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发展(精选12篇)
正能量发展 篇1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简称首钢京唐公司) 是首钢搬迁调整的重要载体, 于2005年l0月挂牌成立, 2007年3月开工建设, 2010年6月钢铁项目一期工程全面竣工投产, 工艺技术装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现有职工8651人, 2014年钢产量866.6万吨, 产品主要为高端板材。201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授予的全国两个“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之一, 被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授予“企业文化建设顶层设计与基层践行优秀单位”。
围绕中心开展创建, 不断凝聚企业发展正能量
首钢京唐公司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开展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公司党委把精神文明与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提升职工素质、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抓手。建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 班子成员分工负责, 党群部门各司其职、基层部门严格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每年召开专题会研究制定创建方案, 明确目标, 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每年组织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30次以上, 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 结合公司加快发展的实际问题, 召开了领导班子学习研讨会, 组织基层党委和干部职工开展集中学习研讨, 提高全员政治理论素质, 积极应对市场挑战, 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狠抓队伍作风建设, 发扬建设期敢于拼搏、甘于奉献、战天斗地的精神和优良传统, 作风顽强、团结务实, 严格贯彻执行上级党委各项决策部署, 围绕增收节支、降本增效、产品开发、技术攻关等企业中心任务, 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推动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持续上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环保指标达到了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2014年, 实现盈利1.23亿元, 同比增利14.27亿元, 2015年以来继续保持盈利势头。北京市领导在京唐公司调研时指出, 京唐公司工艺先进、管理有序, 干部职工的精神状态良好, 体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 是京津冀合作的一个引领示范企业。
搭建创新平台载体, 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首钢京唐公司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将推进生产经营建设发展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创新各种平台载体, 为企业持续发展不断提供强劲动力。以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和提高职工素质为目的, 充分发挥宣传载体在精神文明创建中的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办好《首钢京唐报》、闭路电视, 坚持贴近一线、贴近职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加强京唐网站、贴吧管理与建设, 着力建设京唐网络主流健康文化,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 转变观念, 增强信心, 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深入推进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职工创新工作室等活动, 结合生产为在钢铁市场极端困难的形势下实现扭亏为盈奠定基础和可靠保证。2014年新成立职工创新工作室10个, 总数达到33个, 完成攻关课题263项。特别是炼铁部刘胜歌创新工作室申报专利7项, 带式焙烧机综合应用技术获得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炼钢部王建斌创新工作室申报专利4项, 炼钢环保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获得首钢科技一等奖;热轧部陈铎创新工作室完成攻关课题13项, 申报专利11项。发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2344条, 实施1149条, 实现经济效益3.8亿元。
组织各作业部党委根据自身实际和特点, 建立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平台载体。炼钢作业部职工、全国劳模张新国的“劳模茶室”, 把周围的工友聚在一起, 品茶论道、研究工作, 缓解压力、励志怡情, 以茶会友、化解矛盾, 集中体现出京唐公司职工工作、学习、生活、娱乐一体化的文化特征, 成为京唐公司一个文化品牌。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不断丰富职工物质文化生活
首钢京唐公司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和树立典型活动。组织开展“最美首都国企人”“首钢人的故事”宣讲活动, 采取全体职工投票的方式, 评选出2014年“三创” (创新创优创业) 、学习、道德、青年、巾帼五个类型的京唐榜样10名, 鼓舞广大职工的士气和干劲, 做到敬业爱岗, 为加快建设最具世界影响力的钢铁厂而奋斗。坚持创建活动与为职工办实事相结合, 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针对京唐公司远离城市、职工远离亲人的情况, 推行倒班大班制, 针对生产一线岗位职工要在北京——曹妃甸两地跑的实际情况, 由小班制调整为大班制, 原先职工要上12天班才可以回北京休息4天, 现在职工可以上5天班回北京休息3天, 很大程度上为职工解决了实际困难, 有效化解了职工的家庭矛盾, 稳定了职工队伍。开展“心田”、“家园”、“鹊桥”、“菜园”四个工程, 保证企业健康和谐发展。实施“心田”工程, 深入开展两节送温暖、夏日送清凉、先模荣誉休养、职工家属上岛参观等一系列工作。深化“家园”工程, 举办职工文化艺术节, 组织开展职工歌舞晚会、益智健身、趣味游园、电影放映等活动, 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建设厂前区候车大厅、厂区候车亭、人行便道和绿化地形景观, 努力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实施“菜园”工程, 利用厂区边近40亩的荒地进行开荒造地, 分给各个基层单位管理, 种植蔬菜花草, 倡导健康、快乐生活, 打造环保、绿色园地。持续推进“鹊桥”工程, 广拓外部资源, 搭建交友平台, 打造“京唐之约”服务网络, 完善未婚青年信息库, 举办“海誓山盟、京唐之恋”青年集体婚礼, 增添了企业的凝聚力和职工的归属感。
正能量发展 篇2
2013年01月05日04:57来源:大众日报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 全国宣传部长会议4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切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
刘云山指出,党的十八大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要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当代社会的主流展示好,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好。要在更高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规划,提高改革措施的科学性协调性,推动文化实现科学发展。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崇高理想追求,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文明社会道德风尚。
刘云山强调,在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条件下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树立政治意识,对于党的基本政治路线、重大原则问题、重要方针政策,要有正确的立场、鲜明的观点、坚定的态度。要树立服务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努力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树立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集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要树立改革创新意识,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方法手段创新,不断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时俱进、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主持会议并作工作部署,强调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在广泛深入、有效引导、深化改革、科学管理上着力。抓紧抓好首要政治任务,深化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坚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高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定不移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出席会议。
坚守舆论阵地 集聚发展正能量 篇3
在不久前落幕的全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明确要求,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毫不放松地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对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扎扎实实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为深入贯彻“8337”发展思路、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提供强大思想舆论保证和精神文化力量。
把好主方向,坚定不移地坚持正确导向
