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自动化技术

2024-11-10

电厂自动化技术(共12篇)

电厂自动化技术 篇1

电厂生产涵盖燃料系统、汽轮机发电、锅炉、热力系统、出灰除渣、水处理、脱硫系统、配电发电系统等主体工艺过程, 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包含了过程与工厂自动化相关内容。在以往传统电厂系统控制模式中, 厂房主区热力生产通常将DCS作为控制主体系统, 并将PLC作为其他辅助系统的核心控制模式。随着自动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场总线控制技术FCS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逐步成为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伴随电厂建设逐步走向信息化、数字化, 倘若欠缺实时、可靠、准确、科学自动化平台的有效支撑, 现代化电厂生产建设便无从谈起。因此本文基于对DCS、PLC、FCS等控制系统分析探讨了如何基于工业以太网创建自动化电厂模型, 真正实现电厂的自动化发展。

1 DCS与PLC控制系统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PLC控制系统是基于工业环境专门设计的数字化电子操作运算装置, 主体采用可编程存储器进行顺序运算、逻辑运算、算术、技术运算等指令操作的执行, 并通过模拟或数字模式输出及输入, 对各类生产、机械过程进行科学控制。DCS则是CRT、通信、计算机与控制技术的有效结合, 其核心为微处理器, 通过集中各类数据通道分散点信息实现操作监视目标, 是一类数字与模拟混合系统, 其控制操作具有较为复杂的规律特性, 且可靠性较高, 具有良好的控制功能、人机交互操作接口, 易于完成系统开发、操作便利、编程简单, 体现了优质性价比特征, 因而在自动化电厂控制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PLC或DCS控制系统多由自身软件及硬件构成产品体系, 为保护市场彼此封锁, 较难实现各类不同系统的共享互联, 无法全面满足电厂信息化发展要求, 且众多的现场检测信号还会呈现一定的瓶颈现象, 引发堵塞信号问题, 令系统可靠安全性不良下降。

2 FCS控制系统技术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基于PLC及DCS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现场总线控制FCS系统逐步诞生, 体现了开放、分布、安全可靠等应用优势, 合理弥补了传统控制系统模式缺陷, 主要采用双向一对多传输且高精度、高可靠性数字信号, 令设备持续处于可控且远程监测状态, 各类用户则可按需进行自由选择。当前FCS控制系统同样包含一定缺陷, 例如通讯协议有待进一步统一、通讯速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设备连接较少且价格偏高, 对现有非智能性仪表支持力度有限等。因此该现场总线FCS控制需要同企业各类管理系统全面结合, 实现一体化管控, 才能充分发挥优势性能, 创设自动化电厂生产模式。

3 工业以太网技术

工业以太网技术主体是为适应工业环境而进行的全面改造, 包括对实时性通信、传输确定性的科学改进, 并增添了较多应用控制功能, 通过适应性流量控制、通信技术、交换技术、容错技术、信息优先级、冗余结构改进合理解决确定性问题;基于提升通信效率、软件协议解决实时性问题;基于改进结构工艺、升级元器件解决网络供电及工业生产使用环境等问题。由此可见工业以太网构建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功耗较低、传输速度快、冗余能力较强、兼容性良好、资源丰富、易于集成、灵活性高, 对各类丰富种类的流行网络协议均普遍支持, 体现了上述DCS、PLC、FCS控制系统无可匹敌的综合优势, 因此我们应将其作为理想的自动化电厂控制平台, 创建一网到底的自动化生产模式。

4 工业控制网络发展及电厂自动化体系构建

网络、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令电厂控制工业网络实现了高层次、多样化发展, 进一步推进了PLC技术的简易化、多功能、标准化、系列化、智能化发展;现场总线技术的高速化、完善化、互联性发展;嵌入式控制技术的网络化、系统化发展, 并令多现场总线的并存模式向着以工业以太网主体技术发展, 现场控制技术则以集成为主题, 体现了无线与有线控制技术的全面融合。工业以太网多重应用优势决定其不仅是底层总线网络, 同时也是全面支撑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网络平台, 可承担多重自动化电厂控制平台任务。然而由于DCS、PLC、FCS控制系统的不断完善发展, 其在多重领域的生产应用相对较为成熟, 因而电厂多重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并存应用状况无法在短期内消失。为全面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电厂建设要求, 创设一网到底管控技术, 构建基于工业以太网平台的自动化电厂控制体系则是最佳化选择。在规划电厂信息化、自动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应全面结合电厂生产过程及各工艺特征应用适应性检测、现场总线控制标准与技术, 不一味强求统一全厂现场总线应用标准, 只要建立最佳控制系统模型, 便可全面满足电厂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需求。

5 结语

总之, 面对电厂DCS、PLC、FCS控制系统应用特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基于工业以太网技术内涵、适应电厂自动化、信息化生产优势特征, 提出创设一网到底电厂自动化控制模式设想与策略, 才能科学满足电厂个性化生产需求, 提升生产效率, 实现自动化、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全面发展。

摘要:本文基于电厂生产进程控制特征探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了构建自动化电厂控制平台设想并制定了相应对策, 对提升电厂自动化控制生产效率、水平, 优化自动化控制模式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厂,自动化控制,技术

参考文献

[1]高杰.电厂自动化系统应用以太网技术的探讨[J].机械工程, 2008 (5) .

[2]杨荣光.电厂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J].科技信息, 2011 (18) .

电厂自动化技术 篇2

其次,在监控系统中,一般是采用开关进行接口控制,所以需要确保开关接口与交换的信号相对应。

虽然这种方法能直观化线路的连接,便于问题出现时的及时处理。

但是会造成接线数量过多,不利于对其中一些功能的调整,极易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

第三,在进行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和监控系统的调节中,需要重点关注自动化系统,将使用监控作为其辅助。

电厂热控自动化改造技术的应用 篇3

关键词:电厂;热控;自动化;改造技术

1.引言

在提高电厂管理水平、确保工作效率的诸多有效对策当中,热控自动化技术的引起与应用是近年来逐渐为管理者所重视并认可的重要技术,热控自动化改造技术能够在确保电厂发电系统各个环节高效运作的同时,大幅度地提高电厂的发电能力,从而为电厂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为了确保给建设项目提高更为充足的电能,电厂就要进一步地革新发展热控自动化改造技术,研究分析技术改造过程中的多方面要素与注意事项。

2.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系统稳定性影响因素较多

目前,我国电力消耗量越来越多,而且电力传输距离较远,分布范围较广,信号传输中有很多中间接口,导致现代火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的信号传输速度较慢,而且存在很大的故障离散性,因此常常出现控制逻辑混乱的现象,保护信号的耗时较长。而且,因为热控设备、电源、电缆等设备以及一些外界设备一旦出现异常,也会导致热控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设备的设计、设备安装、设备调试、设备运行、后期维护等各环节工作,确保整个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便于系统的安装、维护,能够简单的监控整个热工系统的实际工作情况。

2.2热控设备更新速度较慢,系统管理模式较为传统

目前,大多数火电厂仍然采用的是定期检修的传统管理模式,从而确保整个机组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然而,传统的管理模式需要定期对所有设备进行全面检修,这样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不符合经济性的原则。而且,一些电器元件在检修中出现故障,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威胁机组的正常运行,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机组非停事故。

3.电厂热控自动化改造技术

3.1实现火电厂单元控制机组的智能化改造

优化单元控制机组的DCS,有利于提高单元控制机组的智能化、响应性,而且DCS智能化程度、灵敏度越高,整个系统的监控能力也就会越强。在当前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落后的自动控制设备逐渐被高智能、现代化的分散控制系统取代。在现代火电厂现场热控自动化系统中,可以采用DEH控制系统以及新华DCS控制系统。

3.2对自动控制过程控制软件进行优化改造

设置自动化控制程序模块的过程中,应该对系统控制范围以及控制指标进行优化,使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高。而且,应该注意自动控制过程软件的优化设计,提高整个系统的过程控制处理能力,在每一个过程控制中能够提供显示软件、过程监视软件、控制算法软件、信息检索软件、报表打印软件、控制程序软件等服务,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电厂现场监控的应用需求。

3.3提高辅助控制系统的应用率

应加大对火电厂自动控制系统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教育以及业务培训,丰富他们的专业管理知识以及系统控制能力,充分发挥辅助控制系统的作用,不仅应用于主机控制系统中,也应该在辅助生产车间内应用。由于每一个车间的应用设备存在一定差异,配套的辅助控制系统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应接口通信协议自然会有所区别,因此应做好物理接口和设备通信协议之间的关系转换、数据转换,确保整个控制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

