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引导程序

2024-10-14

启动引导程序(共3篇)

启动引导程序 篇1

根据刑事诉讼理论, 侦查权作为一种国家权力带有非常浓重的强制色彩, 它的应用往往剥夺了或者是需要相对人放弃自身的一定权力。鉴于侦查权的运行是常态社会下最深刻、最集中地影响公民权利的国家权力运行活动, 为了避免侦查权的滥用损害公民的权利和政府执法的权威性, 在法治国家的刑事诉讼程序中, 对侦查权的启动都做了一定的要求。按照我国刑事诉讼的理论规定, 立案是刑事诉讼开始的标志, 侦查机关只有在立案后才能进行侦查活动。所以我国在立法上一直采取谨慎的模式启动侦查程序, 即程序启动侦查模式。

一、侦查启动程序的概念和原则

侦查启动程序是刑事诉讼的最初程序, 是指侦查程序因何启动和如何启动。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侦查程序因何启动, 也就是侦查程序启动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要启动它;二是侦查程序如何启动, 也就是当特定的原因发生需要启动侦查程序时, 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启动侦查程序。包括启动侦查程序的方式, 启动侦查程序的主体, 启动侦查程序的条件, 为启动侦查程序可采取的调查手段, 启动侦查程序时对犯罪嫌疑人的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由于侦查权具有主动性、扩张性及对涉诉当事人的损害性, 随意启动侦查程序必将给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 启动侦查程序必须遵循公共性和合理性的原则。

公共性原则。公权力机关的刑事追诉行为应以维护公共秩序为目标, 只能针对犯罪行为而发动, 不得干涉民事领域。

合理性原则。追诉机关只有在有利有认为犯罪可能发生或者犯罪行为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启动侦查程序。

二、侦查启动程序的模式

在理论界, 将侦查启动程序模式分成两种, 即随机启动模式和程序启动模式。所谓随机启动模式, 是指不需要履行专门程序, 只要获悉犯罪信息即可启动侦查程序;程序启动模式, 是指侦查程序的启动需要履行一定程序方可进行。

1、随机型启动模式

随机型启动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刑事诉讼程序启动上的随机性、快捷性和主动性。适用这种启动模式表现为: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以获悉犯罪信息为前提, 一旦追诉机关通过各种途径获悉犯罪信息, 就立即启动程序加以调查。在随机启动模式下, 公正与效率的价值选择上更注重效率, 案件的迅速侦查成为当务之急;在进入侦查程序后, 公正又称为主旋律, 对侦查程序的严密设置、对公民权利的周全规定、对侦查权的严格限制为实现公正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与法律保障。

2、程序型启动模式

程序性启动模式与随机型启动模式形成鲜明对照, 排斥侦查程序在启动上的随机性, 而强调程序性, 通常要经过专门的开启程序才能正式启动侦查。在程序性启动模式下, 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比较谨慎, 在公正与效率的价值选择上, 对公正给予比较大的关注。

程序性启动模式的典型国家有前苏联以及全面受其影响的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前苏联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提起刑事诉讼程序是刑事诉讼的首要环节, “只有在做出了提起刑事案件的决定后, 权力机关才能进行刑事诉讼法典所授权进行的一切诉讼行为。”[1]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 侦查程序在启动以立案为前提, 即立案是侦查的必经前置程序, 只有经过了立案程序, 才可以使用法律设定的侦查行为。以立案为标志的程序启动模式有它的优点, 就是有效的限制了充满强权性质的侦查权的使用, 从制度上保证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立案作为刑事诉讼启动程序所产生的弊端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程序规定》, 实际的工作顺序应是受案、审查、立案、侦查、起诉和审判。而在《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却是立案、侦查、起诉和审判, 并没有将受案和立案前审查划入刑事诉讼程序, 即立案程序的单独设置使受案和立案前审查游离于《刑事诉讼法》之外, 没有自己相应的法律地位, 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相关问题。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要求, 认为有犯罪事实存在, 并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才可以立案。立案前的审查工作, 就是认定是否存在犯罪事实, 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审查不是通过观察就可以完成的, 通常需要使用一些侦查手段才能够确定是否达到立案标准。在公安实践中, 几乎所有的《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程序规定》中涉及到的, 除强制措施以外的侦查行为都已经应用到审查工作中了, 此处列举几项常用措施为例:

1、询问证人。

询问是指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的基本情况, 收集犯罪证据, 广辟线索来源而询问案件当事人及有关证人并进行实地调查的工作。[2]《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程序规定》、《人民警察法》都有相关规定。作为一种调查案件的最基本的方法, 广泛使用在审查和侦查活动中。

