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改革

2024-10-01

节能改革(精选11篇)

节能改革 篇1

自2014年开始辽河油田公司积极推进节能改革步伐, 从节能管理、节能技术以及节能监测三个层面加以规范和完善, 力保节能工作取得实效, 促进辽河油田公司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石油行业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仅2013年辽河油田就实现节能量5.76万吨标准煤, 节约资金7600万元。然而随着油田开发进程不断深入, 生产成本不断提高, 能源需求不断加大, 辽河油田面临的能耗总量与生产成本控制压力与日俱增。

加快从能源消耗型企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转变, 这不仅是辽河油田一项长期坚持不懈的工作目标, 更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降本增效的客观要求。

2014年, 辽河油田公司在项目管理上首次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评管理纳入全年业绩考核。在项目设计初期便将节能要求放到方案的考量范围中, 节能评估将根据项目特点, 提出科学合理, 具有可操作性的节能措施和建设方案, 进行工艺措施调整;项目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将以节能指标作为考核依据, 避免重复投资和改造。这一举措将能评摆在与安评、环评同等重要位置, 从源头上整体提高能效利用水平。

油田生产使用的大型设备、开发方式转换等新技术应用耗能巨大, 节能前景广阔。在节能技术 (产品) 论证方面, 辽河油田公司今年将对预进入、进入或已进入的技术和产品进行节能专项论证, 提高准入门槛, 增强节能效益指标的考核。另外, 在节能技术领域辽河油田专门制定了《辽河油田节能项目管理办法》, 将节能量考核纳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要求参建各方按照节能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对节能量进行统计测算, 只有工程质量、节能量双达标方能实现工程技术落地。

节能监测是保障节能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一环。以往节能工作更偏重于满足上级部门下达的监测计划的完成, 今后将对采油、热注、集输等高能耗系统、开发方式转换等重点区块进行实时监测, 依据测试结果全面分析该系统、区块能耗的真实水平, 及时发现问题, 制定整改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率。

另外, 辽河油田公司还在各主要生产单位积极推进能效对标机制, 对各基层单位能效水平进行比较。在同一生产系统内, 通过树立标杆、对比差距、制定措施、整改提高等固定步骤, 实现油田生产系统能效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经验共享与技术共享, 促使各生产系统加快节能建设步伐。

节能改革 篇2

发改能源[2007]1456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的通知

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商务部、卫生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税务总局、质检总局、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环保局、煤炭管理部门,神华集团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精神,以及“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促进煤炭工业节约、清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研究制定了《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附: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环保总局 二○○七年七月三日 附: 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 附: 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促进煤炭工业节约、清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节能减排目标

第一条 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增长方式,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煤炭工业,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 坚持优化设计与强化管理相结合,坚持应用先进技术与淘汰落后工艺相结合,坚持清洁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

第三条 到“十一五”末,煤炭企业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原煤入洗率由2005年的32%提高到50%,煤矸石、煤泥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由2005年的43%提高到70%,矿井水利用率由2005年的44%提高到70%,矿井瓦斯抽采利用率达到60%。

二、煤矿设计

第四条 煤矿设计要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优先采用资源回收率高、污染排放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要有对固、液、气体废弃物、共伴生资源和余热等进行综合利用的措施,要有污染治理措施,并做到达标排放。

第五条 严格按照核准(审批)的煤矿建设规模进行初步设计。新建、改扩建项目设计要有节能减排专题篇章。要把能耗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把排污总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设计和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所有系统、装备、设施选型,必须严格执行设计规范及有关规定,并选用经过能效认证的安全、高效、节能和环保设备。

第六条 优化开拓布置,减少井巷工程量。除服务年限较长的水平主要大巷和硐室外,一般不采用岩石巷道。合理确定掘进断面,推广岩巷光爆锚喷、煤巷锚网、锚梁等主动支护工艺。选择合适采煤方法,严格作业规程,减少矸石混入量。

第七条 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瓦斯抽采利用系统必须与矿井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合理安排瓦斯抽采与井下采场布局,避免瓦斯抽采与采煤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瓦斯抽采和利用率,减少矿井瓦斯排空量。

第八条 加强矿井水文地质研究工作,提高对矿井水文地质规律的认识,充分做好矿井涌水的前期探测。矿井设计要考虑减少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破坏,积极采用保水开采的设计方案,要有切实可行的矿井水净化处理和利用方案。

第九条 优化矿井(露天矿)生产系统,尽量实现集中生产,简化生产运输环节。条件具备时,一个矿井布置一个采区、一个 工作面,减少运输系统转载、折返和机电设备占用数量。露天矿应优先开采剥采比小的地段,具备条件的应采用内排土场,并制定以植被绿化为主的固土防尘防沙措施。

第十条 采用较高等级的井上下供配电电压,减少降压次数。新建大中型矿井原则上采用1万伏下井,中央排水泵房、井下压风硐室、采区变电所、上下山绞车房、综采综掘工作面等主要耗电场所,以及单机功率200千瓦及以上的设备,宜采用6千伏及以上高压供电。大中型选煤厂采用660伏配电。

第十一条 合理选择矿井变电所的主变压器容量,采用分列运行方式,要保持电力变压器三相负载平衡和合理分配负载。合理布局配电系统,尽量缩短配电半径,减少线网电能损失。

第十二条 负荷变化大的机电设备,宜采用变频等调速技术,并应用电源污染治理技术,消除高次谐波,抑制瞬流浪涌,调节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条件具备时,宜采用动态无功补偿和就地无功补偿,矿井平均功率因数不得低于0.9。

第十三条 简化矿井提升机传动系统,推广采用直联传动和电力电子调速技术。主通风机和排水泵工况点要维持在最佳效率点附近,淘汰机械式闸阀调压调量。选用绝热和容积效率高、比功率低的空气压缩设备,合理选择管径,采用可靠连接,减少管网泄漏。低瓦斯矿井应采用电动和液压钻进设备取代压风供能系统。优先选用具有内驱动和电力电子调速、集中控制系统的胶带输送机,下运胶带输送机宜利用位能启动。露天矿优先选择电动设备,宜采用连续、半连续开采工艺,减少燃油消耗。第十四条 推广电能监控信息系统技术,建立计算机远程监

控信息系统,实时监测企业的电能消耗等运行参数,严格控制高峰期用电负荷,实现企业电能管理信息化和自动化。第十五条 统筹规划工业广场内建筑的供热供暖,优先利用煤矸石、煤泥等综合利用电厂余热,推行集中供热替代小锅炉分散供热,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太阳能、地热等供热供暖。矿区民用建筑必须按照节能型民用建筑标准进行设计。推广采用高效照明节电技术。

三、煤炭生产

第十六条 煤矿(含洗选加工)建设项目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节能减排评估和审查,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审核须满足环保要求,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加强小煤矿生产管理,合理布置采掘工作面,采用正规采煤方法,提高采掘机械化程度,淘汰落后生产工艺。

第十七条 生产矿井必须按照节能减排要求,采用高新技术装备,有计划地更新改造现有生产环节和装备。定期测试提升、运输、压风和排水系统能耗,达不到有关规定要求的,必须限期对包括矿井电压等级、调速调压系统等进行改造或更新。合理增加提升机的提升负载,避免轻载运行,减少提升机工作时间。

第十八条 统筹调度用电负荷,努力做到“避峰填谷”、经济运行。矿区月平均负荷率不低于75%,矿井变电所不低于70%。有条件的矿区、矿井应对电力网采用微机监控,提高系统负荷率。50千瓦以上的井上下设备原则上应装设电能表,分别计量考核。第十九条 定期维护矿井主通风机和主要通风设施。强化矿井主通风机节能改造,推广应用电力电子调节和液压风叶调节技 术。主通风机电耗,轴流式应低于0.44千瓦时/•百万立方米帕,离心式应低于0.41千瓦时/•百万立方米帕。合理选配高效节能局部通风机,尽量采用对旋风机,风筒百米漏风率应低于10%。

第二十条 矿井中央泵房排水要采用集中自动控制技术,主排水设施及相关系统运行尽量实现“避峰填谷”、分时用电。多水平矿井要避免矿井水倒流反排。定期维护和更新改造主排水设备,主排水管道必须定期除垢清洗,吨水百米排水电耗应低于0.5千瓦时。主副水仓每年至少清挖两次,始终保持原设计容积的3/4以上。

