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培训特点(共12篇)
校长培训特点 篇1
如何增强教师专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促进新课程实施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要旨在于, 引领教师群体发现学生需求, 围绕共同面临的问题展开学习, 并从学习过程中积累可行的教学专业资源, 促进教师自身的能力建设。
一、教师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
如何适应以成人学习者为基本特点的专业发展, 是当前教师继续教育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教师是一种经过系统训练达到相应水平, 并且还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胜任的专门职业, 教师必须进行专业发展和专业化建设。
教师已经成为一项具有较强专业性的职业。要适应这一职业特点, 教师首先必须经过一定期限的系统训练过程, 达到国家规定的资格才能胜任。同时, 专业化性质还要求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必须不断学习所教学科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技能, 不断精益求精, 才能保持自身的专业水平。教师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专门职业, 需要有特殊的资格和专业发展条件, 教师应当自觉地不断追求专业发展, 一个教师只要经常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 力求向上, 就会有所创造。
二、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需求特点
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 必须从成人学习特点及规律入手, 主动适应成人学习理论的要求。
第一, 教师群体是具有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基础、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并承担专业性的社会责任的学习者。他们参与专业学习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希望能够通过学习获得提高自身专业, 提高教学效率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 他们希望通过学习能够有助于解决或者缓解自身发展所面临的特定问题。
第二, 从学习过程来看, 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都应将通过现场观察、交流研讨、或亲身实践进行反思、分析并加以理性化, 才能有效地将所学习的内容转化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因而, 教师专业培训就成为基于学习体验的, 对原有态度、行为、价值观等方面的干预过程。
第三, 针对教师的专业学习和努力能够实现的学习目标, 设计并组织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过程。
第四, 教师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一种平等、宽松的人际氛围。因此, 教师培训活动除了十分必要的讲授之外, 更多的则应是提供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由富有专业知识、经验的教师充分表达各自的体验、分享他人的有益经验、并引导学习者形成新的共识。
第五, 教师培训过程中获得的新知识、新技能需要通过实践才能最终成为学习者的态度和行为。因此, 知识或技能的获得还必须借助学习者自觉的、持续的后续实践活动才能完成。
第六, 教师的自觉意识和努力程度最终决定他们的专业发展状况。外部培训所提供的学习过程对于成人从事学习活动来说, 只是一种推动。他们的专业成长状况主要还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努力。
三、培训实践及对于教师学习方式的再认识
教师作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并肩负重要社会责任的成人学习者, 他们的专业学习需求及其专业学习方式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第一, 教师必须是自觉的终生学习者。教书育人的社会职责、课程内容更新、尤其是儿童学习方式的不断变化, 都要求他们必须不断地学习, 改进自身教学方式。在另一方面, 从事学习也应是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他们通过学校教育获得了相对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学习技能, 并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不同程度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因此, 开展教师在职继续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广大教师保持自身专业化的内在需要。
第二, 教师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由于他们大都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 学习的机会 (尤其是脱产集体学习的机会) 很少, 能用于学习的时间也有限, 工学矛盾十分突出。因此, 只有当学习活动能带来某种可以预期的积极结果, 例如获得新的观念、知识, 或者掌握一项新的技能或方法, 或者是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 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参与。因而, 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必须针对他们的实际需求及学习条件进行设计, 才具有适应性。
第三, 教师更适合于亲身参与问题解决式学习。无论参加专题讲座、示范课、课题研讨、自学还是其他方式的学习, 其学习成效的高低, 都取决于这种学习与他们已有经验及面临问题的相关程度。有意义的学习应该能够彰显他们成功实践的原则, 帮助他们重新深刻认识自身面临的难题或困惑的症结, 并从中明确进一步学习的需求。
第四, 教师通过与同伴开展平等的互动交流学习, 会获益更多。他们各自丰富的教育经验本身就是他们专业发展的共同资源。继续教育活动组织者的作用关键在于为他们参与交流、合作学习、共同分享成功经验创设有利的条件。为此, 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就应努力创造一种宽松、民主的人际氛围, 激励人人都能无所顾忌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为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共同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并从中尽可能多地受益。
第五, 教师肩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 能用于专业学习的时间少, 而且十分零碎。因此, 各种学习活动就应具有专题性、快节奏的特点, 不仅注重过程的参与, 还应注重学习的实效性。这就要求双方事先都应有充分的准备, 全身心地参与集体学习过程, 事后能及时地形成可以用来促进自身学习, 改进教学的成果。
第六, 教师的专业发展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组织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水平。尤其重要的是他们必须是上述终身学习思想的积极实践者, 能够发自内心地尊重教师, 愿意平等地与他们一起探究共同面临的问题, 并且保持高度的专业敏感性和学习与概括能力, 能够建设性地引导学习进程, 并能将问题解决过程中形成的新信息、新观点概括提升为富有理性高度的知识, 使之成为可供全体学习者共同享有的教育资源。
第七,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教师获得自身专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学习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转变, 增强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
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目标, 需要借助包括体验式方法在内的多种学习渠道并辅以相应的后续活动和实践环节才能奏效。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 应更多地介入教师的直接体验, 组织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迫切需要改进的具体问题开展集体分析、探究, 以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前提, 以问题解决为过程, 综合采取一系列支持性的组织手段, 保障每一位教师都能无拘束地参与其中, 并运用教师已有经验积极干预他们的实践行为, 通过共同研究形成可能的解决方案, 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要探索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通过教师培训, 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以适应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轨的需要。要积极引导教师关注自己的服务对象群体——学生的切身需求。把教师培训作为成人平等分享经验的一个学习过程, 将个体经验, 通过交流成为大家共同拥有的专业知识。教师培训组织者, 在理解一般意义的教育学, 即关于儿童学习的理论基础上, 更要深刻理解成人教育学, 即教师学习的原则和规律, 将组织教师培训的过程转变为形成新的教育资源的过程, 通过进一步丰富教育培训的内涵, 促进教师群体的能力建设, 有效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校长培训特点 篇2
该县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市、县有关干部管理规定的要求,创新后备干部管理工作机制,制定《清水县后备干部管理办法》,采取三大措施切实解决后备干部管理难题。
一是强化培养锻炼,解决备而不“管”的问题。建立“单位推荐、统一考试、组织考察、集中培训、实践锻炼”的“五段式”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坚持“三三制”培训模式,定期开展政治理论集中培训,强化理论武装,提高党性修养;开展基层调研,强化宗旨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参与急、难、险、重等工作,强化实践锻炼、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解决备而不“管”的问题。