2、勘验、检查。

是指侦查人员运用人体感官和科学技术方法, 依法对与犯罪有关的现场、人身、物品、尸体等进行的测量、记录、分析和评判。[3]在实践工作中也经常用到立案之前。比如, 接到群众就举报发生入室盗窃案件, 现场勘查部门就应当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勘查, 以此确定是否有犯罪事实发生, 如果有才能够立案;需要查明死者死因的, 法医人员应当对尸体进行检验, 以确定是自杀、他杀还是意外事件。如果是他杀, 才立案侦查。类似的还有鉴定。

3、搜查。

是指侦查人员为了收集犯罪证据, 查获犯罪人, 依法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索检查的一项措施。[4]比如有人举报某处藏有大量毒品、假币等赃物, 是否构成犯罪, 是否符合立案条件只有在搜查后才能确定, 因此搜查也同样应用到了立案前。类似的还有扣押书证、物证。

4、辨认。

是指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 由识别者对识别对象进行比较, 使识别者大脑记忆中的客体形象与被识别对象的客体形象加以同一认定或区别的一种侦查措施。在实践中有时也用在立案之前。比如公安禁毒工作, 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 往往让吸毒者对贩毒者进行辨认, 如果嫌疑人被指认, 就可以开始立案侦查了。类似的还有技侦、查询冻结存汇款。

5、通缉。

是指公安机关通告各有关地区的公安、保卫部门和公民协助缉捕逃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一项紧急侦查措施。[5]其中对于服刑期间逃跑的罪犯进行通缉, 则出现了一些矛盾的地方。正在服刑的犯人已经脱离了立案、侦查、起诉和审判整个刑事诉讼过程, 对其使用作为侦查阶段的通缉, 是否还需要经过连着到启动程序呢?如果不进行立案, 这种行为又有何法律依据呢?在实践工作中, 对于服刑犯人脱逃的情况, 监狱一般迅速报告上级单位, 通过监狱管理局和公安机关进行协调, 对发案地和犯人户籍地发通缉令, 实践中没有履行立案手续的通缉令显然无法可依。

由此看来, 法律规定的只能在立案之后使用的专门调查行为应用到了立案之前的审查阶段, 使其合法性受到质疑。

四、完善侦查启动程序的几点建议

1、将受案、审查并入立案程序

针对受案、审查、立案和侦查之间的矛盾, 建议将受案、审查阶段并入立案阶段, 这样就使得审查中的侦查行为有法可依, 同时也解决了没有相应的法律监督问题。与此同时, 将所有的侦查行为分成两类, 一类是任意性的侦查措施, 包括审查阶段可使用的所有侦查措施;另一类是强制性侦查措施, 除刑事诉讼法规定的5种外, 还包括冻结存、汇款等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行为。对任意性措施, 由于其对人权侵害较少, 又是查明案件必需的手段, 可应用到受案后任一阶段中, 即只要案件进入改革后的立案程序, 就可以随时开展侦查行为。对强制性措施, 应对其进行严格审批限制, 只有在立案后的侦查阶段才可使用。

2、对特殊类型案件设定特别模式

根据对《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程序规定》中侦查行为在立案前应用的分析, 我们知道, 传统的立案侦查模式并不适用所有类型案件, 比如涉毒案件、经侦案件、贪污案件等, 这些案件的犯罪事实往往处于隐藏状态, 如按传统方式审查, 很难及时立案侦查, 因此可为这几类案件设立特殊程序。当然, 如果能实现第一个建议, 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就得到了解决。

3、深化对立案监督工作的认识, 解决好思想问题

从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角度出发, 提高对立案监督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勇敢担负起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责。

摘要:我国的刑事诉讼活动是按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的顺序进行的, 其中立案是侦查开始的标志。本文从侦查启动程序的概念和原则的论述及国际侦查启动程序模式的对比分析入手, 针对我国侦查启动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侦查启动程序暂时不宜变更的主张, 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侦查程序,启动程序,模式,立案,审查,监督

参考文献

[1]陈卫东著:《刑事审前程序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陈永生著:《侦查程序原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启动引导程序 篇2

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启动仪式程序

老师们、同学们: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离不开锻炼,有了健康的体魄,才可能拥有未来的幸福生活。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联合举办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使青少年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快乐地迎接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华丰镇中心小学“‘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千人签名暨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启动仪式”。

华丰镇中心小学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启动仪式现在开始

1.升国旗、奏国歌,全体立正

2.请朱校长讲话

3.学生代表讲话

4.教师、学生签名

4.活动具体安排

5.体育教师讲注意事项

6.宣布“华丰镇中心小学2011年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开始”并鸣枪

华丰镇中心小学

启动引导程序 篇3

最近, 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宣布,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正式启动。设立启动引导基金是中央财政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进展。中央财政投入作为"母基金", 通过综合运用创业投资子基金、贷款风险补偿和绩效奖励等方式, 带动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地方政府和其他投资者的投入,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利局面。同时, 引导基金的实施, 也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的有效对接, 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

上一篇:茶叶品质下一篇:教育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