第二十一条 空气压缩机应根据用风需要,有计划地实施定时、集中供风,减少开机时间和管网漏风,比功率应低于5.9千瓦/立方米/分。空气压缩机站尽量靠近主要耗风地点,降低绝热损失,压风损失不超过1.47×105帕,风动工具不应低于额定压力工作。

第二十二条 逐步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矿井主提升设备、风机、水泵、空气压缩机的技术性能,每年至少测定一次,并调整在最佳工况点运行。电动机应与主机合理匹配,负荷经常低于40%的应予更换。对能耗高、效率低以及国家公布淘汰的机电设备,必须有计划地进行改造或更新。更换下来的旧设备应予报废,严禁转让和再次使用。

四、煤炭洗选加工

第二十三条 煤矿应就近配套建设选煤厂或集中选煤厂,采用大中型高效节能设备,减少物流中转环节。新建选煤厂规模原则上不小于30万吨/年。加强对现有选煤厂技术改造,淘汰落后

工艺,减少电耗、水耗和介质消耗。积极发展动力煤入洗,高硫、高灰动力煤必须全部入洗。灰分大于25%的商品煤,应就近使用,尽量减少长途运输。

第二十四条 强化选煤能耗管理,新建全部入洗的大中型洗煤厂入洗原煤单位能耗不高于8千瓦时/吨,部分入洗的不高于5千瓦时/吨。现有大型选煤厂应进行660伏升压改造,200千瓦及以上的单机设备,宜采用6千伏及以上高压供电。加快全厂集中控制、单机电力电子调速和动态无功补偿技术改造,淘汰负压脱水设备,大力采用合成药剂用于浮选,减少燃油消耗。第二十五条 选煤厂补充用水必须首先采用处理后的矿井水或中水。洗煤用水应净化处理后循环复用,大中型选煤厂必须实现洗水一级闭路循环,洗选原煤清水耗应控制在0.15立方米/吨以内。

第二十六条 积极发展动力配煤,在煤矿、港口等煤炭集散地建设动力煤配煤厂,适应不同类型用户需要,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煤矿、港口等煤炭集散地要有防止煤炭扬尘措施,煤炭运输要逐步实现封闭运输。

五、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

第二十七条 煤炭企业必须按照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制定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煤矸石、洗矸、煤泥必须进行综合利用,不得长期排放堆存,临时堆存要有防止自燃措施。对已经自燃的矸石山,必须尽快采取灭火措施,确保熄灭并防止复燃。要加强对自燃煤田灭火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争提前完成灭火计划。

第二十八条 纯岩矸石和半煤岩矸石必须分运分堆,纯岩矸石尽量不出井。以煤矸石发电、生产建材、回填复垦及无害化处理为重点,努力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

第二十九条 煤矸石、煤泥等综合利用电厂建设应符合电力工业相关设计规范,并纳入电力发展规划,优先选用单机容量13.5万千瓦及以上的高效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积极推进现有煤矸石、煤泥等综合利用电厂的升级换代和“以大代小”,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消耗,减少排放。

第三十条 建设煤矸石、煤泥等综合利用电厂,必须靠近低热值燃料排放地,避免长途运输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凡有稳定热负荷的地方,应考虑热电联产联供。

第三十一条 加强煤矸石、煤泥综合利用电厂运行管理,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装备,降低发、供电标煤耗和厂用电率,年运行小时数应不低于5500小时,污染物排放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排污总量必须控制在规定的总量指标范围内。第三十二条 燃用煤矸石、煤泥的综合利用电厂,必须采取炉内固硫和高效除尘设备,炉内固硫达不到排放要求的,必须进行烟气脱硫。综合利用电厂必须安装烟气排放在线自动监控装置,并与省级环保部门和省级电网公司联网,灰渣必须进行综合利用,不得造成二次污染。

第三十三条 矿区自备电厂和燃煤工业锅炉必须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凡被列入国家淘汰名录或限期安装脱硫设施的,必须按时完成。

第三十四条 鼓励发展煤矸石烧结空心砖、轻骨料等新型建材,替代粘土制砖。鼓励煤矸石建材及制品向多功能、多品种、高档次方向发展。积极利用煤矸石充填采空区、采煤沉陷区和露天矿坑,开展复垦造地。

第三十五条 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按规程规定建设瓦斯抽采利用系统,严格执行“先抽后采”。条件具备的矿区,要尽可能采用地面抽采方式,应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和利用率。

第三十六条 采用保水、节水开采措施,合理保护矿区水资源。矿井水必须进行净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矿区生产、生活必须优先采用处理后的矿井水;有外供条件的,当地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协调,支持矿井水的有效利用。

六、保障措施

第三十七条 各地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负责本辖区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的监督管理工作。煤炭企业是煤炭工业节能减排的实施主体。相关行业协会受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托,负责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统计汇总,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开展节能减排的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

第三十八条 各地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领导。煤炭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专职管理、节能计量、环境监测机构,配齐专职工作人员,明确责任和任务,健全节能减排管理制度。要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作为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内容。第三十九条 严格行业准入,严把能耗、环保审核关。坚决淘

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小煤矿、小选煤厂、小焦化厂。积极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有关部门要制定鼓励政策措施,支持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资源和煤层气(煤矿瓦斯)、油母页岩、矿井水等煤炭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对利用煤矸石、煤泥、油母页岩等低热值资源和煤层气(煤矿瓦斯)发电实行优先上网和优惠电价。

第四十条 煤炭企业要保证节能减排技改资金的投入,并积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自愿节能协议等模式,拓宽融资渠道。节能减排技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大力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

第四十一条 建立健全煤炭行业节能减排计量、统计制度。煤炭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配备计量器具和仪表,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并按期报送节能减排统计报表。健全和完善行业节能减排标准、设计规范、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标准和煤矿主要生产工序能耗评价体系。

第四十二条 按照《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等规定要求,开展煤炭企业能源审计,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措施并加以实施。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协助企业搞好节能减排工作。

第四十三条 煤炭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奖惩制度,根据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把奖惩落实到车间、班组、机台。对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伪造篡改节能减排统计资料的单位要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四条 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普及节能减排知识,提高节约和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有计划地组织节能减排业务学习和培训,主要耗能设备操作人员须经考试合格,方可上

岗。行业协会、学会要在节能减排标准制定和实施、新技术(产品)推广、信息咨询、宣传培训方面发挥作用,促进煤炭工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节能改革 篇3

关键词:建筑节能技术;教学改革;土建

作者简介:韩欣欣(1984-),女,河南济源人,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助教;刘靖(1971-),男,山东莱芜人,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河南焦作4540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089-02

“建筑节能技术”此前只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任选课,但是随着国家对建筑节能的重视,河南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等专业增开了“建筑节能技术”这门课。目前,我国每年全社会终端能耗折合成电力总计为20000亿度/年。其中,正在飞速发展的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总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27.6%。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住宅一般都配备了采暖和空调设施,建筑能耗大幅度增加,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在发达城市,夏季空调、冬季采暖所消耗的能量已占建筑物总能耗的40%~50%。[1]因此,在与建筑相关的专业中开设“建筑节能技术”课,对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和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作为该课程授课教师,在授课时就遇到了新的问题:能不能照搬给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授课时的所有内容和教学方法?答案肯定是不能的,因为授课对象发生了变化,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将来的就业方向不一样。如何给土建类学生上好“建筑节能技术”这门课,怎样安排教学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改革

“建筑节能技术”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是建筑及其设备的节能原理与技术,可以分解为建筑本体或围护结构的节能、空调系统的节能和供暖系统的节能,每一部分又包括很多具体的节能技术。对于土建类专业来说,应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第一,由于土建类学生没有学过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直接讲“建筑节能技术”他们可能很难理解,所以笔者在讲具体的建筑节能技术之前,先给他们补充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比如“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的知识,这样在后面讲授墙体保温隔热、窗玻璃遮阳、低辐射玻璃等节能技术时学生就容易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等基础课的内容比较多,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又不能占用太多课时,所以教师在讲课之前要精挑细选,选择最合适的内容并进行精心编排。

