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诊断技术(精选12篇)
处理诊断技术 篇1
摘要:当前, 电气设备在各个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发挥了巨大的价值和作用。同时, 不容忽视的是, 在使用过程中电气设备的故障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更好地发挥电气设备的作用, 推动经济的发展, 有效地诊断和处理电气设备的故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 作者首先论述了电气设备故障的日常诊断, 继而总结了几种处理故障的方法。
关键词: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处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我国的电力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 电气设备技术水平也随之显著增强, 诸如电气设备的生产制造、系统维护以及自动化水平等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 众所周知, 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 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和故障, 对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电气设备的价值, 保障各项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和故障进行妥善地诊断和处理, 并不断地对其进行修复和完善, 这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 电气设备的维修制度需要变传统的预防维修为状态维修已经成为相关从业人员的共识, 同时, 实践表明, 电气设备故障的诊断与处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解决。那么, 在实际工作中, 电气设备出现故障, 我们究竟该如何进行诊断和处理呢?下面, 作者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1 电气设备故障的诊断
1.1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前提条件, 可以为工作人员有效分析故障提供具体而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保证调查研究的准确与全面能够促进相关后续工作的有效进行, 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 调查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问:是指对设备故障发生前的一些具体情形, 例如有哪些异常之处、是否有相似病史、是否进行了不恰当的操作等进行详细地询问, 以全面了解故障发生前设备的状态。另外, 若是初次检修该设备,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 还需要了解该设备各个操作机构的功能、操作顺序以及控制关系等相关情况。
(2) 闻:主要指要闻一闻设备, 以确定其是否带有绝缘漆、塑料、橡胶等材料因过热或烧焦而产生的刺鼻气味。电气设备的部件大多是由绝缘材料构成的, 这些绝缘材料在被通过的大电流 (超过额定电流数倍) 烧伤或烧焦后, 会发出一种刺鼻的气味, 通过寻找气味的来源, 我们可以大至判断故障源的位置。
(3) 看:顾名思义, 即使仔细查看故障设备, 来判断熔断器的熔体或熔丝是否熔断, 触点是否烧熔或烧灼。
(4) 听:简单来讲主要是听设备的机械动作机构如电动机、控制变压器、电磁阀、继电器等在运行中有没有发出一些异常的声音。
(5) 摸:摸的时候要切断电源, 然后尝试用手背触摸电动机外壳、电器线圈等, 以确定其是否出现了明显的升温或局部过热等现象。
(6) 拽:即是要切断电源, 轻轻拽动电线, 以察看其是否松动。
通常来讲, 经过了上述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我们可以直接找出那些具有明显外部特征与直观性的故障, 而对于较为了解的电气设备还有可能借此确定大概的故障范围。
1.2 实验控制电路, 逐块排除故障以确定故障范围和故障点
对电气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我们首先需要确定故障的范围与故障点。而对于较为复杂的电气设备的电路, 要找到故障范围与故障点, 我们需要从电气控制关系和原理图出发。电气设备的电路有两个构成部分, 即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主电路的故障往往较为简单、直观, 很容易便可查出;而控制电路的故障则相对复杂一些。控制电路是由几个基本控制单元和环节构成的, 这些基本控制单元和环节与积木块类似, 通常是按照设备的功能、生产工艺和控制要求, 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当我们通过直观的调查研究没能确定故障范围和故障点时, 就可以通过通电试验来控制电路的动作关系来逐块排除故障, 从而不断缩小故障范围, 并查找故障点。
例如, 我们在操作设备的某些按钮、开关、操作杆时, 线路中相应的接触器、继电器如果未能按照规定的动作关系工作, 那么, 那些与不动作或动作关系有问题的电器相关联的电路或该电器本身就有可能出现故障。对此, 我们在诊断时, 先要对不动作电器进行察看, 判断其是否有存在如线圈损坏、触头、变速手柄磨损等问题, 然后再逐项分析相关联的电路, 并对其进行细致的检查。需要指出的是,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较为熟悉的电气设备的电气控制关系, 使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记得断开电动机等运动电器的电源线, 以防止故障的发生。
1.3 运用仪表、仪器测量法确定故障部位
有些时候, 在对电气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时单靠人的直接感知是不行的, 必要的时候我们需要利用各种仪表或仪器来测量设备的电压、电流、频率、功率、绝缘值、温度、转速, 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最终确定故障部位。
(1) 测量电压法:测量电压法主要指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源、主电路以及各接触器和继电器线圈、各控制回路两端的电压, 如果所测得的电压不符合额定电压 (超过10%以上) , 那么该处就有可能为故障部位。
(2) 测量电流法:我们可以用钳形或交流电流表来测量主电路和相关控制回路的工作电流, 假如测得的电流值与设计电流值不符 (超过10%以上) , 那么该电路可能就是故障部位。
(3) 测量电阻法:首先断开电源, 然后使用万用表欧姆档测量相关部位的电阻值。如果所测的电阻值与要求的电阻值相差较大, 那么该部位是故障点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1.4 其他诊断法
(1) 重点检查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可疑对象:通常来讲, 这些可疑对象是故障部位的可能性非常大, 对其进行重点检查比较容易快速地找出故障点;就算检查过程中没有找到故障点, 我们也可以借此排除一些可疑的故障点, 从而有效缩小故障范围。
(2) 替换试探法:替换试探法即使用其他同种类型的元器件来替换那些可疑的元器件, 看看是否可以消除故障。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缩小故障范围, 排除故障的效果很好。
(3) 对比法:在实际操作中, 利用对比法往往可以快速地发现故障, 同时较为方便快捷, 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诊断故障的方法。
(4) 分段切割法:对于那些现象复杂、问题繁多、涉及面较大、故障范围难以确定的故障, 我们最好使用分段切割方法来寻找故障点。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分割故障, 实现化复杂为简单、缩小故障范围的目的, 能够有效诊断出故障所在。
(5) 逐级类推检查法:在进行故障诊断的过程中, 我们可根据故障的具体情形, 或者由输出端开始, 往前逐步类推检查, 或者从输入端开始往后逐级类推检查, 一步一步地找到故障所在。不管选择了哪种检查方式, 都要先对该级的输出电压和电流进行检查。若检查得出的输出电压值和电流值都正常, 就说明这一级设备的工作状态是正常的, 不存在故障, 此时, 便不需要再检查这一级的输出电压、电流或者其他内容, 可直接进入下一级的检查。
(6) 敲击振动法:有些电气设备由于在制造过程中进行了虚焊, 导致了设备或是接触不良, 或是元器件、触点、触头等容易被腐蚀生锈, 使得电源装置的运行不稳定, 可能会不定期地出现无规则的间隙性故障。对于这种情况, 我们在进行故障诊断时可以选用敲击振动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最好不要同时敲击几个部分, 而应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单独进行, 这样更容易发现故障源。
2 电气设备故障的处理
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 在诊断出发生故障的部位及原因之后我们还要对故障进行处理, 以消除故障, 确保设备的有效运行。在处理故障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诊断出的不同结果进行与之相应的处理。通常来讲, 常见的故障处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对于那些因部件损坏而引起的故障, 在处理时可直接使用型号、规格与出现故障的部件相同或相近的部件来替换原来的部件。
(2) 对相关的电路或者可调整的元件重新进行调整, 此种方法可用来消除失调故障。
(3) 对设备进行重焊或者补焊, 从而解除因虚焊、断线或脱焊而引起的设备故障。
(4) 设备出现故障后, 我们还可通过清洗、烘烤因受污染或氧化而接触不良的部件来处理一些故障。
对故障作出正确的判断是有效处理故障的前提, 在实际工作中, 电气设备故障的情形可能较为复杂, 我们在进行诊断和处理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尽可能地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 找出故障发生的准确原因。然后再根据诊断结果灵活地采用各种处理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找到一种最适合的方法, 对设备故障进行有效地处理。值得注意的是, 无论采用何种处理方法, 都要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以免前功尽弃, 或使得事故扩大,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结语
总之, 电气设备的故障不可避免, 即妨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又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甚至造成严重的事故。从这个层面来看, 电气设备故障的诊断及处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电气设备的故障往往千变万化,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会遇到许多常见的故障, 也会遇到一些疑难故障, 对此, 我们应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秉承“细观察、细分析、细检查”的原则, 有效地诊断和处理设备故障, 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邓松, 张迎辉.低压供配电监控管理系统CCLink-LT总线应用可行性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5) .
[2]王玉涛.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措施的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 2012 (19) .
[3]张文光.电子设备故障电流和谐波电流区分的方案设计[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4) .
[4]胡成群, 刘强.基于报文分析的电力远动故障快速定位[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1) .