3.4 合理强化APS 技术,注重设备维护

APS技术也即是指火电厂机组的顺序控制系统,是实现火电厂自动化控制的重要基础条件,因此应提高相关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严格按照规定操作执行,避免出现失误,尽可能将机组停止、启动的时间减少,提高热控自动化系统的反应能力以及整体性能。其次,应重视热控设备运行、维护工作,有必要建立设备故障、检修、更换台账,详细记录每一次设备故障原因,检修的过程以及设备损坏更换的原因,确保热控设备健康、有效运运行。

3.5对热控接地系统的抗干扰水平和稳定性进行提高

热控系统的接地系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一旦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很容易造成测量精确性下降、控制系统误发信号或者设备出现临时故障,往往造成整个发电机组的跳闸。因此,提升接地系统的稳定性是提升热控系统稳定性的关键。接地系统稳定性的提升可以对电缆屏蔽层和机组振动信号柜进行防范,避免出现接地连接。在进行整套机组启动时,往往由于振动信号发生跳变,保护动作定值低于振动信号导致风机跳闸和主燃料跳闸。接地异常会造成机组事故,影响机组运行的稳定。然而如何提高接地的抗干扰能力,仍然是一个技术性难题。在设计安装的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抗干扰措施,例如强弱电分离、接地和屏蔽等措施。为了应对抗干扰检修困难的情况,要对热控系统的所处环境以及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控制,对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排查,例如对干扰途径进行阻断、对干扰源进行排除等。对抗干扰技术要进行综合性利用,提高排除干扰源和干扰途径的能力,以此来提高热控系统接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6优化热控系统的逻辑

优化热控系统的逻辑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以错容逻辑来进行热控新机组的运行检修,并将错容逻辑应用到新机组逻辑的设计中去。从控制逻辑的角度,对热控系统中的各种元器件、部件和设备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改进。错容逻辑作为一种先进的设计技术,能够有效地对逻辑产生的误动作进行控制和减少,以此来提高热控系统的逻辑。

(2)电厂要组织专门人员论证热控系统中的连锁信号取样点,对其稳定性进行论证,直至确定连锁信号取样点的可靠。电厂要采取专门措施,梳理并分析热控系统设备的定值、运行逻辑条件和设备硬件等关键因素的稳定性,对其稳定性做出评价。

(3)优化热控保护逻辑,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升级。这就需要对热控系统的延时时间、变化速率保护等进行科学的设计。要做到坏值信号剔除功能的提升可以将量程减少,以此来发挥其对故障进行诊断的基本功能。为了减少或者避免热电阻、干扰信号和接线松动而引起的信号波动以及进一步导致的热控系统故障,可以设计相应的报警逻辑程序,或者切除保护联锁信号的坏值。

(4)以专项研究的方式,来研究对仪表的周期进行科学检验的方法,以及如何对热控设备的稳定性种类进行测量。这就需要电厂相关人员对仪表的统计台账进行客观的分析和统计,包括仪表合格率、设备的损坏情况、设备的更换以及故障的原因等,对于设备的稳定性、厂家的售后跟踪情况以及设备的使用场所都要进行关注和跟进。要对热控测量仪表的校验周期进行编制以及对设备进行选型和管理,就必须以热控设备稳定性分类作为依据。

4.结束语:

热控系统对于整个发电机组的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对热控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提高,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发电厂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发电厂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背景下,更要重视热控系统的可靠性,以免造成事故。这就需要从热控的设备控制、测量、逻辑稳定性等一系列环节入手,不断提高热控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俞刚,胡伯勇,金冯梁.基于本质安全的大型火電机组热控设备可靠性管理[J].电力技术,2012(38).

[2]褚晓锐,李翔.基于可靠性的微机保护装置现场运行的抗干扰措施探讨[J].四川水力发电,2013(67).

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探讨 篇4

电气自动化是工业企业电器自动化的简称, 从上个世纪的50年代开始兴起电气自动化,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一直发展壮大至今, 现阶段石油化工工业的自动化技术以及装备技术已经取得了较为先进的发展, 并且还在进一步的扩展应用领域, 加快发展的速度。从最初的发展到现在, 短短的几十年时间, 由最初的手工操作到连续工艺, 带给工业极大的发展进步。工艺发展的同时对生产的稳定性也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 仪器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由于自动化专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宽广, 应用的领域也相对较为广阔, 在闭环控制到全面的自动控制方面均采用DCS。DCS普遍应用在化学工业中, 控制水平有了较快的提升, 现已采用了多变量复杂控制技术, 其蓬勃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现今生活中到处可见自动化的身影。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工业规模进一步扩展, 对化工行业来说, 自动化技术的要求更加严格。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化工技术的发展, 使得电器自动化技术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1 工业电气化自动生产在化工行业的应用

1.1 先进控制的应用

先进控制 (APC) 不同于常规的单回路控制, 它具有比常规的PD更好的控制效果, 由于技术含量更为丰富, 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 也就没有得到普及应用。

1.1.1 先进控制的特点

先进控制可以对那些常规控制无法进行控制或控制效果不够理想的工业自动化过程实施控制, 化工生产的生产过程相对较为复杂, 在自动化实现中很难建立起数学模型, 而且应用预估控制技术还大大降低了对数学模型在精度方面的标准、要求, 因此采用先进控制可以弥补常规控制所满足不了的要求。相较传统的PD技术, 先进控制可以进行模型的控制, 对模型采取预测控制、推断控制, 并且正逐步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先进控制还能对多变量耦合、控制变量、被控变量及进行大时滞等进行约束, 具有处理复杂的多变量控制的特点, 它依靠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是先进控制得以发展的平台。

1.1.2 先进控制的内容

化工行业采用过程辨别技术来确立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动态的数学模型来表征实际的过程, 由多个输入、输出变量质检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控制。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过程中对变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及软件的测量等必须具备有效性、可靠性, 因为现场的数据在采集的过程中会受到噪音的干扰, 必须进行滤波处理。先进控制需要对不可测量的变量数值进行适时的计算。智能控制系统是先进控制的热点, 包括:专家系统、神经网路以及模糊控制等。生产过程的监督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故障诊断通过专家系统可以完成与人工操作同样控制的效果。化工企业大多是进行滞后大、非线性的模糊控制, 需要用神经网络完成复杂且多变的模式、联想的预测及记忆等。这种技术与模糊控制结合使用, 可以替代仪表对分线性对象进行生产的疑难、复杂的控制。

1.2 现场总线的应用

1.2.1 现场总线的出现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造成了化

工工业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它是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应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FCS) 具有全数字的多点通信、对现场的设备状态可进行控制、开放性的相互操作, 成为化工行业基础自动化系统建设中主要的发展方向。由于DCS技术性能可靠、软件丰富、功能完善, 客户通常会选择使用, 它担负着化工企业生产过程控制的主要任务, FCS技术因存在网络冗余性问题引发可靠性相对较弱, 功能没有DCS完善, 市场上的应用没有DCS广泛。

1.2.2 现场总线的特点

现场总线式主要应用于智能现场设备与自动化的网络控制系统之间的连接, 它通过网络技术有机整合了控制系统与现场通信网络。现场总线具有互可操作性、互用性及系统开放性, 具备智能化、系统结构分散性的技术特点。

1.2.3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优势

现场总线系统在化工企业中应用能够将初期的投资及安装费用减少, FCS的硬件投资额相比DCS系统的要低。FCS技术设置结构简单, 室内设备少, 可以在一对双绞线上挂接众多的仪表、设备, 减少了电缆、桥架及槽盒的用量, 将基础投资减少的同时还减轻了人员的工作量, 减少了一些设计安装的程序。在后期的投资方面也有益处, 一旦情况发生变化, 可以在旧电缆上进行就近连接, 无需增设新电缆, 大大节约了电缆施工费用。FCS技术方便管理人员进行生产现场、自控设备运行状态的及时查询和控制, 确保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及有效性[1]。

