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教育

2024-09-28

艰苦奋斗教育(共12篇)

艰苦奋斗教育 篇1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我们的古人早就讲过,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忧劳兴国, 逸豫亡身”“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等等道理。

而当今社会上却有这样的一些看法, 如“艰苦奋斗是战争年代的事, 是艰苦环境中的事, 现在是和平时期, 再提就过时了”“艰苦奋斗就是勤俭节约,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 没有必要了”等。其实艰苦奋斗是一个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概念, 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方式、目标。艰苦奋斗重在奋斗, 贵在进取, 其基本要求是不怕艰难, 顽强拼搏, 无私奉献。

有人把艰苦奋斗理解为吃得差, 穿得差, 过苦日子, 据此认为过去我们党艰苦奋斗是“穷”逼出来的, 现在国家富裕了, 生活条件好了, 再讲艰苦奋斗已经不合时宜了。还有人甚至把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同志视为思想僵化, 这是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误解。艰苦奋斗既不是应付贫穷局面的权宜之计, 也不是自讨苦吃的苦行主义, 更不是提倡叫花子精神, 而是一种志向宏大, 不断进取, 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的主旨和要义是为实现伟大目标而勇于克服各种困难, 坚持不懈地顽强奋斗。艰苦奋斗是和远大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赌徒和懒汉即使冻死、饿死, 也不会有人承认他们是艰苦奋斗。事业历来与艰苦奋斗搭伴, 成果皆须由心血汗水浇灌。要成就任何事业, 都必然会遇到诸多艰难困苦, 都必须自觉地艰苦奋斗。我们党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 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壮丽、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伟大事业, 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 需要依靠长期不懈、艰苦卓绝的奋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仍然面临着大量的前所未有的艰难险阻, 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当然, 艰苦奋斗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也必须与时俱进。过去在战争年代, 革命前辈艰苦奋斗具体体现在穿草鞋, 吃树皮, 爬冰卧雪, 南北转战, 甚至受酷刑, 洒热血上。现在的具体任务和环境条件与当年不同了, 自然也就不需要也不应该再像过去那样穿草鞋, 吃树皮了, 应主要体现在刻苦学习, 勤奋工作, 努力探索, 积极进取, 不断开拓创新上。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在任何时代, 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 最富有创造性, 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 对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从现在算起, 离实现共同理想还有半个世纪的时间。这段时间正是他们年富力强, 为国效力的最佳人生阶段, 宏伟蓝图将由他们这一代人来实现。

当代青年要实现个人理想, 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就要继承优良传统,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此, 作为教育的重要阵地特别是在思想品德这门课程中更应加强艰苦奋斗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应围绕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如:在人生目标方面, 缺少远大理想, 进取心不够。在成才品质方面, 缺少坚强的毅力, 知难而退, 缺少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消费观念方面, 不懂勤俭节约, 或者不屑于勤俭节约, 在吃穿用上有较高甚至超高的要求, 注重攀比, 一味追求打扮, 盲目崇尚时尚, 浪费严重。在生活中, 自理能力差, 依赖性强, 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 “娇”“骄”二气严重。在学习中, 期望值低, 毅力差, 缺乏顽强拼搏精神。因此, 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教育, 帮助学生理解艰苦奋斗精神的现实意义, 把艰苦奋斗精神内化为学生个人的品德和行为。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青年的优势, 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 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艰苦奋斗的引导和教育:

(1) 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进行艰苦奋斗教育。邓小平指出:“对于艰苦奋斗, 对于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将要成为什么样的国家, 这种教育很少。”我们要使学生明白目前国家还比较落后贫穷, 创业还很艰巨。我们热爱祖国, 就要做到“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以艰苦奋斗的精神, 不畏艰难, 自强不息, 勇于实践, 敢于创新。

(2) 与成才教育相结合进行艰苦奋斗教育。远大理想是激发艰苦奋斗精神的动力, 艰苦奋斗精神是实现理想的保证, 在新时期更需要艰苦奋斗。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 自强不息, 发奋有为, 成为优秀的现代人才。

(3) 与常规教育相结合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常规教育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养成教育, 我们要从平时小处入手, 对一切懒散、浪费、贪图享乐的现象进行不懈的斗争, 克服“娇”“骄”二气, 使学生逐渐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

(4) 与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艰苦的创造活动, 在活动中, 学生将克服许多困难, 不断磨练意志, 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

(5) 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学生怕劳动的现象比较严重, 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有特别重要的教育意义。在执勤、大扫除等活动中要从严要求, 同时也要在家务劳动中培养。

(6) 与心理教育相结合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现在的学生在优越甚至溺爱环境中成长起来, 心理素质相对较弱, 吃不了苦头, 受不了委屈, 只能拈轻, 不能负重, 只能索取, 不能付出, 或者付出了就要回报。所以, 我们要把进行艰苦奋斗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豁达开朗、坚韧不拨的健康心理素质。

艰苦奋斗教育 篇2

为了深入彻底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胡主席“五句话”要求、继承和发展我党艰苦朴素、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发展意识。我通过参加艰苦奋斗作风教育月活动组织学习,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重温抗震精神,对此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在中国革命斗争的20 多年中,处于十分艰难困苦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始终坚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我们提倡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以至西柏坡精神中,艰苦奋斗始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我党带领全国人民战胜帝国主义的封锁,基本实现我国现代化的主要致胜武器。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长期封锁,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建设新中国,面对着重重困难,党领导人民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中国的建设中涌现出了“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了全国人民。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领导集体都始终把坚持“两个务必”放在十分重要的位臵,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江泽明同志指出:“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是我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一个法宝,也是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

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胡锦涛总书记上任伊始,于2002年12月6日到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强调指出:“这里,我向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四点希望。第一、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第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第三、牢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第四、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

回顾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历史,重温历届领导人的谆谆教诲,通过组织的学习活动,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我军的“抗震”事迹和我们的抗震精神,使我深感在新时期、新的历史背景下,牢记“两个务必”,弘扬“两种精神”,强化“四种意识”的重要性。

部队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军队单位,既要像地方医院一样从事技术业务工作,有必须保持部队的作风和纪律。在上级领导的带领下,我要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工作中吃苦耐劳,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我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那么提倡了,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也忘了,由艰苦奋斗精神而焕发的激情和斗志也渐渐淡化。而这次活动的开组,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一名机关医务人员。一是要当表率,带头执行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做艰苦奋斗的带头人,不管是公务接待、还是日常的工作中,都要注重节约、注重节俭,不该花的坚决不花、能节约的一定要节约,不讲排场、不追求奢华,并以实际行动接受同志们的监督;二是要加强对自身的学习教育,参加好这次专题教育活动,并在往后的工作中加强

这方面的工作,使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朴素的作风成为自己的精神风尚和自觉行为。三是在教育活动中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要十分珍惜现有的工作环境,做到爱岗敬业、在岗尽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教育:永不间歇的奋斗 篇3

2010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忆往昔,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

看今朝,

“强国必先强教”深刻揭示了我国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加快推进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共同为推进教育事業科学发展而奋斗的伟大号召。

走进新时代,今日之教育不再局限,教育本身也发展着深刻的变化。对于教育目标提出了新要求,不再只停留于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类似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教师自身成长的教育、社会环境的教育等都亟待全党全社会的重视与加强完善。

