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

2024-12-29

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精选11篇)

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 篇1

当今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航天航空、通信手机、机器人、数控设备、计算机等等, 数不胜数。随着电子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不断提高, 各行各业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懂理论、会动手的生产、管理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传统技工教育的《电子技术》课程开发, 将工作任务分解成独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并以分解后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 从而使得课程缺乏综合性的学习任务。教学实施过程中也仅仅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获取情况、对技能的掌握情况, 而忽略了制定计划、检查控制与评价反馈等重要的工作过程能力的培养, 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的培养, 从而造成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缺陷。“没有一流的技工, 就没有一流的产品。”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我们的职业教育必须下大力气, 进行一体化课程开发, 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升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的开发

现代职教观认为:课程开发时, 首先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 然后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一体化课程, 再进行学习任务教学设计, 构建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通过专业调研, 我们确定《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的学习目标为:学生能利用万用表等仪表检测电子元器件, 会判断其质量好坏, 并能根据需要挑选元器件;能参照电路原理图组装与调试应用电路, 制作出实用电子产品;能利用工具、仪器仪表检测电子电路, 能排除电路中常见故障;会根据需要设计小型应用电路。同时, 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操守以及团队合作、交流、表达及组织协调等关键能力。

《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的开发要尽可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融通合一, 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工作要求对接合一。通过行业座谈会获取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后需要对这些典型工作进行学习任务的再设计。在进行学习任务的再设计时既要考虑电子电路的工艺、工具、技术等专业学习内容的完整性要求和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要求, 同时又要将职业行动领域的相关工作要素融合在学习任务中。考虑到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 本课程共提取了六个典型的学习任务, 如表1所示。任务以产品制作与调试为主线, 从易到难, 从简单到复杂,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由新手到能手的成长过程。

《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的资源建设

一体化课程的顺利开展需要课程资源的支持。课程资源包括软资源和硬资源。软资源主要包括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材、电子仿真教学资源等;硬资源则主要指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一体化学习工作站。

在软资源建设方面, 为配合任务引领、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的开展, 设计学习工作页、学习任务书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引并进行学习情况记录, 设计《工作计划表》、《完成情况记录表》来辅助“班组长责任制”的开展, 最后将工作现场使用的《产品说明书》、《元件清单表》引入教学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工作体验。

《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实训在教学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实训受到实训时间、空间和材料等多方面的限制, 很难满足学生进一步的需求;教学过程中, 由于部分实训耗时多, 操作难度大, 仪器设备局限, 演示可视化效果不理想等原因, 很难在课堂内穿插演示。为此, 在软件资源建设方面, 笔者主要进行仿真教学方面的资源建设。

电子仿真软件可以设置各种真实系统中无法实现的参数、工艺以及事故等, 而且成本低廉、使用灵活, 因此发展迅速, 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职业院校、公司及企业的重视。仿真教学利用电子仿真软件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结合, 是未来智能化教育的基础。在仿真环境中,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习效率。此外, 通过仿真教学, 为学生提供了自学的条件, 学生可以反复试验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学材方面:围绕《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一体化课程中六个学习任务, 采用multisim10仿真软件编写实验指导书。在本书指导下, 学生可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实验。即将真实实验的内容进行仿真预习, 然后再做实验, 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实验效果得到大大提高。

教材方面:采用了multisim10仿真软件进行实验仿真, 它能快速、完整地建构实验原理图, 并且能够完美地仿真实验过程, 实现了“把实验室搬到课堂中去”的设想。围绕《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中六个学习任务的教学进行编写, 其内容包括各个学习任务的实验和教学设计。开发的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 针对性强:针对主要知识点精心设计了相应的仿真实验进行辅助教学, 将知识点融入到实验中; (2) 实用性强:每个仿真实验都有完整的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计和教学总结) ; (3) 图文并茂:每个仿真实验的结果都以图片或表格的形式详细呈现, 方便阅读。

《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的实施

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特点, 每个学习任务都以“产品制作”引领教学, 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笔者设计了学习任务通用的教学流程, 如图1所示。分为6个阶段, 各个阶段的实施如下:

接任务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学习任务对应一种电子产品的制作和调试, 学习任务初期, 先让学生观看电子产品演示,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共同分析产品技术要点, 明确制作电路的任务, 最后学生接受任务并就如何制作电路提出自己的想法。《评价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照依据和指引, 在学习初期就下发给学生。学生每完成一项学习内容就及时进行对应的评价, 这样便于师生及时发现问题, 调整教学。

做准备此环节模拟生产前期准备, 在接受任务之后, 教师提供电路原理图, 学生自行完成材料清单的编写并领取工具、材料、元器件。材料清单如表2所示。

定计划定计划包括制定学习内容、计划时间、实用时间和负责人。《工作计划表》如图2所示。表中每个项目的使用说明如下: (1) 内容。对于第一个学习任务, 教师可通过示范给出比较详细的指引, 学生通过填表学习做计划的方法, 为后续的学习任务做好准备。从第二个学习任务开始部分内容可以由学生自行编写。 (2) 计划时间和实用时间。表中设计有“计划时间”和“实用时间”两个栏目, 用于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 学生可以比较计划与实际所产生的偏差, 便于发现问题。 (3) 负责人。表中的“负责人”要求每个组员必须承担最少一项, 为实行“班组长责任制”做准备。

实施根据认知规律和学习目标, 笔者制定了从易到难的4个实施环节:认识电子元件→认识典型电路→制作和调试电路→拓展 (可选) 。其中认识电子元件和认识典型电路是做好知识的准备, 制作和调试电路是完成学习任务, 拓展是知识的迁移。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实行“班组长责任制”和“5S”管理制度——拉近工作与学习的距离。为培养学生的基层管理能力, 可以在实施过程中模拟企业的“班组长责任制”, 在制定《工作计划表》时明确每个学习内容的负责人 (“班组长”) 。每个组员都需要承担其中一项学习任务的负责人。负责人的职责是负责检查全组对学习内容的整体完成情况, 并指导组员完成, 收集汇总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并完成《完成情况记录表》。“班组长责任制”使组员联系起来, 使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当组长, 都是组内不可缺少的一员, 有自己的职责, 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交流、表达及组织协调等关键能力。现代化企业生产和管理一线人员不但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 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此, 在学习过程中, 我们采用企业现场5S管理制度, 营造出一个清爽、明朗、洁净的学习场所, 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 有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职业要求。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以电子产品的制作作为学习内容载体, 激发学生兴趣, 引领整个学习过程;“头脑风暴”法—小组确定制作方案, 培养学生的思维及合作能力;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 (3) 实行过程性评价与监控, 保证目标的达成。每个学习内容在《评价表》中都设计有相应的评价项目与之对应, 学生每完成一个学习内容就要完成对应的评价。过程性评价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 调整教学。

评价在成果展示、答辩后,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 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其中, 安全与考勤纪律实行一票否决制,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在课外, 通过观看学生上交的课外拓展训练成果, 考核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通过观察、记录各小组成员的表现来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主动与人沟通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考虑到《评价表》可执行性, 最终的评价结果采用自我评价 (30%) +教师评价 (70%) 的方式进行, 以尽可能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相对客观、准确的评价。

