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无乳综合征防治(共7篇)
母猪无乳综合征防治 篇1
母猪在产后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刺激会引起产后缺乳。这主要是由于细菌、病毒等几方面引起, 在临床上及为常见,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 产后最易发生无乳综合征, 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将会给养猪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1 病原
子宫内膜炎通常是子宫黏膜的黏液性炎症, 为母猪常见的一种生殖器官疾病。一般是由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和营养性等多种因素所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细菌性子宫内膜炎如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等细菌感染, 以两种以上菌感染为多见, 在规模化猪场因子宫内膜炎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增加。因此, 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2 临床症状
子宫内膜炎在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与慢性子宫内膜炎两种。
2.1 急性子宫内膜炎
多发生于产后或流产后, 全身症状明显, 病猪食欲下降或废绝, 体温升高, 拱背, 频频排尿, 时常努责, 从阴道内排出带臭味不洁的褐色黏液或脓性分泌物, 躺卧时流出会增多。
2.2 慢性子宫内膜炎
分为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
2.2.1 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
母猪一般无全身症状, 体温有时略有升高, 食欲及泌乳量下降, 发情周期不正常, 有时虽正常发情但屡配不孕。冲洗子宫时回流液略浑浊, 似淘米水或清鼻液。
2.2.2 慢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
从阴门常排出脓性分泌物, 卧下时较多, 阴门周围皮肤及尾根上黏附有脓性分泌物, 干后形成薄痂。冲洗子宫时, 回流液浑浊, 像稀面糊状, 有时是黄色脓液。
3 典型病例
2007年8月青海省湟源县光华村李某家的一头母猪在生产后第3天早上出现不食、拱背、时常努责、恶露不止。
3.1 临床检查
病猪食欲废绝, 体温40.8℃, 呼吸急促、频频排尿, 从阴道内排出带臭味不洁的褐色黏液或脓性分泌物, 躺卧时流出会增多。
3.2 诊断
根据临床上表现的体温升高, 从阴道内排出带臭味不洁的褐色黏液或脓性分泌物以及有分娩史可诊断为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
3.3 治疗
(1) 强效阿莫西林2g、九洲神力 (蒽诺沙星-磺胺嘧啶) 20ml; (2) 安乃近5 ml; (3) 垂体后叶素40万IU, 颈部肌肉注射, 1次/d, 连用3 d; (4) 1%碳酸氢钠溶液30 ml、0.2%新洁尔灭30 ml, 子宫冲洗, 然后用0.9%的生理盐水冲洗。
经过3 d的治疗, 病猪基本康复。
4 预防措施
