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标语的人性化

2024-10-21

交通标语的人性化(共5篇)

交通标语的人性化 篇1

摘要: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的设计实践, 从乘客的角度来发现我们设计中仍存在的不足, 关注乘客的生理、心理、人文等方面的需求。从地下环境空间心理学来分析乘客的行为特征, 力求给乘客营造一个功能合理、接驳方便、流线便捷、环境良好、安全舒适的人性化交通空间环境。论文通过对与乘客关系最为密切的地铁车站与其它交通方式的接驳、车站内公共区平面布置、影响乘客行进的站内垂直交通、站内空间环境、以及无障碍设计等方面进行人性化设计, 并积极采取措施, 使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 达到通过人性化的设计手法来体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目的, 并为车站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人性化设计,交通接驳,交通组织,公共区,无障碍

1 引言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 各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人口迅猛增长, 从而导致各大、中城市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交通问题。轨道交通具有快速、准点、运量大、舒适等特点。基于此, 修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成为各大、中城市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同时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过程中, 应坚持将乘客需求放在首位, 以乘客为中心, 从乘客的角度来发现我们设计中仍存在的不足。为此, 在对最能反映人性化设计的站内公共区平面布置、站内垂直交通组织、站内环境设计以及地铁与其它交通方式的接驳等方面的车站建筑设计中采取措施, 实现让乘客出行更便捷、更舒心的目标。

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交通接驳

城市轨道交通实现与其它交通方式的便捷接驳是车站人性化设计的重要体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要根据地铁车站的区位、服务对象, 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地铁与城市公共交通客运供需体系, 提高轨道交通的吸引力。在地铁车站周边合理设置各类交通衔接设施, 综合考虑地铁与步行、非机动车、城市公交、私家车、长途汽车以及火车站、机场大型交通枢纽等各种交通方式的接驳, 以引导乘客快捷换乘。

2.1 与行人的换乘

步行是短距离出行最基本的方式, 改善步行条件将有助于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公共交通系统中, 步行起到了短驳和换乘的作用, 是地铁乘客进行换乘的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设置行人过街天桥、过街地道等设施, 为乘客创造一个安全、便捷的步行环境。在与大型商业、公共建筑、大型枢纽连通的车站, 还可以设置自动人行道等设施, 为行人乘坐轨道交通提供方便, 保证行人换乘的安全性、通畅性及舒适度。

2.2 与非机动车的换乘

非机动车在城市交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非机动车的换乘客流来源一般在距车站500m~2000m的范围内[1]。在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规划中, 应考虑在车站附近设置一定规模的非机动车停车场地或设施, 以方便市民换乘城市轨道交通以到达目的地。其停车场地应结合车站出入口周围的用地和建筑物情况进行设置, 这样方便乘客在较短距离内实现换乘, 节省换乘时间。国内大部分较发达城市已建立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可在地铁车站出入口附近设置网点, 方便市民及外地游客的出行 (见图1) 。非机动车停车场的设置, 有利于乘客利用非机动车进行二次换乘。

2.3 与机动车的换乘

机动车与轨道交通的换乘包括公交车、出租车以及私家小汽车。常规公交线路及站点, 应尽最大可能与轨道交通线路衔接起来, 以地铁线路为轴线形成“鱼骨”结构网络, 并且调整与轨道交通线垂直的公交线路, 使公交车站与轨道交通车站紧密衔接, 缩小换乘距离。在规划设计时, 将公交车站设置成港湾式停车站, 尽可能靠近地铁车站出入口, 并分别留出一定的集散及缓冲空间。公交站场宜置于离地铁站点200m范围内[2], 并应建立便捷的人行通道。

在私家车与轨道交通衔接规划中考虑在城市外围区合理配置社会停车设施, 形成“停车+换乘 (P+R) ”模式, 为私家车提供方便的换乘条件, 有利于轨道交通吸引大量原来使用私家车出行的客流, 降低道路机动车交通量, 缓解中心区道路压力。

只有轨道交通与其他出行方式密切衔接, 实现“无缝衔接和零换乘”, 才能有效提高轨道交通的辐射吸引力及客运功能。

3 有效、便捷的站内交通组织

地铁车站的主要功能是有效地做好客流组织, 使乘客能够安全、便捷、舒适地乘降和换乘。所以,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应坚持将乘客需求放在首位。站内交通组织的人性化, 主要包括站厅、站台公共区合理的交通流线, 站内垂直交通设施、换乘流线等细节。

1) 公共区的布置尽可能使乘客使用便捷、顺畅。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客服中心、安检应结合客流流线及楼扶梯的方向合理布置, 使车站公共区的功能分区明确, 减少客流进、出站流线的交叉。