二是实行动态管理,解决备而不“变”的问题。建立后备干部队伍动态调整补充机制,对乡镇调入县直机关和从县直机关选拔到乡镇的后备干部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对经培养考察,工作表现一般,不适宜作为后备干部的予以退出调整;对工作中违纪、违规甚至违法的,清退出后备干部队伍;对工作表现突出,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纳入近期管理库,通过挂职等方式重点加强培养。通过实行动态管理,使后备干部始终保持紧迫感和进取心,促进后备干部队伍合理流动,解决备而不“变”的问题
三是重视及时使用,解决备而不“用”的问题。树立“竞争
择优、备用结合”的理念,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特别是经过实践锻炼且考核优秀的后备干部,在干部调整使用时,结合岗位需求、专业结构等特点,优先考虑提拔担任领导职务,解决备而不“用”的问题。
清水县委办
校长培训特点 篇3
一、农村学员的特点分析
笔者近距离接触到许多来自农村的学员,从他们身上深切地感觉农村学员的一些共性特点:
1.文化程度低,学习热情高
农村教育相对落后的现实,决定了农村学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有不少人多年没有机会走进教室,更没有拿过笔。北京有位学员种了十年蘑菇,竟然不会写“蘑菇”两个字。然而,课堂上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总能给教师太多的灵感。笔者曾经目睹过学员打着手机写计划书的感人场面,也见过因不适应新环境而连续三天失眠继续坚持学习的学员。尽管他们学习基础不好,但能以良好的态度坚持下来,最终透过学习在思想观念上发生巨大变化。
2.依赖心理少,创业欲望强
建国以后,我们国家很大程度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农民从来就没有享受过计划经济的特权,所以农民没有依赖思想,也少有抱怨职责。基于生存的必然需求和过好日子的愿望,他们面对着来自市场的冲击,更早地具有了面向市场生存的眼光和需求。如今,在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时代后,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民创业的愿望更加强烈。
3.需求层次悬殊,渴望交流互动
目前,农民创业致富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资源依托型,农民主要依靠当地资源优势创办企业;二是经验依托型,一部分农民通过打工积累了一定的技术、资金、经营能力后回乡创业。80%的农村學员都从事养殖和种植,有很强的共性,尤其在经营模式和技术等方面都有很多共同之处。有的已成规模急需在管理上进入正规化,有的刚起步期待得到指导。他们太需要学习与交流,自觉利用业余时间交流探讨经验。
4.共性问题突出,培训见效快
许多农村企业都把家庭和企业混在一起,跟风选择项目没有折旧的概念,不懂成本核算;不会选择和正确使用人才;重生产,轻销售,很少做市场分析,被动地接受价格波动影响,经营受市场变化影响较大。
二、如何搞好农村学员的职业培训教学
针对农村学员的特点,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搞好培训教学工作。
1.摆正姿态,以学员为本
农村学员简单、朴实,目标感强,生产经验丰富,但缺乏经营知识。他们平常的学习机会不多,在课堂教学中回答问题、文字表达、做计划书上显得能力有些欠缺。SYB教师要尊重每个学员的现实状况,在教学中要首先放低姿态,从人格、心境等各个方面把自己放在与学员平等的位置上。有了平等意识,教师才会尊重、倾听学员的心声,进入双向沟通的状态。SYB教师是课堂的策划者、主持人、合作者,让学员担当教学过程的主角,教师尽量减少占用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老师尽量记住学生的名字,多使用“我们”、“咱们”,而少用或不用“你们”这样的词汇,以此拉近心理距离。特别强调的是,教师不能以树立个人权威为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最佳的老师不是让学员佩服、可望不可及,在学员面前找自己的成就感,而是让学员透过学习受到启发,找到自信,在培训结束之后依然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在现实中有所作为。好的培训师要善于以专家的身份不断肯定、鼓励学员,而不是只把个人成就带走。
2.更多地组织课内外互动交流
因为地域和产品的相似性,很多学员愿意互相交流。办学机构要尽可能早地印发学员通讯录,并把他们各自经营的项目及状况做一介绍,通报给学员,便于他们课余时间进行交流。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让课堂10分钟内必有互动。可以采取教师讲解、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脚色扮演、案例分析、头脑风暴等SYB常规教学方法,也可以随时让学生登台分享,或站起来阅读指定内容,或让不同观点的人分组对抗进行辩论,再加上综合运用常规的提问、应答等形式组合到一起并频繁切换,使课堂保持较为生动活泼的状态。例如,在做SWOT分析时,笔者将其冠名为“项目论证会”,让学员以专家的身份参与其中。他们确实能发挥真正专家的作用,老师只在一边倾听与鼓掌,适当进行点评,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另外,结业前的分享交流活动,让每个学员谈心得体会,也能起到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
3.营造学员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农村学员不善表达,但对经营项目很熟悉。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营造学生踊跃参与的良好气氛。教师要用饱满的情绪,欣赏的眼光、幽默风趣的语言,使自己成为课堂气氛的主导者;教师包容鼓励的态度显得尤其重要,要把“不错”、“很好”、“再想想”、“很有创意”、“很别致”当成习惯性用语,连续大量发问“是不是”、“对不对”、“同意的请说yes”、“不同意的请举手”,以此引导学生大面积参与;要制定课堂规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要求学生用点头、微笑等形式给讲课老师回应,同学之间多看对方优点、多加肯定;教师提问时多问开放性问题,强调没有标准答案,不愿回答或者不会回答的问题,只需说一个“过”就不再追究;不论学生做怎样的回答,都能从中找到积极的成分并加以肯定;禁用讽刺、挖苦、打击性语言,以免破坏课堂气氛。
4.语言更加通俗,哲理故事最受欢迎
通俗化是SYB教学的重要特点。在课程内容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讲故事、修饰语言、丰富肢体语言等形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故事既包括教师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真实经历,也包括从其他途径阅读到的能启迪人心智的哲理故事、小幽默等。教师要有意识地搜集整理不同类型的故事,通过故事传递思想。听故事能让学生在愉悦中有所收获。教师还要善于修饰自己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着意修饰自己的形象,努力做到衣着整洁得体、表情轻松自然、目光频繁交流、手势姿态舒展大方。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巡回走动,不论距离怎样变换,尽量与学生面对面,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另外,还可以随机插入一些简短的互动小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5.教师加快知识更新,更好地拉近计划书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以往农村学员参加的学习都是技能培训居多,然而农业项目的风险多来自于市场价格变动和生物疫情及气候异常带来的变化。在面向农村学员的教学中,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例如,“中鸡”、“二元种猪”这样的新概念,果树的种植周期与计划书以年为单位的矛盾,母猪应该算是“固定资产”还是“流动资金”等等。这些新的情况难以直接套用原有的知识,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找到答案。大部分SYB教师对农业项目大部分都不太熟悉,但通过归纳,可以提供合适的发展思路,即农产品的升级、优化,走规模化、品牌化的道路。
有思想的校长应具备的特点 篇4
以政治家的素质来驾驭学校
激发教师建树师德, 爱岗敬业;教育学生德才兼备, 求知做人。激励师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际主义情怀。关注国际风云变幻, 心系祖国命运兴衰, 把握时代脉搏, 掌握教育方略, 宏观履行党的教育方针, 微观实施校本教育特质。驾驭教育战略运筹帷幄, 落实学校战术决胜千里。全面思维而不陷僵局, 辩证处事而不走极端。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荣辱不惊, 胜败不燥;威武不屈, 贫贱不移;忧国忧民, 审时度势;海纳百川, 心胸豁达。既举重若轻, 处变不惊, 又化险为夷, 柳暗花明;既学贯中西弘扬传统, 又与时俱进, 改革创新。
对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学校不能不关注优秀率, 学生不能不追求高分数, 但片面追求优秀率和分数会让学校、师生走入非良性、非持续发展的不利状态, 严重的如同片面追求GDP会造成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 少数政府不计成本的追求短期经济的迅速发展, 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代校长承担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命,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由于多种因素, 学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常常流于形式, 致使学生难于形成中国人的内在人格的品位。
现在不少学生片面认为“只要成绩好就是好学生”, 学生道德意识下降, 理想和信念淡薄, 责任意识较差, 自我中心观念深厚。极少数教师也片面认为, 只要让学生考出高分就是好教师, 忽视了学生的做人教育、能力教育和责任教育。教师认为只要搞好了教学就是最好的老师。
有思想的校长一定要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既是深层的群体意识, 又是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属精神文化的层次。实现这样培养目标的极好战略抓手, 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实质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概括起来讲, 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并与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先进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离开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的文化建设就是不完整的、没有根基和缺乏灵魂的。因此, 脱离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也不可能是先进文化的建设。有思想的校长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 充分认识在青少年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然, 建设先进文化, 仅仅依靠中国的传统文化还不够, 还要高瞻远瞩, 放眼世界, 以全球眼光来看待、审视文化问题, 要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 兼容并蓄、海纳百川, 充分汲取世界上各民族的智慧和人类文明迄今为止所取得的一切优秀成果。
