学生对别人的言行和态度极为敏感,愿把自己的情感体验闭锁于心。内心体验起伏较大,取得成绩容易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甚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遇到挫折时又易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甚至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有明显的两极情绪。第四、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有很大提高,其自觉性、坚持性独立性和稳定性显著发展。第五、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总体而言比较高,但不同年纪的大学生在自我发展方面纯在明显差异,而且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与期心理障碍的表现趋势似乎存在某中对应关系。大学一、二、四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随年纪升高而发展,而三年级是大学生自我意识最低,内心矛盾冲突最尖锐、思想斗争最激烈、回顾与展望最多的时期。他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相对稳定阶段中的不稳定期,但是也是依次新的上升期,因此也友人称之为大学生自我意识发扎的转折期。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

大学生自我意识杂大学阶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逐步协调一致。但在自我意识逐步成熟、确立这一过程中,大学生也品尝了酸甜苦辣,付出了艰难的代价,并为解决内心的矛盾冲突进行了不懈努力。

1、自我意识的分化青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从明显的自我分化开始的。原来完整笼统的我被打破了,出现了2个我:主观的我(I)和客观的我(ME),既大学射干内即使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伴随着主我和客我的分化,理想我和现实我开始分化。自我意识分化是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自我明显的分化,使大学生主动、迅速的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产生了新的认识、体验,同时,由此而来的种种激动不安、焦虑、喜悦增加,自我沉思增多起来,要求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和世界,渴望被理解、被关怀。

2、自我意识的矛盾自我意识的分化,使大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曾注意的许多我的方面和细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斗争,呈现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加剧。自我冲突加剧,自我不能统一、自我形象不能确立、自我概念不能形成,表现出明显的内心冲突,甚至有很大的内心痛苦和激烈的不安感。开始对自我的评价常常是矛盾的,对自我的态度常常是波动的,对自我的控制常常是不果断的。归纳起来,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方面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1)主观我和客观我的矛盾由于生活范围窄,社会交往多限于老师、同学、父母,比较简单、直接,因此,对自我的认识参照点少,局限性较大。再加上

社会对大学生一向期望高,使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也沾染了光环色彩,而现实生活的自己平凡,和想象中的自己仍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给大学生带来苦恼和不满。(2)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这是大学生自我意识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主要源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大学生富于理想、抱负水平高、成就欲望强,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然而,他们较少接触社会,还不能很好的把握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而且自己现实条件与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着给青年带来很表达的苦恼和冲突,也正是因为种种冲突和差距,激发大学生奋发进取的积极性。但是,如果理想我和现实我迟迟不能趋近、统一,则回引起自我的分裂,导致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3)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独立意向迅速发展,他们希望能在经济、生活、学习、思想各方面独立,希望摆脱成人的管束。但在心理上有依赖成人,无法作到真正的人格独立。这中独立和依赖的矛盾一直是大学生苦恼的问题。大学生不可能真正独立的原因有三:其一,社会经验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特别是面临复杂世态是,常感到心中无数。面临有关人生和前途的重大问题时,往往对自己的抉择缺乏信心,而依赖于父母的意志;其二,大学生就学期间经济上一般仍需家庭供给;其三,从个体的自我意识发展的连续性来看,过去形成的依附气象也不易完全消失。(4)交往需要和自我闭锁的冲突大学生迫切需要友谊、渴望理解、寻求归属和爱。他们有强烈的交往需要,希望和朋友探讨人生,分享苦与乐。然而,大学生同时有存在自我闭锁的趋向,把自己的心灵深藏起来,与人交往长存戒备心理,总是有意无意的保持一定距离。这是这种矛盾冲突,使不少大学生常处于孤独感的煎熬中。

3、自我意识的统一自我意识分化、矛盾所带来的痛苦不断促使大学生寻求方法一求得自我意识的统一,既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主要指主体我和客观我的同

一、自我与客观环境的统一、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统一,也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督的和谐统一。消除矛盾,获得自我统一的途径有三:一是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逐渐接近理想自我;二是修正理想自我中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使之与现实自我趋近;三是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按照心理健康的标准,不管那种途径达到自我意识的统一,只要统一后的自我是完整的、协调的、充实的、有力的,就是积极和健康的统一,这种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由于个人的社会背景、生活经验、智力水平、追求目标等方面的差异,大学生自我意识分化、矛盾、统一的途径不同,其结果也不同,统一的类型也不同。一般说来,自我意识的统一有一下几种结果或类型:(1)积极的统一:自我肯定型积极的自我意识统一即自我肯定,是指正确的理想我占优势,理想我的确立比较现实,即符合社会需求,经过自我努力又可实现。此外,对显示我的认识比较清晰、客观、全面、深刻。理想我和现实我能通过积极的斗争达到积极的统一。统一后的自我完整而强有力,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自身成长。自我肯定型在大学生中占绝大多数。(2)消极的统一:自我否定和自我扩张自我意识消极的统一有两种即自我否定和自我扩张。共同特点是对自我平谷不正确、理想自我不健全,缺乏实现理想自我的手段,形成后的自我虚弱而不完整,是一种不健康的统一。在大学生中占几少数。自我否定的对现实自我评价过低,理想我和现实我差距大,或差距虽不大,但缺乏自我驾御能力,缺乏自信,不但不接纳自己,反而拒绝自己、甚至摧残自己,即个人不肯定自己的价值,处处与自己为敌。他们不是通过积极的改变现实自我去实现理想自我,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弃理想自我,趋同现实自我,以求得自我意识的统一。自我扩张型属于“我错认我”的情况。这种人对现实我的认识和评价过度超估,虚假的理想我占有时,认为理想自我的实现轻而易举,于是理想我和现实我达到虚伪统一。是一幻想我、理想我代替现实真实的我,带有白日梦的特点。在自不量力的情况下,个人所追求的学业、事业、友谊、和爱情都因自己的主观条件远逊于客观条件,故而失败的几率较大。而他们喜盲目自尊、爱慕虚荣、心理防卫意识强,可能容易产生心理变态和行为障碍。个别学生还可能用违反社会道德规范或违法犯罪的手段来谋求自我意识的统一。(3)难以统一:自我萎缩或自我矛盾自我意识难以统一,主要是自我难以协调,其发展的结果有2种;自我萎缩即极度丧失或缺乏理想自我,对现实自我有深感不满,可有绝得无法改变。消极放任、得过且过;或几近麻木、自卑感强,从对自己不满到自轻、自怨自恨、自暴自弃、甚至查横心理变态,最终把自己龟缩在极小的圈子里,自生自灭。这种类型的人在大学生这个很少。自我矛盾型是理想我和现实我难以统一,对字所作所为缺乏“我是我”的统合感觉,产生“我非我”、“我不知我”的分离倾向,自我意识矛盾强度大,延续时间长,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缺乏稳定性和确定性,内心不平衡充满矛盾和冲突,新的自我无从统一。大学生都要经历自我矛盾的阶段,但自我统一的最终结果是自我矛盾类型的人占几少数。为了进一不了解自我统一性我们一起来看以下