反馈教师指导学生总结, 写心得体会, 借此了解学生的情况。

《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的实践效果

几年来, 我们对《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实践, 开发了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推行《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一体化教学模式, 采用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编写了相应的校本教材和学材。从实践效果看来, 以“产品制作”引领教学, 创设职业环境, 让学生体验企业真实工作任务要求, 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与职业操守, 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 有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做”, 在动手中享受劳动成功的愉悦, 激发了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合作、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增强了学生的交流、表达和组织协调的能力, 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一体化课程实施以来, 我校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 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其中某生荣获2011年“广州市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竞赛”维修电工项目比赛第二名。课题组的两位教师参加“2011年广州市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 在教学设计和说课两个项目的比赛中获奖, 分别是教学设计二等奖和三等奖, 说课一等奖和三等奖。这些都证明了我们的一体化课程开发和实施是非常有效的。

摘要:建设一体化课程可以大幅度提升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这在职业院校中已经形成共识。传统的《电子技术》课程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的培养, 造成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缺陷。本文介绍了笔者所在团队对《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进行一体化课程设计的情况, 并对一体化课程的实施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职业院校,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

参考文献

[1]崔仁泉, 黄远飞.广州模式: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探索[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1.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5]易谷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6]胡峥主.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 篇2

一、说本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是电子产品安装教材中的内容。在 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数字电路、电工学等电子课程 , 这是对前面学习的理 论知识的具体实际应用, 同时能够培养学生搭建电路、调试电路、排除电路故障 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本节内容非常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职校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 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电路结构、各主要元器件的功能及工作原理;理解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整体电路工作原理。

(2技能目标: 掌握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电路的安装工艺、调试技巧、检修流程。(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会客观的对他人的工作进行评价。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实际应用及学生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抢答器电路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2抢答器电路的正确搭建与调试。教学难点: 抢答器电路故障分析与检修。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注重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各项教学活动的安排 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3— 5分钟

教师展示教师做好的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实物, 教师指导学生模拟进行比 赛时抢答场景操作。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并对抢答器结构与功能有 一个直观的了解。

导入设计的依据: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 极性。

2、讲授新课 :(30分钟(1抢答器功能: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体验,结合 PPT 图片展示,让学生讨论声光实用型竞赛抢 答器工作时需要具备哪些功能。

最后教师借助 PPT 在屏幕上总结出抢答器的功能。

(2抢答器的结构

教师结合抢答器的实物及 PPT 图片归纳总结出构成抢答器的主要元器件及其作 用。

(3抢答器工作原理。

教师在 PPT 上展示出本抢答器电路工作原理图,并应用简单的动画设计描述出 构成抢答器的主要元件间的数据传输时序状态,归纳总结出抢答器的工作过程 及工作原理。

(4抢答器的制作工艺及制作步骤: 教师在 PPT 中给出工艺要求和制作步骤,让学生分组合作按原理图在万能板上 搭建抢答器。教师巡视并及时提供指导。

(5抢答器调试

教师在 PPT 中展示出调试步骤,让学生分组合作并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调试, 教师巡视并及时提供指导。

(6抢答器故障分析、检测与维修

教师拿出一个带有故障的抢答器,在 PPT 中展示出故障检修流程并示范检修过 程。然后给各学习小组一块抢答器故障板,让学生按检修流程的步骤完成修复 工作,教师巡视并及时提供指导。

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 我根据教材的特点, 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及教学 设备的情况, 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制作了内容丰富的 PPT 课件。通过多 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课堂容量增大,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 5分钟

电子计算机的装配与调试技术 篇3

【关键词】计算机 装配 调试

组装技术是将电子零部件按设计要求装成整机的多种技术的综合,是电子产品生产构成中极其重要的环节电子,设备装配的目的,就是以合理的结构安排,最简化的工艺实现整机的技术指标,快速有效地制造出稳定可靠的产品。所以电子设备的装配工作不仅重要,也具有创造性,是制造世界上一流产品的关键之一。调试则是按照产品设计要求实现产品功能和优化的过程。掌握安装技术工艺知识和调试技术对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都是不可缺少的。

一、计算机主要元器件的选购与安装

(一)网卡的选用与安装技术

1.网卡的选购。制作工艺网卡属于电子产品,它的制作工艺主要体现在焊接质量、板面光洁度。好的电路板焊点大小均匀,焊脚干净,焊接质量良好;劣质网卡会出现堆焊或虚焊等现象,焊接点看上去不均匀,有时可以看见细小的气眼。晶振材料好的网卡选用优质的晶振,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进一步增加。劣质网卡的准确性不高,极易造成传输过程中的数据丢失的情况。

2.网卡的安装。打开机箱,将网卡插入机箱中对应的插槽内,使网卡平衡地将网卡向下压入插槽中,直到网卡的“金手指”全部压入插槽中为止 。用螺丝将网卡固定好,并观察是否发生了错位。

(二)调制解调器。需要掌握调制解调器的选购、安装和调试方法

1.调制解调器的选购

调试内置的硬件安装与声卡的安装类似,在关机情况下,将机箱后面板上PCI插槽边的档板用尖嘴钳拆掉。

2.安装。在安装ADSL Modem之前,电脑中需要安装好网卡。准备网卡在需要安装ADSL Modem的电脑上安装好网卡。安装ADSL Modem 用一根电话线将来自于信号分离器的ADSL高频信号接入ADSL Modem的ADSL 插孔。再用一根一端连接ADSL Modem的10BaseT插孔,另一端连接电脑网卡中的网线插孔。

二、电子计算机装配与调试要点

(一)装配时的注意事项

1.不损伤产品零部件.装配时,防止由于操作不当,造成损坏所安装的零件。

2.注意电气性能电器连接的导通与绝缘,接触电阻和绝缘电阻都和产品性能、质量紧密相关。

3.保证机械强度产品组装中要考虑到有些零部件在运输、搬动中受机械振动作用而受损的情况。

4.保证传热、电磁屏蔽要求某些零部件安装时必须考虑传热或电磁屏蔽的问题。

(二)系统的装配方法

1.系统优化。通过对系统进行“开启”、“禁用”,选择菜单和放弃一些不必要功能为代价,并重新分配硬件资源用以提高系统整体运行速度。系统优化可以加快开机速度.也可以美化视觉效果使程序比较有序运行,速度比较快,垃圾文件能很快清理,可以更好的保护计算机。

2.系统的备份与恢复。备份前,要转移或删除页面文件,关闭和删除暂时不需要的临时文件,扫描磁盘和整理磁盘碎片,可以将硬盘中的系统分区备份成映像文件,如果出现系统崩溃文件会恢复系统可以将整个硬盘备份成映像文件存储在光盘、移动硬盘或U盘中实现整个硬盘的恢复,也可以在局域网环境下可以实现对多台电脑进行批量备份或恢复。

3.装配工艺流程。主要是自动装配虽然可以不受各种限制,灵活方便而广泛应用于各道工序或各种场合,但其速度慢,易出差错,效率低。自动装配一般用于半自动插件机和自动定位机等设备。自动装配和手工装配的过程基本上是一样的。自动装配要求限定元器件的供料形式,整个插装过程由自动装配机完成,元器件装配的一系列工艺措施都必须适合于自动装配特殊要求,对于被装配的元器件,要求它们的形状和尺寸尽量简单一致,有互换性等。对于手工装配没有什么限制,也没有什么根本差别。总装的一般顺序及对装配件的质量要求。 电子整机总装的一般顺序与备组成部分装配件的装配质量是相关联的。因此,在总装之前对所有装配按技术要求进行配套和检查。未经检验合格的装配件不得安装,严格遵守总装的一般顺序,防止前后顺序颠倒,注意前后工序的衔接,遵循准备、装联、调试、检验的顺序。每个装配工人完成各自负责的操作项比并按规定顺序把机件传送给下一道工序的装配工人继续操作,形似流水般不停地自首至尾逐步完成整机的总装的作业法。