在宣传工作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舆论宣传工作的首位,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中央和自治区的重大工作部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和群众、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宣传工作中,我们要把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同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坚定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紧紧围绕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思想引领作用、舆论推动作用、精神激励作用、文化支撑作用,准确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成功实践的科学总结,坚定全体社会成员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自信和自觉。
在宣传工作中,我们要树立全局意识,深刻认识当今世界的形势、国内发展的趋势、社会思想变化的态势,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当代社会的主流展示好,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好。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以正确的立场、鲜明的观点和坚定的态度把好关、守好门,切实把思想认识、舆论导向、宣传队伍、力量协同等重大问题抓住抓好,凝聚起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强大合力。
唱好主旋律,激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唱响主旋律,把正确导向贯穿到宣传工作的各个方面。旗帜鲜明地宣传党和人民的立场、观点和主张,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时代的最强音,是国家的大局,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中流砥柱”和“定海神针”的功能,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共同理想的旗帜下,使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成为实现中国梦最强大的支撑。
准确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遵循、根本任务和特点规律,在“为什么宣传”“为谁宣传”“宣传什么”“怎么宣传”的问题上,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尽职尽责地贯彻落实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任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在抓好工作推动、任务落实、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上下功夫,理直气壮地“抓”,科学有效地“管”,奋发有为地“干”,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宣传好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经济建设的新成就,宣传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新进步,宣传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取得的新成果,宣传好社会建设的新进展,宣传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新经验,凝聚起共同推进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打好主动仗,知责有为做好宣传工作
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党委重大部署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宣传工作重在推动落实。首先,要加大力度宣传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深入宣传这一发展思路的提出背景、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及时宣传自治区组织实施“8337”发展思路作出的决策部署,广泛报道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取得的实际效果,营造学习宣传的浓厚氛围,凝聚贯彻落实的强大合力。第二,围绕中央和自治区重大部署、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努力在大主题中选准小切口、在讲好小故事中体现大道理,找准主题宣传与社情民意的结合点、与群众愿望的汇合点、与人民心声的共鸣点,从而使主题宣传产生更大的思想震撼力和心灵冲击力。第三,把坚持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挖掘新典型、总结新经验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对前沿、热点问题,要优化角度、讲究方法,第一时间为读者做出深度解读,发出权威的声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从而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改革发展的信心。第四,加强“三贴近”“走转改”,把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作为提高我社宣传工作科学化水平的突破口。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办刊实践中,深入基层一线,反映基层情况,宣传基层典型,总结基层经验,加大对民生、惠民和基层实际问题的关注力度,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影响力。要从维护群众利益出发,科学分析、正确对待,及时回答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真正把宣传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为公交发展注入正能量 篇4
2012年年末以来, 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先后召开全国公共交通工作会议, 并下发被称为史上最高扶持公交发展政策的国发“64号文”。去年刚刚成立的中道协城市客运分会, 在这种形势之下, 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推进公共交通行业的发展。2013年5月7日, 其召开的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客运分会顾问委员会会议, 即是其中的努力之一。
在这次会议上, 申耘、唐有成等专家撰写的《郑州市公共交通对郑州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的评价研究报告》很有新意, 解决了多年来研究公共交通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只有定性没有定量评价的重大课题。会议决定以城市客运分会的名义推荐、报送到交通运输部, 使其尽快转化为成果。
会议还引导各地政府和公交企业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交交通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2]64号) , 在转变观念、坚定信心、完善政策、加大话语权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得到与会代表的赞同。
与会顾问普遍认为, 近年来,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支持、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各地公交企业紧紧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发展,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满意的基本出行服务, 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总体形势是好的。但因地区差异等多方面原因, 仍存在诸多不平衡问题。
城市客运分会理事长张国光、秘书长胡剑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由顾问委员会主任郑树森主持。顾问委员会成员有高潮、杨茂超、魏宏凯、杨天明、蒋天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要参》编辑部副编审申耘作为特邀专家出席, 国家统计局景气检测处处长、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研究员唐有成也参加会议。
会议首先由杭州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志耀致欢迎辞, 并向与会同志介绍了杭州公交近两年来改革发展情况。会议听取了胡剑平秘书长关于城市客运分会近期重点工作情况的通报;还听取了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客运分会标准认证部部长姚桂林关于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认证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
孙瑞哲产业发展需要正能量 篇5
对于日前在朋友圈中广为流传的《你穿的每一条牛仔裤都在毁灭我们的未来》一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日前表示:“虽然文章本身有许多不客观的描述,但必须正视这个事件给产业带来的紧迫问题:如何处理好同环境和消费者的关系;如何切实减少对于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如何处理好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方面的新挑战。”孙瑞哲是在5月13日“纺织之光”纺织行业化学品管控重点成果现场推广活动现场做以上表述的。他自称平时在朋友圈都是潜水,此次一定要发声。他希望大家“要用善意的眼光看待行业发展,产业发展需要正能量,用多年前的眼光看当下的产业是有差距的,会对行业造成伤害”。
在即将发布的《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与建设生态文明相关的“促进行业绿色发展”是重点任务之一,同时也是纺织工业践行《中国制造2025》五大重点工作之一。纺织产业和民生、环境、消费紧密相连,如何从注重制造业自身发展,延伸至改善和产业发展密不可分的所有外部环境的关系,是必须考虑的课题。5月13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共同承办的“纺织之光”纺织行业化学品管控重点成果现场推广活动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顾问陈树津,中纺联副秘书长、科技发展部主任、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彭燕丽,中纺联副秘书长、财务部主任、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叶志民,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田利明,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任乔艳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中纺联社会责任办公室副主任阎岩,ZDHC基金会亚洲区总监林立等,以及来自国际供应链品牌、重点纺织企业、化学品行业和合成革行业企业、行业服务机构的代表近200人参加会议。
