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土有责

2024-11-20

守土有责(精选12篇)

守土有责 篇1

盐城移动搭建的全国首家“国土卫士”国土资源综合动态监测平台,通过视频监控采集、动态数据分析、实时实景监控等功能,已实现对盐城全市逾1400个重要点位的国土资源的全区域动态监测、全系统协作联动、全业务信息共享。

助建国土资源监管新格局

“仅盐都区就有近200个40米高的平台前端探头监控,每个监控通过360度旋转和4倍变焦,可监测半径2公里、范围8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情况,实现区、镇联网的国土资源综合动态监测。”据工作人员介绍,盐城移动“国土卫士”采用前端摄像头+后端云平台控制的解决方案实现在线监管功能,充分利用通信铁塔、较高建筑物、立杆等方式在盐都区范围内安装的高清监测探头,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业园区和违法用地易发区等重点区域土地实施全天候、全方位、多角度,实时、实景视频监管。同时,盐城移动将中国移动“千里眼”实时监控云平台与国土“一张图”原本独立并存的两个系统进行了创新融合,将监控云平台的监控数据坐标化,嵌入“一张图”系统,方便国土部门根据需要对摄像头预设宗地位,获取坐标点数据、自动提取对应视频监测点实时数据,实行定点监管。同时,国土部门也将耕地保护、用地审批、耕地占补、规划管控、闲置及低效用地管理、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土地登记和整治等所有国土资源信息,全部纳入“国土卫士”平台进行管理,形成了全面覆盖、全程监控、信息共享的监管新格局。

推动土地利用水平智能化

“平台根据数据比对设置了预警提示,能通过短信、QQ、微信等多种方式告知用地单位按期如约完成用地事项;利用手持GPS对项目用地进行现场勘界,可以在用地现场将实际情况与供地红线进行对比,察看‘图’‘地’是否一致。”

在盐城市国土资源综合动态监测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显现着各重要监控区域的数据:地址、占地面积、用地性质、使用单位、最新进展……并配有当前现场实景。“国土卫士”平台实时监控土地利用情况,通过将动态影像图与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基本农田保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进行图叠分析和对比核查,形成对原有国土部门“一张网”数据的在线监管,直观动态地分析土地利用和管理中的基本情况、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数据、图表比对分析更直观,准确,改变了以往管理靠人工查找、决策靠对照图表的粗放管理方式,使国土部门决策更科学、精确。同时,“国土卫士”还加强了土地供后开发利用跟踪监管,全程监控项目施工进度和质量,及时对土地闲置项目、逾期未进场开发项目发出预警通告,助力盘活闲置土地。

武装国土执法监察力量

“这是一起典型的违法用地行为,通过‘国土卫士’,我们第一时间发现这块土地没有取得合法证件,执法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要求动工单位停工。”盐城市国土部门工作人员表示,通过“国土卫士”的远程录像和传输功能,让违法行为有据可查,现场执法有据可依,实现了违法用地发现在初始,制止在终端。

国土执法人员在4G网络的支持下,通过“国土卫士”的工作手机客户端可以随时与与后端保持联系,实时上传现场执法过程,为后期取证提供有效保障。同时,监管中心可通过“国土卫士”对多个地块并行进行实时、实景网上巡查,工作人员“一人多点”,仅需半个小时就能完成分片包干区域的巡查任务。此外,“国土卫士”变违法用地管控“游击战”、“夜袭战”为“阵地防御战”,降低了执法调查取证难度,改变国土资源执法的被动局面。

目前,“国土卫士”平台已在江苏13个地市普遍推广,届时将在江苏全省构建起“高科技支撑、全区域覆盖、网格化管理、全过程监管、上下级联动”的国土资源监测体系,实行全域化覆盖、全程化监管、全时化监测、全职化服务的国土资源管理规范,实现守土有责,保护用地“红线”。

守土有责 篇2

信息来源:6月20日 全景财经网

香港卫生署前日通报称接获医管局通报,一名41岁女病人去年10月因横纹肌溶解及低血钾被送往玛嘉烈医院接受治疗,而这名患者在6月最近一次复诊时向医生表示曾服用来自于内地的“深圳同安药业”出产的维C银翘片,经临床诊断怀疑其症状可能由该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所引致。来自香港医管局的化验结果显示,该种产品含有两种未标示及已被禁用的西药成分“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前者会引致溶血性贫血、变性血红素血症及硫血红素血症,后者则会引致粒性白血球缺乏症。更令人吃惊的是:在产品包装上标示的应有的成分维生素C、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却根本未被检出。为此,香港卫生署呼吁,市民应立即停止服用该产品。

针对于此,深圳同安药业否认含有禁用成分,而就此事深圳市药监局昨日也作出回应表示,已经通过广东省药监局向香港卫生署了解具体情况。目前正在针对香港卫生署所通报产品作进一步调查。维C银翘片里没有维生素C?这样的药品是否可以检验合格上市?对于公众的疑惑,相关业内人士认为,这确实很荒唐,不太像是正规药厂做的事情,消费者有可能是买到假药,有可能是不法分子利用了正规厂家的包装。

守土有责 篇3

一、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贡献力量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在思想多样化、社会价值多元化的今天,特别是面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严峻挑战,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引方向、凝聚力量,努力在多样中谋求共识,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在多变中把握好方向。王君同志在讲话中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主题,聚焦这个主题,切实打牢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并要求发挥社科院、高校的重要作用。因此,自治区社科院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积极参与筹建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搭建好全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平台,并调整优化内部研究机构设置,创新研究体制,加强理论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培养,紧密与各高等院校及其他社会研究力量协调配合,共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宣传;针对我区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主动释疑解惑,加强社会思潮引导,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引领作用。

二、加强对我区改革发展稳定重要现实问题的研究,履行好“思想库”和“智囊团”职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王君同志在全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内蒙古作为边疆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为复杂,并要求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为深入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提供强大思想舆论保证和精神文化力量。内蒙古社科院作为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重要职责并落实到科研工作中,切实增强对大局的学习把握,增强对全局的研究了解,增强对大势的分析判断,做到胸怀全局抓大事、把握大势谋长远,进一步抓好对全区改革发展稳定重要现实问题的研究,努力提高应用对策研究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实际价值,促进科研成果更充分地运用于党和政府的决策,为我区改革发展稳定和各项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当前要重点抓好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深化研究,努力在一些重点工作研究上进行破题,推动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更好的贯彻落实。

三、加强对社科理论研究阵地的自我管理,切实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使命,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王君同志强调,要确保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牢牢掌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人手里。乌兰同志对宣传思想部门的阵地建设、队伍管理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归结到一点,就是我们党一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对此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充分认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要求落实好。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讲政治、讲原则、讲纪律,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坚决同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保持高度一致,确保科研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宣传,对错误观点和反动思潮积极开展舆论斗争,敢于亮剑,勇于担当。要切实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阵地,加强班子政治思想建设,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增强政治敏锐性,把握好方向和大局;加大中青年理论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培养力度,密切与知识分子联系,不断提高科研队伍的政治素质和研究能力;加强对各类报告会、研讨会、论坛及学术刊物的管理,决不传播错误观点和言论,切实做到可管可控,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科普:企业有责 篇4

科技创新的“双螺旋”与创新民主化

技术开发是科技创新“双螺旋”的一翼, 是传统意义上实验室里的技术研发;而“双螺旋”的另一翼——应用创新则把技术带出了实验室的真空, 使得技术研发的目的指向人类需求。应用创新, 就是以用户为中心, 置身用户应用环境的变化, 通过研发人员与用户的互动挖掘需求, 通过用户参与创意提出到技术研发与验证的全过程, 发现用户的现实与潜在需求, 通过各种创新的技术与产品, 推动科技创新。

新的科技创新体系扩散到了技术应用层面, 这要求建立畅通高效的创新服务体系, 为技术与产品研发提供最贴近市场和用户需求的信息。同样, 它也急需构建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驱动、以社会实践为舞台的共同创新、开放创新的应用创新平台, 实现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并驾齐驱, 实现以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共同创新为特点, 强调以人为本、用户参与的民主化创新。

科普是基石, 企业是主体

新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与民主化创新模式的发展, 及其强调公众参与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 对全民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于科普的需求十分迫切, 可以说, 科普是科技创新民主化的基石和前提。科普的灵魂和核心属于广大的普通公众, 它本身就应该是一种公众参与的活动模式。科普同时也是公众参与科技创新的基础, 科普让科学知识、技术、方法从公众知晓, 到公众理解, 最终到公众参与, 为提高全民族的创造力做出贡献。

