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月报表

2024-07-31

地面月报表(精选7篇)

地面月报表 篇1

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是各站积累气象情报的原始档案, 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为了保证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每个月上报的报表必须要经过本站的预审员认真预审, 严格把关, 近几年有的台站已经不经过地区审核员的审核, 而直接上传到省审核, 这就要求预审员在审核这一环节上更要细致入微, 本文对记录审核提出一些方法。

1 审核规则库要健全、准确

审核规则库建立的准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预审的质量和效率, 所以审核规则库必须建立的非常准确。近几年由于气候变化异常, 有时某项的极值可能超历史极值, 系统就会提示, 因为审核规则库的数据都是用历年的数据统计出来的界限, 所以遇到系统提示时, 一定要认真查看分钟数据是否跳变, 结合气象要素日变化规律等进行判断处理。

2 各气象要素预审中的联系与处理

2.1 气温和地温的变化及联系

在预审过程中, 有时特别是气温方面, 在A文件维护中, 会提到某个小时数据与前后小时对比, 差值偏大或偏小, 这就要求去判断当时仪器是否有问题, 仪器各个方面没有发现故障原因, 再去查看一下地温、草面温度、雪面温度是否也在同一时段有变化, 如果也有相同的变化, 基本可判断为正常。

2.2 云和降水的配合

在观测当中, 取云有时是比较难的, 特别是天空比较复杂时, 同时降水也比较难判断, 这就要求观测员在值班时要连续观察云的变化情况。阵雨一般降自积雨云、积云、积云性层积云, 普通雨降自高层云、雨层云。阵雨是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 强度变化大的液态降水, 有时伴有雷暴。普通雨是指下降时清晰可见, 强度变化较缓慢。预审一般查看分钟降水数据, 根据分钟数据的变化和云状可以判断出降水性质。

2.3 云和日照的配合

通常情况下, 在能见度大于或等于10.0千米时且只有高云存在, 应当是不影响日照时数的, 若没有日照时数, 应是某一项记录有问题, 或是漏记某种天气现象、亦或能见度偏大、云的判断有误等。

2.4 天气现象降水量蒸发量日照的联系

近几年, 由于气候变化原因, 对流性也就是阵性天气频发, 连续性普通雨却很少出现。表面上看降水天气次数很多, 降水量也很大, 但日照时数多, 蒸发量也大, 似乎矛盾, 但多为阵性降水, 所以按正常处理。

2.5 日照的涂刷质量

日照的涂刷、药品的配制, 直接影响到日照时数。涂药时药液的配制必须按照赤血盐、枸橼酸铁铵分别与水的比例一般为1:10和3:10, 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缩小比例, 但必须同时缩小, 涂刷日照纸应在暗处或夜间弱灯光下进行。涂药前, 必须先用脱脂棉把需涂药的日照纸表面逐张擦净, 另用脱脂棉蘸药液涂在日照纸上, 涂的药要薄而均匀, 这样就能保证记录质量。在涂刷日照纸时, 同时要考虑日出日落时间, 涂刷到位。

2.6 夜间天气现象的判断记录

为了减轻观测员的工作任务, 目前夜间不用守班, 但夜间的天气现象要求尽可能的去判断记录, 这有一定的难度, 特别是春秋交替的季节, 20点观测时没有露, 天空比较晴朗少云, 温度也不低, 次日发现有霜和结冰, 但已经看不到露, 这就要尽量的去判断之前是否有露, 最好的办法就是查看分钟的湿度、温度的变化、风的大小, 一般风力较小、湿度较大时应有露。

2.7 纪要栏和备注栏的的主要区别

纪要栏填写观测原始记录的补充资料等, 属资料性质的内容, 如常见的降冰雹时应测定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 以毫米为单位, 取整数。当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大于10毫米时, 应同时测量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 以克为单位, 取整数, 均记入纪要栏。还有本地范围内进行的人工影响局部天气时的人工降雨作业时, 应注明其作业的时间、地点等。备注栏填写对观测记录质量有影响的一些情况的说明, 及其它需要补充说明的问题, 如常见的冬天积雪覆盖、草面、雪面温度的开始结束时间的情况说明, 某项记录不正常或缺测的处理方法, 冻土化通的时间, 滞后降水的处理、台站的搬迁情况等。

2.8 不正常记录的处理方法

在自动观测定时数据中, 某一定时数据 (降水量、风向风速不做内插) 缺测时, 数据处理优先采用顺序是正点前10分钟、正点后10分钟、备份、内插法, 按正常数据统计;若连续两个或以上定时数据缺测时, 不能内插, 仍按缺测处理。自动气象站降水记录不正常时, 分钟、小时降水量的处理方法:若无降水现象, 因其它原因或自动站故障而多记录时, 应删除该时段内的全部分钟和小时降水量, 删除方法是在界面正点数据中小时降水量中点击修改之后, 出现降水分钟数据作删除处理即可, 降水现象停止后, 仍有降水量, 如果能判断为传感器翻斗滞后, 且滞后时间不超过2小时, 可将该量累加到降水停止的那分钟和小时时段内, 否则将该量作删除处理, 该情况在备注栏中说明。