处理诊断技术 篇2
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与处理
一、泌尿系结石一般概述
1、尿石症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考古证明7000年前就有尿石存在。外科治疗泌尿结石在400BC左右就已盛行。
2、分类:上尿路结石和下尿路结石。两者的病因,年龄,性别,结石成分及预后上存在很大差别。
3、结石成因:人体异常矿化的一种表现
4、成分:⑴无机盐,有机盐,酸及晶体
(草酸盐,磷酸盐,尿酸盐、胱氨酸)
⑵基质:粘蛋白(64%)、葡萄糖
氨基聚糖(5%)、非氨基糖(9%)、结石水(10%),有机灰(12%)
二、泌尿系结石的病因
公认:多方面学说(Multi-faceted theory)
1、外界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个体环境:饮食营养、代谢异常、种族
遗传、疾病、药物
3、泌尿系统:肾损因素、梗阻、感染、异
物
4、尿:成石物质增多,抑制物质减少
三、泌尿系结石的诊断
分为三个任务:存在的诊断 并发症的诊断
病因的诊断
(一)、存在的诊断
1、典型临床表现:肾绞痛,肉眼血尿,恶心呕吐,发热
2、影像:
A、X-ray:应除外肾结核、淋巴结钙化、静脉石、肿瘤钙化、肾动脉及动脉瘤钙化 B、IVU(静脉肾盂造影):当BUN正常5.4mmol/L,肾显影满意
BUN轻度↑7.14-10.7mmol/L,显影较淡
BUN中重度↑>10.7mmol/L,显影较差或不显影
有关延迟摄影法:用于常规显影不满意者。采用双倍剂量,在注射造影剂后常规摄片,并在60-120分后再摄全尿路片。个别可延长至4小时。C、RGP(逆行肾盂造影)
适应证:不适于IVU的患者(心肝功能差,碘剂过敏)
和IVU显影不满意者
禁忌症:下尿路感染,尿道狭窄 D、AGP(经皮穿刺顺行肾盂造影):适用于IVU显影不理想且RGP失败者或尿路有梗阻者 E、CT: 可发现X线不能发现的结石,但亦不能诊断阴性结石
3、B超
①可发现阴性结石
②了解有无肾脏积水及积水情况 ③了解肾实质厚度
④发现某些成石疾病:肾畸形,囊性病变 ⑤鉴别:结石与肿瘤,血块等
⑥对输尿管结石:上段扩张推断下方存在结石
(二)并发症的诊断 常见的结石并发症:
1、感染
2、诱发鳞状上皮癌
3、肾脏积水
4、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
(三)病因的诊断
1、基本检查
⑴详细询问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
常见药物因素:苯妥因钠-继发性甲旁亢,泻药-尿浓缩和酸化,钙剂-尿钙↑,丙磺舒治疗痛风-尿尿酸↑,氨苯喋啶-药物结石,别嘌呤醇-尿中黄嘌呤↑ ⑵X-ray,CT(HU有差异)⑶血清检查:了解各种电解质情况。Cl高时注意有无肾小管性酸中毒及甲旁亢。
⑷尿液检查:了解PH,比重,红细胞,蛋白,晶体及有无细菌。偏光显微镜观察有无晶体。
2、进一步检查
⑴24小时尿量,计算24小时尿钙,氯,肌酐,镁,胱氨酸,草酸,磷,钾,钠,尿酸。⑵根据饮食记录当天饮食的量,计算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脂肪,盐,纤维等
3、详细检查
⑴尿稳定状态观察:负荷试验(5-7天稳定)
⑵血清补充测定:甲状旁激素,VD,Calcitonin,Ca++ ⑶24小时尿测定:Ca++,cAMP,GAGS,乙醇酸(原发性高草酸尿症分型)
⑷成石倾向测定:综合尿量,PH,钙,尿酸,草酸,GAGS,计算成石相对概率。尿饱合度及结石抑制与促进作用检测。
⑸负荷试验:钙负荷区分高尿钙类型
氯化铵负荷助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诊断
四、泌尿系结石的处理及预防
1、急症处理
⑴止痛:度冷丁,吗啡,消炎痛,⑵解痉:抗胆碱类,黄体酮类,钙阻断剂
⑶抗感染治疗,补充液体(但利尿方法不可取)⑷中医针炙
⑸急诊ESWL术或急症肾穿刺引流
2、择期处理
A、一般处理原则 ⑴病因处理
⑵无症状肾小结石暂不处理 ⑶完全梗阻时必须及时处理
⑷伴BPH或PUJ梗阻时最好在手术同时处理之
⑸肾鹿角形结石可联合PNL、ESWL或穿刺引流后再碎石 ⑹估计患肾无功能,碎石后也难以排出者可作肾切除 B、双侧上尿路结石处理原则
⑴双侧输尿管结石,先处理梗阻严重侧
⑵一侧输尿管结石,另侧肾结石,先处理输尿管结石 ⑶双侧肾结石,先处理简单和安全侧
⑷完全梗阻时,及时手术;不能耐受时可置输尿管导管或经皮肾造瘘
3、各部位结石具体处理方法 A、肾结石
1、一般治疗
2、多数可行ESWL
3、开放手术治疗:a、肾盂切开取石,b、肾实质切开取石,c、肾部切,d、肾切除,e、肾造瘘,f、自体肾移植
4、PNL或联合ESWL B、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5个狭窄部;70%盆腔,15%中1/3,上1/3最少。
1、多数<0.4cm可自行排出。0.4-0.6cm或个别1.0cm经保守治疗可自行排出。服药4周,70%可自行排出。
2、手术治疗适应证:⑴输尿管镜取石发生并发症⑵输尿管憩室并发结石⑶>1.0cm的结石⑷结石置留过久,发生严重梗阻或上尿路感染⑸非手术治疗失败者 C、膀胱结石
1、ESWL
2、手术治疗:
⑴经尿道超声,液电或机械碎石
⑵耻骨上经膀胱切开取石术:儿童;结石过大或过硬;有前列腺增生或尿道梗阻者;膀胱憩室内结石;伴严重炎症或肿瘤者;有输尿管返流者;有严重肾脏合并症者。
D、尿道结石:小的可自行排出或注入石蜡油后挤出;用钳子或镊子将结石取出;尿道切开取石;切开会阴取石等
E、体外冲击波碎石
一、适应症
原则上,上尿路结石除外有下尿路梗阻及全身出血性疾病外,均可用此法治疗
二、禁忌证及几个注意点
1、全身出血性疾病
2、新发生的脑血管疾患,心力衰竭及严重心律不齐者
3、下尿路有器质性梗阻者
4、孤立肾:<2cm估计可一次性治愈可行ESWL。若结石过大应放输尿管支架管或联合PNL
5、肾功能不全者:若是结石梗阻引起,应积极碎石;若是肾脏本身病变,不要贸然碎石
6、尿路急性炎症不宜行碎石
7、两次治疗时间必须>1周
8、双侧肾结石,先治疗功能好侧。若均< 2cm,考虑同时治疗
9、同侧输尿管内两外以上结石,先碎上边结石。
10、必须注意石街现象
F、经皮肾镜取石术
一、适应证
1、体积较大的结石:<2cm→ESWL
>2cm→PNL
2、鹿角形结石:联合两者
3、下盏结石
4、同时有结石远端梗阻者
5、其它治疗方法失败者,尤其是ESWL失败。
二、禁忌证
1、出凝血机制紊乱
2、未纠正的高血压
3、急性尿路感染 G、输尿管镜取石术
一、适应证(针对输尿管结石患者)
1、无血液病史
2、尿路无明显感染者
3、前列腺无明显增生者
4、未作过输尿管手术,无输尿管狭窄者
5、结石滞留霎时间不长,结石不过大
二、禁忌证
1、血液病患者
2、尿路感染者
3、前列腺增生或膀胱颈部过高者
4、输尿管因手术,瘢痕粘连缩小,狭窄者
5、结石过大者
6、输尿管先天性狭窄或严重扭曲者
4、泌尿系结石的预防
1、饮食防石:
有效的注意饮水和食物有可能使64-70%的复发性结石不产生新结石 ⑴多饮水:夜间和清晨
⑵食物:母乳哺养;高尿酸者忌食动物内脏和菜花;菠菜含高草酸;少饮茶或饮淡茶;饮酒会增加尿酸水平及引起尿浓缩。
2、药物防石
⑴降低结石盐工酸饱合度:噻嗪类,磷酸纤维素(↓Ca吸收),正磷酸盐(↑P,↓Ca);碱化尿液;枸橼酸钾;别嘌呤醇等
处理诊断技术 篇3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急症,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通过破裂口进入中层,随着血流压力的驱动,逐渐在主动脉中层内扩展,导致血管壁分层,形成异常通道或夹层血肿1。我们将MS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应用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6月—2012年6月共收集主动脉夹层患者42例,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36—76岁,平均(51.61±10.73)岁。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胸、后背或(和)腹部撕裂性疼痛,持续性难以忍受,并向腹部放射,伴有胸闷气促、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甚至濒死感等。
1.2 仪器与方法 仪器:SIEMENS Definition AS 128层全身CT扫描机。扫描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先行平扫,扫描范围自胸廓入口至盆腔。然后行增强血管成像扫描,使用自动高压注射器将75—100ml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以3.8—4.0ml/s的速率,经右肘前静脉注入。在主动脉根部水平中心选择感兴趣区,应用实时对比剂追踪系统,当CT值达100HU时自动触发扫描,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上方2—3cm至耻骨联合平面。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180—250mA,原始数据扫描层厚为1mm,间距1mm。
1.3 图像处理与分析 扫描结束后将原始数据传到Syngo工作站,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进行分析。所有图像均由2名主治医师或以上的影像科医师共同分析。
1.4 主动脉夹层分型2 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夹层血肿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也可向分支延伸为Ⅰ型;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夹层血肿仅累及升主动脉为Ⅱ型;内膜撕裂口位于胸主动脉峡部,夹层血肿扩展可仅限于膈上胸主动脉或膈下腹主动脉为Ⅲ型。
2 结 果
2.1 CT平扫征象 42例患者CT平扫图像显示,22例可见主动脉扩张或呈椭圆形,30例可见主动脉壁点片状钙化,其中19例钙化灶向内移位;5例可见线样分隔,内膜片可辨认。20例胸腔积液,多为两侧。8例平扫无明显异常。
2.2 CT增强征象 42例患者真腔及假腔均可辨认,呈“双腔征”,一般真腔较小,密度早期较高,假腔较大,密度早期较低。典型的患者,真腔与假腔交界面呈鸟嘴样改变,并且可见真假两腔之间呈线形、弧形或飘带样低密度影为内膜片,以及内膜片连续性中断处的内膜破口。
2.3 MS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 ①病变范围及分型:可清晰分辨真、假腔和内膜瓣,内膜瓣表现线状低密度影,准确定位病变的范围及分型,即Ⅰ型8例、Ⅱ型3例和Ⅲ型31例。②内膜破口数量及位置。均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破口,其中5例显示存在多个破口。破口位于主动脉弓20例、升主动脉14例、胸段降主动脉6例和腹主动脉9例。③主动脉分支受累情况。主动脉弓三大分支受累5例、腹腔干受累6例、肠系膜上动脉受累3例和肾动脉受累19例(双肾动脉受累2例和单侧肾动脉受累17例)。④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破口的显示情况:MPR和CPR结合轴位图像,均可清晰的显示主动脉夹层破口,VR及MIP不能直接显示主动脉夹层破口。
3 讨 论
动脉夹层是指由于某些因素的存在下,导致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后,其逐步剥离、扩展,形成真、假两腔。常见的因素包括马凡综合症、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炎性疾病等。主动脉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所以主动脉夹层的最大危害就是破裂出血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和分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普通CT平扫和增强扫描,虽然常可诊断主动脉夹层,但是很难发现主动脉内膜破口,临床分型更加困难,为临床治疗提供信息有限。我们采用MS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破口部位和数量,以及主动脉分支受累情况等。文献还报道,该方法对于术后瘤体的变化、管腔有无再狭窄、有无附壁血栓形成以及支架的位置、形态均有很大的诊断价值3。主动脉夹层患者MSCT血管成像表现:①主动脉形态不规整、管径增大和管腔扩张;②可见真腔与假腔之间的内膜片,表现为细条状或线状低密度影;③内膜瓣影的连续性中断,即内膜破口,此征象是临床评估和制定手术方案的重要指标4;④双腔征,即主动脉形成真、假两腔,轴位图像上可见有鸟嘴征。鸟嘴征是指在假腔内由主动脉夹层内膜瓣与主动脉外壁形成的锐角,其内可见造影剂填充或者有血栓形成,此征象为最好的鉴别主动脉真、假腔的征象,因为此征象只出现于假腔中,且在急性和慢性主动脉夹层中均会出现,是鉴别主动脉真假腔较为可靠的征象之一;⑤假腔内附壁血栓形成和胸腔积液等。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显示的影响:①MPR属于二维重建模式,可以在矢状、冠状和任意斜面方位上显示,对内膜破口、内膜瓣和血栓范围等诊断,具有较大的优势5。②CPR可以将走行纡曲的血管拉直,在同一平面图像上显示,与MPR效果相当。③MIP采用每条射线上密度最大的像素重建,对病变细节显示效果较差。④VR可显示病变的全程,以及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但是很难显示破口。每一种后处理技术均有其优势和不足,我们要熟练应用每一种后处理方法,多种方法相结合,同时密切联系轴位图像进行诊断,从而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闵德庆,王敏,桂颖颖.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6):106—107.