随着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 以“权威解说”为代表的传统科普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各种新的科普模式如体验式、参与式科普逐渐兴起。这种传播模式的变化使得科普的主体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不再是科学家唱独角戏, 企业、商家、公众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大众传媒相伴是消费时代的兴起, 消费品充斥着公众的生活空间。科学技术通过产品这一载体传播给公众, 推动了科普宣传的发展。比如, 美的“变频”概念、乐百氏“过滤净水”概念, 等等, 这些隐含在产品中的科技知识和原理, 随着产品销售与消费已逐渐为公众所认知与理解。

因此, 当我国政府把可再生能源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加强新能源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之时, 企业积极参与科普是十分关键、十分重要的。这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例如, 皇明太阳能以太阳能科普宣传为主题, 建设了中国太阳谷, 太阳谷不但是世界级可再生能源研发检测中心、制造物流中心、观光旅游中心、国际会议中心, 还是科普教育示范中心, 也是全国首家以太阳能为主题的绿色科技旅游基地, 并为未来绿色城市的建设及运营做出示范及样板。与其它科技应用示范基地不同, 皇明围绕太阳能把太阳能科普教育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品牌传播中去, 无论企业的知名度还是美誉度都得了极大的提升, 科普成了皇明创新民主化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帮助皇明在拓展产业发展经济链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科普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深蓝动力

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和电力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0年至2020年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 新能源科技企业不但肩负着实现能源战略的责任、科技创新的责任, 也自然而然地承担着科普的重任。

科技创新过程的完成是以产品的市场成功为最终标志, 因此, 企业在整个科技创新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企业科普是国家、社会和企业本身的一种三赢选择。

科技创新可以由企业单独完成, 也可以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完成。不过, 面对多元化的市场和消费者构成, 如何才能在当前知识社会背景下, 营造创新民主化的良好氛围, 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真正体现出企业在整个社会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呢?科普, 作为调动不同社会主体、联合各方资源的重要纽带, 将成为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又一驱动力!

科普是企业员工科学素养提升的动力。目前, 大部分企业的技术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转移和技术的吸收能力。技术转移是新的技术成果与企业的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这个主战场上, 在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的前沿阵地上发挥作用。首先, 企业要端正主体地位, 建立研发机构, 在研发中重组产品创新队伍, 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一举措, 实质就是提高劳动者素质, 完成科普传播的全程。其次, 企业可以把科研和科普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在科学普及中研究新产品, 在研制新产品中普及新科技知识。二者既统一又互相促进, 事半功倍。再有, 以大、专院校技术为依托, 产学研相结合, 是企业加快科普, 发展高新技术, 实现科技创新的最好模式。三者的完美结合, 将使企业更信任科普, 更技术支撑能力相结合的过程, 企业技术支撑能力不同, 技术转移的速度、方式和效果也就不同。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企业技术支撑能力取决于企业员工科学素养的高低。所以, 加强对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和创新意识培养, 是提高企业员工的科技素养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不仅有利于提高整个国家公民的科学素质, 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 企业科普是国家、社会和企业本身的一种三赢选择。

科普是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传播载体。企业科普的目标就是要紧紧围绕产品创新, 开拓市场, 促进经济和科技的结合, 这样才能使企业科普富有生机、有活力、有前途。企业科普要扎根在增强科依靠科普, 为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科普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平台。科普不仅是企业员工科学素养提升、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传播载体, 同时科普还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平台。

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 首先要创新!只有创新, 企业才有生命力, 才可能创造更大的财富。但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其他企业不同, 不仅仅要在技术上、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 承担起企业创新的经济责任, 还要承担起通过科普促进创新的社会责任。

企业科普的目标就是要紧紧围绕产品创新, 开拓市场, 促进经济和科技的结合, 这样才能使企业科普富有生机、有活力、有前途。

守土有责 篇5

用心耕耘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很荣幸参加这次新录公务员培训活动,我也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首先,在座的各位能够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努力拼搏,顺利地考录到公务员队伍中来,我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向大家作一个自我介绍。我叫李建国,1991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宁津县柴胡店镇党委书记。我们柴胡店镇6.3万人,10万亩耕地,132个自然村。工作了21年,辗转五个乡镇未离开过基层。从蔬菜技术员、管理区办事员、团委书记、管理区区长、管理区书记、党委委员、副书记、镇长,2009年任党委书记至今。

今天,按市人社局安排,让我作人民满意公务员先进事迹报告,说实在的,在座的各位论学历都比我高、论知识都比我渊博,论思想都比我解放,论理念都比我先进,我谈不上作报告。我自我感觉有一点是大家永远赶不上我的——工龄,有一点是暂时赶不上我的——经验。下面,把我多年来从事基层工作的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敬业,成就一项富民产业

现在我就职的柴胡店镇,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曾经在此奋斗过17年,也见证了柴胡店镇蔬菜产业的整个发展历程。有一件事是我一辈子都忘记不了的。那是1993年,当时,我是孟集乡的蔬菜技术员,乡政府通过组织乡、村干部、有种植意愿的群众到寿光参观、出台优惠政策等种种措施号召群众发展大棚蔬菜。当年有15个村发展了176个大棚。大棚建起来了,但是群众还是三无,无种植技术、无管理经验、无市场。我和乡政府聘任的技术员王光启两人基本上是两头不见太阳,早上太阳未出就进村入棚了,晚上太阳落山了,检查群众是否把大棚毡子盖严实了再回乡政府,每天骑自行车40公里,要钻176次大棚实地指导、手把手地教。棚内温度40多度,棚外零下十六、七度,温差近60度。初入冬,外面的寒风打在脸上,似如刀割,大棚内的小苗像春天萌动的野草,一天一个样,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群众还在梦想收获的喜悦时,大棚最致命的天气——连阴天出现了,当中还夹杂着雨雪。从11月17日开始,群众们一天一天地数,一天天地盼晴天,干部们逐个大棚逐个大棚地安慰菜农,我和王技术员逐个大棚地记录地温、室温等数据。盼到第27天的时候,也就是12月14日,天终于放晴了。我和王技术员逐棚检查,看菜农是否按要求隔一毡拉一毡,防止作物曝晒失水打蔫。当我们两人来到第57个大棚时,听到棚内有人嚎啕大哭。钻进棚一看,毡子全拉开了,黄瓜叶片打蔫了。这个大棚是方庄村孟广明家的,他家建了2个大棚,花去了他家结婚十多年以来的所有积蓄,还借了亲戚8000元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两

个大棚上了。我和王技术员查看了棚内所有植株,发现还未达到死秧的程度。于是,我们两人一边劝说他,帮他树立信心,一边指导他如何补救。从那天以后,我们两人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去他家大棚看一看,直到恢复正常。孟广明卖的第一车黄瓜是1994年1月5日,当天下午,他妻子跑遍所有大棚找我们俩,要我们晚上一定要到他家吃一顿纯肉丸的饺子。当时吃着热腾腾的饺子,孟广明笑了。这也是我这辈子吃的最难忘的饺子。就是那年,一共连阴45天,中间只有2天的晴天,黄瓜产量受到了影响,但是价格高,菜农们没有减少收入。我们柴胡店镇的176个冬暖式大棚没有一个受到损失。种植蔬菜让菜农饱受了艰辛,更让他们收获了喜悦。蔬菜技术员这个岗位,让我付出了很多心血,更重要的是让我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现在的柴胡店镇已是全市的蔬菜生产明星乡镇,既有成方连片的蔬菜生产基地,更有标准化的示范园区,既有农业部定点蔬菜批发市场,又有带领菜农共同致富的合作经济组织,既有过硬的品质,又有知名的品牌。蔬菜产业已经成为柴胡店镇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奉献,抗击一次百年洪灾

今年7月30晚的大雨,我镇于庄、魏庄和王庄三个村农田被淹,魏家干沟水位骤增,出现漫堤险情。我和镇长带领全镇机关干部每人负责一村,和村里的老百姓一样都赤着脚上阵,装土袋挡堤坝,确保了堤坝安全,防止了洪水进村。