有思想的校长培养的学生要有世界的眼光, 学生既要学做中国人, 还要学做“世界人”, 立足本民族, 关心全人类, 视天下如一家, 具有国际意识、全球化视觉, 具有开放的心态、吸纳的度量、预见的能力。有思想的校长要着眼于培养的学生要有现代人的素质,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现代意识和生存发展的能力。
有一颗纯真的博爱之心
校长的爱心是照亮教师和学生乃至家长的心灵之灯。有了爱心, 校长就会珍惜生命, 关爱学生,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乐趣, 享受人生的真谛;有了爱心, 校长就会凝聚力量, 激励老师,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创造辉煌的工作业绩;有了爱心, 校长就会修炼自己, 提升学校品位,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有了爱心, 校长就会乐于奉献, 执着追求, 将智慧和汗水融入神圣的教育事业。一个有思想的校长应当将严父般的教诲、慈母般的关爱和兄长般的呵护有机地融汇在一起, 要不失时机地赏识、信任、尊重和关爱每一位教职员工, 要用一颗炽热的爱心, 激发全体教职员工奋发向上的情感和工作上的主人翁精神, 从而让全体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样, 校长的一个微笑, 一句称赞, 一个亲切的动作, 在温暖了员工的同时, 也亮丽了自己。
要有个性
千校一面、办学的雷同、话语的雷同, 从根本上反映了我们校长思想力的弱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指出, 要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因此, 有思想的校长一定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 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 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学校要有鲜明的特色, 而这源于校长有鲜明的个性, 或严谨缜密, 或自然朴实, 或含蓄练达, 或豪放洒脱。有个性的校长表现为不凡的见地, 脱俗的思维, 不落窠臼的决策和运作, 与众不同的谈吐和举止。校长的优秀个性源于独特经历的磨练, 源于良好文化的熏染, 源于群体精神的复合, 在博采众长中渐成风格、日臻完善。校长的优秀个性不是附庸风雅、故作姿态, 不是追求怪诞、标新立异, 而应是角色品格的本真写照, 是精神风貌的自然流露, 不事雕琢, 清晰透亮。校长的优秀个性不仅是品牌资源, 也是专利和财富, 受到欣赏、得到认同, 更是凝聚力、号召力。优秀的个性理应张扬, 使之达到极致, 张扬不是任性使气, 不是排斥异己, 不是扼杀另类。优秀的群体应当具有丰富多彩的个性:奔放与含蓄兼容, 率直与矜持共生, 外向与内敛互补。它们和平相处, 共同推动车轮的前进。
不断对学校现状进行评价与诊断
学校与任何社会组织一样, 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会碰到各种不同的问题。能准确地找到在不同时期学校发展的问题所在以及引起问题的根源, 这是有效改进学校工作, 不断地把学校带向新阶段, 切实推动学校发展的基础。找到学校发展中的问题的能力就是校长的评价能力;确诊问题的症结所在的能力就是校长诊断问题的能力。对学校现状的评价与诊断能力的高低是校长领导力的重要表现, 它对学校是否可持续地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积极开发课程和不断地指导教学
课程与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因而, 要提升学校品质就要有效地提升课程与课堂教学的质量。无论在哪一个意义上, 对于校长来说, 提升自己的能力第一位的就是要提升自己的课程与课堂教学的指导能力。
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为此, 校长千万不能把课程改革只看作教学内容的改革, 其实, 它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抓手。对于学生来说, 课程改革为他们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于教师来说, 课程改革为他们的专业成长与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极大的舞台。对于校长来说, 课程改革为他们提供了全新的成长机遇。因此, 一个有思想的校长一定要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心担负起领导课程改革的重任, 并以课程改革的成果激励学生与教师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课程改革, 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一个需要耗费教师巨大精力的活动。对旧教材、旧教法, 教师驾轻就熟, 得心应手, 如今对包括教学内容在内的教学模式做新探索、新尝试, 当然需要耗费教师相当的时间与精力。如何把绝大部分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调动起来, 使他们能以巨大的热情投入课改, 这是任何一个校长都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有思想的校长一定要组织开发校本课程。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形成了国家、地方与学校共同管理的基本框架。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艰巨的也是充满挑战的工作。校本课程要反映学校的特色、教师的特长与学生的兴趣爱好。
有思想的校长一定要不断地指导课堂教学。能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 就能有效地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的指导能力包括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的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 也包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工作意义的基础上, 不断提升专业精神, 增强专业修养, 强化专业技能, 拓展专业知识的过程, 是教师充分实现自身人生价值, 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过程。
校长培训特点 篇5
1.古筝教学点,非琴行或综合培训机构,仅专注古筝培训;
2.半商业化营运模式,更侧重于教育本身;
2.教学点均隐于楼宇中,且每个教学点不大;
4.社区化多点化发展道路,计划在更多区域建立更多的教学点;
6.古筝教学以业余考级为教学主线,同步兼顾兴趣化、个性化的教学元素;
7.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注重服务,始终认为责任心是一种工作态度;
5.更倾向于做一个有文艺范的琴社,至少是一个有文化的琴社;
8.求贤若渴且盼望认可者共同发展,长期找寻发展合作者;
校长培训特点 篇6
一、物业管理员职业技能培训面临的问题
(一)面临的教师问题。由于物业管理是新兴的产业,对物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也是刚刚起步,教师面临一些问题。据向学员的问卷调查显示:认为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占被调查学员总数的57.14%;教学方法不适合成人特点的占42.85%;希望教师到物业管理基层单位调研与参加实践的占100%。这说明,一是教师缺乏物业管理的实践经验;二是第一次参加物业管理的培训教学,对教材的结构、内容和特点不熟悉,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对鉴定考试的特点认识不深刻:三是由于从事多年的学历教育,对在职人员参加此类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在教法、教态、教学技巧等方面缺乏针对性。
(二)学员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学员对培训的期望值过高,认为我参加了培训,就应该通过考试,对国家级考试的严格性认识不足。学习教材不下功夫,靠教师的压题,划重点。再有就是盲目乐观,过于自信,由于他们年龄、性别、学历水平和工作的特点,缺乏对培训与鉴定考试的适应性。少数学员认为参加培训就一定发合格证。学习不认真,不听课,只想混证书。
(三)培训实施中的问题。一是培训时间短,培训课时有限。二是教学方式单一,没有实地观察等环节。三是教师及学员的沟通问题,缺乏协调,导致在培训过程中的教与学的矛盾。
二、物业管理员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
(一)教师的对策。一是深入物业管理小区,了解相关物业管理知识,增加感性认识与实践经验。通过调研了解到,100%的被访问对象认为“物业管理人员急需培训”,92.85%的被访问对象认为物业管理最突出的问题是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其次为领导方式、员工方面的问题,通过调研与实践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做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二是熟练掌握教材体系结构,对教材的知识按《物业管理员职业技能培训指南》的要求,分级分类掌握,其知识与技能分三级:X级,重点掌握理解核心要素,考试出现频率70%,Y级,次重点,属基本要素,考试出现率20%;Z级,辅助要素,一般了解,考试出现率10%,这样便于学员掌握重点。三是针对物业管理培训特点和学员特点,采用不同的教法。四是针对物业管理培训和学员及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几种具体的讲课技巧、答题技巧和记忆技巧。五是教师的自身水平的提高,要在举办第一期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自身在取得国家物业管理员职业资格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学习,争取取得物业管理师的职业资格,以利于更好地做好培训工作。
(二)学生及考试的对策。一是加强教育,明确学习目的,帮助学员克服畏惧心理,增强必胜的信心。这对学历水平低,年龄偏大的学员来讲尤为重要;二是克服盲目、轻视的心理,要高度重视;三是要讲究学习方法。全面复习,重点突出,联系实际,向专业人员请教。