第二,根据土建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应重点讲授建筑本体节能这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包括建筑节能与气候的关系、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合理利用太阳光、改善通风等。这些内容与土建专业是相关的,所以要安排较多的课时,对于空调系统节能和供能系统节能部分可以安排得相对少一些。比如,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毕业后做的主要工作是建筑外形设计,我们重点讲授建筑本体节能,就能让他们明白建筑外形不是越美观越有艺术感越好,还要考虑不同建筑形状对能耗的影响,要考虑体形系数、窗墙比等参数,要让他们知道我国一系列建筑节能标准和规范中对建筑的体形系数、窗墙比都是有要求的,如果设计出来的建筑不满足标准规范要求是不能通过审批的,这对他们将来工作和推动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都很有帮助。

第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贯彻两种观点:节能不只是减少需求,不用能或少用能,不是要求所有建筑夏天都不开空调、冬天都不供暖,其真正的含义是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筑节能技术有很多种,但是,每一种具体的建筑节能技术都有其适用性,而不是万能的。对于国外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如果不加分析地把国外那套拿过来用,可能不但不节能反而更加耗能。所以对于具体的建筑工程来说,要根据其地理位置、建筑类型、可用能源等选用适合的建筑节能技术。

二、教学方法改革

1.采用专题讲授的形式

对于土建类学生来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所用的建筑节能教材[2-3]都不太适用,况且该课程课时较少,一般在28学时左右,适合采用专题讲授的形式。专题讲授是指每次课讲授一个主题,它不局限于某一本教材,可以针对这一主题通过网络搜集很多资料,特别是跟这一主题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不同的学术观点,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并且及时了解到最新最前沿的东西。

2.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式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调动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例如,在讲外墙保温技术时,讲过外墙保温的基本原理和做法之后,可以向学生提问:保温层是不是越厚越好?不同气候区外墙保温层的厚度是否都一样?外墙保温技术是否适用于我国所有地区?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互相讨论,然后教师再给出答案,这样可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取得良好的效果。

3.与案例相结合

“建筑节能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能挑选一些典型工程案例讲授,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热泵技术时可以介绍上海世博园区江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联合系统,在讲空调系统节能时,可以介绍焦作本地的案例——解放军91医院的恒温恒湿恒氧系统,选择这些案例会使学生感觉更加亲近,更感兴趣。在讲授案例时不能只是教师讲,还要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

在课堂讲授案例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走出教室,融入社会的大课堂,到外面进行参观并据此写出调研报告,对节能工艺的优缺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

4.充分利用多媒體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指采用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的一种新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图形、文字、声音、动画等融为一体,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繁琐内容精练化,实际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4]例如,在讲墙体外保温技术时,可以通过插入图片,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外墙保温的做法;在讲热泵技术原理时,可以通过动画形象展示热泵机组各组成部分以及流体的流动传热过程;在讲工程案例时,可以通过大量现场图片展示建筑外观、空调机房、室内末端等,使学生更快地了解该案例。

5.学生讲授法

学生讲授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讲授部分教学内容,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讲授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定课题,拟定提纲,课前准备,学生讲授,补充、评价总结。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学生讲授法的优点是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5]在“建筑节能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1~2次课让学生来讲,比如让学生自己来搜集国内外著名的节能建筑实例,选取一个来分析其所用的节能技术及其优缺点。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自己查阅文献搜集资料,还要认真写讲稿,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讲授,这样其查阅文献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并且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加深刻。

三、结语

土建类专业开设“建筑节能技术”课不久,由于其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不同,在“建筑节能技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结合土建类专业的特点,提出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方面的内容,增加建筑本体节能的课时,减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课时,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提出采用专题讲授、启发式教学、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学生讲授法,以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彩霞,杨磊.《建筑节能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河南教育,2009,(4):25.

[2]李德英.建筑节能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付祥钊,肖益民.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8.

[4]马瑞华.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制冷原理与设备课程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08,29(11):129.

[5]陈艳珍.学生讲授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005,(2):47.

(责任编辑:孙晴)

节能改革 篇4

“建筑节能技术”课程涉及建筑节能相关规范、常见的建筑节能技术、节能材料、节能改造、节能评价、节能检测、合同能源管理等众多内容、技术面广, 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技术课程。该课程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宽以及综合技能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因此, 教师必须针对该课程的特点, 不断更新和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探索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及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改善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 教学内容改革

1.1 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建筑节能技术飞速发展, 新技术不断涌现, 建筑节能相关标准和规范更新很快, 而传统教材内容更新缓慢, 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在教学中, 要及时优化教学内容, 收集、整理国际、国内建筑节能的最新技术和成果, 把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与研究热点整合到教学内容中去, 并不断进行该课程的数字化多媒体讲稿建设[1], 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掌握建筑节能领域的国际前沿技术和成果, 保证学生走在建筑节能技术的最前沿。

1.2 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在有限的学时中, 珍惜每次授课时间, 不同专业, 应合理安排重点授课内容, 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根据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特点, 选定建筑设备与空调系统节能、建筑围护结构节能、供热系统节能, 热泵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专题作为重点讲授章节, 适当增加课时。对于可以由学生自学理解的内容, 交由学生自学完成, 授课时主要讲述重点以及难点内容, 对自学内容予以提问或作业形式上交, 采取统一答疑的形式来完成。

1.3 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建筑节能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快速、准确把握建筑节能市场动态, 紧跟时代潮流, 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确保所授内容与市场需求和节能政策紧密联系。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内容, 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走出教室外出参观、调研、量测当地一些施工现场和典型建筑, 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具体的实际工程案例, 进行深度介绍与剖析, 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与透彻。理论与工程实际的有机结合, 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1.4 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建筑节能技术”课程是一门涉及热能、设备、机电、城乡规划、土木、材料等多学科综合交叉课程, 应用性强, 技术更新迅速。在教学过程中, 要统筹安排教学内容, 既要从整体上把握, 又要抓住重点和难点;既要突出专业特色, 提高学生具体操作能力, 又要兼顾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2 教学方法改革

2.1 采用专题讲述

根据国内建筑节能工作的需要、国内外建筑节能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所授学生专业特点, 将“建筑节能技术”课程划分为多个专题, 主要讲授:建筑节能相关标准、建筑设备和空调系统节能、热泵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室内环境品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绿色建筑及其评价标准、建筑节能检测等专题。每个专题就是一个讲座, 授课内容不局限于某一本教材, 可以针对这一主题通过网络搜集很多资料, 特别是跟这一主题相关的国内外建筑节能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 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建筑节能界的前沿动态, 参与老师相关建筑节能技术课题。采取专题讲述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并且及时了解到最新最前沿的东西, 体验一种科研型学习的乐趣。

2.2 采取学生讲述法

针对学时有限的问题, 可以将节能规范、节能检测方法、节能材料介绍等相关资料和视频逐步发给学生, 在开课前, 学生每4~5人自愿组成一个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对项目任务进行学习、分析、讨论、总结、实施, 形成书面报告, 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项目负责人在课堂进行汇报[2], 老师和学生进行简要点评, 既节约课堂教学时间, 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3 采取案例教学

针对专业和“建筑节能技术”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压缩理论教学学时, 增加案例式教学环节比重。在课程授课中可设置的案例有: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某工厂余热利用、某园区江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联合系统、雾霾天气室内空气品质解决方案、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关键节能技术等案例[3,4]。采用案例教学, 使得学生能将理论、实践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增加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了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4 采取现场教学

建筑节能技术来源于工程实际问题,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要求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安排的认知实习机会, 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建筑节能方面典型、突出的工程项目, 在教学中结合所参观的工程实例与所拍摄得图像, 围绕具体工程进行展开讲解, 能够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到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建筑设备与空调系统节能、热泵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等内容时, 就可以结合所参观的节能工程项目来学习和讨论,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2.5 开展探究式实验

学校已建有建筑节能开放性实验室, 可以开设建筑墙体保温性能测定、建筑外窗气密性现场检测、甲醛气体测试、噪声测试、室内环境品质检测等实验项目, 并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我设计一些探究性综合实验, 对耗时较长的实验, 可将实验过程拍摄成视频给学生观看, 开展探究性实验, 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走出校园, 对当地一些工厂和建筑进行现场量测, 结合现场实测获得的声、光、热等相关物理数据和建筑节能技术, 分析所测试建筑物节能技术的优缺点, 并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 写出详细调研报告。通过这样的探究式实践环节, 不但可以深化基本理论的学习, 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6 利用好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有力手段, 针对“建筑节能技术”内容丰富、授课课时有限的特点, 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借助图片、声音、 视频等多种方式, 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工程实例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例如在讲围护结构能耗时, 可以通过插入图片, 让学生直观了解到建筑物围护结构能耗的构成与各个部分所占总能耗比重;在讲空调设备时, 可以通过图片和动画来展示空调系统工作原理, 空调机房设置, 空调末端设备等;在讲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利用的工程案例时, 可将工程的大量施工流程照片做成视频或仿真动画, 让学生轻松直观的掌握教学内容。

