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回收站机制

2024-08-25

垃圾回收站机制(精选8篇)

垃圾回收站机制 篇1

1 引言

垃圾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关注的一个焦点,妥善处理好垃圾问题是迈向美好生活的一个关键因素。根据调查报告分析,全世界平均每天新增加垃圾490万t,高出其可再生资源的近6倍[1]。 这些垃圾一方面侵占土地,污染环境,影响卫生,但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一种可充分回收利用的资源。

温家宝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企业、村庄、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学校是社会的重要一部分,而校园垃圾分类回收是两型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期《国务院批准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中,也重点提到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和加强资源利用,这对于资源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有着重要作用。据研究,如果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和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垃圾量可减少40%~50%,从而可减少从资源开采、生产加工、到消费、最终处置各个环节能源、人力、物资等资源的消耗,在大学校园生活垃圾大部分可以回收利用,回收价值比较高[2]。可以看出,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对于两型校园的建设,循环经济的推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力量。目前,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仅在局部发展较快的地区有开展,还没有形成普遍的良好的回收效果。因此,从高校开始推行垃圾回收工作,建立垃圾分类回收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校园垃圾分类回收的现状

根据《三峡大学学生垃圾分类回收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笔者从学生分类回收基本素质、分类回收桶设置满意度、垃圾分类回收效果3个方面作出了统计和分析,统计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2.1 学生分类回收基本素质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垃圾分类回收意识所占比例较高,且远高于行动所占比例。这方面我们共设置了8个问题。在分类回收意识中,问卷从自身是否有意识及是否带动身边的同学这两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环境意识较强,但只有少数同学以自己的意识来带动和影响周边的同学。垃圾分类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大方面进行了调查,可回收分为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织物。可以看出,有回收意识的同学基本上都懂得垃圾分类常识。在垃圾分类回收行动中,从自身以及是否参与学校社团或班级等组织的公益活动两方面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的回收意愿较高。

2.2 学生对垃圾分类回收桶设置的满意度

从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垃圾桶的分类回收装置的标志及形状设置感到不满意,对回收桶的位置和数量基本认同。这方面我们共设置了5个问题,针对回收桶的设置满意度调查从装置的扔垃圾是否便利、回收标志识别是否清晰明了、垃圾桶的位置及数量是否满足正常需要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2.3 校园垃圾分类回收的效果

从表3可以看出大学校园里垃圾回收中,纸类垃圾量产生量较大、回收效果最好。塑料的产生量最大,但回收利用率不够。校园垃圾分类回收的效果仅从便于调查和统计的纸类、废旧电池、塑料3类进行分析。评估统计的手段是采用分群、分时的方法进行采访和调查,以抽样得出的平均数据代表垃圾回收效果。其中垃圾日产生量计算依照模型:

y=n·x

式中:y为垃圾日平均产生量(kg/d);n为学校人数;x为收集范围内某种类型垃圾人均日产生量(kg/d·人) 。据统计,三峡大学学生人均产生废纸(包括废旧书籍)质量约为0.1kg/d,产生废旧电池约0.2kg/月,产生塑料(包括餐盒、塑料袋、饮料瓶等)0.2kg/d,学校学生以总人数30 000人计算。

2.4 校园垃圾分类回收现状原因分析

对于以上现象和结果,笔者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有着较强烈的垃圾分类回收意识,但是缺乏行动和实践。从客观方面来看,首先是因为学校垃圾分类回收宣传活动不够,没有形成一个大的回收意识环境。其次是没有明确的回收管理机构,回收桶的设置也不合理。这让部分有意愿进行垃圾分类回收的同学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和平台。再者是因为学校没有一个系统的管理和奖惩制度,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主观方面来看,学生应该提高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意识,积极加入学校相关环保组织的公益活动。虽然从表格数据上看到可回收物中的纸类、塑料有相当一部分得到回收,但是据调查发现,纸类和塑料得到部分回收的主要是因为学校附近的个人回收户的存在,电池也只是极少数商家分散回收。他们只是回收对自己有利的那一部分,大部分依然被混合托运至垃圾场填埋。若没有一个完整的回收机构,没有一个系统的回收政策体系,垃圾分类回收现状仍不容乐观。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垃圾分类回收机制,实现资源回收和环境友好大有必要。

3 校园垃圾分类回收机制探讨

3.1 校园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模型

以三峡大学为例,通过调查和访谈初步规划出一个较完整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模型见图1。

3.2 加强垃圾分类回收的教育宣传

学校是一个启蒙思想,教育学生的地方。应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性。《21世纪议程》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学校通过实施环境教育,丰富了学生的环境知识,转变了学生的思维模式[3]。由《三峡大学学生垃圾分类回收状况》问卷调查分析表说明:72%的学生有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62%的学生愿意参与环保宣传活动和回收行动。当然,在做活动宣传时,组织者应认识到学生是垃圾分类回收的主体,他们的回收意识和行动决定了垃圾分类回收效果的好坏。意识决定行动,在上述的校园垃圾回收体系模型中,首先应当先由环保协会开展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娱乐或学习实践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垃圾分类回收意识。同时以展板或宣传小册子的形式广播垃圾分类常识,让学生愿意分类回收,知道怎么回收。其次由各个学院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组织班级成立垃圾回收学习小组和行动小组,以学习带动思想的转变,思想的转变促进垃圾分类回收行动。

3.3 确立和落实相关垃圾分类回收的政策法规

3.3.1 形成持续的管理机制

校园垃圾分类回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各届师生的持续、广泛参与,为了避免因学生干部流动、领导换届等原因造成该活动的中止,要将垃圾分类回收作为学校管理的一部分[4]。如图表所示,学校校团委要成立一个管理分支机构,负责环保协会和青年志愿者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同时制定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管理办法,保证校园垃圾分类回收的长期持续开展。

3.3.2 明确的激励机制

要形成持续的回收效果,更好的宣传垃圾分类,赏罚制度要公开、公正、公平。对于政策的引导,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表彰和奖励。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保护环境,促进垃圾回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制止不良的浪费资源习惯。管理机构可以定期举行表彰会议,对带动和促进垃圾分类回收的学生干部和参与人员给予鼓励,并纳入课外学分评估系统。

3.3.3 完善相关资源的回收市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根本的回收动力来自市场的需求。若要顺利实现校园垃圾由废物向可利用资源的转变,需建立与校园垃圾回收机构相应的再生资源交易、资源化利用的市场体系,让校园回收与市场需求接轨。因此,国家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完善再生资源流通体系的建设,为校园垃圾的回收利用解除后顾之忧[4]。

3.4 校园垃圾分类回收桶的设置建议

在校园垃圾桶的设置整体方案的影响因素中,引入垃圾桶的数量及大小、垃圾桶的距离和位置、校园垃圾日平均产生量、校园美观、分类回收桶的人性化设计这些影响因子。参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5],垃圾桶数量的配置可参照下式计算:

校园垃圾日平均产生量的计算模型:

ω=n·r, (1)

校园垃圾回收桶数量计算模型:

m=ω/E·γ, (2)

(1)式中:

ω为垃圾日平均产生量(kg/d);n为学校人数;r为收集范围内人均垃圾日产生量(kg / d·人) 。

(2)式中:

m为校园垃圾回收桶个数;γ为垃圾箱填充系数,γ为0.75~0.9;E为单个垃圾箱的容积 (m3/个 )。

若垃圾桶的大小和日平均产生量一定,首先建立了以垃圾桶摆放距离和位置为变量的最大最小规划模型。假设三峡大学每个学生选择最短路线倒垃圾,通过利用序列二次规划方法和贪婪算法得到其最优解。在确定规划的目标时,力求为所有学生着想,尽量不造成个别学生不得不走出很远倒垃圾的情况,在采取“最大最小”原则下,利用反复迭代,再利用贪婪算法,找出满足平均距离最短的解为:垃圾桶的距离大于30m,小于150m。对于寝室和教学楼这些垃圾密集型地方,垃圾桶距离控制在30~50m之间;对于校园街道等垃圾稀疏型地方,垃圾桶距离控制在100~150m之间。同时,每一个位置根据垃圾容量和类型按比例放一定数量的分类标志明显的回收桶。若考虑垃圾桶的设置影响校园美观,垃圾桶的摆放位置应综合考虑,全面实行。

摘要:指出了垃圾分类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校园垃圾分类回收现状,对建立校园分类回收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回收机制

参考文献

[1]崔文科.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与节约资源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科技,2006,16(9):233~234.

[2]崔炜,李飞,孔少飞.循环经济与校园垃圾分类回收[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6(3):16~17.

[3]王子彦,丁旭,周丹.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问题研究——对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经验的借鉴[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501~504.

[4]郭延柱,王艳艳,王聪杰.绿色学校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建设及运行[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1):181~183.

[5]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局.CJJ/T102-2004,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垃圾回收站机制 篇2

(初稿)

近年,随着金华市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消费力的提升,外来就业人口的涌入,垃圾每日产出量以成倍的趋势增长。以2015年为例,全国246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达到1.86亿吨,垃圾围城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将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能减少填埋废物的数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轻环境压力,更能保护自然资源。“十三五”规划纲中更是多处提出“推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因此垃圾分类已成为解决垃圾围城的重要一环。通过分类让垃圾减量,就是为城市减负。

金华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加大力度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和垃圾无害化处理,是不可规避的问题。当前,居民意识淡薄,对垃圾分类前景的不看好,如“居民没时间、回收利用太不方便了,耗费时间,成本高;搞不懂,不清楚什么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也不知道回收利用的好处;否认垃圾分类回收的作用,认为垃圾分类不是至关重要等主客观原因,造成垃圾分类工作群众基础薄弱,垃圾分类工作的最后一公路“被堵塞”。

本项目是建立在当前垃圾分类模式基础之上,拟建更为专业、服务功能更强的垃圾分类回收站。以背街小巷清扫、分类收集为辅助式模式,力求达到垃圾分类工作到户。为了实现整个垃圾分类循环圈的经济型,充分利用分类后的生活垃圾和有害垃圾,同时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加强垃圾的循环利用,让垃圾产生价值。

一、建设内容

(一)全区范围内建立社区多功能垃圾分类收集房,其主要功能为:

1、回收区。在回收区内设置餐余垃圾(米和面粉类食物残余、蔬菜、动植物油)、可回收垃圾(纸张、塑料、橡胶、玻璃)以及居民废弃的大件垃圾、其他垃圾(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有害垃圾(电池、日光灯管、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分类别区域。可在社区分类房开设困难废弃物(大件垃圾)有偿处理服务电话,通过电话联系及时解决居民处理此类垃圾难的问题。

2、宣传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和重要性,宣传垃圾围城危害,垃圾分类误区等等信息。同时开设社区广告栏,规范社区广告张贴,避免乱贴乱画和城市“牛皮癣”。

3、便民服务区。服务区内居民可用垃圾分类积分兑换二维码垃圾袋、垃圾桶以及一些垃圾回收再利用物资。兑换的物资主要以垃圾袋、垃圾桶等一些生活小物资为主,防治为多换物质而制造垃圾的恶性分类现象出现。同时功能区还具备出售报纸书刊、生活服务充值等一系列便民服务功能。该区域内增派垃圾分类服务员进而也可增加就业。

(二)垃圾分类到户。开设居民垃圾分类积分户头,每户居民对应一个账户,做到分类责任到户,将账户信息通过二维码的形式打印在不干胶上。后期投放垃圾需在自己的垃圾袋上贴上自己的二维码,居民投放垃圾的时候,通过垃圾称重、扫描垃圾袋上二维码信息对自己账户进行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物资。项目前期为社区内每户人家分发垃圾分类垃圾桶、二维码垃圾袋、垃圾分类宣传手册。适当减少居住地垃圾房、垃圾桶,引导居民去新建的多功能垃圾房投放垃圾。后期二维码垃圾袋则通过垃圾分类积分兑换。

(三)垃圾清运物联网。为垃圾桶安装上电子标签识别码,建立“户口”档案,为所有垃圾运输车装备红外感应器、车载无线扫描仪。通过信息交换,将垃圾桶清运时间、次数传输到数字化管理平台,由调度指挥中心对全市垃圾桶清运实施24小时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和调度。形成了“一条龙”智能化管理链条,提高了清运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垃圾清运 “智能化”。

(四)背街小巷配套保洁。

1、针对背街小巷道路复杂的情况,健全对讲手机调度系统,人工作业实现“快捷化”。为全部一线管理人员配备了对讲手机。该手机集“对讲呼叫+地图定位”于一体,对讲呼叫可实现单人呼叫、群组呼叫、框选呼叫、广播呼叫。既有利于日常工作的管理,也保证迎查、应急预案的及时响应与落实。手机地图定位功能可实现对街道内管理人员的即时定位,实时跟踪、轨迹查询、回放。有利于对外勤人员的工作监管和任务调度,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2、建立人工作业轨迹管理系统,人工考核实现“信息化”。为一线环卫工 2 人全部配备写有个人信息的有源卡。为质检车辆安装电子扫描仪,扩大扫描半径范围至一百五十米。通过有源卡和电子扫描仪信息交换,将作业人员的上下班、作息时间、工作状态和行动轨迹等信息全部反馈到数字化平台,实现对人员的全面监控。为工资量化、奖惩考核提供了可靠依据,杜绝出工不出力、在岗不作为的现象发生。

(五)废品回收一直是困扰城市管理和群众生活的顽症。废品经营户因缺乏规范管理,乱设点,乱堆放,乱占道,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有的甚至成为偷盗份子销赃的窝点,对城市的治安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结束以往个体回收户“游击战”形式,支撑统一回收、堆放,公司运营以保利便民为原则,提高居民处置废旧物品的收益,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废旧物资回收行业的无序混乱状态,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

二、分类后垃圾处理渠道

(一)餐余垃圾做到日产日清,转运至专业处理公司,经油水分离后固弃物可做发酵、堆肥处理,油类液态物可经生物技术提炼成生物柴油。

(二)可回收垃圾经废品回收公司和中转内以现金或积分形式收购。

(三)其他不可回收垃圾通过转运至填埋场、火力发电厂。

(四)有害垃圾委托有资质的危险废物持证处置企业,办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选择有危险废物运输资质的运输单位进行运输,有资质的危险废物持证处置企业对有害垃圾进行处置或利用。

三、项目组织形式与运行管理

(一)项目经费预算

项目前期硬件投入建设、设备购置费用预计1500万元,后期背街小巷每年保洁费用6元/平方米,以173.43万平方计算,经费预算合计1040.58万元,辖区内绿化带每年管养费用5元/平方米,以27.47万平方计算,合计137.35万元。