3 气表的传输文件的预审

每个月审核后的月报表, 一定要检查台站参数、省区台站参数是否正确, 要逐项检查。有的是季节性的观测项目、有的仍用人工站代替的要转换正确。A文件的首部参数, 每项的结束符, 传输日期, 上跨、下垮降水量是否正确, 现在有的台站新型自动站已经开始正常运行了, 如果本月上跨降水量没有, 但在上跨降水量的位置是缺测符号, 一定要作删除处理。

结束语

地面气象月报表的预审和审核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其关系到一个站的总体测报质量的高低, 既要求观测员认真观测, 正确记录, 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技术, 也要求预审员正确对待严格把关, 这样预审质量也就有保证了。

参考文献

[1]地面技术解答及文件, 地面观测规范.

浅析地面气象自动站月报表的预审 篇2

1 基本参数的设置

每月在进行文件转换前要保证台站基本参数与转换的B文件相符, 自动站观测项目除了雨量一项需每年改动外, 其他观测项目一般不改动, 为保证月降水数据的完整性, 需在每年4月30日20时前修改降水参数, 若修改参数时正好有降水, 4月份的报表应将自记降水参数改回后再形成A文件。

2 本站审核规则库的设置

地面测报业务软件审核报表的依据是有好的审核规则库, 审核规则库各项的设置要根据本站各要素的历史极值与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输入。如果范围过宽可能会漏审;范围过窄则非疑误的信息多, 对审核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在格检审核时某月疑误信息过多, 可先考虑是否审核规则库设置有问题, 应修改本站规则库的相应设置, 重新审核。

3 校对人工观测数据

自动站有些要素是人工观测的, 所采集的人工数据需要人工输入, 这样才能形成一份完整的自动站报表, 所以要先对人工观测数据进行认真校对。

4 不正常记录的处理

在B文件转A文件时, 对B文件中不完整记录的处理, 必须在月报表封底∨文件中备注。

4.1 自动站缺测项目的处理

自动站缺测项目有人工观测资料的用人工资料代替;没有人工观测资料的, 若是某一定时数据 (风、降水量除外) 缺测, 用前后两定时数据内插求得, 按正常统计;若连续两个或以上定时数据缺测时, 不能内插, 按缺测处理。

4.2 蒸发量的处理

因降水强度大, 使蒸发量偏大, 记录应按缺测处理。

4.3 日照的处理

若日照时数记录全天缺测, 日合计为“-”, 须在日出日落时段外的各时单元格输入“-”。

4.4 天气现象和最小能见度的处理

天气现象起止时间有缺测, 缺测时间输入“////”, 全部缺测只输入现象代码, 全天缺测输入“//, 。”;最小能见度缺测, 在间隔符“[]”内录入“///”。

4.5 降水的处理

4.5.1 每小时降水量缺测时输入“-”, 连续

缺测一个以上时段, 缺测时段的降水量为累计量时, 在缺测的起始时段输入“A”, 中间时段录入“-”, 终止时段输入累计降水量;

4.5.2 若无降水现象, 因其它原因而多记

录时, 应删除该时段内的全部分钟和小时降水量, 该情况在值班日记中说明;

4.5.3 降水现象停止后, 仍有降水量, 判断为传感器翻斗滞后 (一般为0.

1~0.3mm, 且滞后时间不超过2h) , 可将该量累加到降水停止的那分钟和小时时段内, 否则删除该量。夜间不守班的站因无法判断, 按正常处理, 该情况在备注栏中说明;

4.5.4 使用自动站降水量编报的台站, 降水量组和天气现象组必须配合一致。

若无降水现象, 而自动站Z文件有降水量时, 在定时观测编报中, 应人工将该量删除, 该情况在值班日记中说明。

4.6 大风的处理

4.6.1 若自动站日极大风速≥17.

0m/s, FJ.txt中无大风记录, 可从Z文件中的时极大风速尽可能的判断记录;

4.6.2 部分自动站有时会使写入FJ.

txt中的时间与正点写入Z文件中的出现时间相差1分钟, 此时若开始时间还迟于Z文件中≥17.0m/s的极大风速出现时间, 则以Z文件的极大风速时间为准。

4.7 时极值与正点值矛盾的处理

4.7.1 若极值出现时间出现在上一时次00分, 则将极值出现时间改为上1次时01分;

4.7.2 若极值出现时间不在上一时次00

分至该时次时间内时, 如果该时极值正常, 则该时出现时间按缺测处理, 如果分析该时极值有明显偏差, 则该时极值和出现时间均按缺测处理;