2) 影响车站内乘客行进的垂直交通设施主要是公共区楼、扶梯的布置及其数量, 其数量和宽度按照远期或客流控制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控制。根据《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13) [3]规定, 每座车站应至少有一个出入口设上下行扶梯, 站台至站厅应至少设一处上、下行扶梯。与老版规范相比, 增加了自动扶梯的数量, 这也正是从国家规范对设计提出的人性化的要求。有些城市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 为了提高车站的服务标准及水平,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车站出入口及站内均设置了上、下行扶梯, 进出站客流均可乘坐扶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 但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3) 对于换乘站而言, 车站内的换乘设施 (楼、扶梯及通道) 的通过能力除应满足远期换乘客流量的通过能力, 应尽可能的适当加大换乘楼梯、换乘通道的宽度, 以确保换乘区域流线顺畅、便捷以及满足高峰时组织单、双向客流的可行性。

4) 针对车站主导客流行为特征的差异化设计

针对不同的主导客流构成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和需求, 对车站设施配置标准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会对车站建筑设计产生较大的影响。如与长途客运站、火车站、机场形成换乘的枢纽站, 乘客携带物品较多, 对车站环境较为陌生, 通行速率较低, 对人工服务需求比例较高, 对建筑空间环境有视觉通畅及空间尺度上的需求。另外, 对于以上、下班通勤、休闲、商业为主导客流的一般车站, 乘客行为特征却有着较大的差异, 乘客对车站环境较为熟悉, 能够较快适应局部设施故障, 携带物品很少, 通行速率较高, 对车站辅助功能需求较低, 对车站空间的文化氛围无特殊的要求。上述两类车站对车站通行服务设施的需求是不同的, 因此, 根据不同类型车站主导客流的不同行为特征, 对自动扶梯、楼梯、检票机、人工客服中心和出入口通道等站内通行设施的配置标准应有差异化的设计。

5 车站内部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还反映在舒适度和识别性方面满足乘客的需求。车站室内装修是车站设计的点睛之笔, 可结合车站的结构型式、功能定位和周边环境进行装修设计。由于地下车站内部空间形体比较单一, 站内空间环境设计更多依靠的是装修的变化。在有限的单一空间内, 应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达到变化的目的, 或者利用装饰材料的不同机理组合, 显示其空间形态的变化。有些车站通过主体结构型式的变化使地铁车站内部空间显得更加丰富, 例如车站公共区采用中庭的设置, 将站厅站台空间有效地连通, 使整个公共区空间更加的宽敞, 乘客置身其中不会产生压抑感。对于一般形式的车站, 车站空间布局确定之后, 可结合既有空间进行因地制宜布置一些绿化、小品、灯光、文化墙及色彩变化等, 营造人性化的室内微空间, 使室内空间变得更加舒适宜人。如一些特殊车站, 车站上部为广场或绿地, 在车站顶板设置天窗 (见图2) , 可结合周边的景观环境, 将阳光、绿化等环境引入车站内部, 不仅节能环保, 而且还大大改善了车站沉闷、压抑、单调的空间环境, 为乘客营造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现如今, 城市轨道交通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 它更多的折射出了一座城市背后的文化。地铁是现代科技的产物, 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见证, 地铁空间设计与城市文化相结合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含义和美学价值。目前, 部分城市在进行地铁车站装修设计时, 多结合本条线路在城市中的敷设路径, 将车站的装修风格与各车站周边的人文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 从而使站内环境为外部环境的延续。

6 车站标识及导向设计

标识及导向系统是体现地铁车站信息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利用简单的文字、图形、色彩等措施组成指示标牌, 设立在醒目重要的位置, 把最全面、最清晰、最易懂的车站信息提供给各层次的乘客, 使乘客能够有效、便捷、轻松的阅读信息, 从而得到指引。为了更好地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效率与服务水平, 地铁站内交通导向标识系统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完善:站外导向标识、站内导向标识以及站内外导向系统的合理衔接。

1) 站外导向标识主要是起到指引、确认的作用, 一般设置为地铁指示牌、与其他交通的衔接换乘指示牌等。建议在车站500m左右至车站出入口增设连续的导向标志牌, 将外部乘客有效的引导至地铁站进行乘车。

2) 站内导向标识主要是引导乘客上、下车, 进、出站等一系列的行为, 也是目前设计较为侧重的地方。站内标识要做到连续、间隔均匀、指向明确。导向的信息量要少而精、简洁而明确、重点突出, 使行人在短时间内快速判断自己的行进路线, 避免拥挤、盲目寻找以及从众行为的情况发生。

3) 站内、外导向系统的合理衔接是导向设计容易忽略的地方。乘客在地下空间内方向性较差, 结合人的心理特点, 乘客在陌生走行环境下心理是紧张、慌张的。例如在选择出站路径时最容易发生行走折返、重复询问等现象。如在付费区流线范围外的合理位置以及非付费区每个出入口通道口增设导向信息栏 (见图3) , 尽可能全面的反应每个出入口地面周边的道路、建筑物、换乘接驳信息, 乘客可以根据其信息选择最合理便捷的路径[4]。