(三)加强对培训的管理工作。做好预先控制、同期和事后控制和反馈工作。预先控制也称前馈控制,是一种在工作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其特点是能在偏差发生之前就知晓可能的偏差,一开始就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在物业管理培训开始之前,对培训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测,提早采取措施,为办好培训班打下基础,是一种在工作进行之中同步进行的控制,在物业管理培训过程中的问题,要及时调控,才能取得最佳教学培训效果,事后控制与反馈,虽然是在工作结束之后进行的控制,但对积累物业管理培训工作经验也十分重要,可以对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可以肯定员工的工作业绩,为新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效果分析
在调查研究、教学研究与探索的基础上,对物业管理员职业技能鉴定首期培训工作,进行评估。参加知识考试37人通过,及格率95%;技能鉴定考试38人通过,及格率97.43%。取证率达到了92.3%,高于全国参考人员及格率61.53%达30.77个百分点。
校长培训特点 篇7
一、针对培训任务繁杂多样的现状, 在教学内容统筹上下功夫
军队院校调整改革后, 任职培训任务不断增加, 在培训类别、班次、规模上都有突破性发展。培训对象来源不一、任务周期不一、培训目标不一, 培训要求不一, 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繁杂多样的局面使教学管理与教学实施具有一定难度, 尤其具体承担教学任务的教研室, 存在着被培训任务“牵着鼻子转”的客观事实, 由于教员平时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任务繁重, 难以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来研究任职教育的教学内容, 只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地疲于应付上课, 在教学内容上缺乏深入研究、系统统筹, 往往是授课教员自己熟悉什么讲什么, 对于培训人员希望掌握的内容常常因为缺少深入研究往往蜻蜓点水, 使得培训效果难以满足参训人员的愿望。为有效应对培训任务繁杂多样的现状, 在教学内容统筹上下功夫迫在眉睫, 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 了解参训人员需求, 科学合理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将目前承训任务分类, 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参训单位沟通, 掌握参训人员知识结构, 明确培训需求, 共同规划参训人员的成长途径, 根据培训目标, 更加精确地统筹教学内容, 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二) 区分培训任务层次, 统筹设计课程模块
根据培训层次的差别, 教学内容可以采用积木式设计, 适当增加课程数目, 让学生根据岗位需求和自身兴趣有所选择, 重点开展小班研讨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 构建必修与自修有机结合, 专题讲座和导师指导相互补充的课程体系。结合精品课程建设、视频公开课建设、多媒体教材建设, 集系室力量打造精品教学专题, 形成某一领域的精品专题讲座。
(三) 发挥教员主导作用, 以课程群统筹教学内容建设
由于教学层次不同, 教学内容必须精确调整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以教学内容相关性为依据, 构建课程群, 由课程群负责人召集各课程建设负责人和主讲教员, 统筹各课程建设, 避免不同课程间的内容交叉重复, 实现不同课程教学内容的相互支撑。
二、针对教学内容特色不特的现状, 在加强针对性上下功夫
由于长期从事学历教育, 在培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任职教育学历化的倾向。从现阶段教学实际来看, 一些教员仍然用学历性教育思维方式和教学方式来实施任职教育, 教学内容特色不够鲜明, 突出体现在教学内容陈旧, 与部队实际需要结合不够, 难以引起受训对象的共鸣, 对学员提出的任职岗位上遇到的问题, 不能进行透彻的分析, 研讨交流难以有效开展, 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 出现了讲的内容学员不愿听, 学员想听的又讲不了的现象, 特别是随着部队武器装备更新换代速度的不断加快, 这一问题就显得愈加突出。针对培训对象的差别, 亟待构建特色鲜明、梯次递进的教学内容体系。
(一) 针对高级轮训层次主要突出“精”, 着重培养学员解决“怎么办”的能力
教学内容上注重探讨新技术在武器装备中运用对作战形式、作战保障等产生的影响, 分析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及趋势等, 加大培训内容前瞻性, 提升培训内容层次。主要从拓展视野入手, 提高指挥者决策时理性思考的理论基础, 不过分追求理论的系统性。
(二) 针对中级轮训层次主要突出“专”, 着重培养学员解决“为什么”的能力
教学内容上强调贴近装备技术现状, 以学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牵引, 寻找理论和技术支撑, 实现“实践—理论—实践”的培训。在教学内容上重视系统性, 着眼提高学员解决装备作战使用中技术难题的能力。
(三) 针对初级轮训层次主要突出“新”, 着重培养学员解决“是什么”的能力
教学内容侧重新型号武器、新技术基本原理, 以提高学员的理论基础为落脚点, 尽可能扩大学员的认知范围, 强化培训内容宏观性, 充实培训内容领域。重点增补知识, 提升学员在实装训练和作战中的快速适应及反应能力。
三、针对教学内容滞后部队的现状, 在内容更新上下功夫
武器装备批次多、状态更新快, 是部队武器装备发展的“新常态”, 军校教员跟踪武器装备发展落后于相关部队的现状客观存在。相关教员对武器装备性能了解不够, 对装备发展前沿跟踪不够, 对部队组训模式、作战流程不清楚, 造成教学内容与武器装备及部队实际脱节, 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学校任职教育声誉。因此, 针对教学内容滞后部队的现状, 亟待在内容更新上下功夫。
(一) 进一步加强与工业部门联系协作
学校机关可根据培训任务需求, 通过请示上级协助、本级努力沟通等多种方法手段, 与相关工业部门取得联系, 在不违背安全保密工作相关法规政策的前提下, 主动作为, 咨询求助, 尽可能地获取所需技术资料。在邀请工业部门相关专家参与任职教学时, 也可邀请他们参与培训教材的编写, 及时梳理归纳其设计理念, 实现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 解决教学内容前瞻性问题。
(二) 进一步强化与基层部队沟通合作
一方面, 在培训过程中制定激励政策, 调动参训学员积极性, 让他们参与到每期教材 (讲义) 的更新和编写中, 通过开展学员上讲台活动, 使其主动参与任职教育活动。另一方面, 形成联合部队共同建设课程和编写讲义的长期合作机制, 在教育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环节组织实施等方面, 征求部队及参训人员的意见, 集思广益, 根据培训对象需求动态配置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及时优化教学内容, 最大程度规避因个人知识结构限制而出现的教学内容片面性、局限性等问题。
(三) 进一步加强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
军队院校在各专业方向都承担了各层次科研项目, 有些项目与作战部队装备使用结合紧密, 有的项目立足前沿解决部队作战运用难题, 有些项目推广应用效果明显, 但科研成果直接向任职教学转化不够, 教学内容更新的支撑不够。通过加强政策引导, 鼓励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 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任职教育, 可有效加强教学内容更新的时效性, 提升教学效果。
任职教育的目的是提供受教育者任职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帮助其尽快适应岗位需求, 这就要求任职教育的教学内容随着装备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随着培训人员的不同而动态调整, 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培训需求。只有不断提高教学内容统筹、加强特色专题建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才能提高任职培训的质量。
摘要:任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 指军人为适应岗位任职需求, 对必需的军事知识与技能进行多层次、分阶段的教育, 并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指挥、领导与管理的能力。任职教育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与学历教育相比, 存在显著差别:学历教育教学内容侧重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教学内容相对长期稳定不变;任职教育教学内容紧贴部队岗位和武器装备实际, 重视前沿性和发展性, 教学内容随作战理念和装备实际经常更新。本文主要针对任职教育的现状, 分析了如何完善教学内容。
校长培训特点 篇8
1 农民学习的特点
1.1 学习目的明确
农民学习主要是因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现代社会要想得到好的发展,就必须学习,不仅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地位等,还有利于子女教育[2]。因此,现代农民学习的目的明确,学习激情较高。
1.2 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
由于农民大多数从事生产、加工、经营等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相对在校学生来说对科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有着无法相比的优越性,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农民可以借助日常的实践来思考学习的知识从而能更好地掌握。
1.3 精力分散,记忆能力较差
由于农民日常劳动量较大,从事的大多是体力劳动,加上家庭的琐事使其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此外,现在留守农村的大多是年龄偏大的农民,其记忆能力较差。因此,农民学习的特点是学得快,但是如果不应用于实践忘记的也快。
1.4 家庭负担重,学习时间有限
农民的家庭负担重,既要承担生产的重任,还要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负。因此,为了提高家庭生活水平,青壮年农民一般都在农忙时在家从事生产,待到农闲时则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妇女和老人既要从事农业生产,还要照顾小孩,能够腾出来的时间很少,因此学习时间有限。此外,农民一般都是自行安排生产劳动的时间,无法统一,因此学习的时间也不容易集中[3]。
1.5 怕承担风险,但容易相互间学习
在农村,农民在生产实践中一般不敢冒风险,因为一旦试验失败则会损失惨重,所以大部分农民都缺乏创新能力,不敢冒险。但是当有一户农民试验成功则会有大批的农民跟风,从众心理严重。因此,新技术一般是在部分农户试验成功后才可以大面积地推广和应用[4]。
2 农民的心理期望
2.1 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者,期望学习后能够获得好的收益