三、试方案设计

(一)基本调试

能够优化系统状态;使用网络监视器监测网络状况;掌握网络配置与性能关系。

(二)系统调试

1.系统软件调试。能够对操作系统、设备驱动程序 进行安装,用软件测试计算机部件,建立建立系统备份,掌握微型计算机常用操作系统的基本命令,调试外部设备的安装和设置方法,用相关软件清除病毒和预防病毒,并且有能够快速故障的能力。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机房环境、电网电压、温度湿度的要求要达标,做好机房管理和防止网络防病毒。

2.系统维护。对系统设备的维修,需要选择元器件进行替换或替代元器件替换或替代知识。同时利用新知识、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解决问题计算机领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爱平,赖欣.在JSP中调用JavaBean实现Web数据库访问[J].计算机时代,2007,(01).

[2]仲伟和.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

[3]马国财.基于JSP技术的MIS系统中复杂查询器的设计与实现[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

[4]李佳.基于JSP技术的网页自动生成工具的实现[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9,(03)

[5]朱海泉,李兵.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

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 篇4

1 项目情景设计接近生活工作实际

根据课程由传统“知识导向下的学科体系”向“实践导向下的工作体系”转变的需要, 结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课程教学与职校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的需要, 以任务驱动、行为导向、工学结合为出发点, 创新教学模式, 并依据增强动手能力知识够用原则, 让学生先做后懂,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 数字电路制作与调试课程就设计成了由交通信号灯故障报警电路制作与调试、抢答器电路制作与调试、显示器电路制作与调试、数字频率计电路制作与调试、数字钟电路制作与调试等具体项目组成的项目教学课程体系。学生学习过程完全融入到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 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 学习兴趣也随之不断加深。

2 教学实施过程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2.1 认真编制学案

项目课程学案通常由任务目标、课前准备、制作器材、任务实施、结果分析及评价活动等五个部分组成。任务目标确立教学任务达成目标, 是以制作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工作任务, 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课前准备阶段着重包含知识储备, 资料查阅两项内容。学生被分成学习若干小组, 一方面突出团队协助精神, 互助学习, 另一方面, 通过学生查找工具书籍及网上资料过程, 提升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制作器材应根据实训室条件予以配置和准备;任务实施由子任务串接而成, 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分步骤实现;结果分析与评价活动充分体现知识的积累和职业素养的培植过程。

2.2 注重两个环节

(1) 电路图、接线图绘制环节

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发现, 将电路原理图的绘制以及电路接线图的绘制作为学生必须完成的一个动手训练任务, 之后学生在实训阶段的电路接线正确率和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使学生自然地增强了学习本门课程的自信心, 学生从中对电路的认识和理解也不断加深, 学生的绘图技巧及经验得到逐步的积累。

(2) 电路的制作与调试环节

本步骤是学生最能体会感性认知的重要阶段。学生在上个环节中已对电路获得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在本环节就是电路产品的实际制作过程, 主要突出技能和实践性要求。根据实训室配置条件以及教学的灵活性因素, 一般使用数字电路实训箱或者是直接制作相关产品来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电路的制作过程应条理清楚。首先最主要的不能疏忽的一步是用万用表对所需的连接线进行测量, 剔除存在问题的连接线;其次按照信号的输入输出方向顺序连接线路, 最后才将电源线和地线连接妥当。如果是采用制作产品方式, 就要注意制作工艺的要求, 如焊接工艺、电路板制作工艺等。

电路的调试过程通过“望、闻、问、切”, 方法实现。首先是“望”, 要观察电路板的焊接或插接如何, 成熟的电子产品一般都是连接处出了问题;第二是“闻”, 就是通电后听电路板是否有异常响动或味道, 比如不该响的响了, 该响的不响, ;第三“问”, 比如结果不正确, 该显示的不显示或者显示不正确, 首先要注意的是电源正确与否?是多少?有什么问题?第四““切”, 检查芯片是否插牢, 有先不易观察的焊点是否焊好, 接通电源后触摸芯片是否发热等。一般调试前做好这几步就可发现不少问题。调试从电源开始入手的, 先局部 (单个芯片或单元电路) 后整体, 先静态后动态, 经过测量——调整—一再测量——再调整的反复过程完成。

2.3 评价分析

首先是认真记录实训结果和数据, 其次是对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一些重要的相关理论知识点。作为知识拓展部分, 请同学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归纳和总结, 消化在实训过程中没能及时理解的原理性知识。

评价体系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两个方面。过程性评价应包含工作态度的评价、工作过程步骤与方法评价、知识的应用评价等;终结性评价应包含项目所涵盖的应知部分的评价、应会部分的评价以及对产品的评价等。评价应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评价。

3 探索与分析

3.1 小班化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发展目前仍然存在设备资金投入不够的现象, 加上技能型教师师生比矛盾明显, 所以在采用项目式教学时分组数目少, 多个学生共用一台设备的现象极为普遍。虽然给学生提供了团结互助、讨论分析的平台, 但是设备少造成部分同学存在依赖性, 缺乏独立工作能力。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模式是在讨论课时即采用小班化形式, 每班不超过24人, 在实训课时做到每人都能安排了一台设备独自完成相关学习任务。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 技能水平提高明显, 另一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变得公正、透明、简单可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激发, 师生之间的互动显得张弛有度。

3.2 实训设备及原材料的保障

由于小班化的要求, 一方面除了需要足够数量的实训设备外, 另一方面对实训原材料的数量要求也大幅度提高, 使得项目课程各项任务的落实有了充分的保障。学生在课前调研准备阶段就对实训设备和原料做好计划方案, 便于项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实施。

3.3 突出过程考核评价

新的评价机制应突出素质为核心, 能力为基础的培养目标, 重点突出过程性评价, 提升学生的素质休养和团队合作能力。在过程性评价中包含工作态度的评价、工作过程步骤与方法评价、知识的应用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以及老师的评价等。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整个学案的过程中, 如三分钟演讲、电路图绘制、电路制作与调试、知识拓展分组讨论、自评互评与展示等环节进行评价, 另外课前准备报告和实训报告也是重要的评价考核部分。

以上所做探索分析, 本人已逐步应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之中, 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技能操作水平提高明显, 学生不仅具备了较高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在素养方面也得了到显著的提升。当然, 探索之路仍然曲折, 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 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数字电路调试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司淑梅.科技信息2009年21期

[2]高职院校《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模式探讨.卢永芳.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6月

[3]项目教学法在数字电路课程中的应用探索孙飞职业时空.第7卷第1期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竞赛总结 篇5

平塘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信息专业部 韦发帮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作为中职电类专业一个竞赛竞赛项目,历年来的州、省、全国中职组电类专业技能大赛中参加的人数都较多,本项目竞赛主要从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电子产品装配、电子线路的分析、电子产品检修几个方面考核了学生的综合技能。