一个人性化的标识导向设计可以大大方便乘客的出行, 能够帮助乘客正确快速的识别并到达目的地, 有助于形成地铁车站内良好的的客流秩序, 同时也是消防灾害情况下乘客安全疏散的重要保证。

7 无障碍设计

地铁车站的无障碍设计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更能体现现代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城市轨道交通中的无障碍设施, 涵盖无障碍设计的全方位。主要包括无障碍坡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导盲道、客服中心柜台等, 甚至车厢内的专用座椅和轮椅停放位等的合理设置。车站内部盲道的设置应保证其连续性并与外部市政盲道系统连接为完整的体系。另外, 还应充分考虑车站出入口、楼梯、栏杆、扶手、休息区座椅、站台候车区以及其它配套服务设施等各个部位的细部设计。车站内的无障碍设计不仅仅要考虑残疾人的使用, 还应考虑老年人、儿童、病人、孕妇等弱势群体, 以及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的日常使用。

8 结语

目前已有43个城市获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地铁出行已更多地渗入到城市居民的生活中去。车站建筑的人性化设计是设计师们永恒追求的目标, 对于大客流集散的地铁车站, 建筑设计师在创作时不仅需考虑满足地铁车站基本的交通功能, 而且还应让地铁车站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 将地铁空间与人在其中活动的感受联系起来。并关注具体城市社会文化脉络中使用者的价值观和生理、心理、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按照人的心理行为特点, 从乘客的角度去发现我们设计中亟待优化的地方, 不断的为乘客创造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 真正实现“让乘客出行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的目标。

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总结国内外成熟的建设及运营经验, 分析地铁车站“以人为本”设计的本质, 并提出“人性化”设计的取向, 为创造符合国家发展和时代需求的地铁乘车环境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晓霞, 梁青槐.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研究[J].山西建筑, 2005 (24) :21-22.

[2]利敏.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探讨[J].地下工程与隧道, 2010 (3) :19-21.

[3]GB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S].

[4]孙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标识导向系统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08 (4) :118-121.

浙江交通:信息化体现人性化 篇2

但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在杭州。杭州的大多数站牌上都会滚动显示诸如“K4距离本站900米,35路距离本站200米”之类的信息,等车的人可以轻易估算出所等的车辆何时到站,大大减少了盲目等待的时间。其实现原理非常简单:在公交车上安装GPS,GPS将车辆位置信息实时传送到公交公司的后台系统上,再由系统将信息推送到相应的站点显示出来。一个小小的信息化应用,折射出来的却是交通监管部门的人性化管理思路。

浙江有朵交通云

“老百姓都希望公共交通工具能够准点准时到达,但在中国,等车几乎是必然的。交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将等车时间由未知变为有知,化解乘客的焦虑情绪,让他安全舒适地到达。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信息技术更多地和人性化结合在一起,把信息化演变成人性化。”浙江省交通厅信息中心主任韩海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公交站点的实时信息显示屏只是整个浙江省“智能交通”的冰山一角,类似的应用在浙江不胜枚举:市民出行随时都能看到路边大屏幕上滚动显示的天气预报和时政新闻;外出旅游不知道怎么走,可以登录公众出行信息系统查询路线和实时路况;出租车上安装的GPS终端,能随时接收附近3000米以内酒店发出的叫车呼叫;物流公司想让货物顺利运到海外,可以借助国家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船民想多拉快跑赚效益,有船舶综合监管系统来护航。

目前,在浙江省交通厅、运输企业和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多方共同努力下,来自全省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系统的技术应用和数据正在汇聚成一朵“交通云”,为“智慧浙江”贡献着更大能量。

“谈到智慧交通,很多人觉得就是指传感器。实际上,传感器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真正的智慧是把数据采集回来后的综合分析处理,云计算就可以发挥作用了。”韩海航介绍,交通信息的特点是随时随地产生,情况千变万化,而且交通管理的对象基本上都是移动的。“也正因如此,交通云很有发展潜力。首先,它可以快速地提供服务,云实际上就是一种服务能力;其次,它具有快速处理的能力;第三,弹性计算是云的一大优势,例如早晚高峰时大家都会对交通信息特别关注,如果这时候发生突发事件,大家都会登录公众出行系统查询,系统正常情况下的信息访问量只有10%,但此时可能瞬间扩大到80%,交通云的弹性计算能力就可以应对这种情况。可以说,云计算对于交通信息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网络是行业运营支柱

据韩海航介绍,浙江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将“建成全面深入的感知系统物联网、建成能够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优化的基础平台、完善和提高管理机制”作为支撑性目标,最终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推动交通行业转型。他认为,网络是支撑交通行业运营的支柱。

