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技术措施

2024-10-03

处理技术措施(精选12篇)

处理技术措施 篇1

奶牛由于金属利器或尖利的铁钉、竹屑、石块、玻璃等的刺伤, 或相斗致伤, 野兽或毒蛇的咬伤或车轧、碰撞或摔跌等外力作用而引起的软组织开放性损伤, 必须及时予以处置。

1 奶牛新创伤的治疗措施

1.1 创伤止血

除压迫、钳夹、结扎等方法外, 还可应用止血剂, 如外用止血粉撒布创面, 必要时可应用氯化钙、安络血、维生素K3等全身性止血剂。

1.2 清洁创围

用灭菌纱布将创口盖住, 剪除周围被毛, 用0.1%新洁尔灭溶液或生理盐水将创围洗净, 然后用5%碘酊做创围消毒。

1.3 清理创腔

除去覆盖物, 用镊子仔细除去创内异物, 反复用生理盐水洗涤创内, 然后用灭菌纱布轻轻地吸蘸创内残存的药物和污物, 再于创面涂布碘酊。

1.4 缝合创口

创面比较整齐, 外科处理比较彻底时, 可行密闭缝合;有感染危险时, 行部分缝合;创口裂开过宽, 可缝合两端;组织损伤严重或不便缝合时, 可行开放疗法。

1.5 包扎下肢

四肢下部的创伤, 一般先包扎。若组织损伤或污染严重时, 应及时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生素等。

1.6 治疗咬伤

用白菜根9个, 地龙140克, 红糖80克, 共研为细末, 用冷水调制, 敷在患部, 可治疗被咬伤的创伤。

1.7 药液浸蹄

若蹄子被钉子刺伤, 可用乳香17克, 花椒18克, 清油140克, 没药19克, 共同煎后去渣, 浸蹄。一天浸数次。每次要把上述药液加热至沸再浸。

2 奶牛化脓性感染创伤的处理

2.1 肉芽创伤的治疗

清洁创面, 用生理盐水轻轻清洗。局部用药, 应选用刺激性小、能促进肉芽组织和上皮生长的药物, 如松碘油膏或3%龙胆紫等。肉芽组织赘生时, 可用硫酸铜腐蚀。用氧化锌13克, 碘仿25克、液体石蜡38克, 混合后制成糊剂, 用作外部涂用, 对于已长肉芽的创面, 可防腐、促使表皮生长。

2.2 化脓创伤的治疗

清洁创围, 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或0.1%新洁尔灭溶液等冲洗创腔。扩大创口, 开张创缘, 除去深部异物, 切除坏死组织, 排出脓液。最后用松碘油膏或10%磺胺乳剂等涂布创面或纱布条引流。有全身症状时, 可适当选用青、链霉素等抗生素或磺胺治疗, 同时进行输液、强心、解毒等对症治疗。

处理技术措施 篇2

处理矿车下道安全技术措施

在井下斜坡提升和平巷运输环节,因轨道质量、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矿车下道现象时有发生,但处理矿车上道就是在处理安全隐患,为确保矿车处理上道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特制定处理矿车下道安全技术措施,望各单位遵照执行。

一、井下斜坡、平巷出现矿车下道事故,必须由现场人员向值班队干及矿调度室汇报,在处理矿车上道过程中,当班值班队干必须在现场指挥,处理矿车上道人员不低于2人。

二、井下斜坡、平巷出现矿车下道事故,选择上必须采用专用矿车轨道复位器进行处理,人工处理矿车上道,必须严格按如下规定进行严格操作。

(一)斜坡矿车掉道后恢复上道的操作

1、在倾斜井巷发生矿车掉道事故后,必须及时停车,并将钢绳绷紧,由上车场信号工和班长到车辆上方详细检查,了解现场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同时必须向矿调度室汇报矿车下掉道情况。下信号工负责禁止行人通过。

2、处理矿车掉道时,现场必须由当班队干进行指挥,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严禁盲干、蛮干发生意外事故。

3、处理事故前,必须与绞车司机及上下磨盘工联系好,严禁擅自启动绞车。

4、各水平车场必须留有一名磨盘工,负责安全监督工作,以防其它人员误入跑车范围发生意外事故。

5、使矿车复轨时,必须先抬一头复轨后再抬矿车另一头复轨。

6、必须将车辆后车轮用木楔可靠的掩住,以防车辆滑动发生断绳或伤人事故。人员必须站在车辆斜上方,用橇杆将矿车前轮橇上道。

7、将前车轮用木楔可靠的掩住,用撬杠将后车轮撬上轨道。

8、处理事故的人员必须站在较宽一侧或矿车运行的上方。严禁站在矿车下方或巷道较窄一侧,以防发生意外伤人事故。

9、处理事故时,绞车司机严禁离开工作岗位,双手必须将绞车刹把刹紧;处理掉道矿车人员严禁将钩头和护绳甩掉不用。

10、处理事故时,必须将事故地点下方的挡车栏关闭,等事故处理完毕后方可打开。

11、处理矿车复轨时,如有两辆或两辆以上矿车掉道,则必须自上而下逐个矿车进行复轨工作,严禁自下而上进行或上下车辆同时进行复轨工作。

12、工作人员必须脚底踩稳、踏实以防打滑,工作时要听口令动作,配合默契,必须齐抬齐放,用力均匀严禁偷懒不用力。

13、使用撬杠使矿车复轨时,必须注意周围工作人员,以防橇杆弹起误伤工作人员。

14、严禁使用绞车生拉硬拖矿车方式进行复轨。严禁用钢丝绳头处理掉道车,以防掉道车辆被拉翻伤人和钢丝绳头拉断弹伤人。

15、在弯道处发生矿车掉道事故时,工作人员要站在弯道外侧或巷道较宽一侧,严禁站在弯道和钢绳内侧或巷道较窄一侧,以防发生意外伤人事故。

16、如掉道车辆装载过重,人力无法抬起复轨时,必须将矿车内所装载的物料卸下方可进行复轨工作;卸下的物料必须可靠、整齐的码放在事故现场的下方,以防物料下滑发生伤人事故。

17、矿车复轨后,必须将自矿车内卸下的物料重新装回矿车内,物料必须捆绑牢固,重心稳定,以防物料中途掉落或重心不稳导致矿车再次掉道。

18、使用起道机或千斤顶复道时,要掌握重心,以防起道机或千斤顶打滑或车辆发生歪斜,用千斤顶或起道器顶起车辆前,必须在两者之间放入小木片或防滑物,以免顶起后打滑;在复轨过程中,不要将掉道车辆一端顶起过高,高度以枕木厚度为准,枕木一定放在两股钢轨顶面上,平垫至轮对处为准;一次不能复轨的,要用方枕木接实,应随起随垫,防止车辆倾倒砸人,在接枕木的过程中,严禁身体各部位伸入车体内,起道机要闭锁。

(二)平巷车辆掉道后恢复上道的操作

在平巷发生矿车掉道事故后,必须及时停车,将车辆固定,如有其它车辆经过掉道事故现场,必须在来车方向设专人警戒,并距离事故车辆之间保持50米警戒距离(在+450大巷还需前后100米范围内悬挂警示红灯),防止追尾、撞车事故。同时必须向矿调度室汇报车辆下掉道情况,由当班队干到现场详细检查、了解现场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

2、处理矿车掉道时,现场必须由当班队干进行指挥,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严禁盲干、蛮干发生意外事故。特殊情况下必须有部门、矿领导跟班人员亲自现场指挥复道工作。

3、处理掉道矿车时,先用木楔将车辆车轮可靠的刹住,先抬一头复轨,后抬另一头复轨;抬扛矿车复位时,至少两人进行,人员只准站在矿车的前后,严禁站车辆两侧并禁止行人通过,听清口令,齐抬齐放。要互相呼应,动作一致,注意安全。

4、在处理有坡度的掉道事故,必须先用木楔或其它临时安全措施将车辆稳住再复轨,严禁人员站在车辆下滑方向。

5、处理掉道车事故,必须用起道机或千斤顶等工具配备足量的木料等辅助工具。起道机、千斤顶必须专人检查安全可靠,严禁用机车、绞车强行复轨,严禁使用槽钢或钢管强行复轨。

6、处理掉道车事故,至少有两人以上人员进行操作,复轨时,要指定专人监护周围安全环境,如环境差,要清理后方可进行。在处理材料及大件车辆掉道(即超长、超高、超重车辆及大型设备、综采支架、综掘设备等,并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处理前首先检查掉道车辆上的材料及设备是否捆扎牢固,确认无问题后,方可使用起道机或千斤顶复轨。

7、在双车场掉道或交错不够路段时,另一股道严禁行车或使车辆在交错不够路段占线,并做好警戒工作。

8、使用起道机或千斤顶复道时,要掌握重心,以防起道机或千斤顶打滑或车辆发生歪斜,用千斤顶或起道器顶起车辆前,必须在两者之间放入小木片或防滑物,以免顶起后打滑;在复轨过程中,不要将掉道车辆一端顶起过高,高度以枕木厚度为准,枕木一定放在两股钢轨顶面上,平垫至轮对处为准;一次不能复轨的,要用方枕木接实,应随起随垫,防止车辆倾倒砸人,在接枕木的过程中,严禁身体各部位伸入车体内,起道机要闭锁。

9、严禁用钢丝绳头处理掉道车,以防掉道车辆被拉翻伤人,和钢丝绳头拉断弹人。

污水处理厂施工技术优化措施 篇3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优化;施工技术

在污水处理厂的策划以及建筑措施部分,必须要采取专业的措施来对污水进行处置。针对污水处理厂的建筑措施,策划类型具有多样性,但是一旦建筑方法确定之后就不要轻易改动,否则对整体项目的建筑进程及经济利益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就要求施工单位就必须与污水处理厂的要求相符合,对于污水处理厂的特征,各部分能源的整合,建筑方法的改善,建筑的科学性以及经济利益上获取双赢的宗旨。此篇文章主要对污水处理厂的建筑创建工程相关措施,提出了改善的方法,同时讲述了一些项目管制的改善方式。

一、污水处理厂建筑措施重点改善内容

(一)砼配件模板

模板选择重点改善的内容包括:模板间连接缝隙较小、外表平整整洁;模板的柔韧性以及强度都较为优良;模板质地轻,方便安全建筑以及建筑品质;模板的需求导热因数较小,可以避免因砼配件内外温差太大导致出现缝隙;有些模板可以多次重复的进行使用,有利于项目经济利益的升高。模板在建筑过程中要按照以下程序开展:一是开展建筑的预备作业,主要包括攀爬装置、模板、器具以及模板的稳定;二是确定好位置后在进行放线,同时对模板的位置进行固定;三是按照图纸调节模板的大小以及方位完成装置模板;四是装置稳定之后,监管单位和建筑工作者要及时开展检验工作;五是等灌筑结束后,依据相关标准对模板进行拆除,同时打扫模板外表。

(二)砼混合比

在使用水泥时应注意要选取型号、品牌一致的,且必须保证水泥颜色正没有其他杂质,符合相应强度以及水化热不高等标准。在砼的选用时也必须依据相关标准,对颗粒的大小、砂石等集料的配置以及含水等环节必须严谨操做,并根据实验来确定最佳的混合比。在砼内添加适当的添加剂具有完善砼的建筑功能,所以就要求在污水处理厂的建筑中也依据相关情况,适当加入一些添加剂,使砼抵抗裂缝的性能以及配件的强度得到提高。

(三)止水配件

建筑品质主要体现在止水位置的竖直伸缩缝隙的大小上面,在选取橡胶止水配件时要尽可能的选用拉长性能好的配件,所使用的橡胶材质止水配件可以随着构筑物的不匀称而拉长但是不会出现缝隙,在温差大时也不会因为温度应力而出现缝隙,可以与封闭防水的宗旨相适应。止水配件的水平建筑缝隙的建筑品质需求,大部分要选用钢板来当作止水物料,因为其防水性好,且建筑过程中可以依据现场建筑环境的需求对止水带进行连接加长,建筑方法便捷;相比于其他物料止水带来说钢板物料的止水带形状不会发生改变,便于稳固。

(四)支护结构的设计

在进行支护结构优化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有关结构稳定性的问题进行全面详细的考虑,主要包括桩基受水平力和竖向力、污水处理时对挡墙、重力式挡土墙以及施工的质量和安全等问题。

(五) 玻璃钢夹砂管道结构的设计

玻璃钢夹砂管之所以能够作为污水处理的排水管道,主要原因是因为其具有施工技术简单、水环境下性能优良以及抗腐蚀性能较强等优点。由于玻璃钢夹砂管道系统又是一种柔性的管道,其对于整体的排水管道的影响较大,因此就要求设计人员要对其结构进行严格且完善的设计。

(六)污水预处理和一级处理设施的选用要点

污水处理设施的预处理工序的主要设施是细格栅,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污水中的浮渣去除,以便于后续的处理工作可以正常顺利的进行。若选用的工艺是SBR处理工艺时,不设置曝气沉淀池,那么细格栅则会是预处理工序的唯一选择。

污水处理厂中的重要设施之一还包括沉砂池,通常情况下包括曝气沉砂池和旋流沉砂池两种。一般设计人员都采用旋流沉砂池,因为其拥有成本低、维修便捷以及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但同时也有着沉砂效果不理想、不能将油脂和浮渣去除的缺点。污水处理厂中常用的处理设施是初沉池,它因经济性和节能性好而广受人们的喜欢。但通常在设计时要尽可能的少使用初沉池,多保留一些碳源。只有在处理合流制的污水时,应及时使用初沉池,因为其可以对水流的污染程度进行有效的降低,并可以使后续污水处理工序的水利负压得到减小,便于节省处理费用。

二、施工管理优化的要点

(一)施工技术优化管理

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施工管理优化时,要在施工准备期对其进行优化管理,其目的就是为施工实施阶段创建更为有利的施工环境,确保施工可以更加顺利地进行。准备期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依据建设工程的特点对其进行全面详细地分析,将施工进度安排并设计好,然后根据施工施工的条件和质量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文件,最后要与施工的客观条件和经济合理性相结合,制定出最优的施工方案,还要在施工前期做好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以保证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污水生化处理过程的优化控制:在1990年以后,大多学者都将城市污水处理厂计算机的模拟和控制方面作为重点的研究对象,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基于溶解氧目标值的PID控制,通过建设高度自动化的污水处理厂来完成对现场设备的监控,以保证污水处理设备和工艺可以长时间安全可靠的运行。但由于污水生化处理过程的时滞性、非线性及溶解氧目标值时变性,使PID控制很难跟踪溶解氧目标值。因此,就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变增益的模糊PD控制、PID控制以及模糊专家控制、神经网络自动诊断等智能控制方法,促使控制系统科学性发展,而且对自动化控制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设备的正常运行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改善了工作环境。

在废除处理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技术环境下废水的处置程序,要科学分析处置费用和综合排水费用,建立评估制度,最低化成本的同时达到最佳效果。依据此项数据明确技术的标准值,不但可以使废水处置过程的相关数据得到改善,还能够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宗旨。

(二)变更文件管理

项目变更在建筑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变更内容及结果对建筑的收益会产生较为重大的影响。项目变更时,必须要考虑变更后是否会对施工速度有利,是否可以节约成本,是否可以增加建筑效益等。

现阶段社会市场经济中,施工单位必须要增强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体制,对建筑措施进行改善,保证建筑质量,使工程的经济利益得以提升。对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置性能以及处置成效要进行提升,以推动污水处置企业的发展,强化环境保护在污水处理中的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彦军. 污水处理厂施工技术优化措施[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6:136.

