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一课

2024-09-18

自我介绍一课(共4篇)

自我介绍一课 篇1

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数学学习不是简单地复制,而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毕竟学生是一个有思想的生命个体,他们的任何学习都需要经过“吸收—内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仅仅是被动吸收,那么效果自然不佳。最好的办法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促成数学课堂的自我生长。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感、方法与技能乃至数学思维。

一、艺术化处理,激发“自我生长”中的知识性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因而它首要体现的是知识。要让知识“生长”,首先就要找准知识的生长点,让知识呈现一种艺术性的加工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由被动接受转变到主动学习,让学生产生一种“我要学”的欲望。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呈现一种学生积极参与的、自我生成的过程。

针对一些数学公式中出现字母的现象,教师在体现知识性的过程中,一般要按照三步过程让学习呈现一种生长趋势:一是审视。组织学生唱字母歌,通过用英语对话、聊天,或者讲一个用英文翻译中文的笑话来激趣。二是聚焦。让学生回忆过去学过什么用字母表示的内容。比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以及面积计算等。三是点击。教师顺势引导,从字母运用优势导入最新要学习的用字母表示的内容。这样,在回忆品味已有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巩固了过去所学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在围绕知识进行自我丰富的同时,推动了数学课堂的自我生长,从而提升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认识,激活了他们的知识生长点。

二、层次化解构,凸显“自我生长”中的自主性

自我生长的前提是学生的自我生长,而不是教师的生长。因而在这过程中,呈现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应让儿童自发地和主动地进行学习。最好使儿童自己找到和发明他自己的答案,如果每样事情都教给儿童,就会妨碍他的发明或发现。”所以,让数学课堂呈现自我生长,前提是学生自我的体现,是他们主动学习的一种呈现。

比如,针对教材中的三个例题,笔者没有直接介入,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探究的方式。首先,按照学生“读题—思考—试答—生疑”的过程进行自主学习。第二,让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自主学习。第三,出示两个问题:(1)a2具体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读?(2)正方形的周长用字母怎么表示?针对这三个问题,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然后进行有效展示。通过这三个不同层次的“主动建构”,促进了学生新知识的不断生长。因此,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交流,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不同的角度上推动数学课堂的自我生长的需要。

三、缺陷化补救,兼顾“自我生长”中的全面性

数学课堂的自我生长,不仅仅是知识的自我生长,更是学生能力、情感、技能的自我生长。由于教材编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把一些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全部包括进去,因而,教师为了突出自我生长的全面性,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在教学中要真正让知识内化为他们的技能。教师在学生自我生长过程中,必须兼顾全面性,有必要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有益的补充,从而引导教学“全面生长”。

教材中,例1,用“a×3”表示“摆a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例2,“24+x”来表示“合唱组的人数”。这两个例题有一定的局限性。(1)用字母表示数量,不仅仅是乘、加之间的关系,它表示的数量应该是加减乘除,是全面的。(2)不仅仅是整数,还可以是分数,或者小数,从数值角度来分析应该是全面的。(3)用字母表示数量,呈现的是一定的关系,因而必须有一定的取值范围。对此,笔者在此基础上,补充了“b÷3”和“l-y”分别表示平均每班种树的棵数和栽桃树的公顷数。在这过程中,笔者还着重引导学生讨论了y具体的取值空间。这个过程,弥补了学生在数学课堂自我生长中的“缺陷”,从而达到全面建构。

四、程序化推进,遵循“自我生长”中的渐进性

数学课堂的自我生长,是一个过程,是学生参与的过程,是知识层次渐进发展的过程,是知识点内容、厚度逐步叠加的过程。教师需要认识到这一点,需要尊重这一客观规律,从而有序引导数学课堂自我生长,而不是揠苗助长。因此,在具体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化解难点,既保证学生“吃得好”,又要保证学生“吃得了”,从而让数学课堂呈现一种健康的自我生长的局面。

针对例3,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5个。平心而论,这5个知识点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一时间全部掌握是很困难的。为了平摊难点,笔者在具体教学中,只引导学生解决其中的3个难点,而对于1×a简写以及a2与2a之间的区别这两个知识点,则是在后面练习中让学生掌握。为了突出生长的渐进性,强化知识的巩固性,笔者在复习中还着重提到“用字母表示具体的运算定律”等。这种分步实施、层层推进的策略,不仅让数学课堂呈现一种环环相扣的连续性,更重要的是在知识层面上体现了一种全面性,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种全新的知识结构。