(二)成立项目法人

根据国家计委《关于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项目建设阶段组建项目法人。项目法人按照《公司法》设立公司,负责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3 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等。项目前期建设、设备投入资金由政府和投资公司组成的项目联合体出资,项目不足处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补足。

(三)经营权招标(运营模式)

项目合作年限(不含建设期)原则上不低于10年,不超过30年,有特殊要求的项目经市政府批准可以适当调整期限。政府授权城市背街小巷特许经营权,包括垃圾的清扫、收集、分拣、储运、处理、利用等开展公开招标,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企业参与垃圾处理经营权的公平竞争。项目特许经营期间,招标人通过支付背街小巷服务费,使项目公司获得投资回报。项目公司在特许经营期期满后,将项目内设施、设备一并无偿移交给招标人。此举可平滑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公共卫生设施,优化项目风险分配,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提高公共卫生设施服务效率。同时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通过建立和落实基于绩效的考核制度,加强对社会资本的监管,切实保障公共设施和服务质量得到改善,达到物有所值。

承担垃圾分类特许经营的企业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投标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从业资质,拥有相应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在垃圾分类方面具有较好业绩,其注册资本不低于承包设施年运行总成本的50%,特许经营期期满后重新进行招标。

四、项目效益评价

(一)社会效益

垃圾分类项目是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性项目,它的最大效益体现在社会效益方面。能引领金华地区的生活垃圾处理进入无害化处理阶段,遏止垃圾二次污染。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划时代的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效益

本项目的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垃圾的减量,后续运输处理费用的减少。财政投入很少,较好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这对公共财政短缺的情况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捆绑建设和经营,并以服务付费,使得私人部门能够发挥最大的能动性,通过创新、自我施压等避免项目成本超支。

(三)环境效益

乡村垃圾回收新构想 篇3

据悉, 中国农村每年生产90多亿吨生活污水, 2.8亿吨生活垃圾, 大部分未经处理随意排放, 不少村庄显得破败, 亟待开展环境治理的建制村数量庞大, 数据显示, 全国建制村共有60万个, 大多数缺乏必要的环保设施, 目前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仅占全国总数的8%, 因此, 农村的环境治理的建制村建设任务很是艰巨。从2010年起, 环境保护部, 财政部先后组织三批共23个省 (市, 区) 开展农村环境逐片整治示范工作, 截至2013年底, 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195亿元, 带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收入260多亿元, 支持4.6万个村庄开展环境整治, 8700多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 这就可见, 环保工作的开展, 垃圾整治的进行, 可以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当然, 国家对农村环保工作的大力支持, 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环境治理的资金不足这一大难题, 从而也为一些落后地区的垃圾处理工作提供了可能。

国家的相关政策为乡村的垃圾回收处理提供了条件, 但更多的工作还是需要各乡镇自己去完成, 毕竟各个乡镇的发展程度都不同, 需要因地制宜地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那么要医乡村垃圾治理的“病”, 就得找出症结所在, 而要解决这一难题, 我们就应当认识到乡村垃圾与城市垃圾的不同之处。

2 当前农村垃圾大致分类及日常处理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农村的垃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 沤肥垃圾:包括剩余饭菜等厨余垃圾和其他食物类垃圾, 农业废弃物, 烂果蔬, 秸秆等农作物根茎; (2) 回收垃圾: (1) 金属类:废旧五金, 金属易拉罐, 铁皮罐头盒, 废旧农具厨具; (2) 纸类:报刊杂志, 黄纸板, 包装盒等其他废纸; (3) 玻璃陶器类:玻璃杯, 旧瓦罐等; (4) 塑料类:废旧塑料, 垃圾袋, 矿泉水瓶等; (5) 橡胶类:废旧橡胶, 旧轮胎等, 可回收利用的旧家电; (3) 土建垃圾:碎砖碎瓦, 乱石块, 混凝土, 石灰块, 泥土, 破损玻璃陶瓷块等; (4) 有害垃圾:包括废弃电池, 过期农药, 废油漆, 废灯管, 化学品和过期药品; (5) 焚烧垃圾:不适宜回收的废旧织物, 废木料, 枯枝落叶等。我们可以看出, 在各个分类中, 都有可以回收利用的空间, 但是实际上, 这些垃圾要么被胡乱丢弃, 要么被烧掉, 不但造成资源浪费, 而且对环境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既然垃圾确实存在回收利用的潜力, 我们就很有必要去了解一下当前农村的垃圾回收处理利用情况, 以对症下药。就拿我从小生活的村子来说吧, 垃圾的回收利用率相当低, 处理办法也相当简单, 多余垃圾倒在自家门前, 农业生产垃圾就地焚烧, 生活污水直接倒入河道, 而土建垃圾和有害垃圾更是随意丢弃, 毫不考虑后果, 唯一回收的只有那些矿泉水瓶, 废旧五金, 玻璃瓶, 废纸等可以直接看到经济回报的垃圾。随后我们又在学校周边的一些村落采取了实地调查, 问题也都比较具有普遍性, 村舍的房前屋后, 路边, 随处可见一些垃圾袋, 大煞风景。就拿离学校近一点的和平村来说吧, 我们几次经过都会看到那个大的垃圾放置箱里冒着烟, 散发着焚烧垃圾的刺鼻味道, 当我们问及一位老者时, 他说是保洁员点的, 而且通常也是这样做的 (事实上在我们调查的大多村子里, 都存在焚烧垃圾的现象) , 老人说起这事也是一脸的忧虑, 老人反映到, 这样的后果, 平日里不仅人受影响, 而且农作物生长到一定时期花粉也受影响, 这显然是保洁员为了方便行事。在大峪村的一个河沟旁, 我们看到旁边的牌子上清楚的写着“禁止倒垃圾, 违者罚款200元”的字样, 而且上面还有村委会的落款, 可是河沟里仍然是各种各样的垃圾。在崔家河村的一个采土处, 能明显看到周围田间地头的垃圾, 很明显, 这里被用来作为垃圾集中填埋场地很久了, 土坑的土层里也能看到垃圾, 而且气味特别大, 这样周围耕作的村民也不好受。附近的村镇情况也都大体相似, 据当地居民讲, 这里的垃圾处理办法基本上都是集中堆放和简单填埋, 垃圾大多采取直接倾倒的处理方式, 主要倾倒地点集中于“六边”, 即路边, 河边, 村边, 田边, 塘边, 屋边, 而且那些有回收价值, 可以直接看到经济利润的垃圾大多被农户自己收集, 少数与其他垃圾混于一起的也是被一些拾荒者所捡拾, 对于那些纸板, 农作物根茎, 土建垃圾, 有害垃圾则与其他垃圾混在一起倾倒。由此可见, 乡村垃圾治理的主要难题还是制度上的缺失和村民观念淡泊, 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力。

3 目前国内外在垃圾回收处理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

在国内外一些在乡村垃圾回收处理方面做的比较优秀的村镇, 它们在长期的发展中有的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特模式, 我们可以适当的借鉴一下他们的做法:例如, 江西鹰潭“2+5”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 四川罗江的生态回收处理模式, 陕西千阳的“户分类, 村收集, 乡转运, 县填埋”模式等等, 这些模式既各有特点, 也更多共性, 值得学习和借鉴。以鹰潭的“2+5”模式为例, 该模式中的“2”指的是农户和保洁员两个责任和行为主体, “5”指的是对三类垃圾 (有机垃圾, 非有机垃圾和建筑垃圾) 的五种处理方法, 这种模式的建立和日常管理运行中, 政府部门也给予了引导和帮扶。因此, 乡村垃圾回收处理, 应当因地制宜的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模式, 这是可行的, 也是必要的。