在智能交通的建设过程中,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H3C具体参与了杭州地铁1号线信息化系统建设等项目,为网络设备的稳定安全和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针对交通行业的网络应用特点,H3C为浙江省交通厅打造了定制化的涵盖云内互联、云间互联和云端互联的云就绪网络。H3C公共事业系统部副总监徐继恒指出:“通过构建跨各交通运输行业的大型交通政务云,实现业务信息的高速流转,提供及时可靠的公众交通信息,既能提升运营效率和公众满意度,符合绿色环保的出行需求,也为国家和百姓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例如铁道部互联网售票中心在2012年春节前开通网络售票,据综合评估,因无需到窗口排队买票而减少的社会损失就达100多亿元。”

当前,随着高清视频、IP语音、公共资源平台等应用上线,交通行业面临着数据大集中带来的业务整合,如何解决快速增加的业务流量与广域网有限的带宽资源之间的矛盾,H3C公共事业系统部总监傅强给出具体应对方案:“在带宽上我们可以进行链路优化和负载均衡,同时针对不同业务,提供精细、可靠的QoS技术保证,优化带宽的运用率;此外还可以通过多路由负载分担来帮助用户缓解带宽压力。”

链接

云中的体制困惑

尽管从去年就开始筹划交通云的建设,但韩海航坦言,目前浙江省交通云仍处于技术研讨阶段,其中的制约因素主要来自于体制问题。民航、公路、铁路等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这给数据共享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我们眼下倡导的是在省市两级建立数据中心,但交通本身是一个正在转型的行业,传统的体制壁垒和理念等阻碍了信息化发展。”

此外,还有很多数据沉淀在企业里面。“这些数据可能对企业没用,但是对老百姓和政府有用,但企业凭什么把这个数据给政府?在这方面,我们需要产业政策和行业业务政策上的支持。”韩海航说。

交通标语的人性化 篇3

1.1 慢行交通相关概念

所谓慢行交通, 就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 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 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

1995年的《北京宣言: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中, 明确提出中国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移动, 而不是车辆的移动。应当根据各种交通方式运送人和物的效率来分配道路空间的优先使用权。确切地说, 就是为公共交通、自行车和行人提供优先。这可以看作是“以人为本”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发展理念的高度概括。

1.2 国内慢行交通现状

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的高速增长阶段, 为应对日益增加的交通需求, 城市道路的新建, 改造进行的如火如荼。许多城市热衷于兴建快速路、主干路, 不断去满足机动车交通的需求, 同时压缩自行车和步行道路, 以牺牲步行、自行车出行等慢行者的通行权, 来迎合机动车出行需求。作为各种出行方式中最具灵活性和最具活力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 其生存空间正被逐渐蚕食, 使得人们更倾向于借助私家车辆完成出行活动, 城市公共空间对人的吸引不断下降, 城市生活因交通方式的变化而缺乏活力和健康的特质。

目前, 中国许多城市还尚未形成完善的自行车、步行道路系统, 造成自行车、行人无路可走, 只能与机动车相互争抢道路, 互相干扰, 由此也带来了严重的机非混行的交通安全问题。如图1所示, 图1 (1) 为深圳市和平路至工业路转弯处未设人行道造成人车混行的危险情形;图1 (2) 为近日网上议论火热的“郑州最窄人行道”, 由于施工单位挤占人行道, 使人行道只能容一人贴墙通行, 行人通行只能在机动车快车道通行。

我国道路建设中诸如此类忽视行人及非机动车的案例不在少数。建设慢行城市, 人行道、自行车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必不可少, 对于行人、自行车的重视程度也一定要提高, “以车为本”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应该逐步转变。

当然, 除了以上的不足, 我们也应该看到, 近几年,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 以自行车和步行交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慢行交通系统开始逐渐受到关注。国内许多城市开始编制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慢行交通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成为国内近年来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又一研究重点。在这样的氛围下, 我国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前景应该是乐观的。

1.3 国外慢行交通现状

与我国的慢行交通发展状况相比,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于慢行交通发展的重视程度很高, 不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 很早之前便开始着手规划, 建设。下面以丹麦为例进行简述。

丹麦政府十分鼓励居民骑自行车出行。自行车成了丹麦人出行的第一选择, 整个国家人口不过500多万, 自行车拥有量就有400多万辆。与国内多数民众还停留在车 (机动车) 是人的“门脸”的初级认知阶段不同, 丹麦许多议员、内阁部长都骑着自行车上下班。

丹麦政府修建了很多自行车专用车道, 其宽敞程度足以和机动车道媲美。首都哥本哈根更是建成长达350公里贯穿全城的自行车专行道, 通过交通管制, 确保自行车道在早晚交通高峰很少遇到红灯, 最高时速可达20公里。除此之外, 城市中很多地方还建有自行车停车场, 在地铁站口、商场酒店附近甚至政府机关门前都有专用自行车“停车位”。有些自行车停车场, 甚至还是双层停车位。而在这些自行车停车场, 通常都是禁止汽车停放的。最重要的是, 所有自行车停车场全部免费。此外, 地铁和轻轨车厢上, 都有为自行车存放设计的专门空间 (图2) , 方便携带自行车乘车的乘客。图2 (1) 为丹麦每条街道上都有的自行车道, 个别路段还配有自行车流量监测器, 图中红色数字表示当天已有717辆自行车通过该路段, 蓝色数字表示自流量监测器开始使用后已有1492779辆自行车通过该路段;图2 (2) 为地铁车厢中为自行车存放设计的专门空间。