屋漏偏逢连阴雨。8月5日凌晨206毫米百年不遇的强暴风雨突袭我镇,电闪雷鸣,雨如瓢泼,一刹那间,村庄停电了,房屋被淹了,公路冲断了,加上宁乐新河承担上游行洪任务,出现了河水倒灌现象,我镇10多个村庄进水,老百姓惊魂失魄、不知所措。凌晨两点钟,我选择去了灾情最严重的于庄村。我镇的120名机关干部在凌晨两点半也全部到全镇132个村进行指导救灾。当我们进村和村干部碰头后,找来铜锣、小喇叭逐户逐户地动员,并组织车辆向东崔市场转移群众。当时,我两只手拿了三样东西,一是手电筒,两三点钟看不清楚障碍物;二是手机,因为水深已达1.5米左右,裤兜已经完全浸在水中,还要向县领导及时汇报现场灾情;三是小喇叭,需要不停地向群众做动员。大约四点多钟,传来消息说该村村民王立新被洪水困在自家的土坯房中。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得知情况后,我和几名机关干部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趟过齐腰深的水闯入被水淹的房屋,帮助王立新一家刚刚转移出房屋,就听‚哐啷‛一声,房子在背后坍塌了......就是这样,时而从危房边走过,时而到危房中转移群众,时而一脚踩入深坑,时而被不明物体绊倒,开展了多次拉网式排查,唯恐有一人被困家中,从凌晨两点多一直到下午五点钟,全部安全地转移完群众,在雨水中浸泡了十多个小时。转移出来的群众有亲可投的,我们安排专车送,无亲可投的,我们在孟集、柴胡店和县城宾馆安排了12

个安臵点,确保了在这次灾难中无一人伤亡。半个月的时间,我穿坏了三双鞋,手上起了血泡,胸腔和肩膀处被紫外线伤的皮肤发红、表皮坏死起白皮脱落。我累了、痛了,但我快乐着,因为我与群众一道,成功抗击了这次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8月6日,乐陵市一位不留姓名的70多岁的老人,自己骑单车来我们指挥部,送来了两箱方便面和二十个打火机。他动情地说:‚虽然,我不是你们县的,但是我看到了你们哪里受到了水灾,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干部的身影,一心一意地帮助老百姓,我打内心里感动,所以,我今天送了点东西表示慰问。‛9月1日,于庄村村民滕书林、孙清德、孙德华自发地组织锣鼓队,敲锣打鼓把写有‚心中有百姓,人民感党恩‛的锦旗送到镇政府。

真情,创造一个和谐局面

在全镇机关干部会上我常讲:‚我们现在是公务员了,我们的父母可能是农民,父母也是公务员了的,再上辈可能是农民,对农民应该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个‘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忘本就意味着背叛,这是原则问题,心里必须明白、头脑必须清醒。‛只有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爱农民,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为他们做实事,办好事,才是为官之道,群众才会拥护你。刚上班的时候,我是一名蔬菜技术员,每天骑着自行车到各村的蔬菜基地、大棚指导农民生产,现在我是柴胡店镇党委书记,虽然公务多了,但我同样还是会抽出

时间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摩托车到农户家坐在炕头上,来到田边地头找群众拉拉,听听群众的呼声。有人问我有车为什么不坐,我说:‚如果我坐小车来,你们谁还会跟我交心?谁还会跟我说实话?‛现在,到村里,有好多老百姓已不喊我李书记,也不喊我李建国,而是直接喊我建国。我每到一个新的乡镇任职时,第一件事就是把我的手机号码公布于众,并且向老百姓公开承诺,‚有事,找我李建国‛。有的同志可能担心手机打爆了。其实不然,老百姓也知道党委书记需要处理的事务多,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打的,真有了问题,他只要给你打电话说明他还是信任你的。每一个老百姓都是我们柴胡店的公民,老弱病残,鳏寡孤独,因为他们生活能力差,更应该用心地去帮助他们。两年来,我们深入开展关注残疾人、关注失学儿童和关注留守儿童等多项关注弱势群体的救助活动,累计救助残疾人、贫困学生、留守儿童、鳏寡孤独老人和困难户820人次,不仅是从物资上救助,更重要的是从精神上救助,为残疾人组织的爱心辅导暨特色产业技能培训班,为残疾人发放一部爱心手机,民政工作人员定期发送励志短信,鼓励他们从精神上先站起来,让残疾人选择一个产业,掌握一项技能,救活一个家庭,变输血为造血。我镇柴庙村康忠芹一家四口人,她和两个女儿三人都残疾,住着六七十年代修建的三间小土屋,只靠丈夫种植五六亩地艰难地维持生活。说实在的,我们看在眼里,疼

在心上。能把这个家撑到这种程度需要多坚强的意志、多顽强的精神。了解情况后,我组织全体机关干部捐款4700多元送到康忠芹家中,帮助她和她的丈夫在爱心辅导暨特色产业技能培训班上学会了藤椅编织技术。现在,靠编织藤椅每月可增加收入1500元,让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康忠芹逢人便说,虽说俺是残疾人,但俺凭着自己的双手能养活这个家了。在关注留守儿童活动中,除了为每位儿童发放300元的助学金外,还为每位儿童发放了一套图书,更重要的还有两名机关干部与每一名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引导他们建立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锻炼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自然、快乐成长。

有付出就有回报,2000年4月30日,我被评选为山东省十佳团委书记;2011年4月,荣获德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2月,被评选为德州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2012年4月,荣获德州市‚劳动模范‛称号。

同志们,你们马上就要到新的工作岗位上去了,将来也可能和我成为同事,也可能成为我的领导,在此,我以一个长你们几岁的师哥的角度上谈一下现在的年青人如何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和如何做到工作优秀。

关于迅速进入工作角色,要做到‚三个适应‛。一是适应相对艰苦的环境。现在政府机关的工作环境都相对艰苦,但与汗流夹背的农民相比,与烈日下谋生的三轮车车夫相

比,工作苦、累也还是比较轻松的。俗话说,艰苦的环境锻炼人。从人生过程来说,有人先苦后甜,有人先甜后苦。敢吃苦,苦一时,炼就一身真本事;不吃苦,苦一世,碌碌无为难作为。客家人有副对联:‚山瘠宜耕耘,家贫好读书‛,就是说艰苦环境能够磨炼人的意志。人生是要吃苦的,谁都要过这一关,从成长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只要大家思想认识上有敢于面对的信心和决心,放下思想包袱,能坚持吃苦、耐劳,不放弃,若干年后,必然会取得成效,也必然成为有用之才。

二是适应并不丰厚的待遇。经济发达地区有的单位年薪几万元,十几万元,更有甚者上百万元,而目前新录用公务员的月工资只在1500元左右。除日常生活费,所剩无几了。为此,建议大家领到第一笔工资的时候,在用自己的钱买礼物感谢父母的抚养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的时候,别忘了计划经济,俭朴办事。

三是适应繁杂、琐碎的工作。业务部门相对单一,特别是政府部门工作繁杂、琐碎。2008年第10期《南方》杂志有篇文章《乡镇干部:辛劳并成就着》,描述乡镇干部、概括乡镇工作有句顺口溜:‚摸爬滚打终日疲惫,急难险重必须到位,经常三餐时间不对,逢年过节天天战备,正常提拔还得排队,囊中羞涩见人惭愧……。‛在农村工作,在与农民零距离的接触中,能体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不是写在

纸上,也能体会到‚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但是对于个人锻炼实践来说,真可谓: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关于如何做到工作优秀,要坚持‚一学‛、‚两待‛和‚三问责‛。

‚一学‛:就是学习。有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公务员工作,直接面对群众,光凭书本学来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不要凭借学历自以为势,凭借身份高高在上,要始终保持虚心学习的态度和刻苦学习的精神,要多向身边的老同志学、在实践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二待‛:就是待人要诚信,做事要敬业。换句话说就是诚实待人,踏实做事。先谈待人要诚信。坚持做到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首先要诚实,为人正派,忠诚老实,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踏实工作。其次要落实。落实是本职要求,是责任所在。要把落实工作放在第一位,急需办的事及时办,需要办的事抓紧办,对领导交办的事不拖泥带水、不敷衍塞责。二是踏实做事。要培养脚踏实地,少说多做或只做不说和大胆干事、主动干事的工作作风。要用老实做人、勤恳做事的言行,充分展示新时期年轻人的魅力,树立起新时期年轻公务员的良好形象。要做好基层工作,光凭一腔热情和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机智;既要依靠政策,又要结合实际;既要依法办事,又要有人情味。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服务基层,对贫