4、大学生的自我统一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sonE)提出:人的自我发展(或人格发展)经历了8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有其核心任务和危险。这些核心任务和危险的妥善解决对一个人的自我发展事关重要。他认为青少年阶段主要许解决的问题是:1我究竟发生了什么?9心理早期的心理鄹变)

2、我到底上什么人?(青春中期要探索的)

3、这就是我自己(达到了自我认同)。其中黑下内任务是建立自我统一性(Self——identity)即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兴趣、理想、价值观、性格特征、交友方式、职业发展以及其他森心特点的基本认识和认可。该时期的成长危险是自我统一性的混乱(Identity-Diffusion),即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和发展产生种种困惑或迷茫,主我和客我矛盾的家具,两者不能统一,以致不能很好的确定自我形象和人生目标,出现焦虑和不安,甚至产生一定的内心痛苦,人格障碍等均与此有关。因此,埃里克森认为培养与发展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成熟与健康的焦点。根据我国等待大学生成长的环境与条件,并参照马萨(Marcia J)关于青少年自我统一性的论述看(1)达成型(Achievement)这类独立性强,平时善于思考,有较健全的人格。他们通过对自我的认真思考,认定了自我的特点与发展方向,认为所学专业符合自我的下兴趣,有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找到了理想我和现实我的最佳接合点,即自我统一性达成。这不多,大多数同学处于发展之中。(2)早定型(Foreclosure)一般自小就是听话的乖孩子,在学校听教师,对自己的知趣、能力等的认识来父母和教师的评价,对自己的人生目标的确立等来自父母和教对自己的期望。基本上没经过什么困惑就确定了自己的特点和发展。免除了自我确认的思考与痛苦。其实,这种“早定”并非是好事。由于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性,这种是脆弱的,当走向竞争激烈的社会时,难以驾御自己,一旦理想自我和现实我不能统一时,便会变的束手无策,甚至陷入迷茫中。这类同学应加强自主性,对自我的不断疑问、探索之中求得真正的自我同一性的达成。(3)延缓型(Moratorium)在中学对自我思考教少,埋头读书,考大学是唯一的目标。父母及本人希望每学期名列前茅,高中时更是围者高考指挥棒转,只知高考作题,别的不管,在教师和父母眼里是好孩子、好学生,在同学眼里是好榜样,因此他们烦恼很少,自我冲突也少,进入大学后,在竞争中平静的我开始有了烦恼,考试成绩、社团活动所有的都不详以前那么优秀。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评价自己,一部分人经过自我的认真思考,逐步认定了自己的特点和发展方向,记号的找到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统一。一部分人仍旧出在自我确认的困惑之中,尽管延缓之人经受自我确认的煎熬,但没有放弃对自我的思考,相信在徘徊字后,一定会逐步达到自我统一性。(4)迷惘型(Diffusion)对现实自我不满,有认为理想自我难以实现,完全陷入对自我确认的困惑之中,甚至不愿去思考自我,不愿与他人交换自己的想法,不愿也不甘棉队复杂社会的挑战。稀里糊涂过日子。这种类型的人也少,其实,内心审处并没有完全放弃自我,知识在自我的浑噩世界中难以自拔。这类学生应主动努力从自我迷惘中走出。总之,大学生自我意识有分化、矛盾至统一这个过程并不是绝对的,具体到每一个大学生,由于其身心发育的水平、经历的不同,自我分化的早晚,特点、矛盾斗争的水平、倾向不同,统一的早晚、模式也不同。而切自我意识的发扎上终生的,并不是说自我意识在青年这个阶段分化、矛盾、统一,就以意味着他不在发展,只是在青年以后他的发展不象青年那么突出,比较稳定和平缓罢了。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既是以往

心理发展和健康状况的集中应,也是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发展的新起点。大学生心理的一些问题与自我发展的特点存在某中联系。只有客观、准确的认识和了解自我,并对自己的经验持一种接受和开放的态度,才有可能保持心理健康,才有可能快乐幸福的生活,才有可能充分发觉自己的潜能以助成材莫如国对自己认识不清,或对与自我不一致的经验持否定、回避、拒绝的态度,就会影响到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因此,探讨自我意识的发展,学会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与独立性,不仅是大学生也是所有人终生的课题、永恒的追求。

如何调整过度的自我接受和过度的自我拒绝呢?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人不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有缺点。人既不会事事行,也不会事事不行;一事行,也不能说事事行,一事不行也不能说事事不行;优点和缺点不能随意增加或丢掉,成功失败也不是自说自定。一个人应该接纳自己的一切条件,并肯定它的价值,不自以为是也不妄自菲薄。

第二,确立合理的评价参照体系和立足点,属于人的价值本来是相对的,只有在相互比照之下,才能定出高低优劣。

第三,培养独立和健康的人格品质,如自信不狂妄、谦虚不自卑。

过强的自尊心与过强的自卑感

首先,要对危害有情形的认识一,有勇气和决心改变它,其次‘要客观认识自己、无条件接纳自己;

第三、正确表现自己,对自己的经验持开放态度,第四、根据经验,调整对自己的期望、确立合适的抱负水平,区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区分潜能和现在表现;

第五、对外界影响相对独立,正确对待得失,勇于坚持正确的改正错误的,同时保持一定程度的容忍。

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

一、健全的自我意识标准

衡量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是否健全很难,但可以从参照:

1、一个有健全自我的意识的人应该是一个自我肯定的,一个自我统合的人;

2、一个有健全自我意识的人应该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空协调一致的人;

3、应该是独立的,同时又与外界保持协调。

4、应该上一个自我发展的人,其自我具有灵活性。

自我意识的越位 篇3

罗清即是这近十年来新潮流绘画中涌现出的一位优秀艺术家,他既在艺术界的视野之内,如参加了众多的艺术展览和艺术活動,又远距离地处在社会媒体的焦点之外,安静地沉浸在自己的创作思考与探险中。这种情况也是中国的当代艺术普遍状态:一方面,很多艺术家默默地创作着,另一方面又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注意,这既是传播的原因,也有社会资源的缘故,甚至在相当程度上是艺术批评的视角关注不够。艺术经常如同社会时尚一样,不断地被流行的样式牵引着,又不断地被社会俗见所遮蔽。而真正的艺术,就其当代特征而言,就是不断地超越自身,既超越于艺术自身的陈规,也超越于艺术家自我的自控。