(1) 给母猪创造一个安宁平静的生活环境, 以防外伤。 (2) 母猪临产前3~5 d要开始减料, 分娩的当天禁喂;断奶前3 d要减料。断奶的当天不喂料, 另外, 仔猪断奶前要控制哺乳次数, 使乳腺活动慢慢降低。
5 小结与体会
(1) 母猪在分娩后36~48 h内, 肌肉注射前列
腺素PGF2a10 mg, 以排除子宫内容物。 (2) 产仔舍和母猪体表要进行严格的消毒。产仔舍在母猪转入前7 d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后方可进猪。认真执行转出→清洗→2%火碱消毒→甲醛熏蒸→干燥7d→再转进制度。有条件的猪场可采用熏蒸的方法进行消毒。母猪转入分娩舍后每两天要选用高效低毒的消毒药进行体表消毒, 直到分娩。 (3) 保持猪舍干净干燥, 对即将分娩的母猪, 要搞好接产消毒, 用1‰高锰酸钾溶液把母猪阴部、臀部及乳房擦洗干净。 (4) 发生难产时, 应小心操作, 避免损伤产道, 同时注射抗菌药物。 (5) 母猪产后服用益母草等中草药, 以增强子宫收缩能力。
母猪无乳综合症及其防治 篇2
母猪无乳综合症, 是母产后的常见病之一, 患病母猪多为初产母乳和老龄体弱母猪, 母猪在开始分娩到分娩后1~2d内有乳, 仔猪哺乳正常, 但在产后48h后泌乳减少或完全无乳。乳房及乳头偏少而干瘪, 乳房肥厚肿胀或松弛, 但挤不出乳汁。患者精神不振, 食欲不好。体温升至39.5~41.5左右, 心跳、呼吸加快。个别母猪便秘, 鼻吻干燥, 嗜睡, 喜卧伏不愿站立, 对仔猪吮服要求无任何反应, 感情冷漠。
仔猪吮吸时间延长, 经常用头撞击乳房, 用嘴拉扯乳头。吸乳头无乳后转吸其它乳头, 发出尖叫声。因饥饿缺乏营养, 渐渐消瘦、鼻吻干燥、被毛粗乱、皮肤苍白、粪便呈粒状、少而干硬、重者不排粪尿、嗜睡;有的被饿死、有的无力睡在母猪周围的个别被饿死和压死;个别幸存的体质虚弱、生长迟缓。
1 原因
1.1 母猪本身导致无乳症
(1) 青年母猪无乳症大多由于母猪缺乏生产经验, 生产时过于兴奋、紧张、烦躁等恶劣情绪;或泌乳期受过惊吓或强烈刺激, 使母猪泌乳机能受到了抑制, 导致母猪发生心理性无乳症, 大多较母猪激动、烦躁, 不让仔猪吃奶, 不理睬甚至伤害仔猪, 母猪乳腺肿胀, 无乳汁流出。 (2) 还有些母猪由于配种过早, 初产母乳乳腺发育不全, 且母猪体重轻、饲料供给进量不足, 从而导致分泌乳腺的激素和神经机能失调。哺乳母猪无乳原因, 包括选种及年龄因素, 后备母猪乳房发育不良, 产仔数超过乳头数时, 总泌乳量不足。母猪年老体弱、胎次过高、泌乳力差, 应及时淘汰更新母猪群。
1.2 营养因素导致无乳
在母猪怀孕期间未能满足其营养需要, 尤其在怀孕后期没有按需补充精料或者不足。过肥:妊娠中后期, 日粮供给过多或饲料能量水平过高, 乳腺积累过多脂肪, 抑制乳腺发育;过瘦:妊娠中后期, 营养供应不全, 缺乏某些微量元素, 供给发霉饲料, 会造成母猪群泌乳能力下降或仔猪拉稀;突然更换饲料;供水不足, 均是临床上常见的导致泌乳量下降的因素。
1.3 管理及环境因素
母猪饲养环境的卫生条件差, 在进行配种、人工授精、人工助产等工作时操作不当, 或因产后胎衣碎片不能及时排出, 感染细菌 (如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 而使子宫、乳房产生炎症。天气过热, 采食进量低, 母猪分娩前后及哺乳期间注射应激大的疫苗;泌乳期间转群、分娩期间噪音过大、粗暴对待母猪、临产时没消毒好乳头, 都可导致乳房炎发生。
1.4 疾病因素