在国外, 例如欧盟的一些村庄里, 张贴着“随意乱倒垃圾是犯罪, 此类行为将记录在案”的告示, 同样, 市政当局不能为村庄社区居民提供垃圾收集服务, 也将被农村社区居民起诉, 另外, 所有的农民家中一般有两个不同颜色的垃圾箱, 一个装有机垃圾, 一个装无机垃圾, 收取垃圾时, 工作人员如果发现农户没有按照规定对垃圾进行分类, 农户的垃圾将会被拒收或面临着罚款。在美国, 农村垃圾由农民组成的家庭公司专门承担, 他们开着垃圾车到每家每户收取垃圾, 同时收取一定费用, 美国的农民居住的比较分散, 但垃圾公司会深入到每个乡村的每个角落。在日本, 对于垃圾分类的规定更加细致具体, 值得称道的是, 日本运输垃圾的垃圾车也很讲究, 全部是自动封闭式, 自动加压式, 装车的垃圾可自动压实, 这就避免了垃圾在运输途中对环境的再次污染, 也更加节省了运输空间和运输成本。

4 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新构想

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 借鉴学习国内一些示范性村落的优秀做法, 并了解到一些发达国家在乡村垃圾回收处理方面的先进做法, 我们可以以此为范例, 提出一套具有实践性和普遍适用性的大致构想。

4.1 在垃圾的生成阶段

应当使环保观念, 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让村民意识到垃圾的回收价值和随意丢弃的危害, 在这方面, 我们可以做到:

(1) 定期发放有关垃圾处理办法的宣传资料;

(2) 做一些墙面宣传内容, 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

(3) 制定明确的惩罚规定, 提高村民的垃圾投放的自觉性;

(4) 有关部门或村镇社区制定明确的垃圾分类处理行为规范, 规章制度, 并且希望有朝一日这些规章制度能够像国外一样形成明确的法律条文。

4.2 收集清运阶段

在垃圾的收集清运阶段, 应当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保洁员”, 或者“环卫工人”, 当前大多数农村都有赋闲在家的村民, 政府可以给予适当补贴让其担任保洁员, 保洁员的数量应当以各村各组的人口比例和村庄的面积配备, 而且每位保洁员都应配套有一辆三轮车, 方便其工作, 用小三轮将分散的垃圾收集起来由垃圾清运车集中运输。那么, 结合保洁员的工作, 我们可以对农村垃圾的大致种类做以下处理:

(1) 沤肥垃圾:由农户或保洁员收集倒入沤肥池或沼气池, 成为有机肥或清洁燃料;

(2) 回收垃圾:由农户—保洁员—供销部门进行回收, 循环利用;

(3) 土建垃圾:按村庄和集镇规划定点由农户自行或保洁员收集填坑铺路;

(4) 有害垃圾:由环保部门协同供销部门按照环保要求指导乡村, 收集后运送到制定地点进行无害处理;

(5) 没有回收价值的垃圾:如枯枝落叶等植物类垃圾可就地集中焚烧后灰土还田, 废旧织物等化纤类送至环保高温焚烧炉焚烧。

4.3 在垃圾的最终处理阶段

形成“组收集, 村转运, 区域处理”的处理模式, 各个村镇可以合资修建大型的高温焚烧炉, 对于一些难以处理又无法回收的垃圾进行高温焚烧。

5 总结

总之, 对于垃圾回收处理, 应当以分类处理, 回收优先为原则, 按照分类放置, 分类收集, 分类清运, 分类处理的要求, 对不同类别垃圾采取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处理方法, 并把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作为解决农村问题的优先手段。

本次调查研究, 对乡村垃圾回收处理的现状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 并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做法, 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以上构想, 虽挂一漏万, 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期待能有更多的人对乡村的环境治理给予重视, 并祝愿我国乡村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摘要: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村的城镇化进程也不断加快,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为了响应国家建设“绿色家园”的呼号, 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倡导环保, 就必须提早对农村的环境整治, 垃圾处理工作重视起来, 尽快让农村真正和谐起来。通过研究我国当前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 继而借鉴国内外一些乡村在垃圾回收处理方面的优秀做法, 并结合实际, 提出解决我国垃圾回收处理问题的新构想。

垃圾回收站机制 篇4

日本是世界上将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做的最好的国家。日本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法律用于督促日本民众对垃圾进行分类, 而且在日本的公共场所随处可见的是形状各异但标识相同的垃圾桶, 而且当地人们也相当重视垃圾分类, 自觉地把垃圾投放进垃圾桶之前进行分类。从而从源头上减少了垃圾混放、乱放, 实现了垃圾的分类回收。在英国, 每个家庭都有3个垃圾箱:一个黑色, 装普通生活垃圾;一个绿色, 装花园及厨房的垃圾;一个黑色小箱子, 装玻璃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美国、澳大利亚政府也明确要求每个家庭必须将垃圾装入对应的垃圾桶中。我国在垃圾回收利用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 比如设立不同种类的将垃圾桶将垃圾进行分类;将投放在各种垃圾桶里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运送到垃圾处理厂, 进行垃圾的回收利用等等。垃圾处理厂对垃圾的分类往往依靠手工分类, 一直以来显得效率很低。而且特别是在各种垃圾的围绕下进行工作, 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相当大, 长期以往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虽然能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但是这些措施只是对部分垃圾进行了回收利用, 大部分的垃圾还是通过传统的焚烧方式和掩埋方式进行处理。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既污染空气又污染水资源, 长期处理下去就会对地球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污染。

在中国, 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其中, 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厨余垃圾包括剩饭、菜叶等食品类垃圾;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旧日光灯管、过期药品;其他垃圾包括除以上垃圾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的废纸等难于回收的废弃物。将可回收垃圾进行高效的、低污染的回收利用是对垃圾资源的再次利用, 符合我国一直以来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情。我们设计的自动分类垃圾桶, 就是通过不同垃圾的不同特性将可回收垃圾进行高效的分类。

1 对金属的分类

在投放垃圾的时候将垃圾放在自动分类垃圾桶中, 此时垃圾就随着传送带进入金属探测器模块。在这个模块里有金属探测器和机械手臂, 机械手臂用来将金属垃圾挑选到金属垃圾桶。当垃圾进入金属探测器模块中, 金属探测器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 利用有交流电通过的线圈, 产生迅速变化的磁场。这个磁场能在金属物体内部能感生涡电流。涡电流又会产生磁场, 倒过来影响原来的磁场, 引发探测器发出鸣声。当金属探测器检测到金属垃圾时, 对该垃圾定位并将信号传递给机械手臂, 机械手臂根据相关数据将金属垃圾放入金属垃圾桶。剩余的垃圾进入下一模块进行分类。