罗清的个性使得他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这样的状况,所以他并不急躁,匆匆忙忙地追逐流行;也不一味地专攻技术的高级精湛,这方面常常使画家屈从于社会的小趣味小情调,稍一不慎即落入行画的类型中。罗清时时警惕自己,在独言孤语中体味着绘画与自我的关联,面对画面画架,他仿佛回到学院,那里是他的梦想曾经被激活的地方,但他不是返回学院主义,而是要在寂静中在内心世界里一遍又一遍地演绎那些曾经的艺术史历程、那些曾经的艺术经验、那些曾经的艺术范式??因为他知道经过多年的实践磨练,那些潜藏在意识深处的教育痕迹是最需要面对的,是最需要超越的,这就像离开了习武练功的精武门之后,要全凭自己打天下了,艺术在历史上成为自觉的艺术概念之后,就一再地要求着那些艺术的习武者要脱离规范、要穿越一招一式的起承转合地带,向着艺术自由的天地间进军。

这就是罗清的内心深处时时激辩的问题,所以他逐渐从自我的检讨中来重新发现绘画的意义,而不是从绘画的技术上去回应绘画面对的压力。时代在变,我们的自我意识也在受到巨大的压力—它像一条无形的巨链锁住了我们的肢体、牵制了我们的意识,常常使人有莫名的张皇和无奈的愤怒,而艺术也就成了艺术家的一件武器,它将繁花簇拥的形式迷恋闲置一边,做好一切准备要击破那些意识中的帷幕、潜意识中的惊恐。罗清重新以绘画的方式来迎接这些来自滚滚红尘中的图像迷雾。他不再纠缠于生活的表象细节上,那是已经过去的一种表达程式,因为学院痕迹终究是要抖落的。事实也说明,这几年来,罗清就是为了抖落这些程式痕迹而奋战,越能够抖落得干净,就越能够确立自我存在的价值。因此,自我意识就成为他获得艺术自由的一道门槛,他要逾越,他深知这是一股被制约了艺术自由的自我意识,它常年被习俗、陈见、偏见、专断、强制、影响等所规约,变得既顽固又强势,要超越它就像攀登珠峰一样充满挑战和艰险。它时而平静,有若田园风光之美,又时而处处遍布着险峻陡立的峭壁,令观者畏葸退缩。这股压抑艺术自由的被训规了的自我意识是如此强悍和有力,它从内部攫取了肉体行动的能力,驱使着卑微的血肉之躯,循规蹈矩、不能越雷池一步。但是,所谓艺术就是要击破这个控制了肉身与自由的自我意识,而要焕发、激活自由的意志,向意识控制之外的广袤天地飞去。这就是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罗清,就是要努力超越这样被训规后的自我意识,要让自我意识真正地越位。于是他现在观画、作画不再和形形色色的表象计较,也不在乎形制的大小,也不怕打乱画面的固定视角。他将越位后的自我意识调整为自由、自主的意识,然后重新上阵,直面那些规约了我们行为的对象。当拥有了自主自为的意识后,看山不再是山,但解决之道仍然要回到山就是山之路上。因此,罗清有了他选择中的视像,有了他任意发挥的另类阐释。他不再拘泥视觉的对应,而是拉大与缩小任意组合,生活之态进入到两维的重新编码中,从城市废墟到聚焦的一瞬间、从物品的凝视到人物的孤立镜像、从私密到公共性等等,都一一摄入镜头。这个无处不在的镜头有时是来自远方的窥视与凝视,又时是来自一种微观放大、以求检验出真理的欲望。罗清希望他的绘画变得模糊,它不再是画照片那样,混合历史的真实界与符号界的区隔,比如里希特的影响,而是直接进入想象界,进入意识的深处,在那里开进和挖掘,让视觉成为人类无穷的欲望的镜像。当灰暗降临、当夜晚沉入天际,一切隐匿的秘密似乎都要魑魅鬼魉地出现,一切不合规约的神灵都要现身??

自我护理意识 篇4

所谓职业暴露, 指的是由于职业和工作的关系将自己暴露在危险因素当中, 而在这个环境当中有可能对自身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一种情况。在医院, 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并不比医生少, 护士受到患者或患者家属威胁、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等事件频发。下面针对护理教学中护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1 培养护生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 社会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各卫生学校的护生成为了临床护士最重要的后备力量。护理学生在学校进行了基础知识、临床护理知识等不同层次知识的学习, 从而逐渐掌握基本的医学知识和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在护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 其专业意识、专业行为以及专业习惯也逐渐形成。因此, 在护理教学中, 护生的一些职业习惯和专业素质需要在护理教学中进行渐进性的培养。

在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职业暴露的问题, 使得护士将自身的生命健康安全暴露在危险环境下, 比如,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会出现患者威胁医生或者护士的情况, 再比如, 护士在工作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一些传染性疾病、传染性血液、体液等。这就要求护士在工作中需要具备完善的自我保护意识, 而这种工作当中的自我保护意识是学生在以往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形成, 自我保护意识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也是对患者的一种应尽的责任。因此, 要保护自身的安全, 需要在护理教学中对护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进行培养。 (1)

2 在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时,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首先, 从教师和护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方面来看, 目前的护理教学普遍偏重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方面的教学, 在护理的实践教学当中, 也无法及地向护生进行关于职业性损伤、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传授与讲解, 在实践完成之后, 对于某些一次性物品的处理问题不够重视, 从而使得护生无法清楚地了解职业性损伤的现状, 在实际的护理操作中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缺乏无菌操作的意识等。这些都使得护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十分薄弱, 薄弱的自我保护意识显著增加了护生临床工作当中的危险性。

2.2 护理学教材方面的问题

从现阶段我国护理教学采用的教材来看, 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卫生学校所采用的教材《护理学基础》中所涉及到的关于自我保护意识方面的内容很少, 教材的内容普遍偏向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 (2) 而在当前社会迅猛发展的带动下, 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长足的进步, 医疗技术和各种新型化学药物、医疗设备等的应用大幅度提高, 一方面, 这些高技术和新型药物、设备的使用增加了护士在护理工作当中的危险性, 对护士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 这些高技术和新型药物, 尤其是一次性用物的使用越来越多, 在使用完这些一次性的物品之后若不及时进行合理的处理, 会对医护人员和病区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从而带来生物性和化学性的伤害。