农民在生产上遇到技术问题时,既想解决又没有办法解决,因此想学习新的科技知识来改变现状[5]。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期待教师能够从其实际出发,彻底解决其生产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明确教学目的,使农民学以致用,才能提高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2 农民是务实主义者,期望学习后能解决实际问题
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和新方法的推广必须经过当地试验、示范,且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才能被农民接受和应用,其创新能力差。此外,农民对学习的要求是经济、实用,而不是仅收取学费而不教有用的知识和技术。
2.3 农民是生产劳动者,期望学习中能助其进行助决策分析
农民由于长期从事生产实践,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对于生产有其独特的见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应长篇大论地讲解农民已经掌握的知识,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好的技术措施,改善其生产现状,为其生产起指导、指引作用。
2.4 农民年龄参差不齐,期望教师主动鼓励其学习科技
对于一些年龄大的农民,对于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缺乏信心,自我感觉年龄大了还当学员,产生自卑心理;或者文化底子差,学习难度较大,产生退缩情绪。要求施教者平等对待,热情主动与其交流互动、讨论座谈,鼓励他们,给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努力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激发、唤起和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要新颖、实用,激发其好奇心,提高学习效果。
3 开展农民培训教学的原则
3.1 组织到位
学员出勤率高,教学秩序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井然有序,是组织到位的具体表现,也是顺利开展农民培训教学的基础和保障。培训之前要完成以下工作[6]:一是制定好教学计划。在每期培训班前,要明确培训的时间、内容、地点、任课教师等内容,以确保培训工作有序稳步推进。安排好教师。按照“责任心强、熟悉‘三农’、业务精湛”的要求,选聘优秀教师,并明确教学、实习等工作具体的要求,计划中既有理论教学的安排也要有实践训练的内容。二是准备好教材。选择通俗易懂、内容符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的资料作为培训教材。三是组织好学员。通过做好思想工作、提前通知、事先短信提醒、干群结“对子”、表彰先进等途径,努力提高学员到课率,确保培训的顺利开展。四是选择好基地。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具有良好示范性的农业园区、加工企业、种养大户等作为教学示范点,通过“现场参观”、“一线指导”等途径开展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五是考虑好细节。每次培训,都会涉及教学、后勤服务等诸多部门和人员,因此培训过程中,要考虑好诸如教师接送、上课时间衔接、教室音响调控、学员上课点名、茶水供应、试卷发放等一系列细节因素。有时小细节也决定全局。
3.2 内容实用
农民学员是务实主义者,期望学习后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培训内容应该实用、知识技能简单易学。科技培训,主要目的让学员在较短时间内掌握1~2项专业技术,提高实际专业技能[7]。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如果不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就可能会与实际生产、学员需求脱节,让学员觉得培训“办学匆匆匆”、“内容空空空”。要取得实际办学效果,培训内容一定要实用。教师课前要进村入户,与基层干部、学员代表面对面交流,准确了解学员的真实需求和产业生产实际,全面掌握农民学员在知识、技能、信息、市场等方面的需求意向,明确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课程教学方向,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培训之前,应将课程表、教学内容向学员公布,听取意见,鼓励学员带着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来听课。教学过程中,少谈抽象理论,多谈符合生产实际和农民需求、学员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傻瓜技术”。这样,培训的效果、吸引力才会大大增强,这也是各类培训班的生命力之所在。
3.3 形式新颖
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形式正逐步失去吸引力,实物、标本、影像、模型等的新颖直观教学形式正逐步成为主流。形式新颖的教学形式能为农民朋友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培训过程中要重视运用实物开展直观性教学。影像、模型直观包括模型、图片、图表、幻灯片、VCD碟片和教学课件等;语言直观,如教师通过对客观事物具体、生动、形象的描述和比喻等,培训过程图表结合、声像结合、图文并茂,适时在生产一线开展现场教学,把看、讲、做有机结合起来,使学习者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快、心里服,才能增加学习吸引力,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培训单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施教水平,建立实验实习基地和科技示范基地来满足教学需要。
3.4 互动活跃
良好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与“学”积极而有效的互动过程,绝对不是“单方的”。因此,培训过程中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善于提出启发性问题,让农民就提出的问题发表个人意见,提出见解,培养农民联想、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通过问答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等教学方法,进行师生双向交流互动,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鼓励和引导农民将感性的认识和体会上升到理性认识,启发农民能够主动、自愿和愉快地学习科技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乐意学,由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其次,应当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提高农民学员学习信心。良好的教学气氛,能给农民学员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表达意见,愿意与教师和同伴进行对话和交流,从而不断战胜学习困难,取得学习进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做好学员思想工作。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通、行动通。农民学员绝大多数是农村从业人员,工学矛盾突出,通过面对面交流、家庭走访、技术帮扶、谈心等多种形式和途径了解学员“心声”,做好过细的思想工作,不断增强其学习自信心。二是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农民学员具有较强的自我概念,他们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弱势群体,特别希望受人尊重。只有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农民学员切实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人格的尊重,才会增强其学习信心,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三是教师成功的角色转换和扮演。作为教师,不但要扮演好培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角色,还要善于转换角色,扮演好农民学员的学习伙伴、学习合作者、帮助者、建议者等角色。大量的培养实践证明,教师成功的角色转换和扮演,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必要条件。四是注重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用学员身边成功的事例影响、引导学员,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潜移默化地教育学员。
3.5 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是指学员和教师能力的双重提升。学习知识是农民学员参加学习的“动力”,但掌握技能对其而言显得更为重要[8]。因此,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员的实际工作技能,应该采取“学中干、干中学、教中干、干中教”的办法,让农民学员到实验室、大棚、果园、养殖场、农业科技园等基地学习、实际操作,通过试验、示范、实际操作等途径,让学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消化理论、掌握技能,在实践中提高,掌握真“本事”。同时,可以组织学员参加相关职业技能鉴定,检验培养效果。在学员技能提升的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每次授课结束,教师应认真进行自我小结,弥补不足;教师之间进行“听课、评课”活动,相互取长补短;组织教师开展教学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及时掌握、了解、跟踪最新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深入一线,虚心向实践、实际学习,掌握实情,了解实践中的难题。
3.6 时间适度
学员大多数是身心已经成熟、具有社生活经验,并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农村从业人员。其生活、工作、生产的特性决定了其学习与儿童、青少年不同,有其自身特点。因此,培训应主要利用农闲时间进行。办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农时、春夏秋冬季节的不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做到一般农忙时间不办班,镇村有重点活动时不办班。同时,根据不同的季节安排每季的上课时间。此外,每次连续上课的时间要把控好。实践表明,农民可以接受的连续上课时间是2 h左右。因此,培训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控上课时间[9]。
参考文献
[1]张娜,马月霞.新型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期望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42.