2 对玻璃的分类

当垃圾从传送带上来到振动平台模块时, 就要对玻璃进行分离。首先在振动平台上将传送带送来的垃圾加以一定频率的振动, 使得质量重的垃圾例如玻璃位于整个振动平台底部, 而振动平台表面就是塑料、纸张这些质量较轻的垃圾。在垃圾进入该平台的入口位置放置一个吹风口, 一直以设定的速率对准出口吹风, 将塑料和纸类垃圾吹出出口, 最后把留在振动平台上的玻璃垃圾扫进对应的玻璃垃圾桶, 完成对玻璃的分类。

3 对塑料和纸的分类

垃圾经过最后一个模块的时候, 就要对纸类和塑料进行分类。因为在生活中纸类垃圾普遍较多, 而且纸类垃圾主要包括报纸、书籍、各种包装纸等, 但是由于纸巾和厕所纸的水溶性太强, 所以归为不可回收垃圾。在该模块中, 把上一模块吹出来的纸类和塑料放入一个装有水的大盒子里, 用机械手臂进行搅拌, 经过一定时间的搅拌后, 纸会因为吸收水而沉入水底, 而塑料就在水的表面上, 然后用机械手臂把浮在水面上的塑料分类到指定的塑料垃圾桶。而对纸的分类其实就已经在分离塑料的同时实现了, 所以就可以直接用机械手臂将沉入水底的纸类垃圾分类到对应的纸类垃圾桶中。最后剩余的垃圾就可以归属为不可回收类垃圾, 对这些垃圾就可进行填埋等处理。

经过自动分类垃圾桶的分类, 混杂的垃圾就能根据其不同的特性进行分类, 再将分类好的垃圾重新利用。自动分类垃圾桶分类垃圾既回收了垃圾资源, 又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垃圾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改善了他们的工作环境, 更会在中国垃圾回收利用领域具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王大骐.垃圾[分类在国外[J].科海故事博览 (智慧) , 2010 (01)

[2]仲环.国外如何进行垃圾分类[J].老年教育 (长者家园) , 2010 (10) .

[3]李露一.日本的垃圾分类[J].社区, 2010 (06) .

[4]聂永丰主编, 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 (固废卷)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5]孟伟, 赫英臣著.固体废物安全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2.

[6]李国刚编著.固体废物试验与监测分析方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建筑垃圾回收回用政策分析 篇5

上世纪初期,发达国家就开始探索将建筑垃圾转化为资源的技术和途径,目前,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建筑垃圾回收回用率已达到了90%以上,其中法律法规的约束与推动作用十分显著,许多国家从建筑垃圾排放直至综合处置与利用都形成了一整套非常完备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筑垃圾的分类排放、分类处置流程很严格,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水平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我国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开始涉足建筑垃圾处理,截至目前,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仅达到5%左右,与《“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提出的到2015年“全国大中城市建筑废物利用率达到30%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为此,必须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以推动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快速、健康地发展。

一、建筑垃圾回收回用现状分析

(一)国外建筑垃圾回收回用现状

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资源利用的研究起步较早,行业发展也比较成熟。目前,发达国家正在积极探索将垃圾变为一种新资源,建筑垃圾处理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统计,20世纪末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规模为2500亿美元,到本世纪初已增至6000亿美元,到2015年将达到2万亿美元。至今,欧美国家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已达到90%以上,建筑垃圾基本能够合理再利用。

1. 德国。

德国是世界上首个大量利用建筑垃圾的国家,每个地区都有大型的建筑垃圾再加工综合工厂,利用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德国57%的社区垃圾和58%的产品垃圾被重新利用,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率达86%,垃圾处理行业每年收益约为500亿欧元,解决就业岗位24万个,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政府参与是德国建筑垃圾高回收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制定详细的法规政策及明确的使用标准,并通过制定对建筑垃圾排放高收费和再生建材低价格的政策,为建筑垃圾再利用打下了基础。目前,德国的蓝色天使标志已成为世界上涉及产品种类最多的生态标签。

2. 荷兰。

荷兰针对建筑垃圾的管理明确了三级政府的职责:中央政府制定法律政策;省级政府制定规划、颁发许可证、对垃圾管理进行控制;市级政府负责政策的实施和垃圾的收集,企业负责垃圾的处理。

目前,荷兰垃圾管理市场规模大约有60亿欧元,已有70%的建筑废物可以被循环再利用。为了将建筑废物利用率提高到90%,荷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了限制废物的倾卸处理、强制再循环运行的质量控制制度,如:由分捡公司负责有效筛砂,即依照其污染水平进行分类,储存干净的砂,清理被污染的砂。

3. 美国。

据有关资料,美国每年产生建筑垃圾3.25亿吨,经过分拣、加工进行转化,再生利用的约占70%,其余30%的建筑垃圾“填埋”(利用)在需要的地方,因此美国对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率几乎达到了100%,再生利用率约70%。

美国建筑垃圾分级处理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级别:一是“低级利用”,如现场分拣利用,一般性回填等,占建筑垃圾总量的50%-60%;二是“中级利用”,如用作建筑物或道路的基础材料,经处理厂加工成骨料,再制成各种建筑用砖等,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40%;三是“高级利用”,如将建筑垃圾还原成水泥、沥青等再利用。通过以上的处理方法,实现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产业化”。

4. 日本。

由于资源匮乏,日本建筑工程原料价格比欧洲高,因此日本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对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进行重新开发利用十分重视。

日本针对处理建筑垃圾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建造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加工厂,生产再生水泥与再生骨料。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就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与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送到“再生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使得日本建筑垃圾的回收比例从1995年的42%提高到2011年的97%。

5. 新加坡。

据新加坡国家建设局统计,新加坡每年约产生150多万吨的混凝土废料。新加坡通过严格的立法,向全社会推广先进的垃圾处理理念,实行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循环利用”的原则,收到了明显的成效。目前,新加坡建筑垃圾回收回用比例达到98%,60%的建筑垃圾实现了循环利用,垃圾产量从2001年起逐年下降。

新加坡完善的组织机构为管理废弃物奠定了基础,垃圾分类由垃圾专业收集公司和回收公司来完成,从垃圾最初产生地到最终垃圾处理目的地,全程封闭装运;同时,遵循“谁污染谁付费”的基本原则,政府还针对从事废弃物回收及再循环的组织机构设置了一系列的基金和奖励计划,通过市场的力量激励废弃物回收产业的健康发展。

6. 法国。

据统计,法国每年普通工业垃圾处理站(BTP)处理的拆迁和工地建筑垃圾约有3000万吨。其中,65%的拆迁建筑垃圾、28%的再建工程垃圾以及7%的新建工程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率可达到60~90%。

该国专业化公司的建筑垃圾管理整体方案有两大目标:一是通过对新设计建筑产品的环保特性进行研究,从源头控制工地废物的产量;二是在施工、改善及清拆工程中,对工地废物的生产及收集做出预测评估,以确定相关回收应用程序,从而提升废物管理层次(各国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见表1)。

(二)国内建筑垃圾回收回用现状

1. 国内行业发展概况

(1)建筑垃圾量大,市场规模逐年递增。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目前的建筑量超过世界总量一半以上,城市建设中垃圾产生和排出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其中,建筑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30%~40%。根据已有数据测算,我国2014年建筑垃圾的产生量16.89亿吨,每吨建筑垃圾的运输与处置费用按照35元计算,2014年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规模达到了591亿元(见图1)。

