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产业

2024-09-21

纳米材料产业(共12篇)

纳米材料产业 篇1

耐火材料是钢铁、建材、有色、机械、化工、电力等高温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 耐火粘土、镁砂、石墨、棕刚玉等是生产耐火材料的关键原料。进入新世纪以来, 全国各行业都得到了高速发展, 耐火材料行业在高温工业高速发展的拉动和耐材行业员工的努力下, 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国耐火原材料产量从2000年的1 000多万吨增加到现在的每年6 000多万吨, 2012年耐火材料产量2 818万吨, 约占世界耐材产量的65%以上。近年来, 耐火材料出口量200万吨左右, 2012年出口量203.97万吨。到目前为止, 已成为名符其实的耐火材料生产和出口大国, 而耐火材料进口量只占国内需求量的0.1%左右, 足以说明我国耐火材料产品无论是数量、品种还是质量等方面, 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高温工业生产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中国耐火材料产业大而不强, 销售收入进入世界排名前10名的企业中没有中国企业。同时, 还存在矿山生产无序、资源利用粗放、产业集中度低、生态恢复滞后等问题, 制约着耐火材料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做活耐火材料产业

日前,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促进耐火材料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将“严格控制耐火材料总量”, 并提出了“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无次生污染的新产品”的产业方向, 提出要加强耐火材料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保障能力, 提高产业集中度。

针对行业现状, 《意见》提出到2015年, 形成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创建若干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前10家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25%。到2020年, 前10家企业产业集中度提高到45%。同时, 到2015年, 高端耐火材料基本自给, 菱镁矿石资源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0%, 耐火黏土矿石资源综合利用率不低于80%。到2020年, 两种矿石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高于95%和90%。同时, 坚持保护性开发和综合利用,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鼓励利用再生耐火材料;坚持控制总量和优化存量, 规范行业准入, 着力扶优扶强, 实现规模效益;坚持合理布局, 促进产品升级, 立足资源和技术优势, 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无次生污染的新产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 随着行业龙头企业的规模扩张, 业内重组并购的频率将提升, 行业集中度过低的局面会逐渐得到缓解。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预测, 截至2012年末, 国内共有规模以上耐火材料企业2 126家, 保守测算年均重组或淘汰200家企业, 至2015年年末行业规模企业数量将降至1 500家左右。

八大任务促进耐火材料业“争上游”

《意见》从联合重组、优化产业布局、强化节能降耗、严格环境管理、发展高端产品、鼓励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安全生产等八个方面为耐火材料业今后的发展明确了任务。未来中国的耐火材料行业将加快优化存量。规范市场化运作, 支持行业内优势骨干企业以品牌、技术、资本等要素为纽带, 大力推进横向联合重组, 纵向延伸产业链, 协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组建大型耐火材料企业集团。正确引导企业在不增加耐材总量的前提下, 把现有的产品做好、做精, 推动企业联合重组, 提高生产集中度和整体竞争能力。近年来, 企业联合重组有进展, 如濮耐股份、青花集团、瑞泰科技、利尔股份等都带了好头。大宗产品, 互补性较强的企业, 应通过联合重组把企业规模做大。同时, 在菱镁资源富集的辽宁、山东等地区优先发展镁质耐火材料。在耐火粘土富集的河南、山西、山东、贵州等地区优先发展铝硅质耐火材料。支持辽宁、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等资源富集或产业基础好的地区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在组建耐火材料企业集团和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同时, 不断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非耐产品。应该看到, 钢铁行业的利润总额中, 非钢产业利润已达到50%左右。耐材行业也有所建树, 目前耐材行业中已有数家企业涉足金融投资业, 成为地方银行和信贷公司的大股东, 利润丰厚;有的企业向新型建材产业、生物制药业、食品加工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还有一些强势企业在铁矿、金矿等矿产资源领域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因此, 生产企业应该结合本企业和本地区的实际, 在做好耐火材料主业的同时, 向其它行业延伸、发展、以提高企业自身的应变能力, 使企业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另外围绕高温工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 坚持需求牵引和创新驱动并重, 整合行业创新资源, 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搭建行业技术创新和交流平台。加快先进技术工程化, 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和开发优质合成、改性原料和长寿命、无污染、节能型和防止重金属污染的无铬耐火材料等高端产品。同时, 加强节能管理, 加大技术改造, 开发产品质量优良、资源能源节约、生产过程清洁、使用过程无害的“绿色耐材”, 使耐火材料从开采到最后的回收再利用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注重生态保护, 严格环境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严格行业准入条件的管理, 逐步规范优胜劣汰。

在《意见》的指导下, 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将于近期制定耐火材料行业准入条件, 耐火材料企业进行新型先进耐火材料研发的积极性将大幅提高, 高性能耐火材料的需求量会有一定增加, 其中功能型、节能型、环境友好型等先进耐火材料的市场空间会进一步扩大, 普通型产品的需求会逐渐降低。因此, 在市场需求与政策的刺激下, 耐火材料企业将会加大力度进行新型先进耐火材料产品的研发, 到“十二五”末, 我国将成为世界耐火材料重要的研发和制造基地。

《意见》的出台将改变中国耐火材料产业大而不强、矿山生产无序、资源利用粗放、产业集中度低、生态恢复滞后等问题, 可以有效提升耐火材料产业发展水平, 对于保障高质量耐火材料供给, 支撑高温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要进一步提高对耐火材料产业重要性和加强耐火材料行业管理紧迫性的认识, 采取有效措施, 发挥比较优势, 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做强做优耐火材料特色产业。

纳米材料产业 篇2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又是产业项目建设三年决战的首战之年。区委、区政府领导信心坚定,做到了早规划、早动员、早部署、早落实,牢牢把握了产业项目建设的主动权。现将工作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提早动手,专题研究

2月21日组织召开了项目推进情况专题汇报会,区四个班子领导、各产业项目牵头部门负责人和相关单位领导参加了会议,区委书记赫贵涛同志听取了关于我区2011年产业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并提出了明确要求。一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项目建设的重要性。项目建设是发展的需要,要通过招商引资,大上项目,推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项目建设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需要,解决好民生问题除了保障救济外,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抓项目建设,抓项目建设有利于解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项目建设是完成省市任务的需要,今年我区的任务目标是上亿元以上项目4个5千万元以上项目8个,我们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思想上重视了行动才能落实,项目建设不是几个部门的事,也不是几个主管领导的事,而是全区共同的责任,是靠郊区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实现的。二要明确目标,确保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要明确任务目标,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路线去抓落实,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要切实解决瓶颈问题,要解决土地问题,在解决土地问题上要坚持谁负责、谁推进、谁解决。同时,要解决资金和环保问题。三是要求各项目责任单位按月制定推进工作计划,并将工作目标细化到旬。目前,区委办和产业项目办已将推进计划制定完成。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为了加强对产业项目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形成推进合力,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两位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产业项目攻坚年”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设在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全区项目建设工作综合、组织、协调、推进工作,并负责全区项目建设综合信息通报、目标制定等项工作,主任由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杨志国同志担任。在全区选拔抽调6名同志充实到产业项目综合办公室。

三、制定方案,理清思路

我们根据市委[2011]号《关于2011年全市产业项目建设推进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委十一届八次和区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产业项目攻坚年”活动,明确了工作目标与思路,制定了详尽的产业项目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加快了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推进步伐。全区力争完成项目投资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35%。重点推进区级领导包重大产业项目20项。全面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升级工程,即2011年,全区开工建设和前期谋划产业项目完成166项。开工项

目83个,谋划项目83个。遵循“产业项目攻坚年”实施方案,采取梯次推进,力求在七大产业集群发展上取得新突破。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和前期工作阶段。1月—4月末。一是各推进组、区直部门、乡镇(街道)要全面调查摸底。二是舆论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三是全方面招商。第二阶段。开工推进阶段。5月—11月末。奋战200天,大打一场产业项目推进战役。第三阶段。年终评比阶段。12月。组织验收,评比总结。

四、强化保障,推进有序

强化保障措施,确保产业项目建设推进有序。实行产业项目区级领导包保制。明确项目包保责任制,采取“螺旋式”推进方法,实行“五个一”推进方式全程包保,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即:针对一个大项目、由一个区领导包保、确定一个推进目标、制定一套推进方案、成立一个专项推进组推进,做到“四定一保”,即定时间,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保证项目按时开工建设,按时竣工投产。重大项目包保领导要经常深入包保项目单位,经常向全区重点项目推进组组长汇报项目最新进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下步工作安排意见。遇有重大节点性进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要随时汇报,由区主要领导协调推进。实行项目推进情况通报制。为及时掌握项目进展,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实施重大项目随时通报、调度、巡检、考评和督导推进机制。

实行项目会办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对重大项目,全区上下形成一盘棋,集中力量,集中攻坚,全力破解立项核准、土地、环评、资金筹措等要素瓶颈制约。实行专人专项推进机制。各单位高度重视产业项目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专人具体抓产业项目推进工作,组建了2人以上的产业项目推进办公室13个。

五、明晰奖惩,严格考核

注重材料开发与产业用途 篇3

问:日元贬值有怎样的影响?