[2] 赵保安.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影像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063—3064.
[3] 韩家发,王琼娅,刘青.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8):47—49.
[4] 刘浩,郭静丽.16層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2):44—46.
处理诊断技术 篇4
变矩器、液压泵、变速器、控制阀、动力换挡变速阀是机械液压传动系统的核心元件, 行走无力或液压离合器接合不良是其最常出现的故障。一般情况下, 机械液压传动系统故障有以下3类: (1) 压力异常。利用压力表检测压力异常, 这是因为设计时预留了很多的压力测试点。通过压力表测出读数与正常值进行比对, 即可找出引起压力异常的液压元件。 (2) 速度异常。速度异常一般是由于工程机械上的调速阀、节流阀、变量泵等变量机构出现了问题, 通过测试、比对、调节执行元件的速度可恢复。 (3) 动作异常。动作异常一般是换向阀出现异常导致的, 通过逐个切换换向阀, 观察、比对相关执行元件的动作来找出异常处。还可以测试行程控制、动作顺序, 继而找出异常部位。
2 机械液压传动系统故障的诊断方法
2.1 观察诊断法
操纵手感异常、外部泄漏、仪表指示异常、执行元件动作不正常、发热异常、系统有噪音是液压传动系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首先是对其进行观察, 然后找出可能发生故障的部位并进行试操纵, 辅以短路、断路等一系列的检查, 记录各项检查结果。然后经过综合的分析比对, 最终找出故障发生的部位和原因。
2.2 仪器诊断法
PFM型万能液压检测仪是一种可以同时监测液压系统的转速、温度、流量的检测仪器。只要能保证液流从进口“进入”并从出口“泄出”, 该检测仪器可以安装在机械液压传动系统的任何部位。我们可以利用PFM型万能液压检测仪, 实现对故障的部位及性质的诊断。诊断之前, 要确定检测的步骤, 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各个元件按步骤,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检查、诊断。
诊断的一般要求:温度为50°C左右且符合相关规定的液压油是诊断最起码的要求。这是因为温度可以影响测试时液压油的粘度, 不同的规格的液压油其粘度也不尽相同, 而粘度对流量的测定具有巨大的影响。
2.3 元件对换法
元件对换法比较适合平衡阀、溢流阀、单向阀等体积较小, 相对比较好拆卸的元件。要先确定备用元件是正常的, 再进行对换。通过观察液压系统是否恢复正常, 继而找出异常的元件[1]。
2.4 定期检查法
对机械的技术状况定期检查是由专业检查人员的直感来完成的, 这可及时消除隐患, 减少发生故障而造成的损失。
3 机械液压传动系统故障的处理技术
3.1 液压泵的处理技术
作为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 液压泵的主要故障是泄漏, 继而达不到额定的流量和压力, 一般我们采用齿轮油泵。引起泄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密封件的老化、损坏以及齿轮端面、齿轮啮合面、轴承与泵盖间的磨损。由于啮合挤压作用, 齿轮泵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端面和齿顶会产生使泵体和端盖磨损更加严重的毛刺。根据工作经验, 这种情况在铝合金泵壳上更加严重。为了延长油泵的使用寿命, 要及时用油石清除毛刺。而磨损严重的定子, 会严重影响叶片泵的性能。通常情况下, 定子和两侧配流盘的磨损是导致叶片泵故障的主要原因。对于定子而言, 其内表面在过渡曲线与圆弧连接部位最易受到磨损。所以说, 定子使用寿命较短, 大概只有叶片泵的叶片、转子的使用寿命的一半[2]。
3.2 液压马达的处理技术
避免油液污染, 液压马达很少发生故障。对液压马达进行日常维护是最有效的处理方式。由于液压油的杂质会加剧磨损, 所以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对进入马达的液压油的过滤提纯。空气进入马达内部会引起振动和噪声, 降低液压马达的使用寿命, 所以更换油管时尽量避免马达内油液流出。为了排除马达和系统内的空气, 减少振动和噪声, 修理后的马达要注满干净的液压油。
3.3 液压油缸的处理技术
液压油缸是液压传动系统的执行元件。漏油和运动爬行常常影响着液压油缸功能的实现。更换密封件能解决由于缸头密封件损坏产生的外漏, 而产生液压缸运动爬行的原因相对复杂, 活塞杆与活塞不同心、油缸内漏、液压油有杂质、油路空气侵入、平衡阀发生故障、活塞密封件装得过紧等。在油缸工作时, 我们通过观察拆开的油缸回油管接头处是否漏油来判断故障, 漏油说明平衡阀异常, 不漏油且油缸慢慢缩回说明油缸内漏。
3.4 控制阀的处理技术
作为能控制和调节液压系统的液压元件, 控制阀相对比较精密。为了减少对阀芯体配合密封件的影响, 在处理已损坏漏油的密封装置时, 尽量不要抽动阀芯。通过研磨修正接触线, 同样可以解决由锥形阀芯接触线磨损造成的故障。
3.5 管接头的处理技术
由于振动频率较高, 液压传动系统中的管接头和焊接处, 在经过一段时间后, 往往会发生损坏。采用多平行、少交叉的管路布置的原则能有效地减少接触和振动磨损, 10mm是油管应保持的最窄间隙。并且尽量选用无氧化皮、无锈蚀、无砂的管子对管路重新安装。在安装前, 要用20%的盐酸或硫酸对管子进行清洗, 然后用温水和10%的苏打水洗净, 最后进行干燥、涂油处理。同时, 注意如果没有直接接入系统中, 要用压缩空气把管路吹干后, 再把两端密封保存。
4 结语
机械液压传动系统故障及诊断处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 由于篇幅和学识所限, 本文可能会有很多不足之处。只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以期对大家的相关工作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和平.液压传动与控制[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处理诊断技术 篇5
采盐船液压系统发生噪音故障时,需要对电动机、分动箱、液压泵等动力设备的紧固螺栓、联轴器对中等进行检查,排除机械振动。全面检查液压系统,避免流量过大引起噪音;对油位和密封装置进行检查,避免空气流动发生噪音故障。采取的处理方法是尽量保持油面位置,避免吸油管堵塞;根据规定对进油管进行疏通,对滤油器进行清洗、更换,检测液压油粘度,选择适合的液压油,从而减少噪音故障出现。
2.2液压系统发生不能供油故障及处理方法
经过对采盐船液压系统不能供油的故障统计,故障原因主要是:油箱油位过低、油箱泄露、油管线路堵塞、油液粘性较高等。因此,应采取的处理方法是:将油位添加到指定位置;对吸油管和滤油器进行严格检查,消除阻塞物;将油箱排空,添加粘度较低的油;对线路进行检查,调整接线方式;将液压系统拆开,并及时清洗并将沉渣去除。
2.3液压系统压力无法建立及处理方法
一般情况下,采盐船液压系统压力无法建立的原因是:溢流阀误动作、执行机构严重漏油、溢流阀弹簧失效等。采取的处理方法是:对系统压力调定值进行合理调整;对密封失效部位进行检查并更换密封元件;将失效溢流阀弹簧更换;将溢流阀拆开清洗,除去阀中含有的杂质;对系统线路进行检查,并及时修理和更换。
2.4液压执行机构动作不稳定故障及处理方法
采盐船液压系统执行机构主要以液压马达和液压缸为主,出现故障时采盐船行走速度、履带提升和切割头提升速度忽快忽慢跳动,严重影响采盐船正常工作。因此,应采取的处理方法是:润滑不良情况下,应改善系统润滑条件,将脏物及时清除;在吸油过程中,空气的进入使系统运行受到影响,要及时检查油位,保持良好密封,避免油位过低情况出现;压力脉冲过大或过低时,要及时检查溢流阀设置情况,保证调定值符合运行要求;油流不通畅的情况下,要及时清洗节流阀,保持油液充足供应。另外,液压系统发生压力不够的情况也可能是管道有小孔泄露引起,因此,要对系统进行仔细检查、清洗和维修。
2.5液压系统过热和漏泄故障及处理方法
采盐船液压系统过热和泄露也是常见故障问题,尤其夏天更为突出。采取的处理方法是:当液压系统出现过热情况,要对溢流阀进行检查,及时调定溢流阀压力值;当液压系统出现内漏时,要逐一检查控制元件是否卡滞、动作滞缓,并及时清洗或更换元件;对油液粘度、水分进行检验,更换合适黏度的液压油;当液压阀的同心度不恰当、阀表面出现较大磨损时,要及时更换相应零件;如果密封件老化,应及时换新密封件,同时紧固或更换管接头螺丝。
2.6牵引力过小故障及处理方法
采盐船行走速度较正常速度慢是采盐船常见故障,究其原因主要是:①履带附着力不够。②履带行走主管路压力不足。处理方法是:调整采盐船姿态改变接地比压。检查液压系统,如果管接头出现漏油,要及时更换密封件;如果主泵内泄漏过大,要及时更换新主泵;如果补油泵压力不足,应及时更换补油泵;如果制冷站出现问题,应及时检查叶片泵、冷媒等,将液压油温度降至合适温度,同时调整溢流阀整定值,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3结束语
罗布泊盐湖采盐船是全液压驱动,能够全面掌握液压系统故障诊断、分析方法,就能及时、准确、快速地解决问题,不但降低了采盐船液压系统故障,提高了采盐船工作效率,而且为采盐船预防性维修奠定了基础,使采盐船更好地服务于大规模生产。
参考文献
[1]张军霞.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典型案例的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与处理 篇6
【关键词】颈部肿块鉴别诊断处理
【中图分类号】R814.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97-01
一、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块