对于全社会而言,漫漫教育路,任重而道远。作为育人摇篮、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工作还需要继续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培养实用性、创新型人才教育的良好氛围。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最核心的思想是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的教育目的,即教育要使学习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这一思想很快被全球各国所认可,并被称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四大支柱。

作为育人园丁,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不仅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新长征路上的教育队伍应该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以优秀教学为本,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瑞士的查尔斯·赫梅尔博士曾指出:“终身教育是唯一能够适应现代人,适应生活在转变中的世界和变动社会中的人的教育。这样的人必须使自己能够不断地适应新情况。”

作为不容忽视的启蒙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绝对是一门科学。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摒弃传统教育中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脚踏实地,勤恳吃苦精神的培养,鼓励孩子到基层、到一线锻炼,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防范孩子养成眼高手低、自制力差、独立性差的不良思想……

艰苦奋斗教育 篇4

一、目前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认识

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品质实质上是一种积极有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古人早就讲过,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忧劳兴国, 逸豫亡身”、“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等, 这些警世名言至今对我们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历史和现实都表明,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 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 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学生, 是难以有所作为的。艰苦奋斗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思想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不论是过去、现在或是将来, 它都具有永恒的价值。

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高校大学生的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认识现状, 我们在四川几所高校进行了随机调查和走访。从调查结果来看, 大部分大学生能认识到艰苦奋斗的重要性, 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中大多数在学习上勤奋努力, 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以适应竞争和社会的需要。但是, 还有部分学生的现状不容乐观, 主要反映在物质生活和价值观念两个层次上缺乏艰苦奋斗意识。

物质生活方面, 部分学生中铺张浪费、比吃比穿、比享乐的风气正在蔓延, 出现了“饮食消费跟着广告走, 服装消费跟着名牌走, 娱乐消费跟着新潮走, 人情消费跟着成人走”的令人担忧的局面。他们把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派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更加令人担忧的是, 少数学生追求高消费和社会上有些人“吃穿讲排场、花钱比阔气”的超前消费意识, 也极大地影响到其他同学的消费心理, 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当代大学生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蔓延, 削弱了学校正面教育的效果。

价值观念方面, 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 被“金钱、不良风气”扭曲, 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 缺乏艰苦奋斗精神, 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 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 他们集中表现出只讲索取、不愿奉献, 好逸恶劳、学习松弛, 自私自利、不肯付出、害怕艰苦、贪图享受、爱慕虚荣等缺点。大学生中的这些现象, 严重地影响着他们正确人生观的树立和健康成长。

二、艰苦奋斗意识淡薄的原因

从调查结果来看, 导致大学生艰苦奋斗意识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 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 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带来了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繁荣, 不少暴发者以高消费为荣, 大肆挥霍, 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 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 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到极大的冲击和影响, 少数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 而追求超前消费。

其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不健全。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整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逐渐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教育方法落后、教育力度不够, 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单调、针对性不强, 对青年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良思想倾向, 缺乏从根本上解决其深层次问题的有效机制;对青年学生忽视政治理论学习、不遵守学校纪律等问题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存在只重视专业教育和科研, 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等不良倾向, 这都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再次, 家长的教育方式的缺点。现在“独生子女”的比例不断提高, 不少家长对自己的子女提出的要求, 不管是否合理, 总是有求必应, 更有甚者, 以金钱鼓励孩子。作为家中“小皇帝、小公主”的青年学生, 被家长“疼着、爱着、宠着”, 过着“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生活, 许多家长认为艰苦奋斗教育有些不合时宜了, 甚至一些家长提出了“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说法。家长对学生的种种娇惯、溺爱和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 形成了学生的自私自大心理, 这使他们当中不少人缺乏艰苦奋斗精神, 盲目享乐,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校的教育效果。

最后,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由于大多数的高校学生为独生子女, 其家庭环境比较优越, 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 加之自身年龄较小, 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不深, 还不能充分认识不健康消费心理的危害。由于学生自身的攀比心、虚荣心等心理因素作祟, 所以他们习惯于舒适的生活, 对艰苦奋斗产生了“抗药性”。同时, 不少学生未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只重视考试成绩, 忽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三、艰苦奋斗教育的有效途径

进行艰苦奋斗教育, 并不是要学生吃得差、穿得破, 过“清教徒、苦行僧”式的生活, 而是一种思想教育、行为教育, 是要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 让他们懂得耕耘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 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 立于不败之地。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 我们的国家越发展, 越要抓奋斗教育。实践证明, 耳提面命, 生硬灌输, 空头说教是难以奏效的。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家庭教育联成一个整体, 形成一股合力, 构成立体化的教育网络, 而且要依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运用新的教育形式和方法,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才能真正收到实效。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教育,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加强思政教育第一课堂

高校可以通过《两课》平台, 充分发挥《两课》的教育作用, 与时俱进地开展艰苦奋斗精神教育。一方面, 引导学生把消费节制在与自身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合理限度内, 提倡勤俭节约、珍惜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 引导学生树立不畏艰难困苦、锐意进取、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和乐于奉献的行为品质, 使他们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以锐意进取的精神积极追求和实现幸福美好的生活。通过教育思路、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和创新, 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促使广大青年学生加强世界观的改造, 积极倡导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 培养脚踏实地的精神和作风。

2. 营造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针对大学生喜欢参与活动的特点, 采取参观访问、形势报告、收看影像、参观改革开放成就展览、征文大赛、讲演比赛、辩论赛、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方式, 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寓于生动的事例中, 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教育、启发、引导学生弘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通过宣传先进典型, 加强榜样作用。高校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邀请各界英模给大学生讲艰苦奋斗的革命史, 或邀请成功创业的校友为学生讲授自己的创业史。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例, 以此达到宣传目的。更重要的是, 高校还应注意发现大学生中的先进典型, 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用大学生身边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来感染同龄人, 用他们的优秀品格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 从而形成一种学习先进的良好风气, 营造宽松、活跃、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 学校各级组织还应尽量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到艰苦地区、落后地区进行社会调查, 开展科技、文化服务。通过大学生在农村、山区进行调查, 使他们看到我国取得的成功和存在的差距, 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困难, 了解祖国和人民对他们的期望, 从而自觉继承、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让他们体验生活, 在实践中经受锻炼, 让他们在受到感染和熏陶的同时, 加深对勤俭节约、奋斗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从而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3. 打造日常生活第三课堂

日常生活是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的最佳场所,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无意识教育能达到一般课堂无法企及的长期效果。

首先, 艰苦奋斗教育应当从日常接触最多的学生群体入手, 发挥班级和寝室教育的优势。一般来说, 班级或寝室中的优秀个人对整个群体成员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以这些优秀学生的日常言行感染更多学生, 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 努力学习、积极工作, 促使他们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因此, 高校应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各级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 努力提升优秀个人的数量和质量, 使他们更大程度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其次, 要尽可能发挥所有教师的作用, 充分体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一理念。再次, 艰苦奋斗教育必须通过学生家庭的参与, 家长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 比如创造一些困难情境, 让孩子懂得怎样去经受痛苦, 让孩子克服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更好地巩固和提高学校艰苦奋斗教育的成果。

4. 占领虚拟空间第四课堂

目前, 网络空间吸引了很多大学生, 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创办思想教育网站、开辟交流论坛, 宣传艰苦奋斗教育成果, 表彰艰苦奋斗教育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个人和先进事迹,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元素来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念。通过虚拟化的信息平台, 构建一个全面参与、全面互动、多层次、多元化的网络艰苦奋斗教育阵地。

四、结语

总之, 在新的历史时期, 艰苦奋斗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 不仅没有过时, 而且应该进一步发扬光大。高校要大力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 通过“四个课堂”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使学生鄙视那些贪图享受、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人和事, 始终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 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抱负, 培养他们艰苦创业、勤俭节约、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精神, 使其将来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要:针对目前大学生艰苦奋斗意识淡薄、高校教育效果不佳的现状, 本文从调查情况入手, 分析了艰苦奋斗意识淡薄的原因, 主要阐述了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艰苦奋斗教育,大学生,高校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J].求是, 2003, (1) .