(1) 临产或产后便秘:因缺乏运动、环境突变等应激因素, 使采食量、饮水量减少造成肠道消化机能絮乱而致便秘。怀孕后期胎儿压迫直肠, 直肠通过量减少, 粪便在直肠内长时间积滞、水分被过度吸收造成便秘。饲料颗粒过细, 纤维含量不足, 不喂青绿饲料刺激直肠蠕动减弱, 直肠中没有足够的水分而形成便秘。 (2) 乳房炎及水肿。 (仔) 猪咬伤, 地面不平, 产后数天采食过多, 乳汁过浓, 子宫炎促发乳房炎, 致使乳房水肿, 许多妊娠母畜都伴有下肢水肿现象。母猪表现体温正常, 食欲没有下降。典型症状是乳腺肿胀、坚实, 因乳房压力使母猪感到不适, 但无明显疼痛, 可能导致乳房炎。触诊发现乳房皮下或深层有积液, 水肿扩展到两后腿间, 向外阴发展, 外阴部出现水肿。 (3) 乳房水肿原因饲料营养不全, 缺乏或不平衡。产前7~10d喂料营养过高, 尤其是能量过高, 摄入纤维过少, 导致便秘, 与母猪遗传有关, 分娩前母猪缺乏运动, 饮水不足。 (4) 急性子宫炎导致母猪泌乳障碍。 (5) 传染性繁殖性障碍。 (6) 母猪哺乳期腹泻尤其是冬、春病毒性腹泻。 (7) 产后感染如败血症、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表现产后绝食、高热、呼吸急促。 (8) 寄生虫严重感染。
2 预防
(1) 加强选种工作, 淘汰乳房, 乳头发育不良以及有应激反应的母猪, 选留后备母猪时, 应重视挑选泌乳力高的母猪后代。乳头数建议在6~7对以上, 最好对称无内陷乳头。 (2) 加强母猪饲养管理, 在怀孕期间及产前后期, 要加强青绿多汁饲料及补充含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的全价饲料, 可用妊娠期专用料, 定期驱虫。 (3) 让母猪多运动, 同时排除猪场内外的应激源, 把猪舍内的噪音控制在最低限度, 在临产前7d左右将母猪转移到产房让母猪适应新的环境。 (4) 做好产前消毒工作。 (5) 产后肌注产后母康3~5支, 促使排出胎盘、碎片和炎症分泌物, 同时肌注产康宝, 控制炎症。 (6) 南方猪场要完善各项降温设施, 尽量营造一个凉爽、洁净、安静的小气候环境, 有条件的猪场分娩舍可安装水帘降温系统, 或安装抽气扇, 加大通风量, 也可在母猪颈上方加设滴水降温装置。 (7) 当发现狂躁不安拒绝哺乳的母猪时应注射镇射剂, 如氯丙嗪、安痛定等, 也可以灌服高度白酒, 300~500ml/kg体重。 (8) 母猪分娩前后各1周, 在饲粮中添加抗生素, 可使用林可霉素、壮观霉素预混剂如力高霉素, 对预防乳房炎和子宫炎有较好效果。 (9) 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分娩舍要保持安静和室温相对稳定。母猪应于分娩前一周转入分娩舍, 在驱赶母猪时, 动作应温和。应尽量避免临近分娩时才将母猪转入分娩舍。
3 治疗
母猪产后无乳综合症的防治 篇3
1 发病原因
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乳房炎,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的呈现隐性乳房炎,脱衣不全而引起的子宫内膜炎,尿路感染等产后疾病可引发母猪产后无乳。
2 临床症状
母猪产后1~3d发病,病猪发热,不食,体温升高至41℃以上,鼻镜干燥,有眼眦,乳房发红,几个乳区或全部乳房硬肿、无乳汁。个别伴发子宫内膜炎,胎衣脱落不全的病猪阴道中流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3 治疗
阿莫西林粉针剂,按10~15mg/kg体重,用水适量稀释后注射 (现用现配) ,肌肉注射1次/d,同时配合地塞米松12mg, 2~4针即可治愈,治愈率95%以上。阳光三笑粉针剂 (主要成分: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西林、增效剂) ,按3~4万IU/kg体重,用水适量稀释后注射,急性重症隔日再注射1次;同时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2mg, 1~2针治愈。近2年来用此法治疗母猪无乳综合症多例,全部治愈。