4.7.3 若极值时间在正点, 但极值与该时

次相应值不一致, 若极大 (小) 值高 (低) 正点的相应值, 则用该时极值代替该时正点值, 反之则用该时正点值代替该时极值;上述情况可不备注。

5 计算机审核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审核前应把上月A文件和当月A文件放在同一目录下, 以保证“跨月降水量及日期”栏的正确性。注意A文件中“下月1日20-8时降水量”栏是否输入;各要素小时值和日极值是否有出现野值;这些日极值出现的时间是否正确;尤其对出现在20:00的记录进行判断, 判断该记录是当天的, 还是前一天的;对微量降水进行人工干预等等。运行“格检审核A文件”时, 加载A文件一定把“湿度查算”栏点成“∨”, “通风速度”栏为0.8。对A文件进行全面审核, 仔细分析记录审核疑误信息表, 结合实践经验, 逐项排除, 进行处理, 确保各要素数据正确。格检完之后, 检查各要素的质量控制码是否为“099”, 若不是则进入到“A文件维护”中, 在A文件中任改一项数据存盘, 再改回原值存盘即可。

6 人工审核时应注意的问题

地面测报业务软件参数设置正确, 地面审核规则库设置恰当, 但还有一些记录的矛盾审不出来, 需要人工审核。

6.1 注意云能天的配合

云能天的配合主要看云与降水的配合, 阵性云与阵性降水的配合, 能见度与天气现象的配合, 凡能见度<10.0km, 应有相应的天气现象 (如烟、轻雾等) 对应, 否则错误。

6.2 日照时数与云、能见度是否矛盾。

6.3 按规定凡应记录最小能见度的是否漏记。

6.4 霜、结冰、大风等现象是否漏记。

夜间不守班的台站, 对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 应尽量判断记录, 以防漏记。

6.5 降水起止时间与自动站分钟降水数据时间进行比较是否矛盾。

6.6 大风现象是否漏记, 尤其夜间大风是否漏记。

日极大值是否出现在大风时段内, 大风时间记录可利用自动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查询。

6.7 有积雪时漏记雪深, 无降雪时雪深无故增加。

6.8 飑是否漏记。

飑的记录应根据其定义, 地面各气象要素具体表现为瞬时风速突增, 风向突变 (>90°) , 温度下降和湿度上升幅度较大, 气压自记纸一般呈凸起的鼻状。

6.9 气温前后两时次变化异常, 应查看温度自记纸进行判断。

6.1 0 草面 (雪面) 温度传感器在冬季, 当积

雪掩没传感器时, 将传感器置于原来位置的雪面上, 测量雪面温度, 并在观测簿备注栏内注明起止日期。

6.1 1 封面基本参数、传输日期及相关项目是否正确, 是否输入完整。

6.1 2 封底备注、纪要、天气气候概况是否输入。

输入前先点出相应的汉字输入法, 再正确输入, 要求日期用半角, 内容用全角, 所以一定要注意键盘所处的状态是否正确, 再检查相关项目与实际是否相符。

7 小结

上述问题是每月预审气表时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 在实际测报预审工作中大家可以借鉴, 以提高气表审核质量。

摘要: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的深入发展, 地面观测站已全部进入单轨运行方式, 并已掌握了自动站地面测报业务软件的审核流程, 结合人工预审经验, 准确、及时地完成月报表的编制。

关键词:气象业务,地面观测站,报表

参考文献

[1]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操作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5.

浅谈地面测报月报表审核注意事项 篇3

1 地面审核规则库的正确设立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报表的审核质量, 保障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而且能大大减少资料审核人员的工作量。

审核规则库各项的设置要根据本站各要素的历史极值与实践工作经验输入, 范围过宽过窄都可能会导致漏审或者疑误的信息过多。审核过程中如发现要素值超过历史极值时, 要查看气薄-1, 根据当天的天气过程来判断要素值是否正确, 如气压变化大时可能是有大的天气系统过境, 所以审核报表必须回头看气簿-1。

2 各要素参数必须填写正确、不能有要素颠倒、少位

测报软件要设置相应参数, 设置完毕后把配置文件备份, 在以后软件安装时, 直接用备份的配置文件覆盖即可, 台站的基本参数必须设置准确, 这样在生成封面时审核员只需校对参数, 填上相应人员名称即可。

3 保证原始记录的正确

(1) 确保人工输入项目记录正确。

(2) 云、能、天、降水配合要妥当, 降水量与天气现象云状的配合, 有降水无现象或有现象无降水、降水现象与云的矛盾;最小能见度的记录规定;凡能见度<10.0 km, 应有相应的天气现象对应, 否则错误;日照时数与天气现象、云、能见度等是否矛盾;按规定凡应记录最小能见度的是否漏记。