[2]梁剑锋.浅析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7, 19 (7) .

[3]邓小平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4]苏成筑.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荣辱观教育[J].世纪桥, 2007, (1) .

艰苦奋斗、廉洁从政主题教育汇报 篇5

关于开展“艰苦奋斗、廉洁从政”主题教育情况的汇报

按照省、市委和省、市纪委的安排,结合我县实际,我们从6月份开始,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一系列以‚艰苦奋斗、廉洁从政‛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活动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根据省纪委《关于开展‚艰苦奋斗、廉洁从政‛主题教育的通知》精神和市委办公厅转发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把主题教育作为统揽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要大事来抓,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摆在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迅速下发了《XX县关于开展‚艰苦奋斗、廉洁从政‛的主题教育

在开展‚艰苦奋斗、廉洁从政‛主题教育中,我们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从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努力探索人民群众对各级领导干部艰苦奋斗、廉洁从政方面的关注点、兴奋点和共振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艰苦奋斗、廉洁从政‛主题教育,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促进了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带动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中的发展。归纳起来就是‚十个一‛:

1、掀起了一个高潮。根据中央、省、市委关于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精神,结合‚艰苦奋斗、廉洁从政‛主题教育和我县的具体实际,在全县掀起了‚三个新高潮‛,即掀起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掀起新一轮发展的新高潮和掀起了反腐倡廉的新高潮。期间,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读书会、宣讲会、实践研讨会等活动,‚三个代表‛重

厂矿进行宣讲。在宣讲中我们把‚艰苦奋斗、廉洁从政‛作为宣讲的一个重要方面列入宣讲提纲,要求每个宣讲人员必须进行一次以上的关于‚艰苦奋斗、廉洁从政‛的专题宣讲。目前,此项活动正在有序开展。三是集中两天时间召开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研讨会,围绕确定的环境问题、战略项目发展问题、人才和教育问题、改革开放问题、民主法制问题等5大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当前需要决策的8个事项,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决策事项进行了‚万人公决‛。人民群众对8个决策事项的满意度均在94%以上,其中最低的退耕还林满意度为94.74%,最高的社会保障工作满意度为99.35%。

2、召开了一次以“艰苦奋斗、廉洁从政”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结合‚七一‛庆祝活动,组织全县副科以上单位47个党委、总支、支部召开了一次以‚艰苦奋斗、廉洁从政‛为主题的专题民主生活会,500多名副科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对照自己近年来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会,大家形成了共识,一致表示要做公正廉洁的‚清官‛;勤政爱民的‚好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能官‛。

5、进行了一次廉政宣誓。为强化对新提拔副科以上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增强其艰苦奋斗、拒腐防变、廉洁从政、执政为民的意识,我们组织去年以来新提拔和重新调整岗位的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到平顺西沟廉政教育基地进行了一次‚艰苦奋斗、廉洁从政‛革命传统教育,并举行了集体廉政宣誓,聆听了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的党课,参观了西沟人艰苦奋斗展览馆,进一步激发了新提拔干部勤政廉政、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积极性。不少同志还写出了参加宣誓教育的心得体会和调研文章,表示要坚决按照廉政誓词中要求的那样,以申纪兰同志为榜样,做艰苦奋斗、廉洁从政的好党员、好干部。

6、作了一次廉洁从政承诺。县级领导带头在电视台、《XX报》上对自己如何进行廉洁自律、如何抓好全县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向全县人民公开作出承诺,广泛接

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代表、县直各部门各单位从社会各界选聘的行风监督员、街道办事处代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代表、部分居民代表等10个层面;三是评议结果影响大,对评议前三名大张旗鼓地给予奖励,并授予其‚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对后三名的通报批评,给予‚黄牌‛警告,由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诫勉谈话,责令其提出廉政方案和纠正措施,进行自查自纠,限期整改。

9、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弘扬先进,激励后进,营造‚艰苦奋斗、廉政从政‛主题教育的良好氛围,我们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汪洋湖事迹、学习全国劳模申纪兰艰苦奋斗的事迹、学习郑培民、梁雨润等先进模范事迹。另一方面还注重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开展廉政教育,树立了艰苦奋斗创业模范赵子章、廉洁从政模范杨宽德、岳乃堂等一批艰苦奋斗、廉洁从政的先进典型和廉洁标兵。用他们的事迹进行现身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教

三、专项治理、引深教育

以上十个方面的教育活动,是我县近期开展‚艰苦奋斗、廉洁从政‛主题教育的主要做法。此外,我们还对奢侈浪费等一系列腐败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处,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工作。对全县领导干部小汽车进行了清理,对违规购买和乘坐小汽车问题进行处理;对全县预算外资金进行了检查,实行‚收支两条线‛,有效堵住了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开展了反对奢侈浪费活动,对干部中存在的生活上奢侈浪费、工作上失职、渎职,作风上漂浮、不扎实以及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人进行了责任追究,诫勉谈话和立案查处。前半年,共对27人进行了诫勉谈话,31人在电视上公开曝光或公开检查,82人受到党政纪处分。所有这些,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促进了‚艰苦奋斗、廉洁从政‛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提高了‚教育活动‛的社会效益。

目前,我县的‚艰苦奋斗、廉洁从政‛主题教育已收到了阶段性成效,并在工作中形成了上下结合、13、严格按照省、市纪委的有关要求和我县本次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做好选树典型工作,总结典型事迹,并在全县巡回讲演。

4、继续治理奢侈浪费,做好清理小汽车、清理领导干部住房工作和公款吃喝、旅游等奢侈腐败现象。

5、组织全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开展以‚艰苦奋斗、廉洁从政‛为主要内容的演讲活动,组织开展学习体会展评,组织党政党纪条规知识测试。

6、继续抓好全县各部门和行业的行风评议工作。

7、创新求实,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创新活动方式,深入开展廉政教育,重点落实好‚十项廉政‛措施。

艰苦奋斗廉洁从政 篇6

一、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和时代特征

首先从思想范畴看,艰苦奋斗主要是拼搏、进取、创新,是不怕困难压倒一切敌人和障碍的英雄气概。也就是毛泽东号召的:“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好一股劲,那一股革命热情,那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艰苦奋斗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创业精神是联系在一起的。

其次,从政治范畴看,艰苦奋斗体现着共产党人的政治追求,是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的政治品质,是革命和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艰苦是成事之本,奋斗是胜利之师。共产党人如果丧失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政治上不仅会脱离群众,而且将永远丧失走向既定目标的正确途径。