穷疾苦的老百姓多一份了解,多一份同情,多一份关爱。

‚三问责‛:就是问职责、问作为、问不足。作为一名年轻公务员,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要求,不论被分配从事什么工作,必须增强责任感,切实履行好职责,这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须经常问责:一问职责何在,想想自己承担了哪些职责,组织对自己提出了什么要求;二问有何作为,自我检查履职和职责的落实成效,存在什么问题,需要如何改进完善;三问自己缺什么需增何能,如何加强学习磨炼,开拓进取,提高自己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要力争做到‚尽心尽力而问心无愧,尽职尽责而问责无过‛。

妻子避孕,丈夫有责 篇6

老公第一次提出要求时我们还没有结婚,他软磨硬泡地跟我说,第一次没那么容易怀孕,我将信将疑,但还是依了他,结果却一次即中。

因为结婚的事没有提上日程,我只好去医院做了人流。麻醉针剂的作用加上紧张,疼痛似乎很不真实,只是想着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就这么被扼杀了,我就忍不住哭了起来,眼泪汪汪地对旁边的一个医生拼命地伸出手,想要她给我点勇气和安慰。

忍了一个月,老公又不安分了。在家休息期间,我了解了一点避孕知识,当我向他提出要避孕时,他说,一切由你做主吧。他说话时的神情和语气让我觉得,避孕好像是我一个人的事,与他无关。最终我还是没好意思说让他用避孕套,只能自己开始服用避孕药。

一年后我们结婚了,婚检的时候医生建议说,如果暂时不想要孩子,就用安全套避孕,最好不服药。跟老公商量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不容置疑地说:“怕什么?想要孩子的时候我们提前停药不就行了?”

我没有反对,反正那一年吃药就像刷牙洗脸一样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都已经习惯了。因为我一向很瘦,倒也没发现避孕药容易使人长胖的不良反应,而且避孕的效果确实不错,从未出过问题。

婚后第三年,我们决定要个孩子。去医院请教医生,医生说让我马上停止服药,改用避孕套避孕,而且短期内不能怀孕,一定要等到身体恢复了才可以,还让我定期到医院做检查。情况似乎不容乐观,老公这才极不情愿地买回了安全套。可每次使用,都要我提醒再提醒,督促再督促,时间久了,我心里非常窝火,就开始找各种借口拒绝他。他似乎也很苦恼,有一天,他烦躁地对我说:“不是有安全期避孕和体外射精避孕吗?我们就用安全期避孕吧,体外射精肯定也挺难受的。”

我的月经周期一向很准,但两个月后还是不幸“遇难”。当时老公毫不犹豫地说,把孩子生下来吧,早生早省心,生完孩子后你就去医院上环或者结扎,今后我们就不用再为避孕的事烦恼了。听他说出这样不负责任的话,我第一次因为避孕问题跟他发了火,明明是两个人的事,却总是让我一个人承担,现在他居然连孩子的健康都不顾了,真的让我忍无可忍。

我无法像他那样不考虑后果,跟医生协商后,我还是把孩子流掉了。现在我就想着,一定要把避孕问题跟老公达成协议,从行动到意识逐渐改变他,使我们今后的夫妻生活能在精神上更上一个层次,调整好心态,生一个健康的宝宝。

医生点评:青年男女自愿结合后,双方应共同负起家庭的责任和义务,避孕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992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众多委员就曾提出了“计划生育,丈夫有责”。

选用避孕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考虑选择的时机。如果两个人一两年内不想要孩子,那么首选是男用避孕套,因为它是阻隔型的,对子宫的影响最小,同样还有属于阻隔型的避孕膜、栓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用。如果计划在两三年以后要孩子的,最好把长效避孕药和避孕套结合使用,即:吃三个月避孕药,用一段时间的避孕套,再吃几个月避孕药……这样循环下去,既可以减少长期服药对子宮的刺激,又可以提高避孕的成功率。

在避孕问题上,女性应该很好地动员男性参与其中,这样可以明显降低避孕的失败率,最大限度地保护女性的健康。比如用男用避孕套,只要正确使用,它既安全又有效;育后不想再要孩子的女性可以建议丈夫去做绝育手术。目前,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对男子承担计划生育的责任越来越重视。日本、英国的育龄夫妇多选用男用避孕套避孕,特别是日本,采用避孕套的夫妇达90%;泰国普遍提倡推行男性输精管结扎手术,每年都举办“输精管结扎节”,在泰国国王生日那天,男性集中做输精管结扎手术。

就使用避孕套避孕和施行输精管结扎手术来说,我国的选用率都不是很高。城市育龄夫妇避孕选用避孕套的较多,而广大农村育龄夫妇不论是采用结扎、服药、带环,还是外用药避孕,大都是由女方承担的,这种现象主要还是“重男轻女”的封建习俗影响所致。这几年,接受绝育手术的男性正逐步增多,其实,从选择避孕方法的实践来看,不论是选用药具还是做绝育手术,丈夫都比妻子有诸多的方便。比如男性输精管结扎手术,只是在男性皮囊外施行,创口小到可以不用缝合,而且需要时可以把输精管重新吻合,受术者基本上无痛苦,不像女性绝育手术那样要住院,并切开腹腔,操作起来较为复杂。

企业转型政府有责 篇7

如何应对国家战略转变的要求,这是全新的经济发展走向。过去30年,中国企业普遍以低端的加工业为主体,企业要想实现科学转型,就必须以整套的、持续的创新能力作保障。

我认为,所有的转型、升级,核心点都是市场需求,企业能否成功转型,有两方面问题至关重要:第一,企业的发展理念以及创新意识的问题。尤其是企业的管理者,如果只是泛泛而谈战略转型,对未来转型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定位不清晰,不明确,那就根本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是否具有针对市场转型方向的配套创新能力。我们不仅要有资本投入,还要有核心技术人才,资金和人才的支撑,缺了哪一方面都不行。

对于如何推动企业转型,我有两点希望:第一,希望政府要有强力的支持和引导。不仅帮助理清市场目标,在资金上支持,在人才上也要支持。当然在具体支持前应当要有评审,评估其转型的方向是否正确,新开发产品的方向是否对路。第二,要把企业培育成为市场转型的主体。目前,在我国将大量的科研经费都划拨到一些所谓的科研院所去了,其实这里边有很大的浪费。项目方是企业,院所方应是辅助企业,如果科研院所的经费由企业去支付,企业和院所联合开发,企业对院所就会有制约,其成果与市场需要也就更接近。

学生问题我有责 篇8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智发展历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 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 其健康品格、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正确形成尤为受外界各种情况的影响。因此, 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以及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教师的人格魅力的示范作用以及教师对他们不断地教育与积极引导, 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与教学中, 我们能够关注他们的成长, 对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纠正、循循善诱, 以阳光般的热情呵护他们心灵健康成长, 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 那么他们将来一定会成长为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反之, 如果我们对他们的行为不进行正确引导, 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不闻不问, 对难教生避而不谈, 任其发展, 或在教学中重智育轻德育, 那么他们可能会远离正确航向, 并越走越远, 碌碌无为地浪费掉大好时光, 一事无成, 轻者, 他们会放弃学习, 违犯班纪校规;重者, 就会滋事生非, 打架斗殴, 出现违法犯罪的现象。

作为一名教师和班主任, 在日常工作中我始终以兢兢业业的态度和满腔热忱投入到教学与班级管理当中, 时刻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从教的座右铭, 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 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品格。当然, 由于我工作与管理上的疏忽, 部分学生出现有违学校规定的不良现象。通过对照、检查在阶段性工作中由于自己监管不到位而致使学生产生不良行为主要表现在:一是忽视对班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缺少班级统一的阶段奋斗目标和良好的舆论氛围。班上除少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外, 大部分学生学习上盲目性较大, 被动学习疲于应付。学习过程中不注重课后复习, 自主钻研精神缺乏。因而导致在每次月清考试中, 全班合格率较低, 在全年级十个班中, 常位于中下水平。我想这与我平时对全班学生的理想教育与督促不力有极大关系。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学生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理想追求, 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 由于教师的疏忽, 对部分意志力不坚决、惰性思想重的学生而言, 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 成绩下滑、厌学思想重、逃学、斗殴等情况就会随之而来。二是对个别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力不够强。在开学初, 班上极个别学生有参与打架斗殴的不良行为。这些学生平时就纪律散漫, 学习不认真, 以前曾出现过与高年级学生惹是生非的现象, 经批评教育后改正, 但本学期又发生类似现象, 这说明对部分学生的教育力度不够强, 方式不够妥当, 教育上缺少触摸到学生心灵的震撼力, 出现屡犯屡教、屡教屡犯的低效操作。后阶段管理中我将花更多时间, 密切注视这些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动向, 多与学生交流, 摸清他们思想的症结, 对症下药,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理想信念, 抛弃低级、庸俗、幼稚的观念, 把注意力转到学习上来。三是教学中部分学生成绩低迷, “及格线”成为他们难以逾越的障碍, “英语难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普遍心态, 在这种心理驱使下, 部分学生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英语如学天书”是部分学生的现实状况。这种情况的产生反映了我对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不够、对他们学习上给予的指导、帮助过少。通过对其中一些学生的调查, “留守学生”占了大多数。父母在外打工, 他们缺少给他们呵护与慰藉的人。同时, 有些学生还要承担一些家务劳动, 在身心两方面都承受着压力, 如果我们教师不从心理上开导、学习上帮助、生活上关怀, 他们的学习势必就会受到影响。