能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有3种类型:①肿块在甲状腺内;②肿块在甲状腺表面,与甲状腺有直接的组织联系;③肿块在甲状腺表面无直接联系,但在甲状腺被膜内。对于甲状腺内和其表面的肿块,临床体检难以鉴别,但与甲状腺有直接组织联系的表面肿块,可通过是否随伸舌运动而活动以区别。
1.随伸舌运动者
(1)甲状舌管囊肿:为颈部先天性囊性疾病中最常见者,位于颈前舌骨以下,甲状腺峡部以上颈前正中线附近,有时稍偏左。
治疗:甲状舌管囊肿手术切除时应包括全部胚胎残留组织,否则囊肿会复发。残留组织为一边界清楚的纤维束带,由囊肿向上延伸,常见的部位是在舌骨中央的背侧,与舌骨关系密切,故手术时要注意切除舌骨中段。
2.不随伸舌运动者多见于甲状腺病变。
二、不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块
在排除甲状腺肿块后,可按肿块所处的颈部分区,考虑其好发疾病。
1.颈前三角区肿块
1)腮裂囊肿与腮裂瘘治疗:襄肿连同瘘管切除,因囊肿来源于腮裂残留,故在囊肿的深部常有一条纤维组织束在颈内、外动脉之间上行,直达扁桃体附近的咽管上。应将这一纤维组织束完全切除,否则易复发。
2)咽食管憩室治疗:手术切除时先切断甲状腺下动脉和中静脉后游离甲状腺左叶,在甲状腺和气管后方追寻到憩室起点切除。同时,必须切断环咽肌,该肌恰在咽和食管交界处,为咽下缩肌的最下缘,在吞咽时发生痉挛是憩室的发生原因之一。
3)颈淋巴结核及寒性脓肿治疗:手术前如诊断明确,可先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如链霉素、异烟肼和利福平等。如果形成寒性脓肿,手术切开排脓后应将脓肿壁上的肉芽做刮片检查并做药敏试验,以后的治疗可参考药敏试验结果而作调整。有效的药物治疗均应持续至少8个月。
4)颈动脉体瘤:治疗:颈动脉体瘤应手术切除,术中要严防大出血。
5)颈动脉瘤治疗:颈动脉瘤一经诊断,应及早切除。切除梭形动脉瘤,多须用移植血管吻合,囊状动脉瘤经切除后,可直接吻合,不需修补。
6)颈部神经鞘瘤治疗: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有效方法,手术时可根据肿瘤位置及突出的方向分别采用颈外途径手术和经口途径手术。
7)颈部恶性淋巴瘤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全身支持疗法。手术切除仅限于活体检查及某些特殊情况,如解除压迫症状等。
2.颈后三角区肿块
(1)颈部囊状水瘤(襄性淋巴管瘤):为先天性疾病,由淋巴管扩张形成的单襄性肿块。肿块多为不规则形或是半球形隆起,与皮肤不粘连,但与深部组织粘连,活动度甚小,生长缓慢,不痛,软而有波动感,一般不感染。
治疗:宜尽早手术切除,术中应把囊肿完全剥离、切除,以防复发。
2)淋巴结炎或癌转移:成年人该区的锁骨上区内的实性结节除一般的淋巴结炎外,质地较硬者多为某些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在左侧多为胃癌转移,右侧者多为肺癌转移,但也可能是其他癌瘤的转移,均应切除后做病理检查确定诊断。
3.颏下区肿块
1)舌下腺囊肿:早期最常見患者于舌下一侧的口底,因唾液渗漏充盈而呈圆形襄肿,发亮,其表面黏膜呈现薄而透明,囊壁为蓝紫色。当胀大到一定程度,占据整个口底,舌抬高向后上方,不能闭口。
治疗:完整切除渗漏的导管及囊肿。
2)颏下皮样襄肿:为先天性疾病,是颏下区的常见肿块,有时也可发生于中线两侧,甚至可发生于甲状腺区而误诊为甲状腺结节。
3)该区其他肿块考虑为淋巴结增大,诊断方法同前。
4.颌下区肿块
1)颌下腺炎:多继发于舌、口底、下颌、面颊和邻近皮肤的感染灶。颌下腺胀痛,在进食时更明显,口内外双手相对触诊,其腺体硬而粘连、疼痛,导管有时呈条索状,甚至能触到结石。
导管口红肿,分泌浑浊的脓性液体。X线平片及造影可显示导管扩张和缩窄成腊肠样改变以及出现碘油池影像。
治疗:及时手术引流。
2)颌下腺导管结石:其表现为进食时出现一侧颌下腺区疼痛和肿大,食后经过一段时间症状消失,下次进食时症状复发。有时会在这种较轻的症状基础上急性发作,患部呈持续性剧痛和肿大,还可出现全身症状。
治疗:颌下腺导管结石应在慢性炎症期取出。若结石靠后即在腺门内,通常在口底扪不清,经口底取石有损伤舌神经的危险,应于上颈部顺皮纹切口取出整个腺体和含有结石的导管。
3)颌下淋巴结增大:其原发灶可以是炎症也可是肿瘤,常分布在颈、唇、颊等处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或是在下颌骨。
治疗:对原发灶进行病理检査,明确诊断后进行相应治疗。若未发现原发灶,可直接行颌下腺肿块活检。
5.腮腺区肿块
1)腮腺混合瘤:腮腺混合瘤多位于耳垂下方,肿块多自腮腺下叶长出。无疼痛,呈膨胀性生长,虽生长缓慢,但体积可长得极大。约1/4可发生恶变,恶变后生长速度加快,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
治疗:尽早手术切除,以防恶变。手术时须将肿瘤连同包膜一并切除,否则易复发。术中应尽量避免损伤面神经。
2)腮腺癌:部位同上或在耳前,生长迅速,多见于50岁以上,肿块硬而固定,与皮肤可有粘连,并常出现面神经麻痹症状,颈淋巴结常有转移。
治疗:肿瘤切除及患侧淋巴结清除术。手术彻底清除瘤组织,很难保留面神经。
3)化脓性腮腺炎:急性期表现为以耳垂下方为中心的肿胀、疼痛、高热,白细胞升高,分泌液浑浊。慢性期主要是腮腺区有硬块,口干,口臭,有感染,晨起明显,分泌脓液多。
治疗:应用抗生素,及时切开引流。
6.颈后区肿块
1)脂肪瘤:多见于成年人,肿物生长缓慢,可长达10多年,圆形、半球形,表面呈分叶状,质地软,活动度大,边界清楚。
2)纤维瘤:好发于成年人,生长缓慢,无疼痛,质硬,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边界清楚,一般生长不大。但皮肤纤维瘤,多见于40?50岁,局部稍隆起。
治疗:手术切除。
处理诊断技术 篇7
关键词:眼眶下壁骨折,CT,三维重建
通过对眶骨的二维和三维重建,可以直示骨折状态和眶内容物脱出程度;矢状位图像可清晰显示眶下壁前方或后方骨折情况,以及下直肌及下斜肌整体内陷情况,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0例临床怀疑眶下壁骨折的患者,临床多伴有眼睑肿胀,皮下淤血,结膜下出血;15例患者出现复视,8例患者眼球下移,5例患者眼球突出,3例患者眼球陷没,21例患者眼球运动受限,几乎所有患者眶下神经分布区麻木,5例患者视力障碍。
1.2 扫描方法
本组50例眶骨骨折或临床怀疑骨折患者,采用西门子Sensation 16层螺旋CT扫描,患者仰卧,头先进,力求头颅水平面双侧不偏斜,做轴位扫描。扫描参数:准直器宽度为0.75 mm,扫描层厚3~5 mm,电压120 V,电流310 mA,每层扫描时间为0.5 s,重建间隔为0.75 mm。将重建数据输入3D,即可呈现出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即MPR。再选用再现技术,常用的再现技术有表面再现技术(SSD)及容积再现技术(VRT)。
2 结果
50例患者在常规检查时,有35例可见上颌窦内高密度影,有18例伴有线形骨质密度影,因为眶底近水平位,骨折线多数不清晰而不能确诊。采用重建间隔为0.75 mm,将重建数据输入3D,即可呈现出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即MPR。17例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上见线状骨折线,眶底轻度裂开,眶内容物略向下移位;18例伴有眶底断裂处骨片向上颌窦内塌陷,其中,10例为呈乳头状突起于上颌窦顶部,8例为不规则团块状嵌入上颌窦内,伴有低密度脂肪组织和下直肌及下斜肌嵌顿,其中2例团块影呈混杂密度,为眶内伴有出血所致。35例眶下壁骨折中15例伴有眶内侧壁骨折,其中有10例患者在外院诊断为眶内侧壁骨折来我院复查,经MPR重建发现眶下壁骨折。35例眶下壁骨折中,9例伴有复杂颅面骨骨折,2例伴有眶尖骨折碎骨片移位和视神经管变窄。
3 讨论
常规X线平片对细微骨折及软组织损伤情况显示不佳,而CT普通轴位扫描经常对眶下壁骨折造成漏诊,因眶下壁几乎接近于水平位,轴位图像只能看见上颌窦内高密度影,从而推测眶下壁骨折,并不能很好地显示骨折情况,更不能清晰显示眶内容物下陷程度。MPR能直接显示单纯轴位图像不能显示的眶下壁骨折线及骨折上下关系,以及前后移位程度,从而有效地弥补了轴位CT的不足。眶内容物嵌入情况在冠状位图像上显示更为清晰,眼下直肌、下斜肌移位情况显示佳,其中冠状位图像显示骨折片移位上下关系及眶内容物嵌入程度最好,而矢状位图像显示整个下直肌及下斜肌向下嵌顿情况及眶下壁骨折的前后关系最好。再选用再现技术。相比而言,VRT较SSD更细腻,图像更逼真,可以对三维重建图像进行任意角度旋转、放大、缩小,对感兴趣区改变颜色和亮度,或利用“切割层面”及“感兴趣区选择”对组织内部或内侧面的结构进行显示。VRT图像不仅能清晰显示整体骨架,还可以任意旋转图像进行多角度观察,明确骨折的立体定位,对骨折断端有无移位显示更加直观,尤其对明显的眶下壁粉碎性骨折伴有塌陷显示良好,立体而直观。同时可以清楚地显示其与周围骨的毗邻关系,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信息,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重要依据,但SSD及VRT不能显示周围软组织改变,对骨皮质轻微分离显示不佳。因此,MPR和SSD及VRT互补应用可提供全面的影像信息。
眶底主要由上颌骨眶面、颧骨眶面和腭骨眶突构成。眶底呈一向后上延伸的倾斜平面,其后部为薄弱区,有眶下管及眶下裂通过。该区和筛骨纸板相连,构成眶底的内下壁,薄如纸。眶下沟接近眶下裂内侧1~3 mm处骨壁最薄,最薄处仅为0.5~1.0 mm,为发生骨折的常见之处。眶下壁骨折多位于眶底中线偏内后侧。本组35例眶下壁骨折患者,冠状位显示骨折均位于眶底中线偏内侧,矢状位显示骨折位于中线偏后侧28例,位于中线偏前侧7例。
眶下壁骨折多半合并眶内侧壁骨折,本组病例有15例患者伴有眶内侧壁骨折,表现为眶内侧壁中断,常向筛窦内凹陷、移位,伴有筛窦密度增高,有的亦可见内直肌和眶脂肪组织经骨折裂口疝入筛窦。有2例患者伴有复杂颅面骨骨折,眶尖骨折碎片移位,视神经受损。
参考文献
[1]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6:291.