4防治措施
母猪无乳综合征防治 篇4
1 发病病因
母猪无乳综合症的发病病因有多种情况, 如乳腺发育不全、应激、激素不平衡、细菌感染、管理不当、营养不均衡、内毒素血症、运动不足、遗传、难产、过肥、低钙症、麦角中毒、适应性差等, 其中以应激、激素失调、营养和管理因素、传染因素等为主要致病原因。
1.1 应激因素
圈舍、温度、湿度的改变, 转群、运输、噪音、日粮的改变、母猪分娩、哺乳以及药物注射等, 其中分娩应激最为严重。应激可导致肾上腺皮质机能增强,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皮质醇可抑制多形核白细胞的机能, 从而成为乳房炎发生的一个原因;应激可导致垂体分泌催产素受阻;应激可降低甲状腺机能, 使病猪的自然抵抗力减退。
1.2 内分泌因素
从生殖激素功能上讲, 雌激素结合生长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促进乳腺腺管系统发育, 孕酮和促乳素可促使腺泡发育, 催产素由垂体后叶释放, 可引起乳腺泡泡外的肌上皮细胞收缩, 而发生放乳。患无乳综合症母猪的上述激素水平与正常母猪存在差异。
1.3 营养及管理因素
消化系统紊乱以及某些饲养方法与母猪无乳症有关。在妊娠期间过多饲喂的母猪、在分娩前不久变换饲料的母猪容易患此病。
(1) 饲料纤维和颗粒的大小对此病也有影响, 饲料中含有适量的纤维、饲料颗粒略粗可减少本病发生。
(2) VE和微量元素Se缺乏可导致无乳症发生率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 低血钙症也可引起母猪无乳症。
(3) 被麦角污染及镰刀菌污染的谷物可以引起母猪无乳症, 母猪分娩时便秘也可能是此病的原因。
1.4 传染性因素
因乳房炎引起泌乳失败的情况最多, 最常导致无乳症的细菌是埃希氏大肠杆菌和克雷伯士杆菌, 此外β-溶血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杆菌、放线菌、产气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棒状杆菌、假单胞菌、支原体、霉形体等都可以引起母猪泌乳失败, 以上毒素主要是通过释放的内毒素而起作用的, 猪传染性胃肠炎会导致母猪泌乳减少或停止。
2 临床症状
(1) 该病一般发生于母猪产后1~3d内, 在养猪生产中, 一般夏季多发;室内产仔母猪高于室外产仔母猪, 经产母猪高于初产母猪, 后部乳房一般多发。经常在分娩期间或者分娩后不久有奶, 然后泌乳全部或者部分停止。
(2) (1) 感染性:母猪精神不好, 食欲下降, 粪便少而呈算盘珠, 母猪不愿护仔, 缺乏温柔的母性。发病初期体温升高, 升高至40.0~41.5℃, 呼吸和心跳都出现加快, 严重的母猪从阴门流出一些恶露;有的发生乳房发炎, 发病母猪的乳房肿胀、发红, 触诊发热、质硬、有疼痛感觉, 拒绝哺乳。已感染乳腺分泌的乳汁变为黄色、粘稠, 有的呈现小米粥样。 (2) 非感染性:饮食欲、体温、呼吸等各项指标基本正常, 其中由应激因素、体重过肥者等引起的, 乳房外观表现正常或略微萎缩。由精神紧张引起的乳房多表现充盈, 乳房虽有充盈的乳汁但放不出乳汁, 表现紧张不安和攻击仔猪的症状, 当仔猪靠近母猪头部时, 母猪向后退, 猛咬仔猪并发出喧杂的断断续续的鼻呼吸音, 有些母猪咬伤仔猪。母猪泌乳失败是母猪重要的临床症状之一, 母猪不愿站立或哺乳, 发病母猪对所产仔猪感情冷淡, 易愤怒, 拒绝给自己所产仔猪哺乳。