2 火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

石油工业在勘探石油-开采石油-加工石油这一系列的过程中, 都离不开电气设备。电气设备为生产提供了动力和控制, 石油石化行业对生产过程中的电气产品要求相对特殊。石油石化行业应用的电气设备大致上可以分为电动装置、电加热装置及控制系统三大类, 能用到40多个电气设备产品。石油石化行业不仅需要先进的工艺等技术因素, 还很注重原料及装备, 不仅仅只有机械设备、反应设备为石油石化企业提供生产的动力及控制, 许多的电气设备也都投入了应用。目前许多的大型化工企业都已经建设了自备电厂及厂用变电站[2]。

2.1 电气自动化技术系统的优势与特征

电气自动化系统为火力发电厂的服务运行提升了效率, 人们逐步加大了对自动化电气系统的监控研究, 就是要将自备电厂的低压用电电气系统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加以控制、保护。目前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优势方便了对其进行集控管理, 简化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将火力发电厂的信息化发展、自动化服务运行水平大大提升了, 并且保证了电气控制生产的安全性、可靠性。火力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存在一定的复杂繁琐特征, 因为布置设备和总体数量都相对较多, 在安装阶段需要将他们分散的设置在不同的配电室、电动机主控中心, 需要安装较多的电气元件, 系统需要承载的信息量较大, 操作不方便且维护检修困难。控制方面来讲, 电厂的应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备主体时要和DCS系统进行连接的, 因此将DCS控制模式进一步的完善, 确保系统能够可靠、高效的进行系统联网。对正常运行操作及启停能够确保效能的基础上, 也要实现能够实时显示运行情况及状态, 方便发生事故、出现异常运行前做好防范措施并及时进行解决。

2.2 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必要性

炉、机系统的简单性控制是电厂在传统生产中集散控制的侧重点, 电气安全保护系统是可以独立运行的。厂用的自动励磁调节、切换电源等装置均与DCS系统之间存在优先的交换和信息访问量, 由于能够将整体自动化电气系统反应出来的信息量不多, 造成进行电气系统运行管理的操作人员存在很多的不便之处, 不能运用较为快捷、便利的系统操作模式, 电厂一旦发生突发的安全事故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分析并及时进行有效的解决。因此需要将电气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加以提升, 摒弃传统的一对一硬接线进行信号采集的模式, 采用较为智能的设备与现场总线技术方式有机结合, 构建并完善电力系统的综合通信网络, 切实的将自动化电气系统管理水平提高。

2.3 自动化技术系统的配置应用

智能化远程控制、集中控制以及现场总线系统控制方式是电气自动化系统配置的应用主体。智能化远程控制利用硬接线电缆将采集柜和现场的信号进行连接, 并利用光纤、双绞线等将DCS主机和采集柜进行连接, 这种方式将电缆材料极大的节省了, 简化了安装环节, 降低了操作成本, 有效降低了控制面积, 将整体系统的可靠性和智能型提升了一个较高的层次, 实现了自检、数据处理及自校正等功能。集中控制主要是通过利用现场的电气馈线设置设备的接口, 然后采用硬接线电缆合理连接集散控制系统的通道, 实施对发电全场的监控。其具有良好的维护运行效果, 较为快速的对应速度, 针对监控站实施的防护水平适中, DCS的系统成本造价也相对合理等特点。同时存在不足之处, 因为DCS监控着所有的电气设备, 一旦监控对象总量持续增加, 将会造成DCS主机冗余下降, 电缆引进的长距离性干扰同样也会影响DCS系统的可靠性。现场总线技术控制方式是信息技术、网络对现场、控制领域进行渗透的现实表现, 排除了DCS系统控制站以及相应的输入、输出单元, 实现了集散控制体系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与改变, 它利用高度分散控制功能从根本上实现了分散控制[3]。

2.4 电气自动化系统技术发展的趋势

电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实现了监控、测量、保护目标三者于一体的功能同时还将太网和现场总线技术系统一体化的网络, 运用分层分布的方式实现对整体系统的监视、控制, 将信息通信和数据采集推向了更为先进的领域, 有效摆脱了下层功能依赖上层网络和设备的硬伤[4]。电厂内含监控技术已经可以和相关类的监控系统实现良好的数据交换, 能够对电厂的运行生产进行实时的动态控制及信息化的控制与管理。ECS监控系统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操作系统, 实现控制的科学性及管理的智能化转变, 实现控制系统的一体化测量, 推动网络智能化管理综合发展。基于太网的综合优势, 电厂还将实现综合的自动系统化功能。

2.5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应用与管理

2.5.1 实现了监控运行一体化模式的转变, 使DCS系

统能够分析、汇总整体机组的信息状况和运行参数, 最大限度的将机组潜力发掘出来, 并激发了系统自身的控制功能, 将控制时进行了合理的缩减, 简化了控制系统。单元化统一火电机组方便了信息的采集和提供, 对电网的系统管理运行进行了强化,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5.2 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实时的保护、控制, 能

够尽早的发现安全隐患, 并进行合理的调整、更新, 转变保护策略, 实现防患于未然的管理目标, 保障自动化电气系统能够安全、良好的持续运行。

2.5.3 目前电气自动化系统还没有根本的满足DCS系

统进行全通信电气控制的目标。电气自动化系统和之间始终需要部分硬接线。我们首先应该解决连锁热工工艺问题, 将后台电气系统的实际应用水平提高, 并将电气系统的控制水平、逻辑, 自动化能力, 管理运行绩效等全面提升。

2.5.4 优质通用型网络结构更够提供电气系统良好服

务运营的支撑。科学的运用创新型自动化电气技术, 能够完善并保障电厂实现对现场控制设备的实时监控, 同时营造了良好的信息数据传输、汇集环境, 对电厂全集成性自动化运行目标的实现有积极的意义。

3 总结

电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对于电厂的运行起到了极大的功能作用, 极大的激发了火电机组运行服务潜力, 形成了单元控制运行模式, 对电网服务的统一管理进行了有效的强化。提高了系统管理的效率, 并对成本进行了有效的降低与控制, 有效的促进了电厂的综合竞争能力。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也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最终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全局自动化。

参考文献

[1]戴戈.工业电气自动化生产在化工企业中的应用[J].科技风, 2011, (21) :86.

[2]崔宏薇.百亿石油石化市场诱惑电气设备企业如何掘金?[J].电力系统装备, 2010, (4) :26-29.

[3]杜晓伟.论火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建设[J].价值工程, 2012, 31 (7) :127.

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优化改造 篇5

摘 要:在新世纪中,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自然少不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完善,其中电力设施作为建设中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电力以及电厂的发展中,为适应时代要求以及安全等需求,开始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当前的各项技术为其自动化提供了支持,测量的控制理论,仪表的控制系统等相关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厂热工自动化的水平,本文展开研究,首先分析其目前发展的状况,并就相关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优化改造。

关键词: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优化改造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2.191

0 引言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意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电厂热工自动化就是完善电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电力行业借助技术发展的契机,大量的引入电力产业高新设备,尤其是热工自动化设备的引入。就我国目前电厂热工的发展卡可以发现,基本已经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在自动化技术的支持下,对于电厂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较少资源消耗,同时又能够保证安全生产。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水平,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创新,希望能够利用新技术实现热工自动化技术的改造。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电厂的发展,不断的改良相关技术,其中在发电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自动化发电技术。

我国关于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以及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我国的电厂热工生产中。我国在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所以也导致了该技术在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发展较缓慢。

面临这一机遇与挑战,我国开始积极改进。就当前世界上发展的先进技术进行引进。我国的发展历程主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当时在电厂开始引进设备,并相应引进了新技术。在设备以及技术的支持下,我国的该项事业取得了极大地发展。并且在发展后期,为了保证设备的使用更新以及技术更新,也不断的引进高技术人才,在人才引进的基础上,进行设备维修以及更新等。随着发展,我国的科技实力增强,并且也把新技术开始应用于电力领域。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善为电厂热工自动化提供了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改革就是其开始引进DCSC技术,并把其应用于电厂的热工自动化,不断的实现自动化技术的系统改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实现改革的全覆盖,还有一部分老电机组,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安全可靠性以及设备可控性等方面。

电工热厂自动化的发展过程实际就是传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结合发展的过程。并且在当前发展新形势下,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实现更新,想着安全化、高效化以及高准确度、高稳定性方向发展。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中面临的问题

关于电厂的热工生产中往往涉及到大量的设备,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相关系统庞大,发电的过程也相对较复杂。除此之外,其生产环境恶劣,条件较差。这一系列因素就给电厂热工自动化的技术改造带来了重要一定的困难。