(2)资源化程度低,对环境危害巨大。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只有5%,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如果建筑垃圾不加以利用,按照每年固定资产投资15%的增速测算,预计到2020年我国建筑垃圾的存量将达到237亿吨,需要占用39.6万公顷的土地,同时对土壤和地下水将造成巨大的污染危害。

(3)处理方式单一,产业化规模较小。一是建筑垃圾处理工艺比较单一,主要处置方式就是填埋处理,不但占用大量土地,也消耗了大量的征地及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部分建筑垃圾还运到生活垃圾填埋场与生活垃圾进行混合填埋,加大了处置难度;二是建筑垃圾再利用的生产企业为数很少,其产品也仅仅用于再生骨料、制砖和路基材料,总产量不高,质量也不稳定,由于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化模式,在工程中的应用也很有限。

2. 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近年来,虽然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逐渐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但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由于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各级政府在管理中往往缺乏统一协调,监管不到位,违法倾倒、违规处置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2)技术管理水平低,分拣缺乏精细化。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筑垃圾分类是提高资源化处置和有效利用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一方面建筑垃圾分拣的技术水平较低,另一方面建筑垃圾产生的源头和消纳场所通常不具备精细化的分拣技术、设施和人员,严重地影响了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3)缺乏全过程管理,流向监管缺位

完整的建筑垃圾资源化途径应由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组成:拆除源头—渣土清运—加工生产—产品配送—市场应用,这些环节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但在我国对建筑垃圾的产生到最终处置的整个过程缺乏监控,流向监管缺位。

二、建筑垃圾回收回用政策环境分析

(一)国外建筑垃圾回收回用政策

1. 法律法规。

国外发达国家较早就着手建筑垃圾的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这些国家多数采用了“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即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并采用科学技术使产生的建筑垃圾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同时通过强制性或鼓励性政策促使建筑垃圾进一步资源化利用(见表2)。

2. 优惠政策。

发达国家一方面从源头入手,通过征收税费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和随意处置,另一方面以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的方式资助再生建筑材料生产企业,鼓励再生建筑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同时,在需求端进行拉动,通过政府采购等优惠措施,鼓励政府和建设单位使用再生建筑材料(相关的优惠政策见表3)。

3. 监管机制。

日本通过监管机制对垃圾的产生、收集和处理实行全过程管理,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其具体做法是:首先通过评价和合理的规划减少建筑垃圾在源头的产生量,在建造时利用延长建筑物寿命的技术和建筑结构减少改造和拆除频次;其次,强化建筑材料应用技术,减少建筑垃圾产生;第三,通过科学的建筑工法,实现建造过程的少排放。在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建筑垃圾的排放环节和再生产品的生产环节也建立了较详细的监管制度(见表4)。

4. 技术体系。

发达国家从建筑垃圾减量化设计、建筑垃圾分离处理和再生骨料利用技术方面进行技术研发,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并制定了相关的标准规范,努力实现建造零排放、施工零排放的工业化技术(相关技术体系见表5)。

5. 推广方式。

发达国家结合本国实际,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综合应用,许多产品推广方式值得借鉴(见表6)。

(二)国内建筑垃圾回收回用政策

1. 国家层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筑垃圾作为影响人们生活和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被纳入城市垃圾管理范围,国家有关部门相继颁布《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规定》、《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明确了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为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国家建筑垃圾回收回用的法律政策见表7)。

2. 地方层面。

北京较早就开始建筑垃圾的管理工作,提出“排放减量化、运输规范化、处置资源化、利用规模化”的指导原则,要求建筑垃圾单独堆放或者进行综合处置,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郑州市实施就地生产、就地消纳和就地利用,确保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顺利开展,逐步提高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

西安是我国较早进行建筑垃圾市场化运作、资源化处置的城市之一。一方面,西安建筑垃圾处置采用的是特许经营模式,从建筑垃圾处置行业中筛选出管理经验以及运营机制良好的企业给予特许经营权;另一方面,西安市政府对从事建筑垃圾处理相关产业通过政府提供资金、免税、或其他税收优惠、低息贷款、贷款担保等形式进行补偿扶持,使企业得到健康发展。

为了从源头管控建筑垃圾的排放和处置,深圳、青岛、上海等城市将建筑垃圾的减排和回收利用纳入了财政预算,并在项目可研阶段就将建筑废弃物产生的费用列入投资估算中。

同时,部分城市对使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予以鼓励,将再生产品列入绿色产品目录和政府绿色采购目录。对使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且总用量达到一定比例的工程项目,将全额返还建筑废弃物处置费。

目前,国内许多地区在建筑垃圾回收及处置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成效。数据显示,北京2012年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达到40%;上海市渣土的有效处置率约为70%~80%;郑州市预计到2015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50%,到2020年有望进一步提升至80%(地方建筑垃圾回收回用的法律政策见表8、表9略)。

三、结束语

校园生活垃圾回收与利用 篇6

垃圾资源分类回收与利用, 在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均能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人们若能正确的将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加工再利用, 地球上有限的自然资源就能够得到有效的节约, 自然环境得到保护, 我们生活的家园会更加美好。

一、校园垃圾的定义及分类

(一) 校园垃圾的定义。

校园垃圾是指在校园日常生活和学习以及为校园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因此, 校园中所有单位和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以及为生活服务的生活垃圾、商品垃圾、清扫校园和公共场所的垃圾, 还有各类固体废弃物等都属于校园垃圾范围。

(二) 校园垃圾的分类。

现今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校园垃圾的成分也日渐复杂, 合理的确定分类依据对后续的垃圾处理极为重要, 它可以最大幅度地降低处理过程中以及处理后的能耗, 有效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根据国家标准, 校园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三大类。通过对校园垃圾的调查, 可将垃圾的来源分为:教学楼垃圾、宿舍楼垃圾、教师办公楼垃圾、餐厅垃圾、校园道路及景观区垃圾。

教学楼垃圾主要包括可回收利用的书纸、不可回收利用的卫生纸、盛食物用的塑料袋与塑料杯等。宿舍楼垃圾种类多、数量大, 主要有可回收的纸、金属、塑料等, 例如各种塑料袋、塑料瓶、泡沫塑料、一次性塑料餐具、硬塑料等。此外, 还有一些有毒有害的垃圾, 例如废旧电池与废弃的温度计等。教师办公楼垃圾较少, 主要是可回收利用的纸类, 如文字用纸、包装用纸和其他纸类制品等。餐厅垃圾主要是食物残渣与丢弃的变质蔬菜。此外, 就是学生就餐后遗留的白色塑料袋。道路垃圾及景观区垃圾主要是树木的残枝败叶和学生所丢垃圾等。

二、校园内存在的环境问题

在校园中, 同学们打扫卫生时, 对于不同来源的垃圾缺少分类回收再利用的意识, 而是把它们一并倒入垃圾箱内, 由垃圾运输车每隔一段时间运往垃圾处理厂。对于可回收垃圾, 也只有很少一部分被拾荒者利用, 造成了垃圾资源的严重浪费。没有遵循国家大力倡导的“将垃圾变废为宝,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原则。

三、校园垃圾不合理处理存在的危害及可行性建议

(一) 校园垃圾不合理处理存在的危害。

夏季, 随着温度的升高, 堆放的垃圾会产生刺鼻气味并招引苍蝇, 对同学们的健康构成威胁。其中, 危害最大的为废弃电池, 一粒小小的纽扣电池可污染600立方米水, 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 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 并造成永久性公害。无休止的浪费资源, 将会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二) 校园生活垃圾回收与利用的可行性建议。