科技与社会责任融合
孙瑞哲在致辞中阐述了纺织产业与社会、生态、消费的关系。在产业与生态的关系中他分析说,环境保护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与之相关的行业标准在逐步提升,相关的政策逐渐对产业形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如果产业忽视对生态的保护,没有改善好同生态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
孙瑞哲指出,问题是工作的导向,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纺织行业要处理好上述三个关系,就要把环保挑战转化成行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机遇。纺织企业化学品管控技术决定了化学品管控能力,影响行业环境治理的能力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国纺织行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可持续竞争力。他认为,在这样的前提下,应遵循三大原则。第一,机制保障,在国家层面有相关环境保护政策的出台及标准的提升;在行业层面,既要加快构建技术协同创新机制,又需建立相关人才培养机制。第二,技术优先,针对环境保护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相关技术研发,推出一些新型环保型技术和环保产品。第三,循环经济,既包括负责任生产,又包括负责任消费,要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实现资源最大化。
基于以上认知,孙瑞哲提出,需要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符合行业发展现状和全产业链协同的政策、模式和创新的实施路线图,这需要联合政府部门、供应链上下游产业,以及纺织行业企业共同来推进行业的绿色发展。
据孙瑞哲介绍,中纺联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和制定这个路线图,中纺联科技部和社会责任办公室联合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在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的支持下开展工作。在中国产业界,48家中国纺织产业的上下游市场领导型企业也联合起来,成立了“纺织供应链绿色制造产业创新联盟”。
五项化学品新技术得到推介
孙瑞哲在会上透露,中纺联已经同代表全球市场21个主要服装品牌的ZDHC基金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纺联将协调中国业界各利益相关方和企业参与到有害化学物质管控的统一供应链行动中,这将是全球纺织供应链各方一次史无前例的联合与行动。
林立代表ZDHC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该组织的主要工作。她说,ZDHC目前包括21个国际品牌和6个支持成员,各方承诺到2020年在供应链中实现有害化学物质零排放。ZDHC将负责制定纺织材料和辅料生产过程中禁止有意使用的化学品清单,与专家、政府机构一起研究替代品,对供应链环节进行审核。ZDHC还将为行业制定一个统一的废水排放标准。ZDHC要求成员间进行数据披露,并为企业提供培训。她希望更多的品牌加入到ZDHC中。
阎岩则向与会者介绍了《供应链化学品管理创新2020行动纲要》的内容。她说,《纲要》旨在构建为中国纺织行业开展供应链化学品风险管控而制定为期五年行动的基础框架,为实现纺织服装行业的化学品环境风险管控的要求、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协调与统一研究创新行动指南,并为利益相关方合作探索有效机制和平台。《纲要》将在技术创新、标准融合、利益相关方合作、能力建设、信息共享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随后,与会代表听取了五项近年来纺织行业在化学品新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介绍,这五项成果是:由浙江丝科院轻纺材料有限公司开发的“环保高效染整助剂及应用技术”;由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绿源天美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纺织大学开发的“生态型抗起毛起球整理与羊毛低温染色技术”;由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分散染料环保技术”;由河北科技大学开发的“硫化黑牛仔生产链中的清洁化学品与节能新技术”;由苏州大学开发的“超临界CO2流体无水绳状染色关键技术”。杭州新生印染有限公司介绍了使用龙盛环保染料的经验。与会嘉宾和技术介绍者进行了交流互动,增进行业对相关技术的了解和推动产业化应用。
正能量发展 篇6
会议正值中国品牌乘用车发展的关键期,中国品牌乘用车不但面临部分城市限购、外国品牌价格下探挤压等因素的挑战,还面临着社会各界和消费者对中国品牌汽车缺乏了解,购买、使用中国品牌汽车的信心不足等不利局面,中国品牌汽车当前的发展态势已引起业界、社会各界、政府部门和高层的普遍关注,协会首次主办宣传工作领域的这次专题研讨会得到了企业和媒体的热烈反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次会议所形成的促进中国品牌发展的传播意见和政策建议,将呈报政府相关部门。
研讨会达成了一致共识:近10年来,中国品牌乘用车取得了巨大进步,主要整车企业已建立较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并实现了从技术依赖向技术自主、从逆向开发向正向开发的转变;同时,研发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具备整车造型能力,部分主流汽车造型堪比外国品牌,基本掌握车辆安全、节能、环保等核心技术,实现动力平台、车辆平台技术自主化;产品水平不断进步,同级别车辆的配置已相当于或超过外国品牌,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产品的安全性能大幅提升;产品品质提升迅速,中国品牌乘用车新车质量(IQS)PP100(每100台车辆的问题点数)与外国品牌的差距已明显缩小;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大幅提高,产品线已拓展至各个细分市场,基本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有很大进步。
让消费者了解、购买和使用中国品牌汽车既是汽车企业的责任,也是行业、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政府与行业组织,媒体应共同传播中国品牌汽车的正能量,促进中国品牌发展,营造购买和使用中国品牌汽车的氛围。
中国品牌汽车企业是品牌宣传的主体,中国品牌企业要共同建设中国品牌的整体形象。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制定清晰的品牌战略,推动战略的实施;要创新传播模式,关注传播受众需求,注重互联网和用户体验,提升传播效果。
我们呼吁政府机关,包括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中国驻外企业、驻外使馆等所有享受国家财政拨款的单位在公务和大型活动中积极使用中国品牌汽车,形成示范效应,树立国人以消费中国品牌为荣的观念;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提升国民的民族意识和使用国车的信心。
倡议广大媒体朋友,把握时代主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消费者对于中国品牌汽车形成客观的评价,为中国品牌发展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
作为重要的汽车行业组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今后宣传中国品牌汽车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与媒体定期交流的机制,创新媒体与企业沟通渠道,根据不同媒体特点,形成有效宣传合作平台,研究行业传播趋势,倡导行业自律,并利用协会自身的宣传手段,传播主流声音,形成统一认识。
相信在媒体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下,一定会有一批中国品牌汽车企业逆势而起,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成为建设汽车强国的中坚力量。
培树典型汇聚企业发展正能量 篇7
近年来, 邯宝焦化厂十分重视先进典型的培树和学习, 把先进典型培养和学习当作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多种途径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先进典型, 有力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 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发展环境, 汇聚了企业发展的正能量。
建立“三争”机制, 围绕厂部重点工作大力选树典型
“三争”是邯宝焦化厂“创先争优”活动期间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三争”, 就是党员争模范、团员争先锋、员工争标杆。活动开展以来, 由于其在实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厂党委将其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沿袭下来。每季度末, 各基层支部根据班组的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评选“模范党员、先锋青年、标杆员工”, 上报厂党委, 厂党委再根据各车间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以及他们的平时表现, 评选出厂部的“模范党员、先锋青年、标杆员工”, 每年在“七一”表彰会、“五四”青年表彰会上予以隆重表彰, 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为使评选出的先进典型更具代表性和先进性, 厂党委还多次对评选办法进行修改, 下发到基层反复讨论, 争取意见, 最终形成更具可操作性的评选办法。公司启动“岗位明星”评选以来, 厂党委将“模范党员、先锋青年、标杆员工”评选与“岗位明星”评选结合起来, 每月优中选优, 遴选出一名“岗位明星”候选人, 上报公司参与评选。此项活动开展以来, 厂党委先后评选出了以高志献、李新林、张运喜为代表的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的模范党员;以王波、何成、王海强等为代表的立足岗位学知识、刻苦钻研学技术的先锋青年;以刘春雷、高艳军、马震宇等为代表的勇于创新、踏实肯干的标杆员工。其中, 陈卫东和马震宇还被评为公司“岗位明星”。他们的先进事迹, 极大地激发起了广大干部学先进、赶先进的工作热情, 对全厂顺利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起到了重要作用。
建立竞赛机制, 在劳动竞赛和指标评比中挖掘先进典型
开展劳动竞赛和指标评比, 是挖掘先进典型的另一条有效途径。邯宝焦化厂紧密结合生产实际, 围绕生产的中心工作, 在焦炉四班、干熄焦、电气、硫铵、脱硫制酸等岗位开展劳动竞赛, 每年年底全面总结本年度劳动竞赛存在的经验和不足, 对第二年的劳动竞赛办法进行修改和完善, 并在第二年初召开劳动竞赛启动大会, 挑选参赛代表表态发言, 提振竞赛士气。