(3) 视程天气现象与云、能见度配合;天气现象记录先后顺序及转日界的记录, 应起止时间和不记时间的对否。

(4) 蒸发:分析异常值, 是否强降水、大风造成水面波动, 传感器筒内有异物如尘土, 落叶等堵塞, 人为破坏等因素。

(5) 风的观测“-”记录 (其它代、目测) ;大风记录标准、时间矛盾否, 与现象栏统一, 与定时值是否发生矛盾等。是否存在由于冰冻而造成的长期的静风。

(6) 冻土:两个或以上冻结, 冻结层的记录;注意先后顺序勿记反、输错。

(7) 日照:日照时数全天缺测时, 若全天为阴雨天气, 则日照时数日合计栏记0.0;若当天可能有日照记录时, 则按缺测处理, 而不能用前、后日记录代替。若一天中缺测数小时但非全天记录缺测时, 按实有记录做日合计。

(8) 雪深记录的观测规定、勿漏测漏输漏备注。

(9) 按有关规定填写的纪要栏, 概况栏, 备注栏有无遗漏或错误。上下跨月降水格式等是否符合规定。

(10) 月末注意上下跨月降水量的挑取, 如程序不会自动处理, 则应注意手工补上。

核对上月的“下跨20-08时雨量”是否正确, 填写下月的“上跨降水 (无降水) 日期”“上跨天气现象”, 核对本月数据的“上跨降水 (无降水) 日期”, 登记“下月1日20-08时降水”。

4 加强班与班之间的校对工作

台站应严格做到上下班校对记录。及时审查值班记录, 做到日清旬清月清这有利于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以免有些记录时间久后值班员回忆困难, 造成记录处理的难度加大;另外, 原始记录留待月底统一预审, 也会因记录过多而漏审。

5 对逐时、逐日资料使用质量控制方法, 对可疑数据进行正确、错误、缺测的判断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1) 自动站缺测项目的处理:如遇缺测记录, 用其他记录代替时, 应考虑优先级的问题。前后10 min记录代替, 用其同类实测记录替代, 人工站代替, 内插, 缺测。若连续两个或以上定时数据缺测时, 不能内插, 按缺测处理。

(2) 自动站降水异常时的处理方法。

(1) 若无降水现象, 因其它原因 (蚂蚁、风、人工调试等) 或自动站故障而多记录时, 应删除该时段内的全部分钟和小时降水量。该情况在值班日记中说明。

(2) 降水现象停止后, 仍有降水量, 若能判断为传感器翻斗滞后 (其量一般为0.1、0.2、0.3 mm, 且滞后时间不超过2 h) , 可将该量累加到降水停止的那分钟和小时时段内, 否则将该量删除。夜间不守班的站, 夜间 (20~08时) 混有滞后降水量时, 因无法判断, 按正常处理。该情况在备注栏中说明。

(3) 定时记录缺测, 应考虑是否影响日极值。

影响日极值的情况比较复杂, 遇到这种情况, 应判断极值是否出现在该时段, 如果不是, 则将异常记录删除, 日极值从其他时次极值中挑取。另外一种情况是无法判断日极值是否出现在该时段内, 如果大面积发生跳变, 则属于仪器故障, 应按规范规定从实有记录挑取。

6 J文件的审核

对分钟数据,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各要素没有给出明确的超值范围, 可根据质量控制软件给定的参考范围, 结合本站特点, 进行分析判断, 既要考虑正常的大气扰动出现的特殊情况又要剔除异常值。

J文件的审核主要是发现数据的跳变现象, 分钟数据跳变影响日极值的要及时处理。

分钟雨量与小时雨量矛盾, 主要是由于滞后降水量, 只处理了A文件, 没有处理分钟文件。注意删除雨量数据栏多余的缺测符号。

7 分钟数据跳变的几种情况

(1) 容易出现分钟数据跳变的要素主要有气压、温度、湿度。

(2) 分钟数据跳对正点值的影响, 主要分以下几种情况。 (1) 与A文件正点数据不一致或缺测, 但不影响日极值和正点值; (2) 跨越正点跳变, 影响正点值, 甚至影响日极值; (3) 在两正点之间可能影响日极值也可能不影响。对分种数据跳变应及时处理, 否则会影响以后分钟数据的使用, 尤其是对影响日极值的记录要及时处理。

8 结论

要做好月报表, 其实主要是做好每日的数据维护, 每日数据维护好了, 月报表错情自然就少, 我们要时常总结经验, 把经验用到下个月的审核中去, 通过不断总结与实践, 提高台站报表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3.

