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荚豌豆

2024-10-05

食荚豌豆(精选3篇)

食荚豌豆 篇1

食荚豌豆别名荷兰豆、回回豆等, 为豆科豆属, 以食用嫩梢嫩荚为主的蔓生植物, 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渡淡蔬菜。据测定, 新鲜嫩荚中含有蛋白质4.39%~10.34%、碳水化合物14.42%~29.63%、脂肪0.12%~0.63%、胡萝卜素0.025%~0.04%, 还含有尼克酸、核黄素、多种氨基酸及人体需要的磷、铁、钙等多种元素。食荚豌豆营养丰富, 发展前景广阔。二00二年-二00五年, 我们在镇试验田及水牛陈村进行了试验示范与大面积种植, 平均每666.7m2生产嫩荚958kg, 收入1800元。经济效益显著, 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一、合理轮作, 精细整地

食荚豌豆最忌连作, 一般至少应隔4~5年再栽培, 其前茬最好是中耕作物或禾谷类作物。食荚豌豆对土壤的要求不严, 能耐瘠薄, 但以粘质的壤土为最佳。食荚豌豆的根比其它食用豆类作物弱, 根系较小, 播种前要适当深耕细耙, 疏松土壤, 以促进根系发育, 出苗整齐, 幼苗健壮, 增强抗逆能力。一般深耕30cm左右, 每666.7m2施用腐熟厩肥3000kg、过磷酸钙25kg, 硫酸钙l0kg, 氯化钾20kg, 拌匀后施入田地里, 然后耕耙整平、作畦。畦面宽1.3m的平畦, 每畦种植三行, 以利田间管理和方便采收。

二、选用良种, 适时播种

秋播大田种植以“台湾小白花”为最好, 抗寒性、结荚性及鲜荚产量均较高;春种以选用中豌系列品种较好, 该品系早熟, 不需搭架, 生育期短, 一般种后60天即可采收, 但其产量稍低。秋播以10月中旬播种为宜, 春播以3月中旬为宜 (地膜覆盖栽培田播期可适当提前) 。播种前要进行种子精选, 去掉虫蚀和不饱满的籽粒, 选取粒大饱满、无病虫的籽粒作种。同时播种前晒种2~3天, 以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对种子进行处理。如用二硫化碳熏蒸种子10分钟以除虫, 用25~30g根瘤菌剂对每亩种子进行接种, 或用0.01%~0.03%的钼酸钙浸种等。豌豆播种可采用条播、穴播两种方式, 但以条播为好。条播行距50cm左右, 或宽行70~80cm, 窄行30~40cm, 播种深度3~4 cm;穴播穴距30cm左右, 每穴播4~5粒种子, 每666.7m2播量4~5kg, 播深3~4cm。一般每666.7m2播4000~5000穴, 总苗数1.2~1.5万株。播后用湿土盖严种子。

三、田间管理

1、水肥管理

食荚豌豆苗期较耐旱, 只要底水足, 出苗前不宜浇水。齐苗后如遇干旱要适当浇水, 以保持土壤不干裂即可;抽蔓期酌情浇水1~2次小水。开花结荚期是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 时值初夏, 如雨量偏少, 可在开花初期和结荚期各浇水1次, 能有效地防止落花落荚, 提高产量。由于多次采收嫩荚, 开花结荚期长, 除施基肥外, 还需要追肥3次。第一次在苗高8厘米时, 每666.7m2施用复合肥l0kg;第二次在抽蔓时可追施复合肥15kg或追施人粪尿500kg;第三次在开花结荚期施用复合肥20kg或人粪尿800kg, 以促进蔓的生长和开花结荚。前期若要采摘部分嫩梢上市, 应增加氮肥用量, 促使茎叶繁茂, 减少对后期结荚的影响, 一般采收后每666.7m2追施30%的人粪1200kg。此外, 在苗期、花期各喷施1~2次0.2%磷酸二氢钾溶液。在开花结荚期喷施硼、锰、钼等微量元素肥料, 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2、中耕除草, 搭架引蔓。