[2]贾庆军. 污水处理厂施工优化技术的探讨[J]. 科技资讯,2010,11:153.

处理技术措施 篇4

兰州西固区生活污水处理厂位于规划S047#路以北、S063#路以西的三角形区域内, 总占地约14.81 hm², 服务范围包括西固区南山公路以北、黄河以南, 以及河口区域、崔家大滩区域, 服务面积约28.4 km², 服务人口为29.5万人。

兰州西固污水处理工程施工场区内的地下水为潜水类型, 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和黄河高阶地地下水, 主要含水层为卵石层, 下伏第三系泥岩层构成相对隔水层, 地下水的流向为西南向东北, 最终排放到黄河。根据地质勘查报告, 地下水水位一般在3.50~4.00 m之间, 相应水位标高在1 533.00~1 533.40 m之间, 受补给源的影响, 水位随季节变化明显, 地下水的升降幅度在0.50~1.00 m之间。

2 基坑降水

2.1 施工方法

2.1.1 井点降水方案的选择

对于井孔的直径, 初步设计为600 mm, 井管选择直径为DN300 mm的无砂砼管材, 滤管间采用沥青黏结, 并用竹条绑扎的方法校正。选择粒径在1.5~2 mm之间的砾石填料作为滤料。管井深度为20~30 m、直径在2 m以内的井口用黏土填塞。

沟槽开挖时, 要根据涌水量和以上计算布置降水井, 施工时, 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间距。水经潜水泵抽出, 汇入d200砼管就近排出。

2.1.2 降水管井施工

施工工序:井位放样→做井口、安护筒→钻机就位、钻孔→回填井底砂垫层→吊放井管→回填滤料→安装抽水控制电路→试抽→正常工作。

具体施工要求包括: (1) 选用DZL600型回旋钻机成孔, 钻孔直径为600 mm。在孔口设置钢护筒, 钻至设计深度后, 采用正循环方法清孔。施工中, 要将孔斜偏差控制在1%以内。 (2) 在探测孔深满足设计要求后, 将井管按顺序下放。检查滤管的质量, 轻提慢放, 并使井管居中。 (3) 在井壁间隙回填粒径为4~10 mm的细砾石至地面以下2 m的孔口部分, 用黏土填实。回填时, 利用井壁上设的对中线, 确保井壁四周填层的厚度均匀。 (4) 下管回填完细砾石后, 及时利用压缩空气洗井, 直到井口返出清水为止。

2.1.3 降水试验

在降水井施工前, 首先根据计算资料进行现场降水试验, 测定渗透系数、流量、影响半径等参数, 然后对初步降水方案中的管井布置、潜水泵参数、降水管井的深度等进行调整, 最终确定经济、合理的降水方案。

2.1.4 降水井布置

厂区构 (建) 筑物降水井均在构 (建) 筑物周围布置。部分管道埋深较大, 铺设时, 除新建降水井外, 可利用一期构筑物已有降水井进行降水施工。

2.2 明沟排水施工技术措施

明沟排水施工技术措施包括: (1) 基坑排水系统。坡顶、坡底均设排水沟和集水井, 在排水汇入市政管道前设置沉砂池。 (2) 排水沟。在坡脚处设置一圈排水沟, 用来汇集边坡排出的水。坡顶的排水沟需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设置, 用来拦截坡顶雨水, 并接受坑底抽水、坡顶排水沟明沟形式的排泄。排水沟的尺寸为400 mm×400 mm×400 mm (顶宽×底宽×高) 。为了防止地表水渗入, 要对基坑顶四周的排水沟进行挂网喷砼。 (3) 集水井。在基坑的底部和顶部每隔25~30 m设置一个集水井, 尺寸为800 mm×800 mm×1 000 mm (长×宽×深) , 以汇集坑顶、坑底排水沟排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排放前要建三级消力沉砂池, 尺寸为3 480 mm×1 980 mm×1 500 mm (长×宽×深) 。 (4) 在明沟排水施工期间, 应加强抽排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保持抽水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保证开挖范围长期处于干燥状态, 直至施工完成。同时, 应具备备用电源和水泵, 做好应急时和暴雨季节的抽排。

3 基坑开挖

挖土机械选用挖斗容量为0.7~0.9 m3的挖掘机, 配套翻斗汽车运土。为避免扰动基土, 开挖时先由挖掘机分层挖土至基坑面以上300 mm处, 剩余的土方再由人工挖除。基坑开挖完成后, 及时组织相关部门验槽, 验槽合格后立即铺设砂石垫层或浇筑混凝土垫层, 然后绑扎底板钢筋、浇筑底板混凝土, 以减少基坑的回弹量。基坑开挖完成以后, 沿基坑周边设置红白相间的双道防护栏杆。基坑内采用盲沟加集水井的方式, 通过泵抽排出坑内积水。为防止地表水流入坑内、保持基坑干燥, 基坑开挖前, 要先在基坑周边设置一个50 mm×400 mm的地面排水明沟, 并间隔布置集水井, 通过排水泵将水抽到市政排水系统排出。

4 基础处理

该工程的基础采用的是桩基础。桩的类型分为两类, 即Ф500水泥土搅拌桩和400×400预制成品方桩。在该工程中, 鼓风机房、污泥脱水机房、生活楼、综合楼、加氯间和车库等均采用400×400预制成品方桩, 其余构 (建) 筑物均采用Ф500水泥土搅拌桩。

水泥土搅拌桩采用的是抗硫酸盐水泥, 强度等级为42.5, 掺入比为18%, 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 桩位偏差不大于50 mm。构筑物地基处理的水泥土搅拌桩采用正方形布置, 桩中心间距为1 200 mm。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的地基上开挖基坑时, 桩顶以上300 mm内的土应由人工开挖。

5 基坑支护

在基坑 (基槽) 支护时, 应先测量放线, 明确开挖宽度, 然后拉线, 分区、分段开挖, 在基坑 (基槽) 四周放坡。根据地质报告和设计, 边坡坡度为1∶0.75, 四周要预留1.0 m的工作面和排水沟, 以确保施工操作的安全。土方用挖掘机开挖, 人工配合, 为避免破坏基底土, 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20~30 cm厚的土进行人工清理。构筑物基坑开挖要做好排水措施, 基坑排水采用排水沟排水, 并采用潜水泵抽水。

参考文献

处理技术措施 篇5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第一节 皮内注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疼痛

1、发生原因:(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产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裂样疼痛;(3)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3、预防及处理:

(1)注意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且更具有敏感性;

(4)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起发生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5)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

(二)注射失败

1、发生原因:(1)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婴幼儿、精神异常及无法正常沟通的病人。(2)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如穿衣过多、衣服袖口过窄等。(3)操作欠熟练,如进针角度过深或过浅,导致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皮内。(4)注射药物剂量欠准确,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如药液推注量过多或不足。

2、临床表现:无皮丘或皮丘过大、过小,药液外漏,针口有出血现象。

3、预防及处理:(1)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取得病人配合。(2)对不合作者,肢体要求充分约束和固定(3)充分暴露注射部位,穿衣过多或袖口窄小者,可在注射前协助病人将选择注射的一侧上肢衣袖脱出。(4)提高注射技能操作,掌握注射的角度与力度。(5)对无皮丘或皮丘过小等注射失败者,可重新选择部位进行注射。

(三)虚脱

1、发生原因:主要有心理、生理、药物、物理等因素引起。心理方面病人多数无注射史,对皮内注射存在着害怕心理,注射时精神高度紧张,疼痛加剧。此外,病人对护士不了解和不信任,增加紧张心情。生理方面,身体虚弱,各种外来刺激增强时可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出冷汗、摔倒等虚脱现象。

2、临床表现:头晕、面试苍白、心悸、出汗、乏力、眼花、耳鸣、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严重者意识丧失。多见于体质虚弱、饥饿和情绪高度紧张的病人。

3、预防及处理:(1)注射前解释,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下进行治疗。(2)选择合适的部位、注射器、做到二快一慢。(3)有晕针史或疑似患者宜采用卧位。(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注射。注意区别过敏性休克和虚脱。虚脱者取平卧位,保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清醒后予口服糖开水等,少数也可予氧气吸入或呼吸新鲜空气。

(四)过敏性休克(最严重的并发症)

1、发生原因:(1)操作前未询问过敏史。(2)病人对注射的药物发生速发性过敏反应。

2、临床表现: 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而引起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面色苍白、出冷汗、口唇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脑组织缺氧而意识丧失、抽搐、二便失禁等。其他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与腹泻等。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3、预防及处理:(1)皮试前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2)皮试观察期间,嘱病人不可随意离开。(3)注射盘内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尼可刹米、洛贝林等急救药品,(另备氧气、吸痰器等)。(4)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组织抢救。

(五)疾病传播

1、发生原因:(1)操作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如未执行一人一针一管,抽药过程中被污染,皮肤消毒不严格等。(2)使用疫苗,特别是活疫苗,未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用剩的活疫苗未及时灭活,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未焚烧,污染环境、造成人群中疾病传播。

2、临床表现:传播不同的疾病出现相应的症状。如细菌污染反应,病人出现畏寒、发热等症状;如乙肝病人出现厌油、上腹饱胀不适、精神不振、乏力等。

3、预防及处理:(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2)使用活疫苗时,防止污染环境,及时处理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3)操作者为一个病人注射后,须作手消毒后方可为下一个病人进行注射治疗。(4)对已出现疾病传播者,及时报告医生,对症治疗。如有感染者,及时抽血化验并及时隔离治疗。第二节 肌肉注射常见的并发症的预防及措施措施

(一)局部硬结

1.注射后出现硬结的原因 : ①久病卧床,体弱消瘦患者;②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③注射深度不够,药物注入脂肪层,不易被吸收,形成硬结;④注射油剂、刺激性强药物或经常在同一部位注射,局部组织屡受刺激。

2.预防 : ①对体质较差,局部循环不良者,注射后可行局部热敷,或用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局部外敷,以利药物吸收;②注射难于溶解的药物前,充分振荡摇匀,使药物完全溶解后,再行注射; ③注射难于吸收的药物、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给肥胖患者注射时,应作深部肌肉注射;④长期注射患者,应有计划的轮换注射部位。

3.处理措施:可采用热敷或理疗。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二)感染

1.发生原因 : ①注射器过期或者在抽药过程中污染活塞、乳头、针头;②皮肤消毒不彻底。

2.临床表现:常见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化脓、全身血象升高、体温升高。

3.预防措施 : ①注意检查注射器的有效日期,不使用过期产品;②注射器及针头如有污染应立即更换;③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4.处理措施 : 给予抗感染治疗,必要时手术切开引流。

(三)神经损伤

1.发生原因 : ①注射部位定位不准;②注射药量过大或者推药速度过快。2.预防措施 : ①正确选择注射部位;②根据药物的剂量和性质决定进针的深度。

3.处理措施:

①损伤后及时处理,给解痉药物,尽快恢复患肢血液循环;局部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③同时给于神经营养药物,增加神经的营养;也可以对损伤的神经进行基因治疗;或采用内服西药、外敷中药,并辅以针灸、按摩等治疗坐骨神经损伤,也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晕厥

1.发生原因:

①心理因素和疼痛反应,精神紧张过度或药物刺激性强、推药速度过快而引起剧烈疼痛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头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②患者体质虚弱或过度疲劳而使应激能力下降,③空腹注射。

2.临床表现:也称为晕针,表现为心跳加速、呼吸短促、面色苍白、出冷汗。3.预防措施

:①注射前做好准备工作:让患者充分休息防止疲劳;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②注射时用交谈或听音乐的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③提高注射水平两快一慢,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④不要空腹注射。

4.处理措施 : 让患者平卧,口服葡萄糖水。

(五)断针

1.发生原因 : ①患者精神紧张,肌肉不松弛;②操作时手法不对,进针角度掌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握不好;③用力过猛,碰到骨头或疤痕、硬结处;④针头质量差

2.预防措施 : ①注射前仔细检查注射器质量,针头与针栓连接处是否牢固;②嘱患者取舒适体位,肌肉放松; ③进针时避开疤痕、硬结。

3.处理措施

:一旦出现折针,不要慌张,嘱患者不要移动,用血管钳钳住外露于皮肤的针梗迅速拔出;如果针梗完全进入肌肉,立即请外科大夫切开取出断针。第三节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静脉炎