3 培养和提高护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措施

3.1 进行教材的改革

从教材方面来看, 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需要对现行的《护理学基础》教材进行改革, 补充教材中关于现阶段临床上新型化学药物和高新技术方面的内容, 增加关于一次性医疗设备在护理操作中的规范使用和正确处理方面的内容, 加大关于护生在护理工作当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从而有效树立护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3.2 提高护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除了教材之外, 护生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十分重要, 对于如何提高护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和提高: (1) 规范护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的职业行为教学。首先, 从职业行为方面来看, 通过规范护士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行为教学, 进行护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在进行职业素质和职业行为的教学过程中, 为了激发护生学习的兴趣, 可以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当前的社会现状当中意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2) 通过临床见习提高护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其次, 在临床见习的过程中, 进行护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比如, 在学习完“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这一课程之后, 做好预防与控制方面的临床见习安排, 让护生在见习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3) (3) 补充社会知识方面的教育。最后, 在护理教学过程中, 还需要加大社会知识方面的教育, 近几年来, 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 医院的医护患之间的纠纷事件越来越多, 在医护患纠纷事件当中, 要避免受到伤害, 就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因此, 教师可以在护理教学中增加关于社会知识方面的教育, 比如, 教师可以在上课前, 将发生过的那些较为大型的医院纠纷事件当作案例来讲解, 并与护生进行医院纠纷事件的分析, 对医院、护士、患者之间的行为进行分析和探究等, 通过社会当中真实发生的事件让护生认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从而有效提高护生对现阶段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应对纠纷事件的能力。 (4)

4 结语

总之, 不管是从医院医护患之间的纠纷事件来看, 还是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状来看, 在当前的医院环境下, 护士的职业暴露越来越高, 高发的职业暴露对护士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 作为未来护士的主要后备力量, 护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 护生只有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前提下, 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自我保护能力, 保障自己的生命健康安全。

注释

1王力.《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职业技术, 2011.7:24-26.

2李小红, 文红英.三段式临床护理实践教学在临床护生实习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8:56-58.

3王力.《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养成教育的实践[J].职业技术, 2011.6:12-14.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篇5

二、通过班队活动,明理导行,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生活中鲜活事例,亲身体验活动,长期的安全知识的宣传,熏陶、教育才能形成的.。我首先对学生进行防火、防电、防溺水等安全知识的宣讲,并教会他们认识安全标志,教给学生自护的方法、防范的措施。利用班会课让同学们把生活中自己认为最危险的地方或危险的做法用绘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绘画出来,并相应写上一句说明的文字。学生在绘画交流、观摩中,可以相互提示,树立安全意识,避开险情,确保安全。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我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及本班的实际情况,编辑了班级《安全自护歌》 。教师还建立班级“安全岛”宣传栏,向学生宣讲安全知识、再通过讲安全小故事、说安全儿歌加以强化。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生动,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学生强化了安全意识,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我班利用班会课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带领观看安全小集锦《安全我知道》,让学生学习在危险处境中的自护、自救的常识。召开安全知识竞赛、安全隐患场景再现、模拟演习,体验自护方法。课间时为学生播放《安全自护歌》在休息的同时渗透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同学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安全教育,并提高了安全意识。我在班上还开展了“我与家长共同学习安全知识”的活动。请家长了解其子女自我保护意识的程度,针对问题帮助教育引导孩子,并对学生的自护意识进行评价。在校我们开展自评、同学评、教师评的活动,激励每一位学生向安全岛进军,努力!加油!人人争当自护小标兵的活动。使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能与学校保持一致,更增强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实效性。

三、实效性:

自我意识,从这里开始 篇6

人类的自我意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婴儿熟睡时,往婴儿的鼻子上抹上胭脂,婴儿醒来后,让他照镜子,结果发现:有些15个月大的婴儿会看着镜子,摸自己抹了胭脂的鼻子;但大部分婴儿要在21个月以后才出现这种行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镜像自我”理论。他认为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在人的一生中一直进行着。库利将之形象地比喻为:端他人看做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可以照出我们自己的样子,而我们从镜子中看到的那个样子就构成了我们的自我。

从8岁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从生理层面进入社会层面,他们开始从外貌、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认识和评价自己。

什么是自我意识?

所谓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理解、自我概念、自我控制和自我掌握等。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宝宝在出生时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因为他们不能把自己同外界环境区分开来,所以会经常发生把自己的小手或小脚当玩具来玩耍的情况。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在个体与客观环境,尤其是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儿童健康个性的形成。

自我意识从认识自己开始

“我是和妈妈连在一起的吗?”

0~4个月:在出生的最初几个月,宝宝的身体和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着,他们大部分时间在睡觉,在短暂的觉醒时间里,他们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在活动,他们通过一些专他们愉快的动作(主要集中于自己的身体,如(手指、转头、挥动手臂、踢腿等)来了解和接触这个新的世界。这时的宝宝会以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他不知道自己和妈妈的区别,也不知道自己和其他人的区别。不过。总有一天,宝宝会发现,也许妈妈和自己是不一样的。宝宝会注意到,妈妈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在自己身边的。尿湿了、饿了,想要妈妈的时候但妈妈没有过来,原来自己和妈妈不完全是一样的啊!

5~12个月:这时宝宝的动作开始转向外部环境,但这时婴儿还把自己的身体当做与其他任何东西一样的玩具来玩耍,他会咬自己的手指,并因为咬痛了而放声大哭。但这一咬倒很有作用,咬自己的手指和咬别的东西在感觉上不一样,于是形成了最早的自我意识。这段时期,婴儿已经出现愤怒的情绪表达,这一情绪能在婴儿的意识情绪里增加对自我的感受和体验。而成人对婴儿的愤怒态度所产生的反应使婴儿在自我感觉中增加了一种新的成分,即自己可以成为使某种事物或情境发生变化的原因,这对自我意识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镜子里的宝宝就是我!”

12~15个月:1岁左右的婴儿的自主意识开始发展,他们会要求自己做些事情,例如自己拿勺子吃饭,自己喝水,而拒绝成人的帮忙。1岁的宝宝很容易把接近他们头、手、脚的东西作为外部的东西和自己区别开,但很难把身体前方接触到的东西分别出来。在13个月左右的时候,宝宝开始区分自己和别人,能通过照片来指认自己,也能在自己和其他婴儿的合影中准确地找出自己。这时如果看宝宝在镜子前的反应,就会发现他们把镜子当做游戏伙伴,亲吻它,和它贴脸,但通常只能明白镜中的自己不是“真的”。

15~18个月:这时。虽然宝宝知道有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或物存在着,但他还是不能确定自己究竟是谁。1岁刚出头的宝宝对别人呼唤他的名字能作出反应,但到了1岁半的时候,他已经能理解自己有名字这回事,同时,他知道名字是属于他的东西。他已经开始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识,一些婴儿能发现点在自己鼻子上的红点,并伴随一系列的动作和表情,如用手捂自己的鼻子、脸红、扭头等,这时婴儿的自我意识情绪(如尴尬)在自我认知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发展。

18~24个月:这段时期的宝宝明显增加了控制性微笑,表明婴儿已经能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完成某些事情。宝宝不仅能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大多数还能知道镜子照出了自己的模样。2岁左右的宝宝已具有用言语表达自己的能力,逐渐从第三人称转变到第一人称,这是自我意识的巨大进展。