越智:对于本公司来说日元贬值的正面影响较大。海外销售比例约为70%,海外生产比例约为50%。比起MMA(甲基丙烯酸甲酯),纺织以及碳纤维的出口更受到日元贬值的推动。景气度还没有完全恢复,但中国及欧洲的纺织产品需求正在恢复,会很快从去年的低迷中脱身而出。尽管日元正处于贬值,但欧洲的碳纤维需求恢复缓慢。这样看来只有纺织事业出现了恢复的趋势。

MMA方面主要市场是欧洲、美国、亚洲,欧洲持续低迷状态,美国开始新的住宅建设,但并没有大的恢复。另外也没有感受到日元贬值带来的实际益处。

问:2012财年业绩如何?

越智:去年到6~8月时情况还不错,但下半财年局势变差。到今年1~2月终于止住下滑势头。MMA的销售不会因景气度的上下波动而立即产生变化,所以恢复也较为缓慢。碳纤维则对景气波动很敏感,由于欧洲市场低迷,直接影响到碳纤维的销售。

问:纺织事业采取了厂商之间合作、扩大销售对象、积极参加海外展会等措施。

越智:三菱RAYON TEXTILE公司在Premiere Vision展出三醋酸纤维“SOALON”、具有天然纤维风格的新商品“FIROL”等。今后还要积极在美国进行推介。

问:从今年春季开始着手量产对四大臭气具有消臭效果的指定外纤维(未列入日本纤维制品品质表示规程的纤维)“CUTELY”,请介绍一下情况。

越智:过去在试验工厂生产,现在正式开始量产。“CUTELY”是用腈纶纤维和二醋酸纤维复合纺纱制成的,具有优异的耐洗涤性。腈纶纤维过去主要被用于秋冬季服装,现在是也能用于春夏季服装的战略商品。不仅可用于内衣等服装,还有填充棉、床上用品、辅料等广泛的用途。

问:纺织事业的业绩如何?

越智:纺织事业在去年基本按计划推移,但在去年年底曾暂时下滑,现在又恢复了。衣食住的需求还是很旺盛的。现在高级服装的销售较好。

另一方面,化学事业如果没有很大的需求出现就很难恢复。Lucite公司因欧美的需求低迷受到影响。美国的市场情况也许会变好,但欧洲还会持续低迷状态吧。欧洲是高性能纤维、碳纤维销售的重要市场,所以受到的影响也很大。

问:纺织事业并不热衷于出口?

越智:我们销售的并不是最终产品,而是中间材料,必须和产业上游、下游企业合作。而且中间材料也针对特定功能及原料推出。开发了三醋酸纤维和二醋酸纤维的复合纱线“VENTCOOL”等独创材料,但并没有计划实现很大的销量。纺织事业不追求极端的销售规模,而是从核心的部分稳定增长。在满足成衣厂商需求的同时,还通过醋酸纤维、腈纶纤维“VONNEL”创造新的价值。

问:纺织事业在2013财年的方针是什么?

越智:是材料开发以及应用于产业用途。腈纶纤维具有各种功能,不仅能用于人造毛皮等,还将致力于发挥其性能,使之应用于产业用途。如果附加值高的话,即使是缝隙领域也可以开展事业。

问:水处理事业的方针是什么?

越智:水处理事业在海外的生产基地已经建成。丰桥工厂正努力提高生产效率。这将成为在中国的膜生产的优势。

问:加强在越南的事业,请介绍一下情况。

越智:和越南的工程公司Greentec公司签署了销售代理协议,加强在越南的水处理相关事业。通过该公司向医院、饭店、工厂等的排水处理设备销售MBR(膜分离活性污泥法)使用的中空纱膜过滤器。越南的排水规制变得严格起来,对废水的再利用等,能进行高水平处理的MBR的技术获得了普及。和大学及研究机构的合作也十分重要。

问:为什么要重视与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

越智:和各个国家的大学及研究机构保持合作关系,能了解该国的需求及现有的问题。另外还能确认产品效果,应用产品以获得进一步的推广。各个国家水的性质都不同,因此和认真思考水处理问题的学术机构合作十分重要。

问:“Cleansui”除了家用净水器,还有便携的型号、用于公共设施的供水装置等,产品种类十分丰富。

越智:必须拓展产品的种类。从大型到中型、小型,不推出多种商品的话就无法把握真正的需求。在扩充商品阵容的同时,利用各种渠道销售。

问:碳纤维事业情况如何?

越智:由于现在还是亏损状态,所以首先要实现盈利。收购了美国的碳纤维中间基材、碳纤维高尔夫球杆、弓箭产品厂商ALDILA公司。“ALDILA”品牌的高尔夫球杆在美国国内有很大的品牌号召力,并且是加工厂家,所以期待这一收购能发挥出相乘效果。

纳米材料产业 篇4

关键词:纳米技术,产业引领,苏州工业园区

纳米技术对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生物医药、生态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有重大的引领带动作用,被全球公认为21世纪最重要的、发展最快的战略高新技术之一。

1 国内外纳米技术产业发展态势

从全球范围来看,普遍公认纳米技术将带来巨大的产业变革,未来掌握并广泛应用纳米技术的国家和地区将更加具备核心竞争力。为此,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均高度重视,将纳米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作为国家战略积极推动。俄罗斯把纳米技术战略作为大国复兴的重要支撑,2007年由俄国总统普京亲自推动设立了国家纳米集团,并为此专门制定联邦法律保证其顺利运营,作为一个非盈利的“央企”投资纳米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开展纳米科普教育等。美国国家纳米委员会在过去10年每年投资均在20亿美元左右用于纳米技术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和创新研发,以确保美国在纳米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在发展创新技术的同时,世界各国近年均加快了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美国在2011年《国家纳米技术计划》中特别强调纳米技术的应用,大力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纳米技术制造业。德国政府于2011年批准通过了《纳米技术2015行动计划》,旨在提高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竞争力,扩大其在欧盟的领先地位。世界各国针对不同国情,建立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机制。美国通过国家布局、研发资源联网、跨国企业高度参与、风险投资与资本市场高度活跃的成熟市场化机制推动产业发展;日本则通过面向应用的国家重大项目和“官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俄罗斯通过国家纳米集团全球范围征集项目进行投资并要求必须部分在俄罗斯生产;芬兰通过2005年启动的纳米技术计划项目将企业以会员制联合起来,协同创新并建立多个纳米技术产业集群。全球纳米技术相关产业已进入高速成长的爬坡期。美国专业产业分析机构Lux Research预测,到2015年全球纳米技术应用产业产值将达2.46万亿美元。

从国内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是开展纳米技术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持续高度重视纳米技术研发,2001年成立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同年7月发布《国家纳米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我国纳米技术创新资源丰富、基础实力雄厚。清华大学等50余所大学、中科院近半数的研究所从事纳米技术研究,基础研究与世界同步,目前每年发表纳米技术相关论文总数居世界第一,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二,我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纳米技术大国。我国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规模企业未广泛参与纳米技术的应用及产业化,有效促进创新资源与产业资源协同发展的机制尚不成熟。纳米技术产业开始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推动。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上游环节均需要纳米技术的应用以真正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国内部分发达地区已开始重视推动相关产业的布局发展,纳米技术产业已成为国内区域发展新的竞争热点。