1.发生原因.:(1)化学因素: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刺激性较大、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2)机械因素: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3)细菌因素:无菌操作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导管内血液残留、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 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

2.临床表现: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3.静脉炎的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2)选择适合的静脉导管及穿刺针;(3)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避免在关节或活动度大的部位置针或置管;(4)对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或留置深静脉导管(全麻术后24小时更换输液部位);(5)避免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6)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穿刺输液;(7)适当加人缓冲剂,使输入液体的pH值尽量接近正常人体的pH值;(8)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9)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 5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72小时;(10)使用高质量的无菌透明敷料;(11)加强外周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12)输人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用粗大的血管或留置深静脉导管。4.静脉炎的处理:(1)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2)将患肢抬高、制动;(3)局部进行热敷或热湿敷(50%硫酸镁或95%酒精);(4)超短波理疗,每日一次;(5)中草药外敷;(6)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7)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抗炎能力。

(二)药物渗漏

药物渗漏包括渗出和外渗。渗出: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外渗: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1.渗漏发生原因:(1)静脉针头部分或全部脱出血管。(2)针头斜面穿透血管的后壁。(3)局部静脉内压增高。如静脉痉挛;血管硬化:如老年人、糖尿病、动脉硬化、雷诺综合症、肝硬化等;长期输注高渗、过酸或过碱或刺激性强的溶液,引起静脉炎或静脉血栓造成渗漏;输液速度过快,如:静脉推注、加压输液。(4)可致血管通透性增强加的药物:高渗性溶液:如50%葡萄糖液、甘露醇、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化疗药物:如表阿霉素、柔红霉素等。

2.渗漏的一般临床表现:(1)输液部位疼痛,为烧灼痛或刺疼,并且逐渐加剧。(2)患部肿胀,通常是沿着注射部位或针头的周围。(3)静脉推注时感觉有阻力。(4)滴注过程中溶液的流速突然变慢。(5)浸润部位周围皮肤的温度较低或皮肤颜色改变。

3.渗漏的预防:(1)提高穿刺技术。(2)尽量避免使用静脉钢针。(3)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病人,建议使用静脉中长导管或行深静脉插管。(4)输注易致渗漏损伤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的药物时,应选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避免选用下肢静脉。(5)最大程度地稀释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6)穿刺前局部热敷。(7)输液过程中,若出现局部疼痛,不能根据回血排除渗漏。(8)告知病人输液渗漏的症状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9)过度活动的病人适当固定,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10)为不合作、意识混乱、定向力障碍的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时要有人在旁协助。(11)避免在肢体屈曲的部位进行注射。(12)进行静脉输液时,协助病人下床及回到病床上。4.渗漏的处理:(1)立即停止输液,抬高患肢。(2)热敷患部。(3)以空针回抽渗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针。(4)局部封闭治疗。(5)局部冰敷。渗出后局部冰敷6-12小时。(6)水疱的处理:多发性小水疱注意保持水疱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保持局部清洁并提高局部肢体,待自然吸收;直径大于2cm的大水疱,应在严格消毒后用5号细针头在水疱的边缘穿刺抽液使皮肤贴附,避免去表皮。(7)磁疗:减轻疼痛和肿胀。(8)必要时外科治疗。

(三)神经损伤

1.发生原因:静脉针刺误伤神经或发疱性药物渗漏损伤神经。

2.症状:受损神经支配部位的肢体出现麻木、无力、刺痛感,甚至功能障碍。3.预防及处理:(1)熟悉神经与血管的解剖结构与走向,穿刺中病人出现剧痛或触电感时,立刻拔针更换穿刺部位,并观察患者的肢体有无疼痛、麻木和活动功能。(2)发生神经损伤后,患肢不宜过多活动,可进行理疗或据医嘱使用神经营养药物。

(四)过敏反应

1.发生原因:病人对输入的溶液或药液产生过敏。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2.临床表现:轻者出现发热、皮疹、寻麻疹,严重者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冷汗、紫绀、头晕、眼花、烦躁不安、抽搐、血压下降、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重者喉头水肿,病人呈濒死状态。

3.预防和处理:(1)询问过敏史。(2)按规定进行药物过敏试验。(3)正确判断阳性指征。(4)密切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5)按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6)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进行抢救。

(五)发热反应

1.原因:(1)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输液器具被污染:输液器具包括输液瓶、袋、管道及针头等。(2)护理操作过程不正规或环境的空气造成溶液污染。

2.预防:(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2)输液前应注意检查药物。(3)输液环境应清洁卫生。(4)减少联合输注、注意配伍。(5)控制输液速度、药液温度。3.处理:(1)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2)对症处理。(3)药物治疗。

(六)空气栓塞

1.原因:较大量气体随液体进入人体静脉系统;或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气等等。

2.机制:大量气体随静脉进入血循环至右心、阻塞右心室肺动脉口,妨碍血流进入肺内,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衰,严重缺氧可危及生命。

3.临床表现:眩晕、皮肤苍白、紫绀、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后背痛、伴有窒息感,呈濒死状。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4.预防处理:(1)静脉输液时避免气体随液体进入人体静脉系统;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排尽输液导管内的空气;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添加药液或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及时拔针。(2)给氧,嘱病人左侧卧位,保持头低脚高位,避免气体阻塞肺动脉口。(3)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4)加压输液时应安排专人在旁守护。

(七)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1.原因:输液过多、过快,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引起。

2.临床表现:病人突然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紫绀、大汗、咳嗽、咳泡沫血痰、烦躁不安、被迫坐位。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

3.预防处理:(1)控制输液速度。(2)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使病人端坐,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血量;20%--30%酒精湿化加压给氧,使用镇静剂、脱水剂、强心剂等。

第四节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血中最常见的反应。

1.原因:(1)由于血液、保养液、贮血器或输血用具被致热原污染。(2)输血时无菌操作不严,造成污染。(3)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产生了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抗体与供血者的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

2.症状:发热反应的症状可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的1~2 h内,初起有畏寒或寒战,继而高热,体温可达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持续1~2 h后缓解。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3.预防:严格管理血液、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去除致热原,输血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污染。

4.处理:(1)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给予生理盐水输入,保持静脉通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2))给予对症处理,有畏寒、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并给予相应的生活护理。(3)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激素和抗过敏药。(4)将输血器、剩余血液连同贮血袋一同送往化验室进行检验。(二)过敏反应

1.原因:(1)患者为过敏体质,对某些物质易引起过敏反应,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和过敏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全抗原而致敏。(2)献血员在献血前曾用过可致敏的食物或药物,使输入的血液中含致敏物质。(3)多次输血者体内产生了某种抗体,当再次输血时,抗原、抗体相结合而发生过敏。(4)供血者血液中的某种抗体随血液传给受血者,一旦与相应抗原接触,即可发生过敏反应。

2.症状:多数患者过敏反应症状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出现皮肤瘙痒,局部或全身出现荨麻疹;中度反应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见于颜面部,表现为眼睑、口唇水肿;重者可有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3.预防:(1)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2)献血员在采血前4 h内不宜吃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宜清淡饮食或饮糖水。(3)对有过敏史的患者输血前给予抗过敏药物。

4.处理:(1)发生过敏反应时,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2)遵医嘱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静脉注射氢化可 10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的松、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3))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严重喉头水肿时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术。(4)循环衰竭者给予抗休克治疗。(5)保留余液送检。(三)溶血反应 1.血管内溶血反应

(1)引起血管内溶血反应的原因有如下几种:①输人了异型血,多由于AB0血型不相容引起,供血者与受血者血型不符而造成,输入l0—15mL即可出现症状,反应发生快,后果严重。②输入了变质血,输血前红细胞已经变质溶解,如血液储存过久,保存温度过高或过低,输血前将血液加温或剧烈震荡,血液受细菌污染等。③血液内加入高渗、低渗溶液或加入能影响血液pH值的药物,致使红细胞大量破坏所致。④Rh因子所致溶血,Rh阴性者首次输入Rh阳性血液后,不发生反应,但输入2~3周后机体内即有抗Rh阳性的抗体产生,当再次接受Rh阳性血液,即可发生溶血反应。Rh因子不合所引起的反应,可在输血后几小时至几天后才发生,反应发生较慢,较少见。

(2)症状典型症状是在输入10~20mL血液后发生,以后随着输人血量的增加而加重.其死亡率高。临床表现可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受血者血浆中凝集素和输人血中红细胞的凝集原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可引起头胀痛、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心前区压迫感、恶心、呕吐等症状。②第二阶段由于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进入到血浆中,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③第三阶段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中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导致肾小管阻塞;另外,由于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引起肾小管内皮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进一步加重肾小管阻塞。导致急性肾衰竭。表现为少尿或无尿、尿内出现蛋白和管型,高钾血症和酸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3)预防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认真查对,杜绝差错,严格执行血液保存制度,不可采用变质血液。

(4)护理出现溶血反应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如下:①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给予紧急处理,保留余血和血标本送化验室重新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②给予氧气吸人,维持静脉输液通道,遵医嘱给予药物。③静脉注射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增加血红蛋白在尿中的溶解度,减少沉淀,避免阻塞肾小管。④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以解除肾小管痉挛,改善肾脏血液循环,保护肾脏。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变化,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控制人水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行透析疗法。⑥出现休克症状,立即配合抗休克治疗。

2.血管外溶血反应

血管外溶血反应多由Rh系统的抗体,即抗一D、抗一C、抗一E所造成。临床常见Rh系统血型反应中,绝大多数是D抗原与其相应抗体所致,释放出游离血红蛋白转化为胆红素,循环至肝脏后迅速分解,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血管外溶血反应一般在输血后一周或更长时间出现,体征较轻,有轻度发热、乏力、血胆红素升高。对此患者应查明原因,确诊后尽量避免再次输血。(四)大量输血后反应

大量输血是指在24h内紧急输血量大于或相当于患者总血容量。常见的反应有: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等。1.循环负荷过重

(1)原因 : 由于输血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人大量血液,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或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2)症状: 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冷汗、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涌出,心前区有压迫感或疼痛。听诊两肺可闻及湿啰音。

(3)预防: 输血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输血速度和输血量,对有心、肺疾病的患者以及老年人、儿童等尤应慎重。

(4)处理措施:①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通知医生,配合紧急处理。②协助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③给予高流量氧气吸人,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并将湿化瓶内溶液换成20%一30%乙醇溶液湿化吸氧,因乙醇能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④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扩血管药物和强心剂(如洋地黄)、利尿剂等。⑤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加压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仍可通过。每5~10 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可逐渐解除止血带。2.出血倾向

(1)原因: 长期反复输库血或超过患者原血液总量的大量输库血,由于库血中的血小板已基本破坏,使凝血因子减少而引起出血。

(2)症状: 患者表现为皮肤、黏膜淤点或淤斑,牙龈出血,穿刺部位可见大块淤血,或手术后伤口渗血。

(3)处理: 在短时间内输人大量库血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血压、脉搏等变化,注意皮肤、黏膜或手术伤口有无出血倾向;遵医嘱间隔输入新鲜血或血小板悬液,以补充足够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3.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1)原因: 由于大量输血随之输入大量拘橼酸钠,如肝功能不全.枸橼酸钠尚未氧化即和血中游离钙结合而使血钙下降。

(2)症状: 患者表现为手足抽搐、出血倾向、血压下降、心率缓慢、心室纤维颤动,甚至出现心跳骤停。

(3)处理: 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输入库血l 000mL,以上时,遵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mL,以补充钙离子。

(五)其他输血反应

如空气栓塞、细菌污染反应以及因输血传播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疟疾、艾滋病等。因此,应严格管理血液制品,严格筛选供血员.严格把握采血、贮血和输血操作的各个环节,保证患者输血安全。第五节 导尿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尿路感染

1.原因:(1)无菌技术不符合要求、细菌逆行侵入尿道和膀胱。(2)技术不熟练,导尿管插入不顺利而反复多次插管。(3)所采用的导尿管受细菌污染。

2.症状: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检查可有红细胞、白细胞,细菌培养可见阳性结果。

3.预防及处理:(1)用物必须严格灭菌,插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注意会阴部消毒。(2)当尿路感染发生时,必须尽可能拔除导尿管,按医嘱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二)尿道出血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原因:(1)尿道黏膜损伤。(2)凝血机制障碍。(3)严重尿潴留导致膀胱内压升高的病人,如大量放尿,膀胱内压突然减压,使黏膜急剧充血、出血而发生血尿。2.症状:导尿术后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3.预防及处理:(1)对有尿道黏膜充血、水肿的患者,插管前充分做好尿道润滑,尽量选择口径较小的导尿管,操作轻柔,尽量避免损伤。(2)插入导尿管后,放尿不宜过快,第一次放尿不超过1000ml。(3)镜下血尿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血尿较为严重,可适当使用止血药。

(三)虚脱

1.原因:大量放尿,使腹腔内压力突然降低,血液大量滞留腹腔血管内,导致血压下降而虚脱。

2.症状:病人突然出现恶心、头晕、面色苍白、呼吸表浅、全身出冷汗、肌肉松弛、周身无力、往往突然瘫倒在地,有的伴有意识不清。

3.预防及处理:(1)对膀胱高度膨胀而又极度虚弱的病人。第一次放尿不超过1000ml。(2)发现病人虚脱,应立即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3)给予温开水或糖水饮用,意识不清用手指掐压人中、内关、合谷等穴位。(4)如经上述处理无效,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并立即通知医生抢救。第六节 静脉置管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气胸

1.原因: 锁骨下进针时,针干与皮肤角度太大使针尖离开锁骨下缘,很易穿破胸膜和肺。颈内静脉穿刺时,为避开颈总动脉而针尖指向过于偏外,往往会穿破胸膜顶和肺尖。

2.预防和处理: 如果仅为一针眼产生少量气胸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吸收。如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针尖在深部改变方向使破口扩大再加上正压机械通气,气胸会急剧加重甚至形成张力性气胸,这时应提醒外科医生及时手术,打开胸膜,并处理肺部破口。