2.1 任务重,周期长

在电厂的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设备以及相关庞大的系统。而要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就必须在这一基础上来进行,不仅仅需要就原有的设备以及系统等进行分析研究,选取合适的方法以及技术。大量的设备以及相对较复杂的流程就大大增加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且任务相对繁重,也大大延长了生产的周期。

2.2 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革分析总结不足

由于工作人员的态度不认真,以及技术改造之后相关人员的忽视,往往就会造成自动化技术总结动作被疏漏,这样不利于电厂热工的进一步改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发展。

2.3 管理制度不完善

要进行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优化改造,就必须要有相关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的参与。但是就目前电厂的热工技术改造的情况可以发现,其存在明显的不足,不能实现对相关人员的有效管理,就其原因可以发现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技术发展以及我国的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国在电力方面也给予了极大地支持,积极推进电厂的自动化建设,希望能够是我国的电力产业发展更进一步,完善其绿色化、智能化生产,同时希望促进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改造,向着智能化以及高速化的方向发展,并能够以此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收益。本文就怎样进行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优化改造进行了探索研究,希望能够以此促进相关技术的优化改造。

3.1 确立电厂自动化技术改造目标与原则

要进行电厂的自动化技术改造,并且能够保证其实现,就必须明确其改造的原则以及改造的目标,并且以此来指导进行电厂自动化技术改造。既要提高电厂的安全生产效率,又要根据本身电厂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明确自身企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确立自己的技术改造目标。在当前发展中,应该注重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在保证其高效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

3.2 集中控制室改造

集中控制室作为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核心部分,其改造必须要相应加强,也涉及到各个方面。不仅仅要对控制盘、台实施改造,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对常规显示控制仪表进行设置,而且为了提高其性能,还应该注重采用大屏幕显示器。

3.3 应用节能环保高压变频技术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绿色经济以及资源节约,而电工热厂的发展在这一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为保证其发展,就必须进行改革以及技术改造,高压变频技术为其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3.4 优化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系统

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方面,也有其发展的方向,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朝着高安全效益、高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并且也将会设计具有较高的专业自动化控制软件应用于系统内,从而能够实现系统的优化。总结

随着时代发展,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就必须要加强电厂热工自动化的技术改造。各电厂应该就本身发展展开分析,并能够就其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的对策,从而促进电厂发展。

参考文献:

电厂自动化技术 篇6

【关键词】火电厂;热工仪表;自动化技术

引言

热工仪表是火力发电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热工仪表自动化程度高,以程控仪表、管路仪表、地表计等设备为主,通过电缆把各设备连接到一起形成回路或系统。自动化设备的使用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及可靠性,使检测调节更为便捷。因此,研究热工仪表自动化是提高电厂发电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火力发电厂系统应用现状

在自動控制的理论方面,火电厂热工自动化领域是现代化电厂应用最为广泛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很多大型企业都在努力的使企业实现数理化和智能化。SIS概念已存在10年之久,我国也已发展出一批较为成熟的SIS的开发商队伍;打破了实时数据库系统一家垄断的现象,而市场上开始逐步的广泛的应用优秀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目前SIS正在建设和已建的电厂大约在300个左右,而且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效果。但是SIS的开发和应用至今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要完善SIS的开发和应用,使之更加的成熟稳定,与DCS相比会更加的困难。控制器的性能逐渐加强,其精度和速度的提高也非常快。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需求的不断变化,将来还会出现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以节能减排方面分析,效率的有效提高以及排放的有效降低,都需要现代控制算法来实现的,所以,要不断的提高控制器的性能。

2.火电厂热工仪表自动化技术的优势

火电厂热工仪表自动化技术具有两方面突出的优势:(1)先进的技术。热工仪表技术集多项高新科技技术为一体,高新技术的应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对火电厂热工仪表自动化的现实起到重要的技术保障;(2)智能的设备。火电厂热工仪表智能化的实现主要依托于信息技术及高新技术两大高科技主力;同时,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及智能化监控技术,现实了火电厂生产的智能化实时监控管理。

3.火电厂热工仪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热工仪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推进我国火力发电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我国电力事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随着国内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火电厂提出了生产工艺及技术改革,热工仪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在这个背景下得到广泛推广,这是国内火电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热工仪表自动装置的出现使组装仪表向数字仪表发展,系统设备在效率、性能、质量方面都有很大提升。一些火电厂根据自身情况,组织技术人员研发、设置专业的小型计算机,对火电厂机组的运行善进行实时监测。值得注意的是,热工仪表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有一定弊端,如:自动化控制系统复杂,管理监控范围广,热工测量点分布不集中,安装施工复杂、周期长。因此,在应用中要注意热工仪表安装施工的完备性及准确性。

4.火电厂热工仪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技术的创新与之匹配,否则将陈旧的技术将为之淘汰。火电厂仪表自动化技术也经历了多次改进,以达到满足现代电力生产的实际需求。根据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及国内对电力的需求量来看,热工仪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三方面:

4.1 综合自动化

技术密集、数据量大、产品即产即销、资产密集等特点在火电厂生产过程中充份体现出来。因此,必须有一套科学完整的管理系统对这个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管控,即实现热工仪表综合自动化技术。由此可见,在综合自动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过程中要做到三点:(1)坚持以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目标为出发点;(2)为企业的管理业务与运转流程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3)综合火电厂的厂级监控、过程监控与管理信息等数据。做到以上三点可优化生产资源,提高火电厂经济效益。

4.2 电气热工控制一体化

现阶段,热工仪表自动化技术以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为主,总线控制系统与其他系统兼容性不是很好,导致技术工程人员对现场热工仪表难以做出准确诊断,加大了管理与维护的难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自动化控制的实际效果。因此,在热工仪表自动化技术发展过程中,要致力于电气热工控制一体化的研发。电气热工控制一体化优越性突出,采用现场总线实现了智能装置的“就地化”,接入智能传感器与执行器,减少了电缆利用的同时丰富了信息,安装与调试更方便。

4.3 高性能化

现阶段,国内火电厂应用的热工仪表自动化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人机对话界面是目前还在解决的问题之一,人机对话界面问题的存在降低了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现代火电技术的发展历程中,随着组太软件的不断创新与应用,在组太软件逐步完成的同时,各种新概念新功能也不断被引入并应用,如:实时数据库、OPC等技术的应用。PC、WinIntel结构是目前国内火电厂热工仪表自动化软件主要应用的结构,其中包括HMI及相关控制软件、流程监控软件等,为热工仪表的高性能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5.结束语

总之,热工仪表自动化技术普遍的应用与火电厂的生产和管理工作中,火电厂能否正常运转及顺利完成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和重要基础,也标志着现代电力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成绩。所以,对于热工仪表自动化技术,要不断的深入研究,加强和提高实践,将各种先进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进行整合,最终使热工仪表自动化技术实现智能化、科学化、一体化和高性能化,为火电企业的生产与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全通.自动控制理论在火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3(10).

[2]郭志安.热工仪表及自动装置系统安全操作[M].北京中国电力科技文化音像出版社, 2012.

[3]余宏.火电厂热江仪表自动化技术应用探讨[J].通讯世界,2014(9).