由此观之, 丹麦人对于慢行交通, 绿色出行的重视程度可谓达到了极致, 在称赞的同时, 对比我国发展慢行交通的情况, 不得不承认我们同这些国家的差距相当巨大。当然, 由于人口规模、土地面积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很多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但是国外慢行交通建设中人与城市和谐交融, 绿色出行的理念的确值得我们借鉴。

2 建设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意义

结合发达国家的交通发展历程, 以及我国目前城市交通的发展现状分析, 解决交通问题, 应该系统地考虑各种交通方式的综合作用, 单一类型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只会带来更大的交通流量和更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行效率。

在当今机动车数量大规模增长的趋势下,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要在不影响城市机动车交通系统的前提下, 通过改善市民的慢行出行环境、优化市民出行方式的结构、提升接驳城市公交系统的能力, 促使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运转效率得到整体的提升。

慢行交通是城市交通方式中的重要环节。步行交通在短距离出行、末段交通和换乘交通中, 起着重要作用。自行车交通则在中短距离出行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慢行交通提供了一个慢速和安静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工作, 能让人充分地感受城市生活的格调, 城市不再是一个快速过道, 而是宜居的家园。快与慢的多元交通方式的有机结合, 对城市发展会带来积极影响。对于城市交通来说, 因地制宜形成快速道路系统、常速道路系统、自行车道路系统、步行系统等配套合理的分层次综合道路系统, 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交通的和谐发展, 让居民有机会根据出行需求合理地选择交通工具, 发挥不同交通方式各自的优势, 交通系统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3 人性化的城市慢行交通探讨

交通的人性化, 是我们长久以来一直谈论却没有很好解决的话题。慢行城市, 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较之我国现在“以车为本”的建设理念的确是通过给予行人、自行车更多的空间尺度体现了人性化的理念。然而既然要以人为本, 我们就不应该仅仅着眼于解决“有无”的问题, 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中我们更应该将以人为本, 人性化的理念最大化的体现。因此慢行交通的人性化设计不单单是步行道与自行车道的拓宽, 还需要从系统上、功能上进行恢复与完善, 这样才能使慢行交通空间的使用者体验到城市给予他们的尊重, 从而提升慢行交通空间的吸引力。

慢行交通人性化的体现, 应从城市慢行交通的各个领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3.1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的设置

慢行交通空间内的无障碍设施主要是为了保证老人、儿童、残疾人及其他出行有障碍者户外活动的安全、自主、顺利进行而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

视觉障碍辅助设施的布设。以盲道布设为例, 应尽量保证盲道的连续性, 以直线布置为佳, 避免不必要的转折。还应确保树木, 市政设施不会占用盲道位置, 在台阶, 有起伏的路段应有明显提示信号。

信号交叉口红绿灯应设有倒计时语音装置, 确保盲人准确判断周围信息。

肢体障碍辅助设施的布设。级数较少的楼梯旁边应设有坡道, 级数较多的楼梯应设有无障碍电梯或升降平台等无障碍装置。

以上都是关注行动不便人士的基本人性化设计, 应该保证得到实现与满足。

3.2 步行道人性化设计

在以人为本的慢行城市规划理念中, 步行道的设计可谓至关重要, 体现人性化不仅仅是拓宽步行道那么简单, 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步行道空间尺度的选择。步行道过于宽敞会导致城市空间资源的浪费, 也不利于行人对于城市生活的直观感知;过于狭窄也不利于慢行交通系统的构建。因此把握步行道空间尺度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 如经济发展因素、交通量因素、行人的心理因素等。

步行道铺装的选择。步行道的铺装是直接决定步行道美观程度, 以及影响行人心情的最主要因素。步行道铺装应使行人感到美观、惬意, 还应与周围建筑格调相适应。铺装材质上, 考虑经济性的同时, 如果该处常年降水, 则应选择透水性好的铺装材质;如果该处儿童活动比较频繁, 则应选择较为柔软的铺装材质。诸如此类的因素都应进行考虑。

步行道上其他附属设施的设置。步行道上不仅应该有美观的铺装, 供人们驻足休息的设施也必不可少, 这些设施布设在什么位置, 以何种方式布设, 布设何种设施才能既满足行人驻足休息时舒适性的需求, 同时也能很好的与街道风格相融合, 做到视觉上的美观, 给予行人心理上的和谐感受, 这些因素都应考虑在内。此外, 街道上的井盖、标志牌、灯光照明系统等设施也应透露出更多的人文气息, 同时应从行人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各种情况下的实用性, 兼具美观、和谐的考虑。