食荚豌豆在苗期容易发生草荒, 应中耕除草2~3次。一般在株高10cm左右时结合间苗 (每穴留1~2苗) 和追肥, 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株高30cm时结合追肥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 同时培土护苗。第三次中耕除草要根据其生长情况, 灵活掌握。若茎叶繁茂, 中耕易伤植株, 在杂草多时可人工拔除。搭好棚架是夺取食荚豌豆高产的重要措施, 蔓生性的品种, 株高30cm以上, 就长出卷须, 要及时搭架。架高1.5m左右, 引蔓上架, 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提高结荚数, 增加产量, 方便采收。半蔓性的品种, 在始花期有条件的也搭简易支架, 防止风雨后倒伏。同时也可以摘心促分枝, 增花荚。

四、病虫害防治

食荚豌豆的主要病害有褐斑病、霜霉病和白粉病。防治褐斑病, 可用70%甲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用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 连喷3次。防治白粉病, 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或用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霜霉病可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食荚豌豆的主要害虫有豆杆绳、豌豆潜叶蝇。防治豆杆蝇, 可用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杀虫双250倍液, 在幼苗出土后及时喷雾。防治豌豆潜叶蝇, 可用80%敌百虫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 每隔7~10天喷一次, 共喷2~3次。

五、适时采收

食荚豌豆是以收获幼荚为主产品, 一般在开花后15天内幼荚中籽粒尚不明显, 幼荚长7cm左右, 荚壁微凸起时, 为采收适期, 此时豆荚纤维少, 品质好。一般自下而上分3~4批采完。采收过早, 豆荚小, 产量低;采收过晚, 豆粒淀粉增多, 豆荚纤维增加, 品质变劣, 豆荚不宜食用。如留种, 要选择具有品种典型性, 无变异, 无病植株留种, 开花40天左右, 荚壳变黄时收获, 并挑选饱满的籽粒晒至含水量11%~12%时贮藏于干燥阴暗处, 发芽力可保持2~3年。

食荚豌豆的栽培技术 篇2

一、栽培季节

食荚豌豆是喜冷凉作物,我国北方大都在春夏之际采收供应。根据各地气候条件的不同,栽培季节也有所不同。

1. 华北地区。

春季露地4月初播种,5月底开始收获;春季设施栽培,可根据设施类型,于2~3月播种,4~5月收获;越冬设施栽培,可于10~12月播种育苗,1~4月收获;秋冬设施栽培,可于8~9月播种,10月中旬盖膜,12月收获。

2. 东北和西北地区。

一般春夏播种,夏秋收获,由于气候条件较冷凉,生长期间日照较长,也可排开播种期,延长供应时间。

二、整地施肥

在北方春播时因播期较早,应在上年秋天整地施肥。一般每亩施用农家肥5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硝酸铵15千克,氯化钾15~20千克,将化肥与有机肥普施。

三、播种

为保证苗全,苗壮,应选择发芽率高、大粒、整齐和无病害的种子播种,矮生种每亩播种量8~10千克,蔓生种每亩播种量5~8千克。播种前灌足底水。矮生种播种按行距45~50厘米开沟条播,蔓生种按行距80~100厘米、株距10厘米穴播,每穴播2~3粒种子,每畦播两行。播种后覆土3~4厘米。食荚豌豆也可以育苗移栽,苗龄25~30天,苗高12~15厘米,具4~5片复叶时定植。

四、中耕除草

幼苗出齐后,应及早中耕、松土,以提高地温和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并可控制杂草滋生。在苗期至抽蔓期,一般应中耕2~3次。如果灌水,表土见干也应及时松土,防止土壤板结。

五、植株调整

蔓生型食荚豌豆植株高,不能直立生长,在苗高20~30厘米开始抽蔓后,应及时支架,引蔓上架,用细绳捆扎,使其通风透光,以利于开花结荚,提高产量。

六、肥水管理

施肥应以基肥为主,如果基肥未施速效氮肥,可在苗期结合中耕,每亩施硝酸铵15千克,如果基肥用量少,或生育后期发生脱肥现象,则可在抽蔓期和结荚期追肥。抽蔓期每亩追尿素15千克左右,结荚期没亩追复合肥30千克。也可在坐荚后,用0.2℅磷酸二氢钾或0.1℅硼砂溶液,或0.02℅钼酸铵溶液等微量元素肥料进行叶面喷施。可提高豆荚的产量和品质。

食荚豌豆一生中都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和充足的土壤水分,但春播时,地温较低,为促进根系发育,在苗期一般可不灌水,如遇干旱也只需少量灌水,开花期要适当灌水,防止干旱或水分过多引起落花落荚。豆荚进入膨大生长期,应供给充足的水分,保持土壤湿润。但田间不能积水,大雨后应及时排水。