3 考核方式改革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 全面、合适的考核方式是检验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建筑节能技术”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所以考核方法应改变传统单一的考卷方式,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评定。拟定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期末成绩三部分构成[5]。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主要由考勤、小组讨论学习成绩、课堂笔记, 中期考查、课后作业成绩等几个方面组成。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主要由建筑节能相关实验成绩、科研训练和节能减排学科竞赛等方面成绩构成, 引导学生尽早参与建筑节能技术科研和实践,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40%, 也要摒弃以往单一考卷的形式, 侧重知识应用能力的测试, 采取考卷与专项命题PPT汇报、建筑节能改造方案设计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如一些专题命题与方案设计可以为“热泵与建筑”, “风与建筑”, “既有住宅节能改造方案设计”等, 学生单独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设计内容并绘制图纸, 以汇报或设计效果作为计入期末成绩的评分。

4 结语

“建筑节能技术”是一门跨行业、跨学科、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技术课程, 建筑节能技术发展与更新非常快,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既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 把握好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积极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探索与实践,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建筑节能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技术课程, 针对课程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 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保证讲述内容的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与完整性;采取专题讲述、案例教学, 学生讲述以及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 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与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建筑节能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改革

参考文献

[1]于国清, 曹双华, 吕静.建筑节能新技术双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 2009 (6) :85-87.

[2]吴苗苗.“建筑节能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 2015 (1) :11-13.

[3]吴学红, 尹亚领, 赵敏, 等.案例教学模式在能源动力工程专业课程综合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 (5) :64-66.

[4]韩欣欣.土建类专业“建筑节能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10) :89-90.

节能改革 篇5

关于推进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和供热成本,减轻居民采暖负担,提高居住舒适度,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意见》(鲁政发„2011‟2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推进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部门组织、企业参与、用户配合”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由按供热面积收费变为按实际用热量计价收费,改造保温隔热性能差、能耗高的既有建筑,提高居民居住舒适度。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实现供热降耗、用户节费、社会节能和建筑品质提升的目标,全面完成省里下达的“十二五”工作任务,为全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作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一)供热计量改革。从2011年冬季采暖期开始,全市所有符合供热计量条件实行集中供热的新建建筑和已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建筑,取消按面积计价收费,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2012年冬季采暖期前,全部完成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并按用热量计价收费;2015年冬季采暖期前,市区及各县(市)的集中供热系统全部建成能耗在线监测平台。

(二)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包括室内采暖系统供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热源及供热管网热平衡改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3项内容。2011-2013年,全市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30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由市供热主管部门负责实施室内供热计量及温控、热源及供热管网热平衡两项改造120万平方米;由各县(市)区负责实施上述3项综合节能改造180万平方米。到“十二五”末,全市改造完成具备改造价值老旧住宅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40%以上,达到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全部完成供热计量改造。

(三)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011年底前,我市建成市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平台;2013年底前,所有大型公共建筑和机关办公建筑安装用能分项计量装臵和节能监测系统,并纳入市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平台系统,“十二五”期间改造高耗能公共建筑150万平方米;到2015年底,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降低10%,其中大型公共建筑降低15%。

三、全面推进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一)全力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各县(市)区对辖区内集中供热的既有居住建筑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依据不同建筑的使用年限、建筑结构形式及内部供热设施情况,结合城市规划,科学确定具备改造价值的区域和项目;根据所承担的任务,科学编制改造计划,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每个项目的改造内容和实施主体,汇总后按程序组织上报立项。党政机关要率先带头对职工集中居住区进行建筑节能改造,符合节能改造条件的,在2013年底前完成改造。大专院校、医疗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的职工集中居住区,符合节能改造条件的,最迟在“十二五”末完成改造。同一热源或换热站覆盖区域内,规模较大的住宅小区可优先组织改造。新加入集中供热的既有建筑必须按照供热计量及建筑节能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及验收备案。不节能的既有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时,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必须与室内供热计量改造同步进行;围护结构已经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居住建筑,要进行供热采暖系统热计量改造。不能保证继续安全使用20年的既有居住建筑,不宜开展建筑节能改造;属于城市拆迁范围内的居住建筑,不宜列入改造对象。“十二五”期间,已达到建筑节能标准要求的既有居住建筑争取全部完成供热计量改造。

(二)稳步实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科学编制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十二五”规划以及工作计划。以大中型商场、宾馆、医院、高校、办公楼、写字楼为重点,摸清能耗状况,对其中用能总量大、单位面积能耗高、节能潜力大的公共建筑,优先组织节能改造。根据每幢、每组公共建筑的实际,统筹安排节能改造,并同步安装用能分项计量及节能监测系统,具备条件的还应积极应用太阳能光热、光电和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力求改造投资最优化、节能效果最大化。凡公共建筑申报修缮装修的,一律安排同步进行节能改造,避免重复投资、改造。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由产权单位或使用单位负责实施,改造方案须报市城乡建设委审核,改造完成后须进行节能效果评估并报市城乡建设委验收。

(三)规范实施供热计量改造技术路线。新建建筑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按照用热量表加数据远传的技术路线实施。既有建筑和2007年10月1日以后竣工需整改的建筑,从降低建设成本和减少扰民的角度出发,可采取通断时间面积法、散热器热分配计法等多种计量方式,力争实现室温可控。各供热企业加快建设供热计量调配控制中心,进一步加大技术、资金投入,以节能、降耗、节费为出发点,采用供热计量温控一体化技术路线,建设供热企业可控、居民用户可调、政府主管部门可管的数字化管理和远程监控调节平台。各供热企业供热计量产品选型必须相对统一,便于采集、接收、使用、管理计量数据,保证供热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集成节能效果。倡导引进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或由供热企业为主,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推进供热计量改造。

(四)完善供热计量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监管机制。供热主管部门是供热计量改革的实施主体,在供热计量工程建设及改造中,要完善监管制度,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在规划阶段,要依据供热专项规划确定集中供热单位,并对申请集中供热的建设单位提出供热分项设计技术要求;在设计阶段,将新建工程项目供热系统设计及施工图审查纳入图纸联审程序,不符合供热计量技术路线要求的,不予通过图纸审查备案。开发建设单位必须按规定缴纳供热计量装臵采购和安装费用,否则不予办理规划、施工许可。新建工程项目不按规定安装供热系统控制装臵、计量与温控装臵或达不到供热计量要求的,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项目必须纳入工程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标准,确保改造效果和质量安全;严格按有关规定对外墙保温材料进行现场抽检,不达标产品一律不准使用;加强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的过程管理,对完成改造的项目及时组织验收。各县(市)区要积极开展大型公共建筑和机关办公建筑能耗基本信息的调查统计、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市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系统,研究制定我市公共建筑用能标准、能耗定额和超定额加价等制度。

四、多渠道筹措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资金

(一)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资金筹措。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按照“谁受益、谁分担”的原则,通过中央和省奖一块、市财政配一块、供热企业投一块、产权单位拿一块、受益居民出一块、市场运作集一块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国家在2011-2013年期间,对2007年10月1日前建成的既有居住建筑实施3项综合节能改造的每平方米奖励45元,市财政将按1︰1的比例给予补助。对围护结构已经符合节能标准要求,只进行室内采暖系统热计量及管网热平衡两项改造的既有住宅建筑,市财政给予每平方米5元的配套补助。县级财政根据财力情况相应安排部分配套资金,同时积极争取省级财政的支持。鼓励居民个人出资参与住宅节能改造,个人投资部分允许提取住房公积金。允许机关、企事业单位投入部分资金对职工集中居住区进行节能改造,可支用住房维修资金对房屋公共部位进行节能改造。供热企业应投资进行热源、管网、换热站的节能改造;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引进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进行节能改造。