爱发脾气的小孩子

2~3岁:宝宝自我意识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宝宝会坚持自己的主张,开始反抗妈妈,经常会说“不”,不管做什么,他总是要抢着自己来,因为他相信自己什么都能做,所以他什么都想亲自尝试。可是。事实上许多事他部不能做,如果一件事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却不能完成,他也许会大哭大闹。其实,这也是他分散心理压力的表现,妈妈不用担心。你要学会赞美宝宝的成功,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另外,2岁半左右,因为家长无意中的行为影响,宝宝开始朦朦胧胧地意识到性别的差异。

开始懂事的孩子

3~4岁:到了3岁多,宝宝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也渐渐不再“惹人嫌”了。他的耐心会慢慢增加,他还可能考虑别人的心情,适当地表达自己。宝宝开始学着自我约束,会根据周围的情况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这时,宝宝开始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形成“自我评价”,所以,妈妈要多多夸奖宝宝,即使他真的做错了什么事,妈妈也应该就事论事地批评,以免影响宝宝对于“自我”的肯定。

自我意识的成长

婴儿认识自我的过程是可以促进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对婴儿的刺激。婴儿对自己的认识,来自于环境,因此大人要有意识地促进孩子认识自己,用多种方式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变化,意识到自己的成长。

对于几个月大的孩子,妈妈可以在其床上的空间里挂上几个气球,如果由于孩子的活动使气球活动起来,法子就会立即感到十分有趣,便反复地去动,这种反复重复同一动作的行为,心理学上称做“循环反应”,这种循环反应有利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促使其尽快意识到自我,认识他自身与周围的物体产生不同的变化。

自我护理意识 篇7

1、电影《猫的报恩》的创作背景

动画电影《猫的报恩》是日本吉卜力动画工作室在2002年推出的作品, 影片改编自柊葵的漫画作品《猫男爵》, 这是由宫崎骏拜托漫画家柊葵创造的作品。影片中的猫男爵与大白猫胖胖的角色形象均来自于柊葵之前的漫画名作《侧耳倾听》。本电影的导演是宫崎骏请森田宏幸来担当的, 森田导演为了不辜负宫崎骏大师的期望, 非常努力地完成了本部影片, 使得影片获得了极高的票房, 也为吉卜力动画工作室留下了一部经典名作。

2、电影《猫的报恩》的剧情简述

小春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某一天, 小春因为迟到而受到老师的批评与同学的嘲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小春奋勇地拯救了险些被卡车撞死的猫咪。令人震惊的是, 猫咪居然站立起来, 用人类的语言与姿势向小春言谢, 随后离开了。当天晚上, 小春的家门口来了一群猫咪, 此时猫王出现了, 它告诉小春就的那只猫咪是猫国的王子, 因此它将报答小春的恩情。

第二天清晨, 小春的家门口长满了猫尾草, 而朋友广美收到了许多礼物, 学校的储物柜里装满了用礼盒包装的老鼠, 而小春身上也散发着一股浓浓的猫薄荷味。不仅如此, 猫王的秘书也极力邀请小春到猫国做客, 并让她嫁给猫国的王子。

就在小春陷入烦扰与困境之时, 突然她听到了一个甜美的声音:“小春, 快去猫咪事务所, 它们会救你的!”于是, 小春按照这个声音的指示, 来到了十字街, 看到了一只大白猫, 并跟随着大白猫胖胖来到了猫咪事务所, 见到了猫男爵。小春将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告诉了猫男爵, 而猫男爵答应帮助小春。就在此时, 一群猫咪冲进了猫咪事务所, 它们在猫王秘书的带领下, 将小春抬到了猫的王国, 而胖胖与猫男爵也紧跟在小春之后, 与它们共同进入了猫的王国。

进入猫的王国后, 小春变成了一只猫。在迎接小春的宴会上, 猫男爵与胖胖共同救出了小春, 它们穿过了迷宫, 来到了一座塔下。此时, 猫国的王子现身, 在大家面前向小雪求婚, 而猫王依然不放过小春, 逼迫小春做自己的妃子, 却遭到了小春的极力反对, 胖胖与猫男爵挺身而出, 与猫王以及猫王的手下周旋开来, 而小春也趁此良机爬到了塔的顶端, 并恢复了人形, 成功地逃脱猫的王国, 回到了自己的学校, 重新开始了崭新的生活。有过这样惊心动魄的冒险经历后, 小春找回了自我, 能够自我安排时间, 不再睡懒觉了。

二、电影的自我意识观解读

1、坚持掌握自我的时间

“自我意识”贯穿着影片的始终。在影片中, 小春是一个没有时间观的女生, 她会因为睡懒觉而上学迟到, 从而受到老师的批评与同学的嘲笑。当猫男爵问胖胖关于猫王国的事情时, 胖胖说那是个骗人的地方, 只有无法掌握自己时间的人才会去那里。胖胖的这句话潜意识就是在讽刺小春不会掌握自己的时间, 所以才会被邀请进入猫的王国进行锻炼。

本部影片是一部较为典型的成长题材的动画电影, 吉卜力动画工作室尤其擅长并喜欢创作这样的影片给孩子们看, 使孩子们能够看完影片后不仅收获快乐, 并明白成长的意义、收获与代价, 很有教育意义, 例如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与《魔女宅急便》都是属于这类题材的优秀影片。小春起初不能够掌握自己的时间, 但在猫的王国经历了一段传奇的冒险故事后, 她在周末都养成了早起的好习惯, 懂得了坚持掌握自己时间的重要性, 这真是一种健康的成长过程, 也是一种自我意识观的养成。

2、面对诱惑依然坚持自我

(1) 小春重新找回自我

影片中的诱惑非常多。小春一开始是非常反对进入猫的王国的, 然而当她进入之后, 发现猫的王国里有着优美的自然风景, 生活又十分宁静安详, 仿佛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虽然小雪一再劝她赶紧离开猫的王国, 但小春已经被猫的王国吸引住从而失去了自我意识, 愿意待在猫的王国, 真是外界的美好诱惑使得小春的思想观念颠覆了, 进而引起了之后的一段逃亡经历。

小春进入猫的王国的王宫中后, 就立刻变成了一只猫, 对此她郁郁不闷并十分后悔来到猫的王国。然而, 在迎接她的宴会上, 她被为她精心准备的表演与美味佳肴而心动, 当她与猫男爵跳舞时, 她更加感到了一种爱的温暖与被他人瞩目的荣耀感, 于是她又感到做一只猫也不错, 她的脸上也随即长出了猫的胡须。猫男爵看到小春的猫须后, 提醒她不要失去自我。在外界的强烈物质下, 人们往往会像小春一样向诱惑妥协, 从而失去了自我。在影片中, 小春失去自我的代价是变成了一只猫并惹上了很多麻烦事。而在现实生活中, 很多人都会因为失去自我而沉落堕落, 走上不归的道路。