平塘县2015年学生技能活动月于5月在我校隆重开展,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作为电子信息专业部开展的竞赛项目之一,现就整个竞赛过程总结如下:

一、本项目竞赛规程严格按照省、州级别的学生技能竞赛标准施行。认真组织学生学习竞赛规程,组织学生报名,强化学生技能训练。

二、项目共26人参赛、选拔出20名学生参加决赛;通过决赛,评判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优秀奖3名。

三、组织赛事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一)、做得好的方面主要有:

1、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树立了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3、老师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学习层次,为以后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提供了依据;

4、从竞赛中培养和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正面的宣传了本专业部开设专业的优势,向学生直观的展示了学习的方向;

6、本次竞赛为以后组织师生参加不同级别的技能竞赛提供参考,为今后的赛项奠定基础。让老师明白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用“脑”和“心”训练,改变“笨”练和“盲”练现象。

(二)、不足之处在于:

1、极少数学生认识不到位,态度不端正,竞赛时出现迟到现象,赛场上不够严肃认真。在比赛中存在产生放弃的念头;

2、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过于肤浅,影响着技能操作环节的效果;以至于同学们虽然赛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但并未赛出理想水平。

3、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创新思维(从竞赛项目任务的创新考题部分得以体现);学生职业素养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管理中出现很多问题,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4、专业实训室建设达不到专业建设的要求,满足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常态化训练;

(三)、今后打算:

1、深入解读历年州技能大赛方案,提前组建技能训练提高参赛队,研讨培训方案,提前安排有经验的参赛指导老师精心指导,提前策划好校内技能大赛,以练代训,提高技能水平。

2、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以“学中教、学中做、做中学”为教学原则,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注重学生的严谨思维能力培养和5S操作规范的学习。

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 篇6

关键词: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技能竞赛;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6-0112-03

“技能竞赛”是衡量中职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中技能大赛成果在彰显学校办学实力、加快学校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专业教师在训练过程中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专业技能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自2009年以来连续担任了我校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六届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技能竞赛的辅导工作,辅导训练学生参加各级别的“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技能竞赛。以下笔者结合辅导技能竞赛的经验,谈谈在“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技能竞赛训练中应采取的策略。

一、“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竞赛项目的特点及任务分析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竞赛是以工作任务书的形式命题的。这种以任务书的形式出题是由“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转向教学实践的探索。教学评价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而是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操作标准与工作能力要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对学生综合实际能力的考核。竞赛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竞赛规定的工作任务。

以2012年佛山市中职技能竞赛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竞赛规程为例,规程要求选手根据工作任务书、电子产品电路原理图、元器件清单、主要元器件及电路功能说明等文件,使用仪器、设备和工具,独立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1)选择电子元器件。根据工作任务书设定的电子产品和功能电路,从赛场提供的电子元器件中识别、选择、检测电子元器件及功能部件。

(2)电子产品装配及检测。按照工作任务书中电子产品和功能电路原理图,在赛场提供的电路板(PCB板)上焊接及安装电子元器件及功能部件,完成电子产品装配(其中部分元器件的封装采用贴片焊接形式)。使用设备完成电路检测、有关参数的调试、性能测试,编制装配工艺卡片。

(3)测绘电子电路原理图。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4728-2005(2008)(IEC 60617data base)中规定的图形符号〔Protel DXP 2004提供的图形符号与GB/74728-2005(2008)(IEC 60617data base)不一致时,选手应自制符合国家标准的图形符号〕,根据电子电路的实物(提供一块已装配元器件并具有一定功能的单元电子电路模块外,还提供一块与单元电子电路模块相同的双面PCB裸板)绘制电子电路原理图及有关元件的PCB封装。Protel DXP 2004软件环境采用中文版。

(4)书面解答与上述实际操作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

另外,几乎每年的市赛、省赛和国赛的竞赛规程都会有所改变,竞赛的内容也会作一些变动,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和参赛选手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要能适应各种竞赛情况的变化。

二、技能竞赛选手的挑选

(一) 参赛选手应具备的素质

挑选选手时应着重考察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要求学生对竞赛项目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强;

(3)动手操作能力强;

(4)思维要敏捷,应变能力强,要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5)要有竞争意识;

(6)心理素质和竞赛临场发挥能力要强。

(二) 竞赛选手的筛选

对于技能竞赛学生的选拔,确实是个难题,学生选拔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竞赛的成绩。对此,笔者就近几年技能竞赛学生选拔的情况来谈几点看法。

1.进行细致调查,划定人选范围

在挑选竞赛选手时,笔者听取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的意见。全面了解各电子班学生的动手能力、心理素质、学习态度等,通过对多方意见进行汇总后,初步确定符合竞赛要求的学生名单,以此作为竞赛选手的选拔基础。

在此基础上,首先在每个电子班挑选3~5名学生进入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专业社团学习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与学生细致交流。笔者与每个参加训练的学生进行面谈,强调参加技能竞赛对学生自身的好处以及学校对技能竞赛选手的一些特别政策,讲清楚竞赛训练过程的要求和有关安排。

2.选拔宜早不宜迟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不同于其他项目的竞赛,需要进行大量的系统训练,时间跨度大,训练强度大。从训练内容上看,基本上按基础性训练、拔高性训练、强化训练几个部分层层递进。而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基本上为两年,第三年在企业顶岗实习。鉴于此,技能训练社团的组建适宜在高一阶段就开始抓。通过训练,一方面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竞赛,另一方面,也使参加专业竞赛社团的学生在技能上有长足的进步。

3.落实淘汰机制

专业竞赛社团的淘汰机制必须严格执行,学生入校第一学期可以多招收一些社团成员,以后每学期按一定比例淘汰一些不合竞赛要求的学生,主要通过日常训练表现、技能进展情况,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淘汰。

三、开展有效的技能训练

(一) 根据市赛、省赛和国赛的竞赛规程要求,拟定训练计划,精心设计训练任务

进行竞赛训练首先要明确竞赛的内容与要求。市赛、省赛、国赛的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究竟比什么?对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方面的考核要求是什么?怎样装配?有没有设置故障让学生维修?所有问题,都需求指导教师去研究解决。

在进行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训练过程中,多训练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电子制作产品,如音频功放电路、流水灯电路等等,这样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需求和动手实践完成任务的动力,并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全面,我们将竞赛任务细分为若干个要点和难点,并抓住竞赛的要点和难点,教师在设计每一次的训练任务时将其中的几个要点和难点贯穿在其中,这样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很好地完成训练目标。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任务难度要把握好,应循序渐进,不要在一个任务里包括太多的知识难点,防止任务太难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注重对细节的训练,根据几年的比赛经验可知,能不能取得好的成绩关键在于细节。因此,教师在设计训练任务时要特别注重学生在细节方面的训练,每个任务都要有特意安排的细节训练内容。经过这样的训练,能让学生养成细心看题、认真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作风。

(二) 注重训练方法,强化要点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合理应用任务驱动法。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竞赛项目是一个常规项目,佛山市技能竞赛一般安排在每年的一月份。如何有效地在赛前训练好参赛选手,笔者认为辅导教师要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设计任务和完成任务后的评价上,而不是一味地教学生怎么做,要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想办法, 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这就要合理应用任务驱动法。