[2]张胜军,聂伟进.基于成人学习特点的农民工培训教学策略[J].职教论坛,2012(13):38-40.
[3]周颖.深化教学改革着力培养新型农民的创业能力——关于新型农民培训的调查与思考[J].河南教育,2010(6):12-13.
[4]李永钊.因材施教分类培训——农民培训分类教学初探[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8):31.
[5]钱明,陈勇.提高半农半读涉农专业中专班办学实效的几点思考[J].农民科技培训,2012(9):14-15.
[6]姜长云.我国农民培训的现状及政策调整趋向[J].经济研究参考,2005(35):1-11.
[7]姜长云.农民的培训需求和培训模式研究[J].调研世界,2005(9):13-17.
[8]赵正洲,王鹏,杨道兵,等.我国农民培训模式的内涵、结构及特点[J].职业教育研究,2005(4):6-7.
校长培训特点 篇9
其一, 培训目标指向明确。山东省高中教师全员培训是针对高中课程改革的一次跟进式培训。山东省高中新课程改革虽然已实施了四年, 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许多高中教师仍然“穿新鞋走老路”。针对此弊端, 这次培训以“新课程改革”作为培训目标对全省高中教师实施全员培训, 旨在引导高中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进而提高其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其二, 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 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 就是借助网络技术平台, 让教师通过观看视频课程、提交各种作业、交流各种成果及与专家或同行在线交流等形式, 架起教师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桥梁。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 就是在培训期间, 教师上午统一接受网络培训, 下午集体讨论或个人自学。
其三, “梯级”培训和管理。在培训方面, 由国家级专家和省级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 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 定期在线与教师交流, 对典型问题集中互动答疑, 指导教师则直接与被培训教师面对面交流互动, 并对被培训教师的作业、成果进行点评。在培训管理方面, 为确保培训效果, 山东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这次培训统一部署、分级管理, 省、市、县三级教师教育主管部门有专人负责培训的实施、服务与考核;学校则成立了全员培训领导小组, 负责和培训相关的组织管理、技术服务、考核评价、后勤保障等工作。
二、山东省教师全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 培训内容角度的审视
其一, 内容多而时间短。山东省高中教师全员培训一期时间为15天, 培训内容包括公共课培训和学科培训。被培训教师者普遍认为这种安排“学习内容多时间紧”。在访谈中, 一位高中教师告诉笔者:“这样的培训我们太需要了, 但是, 就培训内容与培训时间相比, 培训时间太少。我的感觉是能给我们点时间消化, 培训的时间和次数再多一点。”①
其二, 培训内容“整齐划一”, 没有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区别对待。教师培训应该面向每个教师, 也就是说, 教师培训应区别对待, 体现差异性。这是由教师构成的多样性决定的。由于教师群体在文化背景、教育经历和教育教学经验等方面的差异, 他们对教育培训的需求明显不同;因此, 对其培训的内容也应有所不同;但在这次培训中, 尽管按照学科对全省高中教师进行了培训, 然而分学科培训并不能代替分层培训。
(二) 培训形式角度的考察
其一, 教师多而专家少①。这次参加培训的高中教师有106 719名, 而进行培训的专家只有130多名。不难理解, 130多名专家难以满足与106 719名教师在线交流和指导。这就直接影响到专家和教师交流的广度与深度, 于是出现了“专家对学员关注的问题回答还不够”、“专家和指导老师对教师的关注还不均衡”等问题③。
其二, 案例评析多针对“他者”而针对教师自己的少。山东省高中教师全员培训虽然强调专家、指导教师和教师互动, 教师与教师互动, 但从培训过程看, 教师主要看了一些专家讲座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实例和点评,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与评点。这存在着明显的倾向, 教师评价的都是视频上的课堂示范课, 而没有机会让专家和其他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这只能是对网上资源“纸上谈兵”, 而难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有效的反思。这说明, 网络培训与校本培训还是处于分离状态。
其三, 重知识传递而轻科研素质培养。山东省高中教师培训的目的之一是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 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等的转变, 即是实现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变。但从其让学员“看视频课程、同伴交流、在线学习和做作业”等培训形式看, 培训对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不够, 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关注不够。作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知识固然不可缺少, 但具备科研能力更为重要。因而, 教师培训的重心应该是考虑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其问题发现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提高培训实效的建议
(一) 对教师分层, 对培训内容分类, 按需培训
第一步是对教师分层。首先对教师的客观实际进行调查和研究, 搜集教师培训需求的资料, 然后据此对培训者和被培训者进行分类。培训者可分为专家和指导教师;被培训教师可分为新手教师、骨干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等。
第二步是配对, 即对不同层次的指导者与不同层次的被培训者进行配对, 这主要根据被培训者的需求而定。
第三步是根据分类和配对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 提供适当的培训内容。例如, 新手教师面临的问题重点是如何尽快适应教师职业和积累教学经验的问题, 这需要指导教师“现身说法”, 传授教学经验。这样指导者与被指导者根据各自的实际配对, 从而实现一对一的互动和交流, 避免了教师培训“整齐划一”, 缺少差异性培训等问题
(二) 利用网络技术, 建立长效培训机制。
网络培训能够突破时空局限, 具有全员性、全程性的优势, 能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内容和形式。网络教师培训除让教师观看视频课程之外, 还可以采取其他形式实现教师与专家或同行在线互动。形式之一是开辟网上专家聊天室、专家博客。形式之二是建立网上教师发展学校。这样可以使远程培训真正成为教师全员集中培训的延伸, 从而克服“学习内容多而时间紧”和因专家不足而造成的“对学员关注不均衡”等问题。
(三) 网络培训校本化, 校本培训网络化
首先, 网络培训校本化。何谓网络培训校本化呢?简言之, 网络培训校本化就是把网络培训资源校本化, 亦即本土化。具体做法是, 教师通过“模仿”把网络培训中的优秀课堂实例搬到现实课堂中来, 让同行点评;然后与网络中的点评比对, 据此找出差距与不足, 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其次, 校本培训网络化。如果没有专家的指导和引领, 校本培训难以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认为, 校本培训网络化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方法是, 教师可以把平时教学研究的情况、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的解决过程、备课、说课和上课的评价和交流等通过电子文档或者视频方式发布到网上, 让许多专家和同行参与点评与交流。这样, 校内同伴之间的一次性交流与互动就能变成无数次连续跟进的互动与交流, 一对一的交流就能变成一对多和多对一的交流, 从而实现经验共享, 使校本培训不出校门, 便能通过网络获得众多专家的引领和同行互助。
(四) 由“校本培训”走向“校本研训”, 实现教师经验提升
由“校本培训”走向“校本研训”, 实现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一体化。因为校本培训虽然改变了中小学校在教师培训中的“失语”状态, 但仍重在培训——教师更多的还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教师仍被视为工具和手段④。校本研训则不同。校本研训兼有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含义, 强调的是“教师即研究者”, 其过程是在专家的指导与引领下, 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 以“主角”的身份审视自己的经验, 进而使自己的经验得到提升, 实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因为“教师专业化的根本在于教师的教育实践”⑤、“在于教师教育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与自觉”⑥。
“校本培训”走向“校本研训”具体思路是:其一, 评价“实践课”, 即要求教师对其他教师从备课、说课到上课都进行评价。其二, 研讨, 即组织教师对校内外的经典课例进行评析, 发表各自的看法。其三, 反思, 教师既要反思其教育教学过程, 也要反思其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等。其四, 课题带动, 以课题的形式引导教师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 然后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方法, 搜集数据, 探明原因, 进而找出解决的办法。
摘要:山东省在2008年暑期对全省高中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 培训具有显著的特点并取得了一定实效, 但也存在亟待改进的问题。从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两个角度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并提出了提高培训实效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山东省,高中教师全员培训,特点,问题,建议
注释
1访谈对象是山东莒县第四中学的C教师, 访谈时间是2008年8月10日。
2为便于区分, 本文将培训者区分为专家和指导教师, 将被培训教师称之为教师。
3蒋敦杰.我看山东高中新课程远程培训——菏泽和济宁归来的寻思[EB/OL].http://www.sdpec.edu.cn/sdedu_gzdt/t20080808_35412.htm.2008-08-18.