(二)需整改的竣工建筑供热计量改造资金筹措。2007年10月1日以后竣工的居住建筑,不符合供热计量有关标准要求的,必须进行整改,具体由市城乡建设委与市市政公用局依据供热计量装臵强检技术要求联合审核确认。经复查不合格或与检验报告不符的,由市城乡建设委责成原开发建设单位,在不高于新建建筑安装供热计量装臵收费标准范围内限期补缴费用,由市市政公用局组织供热企业对供热计量设施整改到位。对需整改而无法落实责任主体的,由市财政局、城乡建设委、市政公用局联合研究制定供热计量整改资金筹措办法。

(三)新建建筑供热计量装臵费用标准。新建建筑要建立开发建设单位出资、银行专户监管、供热企业使用、供热主管部门监督的供热计量资金管理制度。新建建筑由开发建设单位按要求缴纳供热计量装臵及安装费用,居住建筑按每户2450元缴纳,安装范围主要包括分户供热计量装臵、温控装臵、数据采集及远传装臵等设计、购臵、安装、检测、维修维护、更换等费用;公共建筑按建筑面积累进法分档计费,收费标准为:建筑面积在1万(含1万)平方米以下的,每建筑平方米6元;1万至5万(含5万)平方米的,每建筑平方米4元;5万至10万(含10万)平方米的,每建筑平方米3元;10万平方米以上的,每建筑平方米2元。该专项资金在缴纳供热管网配套费时一并缴纳,设立银行专户,专款专用,由市政公用部门负责监督。

(四)既有建筑新增、改造供热系统的热计量装臵费用标准。新增、改造集中供热系统的既有建筑,必须按设计标准安装供热计量及温控装臵,供热计量装臵的费用按照不高于新建建筑供热计量装臵费用标准,根据实际工程造价成本,扣除财政节能改造补助资金,收取差额部分。

(五)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资金筹措。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资金原则上由产权单位或使用单位承担。

五、确保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稳步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市供热计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市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并调整充实成员,统一组织协调全市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由市领导小组印发),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共同推进。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本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宣传发动、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和物业服务公司的作用,深入细致地做好动员和说服工作,取得产权单位和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和配合,确保辖区改造任务如期完成。

(二)统筹稳妥推进。对适宜进行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的项目进行梳理,对群众支持、技术简单或新增集中供热建筑等易于推开的项目先行改造,有计划、分步骤地稳步推进。要科学分析投入产出比,优先选择技术成熟、可靠性强、成本相对较低、综合效益明显的改造方案。要把节能改造与综合整治结合起来,凡确定进行整治的旧小区,在清理脏乱差、屋面平改坡、重臵管线、整修立面、绿化美化的同时,要安排其同步进行供热计量与节能改造。单独进行热计量改造的,其围护结构必须符合建筑节能标准。

(三)强化监督考核。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及市供热主管部门签订《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目标责任书》,每年将各县(市)区政府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纳入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进行考核。市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开展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专项检查,检查结果及时通报。尽快制订实施供热系统能耗和公共建筑能耗统计、监测和评价制度,对供热企业供热能耗和公共建筑能耗实行在线动态监测。对供热计量改革、供热系统节能技改和建筑节能改造成绩突出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对工作进展缓慢、敞开口供热、无节制用煤的供热企业,督促其限期整改、依法处罚直至吊销供热经营许可;对浪费能源严重、拒不进行节能改造的公共建筑用能大户在媒体上公开曝光,必要时对其产权单位或使用单位依法予以处罚。供热企业是热计量收费的实施主体,凡已具备分户计量条件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供热企业必须同步实行计量收费,否则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基本知识,重点宣传改造的意义、目标、原则和政策,取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动员全社会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推动工程顺利实施。

附件:济南市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济南市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十月三十一日

附件

济南市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

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孙晓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曹

成 员:倪志纯

桦 田 庄 纪宝华 贾玉良

唐 忠 辛培勤 王 毅 王秀波 赵基平张恒志 刘永生 杨玉龙 朱传振 郭 森 王建敏 刘龙宝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城乡建设委主任)(市财政局局长)(市市政公用局局长)(市发改委副主任)(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副主任)(市城乡建设委总工程师)(市财政局副局长)(市规划局副局长)(市环保局副局长)(市住房保障管理局副巡视员)(市物价局副局长)(市质监局党委副书记)(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市市政公用局副局长)(济南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副主任)(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副主任)

张洪利(济南供电公司总工程师)

节能改革 篇6

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国务院确定的“十二五”国家级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指导推动“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问:《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规划》提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措施、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快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规划》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提出了基本原则,即:强化约束,推动转型;控制增量,优化存量;完善机制,创新驱动;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规划》目标包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8%—10%的总体目标,以及各行业、重点领域和主要耗能设备的具体目标。工业方面,提出单位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能耗下降21%左右,并对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主要高耗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提出了目标要求。建筑方面,《规划》提出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新建建筑施工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95%以上,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达到15%。交通方面,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水平提出了目标要求。主要终端用能设备方面,对锅炉、电动机、汽车、家用电器等设备提出了能效改善目标。公共机构方面,对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以及人均能耗提出了目标要求。关于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对火电、钢铁、水泥、造纸、纺织印染等重点工业行业提出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要求,提出了农业方面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削减目标任务,并明确了城市污水处理率的目标要求。

问:《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规划》提出了三项重点任务,包括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能效水平提高、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

关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主要包括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动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五项内容。

关于推动能效水平提高,主要包括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农业和农村节能、商用和民用节能、公共机构节能。工业节能主要对电力、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提出了措施和要求。建筑节能主要从强化新建建筑节能和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两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交通节能主要推进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以及城市交通节能,大幅提高交通运输能效。同时,对农业和农村、商用和民用、公共机构节能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

关于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主要包括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行业污染物减排、农业源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控制等内容。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行业污染物减排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提高环保标准和控制要求;农业源污染防治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控制是根据减排形势提出的两项新任务,有利于进一步减少主要水污染物及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大力推进大气中细颗粒污染物(PM2.5)的治理。

问:十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包括哪些内容?

答:《规划》提出十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分别是:节能改造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脱硫脱硝工程、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循环经济示范推广工程、节能减排能力建设工程。

第1—4项工程主要针对节能,节能改造工程支持锅炉(窑炉)改造和热电联产、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项目。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以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家电、汽车、电动机、照明产品等。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支持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支持一批共性、关键节能技术的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应用。通过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十二五”时期形成3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第5—8项工程主要针对减排,内容包括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电力、钢铁、建材等生产设备以及机动车等排放源脱硫脱硝改造,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通过实施减排重点工程,“十二五”时期形成420万吨化学需氧量、277万吨二氧化硫、40万吨氨氮、358万吨氮氧化物的减排能力。

第9、10项工程兼具节能减排,第9项重点工程是循环经济示范推广工程,主要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和清洁生产共性、关键技术的培育、示范和推广;第10项是节能减排能力建设工程,主要从加强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预警以及强化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夯实节能减排工作基础。

问:重点工程实施资金如何筹措?

答:据测算,“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总投资为23660亿元,其中,节能重点工程总投资约9820亿元,污染减排重点工程约8160亿元,循环经济重点工程约5680亿元。节能、循环经济、重点流域工业污染防治、烟气脱硫脱硝工程所需资金主要由企业通过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资金解决,各级政府安排一定资金予以支持和引导。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国家对重点建设项目给予适当支持。

问:《规划》提出的保障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答:《规划》提出了十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专项规划、产业政策时体现节能减排要求。二是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加强评价考核,实行问责制。三是加强用能节能管理,切实改变敞开供应能源、无约束使用能源的现象。四是健全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快制修订配套法规,完善节能环保标准体系,依法推进节能减排。五是完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引导企业、社会资金积极投入节能减排,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六是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具体包括价格、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政策。七是推广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建立能效“领跑者”标准制度,推行节能发电调度、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等新机制,开展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八是推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强节能减排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加快推广先进、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九是强化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和能力建设,强化执法监督,加强重点用能单位、重点污染源和治理设施运行监管,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节能管理体系。十是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推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粮,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问:如何推动《规划》实施?