[2]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

地面月报表 篇4

关键词:报表,降水异常记录,处理

雨量器和雨量传感器是气象台站进行降水量测量广泛使用的仪器, 雨量传感器和虹吸雨量计一样, 在使用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记录异常的现象, 直接影响到降水资料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山东省每年4月~10月使用雨量传感器, 报表中关于降水方面的错情也接踵而至, 为减少因降水产生的错情, 汇总2009年~2011年山东省报表查询单出现的异常记录, 分析其原因, 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 (第1号) 文件精神, 结合值班积累的经验, 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降水异常记录的各类情况, 笔者提出一些看法。

一、无降水现象而有降水量时的处理

若该日无降水现象, 因蚂蚁、风、人工调试或者雨量传感器故障而多降水量。例如2009年6月查询单对某站提到“23日20时至7时A文件无降水, 而J文件有缺测”, 这种情况是软件原因造成的, 应在J文件中删除23日20时至7时的分钟降水量的“-”即可, 如果23日在逐日地面数据维护“风/分钟、时降水量”栏内清除20时至7时的分钟数据, B→A (J) 后就不会出现上述异常记录, 此种情况只在值班日记中说明, 有些台站在备注栏中备注是多余的。

二、滞后降水量的处理

滞后降水量一般为0.1毫米、0.2毫米、0.3毫米, 且滞后时间不超过2小时, 这里不超过2小时不以分钟界定, 按整时段界定。例如:8时30分雨停, 9时~10时、10时~11时出现的降水量都为滞后降水量, 可将该量加到降水停止的那分钟内。而夜间混有滞后降水量时, 因无法判断降水终止的时间, 按正常处理, 应在备注栏中备注。

㈠滞后降水量与降水终止时间在1小时内据山东省2011年4月某站查询单“经检查, 2日J文件13时21分降水量0.1为滞后降水量”, 经查本站2日记录为:雨8~840、雨夹雪840~1310。原因:2日天气现象雨夹雪停止时间为13点10分, 13时21分降水量0.1毫米, 距降水终止时间不超过2小时, 为滞后降水量, 应将该量累加到降水停止的那分钟13时10分上。

㈡滞后降水量与降水终止时间不在1小时内据2011年4月某站查询单“21日10点05分有降水量0.1毫米, 但A文件10点21分记录雨的开始时间, 是否值班员10点之后的降水开始时间记录滞后, 请今后注意检查, 统计错情1.0条”。经查本站21日记录为:雨0432~0947、1021~1206、1335~1524、1842~1947。分析以上查询单造成错情的原因有两种, 一种是雨的开始时间记错, 另一种是10时05分是9时47分后的滞后降水量, 遇此情况应将J文件10时05分的降水量0.1删除, 将其量加到9时47分上, 将A文件9时~10时降水量多加0.1毫米, 并在备注栏中备注。

三、出现固态降水时降水量的处理

当固态降水随降水量时, 按正常记录处理。当降雪时则时段内的分钟和小时降水量按缺测处理。例如2011年4月某站A文件, 2日备注:因降雪, 8时46分~9时46分雨量传感器加盖停用, 缺测时段小时自记降水量记人工观测的累计量, 填在9时~10时栏内, 8时~9时用“←”符号表示。8时44分~9时46分的分钟自记降水量按缺测处理。

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以上记录处理错, A文件, 2日雨量自记降水量8时~10时应按缺测处理, 不应记人工观测的累计量。备注内容应为:因降雪, 8时46分~9时46分雨量传感器。8时44分时~9时46分的分钟自记降水量按缺测处理。

四、雨量传感器漏斗堵塞时降水量的处理

出现降水漏斗堵塞时, 当过程降水量比人工虹吸雨量计或者人工定时降水量与其他正常时次明显偏大或偏小时, 各时的自动降水量用虹吸雨量计相应时次代替, 期间的分钟降水量按缺测处理。当用虹吸雨量计记录代替时, 应备注清楚代替的时段。通过2009年4月份的查询单发现, 有些台站备注简单。例如:某站15日备注内容中“7时和8时降水量用虹吸雨量计记录代替”, 应为6时~7时和7时~8时降水量用虹吸雨量计记录代替。

出现漏斗堵塞时, 过程降水量与人工定时降水量的差值百分率与其它正常时相当, 则小时降水量和分钟降水量的处理如下:一是漏斗堵塞在1小时内疏通, 小时降水量按正常记录处理, 降水时段内的分钟降水量按缺测处理。二是出现降水漏斗堵塞跨越1小时或几个小时时, 在降水开始的那个小时内输入A, 中间时段输入“-”, 在降水异常的终止时段输入累积量, 期间的分钟降水量按缺测处理。

五、结语

地面观测报表审核处理方法 篇5

1 J文件的审核处理

J文件是用来存储自动站的分钟数据的, 其主要包含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等要素[3]。在对J文件进行审核时, 首先应对数据的完整性进行判断, 然后对比J文件整点数据与人工观测, 更改和剔除不一致的地方。接下来要判断J文件的分钟降水数据与实际观测的降水时间是否一致。在自记小时降水量出现滞后、异常跳跃现象时, 应配合降水时间进行记录, 当滞后降水量不超过2 h时, 降水量累加到降水结束的那小时时段和分钟内, 若是仪器正常时的跳跃量则作为野值处理, 将其量删除, 并在备注栏注明情况。