2 苏州工业园区纳米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2006年中科院、江苏省在苏州工业园区共建国内首个纳米技术领域的国家级研究所———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同时园区开始规划建设生物纳米科技园,纳米技术与产业资源开始在园区集聚。2010年园区正式明确纳米技术产业的“一号产业”地位。

2.1 确立了纳米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国家级地位

自2007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先后被授予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苏州纳米技术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纳米科技企业孵化器、苏州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纳米技术产业化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微纳加工与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科教结合苏州纳米技术产业创新基地等七个国家级纳米技术创新基地的牌子,奠定了园区纳米技术产业的国家级地位,基本纳入了国家纳米技术创新体系。

2.2 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创新资源迅速积聚。已建设包括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苏州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在内的近20所与纳米技术相关的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纳米材料与器件、微纳米制造等相关领域实验室近30个。聚集纳米技术相关领域高端人才近500人,其中国家千人、江苏省双创、姑苏领军、园区领军累计超160人,一大批纳米技术相关领域的院士、领域专家、学术带头人、产业界精英长期活跃于园区。

二是优势领域逐渐形成。在MEMS、氮化镓材料、激光器、LED、印刷电子、微纳柔性制造、纳米微球、高分子导电材料、小核酸药物、锂离子电池、水处理、装备与测试设备、光伏等十几个子领域的上游环节突破了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了比较优势。

三是产业高地初步形成。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集聚纳米技术相关企业近200家,就业人数超过7000人,今年总产值将达到90亿元,企业家数、就业人数及产业产值平均年增长率超过50%,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已吸引社会资本超40亿元。

四是国际影响与品牌效应凸显。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已成为引领园区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特色“名片”,是国家、省、市一致认可的园区“品牌”。“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暨纳米技术成果展”连续举办三年,与美国、芬兰、德国、新加坡、英国等多国产业资源、研发机构的多元化合作,使园区成为国际认可的代表中国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的重要一极。

2.3 创新了产业发展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现有主导产业主要以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为主,缺乏研发环节及核心技术。园区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开启了“研发—创新—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人才集聚、创新活跃、创业加速的局面,促进了以加工制造为主向以研发创新为主的企业内涵结构的变化和以劳力为主向以智力为主的就业结构的变化,从而全面带动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等其他产业的发展。

3 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纳米技术产业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内尚处在早期发展时期,园区推动纳米技术应用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产业规模亟待快速做大。园区纳米技术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数量不多,龙头企业缺乏,产业整体规模不足;二是对新兴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尚未充分体现。园区虽集聚了一批在不同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纳米技术高端创新企业,因缺少规模型企业的高度参与、产业中下游市场拉动效应不明显,上游纳米技术核心企业对新兴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三是地区竞争加剧。北京、上海、天津等发达城市已充分意识到纳米技术产业的战略意义。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纳米技术产业机遇大于挑战。一是具有先发优势。园区发展纳米技术产业,战略指导思想最务实,措施最得力,因此得到国家、省、市的认可与支持,使园区已步入国内纳米技术发展的第一梯队,具有了一定的领先优势。二是纳米技术应用业态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纳米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外驱动,国际资源关注并积极寻求合作的意愿,都将成为园区纳米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三是广泛的产业应用基础。园区现有的三大主导产业、无锡的物联网产业、江苏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长三角地区现有的产业,都将成为纳米技术成果应用的承接载体,为纳米技术产业的进一步集聚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方正.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研究——小小科技的科技创新之路及其经验启示[J].中国市场,2016(7).

产业结构调整材料 篇5

„„乡地处城乡结合部,人口5万人,耕地6.2万亩。境内有宁洛高速出入口,西有利楚路,交通条件较好。近年来,该乡利用近城傍郊的区位优势,强力优化一产,狠抓种植业结构调整,力促农民增产增收,重点抓好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于2011年规划建设了3万亩的绿色果蔬产业园,目前,全乡有蔬菜大棚1.2万亩,露天蔬菜、果园、苗木、药材9500余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总地亩面积的35%,并初步形成了西瓜、辣椒、葡萄、苗木等规模品种种植,初步成为利辛城北绿色菜蓝子和果园子。

基础设施完善,规划科学合理。该乡近年来利用“一事一议”的优惠政策,在县水利局的科学规划下,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治理一片成一片。通过近四年的推进,全乡标准农田治理面积已达4.2万亩,区域内初步实现“沟、渠、田、林、路、井、站、涵、桥、闸”十位一体。规划的绿色果蔬产业园内供电、路网完善,并经省农科园设计了各产业种植区,布局科学合理,为实施经济结构调整打下了良好基础。

农业招商成果丰硕,结构调整良性发展。通过优化环境,提供优惠政策等措施,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二年来共引进农业项目12个,分别是双飞蔬菜种植合作社、顺意蔬菜种植合作社、芜湖祥宽花木公司、星华果蔬有限公司、北京庆仕隆蔬菜物流公司、阜阳恒诺农资公司和腾翔牧业公司、阜阳阳光药业、天普生态发展公司等种养项目,项目总投资达2亿多元。在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努力打造农产品品牌,目前拥有“文州”、“绿色双飞”和“双飞兄弟”三个注册商标,绿色农产品和有机蔬菜认证正在申请中,农业结构调整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措施得力。一是强化结构调整的硬件环境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利用各项支农资金和农业扶贫资金实施道路、供电、供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加快土地流转,在项目确定后,以最快的速度把土地流转给种植企业。为了保证第一时间供地,我乡各村均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由合作社把土地先集中起来进行合作化经营。三是重点培育新农民,利用专业技术培训,把农村剩余劳力培育成种菜能手和技术能手,为各农业项目输送所需的技术工人,把传统的农民变成了新型的农业产业工人。农民在获得土地流转收益的同时,通过劳动获得每月15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一般用工为每天每人50元),平均每年可以实现务工10个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四是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在绿色果蔬产业园内规划建设2—3个大型标准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配套沼气池,实行“猪—沼—菜”循环种养模式,解决经济作物所需的有机肥料。

不断拓展新产业,实现持续增收。一是大力开发休闲农业项目。充分发挥现有农业资源,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依托绿色蔬果产业园,打好“组合拳”,大力开发“农家乐”、农业观光、绿色蔬果采摘等休闲农业项目,打响休闲农业品牌,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是应用科技、打造品牌。要以科技为先导,加快农业新科技的应用推广,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种养销专业大户,创立自己的农产品品牌,打造绿色食品基地。三是做活农产品深加工文章。着力培育蔬果休闲食品、脱水蔬菜加工等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岳明:用纳米技术振兴稀土产业 篇6

记者:你的研究方向是磁性材料,能说说这个材料在现实中的用途吗?

岳明:磁性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磁性的功能材料,根据磁性和使用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很多种,在我们生活中的交通、通讯、医疗、电器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简单举例,我们计算机存储数据的硬盘就使用磁记录材料和永磁材料。我本人研究的是以稀土为主要成分的稀土磁性材料。这种稀土磁性材料具有各种优异的磁性能,在磁性材料的研究领域和实用产品中占有主要地位。而且我国又是稀土大国,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你说我国是稀土大国,那么相关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呢?

岳明:我国具有丰富的稀土矿业资源,总储量占到世界已探明储量的80%。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曾提出“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并指出我国应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我国的稀土工业。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国现在仍然停留在稀土大国的水平,还没有达到稀土强国的水平。换句话说,我们的资源优势没能充分转化为技术、产品优势。

记者:你觉得怎么才能把我国的稀土产业做强呢?