校园中的垃圾大部分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校园垃圾实现分类回收、综合利用的潜力较大。美国环境学家内贝尔研究认为, 生活垃圾90%都是可以回收的, 这些潜在的原料资源可重新在资源循环中发挥作用。对校园垃圾进行减量化是今后固体废物管理的重要目标。分类回收可大幅减少垃圾带来的污染, 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 可从以下方面使垃圾资源减量化。

各大型会议 (如导师会议、校务会议、师生座谈会等) 及校园活动 (如庆祝节日的活动、各社团活动) 广为宣传垃圾分类政策;张贴宣传单, 且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点, 并由学生会督促实行;寝室楼应优先着重解决, 每层楼均应设立具有分类回收作用的垃圾筒, 加强标识区分;公寓清洁人员统一按时清理垃圾, 在垃圾多的时候应及时清理;可回收垃圾应妥善保管, 避免再次造成污染。社团举行大型活动 (如晚会等) 应自备垃圾袋并负责将垃圾清理完毕;服务性、志愿性社团社员课后时间在各教学楼、图书馆走廊协助指导同学进行垃圾分类;校园内的垃圾桶, 应该合理摆放, 覆盖整个校园;要按时维护、及时维修损坏的垃圾桶;学校应增加对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资金投入, 合理协调学院及后勤部门的职能, 制定垃圾分类的标准和管理办法;学校要制定有关垃圾分类回收的规定, 成立垃圾分类回收评估小组, 对各单位 (包括学院、社团等) 的垃圾分类回收工作进行评估, 制定对各单位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支持和扶持政策, 并增加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以增加该领域的吸引力, 迅速扩大垃圾分类回收的覆盖面。通过制定垃圾分类回收标准, 统一分类回收容器的颜色和标识, 加强垃圾分类回收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设立专门的投诉电话;加大学校媒体对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力度, 成立垃圾分类回收宣传队伍。印制“垃圾分类知识手册”、宣传资料、招贴画, 发到各学院、各社团, 方便学生切实实行垃圾分类。对垃圾分类做得好的社团及个人进行奖励, 通过《校报》、校内广播等多种有效媒体途径给予报道, 推广宣传。为了做好垃圾分类回收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建立监管机制, 发挥社团志愿者大队的监督作用, 对不能做到将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的社团, 应给予耐心的教育, 使其提高环保意识。对拒不实行垃圾分类的社团, 经多次教育拒不执行者, 应给予适当处罚。

四、校园调查结果分析及解决办法

(一) 校园调查结果分析。

在以泰山科技学院师生为调查对象的调查中, 有90%的师生对学院内开展垃圾分类与回收工作持支持肯定态度, 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开展生活垃圾回收与利用工作的必要性。在涉及到同学们对垃圾可否回收利用的理解程度时, 有78%的人理解一部分, 对此方面很了解的仅16%, 从此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宣传垃圾分类回收知识的迫切与必要性。此外, 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 (占到84%) 并无垃圾分类回收的习惯。对“学院现有垃圾箱所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为:垃圾箱数量少, 无分类回收设施, 垃圾箱容量小等。对此有68%的人认为增加垃圾箱数量与增添分类回收功能非常有必要。在谈到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时, 涉及到多方面的原因, 学校的宣传力度也列入其中, 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加强宣传力度对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 解决办法。

首先, 校园内增设多功能垃圾箱, 方便同学们投放垃圾的同时, 对保洁员的工作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其次, 建议餐厅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做好此项工作, 不仅给餐厅带来一定经济效益, 也产生了环保效益;第三, 对于有害垃圾 (主要为废弃电池与废弃温度计) , 我们可以采取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回收的方式将有害垃圾回收集中处理。

即使学校拥有再好的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设施, 没有同学们的自觉参与也无济于事, 因此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势在必行。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在校内, 可以将校园垃圾回收与利用的号召以条幅的形式展现, 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学校环保中来;在产生垃圾较多的地方, 我们可以以友情提示的方式提醒同学们进行垃圾的分类回收;在校内组织一些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的公益活动, 激发同学们的环保热情。我们要以一个人的行为影响十个人的思想, 以十个人的行为影响更多人的思想。这样就会在校园内形成一种共同环保的氛围, 使同学们将“节约资源, 保护地球”的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学校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学校推动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垃圾分类回收各单位 (学院、社团等) 应及时、不定期交流信息, 不断探索切实可行且易于运作的垃圾分类回收新途径。要深入宿舍进行宣传教育, 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中来。通过组织“大学生绿色演讲比赛”等活动, 向学生宣传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重要意义,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源头分类方面, 学生应自觉在寝室和教学楼内将垃圾分类。

五、校园生活垃圾回收与利用的重要意义

(一) 社会效益。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 孕育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分类回收与合理利用垃圾不仅节约了有效资源, 而且美化了环境, 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 更重要的是, 可以造福与子孙后代。

校园垃圾资源分类回收与利用意义重大。我们要大力提倡校园垃圾分类, 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周围一片的方式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大力发展校园垃圾分类, 不仅是为了解决垃圾公害, 更是因为它具有了超越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本身的意义, 不断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号召公民积极参与。通过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 公民容易理解自己与环保的关系:每个人既是垃圾公害的制造者, 也是垃圾公害的受害者。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行为, 也是一种公民行为、个人行为, 要保存民族的生存根基, 必须从每个人做起。以“垃圾回收, 保护地球, 举手之劳, 参与环保”为口号, 强调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对于挽救耕地、减少污染、节约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

(二) 生态效益。

大量垃圾一方面侵占土地, 污染土壤、水、空气, 影响环境卫生;另一方面又含有多种有用物质, 是一种宝贵资源。如果将垃圾资源分类回收, 将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开展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活动有利于提高全校师生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良好卫生习惯, 有利于使校园环境大为改观。另外, 学校通过进行相应的健康消费教育, 可使学生减少购买零食和校外私人商贩食物, 通过消费细节的改变, 倡导低碳绿色环保消费模式。同时, 可使校工清理的垃圾量大为减少, 清理卫生的效率大为提高。开展垃圾分类, 通过学生辐射家庭和社会, 将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 改变以往一些不良的生产生活习惯, 对我们的生活环境的改善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 经济效益。

校园垃圾资源分类回收系统建成后, 其经济效益将逐步体现出来。一方面通过学生辐射家庭和社会, 将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 改变以往不良的生产、生活习惯, 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垃圾资源分类回收合理化, 可以使资源循环再生, 资源再生不仅意味着保护生态环境, 而且意味着发展经济。与此同时, 减少了进入外界的固体污染物, 对保护生态环境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垃圾资源分类回收后, 有价值和容易降解的垃圾将被回收, 防止垃圾的二次污染。垃圾分类回收合理化能够减少垃圾产生量, 增加经济效益, 减少土地占有量,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 又是环境的塑造者。环境给予人类自上而下的物质需求, 并使人类智力、道德、社会和精神等方面得以发展。今天要更加谨慎地考虑人类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后果, 由于无知或不关心, 有可能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造成巨大的甚至无法挽回的损害。世界在不断的发展当中, 人口数量与日俱增。无论是常规能源还是非常规能源, 消耗量都很大。中国是资源大国, 同时又是人口大国, 人均资源占有量微乎其微, 人均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巨大。然而, 我们普遍忽略了一个问题:垃圾是一种潜在的资源, 是世界上唯一增长的资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产生的垃圾逐渐增多, 如何科学处理日益增多的垃圾, 已成为各个国家研究的重点课题。

我们大力发展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工作, 不仅是为了解决垃圾公害, 更是因为它具有了超越事情本身重大的意义, 这就是通过教育一个学生, 带动一个家庭, 影响周围一片, 不断提高公民意识, 号召公民积极参与。当变废为宝、物尽其用的低碳经济真正发展起来, 低碳环保才能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

摘要:本文通过对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校园垃圾产生及回收利用情况的实地调查, 对校园垃圾资源分类回收与利用进行探讨, 对由此而产生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进行分析。

关键词:低碳,环保意识,分类回收

参考文献

[1]黄志华.你低碳了吗:你的一小步就是人类的一大步[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2]李惠敏.地球是烫的——低碳是人类的必然选择[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3]何德文.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法[J].环境卫生工程, 2002.