对照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 我本人有很多亟待改进与提高的地方, 如, 在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教学的策略与艺术性、班级管理的细致与耐心, 对学生内心世界、思想动态的掌控、学风与班级的培养、班级奋斗目标的确立与执行等诸多方面。后阶段我将不断努力, 密切关注学生学习行为、思想方面的情况, 从学生身上反馈自身存在的问题, 及时改进、提高, 避免因自己的管理不善而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 力求从教学与班级管理上做得更好。

保护湿地 人人有责 篇9

关键词:湿地,保护,人人有责

按照《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的定义, 沼泽地、泥炭地、河流、湖泊、红树林、沿海滩涂等, 甚至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浅海水域, 都属于湿地。本文将从以下几点介绍它。

一、我国的湿地类型

我国的湿地类型众多。海涂蜿蜓, 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 沼泽散缀南北。此外, 我国还拥有大量的人工湿地, 如水库、池塘和稻田等。据初步统计, 我国湿地面积有6000多万公顷, 其中天然湿地2000多万公顷。以稻田和池塘为主的人工湿地4000万公顷, 内陆湿地有高等植物1540余种, 高等动物约1500种。其中, 水禽300余种, 约占我国鸟类种的1/4, 并有许多为我国特有种和世界性的珍稀濒危种。

二、湿地的功能与作用

众多的湿地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湿地常常作为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水源, 被人们直接利用。湿地还能够补充地下水。在多雨或河流涨水的季节, 湿地就成为巨大的蓄水库, 起到调节流量和控制洪水的作用。湿地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河流两岸和湖滨的沼泽是鱼类繁殖和肥育的场所。湿地还能保持当地小气候, 具有很高的航运价值、美学价值和教育科研价值。

三、我国湿地面临的威胁

1.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盲目进行农用地开垦、改变天然湿地用途和由于城市开发占用天然湿地, 直接造成了我国天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

2.生物资源过度利用。我国重要的经济海区和湖泊, 由于保护不当, 不仅使重要的天然经济鱼类资源受到很大的破坏, 而且也严重影响了这些湿地的生态平衡, 威胁着其他水生物种的安全。

3.湿地污染加剧。污染是我国湿地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 湿地污染不仅使水质恶化, 也对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

四、保护湿地的措施

1.加大湿地的宣传力度。

2.推动立法进程, 尽快建立湿地保护的法规和政策体系。

3.各级部门要尽快制订好湿地保护规划, 合理布局, 切实可靠的保护湿地。

湿地的保护, 并不是我们口头上的承诺, 也不是我个人力量所能办到的。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湿地的行列中,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共同呵护这颗脆弱的“肾”吧!

危机来临匹夫有责 篇10

提起时寒冰, 我想中国几千万股民是深有体会的, 多年来, 他顶着重重压力, 不计较个人得失, 为中国的弱小投资者奔走, 为民生的艰难呼号。听闻先生新书《中国怎么办》发布, 便急急买来拜读, 醍醐灌顶, 振聋发聩, 忍不住再一次加入愤青行列, 振臂高呼:危机来临, 匹夫有责!

毛主席说过,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时先生偏巧就是这样认真得有点可怕的人, 他是勤奋不倦的思想者, 密切追踪危机的每一个细节, 洞察种种现象之间的机缘巧合, 精确研判事件的发展。他博学而敏锐, 执著而坚忍, 他是国内少有的清醒的学者。他不受所谓权威影响, 总是能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独立思考的观点。

“哭得最响亮的人, 不一定是最悲伤的。在我国农村, 就有一种拿钱替人哭的营生, 给的钱越多, 他们哭得越痛越肝肠寸断, 而他们内心其实是充满欢喜的。”这是先生书中的一段话。它直指要害, 在这场全球经济灾难中, 并非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矛头直指, 世界上最强大的利益集团, 但他的笔锋毫无畏惧。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 我们不乏见到各类精英, 但形形色色的名利诱惑, 使得许多颇具才华的优秀人士昧着良心说出违心的话。也有有识之士, 明明看清了事实真相, 但因种种压力, 不敢仗义执言, 颇让人为之扼腕。而先生著书立说之最大特点也是最为可贵之处, 就是他的坦荡胸襟, 他尊重研究的最终结果, 绝不会因这一结果是否开罪于某一利益团体, 而做出任何修饰或掩盖。

先生的这本书大致可分为三部分:一是详细分析了次贷危机由谁制造, 谁是大赢家;二是次贷危机的后果, 他预言全球性通货膨胀即将到来;三是对策部分, 主要讲了建立货币同盟、守住资源、建立以资源为核心的财富体系的重要性, 并针对困扰中国已久的内需不振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对于次贷危机的爆发, 美国的主流媒体以及官方, 无不将原因归为“投资者的贪婪” (格林斯潘) 。先生在揭示次贷危机形成的各个阶段时, 侧重于对深层隐秘的剖析。他指出在次贷危机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最大的赢家, 因而可以把整个危机事件看做是一个巨大的陷阱。读完此书, 就可以清楚地发现, 他的结论并非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的主观臆想, 而是建立在充分的事实依据基础上的, 并据此做出了严谨的逻辑推演。

目前的国际经济格局是少至几百人却占有了全人类过半的财富。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 目前活跃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这类资金在72000亿美元以上。其财力真可谓富可敌国, 像索罗斯基金会这样的一个私有基金组织竟可以公然阻击一个国家的货币。

先生此书的另一特点是跳出了一般的技术分析层面, 不是就事论事, 而是站到了一个民族命运的高度进行分析。先生在书中以冰岛为例, 揭示次贷危机如何让冰岛不幸成为一个面临政府信用破产、国家经济濒临破产边缘的国家。他指出“次贷危机正在从金融领域打开一个劫掠财富甚至摧毁一国经济的巨大缺口”, 并尖锐地警示我们“现在, 战争的主角、摧毁一国经济主权的工具, 已经变成金融而非笨拙的枪炮。同时, 摧毁一国经济主权的主角, 已经变成尖端的金融人才而非勇猛的大兵。”

一个团体、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国家领导的失误都还不足以致命, 但是一个民族集体的误区将是一场万劫难复的真正灾难。

即使你是一个普通民众, 当今的世界经济格局离你也并不遥远。远在华尔街的一场金融风暴, 已经摧毁了世界各个地区的股市、楼市, 使多少平民百姓毕生的血汗, 顷刻间化为乌有。别以为安于一隅就可保住自身, 看看一些企业破产, 农民工返乡, 面临没有土地、没有工作的境地, 哪里才是桃花源?