(2) 猫男爵始终坚持自我

在影片中, 小春起初先失去了自我, 在猫的王国中经历过一段传奇冒险后, 找回了自我。猫男爵也碰到了很大的诱惑, 猫男爵在高塔上一招打败猫王后, 猫王劝猫男爵留在猫的王国, 在猫的王国可以过上非常安逸舒适、令众多猫咪都向往的理想生活。在影片的开头, 当猫王亲临小春家门前答谢时, 有众多野猫都一拥而上, 希望能够进入猫的王国而失去了自我。而猫男爵始终头脑清醒, 即使猫王主动邀请他加入猫的王国, 他依旧能够坚持自我, 推辞了猫王的邀请, 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

3、不畏困境坚持自我

在影片中, 为了不让小春一行人离开猫的王国, 在通往人世间的高塔前设置有规模宏大的迷宫。由于小春必须在天亮之前回到人间才能恢复人形, 所以时间非常紧张。然而, 小春他们还是迷路了。可贵的是, 他们没有选择放弃, 依然在努力地寻找出口, 并最终成功走出了迷宫。到达高塔后, 猫王用遥控引爆了高塔内的炸药, 快要跳出猫的王国的小春再次遇上麻烦。然而, 不放弃的决心使得他们再次早发现了希望, 猫国的王子前来拯救了他们。影片用这样的故事情节告诉观众:在困境面前也不能失去自我, 只要坚持自我就一定能重获希望。

摘要:动画电影《猫的报恩》是吉卜力动画工作室的优秀作品, 是动画大师宫崎骏请森田宏幸导演指导完成的影片。《猫的报恩》是一部较为典型的成长题材的影片, 讲述了小春在猫的王国经历一段冒险后重新找回自我的故事, 从而警戒观众要时刻坚持自我, 不要被外界的诱惑与困境而干扰。

关键词:电影,《猫的报恩》,自我意识观,吉卜力

参考文献

[1]沁涵.幻化成风——《猫的报恩》[J].中学生百科, 2006 (03) .

自我护理意识 篇8

关键词:小组合作,自我反思,自我管理

现代化的发展使独生子女的自我管理教育成为必要, 而学校首先是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教育的重要基地。学生自我管理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步。通过课堂学习的自我反思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的培养, 因此, 在课堂活动中, 教师应让学生在逐渐反思、逐渐认识的基础上达到自由、自觉的状态。结合我的多年实践, 我认为通过以下策略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一、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

在实践考察中我发现, 学生往往由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而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请看下面的案例:在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上, 教师想让学生探讨如何使不规则的土豆保持平衡状态。实验器材包括:土豆、矿泉 (带盖) 空瓶子、铁的以及塑料的叉子。教师刚刚布置了任务, 学生立即一哄而上开始抢实验材料, 唯恐自己拿不到材料。首先拿到材料的学生带着一股神气的表情看着没有拿到材料的学生, 而其他学生也都为快点拿到材料而争抢。教室里一片拥挤和混乱。各小组拿到材料后, 本应开始有组织地研究, 可是学生们却各自占着自己拿到的材料摆弄着、玩耍着, 好像这些材料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一样。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之间也缺乏合作精神, 有的学生总是情不自禁地捣乱一下, 如当有学生把土豆放在矿泉水瓶子盖上想办法使土豆保持平衡的时候, 有的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推一下瓶子或者摸一下土豆, 结果就使土豆掉下来了。此时, 有的组长就充当了“小权威”“小霸主”的角色。这些“小权威”或者由于自己在班级中有某种职位而觉得自己地位较高, 或者由于自己学习成绩比较好而觉得自己发言具有权威性, 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对其他同学横加指责, 尤其是对捣乱的学生或者学习不好的学生, 有时甚至拒绝与他们一起做实验。面对这样情况, 有的学生默默接受了这个决定, 而有的同学则故意找茬, 破坏他们的实验。这样小组实验谈什么成功, 又何谈成效。

针对这一情况, 我会及时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 指导他们进行明确的分工, 让他们各司其职, 友好合作。课后我还会就小组合作的问题, 继续跟学生探讨:“有的合作小组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 并没有完成规定的任务, 你们说说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们纷纷发言, 说道:“都是某某不好, 他总是捣乱”“都是某某不好, 他总是不让我们参与”“都是某某不好, 他总是不好好配合我们”……看着他们相互争辩、指责、推诿责任, 我话题一转, 说道:“我们很多同学都说是别人做得不好, 那让我们自己回想一下, 自己有没有什么错误呢?”这时, 学生们一下子都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 有一个学生低声说:“老师, 其实我也有错误, 我不该总是欺负别人, 扰乱别人实验。”这个学生话音刚落, 其他学生也纷纷开口:“其实, 我也总是走神, 没有积极参与进去”“我不应该阻止其他学生参与实验”……看见学生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性的认识, 我感到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只要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过错, 并能够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这就是学生自我管理的起步, 也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成功的起步。

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 有的教师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 在刚开始阶段通过实施“小组长”制度, 让小组长全面负责整个小组的学习。实践证明, 小组长对调节、控制整个小组学习进程是比较有效的, 但缺乏学生自我反思意识的“小组长”管理制度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第一, 容易导致小组长的硬性管理。小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 容易产生冲动的情绪, 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他们往往为所欲为。小组长管理可以压制学生某些情况下的某些行为, 但“外在的制度约束”不容易被其他成员所接受, 其他成员或者带着不满情绪被动接受规则, 或者想方设法阻碍小组学习。缺乏自我认识的、长期由小组长管理的小组合作将导致小组长的霸权管理, 而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行为将会延伸到班级的其他活动中, 直接影响班级的管理活动。

所以, 教师应改变从外部对学生强加政策的方式, 从一开始便要努力培养学生自我反思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 培养他们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能力必须通过具体活动来实施, 让他们在具体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中开展自我反思, 认识到自己对整个团体的重要性。

二、在自我反思基础上对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

学生能够对自己进行反思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步, 但开始自我反思并不等同于学生已经有了自我管理的意识。自我管理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我监督、自我约束, 在完成自己应尽义务与责任的同时不妨碍他人。所以, 在学生有自我反思的意识之后, 教师应逐渐培养他们团队意识、集体意识, 使他们对集体产生一种责任感, 进而通过集体意识的培养达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目的。

在小学六年级的一节数学课上, 我安排合作学习的任务是:讨论圆的面积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个小组组长拿到材料之后, 就让各个成员摆弄起来, 可是这个小组长却没有动手, 而是权威地说:“你们说说圆的面积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 你们不知道的话, 我就告诉你们。”学生抬起头, 有的用崇拜的眼神、有的用惊奇的眼神看着小组长, 小组长得意洋洋地说:“这个很简单!圆的面积肯定是与圆的半径有关系。”他一边说, 一边开始摆弄实验材料, 而旁边的小组成员却一脸迷惑。

这样的合作学习显然违背了合作学习原有的精神与原则, 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更重要的是, 学生这种没有合作精神、集体意识的行为将不利于整个班级的健康发展。为此, 我决定采取一些策略, 通过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这种策略能使小组长有意识地去考虑其他同学、帮助其他同学, 也能使他对自己原有的、喜欢独揽一切的行为进行有意识的克制与反思。这种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生活在集体当中, 自己的行为将时时处处影响集体的形象。在课堂上, 优秀生要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 不要以自己的言行去压制他人, 而后进生为了维护集体的利益, 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对自己不断提高要求, 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为集体的成功做出贡献。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有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发挥其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真正保证教学质量。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如果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就是一种奢望。在课堂学习中自觉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有利于学生自身成长以及班级管理的高效性, 能对学生学习的有效进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林东桂, 张东, 黄玉华著.班级教育管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丁榕.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杨妮妮, 李振义.合作学习中的几点困惑与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5 (4) .