(3) 仔猪。仔猪因吃不到乳汁而饥饿围着母猪团团转, 不断发出要求哺乳的尖叫声。当母猪侧卧时, 仔猪会不断吸吮乳头, 因母猪乳房无乳汁, 仔猪常用头拱和撞击乳房, 用嘴拉扯乳头, 母猪因疼痛常常会突然站立起走开, 这时仔猪会紧跟母猪团团乱转, 在腹下寻找乳头吸吮乳汁;有时母猪因仔猪的尖叫和不断的吸吮乳头而变得烦躁不安、乱动, 以避开仔猪的吸吮, 有时趴在地上, 将乳房压在腹部底下, 对仔猪的哺乳要求不管不闻。仔猪因饥饿逐渐消瘦、瘦弱, 皮肤颜色由淡红逐渐变至苍白, 被毛粗乱无光, 身体呈橄榄状, 嗜睡, 排粪干硬而细小;有时因饥饿饮地面的污水、尿液而引起腹泻;有的由于瘦弱无力, 在母性差的母猪卧地、起立时来不及躲闪被压死或踩死、踩伤等。
(4) 触诊患有乳房炎的母猪乳腺可发现一个或多个乳腺变硬, 乳汁分泌量下降, 变黄、浓稠、含有碎片、有的呈水样。患畜乳房逐渐退化、萎缩。
3 诊断分析
根据患病母猪的临床特点和仔猪饥饿表现程度, 乳房炎引起的无乳症可根据血清生化学监测 (患严重传染性乳房炎的病猪常发生白细胞显著减少, 并带有变性左移;在中度病例中, 出现白细胞增多和再生性左移;血糖值、钙、镁含量下降;红细胞数减少;血浆皮质醇浓度增加) 做出诊断。
4 预防措施
(1) 在产前、产后各一周, 饲料中添加抗菌药或产后的头两天每天注射抗菌药。抗菌药的选取应根据猪场分离的与产后无乳综合症相关的微生物的抗菌谱来选择。
(2) 在临产母猪分娩当天使用前列腺素可诱导分娩, 可以大大降低患产后无乳综合症比例较高的母猪群该病的发病率, 同时还可以预防临床型子宫内膜炎。
(3) 在整个妊娠的过程中加强饲养管理, 使母猪保持良好状况;在妊娠的后期通过饲喂含纤维素多的饲料, 供应充足饮水, 增加活动量来减少母猪便秘。
(4) 改善畜舍的温度、湿度、通风, 减少噪音使母猪安静舒适, 减少应激等。对于顽固的无乳母猪可淘汰。
5 治疗措施
(1) 对产后患病母猪使用抗菌药或非甾类抗炎药注射是产房常用的措施。用于严重感染, 产后泌乳障碍的猪群。非甾类抗炎药的治疗方案是使用氟尼克辛、邻甲氯灭酸、美洛昔康等在分娩当天和第二天进行治疗。
(2) 重复使用催产素是最常见的刺激母猪乳汁生成的方法。在养猪生产中, 一般应用催产素5~10IU肌注, 间隔3~4h/次, 连用4~5次, 即可;也可用己烯雌酚4ml肌注, 2次/d, 连用2d左右即可, 以上方法, 可供广大养猪同仁在生产中应用。
(3) 在养猪生产中也可应用中兽医的方法治疗:方用“下乳涌泉散”加减:当归20g, 白芍、生地、柴胡、花粉各15g, 川芎、漏芦、通草、木通、白芷、甘草各10g, 青皮15g, 王不留行30g, 水煎自饮或拌入食内。1剂/d, 一般连用3剂即愈。
母猪无乳综合征的诊治 篇5
2008年9月, 我们在某猪场发现部分产仔不久的母猪嗜睡、厌食、精神不振, 拒哺。仔猪瘦小, 体质虚弱、嗜睡。粪便少而干硬, 呈粒状。有个别仔猪被母猪压死和踩死。经现场观察和分析, 诊断为母猪无乳综合症。
1 发病原因
母猪无乳综合症, 以前都称为乳房炎-子宫炎-综合症简称为MMA综合症 (mastitis-metritis-agalactia syndrome) , 但上述症状并不一定同时发生。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笔者认为该场发生母猪无乳综合症的原因有三。
1.1 猪舍低矮, 阳光不足, 通风不良, 空气污浊, 夏热冬冷等环境应激。
1.2 饲养管理不当, 妊娠母猪养得过肥, 产前产后缺少青绿多汁饲料。
1.3 运动不足, 分娩无力或难产造成母猪分娩时间过长, 胎衣排出迟缓, 胎衣碎片滞留及子宫继发细菌感染。
2 临床症状
患病母猪多为初产母猪、过肥母猪和老龄体弱母猪, 均在产后3~4 d内发病, 发病母猪在分娩时分娩无力, 分娩时间长, 排出胎衣缓慢。母猪在开始链接无效。1~2 d内有乳, 仔猪哺乳正常。但在产后24~48 h左右泌乳减少或完全无乳。乳房及乳头缩小而干瘪, 乳房松弛或肥厚肿胀, 但挤不出乳汁。患猪食欲不振, 精神萎靡, 体温升高, 39.5~41.5℃, 心跳、呼吸加快。个别母猪便秘, 鼻吻干燥, 嗜睡, 不愿站立, 喜伏卧, 对仔猪的吮乳要求没反应, 感情冷漠。