岳明:我国稀土产业发展较西方发达国家落后与我们前期的科技投入有关。事实上,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就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加强对稀土材料的研究。以稀土永磁材料为例,美国和日本在80年代就拥有了发明专利,技术上的领先使他们一直占据产业上的优势。所以,我们当前应当加大稀土材料研究的科研投入,在稀土材料的科学和技术上获得原创性成果,以促进在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势。一个有利的条件是,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发展把我们和其他国家的研究者放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大家在纳米结构的稀土材料的研究方面水平相对接近。这样,如果我们抓住机会努力钻研,就可能实现科学技术乃至最终产业上的领先。

记者:确实很有希望,能不能谈谈你的研究设想和进展。

岳明:我从2005年开始跟踪日本研究者开发高温NdFeB永磁材料的工作,然后利用自己的研究优势,研发了一种采用纳米包覆技术制备高温NdFeB永磁的新技术。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获得发明专利,并成功转让给了国内一家知名的生产企业。我想这就是我研究工作努力的方向。

记者:听说你近期刚从美国回来,谈谈收获。

岳明:通过在美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研究,我掌握了一些纳米磁性材料制备的新技术,而且对美国科研小组的科学管理和运行机制有了深刻的了解。我想这些对于我在国内的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希望能够做出更好的结果。

山西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 篇7

那么, 山西的新材料产业将如何在“十二五”期间发力?

得天独厚的基石

新材料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石。山西新材料涉及的范围主要有新型建筑材料、镁及镁合金材料、先进钢铁材料、耐火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钕铁硼磁性材料、纳米材料、煤系高岭土材料、新型纤维及其他新型材料行业。

镁合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 镁工业以企业数量、生产能力、产量、市场占有率和出口创汇的绝对优势雄居全国和全球之首, 出现了闻喜银光镁业集团、太原同翔金属镁有限公司和山西广灵精华集团等一批规模较大的镁及镁合金生产企业, 基本形成了从冶炼原镁、镁合金及其深加工较为完整的镁工业体系, 培育了太原、运城、大同等产业基地。

钕铁硼永磁材料——我国最早研发和产业化的省份之一, 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太原、运城、阳泉、长治等地。

半导体照明——较早进入半导体照明产业中, 主要以LED封装及应用产品开发生产为主, 代表性企业主要有山西光宇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山西乐百利特科技有限公司等。近年来, 半导体照明行业内出现了部分半导体照明材料的生产企业, 如:从事半导体材料、单晶硅制造、单晶硅切割的山西天能科技有限公司;从事蓝宝石拉晶、蓝宝石晶体切磨抛光和LED外延及芯片生产的长治高科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

纳米材料——山西省纳米材料生产企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以生产粉体材料为主。南风集团、兰花科创、太化公司、河津铝厂等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都率先进入纳米领域, 项目涉及碳酸钙、氧化锌、氧化镁、氧化钡、氧化硅、碳酸钡、洗涤剂、消毒材料等纳米材料制备和应用, 技术档次均达到国内领先和先进水平。

陶瓷产业——近年来, 山西陶瓷产业呈现异军突起的局面,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迅速成为山西省经济又一新的增长点。日用陶瓷、工业陶瓷、建筑陶瓷、民用陶瓷、艺术陶瓷五大品种相继崛起。建筑陶瓷以晋城和阳泉为主要产区, 日用陶瓷以朔州、晋城和阳泉为主要产区, 化工陶瓷以阳泉为主要产区, 工业陶瓷以长治、晋城、太原、吕梁为主要产区。

同时, 山西还是全球煤系煅烧高岭土主要产地, 生产技术和加工规模居国内领先水平。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 山西共有各类煤系高岭土加工企业100余户, 产量约80万吨, 其中中、高档 (超细煅烧高岭土、硅酸铝纤维等) 企业20余户, 生产能力20万吨, 产量约15万吨。

科技力量的强势

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 培育和发展好新材料产业是能源大省实现转型跨越必经之路。近年来, 山西在政策、资金方面都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和扶持。目前, 在科技投入、人才队伍、企业技术中心、科技能力创新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科技投入不断加大, 科技条件得到改善。山西在各类计划项目上给予新材料产业大力支持, 先后投入26.6亿元, 重点扶持镁合金等11个新材料规模化改造项目。“十一五”期间, 仅特别设立的镁及镁合金研究开发专项资金, 政府投入经费约1 500万元。与此同时, 企业的科技投入也在不断加大, 如:广灵精华重视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 每年研发投入占到集团销售收入的3%左右;光宇电源自成立技术中心以来, 已累计投入科研经费共3 500万元, 用于设备更新、技术创新及新产品开发, 平均每年科技研发投入占到公司年销售收入的10%。

科技人才队伍和企业技术中心不断壮大。山西通过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 凝聚和培养了一批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化的研发团队, 已成为本省新材料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主要技术依托。截至2010年底, 在新材料技术领域已拥有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3个技术开发实验室;成立了山西磁材联盟和山西省镁产业自主创新战略联盟2个技术联盟。据统计, 山西省新材料产业共拥有科技活动人员1 268人, 占从业人员人数的1.2%。同时, 企业也非常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使用和培养, 如银光镁业目前已拥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276人, 高级专家18人, 并有6人被中国镁协特聘为专家。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山西在金属镁及镁合金材料、钕铁硼材料、LED照明产业、纳米材料等方面, 取得了高质量科研成果, 一些关键技术也有所突破:

金属镁及镁合金材料——山西孝义东义煤电铝、金信易威等企业利用焦炉煤气, 可降低40%以上能耗。山西清徐北录树利用还原炉余热发电, 吨镁成本降低1 069元, 节煤率达48%。太原易威、同翔都采用新型蓄热燃烧技术, 吨镁煤耗由原来的11~12吨降为6吨。

镁合金及深加工技术——2011年, 山西镁合金及深加工产品的核心技术主要有中北大学的短流程低成本塑性成形技术、太原理工大学的耐热抗蠕变镁合金生产技术、太原科技大学的镁合金清洁回收技术、闻喜银光镁业的镁合金宽幅铸轧板材、大同广灵精华集团的半固态流变成形镁合金方向盘骨架及镁合金薄板生产技术、太原同翔镁业公司的镁合金复合暖气片和应用于建筑等领域的镁合金挤压型材等。

钕铁硼材料——山西汇镪磁性材料制作有限公司的“烧结钕铁硼永磁体的回火工艺”获得美国发明专利, 产品通过CE、ROSH认证, 拿到国内第一张直接进军美国市场的准入证。山西高科稀土有限公司的“一次成型Ф3mmN42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高性能本体耐腐蚀钕铁硼磁钢”科研项目, 均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并投入生产。太原市盛开源永磁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的旋转式氢碎炉是专用于钕铁硼材料制粉工序的一种粉碎设备, 为国内首创,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占有国内90%的市场并已出口。

LED照明产业——乐百利特公司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嫦娥二号”卫星光源研发与生产计划和山西省科技创新计划在内的多项科研计划, 并列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财政部重点支持产业项目, 开发研制的1W白光LED突破了1 30lm, 成为全球最早实现此级别的光源生产企业之一。

纳米材料——太原理工大学以纳米材料研究及其产品开发为主轴, 围绕碳功能材料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某些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其中“抗菌纤维材料功能化过程的界面物理与化学问题”获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规划发展的潜力

山西省新型材料生产具有明显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发展潜力很大。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 山西省将加快推进新型材料产业的高效、持续、健康发展。

从整体来看, 一要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建立健全配套支持政策, 完善各类担保措施, 加大便捷措施的实施力度, 加快行政审批速度, 多方面加大对企业进出口的支持力度。二要围绕影响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和重大装备问题, 开展自主创新。三要及时制定、修订和发布山西省的产业政策, 行业协会要组织好产业政策研究和行业自律。四要鼓励企业兼并重组, 提高产业集中度, 对符合国家政策的企业并购重组。五要建立健全新型材料企业标准化体系, 完善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六要新建的大型火力电厂、大中型煤矿和钢铁等项目, 要实现粉煤灰、煤矸石、炉渣以及化学石膏等废弃物的再利用。最后, 地方各级政府要采取措施, 积极引进国内外新型材料企业和高端人才, 各商业银行应积极支持新型材料产业项目, 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已列入国家发展规划的新型材料项目,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予以信贷支持。