后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培养 篇9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 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 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 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 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 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 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 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 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 应该做什么的时候, 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 克服缺点, 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 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 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人的自我意识就像人的全部行为的“总开关”, 对人的整个行为起总的调节作用。

自我意识明显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是儿童进入学校以后。这是因为, 此时儿童已能利用语言调节和指导自己的行动, 同时客观环境也向儿童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引导儿童要按照这些要求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 加之家长、老师、邻居等成人和同伴也经常以这些要求来评定儿童的行为, 因而使儿童对自我有了更多的了解。

二、后进孩子自我意识的特点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著名的“认知不协调理论”指出, 只有当人们的认识元素出现不协调, 从而产生内心冲突时, 才会促使人们改变态度。因此, 只有当人们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自尊心很强时, 一切不良行为才会和这样的自我意识产生不协调, 从而使人们克制不良行为, 产生良好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 自我意识与人的行为的成功经验有密切关系。那些处处受挫, 经常受到负强化的孩子, 自我意识很差, 因而缺乏自制力。

其实,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需要。只是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人都能得到表现的机会, 而成功感、自信心、快乐的感觉又是与自我的表现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不能有效地展现自我, 成功、自信与快乐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特别是孩子, 他们的自我表现需要更加强烈。进入小学后, 即使是那些经常处在失败状态下的孩子, 其实他们也有自我表现的需求, 只是由于他们在适应学校教育上的失败及周围人, 包括同伴、家长和教师, 对其负面的评价, 深刻地影响着这些孩子, 他们也会认为这样看就是对的, 自己就是不如人, 从而自我认同感差, 产生自卑感。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 这种过多的失败经验, 易形成后进孩子的动力障碍。这种障碍一是能直接降低他们的抱负水平;二是由于多次失败引起他们不愉快体验, 会使他们减少学习兴趣。因此后进孩子不但不会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反而还出现自我贬低和自我抑制。长期恶性循环下去, 他们的学习则无动力, 自我意识的形成就受阻。

后进孩子的自我意识有以下特点:

1.自我认识比较模糊且比较混乱。对自己的各种状况不了解也不清楚, 不能正确地分析和认识自己的长处、短处以及与别人的差距。这个原因造成了其辨别能力差, 不善于观察他人和自己, 不善于比较, 没有一种正确的评价标准来评价自己。

2.自我评价较低, 有较强烈的自卑感, 信心不足。对自己的评价多依赖于别人的看法。他们由于信心不足, 更是容易相信家长和老师等外人对自己的评价。

三、后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培养

(一) 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育人环境

后进孩子在学校常常受到同学的歧视、教师的嫌弃;在家里常常遭到父母的训斥甚至惩罚。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爱。感情上常常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要消除这种隔阂和对立, 教师应本着尊重、理解、沟通的原则, 对待后进孩子多一份尊重和理解, 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 为他们解除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困扰。让后进孩子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关注、被人爱护的温暖与幸福, 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自豪。

教师还应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 与家长取得共识。让家长主动与孩子沟通, 达成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合力作用, 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育人环境。使孩子努力进取。

(二) 培养后进孩子做自己情感的主人

我们常常发现后进孩子在情感方面十分幼稚, 有时甚至形同幼儿, 人长大了, 情感没长大。只有让后进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让他们成为情绪的主人, 他们才能快乐的学习。因此, 鼓励后进孩子“做自己情感的主人”, 从小事做起, 对自己的情绪, 欲望, 要学会控制, 疏导, 转移。

(三) 努力发现后进孩子的优点和长处

教师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如果教师对后进孩子的评价是积极肯定的, 他们的自我意识就要好一些, 从而对其取得成功的自信也相对就要强一些。相反, 如果所获得的评价多是消极、否定的, 他们就会认为自己真的不行。因此, 教师要多表扬、鼓励, 多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尤其要善于发现后进孩子的“闪光点”。后进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 既有缺点, 也有优点, 只是他们身上的缺点更多一些, 更突出一些。教师不能只盯住后进孩子的缺点, 而应该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并以此为突破口去教育他们, 鼓励他们。学习较差的孩子可能爱劳动, 不遵守纪律的孩子可能心地善良, 乐于助人。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 点燃他们心中的奋斗之火, 对自己的优势敢于展现, 对于不足有信心赶上。相信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 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四) 逐步减少外部控制

外部控制过多对孩子的自我意识有抑制作用。如果老师家长大事小事, 都管, 管得过细, 管得太死, 则孩子根本不需要自我控制, 也没有机会学习自我控制。这样的孩子, 一旦离开师长, 或者一旦外部控制失灵, 就会立刻暴露出致命的弱点——缺乏自觉性, 因而抵抗不了消极因素的诱惑, 一天天学坏。教师和家长要让孩子自己拿主意, 自己管理自己, 加以必要的指导。开始在小事上放松, 让他们从自身的言行找到自信与发展的方向。逐渐锻炼, 使他们能在较大事情上也能自立。

(五) 培养后进孩子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思考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分为两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在感性认识阶段, 人们也要“想”, 但那是初步的, 只有对客观事物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时, 人们才能通过分析、综合, 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低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 重视的是外部的趣味性, 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高年级孩子思维的概括性和抽象性逐渐增强, 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喜欢概括, 探索有关个别事实的一般原则和规律。而后进孩子他们恰恰对事物外部的趣味性最敏感。一般地说, 后进孩子对抽象思维很反感, 概括能力差, 不爱追根问底, 他们常常满足于浅显的认识。而自我意识的形成是要以一定的认知水平为基础的。一个人不能思考万物的内在联系及规律, 无法正确认识自然及社会, 当然也就无法形成自我意识了。

我们要给他们思考的机会, 培养他们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不要让他们呆读死记。

教师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篇10

一、加强学习, 懂得法律。

学校的教育教学是在一定的法律框架内进行的。首先, 要求每位教师务必认真学习法律法规, 特别是《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 做到不违法、不违纪。