处理诊断技术 篇8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创伤性骨折
创伤性骨折的部位和骨折类型复杂, 普通X线片有时无法满足临床需要, 给患者的诊断带来很大困难。近年来, 随着多层螺旋CT (MSCT) 及其后处理技术的开展, 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较好的弥补了传统X线检查的不足。MSCT成像速度快, 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扫描后可进行薄层重建而获得清晰的二维、三维图像, 通过冠状位、矢状位或任意方向上观察可明显提高骨折的确诊率, 了解骨折的详细情况。本文回顾性分析26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的16层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与普通X线片的影像学资料, 探讨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注:以MSCT检出结果为相对标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4月至2012年6月在作者所在的两所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创伤性骨折患者260例, 其中男173例, 女87例, 年龄14~82岁, 平均 (52.1±11.8) 岁。致伤原因:摔伤36例 (13.8%) , 车祸105例 (40.4%) , 斗殴79例 (30.4%) , 其他40例 (15.4%) 。受伤至就诊时间0.5~9.0 h, 平均 (4.9±0.4) h。
1.2 检查方法
全部病例均行X线片检查, 2 4h内行1 6层螺旋CT (日本东芝Aquilion 16层螺旋CT机) 检查, 根据受伤部位及面积选择适当体位, 双侧尽量对称, 并选择适当的层厚、间距、螺距、电压、电流。检查结束后运用后处理工作站软件行多平面重建 (MPR) 、表面遮盖显示 (SSD) 、容积再现技术 (VR) 、最大密度投影 (MIP) 等后期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60例患者中, 各类骨折 (部位) 数目分布见表1。其中经普通X线片检出骨折254处, MSCT检出骨折311处, X线片相对于M S C T及后处理技术的骨折检出正确率为8 1.7%, 两种检查方法骨折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 2.7 5, P<0.0 1) 。与X线片检查比较, MSCT及后处理技术对颅面部、肋骨、脊椎、骨盆骨折的诊断优势较大, 对髋关节、胫骨、跟骨足舟骨骨折的诊断有较小优势。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MSCT结合后处理技术用于创伤性骨折诊断有以下优势: (1) 可明确解剖结构复杂、组织重叠较多部位的可疑骨折, 如脊柱、肋骨、骨盆等部位骨折, 这些部位组织相互遮盖, 传统X线片伪影较多, 无法清晰显示骨折线及骨折情况, 而MPR及SSD技术可容易解决这一问题。 (2) 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多依据。二维、三维重建对创伤性骨折的全方位、全面的显示, 使临床医师对患者的创伤部位和程度有更详尽的了解, 便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3) 为手术提供更多的信息。以往骨科医师对创伤性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仅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及单纯的X线片、CT片来判断, 常无法清晰显示骨折具体情况及位置。而MPR、SSD、VR、MIP等二维、三维重建技术的问世在根本上解决了手术医师的后顾之忧。由于在多平面、多角度及立体三维重建的帮助下, 手术医师在术前可详细了解关节创伤的情况, 并依此制定手术方案, 在心理上、技术上、器械上为手术的顺利进行争取更多的有利条件。
由于颅骨结构复杂, 常规X线或普通CT因角度遮挡等原因, 在很多情况下不能或无法清晰显示颌面部细微骨折或复杂骨折, 而多层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可进行多角度、多平面的重建较轻松解决了这一问题。王平仲等[1]通过临床研究认为, 在显示上颌骨骨折的形态方面三维重建优于多平面重建;在脊椎创伤性骨折的显示上, MRI能从多个平面显示创伤情况, 并能清晰显示脊髓病变, 但空间分辨率低, 对骨折的清晰显示存在局限性;普通CT横断面可清晰显示骨折断面情况, 但无法显示骨折段椎管的情况。传统的骨盆正位X线片由于受摄片当时体位、条件、肠内容物等因素的影响, 常使骨盆骨折漏诊及误诊[2], 而常规CT仅能显示骨盆及周围软组织情况的二维信息, 且无法从多角度、多轴平面进行, 而后处理技术弥补了以上的不足。目前统计X线片检查肋骨骨折的误诊率20.5%~33.3%[3]。多层螺旋CT和MRI可轻松消除体位不正、重叠伪影等因素的干扰, 且具有很高的清晰度、对比度和分辨率, 能完美显示肋骨骨折情况, 第1、2肋骨骨折时也可排除锁骨、肩胛骨等周围组织的影响, 从而切实降低肋骨骨折的漏诊率和误诊率[4]。李立等[5]也证实多层螺旋CT结合后处理技术对膝、髋关节、足等部位骨折较普通X线片具有明显诊断优势。
总之, 我们认为, 多层螺旋C T结合后处理技术对创伤性骨折的诊断治疗较传统X线片检出有诸多优势, 利于临床医生制定手术方案, 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平仲, 余强, 石慧敏, 等.二维和三维CT对面中部骨折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1, 36 (4) :256-258.
[2]杜立勇, 崔谊, 杨玉海, 等.骨盆创伤螺旋CT三维图像诊断的探讨[J].医学影像杂志, 2003, 13 (5) :328-330.
[3]杨毅, 张伟, 康鹏.肋骨骨折的CT扫描方法及检出率与肋骨平片的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4, 3 (15) :171-172.
[4]姚丽娣, 金中高, 祝跃明, 等.多层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附60例报告) [J].浙江实用医学, 2006, 11 (3) :200-220.