(二)血胸

1.原因:(1)锁骨下静脉穿刺时,进针过深,易误伤锁骨下动脉。(2)颈内静脉穿刺尤其易损伤动脉

2.预防和处理:(1)应立即拔针并从锁骨上压迫止血,若同时穿破胸膜势必会引起血胸。此时应改换穿刺点或经锁骨上路穿刺锁骨下静脉。(2)及时退针局部压迫3-5分钟即可止血,不致造成严重后果。

(三)液胸

1.原因:无论是颈内静脉还是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在送管时穿透静脉而送入胸腔内,并将液体输入胸腔内。

2.症状:(1)从此路给药(麻醉药,肌松药等)均无效;(2)测量中心静脉压时出现负压(体外循环前不应出现负压);(3)此路输液通畅但抽不出回血。3.预防和处理: 若出现上述现象应确诊导管在胸腔内,不应再使用此通路,应另行穿刺置管。原导管不宜当时拔出,应开胸后在外科医生监视下拔除原导管,必要时从胸腔内缝合止血。

(四)空气栓塞

1.原因:(1)穿刺前未使病人头低位,如病人处于低血容量状态,当穿通静脉后一旦撤掉注射器与大气相通,由于心脏的舒张而将空气吸入心脏。(2)输液时,巡视不及时,输液走空。输液管内有空气,或导管衔接处脱落。

2.症状:皮肤苍白、紫绀、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后背痛、伴有窒息感,呈濒死状。严重者心跳呼吸骤停。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3.预防和处理:(1)穿刺时应注意避免空气进入。(2)加强巡视,妥善固定,避免输液走空,或导管脱落,一旦发生及时配合医生处理。

(五)心肌穿孔

1.原因:由于导管太硬,而且送管太深直至右房,心脏的收缩而穿破心房壁。2.预防和处理:在心脏直视手术切开心包即能发现,给予适当处理即可。但在非心脏手术或是抢救危重病人时常常引起心包填塞,如不能及时发现作出正确诊断,后果十分严重,死亡率很高。尤其注意:不用劣质导管,送管不宜过深,一般送入8-10cm即可。

(六)感染

1.原因:(1)导管消毒不彻底;(2)穿刺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3)术后护理不当;(4)导管留置过久。

2.症状:(1)穿刺处红肿,周围皮肤有触痛,皮温高。(2)体温高,乏力。3.预防和处理:(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2)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留置时间越短越好;若病情需要最长7-10天应该拔除或重新穿刺置管。(3)定时更换穿刺处敷料,并观察伤口有无异常。(4)每日注意观察体温变化,若有异常及时处理。第七节 静脉采血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一)皮下出血

1.预防与处理:(1).抽血完毕后,棉签正确方法按压时间5分钟以上。(2)上肢静脉抽血,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如上衣衣袖较紧,应协助病人脱去较紧的衣袖后抽血,避免影响静脉回流,引起皮下出血。(3)提高抽血技术、掌握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正确进针方法(4)如果出现皮下出血,早期冷敷,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三天后热敷,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加速皮下出血的吸收。

(二)晕针或晕血

1.预防与处理:(1)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害怕心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疼痛与不适。(2)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姿势,以利机体放松,尤其是易发生晕针或晕血患者应采取平卧位。(3)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操作应轻柔、准确,做到一针见血,减少刺激。(4)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晕针或晕血时及时处理。①立即将患者抬到空气流通处或吸氧。②坐位患者立即改为平卧位,以增加脑部供血。③口服热开水或热糖水,适当保暖,数分钟后即可自行缓解。④老年人或有心脏病患者要注意防止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部疾病等意外 第八节 口腔护理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窒息

1.发生原因:指异物(棉球、假牙)滞留在食管、气管或支气管,阻塞呼吸道而引起呼吸困难或发绀等。

2.临床表现:(1)轻者呼吸困难、缺氧、面色发绀,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大小便失禁、鼻出血、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停止。

3.预防和处理:(1)操作前后清点棉球的数量,每次擦洗时只能夹一个棉球,避免遗漏棉球在口腔。(2)询问并检查牙齿有无松、脱,如有活动假牙,应先取下存放于冷水杯中。(3)操作时取侧卧位或坐位,棉球不宜过湿以防误吸。(4)如病人出现意外,及时处理。

(二)吸入性肺炎

1.发生原因:多发生于意识障碍的病人,口腔护理的清洗液和口腔内分泌物容易误入气管,成为吸入性肺炎的主要原因。

2.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咳痰、气促、胸痛等。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3.预防和处理:(1)操作时,昏迷病人应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漱口液流入呼吸道。(2)操作时,棉球不可过湿,昏迷病人禁忌漱口。(3)已出现吸入性肺炎的病人对症处理。

(三)口腔黏膜损伤

1.发生原因:动作粗暴,止血钳碰伤黏膜和牙龈;开口器使用不当。2.临床表现:充血、水肿、炎症、溃疡形成,疼痛感加强。

3.预防和处理:(1)操作时,动作要轻。(2)正确使用开口器,从臼齿处防入。(3)如有损伤,应对症处理。

(四)口腔及牙龈出血

1.发生原因:(1)口腔有炎症时,刺激引起血管破裂出血;(2)动作粗暴,止血钳碰伤黏膜和牙龈;(3)开口器使用不当。2.临床表现:牙龈出血不止,疼痛感加强。

3.预防和处理:(1)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细致。(2)正确使用开口器,从臼齿处防入。(3)如有出血,可用局部止血。

(五)口腔感染

1.发生原因:损伤和出血后,抵抗力下降、营养不良、年老体弱者;口腔护理清洗不彻底,口腔护理用物被污染。

2.临床表现:大小溃疡形成数个,疼痛感加剧,影响进食。

3.预防和处理:(1)操作时,祛除损伤、出血原因。(2)注意观察口腔,清洁口腔的方法应正确,保持口腔的清洁。(3).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4)溃疡形成时,应及时处理。

(六)恶心、呕吐

1.发生原因:操作时刺激咽喉部。2.临床表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

3.预防和处理:(1)操作时,动作要轻,不要触及咽喉部,以免引起恶心。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九节 吸痰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一)低氧血症、心律失常

1.预防与处理:(1)熟练、准确掌握吸痰技术,吸痰前后给予100%氧气吸入,对能配合的患者可指导吸痰前深呼吸3~4次,吸痰后继续高浓度吸氧数分钟。(2)选择合适的吸痰管,以达到有效吸引,每次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5秒。(3)吸痰病人应使用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观察心率和氧饱和度,如有异常,及时停止吸痰,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二)气道黏膜损伤

1.预防与处理:(1)选择型号合适的吸痰管,调节最佳吸痰负压(0.02-0.04MPa),插入吸痰管时不可给予负压。(2)动作应轻柔、准确、快速,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避免在同一部位长时间停留,不可反复提插吸痰管。(3)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查找原因,不可粗暴盲插。(4)减少不必要的刺激,防止频繁吸痰而致黏膜损伤几率增加,要求医护人员加强观察和巡查,按需吸痰。

(三)感染

1.预防与处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积极控制原发病,合理使用抗菌素。(3)加强翻身、拍背、雾化吸入、湿化痰液或祛痰剂的应用,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减少吸痰次数,避免损伤及感染。第十节 雾化吸入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过敏反应

1.发生原因:雾化吸入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过敏,过敏的原因与其他途径给药一致。

2.预防及处理:(1)在行雾化吸入之前,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2)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立即终止雾化吸入。(3)观察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协助医生进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行治疗,应用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等。

一、感染

1.发生原因:(1)最常见的是雾化器消毒不严格,雾化治疗结束后没有将口含嘴(或面罩)、治疗罐及管道及时清洗和消毒。(2)年老体弱的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减退。2.临床表现:(1)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热;肺部听诊湿啰音;肺部X光片有炎症的改变;痰细菌培养可见细菌生长。(2)如为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引起的口腔感染,则多为真菌感染,舌头和口腔内壁可能会出现乳黄色或白色的斑点;患者自觉口腔疼痛,甚至拒绝进食。

3.预防及处理:(1)每次雾化治疗结束后,将雾化罐、口含嘴及管道用清水洗净,并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2)口含嘴最好专人专用;如行氧气雾化治疗,雾化器专人专用,每天更换。(3)如口腔真菌感染需注意口腔卫生,加强局部治疗。(4)给予富含维生素或营养充足的食物。(5)肺部感染者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三、呼吸困难

(一)发生原因:

1.由于黏稠的痰液具有吸水性,长期积聚支气管内的黏稠痰液因雾化吸入水后膨胀,使原部分堵塞的支气管完全堵塞。

2.雾化吸入水分过多,引起急性肺水肿的发生,导致了呼吸困难(见于儿童雾化引起的溺水反应)

3.雾化吸入时间较长使机体处于慢性缺氧状态,组织细胞代谢障碍,供给肌肉运动能量不足,呼吸肌容易疲劳,而雾化吸入又需要患者做深慢吸气快速呼气,增加了呼吸肌的负担,4.高密度均匀气雾颗粒可分布到末梢气道,若长时间吸入(超过20分钟)可引起气道湿化过度或支气管痉挛。

5.药物过敏或雾化药物刺激性大导致的支气管痉挛。

(二)临床表现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雾化吸入过程中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口唇、颜面紫绀,表情痛苦,甚至烦躁,出汗等

(三)预防及处理

1.选择合适的体位,让患者取半卧位,以使膈肌下降,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肺淤血减轻,增加肺活量,以利于呼吸。帮助病人拍背,鼓励其咳嗽,必要时吸痰,促进痰液排除,保持呼吸道通畅。

2.持续吸氧,以免雾化吸入过程中血氧分压下降。3 加强营养,以增加患者的呼吸肌储备能力 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器,严重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宜用超声雾化吸入可选择射流式雾化器,吸入时间应控制在5--10分钟,及时吸出湿化的痰液,以免阻塞呼吸道,引起室息 对于某些病人,如慢阻肺的病人或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人等湿化量不宜太大,不宜应用高渗的盐水,雾化的同时给予吸氧。

四、哮喘发作和加重

(一)发生原因: 1.患者对所吸入的某种药物发生过敏反应。2.原有哮喘的病入,吸人低温气体诱发支气管痉挛。3.哮喘病人,因超声雾化气体导致含氧过低,因缺氧而诱发病情加重。

(二)临床表现

雾化吸入过程中或吸入停止短时间内,患者出现哮喘发作和加重,口唇颜面紫绀,双肺听诊有哮鸣音。

(三)预防及处理: 1.哮喘病人雾化雾量不宜过大,雾化的时间不宜过长,以5分钟为宜。2.湿化液的温度以30一37℃为宜。3.一旦发生哮喘应立即停止雾化,予以半坐卧位并吸氧,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有痰液堵塞立即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4.经上述处理病情不能缓解、缺氧严重者,应于气管插管,人工通气。

第十一节 洗胃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急性胃扩张

1.发生原因:胃管孔被食物残渣堵塞,形成活瓣作用,使洗胃液体只进不出,多灌少排,进液量明显大于出液量或在洗胃过程中没有及时添加洗胃液,造成药液吸空后使空气吸入胃内而造成。

2.症状:病人表现为腹部高度膨胀,呕吐反射消失,洗胃液吸出困难。

3.预防及处理:(1)协助病人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查找原因,对症处理。(2)管孔堵塞的更换胃管重新插入,因吸入空气造成的,行负压吸引将空气吸出。

二、上消化道出血

1.原因:由于插管动作粗暴或病人本身有慢性胃病经毒物刺激使胃粘膜充血、水肿以及电动洗胃机抽吸压力过大而造成。

2.症状:吸出液为淡红色或鲜红色,清醒病人自述胃部不适,严重者有休克表现。3.预防和处理:(1)插管时动作应轻柔、快捷、插管深度适宜(55-60㎝),使用电动洗胃机时,负压宜保持在13.3kPa左右。(2)对于昏迷病人、小儿和年老体弱者应选择小胃管、小液量、低压力抽吸。

三、窒息

1.原因:清醒病人可由于胃管或洗胃液刺激引起呕吐反射造成,昏迷病人可因误吸造成。此外还可由于口服毒物对咽喉刺激造成喉头水肿或胃管判断错误,洗胃液误入气管造成。

2.症状: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呛咳甚至心跳呼吸骤停。

3.预防和处理:(1)插管前石蜡油充分润滑胃管;(2)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3)医护人员熟练掌握胃管置入术;(4)严格检查,确定胃管在胃内后方可开始洗胃;(5)发生窒息后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必要措施。

四、寒冷反应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原因:由于洗胃液温度过低造成。

2.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周身皮肤湿冷、寒战。

3.预防及处理:应注意给病人保暖、洗胃液控制在25-38℃之间。

五、胃肠道感染

1.原因:洗胃物品或洗胃液不洁引起。

2.症状:病人在洗胃后1天内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临床表现。3.预防及处理:(1)选择无菌一次性胃管、避免细菌污染洗胃液;(2)发生胃肠炎后及时应用抗生素积极治疗。(3)同时予以补液、退热等对症处理。

六、吸入性肺炎

1.原因:(1)轻中度昏迷病人,因意识不清,洗胃不合作,洗胃液大量注入而未被吸出,引起反射性呕吐,洗胃液被误吸入呼吸道;(2)拔除胃管时未捏紧胃管末端,而使管内液体流入气管导致吸入性肺炎。

2.症状:病人表现为呛咳,肺部听诊湿罗音和水泡音。

3.预防及处理:(1)洗胃时采取左侧卧位,头稍偏向一侧,一旦误吸,立即停止洗胃,取头低右侧卧位,吸入气道内误吸物。(2)洗胃完毕,病情允许情况下,协助病人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3)必要时使用抗生素。