LED照明产品

稀土永磁材料产业现状分析 篇8

在目前已探明的稀土储量中, 我国储量居世界第一, 约占世界总储量21 000万吨的43%, 号称稀土王国。这为今后我国大力发展稀土永磁产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稀土永磁材料的出现对推动工业进步, 特别是电机工业、办公自动化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实现元器件的小型化、轻量化、高性能、高可靠性方面, 稀土永磁材料更是显示出其优秀的特性[1]。回首这50年, 稀土永磁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表1为典型永磁材料磁性能及其应用特点[2]。20世纪60年代, 第一代稀土永磁材料钐钴5 (Sm Co5的1:5型永磁合金) 被研发出来, 20世纪70年代第二代稀土永磁材料钐2钴17 (Sm Co5的2:17型永磁合金) 被研发出来, 同属Sm-Co系永磁合金。它们的最高磁能积 (BH) max、剩磁强度 (Br) 、矫顽力 (Hc) 、居里温度 (Tc) 等的磁性能较好, 各项指标都优于Al-Ni-Co系和铁氧体。1938年, 日本住友特殊金属公司Sagawa等人首先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出Nd-Fe-B系永磁体, 磁性能高达286k J/m3[3]。不久,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也用快淬和随后热处理的方法成功研制出Hc=1 194k A/m、 (BH) max=103.5k J/m3的Nd-Fe-B永磁体[4]。自此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诞生了, 与前两代相比:首先, 由资源丰富的Fe元素代替了资源稀缺的Co元素, 由价格相对便宜的Nd元素代替了价格较昂贵的Sm元素, 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降低了成本;其次, 3d铁原子在Nd2Fe14B四方结构的晶场作用下, 使Nd-Fe-B呈单轴各向异性, 具有较大的各向异性场 (Ba=73k Oe) ;再者, 它具有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 (Ms=116T) 和较大的理论磁能积 (BH) max=509k J/m3[5]。因而它被赋予“磁王”的美誉, 被大量运用。在21世纪的2005年期间, 我国成功生产出第四代稀土永磁材料衫铁型 (Sm Fe Ne永磁合金) , 它的最大特点是制成的磁性材料的居里温度 (T。) 达到500℃, 比烧结Nd Fe B高出约190℃, 这是一个重大突破[6]。

2 稀土永磁产业现状

稀土永磁产业链主要由稀土原材料和生产设备供应商、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商以及消费市场上中下游3个环节组成[7]。

2.1 稀土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

近年来, 稀土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 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 国际市场需求旺盛。稀土永磁材料作为一种高磁能积、高矫顽力的新型稀土功能材料, 被誉为磁王, 并被广泛应用于民用以及军用产品的成产制造中。由于其在军事方面应用较多, 许多国外的发达国家将其当作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且出于保护本国环境的考虑, 更多的国家选择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全球地壳中稀土资源储备量并不少, 只是分布十分不均。由表2可以看出[8], 中国, 前苏联, 美国, 澳大利亚, 印度, 加拿大等国都是稀土资源大国, 其中中国储量为4 300万吨, 占全世界的41.36%, 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且国外稀土以轻稀土为主, 重稀土还是要从中国进口。这无疑促进了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

其次, 稀土应用产业迅速发展, 加大了对原料市场的需求。稀土永磁材料有剩磁高、矫顽力高、磁性能好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雷达、航天技术、卫星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旋转机械设备、交通运输、磁分离、石油化工、各种仪器仪表以及医疗等领域。每年以高于20%的增长速率快速发展。稀土永磁材料的具体应用将在后文详述。

最后, 国内外对稀土这种战略资源实行保护政策。一方面, 稀土原材料的肆意开采对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且稀土永磁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被大量运用于民用以及军用之中。另一方面, 国外的开采成本普遍高于中国, 中国由于其丰富的资源以及廉价的劳动力, 吸引了更多国外厂商的目光。

2.2 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整个产业链

截止到2013年的数据调查结果显示, 在稀土永磁的整个产业链中, 原材料占总成本的比重相当高, 达到70%左右。这也是中国主要的行业优势, 因为60%-80%的主要原材料可以从中国国内购得, 减少了运费, 使成本大大降低。

在我国, 稀土行业发展中仍存在非法开采屡禁不止、冶炼分离产能扩张过快、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严重、高端应用研发滞后、出口秩序较为混乱等问题, 严重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了遏制这些问题, 近几年稀土产业相关规定相继出台。2010年5月13日发布的《关于公开征集稀土行业准入条件意见的通知》对稀土行业的多项指标划定门槛, 促进了行业的整合。2010年5月18日发布的《稀土等矿业开发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包含严查严打, 彻底整顿矿山资源勘探开采秩序;重点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勘探开采行为, 严格控制开采总量等内容。2010年5月25日发布《稀土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 提出“冶炼分离企业由100家减为20家”, “2009-2015年, 国家将不再批准新稀土采矿矿权”等目标。2011年2月28日发布《稀土工业污染排放标准》, 提高了稀土行业门槛。2011年5月19日发布的《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把保护资源与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提出依法加强对稀土采矿、生产、流通进出口等环节的管理, 研究制定和修改完善加强稀土行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2011年9月30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 提高了资源税10到20倍, 调整后的稀土矿税率为0.4-60元/吨。2012年5月16日发布《关于稀土专用发票的通知》, 自2012年6月1日起, 稀土企业必须通过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系统 (稀土企业专用版) 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2012年6月28日发布《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规定企业未获得计划指标, 不得从事稀土矿产品和稀土冶炼分离产业的生产。

从国外稀土资源供给端看, 虽然已有多个稀土矿床准备复产、开发、扩产, 以保证稀土原料的供需平衡,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稀土资源释放表现出加速迹象, 国外稀土产能持续提高, 但是, 国外稀土矿以轻稀土为主, 需求量较大的Dy等中重稀土, 仍将由国内供应。鉴于国外稀土厂商的环保成本和人力成本很高, 其稀土原料价格仍然高于国内, 国内稀土永磁厂商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才能购买到国外稀土原料。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 (USGS) 公布的数据, 中国稀土产量从1990年的1.6万吨, 增长到2011年的13万吨, 增长率从27%上升到97%。然而,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 由于市场上出现了投机资本的恶性炒作, 并且存在稀土违法违规生产和走私行为, 导致我国稀土原材料价格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暴涨暴跌, 致使稀土永磁材料价格短期内剧烈变动, 中低端下游应用领域深受其害。

上游原材料市场对下游低端应用市场影响很大, 分析原因发现, 原材料的波动带动中间运输包装等环节的波动, 使低端市场不再具有价格优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 已基本退出主要市场。中端稀土永磁材料市场主要以电子产品为主, 很多厂家为了节省成本, 纷纷重新启用氧化铁来代替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长此以往, 严重影响了整个稀土永磁市场, 特别是烧结钕铁硼。随着低端以及中端应用市场的不景气, 高端应用市场成为不可替代的产业, 且烧结钕铁硼在高端市场的应用是无法替代的, 不会因为价格的波动而有所变化。从稀土永磁产业布局看, 中国是最大的原材料产地之一, 且更多的外国厂商选择关闭本国工厂, 将工厂直接搬到中国, 这不仅节省了中间进口差价, 且原材料渠道问题也解决了, 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稀土永磁的产业化进程。

2.3 下游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 稀土永磁产业未来前景良好

针对下游市场的现实情况, 国家近几年相继发布了扶持下游稀土产业的相关政策。2009年4月15日发布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内容包括:确保计算机、电子元件、试听产品等骨干产业稳定增长;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的的通知》中, 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33亿元, 中央财政资金500亿元左右, 重点支持10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 以及节能环保能力建设等。《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规定, 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补助, 对动力电池、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建设给予适当补助, 并安排一定工作经费, 用于目录审阅, 检查监督等工作。《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中规定, 对于稀土永磁电机财政补贴为40-60元/kw。《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提出目标为:到2015年,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 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燃料电池汽车, 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能源发展“二十五”规划》中提出, 推动能源供应方式变革, 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 推进智能网建设, 加强新能源汽车供能设施建设。通过以上这些政策的颁布, 我相信, 稀土永磁产业在未来会发展良好。稀土永磁材料作为一种新型节能低碳环保材料, 它的产业价值是备受关注的。