活动开展以来, 各参赛班组你争我赶, 各尽其能, 多项指标顺利完成厂部下达的目标计划, 其中干熄率连续进入全国前三名。硫铵作业区原来是全厂管理较差的作业区之一, 自从今年纳入劳动竞赛范围之后, 该作业区职工精神大振, 他们在生产操作上大动脑筋, 调整了加酸洗水方法, 同时在原来的喷头上增加喷洒孔, 增加喷头的喷洒空间, 使饱和器的阻力大幅减少, 硫铵产量较去年提高8%以上。生产现场大有改观, 通过实行责任制, 一举摘掉了原来脏乱差的帽子, 成为全厂的样板作业区之一。在各项参赛指标大幅提升的同时, 各优胜班组也涌现出了一批能解决问题、能创新工作方法的先进典型, 像硫铵作业区的李丽平、干熄焦作业区的李东虎、电气作业区的王海强等一批职工成为了大家学、赶、超的楷模。
在开展班组劳动竞赛的同时, 厂党委还将党员劳动竞赛作为挖掘先进典型的重要手段, 将配煤准确率、干熄率、焦炉出炉计划完成率、焦油收率、硫化氢合格率等20多项指标, 作为各相关岗位党员们的主要参赛内容, 以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为参赛目标, 根据指标完成情况评选模范党员。李海军是炼焦车间的一名共产党员, 他所承担的主要指标是优化炉温控制, 降低煤气消耗。在通过对焦饼温度测量后, 他发现比焦炭成熟温度的上限还高了30℃, 于是大胆提议将焦炉标准温度下降10℃, 不但使煤气量月下降144万m3, 而且使焦油日均增产34吨, 月创效500余万元。综合李海军的突出表现, 经厂部推荐, 被公司评为了“十佳党员”。像李海军一样, 王福兴也是炼焦车间的一名共产党员, 在党员劳动竞赛中, 他承担的是干熄率提升任务。为稳定干熄焦运行, 他认真查找生产中的薄弱环节, 并对干熄炉一次除尘挡墙进行改造, 使除尘挡墙的使用周期由原来的一年提高到三年以上, 干熄率提高了2%以上。鉴于王福兴的不凡业绩, 经厂部推荐, 被集团公司评为优秀党员。
建立培训机制, 在人才培养和锻炼中选拔先进典型
厂党委高度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培训机制, 促进各种人才脱颖而出, 成为了大家学习的典范。定期举办班组长论坛是培养基层管理人员的重要途径。遴选有管理经验、有解决问题能力的班组长在论坛上介绍管理方法和心得, 同时聘请厂外专家作为点评嘉宾并讲授班组管理技巧, 有效促进了基层管理队伍素质提高, 同时培养了一批优秀班组长。像高艳军这样的班组长通过历次参加班组长论坛, 管理水平大有提高, 2011年7月, 作为集团公司唯一一名班组长, 代表公司首次参加全总工人日报举办的班组建设论坛, 会上发言反映强烈, 引起了广泛关注。2012年4月, 他再次代表集团参加在江西举办的第二届班组长论坛, 发言内容在同行业产生共鸣。高艳军也成为公认的班组长学习的先进典型。
技术比武和网上练兵是该厂培养和发现典型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厂党委将技术比武和网上练兵成绩与职工的晋升定级、评先评优结合起来, 每月在生产经营例会上公布成绩, 年底召开表彰会, 对成绩突出的职工予以奖励。同时, 对重点岗位实行有计划的技术提升, 针对职工掌握的薄弱环节, 选择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技师授课, 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理论和实做考试, 之后, 再根据职工掌握的情况再授课再考试, 采用循环式提高, 有效提高了职工的操作技能。王波就是在技术比武和网上练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 多次在网上练兵中获得第一名, 并获得“博士”称号, 在2013年公司调火工“两赛”中荣获第三名。刘春雷也是一名佼佼者, 2012年10月代表公司参加了全国“马钢杯”职业技能大赛干熄焦专业比赛, 获得全国第19名。他们都成为全厂职工学习的先进典型。
加强民主管理聚集学校发展正能量 篇8
如何加强民主管理, 不断增强教职工的民主意识, 聚集学校健康发展正能量呢?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坚持群众路线, 为学校健康发展提供源泉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学校领导只有心中装有群众, 坚持群众路线, 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紧紧团结和依靠广大教职工, 才能使群众更加关心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才能使办学活力“源源不断”。
(一) 走进群众, 了解一线教职工的心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讲宗旨, 讲了很多话, 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作为学校领导, 应该多走进群众, 了解一线教职工的心声, 走进教师心里, 读懂校情, 加强对教师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真正做到关心人、帮助人、凝聚人。作为学校领导, 也要坚持深入群众, 分析学校优势与缺失, 读懂师情、校情, 为学校发展号脉。
武汉市硚口区舵落口小学是有着80多年历史的老校, 有着一定的学校文化积淀, 这里绝大多数教师能甘于学校清贫的物质条件, 为农村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服务, 默默耕耘, 不耽于名利。由于地域原因, 学校发展存在着一些欠缺。例如:学校环境比较差, 办学条件比较差, 学生来源比较差。再如:教师存在严重断层现象, 因处武汉西部边远薄弱地域, 学习研究提升的意识相对欠缺, 整体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作为地处边远薄弱的地域, 教师、学生及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被这里的人们所渴求。他们比一般人更多地渴望关爱, 更多地渴望心灵慰藉, 更多地渴望“滋润”。基于学校面临的问题和他们的这种需求, 学校适时提出了“润心教育”办学理念, 并始终树立两个观点:一是想教师所想, 急教师所急;想在教师之前, 急在教师之前。二是不仅要在物质上关心教师, 更要在精神上关心教师。只有俯下身来接地气, 才能脚踏实地增底气, 做好教师的贴心人。
(二) 倾听意见, 在教职工中汲取智慧
古人云:“一言能听、道乃进。”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推开窗、迎意见”, 以廉政务实的扎实作风让群众敞开心扉, 畅所欲言。
一是学校召开学校校务扩大会议, 请师生代表适时参加重点、热点和焦点事务的研究, 群策群力。
二是适时召开组长会议, 党政工面对面针对涉及教师、学生、家长中的问题, 及时作好收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
三是完善党政工“三位一体”的领导管理体制, 落实教代会制度, 实现现代民主管理, 依法决策和管理。包括每月一次的开展文明年组考评和评先晋级等涉职职工利益的重大事件都要倾听师生意见, 充分发挥他们的民主权利。
四是在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完善校领导接待日制度, 加强与广大师生的联系与沟通。对师生和群众提出的合理建议与意见, 我们坚持认真倾听, 真正落实, 有效改进。只有多与师生员工亲近, 有效解决他们反映的各种问题, 他们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我们也才能够更进一步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三) 接受监督, 让教职工知晓学校的管理
舵落口小学依法管理需要落实的“三环节”是:决策和执行是否贯彻政策和法规;是否坚持学习宣传、民主评议、领导小组审核 (含群众代表) 等基本程序;是否公开、公平和公正并公示。没有落实好这三环节, 学校涉及师生人事、资金、采购、晋级等重大决策是不可能通过的。
为了进一步扩大教职工民主管理的权利, 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要克服“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忽忽悠悠、说了不干”“工作推诿、互相扯皮”“不敢负责、不能担当”等不良作风, 将管理过程透明化,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将学校重大决策和涉及学校管理、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件以及领导干部的廉政执行情况, 向全体教职员工公开;组织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学校事务, 让教职员工知校情、参校事、议校政。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接受教职工监督, 有利于引导、保护教职工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主人翁积极性;有利于团结全体教职工, 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而贡献力量;也有利于促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 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二、发挥教代会作用, 为学校健康发展疏通渠道
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 同时也是校内各群体之间协调利益、维护权益、促进和谐的重要机制。办好学校, 管理好学校, 仅用行政管理是管不好的, 必须要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 集思广益, 及时搜集教师的合理化建议, 改善己拟定的制度, 使学校的管理理念顺利转化为管理行为, 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一) 健全和完善教代会制度
学校要落实教代会职权, 有关改革方案必须经教代会讨论审议, 特别是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必须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学校要认真改进教代会提案工作, 着重提高代表提案质量, 建立优秀提案奖励制度, 规范提案流转程序, 改进提案落实跟踪通报制度和公布制度, 提高提案落实的满意度。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代会民主评议学校干部制度, 规范开展评议工作。学校工会要承担起教代会工作的有关职责, 做好闭会期间教代会职权落实和日常民主管理等工作。
(二) 深化和规范校务公开工作
校务公开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发展, 也是教代会制度的完善、充实和发展。学校工会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教代会为校务公开的基本载体和主要渠道, 努力把好校务公开的原则, 积极协助党政大力推进校务公开。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的理念, 落实校务公开责任制, 并在此公开的基础上, 密切关注学校的热点问题, 不断充实校务公开的内容, 完善校务公开群众意见的征集反馈制度, 把群众监督落到实处, 切实保障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权利。工会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 让教职工更多地参与民主管理, 充分行使主人翁权利, 更多地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同时, 把校务公开与学校的管理有机融合, 校务公开以教代会为主要载体, 有针对性地解决广大教职工所关注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 做到“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形象”, 促进校务公开制度的进一步细化, 形成校务公开“工作制度化、内涵深入化、渠道多样化、监督群众化、评价规范化”的新局面。