3 治疗
激素疗法。肌肉注射乙烯雌酚4~5 mL, 1 d 2次。有乳汁, 但泌乳不畅者, 肌肉注射缩宫素5~6 mL, 2 d后恢复泌乳。
母猪产后无乳少乳原因与防治 篇6
1.1 选留与利用不当
误选乳房发育不良的后备母猪作种用, 这种母猪泌乳量较少;错误地选择泌乳性能差的母本的后代作种用, 如杜洛克母猪的泌乳能力较差, 如果选择“杜长大”商品猪或泌乳性能差的母猪的后代作种用, 其发生泌乳障碍的几率较大。
母猪生产8~9胎后就应淘汰, 如不及时淘汰, 母猪泌乳机能会随之减弱。母猪配种过早, 乳腺发育不全, 其泌乳能力低。
1.2 营养
妊娠期间饲料搭配不当, 饲料营养水平过高或过低, 饲喂过多或不足, 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可造成母猪体况不佳, 影响卵巢、甲状腺、肾上腺功能及乳腺的发育和泌乳。乳腺的快速发育发生于妊娠的后1/3阶段和哺乳期, 尤其是妊娠后75~100 d, 这一时期若过量摄入能量, 会增加脂肪沉积, 导致乳腺发育不良, 其乳房虽然外观饱满, 但泌乳性能差。反之, 若妊娠100~112 d, 营养供给 (采食量) 不足, 则母猪瘦弱, 激素分泌不足, 乳腺膨胀程度差。泌乳期母猪需要大量营养, 营养供应不足将导致缺乳。
另外, 饲料突变、饲料原料过粗或过细 (过粗易导致消化不良, 过细易导致便秘) 、饲料发霉变质等均可导致乳汁生成激素和排乳激素分泌停止。
供水不足也是导致泌乳量下降的常见原因。
1.3 环境因素
地面潮湿、不卫生, 母猪后躯易被污染而发生子宫炎;乳头被污染而堵塞或发生乳房炎时母猪泌乳力下降。
拥挤、光照不足、噪音、高温均能造成母猪烦躁不安而发病。
环境突变也会影响泌乳。在分娩前才将母猪赶至产仔栏, 有些母猪不适应新环境, 加上疲倦、紧张不安会发生不让仔猪吮乳的情况。解决办法是提前将临产母猪赶到产仔栏, 让其逐步适应。产仔舍保持安静, 不让母猪受惊吓。
1.4 初产母猪无哺乳经验
有些初产母猪无喂乳习惯, 在仔猪吮乳时会产生恐惧感而拒哺。对这类母猪应耐心调教, 可在母猪躺下时, 用手刮其肚皮、按摩乳房、挤压乳头, 同时注意不让仔猪争夺乳头, 仔猪吮乳几次母猪就习惯了。对初产母猪最好在怀孕后期经常按摩乳房, 以免其在仔猪吮衔乳头时兴奋不安或恐惧。
1.5 仔猪因素
仔猪体弱, 无力吸乳, 或仔猪头数过少, 不能给予母猪乳房足够的刺激, 可致使母猪泌乳力下降。
1.6 疾病因素
产后采食过多, 乳汁过浓, 子宫炎继发乳房炎时可导致泌乳障碍。母猪患产褥热 (产后败血症) , 如感染了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时可造成泌乳停止。
2 母猪无乳少乳的预防
2.1 选留泌乳力强的母猪作种
淘汰乳房、乳头发育不良母猪, 挑选泌乳力强的母猪的后代作种用;防止早配, 初配年龄:瘦肉型8~9月龄, 体重100~120 kg, 培育品种7~8月龄, 体重80~90 kg, 本地品种6~7月龄, 体重60~70 kg。及时淘汰高龄老母猪。
2.2 搞好卫生和消毒工作
防止乳房炎和子宫炎发生。把好两个消毒关:一是配种消毒关, 配种前公母猪的外阴及周围清洗干净;二是分娩消毒关, 先清洗消毒产房, 然后将临产母猪洗刷干净, 消毒猪体后进入产房, 产前2 h和产后消毒母猪腹部、乳房及外阴。母猪难产时, 助产人员手臂和器具消毒后再助产, 并保持全过程卫生。
2.3 人工哺乳
初产母猪产前半个月, 每天按摩2次乳房, 以促进其发育。产后做好人工辅助吃奶, 防止仔猪抢奶而损伤母猪乳头。
2.4 加强产后监控
母猪产后患子宫炎、乳房炎、感冒时, 拒食、无乳, 严重影响仔猪的哺育。产后3 d内早、晚测量母猪体温。注意观察母猪的采食状况、粪便形状及外阴分泌物性状, 以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2.5 营养全价平衡, 供量合理