2 最长连续 (无) 降水审核处理

自动气象站所用的软件在统计上个月的A文件数据时, 涉及到跨月降水量, 统计时难免会出错, 此时应进行人工审核并更正。同时, 还要注意当下个月1日20:00至次日8:00降水量为0 mm时, 应照常输入, 而不能与最长连续降水量只包含≥0.1 mm降水量混淆。

3 对机审发现的疑误记录处理

根据该记录前后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和历史极值记录及当时的天气形势进行综合判断[4]。当天气突变, 导致气象要素没有按原来的规律变化, 进而造成数据可疑时, 无需处理;如果判断记录是人为造成或仪器故障, 且数据有明显错误而无使用价值时, 则须处理并备注。

4 极值时间不一致的审核处理

在A文件审核过程中, 如出现表1所发生的问题, 首先应把J文件的该项、该时分钟数据调出来查看并进行分析,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 再把A文件中该日最低气压的出现时间“0000”人工干预改为“0001”即可。

5 缺测记录的审核处理

打开A文件, 查看是否有数据缺测。在编辑菜单的查找对话框中输入“//”, 该符号是数据缺测标志, 在规定的非定时观测时次用缺测标志填充是正常的。如其他地方出现缺测标志, 则要注意是否有对应备注, 如有备注还应分析该记录, 看能否用其他数据代替或内插等。对于无备注的缺测, 则要仔细查找原因, 能从原始记录中找到的应尽可能补上, 以保持记录的完整性。

对于气温、气压、风向、风速、相对湿度、地温、草温, 当某时正点数据缺测时, 按照RTD文件正点分钟数据、正点前10 min记录、正点后10 min记录、备份自动站记录、内插记录的顺序代替。若无自动站记录可代替, 用人工补测 (草温除外) 数据代替。

注意水汽压和露点温度必须用内插后的相对湿度、气温进行反查。风 (2、10 min) 、降水量不能进行内插计算;自动观测蒸发量连续缺测2 h或以上时, 按缺测处理;缺测1 h可用内插法求得。用人工补测的记录也可参加内插计算;内插可跨日界。当数据确实缺测时, 则要备注清楚原因。当缺测标志更正为正常数据时, 切记还应同时修改对应的质量控制码, 即将“899”改为“099”。

6 建立合适的地面审核规则库

审核规则库包括根据台站实际情况建立的规则库和根据专家经验形成的规则库。其主要是用于判断地面气象观测时记录是否超越极值和月、年地面气象数据文件的审核。在审核A文件前, 要合理设置审核规则库的参数。

7 充分运用审核相关的工具软件

充分运用审核方面的工具软件, 可以很好地提高审核的效率和质量。目前, 基层气象台站审核报表使用的软件一般是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中的“格检审核A文件”和“J文件审核维护”2个功能。虽说这2个功能对于大部分错误信息都能加以审核,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疑误信息却也无法体现。在这方面, 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帮手。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 (AWSData QC) 用来控制台站级对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文件的质量。其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文件、质量控制、要素曲线、工具和帮助等[5,6,7]。

摘要:介绍了地面测报审核处理的方法, 包括J文件的审核处理、最长连续 (无) 降水审核、对机审发现的疑误记录处理、极值时间不一致的审核处理、缺测记录的审核处理、建立合适的地面审核规则库、充分运用审核方面的工具软件等, 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面观测,报表,审核,问题,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3.

[2]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操作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4.

[3]莫丽娜, 莫丽丽.自动气象站报表预审的工作流程[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0) :31-32.

[4]吴信荣.浅谈如何做好自动站报表的预审[J].科技风, 2012 (19) :114.

[5]张勇刚, 刘爱民, 吕奂坤.自动气象站报表预审流程和要点[J].广东气象, 2011 (4) :71, 67.

[6]吴敏.地面观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报表审核的思考[J].北京农业, 2012 (6) :219-220.

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的编制方法 篇6

1 爱岗敬业, 加强业务技能学习

气象测报员必须热爱本职工作,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测报员的思想是否端正以及对测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测报质量。由于测报工作技术性强、时间分散, 必须有熟练的业务技术作保证, 要熟练掌握观测技术, 熟记操作流程, 遵守值班制度;还要勤于学习和思考, 坚持疑难问题反复学、新的规定及时学、季节转换提前学;坚持每月例行学习与季节性学习、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三结合”。

2 认真坚守岗位, 严把质量关

牢记自己的上班时次, 班前注意休息, 做好充分准备;班中坚守岗位, 做到按时巡视仪器:初步判断云状, 知晓仪器读数;特别是冬季溶冰和雪埋地温表, 观测前一定要处理好;及时排除仪器故障, 避免各种仪器带“病”工作。平时工作注意把好质量关, 做到日清日结, 认真检查校对每天的数据记录, 出现异常情况时正确处理并记于备注栏;注意自记纸的整理、极值的挑取要准确;人工站与自动站每个时次的数据进行对比。维护好观测环境、仪器设备, 校对好每天记录, 以减少异常记录备注的内容, 从而简化月报表制作, 降低出错几率。对于报表预审员, 要养成好习惯, 上好自己班的同时, 逐一校对前面所有班次的记录。气簿上和自记纸上记的以及微机里录入的全部数据都要根据规范及相关规定复查1遍, 如云、能、天、压、温、湿、风、降水、日照、蒸发、地 (草) 温及冬季的雪深等项目。此项工作量虽较大, 但只要坚持人机结合预审, 重点检查微机无法审核出的问题, 并做到旬清月结, 从而使月初制作审核月报表时相对容易。