三、提升教职工主人翁意识, 为学校健康发展汇聚力量
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学校的生命力。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能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 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 党政领导率先垂范, 汇集正能量
为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 我校党政领导班子从自身做起, 努力在广大教师中树立三个形象:团结的形象、务实的形象、奉献的形象。干部论坛上, 党政主要领导让自己的主张与大家见面、与大家共享, 大兴研究之风;有效德育、高效课堂, 干部与教师们一起探讨、演练, 甘当靶子示范, 手把手帮扶青年教师;困难面前, 校长、书记抢先上;荣誉面前, 校长、书记主动让。学校党政领导的身教言传, 给干部教师以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 注重正面的学校文化导向, 回归正能量
为了进一步凝聚教职工的智慧, 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学校注重正面的文化导向, 注重发挥督学委员会、教师大会、组长会、行政例会等部门和组织的作用, 广开言路。
一是试行中心组学习和政治学习的变革。为了缓解干部教师的身心压力, 解决他们的困惑, 不断转变、提升他们的教育观念、意识, 我们先后组织了“读懂校情, 做老师发展的贴心人”的干部论坛和“低调做员工, 高标做工作”的教师论坛, 干部、教师围绕主题谈思想, 议管理和工作, 叙同事间友情, 真诚地交心谈心, 增强了他们思想的互通性和情感的交融性。
二是实施行政例会的变革。为了凝聚干部的智慧, 我们变行政例会为专题研讨, 围绕“高效课堂”“有效德育”建设和质量提升问题进行思考、谋划, 不断发挥诊断研究导向职能。在一次次共享思想和思维火花的进程中, 让干部明确一定要通过自己的规范、科学管理来引导教师的工作。
三是通过“夸夸我的团队”凝聚人心。在党支部的指导下, 每一个年组组长凝聚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夸自己的团队, 如高年组围绕“支持工作, 关系融洽”、中年组围绕“团结进取, 迎难而上”、低年组围绕“齐心协力, 风雨同舟”、行政组围绕“讲团结, 比奉献, 创佳绩”, 每组都各显其能, 或快板、或演唱、或小品、或演讲, 充分地将组内每一个成员的闪光点展现了出来, 使得大家在一阵阵笑声中感动着、激励着……
四是发布《舵小简讯合集》导言导行。我们都知道物物交换的原理:“我有一个苹果, 你有一个苹果, 我们交换, 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我们交换的是思想, 那么我们将掌握两种思想!”因此, 我们十分注重对学校活动的宣传和报道, 坚持对学校工作进行阶段性小结和反馈, 定期编制《舵小简讯合集》进行交流和分享, 调控和推进学校工作。
这样一系列的活动, 让教师们通过交流, 提升了思想, 升华了师德, 让校园成为干部、教师快乐工作的家园, 促进着教师们踏实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 让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 释放正能量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 人除了物质需要外, 还有精神的需要。成就感能驱使教师勤奋工作, 实现自我价值。作为学校领导, 要注重铺路搭桥, 提供舞台, 为教师的成功创造条件。
一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助教师成功。一方面学校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 积极创造条件让老师们外出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观摩活动, 并引导他们静心思考, 认真反思。另一方面, 学校请来区语文教研员、名师工作室首席专家张宇箭老师, 就当前小学语文课上怎样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问题, 以漫谈的方式和老师们开展交流, 达到指点迷津、指导实践的目的, 不断提升我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从有效向高效迈近。
二是坚持师徒结对, 在“传、帮、带”中助教师成功。舵落口小学地处硚口区最西部的边远学校, 面对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人员不齐, 面对新分配和新聘请教师毫无教学经验的现状, 我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和努力, 始终把“促进教师发展”作为首要工作来抓。这么多年来, 学校坚持开展“师徒结对”工作, 老教师带领年轻老师备课备班、听课观班、评课议班, 校长、书记手把手教他们如何进行班级建设和管理, 如何备课, 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好各类作业本, 如何进行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等。引导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 逐步成为学校新生骨干力量。
三是结合市区级教学比赛活动和校内“我秀我的课堂”课堂教学汇报活动, 给机会教师展示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收获成功的喜悦。
看一个学校有没有希望, 很大程度上看学校教师对工作有没有热情与激情。创建一流学校, 打造一支好团队, 让教师最大限度地释放正能量, 是我们的目标。
(四) 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 保持正能量
学校管理者要将人的幸福、人的尊严、人的自由、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 努力使领导工作建立在对下属的关心、爱护、尊重、信任、体贴、同情的情感之上, 提升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其理想境界在于:积极地开辟愉快的工作空间, 努力创造一种“上下同心, 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环境,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种种合理需求, 从而最大可能地创造条件,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使教师事业同教师的幸福生活融为一体。在这样的前提下, 学校以制度管理教师, 教师便不会把规章制度视为硬性的约束, 而会乐于内化为无形的自律, 会在各个层次、各个岗位上发挥最大潜能, 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
在为教师提升幸福指数的工作中, 我们主要做了这样几项工作:一是关心教职工的身体健康, 定期安排教师体检。二是在教师中倡导运动理念, 坚持开展岗位运动, 为教师的健身运动创造条件, 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让教师在健身的同时, 也焕发出朝气和活力, 快快乐乐每一天, 健健康康一辈子。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和谐团队建设, 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创先争优”, 敢于并乐于创出和亮出团队和个人品牌。
这么多年来, 我校坚持民主管理, 不断聚集的正能量广泛影响着学校, 使学校悄然发生着变化:学校立足地域特点, 尽量发挥干部和教师个人专长创建学校“画与话”“摄与话”办学特色, 受到社区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学校加强教学和社团活动, 95%的农民工子弟也取得不菲的成绩, 无线电制作、少儿篮球、摄影等在国际、省市获奖, 特别是在今年“楚才”作文竞赛中还获得一等奖2名、二等奖1名的喜人成绩, 师生、家校更加和谐、融洽。校园里, 一幅幅展示教育教学风采的画卷吸引你的眼球;一件件表现师生才艺的佳作让你流连往返…
正能量发展 篇9
一构建和谐大学校园存在的问题
1. 由于城市内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校园生态环境单一
第一, 生态环境是体育运动产生的摇篮。中国改革开放后, 国内社会经济持续迅速发展, 这在世界上被称为“奇迹”。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与此同时, 也要反思为了快速发展而背后付出的相当大的代价, 尤其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急剧推进的同时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都市人口过度集中, 生活空间减少、各种污染使得环境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这种恶化的态势蔓延到学校的各个领域, 同时在体育域中也无不利外地得到了体现, 从而阻碍了生态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 近年来随着体育教学的变革与进步, 全国各大高校在体育教学模式上的不足和缺陷日益暴露;由于缺少生态体育文化知识, 在体育活动与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文明现象。如:在运动场上乱扔垃圾、故意破坏运动设施等。运动设施和经费不足, 运动场地空间减小, 生态化建设滞后于生态学校建设。运动场区管理力度不够, 教学环境和锻炼环境受到干扰;运动场上灯光光线太暗或未准时开灯等问题, 使学生的自身安全受到威胁、运动条件不够环保, 因此很难展开人性化的锻炼, 最后就直接影响到体育生态系统在校园的有效运行。
2. 大学生文化生活的多元化趋势
随着各项大学建设目标不断地改革完善, 校园文化生活也不断地发生着动态变化。大学的教育是不同文化的“发源之地”, 体育文化更要重视与不同学科以及国内外体育的交流, 因此大学生文化生活呈现出多元化。体育作为朝阳产业, 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也不仅仅只局限在校园以内, 更多的是开展多元化的校外运动活动。
3. 生态体育的发展逐渐完善