在设计好任务书后,教师将其交给学生。教师主要观看并记录学生的焊接和装配工艺、操作规范、动作要领、装配顺序和质量、完成每一个步骤的具体时间等。教师将这些内容和数据进行整理归纳,等学生完成任务后再进行总结。总结学生的缺点在哪里,哪些方面还要加强训练。需要特别强调两点:第一,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第二,要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些能力包括理解题目要点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等。

(三)冲刺深度技能

技能竞赛是以“工作任务书”的形式发下来,选手首先要读懂任务书中的要求,才能确定任务,否则,将会被淘汰出局。因此,训练学生对任务书所描述的要求进行理解,并能发掘其中隐藏的细节,是技能竞赛能否取得胜利的必备条件之一。如何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工作任务书”中的工作任务与要求?平时学生就要多做不同类型的训练题。我们设计了不同类型与要求的任务书来训练学生。通过训练,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教学就有成效。

(四) 科学地进行评价

教师先对任务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自己记录的内容和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这里要求辅导教师要结合不同的训练内容、不同学生的个性,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方法。当任务完成得很差,学生自信心受挫时,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当任务完成得很好,学生有骄傲情绪时,教师应该以批评指正为主,从细节上找问题,要求学生将任务完成得更完美。

值得一提的是,对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严重错误或缺点要重点分析、讲解,不要让同样的错误重复出现。要求学生对每次任务完成过程中发现的好的解决方法、没有注意的细节问题、出错的原因等进行简单的分析,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指出对方存在的问题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自己解决该问题的好方法。

(五) 参赛选手心理素质训练

心理素质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心理状态,以适应技术和身心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心理训练中,应训练什么,采取什么办法,都必须考虑个体现有的心理特点。有的需要采取自我控制训练,有的则要求采取激发性训练,有的需要两者结合。心理训练内容方法的选择,不仅要以个体心理特点为依据,而且要以个体在不同时间内的具体心理变化为依据。人的心理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进行心理训练应考虑这些特点。心理训练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克服心理障碍并锻炼心理素质,达到良好的竞技状态。笔者注重对选手进行竞争性训练。根据竞赛要求,总时间为4个小时,在训练中,对于同一个题目,至少安排选手做两遍,要求选手以比赛的心态进入训练当中,每一遍都对选手进行计时和评价,然后对每遍所用的时间和完成情况做比较。通过反复的训练,使选手一走进实训室就处于竞技状态,当选手真正步入赛场时,不会因为过于紧张而丢分。

抗挫折训练在训练的后期,可设计几个难度大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的任务,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让学生知道出现这种情况怎样处理。要求学生不能因为任务难度大而放弃,告诫学生要尽自己的能力完成可以完成的内容。因为比赛时难度大不是对某个选手而言的,大家都有压力,这时就看谁能坚持到底,谁的自信心更强,谁完成的内容更多。还可在任务设计时故意设置错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错误并自己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竞赛中出现意外情况时不会紧张,知道怎样应急处理问题。

最后是正式比赛前的心理辅导,任何人进入正式大赛的场合,都会出现一些赛前紧张和焦虑。笔者通过放松练习、注意力转移及音乐调节等方法,合理消除学生的这种不适,使学生对面临的比赛任务有清楚的理解,充分客观地估价自己的力量,增强争取胜利的信心。

四、技能竞赛训练的总结与思考

(一)充分运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过几年的技能竞赛训练实践,笔者发现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工作责任心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发现,学生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这些方法有时是教师也想不到的。每一年到训练结束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些学生的技能水平往往会超越教师。

(二)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

技能大赛不同于专业实践课的教学。提高技能训练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要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技术过硬的指导教师队伍。要想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大的提高,还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

(1)任课教师要有实践经历和丰富的大赛经验,要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有大量的训练资料,学校可根据教师的个人特点、专业特长以及参赛类别等情况,选择责任心强、理论及技能水平高的教师指导技能大赛;

(2)学校要做好教学任务的安排,竞赛辅导教师最好是专职的,学校要作好后勤保障,如资金保障、学生生活保障等;

(3)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专业教师到高职院校进修学习,拓宽教师的专业知识面,提升理论和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利用假期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省、市技能培训,组织专业教师去企业生产实习。

(三)竞赛选手的梯队培养

通过几年的技能竞赛实践,笔者对参赛选手的梯队培养有一些自己的见解。我们每年参加佛山市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技能竞赛需选派两名选手参赛,如果两名选手都是第一次参赛的新手,在赛场上往往会产生紧张、焦虑、急躁的情绪,从而导致竞赛成绩不理想。如果两名选手都是已经参加过一次竞赛的老选手再次参赛,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参赛经验,不至于再出现紧张、焦虑、急躁的情绪,但这样的选手会认为自已有了参赛经验而产生骄傲的思想,会因此而目空一切,轻视对手,导致竞赛的成绩也不一定很理想。如果我们选派的选手采取一老一新的梯队组合,竞赛成绩往往较为理想,所以我们在培养参赛选手的过程中应该要注重新老结合,以老带新,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老选手能把参赛的经验一届一届往下传,指导老师的训练指导工作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 李关华,聂辉海.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备赛指导(中职电子电工项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电子电路设计常用调试方法与步骤 篇7

1 电子电路设计的原理

电子电路的设计工作具有相关的工作原理和原则, 需要遵循一定的制度和规律进行相关工作的设计, 以此实现对工作体系的完善性需求。首先, 电子电路的设计工作原理要求, 设计的相关内容需要符合整体性要求, 在实际的设计工作当中要针对电路工作的各个节点进行监督与功能实践。其次, 设计的工作要保证具体功能的落实, 针对每个电路的工作职能进行细致的划分。再者, 应当进行电路设计的最优化选择, 保证电路设计的稳定性和完善性, 在实际的工作应用中具备可靠的特征。最后, 应当实际的考量到市场经济的价值和效益需求, 进行性价比的研究分析并最终完成设计。

2 电子电路设计的流程

电子电路的设计工作流程比较复杂, 具体的工作内容也具有较高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在实际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 应当重视对设计目标的确认, 在具体工作中明确电子功能的设计。针对电子产品的核心功能应用进行整体的考量, 设计的电路能够符合单一操作的要求, 进行优化的职能选择。在设计形成初期进行整体研究, 包含对电子电路的测试实践。重视对电子电路的调试和功能定位, 保证未来工作进行的顺利要求。重视电子电路功能的设计才是保证产品能够高效率工作和服务的基础, 也是确认核心功能和辅助功效的重要工作内容。实现设计初期的检查和测试, 能够保证设备未来使用的优越性。

3 调试仪器概述

具体的电子电路设计功能测试与调节工作要求的比较准确和细致,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汇总需要进行相关仪器的使用和完善, 避免当中一些环节出现问题。在调试仪器使用的过程中涉及到众多的零部件, 包含万能用的工具表, 显示波动幅度的器械, 以及信号发出的设备等。针对具体的调试工作进行观察, 玩能用的工具表主要是为了测量设备使用期间的电流量和电压力, 以及存在的电阻等元素。显示波动幅度的器械主要是为了更准确的测量信号, 关注波动变化。信号的发出设备是为了在监测过程中收集信息, 确定监测工作准确性和保证基本交流。