最后,从作风范围看,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根本标志之一。共产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必须保持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以身作则无私奉献的特色,不奢侈、不腐化,反对任何形式的特权,自党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这是党永不脱离群众,永远获得人民群众支持的重要保证。

艰苦奋斗精神在上述的反映中,说明这是思想、政治、作风的有机统一,是开拓创新与艰苦朴素的辩证统一,也是艰苦与奋斗的辩证统一。在这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因面朴素的要求是相对的。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要继续战争年代物质极端匮乏的艰苦奋斗,艰苦生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满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才是艰苦奋斗的根本目的。

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必要性

首先,艰苦奋斗是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升华。艰苦奋斗来源于中华民族勤奋节俭,刻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美德。艰苦奋斗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新时期的时代精神,精神在于开拓创新。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革命和建设都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要在实践中探索和开辟符合国情的道路。这需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没有艰苦奋斗的勇气和作风,不能有伟大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在困难面前不是成为可耻的逃兵,就是左顾右盼的懦夫;沒有艰苦奋斗的勇气和作风,就不能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矛盾。因此,艰苦奋斗是开拓进取创新精神的基础,是时代精神要求的载体和条件。

其次,艰苦奋斗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反映了创业和发展这两个基本特点的双重要求。作为创业阶段,古今中外历史都证明要完成任何大业宏图,都要提倡艰苦奋斗。作为发展阶段,除艰苦创业外,要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邓小平进一步指出:“发展生产而不改善生活,是不对的。”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

最后,艰苦奋斗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面旗帜,革命胜利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和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三重考验。也确有一部分党员未经受这种考验,萌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想,产生了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要钱交换等腐败现象。有了艰苦奋斗精神这面旗帜,就增强了抵御错误思想侵袭的自身免疫能力,它是党和政权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应当成为党的建设中必须高举的一面时代旗帜。

三、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途径

首先,要把艰苦奋斗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向全党进行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思想教育,是使党经受考验,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保持革命传统的基本途径。在社会主义制度确定之后,他又强调:“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这种状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由一个富强的国家”。

其次,把健全法规、严惩腐败作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关键。一手抓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一手抓打击贪污是党的成功经验,对端正党风,惩治腐败起了好的作用。当前的问题是继续健全必要的法规,建立有利于人民监督的有效制度和防范以权谋私及腐败现象的约束机制,一方面改变当前法律的漏洞现状,一方面要坚决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枉法现象,维护社会法制的尊严,这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物质保证。

艰苦奋斗教育 篇7

一、国防生思想特点

(一) 思想积极的方面

绝大多数国防生政治信仰坚定, 对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一定认识, 了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有愿意长期在部队服役, 热爱国防、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思想基础。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少数学员报考国防生的动机不纯。有的仅凭一股热情和冲动, 有的仅把到部队当作一种职业选择, 思想准备不足, 到部队后心理落差大, 难以适应部队工作、生活环境, 服役热情不高。

二是部分国防生综合素质偏弱。有的动手能力不强, 对到部队后能否干好信心不足, 有的认为所学专业与部队需求联系不紧, 缺乏长期在部队工作的决心。

三是部分国防生纪律观念比较淡薄。表现为难以适应部队纪律要求, 作风松散, 吃苦耐劳精神差, 工作精力不集中, 经常出现违纪问题。

二、国防生思想成因分析

(一)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迅猛发展, 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思想和交往方式, 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 务实的经济上的考虑占据思想观念的主导地位, 这些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国防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受部队专业需求的影响

目前各级院校培养的国防生大多为技术型人才, 而基层部队急需应用型和综合型的人才。国防生分配到部队后因专业不对口, 部队不好安排, 国防生觉得无施展才华的平台, 专业面临荒废, 献身国防的思想受到冲击。

(三) 受国防生政治工作机制的影响

各培养院校和相关机构更多强调国防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对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投入不足, 对其军人作风养成标准不高, 到部队院校培训后, 虽然各级都有要求, 但大多比较抽象, 缺乏可操作性, 事实上形成人人管, 又人人不管的局面。

(四) 受国防生自身素质的影响

受当前国防生选拔标准、培养过程控制等因素的制约, 国防生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个别学员甚至在价值取向上充满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 缺乏正确的人生追求及奉献精神。

三、加强国防生艰苦奋斗教育针对性的几点思考

1) 针对国防生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误区, 持之以恒的抓好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的基础是理想信念教育。要解决国防生价值观念上的误区, 根本的就是要加强他们理想信念教育。一是要帮助他们确定个人的政治信仰,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理论灌输和正确引导, 使国防生不断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增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毫不动摇的自觉性。通过解疑释惑和启发自觉, 着力解决国防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迷茫和困惑, 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坚定对党的信赖, 坚定献身国防的信心。二是帮助他们校正人生的价值坐标,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参观见学等各种教育活动, 引导国防生掌握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内涵, 懂得“学习为什么”、“毕业干什么”、“为谁奋斗”, 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正确看待金钱和幸福,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旗帜鲜明地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三是帮助他们明确做人的行为准则,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通过开展军人荣辱观教育, 大力宣扬卫国戍边的模范典型事迹, 帮助国防生自觉按照军人的价值标准要求自己, 自觉实践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自觉把艰苦奋斗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做到慎独、律已、自省、自重。

2) 针对国防生报考动机多元化的倾向, 持之以恒的抓好献身国防教育。当前, 大多数学员报考动机比较端正, 但也存在多元倾向。如有的是想曲线就业, 有的是迫于家长或经济压力等等。要增强国防生艰苦奋斗的决心和效果, 必须紧密联系实际, 与时俱进地搞好献身国防教育。一是要加强爱国主义和我军性质、宗旨、根本职能教育, 扎实打牢献身国防的思想基础。要切实把这些教育贯穿在国防生在校的各个阶段, 实事求是地进行兵种光荣历史和部队建设教育, 大力宣扬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基层部队的关心、重视及优惠政策, 引导他们充分认识新时期部队地位和作用, 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 努力实践艰苦奋斗的铿锵誓言。二是要加强立志成才、建功立业教育, 赋予献身国防新的时代内涵。在艰苦奋斗教育中既要提倡以苦为荣、以苦为乐, 更要宣扬立志成才、建功立业。通过教育, 使国防生认识到, 今天的艰苦奋斗更多的是要我们去建设现代化部队, 去守卫我们祖国的神圣领土, 在履行使命任务中实现个人价值追求。三是要加强国防生能力素质培养, 提振献身国防的信心和决心。除抓好正规教育外, 还应针对国防生特点, 有计划地采用现场示范、录相录音、外聘内联等方式传授部队生活经验、人际关系、社会交往等方面知识, 帮助他们开好头迈好步, 使他们尽快适应部队开展工作。

艰苦奋斗教育 篇8

一是情况更加复杂。改革开放过程中夹杂的一些西方腐朽文化的影响, 从表面形式来看, 有敌对势力的腐蚀拉拢, 而更多的则是某些谋取私利者施展的计谋手段, 以达到他们图安逸、捞资本的目的。我们的一些同志往往对此不容易保持警惕, 于是在不知不觉中被拉下“水”。

二是界限不容易划清。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往往以“现代新潮”的面目出现, 并掺杂在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之中, 有时美丑、善恶、是非的界限不是一下子就能区分清楚。如过去我们从未听说过的一些东西, 象桑拿浴、迪吧、网吧、水吧等等已经走进了社会生活, 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同时渗透其中。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有的同志抱着“试一试”、“开开眼”、“过把瘾”的心理涉足其中, 被那些不健康的东西所包围, 由贪耳目之欢到追腥逐臭, 就会迷途忘返, 不能自拔, 逐步坠入蜕化变质、违法犯罪的深渊。