根据母猪妊娠期和哺乳期的营养需求配制日粮。日粮要全价平衡, 特别注意维生素E和硒的添加, 妊娠期要限饲。母猪配种前体况良好, 妊娠期可采用前低后高的饲喂方法;如母猪配种前体质瘦弱要短期优饲, 妊娠期可采用高——低——高的饲养方式。哺乳期饲料应用易消化的优质原料配制。
妊娠后期是胎儿快速生长的时期, 为满足胎儿快速生长的需要, 妊娠后期母猪每头每天可喂3~4 kg饲料以攻胎, 攻胎的标准为保证母猪有8~9成膘, 不要太肥, 太肥的产仔困难, 易难产。临产前3 d减料, 供给正常料量的60%~80%, 若采食过多会引起便秘。
哺乳母猪精心饲养。分娩当天停料, 只供给适量麸皮汤, 汤内添加0.5%小苏打。分娩后1~2 d严禁过量饲喂, 否则会导致泌乳减少。分娩后一周恢复正常喂量, 此时母猪喂量以每天2.5 kg为基础, 每增加一头仔猪增加0.25 kg饲料。断奶前3 d, 每天减少0.25~0.5 kg料量, 至断奶当天。
2.6 供足饮水
母猪需水量很大, 每采食1kg料, 需供水2~5L, 母猪泌乳高峰期每天采食量达5~7 kg, 需水达15~25 L, 夏季饮水更多。供足饮水可预防便秘。
3 哺乳母猪无乳少乳的治疗
3.1 催乳
3.1.1 喂海带汤
母猪产仔后一个月内, 将海带350g泡胀后切碎, 加50~100 g猪油、水3.5 kg煮成海带汤分成7等份, 每日早晨喂母猪一次。海带清热凉血, 有利于仔猪生长。
在制作海带汤时加入白头翁、当归之类药物可使母猪乳量增加, 对强健母猪和仔猪的体质大有好处。乳房饱满而无乳者可用热毛巾温敷和按摩乳房, 并挤掉乳头塞。
3.1.2 中药催乳
“通乳颗粒”, 每次10包或“妈妈多”、“催乳灵”、“复方王不留行”片, 每次20片, 2次/d, 连用2~3 d;5%催奶灵注射液10~20 m L或肌注母猪增乳注射液, 2次/d, 连用3~4 d;甘草、王不留行25 g, 通草15 g, 路路通、漏芦、丝瓜络、陈皮、大枣、白芍、黄芪、当归、川芎、熟地、党参各20 g, 共研末或煎汤调饲料喂给。
3.2 子宫炎、阴道炎治疗
3.2.1 冲洗子宫
清除积留在子宫内的炎性分泌物, 用1%盐水或0.02%新洁尔灭溶液、0.1%高锰酸钾溶液等充分冲洗子宫。冲洗后务必将残留的溶液全部排尽。最后向子宫内注入20~40万IU青霉素或1g金霉素。
3.2.2 全身疗法
可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青霉素40~80万IU, 链霉素100万IU, 肌肉注射, 每日2次。用金霉素时, 母猪每千克体重40 mg, 每日肌肉注射2次。磺胺嘧啶钠, 每1 kg体重0.05~0.1 g, 每日肌注或静注2次。
3.3 乳房炎治疗
先冷敷乳房, 2~3 d后改为温敷并按摩乳房, 每天3~5次, 每次10~20min, 隔几小时挤奶10~15 min, 排净残乳, 以消除肿胀和炎症 (若为坏疽性或化脓性乳房炎, 则严禁按摩与热敷) 。
3.3.1 肌注
青霉素600~800万单位+链霉素200~300万单位+地塞米松10 mg+催产素20单位, 2次/d, 连用3~5 d。
3.3.2 普鲁卡因封闭疗法
青霉素320万单位, 0.5%盐酸普鲁卡因50~80 mL乳房基底部封闭注射 (在乳房实质与腹壁之间, 将封闭针头平行刺入4~8 cm后注入药物, 或分6~8个点注入乳房基底部周围) , 1次/d, 连用3~5 d。
3.3.3 乳头管内注射疗法
青霉素160万单位×4支, 链霉素100万单位×2支, 注射用水25~50 mL, 向乳头管内注射。注射前挤净乳汁, 用去尖、磨圆的齐头针头注射, 每日早晚各注一次, 连用3~5d。
3.3.4 对症疗法
母猪无乳综合征防治 篇7
2.2饲喂全价配合饲料