表3为我国对高端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量预测[7], 可以看出新型高端产业的预测值在五年之内成倍增加。其次, 传统汽车工业、电子产业、核磁共振、磁县浮列车、石油节能抽油机对高性能烧结钕铁硼的需求将爆发。

3 结语

目前, 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稀土应用领域中发展最快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为了使稀土永磁产业继续保持势头平稳地发展下去, 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 要坚持市场为导向。遵循稀土行业市场经济规律, 突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重视稀土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和市场培育。准确把握稀土永磁产业发展趋势, 加强稀土永磁产业的规划实施和政策制定, 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在组织协调、政策引导、改善市场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 坚持突出重点。稀土材料品种繁多、需求广泛, 要统筹规划、整体部署, 在鼓励各类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的基础上, 重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 组织实施重大工程, 突破新材料规模化制备的成套技术与装备, 加快发展产业基础好、市场潜力大、保障程度低的关键新材料。

第三, 坚持创新驱动。创新是稀土永磁产业发展的核心环节, 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激发和保护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加快稀土永磁材料产品开发, 提升稀土永磁产业创新水平。

第四, 坚持协调推进。加强稀土永磁产业与下游产业的相互衔接, 充分调动研发机构、生产企业和终端用户的积极性。加强稀土永磁产业与原材料工业的融合发展, 在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中, 不断催生新材料, 在稀土永磁产业创新发展中, 不断带动材料工业升级换代。加快军民共用材料技术双向转移, 促进稀土永磁产业军民融合发展。

第五, 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重视稀土永磁研发、制备和使用全过程的环境友好性,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促进新材料可再生循环。改变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的传统材料工业发展模式, 走低碳环保、节能高效、循环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摘要:近些年, 稀土永磁材料发展迅速, 已经成为新一代的高效环保材料, 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之中。稀土永磁产业链主要由上游稀土原材料、中游生产设备供应商和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商以及下游消费市场3个环节组成。本文分析了稀土永磁产业链之间的影响关系, 并结合近几年国家对稀土行业的相关政策对稀土产业的现状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稀土永磁,产业,分析

参考文献

[1]邹欣伟.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进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8 (12) :113.

[2]刘薇.Nd-Fe-B磁体的制备及其力学行为[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04.

[3]Sagawa M, et al.New material for permanent magnets on a base of Nd and Fe[J].JAppl Phys, 1984, 55 (6) :2083~2087.

[4]Sellmyer D.J.et al., J.Appl.Phys., 1984, 55 (6) :2088.

[5]吴建春, 董寅生, 林萍华.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现状[J].金属功能材料, 2004, 11 (6) :18.

[6]林河成.中国稀土永磁材料的高速发展及前景[J].四川有色金属, 2007, 8 (3) :15.

[7]刘荣明.中国稀土永磁产业现状及技术发展新动向[J].产业聚焦, 2013 (6) :18.21.

纳米材料产业 篇9

本课题将研究两类红外辐射纳米陶瓷涂层材料的设计、制备技术及其工业节能应用技术, 并实现其产业化应用。其中, 两类材料的设计、制备技术包括:“氧化物/非氧化物纳米红外辐射陶瓷粉体材料”的制备技术以及“辐射节能涂料的制备及涂覆”技术。以上材料的工业节能应用技术包括:针对我国的两类主流热工炉窑设备, 即在钢铁行业的高温空气燃烧装备 (High Temperature Air Combustion, HTAC) 装备和耐火材料行业的热工炉窑装备, 通过纳米陶瓷涂层材料的强化辐射传热作用, 实现辐射节能, 进而实现工程示范应用;通过示范应用, 进一步优化并提升纳米涂层材料的应用技术, 建立其辐射节能机制并实现长效过程节能;获得系统完整的节能评价数据, 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该辐射节能新技术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二、技术创新性

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的红外辐射率ε≥0.94的Al-Si C纳米陶瓷粉体和ε≥0.93的Al-La-Zr基纳米共晶氧化物陶瓷粉体两类材料的制备技术及批量化中试生产;建立年产30吨的高红辐射率的纳米陶瓷粉体的中试生产线;完成以上述两类粉体材料为主相的高发射率红外辐射节能涂料的制备技术及批量化中试生产, 建立年产100吨的红外辐射节能涂料的生产线;实现在重质高铝砖和硅砖的表面涂覆, 以及在堇青石蜂窝陶瓷的内孔涂覆;在两个行业的代表性炉窑装备上, 即钢铁行业的HTAC装备和耐火材料行业的热工炉窑装备上应用, 使之在一年服役期内, 发射率衰减≤10%, 实现≥10%的节能效果。

三、社会经济效益

我国磁性材料产业专利地图分析 篇10

本文以中国知识产权网为平台, 利用磁性材料专利数据, 制作磁性材料的管理专利地图和技术专利地图, 以期使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熟悉磁性材料产业的发展历程、技术动态和未来的研发趋势, 从而为政府和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参考。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知识产权网, 检索范围包括国内外在我国申请的所有专利, 时间范围是1985年至2012年12月。共检索到检索摘要中含有“磁性材料”关键词的5450篇磁性材料专利文献。

本文利用检索平台批量下载的功能, 将检索结果以EXCEL文件的形式保存。通过阅览各条专利信息, 剔除不相关专利与重复专利后剩余4928项。利用EXCEL数据分析功能, 对筛选过的4928项专利数据的各个字段进行分析, 绘制出我国磁性材料产业的专利地图, 得出了我国磁性材料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磁性材料产业专利管理地图分析

1.专利发展动向

从我国磁性材料产业专利申请数量的趋势 (见图1) 可以看出, 2000年以前, 我国磁性材料产业一直处于低速较平稳的发展态势, 每年专利申请增长量在10~20件。其中有个别年份增长超过50件、个别年份出现负增长, 但每年专利申请量均未超过100件, 增长不够明显。其原因主要是, 磁性材料相关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已基本成熟, 部分国际磁性材料技术逐步向中国转移。而2000年以后, 随着国际磁性材料产业加大向我国转移, 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 使我国磁性材料市场更加规范, 2001~2006年的专利申请量增速明显。2009~2011年, 专利申请量出现较快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刺激了磁性材料产业的加快发展。2012年, 专利申请量下降, 主要是由于本文统计时间截止2012年10月, 时间上存在差异。总之, 磁性材料产业在我国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如果制定并实施合适的专利战略和相关政策, 就有可能在全球磁性材料产业中取得主动。

2.专利国别分布

从申请人的国别来看 (见图2) , 磁性材料在中国知识产权库中分布于29个国家, 其中, 我国申请的磁性材料专利共有3771项, 约占总数的76%。各国在我国申请的专利达到1157项, 约占总数的24%, 比例较大。其中, 日本在我国申请的磁性材料专利高达647项, 其次是美国, 第三是荷兰。韩国、德国、法国、瑞典、瑞士的专利申请量均超过25项。说明日本、美国、荷兰等国高度重视我国市场, 企图通过专利保护形式对我国市场进行专利战略部署, 以期达到控制我国市场的目的。

3.专利地区分布

从专利申请所属地区分布来看 (见图3) , 我国磁性材料产业具有高度集中的地域特点, 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北京、广东、上海、山东、辽宁、四川等省 (市) , 这8个地区申请的专利数量占全国磁性材料产业专利申请总数的67%。事实上, 上述地区或为磁性材料或原料生产基地, 或为磁性材料研发和应用基地。

4.专利类别分布

从专利类别的结构来看 (见图4) , 在磁性材料相关专利中, 发明专利申请量为2862件, 占总量的58%;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为1954件, 占总量的40%;外观设计专利极少, 仅占总量的2%。从1985年开始, 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量呈现递增的趋势, 特别是1997年以来, 发明专利年申请量及年增长速度均超过了实用新型, 而外观设计的申请主要集中在近三年。这表明磁性材料技术在我国正处于技术发展时期, 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5.专利申请人分析