三是影响更加广泛。市场经济的发展使部队与地方社会的联系日益增多, 一些消极的影响往往也通过生活消费、文化娱乐、影视戏剧、大众传媒等多种渠道传播到部队来。对此, 不仅那些较少经过艰苦生活磨练的青年人, 就是一些入党多年的领导干部, 如果放松警惕, 放松思想改造, 也会丢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在腐朽文化思想的侵蚀面前败下阵来。

就当前情况而言, 腐朽思想文化对部队官兵已经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如有的把奢侈阔气作为光彩和荣耀, 把挥霍浪费当作慷慨和大方, 有的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看作是寒酸和低贱。对炊事班伙食不感兴趣, 一日三餐吃什么, 泔水桶里就有什么。集体当中出现了抽烟的多, 下饭店的多, 收包裹的多, 家属来队请吃多的现象。有的甚至认为, 时代变了, 艰苦朴素过时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一些同志对发展市场经济和提倡艰苦奋斗的关系认识不清, 没有正确对待改革开放中的利益调整, 片面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 就要讲究能挣会花, 就要消费, 甚至超前消费, 讲艰苦奋斗过时了, 因而放松、甚至放弃了部队艰苦奋斗教育。即使搞一些教育也处于一种讲者难出口, 听者不入耳的状况。

我们都知道艰苦奋斗是我军应有的政治本色。战争年代, 我军战胜各种困难、推翻三座大山, 靠的是艰苦奋斗精神;和平时期, 我军在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中屡建功勋, 同样靠的是艰苦奋斗精神;就连平时的教育训练、施工生产, 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同样不能取得好的成绩。所以说, 我军的历史, 就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历史。艰苦奋斗作为我党我军特有的传统和作风, 尽管其内容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 但其精神注定要继承和发扬下来必须要靠不断的教育和灌输。特别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比人家多花力气, 多流汗水, 多吃苦, 必须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如果我们都不思进取混日子, 舒舒服服过日子, 谁也不去艰苦创业, 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何日才能实现?因此,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艰苦奋斗教育不仅不能放松, 而且还应下大力度加强、改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想卓有成效地搞好艰苦奋斗教育, 就必须适应国家和军队改革和建设的新形势, 新要求, 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充实新内容, 创造新形式, 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抓住当代人的心理活动特点而增添教育活力。

首先, 教育者本身要更新观念。必须破除过去那种一提艰苦奋斗, 就要求人们过清贫的“苦行僧”生活的旧的思想观念;一提艰苦奋斗, 就讲“新三年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一提艰苦奋斗, 就把人们正当的生活追求看作是贪图享乐等旧的、古的思想观念。既不能因为讲艰苦奋斗, 就不让人们适度、合理地消费;更不能因为讲艰苦奋斗, 就不解决干部战士的实际困难, 不努力改善部队的物质文化生活。

艰苦奋斗教育 篇9

关键词:艰苦奋斗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自主创业

针对目前大学生中出现的一些状况,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切实做好艰苦奋斗教育, 并且将这一教育贯穿在整个大学阶段。临近毕业, 艰苦奋斗教育尤为重要。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持续严峻的情况下, 国家提倡部分有条件的毕业生自主创业, 一些大学生也有这个愿望, 跃跃欲试。有学者认为, 毕业生若在学习期间已经取得了某些适应市场需要的研究成果, 或者具有某些方面的专长并在市场上有良好的发展预期, 或者家中有较雄厚的资金并且自身具有良好的创业潜质等, 都可以自办公司或个体企业, 勇敢地走上创业之路, 现实生活中, 创业成功的毕业生不在少数。但也应看到, 即使有以上便利条件, 大学生自主创业还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所遇到的困难及其原因

(一) 综合素质较弱

首先, 缺乏法律、管理、投资风险知识。虽然在学校也学习了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 但对于人事管理、资金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经济法、税务、知识产权法等知识相对较为缺乏。他们创办的公司虽然大都组织成立了自己的管理团队, 但多数公司的管理能力相当薄弱。其次, 综合能力弱。一方面大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 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和勇敢、果断等不够彻底, 另一方面实践能力、开拓、组织领导、协调协作、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创业、创造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 缺乏创业环境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 但是, 大学生创业之路异常艰难。除了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 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 与外国成熟又完备的创业环境相比, 我国现在的创业环境还不是很完善。在资金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创业教育与培训、商务环境等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政府职能还未完全转变, 部分政府官员官僚思想严重, 甚至有故意刁难大学生的现象。

(三) 没有吃苦精神

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 没有接受挫折的思想准备和承受能力。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多是80年代初出生的, 独生子女为主。生长在逐渐富裕起来的环境中, 缺乏艰苦生活的锻炼和对生活逆境的体验, 一遇困难就垂头丧气, 稍受挫折就心灰意冷, 甚至哀叹前途渺茫。父母更是抱着宁可累自己也不累孩子的思想, 对孩子有求必应, 这样无形中养成了学生的不良习惯, 这些习惯又直接阻碍了大学生创业的成功。

二、重温艰苦奋斗的精神

认识困难, 是为了克服困难。我们既要有正视困难的勇气, 也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自主创业要战胜的困难非常多, 但艰苦奋斗的精神, 应该贯穿始终。教师可以利用上课、开班会、课后交流等时间, 以各种方式和同学们交流、探讨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 应给学生灌输以下观点:

(一) 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

艰苦奋斗精神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 提倡勤俭节约、珍惜劳动、创造财富的意识, 为达到目标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状态和思想品格, 是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开拓向上的精神风貌, 是为人民利益乐于奉献的行为品质, 这种精神状态和行为品质实质上是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艰苦奋斗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它具有不同内涵, 但内在本质却是永恒的。其本质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 具有超时空的普遍意义, 它并非在艰苦生活条件下的权宜之计, 而是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精神支柱。这样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品质不论过去, 还是现在乃至将来都具有无可争辩的时代价值。

(二) 艰苦奋斗精神的丰富内容

勤俭。所谓勤俭, 即勤劳而节俭。“勤”就是不断地尽力去做, 坚持不懈地为一种追求而奋斗。这是任何一项事业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俭”就是指生活用度上的简朴和节约。

自强。所谓“自强”, 就是自己努力, 发奋图强, 一息尚存, 永不停息的意思。

(三) 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民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开天地、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故事, 赞美的就是中华民族这种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在革命战争时期, 我们党铸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铸造了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等。依靠这些精神, 我们求生存求解放、求发展图富强, 实践证明, 艰苦奋斗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战胜任何困难, 做成任何事情, 这是宝贵的历史资源, 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和借鉴。

三、自主创业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一) 刻苦学习, 完善自我

除学好专业知识以外, 大学生还要多学一些与创业有关的知识, 如企业注册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以及财务管理和法律常识, 对投资决策、风险意识等知识也应该有所涉及, 提高自己的市场意识、管理水平、沟通协调能力、在学习中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二) 认识毅力与成功的关系