应采用营养全面的全价配合饲料饲喂,自配料应按饲养标准进行配制,配方中的能量、蛋白质、钙、磷及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不能缺乏。换料应逐步过渡,禁喂发霉变质饲料,可依据不同季节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咐剂。
母猪喂料量依据母猪体况及母猪的不同生理阶段采用七段饲喂法。第一阶段:断奶到配种前使用哺乳饲料,增量饲喂,饲喂量为2.5~3.2 kg,其目的是促进发情与排卵。第二阶段:妊娠1~30 d使用妊娠饲料,减量饲喂,饲喂量为1.8~2.2 kg,目的是便于受精卵着床。第三阶段:妊娠30~75 d用妊娠料,增量或减量饲喂,饲喂量为1.8~2.5 kg,其目的是调节母猪膘情。第四阶段:75~95 d使用妊娠料,限量饲喂,用量为1.8~2.4 kg,主要促进母猪的乳腺发育。第五阶段:妊娠95~110 d使用哺乳饲料,增量饲喂,饲喂量为2.5~3.0 kg,主要促进胎儿的生长。第六阶段:分娩前5 d~分娩后5 d使用哺乳饲料,饲喂量先减后增,临产前110 d,每天减料0.5~1.0 kg,直到分娩,分娩当天不喂或少量饲喂,随后每天喂量增加0.5~1.0 kg,其目的是减少母猪疾病。第七阶段:哺乳期使用哺乳饲料,分娩后5~7d让猪自由采食。
2.3供给母猪清洁饮水
母猪需水量很大,每采食1 kg料需供水2~5 L,夏季则饮水量更大,夏季供水管应避免暴晒,饮水温度不应超过20℃。当饮水温度超过30℃时母猪饮水量明显减少。
2.4夏季做好降温工作
可用风机湿帘进行负压通风或使用电风扇、鼓风机等设备进行正压通风。妊娠后期母猪和哺乳母猪饮水中添加0.5%~1%的小苏打,妊娠后期母猪和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Vc、VE可增加抗应激能力。为提高母猪的采食量可在早晚天气凉爽时进行饲喂,晚上加喂一次,以湿拌料代替干粉料饲喂。
2.5搞好分娩舍的卫生和消毒工作
主要把好两个消毒关:一是配种消毒关,配种前将公母猪的外阴及其周围清洗干净;二是分娩消毒关,先清洗消毒好产房,然后将临产母猪洗刷干净,再用消毒药对猪体进行消毒。临产前清洗、消毒母猪腹部、乳房和外阴及后躯。母猪难产时,助产人员应消毒后再进行助产。
2.6加强抗体监测工作
制定和执行科学的免疫程序,防止母猪感染繁殖障碍性疾病及其他疾病。
3.7防止母猪便秘母猪便秘
是引起泌乳减少的重要原因。为防止母猪便秘,可在产前哺乳料中投放硫酸镁。
3.8预防产后感染
做好保健工作,产前产后7d用80%枝原净30g+10%强力霉素600 g+康舒秘80 g拌料饲喂,以预防产后子宫炎、产后乳房炎、产后无乳综合症、产褥热。产前肌注氯前列烯醇200μg或产后肌注催产素40IU能促进母乳分泌,缩短产程,并有利于排出胎衣、恶露。仔猪吃乳前剪除犬齿,防止伤害母猪乳房。
3哺乳母猪无乳的治疗
3.1催乳
乳房饱满而无乳排出者用催产素20~30单位,10%葡萄糖100 mL混合静注,每天1~2次;或皮下注射催产素30~40单位,每天3~4次,连用2 d。催产素不宜大量长期使用。中药催乳,药方为:党参、黄芪各50g,当归、白术各40 g,王不留行60 g,川芎、生地、白芍、木通、茯苓、路路通各30 g,甘草20 g,煎水饮服,连服2~3 d。
3.2消除炎症
【母猪无乳综合征防治】推荐阅读:
母猪无乳综合症防治08-26
母猪无乳症的综合防治12-24
母猪无乳综合症诊治12-07
母猪无乳综合症防制07-28
母猪产后综合症防治01-13
母猪产后无乳05-23
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防制10-17
母猪不孕综合症诊治07-13
母猪便秘防治11-24
母猪乳房炎防治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