处理诊断技术 篇9
电力系统互联规模的扩大和运行复杂性的增加,给电网故障的诊断增加了难度。目前投入实际应用较多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基于专家系统[1,2]的方法和基于解析模型[3,4]的方法。此外,基于人工神经网络[5,6]、粗糙集[7]、模糊理论[8,9]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以及其他一些新方法[10,11]也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些方法大都利用断路器动作信息和保护动作信息作为诊断的基础,但由于保护和断路器存在拒动和误动以及故障信息存在时序畸变或传输丢失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电网故障诊断系统的决策判断受到了影响。
故障诊断是一个逻辑过程,可以从事件处理的本质层面进行研究。复杂事件处理技术是一套理解和控制事件驱动型信息系统的方法,其特点是通过事件之间普遍存在且最为重要的时间、因果及聚合关系对事件进行关联和整合。目前电力领域在该方向上开展了一些类似研究,文献[12,13]分别从信息论和事件角度对故障诊断和事件建模及分析进行了探讨,文献[14]针对故障信息处理中“数据过剩而信息不足”的现状,提出了基于复杂事件处理技术的故障信息分层处理模型。
本文提出了基于复杂事件处理技术的故障诊断方法,将复杂事件处理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的故障诊断研究。该方法以保护动作信息和断路器动作信息为数据基础,结合保护、断路器的动作逻辑和电网故障诊断的实际情况,关联和聚类故障信息,做出故障诊断决策。同时,针对以往的故障诊断方法只利用保护和断路器动作信息而忽略电气量信息,导致诊断结果相对片面的问题,从故障录波器信息中提取了故障特征量,对故障诊断决策做出了评价和补充。
1 复杂事件处理技术
复杂事件处理技术是一套理解和控制事件驱动型信息系统的方法,起源于1990—2000年之间斯坦福大学一项名为RAPIDE的仿真研究项目,其核心在于把整个系统分层分级,通过事件之间的时间和因果等普遍存在的关系对事件进行关联和聚类,将低层次的简单事件聚合成高层次的复杂事件。
复杂事件的定义为:“事件是用于系统记录活动的对象”。一个事件含有3个特性:事件形式(form)、事件含义(significance)和事件关联性(relativity)。其中,事件形式是指对象,其包含特定的属性或数据分量;事件含义表征了活动;事件关联性是指事件之间通过时间、因果和聚合性相互关联,而事件与其他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关联性。
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包括3种关系:时间、因果、聚合关系。时间关系表述事件与事件之间的排序;因果关系表述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起因与结果;对于聚合关系,假设事件A所表述的活动由一组事件B、C、D所表述的活动组成,则称A事件是B、C、D事件的聚合事件,也称为复杂事件。
由上述叙述可以看出,利用事件之间的时间、因果、聚合关系,复杂事件处理技术可以建立事件之类的联系,把简单事件聚合为复杂事件,为事件驱动型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事件处理维度和系统化的处理手段。
2 基于复杂事件处理技术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
2.1 故障诊断的数据基础
本文提出的故障诊断方法主要涉及到保护动作信息、断路器动作信息和故障录波器信息。
1)保护动作信息:从SCADA系统获取,主要包括保护的动作情况以及保护动作的时间等信息。
2)断路器动作信息:从SCADA系统获取,主要包括断路器的动作情况以及断路器动作的时间等信息。
3)故障录波器信息:从保护故障信息管理系统获取,主要包括系统节点电压、支路电流以及可以由其导出的有功、无功等信息。
SCADA系统获取的保护动作信息和断路器动作信息主要用于故障元件的判断决策;故障录波器信息用于详细故障诊断,包括对故障决策的评价或补充。
2.2 基于复杂事件处理技术的故障信息关联和聚合
2.2.1 故障信息关联
需要关联的故障信息主要包括保护动作信息和断路器动作信息。故障信息的关联分为2个步骤:第1步是对故障信息进行解析;第2步是根据保护和断路器动作的逻辑,挖掘故障信息之间的联系,形成故障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2.2.1. 1 故障信息的解析
由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故障信息的格式存在一定的规律,因此在文献[15]的基础上,将每条故障信息按照以下七元组进行表示:
式中,E表示某条故障信息;S表示该故障信息发生的场景,一般指某个变电站;D表示该遥信信息代表的设备;V表示该设备的电压等级;O表示二次设备,包括保护类和断路器类设备;A为保护类二次设备的动作属性,包括I段、II段等信息;B为保护和断路器的动作行为,包括动作、跳闸等;T表示该故障信息发生的时间。
利用文献[15]中的关键字符串匹配算法,把故障信息和调度自动化平台里的预设模板进行匹配,得到故障信息中场景、设备等关键字符串。遥信信息匹配流程如图1所示。
2.2.1. 2 故障信息的关联
根据保护和断路器动作的逻辑建立故障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定义ATT(ei)为保护动作信息ei中属性A的值,如果ei是主保护动作事件,则ATT(ei)=1;如果ei是近后备保护动作事件,ATT(ei)=2;当ATT(ei)=0时,表示ei为断路器动作信息。
1)主保护。如果主保护动作,则主保护对应的断路器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动作。假设在告警信息ei中ATT(ei)=1,ck是ei对应的动作断路器,则可以构成以下关联关系:
式中,ck可以通过接线分析和拓扑分析得到;0.15 s为保护动作后断路器动作的最长时间。该关联关系表示:当主保护ei动作时,断路器ck在0.15 s内动作。
2)近后备保护。如果近后备保护所保护的设备故障且主保护拒动,则近后备保护动作。近后备保护动作后,对应的断路器在规定的时间内动作。假设有故障信息ei和ej,其中si=sj,di=dj,vi=vj,oi=oj,ATT(ei)–ATT(ej)=1,ATT(ej)=1,ej是设备dj的主保护,ei是设备di的近后备保护,则可以构成关联关系(3)和(4):
式中,表示故障信息ej未发生;Δt表示在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力系统中,不同保护配合动作的整定值,如0.3 s、0.5 s、1 s等。
3)远后备保护。如果远后备保护所保护的设备故障,且主保护和近后备保护都拒动,则远后备保护动作。远后备保护动作后,对应的断路器在规定的时间内动作。
在电网故障中,一条短路路径中的2个相邻电气设备在保护动作上存在配合关系。如果一个电气设备di较另一电气设备dj距离短路电源近,则表示di是dj的上级设备。为了表示这种保护动作的配合关系,利用文献[15]中的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建立设备之间的关联矩阵。在关联矩阵中,如果aij=1,表示dj为di的上级设备,其后备保护动作与di的保护动作有配合关系;如果aij=0,表示2个设备的保护动作没有配合关系。
假设有故障信息ei和ej,如果表示ei和ej有关联关系,可以构成关联关系(5)和(6):
4)断路器失灵保护。一般来说,在220 kV及以上的电力系统中,为断路器专门装设了失灵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的动作逻辑是:当指向断路器ck的保护动作而ck没有动作,则ck的断路器失灵保护动作。失灵保护动作时,会跳开与ck相连接的同一母线的所有断路器以及与该母线相连线路另一侧的断路器。
假设有遥信信息ei,oi=“失灵保护”,则存在以下关联关系:
式中,ct是ck与相连接的同一母线的所有断路器以及与该母线相连线路另一侧的断路器。
2.2.2 故障信息聚合
根据电力系统诊断的实际情况进行故障信息的聚合。从我国的统计资料看,继电保护的正确动作率较高[16],因此按照保护动作信息全部正确的前提进行故障信息的聚合,即:
1)主保护动作,优先推理主保护所保护的设备发生故障;
2)近后备保护发生故障,优先推理近后备保护所保护的设备发生故障,且该设备的主保护拒动;
3)母线失灵保护动作,优先推理与该母线相连的断路器发生拒动。
按照以上所述的聚合规则,符合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的实际情况。对故障信息进行关联和聚合之后,删除其中不合逻辑的关联事件,可以得到多个事件链,事件链以某元件故障为起始事件,后续事件为故障信息。如果某条事件链包含较多的故障信息,表示该元件故障的假说符合故障征兆,该元件为可疑的故障元件。
2.3 基于故障录波信息的诊断决策分析
通过对保护信息和断路器信息的关联和聚合,可以做出初步的故障诊断决策。通过提取故障录波信息中的故障特征量,可以对故障诊断决策做出评价,也可以得到关于故障的更加详细的信息,如故障类型和故障相别等。如果在初步的故障诊断决策中得不到唯一的故障元件,也可以通过故障录波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判断,以得到唯一的故障元件。
2.3.1 故障特征量的提取
故障录波信息是以时域波形的形式进行离散采样记录的,时域信号不适合特征量的分析和处理,因此在提取故障特征量时,需要用傅立叶方法将时域信号进行变换处理,获得频域信息。故障特征量的提取算法通常可以分为以下3类[16,17]:
1)基于正弦信号模型的算法,该算法假设发生故障后电压、电流波形为正弦信号;
2)基于简单非正弦模型的算法,该算法假设故障后电压、电流信号包含基波正弦信号、各种整次谐波、非整次谐波等分量;
3)基于随机函数模型的算法,该算法假设故障信号包含非周期信号以及随机的高频、低频分量。
利用上述算法,可以获得各次谐波分量的幅值和相角信息。此外,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得到故障方向、故障突变时间、故障相别、故障持续时间等信息[18]。
2.3.2 故障特征量的分析
对保护信息和断路器信息关联和聚合后,如果得到的故障诊断结果只有唯一的故障元件解,那么对故障特征量的分析可以得到更多关于故障的信息,如输电线路的故障相等信息;如果得到的故障诊断结果有多个故障元件解,需要对故障特征量进行分析以删除某些错误的故障元件解,使诊断结果更加精确。例如,通过分析故障后电流的流向和幅值这2个特征量,可以删除某些不正确的诊断结果。
2.4 基于复杂事件技术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流程
结合上文分析,本文基于复杂事件技术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从SCADA系统获得保护动作信息和断路器动作信息;
2)解析故障信息,建立故障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3)根据聚合原则,得到故障事件链,做出初步的故障诊断决策;
4)如果故障元件唯一,诊断结束,否则从PRMS中提取故障录波信息;
5)提取故障特征量,进行更加详细的故障分析和诊断。
故障诊断流程如图2所示。
3 案例分析
某地区局部电网图如图3所示,其中各线路配置有全线速动保护和断路器失灵保护,母线配置有母线差动保护。本文以一个故障案例来解释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在本故障中,调度中心收到的故障信息见表所列。
对表1的故障信息进行解析,解析结果见表2所列。
利用拓扑分析和接线分析程序,可以得到保护对应的动作断路器。涉及故障信息中的保护,保护对应的动作断路器见表3所列。
3.1 对故障信息进行关联
对于故障信息e1,ATT(e1)=1,表示e1是主保护,因此有关联关系<e1,C9>和<e1,C10>;
由于故障信息e5中的设备是C9,且e1和e5的发生时间满足时间约束,因此形成关联关系<e1,e5>。同理,可以形成关联关系<e2,e5>,<e3,e5>,<e4,e5>。
e6是失灵保护,因此有关联关系<e6,C6>,<e6,C7>,<e6,C10>,<e6,C21>。
由于故障信息e9中的设备为C6,且e6和e9的发生时间满足时间约束,因此形成关联关系<e6,e9>,同理可以形成关联关系<e6,e7>,<e6,e8>。
3.2 对故障信息的聚合
按照聚合规则,对故障事件对进行聚合,可以得到如下的关联关系:
由于e7和e8中的设备为C21和C7,即C21和C7未拒动,因此最终得到的关联关系为:
根据关联关系可以得到故障事件链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可以得到,在该故障案例中,除了线路L311故障外,断路器C10也发生了拒动。
4 结语