毅力是一种心理现象, 它是一个人顽强的、持久的意志力量的表现。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潜在地具有各种各样的毅力, 如克服困难的毅力, 努力学习的毅力, 为完成某项任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等。因此, 我们不能说一个人有没有毅力, 而应该说他是否善于或敢不敢于发挥自己的毅力。一个善于发挥毅力, 并能持之以恒的人, 他一定拥有超凡的聪明才智, 最终成为一个事业成功的人。许多人对此却不以为然, 他们做事总是虎头蛇尾, 无果而终, 到头来, 只会平平庸庸, 原有的聪明才智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反而被耗费一空。孟子说:“绳锯木断, 水滴石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强调的正是毅力的作用。坚持不懈的努力, 也是艰苦奋斗的一种表现, 创业者要牢记这一点。

(三) 相信自己, 敢于拼搏

艰苦奋斗教育 篇10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在全民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保证。”新时期艰苦创业精神, 是具有明确表述且内涵深厚广泛的时代精神, 它是我们的国家精神, 也是我们的企业精神。切实结合企业实际, 开展这一教育, 其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一、开展新时期艰苦创业精神教育, 对于推动企业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具有极其为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身, 需要弘扬新时期艰苦创业精神。现在, 我国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 导致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 社会组织形式、社会生活方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 使职工在社会联系、社会交往等方面日益频繁, 各种各样的大众传媒、精神文化产品、娱乐方式等, 对职工的思想观念影响不断增强。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思想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日益增多, 高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影响的迅速扩大, 这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条件, 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这些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长期、复杂的形势,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其难度可想而知。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就是通过思想政治宣传和教育工作, 为企业培养“四有”职工队伍;就是通过科学思想的宣传、道德价值取向的导向, 促进和改善职工群众的生活方式, 并提高职工群众的生活质量, 更加需要弘扬艰苦创业精神。

党的十八大报告, 胡锦涛说:“建设生态文明, 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低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企业生产建设实践中的作用和任务, 就是引导职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确立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 形成团结奋斗的合力, 为企业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坚实有效的智力支持和必备的文化资源, 生态文明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生态自然和谐环境, 三者紧密相连。因此, 弘扬艰苦创业精神需要所有参建者积极地思索, 而积极地思索是艰苦的, 需要开展务实有效的活动, 而开展切实有效的活动

【参考文献】

[1]吴舜泽, 洪亚雄, 王金南, 陆军, 等著.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1.

[2]吴忠标, 编.大气环境和污染控制基础[M].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和工程出版中心, 2002.

[3]王文革, 著.环境知情权保护立法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2.

[4]郭俊, 李娜.浅析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定位[J].职业圈,

是艰苦的。因此说, 开展新时期艰苦创业精神教育的过程, 实质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 必须大力弘扬新时期艰苦创业精神。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开展新时期艰苦创业精神教育,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更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身攀台阶、上水平的必要条件。归根结底,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生态文明作为企业现代化建设的三大组成部分, 总是运动发展于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之中, 都需要发扬新时期艰苦创业精神, 新时期艰苦创业精神能够使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对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开展新时期艰苦创业精神教育, 对于造就一支“四有”职工队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对于我们企业来说, 一切工作都属于艰苦创业, 艰苦创业靠的是新时期艰苦创业精神。这种精神的载体是什么, 就是职工。开展新时期艰苦创业精神教育的根本, 就是要使全厂职工成为“四有”社会主义公民。它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我们知道, 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 基本的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因为在人的素质中, 思想道德素质起着主导作用。思想道德素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倾向、理想、道德、情操等, 它是人的灵魂。而科学文化素质好比人的双手和工具。具备全面素质的职工, 方能为企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 引导职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三观” (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无疑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四有”职工, 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三观”。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三观”, 是“四有”的具体体现。“三观”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作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的世界观是起决定作用的。世界观包含和决定着职工的人生追求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选择。世界观是总开关, 价值取向是总“馏出口”。只有坚定“四信” (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信念、对共产党的信任、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 崇尚“四科” (即:崇尚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 才能引导职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三观”, 这是企业对外增强竞争力、对内增强凝聚力并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必须条件。对新时期艰苦创业精神这个综合性的时代精神的大力提倡和发扬, 有助于引导职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三观”, 从而提高整个职工队伍的建设水平。

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条重要战线,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核心,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搞好三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新时期艰苦创业精神教育, 属于思想政治工作中系统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 搞好此项教育, 有利于进一步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推动企业全面发展。

[5]方达达, 曹小安, 陈永亨.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成因分析以及解决对[J].广东化工, 2007 (3) .

【作者简介】

艰苦奋斗还是不能丢! 篇11

第5个“五·一”黄金周刚热热闹闹过去了,可能很多人刚从长假的状态中调整过来,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数字已经接连发布了。今年“五·一”黄金周的经济效益又有新增长,除了旅游业、餐饮、零售、汽车、房地产、手机以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消费热点,比如汽车救援、网上商城等,淘书、买书、培训也在一些地区蔚为新风。各方面的统计结果频频报喜,比如婚庆,仅上海就有3万对新人举行婚礼,平均每个婚礼花费也在10万元左右,这样算下来就有30亿;在北京,平均每天也有1000个婚礼举办,平均每个婚礼的花费也在7万以上,7天粗略统计下来也要消费近5亿。仅婚庆一项,两个大城市总体消费约35亿,还不算全国其他地区。消费增加了,商家获利了,自然喜上眉梢。但是,这样的消费真“值”吗?当然,结婚是“一辈子就一回的事”,多花点钱也容易理解,但是反观“五·一”黄金周2780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其中多少钱是花在真正有意义的地方了?在这些消费热点中,除了吃喝玩乐物质享受以外,真正能提高生活品质的有多少?

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了,我们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这是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很多国人能够出境旅游,这在很多印度人眼里是只有“有钱人”才能做的事,更别说很多国人出境购物的“大方程度”让西方国家“瞠目结舌”了,中国人真有钱!我们真的有钱吗?去年年底全国工商联公布了一组调研数据,2004年度,中国企业500强包括国有及国有控股、集体、私营及外商企业平均以后的人均营收是57.87万元,民营企业500强人均营收62.98万元,而世界500强企业是290.03万元。对比产值再看人均收入,国企和民企500强企业的员工人均收入占人均营收的10%左右,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人均收入水平会比国企及民企500强略高一些,但占人均营收的比率不会超过5%。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员工收入没有人家多,我们的企业经济实力更没有人家强,各方面综合下来,我们的国家没有人家的国家发达。可见,现阶段的消费形态和我们的经济形态不相符。也许有人会讲,等我们有钱以后这样消费就可以了!前两天,偶然看到关于比尔·盖茨吝啬的报道,讲他会为12美元的停车位超值收费而将车转存他处,讲他爱穿的衣服只是其他明星洗一次衣服的价钱。并非因为他是世界首富,他的行为才值得肯定,而是因为他对财富的态度反映了正确的生活观:“一个人只要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其实,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只是现在很多人一谈起勤劳、艰苦奋斗,就认为那是和贫穷联系在一起的。事实上,我们的国家、企业、个人都还需要艰苦奋斗,不仅现在需要,就是将来,即使我们达到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还需要艰苦奋斗!因为财富不是决定我们的生活品质、生存状态的唯一要素!