五、创新化生成,重视“自我生长”中的改造性

对于数学课堂来说,知识的建构与课堂的自我生长,关键是能否与学生的生成,或者与已有的知识产生一种新的关联。而这种关系是需要通过改造来完成的,只有在改造中才能呈现出数学课堂的自我生长。所以,在学完知识点后,教师要做到及时引导学生用所学的规则对已学的知识点进行简写,这样既巩固了新学规则,又简化了已有知识,使新旧知识不断交融。

在本课中,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相互影响,需要相互改造的主要有以下两点。(1)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吸收。在具体表示“数与数量”关系时,笔者追问:“你们是怎样得到这一结果的?”学生经过思考,在一次次回答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也逐步认识到字母只是一种符号,本身没有复杂的关系与内容,在解答过程中,只要把字母当作一个数字代入就行。在这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把字母纳入到数的范畴中。(2)新知识对旧知识的重组。针对“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的简写规则”,教师及时把学生已经学过的长方形等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用简化的式子表示。这样既巩固了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旧知识进行了一次重构。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自我生长的过程是一个动态渐进、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及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调整,最终达到生成符合课堂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具体实际的效果。自我生长的数学课堂,不仅需要教师课前预设,更需要教师在课中进行智慧的调整,从而最终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乃至思维的自我发展与不断完善。

自我介绍一课 篇2

教学片断:

一、激趣导入

师: 我们难得相聚在五年一班,已共同学习了三年,因此有必要相互了解,让彼此的心靠得更近。将一个真实的你展示给大家。现在,就将自己作为信息源,将有关的信息介绍给同学和老师,让大家对你有更深层的了解,相信你会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帮助,这也是人与人之间了解和沟通的重要途径。(课件出示课题:第一课 自我介绍)

二、明确任务,自主探究

师:在这次活动中,学生要互相帮助,完成以下任务:

1.搜集有关自己的信息。包括:不同时期的照片、录像、儿时的玩具和生活用品、出生证明、属相、星座、习惯、特点、爱好和趣事等;

2.将搜集的信息按照不同类型分类、整理;

3.利用Word的制表功能绘制出个人档案表,并填入个人信息(可参照教材中的表格,也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或者利用Power Point将搜集的个人信息制作成演示用的多媒体幻灯片;

4.参照档案表或幻灯片向同学、老师作自我介绍。

师:同学们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生:做好了(齐生回答)

三、小组合作,实践完成师:我们的个人信息有很多种类,怎样清楚明了的,把自己的基 1

本信息表达出来呢?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讨论一下怎样整理自己的信息。

1.分组讨论,明确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

(1)关于自己的信息都有哪些;

(2)从哪能搜集到这些信息。

(3)搜集的信息如何进行分类;个人档案表如何设计和改进。

(4)可用什么软件编辑“自我介绍”。

师:同学们,你将怎样介绍你呢?

生:用Word来制作一个《个人档案表》。

生:用Powerpoint来设计一个关于自己成长、生活、学习的幻灯片。

生:„„

2.各自行动,在实际操作中完成知识、技能的综合、贯通。

(1)通过家长和好朋友的帮助,搜集关于自己的信息;

(2)将搜集的信息用扫描仪、数码相机、视频采集设备输入计算机。儿时玩具、生活用品等实物可先拍照或摄像,再输入计算机,文字材料可先编辑好,以文档形式保存;

(3)在电脑中单独建一个文件夹,在此文件夹下建几个子文件夹,将各类信息分别存入。可按图片、文档、录像„„分类,也可按不同时期分类,或按日常生活、学习、娱乐„„分类;

(4)编辑“自我介绍”的形式不限,尽量展现自己的独特个性。师:同学们根据你自己搜集的信息,来制作一个你的《自我介绍》。

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

(学生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信息发布:

(1)讲讲我自己:参照档案表或幻灯片向同学、老师作自我介绍;

(2)找找闪光点:指出哪位同学的哪一部分很精彩,使你很有感触;

(3)评评谁的好:分组讨论,总结出谁的演讲精彩、作品详细,有特点;

自我介绍一课 篇3

1.镜头回放

师:看!谁在我们羊村的城墙上鬼鬼祟祟?(并排的两副排球网上方共放置了10个灰太狼气球)。

生:灰太狼!