高职院校电气节能课程改革与探讨 篇7

工业是我国耗费能源和资源, 产生环境污染的最主要行业, 其能耗占全国能耗的70%以上, 而电气工业既是产能大户, 也是耗能和排放大户。据统计, 机电类节能产品在全国节能产品中的比例一直在70%以上。业内专家介绍, 目前国内中小电动机平均效率为87%, 风机、水泵平均设计效率为75%, 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5个百分点, 系统运行效率低近20个百分点。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工业锅炉 (窑炉) 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等, 可以看出, 其中大部分和电气节能都有关联, 所以在相关高职院校加强电气节能教育至关重要。

高职院校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技术人员, 是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需求为宗旨的。可随着电气节能企业的日益发展, 电气节能人才却很匮乏, 原因之一是高职院校中还极少有开设节能减排专业的学校, 并且高职院校电气学科的课程体系基本都是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案, 没有把电气节能的知识嵌入到电气各个学科中, 从而导致了目前电气节能人才的缺乏。虽然有很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 但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是停留在对学生进行节能法规和节能思想的宣传教育工作, 没有深入到具体的课程中, 从技术的角度去培养电气节能人才。本文针对目前电气节能行业的现状, 对高职院校电气学科如何嵌入电气节能教学, 从教材、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以便培养出具有电气节能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电气节能与电气课程

电气节能与电气课程是点与面、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电气节能的知识点较分散, 涉及面广, 不同的电气节能分属不同的电气课程, 如:电机节能属于电机学课程, 变频节能分属电力电子课程。而且有时一个电气节能知识涉及几门电气课程, 如上述的电机节能, 具体说因包含有本体优化设计节能方案和变频调速控制节能方案等, 因此, 它又涉及到电力电子和控制理论等方面的电气课程。所以, 如何把电气节能知识嵌入到电气课程中是整个电气节能教学环节中的关键。

三、电气节能知识嵌入到电气课程教学中的实际操作

要进行电气节能理念渗透教育, 就需要在学制年限内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上体现出来。结合课程内容, 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原则, 认真研读教材, 在常规的电气课程中寻找切入点。并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 进行教学设计, 将电气节能知识渗透于电气课程的教学中。

(一) 电气节能教学环节总体方案

由于电气节能知识点较分散, 涉及到的课程较多, 所以要有针对性地把电气节能的知识点贯穿到相应的电气课程中, 并且要统筹知识的连贯性, 要在整个教学环节上体现出来 (见图1) 。

(二) 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基础和依据, 必须要随着市场的需求而改变, 使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配合, 贯彻和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节能减排政策。高职院校要大力培养节能减排应用型人才, 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节能减排的理念必须要体现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 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例如电气设备节能, 不同的电气设备节能的方法不同, 所以要针对不同的设备节能, 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 不同电气节能放入不同的电气课程中教学, 如照明节能可放在电工学中教学。有的电气节能涉及多门电气课程, 这就要注意课程的顺序问题, 如能耗控制涉及到电力电子、控制理论、电机学等, 那么教学计划就要把能耗控制安排到这些课程之后进行教学。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选修课也要增加电气节能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节能的法律法规和先进的新能源技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 自由选择, 丰富学生的节能意识 (见图2) 。

(三) 实践教学

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技能的重要环节, 结合电气节能理论知识的教学, 安排电气节能的课程设计, 提供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 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电气学科的学生, 毕业设计也应该适当安排电气节能的课题。毕业设计是学生从校园走进社会前的一次实战演习, 所以要培养具有电气节能技能的学生, 就必须加强电气节能的毕业设计。以上各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均应纳入专业教学计划, 使整个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按教学计划运作, 使节能减排理念教育步入正常的教学轨道。

(四) 教材的整改

要培养电气节能人才, 教材是必需。目前, 电气节能的教材很少, 而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教材编写上, 一方面要将电气节能嵌入到相应的教材中, 另一方面还要熟知电气节能涉及到的不同的电气课程, 所以, 要清楚电气节能与电气课程之间的联系。例如, 在电机学交流电机部分中引入变频节能技术, 利用交流电机来实践变频节能技术, 还有无功功率补偿节能, 功率因素提高, 软开关及软启动节能, 电机能量回馈等内容。另外, 依据教学计划, 在不同的课程中, 可以穿插同类的节能知识, 如在电工学中可嵌入照明节能的知识, 同时在电力电子技术教材调压部分, 也安排调光节能知识, 两个课程从不同角度来研究照明节能, 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比较, 透彻理解节能。

四、电气节能实训室的建设

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对各个教学环节计划性地嵌入了电气节能知识后, 接着就是节能实训室的建设。在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 以节能减排为目的, 合理调整实验项目, 合并删减雷同重复的实验项目, 如变频节能实训里包含的整流实训部分可以整合为一。为了减少资源的浪费, 一些节能实训可以在原有的实验室基础上稍加一些实训模块就可以完成, 如谐波、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等能耗控制实训只要在电力电子实训台上添加电能质量管理模块就可以完成。

另外, 电气节能实训是电气综合知识的利用, 所以还要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 形成“一体化、分层次、多形式”的完整的实验教学系统。坚持“课程实验、专业实践、专业实训”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 坚持构建由“基础型—综合型—创新型”的分层次实验教学模式, 实现人才技能结构化的培养, 通过课程实验打好基础, 通过专业实践检验技能, 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电气节能师资的培养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这对教师的技能要求很高, 但是现在高职院校教师大都比较年轻, 没有企业经历, 再加上电气节能又是新兴的产业, 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所以, 为了加快年轻教师的培养, 特别是提升骨干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 要建立一套包括实验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业务进修等几个方面的岗位工作量考核制度, 引入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 学校还应该积极和企业交流, 互助共赢, 互派人员, 形成混编式师资机制。

本文主要就电气节能如何嵌入到电气课程问题, 从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等根本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试图为高职院校培养电气节能型应用人才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摘要:我国是个能耗大国, 又是能源相对短缺的国家, 作为二次能源的电能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短缺, 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因此, 电气节能成为社会很关注的问题。然而, 在实际中电气节能人才匮乏, 培养适用的电气节能人才成为相关高职院校的关注点。由于电气节能知识点较分散, 探讨如何将电气节能知识嵌入到电气课程中, 并就电气节能实训室的建设和电气节能师资的培养提出有效措施, 对电气节能人才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电气节能,电气课程,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胡永俊.节能减排教育的课程改革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10 (7) .

[2]石庆升, 李秀娟.“能源与节能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28) .

[3]陈丁跃.新能源节能动力汽车及电工电子设计研发[J].中国科技论坛, 2007 (12) .

节能改革 篇8

关键词:节能减排,高耗能部门,单位GDP能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资源的消耗量也在急剧增长,伴随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十分严峻。我国GDP总量占世界总量的11%左右,但能源消耗却占世界的20%,能源生产与消耗直接导致了巨大的污染物排放,例如二氧化硫、烟尘、二氧化碳等。如图1 所示,自2005—2014 年能源消费逐年上升,消耗总量增长较快。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2005—2014 年,能源消耗同比增长速度不断攀升,资源供给不足和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并存,已成为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显而易见。

然而,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与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耗需求不断增长和大气污染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为主的特点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从图2 可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这三种能源在我国现阶段能源消耗结构中占比很大,水电、核电及风电的消费比例远远低于煤炭与石油,占比很小。而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排放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应该逐渐降低其消费比例,并且大力提高诸如水电、核电及风电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

对此,我国应该借鉴国外资源税改革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自身国情,既要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同时也要对现行资源税进行改革,适当提高能源价格,使其更好地发挥调节作用,从而构建适合本国发展的环境税制体系。

一、文献述评

国外学者在促进节能减排税资源税收政策方面的研究较早。Glasure(2002)运用因果分析法对不同国家及地区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得出不同国家及地区之间二者的因果关系不同。而当政府实施能源政策时,它们都存在着因果关系[1]。Sehlegelmilch(1998)利用线性模型研究在不同行业能源税对不同能源价格的影响,同时将能源税对节能减排的影响也纳入其中[2]。Jacobs(2006)提出政府在对生态税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当鼓励环保行为,并给予一定的减免税和资金支持等措施[3]。Anil et al(2009)通过研究欧盟内部各个国家关于生产和消费节能电器方面所采取的政策,发现在所有政策中,能源税相比能源补贴更加有效,从而提出要充分地利用能源税收政策,即对能源实行差别税率[4]。