艰苦奋斗教育 篇12

一、关于十八大的主体精神

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集中反映了十八大的主要精神。整个报告共分四个板块、12个部分。

(一) 十八大报告的主题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凝聚力量, 攻坚克难,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82个字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四个基本问题。

第一部分回顾了过去五年来的“十大成绩”。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党的十六大以来, 我国迈了三个新台阶, 一是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三是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十年来的基本经验, 最重要的就是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做到“四个必须”, 即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第二部分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布局是五位一体,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努力实现“两个一百”的宏伟目标, 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十八大报告分别就目标要求,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作出论述和工作部署, 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1、经济建设五个方面的部署。

即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政治建设七个方面的部署。

即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文化建设四个方面的部署。

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4、社会建设六个方面的部署。

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5、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四个方面的部署。

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些部署具有稳中求进、大中求强、难中求解、严中求治等特点。

(三)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

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 力争到二○二○年基本实现机械化, 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关于港澳工作, 要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 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 促进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的大团结, 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关于对台工作, 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关于对外工作, 基于“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的认识, 提出了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要和平不要战争, 要发展不要贫穷, 要合作不要对抗,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四) 加强党的建设, 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十八大报告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了八个方面的部署。一是坚定理想信念, 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四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五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六是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七是坚定不移反对腐败, 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八是严明党的纪律, 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报告还指出了“四个危险”、“四个考验”, 并把反腐倡廉作为党的“五位一体”之一, 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报告最后特别强调了“青年”和“团结”两个关键词, 一是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 倾听青年心声, 鼓励青年成长, 支持青年创业;二是团结就是大局, 团结就是力量, 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 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 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 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 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

(五) 十八大报告新举措、新部署

党的十八大报告, 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在与会代表和各界党员、干部、群众中产生热烈反响。有许多新提法、新亮点、新举措、新部署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贯彻落实。

第一, “科学发展观”从战略思想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 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 第一次是将邓小平理论列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二次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三次是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 因而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

第二, 两个“五位一体”构成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 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 着力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提出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也是“五位一体”, 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着力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

第三, “八项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 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 分别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必须坚持和平发展,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条, 不仅条条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长远指导性, 而且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 必将极大地推进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四, “两个目标”是夺取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目标环环相扣、相互辉映。这里特别要说的是, 将过去所说的“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建成”小康社会, 这一字之变, 是个质的飞跃;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 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 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 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

第五, “五个方面”完善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十八大报告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更加明确化, 分别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10年翻一番, 这是过去一直提出的经济指标。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这是首次提出来, 我认为意义十分重大, 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飞跃式的认识, 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指标体系上的集中体现。实现了这两个“翻番”, 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幸福感将普遍增强!

第六, 新“四化”同步是对中国现代化的新部署。“四化”在中国政治历史舞台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早在1954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提出了“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现代化”的任务。如今, 中国现代化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后半程。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新“四化”, 即,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并且要求“四化同步”,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同步发展的“新四化”中, 信息化是新增加的内容, 这表明信息化已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当前, 信息化已经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 正有力地推进其他“三化”。

第七, “人民”成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最终归宿。在十八大报告中, 人民是个关键词, 出现了145次, 成为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报告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强调“人民”, 如“必须增强宗旨意识, 相信群众, 依靠群众,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论述, 无一不体现出“人民”的主体地位。而在新一届中央常委与记者的第一次见面会上, 在习近平总书记20分钟左右的讲话中, “人民”一词也出现了26次, 平均不到一分钟就提一次“人民”, 并且指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更表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对人民民主和民生问题的重视, 也释放出一个明显的信号, 即是在未来五年, 党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将紧紧围绕“人民”这个关键词来展开。

第八, “制度建设”成为政治改革的亮点。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报告提及政改的篇幅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最长的一次, “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是其最大的亮点。提出探索乡镇党代会每年开一次, 实行党代表提案制度等新的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 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 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 从实际出发, 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 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第九, 24个字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 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 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 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这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 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 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 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 引导人们向上、向真、向善、向美。

第十, “三型”、“三个自信”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十八大报告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把纯洁性提到了非常高的位置, 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纯洁性建设作为我们党建设的主题和主线, 并且提出十八大之后要在这方面搞主题实践活动, 着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三型”目标, 表明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十八大报告还要求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近10年来的发展进步、伟大成就, 让我们增强了这种自信的底气。坚定“三个自信”, 有利于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 有利于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在复杂的世界格局中保持自身特色、开辟发展前景。

十八大报告新思想、新观点、新部署的内容十分丰富, 这里摘取主要的向大家介绍了学习的粗浅体会。报告中还有许多新的内容需要我们去深入学习理解。比如,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要求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执政等等。

二、关于十八大报告中对教育的论述

教育系统的同志学习十八大报告, 不仅要全面深刻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 更要仔细研读报告中对教育工作的有关论述, 以此指导我们的工作。十八大报告专门写教育用了380多字, 在历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是字数较多的一次, 凸显了教育的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 要特别把握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牢记“一个根本宗旨”, 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八大报告把教育作为民生之首, 放在加强社会建设,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第一条来写, 小标题就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 体现了“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美好追求, 也体现了党办教育的基本方针。教育办得好不好, “人民满意”才是最终标尺。

第二, 明确“一个总体目标”, 即“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十八大报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的表述中指出, 到2020年,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至少包括五个基本指标:一是教育的普及化, 要求有较高的教育普及率和较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二是教育的终身化, 要求具有终身教育的体制和条件。三是教育的个性化, 要求培养既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长的创造型人才。四是教育的国际化, 要求加强与各国的教育交流, 具有教育国际交流的能力。五是教育的信息化, 要求在教育领域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以保证扩大教育规模, 为教育终身化、个性化和国际化提供保证。对照这样的目标要求, 重庆教育的差距还很大, 我们应当倍加努力、加快发展。

第三, 坚持“两个基本原则”, 即优先发展、立德树人。十八大报告指出,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一个“坚持”就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这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 那就是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从党的十四大提出至今没有变, 并将继续落实下去, 这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另一个“坚持”就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这是教育工作必须始终不渝追求的目标。

第四, 突出“一个战略主题”, 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十八大报告要求,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战略主题, 一定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报告特别把“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写入了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中, 与“全民受教育程度”并列, 足见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 我们应该由此感到肩负的责任和重担。

第五, 采取“一种改革手段”, 即教育综合改革。关于教育改革, 十八报告特别提到“综合”二字, 我认为提得非常好。过去教育的改革是单向的, 都是由易到难的。教育改革走到今天, 的确已经进入深水区, 确实到了综合改革必须推进的一个阶段。比如, 十八大召开前有两则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是北京取消择校费, 二是黑龙江解决异地高考的政策出台, 这些都必须用综合改革来解决。综合改革其实反映的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从逆向来考虑这个问题, 现在经济发展对大学生有什么要求, 然后按需要培养大学生, 需要什么样的高中教育, 培养这种高中生, 需要什么样的初中教育往前推, 需要什么样的幼儿教育, 这样教育才能不与实践脱节, 才能与市场对应, 这些战略发展举措都是需要综合改革来实现的。现在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 统领整个人的教育, 从幼儿教育一直到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 整个过程要进行一个综合的规划。