中国与世界经济互为市场, 一荣俱荣、一枯俱枯, 这无疑成了此次金融危机重灾区———欧美国家要求中国参与救市的基本借口。关于中国要不要参加美国救市, 本书的分析是值得高层借鉴的。本书在冷静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若向美国注入救市资金, 必然要面临美元贬值, 亦即债务被合法“减免”的局面。一旦中国贸然介入美国救市, 也许再过几年, 拯救者会成为需要拯救的人, 而被拯救者则可能成为巨人。关于中国未来的选择, 本书提出了建立大人民币制度、建立货币区域同盟、守住自然资源等建议, 对于当前中国政府进行宏观决策,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先生在书中分析说, 中国之所以跟西方国家 (在次贷危机下) 的表现形态不一样, 跟中国的经济结构有关, 中国的经济结构形态本身就是一种随时可以发生经济危机的形态, 为什么对照一下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 你就会发现所有的国家在人均GDP超过一千美元的时候, 它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都是向个人和企业倾斜的。只有中国在2003年人均GDP突破1千美元以后, 财富分配机制依然是大幅度地向政府倾斜, 由于财富大规模地向政府倾斜导致民穷, 由于民穷中国内需起不来, 生产产品严重过剩, 只能借助外部的需求才能维持。像美国和欧洲、日本这些地方的需求和中国过剩的产品供应形成了一种平衡, 延缓了中国发生经济危机的时间, 就是说, 中国发生经济危机的隐患始终是存在的。所以说次贷危机一发生, 美国的消费、欧洲的消费稍微一下降, 中国就发生经济危机, 尤其是在制造业最密集的地方, 像东莞和深圳一带首先就发生经济危机。

30多年来, 我们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增长, 因为中国的税制保证了只要经济增长, 国家的税收便会增加, 这是一条国富之路。多年以来, 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 远远超过GDP的增速, 财政占有了经济增长的大头, 而居民所得的增速远远不及财政, 国富的同时, 民富的目标实现得不尽如人意。

老百姓没有钱, 消费和内需就是无源之水, 所以, 我们的经济增长除了依靠外部需求, 就剩下政府投资了。尽管政府投资的效果肯定不如民间投资有效率, 更没有消费支出的作用昭彰, 可是, 这样的路径对我们来说更驾轻就熟, 说实话, 我们还没有准备好, 让消费者来左右经济大势的局面。比如四万亿启动内需, 主要就是政府部门在运作。

要启动内需, 就要把收入分配目标从国富转向民富, 增加居民收入。具体而言, 就是大幅度降低总体税负, 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富民的过程要从改变财政支出结构入手, 逐步实现从所谓经济建设财政向真正的公共财政转变, 有些太具中国特色的支出项目, 应该考虑取消, 至少是大大压缩, 如吃喝招待费、公车花费和基本没用的出国考察费用。这要求积极推进财政过程的民主化改革, 让财政预算置于公众视野的阳光下。

此书提出了促进国民收入分配向国民个人倾斜、冲破内需不振的羁绊的重要思路, 这是一项符合国情的重要建议。正如书中分析的那样, 中国经济本身存在的问题, 既有对外依赖度过高, 又有对内过度依赖投资和房地产、收入分配分化导致内需不振、经济增长缺乏动力, 存在着很大的“硬着陆”危险性。由于对外依赖度过高, 中国的经济安全受制于人, 容易在外围力量的影响下, 发生经济动荡, 甚至引发经济危机。

中国要实现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 必然要将经济增长动力由外需转为内需, 通过增加民众的可支配收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削减政府的行政管理支出等措施, 将中国的未来夯实在满足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

先生更提出, 未来世界将是“资源为王”的观点。美国付出极大代价进行伊拉克战争, 不过是为了控制石油资源, 美国等发达国家对稀缺资源的争夺和对能源安全的高度重视, 值得我们好好反思。时先生在书中提到, 中国是稀土大国, 但是大部分稀土矿, 都被地方政府以缺乏资金为由, 吸引外资入股, 拱手让外资控股。因为争相压价, 我们的稀土卖的是土的价格, 但将来必要以黄金的价格买回来。先生预言, 美国只有让美元贬值才能应对未来的支付危机, 美元必将大幅度贬值, 而石油等稀缺资源和大宗商品的价格将明显上涨, 保护我们稀缺的资源刻不容缓。储备资源比储备美元更合算。

自古以来, “不谋万世者, 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 不足谋一域”。当众人皆醉的时候, 总有不被“羊群效应”迷惑的清醒者。不过, 他们的声音很快被淹没在众人数钞票的喧闹当中。本书作者时寒冰先生就是具备这种智慧和能力的人, 所以这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作品更加弥足珍贵。

《中国怎么了》最大的特色就是兼具历史纵深和时代感, 同时从全球政治经济的视野来研究中国的发展出路, 展现了一位华夏赤子应有的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先生深信:“公平公正的制度才能让人民免于掠夺和恐惧, 才能让公心和敬畏生命成为普遍的价值观。”财富是一个符号、一种工具, 人类应该用它做有益的事情, 应该帮助弱者, 让无助的人感受到爱和温暖。如果把财富作为上天对人类公心和爱心的一种恩赐, 那么奉献越多的人越能感受到大境界的幸福, 而这样的人也最能得到上天的垂爱。当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成为许多人遵循的行为准则, 传统的道德伦理在被无情地抛弃, 也因此,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食品毒性越来越大, 人们的内心越来越惶恐不安。虽然住在窗明几净的房子里, 却毫无归宿感。心越自私, 装载的东西就越多, 而作为人身上最柔软的部分, 心是最不堪承受重担的。当人类的天空因贪婪而暗淡的时候, 唯有公心和爱能够守住最后的光明。我们需要一种制度, 来确保公心者得到善报。

社会兴亡哈佛有责 篇11

坐在Widener图书馆的台阶上,看着对面教堂的白色尖顶。

借用哈佛老校长艾略特的话:“在任何社会,存在百年以上的大学,

都是一面鲜明地反映该社会历史与民族性格的镜子。”

古老的校园,连同里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伴随着代代相传的知识与信仰,凝固成一种力量,让人平静而又自信。

哈佛学者布鲁姆把这种力量形容为“一个最沉溺实际生活的民族对沉思生活表达的敬意”。

因此,发生在大学围墙里的那些事儿,如哈佛大学每隔20多年一次的本科课程改革,常常会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

比挖祖坟还热闹

哈佛本科课程以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为主,洛厄尔校长对此的阐释是“广泛涉猎学有专攻”,也就是“T”型课程结构——横的是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体现知识在跨多个学科领域的宽度;竖的是专业教育,体现知识在某个特定领域的深度。打个比方,上通识课是去教堂,上专业课是去医院。人们恐怕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教堂或得到了什么,但每次上医院总是很清楚自己的需要,且能判断解决问题的程度。

专业是学生根据兴趣与特长进行的选择,可以在大二甚至大三确定。专业教育由各学科的教授从入门到高级来设置课程,目标是培养该学科领域的专家或学术接班人。相比之下,通识教育不是学生的选择,而是学校的规定,所有的本科生必修,有点像中国高校的思政课、英语或其他公共课,但不是具体的一门课,而是“西方政治经济学”或“外国语言与文化”这样的领域,学生从中选一门门具体的课程。通识教育通常是给非本专业的学生或“外行”开设的课程,讲授通用原则或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用跨学科的思维解决复杂问题。在这些通识课教学中,学科差异明显。通识教育的初衷是期望经过选修大一和大二的通识课程,即使“外行”也能与不同领域的专家对话。

不论学生还是老师,每次通识课改革都比专业课引发更多争议,博克校长曾说:“比挖祖坟还热闹”。美国大学与学院联合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 Universities)专门出书总结通识教育改革过程中经常出现的50个陷阱。总之,哈佛的通识课程轻易不会改革,大多数教授有生之年也就赶上一次。但是一旦启动,必定轰轰烈烈,上至校长下至教授与学生,覆盖各学科,吵得不可开交,并通过媒体辐射整个社会。

每次哈佛启动通识教育改革的时机,恰好都是美国社会或民族遭遇重大考验或面临重大抉择的关头。先有哈佛,后有美国。1620年五月花号带着100多名清教徒登陆新英格兰地区,缺衣少食,第一年寒冬之后的生存者仅余半数。16年后他们就在查尔斯河边划了片地,名叫剑桥小镇,修了牛津路,建起了哈佛大学。140年之后才有了美国。为美国指点方向,为移民为主构成的美国社会凝聚信念,这是哈佛从诞生之日起就携带的DNA。这批清教徒移民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最关心的就是培养有知识的牧师。建校后的200年,哈佛一直是神学院,一半以上毕业生都成了神职人员。

哈佛红宝书

直到1869年艾略特校长推行选课制,才取消了拉丁语、希腊语等神学相关的必修课。除了大一英语写作和外语,其他全是选修课。他还振兴了医法商三大学院,奠定了“本科博雅教育+研究生专业教育”的美国模式,沿用至今,2006年哈佛一半以上的本科毕业生都去了这三大学院。回顾历史,1869年横穿美国大陆的铁路正式通车,开启了大规模而高效率的工业化生产的序幕,正需要这些医生、律师和商人。