垃圾回收站机制 篇7

一、村镇垃圾处理现状表现

(一) 地方村镇财力

我们依照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将村镇分为有耕田的农村, 乡镇 (无耕田) , 城中村, 产业化村镇 (存在发展成熟的企业、产业) 及城市街道。

农村住民人口较少, 规模集中, 耕田环绕, 生活垃圾产量少, 基本以厨余、卫生纸屑、灰渣 (季节) 等固体垃圾为主, 人畜粪便一般作为农田肥料处理。乡镇由于在建楼房较多, 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未形成常规管理, 基础设施不完善, 生活垃圾无处可放, 只能堆积到附近未完成拆迁的旧居住区。

城中村与城市之间有明显差距, 其街巷狭窄、拥挤, 缺少统一管理, 垃圾胡乱堆积在街头巷尾, 长期得不到清理。产业化村镇有赖于成熟企业的经济成果共享, 住房建设及村中街道已近似别墅小区。在村委会中企业领导一般作为村委主任管理村中事务, 由专门的本村村民担任的清洁工人负责村里的定期清扫工作, 具备财力支持的环卫工作使整个村镇井然有序, 典型村镇如白塔镇栾卸村等。

市行政区基本建立起完善的环卫流水线, 能够分区分部门垂直管理, 结构清楚, 人员完备, 但在市民的垃圾处理意识、环保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垃圾清运相关知识宣传活动展开方面还有待改进。

关于日常废品回收, 居民通常会将纸板、废铁、饮料瓶 (铝制或塑料) 、钢筋等挑选出来, 低价卖给废品回收站以利用其经济剩余价值。但随着近几年相关材料生产、销售市场的波动或叫停, 这些废品的回收价值也不甚靡靡。

(二) 村民自身环保意识

村民对垃圾回收缺少整体认识, 生活中未接触过相关宣传活动, 对分类的体验仅限于废品回收买卖的需求。负责垃圾清运的专门人员也不清楚最终的处理渠道, 对垃圾装运事项不甚了解, 垃圾桶、垃圾站里的垃圾通常也是“一车装”。

(三) 村民委员会领导

统管部门的领导是垃圾系统处理的开始, 有的村镇已将建立垃圾收集站的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 比如城市管理部门统管城市的环境卫生。

(四) 处理技术支持

城市生活垃圾会托运到基层乡镇进行最后填埋处理, 因专业人员较少, 垃圾量大复杂, 节假日更甚。而邢台、邯郸的垃圾处理方式单一, 焚烧发电厂较少, 多数还是采用购地填埋方式, 总体效果并不理想。

二、生活垃圾总体处理建议

调研发现当前垃圾分类回收施行难的因素按原因力大小依次是地方经济财力、政策导向、法律规制。对垃圾处理的完善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 因此我们拟定出如下具体建议:

(一) 经济财力支持

任何社会活动都离不开经济财力的支持。国家每年投入50多亿元资助农村环境整治, 虽已建立不少垃圾站, 但农村经济财力不足却是运行和维持垃圾站的硬伤。[1]

据生活区规模、财力大小与垃圾产量间的规律, 垃圾联动处理方式应当“分散消化, 集中解决”。即在废物资源产生源头上分类, 由各生产部门有偿回收或吸收消化, 借废物回收压缩集中销毁的垃圾量, 由焚烧发电站[2]重点处理难以降解的生活垃圾, 使之成为垃圾处理的最终阶段。另外带动公民自助分类可增加一些奖励机制, 如完善地方市场, 疏通“商品-废物-商品”的循环转化渠道, 增加废品收购站, 健全厂家回收利用体系。

(二) 政策引导

垃圾处理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作为特大城市的上海市, 其多年实践经验说明政府政策引导是低碳经济、环保城市的重要动力。实施垃圾分类有助于垃圾源头上的减量。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产生、分类、收集、运输到处置的工作中有多个部门参与监管。[3]这说明城市垃圾需纳入到总体规划中, 在地域上将执行责任划片分区, 建立统一的协调联动机制[4]。

(三) 法律规制

缺乏垃圾处理对应法律法规的协调与规制, 使各地方未相当重视由垃圾处理不当引起的生态环境慢性破坏问题。且现阶段对垃圾回收处理的支撑主要依靠市场自主调节, 垃圾处理本身又需要正确政策引导等多元因素支持。由于垃圾末端处理产业的脆弱性, 一旦受经济市场波动, 对部分废物回收、剩余价值经济利用的自发行为随之减少, 使垃圾处理效率及利废率更低, 如铜价低廉, 牙膏皮等无人回收, 形成“多开源, 少节流”的恶性循环局面。因此地方行政机关应针对本行政区内垃圾处理总体情况, 确立起以源头分类、市场回收、集中处理为主线的循环模式, 建立有关垃圾处理与废置资源回收利用的法律系统, 如规范废品回收、交易管理、垃圾分类处理等行为的具体地方法规, 改变废物回收市场的无序局面。

摘要:对社会资源末端处理的认识和发展是对城市建设的完善、促进。本文主要借河北部分村镇垃圾回收情况的调查及相关资料, 对法律规制垃圾处理行业正常化的路径作初步探索。

关键词:法律,垃圾处理,村镇

参考文献

[1]王玉庆.用环境良治厚植绿色发展——推进中国环境治理的政策建议[J].环境保护, 2016 (01) .

[2]郭文刚.关于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J].民营科技, 2016 (1) .

[3]陈思勤, 楼紫阳.生活垃圾源头的分类减量与政府职能的转变——以上海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 2016 (01) .

垃圾回收站机制 篇8

24日, 在陕西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 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员会集体提案建议, 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 搭建建筑垃圾综合治理平台, 鼓励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

调研数据显示, 陕西省现有建筑垃圾5亿多吨, 每年新增约6000万吨, 陕西省对建筑垃圾处理都是直接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 这种处理方式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 建筑垃圾填埋后也危害生态环境。陕西省的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刚刚起步, 建筑垃圾回收尚处在原始的粗放阶段, 大部分建筑垃圾没有充分回收利用。

陕西省建筑垃圾处理要从实际出发, 采取“筑路、造景、再生建材”的技术手段, 尽可能采取效果好、成本低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措施。目前, 陕西省多家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企业通过收集建筑垃圾, 生产出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 也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开辟了新途径。

上一篇:水印嵌入与提取下一篇:大学生结合素质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