3 对比查找矛盾, 发现处理问题

进入系统启动机审程序, 对机器审核提出的疑问逐一进行分析并妥善处理。如:气压最高 (最低) 比前一天20:00低 (高) , 最小相对湿度比前一天20:00大时, 应查看自记纸, 若因器差引起则视为正常;若是计算错误则重新挑取。云量与日照对比, 全天云量少或无云, 结果无日照, 若是日照计小孔被堵或日照纸涂药不当, 日照应作缺测处理。云状与天气现象对比, 特别是春夏季, 云量、云类变化都很快, 对流云的降水应记为阵性降水, 云状与天气现象的配合要合理。另外, 还需分析极值与定时记录是否有矛盾;能见度与天气现象是否符合规范;降水量与天气现象出现时间是否吻合;蒸发与日照是否符合天气变化规律;季节转换和特殊天气现象有无错漏或矛盾;疑误 (缺测) 记录及更换仪器是否备注或备注是否正确;月内出现的灾情是否在纪要栏记载。

4 运用多种原理, 消除疑误

综合运用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原理, 根据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分析判断观测数据是否合理;对于各种异常数据, 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及相关业务规定, 分析处理是否正确、恰当。当审核出记录异常偏高或偏低时, 考虑是否为天气系统影响, 若无天气影响则检查是否有人为因素和仪器本身原因造成[4,5]。对于自动气象站可以从分钟数据的变化进行判断;对于有自记记录的要素可根据自记迹线变化情况进行判断。

5 留意常见错误, 避免重犯

日常工作存在的问题或出错的类型主要在仪器、记录、报表等3个方面。一是仪器方面。温湿传感器安装不够垂直;虹吸雨量计维护不够, 锈蚀严重, 笔尖虹吸不到零线或未到10.0 mm时即虹吸, 摩擦力太大而发生突跳;曲管地温表有氧化现象;水银气压表水银太脏而未清洗;日照计安装不水平;深层地温传感器与线管距离太远, 信号线裸露太多。二是记录方面。因强降水影响蒸发量按缺测处理时, 未量取余量;在雨季每月没有将虹吸雨量计中盛水器内的自然排水量进行1~2次测量并将结果记在自记纸背面;更换人工站仪器时未在气簿中备注;云状后加了括号记录云量;大雾漏记最小能见度;日照纸统计错误;长时间记录同一种云;纪要栏内容在报表与气簿不一致;多点小数点或小数点不清晰;清洗仪器造成部分时段分钟数据异常或缺测;自动站数据异常时未在气簿中备注;人工站值班日记不够规范, 错漏字太多。三是报表方面。封面封底未按要求填写;自动站报表备注漏写人工目测或器测代替的项目;上跨或下跨降水量错输或漏输;日最高 (低) 值比定时记录低 (高) 未作处理;误输天气现象、云量、云状等人工输入项目;备注日期或备注事项簿表不一致;测报软件统计风时有错或出现时间与记录有矛盾, 人工未检查修正;自动站记录与人工站部分资料记录不一致;无雨有量、有量无雨、自记有量而定时无量、定时有量而自记无量、自记雨量与定时雨量相差过大未作相应处理;地温误读5℃或10℃;3个观测站次月1日2:00地温值计算有误;记录有缺测未按要求用其他记录代替或代替数据有误。

6 善于总结, 吸取教训

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 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正确对待客观环境和荣辱得失。工作中尽量不要被情绪和心理因素影响。有些人心情好时错情少;心烦意乱, 错情就会接踵而至。能上班容易, 上好班难;少出错容易, 长时间不出错难。只要从事测报工作, 出错在所难免, 出了错情, 决不能为此背上包袱。关键是要认真总结, 吸取教训, 胜不骄败不馁, 让出现的错情不再重现。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3.

[2]朱建华.测报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几个细节[J].广东气象, 2009, 31 (2) :61-62.

[3]蒋运志, 曹久才, 焦文红.关于稳定与提高农气测报质量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9) :276-278.

[4]刘小容, 罗锡浪.如何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质量[J].广东气象, 2008, 30 (6) :61-62.