3.3 自行车交通人性化设计

自行车交通是慢行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关于自行车交通的人性化设计, 不仅体现在自行车道设计方面, 还体现在公共自行车站点布置设计方面。

自行车道人性化设计。以“自行车王国”丹麦为例, 首都哥本哈根的交通基础设施充分体现了自行车交通优先的原则。在T字形路口, 铺设卵石路面, 提醒司机在拐弯时注意骑车者;在有台阶的地方, 旁边都会有专供自行车上下坡铺有减速金属条的斜坡;交叉口有自行车专用的交通信号标识, 交通高峰期自行车优先通行;在很多商场外面, 在有机动车停车位的地方, 都设有自行车停放处。哥本哈根还实行“绿色波浪”计划:在交通高峰期, 通过对交通灯的控制, 能让骑车者以平均时速20.3公里一路绿灯, 快速通行。据悉, 丹麦政府在建设自行车道时甚至考虑到了骑行时迎风和背风的影响, 并进行了设计、建设的相关优化。人性化程度之高让我们为之感慨。图3为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最近建成的自行车快速路, 横卧于水面上的车道给骑行者提供了愉悦的景观视野, 自行车道还与各购物中心主要出入口直接相连, 实用、美观、便捷, 处处都体现着人性化的理念。

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布设对于慢行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共自行车站点的人性化布设应综合考虑以下原则:

(1) 成网成系原则。租赁点的设置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出行规律, 沿主要期望线, 主要出行生成点、吸引点、公共交通换乘点等成片成网布置。强调主要公建、办公区、旅游区、公交枢纽、地铁站点与各居住聚集区的有机衔接, 使日常通勤与休闲娱乐更加便捷。

(2) 方便换乘原则。租赁点靠近市民短距离出行的起止点, 包括公交 (含BRT) 枢纽、地铁站点、公共停车场、行政办公中心、商业娱乐中心、公园、旅游区以及居住区周边。

(3) 因地制宜原则。租赁点位置的选取考虑地块的实际情况, 不影响地块开发。

(4) 景观协调原则。公共自行车租赁设施的设计契合周边景观环境, 凸显城市特色。

(5) 远近结合原则。依据使用者数量选择区域核心租赁点优先布局, 周边的小型租赁点分批实施。

除此之外, 各站点应该布置多少自行车, 才能既保证市民的随到随用还不至于造成资源的浪费, 以及公共自行车租赁的收费标准都应该仔细考量。

以丹麦为例:在首都哥本哈根, 市中心大约有150处免费自行车出租点, 费用全部由商家提供, 不需要花纳税人的钱, 商家也得以在自行车架上替自己打广告。任何人将20克郎硬币 (约合20元人民币) 放进车链上的孔眼内, 便可以使用公共自行车, 用完再将自行车锁在任何一个存车处, 即可取出硬币。此外丹麦的有偿自行车出租业也很发达, 租车点同样遍布市区各主要街道, 租车费用也很合理, 每天40到60克郎。据一项12小时为区间的调查, 一台公共脚踏车平均闲置的时间只有8分钟, 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4 结束语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对于我国当今城市交通现状而言不应该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 而到了应该逐步付诸实施的时候。我国现今所处的交通发展阶段与一些发达国家十几年前所处的情况相似, 既大肆修建快速路, 拓宽城市机动车道。而这些发达国家如今都在大力倡导公共交通出行, 慢行交通。我们可否转变观念, 不再是一味的跟随, 从现在起逐步建设慢行交通系统, 打造“以行人为本”的城市。进一步的, 既然要打造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凸显人性化交通, 那么起步较晚的我们, 是否可以将人性化做的更加极致呢?要知道人口众多不是我们忽视人性化的理由, 反而是我们更应该重视以人为本的基础。真正的人性化需要方方面面的考虑, 细节的关注, 全局的规划。但对于当下的中国最需要的应该是观念上的转变, 我们可否不再追求那些工程界的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长的跨海大桥, 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这些对于每一个国人的意义似乎都没有真正人性化的关怀来的更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李晔.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探讨——以上海市为例[A].城市规划学刊, 2008, 52 (3) :78-81.

[2]李婷婷.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规划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0.

[3]曾佳.城市慢行交通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 2013.

[4]常超凡.城市居民短距离出行行为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7.

[5]李伟.哥本哈根自行车交通政策 (2002-2016) [J].北京规划建设, 2004, 18 (2) :46-51.

[6]陆化普, 张永波, 刘庆楠.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方法[J].城市交通, 2009, 11 (6) :53-58.