第一, 生态体育是文明发展的产物。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势在必行。体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理论做指导, 体育科学的建设与发展, 特别是学生体育科学的创建已成为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源泉。为此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开始走进了现代体育的体系之中, 生态体育从此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第二, 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生态体育的发展。生态体育的实质是使身体运动实现绿色化, 它给予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生态体育的本质:是指人、体育、环境三者相互协调、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所构建的人与生态的关系或联系的一系列活动——即在社会生态环境和自然生存环境中所开展的体育运动。它是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和谐的整体动态和谐的具体表现。生物学话语中简单的“生态”语意并不能表明生态体育中的“生态”的体育内涵, 在生态体育中, 整体的动态语境和哲学的思维方式来表达体育深层而宽广的影响应被理解为生态体育体系。因此, 生态体育是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第三, 生态体育是体育发展的新理念。弘扬什么样的精神?秉承什么样的价值?对体育的发展模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体育发展生态化, 描述了体育新的价值观念。体育运动是文化的一种社会现象, 它不但是对人的一种形体改造、锻炼成绩的超越, 而且还是人们对价值的一种自我追求, 更是一种内在人文价值观的历练。它对人的道德升华、文明导向、行为选择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现代体育理想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但是频繁出现的球场暴力、执法不公、商业炒作、贿选丑闻严重玷污了人们对体育运动向往的崇高理念, 使公平竞争的精神遭受严重的践踏, 使文化、教育、体育三者相互融合的理想化为乌有。体育文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与体育运动理想化的发展理念为体育文化生态化创造土壤, 让体育运动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克服异化, 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实现生态环境和体育运动、人文修养和体育成绩、人格培养和体育文化发展的和谐共存。
二生态体育在和谐大学校园传递正能量的途径
1. 丰富大学和谐校园文化
现如今很多大学都注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并成为一种大学文化标志, 在大学校园内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和比赛。各大高校在组建校园文化的生态特色时必须要强调体育文化的组建, 而且应该把体育的课程改革和体育文化建设放到具有生态特色的大学建设中去。不止如此, 在学校校园内的体育景观、潮流体育运动项目的吸收、体育课程的设置、体育馆等硬件设施的维护与绿化、运动场地的设施建设等方面, 都应该考虑到“和谐”“生态”的大学学校建设特色。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是大多数老师及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一环。应该积极地组织各种体育文化活动, 提升大学校园内的体育生态文化大环境, 从而吸引更多的老师与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生态校园的文化建设之中, 这既丰富了师生们的课余活动又能使他们在参与的同时完善自我。
2. 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人体的生命与自然和谐整体观是生态体育锻炼的基础, 是把心理状态作为定性, 从而让身体和精神达到一种平衡, 内外兼修, 形神一体, 让人的阴阳达到平衡, 如此才能充分地挖掘出人的潜能。
第一, 通过生态体育的锻炼可以达到缓解学生焦虑情绪的目的, 从而让自己在一定的环境下有一个好的心情, 以此来缓解过多的焦虑情绪。
第二, 通过生态体育的锻炼可以很好地提高自信心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通过生态体育锻炼会大大改变学生对社会的看法, 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融入社会的大环境中去, 学生还可以学会以一种和谐、友好、平等的态度去一起练习, 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亲近感, 他们不需要过多的语言交往, 只需要几个动作就可以直接和间接地沟通消息、交流心声, 也会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人际关系也会呈现多元化, 这种多元化的人际交流和互动, 可以极大地满足交往和归属的心理需要, 熏陶学生的感情和人际关系的改善。
第三, 生态体育的锻炼主体是松静, 可以很好地影响着心境状态。生态体育的锻炼还很注意人的精神和外界环境的相协调, 用意识来达到人的心理平衡。在这种人和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状态之下进行生态体育锻炼。人体是非常放松自然的, 不会有很大的运动负荷量, 也不会有竞技体育那样的紧张感和疲劳感, 它是一种相对宁静、轻快的心境。如此便能让学生不用消耗太多的体力, 也不会有高度的精神紧张感。
三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第一, 以生态体育为宗旨的运动项目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传递着各种各样的现代高校文化, 并且高校也急需生态体育的加入, 为高校文化传递正能量。
第二, 生态体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而且可以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 有利于提高自信心与改善人际关系, 对心境状态有良好影响。
2. 建议
第一, 野外实践活动要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二, 教师在把学生带入大自然之前应对学生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 尽量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小学生对生态环境和生物链的破坏。
摘要:由于环境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这一态势在体育领域也无不例外地得到了体现。为了顺应社会文明的进程, 构建和谐校园,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探讨发展生态体育对构建和谐校园的积极作用, 以促进生态体育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体育,和谐校园,高校体育,持续性
参考文献
[1]余谋昌.文化新世纪:生态文化的理论阐释[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6
[2]成守允、刘东辉.论教育生态环境和体育教育生态系统[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6 (3) :12~15
让教师发展性评价成为一种正能量 篇10
案例一:学校新建成了学生阅览室, 准备对学生实行全面开放。阅览室管理人员感觉不可思议。他认为自己的工作量太大, 无法管理, 而且觉得学生学不到什么东西。阅览室管理人员情绪极大, 影响了工作的效果。
在这个案例中, 因为学校以前没有综合实践活动室, 也就没有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室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同时, 这位管理人员也不明白自己工作的意义所在。
学校评价制度和岗位职责滞后, 导致了硬性下派任务下的职工抵触。另外, 对于教师岗位职责, 虽然由学校制定, 但一定要和教师进行沟通, 引导教师逐渐认同新鲜事物的产生及意义, 最终达成共识。只有被教师接受的制度, 才能起到它的积极作用。一旦认同, 过程性管理一定到位, 只有这样的评价体系, 才能让职工接受惩罚的时候少了怨气, 多了服气。另外, 这位管理员的服务主体是学生的时候, 评价主体就不能仅仅是学校, 还应该包括学生和管理员自己。
由此, 我们可以看到评价应该从原来的自上而下过渡到平等协商, 从原来的强迫接受过渡到共同认可, 评价的主体从单一的以学校为主体, 逐渐扩展到被评价者以及其服务对象。评价本身应该是更好地促进被评价者不断向前发展。
案例二:每年考核公布, 总是一个对多数人来说比较失望的日子, 他们中有许多人不明白自己哪里做得比别人差。只有15%的人能够获得人社局和教育局批复的优秀。这让很多教师渐渐对考核失去兴趣。
这个案例反映了大多数人对当今考核制度的不满意。考核成为甄别选拔的工具, 一年下来, 多数人都在努力, 但是只有少数人得到奖励, 这种制度本身就是有缺陷的, 因为它的最终目的让人无法认同。一项总结一年工作的制度, 却让大多数人感到沮丧。我想, 考核制度的出发点应该是着眼于激励教师继续努力工作, 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走向优秀。我们需要的不是一枝独秀, 而是大家的共同进步。因此, 这项制度的初衷应该是面向未来, 而不是仅仅为了总结过去。因此, 考核评价制度就应该像一把标尺, 让教师看到该朝向哪些方面努力。
真正有意义的考核评价应该是朝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当然, 在整个评价标准体系中, 有一些绝对评价标准, 这些有清晰、明确的要求, 如, 课时数、公开课执教次数等。而对于那些模糊的难于量化的相对评价尽量减少分数比例, 最终让考核评价可操作性强, 可信度不断增强。
案例中, 为什么教师不知道自己哪里比别人差?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教师不清楚考核制度中自己的职责, 缺少努力的方向;二是该校不注重过程管理, 没有将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情况及时公布, 教师没有其他人作为参照, 总觉得自己不比别人差, 因此, 过程管理的意义在于让教师在团队里找到自己的坐标, 这样他才会去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案例三:学校想推荐月度优秀团队和月度优秀人物, 让所有人看见团队中那些积极的力量, 让那些倾心付出者感受到一种激励与尊重。这个方案得到大家的认同。
在一所学校中, 总有些东西是考核制度不能触及的。而这些无法考核的东西却往往是一种凝聚团队、推动团队进步的力量。那么, 面对那些不需要考核制度来左右的东西, 就要借助学校文化来融化、汇聚。
一个团队中的优秀人物、优秀小团队是这个集体中的太阳, 他们会源源不断地散发热量和光明。他们是一种正能量, 优秀的管理者是不断让集体中的正能量增多, 并战胜负能量。因此, 我们必须创造一个好的人际生态环境, 让大家看见、听见, 并感受到身边那些卓越同事的努力。这就是学校文化形成的意义所在。所以, 当我们认同用恰当的方式演说、展示这些优秀同事的事迹的时候, 已经说明这种和谐的文化氛围已经悄然形成。
好事要有好的处理策略才能真正变成好事。在这个方案中, 谁去推荐?推荐后是物质奖励还是别的?如果是物质奖励, 随后会不会带来管理风险?团队、个人当然可以给予他们自荐的权利, 但是现实中, 这些职工似乎不是很能接受自荐的方式, 我们中国传统的保守、低调已经深入骨髓。因此, 他们接受得最多的还是他人的推荐。虽然来自管理团队的推荐有一定的说服力, 但是却不能有那么全面的发现力。实际上每个教师都是发现者, 每个人都可以来讲讲“我的发现”, 讲述我身边的同事, 我身边的优秀学科组, 在讲述的过程中, 这位教师就变成了正能量的传播和扩大者。
由此, 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在考核制度之外的评价是一种促进团队积极、和谐的正能量。这种评价随着教师的发展而不断跟进, 不断激励教师实现被人认可和尊重的需要。
案例四:学校大型活动比较多, 经常抽调教师担任评委、秩序维持者。组织者每次抽调人员都不由自主地抽调那些负责、认真、合作意识强的教师参与, 这些教师却会找一些借口拒绝。面对这种情况, 组织者不知道用什么措施加以改善。
在这个案例中, 这些乐于奉献的教师经常参与学校活动。但是, 集体中缺少一种制度的评价或者是核心价值观的不清晰。我们做的需要被别人看得见, 需要被别人认可。因此, 对于这位活动组织者的苦恼, 我们有必要去思考。