4 电子电路调试具体流程

电子电路的调试工作可以划分为诸多细致的流程, 在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整体工作的完善和优化。调试的工作需要进行电路的线路监测, 在实际的工作验收中观察通电的效果。调试的工作还需要确保对电子设备的功能监测, 保证实际的工作过程能够正常的运作, 充分实现对信息传播的要求。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要进行电源的调试, 减少工作阻碍, 进行指标的规范和数据的验收。除此之外, 调试工作还可以划分为两种方式, 分别是整体和分区域的调试工作。细致的划分主要是为了给保证验收工作的严谨性要求。最后需要针对环境进行监测, 考量实际工作需求进行优化处理。

5 调试工作需要重视问题

在调试工作进行过程当中还需要重视对工作细节的优化处理, 保证人员施工的科学性安排,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需要进行设备功能的优化, 确保功能的准确性要求。重视对细节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在调试的信息记录中掌握数据中存在的差异, 为维护系统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也有助于及时的解决系统工作出现的问题。除此之外, 还需要认识到系统调试工作反复执行的重要性, 针对测量工作进行反复的操作才能够保证电子电路的设计符合实际生产需求。

6 结论

综上所述, 本次研究针对电子电路设计的相关工作展开分析和研究, 希望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掌握实践的工作经验, 在未来的电子电路设计工作当中采取先进的科学手段, 实现对相关工作内容的整合, 满足时代发展的进步要求。在传统电子电力设计的相关工作基础上实施切实有效的完善策略, 保证基本工作的流畅性原则, 在实施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相关设计工作的管理, 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进行不同线路的测试和验收, 保证电子电线设计工作的优越功能。重视对电子电路工作的设计工作, 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进行调试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进一步促进我国现代化生产效率的提升。

摘要:本次研究的主题是探讨如何在电子电路设计的工作中进行相关的调试, 针对常用的普遍调试方法和步骤进行讨论和分析, 希望能够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管理模式, 完善当下的工作流程。本次研究以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入手, 在了解和掌握相关工作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相关设计流程的拟订。关注到实践工作的需求, 进行调试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 需要掌握调试仪器的相关概念, 在具体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实现对细节工作的设计和部署, 满足实际的生产工作需要。本次研究通过对实际电子电路设计工作和调试工作的分析与研究, 掌握了基本的工作流程内容, 也在工作的内容中找到了一些可能产生问题的因素, 并积极的关注和解决, 希望对提升我国电子电路设计工作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电子,电路设计,常用,调试方法,步骤探讨

参考文献

[1]许小飞, 方桦.电子电路设计的原则、方法以及步骤探讨[J].电子制作, 2016 (10) :45.

[2]丘嵘, 涂用军.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设计的关键要素及途径与方法——以“电子电路调试与应用”课程为例[J].职教通讯, 2013 (12) :5-8.

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 篇8

一、电子电路的调试

一般的测试的步骤和方法如下:

1.不通电检查 (1) 检查连线电路安装完毕后, 不要急于通电, 先认真检查接线是否正确, 包括错线、少线、多线。多线一般是因接线时看错引脚, 或者改接线时忘记去掉原来的旧线造成的, 在实验中经常发生, 而查线时又不易发现, 调试时往往会给人造成错觉, 以为问题是由元气件造成的。不论用什么方法查线, 一定要在电路图上对查过的线做出标记, 并且还要检查每个元件的引脚的使用端数是否与图纸相符。查找时最好用指针式万用表的“R×1”, 或用数字万用表的“X档”。 (2) 直观检查直观检查电源、地线、信号线、元件引脚之间有无短路;连线处有无接触不良;二极管、三极管、电解电容等引脚有无错接;集成电路是否插对等。

2.通电观察把经过准确测量的电源电压加入电路, 但信号源暂不接入, 电源接通之后不要急于测量数据和观察结果, 首先要观察有无异常现象, 包括有无冒烟, 是否闻到异常气味, 手模元件是否发烫, 电源是否有短路现象等。如果出现异常现象, 应立即关断电源, 待排除故障后方可重新通电。然后再测量各元件引脚的电源电压, 而不是只测量各路总电源电压, 以保证元器件正常工作。

3.分块调试调试包括测试和调整两个方面。测试是在安装后对电路的参数及工作状态进行测量, 调整是指在测试的基础上对电路的参数进行修正, 使之满足设计要求。分块调试包括静态调试和动态调试。

(1) 静态调试静态调试一般指没有外加信号的条件下测试电路各点的电位。如测模拟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数字电路的各输入、输出电平及逻辑关系等, 测出的数据与设计值相比较, 若超出范围, 则应分析原因进行处理。

(2) 动态调试动态调试可以利用前级的输出信号为后级的输入信号, 也可利用自身的信号检查功能块的各种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包括信号幅值、波形的形状、相位关系、频率、放大倍数、输出动态范围等。模拟电路比较复杂, 而对于数字电路来说, 由于集成度比较高, 一般调试工作量不太大, 只要器件选择合适, 直流工作状态正常, 逻辑关系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一般是测试电平的转换和工作速度。把静态调试和动态调试的测试结果与设计的指标作比较, 经深入分析后对电路参数提出合理的修正。

4.整机联调在分块调试的过程中, 由于是逐步扩大调试范围, 故实际上已完成了某些局部联调工作。下面只要作好各功能块之间接口电路的调试工作, 再把全部电路接通, 就可以实现整机联调。整机联调只需要观察动态结果, 即把各种测量仪器及系统本身显示部分提供的信息与设计指标逐一比较, 找出问题, 然后进一步修改电路参数, 直到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为止。调试过程中不能单凭感觉和印象, 要始终借助仪器观察。使用示波器时, 最好把示波器的信号输入方式置于“DC”档, 它是直流耦合方式, 同时可以观察被测信号的交直流成分。被测信号的频率应处在示波器能够稳定显示的范围内, 如果频率太低, 观察不到稳定的波形时, 应改变电路参数后测量。例如, 观察只有几赫兹的低频信号时, 通过改变电路参数, 使频率提高到几百赫兹以上, 能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稳定的信号并可记录各点的波形形状及相互间的相位关系, 测量完毕, 再恢复到原来的参数继续测试其它指标。

二、系统的精度及其可靠性

测试系统精度是设计电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测量电路的精度校准元件应该由高于测量电路精度的仪器进行测试后, 才能作为校准元器件接入电路校准精度。例如, 测量电路中, 校准精度时所用的电容不能以标称值计算, 而要经过高精度的电容表测量其准确值后, 才能作为校准电容。对于正式产品, 应该就以下几方面进行可靠性测试:抗干扰能力;电网电压及环境温度变化对装置的影响;长期运行实验的稳定性;抗机械振动的能力。四、电子电路的故障分析与处理在实验过程中, 故障常常是不可避免的, 分析和处理故障可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处理故障的过程就是从故障现象出发, 通过反复测试, 做出分析判断, 逐步找出问题的过程。