地面月报表 篇7

在文件数据处理中, A、Z这2 种文件数据的处理方法不同, 关键因素是台站用准确方式进行日常数据维护造成的。这就需要基层观测员当天晚上20:00 要对白天的自动站数据进行维护。如果B、Z文件存在异同时, 基层员就要对是否需要替换做出判断, 然后根据正确的方式进行处理, 如果方式不准确, 就会出现B文件转换成A文件数据与Z文件数据不一样的局面:如果在解决时发现是Z文件的数据出现误差, 就要人工来做内插和缺测处理的记录, 不再进行更换, 但是需进行备注说明;处理过程中发现因为B文件维护不准确出现错误时, 为了避免错误再次发生, 在维护时需用Z文件数据来代替B文件数据。

2 上下跨降水量的输入情况

观测员维护时, 发现部分台站不清楚输入上下跨降水量的位置, 总觉得是自动提取数据, 当数据报表文件夹里出现上个月报表记录时, 而这份报表是在月初1 日8:00 生成的文件, 并且是在输入人工观测的定时降水量的前提下进行的, 这样的情况是能自动提取数据的。不是自动提取数据有2 个处理方案:在页面进到上月1d的每日数据维护内, 手动输写下个月1 日20:00 ~ 8:00的降水量和最长降水日期。如果不存在上下跨降水量时, 就不用输写, 但最长连降水的日期需要正确输写, 之后做存盘处理, 生成数据报表文件;OSSMO 2004 软件的A文件维护中, 需要手动输写下个月1 日20:00 ~ 8:00 的降水量, 以及上月底的持续降水量和最长持续开始降水的日期。输写结束后, 如果不存在上下跨降水量时, 则此栏不用输写, 然后做存盘处理。

3 A、J文件首行参数中标识符问题的处理

3.1 A文件首行参数

台站参数在文件数据中是第1 条记录, 由12 组文件数据组成, 排练顺序分别是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海拔高度、气压感应器海拔高度、风速感应区距地高度、观测平台距地高度、观测方法和测站类别、观测项目标识、质量控制指示码、年份、月份。每个文件数据都用空格隔开。一些站在做首行参数标识码时, 对积雪、电线积冰、雨量传感器这3 个的标识码理解不准确, 需要注意的是, 积雪与电线积冰是每年都要观测的项目, 在夏季, 积雪与电线积冰不会出现, 但是在台站参数中仍然应该选择有, A文件的参数标识码是0;而雨量传感器与他们不一样, 他是在每年的3 月1 日~ 10 月31 日开始启用, 在每年的11 月1 日~次年的2 月28 日停用。因此参数启动时标识码是0 或1, 停用时标识码是9。

3.2 J文件首行参数

J文件的台站参数由11 组数据组成, 它的排列顺序依次是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拔海高度、气压感应器拔海高度、风速感应器距地高度、观测平台距地高度、观测方式和测站类别、要素项目标识、年份、月份。每个文件数据都用空格隔开。

4 A、J文件处理后的备注问题

4.1 A文件数据经过手动整理后需要进行备注说明

如果因为Z文件数据出现异常给A文件数据也带来异常, 则要用人工来解决, 有一个特别的现象, 就是要素极值跳去与J文件不一致, 这样的局面必须在J文件数据中重新挑取然后进行备注说明。

4.2地温传感器被雪覆盖、草温传感器置于雪面观测, 需要进行备注说明

个别站的观测员对草温传感器放在雪面观测的规则不了解, 他只是字面的认识为一旦形成积雪就把草温传感器放到雪面上, 其实正确的做法是如果有积雪把草温传感器遮盖住了, 不能直接把草温传感器放到雪面上, 要按照草温传感器所在的地方, 把它放到雪面上进行观测, 当积雪融化草温传感器露出来, 要迅速的放置在草温支架上。

有固体降水时雨量传感器的操作及A、J文件数据的处理。观测员要了解当出现固体降水时, 要观察降水量的变化, 如果降水时出现边降边化的现象, 那么气象自动站的雨量传感器就能正常使用, 要不雨量传感器就会加盖, 还需要在备注里标注雨量传感器加盖时间。例如:7 日9:05 ~ 17:15 雨量传感器加盖, 这一时间段的降水量需要按照缺测处理。还需注意的是, 在雨量传感器加盖的这段时间, A、J文件数据对应时间段的降水量都要按照缺测来解决。

目前, 科技水平逐渐发展, 现代化气象设备已经越来越普遍, 气象自动站的技术也日趋成熟。观测员要掌握全面的气象观测知识, 对新型气象设备的使用方法、原理、日常维护等都要准确娴熟, 确保气象资料的准确性。地面气象报表疑误记录处理过程中, 要按照正确的观测方法获取数据, 然后在相应要素缺测或异常时均可代替, 最后再进行缺测的考虑,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与资料的可用性与正确性。

参考文献

【地面月报表】推荐阅读:

地面操作05-21

地面覆盖05-22

地面质量05-30

地面注浆06-07

地面流程06-13

地面施工06-19

地面气象07-05

地面管道08-02

地面管线08-14

地面处理08-25

上一篇:黑龙江省教育投入下一篇:管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