[7]Jan Genl.人性化的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日本人性化交通工程设施一瞥 篇4

一、自行车专用道

日本有完善的自行车道路系统, 其自行车专用道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1970年以前, 自行车和机动车混行, 自行车和机动车冲突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造成了1.5万人死亡/年。1970年至2008年, 自行车和机动车分离, 自行车和行人混行, 自行车在人行道上通行, 随着自行车交通量增长迅速, 主要路段和关键交叉口交通量大, 自行车和行人冲突明显, 通行效率低、秩序混乱, 存在巨大安全隐患。2008年至今, 在交通量大的主要路段、关键交叉口设置自行车专用道, 实现自行车和行人真正各行其道, 并对设有自行车专有道的路段作了细节上的补充。在有“自行车及行人专用”路标指示、骑车人未满13岁、根据交通状况判断必须在人行道上通行时, 自行车方可在人行道上通行, 否则严禁自行车驶入人行道。题图中行人和自行车各行其道, 自行车在其专用车道左侧通行。

行人和自行车空间分离, 消除冲突, 保障了行人的安全;自行车靠车道左侧行驶, 与机动车空间距离增大, 保障了自行车行驶的安全。

二、停车管理

日本停车场的人性化管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车位管理。购车时必须出具拥有固定车位的证明, 同时交管部门给新车一个停车位证明标志, 以便随时检查。二是就近分散的停车原则。停车位在离住所或单位500~2 000米的范围之内。三是停车智能化。停车收费透明化, 图1中东京街头某路边停车计费器清楚地表述收费300日元/时, 超出7分钟, 应补缴费用有详细的说明;无人值守, 自助缴费;车位预告, 路线诱导, 显示空余车位数量和位置;精确诱导, 帮助驾驶员快速寻找到车位停车。

三、公共交通多路径设计

日本地铁根据不同客源, 同一线路安排特急、急行、区间急行、普通等不同车种, 做到及时分流;车站有大站、小站之分, 提高了运行效率。不同车种, 运行时间不一, 票价也不同。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 灵活地选择路径。

大阪关西国际机场到难波的南海地铁, 沿途有几十个大、小站点, 特急只停大站, 慢车每站都停, 急行介于两者之间。如南海到大阪机场, 地铁特急38分钟, 1 390日元, 指定席位;急行47分钟, 890日元, 不指定席位。这样可以将不同出行目的和选择的出行者, 以最高效率输送到目的地。

基于多样化路径选择的乘车模式, 相应有多样化票种制度支持。大阪有各种各样的车票。Pi Ta Pa信用卡、次数卡、彩虹卡、ENJOY ECO CARD、区间特别次数票等, 多样化的票价和票种, 给不同出行目的的出行者提供多样化的路径选择机会, 灵活且方便。

四、交通诱导人性化设施

1.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计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计, 保证了残疾人的出行权利。图2中左侧黄色部分为连续的盲道设计, 右侧交通标志为上坡提示, 提醒下肢残疾出行者路段有8%坡度。此外, 可以享受车站人员的引领服务、升降机服务, 保障残疾人出行。

日本道路标线种类非常多。标线的设置讲究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协调统一, 为道路通行者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无信号的交叉路口, 车道上标划着醒目的“一时停止”文字, 提醒车辆通过该路口时须停车, 确认状态安全后方可继续通行。

此外, 东京地铁开发了新型乘客标志指南系统。即深蓝色对进站或换乘的乘客提供指引, 黄色对出站和换乘下车乘客提供指引。

2. 公交车准点设计

日本的公交车站台都有时刻表, 上面精确地标明了工作日和非工作日途经本车站的公交车到达时间。

公交司机主动控制车辆的运行时间, 他们依据公交指挥系统提供的每天不同时间段车站和路段的交通情况, 预先估算靠站时的停车延误、拥堵路段的延误, 然后通过调节行驶速度, 精确控制到站时间。

陕西省赛场个性化体育标语研究 篇5

关键词:陕西省,赛场,个性化,体育标语,研究

随着陕西省整体经济的迅速发展,体育领域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国家一些重大的体育比赛时不时的在陕西省举行;省内的一些大学生比赛举不胜举,各个高校的运动会办的更是如火如荼;赛场的观众也在成倍的增加。赛场的观众为了表达自己对比赛的热情,或者表达自己对心目中的偶像的崇拜,或者表达自己对比赛结果的期盼,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等而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如语言、动作、文字表达等,从而形成了赛场文化。体育界对赛场文化的研究较多,大多研究赛场的设施、布局、安保等问题,而对观众的情绪、动机、态度研究的较少。观众在赛场中的各种情绪的表达上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敲锣打鼓是一种表达方式,大声呐喊也是一种表达方式,翻越栏杆冲向比赛场地也是一种表达方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同样也是一种表达方式。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对体育标语的研究较少,而在赛场中体育标语更能体现观众的情绪和动机。陕西省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省份,在语言上具有一定的独特之处,研究陕西省赛场个性化体育标语,对研究赛场观众的情绪波动和倾向性等赛场文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1体育标语概述