和国外相对成熟的理论与实践体系相比,我国学者从资源税方面考虑节能减排政策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主要是从制度上讨论如何促进节能减排、进行资源税改革。张林海(2010)和朱顺贤(2011)分析了我国资源税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计税税目、税率设计、征税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我国资源税的调整方向,资源税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5,6]。徐晓亮(2012)认为异化的资源税税率对经济发达区域的社会经济影响较大,但可以适度控制各区域资源供给和需求,协调各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并抑制部分资源需求,从而明显影响相关区域的碳排放,更有利于节能减排,产生较好的社会福利[7]。

相比较于资源税制度建设方面的研究,对资源税促进我国节能减排效应的实证研究较少。曹爱红等(2011)通过分析资源税调整的国际经验,应用带有异方差调整的最小二乘法回归的计量经济模型,认为当前我国资源价格的变化受资源税调整影响不大,因此建议适当提高资源税税率,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成本[8]。朱迎春(2012)采用Engle-Granger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当前资源税政策的节能减排效果不显著,即资源税无法促进节能减排[9]。肖丽丽(2012)通过构建投入产出价格模型,计算当资源税税率发生变化时,各部门对其税率变动而产生的价格反应。结论是,随着税率的提高,各部门产品的价格效应也相应变大,同时,提高了高耗能部门对矿产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了节约资源和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10]。李绍萍等(2014)通过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了资源税对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效应,结果表明:资源税节能减排政策在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减排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11]。杨鹃等(2015)运用回归模型对我国资源税改革的环境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从价计征的环境效应相比从量计征更为突出[12]。

以上文献表明,国外对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研究已经相对成熟,我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但是关于资源税从价税率改革后对节能减排影响的研究较少。有鉴于此,本文将在以下方面进行拓展:第一,通过利用2010年我国投产出表延长表,测算各部门对煤炭的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分析资源税改革对高耗能部门的影响;第二,模拟资源税从价税率分别提高2%~30%的前提下,对促进节能减排的影响。

二、资源税改革对高耗能部门的影响

在复杂的经济系统中,资源税的变化通过影响某种商品的成本而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继而导致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发生改变,如此循环,从而影响整个部门的价格与产出。高耗能部门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比重较高,能源成本在产值中占成分比较高的产业。本文通过测算各部门对煤炭的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来反映各部门对煤炭的需求与依赖程度,进而总结资源税变化对高耗能部门产生的影响。

(一)各部门对煤炭的直接消耗系数的测算

直接消耗系数,是指j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直接消耗的i部门产品的价值量,以此来反映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其数值越大,表明j部门对i部门的直接依赖性越强;直接消耗系数越小,则j部门对i部门的直接依赖性越弱。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Qij表示第j产品部门生产经营中所直接消耗的第i产品部门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Qj表示第j产品部门的总投入[13]。

本文根据2010 年我国投入产出表延长表,计算各部门对煤炭的直接消耗系数。

肖丽丽(2012)通过利用2007 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各部门对煤炭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本文借鉴该学者思路进行研究[10]。通过计算得出结果如表1 所示,表中给出列于前20 位的部门结果。

表1 的数据显示,各部门对煤炭的直接消耗系数在10%以上的部门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与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两个,分别为13.9%和11.6%。说明这两部门对煤炭的依赖程度最高,它们属于高耗能部门,提高煤炭资源税税率对这两个部门影响显著。据表1 显示,直接消耗系数数值位于前列的为制造业等工业部门,其中资源型部门居多。这表明煤炭价格的变动对工业部门,特别是资源型部门的影响较大,且远高于其价格变动对其他部门的影响。由表1 所列部门可知其中大部分为工业部门,其消耗能源与排放污染物能力均较强。

在实际的社会生产过程中,各部门间的消耗关系复杂,除了存在直接消耗外,还有各种通过中间环节对其他部门产品进行消耗,即间接消耗。于是,我们通过测算各部门对煤炭的完全消耗系数,以反映部门间的间接消耗。消耗系数越大,资源税改革对高耗能部门的影响越大,反之,则影响越小。

(二)各部门对煤炭的完全消耗系数的测算

完全消耗系数揭示了部门之间直接和间接的联系,既包括某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直接消耗的各部门产品价值量,又包括间接消耗产品所引致消耗的各部门产品价值量。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aij为直接消耗系数;第二项表示第j产品部门对第i产品部门的第一轮间接消耗量;第三项为第二轮间接消耗量;第四项为第三轮间接消耗量;以此类推,第n+1 项为第n轮间接消耗量。由此可知,将直接消耗量和各轮间接消耗量相加就是完全消耗系数[14]。

根据2010 年我国投入产出表延长表,计算各部门对煤炭的完全消耗系数,如表2 所示,表中给出列于前20 位的部门结果。

由表2 可知,各部门对煤炭的完全消耗系数在20%以上的部门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为21.7%;完全消耗系数在10%~20%的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及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分别为18.6%、10.4%和10.1%。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与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两个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依然排在前两位,与这两个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数值排序一致。这进一步说明,煤炭资源税的调整对这两个部门的影响很大,即资源税改革对高耗能部门影响加大。

通过对比直接消耗系数值和完全消耗系数值可知,各部门的煤炭直接消耗系数均小于完全消耗系数。这说明各部门除了有直接联系外,还存在着各种间接联系。因此,煤炭资源税的变化不仅对相关的行业部门产生影响,由于经济系统的相互联系,还会影响我国整个国民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增长和高能耗模式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对煤炭等能源的高度依赖和需求,这就要求进行资源税改革时不仅要考虑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还要兼顾国民经济的发展。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对节能减排产生的影响及其影响范围如何,这就需要合理并适度设定资源税税率。

三、从价计征资源税对节能减排的影响

由于资源税改革对我国高耗能部门影响较大,所以提高资源税税率会促进节能减排,同时会影响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本部分将从设定合理税率的角度进行分析。

近年来,国内原油消耗快速增长,2014 年达到5.08 亿吨,同时,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60%,原油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构成很大挑战。鉴于原油资源在我国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当前原油市场的供求现状,本文选择以原油为例进行研究。

(一)资源税税率变化对能源价格和需求的影响

如何科学设定原油资源税税率,需要综合考虑现行原油资源税税率、原油能源价格和国内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实际情况。首先将原油的资源税税率设定为八挡,模拟考察资源税税率变动所引起的原油价格、需求量、GDP的变化幅度(详见表3)。

由表3 可见,提高原油资源税税率后原油价格会随之上涨,但是上涨幅度小于相应的税率上升幅度,例如,当原油资源税税率由5%提高到10%时,此时,原油资源税税率增长了1 倍,而原油价格的变化是4.22%到8.2%,价格增长幅度小于1。这说明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共同承担了这部分税收。在税率较低时,生产企业承担了较小税负,随着税率的提高,生产企业承担的税负不断增大。

(二) 差别比例税率对我国单位GDP能耗的影响效应分析

从上文分析可知,提高原油资源税税率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抑制消费需求,最终将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在调整原油的资源税税率时,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税税率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如表3 显示,当模拟原油资源税税率从5%提高到10%时,我国GDP减少幅度为0.000 008%到0.000 824%;原油资源税税率从15%提高到20%时,我国GDP减少幅度为0.002 101%到0.003 628%。而原油资源税税率从5%提高到10%时,原油需求的减少幅度为2.25%到4.1%;原油资源税税率从15%提高到20%时,原油需求减少幅度为5.64%到6.94%。调整不同幅度资源税税率对能源需求变化的影响大于对GDP的影响,也就是说提高原油资源税会减少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能源,达到一定的节能降耗的目的。提高原油资源税税率减少了原油消费量,同时可能会导致GDP增速下降(如图3所示)。

图3 显示随着税率的提高,单位GDP油耗在显著下降。例如,当税率由2%提高至5%时,单位GDP油耗减少幅度由1.13%增加到3.03%;当税率由10%提高至15%时,单位GDP油耗减少幅度提高了一倍,由3.66%减少为7.31%。不仅如此,图3 还表明,随着税率的提高,单位GDP能耗的减少幅度呈现先增大后缩小的特征,例如,原油资源税由20%提高至30%时,单位GDP能耗由7.79%增加到10.01%。这说明税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对抑制能源消耗的作用幅度减少。为了实现GDP增长与促进节能减排的双赢,在确定原油资源税税率时,要综合考虑单位GDP原油消耗量,即税率的调整应该在10%~15%。

(三)结论

在模拟提高差别资源税税率时,随着税率的提高,我国能源消耗量在不断降低。与此同时也降低了我国的GDP,影响经济发展。所以要适度提高我国资源税税率,即资源税税率提高幅度应该在10%~15%,使单位GDP能耗降低的同时有效避免损失较大GDP。