1910年,洛厄尔校长启动“集中-分布(Concentration-Distribution)”的课程改革,规定学生要修满6门专业课、6门分布课(覆盖自然、人文、社科三大类)以及4门选修课。哈佛本科生至今把自己的专业叫做Concentration,而不是Major,就是源于此次改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飞机、坦克等武器第一次投入战争,哈佛共有11000多名教师、学生和校友直接参战,尤其是本科和商学院几乎全民皆兵。哈佛师生知识广博,既会外语,能与法国、西班牙等国军人并肩作战;又懂机械,能开战斗机或救护车;还会管理,能负责装备运输或物流。一战阵亡的哈佛师生近400人,在校园最显眼的位置Widener图书馆对面的教堂,哈佛特意为阵亡师生修建了纪念教堂(Memorial Church)。

1945年在科南特校长的主持下,哈佛发布了《自由世界的通识教育》一书,因其封面采用“哈佛红”,被称为“红宝书”。这次课程改革规定学生要在大一、大二修《文学精选》和《西方思想制度》,并在《物理原理》或《生物原理》中选修一门。“红宝书”对外发行了4万多册,还有多种语言的译本,“美国教育的要务不是使少数幸运的年轻绅士学会欣赏美好生活……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大量的未来公民理解自己的责任与利益。因为他们是美国人,是自由人。”从书中观点来看,这是一本野心之作,已超出哈佛课程体系的改革,它要重塑美国在二战后的共同文化基础。这种观点让“红宝书”受到热捧,但在哈佛内部饱受争议,因为这是一本“冷战”产物。作为参与“曼哈顿计划”造出原子弹的科学家之一,科南特校长担心未来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在他1951年留给50年后的哈佛校长一封信中,写着未来的战争“很有可能使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包括剑桥在内遭到破坏”。他的担忧不是全无道理,2001年的确发生了针对美国本土的9?11恐怖袭击。但“红宝书”所指的“自由世界”仅限于以二战后东西对峙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这一点与目前所处的多元世界格局已不相符合,需要重新审视。

值得注意的是,通识教育在美国的起源不是哈佛大学而是哥伦比亚大学。一战期间为了动员美国人去欧洲参战,哥伦比亚大学从1917~1919年专门开设通识课程,拿着联邦政府的拨款,对美国公民进行西方文明史教育,解释为什么要去保护欧洲文明。课程名字很直白,名叫《战争目的》,规定大一新生必修,后来改为《当代文明》。二战后的哈佛“红宝书”一脉相承,解释为什么在“冷战”背景下,美国人需要继续保卫西方文明。探索源头,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红宝书”及其相关课程改革的理解。

1978年博克校长带领的核心课程改革,规定学生选择7门课程(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与艺术、道德推理、定量推理、科学和社会分析),学习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学生可以不记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间,但要能用历史的研究方法分析每天听到的国际新闻时事;可以没用小老鼠做过实验,但要能用生物工程的方法理解转基因。

经历了60年代反越战等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后,哈佛学生与美国其他年轻人一样,厌倦了各种“价值观”(包括西方文明),这次核心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把重点转移到干货更多的方法论上,让学生掌握的不是具体的知识或抽象的价值观,而是获取知识和树立价值观的方法与途径。如《正义课》就是一门关于道德推理的核心课,桑德尔教授传授的不是新知识,而是“把原本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的思维模式与分析方法。这种新模式或方法会改变学生对自己,乃至这个世界的看法与决定,正如桑德尔教授说:“自我认知就像失去天真——无论这让你多么不安,你也不能再回头。”

然而思维模式或分析方法难以测量。当博克校长被问到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掌握程度该达到什么水平时?法学院毕业的校长说:“要能看懂《科学美国人》或《科学》上的所有文章。”一位诺贝尔化学奖教授善意地提醒校长:“就连我也不能看懂那上面的所有文章。”由此可见,即使连哈佛的教授或校长也只知道对律师、化学家等基于学科的判断标准,很难在不同学科里对一套核心方法达成共识,更别提进行清楚界定与准确测量了。

“连接”(Connect)

2004年萨默斯校长发起通识教育改革,学生要选8门课程(审美与诠释、文化与信仰、实证与数学推理、伦理推理、生命系统科学、物理宇宙科学、世界中的社会、世界中的美国)。

这次改革的关键词是“连接”(Connect),既要连接文理,也要连接课堂学习与校外经历。与以往课程改革不同,这次专门成立了通识教育项目办公室,还为各种课程创新“埋单”,教师能报销课程中邀请嘉宾、购买设计软件、参观博物馆等支出。根据哈佛本科教务部门的统计,选通识课的学生人数在2012年已超过了一半。这套新课程在2013年起全面取代旧的核心课程,并于2014年开始实施五年后(2009~2014)的中期评价。在评价报告中,这次改革被认为是一次“失败”,甚至被形容为“科迈拉(Chimera)”——神话里一头长着狮头、羊身和蛇尾的怪物。在574门被批准为通识教育的课程中,前一半是跨学科的,后一半基于学科,因此被看成长着“通识教育”的头,身子却还保留着旧课程体系的“科迈拉”。即使在创新的跨学科课程中,教学效果也让人质疑。如在《科学与食物》的一堂课上,老师现场煎鱼和烤面包,再用物理原理和数学公式计算烹饪过程中不断上升的温度。完成计算后,师生一起享用大餐。学生对课堂的体验不错,但考试时发现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并不理想。哈佛校刊也有学生撰文,怀念以前干货更多的核心课程,认为现在的创新虽多,但课程本质上没有变化,让人困惑且失望。

这次通识教育改革的本质要追溯到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以及2007年后的全球金融危机,美国社会又一次面临国家安全、政治、经济、军事、信仰等危机。哈佛毫无疑问地再次需要发声,帮助美国人找到方向并重建信心。适逢萨默斯校长是经济学家,又出任过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和世行首席专家,斡旋过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等全球事务。他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全球化”和“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合称)”,它们是这次本科课程改革的新方向。这位被形容为“公牛冲进瓷器店”般作风强硬的校长,没来得及看到改革落地就因得不到教授的支持而被迫辞职。

在这两个新方向中,STEM向来不受哈佛本科师生的欢迎,当年艾略特校长曾想把工程等应用学科打包送给MIT。后来在哈佛老校园(yard)和法学院间修建了一栋科学中心(Science Center),也被认为破坏了红砖建筑的整体风格,十分难看。在2006年对大一新生的调查中,40%左右的都不懂《微积分》(在美国,高中生可通过大学先修课,选修微积分),这种现象在MIT或其他理工类高校绝对不会发生。从2011届哈佛毕业生专业分布看,经济学专业209人,政治学专业183人,连历史与文学专业都有58人,但工程专业只有38人,计算机专业36人。可见要在哈佛本科课程里增加STEM成分,充满了挑战。最近受欢迎的CS50《计算机入门》课是例外,但哈佛本科生还有精彩的《正义课》《幸福课》《公司财务》《宏观经济学》等太多的选择。难怪曾有学生把“从几千门课程中选出16门”作为自己哈佛这四年需要克服的最大难题。

与STEM相比,“全球化”似乎更容易实现。然而从统计数字看,哈佛本科的国际学生比例保持在10%左右,难以突破。哈佛究竟是一所美国的大学,还是一所世界的大学?在21世纪,哈佛究竟培养的是50年前“红宝书”里提到的自由世界的美国公民?还是在更复杂的世界格局里担当责任的全球公民?从2011届毕业生专业分布看,答案倾向于前者,哈佛是培养经济、政治等领域能更好参与并影响全球事务的美国公民。因此,“全球化”只是打开美国公民的视野,包括跟少量来自世界各国的年轻人作为同学一起同吃同住四年。哈佛至少在本科教育阶段还是美国的大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的大学。不论STEM还是全球化,哈佛这次通识教育改革的两个新方向都难以实现。

当这两个新方向在哈佛推进缓慢时,它的竞争对手们正快速发展。在STEM上,斯坦福、MIT、加州理工等纷纷抢占学术研究的前沿与应用研究的制高点。这些理工类高校强调与业界的紧密合作,学生在产业界也容易获得实习与工作的机会。就连美国的移民政策也对STEM专业的国际学生格外开恩,他们在毕业后获得的留美受训签证OPT有效期可延长17个月。就业机会的改善与移民政策的倾向,带动了这些理工类高校的教育全球化。除了传统的高校,更为创新的在线教育如Coursera或新型大学如密涅瓦,也在填补哈佛在全球化上犹豫不决所留下的空白。密涅瓦大学初始班级里28人来自14个国家或地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美国学生占90%的美国大学。