七、呼吸心跳骤停

1.原因:(1)心脏病病人,可由于插管给其带来痛苦、不适、呕吐甚至挣扎引起情绪紧张,心脏负荷加重,诱发心衰;(2)插管时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心跳呼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吸骤停或由于病人处于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状态。(3)强行洗胃可致缺氧加重引起心跳呼吸骤停。

2.症状:病人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呼吸停止。3.预防及处理:(1)对于昏迷和心脏病病人应慎重洗胃。(2)一旦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即拔除胃管,给予吸氧,并行心肺复苏术(CPR)。

八、其他并发症

1.咽喉、食管黏膜损伤、水肿:合理正确使用开口器,操作必须轻柔,严禁暴力插管。

2.低钾血症:选用生理盐水洗胃,洗胃后常规检查血清电解质,及时补充钾、钠。3.急性水中毒:选用粗胃管,对洗胃量大的病人常规使用脱水剂。洗胃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

4.胃穿孔:误服腐蚀性化学品者严禁洗胃。保持灌入与抽出量平衡,严格记录出入量。

5.顽固性呃逆:洗胃液温度适宜,以25-38℃为宜。一旦发生呃逆,轮流拇指按揉病人攒竹穴位。

6.此外还有中毒加剧、急性胰腺炎、咽喉、食管粘膜损伤、水肿等并发症。总之,洗胃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急救技术,只要我们在洗胃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及其意识,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就可以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出现。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洗胃,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防止病情加剧。第十二节

鼻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机械的吸入

1.原因:(1)鼻食管移位。(2)胃蠕动降低。(3)反流,昏迷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2.预防和处理:(1)重插、检查管端及胃残留。(2)小肠置管、服胃兴奋剂。(3)半坐位、床头升高30°(输中及输后)。

二、鼻、咽、食道损伤 1.原因:粗径硬管。

2.预防及处理:更换细孔径软管。

三、鼻、食管堵塞

1.原因:膳食太稠,输毕未冲洗,药品未研碎。

2.预防及处理:调匀、适当稀释,输毕以温开水冲洗,外加药品充分粉碎。

四、胃肠道的腹泻

1.原因:(1)血清白蛋白低;(2)高渗溶液;(3)输注速率太高;(4)胃排空太快。(5)抗生素应用。(6)膳食污染。

2.预防及处理:(1)先输白蛋白提高至>30g·L-1;(2)喂养稀释;(3)降低输注速率;(4)停用灭吐灵。(5)停用抗生素应用。(6)无菌配制膳食。

五、恶心、呕吐

1. 原因:(1)胃潴留。(2)输入速率太快。(3)膳食浓度或体积过多、过浓。(4)膳食过冷。

2.预防及处理:(1)应用灭吐灵、暂停喂食。(2)输入速率减慢。(3)膳食加温至室温(20℃)。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六、便秘

1.原因:(1)水份摄入不足。(2)活动减少。(3)纤维素不足。.预防及处理:(1)鼓励饮水或新鲜果蔬。(2)允许时增加活动。(3)补加膳食纤维素。

第十三节 灌肠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肠道损伤

1.原因:(1)灌肠液的温度、浓度过高。(2)流速快。(3)压力大。(4)操作时动作粗暴。

2.预防及处理:(1)操作前要了解灌肠液的温度、浓度,以确保温度适宜,浓度正确。(2)压力适合,如为伤寒病人灌肠,溶液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3)流速缓慢,病人能接受为宜。(4)灌肠前肛管一定要充分润滑,并动作轻柔。

二、腹痛

1. 原因:(1)灌肠液的温度过低。(2)灌肠药液有误。(3)对病人病情不了解,而致操作失误。

2.预防及处理:(1)灌肠液的温度不宜太低。(2)严格执行三查七对。(3)灌肠前要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反映,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脉速、心慌、气急等,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第十四节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气管插管并发症

(一)导管易位

1.原因:插管过深或固定不佳,使导管进入右支气管。因右主支气管与气管所成角度较小,可造成左侧肺不张及同侧气胸。

2.预防及处理:插管后应立即听诊双肺呼吸音,如一侧肺呼吸音减弱并叩诊浊音提示肺不张,呼吸音减低伴叩诊呈鼓音提示气胸。发现气胸应立刻处理,同时摄X光片确认导管位置。

(二)气道损伤

1.原因:(1)困难插管和急诊插管容易损伤声门和声带,长期气管插管可以导致声带功能异常,气道松弛。(2)气囊充气过多、压力太高,压迫气管,气管粘膜缺血坏死,形成溃疡,可造成出血。

2.预防及处理:(1)注意插管时动作轻柔,准确,置管时间尽可能缩短可减少类似并发症的发生。(2)应使用低压高容量气囊,避免充气压力过高,有条件监测气囊压力,低于25cmH2O能减低这类并发症。

(三)人工气道梗阻

1.常见原因: 导管扭曲、气囊疝出而嵌顿导管远端开口、痰栓或异物阻塞管道、管道坍陷、管道远端开口嵌顿于隆突、气管侧壁或支气管。

2.预防及处理:(1)采取措施防止气道梗阻;(2)密切的观察气道的情况、及有效的人工气道护理,对气道梗阻起着防患于未然的作用。(3)一旦发生气道梗阻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应采取以下措施:①调整人工气道位置;②气囊气体抽出;③试验性插入吸痰管。(4)如气道梗阻仍不缓解,则应立即拔除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然后重新建立人工气道。

(四)气道出血

1.常见原因:气道抽吸、气道腐蚀等。

2.预防及处理:一旦出现气道出血,应针对原因,及时处理。

二、气管切开的常见并发症

(一)早期并发症(指气管切开一般24h内出现的并发症)1.出血

(1)原因:①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更高。②出血部位可能来自切口、气管壁。③气管切开部位过低,如损伤无名动脉,则可引起致命性的大出血。(2)预防及处理:①切口的动脉性出血需打开切口,手术止血。②非动脉性出血可通过凡士林纱条等压迫止血,一般24h内可改善。2.气胸

(1)原因:胸腔顶部胸膜受损的表现,胸膜腔顶部胸膜位置较高者易出现,多见于儿童、肺气肿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等。

(2)预防及处理:动作轻柔、准确,一旦发生对症处理。3.空气栓塞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原因: 与气管切开时损伤胸膜静脉有关。由于胸膜静脉血管压力低于大气压,损伤时,空气可被吸入血管,导致空气栓塞。

(2)预防及处理: 患者采用平卧位实施气管切开,有助于防止空气栓塞。4.皮下气肿和纵膈气肿

(1)原因: ①颈部皮下气肿与气体进入颈部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有关。②由于颈部筋膜向纵膈延伸,气体也可进入纵膈,导致纵膈气肿。

(2)预防及处理: ①皮下气肿和纵膈气肿本身并不会危及生命,但有可能伴发张力性气胸,需密切观察。②对症处理。

(二)后期并发症(指气管切开24-48h后出现的并发症)1.切口感染

(1)原因:感染切口的细菌可能是肺部感染的来源。

(2)预防及处理: ①加强局部伤口护理。②准确、按时使用抗生素。2.气管切开后期出血

(1)原因:主要与感染组织腐蚀切口周围血管有关。

(2)预防及处理: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针对原因,及时处理。3.气道梗阻

(1)原因:气管切开套管被粘稠分泌物附着或形成痰痂、气囊偏心疝入管道远端、气管切开管远端开口顶住气管壁、肉芽增生等原因均可导致气道梗阻。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2)预防及处理:一旦发生,应立即拔除气管切开管,重新建立人工气道。4.吞咽困难

(1)原因:与气囊压迫食道或管道对软组织牵拉影响吞咽反射有关。(2)预防及处理:气囊放气后或拔除气管切开管后可缓解。

三、正压通气相关的并发症

(一)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气压伤

1.原因:(1)气道压力过高导致肺泡破裂。

2.症状:临床表现因程度不同表现为肺间质气肿、皮下气肿、纵膈气肿、心包积气、气胸等。

3.预防及处理:(1)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根据病因对症处理。(2)一旦发生张力性气胸,可危及患者生命,必须立即处理。(3)机械通气应避免高潮气量和高平台压,吸气末平台压不超过30-35cmH2O,以避免气压伤、容积伤,同时设定合适呼气末正压,以预防萎陷伤。

(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1.原因:(1)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内容物反流误吸是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原因。(2)一般认为高龄、高APACHE II评分、急慢性肺部疾病、Glasgow评分<9分、长时间机械通气、误吸、过度镇静、平卧位等均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2.预防及处理:(1)机械通气患者若没有体位改变的禁忌症,应予半卧位;(2)避免镇静时间过长和程度过深;(3)避免误吸;(4)尽早脱机,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三)氧中毒

1.原因:氧中毒即长时间的吸入高浓度氧导致的肺损伤。

2.预防及处理:因为FiO2越高,肺损伤越重。当患者病情严重必须吸高浓度氧时,应避免长时间吸入氧。

(四)呼吸机相关的呼吸肌功能不全

1.原因:在长时间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肌收缩能力下降。

2.预防及处理:(1)根据病人情况尽可能保留部分自主呼吸;(2)机械通气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肌松剂和糖皮质激素;(3)加强呼吸肌锻炼,以增加肌肉的强度和耐力;(4)加强营养支持以增强或改善呼吸肌功能。(5)加强心理疏导,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十五节 吸氧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氧中毒

1.原因:高浓度吸氧,吸氧时间过长,一般认为吸氧浓度>60%,持续24小时以上。

2.症状:胸骨下不适、疼痛、灼热感,继而出现呼吸增快、恶心、呕吐、烦躁、干咳。

3.预防及处理:(1)应控制吸氧的浓度和时间;(2)避免高浓度氧疗,经常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的治疗效果。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二、.肺不张

1.原因:吸入高浓度氧气后,肺泡内氮气被大量置换,一旦支气管有阻塞时,其所属肺泡内的氧气被肺循环血液迅速吸收,引起吸入性肺不张。

2.症状:烦躁,呼吸、心率增快,血压上升,继而出现呼吸困难、紫绀、昏迷。3.预防及处理: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多咳嗽和经常改变卧位、姿势,防止分泌物阻塞。

三、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1.原因:氧气是一种干燥气体,吸入后可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2.症状: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且有损纤毛运动。

3.预防及处理:氧气吸入前一定要先湿化再吸入,以此减轻刺激作用,并加强湿化和雾化吸入。

四、气道粘膜损伤

1.原因:(1)操作失误;(2)吸入干冷的氧气。

2.预防及处理:(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病人连接;(2)吸氧时应通过湿化瓶和必要的加温装置。

第十六节 心肺复苏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贻误时机

1.原因:(1)判断时间过长;(2)操作不熟练,没有执行操作规程。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2.预防与处理:(1)熟练掌握心肺复苏(CPR)术,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2)一旦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应当机立断,立刻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二、呕吐

1.原因:(1)进食不久,过饱;(2)胃内容物反流。

2.预防及处理: 呕吐是CPR最常发生的并发症.如果患者开始呕吐,可以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立即清除呕吐物。

三、胃胀气、误吸和肝破裂

1.原因:(1)头后仰和正压通气,操作本身不会引起严重并发症,但若气道不畅,或吹气力量过大;(2)胃内容物反流;(3)按压位置过低。

2.预防及处理:(1)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2)保持气道通畅;(3)按压部位要正确,避免部位太低。

四、肋骨骨折、气胸、血气胸和肺挫伤

1.原因:(1)按压方法不正确;(2)骨质疏松者;

处理技术措施 篇6

摘 要 山区农村地区交通不便,给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不便,在农村山区建设公路,符合广大山区的群众的现实利益。但是在山区公路设计中,路线的平面位置和纵断面高程受限很多,使得路线不得不进行绕行,这对于设计人员的线路选择及防护排水工作都提出了较好的要求。基于此,结合山区农村公路设计实践,就农村公路勘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促进山区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 山区农村;公路勘察;公路建设;公路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2.3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2-099-02

公路建设对于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修建公路是山区农村多年的愿望。公路对于山区地区的农民来说既是致富路,也是脱贫路,因此修建好山区农村公路意义重大。而山区本身特殊的地理环境,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路设计的难度,给公路设计造成很大的影响[1]。同时,山区地区又是重要的植被覆盖区。因此,在山区公路勘察设计过程中,应该在最大限度地保障勘察设计结果的基础上,避免对于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本文主要结合实践,就目前山区农村公路勘察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对策,以期促进山区地区公路勘察设计工作的开展[2]。

1 选线问题

山区公路的建设难度很大,且费用比较高,在建成之后,山区公路本身的营运管理也养护工作也都比较复杂。而在勘察设计阶段,线路的选择要适应山区农村的地形变化,避免对山体进行剧烈的切割,这样不仅危险,还可能会造成比较大的环境破坏。另外,应该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病害,有效降低运输和养护的管理成本,保障投产会后的运输能够得到正常的发挥[3]。但是实际在公路的选线中经过会出现各种问题,以下就公路选线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1.1 过于强调路线线型,忽略占用民房良田的情况

虽然在选线的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线路施工成本,尽力选择一些比较短、平的设计方案,但在实际上,这种做法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一定的拆迁费用。同时,还可能因为拆迁与征地的工作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造成更大的损失。而且还可能因为在拆迁中和当地村民的利益发生冲突,引起不必要的民事纠纷,这种做法的后果可能会引发村民对于正常施工的干扰,不利于安全和团结。所以在开展公路选线的时候,应当尽力绕开村庄和城镇等人员密集区域,通过适当增加连接线的方式使得山区农村公路能够和附近的高速功能链接,更好地促进本地的经济的健康发展[4]。