处理诊断技术 篇10
资料与方法
收治肋骨不完全骨折患者36例, 男26例, 女10例, 年龄10~68岁, 平均39岁, 病因为交通车祸伤30例, 打击伤2例, 劳动中意外创伤4例。临床体格检查中均有明显压痛, 不包含明显错位的完全性肋骨骨折。
使用GE128层Optima CT660型CT扫描仪, 患者仰卧位两臂上举, 扫描范围自胸廓入口一次性屏气扫描至肋弓下, 扫描参数:120k V, 自动毫安技术, 层厚1mm螺旋容积扫描。通过GE AW4.6工作站, 多平面重组 (MPR) , 曲面重建 (CPR) , 容积再现技术 (VR) , 最大密度投影 (MIP) 以及冠状面、矢状面重组等多方向旋转观察。
结果
36例患者共发现肋骨不完全骨折92处, 所有病例均经2周后复查, 骨折处出现骨痂形成征象而确定诊断, 其中88处骨折在伤后初次CT检查中通过综合运用后处理技术能够显示骨折征象, 表现为骨皮质皱褶42例, 单侧骨皮质裂纹21例, 一侧皮质凹陷19例, 一侧皮质边缘模糊6例。4处骨折于初诊时CT表现正常, 2周后复查时见骨痂形成而补充诊断。
讨论
骨折的分类中把当仅有部分骨皮质、骨小梁断裂时, 称为不完全骨折, 表现为骨皮质的皱折、成角、凹折、裂痕和 (或) 骨小梁中断。成人的骨折多为完全性骨折, 但由于肋骨形态的特殊性, 经常会发生不完全骨折。
肋骨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 肋骨骨折数量的多少在司法鉴定及工伤鉴定中有严格的界定。临床上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而普通的影像检查却不易找到骨折证据, 常呈假阴性, 为了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就要求我们影像医师采用更新的、更高的技术手段对肋骨不完全骨折做出明确的诊断。
普通的X线平片有肋骨影像的重叠和遮盖, 难以显示隐匿的肋骨不完全骨折的征象。常规二维横断面CT扫描避免了肋骨的重叠, 大大提高了肋骨骨折的发现率, 可以发现因影像重叠而遮盖的骨折, 但由于图像的断续, 不能直观显示肋骨的全貌, 骨折线的全程, 骨折部位与周围邻近结构间解剖关系, 且骨折线呈横行与扫描方向平行时, 横断面图像会漏诊。此外二维图像立体感不强, 不利于临床医生判断肋骨骨折全貌。
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 范围广, 采用容积扫描, 相邻层面之间没有间隔, 先进的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能对扫描所得的大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 可以立体, 多角度地展现骨骼及骨折的全貌, 尤其能够发现细微的、隐匿的骨折征象。容积再现技术 (VR) 能够三维立体显示骨性胸廓形态、结构, 并能绕任意轴进行任意方向的旋转, 同时还可利用切割技术进行任意取舍, 从最佳角度和方位显示细微的骨折征象, 尤其对线状裂纹、皱褶、成角显示更佳。多平面重组 (MPR) 以二维任意角度将单根肋骨成像于同一平面上, 操作方法简单, 只需调整角度及上下移动层面即可得到所需肋骨的整体影像。对肋骨及其骨折线的全程显示最佳, 且不会出现“人工伪影”。三维重组自动生成的冠状面或矢状面图像对显示肋骨上缘或下缘的细微骨折征象更加直观可靠。曲度重建 (CPR) 可以将弯曲的肋骨“拉直”成像于二维平面上, 但人工因素较多, 画线稍微偏斜就会在结果影像上出现皮质断裂或成角的假象, 形成“人工制造骨折”的现象, 对扫作者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
MPR与CPR难以显示复杂的空间结构, 不便于指导临床, VR图像能够直观显示骨性胸廓的三维结构, 较MPR及CPR操作简便、快捷, 显示骨折线及空间结构酷似解剖影像, 更便于与临床沟通。
综上所述, 综合运用多层螺旋CT的横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图像, 以及MPR、CPR、VRT技术, 可以明确诊断隐匿的肋骨不完全骨折。对于初诊征象不明确的肋骨骨折, 2周后复查看到骨痂形成征象对明确诊断肋骨骨折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肋骨不完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肋骨不完全骨折患者36例, 使用GE128层Optima CT660型CT扫描仪, 扫描参数:120kV, 自动毫安技术, 层厚1mm螺旋容积扫描。通过GE AW4.6工作站, 多平面重组 (MPR) 、曲面重建 (CPR) 、容积再现技术 (VR) 、最大密度投影 (MIP) 以及冠状面、矢状面重组等多方向旋转观察。结果:36例患者共发现肋骨不完全骨折92处, 表现为骨皮质皱褶42例, 单侧骨皮质裂纹21例, 一侧皮质凹陷19例, 一侧皮质边缘模糊6例。4处骨折于初诊时CT表现正常, 2周后复查时见骨痂形成而补充诊断。结论:综合运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明确诊断隐匿的肋骨不完全骨折。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肋骨不完全骨折
参考文献
[1] 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94.
[2] 刘竞艳, 万业达, 张继扬, 等.多层螺旋CT影像重组对创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7, 26 (1) :88-89.
水泵故障诊断及原因分析处理研究 篇11
【摘 要】水泵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但是水泵在工作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严重影响了工作进度。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机械设备的复杂程度越来越提高,作为钢铁公司的技术员,如何正确诊断水泵的故障,及时对故障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水泵重要的安全、经济性能,已成为钢铁公司技术人员工作的重点课题。
【关键词】水泵;故障诊断;原因分析;处理研究
水泵是一种用来增加液体压力或输送液体的机械装置,输送的液体主要包括水、油以及各种液态金属等。水泵的应用比较广泛,通常作为冶金行业、农业灌溉用水、水利水电工程以及火电机组运行中的极其重要的机械设备。水泵的运作性能能够直接影响高炉炼铁、农业灌溉排水、水利水电工程以及各行火电机组的工作的安全性能与效率。但是,由于水泵自身的机械特性导致水泵是一种故障多发的机械设备。因此,正确判断水泵故障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重要。作为钢铁公司的技术员,需要能够准确地诊断出水泵出现的故障,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以便能够及时分析、处理水泵故障。
1.水泵故障原因以及故障处理方法
1.1水泵抽不出水
水泵抽不出水主要包括5个原因:首先,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水泵的进水管出现裂痕,导致进水管与水泵连接处出现间隙,使得空气挤进进水管;第二,水泵在开始工作前没有灌满足够的水量,虽然表面上给灌水已经溢出,但水泵或水管内部仍残留少许的空气;第三,水泵填料会由于长时间的使用而出现水泵填料过松或一定磨损,导致大量传输的液体(水)从轴套与填料的缝隙中流出,以致外部空气进入水泵内部,严重影响了水泵的提水功能;第四,在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处理好进水管的逆水流方向与下降坡度的高度差距,导致连接水泵进口的一端比较高,进水管容易进入部分空气,导致水管和水泵中的真空度降低,影响了水泵吸水;第五,由于进水管长时间浸在水下,进水管管壁则会出现腐蚀现象,水泵在工作过程中水面不断下降,直至水面下降至露出孔洞,空气就顺势从孔洞进入水管。
水泵抽不出水故障处理方法:堵塞水泵漏气的地方,灌水时要注意确保灌满,随时排除水泵和水管里的空气,加深水泵的淹没深度,出现故障时通过打开底阀来疏通阻塞,适当降低水泵的安装高度或通过提高水位来增大压强,也增加相应的排气装置。
1.2水泵机械密封故障
水泵在工作过程中,机械密封极易导致泄漏量超差以及水泵工作温度过高等问题。可直接用手触摸密封压盖,如果手有极烫的感觉,则说明温度过高。如果每次泄漏量成线状流淌,说明水泵产生了较大的泄漏量。
水泵机械密封故障采取的控制措施,保证水泵零部件的质量,预防零件出现腐蚀、变形、老化等。保证水泵能够得到充分的冷却润滑,确保冷却管路畅通无阻,启动时注意排净水泵密封腔内的空气。保证水泵一定的安装精度,若出现压盖松动导致密封面发生偏移,要及时更换动静环零件。
1.3水泵转动部件转动困难或磨擦较大
水泵的转动部件出现转动困难或磨擦较大现象,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水泵轴弯曲处与耐磨环之间的间隙不合理,管道承受的应力过大,叶轮环或轴承的摆动过大,耐磨环和叶轮之间以及泵壳耐磨环上有异物等。
转动困难或摩擦过大故障相关处理:更换配套的轴件或校直轴,检查轴弯曲处与耐磨环之间的间隙是否正确,按标准更换不能使用的泵壳或耐磨环,采取相关措施消除管道应力并检查对中情况,检查相关零件如转动部件和轴承,及时更换磨损部件,时常检查、清理耐磨环,预防脏物妨碍水泵工作。
1.4水泵轴功率太高和电机超载故障
水泵轴功率超出额定功率以及电机超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因:填料压盖压得过紧导致压力过大,以致填料发热至温度过高。有时水泵内或轴承等零件会存在一定的磨损现象;有时水泵的机组不对中也会出现这种故障,水泵的转速过高以及流量过大,有关电机三相或电源不均衡。
水泵轴功率太高和电机超载故障处理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填料压盖,技术员要注意随时消除磨擦并更换损坏的轴承,确保合理对中,保持水管经常疏通平衡,水泵的转速以及水泵的运行状况不合理时注意及时调整。另外,要及时解决电机或电源不平衡现象。
2.常用的水泵故障诊断方法
2.1听诊法
水泵在正常工作时,会发出带有一定节奏的声音,技术娴熟的技术员能够掌握这些声音,并根据水泵发出的声音判断水泵出现的故障。听诊法就是技术员凭听觉判断水泵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从而达到诊断水泵内部是否出现松动等安全隐患。技术员在检查期间可用手锤敲打水泵各处零件,通过判断零件是否发出破裂杂声,就能够判断零部件是否产生故障。技术员还可通过电子听诊器,实现对零件声音的定性检测,来诊断水泵或各零件是否存在故障。如果检测的噪声杂乱无规律、间歇性地出现,则说明零件发生了松动;如果噪声比较清脆尖细,说明尺寸较小、强度较高的零件发生了裂纹或缺陷,噪声增强说明故障范围正在扩大;如果噪声比较混浊低沉,说明尺寸较大,强度较低的零件发生了较大范围的裂纹或缺陷。
2.2触测法
技术员可用手直接触觉来实现监测间隙、振动频率以及水泵温度的变化情况。如果水泵机件温度处在0℃时,会感到手感冰凉,机件处在20℃左右时,手会感到稍微的凉爽,如果延长接触时间,手会逐渐感到温暖;而在机件60℃左右温度时,技术员一般可忍受10s的接触;在70℃左右时,技术员就会手感灼痛,只能忍受3s左右的接触,触摸处皮肤迅速变红。采用触测法时,要先试触,然后再细触,以防止技术员被烫伤,并能够估计机件大致的温升情况。技术员用手晃动水泵机件可检测出细微到0.1~0.3mm大小的间隙,也可用手判断是否产生冲击以及水泵振动强弱的变化。
2.3观察法
人的视觉在一定程度上可观察水泵上的机件是否出现裂纹、松动及其他损伤现象等。可以检查各部位润滑是否到位,或其它零件是否有摩擦和磨损等现象;还可以通过查看水泵油箱中金属磨粒的数量、形状及磨粒的特点,来诊断水泵零件的磨损状况。技术员也可以通过观察法监测水泵运行情况是否正常,仔细观察各种仪表,实时掌握仪表数据的种种变化情况,可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或直接观测零件表面状况,来判断水泵工作状况。技术员事后要仔细分析得到的各种信息,正确分析当前检测的水泵是否存在故障,定位容易出现故障的部位,并准确判断出现故障的的原因。
3.结语
水泵作为工业、农业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机械设备,技术员要定期检查各种仪表读数是否正常,水泵的密封工作是否到位,轴承等零部件是否过度磨损或出现弯曲,水泵的转动部件是否出现松动现象,水泵的管路支架是否牢固等。作为钢铁公司的技术员有必要时常开展研究水泵常见故障并分析并掌握相应维修技术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蒙建楼.水泵故障诊断及原因分析处理[J].机电技术,2011,(06).