在团队中有一种责任与权利, 即每名成员都有责任为团队做一些事情, 团队则有义务创造平台为成员提供发展的机会。以往, 因为总是笼统讲“奉献”, 只认为是职业道德要求, 并没有认识到这里的“奉献”应该是作为集体中的一员在团队中的服务和责任意识。一个团队要为其成员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同样, 每个成员都有义务为这个团队做一点什么。每学期几次的志愿服务为什么不可以呢?另外, 也可以通过年终表彰的形式给这些多付出的教师一些惊喜, 当然, 本人更赞成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评价激励。现在倡导学生和家长志愿服务, 教师的志愿服务会给予学生更好的示范和引领的。
正能量发展 篇11
[关键词]青年党员;正能量;仓储;生力军
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中习总书记一系列讲话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多个方面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作为工作在仓储一线的青年党员,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长期重要政治任务,在学习理解上和贯彻落实上进一步深化,把学习讲话精神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加强自身建设,推动工作开展结合起来,进一步坚定信念、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为推动仓储事业科学发展贡献力量。
一、深刻领会本质内涵 准确把握时代脉搏
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结合多年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思考,以及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分析研判,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是高度的政治性、理论性、系统性与针对性、指导性、贴近性的有机统一,学习好、把握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对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再推动、再落实。当今时代,我国正在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青年党员必须深刻领会重要讲话精神的本质内涵,结合实际深入思考,才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道路上充分发挥作用。
二、明确责任,勇于担当,接好历史接力棒
当代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历史的接力棒传给了当我们,处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青年党员,应自觉肩负起时代重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固甲,不能御也。”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华民族的精神就不会垮,旗帜就不会倒。青年党员要不断增强理想信念的引领,巩固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恪守道德准则的规范,校正逐梦前行的航向,不断锤炼品格、增进修养、提升境界,才能实现更加高远的人生追求。
三、提升自身修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勤学以增智、修德以立身、明辨以净心、笃实以为功。”青年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要增强自身修为,在自己精力充沛的好时节,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技能、本领和才干,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才能使明辨是非美丑,塑造健康人格,培养高尚品德,才能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更好的担当社会角色,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在,我们正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的中国梦、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干事兴业,关键在人,建设现代化国家和社会,归根结底要靠具有良好品德和公共意识的现代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个人成长,更关乎国家社会进步。青年党员,要不断学习,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之作为人生的基本遵循。《国语》谚曰: “从善如登”,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从身边做起,从细处着手,努力把核心价值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养成自觉遵循的习惯,让核心价值观在心灵深处扎下根,在心中筑起不惧风吹浪打的精神堤坝,才能拥有明辨世事、洞若观火的远见卓识,才能走出疑惑、超越平庸、突破自我。“聚水成河,万川汇海”,每个人点滴的努力和进步,能使社会前行一大步,敬德修业、至诚向善的正能量就能在社会蔚然成风。“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青年党员,是时代的晴雨表,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知行合一、久久为功,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努力带动和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准,为自身发展夯实根基,也为社会进步积聚强大动力。
四、深化贯彻讲话精神 务实推进工作开展
储备中心青年党员,作为治河事业中最普通的一支生力军队伍,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风向标”,进一步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推动仓储事业不断向前开展。
(一)增强自身党性意识,切实提高履职能力
一是增强学习意识。要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不断学习,深化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找时间学、挤时间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老职工学,熟练掌握仓库保管相关规章制度、现存物资储备状况、防汛抢险物料、器械详细资料等业务知识和各类抢险机具的操作使用方法及操作技能,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注重积累,深入思考,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实际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措施,不断提升思想觉悟、精神境界和能力素质,提升单位防汛抗旱抢险的综合能力。
二是增强骨干意识。储备中心青年党员突击队,是储备中心一个鲜明的符号,是储备中心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的先锋和表率,要进一步增强骨干意识,练好本领,关键时刻顶得上去,重大任务拿得下来,发挥榜样的力量,以自身的努力,带动、影响周围的人,更要讲党性、重品行,发挥感召力和凝聚力,带动单位相关工作不断前行。
三是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是事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青年党员队伍要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所学知识,多动脑筋,激发灵感,找到创新点,立足本职工作进行发明创造,既有利于单位建设也有利于个人成长;树立主人翁的思想,关注单位成长,不断创新思路,积极为单位可持续发展献言献策。
四是增强服务意识。“在其位谋其政”,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认真、踏实的做好自身工作,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工作态度,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以严谨的作风和高昂的热情投入工作,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际行动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二)学以致用,不断深化,全面提升工作水平
学习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要在巩固前一阶段学习贯彻成果的基础上,以更加自觉的行动,更加完善的制度,更加科学的方法,确保学习贯彻工作向深度延伸,向广度拓展。储备中心青年党员要认真把握学习的重点内容,努力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学以致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围绕储备中心工作要点,以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水利工作“改革统领、科学发展、稳中求进、提质增效”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山东黄河工作会议部署,稳中求进、科学发展,努力在防汛抗旱物资管理、供应工作、安全工作、经济工作中发挥青春正能量、当好生力军,把学习贯彻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全面推进储备中心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正能量发展 篇12
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能否得到改善, 从国家领导人到每一位家长都特别关注, 并且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从2007年开始, 江苏省教育厅组织了部分高校对江苏籍大一新生的身体素质状况进行了入学测试, 据江苏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显示, 徐州市的测试成绩连续四年名列全省第一, 而铜山区也连续四年位列徐州第一!近十年来, 铜山区的体育高考生每年上线人数均在100人以上, 约占全省体育专业招生数的10%, 成为了铜山区学校体育特色的又一重要标志。
作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 铜山区的体育教育成就有目共睹, 而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 铜山区的阳光体育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历史使命。铜山区在长期坚持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 在不断的实践中确立了“体育不规范则学校不规范、体育不兴旺则学校不兴旺”的理念, 不仅喊得响, 而且做得实。铜山全区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得生机勃勃, 各具特色, 在全国独树一帜。
一、责任、意识、制度、工程、箴言——成就铜山学校体育的辉煌发展