1.2 设计的过程标准要求过高

一些山区农村公路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盲目的追求高标准,在设计的时候避免了高填深挖作业的出现,这容易造成整个标段的填挖不平,增加弃土场或者是增设取土场,这反而会增加对于山区农村施工中的环境破坏。另外,一旦增设弃土场,还需要为这些增设便道,这又会增加土地的占用,这不仅仅对于山地的自然环境造成比较大的破坏,还可能因为距离加大而增加不少的建设成本[5]。所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优先考虑填挖平衡的设计方案,并且从环境绿化、水土保持方面进行相应的绿化和防护设计,达到对环境保护的目的。

1.3 设计中应该对线路沿线开展必要的巡查

在山区农村公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沿线特殊的建筑物,如爆破品的生产厂家、变电站以及主干网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对其安全进行论证,确保公路的设计建设能够在安全的范围之内,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安全范围进行论证的同时,还要认真考虑公路的运营安全论证。如果能够在调查阶段工作做的足够详细,使线路能够在安全的范围之内,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后续各项繁琐手续的变更,最大限度地节约公路的投资成本。

2 横断面和纵断面的设计问题

2.1 横断面的设计问题

山区公路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如横断面大多是半填半挖的形式,公路两侧,由于山区自然坡度比较大,所以填方工作很难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在适当的位置进行浆砌护坡,保障路基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沿河低线位对于路基造成的冲刷,使路基低于冲刷的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而对于公路内侧的瓦房路基内边坡应该适当的放大,并采用排水沟和碎落石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这主要是为了防御山洪,减少洪水将石块冲刷到路面的几率,避免造成更大的次生灾害。路基的宽度对于工程的整体造价有着比较大的影响,由于山区农村道路大多是四级公路。所以,在对路径宽度确定的时候,应该尽力的依据交通的流量来选择适合的宽度。在地形不允许的时候,应该尽力选择单车道加错车道的方式来进行设计,通过还要做好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

2.2 纵断面的设计问题

在对山区农村公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纵断面的设计应该在保证供水位的情况下尽可能走低线位,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较少路基的高度,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纵坡度过大,则会影响到行车安全和公路的本身的通行能力,纵坡度太小,则展线的距离会增至,加大工程造价。因此,在选择纵坡设计的时候,应当从建设与营运费用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前提之下,按照现行的技术标准,对于特殊的路段进行科学设计,值得注意的是要保证平纵线型之间的优化组合,确保行车安全。

3 设计图变更问题

山区农村公路的勘察和设计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如道路的排水设计、竖向设计以及管线设计等,需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和详细的分析,但目前,我国专业的山区农村勘察设计技术人员还比较缺乏,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类问题。一些设计团队在进行山区农村公路的设计时,忽略了内业设计必须要建立在外业测量的基础之上的原则,没有将外业的勘察设计人员和内业的设计人员分组作业。另外,设计图纸不合格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在实践中,当施工设计和初步的设计出现比较大的变动的时候,应当对初步的设计进行修正,而对于那些变动比较大的设计,应当在上级部门批准之后才能够进行实施。

4 结语

目前,在山区农村公路建设中,如何利用仅有的资金和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在满足山区公路设计发展要求的同时,设计修建好标准化的公路,促进山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要求,需要广大勘察设计者的不断努力。做好相关数据的采集和评估工作,会使今后的山区农村公路建设变得更加的完美,改变当地原有的落后面貌,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虞同文,刘伟杰,蒋应红.创新驱动发展,变革引领转型——访“刘伟杰道路与交通工程创新工作室”[J].交通与运输,2015(1).

[2]何敏燕,黄飞,陈四辉,等.农村公路建设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广东吴川农村道路建设管理为例[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2).

[3]毛学舜,张招金,徐晗,等.地质选线在杭新景高速公路衢州段的应用实践[J].公路交通技术, 2015(1).

[4]李洪,谭练武.CJJ 169——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浅析[J].公路交通技术, 2015(1).

[5]刘馗.国际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特点和体会—以斯里兰卡北部高速公路项目为例[J].公路交通技术, 2015(1).

处理技术措施 篇7

1 污水的分类与处理

按污水产生的环境, 污水可分为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医疗污水等等, 例如, 生产污水就是指人类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也有按其来源将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医疗污水等统称为生产污水, 其余为生活污水;根据其性质, 人们又将污水分为自然污染水体和人为污染水体;根据污水的污染杂质, 还可以按照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来分, 总之, 污水的分类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

当前, 污水的处理主要分三级, 一级处理较为粗糙, 不能达到排放标准, 只是大概的对污水中的悬浮态或固态物质进行过滤;二级处理已达到排放标准, 主要是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三级处理又为深度处理, 是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进行处理, 以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在污水处理中, 当前技术已能直接达到二三级标准, 只是处理费用较高, 因此, 被广泛认可的还是逐级的对污水进行处理。

污水处理的方法可结合其特点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 这三种是常用类型, 生态处理系统法是近几年刚时兴的, 其技术还不太成熟。物理处理法就是在不改变污水中各物质化学性质的情况下, 利用过滤、吸附等手段分离污水中的污染物, 常用的有筛网、砂滤、重力分离、活性炭吸附等技术;化学处理法利用化学反应原理, 对污水中的离子进行置换, 使其发生沉淀后, 再对其进行分离处理, 常用的有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等;生物处理法是利用生物进行脱氮除磷法处理, 依据生物的新陈代谢原理, 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其最大的特点是效果好、费用低, 被广泛应用, 但其占地面积太大, 且污水处理周期太长的缺点还有待解决;生态处理系统法是未来污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这种污水处理方法实现了污水处理和水资源回收利用双重功效, 且主要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原始能源, 符合污水处理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追求。

2 污水处理绿色技术的应用分析

2.1 污水处理绿色技术概述

污水处理绿色技术广义上讲就是对环境无害的污水处理技术, 狭义的将就是不使用化学药剂处理污水, 总之, 就是避免在污水处理中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且要耗能低、消耗小。当前的污水处理技术水平要达到绝对的没有二次污染较勉强, 只能是尽可能降低污水处理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所造成的污染性极小。

2.2 污水处理的绿色技术

污水处理的绿色技术发起于十九世纪末, 现在已较为广泛的应用到城市污水处理、工业污水处理处理等方面, 其技术工艺涉及面相当广泛, 当前较常见的有高级氧化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可持续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等。

高级氧化技术是以光为催化剂, 致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这种氧化还原反应具有选择性, 可有效清除水中的污染物, 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 其无毒、无害、无污染。其应用的确定是污水的透光度太差, 光催化氧化反应有时效果不佳。此外, 电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与其原理基本相似, 只是促使其发生氧化还原的条件有所不同, 例如, 电催化氧化法是利用电解产生的OH-, 使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氧化为CO2和H2O (二氧化碳和水) , 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相对于以光为催化促使污染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这种方法速度较快、效果更好。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一种膜处理技术, 可深度净化污水, 缺点是这种处理技术的运行费用太高, 膜还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且能耗较高, 因此, 这种技术并未得到全面的推广, 主要在缺水国家或地区推广应用。可持续生物除磷脱氮技术是一种可持续进行污水处理的技术, 通过生物氧化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 较常见的有污水稳定塘处理系统、水产养殖生态堂塘污水处理系统、水生植物好氧塘处理系统等, 这一技术成本低、生态环保, 在欧美国家发展迅速, 我国还处于试探、研究阶段。此外, 还有超声波降解技术、污水联合处理技术等, 在处理污水方面都有较广泛的应用。我国许多企业也试验了污水处理的绿色技术。例如我们光大水务早在2007年就实施脱氮除磷工艺改造工程, 当前采用的A/A/O+深度处理+紫外线消毒处理工艺, 实现了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一级A标准, 为节能减排和水环境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2.3 油墨污水处理的措施分析

油墨污水是一种常见的污染水体, 其处理难度较大, 例如, 利用高级氧化技术处理这种污水, 油墨的浓度对光的透射有很强的阻挡功能, 会影响处理的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常见的这类污水处理措施有生物处理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超声波降解技术等, 生物处理技术实际就是UASB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 处理技术, 废水由反应器底部进入反应器, 水流形成搅拌作用, 沼气、废水、污泥被分离, 进入反应区进行处理。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利用膜表面微孔结构, 对污水中的物质进行选择性分离, 只截留大分子物质, 溶剂和小分子溶质可以通过, 然后在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浓缩或净化。超声波降解技术先要制造污水处理环境, 在最佳条件下投放双氧水, 再以一定频率的超声波对污水进行净化, 可有效降低污水的毒性, 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 与其他技术配合使用可很好的提高污水处理效果、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3 对绿色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应用的思考和展望

3.1 对绿色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应用的思考

当前污水处理厂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耗能较高、系统的氧转效率低、系统的运行效果不稳定等。对于这些问题, 一方面, 要从绿色处理技术的优化入手, 提高氧转效率, 降低污水处理费用, 实现污水处理的低耗能、高效率, 在相同成本投入下实现污水处理的更高效益。另一方面, 应注重污水处理系统的维护和保养, 制定科学的、有效的系统维护、保养流程, 促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 确保污水处理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此外, 在实际工作中, 第一, 要重视实践工作与理论知识的差异与联系, 客观的、科学的将两者结合起来, 促进绿色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一方面, 注重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以实践工作验证理论、优化理论, 另一方面, 以理论为指导更科学的进行实践, 确保实践的科学性、有效性, 促进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第二, 要从思想上高度的重视污水处理工作, 全面的认知污水处理工作的重要性, 将其与地球美化事业, 环境保护工程紧密的联系起来, 深化污水处理工作的内涵, 提高本职工作的社会地位和光荣性, 激发自身的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第三, 充分的学习、理解绿色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 结合污水处理发展的趋势树立爱岗、敬业、专研、创新的意识, 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促进我国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

3.2 对绿色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应用的展望

对污染的控制和处理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 污水处理又是控制环境污染的关键环节,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污水处理厂在我国逐渐兴起, 当时的主要技术是厌氧处理, 污水净化后主要应用于土地灌溉。九十年代后期, 我国逐渐开放, 工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此时, 一方面面临着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恶化, 另一方面面临着污水处理技术、能力与国际接轨, 总而言之就是污水处理难度加大, 污水处理要求提高, 在此形式下, 我国决定了“生物处理”的污水处理基本路线, 逐渐的实现我国污水处理与世界技术的并轨。进入本世界, 我国污水处理难度不断加剧, 污水厂关于污水处理技术也也在不断的研究改进, 然而, 不断发展的污水处理技术仍无法全面的满足污水处理要求, 污水处理能力的持续增长并不能完全解决水污染带来的一些列问题。面对实际情况, 一方面, 我们要基于国际经验, 不断的改进、完善污水处理技术, 提高污水的净化效果。另一方面, 加速了对污泥的处理与利用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以深化污水处理的成效, 拓展污水处理的利用范围。总之, 随着污水处理生物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绿色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是污水处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科技的不断进步中, 废水处理效果会不断的提高, 污水厂对污水的处理能力会不断加强, 污水处理后的利用价值会不断提高, 绿色科技最终会还我们一个美丽的地球。

4 结语

当前, 在污水处理中二次污染问题一直是困扰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难题, 当前的绿色技术虽不能完全杜绝污水及污水处理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污染, 但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是当今污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牛住元.论污水处理低碳节能的方向与前景[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3 (02) .

[2]刘超翔, 高春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 2011 (03) .

[3]杜林.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运营问题及对策探讨[J].江西科学, 2014 (12) .

管道污水处理技术措施探讨 篇8

1 一级处理方法

一级处理方法是对污水的第一步处理, 能处理到污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物, 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其一是重力分离法, 其原理是应用了污水密度或污染物与水密度不同的的原理而达到污水处理的效果, 沉淀或是上浮能使对水资源造成污染的污染物与水分离出来, 利用密度不同经过多次分离保证水的质量。其二是过滤法, 通过介质达到对污染物的过滤目的能有效控制污水处理问题, 一些过滤设备包括常用的过滤设备有格栅、栅网、微滤机、砂滤机、真空滤机、压滤机等。其三是气浮法气是指空气, 气浮或是浮选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在污水中通入空气, 导致的结构会是微小的气泡会带着有污染水源的油脂等杂物上升, 上升至水面后, 污水会从这种污染物中游离出来, 由因是污染物中的杂质接近了微小颗粒。其四是离心处理法, 利用了离心力的原理而使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的方法, 污染物在高速的选转之下, 由于受到了离心力的影响, 会被分离出来。

2 二级处理方法

二级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 一般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其一是沉淀法, 即添加化学物质, 使其中的污染物与田佳佳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其二是混凝剂法, 向污水中添加混凝剂, 去除水中的分散颗粒和胶体和一些可溶的无机物等;其三是氧化还原法, 利用氧化还原性能是其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3 三级处理方法

三级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其他的污染物质, 利用萃取、吸附等方法处理、回收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在进行物理化学法处理之前要先经过预处理, 除去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悬浮物, 调整废水的PH值, 有利于提高回收效率。目前常用的物理化学法有以下几种:萃取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反渗透、超过滤法。常采用的萃取设备有离心萃取机和脉冲筛板塔;吸附法常采用的设备有固定床、移动床和流动床;离子交换法能够有效的除去污水中的杂质;电渗析法能够起到浓缩、分离的目的;反渗透法广泛利用与海水淡化以及重金属废水的处理。

4 深度处理方法

深度处理是溶解污水中的胶体或污染物, 使其转化成为无害物质, 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分别是指在有氧条件下和无氧条件下来分解水中有机物。有氧生物处理法中最为被广泛采用的是活性污泥处理法, 这种处理方法是在曝气池的污水中鼓入空气, 通过活性污泥的形成而达到吸附有氧物的目的, 这种混合液在经过沉淀分离后可以将清水排出, 去除废水的有机物, 常用的有普通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式表面曝气法、吸附再生法等。而生物膜法是活氧生物处理法中有一个重要的方法, 生物膜就好像活性污泥一样起到了净化的作用, 利用固态的填料, 让那些衰老的生物逐渐沉淀下来, 达到处理污水的目的;而在无氧的条件下, 就需要利用无氧生物来达到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目的, 这种处理技术有着较久的发展历史, 但相比与好氧生物处理方法, 其难度是对浓度的污水处理难度较大, 可以说他是一种主要的污水处理方法之一, 对于处理高浓度和中等浓度的污水处理具有积极意义。