七、采收

食荚豌豆 篇3

1 范围

本文界定了食荚豌豆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

本技术适用于食荚豌豆无公害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4404.2粮食作物种子豆类、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 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食荚豌豆(sweet pea)

俗称荷兰豆,以采收嫩荚为商品,为一年生或二年生攀援草本。直根系。茎蔓生、半蔓生或矮生,近方形,中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1~3对,顶端有分叉卷须;复叶柄基部有一对耳状托叶,绿色。花单生或短总状花序,着生1~3朵花,蝶形,花冠白色或紫红色。荚果扁或近圆形,平直或稍弯曲,扁,绿色。种子圆球形,表面光滑或皱缩,淡黄色等多种颜色。

4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5010的规定。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田块,以耕作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疏松肥沃,前茬未种过豆科作物的沙壤土种植为宜。

5 生产技术

5.1 品种选择

按照GB 4404.2的规定执行。选用优质,丰产、商品性状好,抗病性强,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如食荚甜脆豌1号、食荚大菜豌、白沙981和中豌4号等品种。

5.2 栽培季节

播种期9-12月,收获期11月-翌年3月。

5.3 整地

适时提早整地,耕深25~30 cm,确保土块细碎均匀,土壤疏松;起畦宽(包沟)100~120 cm,沟宽20~30 cm,沟深25~30 cm。

5.4 播种

采用点播,条播为宜,行株距为(30~40)cm×(8~12)cm,每667 m2用种量3.5~5 kg。播后覆土2~3 cm。

5.5 田间管理

5.5.1 水分管理

播种后淋透水。出苗前保持土壤表面湿润。苗期适当控制水分,防止徒长。天气干旱时速灌7~10 cm深跑马水,辅助人工淋泼水,保持田间土壤湿润。雨天避免积水。

5.5.2 施肥

按照NY/T496的规定执行。施足底肥,每667 m2施500~750 kg腐熟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40~80 kg、花生麸40~50 kg。苗期宜薄施轻施水肥为主,齐苗后长至6~10 cm叶时,用尿素50 g加三元复合肥50 g对50 kg清水淋施。视幼苗生长情况,可每隔7~10 d淋肥1次。植株长高至20~25 cm时,在根外围10~15 cm处开沟施肥,每667 m2施用三元复合肥15 kg、腐熟花生麸15 kg和硫酸钾5 kg。开花结果期,每隔15~20 d施肥1次。每667 m2施用三元复合肥10~15 kg、尿素1.5~2.5 kg和硫酸钾2.5~3kg。植株生长太过旺盛,可减施或不施尿素。植株开花结荚较少时,可用0.3%磷酸二氢钾20 g和0.05%硼酸15 g对水15 kg均匀喷施,进行叶面追肥。结合施肥,可进行除草、培土[1]。

5.5.3 搭架引蔓

植株长至高30 cm时,插篱竹搭架,然后引蔓上架,并用塑料绳把豆蔓绑在篱竹上,每隔20~30 cm绑蔓1次,防止强风吹折倒伏,保持通风透光。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治理原则。

6.2 主要病虫害

6.2.1 主要病害

白粉病、立枯病、菌核病、根腐病及病毒病等[2]。

6.2.2 主要虫害

蚜虫、白粉虱、蓟马、甜菜夜蛾、菜青虫、潜叶蝇及豆秆蝇等[2]。

6.3 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肥水管理,清洁田园。

6.4 生物防治

保护天敌,创造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采用性诱剂诱杀,减少虫口密度,选择对天敌杀伤力低的生物农药。

6.5 物理防治

利用黄板诱杀蚜虫和粉虱等;采用杀虫灯诱杀害虫。

6.6 化学防治

按照GB 4285、GB/T 8321的规定执行。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混配农药品种。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和安全间隔期,有选择性地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及使用量,交替用药,合理轮用。主要病虫害化学药剂及使用方法见表1[3]。

7 采收

根据市场消费要求适时采收,一般豆荚长至5~7 cm时即可采收。每隔2~3 d采收1次,多次连续采收。

参考文献

[1]梁称福.蔬菜栽培技术(南方本)[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99-121.

[2]张宝棣.蔬菜病虫害原色图谱(十字花科、绿叶类蔬菜)[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8-88.

[3]陈小帆.出口蔬菜安全质量保证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24-28.

上一篇:城市小餐饮下一篇:解剖与淋巴结清扫

本站热搜