4常学勤.中小学校本研训:内涵、运行机制与影响因素[J].中国教育学刊, 2007, (12) :31-33.
校长培训特点 篇10
一、提供学员展示个人魅力的舞台
在我国, 教师培训一般都是由各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组织实施, 是行政命令式的, 大都不是出于教师的主动要求。这也容易导致参培教师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 对培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另一方面, 突然从讲台走上听众席, 由教师成为学员, 部分教师也对这一角色的转变很不适应, 甚至还有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在这种心理状态下, 学员往往表现为对培训教师、培训内容指手画脚, 凭自己的好恶随意“点评”。但是一旦让他们由“观众”成为“演员”, 他们往往就会积极参与, 毫无保留地谈自己教育教学的成就与体会, 在公众面前展示最好的自己, 这也是由成人的独立人格和需要受尊重的心理需求所决定的。如果能考虑到成人学习的这一心理特征, 适当地提供学员展示个人能力与素质的舞台, 就会产生良好的培训效果。
例如我在给中学教导主任培训班讲“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这一专题时, 考虑到教导主任一般在教学上都是一把好手, 是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力量, 属于“教育, 我们有话要说”的一类。所以, 为了提高培训的效果, 我在培训方式上进行了创新。在正式培训前, 我先给所有参培学员几个热点问题, 请他们认真思考, 要求他们将思考的结果发送至我的邮箱, 我还告知他们, 到时市教育频道记者到场, 全程录像, 要做一档关于素质教育热点问题的电视节目。收到学员的邮件后, 我认真阅读了每个学员的思考。后来在培训现场, 我由主讲人成了主持人, 学员由听众成了嘉宾, 我有意让不同观点的学员进行思想的碰撞, 并见机进行适当点评。学员讨论非常激烈, 发言异常精彩, 大家对素质教育方面的几个热点问题也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
二、满足学员一线教学实际的需要
需要的现实性和动机的强烈性, 是成人学习心理的又一特点。但在培训中,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尽管培训专家授课时引经据典、口若悬河, 但由于内容脱离教师的一线教学实际, 忽视了教师职业角色的现实需要, 培训的实效性其实很不理想。常常被一线教师笑称为:“说起来头头是道, 听起来纷纷叫好, 干起来没有门道, 回头看有些胡闹。”这种问题应该是在我们培训中引起重视, 我们应该为促进参培教师的业务能力而服务。
在给新教师培训班讲《特级教师的经典课堂设计解读》专题时, 我充分考虑到学员的实际需要, 特别注重体验环节的安排。比如在培训中, 我想让学员围绕一个相同的教学内容, 各自进行教学设计。学员设计完毕后, 我连续播放了几个关于这一教学内容的名师课堂教学片段, 引导他们品味分析, 然后再让学员各自比较并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 并从中选择大家都认为比较精彩的设计, 集体修改, 最后再请设计者借班上课, 检验实际效果。通过这样的环节培训教学, 让学员真正掌握了一些教学设计技巧, 提升了他们的教学设计实践能力, 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教学实际需要。
三、利用学员丰富且具个性的经验
参培教师有些已参加工作多年, 往往都已具备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 有些还极为丰富且具个性。这些经验都会影响教师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会影响到他们对培训内容的认识和评价乃至兴奋度。如果在培训中能对学员的经验适当加以利用, 就能激发起学员参培的内驱力, 提高学员的培训参与度, 从而提升培训课堂的效率。
在给骨干教师培训“有效教学”这一专题时, 我精心剪辑了几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的精彩片段。每播放一个片段后, 就让学员围绕几个思考题分组讨论, 解读教学片段的精彩之处。我也会随机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之中, 由于参培教师好多已经是各校的骨干教师, 在“有效教学”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会。这一环节的设计, 必然会激活他们的思维, 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并使他们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上相互影响, 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 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培训实际上是一种教师与学员双方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培训一定要关注参培学员的心理特点, 激发他们参加培训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他们真切体验到培训学习的乐趣和幸福, 实实在在地学有所获。只有这样, 才能使教师培训真正发挥它的独特功效,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 为教育的发展服务。
摘要:本文从成人学习心理特点的角度, 论述了提高教师培训效益的三点措施:①提供学员展示个人魅力的舞台;②满足学员一线教学实际的需要;③利用学员丰富且具个性的经验。
关键词:成人学习,心理特点,教师培训
参考文献
[1]孙世路.成人教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89.
[2]励学琴.教育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校长培训特点 篇11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员 继续教育 机构 教学
随着知识更新周期加快,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就成为提升自身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为在职人员,故提高学习效率尤为重要,这就对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内涵
专业技术人员是指掌握专门知识理论和技能,并以其所掌握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所从事的专业工作中去的社会群体,他们分布在社会各个领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生力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就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补充、更新、拓展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的教育场所。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其培训机构在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上都不同于传统的全日制教育,所以探索属于继续教育机构自身教学的特点十分必要。
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类型,主要有普通高校、成人院校、社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基地)5大类,现对其培训范围、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及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现状如下:
(一)普通高校:普通高校培训设有函授、夜大、网络教育、高自考等各类本专科继续教育。其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是对内部人员培训,二是全社会各类人员培训。培训类型包括:(1)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和以第二学历为主的学历教育;(2)技术应用培训;(3)技术专题讲座。教学组织形式:(1)学历教育中,夜大采用面授教学;函授以面授为主,数字化教学为辅;网络教育是以数字化教学为主,面授教学为辅。(2)非学历教育中,采取短期脱产的集中面授。教学方法:多数使用系统讲授、研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
(二)成人院校。成人院校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有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函授学院、自学考试机构、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培训类型包括:(1)学历教育;(2)职业资格培训和岗位培训。学习方式为脱产或业余。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及技术手段:(1)自考机构有全日制、业余;有面授、网授;有短期集中串讲式的培训;(2)自考教学主要是面授,自考办提供统考课程;(3)广播电视大学,综合利用卫星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教学管理网络等信息技术,设有媒体课程,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远程教学。
(三)社会培训机构。这类机构个人或企业面向社会举办的职业技能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培训类型包括:(1)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2)企业岗位适应培训;(3)学历教育;(4)就业和再就业培训。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及技术手段:(1)采用面授教学、实操培训、网上资源和学习光盘等多种方式;(2)提供网络课程、教学管理、多媒体互动为一体的教育服务平台,在线提供技术服务等。
(四)企业培训机构。这类培训机构是企业联合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开设的继续教育。培训主要包括:(1)员工的上岗、转岗培训;(2)新技术应用培训;(3)职业资格培训、公需科目培训;(4)学历教育;(5)短期培训和专题研修等。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及技术手段:(1)采用一对一的“师徒制”、小组式的“项目导师制”、博士后工作站和集体教学等;(2)采取系统讲授、专题讲座和问题探究等方法;(3)大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手段较多;小型企业较少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继续教育。
(五)行业协会(基地)。我国行业协会(基地)培训主要包括:(1)行业岗位培训、技术培训、行业职业(执业、岗位)资格培训;(2)培训班、实地考察、现场技术交流。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及技术手段:(1)一般以讲座、交流会的形式,以传统的面对面授课为主;(2)技能较强的培训内容到企业进行实地培训等。