第六, 抓好“三个工作重点”, 即协调发展、优质发展、公平发展。怎样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呢?一是要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正如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那样, “办好学前教育, 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积极发展继续教育,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建设学习型社会”, 各级各类教育要协调发展;“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注重公办和民办教育的协调发展;以及合理配置资源, 城乡教育要协调发展。二是要促进教育优质发展, 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供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以“立德树人”为方向进行顶层设计, 攻克素质教育的“硬骨头”, 办好每一所学校, 教好每一位学生, 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着力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要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是“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 支持特殊教育, 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 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与十七大报告相比, 十八大报告不再满足于“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从“义务教育”到“教育”, 取消了"义务"二字意义重大, 过去我国强调义务教育免费, 与我国当时的财力有限有关系, 这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财力不断雄厚, 此时需要扩大教育的普惠面, 不仅是义务教育阶段, 而且让非义务教育阶段, 学前以及高中研究生阶段, 中低收入阶层的孩子们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这一点可以说是十八大报告当中提出的一个亮点。

第七, 要有“一个重要担当”, 即为建设文化强国尽到教育人的责任。十八大报告提出,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教育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传承创新文化的重要阵地, 建设文化强国, 教育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担当。一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 融入终身教育体系之中、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之中, 以及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体系之中。每一位教师都要自觉学习, 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 做到“真懂”、“真信”, 并在教育教学中“真教”、“真导”, 善于把核心价值体系转化成故事、图画、音乐、活动等喜闻乐见的形式,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引导学生“真学”“真知”, 入脑入心。二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落实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两个加强”任务: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弘扬时代新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三是把每一所学校建成文化强国的奠基石,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大战略中不遗余力地完成好自己的神圣使命。

第八, 抓好“两个服务”, 即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十八报告重申了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要求。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 教育办得好不好, 就是要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强不强, 人民满不满意。一个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的, 教育要真正承担起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功能;一个是从人的角度来说的, 教育要为人的幸福服务, 为人过上美好生活服务, 要培养起能够追求幸福、建设幸福、感受幸福的人。

三、关于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几点要求

党的十八胜利闭幕后, 中央和重庆市委对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精神作出了部署, 我们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在这里, 结合重庆教育系统的实际, 就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给大家提五点要求。

第一, 深刻把握十八大对教育发展的总要求, 在人民满意上用智用力。十八大报告是历次党的报告中第一次并且以小标题的形式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坚强决心, 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坚定信心。教育办得好不好, 关键是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 社会和用人单位认不认可。希望我们教育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将主要精力花在推进学校改革发展上, 将工作重心放在抓好教育教学上, 将工作热情投放到人才培养上。一是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毫不动摇。要把“育德”和“增智”相结合, 做到“教书”和“育人”并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坚持素质教育这个战略主题毫不动摇。要着眼于学有所教、学有所能、学有所用, 把素质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深化实践育人模式,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造就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三是坚持教育公平这个重要基础毫不动摇。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社会公平首先要做到教育公平。要统筹学校发展, 优化资源配置, 关心关注困难学生生活和学习,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安心上学, 都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第二, 深刻把握十八大对教育改革的总思路, 在综合改革上用智用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是十八大报告关于教育论述里面最值得品味、最具有智慧的一笔。过去我们抓高等教育改革, 主要是抓学校建设、经费投入保障、招生和就业, 都是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 结果是问题不断, 取得的成效也不大。当前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不少都是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十八大对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要通盘考虑、整体设计, 用综合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希望我们教育系统的领导干部认真研读十八大报告, 领会精神实质, 变革思维方式, 针对办学层次结构不协调、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不匹配、协同创新结构不科学等问题, 用综合改革的方法推进学校加快发展。一是找准学校定位。要改革就必须找到问题、找到症结、找到改革的着力点。要按照十八大报告对经济社会发展“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理清学校发展思路, 找到努力的方向。二是把握改革方向。要围绕国家和重庆教育规划纲要、协同创新计划、教育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制度以及当前各级各类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 以综合改革寻求学校发展突破, 推动重庆教育整体水平提升。三是统筹各方面资源。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各方面资源, 抓住政策契机, 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平衡各方面关系, 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改革最大化。今年, 教育部新成立了综合改革司, 教育改革力度将加大, 项目也会相应增加。我们要积极争取教育部的支持和倾斜。

第三, 深刻把握十八大对教育工作的总部署, 在内涵建设上用智用力。内涵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高等教育经过连续几年的大幅扩招, 已经形成较大规模。当前的重点是推进学校内涵建设, 提高教育质量。我国的计划是在这个世纪中叶, 也就是建国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而十八大报告指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 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 也就是说我们教育比工业、农业率先实现现代化。我想高等教育相比基础教育, 具有更好的办学条件、更活的教育体制、更新的教育方法、更高水平的教育工作者, 高等教育应该在整个教育大类中率先实现现代化。一是锤炼经得起历史和市场检验的办学特色。要学会用纵向和横向的思维抓教育, 用历史的眼光, 把握教育大势;用开放的思路, 谋划教育发展。围绕教育规划纲要, 结合十八大报告对世情和国情的分析, 对产业经济、社会管理的部署, 培育特色专业, 打造学校品牌。二是探索学生喜欢和老师接受的教学改革。大学应该是学生汲取知识、掌握技能的乐园, 我们的高等教育应该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和特色。要主动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鼓励和支持富有教学特色的教师进行教学实践。三是优化符合教育规律和客观实际的管理方式。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遵循客观规律, 按照教育逻辑、大学逻辑、学术逻辑、文化逻辑、服务逻辑来办学, 切实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

第四, 深刻把握十八大对教育的总期待, 在增强服务上用智用力。服务是教育的四大职能之一。我们教育系统, 特别是高校人才汇集, 队伍庞大, 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希望我们教育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胸怀大局, 推动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上有所作为。一是找到服务方向。十八大报告对未来一个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作了“全景式布局”, 可以说, 每一条部署都与学校有关, 都为服务国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此, 我们要逐字逐句研读, 找到主攻方向和重点。二是增强服务能力。十八大报告特别提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 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完善知识创新体系, 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 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 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这无疑给学校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开辟了新的思路, 我们要好好把握。三是拓宽服务领域。当前, 我们国家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央所有的政策方针、战略举措, 都是围绕这个目标, 我们教育也要拓宽自己的服务领域, 将教育科研和产业经济、社会管理结合起来, 深化产学研应用合作, 主动解决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 这样我们的教育也才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第五, 深刻把握十八大对党的建设的总思路, 在先进纯洁上用智用力。打铁还要自身硬, 历次党代会都对党的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十八大党报告严峻指出, “新形势下, 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以及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这无疑给全党同志敲响了警钟。学校是育人的场所, 引领青年成长成才;学校领导干部直接管理着成千上万的人, 把握教育航向, 地位重要, 责任重大。希望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 一是在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上, 当好“传送器”和“播种机”。不仅自己带头学习贯彻, 还要广泛组织师生学习实践, 形成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二是以十八大报告和新修订的党章为指南, 全面加强党的新建设。要着力加强学校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积极建设“学习型、服务性、创新型”党组织。三是注重班子团结, 凝聚共同力量, 推动学校发展。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 只有领导班子团结, 才能出凝聚力、战斗力, 才能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各级领导干部要识大体、顾大局, 坚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 用高尚的人格增进团结, 用共同的事业维护团结。四是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 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腐败是根高压线。领导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 做到清正廉洁。清廉是美好人生的基石, 是幸福生活的防火墙。对此, 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上一篇:PLC控制技术的讨论下一篇:地方股权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