所谓标语,是用文字写出的有鼓动宣传作用的口号。好的标语让人如沐春风,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是通过应用短而精湛的语言文字,引导或者鼓励社会大众进行统一行动,达到共同目的的一种宣传方式,实际上是一种视觉语言符号。体育标语就是在各种体育文化领域,应用言简意赅的语言文字,对体育文化活动进行广泛的宣传,引导、动员广大民众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或表达大众对体育的态度、动机等综合活动的一种标语。

2陕西省赛场个性化体育标语的内容

2 . 1宣告类体育标语

宣告类体育标语是指宣布或宣告事物的变化情况。这些标语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观众对待某一事物积极向往,表达赛场观众对体育边塞的态度。如下图所示充分展现了陕西人对国力队的崇高热情(见图1):

2 . 2情感类体育标语

情感类体育标语是指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以及心理特征,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体育标语。在许多体育比赛中,我们会看到许多观众团体,这些团体在穿着上比较统一,口号一致,行动一致,他们有时是为了拥戴这个体育代表队,有时是拥戴代表队中的某个体育明星,可以说这些人群具有共同的倾向性。这种现象最突出的就是“球迷”,陕西的一些球迷,只要陕西国力走到哪里比赛,他们就会走到哪里,球队在比赛中的表现如下图所示充分体现了陕西球迷对国力队的信任和宽容。(见图2)

2 . 3暴力性体育标语

暴力性体育标语是指当事人所做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暴力倾向,在某种意义上它体现了观众对事物的不满和反抗。

2 . 4侮辱类体育标语

侮辱类体育标语是指当事人应用自身的语言措词,进行侮辱他人的行为的体育标语。无论这些语言是否真实,都具有一定的侮辱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球迷的内心感受。(见图3)

2 . 5广告类体育标语

广告类体育标语是为了达到宣传或扩大某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而张贴的标语,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赛事提供了可观的赞助费用。这些标语基本上是经过赛事组织者的同意才张贴出来的,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见图4)

3陕西省赛场体育标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3 . 1过激性体育标语

2010年8月17日,西安,北京国安队在陕西省体育场备战中超联赛第19轮和陕西队的客场比赛。陕西球迷“组团”来到现场,用持续不断的骂声干扰国安队战前的踩场训练,球迷们还打出了“绿乌龟”和“北京的王八大连的鳖,足协就是你干爹”的画幅和各种标语暗讽国安。这些过激行为确实有损陕西球迷形象。

3 . 2侮辱性体育标语

北京时间9月15日,中超联赛迎来了第16轮的焦点战役,此前一直保持不败战绩的陕西宝荣主场挑战老牌劲旅山东鲁能。凭借周海滨的梅开二度,山东鲁能客场2∶0战胜西北狼,占据积分榜榜首的位置。不过在比赛中,山东鲁能的头号功臣周海滨却被陕西球迷调侃,这种行为在赛场上对当事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3 . 3责骂性体育标语

责骂性体育标语对当事人或者整个球队的责骂,虽然这些责骂存在一定的原因,但是在赛场上出现这些标语的确对当事人或者整个球队都有一定的影响。如“王珀滚蛋”、“浐灞浐灞鲁能他爸”等标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比赛的整体气氛。

4体育标语的功能

4 . 1宣传功能

体育标语的宣传功能是指对赛事或赛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宣传。对统一目标、动员广大观众,起了很大的作用。这类标语大多数是观众自发的,通过宣传,可以使观众更能注意比赛、投入比赛, 为比赛呐喊助威,给运动员鼓舞士气,增添信心。如“狼来咧”这个标语,就是对陕西国力队马上要参加比赛而进行的宣传,告知大家,陕西国力马上要参加比赛,起到了广而告之的作用;对赛事中出现的问题,观众同样通过标语的形式反应出来,如假球和赌球事件,观众做出了及时的反应。

4 . 2动员激励功能

体育标语在完成了宣传功能后,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员激励作用,用简捷明快的语言能动员广大观众,激励观众力量朝既定的方向努力,能完成对观众感情的调动,从而建立起来统一的的道德形象,造成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如“国力必胜”“卧薪尝胆,重头再来”等赛场体育标语,充分调动了广大观众的激情,他们对国力队的期望之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泄,展现了球迷的良好形象。

4 . 3导向功能

所谓体育标语的导向功能就是通过体育标语对赛场观众起引导作用,能对赛场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与传统管理中单纯强调硬性的纪律或制度不同,它强调通过赛场事件塑造来引导赛场观众的行为,使观众在一种文化的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行为观念。在体育赛场上我们不难看到在体育标语的背后站着成千上万的体育观众,他们同时高呼体育标语, 声音整齐宏亮,行动一致,可见其导向功能的强大。

4 . 4暗示功能

体育标语的暗示功能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应用简洁、含蓄、抽象的语言间接诱导观众的心理和行为,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5结语

上一篇:微生物分布下一篇:抄表模式的优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