师:那还等什么,看哪个小组的小羊能把灰太狼打跑?(每个学生利用准备的4个纸球积极投掷,教师巡视指导)

师:哈哈,灰太狼已经被打怕了,为了防止它的反攻,小羊们,请给其致命的最后一击!预备——打。(学生先后投掷手中的彩色纸球,教师观察投掷情况)

师:哇!灰太狼被彻底打跑了。

2.自我剖析

经过前面的“小羊学本领”环节,学生基本掌握了原地侧向投掷技术,其学习激情逐渐显现消退的迹象;通过设置的“投过城墙,打跑灰太狼”的情景,使学生再次争先恐后参与投掷练习,儿童化的语言更促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而将灰太狼头像的气球挂在排球网的上方,且男女离排球网的距离不等(女生8米,男生12米),他们需要具备投过排球网的能力才能打到灰太狼,就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在前面练习中出现的“出手角度低”这个问题(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3.改进层面

排球网上气球的高度对于投掷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无法达到合理的出手角度,由一定的掷远练习就演变成掷准练习,投掷技术动作自然发生变化;而对于投掷能力特别弱的个别学生来说,又始终无法打到所设置的灰太狼,参与兴趣猝然减退。一是如果笔者将灰太狼气球变成氢气球,就能适当调高氢气球的高度;二是如果笔者把投掷线设置改为离排球网女生6~10米、男生10~15米的投掷区域,学生根据自己的投掷能力选择适合的距离投掷,就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练习需求。

片段二

1.镜头回放

师:下面进行自我检测达标赛。每队前面有不同距离的红线,分别代表一级二级三级,看自己能投过几级。小组长先连续投两次,看看达到几级,然后到达标区域的标志桶处准备裁决同伴的达级情况,小组长要清楚达到一、二、三级的各有几只小羊?好,各小组开始达标赛!(学生按照要求检测两次,教师观察整体达标情况)

2.自我剖析

前面的几个环节基本解决了学生在蹬转、出手角度等层面出现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满足学生追求投掷远度的需求,笔者运用“达标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检测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小组长的裁判职能,其他学生也在体验中尝试了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3.改进层面

一是检测次数(2次)有点少,最好再增加一两次机会;二是在检测中,学生追求远度却忽视投掷技术的合理运用,如果在第一次检测结束时立即让榜样学生展示一次,教师提示动作要领,更有利于学生投掷技术技能的掌握,还能促使学生养成在欣赏中学习的好习惯。

片段三

1.镜头回放

师:小羊们已经练好了投掷本领,彻底把灰太狼赶跑了,为了防止其今后的破坏行为,接下来我们要在羊村外围“埋地雷”。具体做法:相邻的两只小羊为一组进行比赛,一个负责“埋地雷”,一个负责“挖地雷”;“埋地雷”的小羊一次从“弹药库”内取2颗地雷埋到外侧“坑”内(橡胶圈),而外侧的小羊一次只能“挖”一颗地雷并运回“弹药库”。请这只小羊和羊村长我一起演示一下,我埋地雷、你挖地雷,看我30秒内能成功埋几颗地雷?其他小羊可要注意观察呀!预备——“嘟”。

师:(师生演示,学生观察)成功埋了几颗地雷?我一次埋几颗地雷,而他一次挖几颗地雷?你觉得还需要注意什么?

生1:一共埋了4颗地雷。生2:羊村长一次埋两颗地雷,小羊一次挖一颗地雷,不停地这样做下去,直到听到哨音才结束。生3:一是地雷必须埋在坑内;二是快速埋或挖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互相之间不要撞到一起。

师:好,比赛中就看谁能注意这些问题ready-go!(学生比赛,教师观察并鼓励)。

师:“嘟”,第一次比赛结束,看看埋了几颗地雷。两只小羊交换角色,再次进行游戏,预备——嘟……(学生参与游戏)

师:两次比赛结束了,谁埋的地雷多?……

2.自我剖析

“埋地雷”的游戏,增强了折返跑的趣味性,还能让所有学生同时跑起来,练习次数增多,练习效益增大;同时,学生专注于两个人之间的竞争,跑的动力更大。此外,组织一次游戏每个学生跑30秒(往返跑的距离是12米),多数学生能跑4~5个往返,也就是说每个学生参与一次游戏大约跑96~120米,笔者一共组织了4次游戏,相当于多数学生跑了一次400米,运动强度大,对于学生的意志品质也是很好的锤炼。

3.改进层面

开学第一课自我介绍 篇4

我长得很丑吧?别说我丑,但我很温柔。你们不信?那我给你们说说。

一天早上,我到楼下玩耍。突然,我发现一只受伤的小猫,觉得它很可怜,就把它抱回家。我问妈妈能不能收养它。我再三请求,妈妈终于同意了。

几个月过去了,小猫的伤终于好了。它添添我的腿,好像在对我说:“谢谢你,小主人!”小猫在我伤心的时候会安慰我,在我失去信心的时后会鼓励我。

上一篇:水射流技术石油工程下一篇:合成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