学校体育工作, 不单单是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也是政府的责任, 还是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家长和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几十年来, 铜山区的局级与校级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 学生毕业了一届又一届, 学校体育仍然坚如磐石, 铜山的学校体育人用责任、意识、制度、箴言诠释了一切。正是因为铜山教育人有着自己的工作特色, 所以铜山体育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取得相应的成就、获得认可的价值。
责任:目前, 我国的体育教育方面并不缺少理论、理念、政策、法规、文件、口号等“硬件”, 而是缺少将这些“硬件”真正落到实处的“软件”。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 重中之重的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各校校长是不是真正当好了学生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铜山教育人与时俱进、迎难而上, 在各类体育文件、法规的落实层面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责任。“学生的健康我的责任”在铜山区的教育界已经深入人心, 区教育局局长王慕启认为“学校体育不兴旺则学校不兴旺、学校体育不规范则学校不规范, 不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
意识:包括课程意识和全员参与意识。在课程意识方面, 晨练、大课间、体育课外活动、课余训练、竞赛等均排入课表并全面实施, 走出了“只有体育课是课程, 只抓体育课, 认为体育课以外的事不是正业”的认识误区, 安排体育教师工作和对工作量计算的待遇基本一视同仁也就有了依据和保障。全员参与意识是把学校体育工作不能仅仅看作是体育教师的事, 而是全民族、全社会、全体干部、教师、学生共同的使命与责任。
制度:二十多年来, 铜山区坚持一年一评一会制度。区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区长任组长, 教育、文体、卫生三局局长任副组长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实施学校体育工作“一把手”工程。教育、文体、卫生三局联动、齐抓共管, 建立了“一年一会”的联席会议制度。评估组每年都持细则采取面对面打分、按学段排出名次、全区公示的测评形式, 并把结果列入年终对学校考核、评优的硬性条件。每年举行三期体育教师培训班, 造就了一支事业心强、作风正、专业素质高的体育教师队伍, 为铜山区阳光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和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区、片、校、组四级网络的教科研活动制度采用“以赛促研”的教研形式, 小学、初中各种评优课、示范课、公开课均有章可循, 做到秩序化、制度化, 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确立了中心小学、中心中学、直管学校必须参与“四操一舞”、排球竞赛等制度。
工程:铜山区因势利导、抓住问题、解除“心结”, 适时提出了体育教师自身建设的“六个一工程”, 即“每天读书一小时, 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 每月精读一本专业杂志, 每半学期上一节公开研讨课, 每学期写一篇县级以上获奖或发表的论文, 每学年编写一个本校特色的单元教学计划”。因此, 教师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而后铜山区又对学校提出了带有当地特色的学校体育“三不怕”工程, 即“体育教师不怕写, 学校体育不怕看, 学生体育不怕测”。
箴言:工作目标层面:“学生健康, 我的责任”;工作理念层面:“读书、教书、写书伴随终生, 预事在理, 贵在坚持, 成在创新, 终生铭记”;工作操作层面:“一生追求变位, 而不是定位, 只讲进取, 没有‘借口’”;日常工作层面:“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实际操作层面:“把探索教育理论、理念、提法的‘硬件’转变为有效、具体、善操作的‘软件’, 将知识提升为智慧, 将智慧转化为技能, 将技能转化为效益”。
二、“三能”工程——学校体育工作前行的风向标
2011至2012年, 铜山区委、区政府拨资近2个亿, 将全区中小学的143片田径场地全部塑胶化, 这充分体现了铜山区委、区政府对学校体育的重视、支持和投入。如今铜山学校体育的硬件设施, 在苏北地区颇具优越, 所有中小学的学生可以享受到城里学生一样的活动场地, 彻底改善了“过去的泥土操场、炉渣跑道, 雨后到处积水, 刮风时漫天扬尘, 学生也只能在尘土飞扬的泥土场地或煤渣场地上奔跑”的状况。然而, 铜山学校体育人的脚步并没有停下, 又在思考“塑胶场地做成了, 我做什么”, 带着这种思考, 铜山学校体育又开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式的发展——“三能”工程。
铜山学校体育的“三能”工程, 是在铜山区一系列主题教育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 结合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即“体能、技能、教能”。要求每位体育教师对“三能”工程的具体内容反复研读、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采用自测、他测、统测的方式进行测试、评价、评比。体能按照苏教体艺[2012]1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体育教师体能测试标准 (试行) 》的通知要求, 技能按照2011年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细则要求, 教能在强调体能、技能的基点上把教案书写、演讲、模拟上课作为突破口, 进入学、练、思、提的全过程。教能包括理论测试、一个单元教学计划和其中一节课教学计划的撰写 (课件) 、演讲、模课、优胜者上课, 教能测试依据铜山区新探“三段式”教学模式内涵为载体总结出的五点“精典”, 即一个指导思想——“以坚实的‘育体、育人’载体直面健康第一及学生受益的指导思想”;二个为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认知、技能、体能、情感一体化下的最大化 (显性、隐性相容, 铲除位置误区) ”;三个关注——“关注课堂常规、关注教育意志与兴趣爱好、关注弱势群体”;四个呼应——“准备部分与基本部分呼应 (为什么准备、为谁准备) , 教法、学法与教材重难点呼应 (适宜、突破) 、身体素质课课练与基本部分及学生发展敏感期呼应 (课课练练什么、怎么练、为何练) , 结束部分与基本部分呼应 (为谁整理放松、为什么这样做及课后学生的状态) ”;五个对接——“学情、校情、师情与教学全过程对接, 教学规律和学生身体发育规律对接, 学习目标预设与达成之间的对接, 身体练习载体与情感社会适应对接, 场地器材与创新教材、教法、学法对接”。
铜山区教研员体育特级教师武云飞认为, 中小学体育教师“三能”工程, 是迫在眉睫、与时俱进的事情, 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在学科、个人发展中的必须, 以及职业途径的必然, 是一个“双赢”的好事。铜山区每年组织力量进行体育教师“三能”测试, 其中, 第一学期进行体能测试, 第二学期进行技能与教能的测试, 从而强体能、优技能、善教能, 并大力宣传、表彰在全区比赛中获年度一、二等奖及“明星”奖的体育教师, 为树立良好的教风、行风打下坚实基础。
“三能”工程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不仅顺应了新时期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 也是对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业务疲软的直面唤醒。铜山区“三能”工程的出台与建造由浅入深、不断递进, 成为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一个亮点, 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常规管理, 促成了学校学风、教风、校风的提升, 也成为校长们管理领域中的一个助推器、一把标尺、一种工具, 并逐步内化为一种浓厚的充满正气的学校文化。“三能”工程是铜山体育教师“有为”“有位”的舞台, 通过“三能”比赛, 全区上下更明确了发展方向。铜山的体育教师一致认为, “三能”是体育学科、体育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和精神食粮, 是学校体育人的亲密“伙伴”, 是科学发展观在体育教师自身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要长期坚持, 要持续发展。在“三能”锤炼的过程中, 不仅丰厚了体育教师的基本能力, 也促成了师生锻炼的热情, 达成了“增强体质, 促进身心健康, 养成锻炼习惯”的基本目标, 提升了体育教师的内在素养、自身形象与气质活力。
江苏省体卫艺处处长杜伟博士认为, 铜山区的“三能”工程抓住了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牛鼻子”。铜山区的“三能”工程是“提高体育教师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行动, 最终会在两个方面体现其不可或缺的魅力, 一是对于学生来说, 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价值且高效, 体育教师不可随意替代;二是对于教师而言, 体育教师所具备的学科知识和能力, 其他学科教师难以模仿, 而这就是体育教师所特有的职业荣耀感。铜山区的“三能”工程, 甚至可以成为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前行的又一风向标。
三、铜山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正能量
在当前的教育中, 体育与美育等工作比较欠缺, 也是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个别地方的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仍然停留在口头上, 没有真正认识到学校体育的重要性。而在铜山区, 却截然相反, 各学校以“育体育人”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核心, 呈现出措施得力、特色鲜明、成果突出的良好态势, 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铜山区的体育教师时常提到的是“我们要跳出体育来看学校体育, 我们的工作一定要融入到学校的整个教育工作中去”。棠张中学的薛振利校长认为“体育教师奋发有为是抓好体育工作的关键”, 该校的14名体育教师融入到学校管理的各项活动中, 有7名体育教师担任了班主任工作, 2012年有7名体育教师被评为校级先进, 评先比例达到50%, 远远超过了全校的平均比例 (12%) 。体育教师的工作反而起到了促进和引领其他学科教师发展的作用, 这种榜样力量传递与辐射的过程具备教育正能量。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在传递与辐射的过程中, 其能量不但不会衰减且能倍增, 这种能量是有温度的力量, 它不仅能够温暖学生, 更能感化和激发学生。
【正能量发展】推荐阅读:
凝聚企业发展正能量10-10
传递和平发展正能量01-02
学术发展的正能量06-21
网聚正能量高校发展10-13
孙瑞哲产业发展需要正能量10-07
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促进网络健康发展 发挥微文化正能量08-29
正能量对联正能量语录12-16
播种正能量的句子 正能量语录08-23
微商早安心语正能量 早安心语正能量语句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