表1列出了国内磁性材料专利申请量前10位的专利申请人。

从表1可看出, 日本企业是我国磁性材料专利最主要的申请人。在排名前10位的申请人中, 日本企业占据6席, 以松下电器表现最为突出, 从1985至今, 共申请了44件, 主要技术领域是H02K (电机) 。东芝、索尼、TDK、日立、住友等其他几个日本企业研发的重点集中在G11B (基于记录载体和换能器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实现的信息存储) 和H01F (磁体、电感、变压器、磁性材料的选择) 。另外4个研发机构中有3个是科研机构, 其中湖州师范学院申请专利最多, 但都是外观设计类的。浙江大学和金属研究院分别申请了26件和23件, 主要集中在IPC分类中的A (日常生活必须品) 和C (化学、冶金) 类, 也涉及H (电学) 类。值得注意的是, 前10位申请人中属于我国企业的只有1家, 即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拥有25件专利, 技术领域涵盖了H、C、B等类别。由此可见, 日本等磁性材料技术发达国家在目标市场上, 往往采用申请专利来达到保护市场的目的。同时, 也说明国内企业对磁性材料的研发投入和研发动力不足, 不能真正发挥研发主体作用。这也正是影响我国磁性材料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之一。

磁性材料产业专利技术地图分析

1.IPC分布

(1) 磁性材料专利IPC分类雷达图 (见图5) 显示, 我国磁性材料产业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集中分布在H、B、G、F、C类。其中, H类专利最多, 共1415件, 将近占总数的30%;B类和G类专利也较多, 分别为790件和786件, 约占总数的16%;F类和C类专利量分别是453件和449件, 约占总数的9%。这表明我国磁性材料专利技术主要是在电学、物理、作业、运输等领域, 人类生活必需品、纺织、造纸类的数量很少。因此, 未来可进一步拓展磁性材料技术在人类生活必需品方面的应用。

(2) 从IPC小类级分布 (见表2) 可看出, 目前, 我国磁性材料技术的相关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 H01F、H02K、G11B、G01R、C04B等类。其中H01F专利最多, 占H类专利的44%。其次是H02K、G11B、G01R、C04B。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A61H类69件, 占A类专利的91%, 是磁性材料在理疗装置中的运用。由此表明, 目前国内有关磁性材料的制造方法、技术的研发已达到一定水平。随着下游行业加速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对磁性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将促使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和装置进一步发展。同时, 磁性材料在电机、陶瓷、电子元器件、理疗装置等方面的应用仍然是未来比较关注的热点。

2.技术生命周期

(1) 技术生命周期图。将某一技术在不同时间段内专利申请量与专利申请人数之间的关系图形化, 可得到技术生命周期图, 从而可以清楚地了解技术发展状态。技术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分为, 技术的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和复活期。从磁性材料专利技术生命周期 (见图6) 可看出, 1985~2000年, 我国磁性材料技术处于起步期, 专利申请量和专利人数都较少, 磁性材料领域内研究者不多, 专利成果较少;从2001年开始, 专利申请数量和申请人数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说明磁性材料产业专利正处于发展期, 其中2007年较特殊, 有明显的下降。2008年以后, 专利申请量和专利人数都大量增加, 说明我国磁性材料处于技术生命周期的高速发展阶段。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 家电下乡、3G放号等, 对家电、通讯等磁性材料下游产业产生了良好的刺激作用, 从而促进了我国磁性材料产业的迅猛发展。

(2) 技术发展程度计量分析。计量分析专利文献统计参数, 可以度量某一技术的发展阶段, 主要的统计参数如表3所示。由磁性材料专利统计参数时间趋势图 (见图7) 可知, 1999~2011年, 我国磁性材料技术生长率波动较大, 但具有递增趋势, 总体上表现出微弱的生产特性;技术成熟系数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表明磁性材料技术在我国尚未成熟;技术衰老系数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 主要是有关磁性材料的外观设计总量较少, 其中, 2011年申请量占多数, 技术衰老系数有所变小, 但总体上没有体现明显的技术衰老特征;新技术特征系数的变化, 基本上和技术生产率的变化规律相同, 总体呈现递增趋势, 表现出一定的新技术特征。计量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磁性材料技术仍处于发展时期, 与技术生命周期分析结果相同。

(注:a为当年某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 (公布) 数量;b为当年某技术领域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公布) 数量;c为当年某技术领域的外观设计专利数量;A为追溯5年某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布〉累积数量)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制作与分析我国磁性材料产业的专利地图可知, 我国磁性材料技术领域研究与开发虽然起步较晚, 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已有了一定的基础, 涉及的技术领域较多, 主要集中于磁体、电感、变压器、磁性材料的选择、电机、基于记录载体和换能器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实现的信息存储、测量电变量和测量磁变量等技术领域。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 得益于国家刺激内需及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政策, 磁性材料产业加快发展, 磁性材料产业的专利申请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从地区分布看, 我国磁性材料技术的研发, 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北京、广东、上海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从专利类别分布看, 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为主, 且发明专利申请量及增长速度均超过实用新型, 体现了技术的成长性;从专利申请人分析可得, 日本等磁性材料技术发达国家的企业在我国申请了较多的专利, 以期采用申请专利来达到保护市场的目的, 也体现了我国企业对于磁性材料的研发投入和研发动力相对不足;从技术生命周期的分析得出, 磁性材料技术在我国仍处于发展时期。

2.建议

(1) 学习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 注重企业的研发投入。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研发支持的力度, 激发企业研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企业之间可以恰当地重组并购, 以提高竞争力, 构建核心研发企业。同时, 我国企业也要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积极利用专利对创新成果进行保护。

(2) 浙江、江苏、北京等磁性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地区, 可以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作用, 集聚更多的技术研发力量, 打造研发基地。

(3) 加强科研机构、个人与企业的合作, 提高我国磁性材料技术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程度, 促进磁性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

摘要:本文利用专利地图的理论和方法, 绘制了包括专利发展动向、专利国别分布、专利地区分布、专利类别分布、专利申请人分布等在内的国内磁性材料专利管理地图, 以及包括专利IPC分布、技术生命周期等在内的国内磁性材料专利技术地图, 对我国磁性材料产业的技术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以期促使人们对磁性材料产业技术发展及知识产权保护给与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磁性材料,专利管理地图,专利技术地图

参考文献

[1]王珊珊, 田金信.基于专利地图的R&D联盟专利战略制定方法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10 (6) :846-852.

[2]王磊.基于专利地图的太阳能产业专利现状与技术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11 (5) :771-776.

[3]陆斌.国内涂料领域专利地图研究[J].现代涂料与涂装, 2011 (5) :21-25.

[4]宓翠, 袁旭梅, 孟卫东.基于专利地图技术的我国风电产业专利竞争情报研究[J].情报杂志, 2010 (11) :39-43.

纳米材料产业 篇11

与会代表围绕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轻量化上的应用展开热烈讨论,通过了费用分担、利益共享的联盟合作模式,决定共同开展低成本、高效率、轻量化车身的全产业链联合研发。后期,两个联盟将共同组织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完善技术路线图并成立相关项目课题组,实质性推动纤维复合材料汽车轻量化产业的发展。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宏发纵横位于常州的多轴向和复合材料生产工厂。(蔡倩)

工信部等牵头设立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发起,联合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国工商银行等其他投资主体共同出资设立了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

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2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出资60亿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采用有限合伙制,按照市场化原则独立运作。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新材料等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且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重点领域。(蔡倩)

中国已与30多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日前,记者从第七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获悉,目前中国已经和30多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合作成果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项目方面,如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匈牙利—塞尔维亚铁路、中国—俄罗斯东线天然气管道等一批示范项目已经建成或正在积极推进。“十三五”时期,我国将与相关国家共同推进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和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建设。这意味着双边和多边基础设施项目合作面临广阔的机遇。(蔡倩)

时代新材芳纶产业化项目落户株洲

近日,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株洲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约芳纶产业化项目。

据了解,时代新材芳纶产业化项目占地面积约42亩,总投资超过3亿元,于今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5亿元。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开展该项目的目标,是在3年内成为国内芳纶材料及相关制品领域优秀供应商,芳纶材料产业链在10年内有望实现年产值20亿元。该项目是时代新材在2015年与株洲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继亚胺薄膜后落户南洲新区的第二个新材料项目。