三、调试中应注意的事项

在调试过程中, 自始至终都必须具有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当出现故障时, 不要手忙脚乱, 要认真查找故障的原因, 仔细分析作出判断, 切忌一遇到故障, 解决不了问题就要拆掉线路而重新安装, 或者盲目的更换元器件。因为即使重新安装, 线路的问题可能依然存在, 何况在原理上, 问题并不是重新安装就能够解决的。再则, 重新安装而找不出原因, 会使自己失去一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 要认真查找故障原因, 仔细分析判断, 根据原电路原理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调试过程中, 要注意安全, 接线、拆线和仪器仪表的连接一定要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 注意仪器仪表电压电流的量程, 彻底杜绝人身事故和仪器仪表损坏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 我们即可对于电子设备等进行调试, 通过调试过程, 使电路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要求, 使系统能够正常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慧玲.电子技术实验低频、高频、数字、集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毕满清.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3]王廷才, 赵德申.电子技术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陈梓城.电子技术实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5]陈梓城.电子设备维修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 篇9

“万兽之王”的制作

Power Tech竞赛的材料板是一块长、宽、厚分别为21厘米、15厘米、0.3厘米的高密度板,为了减少同学们的加工时间,锯缝要尽可能少一些,可以参考以下设计图。

“万兽之王”总装

1.安装6个活动关节

“万兽之王”共有6个活动关节,前腿关节2个、后腿关节2个、后轴关节2个。后轴关节采用塑料圈固定,其他关节采用螺丝与塑料管固定。

2.检查关节的活动情况

整体安装完成之后,用手轻轻拨动F级齿轮,检查调试机器人活动关节(卸下电动机才能进行调试)。

3.通电检查

调试正常之后,轻轻安上电动机,固定调试用电池盒(2节电池盒),进行通电试验。

4.安装触控器支架和触控器

当机器人运动情况正常之后,更换竞赛电池盒,安装触控器支架和尾巴,安装触控器。

5.安装机器人外观

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 篇10

二十一世纪, 是信息化的时代, 计算机的使用为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提供了一定的方便, 使信息传播更具有高效性。在进行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 一些影响使用功能的问题将会困扰着使用者。影响计算机正常使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 我们必须保证在计算机出厂之前, 进行一定的调试工作, 使故障率降到最低, 对于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软件及配置系统的优化设置。保障计算机在基本的寿命范围内, 为使用者提供简单、快捷的服务模式。

2 计算机调试的主要内容

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功能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 计算机的调试工作是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对于计算机的调试工作来说, 其主要包括着以下的内容, 即计算机自身软件的调试应用、高安全系统及低安全系统的功能优化。计算机的软件调试又将分为几个部分, 分别为计算机的运行操作系统的调试, 辅助设备的驱动安装与相应的配置, 磁盘的基本属性, 使用的软件及设置BIOS系统, 系统的重新设置等等, 以这几方面为重点, 进行计算机软件的调试。计算机调试的目的是为了使整个系统的故障率减少至最低, 使各方面的应用功能与程序处于最良好的运行状态, 使使用者的工作效率提升, 获取信息效率增强。

3 计算机调试的研究背景

对于二十一世纪来说, 计算机已经遍布于各个生产领域, 对于各个单位来说, 其已然成为基本的办公必备品。使用者通常对于计算机的操作熟悉, 而对于计算机的理论知识缺乏, 因此, 一般的公司将会设立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计算机的调试工作, 主要负责计算机的整体组装、系统的升级与重建、故障的及时维修等等方面的内容。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使计算机领域又有了新的突破, 使其更加的高端应用。对于原有的技术人员来说, 其专业水平将很难去解决新的故障问题, 已经不能适用岗位的需求, 这将会影响到公司的工作效率, 一旦产生故障, 将会出现很多猝不及防的问题, 所以, 在此时代背景的要求下, 我们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改善当前不利状况。

4 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对策研究

4.1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不适宜, 专业培训甚少。4.1.1存在的问题:对于计算机调试工作人员的学历要求, 国家职业标准相关的文件表示, 为初中毕业或者同等学习即可, 所以, 不难看出, 整个行业的学历要求较低, 文化知识水平很难适应计算机调试工作的发展。另外, 从业人员定期的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 在最初的职业资格证考取的过程中, 劳动部门的有关培训课程的规定为, 初级工培训时长以160标准学时以上为参考标准;中级的培训则要求在140标准学时以上为参考标准;高级的培训则要求以120标准学时为参考标准;技师级的专业技术人员则要求不少于100标准学时为参考标准, 高级技师的培训基本要求为80标准学时以上。综合我国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速度, 其学历要求以及培训时长将不能适应现今的岗位需求, 阻碍计算机调试工作的发展。4.1.2相应的对策:第一, 公司要将员工的培训工作稳抓落实, 是在工作岗位上的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可以适应当前计算机的发展, 定期进行培训与考核, 并采用奖罚制度, 使其自身技术能力能提升到新的高度。第二, 用人单位人事部门要通过激励政策鼓励从业人员进行更高层次学历的学习, 提升从业人员学历结构水平。第三, 根据单位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实际需要, 适当提高用人单位招聘学历水平要求。

4.2新老员工计算机应用能力有差异。4.2.1现存问题。对于在职很久的员工来说, 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足, 实战的经验比较多, 而对于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 则其本身对计算机的组成、硬件组装、软件组装、常见故障检测维修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缺乏的只是实战经验, 并且完全能够独立应对一些常见问题。综合以上的各种因素影响, 对电子计算机调试人员的工作提出了差异化的要求。4.2.2对策分析。为了避免增加电子计算机调试人员的工作负担, 可以有针对性的对老员工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 并通过考试的激励政策鼓励老员工主动学习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这样, 电子计算机调试人员可以将精力放在更具技术层次的硬件检测、软件使用、网络管理, 病毒防治、安全保护等工作内容方面。培训内容建议为能够识别微型计算机板、存储器、驱动器、外设及其规格、型号;能够装配微型计算机, 完成板、卡和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能够做系统, 使得计算机正常启动;能够组装各种常用软件;能够正确连接和使用打印机、扫描仪等外围设备;能够处理一些常见的异常和故障。

4.3缺乏指导性规程和资料。4.3.1现存问题。对于计算机的调试工作而言, 国家并没有出台完整的计算机调试工作样例及标准, 也就是在指导性、参考性规程上具有严重缺失的特点。对于企业单位来说往往只是关心电子计算机调试工作中的工作过程与维修的各种结果, 不注重资料的积累和规程的制定。这样的结果是, 一旦从业人员岗位发生变动, 后续接岗人员难以快速进入工作角色。4.3.2对策分析。第一, 单位制定相关的操作规程, 促进电子计算机调试工作制度化、程序化。第二, 注重岗位工作案例和经验的总结, 通过周报、月报以及月总结、季度总结等方式进行汇总, 通过分类整理, 形成指导性资料, 这个指导性资料可以提供给电子计算机调试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查询, 还可以对其他部门和人员进行自检自调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对于计算机调试工作来说, 调试工作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及技术职能, 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我, 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对于计算机调试技术工作人员来说, 与医生的职能十分相似, 其针对的对象为计算机, 对于计算机的整体故障检查, 从而确定问题所在, 进一步进行维修与诊断, 将计算机的软件、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问题都能一一解决。另外, 企业对于在职的调试工作人员应该进行一定的学历提升及技术培训等;对于员工的培训工作要做到位, 要着重的对于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进行培训, 使工作人员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 使计算机调试工作更加的快捷。知识的积累也是工作人员日常需要重视的问题, 总之, 计算机调试工作将会为使用者提供方便, 促进计算机领域的持久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信息时代的蓬勃发展,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 支持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将成为适应社会的一个基本性条件之一。在正常使用范围内, 计算机一般会有3到5年的使用寿命。我们在进行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 会伴随着一些问题出现, 导致其无法正常工作。因此, 计算机的调试工作不容忽视, 本文将重点对于其所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调试技术,问题,措施,技术

参考文献

[1]王祖伟.浅议如何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6 (9) .