5 污泥的处理和利用

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必然产物, 成分非常复杂, 会含有很多有毒的物质, 也含有可利用的物质, 要对污泥进行有效的处理, 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因此在污泥排入环境之前必须进行有效的处理, 有利用价值的物质要充分利用起来, 没有价值的及时处理, 对污泥的处理必须要重视起来。

5.1 污泥的脱水和自然干化

污泥在进行第二次沉淀之后, 含水量能到到99%, 由于污泥的体积过大, 在运输方面很困难, 因此对污泥进行脱水和干化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经过二次沉淀之后的屋顶要现在浓缩池中进行沉降, 把水和泥分离开来, 要静止一天左右, 能过把污泥的含水量降到97%, 体积也会缩小为原体积的30%。

污泥的自然干化是通过蒸发和渗透来脱水的, 通常能把污泥的含水量降到75%, 体积能缩小很多倍。污泥的机械脱水是通过一种过滤介质两面的压力差作为推动力, 把污泥中的水分强制的排出, 从而完成脱水。目前经常使用的脱水机有振动过滤脱水和离心脱水机等, 通常采用机械法进行脱水, 含水量能够有效的降低到70%。

5.2 污泥的消化

(1) 污泥的厌氧消化。把污泥放在密封的消化池中, 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 能使有机物的分解稳定, 这种分解的过程也就是常说的发酵, 发酵最终的产物是沼气, 所以又把消化池成为沼气池;沼气池的温度达到34度时, 每一立方米的污泥能产生15立方米的沼气, 含有50%的甲烷;

(2) 污泥好氧消化。通过好氧和兼氧菌, 在污泥处理系统中曝气供氧, 微生物分解生物能够有效的降解的有机物和细胞原生质, 并能从中获取能量。最近几年人们发现污泥厌氧消化工艺较为复杂, 处理构筑物要求密闭、容积大, 因此认为污泥厌氧消化法在大型污水处理厂的使用最为合适;污泥好氧消化设备适用于小型的污水处理厂;另外污泥还会受到工业废水的影响, 所以当厌氧消化困难时要采用好氧消化法。

(2) 污泥的最终处理。污泥中如果含有有机物, 在脱水处理之后可以用于农田的施肥。经过脱水的污泥, 如要在降低含水量, 可以干燥处理或加以焚烧, 干燥处理之后污泥的含水量能达到20%, 方便运输。当污泥中有有毒物质时, 哟啊把污泥烧成灰烬, 可以作为筑路的材料。

6 结语

综上所述, 对于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需要经过管道金额如到污水处理厂, 经过处理厂处理合格之后排放, 这一过程既能保证污水不污染环境, 也能保证污水中污泥的再利用, 调整资源结构, 从这一角度上考虑, 管道污水处理技术措施包括了污水的处理和污泥的处理两方面, 这一技术的应用也能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聂秋月, 彭元富, 顾熠澐, 黄琳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与管理措施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2, 04:38-40.

[2]王永磊, 李军.我国分散式中小型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J].水工业市场, 2012, 03:34-39.

[3]缪志青.探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J].环境与生活, 2014, 06:78+80.

浅谈玉米种子加工处理技术措施 篇9

1 种子的精选和晒种

1.1 种子的精选

玉米购种后, 先对种子进行一次挑选。对种子里面的小粒、秕粒、破粒、坏粒、虫粒一次性剔除, 使种子大小整齐一致, 饱满、健壮。经过挑选的种子播种后表现出苗率高, 出苗快, 苗匀、苗齐、苗壮, 使田间后期群体均匀一致, 无断垄和大小苗现象, 是保证稳产、高产的基础。

1.2 种子的晾晒

晾晒能够对未成熟种子促进后熟, 提高发芽力, 出苗快、齐、匀、壮。阳光中有紫外线, 能够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 防止种子传播病害的发生。选择天气晴好的日子, 平铺晾晒, 摊薄一点, 翻动次数多一些。

2 种子处理

2.1 浸种

2.1.1 矮壮素浸种:

取200 g 50%的矮壮素加水20 kg配制溶液, 在播前浸种6 h, 以药液淹没种子为宜, 捞出阴凉处晾干后即可播种。矮壮素浸种可以起到苗期蹲苗作用, 能够使种子出苗后根系发达, 植株矮壮, 穗位低, 穗大粒饱, 高抗倒伏。同时, 由于株高降低, 利于透风透光, 每亩可以增加种植1 000~1 500株, 可以达到稳产增产的目的。

2.1.2 磷酸二氢钾浸种:

磷酸二氢钾中磷、钾养分含量比较高, 浸种可以增强茎秆的韧性和抗折能力, 促进光合产物的合成, 提高产量。同时增加叶面细胞的密度和细胞壁的强度, 增强抗病虫能力。用0.15%~0.20%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浸种12 h, 晾干后播种。

2.1.3 ABT生根粉浸种:

ABT生根粉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植物生长促进剂。玉米播种前用ABT4号生根粉5~15 mg/L溶液浸种5~8 h, 可使种子扎根快, 根系深, 出苗早, 长势旺, 穗行数增加, 千粒重提高。

2.2 拌种

2.2.1 生物钾肥拌种:

生物钾肥是利用硅酸盐细菌发酵而成的一种生物肥料, 具有转化土壤中钾、磷及铁、镁、硅等元素的功效。一般每亩用生物钾肥500 g兑水250 mL配制成药液, 与玉米种子拌匀, 稍加阴干后播种。生物钾肥拌种能明显增强抗旱、抗倒伏能力, 减轻病害的发生和防止早衰, 促使穗大粒多;可以增强茎秆的韧性和抗折能力, 促进光合产物的合成, 提高产量;增加叶面细胞的密度和细胞壁的强度, 增强抗病虫能力。

2.2.2 吸水剂拌种:

吸水剂一般为高吸水树脂, 用其拌种可以大幅度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减少水分蒸发, 在旱地或墒情不足时能提高出苗率。使用方法是, 先将种子浸湿, 再拌上相当于种子量1%~2%的吸水剂, 使之均匀粘附后晾干备播。

2.2.3 抗旱剂浸种:

抗旱剂的主要成分是腐殖酸钠等, 浸种后种子萌发快, 根系发达, 抗旱力强, 增产10%以上。一般用0.05%~0.10%的溶液浸种24 h, 阴干后即可播种。在墒情不发好的情况下, 经过处理的玉米种子播种后最好浇水。

2.2.4 药剂包衣处理:

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00~600 g拌100 kg种子, 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0.7%拌种, 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2.3 种子包衣

常用种衣剂有下述两种:

2.3.1 17%种衣剂13号:

含呋喃丹12%, 多菌灵3%, 三唑酮2%, 微肥3%。用于大田玉米或玉米制种, 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 对玉米黑穗病有特效, 并兼治玉米茎腐病及缺素症。药种比一般为1:40。

2.3.2 15%种衣剂19号:

含呋喃丹10%, 福美双5%, 少量微肥、激素。防治作用同种衣剂13号, 处理玉米种子药种比一般为1:30。

3 注意事项

3.1 种衣剂包衣后禁止浸种催芽播种

玉米种衣剂溶于水后, 包衣后浸种不但种衣剂失效, 还会抑制种子发芽。

3.2 种子处理后禁止发芽试验

玉米种子处理后做发芽试验可能发生种子中毒而不出芽, 失去试验价值, 可在玉米种子处理前进行发芽试验。

3.3 禁止在低洼易涝地和盐碱地使用包衣玉米种子

包衣玉米种子在高湿的土壤条件下极易发生酸败腐烂;在盐碱地, 种衣剂遇碱会失效。通常在pH值大于8的田地不宜使用包衣玉米种子。

3.4 做好安全防护

特殊路基施工技术及处理措施 篇10

新疆南疆地区的地质、气候特点主要是春、夏季节风多且风沙大, 对土方填方路基的侵蚀较严重。地下水位高, 多为0.3~1.5m, 有些地方常年都有地表水, 耕地灌水时节, 如春灌冬灌, 可使地下水位更高。冬季寒冷, 冰冻厚度为0.8m。地下水中含有Cl-、SO42-等, 易产生盐涨。春季解冻时易发生冻融翻浆, 使路基路面疲软, 像弹簧一样。

一、土方路基施工技术

施工前先取原材料送样试验。确定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施工时先将原路面上的杂物清理干净, 清废厚度在30cm左右。除去树根、杂草等, 再将基底压实。符合设计要求后, 才能填筑路基。

根据施工图设计的横断面宽度、填方高度及边坡坡度, 放出路中线和边线。注意留出机械碾压作业宽度, 打好定位桩, 撒好填筑边线。土方填筑由自卸汽车堆料, 要按照事先试验确定的虚铺厚度, 计算每个断面需要量, 确定卸车车数和距离。虚铺厚度每层不超过30cm, 分层摊铺, 分层碾压。

由于风积沙填筑和碾压需要较多的水量, 最好的方法是一边卸土, 一边用推土机或装载机粗平, 一边浇水。或在要刮平碾压的头天晚上将沙土浇水湿透。待达到最佳含水量, 最好是大于2%时, 用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水准仪测量高程, 每20m一个断面, 每断面三个点作为找平依据。如此反复, 用平地机整平, 压路机碾压, 直到宽度、中线高程、纵坡、横坡、平整度、压实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碾压时最好采用18T以上的单钢轮振动压路机。直线段由路边向路中碾压, 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 碾压时两轮重叠三分之一, 边缘处先碾压2或3遍。全幅路面碾压6~8遍。第一遍和最后一遍为静碾, 其余为振动碾。除结构物上可采用横向碾压外, 其余均应纵向碾压。

遇到在老路基上扩建时, 为保证路基质量, 新老路基结合处应做成台阶状, 台阶宽度宜大于1.0m, 高度小于0.5m, 且台阶做成2%向内的坡度, 使新老路基良好结合, 不会产生断层。

二、特殊路基处理措施

1. 保持土方填方路基的透水性。

为了保证土方填方路基的透水性, 设计要求土质一般为沙土, 不含有机质、腐殖质, 含泥量≤5%。在新疆多风, 风大、植被少、降水少、干燥的气候条件下, 土方路基的边坡土很容易被大风卷走, 形成空洞, 使路基塌陷、损坏, 进而使路面基层、面层损坏。要解决这个问题, 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填筑路基边坡时, 允许在风积沙中含有一定量的土。使其既保持路基良好的透水性, 又可使土颗粒之间有一定的黏结性, 形成板块;二是填方路基边坡土质可以含有一定的种植土, 这利于沙漠、盐碱地区的植被生长;三是在土方路基边坡使用一定厚度的砂砾石覆盖;四是在处于风口的地段, 采用块 (片) 石砌筑护坡。这样就可以使路基边坡能抵御风沙的侵蚀。

2. 防止冬、春季冻融对路基的破坏。

由于地质条件的特性, 加上由于公路在大片的耕地中穿行, 老路基基本上铺设在灌渠边或排碱渠边, 所以冬、春季冻融对路基的破坏较严重。主要原因是在满足投资限额的情况下, 设计人员将公路的设计标准降至最低, 在常年灌溉的耕地上, 基底不作处理, 而路基填高仅50~80cm。

为达到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的使用寿命, 路基必须经特殊处理。一是对地下水位过高引起的翻浆, 可以采用在一定高度的路基上铺设防渗膜, 以阻止地下水的作用或阻止毛细水的上升。二是换透水性良好的风积沙或砂砾石, 换填厚度要根据地下水位和黏土层厚度以及冰冻厚度确定。

3. 正确处理软土地基。

遇到软土、泥沼时, 应采用浅层处治以增加地表强度, 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根据软土、泥沼厚度以及路堤填筑高度, 常用的方法有2种:第一种方法是换填透水性良好的风积沙或砂砾石。风积沙要求用洁净的粗沙, 含泥量不大于5%;砂砾石要求最大粒径不大于5cm, 强度不低于4级。根据摊铺厚度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第二种方法是抛石挤淤。片石采用不易风化的石料, 大小一般在30cm以上。抛投应沿路中线向前抛填, 再渐次向两侧扩展。片石高出软土面时。用较小石块填塞缝隙并垫平, 用压路机碾压紧密。

在常年有积水或池塘 (鱼塘) 地段施工, 要视地形情况将水排除, 挖除表层淤泥, 用水稳性好的透水材料回填到常水位线以上50cm。但有时会遇到水面很大、很深, 不易排水的情况。施工时要视具体情况采取处理方法, 如果路基填筑很高, 则可以带水作业, 选择水稳性好的透水材料如风积沙、天然砂砾石等从一头向前堆积, 用装载机或推土机向前推挤, 待填出水面以上50cm时, 再分层填筑, 分层碾压。例如施工的另一工程在K10+950~K12+050段, 有大面积池塘, 水深达到20m左右, 而设计路基填筑高度距塘底5~6m, 于是就采取带水作业的方法。该工程竣工使用2年来, 经历两个冬、春季冻融, 路基没有发生变形、塌陷等现象。

三、结论与建议

处理技术措施 篇11

关键词:110kV变电运行;技术处理;防控措施

引言

110kV变电站由于其灵活的运行方式和供电的可靠性强,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供电对象多为工行企业或区域附近的小区,目前的110kV变电站多采用双电源进线,即变电站两条电源西安路同时处于工作运行状态。作为电网安全中的重点环节,其质量对于整个电网安全和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在电力系统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事故,对安全变电站运行构成了威胁,其管理和防控余姚大量人力物理,而且危及到人员的人生安全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防范。通过对发生事故的原因和当前事故处理的方法策略总结,对相关检修以及决策人员起到了很大的借鉴意义。