火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篇7

1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意义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电厂的应用, 给企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

(1) 从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 其通过网络化、数字化、 信息化三个方面对工作环境进行集控管理, 比如, 可以为企业精准地提供电量日报表、检修维护表等各类报表, 可以实现维修养护的功能, 保障电动机健康运行,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2) 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电气自动化系统除了侧重对火力发电厂自动化的监控, 还具有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备份等功能, 其监控设备能及时上报设备的预警信号及动作事件异常等情况, 从而为设备维修提供准确的依据与参考数据。 这使得操作事故、危险事件等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降低事故发生率。

(3) 降低成本。 电气自动化生产技术的应用, 使发电所需的燃料能得以更充分地燃烧, 改善了传统发电技术中对煤、油等原材料的高消耗、低利用情况, 降低了生产成本。

2监控系统存在问题以及完善措施

国内的火电厂对于监控系统的完善相对而言还是比较落后的, 主要设备采用的中央信号光子牌。 这样的监测设备对于故障信息的监测需求难以满足,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火电厂设备的运行以及使用, 也使生产效率降低, 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等等, 实际生产过程中极易发生问题。 控制系统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 在多数发电厂内, 升压站还采用着传统的按钮进行生产操作, 工作时间过长会使按钮产生磨损等问题, 导致操作失败的情况出现, 引发操作事故。 并且公用操作系统是由机组工作人员进行轮流操作, 也无法纳入DCS系统中, 容易疏忽, 导致发生操作事故。

电力自动化技术对火力发电厂整个生产过程实行有效的保护与监控, 还可以交换数据, 让火力发电厂实现信息化管理与控制, 从而完善其控制系统。

3应用配置

3.1 I/0集中监控方式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带宽一般都达到10Mbit/s以上, 使用双绞线、光纤等介质进行信号传输。I/0集中监控方式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电厂中应用的主要控制方式, 是通过硬接线电缆与集控室DCSI/0通道相连的方式实现DCS对全厂电气设备的监控。对于低压厂与高压厂用电这两种情况, I/0集中监控方式会对前者使用UT-993低压变保护测控装置进行监控;而对后者则使用UT-9921综合保护测控装置。某集中监控方案如图1所示。

3.2远程I/O方式

这种监控方式主要是针对较远的现场设立监控系统, 通过采取硬接线电缆与采集柜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电气设备的监控。 这种监控方式主要利用双绞线进行信号传输, 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电缆及安装费用。

3.3其他方式

在火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配置中, 除了I/0集中监控方式与远程I/0方式两种主要方式外, 还涉及到站控层、网控子系统等方面技术的相关应用。 火电厂后台采取的双操作员类型的监控手段就是针对站控层, 其可以很好地保护管理、维护系统、分析故障等, 通常是在站控层内设置一套UT-2000综合操作系统 (如图2所示) 。 而网控子系统采用66k V以上电压等级线路配置方式, 并配置UT-600系列控制装置。

4电气自动化应用存在问题

(1) 监控系统电源安装问题。

对于火电厂而言, 其电气设备数量比较多, 安装的位置也较为分散, 而电源又是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关键。 因此, 在对监测系统的主要设备进行安置时, 需要根据相关的国家技术标准进行安装。 当前一些火电厂监控系统的电源设置缺乏可靠性和灵活性, 可以利用双电源和无扰切电这两种模式操作, 方便且经济合理。

(2) 监控系统开关控制问题。

目前在一部分火电厂中存在片面追求经济实惠而节俭开支的情况, 监控系统开关连接太过简单, 接线数量又过多, 容易出现问题。

(3) 自动化系统有限选择问题以及收集信号的筛选问题。

在自动化系统有限选择方面, 对监控系统与自动化系统进行相关调节时, 自动化应占主体地位, 监控为辅。 在对收集起来的信号进行筛选方面, 在火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中, 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对事件与事故进行记录, 该方法会受到采样的速度以及电机内存的影响, 记录的事件与事故达不到分析要求的波形, 最终造成信号收集重复进行, 对布置电缆也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5结语

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收集电子设备的信息。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有效运行, 要求电气自动化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持续革新。

摘要:介绍火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意义, 分析现有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完善措施。

关键词:火电厂,自动化技术,意义,应用配置,前景

参考文献

[1]邓超.火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探析[J].科技资讯, 2015, (04) :42

[2]倪焱瑶, 王励策.火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探析[J].科技与创新, 2015, (13) :143, 146

[3]隋新, 王伟婷, 张国强.火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09) :102

[4]古力迪娜, 张成, 任晓峰.创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电厂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17) :163

电厂自动化的控制技术运用及发展 篇8

1 电厂自动化控制概述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已经进入我国工业生产的电力产业变得越来越关键, 其生产模式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电力控制体系本身存在着控制力度欠缺、控制问题严重的特点, 使得整个电力生产水平无法满足日益高涨的人民物质、精神和文化需求, 迫切的改变这种控制方法已成为当今人们关心的焦点。基于此, 我们下面主要针对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做了详细的分析。

1.1 电厂自动化控制技术概念

电厂自动化控制技术主要指的是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遥控技术等构成的现代化电力生产管理体系。微机保护技术作为电厂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关键, 它的不断发展使得电厂综合保护测量控制装置得到有效的改进, 逐渐实现了电力监控目标的采样、测量、控制, 而且方便了现场总线、工业以及电缆技术网络的应用, 并且实现了集成化、全面化和一体化控制, 为电厂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方便。

1.2 电厂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方案

1.2.1 按照电气分段来实现电厂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方案。

其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在基站控制层设置两个冗余系统。这一系统是由服务器、维护人员、转发工作站、转发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在这种电力控制系统中, 是以服务器作为中心来实现通信、数据处理、存储工作的;维护人员主要是针对系统中存在的异常状态进行处理, 而且进行系统维护和组态管理;转发站则是实现电厂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转发人员是为运行人员提供基础信息, 是一种人机交互的工作平台。这种电厂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主要的优点在于工作速度快、方便、实用、简单, 而且能够在简单的条件下实现电厂的现场总线布置, 且整个系统维护和管理工作方便。

1.2.2 按照工艺流程实现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方案。

这种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方案与上面所说的大致相同, 在控制层、控制单元以及分配原则上和电气分段大同小异, 都是严格按照电力生产工艺原则进行分配的, 是于生产流程密切相关的内容, 但是在生产设备的保护和监测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比如进线和低压变压器的控制上需要单独进行联网, 而且主要的控制单元上还需要接入变电组、切换屏等, 这无形之间增加了工作难度。这种电厂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有着各生产环节的关联性强、一体化控制作用明显, 可以实现快捷、便利的通信要求, 具备着可靠性强的优点。

2 DCS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件PLC控制系统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行业所采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都是以PLC作为主要的控制元件, 这些产品大多都是由生产商家进行组合、构成的, 整个系统的整体性良好, 且之间的完整性良好, 但是受到我国自动化控制规范不健全的影响, 这些设备经常因为生产商家的不同而产生信号衰退现象, 很难及时的对不同生产环节的信息量进行处理。而如果需要进行不同系统之间的互联, 则需要对软件接口进行开放, 这不仅会增大用户的投资, 一些产品的通讯速度也不尽人意, 达不到信息化电厂的要求。

3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控制技术应用分析

在FCS系统中, 信号传输的方式是一对多的双向传输, 所采用的数字信号具有较高的精度、较强的可靠性, 相应的设备处于运程监控以及可控状态, 对于用户而言, 可以自由选择设备进行互联。智能仪表的功能包括:实现通信、控制以及运算等[4]。

当前的FCS存在的缺陷有:没有统一的通讯协议, 另外, 当前的现场总线通讯速度较低, 所连接的设备也较少, 无法支持非智能仪表。因此, 工厂需要花较大资金进行非智能仪表的更换。

4 无线电技术应用分析

4.1 自组织网络。

在自组织网络中, 每台网络的设备同时也是邻近设备的路由器, 当一台设备无法同网关进行通信时, 其信号将会通过其他的开放通道进行传送。它相当于给系统提供了更多的通信路径, 提高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在网络及其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网络中的设备以及网管能够进行协调工作, 保证数据的可靠, 同时降低了功耗。

4.2 蜂巢网络。

在该模式中, 信号从一个发射塔传到另一个发射塔, 实现信号移动通信。可以通过增加发射塔的方式来扩大服务面积, 在一些偏远地区只需有网络覆盖, 就能够享受到通信服务。

5 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电厂中自动化控制技术将监控、测量以及保护等融为一体, 最终实现了现场总线技术的一体化。在监控系统时采用分层分布的方式, 提高了信息收集的水平。在未来, 应该加强系统的技术创新, 最终实现监控运行一体化。不断发挥出机组的内在潜力, 最大程度的优化系统的控制功能。就自动化技术而言, 通过计算机系统, 它可以实现实时的保护以及调整。机组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最终服务于电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当前的电厂自动化系统中, 全通信电气控制要求还无法得到完全满足, 自动化系统之间还要通过硬接线进行连接, 对此, 要对联锁热工工艺进行研究和发展, 才能有效提高自动化系统后台应用的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电厂自动化的规划过程中, 既要与电厂的各类工艺相结合, 同时也应该与生产过程相结合, 采用最为合适的总线标准以及检测控制技术。本文主要对电厂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特点、具体控制方案以及各种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 对PLC、DCS、FCS等进行了介绍, 同时对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厂中的应用进行了预测。

参考文献

[1]戴戈.工业电气自动化生产在化工企业中的应用[J].科技风, 2011 (21) :86.