[2]李天飞.浅谈计算机教学现存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09 (5) .

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 篇11

1 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高职办学的需要, 学校紧密依托行业企业开发课程。电子产品组装调试与维修课程的开发和设计,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导向、能力本位”的理念, 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家担任专业委员会委员, 对专业核心课程电子产品组装调试与维修的教学目标, 能力、知识、素质结构进行论证, 不断调整, 使之更加符合市场需要, 充分体现出其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重点, 以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 以真实电子产品为载体, 以电子产品组装调试与维修的实际生产过程为教学行动导向, 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式课程教学。

2 教学内容设计

2.1 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1) 课程能力目标紧随实际岗位需求。

通过对行业、企业的充分调研, 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工作任务分析, 结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确立课程的职业

(2) 课程组织体现工作过程。

依据课程能力目标, 在借鉴“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路前提下, 以现代电子企业产品组装调试与维修全过程为主线, 按其流程划分项目, 用两个载体囊括整个课程内容, 然后将与项目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融汇在多个子项目中。根据学生认知规律, 由简单到复杂, 选取不同项目载体,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环境完成项目任务。

(3) 课程内容紧随行业发展。

以培养电子产品组装调试与维修人员为目标, 分析该岗位所应具有的技能和知识, 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尽可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 注意吸收在实际工作中起关键作用的经验知识和技巧。加入智能全自动充电器等先进技术知识, 紧随电子行业发展趋势。

(4) 素质培养注重职业综合。

注重人文与专业的结合, 在专业教育中贯穿通识教育, 在通识教育中也渗透专业教育, 重视做人做事的教育, 把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过程中, 注重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搜索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时将项目计划书、总结报告、组装调试报告、维修检测报告等文档的撰写也纳入到教学内容中, 力争全方位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型人才。

2.2 教学内容的选取

该课程选取了HE6105型示波器和快达DZ-2-48型智能全自动充电器两个真实的电子产品作为课程教学的载体, 将课程分为示波器整机装配、示波器检测与调试、示波器故障分析与维修、智能全自动充电器的安装调试与维修四个部分, 前三个部分围绕HE6105型示波器展开教学, 第四部分利用学生在前三部分中学习的组装调试与维修技术借助智能型全自动充电器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与提升。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如表1所示。

在项目一中主要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特殊元器件的检测与焊接, 制作单根导线和排线, 后续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导线的损坏都能自己维修与维护, 整机装配主要是给学生一台完整的示波器按照要求装配, HE6105型示波器是一台用于学生教学的单踪模拟示波器, 电路是由九块板子组成, 依靠导线连接, 虽然在精度上不能与现在的数字示波器相比, 但是对于这种项目式的教学比较方便, 模块之间依靠排线连接, 通过拆装学生不仅学习了装配的知识, 同时也清楚了示波器内部信号的走向;项目二中掌握示波器各部分电路中电压和波形的检测, 用所学的原理分析检测数据是否正确, 并且学习示波器的调试方法;项目三中主要是使用学生在电子元器件焊接与工艺课程上所焊接的电源电路板、垂直放大电路板、同步信号产生电路板以及扫描信号产生及放大电路板, 把这些板子分块装入示波器内部进行调试与排故, 排故的内容一部分是根据学生在调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故障现象进行分析与讲解, 另外一部分是老师统一设置典型故障, 学生练习排故;项目四中主要是学生独立完成智能充电器的安装调试与维修, 不仅可以对之前所学内容的巩固, 而且因为之前的示波器是模拟的, 可以利用智能充电器对数字方面进行补充与提升。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查阅资料, 分组讨论, 训练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通过项目式教学使学生掌握真实产品的安装、检测、调试与维修的任务执行能力, 使学生在团队合作、职业意识、安全意识方面得到提高。

3.1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强化理论联系实际, 因此, 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强调实践性。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就必须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该课程以项目导向方法为主, 灵活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1) 项目导向法。

教师将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交给学生, 由学生自己完成工作。其工作过程一般包括: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检验成果和评估总结。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改变教师单项传播的呆板, 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发挥了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中,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 精心选择真实电子产品为项目载体, 把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项目中去, 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 既掌握了知识, 锻炼了技能, 同时又学会了撰写项目工作计划、工作记录和总结报告等, 职业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2) 问题引导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好奇心, 增强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难易程度, 学生接受水平, 教师设计不同的问题, 要求学生思考或讨论, 然后通过提问或自愿回答检验自学效果,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给出较合理的答案, 并且要求学生课后再次进行归纳总结, 以作业形式上交。

(3) 实物教学法。

以电子产品组装、调试与维修过程中常用的工具、材料、元器件、电子仪器仪表和电子设备等实物为内容, 具体讲解他们的作用、检测、加工和使用方法, 并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练掌握。

(4) 分组教学法。

对于较复杂项目, 将全班同学进行合理分组, 一般3~4人一组, 要求每组分工明确, 每位组员根据自身优势扮演不同角色, 在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条件下, 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责任意识。

(5) 网络教学法。

组织课程组老师建立在线课程, 学生可以提前认识课程学习目的, 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自主学习等;同时, 通过先进的网络媒体等技术, 改变了以往只在课堂教学、交流, 只有书籍查询资料的传统教学手段。

3.2 教学评价

该课程的考核改变了传统的考核方式, 采用项目式的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内容分为11次考核, 分别是导线加工与整机装配、主机系统的检测、垂直系统检测与调试、同步电路检测与调试、扫描信号发生器及放大电路检测与调试、整机系统检测与调试、电源电路板调试与排故、垂直系统板调试与排故、同步电路板调试与排故、扫描信号发生器产生及放大电路板调试与排故、智能充电器安装调试与维修。这11个项目的考核采用如表2, 考核时不仅考核学生的完成任务和操作技能, 而且还考核学生的职业道德、学习态度、操作规范等, 并且设置了一个加分项, 加分项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创新、能够主动帮助别人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从考核表中看出, 每个项目的考核分为自评占30%、互评占30%、教师评价占40%, 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客观性, 同时学生也学会了如何去正确评价。

4 教学效果

该课程的改革已经实施了四届学生, 学生对于该课程的评价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学到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也可以学到团队合作、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等。利用真实电子产品进行教学, 能够更贴近企业的需求, 进入企业从事电子产品组装调试与维修岗位时能够更快胜任, 同学们希望在该课程的维修部分增加课时, 有更多时间让学生学习排故, 在排故中能过真正学习到维修的方法与技能。

5 结语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通过对电子产品组装调试与维修课程的改革, 通过项目式的教学与考核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该课程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 为学生今后在岗位上更好服务社会提供保障。

摘要:电子产品组装调试与维修课程是基于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就业分析进行改革的一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专业核心课程, 以真实电子产品作为教学载体, 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通过项目式的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培养了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 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获得学生、同行与企业的一致认可。

关键词:电子产品,教学改革,项目教学

参考文献

[1]何杰.基于电子产品组装项目式教学方法改革与探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2 (2) :93-96.

上一篇:《广东蚕业》征订启事下一篇:金属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