1、110kV变电运行事故原因分析

1.1 电气设备出现故障

电气设备的绝缘老化是导致电气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影响电气设备老化的原因包括空气湿度温度,以及电磁场环境等。在同云的过程中,不断变换的运行环境,还有可能导致电气设备绝缘部分的加速老化。

1.2 恶劣的天气环境气候

当遇到例如雷击、暴雨、大雾、冰雹,大风、地震等恶劣天气条件和自然灾害时,会引起变电站运行状态的极大变化,对变电站当前安全运行产生极大地冲击,从而产生不可预测的电压电流突变,从而发生较大的生产事故。

1.3 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变电站从业人员中,老龄化趋势严重,专业素质难以提高,不少缺乏现代化监测、维修、管理能力。在当前对变电站技术人员提出跟高要求,传统被动式从业人员难以适应新型变电站智能化系统运行下的管理和维护,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不经生产效率低下,而且容易使检修不到位,而引起不必要发生的事故。

1.4管理结构固化和监管不到位

由于管理体制的固化,是很多管理监督上的漏洞表现在运行事故上。很多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在不完善和未落实到位的安全管理工作。管理方式和体制的创新才能根本解决安全事故防控的问题。

2、100kV变电事故处理方法和原则

2.1事故处理原则

(1)以最快的速度将故障切除,疏散危险区域内的人员,避免故障进一步对人员和财产造成伤害。

(2)密切关注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对异常状态做出详细记录,并向上级及时通报当前状况。

(3)当需要检修人员对电力设备进一步检修时,变电运行人员不可把继电保护屏复位,以利于专业人员的分析。

(4)对于对人员构成危险的设备进行停运,对没有发生故障的设备继续维持运行,且要保证重要用户以及站用电的正常运行

(5)对事故处理,应当结合当前设备运行方式,保护动作的情况和性质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制定最优的解决方案。

(6)按照制定的解决方案,尽可能快的修复解列区域的故障,并要保证竟可能快的恢复断点区域的供电正常。

2.2事故方法和流程

(1)对出现故障的区域的相关设备采集的故障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分析故障数据,并同时上报调度部门。

(2)详细的检查断路器、自动重合闸、保护及其他自动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记录事故现象,对故障判断范围内的特征分析,并对事故原因做出初步的判断,对判断的结论同时上报调度部门

(3)对于受到损坏的电气设备的区域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以保护检修维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正常作业。

2.3故障处理的注意事项

(1)出现事故时,第一时间要把详细的故障信息向上级部门汇报,确保汇报的信息中跳闸情况、继保装置和自动装置的动作情况的正确。

(2)确保对隔离地区的的安全保障措施做到位,并同时做好监护工作,防止出现安全隐患。

(3)对变电事故的判断要做出正确的判断,避免由于业务素质的问题而造成的误操作,以及误判断而减发生额外的损失。

3、100kV变电事故防控措施

3.1加强变电运行人员的专业素质

加强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基本操作训练的熟练程度。正确阅讀和理解各种技术规范、安全规范、设备特征、运行方式和继电保护方式的配置以及二次系统等内容。此外还应当提高运行人员的心理素质以及应对事故的应变能力。定期开展实战演习,包括默写系统图,填写操作票、二次图识别,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

3.2严格执行规范化的操作

(1)严格执行操作票、工作票制度,并加强操作制度的标准化和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不断提高运行人员的规范操作意识。对防误操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对操作任务和操作项目进行全面的排查。

(2)在复杂操作情况下,应当多人监护,防止操作中的依赖心理,保证监护人监管到位,必须禁止监护人代替操作人执行操作,操作任何监护人必须依次进入操作地点,防止操作人得到监护人的知道,消除其依赖心理,提升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以提高其科学性和严肃性。多对规范化操作集训,加强检查,对最可能出现危险点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预测;使得误操作的可能降到最低程度。

3.3增强防误闭锁装置的使用和管理

(1)管好用好电气“五防”装置,防止误操作。对于无故解锁,要按照制定好的的“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管理规定”严格的执行,并定期对装置解锁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这个方法,既能够防止运行人员误解锁,同时也提高了防误装置的完好性。

(2)大力提高对防误装置的可靠性和适用性研究的投入。必须先对运行人员进行相应培训,再将防误装置投运到系统中。让运行人员能够能较好的掌握其运行维护以及使用方法。对新接入的设备及时增加防误装置,使变电站和防误装置同时投入运行。加大验收时的力度确保装置完好。

3.4增强电气设备的安全监管

(1)在电气设备建设期,就要加强管理,将电气设备选型工作做好,保证所选用的电气设备选型工作做好。保证所选的电气设备的性能。功能的齐全和实用性。验收工作做到严格把关,配套的监督检查也要跟进,避免由于施工质量的问题所导致的接线错误,接触不良所引起的事故。

(2)对巡视、维护和检查的过程一定要大力重视。对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应当及时和恰当的解决好。充分利用电气设备所表露出的声音、颜色、振动和气味温度等异常情况来判断故障的位置以及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

(3)加强电气设备的巡视工作,通过巡视工作的认真开展,来及时发现电气设备的缺陷。对已经出现的缺陷问题的电气设备,要增加巡視的次数和频率。

3.5重视对缺陷的管理

(1)对缺陷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准确的定位,即使敦促消缺。危机缺陷执行至严重,情况危急,必须立即处理的设备缺陷,若不及时处理将造成人身伤亡和大面积停电,设备损坏重要用户断电。

(2)建立设备缺陷备案,综合分析设备的健康水平。发现缺陷即使记录在缺陷应及时记录在内,并按月将为处理的缺陷汇总上报,对已消除的缺陷应当及时准确的填写,并注销。将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

4、结束语

针对110kV变电运行中出现的股场以及安全问题,要等通过详细的排查,来找出事故的原因所在,通过安全规范的步骤严格的执行相应的操作,遵照相应的原则和注意事项进行处理。在整个处理过程中人的作用相当突出,必须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安全生产和规范操作意识,对变电运行人员的约束和大力培训是确保设备安全和无故障运行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王海芳.110kV变电运行完善措施的策略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2(7):105-106.

[2]郑杰伟.变电运行中事故分析及处理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7(1):126-127.

[3]王晓玲.浅析变电运行的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J].电力与能源,2010.13(2):356-363.

楼房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处理措施 篇12

对淤泥、淤泥质土、泥炭土和粉土进行处理是深层水泥搅拌桩比较实用的方面, 在进行软基处理的过程中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

1.1 试桩。

试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最合适的施工参数, 例如:泵送压力、泵送时间、搅拌次数、下钻速度以、水泥浆的配置、搅拌机提升速度、复搅深度等等。

1.1.1 施工准备。

对于深层搅拌桩施工场地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具有:事先整平场地;清除桩位处的障碍物或者废弃物:若场地存在低洼, 需要回填粘土, 切勿用杂土回填;对于水泥搅拌桩的选择最好是选用合格的32.5级普通硅酸盐袋装水泥;所用的水泥搅拌桩施工机械的性能必须良好且稳定, 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门在钻机开钻之前需进行审查和验收。

1.2 施工重点

1.2.1 工艺流程:

放样桩位;定位钻机;检查钻机;正循环钻进, 达到设计深度:将高压注浆泵打开;反循环提钻, 同时喷水泥浆;至基准面0.3m以下:在重复搅拌同时, 喷水泥浆直至设计深度;反循环提钻至地表;结束成桩;对新桩施工。

1.2.2 检验堵塞:

在水泥搅拌桩开钻前期, 施工人员需要对整个管道用水清洗.检查管道中有无堵塞现象, 待确定水排尽后继续下钻。

1.2.3 悬挂吊锤:

为了使水泥搅拌桩桩体的垂直度能够达到施工的要求, 可将吊锤悬挂在主机上, 按照吊锤与钻杆上、下、左、右距离相等这一原则实施控制。

1.2.4 质量检查:

这主要是针对成型的搅拌桩而言, 质量检查的主要方面是水泥用量、水泥浆罐数、断浆现象、喷浆搅拌上升时间、及复搅次数等等。

1.2.5 搅拌配合比:

水泥配置时要对相关参数有效计算, 按照建筑材料的标准进行, 具体为水灰比0.45-0.50、水泥掺量12%、每米掺灰量46-25kg、高效减水剂0.5%。

1.2.6 二喷四搅:

二喷四搅工艺在水泥搅拌桩的施工中常常被采用。第一次下钻可带浆下钻, 堵管喷浆量控制在总量的1/2以下, 禁止带水下钻。保证在低档操作下进行下钻和提钻, 复搅需要适当提高一个档位。正常成桩时间在40min左右, 喷浆压力0.4MPa。

2 深层石灰搅拌桩

深层石灰搅拌桩的工作方法是在软土地基中对石灰和地基土实施强制搅拌且混合, 利用地基土和石灰之间的化学反应, 对地基土进行稳定加固, 从而达到提高强度的目的。在处理塑性指标较高的软粘土地基时也通常运用深层石灰搅拌桩, 如果具备的条件相同, 石灰作为固化剂处理的加固效果要好于水泥。

2.1 材料要求。

所选石灰必须经过细磨, 搅拌过程中要避免桩体中出现石灰聚集, 石灰最大粒径不得大于2mm。尽量选取纯净无杂质的石灰, 石灰中氧化钙和氧化镁的含量在8.5%以上, 氧化钙含量最好达到80%。石灰的储存期控制在3个月以内, 石灰的液性指数在70%。

2.2 施工准备。

若施工场地表层硬壳较薄, 应该采取铺填砂、砾石垫层的措施, 方便机械的移动和施钻;对钻机、粉体发送器、空气压缩机、搅拌钻头等合理配置;进行试验和测试得出地基土、灰土的物理力学或化学指标, 以最佳含灰量当成设计掺灰量;选择搅拌范围、桩长、截面及根数。

2.3 施工重点。

粉体搅拌法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桩体对位、下钻、钻进、提升、结束提升。桩间距的初步选定要根据结构要求的承载力判断, 最终得出加固范围内搅拌桩的数量以及搅拌桩所占的面积。搅拌桩的排列为等边三角形或四方形, 桩径在0.5-1.5m之间, 桩距为1m。空压机的压力不宜过高, 风量不宜过大。在施工现场钻头提升距地面30-50cm时要停止喷粉, 避免溢出地面。

3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换填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属于软土层, 是由夯 (压) 实的砂或石垫层替换而而形成的, 其作用在于提高基础下地基强度和承载力, 降低沉降量, 对软土层的排水固结有良好的效杲, 该方法在当前的使用比较广泛。

3.1 材料要求。

对于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材料, 最好选择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石、石屑。对于中、粗砂和砾砂地区不足的地方, 可选择细砂, 但要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 按设计规定确定其掺量大小。需要注意的是所选砂石材料, 不得含有有机杂质。

3.2 施工准备。

在施工前需要对槽检验, 先清除浮土, 稳定基槽 (坑) 的边坡, 填实草地和两侧的孔洞、沟、井等。若地下水位高于基槽地面时, 可进行排水或降低地下水让基槽处无积水状态。对于人工级配的砂、石材料, 需拌合均匀, 铺填捣实。

3.3 施工要点

3.3.1 调整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底面在同一标高上, 若深度不同, 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

3.3.2分段施工需要将接头处作成斜坡, 每层错开0.5-1.0m, 并充分捣实。采用碎石垫层应当防止基坑底面的表层软土出现局部破坏, 可在基坑底部铺一层砂, 用铺碎石垫层。

3.3.3 采用平振法、插振法、水撼法、夯实法、碾压法等铺设方法。平振法是用平板式振捣器来回振捣, 振捣次数根据相关要求而定。铺设厚度在200-250mm, 施工时含水量最好控制在15%-20%。插振法的插入间距是用插入式振捣器参照机械的振幅大小决定, 不能插入下卧粘性土层, 用砂填实插入振捣后留的孔洞。夯实法适用木夯或机械夯, 一夯压半夯后全面夯实。铺设厚度为150-200mm, 施工时最优含水量为8%-12%。

4 其它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除了上述提到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法外, 还有振冲地基加固、碎石桩挤密加固地基等方法也能对软基进行处理。

4.1 振冲地基加固

4.1.1 机理:

振冲法的原理是采用振冲器强烈振动冲贯至土层深入达到加密松砂地基的效果, 或者将无凝聚性粗粒等填入软弱土层中, 使其强度大于周围土的桩柱, 从而增强地基强度。振冲法加固地基的优点有:施工简单, 加固质量高, 施工进程快, 适用范围广。

4.1.2 施工方法:

振冲地基加固的施工方法为连续填料, 在参照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桩测放施工桩位后, 用吊车将振冲器起吊, 并与桩位对准, 然后把设备起动, 即进行造孔。当造孔达到设计深度以上30-50cm时对孔清理。装载机自动发出信号连续填加石料, 吊车操作人员收到信号后起动振冲器, 对下段次密实, 持续到孔口成桩完毕。

4.2 碎石桩挤密加固

4.2.1 机理:

以振动或冲击的方法成孔为挤密桩, 成孔后向其中填入碎石, 并捣实成碎石挤密桩体。振动打桩机是挤密桩施工的主要工具。挤密桩的加固原理为:桩管打入地基后对土粒产生横向挤密作用, 当受到挤密功能的作用后造成土粒的移动, 让小颗粒填入道大颗粒的空隙, 彼此靠近后增强地基土的强度。

4.2.2 施工方法:

首先把振冲钢管就位, 工具采用履带式吊车。然后借助振冲的作用把钢管打到加固的深度8米, 再将碎石回填到孔内, 在振动时加水, 让碎石挤密, 并逐渐上提, 直至振密全孔。

5 结语

总而言之软土地基有极大的危害性, 如果不处理或处理不当, 就会造成地基失稳, 使构造物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 对构造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本文以上介绍的只是工地常用的几种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 具体施工还要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来选用, 有时几种方法可以交替或一起使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善待学生论文下一篇:高中数学提问式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