四、促进节能减排的资源税改革建议

根据前文结论分析及借鉴发达国家针对节能减排的资源税政策,并结合我国当前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具体现实,笔者提出以下几条促进节能减排资源税改革的相关建议。

1. 强化资源税的节能减排目标。在资源税改革中,首先应该明确资源税是为了促进纳税人节约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我们要强化资源税节能减排的目标定位,便于资源税促进节约能源和抑制污染物排放作用的发挥。

2. 扩大资源税征税范围。现行资源税征收范围仅包含七种资源产品,分别为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以及盐。税目较少,范围较窄,建议扩大其征税范围。将水资源、森林、海洋、草地等资源纳入资源税的征收范围,以解决日益突出的水资源短缺和森林、海洋、草地资源的过度消耗与严重浪费的问题,遏制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

3. 提高资源税税率。鉴于原油、天然气的稀缺与不可再生性,煤炭资源具有高碳排放的属性,并在其开采、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会破坏环境,因此要适度提高这些资源的资源税税率。根据上文的分析,建议将原油、天然气、煤炭资源税税率提高到10%~15%。通过提高资源税的税率,提高资源的消耗成本,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谈化工节能技术课程模块式的改革 篇9

关键词:化工生产,节能降耗,模块式课程改革

1 改革的背景以及意义

一直以来, 石化工业就是一个高耗能的行业, 因此, 化工节能具有很大的潜力, 节能的途径也多种多样。化工行业和石油工业可以说是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 也是产生污染最大和耗能最大的行业。“十二五”规划中, 对工业生产的节能减排又提出了新要求。化工行业为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就必须要进行节能技术的创新和改革, 只有用技术的进步作为节能降耗的推动力才是唯一可行的办法。而化工节能技术, 原本就是化工学科的一门专业课程, 一直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就目前来说, 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化工节能的原理部分与其他的学科有重复, 造成了知识的累赘;而在其他一些内容上, 介绍讲解的却又过于的简单了, 不能满足现代技术对学生技能的要求;此外, 教材上的一些知识内容已经过时了, 与实际化工生产工艺相脱节。由此可见, 对化工节能技术课程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模块式改革的思路

模块式的改革主要分为教学的模块式改革和实验训练的模块式改革。对于化工节能课程进行这种模块式的改革, 可以对原教学课程的内容进行精简, 避免了课程之间的重复现象, 并且, 模块式的划分方便对某些重要知识内容进行改进, 可以根据国家下发的节能减排的政策而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而在对化工节能实验方面, 实施这种模块化的改革, 可以有效的将学院的实验室以及实验设备进行更好的整合和统筹使用。

2.1 对整体课程进行模块式的优化

传统的化工节能课程学习中, 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理论, 又要熟练专业理论内容, 并且, 还要进行各种试验培训, 因此, 学生的负担是很重的, 学生往往因为不堪重负而导致所有的专业内容掌握的都不精。在进行模块式的课程改革后, 主要是把教学内容根据其特点进行划分, 例如将必须要掌握的和只需一般掌握的内容划分出来, 并且, 将参考资料部分也作为了一部分内容列出等等。

2.2 针对不同的模块, 因材施教, 突破难点

将化工节能课程进行了模块化的改革后, 接下来就是对各个划分后的模块进行区别和整合, 在实际的教学中, 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 以便于更好的对知识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模块化的教学方法是在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之间进行一个有机的结合, 并找到一个最佳的切入点。在进行模块化的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带着事先给定的任务去学习。并且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化工生产实习中掌握操作技能, , 还要在进行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做、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 对于化工节能这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来说,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进行模块式改革的优点

3.1 方便学生进行整体的学习规划

进行化工的模块化课程改革后, 划分了知识的难、重点后, 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性的去学习。并且, 在模块上开发和设置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需求, 提高了对于化工节能技术的学习兴趣, 这是因为, 学生在面对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时, 往往会因为心理压力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望而却步, 但是如果将整个难点逐一解剖, 就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 当他们学会某个知识点时, 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成就感, 也更容易进行接下来的学习。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还可以根据教材上的资料简介模块, 自主进行课外资料的查阅来获得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 方便他们对某一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3.2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模块化课程改革的实践表明, 学生在学习时, 目的和任务都更加的明确了。同学们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直都是在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 并且在遇到难点时, 能够亲自的去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 有助于加强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于此同时, 在模块化的课程教学中, 讲究教学方式的实践性、启发性以及针对性。要向着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方向努力。对于课程的概述以及理论内容的讲解时, 可以采用分类对比的教学方法, 还可以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 向学生介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情况, 以便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掌握;并且, 在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难点和重点的划分后, 就可以方便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时间规划, 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相对来说简单的知识章节时可以有准备的进行其他难点章节的预习和准备工作, 避免了在学习知识难点时因为时间不足而不能熟练掌握的情况。

3.3 方便学生进入实际工厂进行实习

由于化工生产的特殊性以及一些条件的限制, 学校不可能经常组织学生进到实际的工厂里去参观学习。而进行了模块式的课程改革后, 就可以将需要学生进行实地学习的部分集中起来, 可以放在课程学习的最后, 这样学生在进行实验或者在工厂参观的过程中, 能知道各个生产过程工序的所以然, 并且, 知道主要学习和注意的地方, 能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获得一些知识和经验, 对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3.4 提高了教师自身的能力

模块化的课程改革后, 由于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要做到学和做二者合一的教学模式, 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不仅仅要引导其主动学习, 而且还要帮助学生进行实践, 也就是说, 教师变成为了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因此, 教师必须要能够解决学生们在进行理论学习以及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这也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去学习, 增强自身对于相关知识理解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总结

化工节能技术教学, 由于其所具有的特殊性, 因此, 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 在进行化工节能的教学中, 要能够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 划分好层次, 并采用模块式的知识体系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以及对学生的技能进行培训。化工节能降耗技术课程的模块式改革, 促进了我国的节能型人才的培养, 推动了我国进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用技术进步推动化工节能减排[J].化工经济技术信息, 2007, (05) .[1]用技术进步推动化工节能减排[J].化工经济技术信息, 2007, (05) .

[2]节能技术[J].石油和化工节能, 2009, (04) .[2]节能技术[J].石油和化工节能, 2009, (04) .

[3]涂永福.节能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发展[J].石油和化工节能, 2007, (02) .[3]涂永福.节能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发展[J].石油和化工节能, 2007, (02) .

节能改革 篇10

近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代表亚太地区及非洲, 获得全球节能联盟 (A L L I A N C E T O S A V E E N E R G Y) 颁发的“节能增效突出贡献奖”。全球获此殊荣的共3人, 其他2位分别代表美洲和欧洲地区。全球节能联盟主席卡特莉·卡拉汉在颁奖时说, 中国政府对节能增效、保护环境非常重视, 在制度安排、资金投入上作了巨大努力,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与成效。我国驻法使馆临时代办曲星公使代表解振华副主任领奖。

节能改革 篇11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最近几年, 我国通过广泛推广各项节能政策措施, 不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改进工艺技术、更新改造用能设备力度。2006~2008年, 全国共关停小火电机组3 4 2 1万千瓦, 淘汰落后炼铁产能6059万吨、炼钢产能4347万吨、水泥产能1.4亿吨。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逐步降低、余热余能利用能力不断提高、能源消费结构更加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 2006年降低1.79%, 2007年降低4.04%, 2008年降低4.59%。

2008年与2005年相比, 年耗能1万吨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中, 炼焦工序能耗降低32.1%;原油加工、烧碱、纯碱、乙烯、合成氨、水泥、平板玻璃、吨钢单位综合能耗分别降低22.9%、19.1%、4.9%、5.4%、9.0%、13.0%、20.8%和6.9%, 铜、铝、锌冶炼综合能耗分别降低27.4%、9.7%、16.3%, 火力发电煤耗降低6.6%。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提高。2008年各种能源加工转换的总效率提高0.82个百分点。余热余能利用能力不断提高、能源回收利用成效显著, 2008年, 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回收利用能量7176万吨标准煤, 回收利用率为2.03%, 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回收利用率为10.66%, 回收利用能量6230万吨标准煤。

上一篇:创伤性湿肺的X线分析论文下一篇:水电站导流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