[2]崔宏薇.百亿石油石化市场诱惑电气设备企业如何掘金[J].电力系统装备, 2010 (4) :26-29.

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建议 篇9

1 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火电厂中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对DCS系统的改造和应用, 这是当前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的主要方式。而自动化技术改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改造任务重, 时间跨度大, 停电间隔改造时间紧, 这些都给自动化改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当前, 我国火电厂的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 改造工作任务重, 工作人员少。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给火电厂增加了大量的工作, 于是就带来了工作任务与工作人员数量之间的矛盾。有限的工作人员无法完成任务量大的改造任务, 无法在日常工作与改造任务之间协调, 这就使热工自动化改造难以顺利进行。因此, 火电厂必须看到改造任务与工作人员数量之间的矛盾, 适当调整改造任务和日常工作, 适当减少一些日常工作, 将部分日常工作提前或推后, 以促进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没有做好危险点的分析工作。在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工作中, 许多火电厂没有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责任制, 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低, 工作随意性强。事实上, 火电厂的工作是一个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 在自动化技术改造工作中, 应制定严密的交接班制度, 定期进行危险点的分析工作, 贯彻执行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职工身上, 促使每一个职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做好各项工作, 保证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的顺畅。做好危险点的防控工作, 杜绝操作危险和隐患的产生。

3) 没有做好技术改造的总结工作。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火电厂应在每一阶段技术改造任务完成之后, 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做好总结工作, 通过总结得出宝贵的经验, 并对接下来的技术改造提出改进、优化的意见, 从而促进技术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比如说, 通过总结寻找技术改造中延误进度的原因, 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保证接下来的技术改造工作的顺畅进行, 有效保证火电厂的工作效率和安全生产。

2 完善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的建议

在火电厂的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中, 普通的热工自动化系统可以分为自检、控制、报警和自我保护四个子系统。所有进行自动化技术改造的工作人员都要以高度责任心来做好每一项工作, 有效保证技术改造的顺畅。那么, 在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中, 火电厂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努力保证技术改造的质量和进度呢?

1) 制定明确的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目标。火电厂进行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火电厂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这是宏观意义上的目的, 而要实现这一目的, 需要对火电厂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找出自身发展生产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并制定细化的技术改造目标, 从而促进改造工作的一步步顺利进行, 提高火电厂的工作效率, 提高其经济效益。就从改造目标上来说, 除了要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之外, 还要实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降低能耗、减少工作量的目的, 尽量使用最少的人力资源完成最多的工作, 不断提高火电厂的自动化控制水平, 促进火电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 在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上, 应从火电厂发展的全局出发, 制定严密的改造目标。技术改造要涵盖火电厂发展的各个方面, 最终逐步实现火电厂的全面自动化、智能化,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促进火电厂的健康发展。

2) 制定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的长期规划方案。进行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的基础是各个设备的选用, 最终要提高整个火电厂的自动化控制水平。为此, 应制定出长期的技术改造规划方案, 尽量减少重复改造的情况, 要将技术改造工作一步做到位, 减少技术改造投资, 做好火电厂的成本控制工作。因此, 无论是在设备元件的选型上, 还是在控制系统功能的实现上, 都应从长远的角度考虑, 设计出合理的长期规划方案。如果当前火电厂经费不足或是技术不成熟的话, 那么在技术改造上可以分期进行, 设计出分期改造方案, 设计出扩展性强、开放性强的技术改造方案, 最终逐步促进火电厂自动化控制水平的提高,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能耗。

3) 慎选设备。在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上, 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技术改造的成功率。一旦设备的质量不合格, 那么技术改造也就无法顺利进行, 技术改造的目标难以实现, 因此, 必须慎选设备。而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中的设备类型多、专业性强, 需要有专业人员来选择各类设备。当需要的设备较多时, 可以采取招投标的方式挑选具有相应资质、信誉佳、设计水平高的设备供应商, 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设备的市场调查, 仔细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设备, 确保设备的质量合格, 选择最优的设备。同时, 为了做好设备的售后服务工作, 应在保证设备质量和造价控制的前提下, 尽量选择国内的供货商, 与供货商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 促进设备售后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维护火电厂的权益。

4) 统一领导。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涉及到火电厂各个机、炉、电、机房的技术改造, 是一项非常系统、繁琐的工程。为了促进技术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 火电厂必须统一领导, 在厂长、总共的带领下一步步有条不紊的做好技术改造工作。首先成立一支业务水平高、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设计、安装、调试队伍, 由这支队伍全权负责技术改造工作。企业领导则为技术改造工作构建出良好的交流沟通平台, 促进各个部门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 使各个专业的人员能相互配合, 从而保证技术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火电厂进行全面的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当前形势下, 各个火电厂要立足自身特色, 制定出长远的技术改造方案, 在厂长的领导下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好技术改造工作, 早日提高火电厂的自动化控制水平, 提高机组的运行效率, 减少能耗, 促进火电厂的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火电厂规模的逐渐扩大, 其机组的容量不断增加, 热工自动化程度提高, 热工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在火电厂的安全运行中作用越来越大。热工自动化作为一项新型电力自动化技术, 它能有效提高火力发电机组的工作效率, 能保证机组的安全生产, 促进火电厂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于是, 火电厂的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成了火电厂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方式。本文分析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几点促进技术改造的建议, 以促进火电厂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刘颖超, 张聪一.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分析研究[J].科技传播, 2012.

[2]贺胜.火电厂热工自动控制可靠性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3]刘艳丽.小议火电厂自动化控制改造的有效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基于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 篇10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气系统逐步参与到发电厂的维护和管理中, 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管理成为发展的方向, 实现电、炉、机的一体化控制, 大大减少了通信接口设备, 最大效率地利用了设备资源, 减少了投入成本, 提高了工作效率。

1 电气监控系统

1.1 电气监控系统的监控对象及功能

利用电气对发电厂的分散控制系统进行监测, 其主要监控的对象有: 高压厂用工作及备用电源、主厂房内低压厂用变压器、辅助车间低压厂用变压器、发电机-变压器组、PC至MCC电源设备、保安电源 、单元程控电动机、直流系统 、交流不停电电源及公用部分等。对以上设备进行监控, 主要涉及的电气信息量含有: 模拟量有电压、电流、无功功率、有功电能、 有功功率、无功电能、频率、温度及功率因数等非电量; 开关量有开关位置信号、断路器、继电器、隔离开关及监视信号等。

电气监控系统对所监控的对象进行管理和控制, 其主要功能有对各类信号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对设备进行监视并及时作出报警; 能够利用电气进行远程的控制和操 作处理 ,并且处理的结果能够通过网络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能够进行手动和自动控制的切换; 具有人机接口及管理的功能。

1.2 电气监控系统的结构

当前, 很多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都是在传统的分散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和修改的, 通过100/10M交换机使操作人员及工程师能够对厂用电、发电组、公用等不同的元器件进行监管。

分散管理系统只能对各个元器件进行管理和控制, 管理人员之间的分工监管不同的对象, 这使得工作的效率低下, 而利用电气监控不仅可以使所有的监管人员和工程师监控所有元器件, 在特殊的情况下, 可以利用远程进行监管,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保障了整个系统的安全。其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2 升压站网络监控系统

2.1 网络监控系统的构成

网络监控系统主要由站控层和间隔层两层组成, 通过双以太网的结构, 采用光纤或电缆作为传输介质, 由于没有前置的机层, 使得整个系统能够不断地扩大, 避免了发展瓶颈。

升压站的网络监控系统通过测控网络上获取信息并上传至调度中心, 从而保障自动调度分配的需要。对于系统的站控层, 主要的作用是设备监视、控制、测量、管理, 负责站控层中的各个站点的数据传输和访问请求。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 采用TCP/IP网络传输协议, 其传输速率达到100Mb/s以上。对于间隔层来说, 主要有网络设备、测控单元及保护信息单元等接口组成, 其工作的单元各自独立, 这意味着即使站控层及其之间的网络失效, 间隔层中的工作单元仍然可进行正常的工作, 间隔层之间的网络传输介质通过屏蔽双绞线, 具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可以保障数据在复杂的磁场干扰环境下正常传输。

目前, 整个系统的硬件部分的可靠性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前沿的设备进行数据收集, 并根据系统的指示将收集到的数据存储、处理及发送至管理中心, 中心将处理过的数据以图像、声音、文字或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 以便管理人员进行查看和监控, 对于预警信号或事故信号, 及时提醒相关人员, 以便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另外, 即使网络传输的安全系数非常高, 但也不能保障网络传输不会出错, 对于间隔间来说, 它可以直接对现场的设备进行操作, 完成对断路器、隔离器等设备的 开关控制 ,起到二重保护的作用。