(李晓慧)

“先进翼型节能轴流风机”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

日前,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有关专家,对陕西金翼通风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先进翼型节能轴流风机”进行了新产品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种产品的整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建议加强该产品的系列化、标准化,在行业中更好地推广应用。

据陕西金翼通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萍介绍,先进翼型节能轴流风机可以有效地解决纺织企业空调设备耗能高的问题,提高企业空调运行的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对纺织行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同国际市场相比,金翼通风科技研制开发的先进翼型节能轴流风机的技术水平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且具有国外设备无法比拟的价格优势。该设备除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出口前景也相当可观。(通讯员_严家民)

标准助稀土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篇12

稀土新材料产品众多,按照稀土新材料的功能可将其大致分为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催化剂材料、贮氢材料等等。目前,几个主要的稀土新材料领域基本上都有相配套的标准在实施。

一、稀土永磁材料及相关标准

永磁材料是当代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基础材料,目前关于稀土永磁材料的标准共9项(详见表1)。钕铁硼作为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在永磁材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研究与生产。90年代,该行业在国内快速发展,生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生产能力持续扩张。2000年以后,国内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生产工艺日趋成熟。应市场和企业的需求,《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国家标准于2000年首次发布。该标准的出台,对于规范当时中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生产和贸易,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质量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钕铁硼永磁材料行业的发展,2002年,《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国家标准和《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表面电镀层》行业标准发布,2006年,《快淬钕铁硼永磁粉》行业标准发布。这几项标准涵盖了钕铁硼永磁材料行业的几个主要产品。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表面电镀层》行业标准是依据当时国内生产使用情况,结合国内行业特点制定的。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目前对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表面的防护措施已经与此标准规定的内容差别愈来愈大,此标准因此没有存在的价值,于2009年废止。同时,原有的《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标准也已经不能满足生产企业及用户的需求,于2009年修订并正式发布。修订后的标准将于2010年2月1日实施。新标准在保留旧标准中适用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材料的牌号,并对部分材料牌号的参数进行了调整。新标准技术水平与原标准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已经实施七年,随着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行业的发展,产品种类增多,性能要求变化,检测方法增加。此项标准拟列入2010~2011年国家标准修订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钕铁硼磁体材料市场的不断扩大,产量日益提高,钕铁硼废料的产量也在迅速增加。钕铁硼废料与合格的钕铁硼永磁体产品在化学组成上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在干态钕铁硼合金废料中,含有约30%的稀土元素(主要是镨钕镝及铽等元素)。很显然,钕铁硼废料是极其宝贵的再生资源。对废弃的钕铁硼材料进行回收利用,不仅能减少工业垃圾、保护环境,还有利于节约资源消耗、保护宝贵的稀土资源。2009年,《钕铁硼废料》国家标准发布。该标准对于钕铁硼生产企业充分利用废料,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有重大意义。

与稀土永磁材料相关的标准还有《钐钴1-5型永磁合金粉》及相关的4项分析方法行业标准,于2007年颁布实施。钐钴1-5型永磁合金粉中钴的成本比较高,该产品在中国的产量相对比较小,终端应用领域集中在军工、电子等行业。相关的标准于2007年制定,目前,能够满足这个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照明用稀土发光材料及相关标准

用稀土制成的发光材料,一般统称为稀土发光(荧光)材料。目前照明用稀土发光材料主要有三大产品,分别为: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稀土长余辉荧光粉及白光LED灯用稀土黄色荧光粉,相关标准制修订情况见表2。

我国稀土发光材料生产也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获得了迅速发展。有关照明用稀土发光材料的标准最早出现在1993年——《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从1996年开始,出于节能和环保考虑,原国家经贸委提出并开展了“绿色照明工程”,核心内容就是要用光效比高出4倍的稀土节能灯代替白炽灯。其中,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是生产节能灯的核心材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节能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2002年《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经历了第一次修订,相配套的6个分析方法标准也于同年问世。随着技术的进步,用户需求的提高,这7项标准目前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及配套的6个分析方法标准正在修订。修订后的标准有望于最近发布。

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是由我国最先发明并实现产业化的一个新的产业。现国内已形成八个发光颜料的生产基地,生产已经趋于成熟。有关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的一个产品标准及两个分析方法标准目前已经上报,有望于近期发布。

白光LED灯用稀土黄色荧光粉主要用于制作蓝光LED芯片激发的白光LED灯,利用蓝光与黄光的混色得到白光,因此,黄粉的质量直接影响白光LED灯的品质。自2003年国家科技部紧急启动半导体照明工程以来,白光LED灯得以迅猛发展,随着功率型芯片的突破,白光LED灯应用于普通照明指日可待。关于白光LED灯用稀土黄色荧光粉试验方法的6项标准已经于2009年发布,将于2010年2月实施。白光LED灯用稀土黄色荧光粉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热猝灭性能的测定标准也已经上报。

在照明用稀土发光材料标准的制定过程中,相关企业不断进一步摸索产品性能,加大解决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及亮度、寿命等瓶颈问题的力度,同时为判定产品质量提供相应的分析检测手段,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有助于我国绿色照明工程的有效实施。

三、汽车、摩托车催化剂及相关标准

近年来,我国摩托车和汽车工业突飞猛进地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一大摩托车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汽车市场。然而,如此众多的摩托车和汽车也给我们带来了相当严重的污染。众所周知,摩托车和汽车的污染是由其尾气排放所致,而尾气净化催化剂在减少有害物质排放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使汽车和摩托车催化剂产品生产和应用规范化,提出严格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技术依据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标准具有非凡的意义。有关摩托车和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相关标准见表3。

国内2002年首次颁布实施了《汽油车排气净化催化剂》国家标准。该标准满足了我国当时汽车的排放标准GB 18352.1-2001 (等同于欧1号标准)。由于我国排放法规推行速度较快,2004年已开始实施新排放标准GB 18352.2-2002 (等同于欧2号标准),2006年北京率先推行GB 18352.3-2005 (等同于欧3标准),2007年国内全面实施该排放标准。摩托车行业的排放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的文件,从2008年7月1日起,所有新生产、进口的摩托车必须符合GB 14622-2007排放限值。应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2003年,《汽油车排气净化催化剂载体》、《汽油车排气净化催化剂涂层材料试验方法》作为规范催化剂生产和应用的两个行业标准首次发布。这两项行业标准的实施,对于减少汽油车排气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保证汽油车排气净化催化剂载体和涂层的性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后,《柴油车排气净化氧化催化剂》行业标准、新修订的《汽油车排气净化催化剂》和新制定的《摩托车排气净化催化剂》陆续发布。同时,《汽油车排气净化催化剂载体》、《汽油车排气净化催化剂涂层材料试验方法》也列入最近稀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

四、其他稀土新材料及相关标准

稀土新材料种类比较繁多,除上述提及的几种新材料外,还包括抛光粉材料、贮氢合金材料、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巨磁阻材料、磁致冷材料、光致冷材料、磁光存储材料,稀土陶瓷材料等等。目前,其他稀土新材料国家标准包括《铬酸镧高温电热元件》(2000年制定),《铽镝铁大磁致伸缩材料》(2003年制定),《稀土抛光粉》及相关的三项分析方法标准(2006年制定)。除《铽镝铁大磁致伸缩材料》标准以外,其他几项标准均已经列入国家标准修订计划。《铬酸镧高温电热元件》修订标准已经于2009年12月完成上报工作,而《稀土抛光粉》及相关的三项分析方法标准目前正在修订。另外,贮氢合金也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目前,我国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AB5型稀土系贮氢合金粉生产能力,主要应用于镍氢电池负极材料领域。AB5型贮氢合金是发现最早、应用技术最为成熟、国内产业化最广的贮氢合金。镍电池负极用稀土系AB5型贮氢合金粉专用标准已于2009年11月完成审定,12月上报标准化主管部门审批。

五、结论

上一篇:诚信的安全下一篇:信息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