二、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

要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学艺术水平, 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 防止好心办坏事。

三、加强安全知识、自护自救

常识的教育,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坚持预防为主, 对事故隐患早发现、早排除;要树立安全无小事的意识, 对学生身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要多过问、多关照, 不能袖手旁观、若无其事、麻木不仁, 尤其是与学生相关的安全事故要及时汇报。

四、要抓好细节, 做好纪录, 警钟长鸣。

教师要做好每一次安全教育的记录, 尤其是晨会安全教育、班队会安全教育, 每天做好点名工作 (对于学生缺席要及时进行家访或电访以了解原因) , 留存自己进行安全教育的证据。这样做, 可以让教师在日后出现的安全责任追究中规避责任, 甚至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为此, 教师要填写《班主任晨会、班会记录卡》, 将自己的安全教育活动记录下来。

五、要负起责任, 做好巡视, 确保安全。

每天辅导教师要准时到校, 做好巡视工作, 对于责任区内学生追逐打闹, 以及正发生的不安全行为等要加以制止与教育, 确保责任区内学生的安全。

6-12个月:提升自我意识 篇11

妥协有时,如果你满足他喜欢吃胡萝卜的爱好而放弃自己让他吃米饭的想法,这也有助提升他的自我意识。因为,这时你向他传达了一个信息:他的意愿很重要,你在支持他的选择!

拒绝知道什么时候不屈从宝宝的要求,这也同样重要,因为他变得越来越好动,他会继续试探以搞清楚他能跑多远。不要主动答应他的所有请求,应该让他开始明白“不”的意思,他需要知道限度,你仍然是主宰者(即使他强烈反对)。如果你不确定在特殊情况下该如何应付,试问一下自己是纵容还是严厉更能帮孩子学习。如果你认为屈从孩子的愿望对他(对你)都不是最有利的,那就对他说“不”并坚持原则。

鼓励你的宝宝需要从你对他的积极回应中获得自我肯定。从他第一次捡起物品并放好时,你拍拍他的手表示鼓励,当他努力走完了整个客厅,你应对他说—些鼓励的话,而不是站在一边视而不见。

交流你的宝宝开始意识到自我,这意味着他需要有自己的时间玩或学。培养宝宝独玩的最好方法是养成和他交流的习惯。当你叠衣服时他正在玩积木,留意他的行为。如果他堆积木堆成了,告诉他你是多么高兴。

关注你的热情关注也会反映和增长他的成就感。用这种方法,即使当你没有赞赏他的成功,他也能想像出你的自豪,并能建立起自己内在的自我价值感。你也应该有效地鼓励你的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并让他知道他需要你时你就在他身边。你需要找到培养独立性和保证安全之间的微妙平衡。

儿童自我服务意识培养探究 篇12

关键词:幼儿,服务意识,评价机制,发展

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意识、发展思维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不仅有助于幼儿提升自我服务能力,也有助于幼儿独立意识的发展,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形成完善的人格。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的方法。

一、结合一日常规,渗透自我服务意识培养

幼儿自我服务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结合幼儿园一日常规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幼儿教师要善于从幼儿的学习常规、生活常规抓起。(1)学习常规。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学习生活,根据学习常规要求,将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渗透在一日学习常规中,将自我服务意识的培养细化。例如,要求幼儿有序、分类摆放学习用品,自己的学习用品自己准备,自己用卷笔刀削铅笔等。(2)生活常规。幼儿园是一个小小的社会,结合幼儿园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具有很强的辐射效果。幼儿园教师要结合值日生制度,安排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值日任务,包括打扫教室,午休完穿衣服、叠被子、系鞋带、倒垃圾等。在结合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时,要尽量使幼儿园生活模拟现实生活,提升幼儿园处处育人的宗旨。

二、借助活动载体,强化幼儿自我服务意识

大多数幼儿生性活泼好动,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抓住这一特点,借助活动载体,如游戏、唱歌、表演等,在丰富的活动中强化幼儿自我服务意识。(1)游戏是幼儿园基本的活动形式之一,幼儿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活动载体,根据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培养目标,精心设计游戏互动,在生动的游戏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2)音乐、表演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之一,音乐中优美的旋律节奏、音乐表演中的情感投入等,都有助于强化幼儿自我服务意识。教师要有目的地选一些简单的儿歌、情境表演剧等,引导幼儿在儿歌、情景剧表演中强化自我服务意识,用意识引领幼儿自我服务行为。

三、树立学习榜样,引领幼儿自我意识发展

幼儿教师要善于借助榜样的力量,为幼儿树立学习榜样,引领幼儿发展自我服务意识。(1)自己树立榜样。教师是幼儿接触较多的人物之一,在长期的幼儿教学实践中,会发现幼儿对教师具有一种无法比拟的榜样效应。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自身的榜样资源,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向幼儿现身说法,做幼儿自我服务的好榜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幼儿、引领幼儿,帮助幼儿培养自我服务意识。(2)树立身边榜样。实践表明,选、树、学是教育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善于挖掘幼儿身边的榜样,在班级积极开展选树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幼儿喜爱动画片的特点,选择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为榜样,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

四、运用评价机制,激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

积极的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尚不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外界,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幼儿意识发展与行为实施。因此,幼儿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机制,优化评价艺术,引导幼儿培养自我服务意识。(1)评价要具有激励性。批评与表扬都是评价方式,教师在实施评价引领幼儿培养自我服务意识时,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教师即使需要批评,也要进行委婉的批评,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表扬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有信心为自己提供自我服务。(2)评价要具有导向性。目前不少幼儿园教师在实施评价时,评价缺乏导向性,主要表现在评价模糊,不具体,没有细化。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评价时,从细处入手,将评价具体化,让幼儿明白老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从而在老师的评价下调整自己的行为,培养自我服务意识。

五、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幼儿因材施培

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时,要加强学情分析,从幼儿自身以及生活的环境对幼儿的实际能力进行充分估计,实施因材施培。(1)尊重幼儿实际能力现状。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显著的能力差异,如果不尊重幼儿的实际能力,就不能对幼儿作出客观的认识。高估幼儿实际能力,容易挫伤幼儿自我服务的积极性,甚至带来严重的安全事件;低估幼儿实际能力,则不利于幼儿自我服务意识提升,影响幼儿的自我发展。(2)重视幼儿家庭教育考量。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对于幼儿能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对幼儿家庭教育的考量有助于教师科学地认识幼儿,根据幼儿能力发展实际采取科学方法,做到因材施培。

六、结束语

总之,幼儿园教师要将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培养的路径,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发展,进而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守凤.运用音乐活动提高托班幼儿入园适应性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10).

上一篇:计算机串口通信下一篇:阳光女孩的阳光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