2.2 网络监控系统的组网方案

整个系统采用双以太网并行工作的模式, 在其设备上也采用冗余的配置方式, 两个工作站、2台打印机、2台主机、1台五防主机、1台工程师站、1台保护管理机及多个网络交换机组成。其组网方案如图2所示。

该组网方案采用开放式结构, 便于系统的进一步升级和扩建。由于采用双以太网结构, 系统数据的传输可 靠性高。通过双操作员工作站的模式, 使得双机在切换时不丢失数据信息, 对于事件的顺序状态记录时间上连续, 实现系统的真正无缝链接。

2.3 网络监控系统的相关装置

(1) 数据采集

对于信息的采集信号主要有开关量、模拟量和脉冲量3种。对于数据的采集主要按照电气设备发出信号的类型进行划分, 对于模拟量的采集主要采取定时采集、越限采集和回忆采集3种方式; 而对于开关量主要按照事件顺序记录采集和设备异常采集。

(2) 数据存储

对于升压站来说, 要对数据进行存储, 以便于进行实时管理和历史参考, 采用通用数据库工具, 便于维护和管理。

(3) 智能保护

一般的电网里都有继电器或智能保护装置, 网络监控系统中的智能保护装置主要的功能是自动发电控制和自动电压控制两部分。

(4) 顺序控制装置

对于升压站来说, 通过对断路器、隔离开关、主变分接头、电动接地开关、 无功设备等的顺序控制, 可以实现数据的完整调度, 保障整个系统的安全工作。

3 系统间的网络通信

3.1 现场总线

(1) CAN

CAN是我国电力行业比较流行且认可的一种现场总 线 ,其传输方式支持多主和单主两种, 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数据碰撞时, 采用重发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其通信传输距离最远为10千米, 最高传输速率为1Mbps。

(2) RS-485

RS-485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场总线 , 由于其简单方便的特点, 在我国应用的相对比较广泛。其缺点是当一个节点出现故障时, 整个总线将陷入瘫焕。

(3) Profibus

西门子公司提出的现场总线, 可用于实时性比较高的管理控制领域, 该总线线路越长, 其传输的速率越慢。

3.2 通信实现

由于数据的传输在总线上进行, 保障数据的可靠传输,需要通过代码的控制, 其核心代码如下所示:

4 结语

主要针对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研究, 从电气监控和升压站网络监控两个方面分析发电厂的自动化管理。由于发电厂关系到国计民生, 高效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效率, 更提高了发电厂的安全系数。

摘要:针对当前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对发电厂自动化系统进行研究。对电气监控系统的功能、监控对象和结构,对升压站的网络监控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关的组网方案,针对系统中的数据通信问题进行了研究。

电厂自动化技术 篇11

【关键词】电气二次设备;状态检修;自动化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的发展及推动下,我国水电厂从设备运行管理到控制保护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引进了先进设备及自动化系统,将水电厂各机组监控、保护、仪表等二次设备装置连接起来,建立更加完善的监控系统,这对于水电厂设备检修工作的开展是极为有利的。本文在水电厂自动化技术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电气二次设备状态检修问题,且对状态检修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同时对系统结构及功能进行介绍分析。基于水电厂自动化技术的电气二次设备状态检修,具有较强的扩展性,不仅能有效提升检修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能够使得电力系统运行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

1.电气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重要性

1.1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可行性分析

电力系统监控设备的状态是设备状态检修的基础。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监控的主要对象有:交流测量系统,通信系统,逻辑判断系统、屏蔽接地系统,直流操作、信号系统等。其中,交流测量系统中又包括PT、CT二次回路绝缘良好,良好的二次回路绝缘、完整回路;逻辑判断系统包括硬件逻辑判断回路和软件功能;直流操作系统中包括完整的回路、直流动力、操作回路绝缘与信号回路绝缘。二次设备与一次设备相比,二次设备监测主要是依靠传感器,重点对设备各元件的动态性能进行监测。因此,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更具有准确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就监控方式而言,主要采用PLC自动化监控装置对设备运行状态实施监控;对于各装置中的各种插件需利用相应的保护装置软件来检查诊断;将设备自我诊断信息通过自动化系统实时上传至系统的监控主站中,并对诊断信息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若在监控管理过程中有需要,可以通过监控主站下达遥控命令,投入或退出有关保护。

电气二次设备状态检修不仅是检测一个设备部件的好坏,它对于整个电气二次设备系统具有良好的监控和检修能力。与此同时,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的全面普及,为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和可操作基础。

1.2电气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微机技术及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为设备状态检修质量及效率保驾护航。一般来说微机系统具备较强的自检功能。当保护装置出现状况时,立马会及时的发出告警信号,以提醒设备值班管理人员对此加以处理;没有告警信号则表示保护装置处于完好状态。监控装置、保护装置的抗干扰能力较差,容易老化,其通常是由存储器、CPU、A/D转换等模板组成的,当中任何一个组成部件出现异常,都会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作;若得不到及时发现及纠正,则会出现保护装置拒动、误动等重大问题。

2.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系统结构和功能

2.1电气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系统结构

电气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系统结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机组各二次装置通过串口、前置机、现场总线技术等实现数据的实时上传,该系统与运动系统之间拥有独立的网络通道;2)根据系统自身需求,根据国际标准规范,对系统信息规范及通信标准进行相应的补充与修改;3)监控的主站系统之所以能够与不同系统互联,主要是由其自身特性所决定的,具有數据库、高级程序语言开发、商用关系数据库语言等较强的可移植性,通过软件系统具备的模块化与结构化,增强系统的扩展性能,从而增强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2.2电气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系统功能

2.2.1基本功能

电气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系统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两方面:数据采集功能和数据处理功能。其中,数据采集功能相对较为简单,是以一个终端机与各分机联系起来,然后采集分机上的所有信息;数据处理功能就更为全面具体,还包括以下几项功能:1)管理保护压板,在线监控每一套保护软压板,在该系统监控界面上,对保护软压板的投入与退出都实施图形定义;2)管理保护定值,从监控主站可人工下传和调取相应的定值命令,对系统运行中的各种数值进行实时核对;3)管理保护采样值,在终端机上可以清晰了解到电气二次设备运行情况,包括电压大小、电流和电压功率、相位角等;4)设备自检报警与保护动作报警,在系统二次设备装置中,硬件出现异常、设备出现故障时,二次设备装置会对这一故障产生相应的反应,会向系统监控主站发出报警信号,以便相关人员及时检修排查;5)故障报警,系统子站发出报警信号,将故障报文上传至监控主站,故障报文要包括故障时间、故障类型、涉及范围等内容,为故障排查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条件。

2.2.2高级功能

除了上述基础功能外,系统还具备一些高级功能,包括设备诊断和检修决策。当系统将采集到的二次设备信息上传至监控主站,系统通过故障信息提取来实施处理与分析,由故障诊断系统对设备状态进行分析,以判断故障是否存在,并对故障位置、性质、原因等进行确定,最终诊断结果将为设备状态检修工作提供指导作用。

1)设备诊断

二次设备诊断,包括以下几方面工序:第一,对监控主站获取的实时报警信息进行可靠性分析,结合设备运行情况及历史信息等,综合评价设备保护健康水平,确定设备的工作状态;第二,利用监控系统工程师站具备的控制功能,向子站二次设备装置下发控制命令,以此来明确报警信息;第三,基于其他设备产生的信息,结合设备管理者自身经验进行分析研究,以诊断各种异常出现的可能性。

2)检修决策

相较于二次设备检修的其他环节,设备检修决策过程更为简单,只需明确二次设备装置的故障点,并依据相关检修原则实施检修即可。检修决策的实施流程如下流程一般如下:根据设备故障的实际情况,按要求将需要投入或退出的相关保护填入相应的检修计划表或临检单中,在利用WEB系统MIS网络将该数据信息发送至相关科室,待各科室答复后进行检修。

3.结束语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状态检修研究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焦点,基于水电厂自动化技术的电气二次设备状态检修势在必行。实践证明它具有以下功能:1)推广性强,可以有效提升二次设备装置动作的准确率及投入率;2)在二次设备装置运行过程中,及时发现异常,确定故障点,为检修工作提供明确的目标;3)延长二次设备装置自身的检修周期,避免出现过度检修或检修不够等情况的出现,给设备设置带来破坏和影响;4)加强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很好促进安全运行水平和调度水平的提升,设备出现的异常或事故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

参考文献

[1]石慧利.浅谈电气自动化下二次设备状态调试检修[J].信息系统工程,2011(10).