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教学的特点
下面从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三个方面,对上述5种不同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特点进行总结:
1.组织形式方面。普通高校和企业培训机构,在其内部组织教学,具有优秀师资的培训优势;在其外部组织教学时,流于形式现象突出,原因在于机构各自独立,教学组织不系统,不利于控制分散教学。行业协会、社会培训机构和成人院校特点是教学规模较大,有分散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及办学条件,培训既可面授,也可基于计算机、电视和网络进行组织个别、伙伴和合作学习。
2.教学方法方面。普通高校、成人高校、社会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主要采取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和系统讲授的教学方法,辅助一些网络虚拟教学,缺点是缺乏实操实践,原因是自身无场地、租借场所成本太高。企业培训机构在其内部培训时,采取问题教学、系统讲授和现场教学的方法,解决自身的实际问题,加上有实操场所,教学的实效性和方便性高。
3.技术手段方面。普通高校和成人院校对印刷教材、音像教材、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较为注重,能开发使用多种媒体资源,与现代技术发展较紧密。社会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在培训技术手段应用上,较为注重计算机、投影仪和网络媒介等手段,并能积极开发所需网络资源。企业培训机构较多使用印刷教材和资料。以上这5类继续教育机构,在技术手段方面,各有特点。规模大的,宜面授加远程培训,用先进技术手段;规模小的,宜面授,用传统技术手段。对于受训者,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菜单式选择课程,便于自学,利于按需学习,学习效率较高、能力水平提高较快。
结语:专业技术人员用于学习进修的时间较少,若能根据不同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特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去参加继续教育,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亭亭、侯彦华、王迎、史红星、陶水龙.中国高等工程继续教育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03)
[2]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校长培训特点 篇12
课程开发特点:
一、高新技术是指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特征的技术
1) 是在综合科技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 不是靠经验简单积累的;2) 是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成果, 远远高于传统技术的水平;3) 是“知识密集度”很高的创新性技术, 不是普通的技术改造;4) 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综合国力起着先导性的重大推动作用。
所谓“新技能”大致可以表述为:运用现代科技知识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及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 管理等活动的行为方式。新技能具有三大特点:1) 具有新的技术能力载体。新技能是以现代科技为载体的生产技术和能力。如计算机、网路以及信息技术等, 突出了生产技术和能力的科技含量。2) 产品具有高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运用新技能生产的产品属技术密集型产品, 而非劳动密集型产品。一般来说, 这些产品知识投入高, 而物质投入相对较低, 如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产品等。3) 技能的用途有所丰富。不仅为产品生产服务, 也为相关的科研工作服务, 将科研和生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培训难度较大、要求高
由于新培训课程的教学内容科技含量高, 因而培训难度加大, 对多方面的工作要求较高。
1) 对教师的水平要求高。对教师综合素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要求都很高, 不仅要了解新技术, 还要创造性地转化为课程内容。如同本模块第一单元的案例所言:首钢热连轧薄版人员培训, “按研究生课程要求聘请教师, 既要聘请国内高校一流专家学者讲课, 又要聘请首钢内外老总、资深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举办讲座。”
2) 对教材的质量要求高。新培训课程方案的实施必须具备质量、规格较高的教材, 不仅要体现新, 还要体现高要求。对培训对象的素质要求高。以校企合作为根本, 以“能力为本”的课程观为指导, 提供了一整套预备技师培训课程开发工作的框架模式, 较好地体现了中央提出的以政府为主导, 行业、企业为主题, 院校为基础, 校企合作、多方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如果培训对象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 缺乏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是很难学习和掌握的。有些新技术的学习要事先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
3) 英语水平是高新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新技能的掌握必要条件。高级技师课程开发是实现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 劳动保障部对此十分重视, 于2006年委托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进行专题研究, 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该课题包括主报告及23个子课题, 针对预备技师培养课程开发工作涉及的因素、环节, 以及技师培养课程开发的规律与方法进行了较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课题深入分析了职业培训课程的特点及国外高技能人才课程开发的趋势;较全面地总结了企业对技师层次人才的素质能力方面的要求。
4) 对培训技术和方法要求高。新技能培训, 一般不能仅靠讲授法来完成, 必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实习设备、设施进行实作演练, 放能提高培训效率与效果。实践证明, 诸多的新培训课程以不能仅用一般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来实施, 而必须采用一些高科技手段来实施教学, 比如运用计算机仿真模拟培训、虚拟现实技术等来提高培训质量, 同时兼顾培训教学成本。因为不少高新技术设备上成本高昂, 企业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置与实际设备相同的教学设备, 而需要以“软件”反面代替。有的新培训课程还要到对口单位取经或到制造厂家学习、考察和实习, 可以说课程空间更为广阔。
三、示范性培训课程开发所涉及的内容
新培训课程开发所涉及到的内容或基本要素, 与一般培训课程的基本要素基本相同, 只是在要素的具体内涵上赋予了新的内容和高的标准, 主要有:
1) 课程目标。根据环境的需求而定。课程目标提供了学习的方向和学习过程中各阶段要达到的标准。最常用的有“记住”、“了解”、“熟悉”、“掌握”等认知指标, 以及“分析”、“应用”、“评价”等较高级的认知行为目标。在情感领域中的目标有价值、信念和态度等。新培训课程的目标一般是单一的十分具体的。2) 课程内容。以实现课程目标为出发点去选择并组合, 范围和顺序尤其重要。范围是指对课程内容在水平方向上的安排;顺序是指内容在垂直方向上的组织。课程内容是指这一职业领域内的概念、判断、思想、过程或技能。3) 教材。根据学习目标和学员特征, 选择合适的新教材, 或编写新教材。4) 课程模式。主要是指培训活动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这些安排和选择要与课程明确的暗含的目标和方向直接相关。好的执行模式能有效地体现课程内容, 并采用配套的组织与教学方法。新培训课程的教学模式要新于一般课程的教学模式。5) 课程策略。课程策略也就是教学策略, 常常作为学习活动的一个内在部分, 与学习活动有同样的目的, 并注重教学程序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利用和教学过程问题的解决办法等。6) 课程评价。对课程目标与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用来确定学习者在多大范围内和程度上掌握了学习内容、在什么程度上达到了课程的行为目标。学科性课程的评价重点放在定量的测定上, 衡量可以观察到的行为。7) 组织形式。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 应体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规律, 符合职教特点等。8) 培训时间。课程设计者要巧妙科学地配置课程时间, 时间的配置要符合教学规律。9) 培训空间。指教室和各种培训现场、图书馆等。10) 执行者。
四、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观点下的课程观。多元智能理论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加德纳 (Gardner) 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 并在以后不断完善。该理论自提出以来, 对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教育界产生量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高职教育的影响更大。仅在美国, 就有上百所学校自称是多元智能实验学校, 还有上千所学校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改革。并产生了积极额影响。而对于高职院校还是新的课题正在实验初期。
摘要:高职未来校企合作与社会培训课程除具有一般培训课程的特点以外, 还有高新的特征。无论哪种课程包括英语课程的培训在内, 新培训课程特指以高新技术的应用为基本特征、以新技能培训项目开发为基础的培训课程。高新技术决定着新培训课程的方向和内容, 新技能培训项目是新培训课程的直接依据。可以说, 没有高新技术含量及与之相匹配的新技能含量, 不能称之为新培训课程, 而是常规的培训课程。以高新技术的应用为基本特征是高职院校未来示范性培训课程开发的显著特点。
【校长培训特点】推荐阅读:
校长培训08-24
校长培训总结10-13
赵红霞校长参加重庆校长能力提升培训07-08
校长高端培训心得06-03
校长培训感悟范文05-25
初中校长培训总结09-02
校长培训学习心得11-03
培训学校校长聘书08-28
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感悟06-10
培训机构校长总结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