回顾哈佛历史上的五次本科教育改革,成败关键在于学校内部的DNA与外部的时代需要是否匹配。不匹配时,需要像历任校长那样勇于“挖祖坟”。但这种改变越来越难,艾略特校长上任时的课程改革只需获得45名教师和570名学生的支持,现在仅文理学院就有近900名教师、6600名本科生。要让7500多名师生达成共识,认可一套新的通识课程,尤其是当新的方向跟哈佛300多年的DNA不匹配时,困难重重:原本选修经济与政治,现在增加STEM;原本为美国社会服务,现在强调全球化,要实现福斯特校长在2015年毕业典礼上提出的哈佛使命,“让毕业生不断成长,超越自我,并非仅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了他人和整个世界”。难怪这次改革被评为“失败”或四不像的“科迈拉”。面对外部社会的迫切需要,以及新老对手的咄咄逼人,哈佛如何利用现有的生源、师资、经费等优势完成这次“吃力不讨好”的课程改革?

2013年7月《三联生活周刊》把哈佛称为“处于守势的帝国”,这个“帝国”在21世纪接下来的岁月里命运如何?会大而不倒,继续引领美国?还是能破茧而出,先改变自己再影响全球格局?还是会难以掉头,失去往日的领先优势?

(感谢万子豪AustinX. Volz提供参考资料与分析思路)

和谐社会企业有责 篇12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也是促进和实现社会和谐的最终决定力量。构建和谐社会, 既涉及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又涉及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既要解决好生产力层面的问题, 又要解决好生产关系层面的问题。按照社会组织理论, 构建和谐社会涉及到各个主要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 包括执政党和政府、企业组织、事业组织、民间社团、城乡基层社区的社会责任等等。即政府、社会、企业应分别承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对政府而言, 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中中起主导作用。而作为社会的基础———企业, 起着非常重要引领作用。创建和谐企业,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企业是社会的细胞,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促进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中处于特殊地位。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1. 要求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 加快发展, 追求最大的经济

效益

效益是企业的生命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提供养分, 同样, 构建和谐社会也同样离不开企业发挥的积极作用。企业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发展。构建和谐企业,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必须始终强化战略规划指导, 正确处理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 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 加快发展, 坚持向发展要效益。强化资源整合, 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优化配置生产要素, 推行精细化管理, 发挥规模优势, 深入挖掘潜力, 不断提高发展质量;依靠科技进步, 积极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提高生产能力, 坚持向管理要效益。一切以市场为核心, 贴紧市场, 把握市场, 调整策略, 拓展利润增长点, 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坚持向市场要效益。

2. 要求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谋求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企业中只有建立起和谐融洽、安定有序的内部和谐环境, 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才能有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和谐本身就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致力于创建和谐企业, 符合企业的长远发展, 符合员工的切身利益, 更是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因此, 企业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把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实现员工全面发展的目标融为一体, 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 以提升素质为职工谋求“软福利”, 充分激发员工的发展愿望, 不断增强员工的创造活力, 使不同岗位层次的劳动和价值都得到承认和尊重, 使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和潜能得到最充分的迸发和释放, 不断创造利益源泉、推动企业发展。努力实现员工合理的需要增长, 保证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员工, 使广大员工与企业荣辱与共、同舟共济, 实现以和谐促发展, 以发展促和谐, 使企业有更大能力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3. 要求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 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也是创建和谐企业、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作为企业, 要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 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 坚持节能降耗, 实现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协调推进内质外形建设, 加快品牌资源整合,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沟通, 积极推广企业“品牌”战略, 树立企业“诚实守信”新形象。积极倡导“企业文化”, 树立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新理念, 以竞争促合作, 以竞争促发展, 努力实现与社会各方合作共赢、互利共赢、和谐共赢。

二、构建和谐企业, 企业要处理好“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两方面关系

作为生长在社会大系统中的企业, 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和神圣职责。积极促进企业与员工和衷共济、企业与客户和睦共处、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 既是企业发展的主基调, 也是营造良好环境、创建和谐企业、促进企业发展的硬要求。推动和谐企业创建中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紧密结合实际, 深入学习领会六中全会精神实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化认识, 把握根本、突出关键, 真抓实干、创新发展。

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企业内部, 要重视和处理好“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即要为出资者创造利润, 为员工创造安全生产条件, 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 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 构造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氛围。作为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 企业首先具有经济属性, 必须通过生产产品或提供社会服务取得利润, 求得自身的发展, 也就是说企业首先要履行自己的经济责任。二是在企业外部, 要重视和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即在履行经济责任的同时, 在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作为存在于社会中的企业还必须履行和实现应负的社会责任, 要树立诚信、守法、公正的企业形象, 要向社会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 依法纳税和交纳各项基金, 维护产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为社会积累财富,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要求组织生产, 主动承担对自然环境、对社会各利益相关者的义务, 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支持和赞助社会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救助灾害, 帮助残疾人和社会弱势群体等多种社会责任。因为企业是社会的企业, 社会是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利润来源, 企业必须承担自己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社会后果。

企业经济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和前提,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经济责任的延伸和保障, 二者是一种辩证的互动关系, 二者和谐统一才能使企业得到最大的发展。企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还是一种互相包含的关系。从现代生产力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观点看, 企业越发展, 其履行的经济责任越大, 其履行的社会责任也就越大。从生产力发展的层面上看, 企业履行经济责任也等于履行了重要的社会责任, 因为企业为社会、为民众、为消费者提供了产品和服务;但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双重角度看, 这部分社会责任还不够完整, 也不是我们现在所指的构建和谐社会所特定的社会责任。

应当承认, 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尽到了自己的经济责任, 并通过提供大量税收等形式履行了很大的社会责任。但不可否认, 目前的现状是, 一些企业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只讲经济责任不讲社会责任的倾向, 如急功近利, 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 追求自身利益, 忽视甚至牺牲公众和社会利益。有的企业搞不正当竞争, 有的尽量逃避税收和社保缴费, 有的较少考虑社会就业而将包袱甩向社会, 有的较少考虑环境保护而将利润建立在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上, 有的唯利是图欺诈消费者, 有的依靠压榨企业职工的收入和福利来谋取利润, 有的拒不提供公共服务, 对公益事业不管不问等等, 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不可否认, 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经济利益关系的冲突, 因为营利是企业的目的,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发展动力, 在企业发展中往往会出现片面追求自身经济利益, 忽视或损害社会利益的状况, 这是矛盾关系的主要表现。

三、构建和谐企业, 要求企业更加注重正确的社会责任观

要求企业把社会责任的履行放在突出位置。企业要想获得大的发展, 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既尊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规律, 又尊重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规律, 把自己的企业当做一个社会的“企业公民”, 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重要任务, 明确社会责任范围, 规范自身行为, 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除制定和完善有关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政策法规, 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外, 还要积极倡导和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活动, 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经常化、长效化。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中国加入WTO, 社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应当借鉴和参与世界性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 响应联合国倡导的“全球契约”行动。要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劳动法制的轨道;尊重和保护各项人权, 废除童工, 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积极推动企业对环境负起更大的责任, 鼓励发展和推广无害环境的技术, 改善工人工作环境, 提高环保水平。要通过各种措施, 推动中国企业成为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企业和谐, 更需要企业的力量。企业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断增强建设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建立良好公共关系, 实现企业、社会全面和谐, 促进员工、企业、社会共同发展。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促进企业各要素各环节有序协调, 实现企业经济健康发展;安全稳定、可靠供应, 清洁环保、高效低耗;顺畅企业管理, 优化资源配置, 高效经济运营, 注重环境友好;诚信团结、有序竞争, 加强沟通协调, 融洽内外关系, 形成互利互惠、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环境;营造员工心情舒畅、企业蒸蒸日上、产业兴旺发达的良好局面, 努力把企业建设成为“持续发展、关爱员工, 遵章守法、诚信至上, 团结协作、文明礼让, 履行责任、热心公益”的企业。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企业负有重要责任。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 企业要处理好的两方面关系以及企业注重社会责任观的重要性。

上一篇:母语迁移理论下一篇:联合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