[2]宁誉德.基于自动化技术的电气二次设备状态检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

电厂自动化技术 篇12

1 传统发电厂对电气的控制

1.1 DCS系统的概述

对电气系统进行监控的主要操作步骤就是根据系统的变化情况对发电机组运行的功率、电压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整, 使电力系统额运行频率和运行电压能够得到有效保证, 从而促进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在传统的对电气进行监控的系统设置中, 主要是通过1DCS系统来对发电厂的设备进行运行状况进行信息的采集和设备的调试控制。所谓的DCS, 即集散式的控制系统, 也可称之为分布式的控制系统, 与集中式的控制系统相比, 它是综合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显示以及控制于一体的高科技4C技术, 它是在集中式的控制系统构成基础上延伸和发展而来的, 其主要的效用和性能是对电气系统进行分散的控制、集中的操作、分集的管理且具有组态灵活的优势。

1.2 DCS系统的优点

DSC在我国是一种投入使用较早的电气设备, 所以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系统自身的不断完善和优化, 其在系统控制上也存在着很多的优势, 并且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其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通过技术改造和系统升级来达到对电力系统进行更优质的控制的目的。其当期的主要优点如下:

1.2.1 可靠性高。

DCS的控制结构属于拓扑结构, 结构特点是将控制功能分散到各个操作站上, 相互间既独立又相关联, 这就允许DCS在出现故障和错误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正常运行, 不至功能丧失, 保证DCS很高的工作可靠性。

1.2.2 开放性好。

DCS的设计理念是开放式的, 整个设计过程遵循标准化、系列化和模块化的要求, 加上DCS极好兼容性能和扩充能力, 可以很方便地接入新的系统, 或是卸载原有系统, 对DCS都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1.2.3 控制功能多。

DCS控制系统可以实现顺序控制、连续控制和批处理控制, 还可以准确完成各种与实际相适应的特殊控制, 因此各个行业都可以使用DCS控制系统来实现生产控制。

1.2.4 灵活性高。

DCS系统中有与各种控制、测量信号相对应的控制方法和显示图形, 用时直接从数据库中调用。将调用的系统显示在画面上, 形成与用户工作需求相匹配的控制系统。

1.3 DCS系统的缺陷

DCS系统虽然存在着很多的优势特点, 但同时也具有着一定的缺陷。首先, DCS系统是通过电流和电压的控制, 同时通过转化器进行转化而形成的, 由于这种原理较为复杂, 所以隐含着许多的不足, 如其所需要耗费的成本费用较高、会对外界产生一定的干扰等;其次, DCS控制系统在其监测性能上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如要是运行的电流达不到监测上的标准要求, 其监测效果就会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 在后期进程电力数据分析时会使数据分析失去准确性, 导致对最终的分析结果造成阻碍, 不能够准确的对电力状况进行合理的判断, 使控制功能失效;再者, DCS控制系统在系统的灵敏性上相对较差, 其反应速率缓慢, 不利于信号的接收和监测, 对电力的控制部分很难进行准确的定位, 导致系统控制受到影响;最后, 由于其系统的结构是分散式的, 所以单单从对数据的采集方面来讲其采集工作是较为复杂和困难的, 需要在人力、财力上进行大量的投入, 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2 现代新型电气控制技术

应该说在传统的DCS系统中对电气量的监视、控制非常有限, 尤其是对电气专用智能设备信息的采集更是少之又少, 致使这些设备各自为政, 对运行人员来说, 无法在操作员站的监视器上了解相关信息。有时不得不采用大量的电流、电压变送器将部分模拟量采集进DCS系统;或者采用硬接线的方式接入DCS系统, 使系统复杂、投资增加和资源浪费。所以, 对DCS进行功能的扩展, 研发新型的电气控制技术是当前电力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2.1 ECS系统概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不断广泛应用, 我国电气事业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点, 其控制系统也逐渐走向了先进性和自动化。电力控制系统 (ECS) 就是在这一过程中诞生的, 它的出现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电气控制系统的发展和电气事业的进步。所谓的ESC系统主要是指在DCS基础上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改进、信号处理技术的调整以及现场总线、继电保护等先进技术的融入等研发而成的新型电气控制技术。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使电气控制系统的性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使其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增加和优化, 从而达到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行更深入控制的目的。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应用计算机、现场总线、以太网、信号处理、继电保护等技术实现对发电厂的发电机、变压设备、电动机、反馈线等电器设备以及电气自动化装置的测量、处理、控制、保护、监测、故障分析、保护等功能。采用分层分布式系统构架自下向上分为:站控层、通信管理层、间隔层三层。其中, 站控层包括硬件服务器、工作站等硬件。

2.2 ECS系统的特点及功能

2.2.1 ECS系统采用通信管理层和站控层组态一体化的设计, 可保证组态调试的一次性完成, 进行调试时可以更加方便, 并且符合人的操作习惯。并且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系统的通信功能, 保证站控层、通信层、间隔层的通信速度, 并开设与DCS、MIS、SIS的通讯接口。并且ECS与DCS互相通信是不受限制, 还可以节省大量的通信缆线和变送器。ECS采用先进可靠地自动化电气装置, 完全可以不受通讯功能限制并可以独立运行, 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程度。

2.2.2 ECS系统的间隔层采用保护测控装置, 具有良好的保密的功能, 具有屏蔽隔离的功能, 会大大的提高抵抗外界的干扰能力。同时在系统中采用了余容错技术, 在这项技术中包括了双现场总线网络、站控层设备冗余、站控层双以太网、双通信管理机设计等措施,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保障网络的畅通稳定。对于我们的网络安全方面, 我们设计了防火墙以及一些杀毒的软件, 为了更好的防止病毒的侵袭, 以及一些黑客的恶性的攻击。在我们该系统中的网络采用了专业通道, 验证通道等多种的形式, 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保障网络的安全。在我们系统管理方面一定进行管理员的管理权限, 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安全的性能。在该系统中还有自身的恢复功能与诊断功能这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不断开发的成果。使系统的间隔层、通信管理层、站控层具备了自我诊断和恢复的功能。包括数据错误的诊断与处理、硬件故障的诊断、通信质量的诊断与处理等功能。还在通信管理层与间隔层的软件技术中添加了“看门狗”的中断方式, 提高了系统的自恢复能力。并在通信管理层与站控层的同信中, 采用双通道的传输模式实现了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功能。

2.2.3 ECS系统比传统的DCS系统的信息传输处理速度快很多。ECS系统的保护测控装置局采用高性能的DSP和微处理器, 硬件系统采用了多CPU的智能化结构, 采用世界先进的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处理速度。并且站控层采用100M/1000M的工业以太网, 通过实时的数据库与商用数据库结合技术以及快速智能网桥技术, 为电厂的快速数据访问及负载自动均恒的高速网络, 并配以适应工业控制现场应用的高可靠性交换机以及网关网络通信设备, 构成了强大的信息平台。站控层与间隔层支持工业以太网, 并且支持PROFIBUS现场总线, CAN总线、RS485等通信方式大大拓展了通信的使用程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要结合市场现状, 对现有资源进行更新和升级, 只有通过不断与市场发展相适应才能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进行技术创新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活力的重要途径。对企业进行内部改革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 当然是技术设备以及科学技术的投入, 只有保障企业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力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 必须要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力度, 资金是推动企业项目部断向前发展的源泉;最后, 加强对企业员工个人素质及个人技能的培养,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为企业创造出更好的发展前景。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 我国各个领域的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 各行各业的发展也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我国发电厂的建设中, 由于人们需求的不断改变, 当前的技术设备已经不能够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必须要通过技术的改进来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本文通过对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深刻研究, 以求对发电厂未来的发展指明新的方向。

关键词:发电厂,自动化控制技术,关键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单国辉.发电厂DCS改造中电气自动化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 2011 (16) .

[2]郭松梅.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软件模块技术研究[J].科技传播, 2010, 22:180, 182.

上一篇:导学护航下一篇:地方台新闻编辑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