[2]卢艳宏,冯源.基于小波变换和TMS320F2812的水泵故障诊断系统研究[J].自动化测试技术,2012,(10).
处理诊断技术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中男9例, 女2例, 年龄20-79岁,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 伴或不伴有呕吐、停止自肛门排便排气, 其中8例为急性腹痛并伴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 病程1-12 d。
1.2 方法
仪器为荷兰Philips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机, 其中常规扫描参数:120 kV, 200 mA, 准直40 mm, 层厚5 mm, 螺距0.984, 矩阵512×512。重组层厚0.625mm。窗宽2000HU, 窗位250 HU。重建层厚0.75mm-1mm, 重建间隔0.6mm。所有数据均传输到工作站, 通过工作站自带软件, 对重建薄层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 (MIP) 、表面遮掩 (SSD) , 容积再现 (VRT) 、多平面重组 (MPR) 、曲面重建 (CPR) 处理。
2 结果
2.1 患者11例全部经手术证实, 其中小肠扭转6例, 十二指肠扭转1例, 结肠扭转4例。
6例小肠扭转中空肠4例, 回肠2例。4例结肠中升结肠1例, 降结肠1例, 乙状结肠2例。5例合并肠管缺血坏死伴有腹腔内血性液体。
2.2 CT征象
肠系膜血管漩涡征6例 (图1) , 肠系膜血管走形扭曲反折2例 (图2) , 周围水肿渗出2例 (图1, 2, 4) , 肠管C形征2例, 鸟喙征 (图5) 5例, 肠管漩涡征4例 (图5) , 肠壁靶环征5例 (图6) , 腹水征3例。
图1, 十二指肠扭转, 肠管“漩涡征”, 周围渗出,
图2, 十二指肠水平段扭转反折, 周围渗出,
图3十二指肠系膜血管“漩涡征”,
图4, 5, 空肠右上扭转1小时, 系膜血管相应扭曲, 12小时后可见系膜血管根部大片磨玻璃渗出影,
图6回肠扭转后所致肠梗阻, 扩张的肠管内可见气液平。
图7乙状结肠扭转, 乙状结肠末端可见“漩涡征”及“鸟嘴征”, 伴梗阻平面其以上肠管扩张,
图8乙状结肠所致绞窄性肠梗阻。
3 讨论
肠扭转是一段肠袢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造成的闭袢型、绞窄性肠梗阻[1].多种原因可以引起肠扭转, 粘连是最常见的原因, 在我国, 肠扭转以小肠扭转为多见, 其次为乙状结肠扭转。本组病例中6例小肠扭转, 占全部病例54.5%, CT平扫可清晰显示肠扭转移位的直接征象, 10例做了增强扫描进一步了解肠系膜血管情况。
3.1 肠系膜血管及肠管的“漩涡征”
被多数学者认为是肠扭转的特征性表现[2], 正常肠管于腹腔内排列规律, 肠系膜自附着点向周围呈扇形分布.了解正常肠管位置解剖对诊断肠扭转至关重要, 随着肠扭转的发生, 该段肠管位置形态必然发生异常, 本组6例小肠扭转, 其中空肠向右上反折4例, 回肠向左上反折2例, 2例乙状结肠及1例降结肠向右侧反折, 1例升结肠向左反折, 旋转超过180度的肠管常可见“漩涡征”。随着肠扭转的发生, 肠系膜内的血管也必然扭转, CT表现为肠系膜根部血管亦呈“漩涡状”[3], 为此观察肠系膜血管形态, 我们10例做了增强扫描, 清晰显示肠系膜血管相应的顺或逆时针反折或旋转情况, 3例患者旋转度数较轻, 未出现涡旋征, 而表现为血管的扭曲反折, 肠系膜血管向梗阻点集中, 2例24小时后复查可见肠壁水肿增厚, 扭转的肠系膜增厚、脂肪密度增高、模糊呈云雾状渗出改变 (图4) , 本组2例乙状结肠扭转时出现了漩涡征, 鸟嘴征等多种征象 (图5) , 且肠壁水肿渗出程度较重, 漩涡征位置较小肠低, 究其原因与乙状结肠系膜根部附着点低于小肠且乙状结肠较长, 系膜根部较窄肠袢活动度较大有关, 这是易发生乙状结肠扭转解剖学基础乙状结肠内粪便积聚, 可诱发乙状结肠扭转发生。慢性便秘使结肠特别是乙状结肠扩张、增长, 肠肌松驰, 促使其更易发生扭转, 因此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习惯性便秘的老年人。
3.2 肠袢C征及鸟嘴征
当肠管发生转时, 梗阻点出现除了旋涡征, 较早出现鸟喙征及C字征[4], 闭袢的肠管由于扭转使输入端逐渐变细, 输出端由细变粗形如鸟嘴而称鸟喙征, 扭转肠管呈C形改变称为C字征。本组资料分析, 扭转肠管呈C形改变最常见两端呈现鸟嘴征, 二者常同时出现, 为诊断肠管扭转最早的直接表现, 本组中出现7例, 占63.6%。
3.3 肠壁增厚和腹水征
被认为是扭转肠管发生血运障碍的可靠征象, 提示肠缺血、坏死的发生, 肠壁血运障碍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扭转角度及松紧度。结合MPR及MIP追踪肠管、血管走行并显示其扭转情况, 可大致判断扭转角度。一般扭转在180°以内者短时间不至于发生肠绞窄坏死;扭转在180°以上者, 随扭转程度的增加, 24h后, 肠坏死的范围会逐渐扩大。本组病例中5例均出现不同程度肠壁强化减弱, 多为肠壁黏膜下层水肿增厚并出现分层, 呈“靶环征”, 其中3例合并有腹水 (图6) , 术后证实均有肠壁点状出血及血性腹水, 手术证实为肠扭转致绞窄性肠梗阻, 腹腔积液量的多少可间接反映病变肠管缺血程度[5], 肠系膜动静脉存在血栓和气体是肠道缺血水肿的重要征象[6,7], 观察肠壁的血运状态至关重要。
3.4 肠扭转的MSCT后重建优势:
随着肠扭转的发生, 该段肠管位置必然异常, 重建可不同方位多角度薄层动态追踪肠管的位置, 可直观显示肠管的位置异常, 从而确定扭转段, 强大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如, MPR、MIP和VR技术更能从不同角度, 不同视野观察肠管的位置形态, 有助于鸟嘴征, C征及漩涡征的判断, 增强扫描能够更好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静脉血管及其主要分支的全貌, 直观显示其扭转情况, 本组CT A显示的反折血管均于术后得到证实, 还可与单纯肠系膜血管栓塞所致的肠道缺血相鉴别, 综合运用上述技术将明显提高诊断正确率。
综上所述, 对于临床出现不明原因急腹症, 肠梗阻情况应早期行CT检查, 对肠扭转多能定性定位诊断, 增强扫描可评估扭转肠管的血运情况, 并能与单纯的肠系膜栓塞进行鉴别, 对指导临床治疗及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64层螺旋CT扫描及手术证实为肠扭转病例, 分析其CT表现及后处理的技术优势。结果 11例CT诊断为肠扭转全部为手术证实, 其中小肠扭转6例, 十二指肠扭转1例, 结肠扭转4例。CT主要影像特征为:肠管及肠系膜血管“漩涡征”, 血管“扭曲反折征”, 肠管“C形征”, “鸟嘴征”, 肠壁水肿增厚“靶环征”。结论 64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对肠扭转的定位及定性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小肠扭转,CT,图像后处理
参考文献
[1]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 (下册) [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154.
[2]赵文良, 王纪龙, 吴仁民王, 等.肠扭转的CT诊断[J].上海医学影像, 2008, 17 (2) :142.
[3]Nicolaou S, Kai B, Ho S, et al.Imaging of acute small-bowel obstruction[J].AJR, 2005, 185 (4) :1036-1044.
[4]洪居陆, 李慧, 王强, 等.64层螺旋CT在小肠扭转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0, 29 (1) :130.
[5]李银业, 李宜杰, 窦斌, 等.肠扭转的CT诊断 (附16例分析) [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 18 (1) :34-36.
[6]Urban BA, Fishman EK.Tailored Helical CT Evaluation of Acuted Abdomen[J].Radioaphics, 2000, 20 (3) :72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